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过去5年内,我国航天技术和spaceX之间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过去5年内,我国航天技术和spaceX之间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没有业内人士给个客观的的评价。
这种问题,不如来看看官方是如何表述的: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世界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全面推进,世界航天格局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重整重构重塑,这给我们航天强国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压力和挑战。我们面临着一方面传统模式和技术下局部差距在不断缩小甚至超越,另一方面新兴模式和新技术下许多差距在不断扩大甚至加速扩大。对标SpaceX,集团公司在发展理念上、科研生产模式上、关键核心技术上、质量效率效益上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整体上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这与我们在航天领域率先实现强国目标还相去甚远,每个航天人对此要怀有深深的危机感,坚决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坚决摒弃盲目自大的心态,永不自满、永不自大。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航天强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特征。要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以及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务实的行动,把集团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融入到航天强国的宏伟建设蓝图中,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谋划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确保航天强国的建设步伐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路径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
不要小看八股文,八股文对于关键信息的表述是十分精炼而准确的:
传统模式和技术下局部差距在不断缩小甚至超越,另新兴模式和新技术下许多差距在不断扩大甚至加速扩大。
只研发一款发动机,从而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减少了系统复杂度。同时只批量生产一种发动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15年的回答,可以拿成功率喷空叉
20年的回答,可以拿不能回本喷空叉
22年的回答,可以拿星舰跳票喷空叉
23年中的回答,可以拿星舰引擎部分失效和并联必然失败喷空叉
(这个是我的失误,看了一下,事实上是一群所谓大V在拿一些但凡了解过航天就觉得莫名其妙和不知所云的点在喷空叉)
23年底的回答,可以拿星舰二级轨道偏离来喷空叉
十年后的回答,估计只能拿工质火箭没前途来喷空叉了
所以……?
(当然,喷空叉占轨道和喷空叉研制不出大推力引擎的大可忽略不计)
NASA懂个屁航天,还是知乎匿名用户懂航天。




这两年航天方面的up们做航天发射统计表的时候,基本都选择把空x单列出来,和其他国家地区并列,并且载荷量大于其他所有之和。单论发射能力,已经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机构能望其项背了,很难具备可比性。
十几年前,研究生刚毕业的时候,去北京的航天x院工作,做x天地面设备。
学电气的都知道,ups或者变频器,输入侧有个整流桥,在都串有合适的电抗器的情况下,不同大小的设备是有可能ac输入并联,直流母线也并联的。
然而我进所发现所有的设备,都tm ac输入并联,直流母线也并联。母线电容都不一样,整流桥也不一样,电抗器有的设备有,有的设备没有!
这我一下毛了,跟师傅说这个不行。师傅说那开会讨论吧。师傅x航研究生还懂点技术,组长x航本科比较水,室主任x专毕业的中年人就别提了。
会上主任说,由于余量比较大,没事。我问余量大多少,主任说做过很多实验了,没事,以后估计也不会有事。我问有没有组装之后测过热,主任脸色有点不高兴了,我就知趣了。
也许我工作的院所太边缘吧,但是这就是范基本错误的借口吗?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相信马斯克和他的重型猎鹰。”
…这是我在《xx空天军》网站上看到的外国网友调侃。
不是业内人士不知道。
小的时候很迷中国航天,很神秘很高大上,每次发射都欢呼雀跃。直到SPACEX用个瓦工大爷在星舰上贴隔热瓦,跟我们建筑行业贴瓷砖一毛一样,眼镜碎了一地,航天还能这么玩。






后来想想我理解了,咱们呢就像我中学的电脑机房,能用但没搞太明白底层原理,所以进去都得套防尘鞋套;spacex就像我大学的机箱,盖子也不盖全是灰,但是用的贼溜,想超频我就超频,因为有啥问题我咣咣一顿拆,门清。
利益相关:某科工大学 航空宇航学院博士
答案取决于你怎么定义“航天技术”。
如果只有航推和飞设算航天技术,那么答案是:
与SpaceX相比,落后差距扩大了。
可是……只有航推,飞设才算航天技术?别的呢?比如我吧,博士做的是卫星结构健康监测,我也不认为自己做的东西水平有多高吧,但据我所知SpaceX的高人们也没谁做这个。
但看到很多朋友的答案,敢情我研究的不是航天技术啊?
这…也没人告诉我呀?我吧,从小就有航天报国的梦想,读的是航天高校的航天学院,做的是航天相关的课题。
结果一上知乎,一群人说的航天技术没我啥事儿……
那么请让我替我自己,也顺带替我们院做人机的,隔壁做精驱的兄弟姐妹问一句:
您tm谁啊?!!!
————————更新————————


航推我不专业,但这位朋友的评论,我恰好可以回答下的。我硕士做的是地空数据链和应答机,博一博二的方向是相控阵换能器线阵(主动结构监测的,但和天线不是一类东西),做过小微所的横向,实验室也有很多师兄师姐去了八院,不少去的就是509。还有个师兄做的就是电推射流。
怎么回事?这位朋友?为什么您这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正好命中我熟悉的领域?
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所有答案以我为准,而且我也不打算进行解释。
1,有需求。
2,没做。
3,电推,相控阵天线,翼板都远比你想象的便宜的多!100W刀的成本,攒一个能用的通信原型机?还有这好事?给小微所送钱的吗?当然东西肯定不如starlink的,什么?您还要求技术指标平齐starlink? 既不给订单,又不上规模,还要求一个原型项目和规模化商业项目的成本控制一样?
为什么SpaceX的粉丝会觉得要求合理呢?
4,我当然明白意味着什么,做航天的谁不明白呢?欸,怎么总有一帮先知……
题外话:
SpaceX很了不起,很耀眼,耀眼到很多人的眼睛只聚焦在SpaceX的技术与业务上,看也只能看到我们和SpaceX上的差距。然后要求我们:两集团就是低效,你们怎么不按照SpaceX的模式走?
大哥了,我们和SpaceX有差距,难道我们和ULA(及其母公司)就没有差距了?
差距是全面的,所以更需要全面的稳步向前弥补差距。每年顶尖人才产出就那么多,全搞SpaceX了,其他有差距的方向呢?不搞了?你以为ULA不想快速迭代,不想提高效率?他们的颓势,除了大公司病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招不到顶尖的新人了。
我也不是替两集团辩护,但按你们的说法,都照SpaceX搞就好了。
那么请问,高超就别要了呗?
(本答案到此为止,安心搬砖,不再更新)
————更新————
闲的无聊,再说两块钱的。
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有会有“航天系统保守封闭,看不上spaceX”的这种说法,我个人是很诧异的,
虽然两集团并没有照搬spaceX的路线,但航天口自上而下其实都是非常重视spaceX的,只是重视spaceX,不代表就一定要复刻spaceX。
另外重视spaceX,也不代表就得重视spaceX的粉丝,尤其是部分可能都算不上航空航天爱好者的粉丝。我们没法把您的观点照单全收,有时甚至做不到虚心接受您的批评,但请您相信我们依旧在关注追踪spaceX的前沿进展与技术细节,这两者其实是完全不矛盾的。
而很多的时候,有些内容,我真的很难和一些朋友说明白,有时是因为我知识的深度或广度不够,有时是因为我无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表达,还有少数的时候可能问题并没有出在我的身上,也希望您能够理解。
如果实在理解不了,那也没有办法,因为我虽然重视spaceX,但其实并不怎么重视spaceX的(一些)粉丝,这是我的缺点,我暂时也没有能力去改正。
我想说的大致就是这些。
知乎有个习惯:
只要是技术方面的业内人士+匿名,从来就没说过中国技术方面的一句好话。
特别神奇的一件事,真的。
每次上知乎我都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
尤其是当我看到中国机械在现实中一步步蚕食市场的时候,知乎上中国技术却一年比一年差。
这两边肯定有一边是假的。
我不知道哪边是假的,但是我可以确定一件事是:
如果中国技术如此之差,都在蚕食市场,让美国不得不警惕开始神经质,那么欧美的技术,到底是有多废物才会开始警惕如此烂的中国技术呢?
扩大了,本来就已经有一大堆,诸如北斗、深空探测、发射基地、空间站之类的差距,从今年起又多了一个月面软着陆,很可能过几天还会多出一个月球取样回收,再过几年还要再多一个载人登月也说不定。
等等?好像离马斯克的殖民火星没几年了啊?
没记错的话,那个影响中国登月工程的技术专家,离职前才月薪一万,而且作为技术骨干一直不被提拔,直到他走了,单位才发现这个人比较有用,离开了玩不转,但是又不想高薪返聘,于是发文恐吓硬逼人回来。
这种大环境不改变,天天想弯道超车,求神拜佛比较有用。
发现互联网原来根本没记忆,很多人已经完全不知道了。




大部分人在偷换概念。
1)航天技术包括:火箭,航天飞船,卫星,空间站,行星探测器,等等。
SpaceX仅在运载火箭方面领先。
2)SpaceX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美国政府和NASA的技术和支持,专利有绿色通道,部分技术是买的。
中国运载火箭核心技术都是从头摸索,自主研发的,鉴于封锁,根本买不到。
3)近20年,中国航天根本没把精力放在运载火箭研发上。重点做的都是啥?
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暗物质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太阳探测卫星。航天飞船,空间站,登月探测器,登火探测器。
以上哪个SpaceX做到了?(龙飞船算55开,星链不算)
运载火箭就是个发射载体,国内根本就没放在日程上,结果一群人盯着个SpaceX可回收运载火箭bb开了。
从科技鄙视到创新,从创新鄙视到体制,让我仿佛重回公知年代。
------------------------------
附中国航天大事件列表: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这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是“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一飞。
 1975年顺利回收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4年“东方红二号”发射,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信能力的国家。
  1988年“风云一号”发射,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这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飞天,实现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
  2007年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
  2008年中国人实现首次天空行走,“神舟七号”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入太空。
  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这是小行星探测的先行者。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入轨,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完成6次交会对接。
  2012年“神舟九号”飞天,景海鹏、刘旺、刘洋乘组进入太空,这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飞天,也是首次启用手控交会对接设备。
  2013年“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上太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两次对接,开启中国人首次太空授课。
  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这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月面巡视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亮相太空。
  2015年“悟空号”发射,这是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2016年“墨子号”发射,这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2016年“天宫二号”发射,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对接“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实现多人在轨长期驻留。
  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飞天,与“天空二号”交会对接,开展“太空养蚕”等实验。
  2018年“嫦娥四号”发射,这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背软着陆,“玉兔二号”、鹊桥中继星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中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20余年从无到有,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
  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地球,这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完成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2021年“羲和号”发射,这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标志着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2021年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1年“天问一号”抵达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记。
  2021年“神舟十二号”发射,聂海胜、刘伯明、杨洪波三人组出差3个月,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2021年“神舟十三号”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
答案很明确,差距是越来越大的。
中国现在的航天水平跟美国是比不了的,当然跟其他国家比也差很多。
严格来说在航天领域,中国应该处在第二梯队。
第一是美国,这个毫无疑问,光一个星链差不多能超越中国300年,再加上可回收火箭,差不多能超越中国500年。
第二是俄罗斯,虽然这些年因为经济原因俄罗斯没有怎么发射火箭。但是底子还是有的,苏联发射火箭的时候中国还不知道干嘛呢。
第三是印度,别的不说,印度可以一箭104颗卫星。反观中国最多一箭22星。所以印度的航天技术比中国厉害五倍没毛病吧。
第四是韩国,韩国最近刚发射了首颗军事卫星,大韩民国,不可小觑。
第五是日本,虽然表面日本在航天领域没什么建树,但是众所周知,日本只是不想弄,想弄的话,分分钟把空间站,大火箭,各种卫星给弄出来。
第六是欧盟,伽利略虽然还没有正式运行,但是他是集合老欧洲的智慧与技术,这是中国没法比的。
第七是巴西,至于为什么是他,理由我还没想好。
所以,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动不动跟美国比,先超过其他的国家再说吧。
业内人士回答。
很遗憾,差距在飞速扩大。我国航天的思路是求稳,政治性太强。新技术一大堆挤在门口进不来,一句“有飞行经历吗”,哑口无言。
space x对航天商业化运作的创新理念,不说别的,就这个理念,已经领先我们至少30年。咱们国内的蓝箭、九天微星这些商业航天公司商业化的很失败,主体架构还是一五院出去的班子,沿用体质内老一套,换汤不换药;等投资人没信心撤场了,会直接坍塌。
技术层面更不用说了,但凡航天从业人员都知道咱们的基础材料、元器件、制造工艺、工业自动化软件和美国的差距如同鸿沟;很多总体所甚至不信任国产,偷摸继续使用进口玩意,为什么?因为人家质量、性能确实有保证。
任重道远,我们都希望祖国航天事业强大,可希望归希望,总得有人站出来解决问题。
—————————————
笑死,很多人上来质疑我是不是50万,就因为我匿名喷我不是业内人士。懒得解释,给你们举个例子:航天器上相对无关紧要的电缆,十年前插头、线束大比例进口瑞侃、爱博这些国外品牌。这十年间,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可控,于是好玩的来了;一部份国内厂家确实肯吃苦,攻关了一些关键技术,成功仿制;但这其中可以发现很多因材料性能不如人家,以结构或者其它方式来实现目的的痕迹,这种还算好的。另一部份厂家,因为仿制的不如人家,就直接改对外的宣传资料,比如耐温实际80℃,就非说自己能耐100℃,打肿脸充胖子。还有些厂家胆子更大,直接把进口产品换壳换包装,说自主研发。
总之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大家新闻里看到的那些航天成就,很不容易,也确确实实是咱们航天人吃苦干出来的。但我阐述观点的角度,是航天产业的根基制造业,也是很多行业的痛点。spacex可以大胆迈步子的底气,实际就是美国制造产业的殷实家底,咱们这方面要追赶的路很长。
另题外话,不知道知乎现在是怎么了,站队比观点合理性更重要。
再说点题外话,求稳没有问题,但我认为求稳不是“慢”的借口。比如你花一年时间学习加减乘除,稳不稳?太稳了!可高考的时间会变吗?你和那些大步向前的好学生难道还能分开考?
我们都是小角色,但别总沉浸在安逸里。
——————————
不到半天,骂我的人太多了,不由分说,毫无理由,但我不在乎。因为你们看似爱国,实际上只是懦弱,不愿意正视问题。真正爱国的人都是想解决问题的人,难道你们用键盘可以抵御外部势力入侵吗?我们的前辈,知道自己武器差缺衣少食,但仍有信念、有勇气抗争,想方设法的做事,这才叫正道!正道不是一味的叫好和幻想,不是掩盖真相的集体崇拜!
去年全球入轨载荷 3/4 的吨位是由spacex 一家公司打上去的...
更新一下 现在2023年8月 太空差领先优势越拉越大
2023年上半年 太空差打了全球入轨载荷的80%
包括一发9.2T GEO直送 除了太空差 全球没有任何国家组织有能力打这发载荷
那要看你说的航天技术是啥了
如果单说火箭那确实可以说是扩大了,近5年spx的进步有目共睹,而中国新一代的火箭在YF-77上折腾了三年。
但是你要说整个航天,那就不能只看火箭。
中国过去5年从头开始搭了一个北斗三号系统,发射了多颗高技术的遥感卫星,东方红五号平台也终于上天,这里不少是spx还完全没有的技术。








还有人好意思搞什么火箭比不过,比比载荷,比比任务多样性?
spaceX载人龙,货运龙,星链被你吃了?
什么载荷比载人航天高级?spacex不是轻轻松松当成支线任务就给刷了?
话放在这儿,只要nasa给钱给够,公开公平招标,我国航天界任何任务,spacex都能在3-5年内给你办踏实,办的比你好。从空间站到月球探测,从遥感卫星到大推力霍尔推进器,盖莫如是。
说差距加大还是缩小目前看来没有意义,因为星舰项目仍然有整体失败的可能。
而我们呢,在走美苏70水平往美苏90年代水平升级的路。目前看基本算走通了,还在磨合稳定期。
如果都走通了,基本可以算差距没有扩大也没有缩小,在一代半差距左右。
猎鹰九号一个型号就把全世界其它所有航天发射器爆的渣也不剩。
2023年 猎鹰总发射重量1250t,总能量115太焦,其它国家加起来总重不足100t,总能量不足10太焦。星舰再搞出来,那又是另一个次元。
有点成绩就遥遥领先的喊,真遥遥领先的人都不屑和你在这争论。
双重火箭同步回收这种科幻画面,恐怕未来十年在中国都看不到。


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真是神魔乱舞,尤其一连串字母的那个答主。
开口就是曲率引擎和可控核聚变,我寻思这两玩意儿到现在有影子吗?那口气,比旱厕都大。除了这两玩意儿别的都不屑一顾。真是连爬都不会就想着飞。
我寻思现阶段除了化学燃料我们人类还能用啥?核裂变?那么一大堆配套设施你全搬到火箭飞船上去?目前核裂变发电可是烧开水哦!没用相应的引擎推不推得动还是个问题。
退一万步讲,航天可不仅仅只有能源和动力。机体材料,飞行经验,内置仪器等相关技术都是需要时间积累才能有所突破的。就我们科技水平,给你前两个技术你也不一定用的好。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工程还发展了那么多年呢。最初的汽车跑得可比马车慢。
现阶段我们人类最重要的是走出去,太空中那么多资源,太阳能不提,最近的木星有燃料,小行星带有矿产,月球和火星是中转站,从那里起飞不比你从地球起飞容易?
有人说哎呀星际航行时间太长了。我寻思太阳系你还没逛明白呢就想着星际了?
而且真的长吗?从地球到火星要半年,来往一年。听起来很慢,可诸君别忘了远洋航行打个来回也得大半年。这还是现代货轮,帆船更久。我们不过是从航海变成航天。
随着引擎技术的再发展,来往的时间会在一年这个纬度上再缩短,半年,三个月,一个月……
走出去才有未来。
说起来我这篇回答跟问题一毛钱关系没有,我只是看不惯一连串字母那位答主丑恶无知的嘴脸。
逼乎很多科幻爱好者,逢航空航天必谈曲率引擎和可控核聚变(有了叉叉就怎么怎么的),慢慢的不关注这一类的人也信了。仿佛它们才是航天的基础。
但我想说,还太早!
现在我们人类能用的,最实惠的还是化学燃料。一个比地球还大的燃料库还不够你们造的吗?
我一直以为空X的成功是借助了NASA的积累。在这个答案下被马斯克粉丝教育了,原来根本不是这样,我真的是深受震撼。
震撼之余也在为美丽国捏了一把汗,NASA投资了几十年几千亿被马斯克这几年就赶上了,这就是美国体制有问题啊,否则咋一点点护城河没有这么快就让人反超了~~好在这次是被马斯克,那要是被马跃亭超了,那可怎么办~~
may god bless america。。。
这两天又有人跟我科普了NASA云云,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空X这几年不是一下子干翻了NASA,是干翻了美丽国整个航天工业体系哦,我为美丽国捏着手又更紧了,如果不是马斯克而是马跃亭,真不敢想。。。
那个“”摔不死的猫“”,你的连环发问,还把别人设置为不能回复,这么小家子气




重猎LEO63.8吨,GTO26.7吨(来源space x 官网)。
梅林1d,燃气发生器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推重比约200,显著领先世界现役其它开式循环液氧煤油机。
龙飞船的姿态控制用了16个单个真空推力400牛的 Draco 发动机。
不锈钢星舰目前的测试,只是直上直下 基本没有大的水平位移。猎鹰9火箭的一级,会划过一条弹道落在距离发射台约600公里左右(具体距离根据任务不同会有调整)的海面回收船上。星舰以机腹迎风的方式减速,以可活动翼面控制姿态。猎鹰9一级以及将来的超重,以栅格翼调整。
您既然是业内人士,礼尚往来给我们讲讲火箭推力室喉部热流密度的计算以及如何从工程上如何处理喉部散热(所用合金,所用流道等)。
航天本来就是一力降十会的工程,你限重半吨放个嫦娥下去当然很难是巨大突破,但是spacex到2024年打一百吨到月球表面,那大不了不要搞科研攻关了,我扔一辆特斯拉上去走下来一个波士顿动力机器狗,也可以搞一样的探测工程。
马斯克做的事儿要比阿里和腾讯高级,这一点儿不容置疑,但你拿spaceX跟中国航天比,那就太扯淡了。
spaceX无非是把NASA运载这块分拆后的资本化,而中国航天是一整套的航天系统,这有什么可比性,相当于你拿整个汽车工业体系跟才孚比,他就不是一个类型的可比单位。
至于马斯克吹这些人。。。,哎,你要是买了他的股票我也就不说啥了,其他人你是懂还是不懂,这有啥好吹的,马斯克所谓的火星殖民,星际旅行,无非是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立志以后必上清华一样,梦想的确很窒息,但过于窒息的梦想容易缺氧。中国航天的理想也是星辰大海,前段时间网上有张图,可以很好的诠释中国航天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到今天。而这个世界自冷战之后,包括美,俄,欧,就已经失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去做一件事的能力了。尤其是美国,被资本深度绑架,在资本世界的吹泡泡游戏里越走越远。特斯拉和spaceX就是典型。华尔街老爷的资金要增值,脚踏实地的搞研发太慢,美股只能涨不能跌如何实现?必须靠包装科技公司,不断的讲故事造噱头,以此来吹大资本市场的泡泡,只要钱不断涌入股市,未来如何重要吗?
当然,马斯克们要比阿里,腾讯这些强的多,最起码人家讲故事烧钱真是搞发明创造技术升级,云腾二子,尤其是云,整天就差把搞钱写在脸上,不搞实在的科技发明,天天就弄点儿所谓的模式创新,那真是没有一点儿高尚追求,格局太低。马斯克被捧得高,最起码真有捧的点,这阿里,一言难尽。
不是航天从业人员,也许无法给出专业意见,但毕竟关注航天也有些年了,希望我这个外行的建议也可以给题主一些启发
我认为单纯比较spacex和中国航天(以下简称国家队)的技术水平,是没有意义的
可以这么类比,在航天领域,spacex是某一或几个方向上的高峰,而国家队则是一片高原,spacex运载火箭技术和回收技术很强,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航天涉及的门类非常广,运载火箭,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空间站,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就算是卫星也可以分为导航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间谍卫星等等。spacex确实可以说我运载火箭leo世界第一,火箭回收也独此一家,但国家队亦可以反问,你的导航卫星全球组网没有?你有空间站技术储备吗?你有深空探测成就吗,我单月球可就探测了五次,你有没有地外行星软着陆技术?我载人航天都进行了六次,出舱行走、太空授课哪一个是你spacex做过的?我运载火箭种类多,各种类定位不同,优势互补,你(spacex)有能力研发几个品种?
所以说,这种比较无意义,spacex有单一领域的领先,而国家队有全领域接近全科技树的优势,一个少而精,一个大而全。这种比较并无意义
如果非要强行比较的话,我更认可中国航天科技水平高一些,毕竟有接近全领域的优势(相对spacex),既然只是讨论技术水平,即便少数几个领域被拉开了差距,难道不可以用其他领域对冲一下,就算单纯考虑中国航天配套的一整套完备的航天产业链,下属的数百上千家配套企业、研究所,这就不是spacex能玩的起的。
其实早就预料到可能会有人拿spacex近期的成就与国家队对比,我的观点是无需理会,国家队本就不应该和一家企业对标,马斯克和spacex固然可以不顾一切专攻载人登火,而中国航天能否抛开为民生民计、国家重大科研计划、深空探测服务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专攻某一方向,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定位不同,方向不同,目标与历史责任也不同,这种比较固然没有价值
不抬杠,不踩一捧一,非喷子与键盘侠,仅发表个人看法,可能有些主观色彩,若观点不同,还请多多包容
波音飞机知道吧,我叔叔就是他们的一个结构国内供应商,结构件生产地在南京
有一次我和他聊一下波音飞机,感觉波音飞机相当厉害,这时我叔叔一撇嘴说波音飞机七成以上零件的都是进口,用的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技术,每年投入那么多钱都进了资本家的腰带。
震惊五千年


“民营航天公司迄今为止的三次入轨尝试,只有一次成功了。”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夏东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使成功的这一次,火箭也还没有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11月5日,星河动力将进行民营航天公司的第四次入轨尝试。
中国民营航天事业已经走完第一个五年,依然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6月,蓝箭航天成立,拉开了中国民营航天的序幕。
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在Space X与NASA在2020年5月将龙飞船送入太空后,曾经发出一番豪言,“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国家给民营运载火箭一路开绿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5年,中国一样可以诞生一家对标Space X和蓝源起源的公司,甚至在液氧甲烷领域超越他们的民营公司,不管是不是蓝箭。”
然而,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民营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在非常着急地等待,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什么时候可以拿出高可靠低成本的方案。”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
“钱”景和困难
北航投资执行总裁王剑飞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商业航天是有很高门槛的创业门类,不像一个人有一个想法,有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就可以创业,不是谁都可以去造火箭的。对于航天的创业者来说,必须是有很长时间的科研背景,甚至说必须做过火箭的系统工程才可以干这个事,才不会走弯路。
“但火箭又不像航空发动机或者光刻机那样,单靠一个创业团队做不出来。火箭是有很高的门槛,但不是那种不可战胜的门槛,只要把各个专业的人,比如说做动力的,做接口的、做结构的、做控制的、做通讯的这些系统的专家集齐了,就能把这个事干出来。”王剑飞说。
除了相关人才的有机结合之外,政策和市场需求也催生民营航天的发展。2015年前后,国家先后发布多份相关文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打破了原本相对封闭的环境。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星河动力CEO刘百奇表示,民营航天发展前景来源于市场需求。根据各公司官网统计的中国商业卫星星座计划,约有累计178吨的发射需求,如果平均履约周期为7年,则每年运力需求约为25吨。
截至2020年2月,航天科技集团官网披露的2021年长征火箭搭载余量仅有约5吨。据此初步测算,2021年将有20吨的运力缺口,这部分需求将留给包括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河动力等商业发射新力量。
张昌武透露,早在2014年他们就发现全球卫星发射市场对于低轨卫星发射需求已经非常明确,他如此形容这个市场,“就像一个堰塞湖,到2020年,大约有6千颗左右的卫星在寻求发射。”
但在广阔的市场面前,民营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火箭发射和入轨的成功率;第二则是规模量产。
2018年10月27日,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一号”三级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各界对于中国民营航天首枚入轨火箭寄予厚望。然而,火箭一二级、二三级分离成功,整流罩分离成功后,三级出现异常,其搭载定制微小卫星“未来号”未能入轨。
正如夏东坤所说的那样,如果星河动力的火箭发射入轨成功,将成为民营航天全部四次入轨尝试中成功的第二次,行业的整体成功率将达到50%。“但不是一发火箭发射成功就可以了,即使我们这次火箭发射很顺利,也不能证明我们就解决了所有量产问题。因为量产上要付出的努力,可能和研发产品要付出的努力要更高。”夏东坤表示。
此前,星际荣耀在2019年7月发射的“双曲线一号遥一”固体运载火箭是唯一一次由民营航天公司成功发射的火箭。但在发射成功后,这款火箭产品至今仍然没有实线规模化的量产。
这意味着,在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后,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走到规模化量产阶段,在可以保证稳定和可靠性后,才能实现杨峰所说的“高可靠低成本”的目标。
涌入的投资人和中国的“Space X”
2020年4月20日,在国家发改委的例行在线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信息基础设备被纳入“新基建”,而卫星互联网则成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
而早在政策之前,投资人便已经开始布局;政策之后,投资人更是闻风而动,大量涌入。特别是远在大洋彼岸的伊隆·马斯克和他的Space X,每一次发射试验都引发全世界的关注之时,更能吸引他们参与到打造中国的“Space X”当中。
2019年和2020年两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连续两次提交相关民营航天的提案,并呼吁将推动卫星互联网发展纳入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在提案之外,雷军和他的顺为资本早就在该领域展开布局,星际荣耀、银河航天和深蓝航天都拿到了顺为资本的投资。
2020年8月,星际荣耀宣布完成创下国内民营航天领域单轮融资纪录的近12亿元B轮融资;1个月之后,蓝箭航天宣布完成12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天兵科技也随后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从长期来看,中国需要自己的Space X。”某投资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信、遥感、导航等需求日益增加。他认为,Space X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迅速发展,中国的民营航天肯定要跟国家战略紧密配合才能做强做大。
王剑飞也表示,从中国航天产业发展和未来的国际竞争来讲,中国都需要拥有自己的Space X。“目前,航天领域依然是国家队在主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营企业会慢慢成为主导力量,这也是市场的需要。”王剑飞表示,对于中国的民营火箭企业,也确实需要像Space X,可以提升民族的自豪感。
同时,民营企业对市场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成本的降低有更强的诉求,从而能盘活相对封闭的航天市场。此外,中国也必须要有一家在核心技术能够对标Space X的一家企业,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落下,也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需要。
王剑飞和夏东坤都认为,资本的大量涌入对行业来说是好事,解决了行业在资金方面的需求。不过,王剑飞认为,行业在不同的阶段是需要不同的资本的。早期阶段,风险投资对于航天创业企业的帮助更大,除了资金,他们还能为这些技术人才带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随着行业的发展,民营航天会更需要产业资本,比如国家引导基金,军民融合产业基金,还有包括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等,带来资金之外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资源和体系资源的支持。
“进来的投资人,其实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并不多,但是至少大家很有热情。”杨峰告诉新浪科技,这是行业和投资人的双重进步。一开始,投资人对这个行业的态度是不理解、不相信,现在已经变成了很有热情,只是不理解而已。“我希望这个热度持续下去。”
行业还需要3-5年才能跑出来
整个行业,包括民营的卫星公司,对于民营火箭的等待越来越迫切。“我们还没有看到便宜又可靠的民营火箭,中国的民营火箭还需要一点时间,我们也等得很着急。”杨峰表示,未来的需求会非常旺盛,但中国的多家民营航天公司成功率还不是特别高。
“还需要3到5年时间,民营航天会有比较好的表现。”夏东坤告诉新浪科技,民营航天是一个典型的“三高一长”的行业,即“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和“长周期”。
王剑飞告诉新浪科技,和互联网企业不一样,跟系统集成相关的科技企业必须一步一步来,比如火箭,部件要一个一个生产,再连接起来,一家企业即使融资100亿元,也还是需要10个月才能造出一枚火箭,这也意味着回报周期会变得特别长。
这也与投资行业发展规律也有相关性。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属于商业模式和应用创新的时代,依靠人口红利,一个很好的想法就能用过模式创新获取大量用户。但技术创新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投入资金和人力,才能获得回报,也有可能变成竹篮打水。“但未来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创新的项目。”王剑飞说,“一家企业如果成长起来,至少10年。”
在度过第一个五年之后,民营航天还需要下一个五年。夏东坤认为,民营航天应该凭借早期的高投入,小步快跑度过验证期,研发应该从小到大再做到难,不然很难存活。“民营航天应该尽快实现自我造血,才能降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研制的风险,对资金依赖的风险等。”夏东坤说。
杨峰则认为,中国民营航天,在社会舆论、资金上都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条件,最缺乏的是更深入参与中国航天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主流任务,这样才能更快发展。
资本涌入,政策扶持,第一个五年过去后,在下一个五年,我们能看到中国的Space X吗?
文章转载自新浪科技。
比较震惊的是,都23年了,俄乌都打了N个1小时22分钟了。还有__认为星链是垃圾的……还有__认为低轨就是垃圾,那比一代星链还低的天宫:?
虽然我也是SpaceX爱好者,但是我清楚Spaceax的实力。
在2018年前,SpaceX与中国航天不是一个级别的。SpaceX厉害的是火箭领域,毕竟这只是家太空运输公司。
所以我就只能运载火箭方面进行比较:发动机是火箭的根本,但是直到现在,SpaceX依旧只有一款发动机在服役:梅林。反观我们中国,各种型号的发动机,涉及各种循环方式(简单理解发动机工作原理),各种燃料,可以说是很全面的。
在2016年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是“长征三号”乙型,但是也只有11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低于SpaceX的“猎鹰9号”。所以在5年前,我们在运载火箭方面是逊色于SpaceX的。
不过从2016年开始,情况就变了:2016年中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在运载能力方面“猎鹰9号”还是优于“长征七号”。有意思的是发动机方面,那时候的梅林发动机都还没有80吨推力,长征七号所使用的YF-100则是达到了120吨推力左右。并且YF-100所使用的循环方式,是先进于梅林发动机的。
同年年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中国航天远远把SpaceX甩在了身后,2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直接世界第二。
而从2018年开始,情况又开始改变了:
先是2018年2月份“重型猎鹰”首飞,世人震惊于“重型猎鹰”火箭的性能。63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远远领先世界,之前最高的是28吨的“德尔塔重型”。27台发动机产生的推力非常富余,几台发动机坏了都影响不了成功,外行人以为缺点的构造恰恰是优点。并且还有可回收技术,这更是一大亮点。
2018年5月,SpaceaX推出“终极板猎鹰9号”,把“猎鹰9号”火箭和“梅林”发动机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举个例子,委屈一下“长征七号”了。两款火箭同为3.35米直径,长征七号还装配了四枚长助推器,不过运载能力只有13吨多。而猎鹰9号没有助推器,还在回收情况下也有13吨多的运载能力,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梅林”发动机也从曾经的丑小鸭成长为了白天鹅,最新版几百斤的重量却能产生近百吨推力,一举拿下液体火箭推重比最高的头衔。得益于梅林发动机的优秀,猎鹰9号也一举拿下干质比最高的运载火箭。
可以看出,SpaceX是有点东西的。
但是从技术上讲,“重型猎鹰”并没有多大的创新。仅是把三枚一级运载火箭连在一起,形成CBC的火箭构形,火箭也还是那个火箭。但是人家那63吨的运载能力摆在那,这是不能抹杀的。
而我国也有类似的运载火箭:921,与“重型猎鹰”一样捆绑多台火箭发动机,这款火箭使用的发动机的是YF-100,会用上21台。性能上与“重型猎鹰”类似,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921火箭的概念早于“重型猎鹰”的,因此不能是我们是模仿的他们。
总简言之,现在看来SpaceX是领先于我们,还有世界。“重型猎鹰”的运载能力可能明年会被NASA的“SLS”运载火箭所打破,但是不知道波音会不会又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Firefox是如何一步一步衰落的?
熊猫烧香技术含量高吗?高在哪里?
人的大脑会不会出现“过拟合”病?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苹果公司 CEO 库克,库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6 21:32:29  更:2024-03-16 21:48:15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