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SpaceX的星舰和星链项目值得担忧嘛?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SpaceX的星舰和星链项目值得担忧嘛?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补充问题零:如何看待449期睡前消息关于航天产业的论述? 【【睡前消息449】被马斯克甩开,想跟上就难了。 高流说航天(一)-哔哩哔哩】 https:…
这个问题的题目我尝试修改了,原先的题目《SpaceX的星舰马上就要成功了,你害怕吗?》有点离谱,星舰如果最顺利的情况也得是8月进行首次轨道试射,原先马斯克向美国FAA申请每个月至少可以试射一次(一年至少12次)来进行快速纠错与迭代研发升级,但是FAA和环保组织认为每月一次试射可能的爆炸与坠毁会损坏环境,因此批准每年最多发射五次,这也给星舰的顺利研发带来了一定困难(是的你没听错,马斯克本人不想省这个钱,美国政府机构逼他减少实验)。
首先必须得说这一期的睡前消息报道的内容除了极少数配图有些问题,其他的内容都很客观真实,值得一看。
我想给睡前消息以及督工补充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睡前消息
星链问题有一个比较值得担忧的是率先解决"出租车空载"问题,这个优势有可能给其他后发国家带来一定程度的危机感。
南京的滴滴师傅如果遇到江北的订单有时候会选择"认栽"放弃载客,宁愿被平台惩罚。因为如果送乘客去了江北,有可能回江南主城区的十几公里车程会没有付费乘客,因此会出现载客去江北,空车回江南,独自承担相当部分的油费。对于滴滴师傅而言,最理想的是载客去,返回途中亦能载客归,才是最经济的模式。
各国专注低轨卫星,根本原因是可以提供延迟更低、质量更高的通信服务,但是低轨不同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低轨卫星为了保证不因为达不到第一宇宙速度而坠入大气层,因此会有很大的角速度。通俗的说在低轨的卫星跑的比自转角速度快,会在短时间内飞过更多的国家上空。
因此,低轨卫星就如同出租车,飞跃各国的时候如果在每一国的上空都能提供服务,那么就是一辆"始终不空载的出租车",成本可以快速回收,经济收益直接最大化。
危机在什么地方呢?危机在于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先发优势极大,如果某个国家的市场已经被星链服务占领了,那么后来的无论是波音、亚马逊、OneWeb等公司的低轨卫星服务都会遭遇阻碍和困难,他们的卫星将被迫在太空中"空跑",对其他国家亦如此。
从最近的新闻来看,连中北亚的哈萨克斯坦都主动向星链示好,希望马斯克与SpaceX尽快为该国提供服务,那么留给其他国家或组织的低轨卫星星座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少,空载的部分会越来越多,甚至经济无法承受而取消项目。
我今天真的是太空了,闲着无聊,给星链算账玩。
根据最近的新闻,星链2023年底用户突破230万(2023年初约150万),当年营收90亿美元。
我们再来看看星链的收费项目:
标准计划:星链的标准服务现在每月收费120美元,速度为24-220 Mbps。
商业计划:商业计划有三种不同的套餐,分别是Priority 40GB(每月140美元)、Priority 1TB(每月250美元)和Priority 2TB(每月500美元)。
旅途计划:星链公司提供40-220 Mbps的陆地移动套餐,Mobile Priority 50GB每月收费250美元,Mobile Priority 1TB每月收费1,000美元,Mobile Priority 5TB每月收费5,000美元。
优先计划:所有这些计划还附带无限的标准速度数据。1TB优先计划的费用为每月250美元,2TB优先计划的费用为每月500美元,6TB优先计划的费用为每月1,500美元。
我们用这些数据,耦合一个用户分布,大致如图:


假设星链的用户发展到1000万时遇到瓶颈不再增长,且每月稳定增长10万名新用户。
在轨卫星数达到马斯克畅想的4.2万颗,卫星寿命5-7年,我们按6年算,每6年需要补充新卫星。
根据估算的营收模式,大致如下:


稳定毛利435亿美元
最乐观的估计,在2031年就能达到峰值,稳定毛利435亿美元。
此时马斯克正好60岁了,不知道他会选择继续创新,还是退休。
星链发射前:骗政府补贴的玩意
星链发射中:太空垃圾,影响天文观测
星链初步组网:军事用途,包藏祸心
...........
我们总会有角度赢的,不用担心
人家成功不需要我感恩,也没有强迫工人996,待遇还特别好,不会把我关家里更不会逼我进方仓,不会叫人强制跑到我家喷消毒水,也没有穿一身白衣服打人抓人什么的。有什么好怕的
前面问怕了么,现在又改成值得担忧么。资本最多只能坑人,资本甚至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渴望公平正义,不然生意也不好做。当然资本为了追求利益的确不是什么伟光正。但至少比权利好太多了
我并不担心星舰和星链项目。
这些航空项目的发展,也是全人类科技的一种进步,我也是一个地球人,当然希望人类的科技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我希望美国的星舰和人工智能等科技项目都能越来越强,越来越好,祝福美国科技不断进步,我看好美国科技的未来。
星舰发射已经结束了,下面我更新一下文章,说一说我对星舰发射的看法。
美国有一部著名电影叫《洛基》。
说的是一个叫洛基的人,挑战美国世界拳王的故事。
这部电影拍成了一个系列,续集有点狗尾续貂,但是第一部是经典中的经典。
在《洛基》第一部里,洛基有没有打败拳王?其实并没有,但是洛基给拳王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几乎差一点就要打败拳王了。
洛基身上受了那么多伤,却没有打败拳王,让电影附上了很强的悲情色彩。
但是洛基在拳台上表现的那么英勇,和拳王打的难解难分,又让观众看到了希望,让观众觉得,虽然洛基这次失败了,但是只要有下次,洛基一定能赢。
这部电影,对于美国影响很大,美国甚至做了一个雕塑,摆在了电影中虚构的洛基居住的那个城市。
我们看一看这次星舰发射,虽然失败了,但不是普通的失败,而是一次接近成功的失败。
星舰没有在发射台爆炸,而是在几万米的高空才爆炸,人类能把这样庞大的家伙,发射到几万米的高空,已经是值得记入历史的成功了,整个人类历史,从来没有把这么庞大的火箭,送上天空的记录,星舰能飞升几万米,已经是一种成功和奇迹了。
星舰虽然没有“完美的成功”,但是让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这就像洛基一样,虽然没有第一次就击败对手,但是大家相信洛基下次能赢,也让大家觉得洛基值得胜利。
美国人看待星舰,可能就像看待洛基一样。
如果洛基只是嘴上吹牛,平时老说自己牛的不行,但是在台上一秒钟就被对方干趴下了,那么没有人会为洛基激动,可能觉得洛基就是一个爱吹牛的小丑,大家只会嘲笑洛基。
但是洛基明明有着很大的失败概率,但是却一直坚持和对方打下去,大家就会对洛基充满敬意。
星舰也是这样,如果星舰直接就在发射台爆了,大家可能就会嘲笑马斯克一直在吹牛,大家觉得星舰可能啥也不是。
然而星舰飞离了发射台,已经飞到了几万米的高空,虽然爆炸了,但是大家可能会觉得:“多么不容易啊!这么样的一个大家伙竟然真的飞起来了,可能差一点就成功了,下次或许就真的就成功了。”
洛基在电影第一部虽然没有成为世界拳王,但是电影第二部在等着他。
星舰发射第一次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是还有第二次,第三次。
马斯克这一次或许非但不会“掉粉”,而且可能收获到更多的敬意。美国人崇拜强者吗?美国人大概率崇拜强者。但是美国人可能更喜欢洛基这种不怕失败,敢于拼搏的勇者。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在的美国航天,和当年冷战时期的美苏太空竞赛有着极大的区别。
当年美苏太空竞赛,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是依靠自己的国力,支撑太空技术的发展。苏联经济比较弱,在航空科技上投入过大,导致国力被空前消耗,也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之一。
而当年美国虽然经济上远强于苏联,但是对航天技术的巨大经济投入,同样也极大的损耗了美国的国力。
然而现在美国的航天发展,采用了一种新的模式,不再是单独依靠本国的国力发展航天,而是马斯克这种民间企业,发展航天。
这就有一个什么样的好处?美国不需要在航天技术上消耗国力,而马斯克作为一个全球性公司的老板,他发展航天,其实也不需要自己的钱,而是吸纳全球资本。所以美国发展航天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几乎没有掏钱,马斯克本人其实可能也没有掏钱,美国普通老百姓可能也不需要掏钱,而是全球的投资者在掏钱。我们都知道,其实我们中国大陆,也是允许开办美股交易账户的,在中国大陆可能也有一些投资者会买美股,这次星舰发射,据说耗资30亿美金,这30亿美金里面,甚至可能包含一部分中国投资者的钱。
全球的钱,分摊到30亿美金的成本里,美国以及马斯克自己,能花多少钱?
因此马斯克的航天计划,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对美国的国力可能没啥太大影响,所以美国可以允许马斯克可以一次次失败,因为有全球的投资者掏钱,花的不全是美国自己的钱。美国是鼓励马斯克这种模式的,一方面让美国航天水平空前的发展,一方面又没怎么花美国自己的钱。
而其他国家,比如俄罗斯,发展航天,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成本上,看似比美国低一些,但再低也是自己的钱,而且为什么成本低?因为给俄罗斯航天相关工作人员开的钱更少,说穿了是靠俄罗斯劳动成本比美国低,然而劳动力成本其实会不断增加的,单纯靠人力成本的工资比美国低,肯定是难以长期维持航天成本优势的,任何国家的人力成本都会不断提高的。
而美国航天是通过技术降低成本,比如马斯克搞的火箭回收,第二是通过吸引全球资本,把成本分摊给全球投资者,美国自己反倒没花多少钱。
这样的话,美国在发展航天上,就很轻松,也能承担的起各种失败,而技术想要有巨大突破,是肯定要有大量失败的,能承担的起失败成本,也是技术能出现重大突破的前提。我个人认为,美国航天技术未来还会不断出现巨大突破。而俄罗斯航天的问题是,他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巨大的失败成本。
那俄罗斯航天,能不能学美国的模式呢?我个人认为学不了,第一,俄罗斯的航天公司,可能不具备美国航天科技公司在世界上的吸引力。想让全球投资者花钱,关键是公司得具备足够的全球吸引力才行啊?我们都知道,俄罗斯股票除了俄罗斯自己,国际上都没人买了,在海外几乎没有任何吸引力。第二,俄罗斯可能也不允许马斯克这样的民间航天科技大牛人出现,而其实美国也不仅仅只有马斯克,其他的民间航天公司也是很强的。是先有美国对航天发展的运作模式,才会出现马斯克,不然马斯克为什么没有他的老家南非成功呢?
几辆会飞的大卡车——运货运人。
一群会飞的无线WI-FI——拉宽带上门。
简简单单,两个生意而已。
一没搞原子弹,
二没说“没有了米锅,还要地球做什么?”
三没从咱穷鬼兜儿掏银子。
……
咱一个平头儿老百姓,
有个G8的担忧?
通过评论区,我已经完全相信了星链、星舰是骗局,现在怎么才能让马斯克相信呀。
取决于你是否真的关心太空军事化的进程…
星舰和猎鹰9都是运载工具的革命性产物,而星链的意义更加重大,低轨道通讯卫星网一旦成功,北美产学研共同体就没有办法像18和19年那样阻止leo轨道上的天基红外预警卫星星座了(18年美帝空军出了十几页的糊弄报告就阻止了sda…)
当然啦,大多数人不会去深究这些技术突破背后的路径,只会在看到技术突破成真以后张大嘴巴罢了
2018年至今,马斯克发起的星链计划(Starlink)已把3000多颗小型卫星送入轨道。据媒体报道,星链在俄乌冲突期间已经成为乌方的重要联网方式。目前,SpaceX已获准发射12000星链卫星,并申请批准在此基础上再发射30000颗。不过,万物皆可被破解,“星链”也不例外。
当地时间周四,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Black Hat 大会上,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的安全研究员Lennert Wouters 在现场演示成功破解了 SpaceX其中一个 Starlink 用户终端,也就是位于住宅和建筑物上的星链卫星天线。


整个破解过程利用了一系列硬件漏洞侵入Starlink卫星天线终端,并获得系统访问权限,最终可以让用户终端无法正常使用,且可以在设备上执行任意代码。
破解过程中用到的破解设备是一种叫modchip的定制电路板,经过定制后可以连接到Wouters自己购买并改造过的星链天线,成本只有25美元。连接到星链天线后,这个自制工具就能够发起故障注入攻击,使系统短暂短路进而绕过星链的安全保护,进入被锁定的星链系统。作为攻击者,常规思路是尝试制作自己的系统来与卫星通信,进而黑掉卫星。不过通过用户终端入侵相比之下更简单一些。


2021年,Wouter曾向Starlink通报了相关漏洞,并收到了漏洞赏金。Wouters表示,虽然SpaceX已发布更新让攻击不那么容易成功,但是只有 Starlink 开发新版本的主芯片,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目前来看,星链用户终端仍然容易受到攻击,Wouter调整 modchip 还是能成功入侵。
8月11日,Starlink官方表示 Wouters 的高水平研究的确令人印象深刻,这类攻击也是系统中首次出现,让他们意识到存在的安全问题,他们将采用“最低权限”设计原则来减轻这类攻击造成的影响。Starlink同时表示,因为攻击需要对用户终端进行物理访问,因此普通用户不必担心漏洞的影响,也欢迎更多安全研究人员研究星链的安全问题。


长达一年的破解之路
Starlink的互联网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卫星在距地表约340英里的近地轨道上运行;卫星与地球通信:将互联网连接发送到卫星的网关卫星与地球通信:将互联网连接发送到用户购买安装的Dishy McFlatface卫星天线
Wouters的研究目标就是用户终端(Dishy McFlatface卫星天线),这些天线最初是圆形的,新的型号已经改为矩形。Wouters对星链用户终端的攻击涉及多个阶段、不同的技术措施,最终他完成了目前开源的星链天线破解工具。破解过程就是使用定制电路板绕过系统启动时的签名验证,让系统以为已经正确启动且没有被篡改。定制电路板的能用于精确计算注入故障的时机。


从2021年5月开始,Wouters就开始测试星链系统,他购买了一个星链天线,在鲁汶大学的楼顶上测试天线的功能(268 Mbps的下载速度和49 Mbps的上传速度)。然后,他用“热风枪、撬棒、异丙醇”等工具,耐心尝试,最终成功从天线上取下大金属盖,开始拆解分析内部组件。
星链天线直径59厘米的金属盖下是一个大型PCB板。其中一个片上系统使用了一个定制的四核ARM Cortex-A53处理器。这个处理器的架构没有公开过,因此很难破解。板上还有射频设备、以太网供电系统和GPS接收器等组件。拆解之后,Wouters了解星链终端启动和下载固件的过程。
设计modchip前,Wouters扫描了星链天线并针对现有星链PCB板进行了最合适的设计。用于攻击的modchip由树莓派微控制器、闪存、电子开关和稳压器组成,需要用几根导线焊接到现有的星链PCB板上。在制作用户终端电路板时,星链工程师在板子上印制了“产自地球、人类制造”的字样。Wouters在自制的modchip上写的是:“坏在地球、人类制造”,这也成了他演讲的主题。


为了访问星链的终端软件,Wouters使用自定义系统,通过电压故障注入攻击绕过安全保护。当星链天线开启时,会启动一系列不同的引导加载程序。其中,第一个引导加载程序(也就是ROM引导加载程序)被刻录到片上系统并且无法更新。因此,Wouters 的攻击就先利用了这个程序的故障,成功后会在后续的引导加载程序上修改固件,进而获取系统控制权。
Wouters认为:“总体来看,签名验证或哈希验证是最明显的攻击切入点。”这次的故障注入攻击针对的是签名验证过程,故意让系统短路。
最初,Wouters打算在引导周期结束时(即Linux操作系统加载完成)再向芯片注入故障,但最终发现在引导开始时更容易注入故障。Wouters认为这种方式更可靠。为了注入故障,他必须让用于平滑电源的去耦电容器停止运行。攻击会首先禁用去耦电容器,再运行故障以绕过安全保护,最后再次启用去耦电容器。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就可以在启动周期内篡改、运行星链固件,最终得以访问其底层系统。Wouters说,研究期间,Starlink曾向他提供了研究人员级别的访问权限,但Wouters拒绝了。他不想在这方面钻研太深,想把主要精力放在modchip的制作上。(在测试期间,他把改装过的天线挂在实验室的窗户外面,还套了个塑料袋临时防水。)
针对星链的更新和回应,Wouters认为:虽然这次攻击不像破坏卫星系统或卫星通信那样具有破坏性,但可以更深入了解星链网络的运作方式。
“我现在的重点工作是与后端服务器通信。”Wouters 原本开源在Github上的详细信息已经隐藏,也并不打算出售modchip成品或提供修改后的用户终端固件以及漏洞利用细节。
目前,亚马逊、OneWeb、波音、Telesat和SpaceX都在打造自己的“星链”,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发射,卫星的安全性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除了为家庭提供互联网连接外,卫星系统在关键基础设施中也发挥着作用。评估卫星系统及终端系统的安全性,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来源:
https://www.wired.com/story/starlink-internet-dish-hack/
https://github.com/KULeuven-COSIC/Starlink-FI
https://api.starlink.com/public-files/StarlinkWelcomesSecurityResearchersBringOnTheBugs.pdf


GeekPwn 国际安全极客大赛积极推动各领域的网络安全发展、鼓励前沿技术的安全创新,以可视化舞台形式展现极客技术、促进提升大众安全意识。九年来,GeekPwn见证了数千名参赛选手的成长,负责任地披露了1000多个安全漏洞。2022年,GeekPwn将继续记录极客故事、见证极客力量。


担忧什么?
俺们老百姓还有什么能失去的?
在我眼里,马斯克搞的低成本航天运力,无异于当初福特发明汽车流水线。后者的结果是:二战里美国是唯一达到完全摩托化的国家(其它国家都多少有一部分骡马化),那么前者呢?
近代中国人最大的噩梦,大航海时代又来了
其实老马的项目成功程度,决定了车卖的咋样。
而车卖的咋样,取决于今年的营销费用。
我其实挺期待老马能不能上火星的。
但是,看他这样,有点玄啊。
不是害怕,而是有一些担忧。
在技术发展上,马太效应还是很明显的。
领先一步,步步领先,后来者希望找到超车的弯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马斯克的火星计划本人一直不看好,但他的星链计划确实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直到今天只是形成了一些小规模的区域导弹防御体系。
然而,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一旦完成,它的潜力远远超过了当年里根总统为星球大战计划设定的目标。
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将带来严重威胁。
星链系统只要增加一些诸如红外探测、合成孔径雷达等模块,就可以形成一个无死角的全球监视网络。
它与AI数据处理系统加成,世界任何国家的军事调动、经济运行都将在它的严密监控之下。
导弹发射的早期预警更是不在话下。
虽然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很可怕,但他整个项目的核心就是六个字:“降低发射成本”,所采用的技术也很简单:“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
现代社会科技之所以能取得飞速进步,依靠的就是通信技术为我们提供的交流便利。
只要了解了马斯克的关键“密诀”,其他人就有办法,有能力取得同样的成功,甚至有可能更进一步。
航天需要高投入,而中国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特别是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在这方面一定会急起直追,不可能让马斯克独呑这块蛋糕。
日本当年造好大和武藏两舰的时候,也特别想问美国人怕不怕
但是又不敢泄密,就那种心中暗自窃喜,决战兵器一出现天下无敌那种飘飘欲仙的满足感
后来给美帝屎都打出来了,还表示我大和武藏天下无敌,只是美帝你不讲武德
工业制造业落后国就是这样,没得产能,幻想就靠几件决战兵器打天下
还以为决战兵器只有自己有别人都是菜
科技进步是有利于人类到事情。怕啥
米国的卫星能飞天、星舰能飞天都不值得我们担忧。反倒是我们的茅台能飞天……这一点美方应该挺担忧的吧?
担忧啥?
博士生发刊失败了,值得大学生的你担忧么?
人家玩登陆月球,航天飞机空间站时候你没担忧,现在试射刚三次就要担忧了?你可以说美帝坏,但你不能说美帝菜好不?
不要受他人影响,脚踏实地,事实就是。
星链哪有什么可怕的?或者说星链有多可怕完全取决于你有多大的能力能把它们打下来。但星舰就完全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了。或者说星链之所以值得重视的唯一原因就是它能支撑起星舰的经济性。
让我再来复读一下自己以前的回答。
如果starship真能实现入轨成本比F9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现在看来并不困难),那么单位质量的洲际投送成本将低于B2/B1b轰炸机[1],更显著低于射程只有其十分之一的巡航导弹/SRBM。既然可以二级垂降做运输,自然更可以换成不需要回收的弹头做轨道轰炸,把现有ICBM的PBV直接装进去并把核弹头换成常规弹头就行了[2]。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遗憾的是公众舆论中很少有人直接指出这一点[3]。
更重要的是,轰炸机/BM/CM尚有防空反导手段可以对抗,基于starship的常规轨道轰炸则几乎没有防御办法(可以用于拦截的反导弹参考GBI:每枚5亿美元[4],而starship发射一枚轨道轰炸弹头的成本可能只有十万美元。对其他拦截手段和战略稳定性的探讨见本回答最后一段)。另一方面,如果starship实现了预想中的24小时周转周期(看起来似乎板上钉钉),单枚的投送能力就相当于五到十架B2。二十艘星舰的投送能力就可以超过USAAF的整个轰炸机队(即使把尚未部署的B21算进来)。如果USAAF愿意投资,用现有轰炸机队相同的成本有可能可以获得超过一个数量级的投送能力,而这还是在考虑遵守现行外空条约,仅使用部分轨道轰炸(FOBS)的情况下。如果像和平-2号空间站计划中那样完全无视条约进行在轨预置,100艘星舰可以在十天内向LEO部署10万吨弹药,并在开战后的两个小时(轨道周期)内发射完毕(这个数字超过了海湾战争43天行动中美军消耗的空地弹药总量[5],接近伊拉克战争30天行动所消耗的空地弹药总量的十倍)。而如果考虑提前30天预置,则同时在轨的弹药数量可以超过美军现有弹药库存的总量[6]。(顺便,这正是和平号空间站和暴风雪航天飞机设计时的主要任务,除了成本爆炸性地降低了三个数量级,并因此使得常规弹药而非核弹头作为主要打击手段成为可行以及超高周转率带来的轰炸机/民航客机水平的出动率外“并无新意”。)
轨道轰炸只是太空军事化中最浅显的一层应用。战略层面上,廉价部署的大量天基拦截器(星链版brilliant pebbles[7]和ABL[8][9]以及红色星球大战计划中的类似物如极地号和瀑布号空间站)足以在上升段拦截对手任何试图入轨的物体,这导致两个结果:1)配合轨道轰炸,会产生类似制空权理论但比制空权更极端更彻底的制天权:弱势方将彻底无法入轨 2)弱势方基于ICBM/SLBM的核威慑将彻底崩溃。战术层面上,巨型星座的实时ISR(参考最近授出的天基GMTI和黑杰克[10]合同,以及国内用于支持ASBM的卫星系统的100倍放大版)+通信(星链)配合轨道轰炸足以产生二战舰载机对战列舰和海湾战争战术空军对地面部队一样的降维打击,弱势方无论在空中,水面还是地面都将寸步难行。
潜在的反制手段都不可行:
1)任何HTHL的入轨手段:即使复用效率一致(由于高超音速长时间工作下冲压发动机难以避免的冷却系统结焦问题和不规则外形带来的防隔热维护问题,这一点百分之百不可能),建造成本一致(这点为什么不可能应该不用我论证了吧),这类方案的入轨能力仍然只有星舰方案的百分之一左右(作为参考,腾云和星舰体量类似但LEO载荷只有2吨),即单位质量投送成本要高一百倍。
2)地基激光:对700km SSO及以上轨道进行有效硬杀伤超过了十年甚至二十年内能投入应用的任何电激励激光的能力,目前能用的只有昂贵的化学激光(氧碘,氢氟 etc.)。这些激光每次发射的成本是超过starship将一颗星链大小的物体送入轨道的成本的(顺便正因为常规激光如此不靠谱,星球大战计划主要考虑的是核激励激光)。另外对于SSO轨道(更高的轨道即使化学激光也不太能够得着了),地基激光的水平方向射程可能只有几十千米,即使对于更低的LEO轨道,水平方向射程最多也只有几百千米。一个这样的激光器全部设施占地面积加起来超过足球场大小(你可以在商业卫星图像上找到位于新疆的激光器设施),要靠激光器覆盖经过国土和战区的所有轨道所需的投资显然会是个不切实际的数字。即使是这样规模的“激光长城”也很容易由于火力密度不足而被大量同时来袭的目标饱和掉,甚至比不上地面防空系统面对飞机时的态势。
最后再说一句经济性:星舰之所以能如此便宜,主要是因为能够用商业载荷摊平成本。如果民航客机能搭载导弹,那么USAF的轰炸机队不会是~200架而会是>2000架,这个道理应该是很好懂的。
国运该不该拼一把?当然需要。will it happen? Absolutely no.
参考^https://www.rand.org/pubs/working_papers/WR778.html^https://www.forbes.com/sites/michaelpeck/2021/10/27/why-chinas-orbital-bombardment-system-is-not-americas-sputnik-moment/?sh=2df5a63f133c^https://m.weibo.cn/status/4729109852454938^https://www.defensenews.com/pentagon/2021/04/27/next-gen-intercontinental-ballistic-missile-interceptor-estimated-to-cost-nearly-18-billion/#:~:text=The%20per%20unit%20program%20acquisition,each%20for%20the%2031%20interceptors^https://csbaonline.org/uploads/documents/Evolution-of-Precision-Strike-final-v15.pdf^https://www.ndtv.com/india-news/defence-forces-to-stock-weapons-ammunition-for-15-day-intense-war-report-2338360^https://www.heritage.org/defense/report/brilliant-pebbles-the-revolutionary-idea-strategic-defense^https://www.airforce-technology.com/projects/abl/^https://www.defenseone.com/technology/2019/03/pentagon-wants-test-space-based-weapon-2023/155581/^https://www.c4isrnet.com/battlefield-tech/space/2021/12/23/space-force-issues-32-million-contract-for-prototype-space-based-sensor/
spacex如火如荼,商业航天在各产业往前推不动的现在,看起来有无限潜力!
中国航天六十六年的发展,白手起家、筚路蓝缕,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两弹一星”到“神舟”载人,从“北斗”指路到“嫦娥”奔月、“天问”探火,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中国航天事业一次次在太空中刷新中国高度。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自此,商业航天政策门槛放开。现在的航天产业,分为国家主导的航天事业,和商业航天。
国家主导的事业,肯定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完成一个个目标。神舟、北斗、嫦娥、天问、载人航天等等等等。
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实施国家重大空间工程、承担基础科研项目等方面,中国商业航天无法在短期内追赶体制内航天六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主导的航天事业将稳稳地站在舞台中央,为我们展开走向宇宙的画卷。
商业航天则主要面向市场领域。中国的商业航天于2015年发轫,至今已走过7年。7年来,行业从无到有,从业者、投资机构、监管部门、上下游产业链等多方共同携手,在政策、管理模式、技术、产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原始生态,为中国商业航天未来的广阔前景奠定了基础。
商业航天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充分的竞争,带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大部分前沿技术都发轫于战略安全领域,但其大规模应用于民用领域无一例外是由于充分的市场竞争带来成本的降低及新需求的出现。美国早期的运载火箭也主要是由NASA和军方主导,波音、洛马等公司以承包商的形式参与,以至于后来形成了联合发射联盟(ULA)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通过COTS、CRS、CCDev等支持商业公司的项目,支持了SpaceX、轨道科学公司(现被诺格收购)、蓝色起源等公司的发展,目前近地轨道任务基本实现商业化,政府主要承担包括重返月球、火星探测等近地轨道以远的任务。可以看到,NASA在近地轨道的航天商业化程度是做得比较彻底的,不仅把卫星发射、空间站载人及货运任务通过商业公司实施,甚至连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化、太空旅游业务也都被提上日程。
我国在迈向航天强国的过程中,也会经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厘清商业航天与由政府主导的传统航天活动边界分野,以聚焦商业和航天活动的深度融合空间,挖掘由市场主导的、可持续的、经济的商业航天潜在领域及发展路径。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要能够充分发挥鲶鱼效应,从技术发展、体制创新、市场需求等方面挖掘商业航天的发展潜力。为提升我国航天综合实力,助力我国成为航天强国作出贡献。
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阶段和未来 - 第八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 - 商业航天高峰论坛?ccaf.casicloud.com/news/1524.html?id=803
2022年,我国共进行了64次发射,发射次数历年最多,说明航天事业发展的越蓬勃,产业越来越好。对应的工业、科技水平也在稳步提升。但是,,,需要注意几点:
1、发射次数和入轨载荷是两个必须参考的重要指标,不能仅看其中一个。我们对应的目标,当然是美国!
其中,美国2022年总共进行了87次发射任务,占全球发射总量的46.8%,发射成功率96.6%,发射次数位居世界第一。这87次发射任务中成功84次,共计将793吨载荷送入太空,入轨载荷总重量在全球约占77%。
美国这87次发射任务,有61次是由SpaceX贡献的,SpaceX的发射次数约占美国年度总发射量的70%,发射成功率100%。SpaceX 2022年总共将69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了太空,约占美国年度总入轨载荷重量的87.6%。SpaceX 2022年累计发射卫星数量超过2000颗,其中大部分为“星链”卫星。 中国2022年总共进行了64次发射任务,占全球的34.4%,发射次数位居世界第二。成功62次,发射成功率96.9%。其中两次失败的发射任务均来自民营航天,分别是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以及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火箭。中国2022年共计将225吨载荷送入太空,入轨载荷总重量约占全球的21%。(转自科学探索菌)
美国87次发射,用46.8%的次数发射了77%的载荷!!我们用34.4%的次数发射了21%的载荷。
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有些火箭的运力有限。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在大载荷火箭方面仍需加强研发,期待胖五的大量发射,长9的尽快首飞。
2、商业航天的发展比例,这个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们商业航天发展依旧有限。
美国商业航天龙头企业SpaceX,2022年通过61次是总共将69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了太空。
中国一共64次,长征就占了53次。民企的商业航天数量很少。而且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长征也有用于商业航天发射的很多次,比如发射的的吉林星座,给其他商业航天卫星企业发射的卫星。但因为集团的归属性质,一味的将其全部归与非商业航天发射也不太妥。但目前在我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数据。
尽管如此,和spacex的发射相比,也还是查了太多了。近700吨的载荷仍旧值得我们深思,如果以后竞争加剧,我们能否在国际市场直面spacex。
对商业航天感兴趣可以了解下首页 - 第八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 - 商业航天高峰论坛
3、我们的航天次数还会再增长,以后还需要新的发射中心,海上发射和近岸发射能力还需加强。特别是武汉、海南都在建设新的航天基地,以后用于纯民用的试车台、发射场应该多多建设。
前景是光明的,路途是坎坷的,还是期待多发,多打!
数量方面:星链第一代卫星,上去了3k多颗了。接下来要上更大更强的第二代,预计7k多颗;oneweb也就400颗左右。
质量方面:OneWeb 卫星设计紧凑,重量为 147.5 公斤。“星链”1.0卫星重260千克,而下一代“星链”卫星更大,“星链”2.0卫星,新一代卫星长7米,重约1.25吨。
SpaceX新近公布的火箭运力表上,在役的猎鹰9号火箭低地球轨道运力为22.8吨,可以将8.3吨的物资送往同步转移轨道。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高70米,宽12.2米,重量为1420.8吨,可送入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高达14万磅(约合63.8吨)。
2022年3月消息,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SpaceX开发的大火箭星舰可发射有效载荷最高达300吨。
可以发现一代卫星的质量,用猎鹰九发射数量是可以保证的,项目进展很不错。二代星链很重,猎鹰九可能不行,得用重型猎鹰多发射。但是重型猎鹰只能回收助推器,不能回收主芯级。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当然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也要看看对手,蓝色起源的火箭还需要不知道多久,但蓝色起源的计划是个大计划,如果横空出世,将会是个巨大的竞争对手。但就因为现在没有人能和他竞争,所以他的项目进展压力其实不高的。重型猎鹰也够用,星舰级别的,其实掏得起钱的用户也不多。
这么说好了,星舰距离成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不仅仅是星舰本身的技术问题,也包括了马跟民主党之间的各种矛盾问题。这点其实有所显露但是不很明显,随着时间推移技术成熟军方与空叉更深入的合作会逐渐减少政府对空叉的限制。
然后说说技术问题。目前星舰所展现的回收方式已经基本上从原先的直接落地法变成了筷子夹持法,也就是说基本上之前SN系列炸了那么多次其实最有用的不是落地缓冲发动机节流能力(当然这个也很重要)而是整体的飞行控制。让其舰体能以一个垂直的角度被“筷子”所夹住。当然发动机的节流能力也很重要,这点关乎下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筷子本身的能力。
筷子目前所测试的速度都很小,这两天把B7抬起来放底座上用了很长时间。其本身的承重能力之前是测试过但是还不能打包票说能接住返回的星舰。星舰炸了还是小事,毕竟还能流水线再造,整个发射台炸了就不太好看了,更何况这么一下来FAA要拿非常经典的“环保”来打牌了。
而且看之前的PPT和目前到发射场的那些结构来看星舰目前发射还有不少空间没有完全使用,发传单式投送星链卫星...感觉会非常浪费头部的空间,不过这就是星舰的后续改进工作了,与其现在的完成度基本无关,现在能打能回收就谢天谢地了,让SLS那货站边上看着吧!爷的月球着陆系统也胜出辣!
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星舰距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空叉的主力这两年基本上还会是猎鹰九和重猎,虽然这俩由于梅林1D的节流能力较差,打高轨道能力衰减会很快,而且重猎的整流罩也不大(这点空叉还在修改,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能拿出来更新版重猎还未说),整体依旧会是主打星链。
那个视频有说到星链的军事用途,这点星链其实在慢慢展现。注意我这里说的可不是什么,给军方做通讯了啥的就算军用用途,比如现在送给乌的一万台接收设备。在我看来这种全球性服务谈不上军民两用,不然我家那台俩轮电动车可能也要挂上军民两用的牌子了。这里指的前几天三连发的最后一发已经公布了的那悄咪咪的补的四颗V1.5星链卫星版本,给军方使用的卫星。但是这四颗具体的能力我不能断言,现在更多的言论表示这大概是红外侦测的。但是这点依旧不改变我认为星链卫星其作为小型卫星(至少目前的V1绝对是小型),其能力再怎么改也都是非常有限的,当然这不太包括后续的改进型V1.5,这玩意的重量到了一吨,普及之后以后再也见不到猎鹰九带着60颗卫星的样子了,因为它带V1.5只能带15颗上下。但就算是其改进型,重量相对的也比较小,基本上还是靠数量来撑起一片天。当然这样作用也是比较恐怖的。
不过目前空叉的业务部门真的很忙,其还有今年年底的北极星企划,送几个富翁上去突破吉尼斯纪录去了,还要展示自家的舱外宇航服,之前龙勇的还是舱内宇航服所以体积小点技术难度也小点,但是这个新的舱外宇航服那会是连NASA都要盯着看能不能自己买几套或者租几套的状态。不过讲实话我看到北极星这任务属实有点作,纯纯的现在收割点钱来回血,给列位展现下他们的价格已经是多么的亲民(相对而言)
还有星链的民用,现在已经可以相当的广泛,不管是民航客机还是远洋轮船,都是非常有用的东西。但是至于给贫困的那些偏远地区提供...要知道星链的卫星锅其实是相控阵天线,这玩意能卖600美金其实已经算是相当便宜的价格了,所以非洲偏远地区........除非真的一整个村子凑钱买一个大家一起用,不然还是tree new bee,当宣传口号的。哦,不过如果当地政府认为这个就当做是基站投资由政府出钱购买,然后再由当地运营商来负责下游服务还是可行的。
视频最后提到了关于空叉的成本导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改革,这点不说全世界,至少在美国本土已经非常明显了。为什么月球登陆系统最终由空叉以一个跟星舰很像的玩意,近乎全盘胜出,因为它的报价只有30亿,还画的很大,我说的画的很大不是饼,是它那个星舰真的很大,相比之下波音和洛马×格鲁曼的那俩竞标方案就显得...非常滴小,而且非常滴贵。波音报价100个亿,洛马×格鲁曼报价直接上300亿。后三家公司的报价,众所周知,恐怕得超出预算和时间一倍。空叉已经在这方面让他们国内的这几家老牌公司非常明确的感受到了,什么叫“老子tnd就是便宜”。而拓展到世界范围内,前几天韩的世界号刚打上去吧?要是星舰成熟了我建议它直接退役。阿三的火箭不少吧?你家有四枚,但是我的建议也是退役。就你俩那发动机,呵,被撑着了,该跟着大流走还是跟着大流走吧。还有欧空局的阿丽亚娜火箭,emm,这个打的精度似乎很高,勉强可以留着,还有俄罗斯的那个什么联盟号


听说你卡RD181?听说你一个往返票5500万美金?
提一嘴蓝色起源,这货前几天刚发了一个Be4的测试视频,但是因为保密要求,只能看喷嘴,目前来看似乎还可以 但是你这货可真能推,而且现在还只是试车,火神火箭都待边上看傻了。
那再说说国内吧,国内似乎穿出来的消息是咱们回收的长8不搞啦,项目并到长九去了,长九数次改动PPT,但毕竟PPT嘛,改还是都能改的,壳子可以先造着,具体回收能力靠的是软件代码控制,然后是火箭的矢量能力和节流能力。所以还得等,国家队这要么是想一飞冲天,跳过猎鹰直接上大火箭,要么就要..........
国内的胖五,要是长九出来了真的能回收,那我的建议也是直接退役,剩下那几个兄弟平时长九要是维修啥的可以发点小的。
时代已经在变革,或者说没有变革,这几年可以说在全球比烂的背景下算是有个带点冷战那种竞争精神的公司跳出来带来点真正意义上的新东西了。但是没有必要这点小事太过惊吓,曾经大家还都觉得AI时代要来临了呢,画了多少大饼,最后还是实现在了很多基础层面上,真正能走的很远的没几个。
还是先管好自己的经济吧,人家28岁开着跑车那是玩腻了才玩的火箭,咱们该认真干活的还得认真干活啊?



怕不怕都没关系啊,怕了重视了也没有用。美式的技术突袭又不是像德佬的wunderwaffe或者苏联人的太空计划那样,完全靠保密取得先机又打在别人的宣传盲点上别人不重视。美式的技术突袭是内生的,依赖于全社会的基础。比如说一个细节问题,猎鹰九和星舰回收要靠大量算力堆CDF,你在美国之外有几个能和工业界合作的CDF实验室?与其想去对标美国的技术突袭,还不如考虑一下基于中国的社会优势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比如前一段时间的中压直流上舰就是挺好的发挥了中国近二十年才开始大搞基建的优势,虽然那个在实际战术意义上因为发电量不足和没有损管训练,就没有多大意义,但是能吹牛就不错了。
不应该是担忧,而是恐惧。
这是件对全人类都有好处的事,为什么要担忧呢?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如何评价比亚迪与大疆合作发布的车载无人机
如何看待波音「吹哨人」遗言曝光:如果我出
电动汽车为什么一下爆发了?
怎么看待华为太空宽带计划?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6 21:32:29  更:2024-03-17 12:02:37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