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SpaceX「星舰」第三次试飞,达到环绕速度,重返大气层过程中失去信号,任务提前结束,有哪些看点?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SpaceX「星舰」第三次试飞,达到环绕速度,重返大气层过程中失去信号,任务提前结束,有哪些看点?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paceX在星舰重返大气层过程中失去了星舰,任务提前结束3月14日,SpaceX在星舰重返大气层过程中失去了星舰,任务提前结束。 SpaceX在星舰…
文字直播结束,不再更新。谢谢大家一小时的陪伴。
星舰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在轨加注演示完成,但一级软着陆于海面失败。
猛禽发动机重新点火演示取消。 再入非常美丽,
SpaceX宣布星舰第三发已丢失。
WE HAVE LOST IT。
到目前为止,这次发射算是星舰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直播的背景音乐选得真是糟糕。
22:16 信号中断中,最后数据在 T+49:35m,海拔65公里高度,速度7.14 公里/秒,然后再入信号丢失。现在等待再入完成后是否能再次收到信号
22:·13 再入信号还可以


22:12 OHH 从来没见过这个场景,好美的等离子体,cool
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大气层再入时的实时图像


22:10 下降至105KM,有点翻滚,这对再入来说不是什么好兆头


猛禽发动机重新点火演示取消
21:56 星舰在太空中使用RCS,能看到“小瓷砖儿”掉了几块


21:50 内部给了特写。有效载荷门正在关闭中。在轨加油demo演示完毕,超出我的期待。
画面有点断,我好像看到有效载荷门似乎在关闭过程时弹开来了....


21:35 有效载荷门打开。单发人造物单体在太空中游荡中。


21:34,星舰发动机切断,所有发动机都正常工作。助推器已挂/


21:32 OHHH ,助推器好像出问题,网格鳍抖动过大,不稳定




一级助推器的最后一秒镜头,发动机一个白点儿,网格鳍疯狂摇摆
21:30 一级助推正在返回


21:27 助推器 MECO(发动机关闭),热分离


21:26 过MaxQ点




21:25 点火升空!




T-3.14


目前倒计时还算稳定。还有4分钟。
小提示:即使今天的星舰发射一切按计划进行,最后的结果仍然是“爆炸”,所以不要再被“星舰又炸了”的标题党给涮了。如果不爆炸才是大新闻(虽然不可能)。
这次的主要看点,一个是是否能比上一次走得更远,一个是能否成功打开和关上星舰有效载荷释放口,虽然这次没有真的带载荷上去,那么再期待一下能看到推进剂转移和猛禽在轨二次启动。
另外,这一次如果星舰能够顺利受控重返大气层,那么就能收集到超过5马赫的再入数据。看看这次直播信号会不会断。
另外,这次计划再入的地点,是土澳西面的印度洋上空,如果能在ship28能在再入时幸存下来,那也有点意思。




很震撼,没想到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能有如此突破。


2023年4月,星舰火箭首次试射,由于几个发动机出现问题升空约150秒后失控,火箭在解体前继续翻滚,没有进入太空最终解体爆炸。第二次发射也出现了意外,星舰火箭成功进入太空后,发动机失灵,触发自毁程序火箭最终爆炸。


这次发射比第二次进步很多,一二季火箭顺利分离,一级火箭在回收降落的时候爆炸,目前二级火箭状态稳定,截至目前已经过去了21分钟,二级仍在飞行中。




星舰作为超重型运载火箭,星舰的近地轨道运力可高达150吨。预计将代替猎鹰9号、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以及天龙号航天器等载具执行地球轨道上的任务。除了地球轨道,SpaceX还会研发可以在近地轨道进行在轨加注燃料的技术,星舰在轨道上加注燃料后,也可以完成地月转移以及直击火星的任务。


现在压力来到了全世界同行这边,我们要奋起直追了。


再入的时候逐渐增强的等离子鞘真的很美,之前渲染的照片变成了现实!
可以说这次预定目标几乎圆满完成,就是最后应该也是姿态不对,经典的信号丢失,有些小遗憾。
助推器也是信号丢失,这次助推器在分离后成功完成了翻转,并完成了完成的助推燃烧,将其送向墨西哥湾的溅落点,但是没有成功点燃所有发动机,这是这么多次测试以来第一次做这个试验,最终助推器在大约462米的高度因为姿态不对结束任务。下一次测试应该会对此做出改进,特别是栅格翼这地方摆动也太大了:)




星舰像鹰一样优雅地滑翔SpaceX官网发布了这次测试结果公告:
https://www.spacex.com/launches/mission/?missionId=starship-flight-3
三十三个发动机同时启动是真的帅!






推进剂转移演示完成
这是个我非常看好的技术演示,它能帮助未来实现太空加油,是SpaceX载人登月项目的一部分(当然现在只是星舰内部的小试验)。


来张特写




下文也有介绍:在轨演示舱内液氧转移技术,将星舰里的10吨液氧加注到另一个液氧舱中,这是个很有难度的活,但是对与SpaceX未来计划的要在太空中进行推进剂转移(可以理解为空中加油)蛮有帮助的。


上面级内部示意图
可以说非常厉害了!和上次相比有特别大的进步,就是一级回收失败了。
上面级现在还在太空中飞,估计过一会会尝试再入大气层,并且溅落。


助推器信号断开瞬间


上面级发动机关闭瞬间
这边我也发一下吧。
更新一下,新的起飞时间为中部时间上午 8:25(北京时间晚上9:25),团队正在清除墨西哥湾禁区中的几艘船(距离延期8分钟后再延期15分钟,经典操作了):(
今天的天气状况评估为 70%。


目前要关注的是风向和风力,再过一会风力就要变大了,今天天气不是很好。
上面级推进剂加注中…


选今天发射还挺有意义的,今天是3月14日π日,也是SpaceX成立22周年纪念日。在预定发射的前夜才获得批准:)


这次星舰的改进还挺多的,像排气口、焊缝、隔热材料、脚手架、密封箱、推进剂舱口等都有一些改变,特别是推力系统方面,电动推力矢量控制系统代替了液压动力矢量控制系统,这是S26之后又安装上了电推。推力矢量控制 系统(TVC) 顾名思义能控制火箭发动机推力以及改变推进方向的。电动的相对于液压动力来说系统更加简单,精准度也更高,现在很多航天器也开始用电推了,我国也在发展应用中。


右图是电动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这次测试的目标包括:
助推器和上面级成功点火上升,成功打开、关闭星舰有效载荷释放口(演示部署卫星能力),在末级滑行飞行阶段进行推进剂转移演示,在轨二次启动猛禽发动机,星舰受控再入大气层。
从测试目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星舰的几点更新
星舰溅落地点变了,从北太平洋海域变到了南印度洋海,这次计划从得克萨斯州星舰基地出发,一级分离后返航,溅落在墨西哥湾海域。上面级继续飞行至大约235公里高度(之前是约250公里高度,高度短了些),然后在印度洋受控溅落。整个测试时间缩短了近一半,变为45分钟(之前计划约为90分钟)。
在轨演示舱内液氧转移技术,将星舰里的10吨液氧加注到另一个液氧舱中,这是个很有难度的活,但是对与SpaceX未来计划的要在太空中进行推进剂转移(可以理解为空中加油)蛮有帮助的。


轨推进剂存储和转移|SpaceX 计划发射6 次星舰,进行 5 次推进剂转移完成载人登月
这次特别关注到了上次出现的信号中断问题,这次用星链(Starlink)全程覆盖,在推进器和上面级都装了好几个Starlink的终端。这有助于在星舰整个飞行过程中,特别是再入大气层时(航天器周围的等离子体会严重抑制信号,就是“黑障”)仍然有比较好的信号。
还有一个是卫星布署在轨演示,虽然这次不部署卫星,会打开载荷舱口,开启PEZ卫星分配器(像PEZ糖果分配器,顾名思义,和发糖一样把卫星一个个弹出来),就试着运行一下。


星舰结构图|来源:BingoBoca原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8491357/answer/3430344804?utm_psn=1751714159698235392
二级完成入轨,作为传统火箭的话已经完全成功了。
星舰最直观的展示了“2020年代的航天比1970年代的航天进步了多少”。很多人心心念念的4次失败并没有出现,这说明N1火箭的思路是可行的,只是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实现这个思路。
一级完成分离,并且在发动机不停机的状态下返航,之后关机下坠,在低空翻身然后反喷减速。最后阶段发动机点火失败,火箭速度过高,已经不可能在海面悬停,所以直接自爆了。
之前我一直觉得一级热分离时快速摆动(为了避开二级的火焰)和一级不关机直接返航(可以稍微节约一点燃料)太过激进了,不做这两个动作也不妨碍回收,但是SPACEX坚决做下去了,而且圆满解决了问题。专家就是专家,人家做事是有道理的。
一级在低空高速下坠时姿态不好,而且出现了剧烈的晃动,发动机点火失败应该与此有关。这说明RCS姿态发动机和栅格翼的修正能力不足,未来需要换用更大的栅格翼。
二级飞船带来的惊喜很多,但新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大。
二级提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时的飞船再入画面,猛刷了一波热度。之前两次试飞大家抱怨最多的就是没有火箭视角,这次则是完全满足了大家的需求。星舰再入时的直播证明了星链的强悍性能,无愧于通讯革命的美誉。得益于低轨道上数以千计的卫星支持,星舰在进入黑障后仍然可以持续传输信号,这是传统地面通讯网和高轨道卫星网无法完成的,或许星舰真的可以实现整个再入过程持续通讯,那对于未来的太空军将是重大利好。
二级完成入轨,理所当然。其实速度还差一点,因为本次的轨道设计是让飞船在不做减速的情况下直接冲入大气层进行再入。航天界有很多类似设计,比如登月飞船如果没有在月球上空点火减速的话,是会直接飞回地球的。原定的太空中点火不是为了减速,单纯只是为了实验启动能力。二级的舱门做了开闭实验,据说关闭时遇到了问题,可能是在发射后船身有轻微变形。燃料转移实验正常。
二级在飞行的后半段姿态开始失控,出现了明显的翻滚,SPACEX只能放弃发动机启动实验。飞船进入大气层后翻滚没有停止,导致机腹无法对准前方,最后飞船在翻滚过程中烧穿外壳,解体。
目前推测,二级失控的主要原因是RCS发动机推力不足,光靠4个机翼无法调整飞船姿态。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因为廉价RCS发动机是星舰一个主要的创新,直接用燃料仓的多余燃料产生推力,在猎鹰火箭的一级上使用很成功,但是它没有在飞船再入的这种高温高压环境下使用过,可能这个原理并不适合现在的用途。
相比之下,之前最多人担心的热防护表现极好,星舰在再入过程中不停翻滚,不锈钢那面直接接触火焰,就这样还硬扛了3分钟,从100公里降落到65公里才解体。飞完整个再入燃烧过程大约要15分钟,如果姿态正确的话是很有希望扛下来的。这次解体也说明最早的不帖隔热瓦纯靠不锈钢硬抗的假设完全不可行,隔热瓦是必须的,无非是允许脱落多少的问题。
B站的旋火认为,飞船烧毁的真正原因是二次点火取消。因为飞船入轨时进入了高椭圆轨道,原本打算二次点火进行加速,将轨道修圆,这样飞船的再入轨道就会平缓很多。未加速的情况下,轨道的近地点太低了,飞船冲入大气层的角度过陡,阻力太大,即使姿态稳定也不太可能扛过再入。
第三次试飞后,只要NASA愿意,完全可以让SPACEX造一个简化版的星舰,二级改成一次性火箭,它的运力和性价比已经碾压了未来20年内全球所有其他火箭。作为登月计划的一部分,SLS已经没有价值了,一次性星舰可以把猎户座飞船送到月球去。
但是SAPCEX必须继续搞下去,因为送货是为了赚钱继续运营,核心目标把人送去外星球,飞船不能回收这一切就都是扯淡。
霸权不绝对就是没有霸权。
省流:
1 入轨大成功,作为载具算合格了
2 一级可控再入失败,最后阶段姿态控制、引擎点火均有问题
个人猜测:栅格舵飞控算法有问题,末端栅格舵和本体出现了过修正,有可能是低估了栅格舵能产生的力矩大小,尤其是考虑到末端速度非常快,栅格舵产生的力矩可能比数值模拟要更大。不过话说回来,末端这么快的速度,似乎也是有问题的。参考一下最近一次starlink任务:


末端5km高度时,速度在1000km/h(这时基本没有什么横向速度了,可以近似看作垂直速度,引擎关闭状态),同样是5km高度,super heavy booster的速度是:


当然,箭体尺寸、栅格舵尺寸都不一样,空气动力学效果不能直接比较,不过速度过快是肯定的。我们只是看到了最后booster晃动的姿态、失败的landing burn,但是造成这样的结果,有无数种可能的逻辑链条
个人提供一个逻辑(欢迎打脸):首先,SpaceX团队在模拟中,高估了30km以内空气阻力对booster的减速效果,导致进入稠密大气的速度高于预期。另一方面,栅格舵所能产生的力矩,跟空气流速和密度直接相关(比如简单来说,速度越快、密度越高的流体中,要产生相同的力矩,控制面动作很显然要更小更温柔一点),如果进入速度过快,栅格舵却仍然以设计好的动作幅度来调整姿态,就会出现过度修正(相当于开车向左打满,发现修正过度了,又向右打满,一下又过度了,这样来来回回)。反复过度修正导致箭体姿态不稳,进而导致燃料在储箱里剧烈摇晃,最终造成引擎燃料供应不稳定,点火失败。
回顾录像,尝试landing burn时,出现了一瞬间的绿光,说明发生了engine-rich burn,以前在SN15(印象中是那次)降落试验中发生过一次。


注意左下角的绿光
3 二级可控再入失败,目测姿态控制有问题,没有稳定保持隔热瓦一面迎风,大概率在通过黑障时解体
回顾录像,发现箭体一直在滚动,但RCS没有正常运作(看不到姿态控制喷口的气体),翅膀倒是动了,不过在100多km的高度,大气太过稀薄,提供不了足够的修正力矩。
4 在轨燃料输送演示成功(从二级的头部储箱转移到主储箱)
5 在轨二次点火演示放弃(舰载电脑判断未达到预定条件,放弃二次点火)
6 星链再次展现了无与伦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星链信号保持到了完全进入黑障前的最后一刻,甚至拍下了长达90秒的等离子体画面!


玫瑰色的等离子体,太漂亮了
【星舰飞船再入大气层时,穿过等离子体的科幻画面-哔哩哔哩】 https://b23.tv/6oXzGRw
下一步:
1 模拟载荷入轨
2 在轨二次点火演示
3 优化一级和二级可控再入能力
4 加强隔热瓦连接强度,减少再入过程中隔热瓦掉落
总结:星舰已成,人类获得了航天领域的“工业母机”
有点牛逼。
恐怕再打两发就会真正成功。
热搜排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狂掉不止,还是被很多屁大的娱乐新闻挤下来的哈哈哈哈
作为一次性火箭,星舰已经合格了,下次铁定就带着星链V3扔到轨道
然后美国有了一个设计并建造在21世纪的
全新设计的
威力无敌加强的
且超级廉价的
土星五号
PS:都给我去看这周末逼站的宇播客啊,不是我吹,整个中文圈最专业的星舰三飞分析就在那
PPS:是宇播客,宇播客,不是“宇博客”,打错了搜不到的
第三次发射完,对于我来说,已经可以盖棺定论了,这火箭可以说已经成功了,后面只是完善回收技术的过程罢了。
我看看老马下一波敢不敢直接上星链载荷,要是真上了,概念股估计得来一波了。
——
看了好多回答,感觉好像很多人都没弄明白这火箭的意义,我来简单补充一下吧。
1.这个火箭的目前可回收载荷是100到200吨,而目前最成熟的可回收火箭猎鹰9是20吨左右,直接5到10倍的,而这只不过是星舰的初期型号,后面载荷继续增加是可预见的。
2.而在如此巨大的载荷量下,有人核算过,即使不回收,星舰大概也就1亿美元一发,而要是回收了,按马斯克的说法是500万美元的成本射一次,即使成本没他预想的那么低,增加一个数量级,也不过是5000万美元,比猎鹰9还低。
3.猎鹰9最高已经回收了19次(可能有误,欢迎指出),而猎鹰9是用煤油作为燃料,容易积碳,对多次利用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星舰是用甲烷,积碳要少的多,从原理上来说可回收的潜在次数应该要比猎鹰9大的多,也就是说如果完全成功,至少每枚能回收20次以上。
4.这个火箭从设计之初就打算用工厂进行工业化生产,而不是传统的手工作坊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量会远超以往任一型号的火箭。单从目前的试验机产能来看就能看出来。
最后,这枚火箭要是能成功,就会因为其超大的载荷+可回收次数带来的多频率形成的高周转发射+工业化生产带来的数量=指数函数增长一般的运力增长。这种指数爆炸式增长,在未来相当于什么呢,有可能未来spacex一年内发射的载荷就相当于,甚至超过人类从发明火箭开始到现在,所有载荷的总和。
这就是这火箭的意义所在,完全能把现有的格局全部推倒,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存在。
乔布斯搞了一个电子产品界的春晚。
我们航空航天界也要有自己的春晚。
马斯克现在已经拥有了一颗运力达到长征五号十倍的火箭。
7000吨最大起飞重量,什么概念,往天上射驱逐舰。
没有金手指的磨炼,注定走向失败的道路。


这是第一次看到直播再入的镜头吧?




26729千米每小时在印度洋上空,给了高清到能看见隔热瓦的直播。
这个试飞是星链的广告。。。
你知道这个有多美吗?


提醒马斯克三件事:
1:你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美国在野党和美国人民的支持,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领导!
2:孙子长大了想要你火箭公司,爷爷开口了,一定要给,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3: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去年美国开启AI时代,
今年再打两发星舰,估计就得开启星际时代了。
一发星舰的最高有效载荷是300吨,可重复使用的有效载荷是150吨。
目前我国天宫空间站的总重量是100吨,相当于打一发星舰,就能送三个天宫空间站上天。
近两年美国科技树好像到了某个奇点,全行业各领域全面开花,都说老美工业衰退,人家搁这厚积薄发呢。。。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Firefox是如何一步一步衰落的?
熊猫烧香技术含量高吗?高在哪里?
人的大脑会不会出现“过拟合”病?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苹果公司 CEO 库克,库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6 21:32:29  更:2024-03-16 21:37:30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