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可回收火箭技术真的很难么?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可回收火箭技术真的很难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如题,可回收火箭技术真的很难么?为啥世界就只有SpaceX掌握这项技术啊?不就是火箭多装点燃料,空中分离后发动机继续点火,克服重力,慢慢落下来落到指定…
高温钛合金多曲面加工技术;
栅格舵气动壅塞;
高推力冷气rcs;
舱段百吨级侧向力;
四米级大直径共底储箱;
过冷燃料加注;
高空燃料沉底;
超音速再入转捩姿态控制;
箭体再入脉动压力,气动加热;
高可靠非火工分离;
高速反向喷流开机对箭体影响;
模态频率;
毫秒级高同步率牵制释放;
箭体结构健康监测;
兼容单台或多台发动机的储箱自生增压;
can总线控制系统;
高带宽箭地遥测;
着陆装置失效模式预判;
高性能高可靠箭机;
精简迭代制导算法和支持的计算性能;
雷达高度计在环控制关机方程;
DP3船舶动力定位系统;
海洋风速浪高预报系统;
液压杆导向级间段分离防撞系统;
发动机失效模式预判;
包带分离;
rcs控制星箭分离角速度;
卫星堆叠方案;
钝化离轨模式;
发动机积碳维护方案;
大直径复材级间段;
零秒脱落系统;
等等,等等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造火箭很容易。
这个事吧,在SpaceX成功之前 ,大家连可不可能都不敢问。
现在直接问难不难了。
还行吧,现在万事俱备,就差老马那边开源了
不难,马斯克一开源,然后华为造这个是分分钟的事,然后改名鸿雁
我记得几年前国内外清一色基本都是嘲笑马斯克,说他在做不可能完成的事,还论证了一大堆的。现在问题语气都变了。哈哈……
你可以稍微回忆一下大概十年前,2013年左右,国产吸尘器普遍长啥样的,是不是这样的:


后来戴森吸尘器火了,现在国产吸尘器基本上也就长得跟戴森差不多,对吧。
再想想,吹头发用的吹风机,在戴森推出吹风机之前,长啥样的,现在呢?
我想说的意思是,但凡这技术含量稍微简单一点,那也不至于只有空叉一家红红火火,对吧。
那个白耳机,2005年左右风靡全国,后来有了无线蓝牙的版本,还不照样风靡全国,耳机还能怎样设计、吸尘器还能怎样设计、吹风机还能怎样设计、光刻机还能怎样设计。。。。。。
难点在于可回收这一金指标。你可以拽无数专业术语,炮制无数专业概念,申报无数技术创新奖,来彰显自己的厉害,但最终还得回到结果导向-重复稳健的可回收-这一金指标上。
难不难不在于技术
在于马斯克开源不开源了
一开源我们遍地遥遥领先
鸿雁、大鹏、孤鹜就展翅齐飞了
都怪美国佬不开源…呸,技术霸权主义!
就在数年前,是的!就3、4年前……,
犹记得当时马斯克遭遇连番失败,
当时国内不论主流还是非主流,大家莫衷一是的取笑他,说他是异想天开,
更不乏专业帝,从火箭技术说到太空梦,从发射专业说到成本控制和发动机原理,
如今,马斯克成功了,横行霸道的垄断火箭运输业务,
昔日那成千上万的人呢?
那可是数以万(十万?百万?千万?)计的网民啊,
咋风向全变了,几年时无人能项其右,
现在说难了?今天还有人坚信华为突破7纳米,手握3纳米,积极展研2纳米,
几年后若网上充斥着
“难道14纳米真的那么难吗?28纳米提高良率真的那么难嘛?”
我想,谁都不意外,
因为~~这是目前网络上的主弦律啊!
spaceX靠可回收火箭能赚钱么?
能, 并且已经赚了
未来可期么?
可期, 太可期了, 是人都能看出来, 如家都不介意开在太空开个分店
那为啥别人不跟进?
A: 我对钱没有兴趣
B: 这玩意太难
看看目前中国商业航天正在做(以及号称正在做)回收火箭的深蓝、星际、蓝箭、翎客、天兵、星河等各家,除了吹出来的进展,实际进展几乎没有,,就知道难不难了
当初在新闻里看到马斯克的实验火箭第n次爆炸,我就断定,国内的海量专家一定在紧盯马斯克的技术进度,只要马斯克成功了,国内一定立马跟上。
没想到啊,到今天我才发现,当初的我是多么幼稚。
确实比较难
因为发现火箭真的用嘴吹不上天
几年前,我认为是不难的,因为国内国外都有民企跟进,大部分都做出了可回收的微缩版火箭,一部分还在研究商用的发动机。
但直到今天,除了spacex,也没有一个可以入轨的可回收火箭,这证明确实还是有点难度。
别人的卡车01加速用5秒,你的轿车用4秒,你吹自己的技术国际领先自主可控
现在下了同一条赛道了,卡车跑了一圈回来冲线了,你的轿车在砂石地里一边空转一边用大喇叭循环播放领先文案,甚至把CN看台前的大屏幕信号都掐了
你问我冲线难不难,我觉得难,毕竟这赛车跟老佛爷的车不一样,不能用人力推回来
中国航天某人接受采访时自己讲的,和SpaceX差不多同时(2011年)开始研发,且强调中国航天还是降落伞和垂直回收都在研究,现在已经12年过去了,这边八字还没写到半撇。
补充:某专业杂志的著名主编庞之浩,航天科工二院的杨宇光,此二人是“无限质疑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最先是质疑猎鹰9能不能回收,回收成功了又质疑能不能复用,复用也成功后又质疑能不能真的降低成本。。。哦,话说我已经很久都没看到他们两个发声了,最近一次看到杨宇光相关发言还是几年前了,看上去已经吸取教训很多了,笑
至于中国航天的泰斗级大佬龙乐豪,他的著名言论是当年猎鹰9首次海上成功回收后的:“火箭回收有炒作之嫌”,以及重型猎鹰首飞成功后的“难称壮举”,其他就没了,反正他也从没嘴上认错过,只是到处宣传他的各种新ppt,不过有一说一,他那么大年纪还到处为中国航天做宣传讲座,这点令人敬佩。
——————
现在是2024年1月19日,我找到了以前的一篇报道,放个截图。


中国航天有人表示这是“世界难题”
——————
真奇怪,有两个回复一点就提示网络错误,是他们自己删了?反正我看不到,其中有个甚至讲“猎鹰9复用火箭成功率低”,这就让我感到很神奇,我在思考他到底是不是这个宇宙的生物。
——————
再来挂一个,评论区有个知乎名叫做“云泽”的。首先讲一下,知乎系统可能会噶掉某些回复,然后这回复发表者自己还能看见,但对方看不见,只能看到“该内容已被删除”的提示,这种家常便饭的事难道算什么“稀有知识”吗?不会吧?然而他回复说我看得到他回复却故意装不知道,我不知道他这种自信从何而来,亏我还特地提醒他的回复被系统噶了(被噶两次),看来还是我太善良太温柔了,笑。
还有,在有人提醒他后,他又怀疑是我故意删了他的回复,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我向来认为“对等原则”是世间第一位的原则,且我还同时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所以无论在贴吧、微博、微信或这里,除非是别人先拉黑我,否则我绝不可能也从没有过先拉黑别人,我也根本不屑去主动拉黑他人,因为我认为这没必要。同理我也根本不会也从没有过删他人回复,我倒是因为经常打字打太快导致打错字而删自己的回复然后重发(本人有点完美主义倾向)。




此外他还表示“中国航天没有什么是不按时完成的"(这段回复现在我去找看不到了,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后来删了),关于这个我只需要拿当年研发长5的时间严重超期的例子就足够,但还有其他更新鲜的,比如长8的回收,如下图:


说实话这里由于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仔细读这话可以存在两种理解,1.首飞即回收,2.打算回收但未指明到底何时回收,我一直以来都按前者理解,他显然按后者理解,这里要是互不相让,那也只是僵局,他还强调长8不回收,是长8R回收,而且长8R是在2025年首飞,他这样表示那我就很高兴了,因为:1.现在距离2025年还剩区区2年时间,真是随便一晃就到了,然而现在所谓的长8R都没个影,连最初级的几百米“蚱蜢跳”回收试验更是都没做过,这个是客观事实;2.我都有点不想告诉他一个对他来讲很可能是噩耗的事,一个虽说是小道但来源却相当可靠的消息,那就是长8R已经无了(事实下马),我之前在微博上分别看到有2个有不少内部关系的专业航天博主都这么表示过(我长期关注,两个都是在微博多年,发博勤快,从来没听说或看到他们发过假消息或说假话),当然,他完全可以对此不信,这不要紧,反正距2025年到来不远,届时就见真章嘛。


我还说中国航天计划在2020年试验电磁发射火箭的技术,这个很显然也没按时实现,他却如上图扯什么“临近空间电磁发射卫星”,什么“今年7月才公布的专利技术”,我只能用下图来回应他:


原文说的甚至是“2020年前”,而且明确是“地面”
难度是梅林1D!这个发动机推重比世界第一,420多公斤0.8米口径就能干出84吨推力,推重比198:1是其他火箭发动机的2倍多(猛禽2型1.62吨全流量推重比142:1、猛禽3型1.5吨全流量推重比179:1)。
我们77/100口径多大?自重多大?表面数据只是靠堆料而已。回收火箭堆料是没有意义的,要靠这两款搞回收,能实现20%都困难
自媒体/央美贬低这款改进发动机是落后过时的技术,就注定中国没有可能在认知改变前造出来同样的产品,认知障碍问题。
难度在于不太容易造假和注水
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油水有多大的问题,
马斯克做可回收火箭,原本几亿美元起步的生意,被打成每次成本几百万,这哪还有赚头?
马斯克伤害了全球各国研究火箭的单位,本来好好的垄断生意,马斯克竟然只顾自己捞钱,害得人家没法捞钱和家族传承。
不过恐怖的是,马斯克这样的太空商人,不止一个。
大家记好咯,破坏别人家族传承的还有蓝色起源、Arca Space、Relativtiy Space、Rocket lab、维珍银河、Axiom Space、RedWired Space等,这些只是目前出名和有成果的,还没吃上饭的多的是(不过这年头生产力严重过剩,钱没地方去,西方各国征服又严厉管制民生物价,大概率会通过各种手段塞给他们糟蹋)。
如同15世纪欧洲的远洋探索,前期耗资巨大,一毛钱收入没有,无数白皮葬身鱼腹、客死异乡,不过后期他们的回报人尽皆知,欧洲瓜分了大半个世界。
现在太空探索开始了。
开源了就不难
说不难吧…SpaceX在2015年就完成回收,到现在也没第二家做出来的,甚至没见到以回收为目标设计的火箭服役
说难吧…作为被证明可行的技术,总是有第二家机构能做出来的,然后能做到的机构就越来越多了,SpaceX也没违反物理规律
我就是不理解为啥有很多商业机构的路径是火箭还没能入轨,甚至没能设计出来的时候,就先去搞回收,在我眼里,这就代表:
投资方很有钱,也不差人,所有研发方向并行,完全不在意企业实现火箭入轨,能有经营性现金流入,具备自我造血能力之前的前期投入规模有多大这企业方向错了这企业要骗融资
个人觉得难点之一在于干质比的提升,拿长征七号(597吨,LEO运力14吨)对照猎鹰九号(549吨,LEO运力22吨)举例子,意味着长征七号需要在减重50吨的同时,提升7吨左右的LEO运力,才能够得上猎鹰九号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去做回收,才能实现经济上有意义的回收(当然也不至于指标都达到猎鹰九号那么极限才算合格,这都是顶级水平了)
我猜一手,未来十年内肯定会有航天机构能做到80%+成功率的回收,但并不会出现LEO运载比赶上猎鹰九号的火箭
很难。
真的很难。
不完全是因为技术,更重要的是工程、模式和体制。
再补充一条,还有人们的思想意识,看看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以及答案下面评论中,有多少人说不先进、没必要等等也可见一斑。
我国航天的技术与SpaceX的比较248 赞同 · 187 评论文章
也可以说不难,难者不会 会者不难。希望我们的国家队和民营火箭公司加油干,早点儿做出来。
订单的数量就那么点。
当初都看不起老马炸火箭亏本,等他成功了占领了这个市场,你再投入资金就变成你亏了。
就算你研究出这项技术并且愿意亏本接单,客户还得货比三家,看到老马发射经验丰富,重要任务还是优先选他,这样下来客户还是他的,你抢不过他。
建议还是自己研发点东西,不要总是等着别人开源再自主。
谁说难,我们不是做出来了,不仅可以随意控制速度,甚至还可以随意控制上升下降。
马斯克已经落后我们至少50年。


挺难的。
商务宴请的名单网上已经流出了,
上面没有马斯克,估计是因为他没有把相关技术开源的打算。
所以,挺难的。
很难,真的很难。
因为火箭发动机不是你想的那样,想喷出来多少推力就喷出来多少推力的,而是有区间范围
这个参数叫变推比,
目前这方面最先进的梅林发动机,把变推做到了最低50%
那这样够了吗?
其实发动机数量少的时候还真不够
按照我刚才查的数据,有说火箭中燃料重量占总发射重量的95%的,有说93%的,也就是说发射的时候需要的推力是降落(落地)的时候的15到19倍(甚至更大,因为火箭提供的推力还要加速,不只是跟火箭自重一样就够了)。
如果要单台发动机(没有这种火箭)就完成入轨和回收任务,火箭的变推比要降到5%以下
那有没有办法呢?
当然有
多放几台发动机
上天的时候全开,落地的时候只开一个
按照15倍到19倍的重量对比,加上变推比50%
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发动机数量需要是8个或者9个
这样才能满足我们的条件
OK,我百度了以下,猎鹰九号,9个发动机
我国目前没有芯一级就这么多发动机的(注意区分芯级和助推器)
我认为的难度在于
发动机数量多了,发动机的一致性很难保证(回收的时候,火箭的重量是在发生变化的,燃料一直在消耗,不同的发动机产生同样的推力燃料消耗会存在微小差异,这就导致火箭本身的燃料消耗也有微小差异,火箭本身的重量变化也存在差异,加速度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控制上的难度很大,也不一定落地的时候一点燃料都没有),极端情况下的控制失效问题难以解决,所以要加单个发动机的推力,而不是堆火箭数量。但是近二十年算力的提高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改善这种情况。
另外,要求火箭垂直落地,需要保证火箭最中间的那个发动机绝对不能出问题,使用边缘发动机减速时产生的偏转力矩,绝对不是靠摆摆喷口方向能解决的。
下面有兄弟们提到回收和发射使用不同的发动机
这当然是没问题的
但是考虑到可回收本来就是为了降低成本
增加一种发动机带来的收益(增加回收成功几率,降低损失)如果可以覆盖成本(这种发动机的研发成本,因为多了一种型号的发动机,导致本来10发火箭就能完全覆盖掉发动机的研发成本,现在用两种发动机,需要15-20发,除了时间成本,还有风险),那当然就会选择这个方案。
但是我觉得SpaceX之所以没有使用这个方案,不完全是我上面所说的成本的问题,还有技术路线的问题,我上文所说的问题,是单颗发动机的最小推力都大于火箭的空重导致的,但是如果以后火箭做大了,空重的火箭甚至都需要几台发动机才能推动,那上面的技术路线就真的一点价值都没有了。例如星舰,星舰的一级有33台发动机,单台推力都推不动空的星舰,所以,就不需要小的发动机了,只需要少开几台。
这项技术非常难,难的不是回收火箭,而是在虚拟世界里面构建一个虚拟可回收火箭,只有这样才能够快速纠错,快速改进,快速迭代。火箭这么一个复杂、庞大、发出去就不可控制的东西,各种系统相互影响,如果不依靠计算机是很难迭代,甚至找出问题都很难。只有通过计算机让每一个结构都接近完美的理论值,才能够快速迭代。任何一个事物要做到完美都非常难。比如为什么我们造不出先进的发动机,包括汽车发动机,因为我们没有深入去研究每一种金属材料的极限,不同金属组合的极限,所以我们没有先进的合金材料,然后还要去研究力学的极限,才会有完美的机械结构,两者想加就是最先进的发动机。我们想仿一个发动机很容易,因为我们不用去了解材料跟机械力学的极限,但如果你想要升级迭代或者自己创造,那你就需要去研究使用范围类材料跟力学的极限。更何况火箭这么一个庞大、复杂、有去无回、观察困难、控制困难的飞行器。
这不已经提前彩排过了吗?


不难,一点都不难,很多人都已经准备好PPT,现在就等开源了,毕竟这玩意不太好打砂纸。


题主根本没明白可回收火箭真正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可回收火箭看起来很酷耀的垂直起降固然不简单,但更困难的是要把这个技术整合到一个完整的发射载具里。
对各国航天机构来说,采用这项技术的第一个难点在于摆脱路径依赖,已有的产品技术几乎用不上,必须另起炉灶。这对决策者来说是很难受的,不然前两年CASC也不会拿出绑着两根空助推当配重的长征八号R这么个半吊子方案来。
第二个难点在于把冗余削减到极致。猎鹰九号起飞质量549吨,运力22.8吨,运载系数4.15%;同样是全煤油起飞的长征七号重594吨,运力14吨,运载系数2.36%。之所以差距这么大就是因为为了安全给火箭加冗余,这加点,那加点,最后死重太多,运载系数就难看了。而回收要求把这些为了安全加上去的死重全部削掉,敢吗?
至于回收技术本身虽然不容易,但有成功案例在前,对后来者反倒是相对容易的。但航天载具是个系统性工程,光突破一个点是屁用也没有的。
老游戏里有那种手动操作火箭降落的小游戏,大概就是左右各一个喷射器,你的目标就是通过喷射器控制火箭降落在指定的地点。
如果还能找到的话,去试试吧,假定从第一把开始每失败一次就损失1亿美元,你算算你在炸掉多少次后可以把成功率提高到100%。
对于灯塔资本国来说,这些爆炸都是成本,只要投资人还愿意投钱,那就可以一直炸。直到钱炸完,或者成功为止。
但对于赢国来说不行,赢国只要结果,不看过程。只能成,不能败。毕竟用的是公款。
记得马斯克说要搞火箭回收的时候。
欧洲、中国、、、、感觉除了nasa都在说他信球。不过nasa好像也好多人看衰他。
天天等着看笑话,确实也看了很长时间。结果出来了基本垄断火箭发射了,感觉中国不是出于政治早就找他发射去了。现在欧洲发射东西都找马斯克。
其实也没有多难,只不过八年过去了还没有第二家能跟上。
那要看马斯克什么时候开源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如何评价比亚迪与大疆合作发布的车载无人机
如何看待波音「吹哨人」遗言曝光:如果我出
电动汽车为什么一下爆发了?
怎么看待华为太空宽带计划?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6 21:32:29  更:2024-03-16 21:49:30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