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读了集成电路专业就要一辈子做芯片吗?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读了集成电路专业就要一辈子做芯片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准大一广工集成电路专业,突然对未来有些恐慌
给大家介绍另一条路 -> 进入资本,做投资研究(投研)。
我和合伙人上周刚去北京拜访了知名的经纬创投,答谢他们对我们的投资。
那么就从VC/PE这条从业路线说起。


经纬北京办公室门口的portfolio展示墙
路线一 : 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
所谓的一级市场,通俗上指的是IPO之前的公司进行投融资活动时形成的市场,基本上都是创业公司,股票尚未公开上市的那种。
一级市场上有很多知名的IC初创公司,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CPU赛道上的芯来科技(他们的riscv cpu ip风靡国内嵌入式市场),GPGPU赛道上的摩尔线程 / 壁仞,国产IP/设计服务的芯动科技(不考虑黑历史,几乎是国产高速接口ip的头把交椅),京东方掌门人王东升做的奕斯伟,等等。
而一级市场的投研,就是找到、鉴别、分析众多的初创公司中,哪些公司适合投资、以什么样的估值和条款投资、陪伴创业公司成长,以及在适当时机退出,为出资人(LP)创造投资收益。


红杉上海办公室门口的portfolio展示墙
有的时候,甚至还要代表资本亲自下场组局,劝说一些关键人物成立公司去主攻某赛道(知名芯片项目的主架构师都是资本追捧的红人)、并给予各种各样的投后服务,对接产业链、帮助招人、搞定政府关系、推动下一轮融资等等。
一级市场的资本很多时候会有自己的投资偏好,例如上文提到的经纬,就是一家在半导体领域及其活跃的资本,在riscv cpu、gpgpu、chiplet、EDA等热门赛道都有出手。
但顶流资本们很多时候相互之间是没有共识的。IDG也投资了我们,但去拜访IDG的时候发现,经纬投资的很多track,IDG仔细研究后都选择了观望,例如国内的riscv cpu公司有几十家,IDG迄今为止尚未出手其中任何一家。
哪些资本的投资决策更加明智,投研做得更好,只有时间能拿出答案。
路线二 : 二级市场的买方(基金)和卖方(券商)
二级市场一般指的是股票已经公开上市发行的,例如我的老东家中科院计算所走出来的几家公司,市值1900亿的海光,市值900亿的中科曙光,市值400亿的龙芯,还有市值700亿的寒武纪。
这些公司所在的赛道会不会迎来上行周期,它们能不能获益,营收/利润能提升多少,能给到多少倍的估值,股价看到多少,这是二级市场投研的主要内容。


陪二级市场的朋友在香港皇后大道路演的时候拍的,资管机构基本上都喜欢待在CBD,也能承受CBD的租金
我从2017年开始跟二级市场的资本接触,在几家券商的朋友陪同下跑遍了北上广深港台超过200家公募基金,见到了卖方的很多大佬,也了解了一些他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原安信证券/现民生证券研究所的所长胡又文,当时胡所带着我路演完,在路边很认真地跟我算了一遍海光服务器的销售预期和收入贡献,2018-19年海光的营收确实比较寒碜,落在了当时我们预估的区间范围内,结果2020过后海光直线起飞,不知道胡所的投研团队后来有没有及时跟进: )
二级市场相比一级市场,有一些明显的区别,游戏规则也不相同。
二级市场流动性更好,风险更低,但收益上限通常也更低。二级市场有更多的公开/半公开信息(财报/调研/反路演),也有更多的监管
有专业知识、产业背景,会在一级/二级市场更受欢迎
在和一二级市场打交道的时候,遇到了不少IC专业背景的从业者,有的人是从CS/EE相关专业刚毕业就选择加入资本做投研,从基层分析师干起,沿着associate -> VP -> D -> Partner的阶梯往上爬,也有人先在产业里干过一段时间,再选择跳槽资本。
有一位印象深刻的二级买方大佬就是走这条路线,也是我们计算所的师兄,前诺安基金头牌经理蔡嵩松。2017年有幸和他一起路演过(当时蔡总还是诺安的分析师),他在去诺安之前,参与过龙芯、飞腾的研发工作,看半导体产业对他来说真是小菜一碟,但因为半导体公司业绩和股价波动比较厉害,蔡总被广大基民们一会儿捧成“蔡总”,一会儿贬为“菜狗”。。。那天路演结束的时候还有幸和大佬一起坐地铁回家,现在火遍全网的蔡总应该再也不用坐地铁了: )


也是我们的投资人、新加坡新锐资本ABCDE的办公室(看,也跟IT公司的很像对不对)
具备IC专业知识和产业背景的人,资本都会很欢迎。一二级的朋友们都向我传达过一个非常一致的观点 —— 就投研来说,与金融相关的那部分知识,学起来很快,但是领域expertise和业内人脉,积累起来则是很困难的。所以,资本很多时候偏好招专业对口的IC从业人员转行去做投研工作。
和工程师工作的不同
这里要注意的是,资本需要的专业能力,就不再是工程师的工程能力。先前在平头哥半导体CTO谢源老师麾下的时候,他经常和我们这些晚辈传授他的ABCDE能力分类法,其中A(Assesement,代表决断,视野)是最高层的能力,E(Execution,执行)是最底层的能力。就我在资本和传统半导体工程这两个圈子里的观察,资本从业需要杰出的A,但对E比较鄙视;工程师则重视E,对A漠视甚至抵触。资本思维认为一旦钱到位,剩下的事大都会水到渠成 vs 工程师思维的人认为技术才是造就一切的东西,这两者时常水火不容。
资本这边senior的人通常具备很好的大局观,视野和判断能力,例如能够提前预判行业需求、测算产品盈利、分析供应链上下游寻找切入点,并投资下注,为资本增值,这一点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公司高层;但缺点是,他们通常对E所知不多。典型例子就是,他们会分析大致xx亿能设计一颗高性能低功耗CPU,有多少毛利,净利,估算CAGR等,但具体要怎么把这个CPU设计出来,是不知道的,有时候因此会做出错误/过时的判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我认识的几乎所有二级市场的朋友都还在纠结cisc vs risc的问题,并且也拒绝听从我的建议 : )


和二级市场的朋友在台湾路演的时候,看到某买方办公室外面的防坠网,据说是防员工跳楼用的
而走工程路线的人(也是我身边绝大多数人最后的归宿),则与之相反,经过多年打磨以后,工程能力愈发炉火纯青,对怎么设计高性能低功耗CPU的细节知道的越来越多;但因为欠缺大局观,视野和判断能力(例如说很难很难在看到业界迈向众核CPU/AI大芯片以后,就开始布局投资interposer需要的特殊工艺和原料公司),也相对欠缺了解高质量信息的渠道(我面试过的绝大多数10-15年经验的工程师都不知道怎么估计一颗7nm芯片的研发cost),甚至会本能地抵触商业分析和判断影响工程(多见于相对junior的工程师),使得自己一直被限制在打工人的位置上,能成为公司高层的少之又少。
投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取的信息质量,大部分金融从业者是利用信息差的好手,为了获取高质量的信息,促使他们会把大量时间花在出差调研/社交上,这是工作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基本上年均要分析调研几百个创业公司,并出手投资其中大概1%,这使得他们不是在出差开会,就是在出差开会的路上。二级市场的节奏也差不多。所以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从业者基本上都是各大航司/知名酒店连锁的多年常客,如果你的另一半从事投研工作,要做好他们经常出差、经常不着家的准备。
另外,一级/二级市场的销售团队常见美女(也多见桃色新闻),有很多很多的八卦,这个就按下不表了。
你要是真能一辈子做芯片,就偷着乐吧。










不是的。专业给你基础知识,让你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思考体系。有人:毕业了即使不做芯片,做电子行业或者计算机也是能很快上手。
首先,你得有那个能力做芯片,
其次,你得有那个能力一辈子做芯片。
计算机专业毕业不会写代码的不在少数。
不要恐慌,年轻人,先把本事学在身,芯片这个行业,未来仍然会持续发展和增长。
未来仍然是持续地,高度地芯片增长市场。尽管桌面端芯片(电脑)需求降低。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服务器芯片仍然会缓慢增长,至少市场不会没,虽然这块市场已经完全被intel和AMD占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的应用, 高端GPU,AI专用加速运算芯片仍然会持续增长。
手机等移动端,车机端,也是一大块市场。
另外,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所有的电子产品,各个行业,甚至工业界,都是需要芯片的。
所以说,芯片市场,大有所为。
并且,国内芯片市场,以及芯片自主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就算是有某些骗补渣滓也阻拦不了我国芯片事业发展的脚步,这是未来国与国之间科技竞赛的主战场。
芯片行业人才属于有较高门槛的高端人才,不易被取代,且目前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都是很短缺的。
回望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很热门,当时就很多新闻和媒体甚至专家都比较唱衰这个专业,认为计算机行业已经有很多人才,如果报考计算机专业,未来是否会饱和。
然后,后面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行业爆发时增长,计算机人才仍然是供不应求,直到现在,才有所缓解。
目前计算机专业没那么好找工作,一是相对于以前,主要是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各大公司都在保命裁员。
那么,裁员就代表饱和吗?并不是,其实互联网还有很多的增长点,互联网大厂也很缺人才,但是都是在锁紧裤腰带度过经济危机而已。
我断定,未来的很多年都是芯片行业爆发的时期,以我国高校保守的专业扩招策略,是不可能承受住这么大的人才需求的。
当然,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唱衰芯片以及国产芯片,但是我们其实一直在飞快的进步,就算是很多公司垮了,投资人投资失败,但是技术人才还是培养了很多起来。
加油,不要焦虑,踏踏实实学习知识和技术。
一般情况下,绝大数人做不成。
我本科同学近60个人,从事半导体行业的,寥寥个位数而已。


我打算卖淀粉肠了,debug受阻,有人和我一起吗?天气冷有人换班好一点。
能做一辈子芯片的话真的偷着乐吧。首先这种人在能力这一块得是无可挑剔的,待遇绝对的顶尖。绝大部分可能想干一辈子,外界及自身条件都不允许。
提供给你个思路,利用集成电路专业背景,去做投资咨询行业,投资半导体厂商。
只是举个栗子而已。
带着这个问题去完成大学四年或者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涯
那么你一定比周围的人更有选择的机会
不是的,比如我就准备以后当网红
欢迎大家给点建议,谢谢
广工师弟啊。
所有工科专业都是这样,太垂直了,导致对口的工作很少。
想要选择多点,一是把学校和学历刷上去,你的背景越强肯定选择越多的。二是多发展别的方向,比如入党。
毕业无非三个方向 深造 工作 考公考编。
现在像一辈子做芯片,那都211硕士科班起步了。还轮到你挑要不要一辈子做。
就算你不喜欢搞技术,你也可以去考公。考研考去非法硕或者计算机等考公容易的专业。
先说结论:当然不是;但是掌握一项技术,你就多一个工作的机会;
就拿材料举例:材料毕业后,很多毕业生进了新能源厂、车企、手机厂等,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做了销售、编辑、BD等,专业的就读,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决定你后期的职业发展路径!
能不能一辈子做芯片或者要不要一辈子做芯片,这是两个不同的讨论~
先说能不能!
能不能取决于就业情况、你的学习成果如何?
自从2022年秋招开始,ic行业的就业呈现这样的一种情况:
● 几乎是所有大厂更希望招聘本专业的人才,而不是跨专业的;
● 对于学历、专业及实战项目数量有着明确标准,初筛直接过滤;
● 对于项目的参与程度考核更加严厉,从理解参与上升到“会做”;
● 会涉猎提问到对于芯片设计全流程及协议、算法等了解程度。
头部大厂对学历专业的要求可能会更高,先卡你的学历专业,然后再去考量你的能力;
中小型公司应该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
你现在大一,顺利的话等到7年后研究生毕业,那时候ic门槛又会怎样?又需要你达到怎样的要求?
目前我没办法给你预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10年国内ic的发展仍然需要大量有实力的技术性人才!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问我该怎么学习IC芯片、ic报考考研等,可以私信~看到后第一时间回,谁要是想要深入了解IC岗位、领资料或者学习路线~
IC转行交流社区+入行指导+免费领资料+项目领取
再说要不要?
要不要取决于未来ic发展的走向、你的兴趣爱好、你的职业规划~
IT和IC常常被拿来对比,比薪资、比中年危机、比工作强度等,IT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过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期,迎来了萧条期一过30岁的IT工程师,正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完全不敢对领导说:”不“,因为离职后是很难再找到工作的;那么很多人担心ic会不会如此?
或许你入行几年ic后,觉得ic极其无聊,就拿我举例,工作快2年,验证的工作就是发现Bug,发现所有的Bug,或者证明没有Bug,是验证存在的唯一终点。无论任何验证语言/环境/Feature List,都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而服务。任何偏离了这一目的任何工作和努力,都是无用Shit。
跑通全部TC,意味什么?代码覆盖率100%,意味什么?验证差不多完成?在我看来,相当于验证工作大致完成了90%,然而实际上剩下10%才是最艰辛的工作。
以及或许你有了家庭之后,想要更多的稳定和陪伴家人,改变自己的职业规划离开ic行业呢?
所以说,你这个命题未来性太强了,现在倒也不用过多考虑,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加油!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问我该怎么学习IC芯片、ic报考考研等,可以私信~看到后第一时间回,谁要是想要深入了解IC岗位、领资料或者学习路线~
IC转行交流社区+入行指导+免费领资料+项目领取
芯片设计三年,早已没有最初的出入行的踌躇满志,没有勇气也没有信心能确认自己能靠技术这一行做一辈子,尤其是近期感觉身边开始有不少筹划转行的同行了,很多科班应届生也不再将进入芯片公司作为第一选择了。
集成电路产业和很多行业还不同,大部分岗位注定肯定是螺丝钉且能适用领域很窄,大部分都会或早或晚面对很强的职业危机,当然能够一直保持较强学习能力的大佬还是很能适应芯片行业的节奏的,不过这可能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工作节奏的,毕竟前方还有很多需要用脚步去丈量的远方。
希望我们能再见集成电路行业的曙光,希望同行都可以不用迷茫!
不是必须。但是有一些专业知识后,普通人不利用技术壁垒谋生活有点可惜。
这问题其实和专业没啥关系,和怎么看待职业生涯有关。
以自身理解拿芯片设计企业来举个例子。一个中等规模芯片设计企业,在链条上的工种就有:
市场调研/产品线策略 --> 产品定义/法务/财务/人事 --> 项目经理 --> 系统搭建 --> 运营/工艺/可靠性 --> 器件 --> 模拟/数字前端/验证 --> 后端/验证 --> 版图 --> 封装/测试 --> PE --> 运营 --> 测试/可靠性 --> 应用 --> 固件 --> 算法 --> BD --> 销售 --> 技术支持 --> 客户服务/质量 --> 财务 --> 市场调研/产品线策略
这个模型比较粗陋,仅作示意,实际工作交叉度更高一些。
这样一个需要跨越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协同中,必然会有很多环节产生问题;当问题,尤其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出现时,就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来共同解决问题,而共同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必须是相关的工种基本能互相理解。打个比方,比如Dota这种配合的游戏,如果你完全不熟悉队友使用的角色的技能,你们根本就不可能打出好的配合;即使技能熟悉了,也需要比较好的协同指挥才能打出更高效的配合。因此,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至少熟悉自己上下游的工作,他们能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地方可以互相配合。
采用这个视角,再来看这个链条就会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假设一个同事他对自己的要求是60分(拿应用举例),即可以基本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出岔子,那么在这个链条中他可以覆盖的范围大概在斜体所示这样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一个应用工程师可以覆盖协调一些测试/可靠性的工作,也会覆盖一些固件的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实际上他可以做三个岗位相关的工作(看其具体的兴趣)。能做到60分一般就可以成为团队骨干了,在自己熟悉的工作里不太可能出现大的纰漏。
市场调研/产品线策略 --> 产品定义/法务/财务/人事 --> 项目经理 --> 系统搭建 --> 运营/工艺/可靠性 --> 器件 --> 模拟/数字前端/验证 --> 后端/验证 --> 版图 --> 封装/测试 --> PE --> 运营 --> {测试/可靠性 --> 应用 -->固件} --> 算法 --> BD --> 销售 --> 技术支持 --> 客户服务/质量 --> 财务 --> 市场调研/产品线策略
接下来,这个同事对自己提高了要求到80分,他想在团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去做一些自己份外的事,去做更多的工作沟通和协调,这个时候他在链条中的定位变成了下面这样。他尝试去做更多一线对客户的事情,同时想去了解产品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他的能力提升和知识领域的拓宽使得他能够了解更多部门的立场和思考方式,同时也有了更多专业的经验;这时他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当下的工作(应用),在不同的维度去思考工作创新的可能性。个人认为能做到80分就基本是本部门的优秀员工/干部了。
市场调研/产品线策略 --> 产品定义/法务/财务/人事 --> 项目经理 --> 系统搭建 --> 运营/工艺/可靠性 --> 器件 --> 模拟/数字前端/验证 --> 后端/验证 --> 版图 --> {封装/测试 --> PE --> 运营 --> 测试/可靠性 --> 应用 -->固件 --> 算法 --> BD --> 销售 --> 技术支持} --> 客户服务/质量 --> 财务 --> 市场调研/产品线策略
再下来,这个同事对自己提高了要求到90分,他想要了解整个产品是怎么被研发出来的,在客户端的表现怎么样,怎么从财务的角度评估产品的成功与否;他的视角会急速扩大,看得东西也更多,但是这也意味着走出舒适圈成为常态,大量的“我不会”接踵而至,压力倍增。坦白讲,90分这个要求相当高,要付出很多额外的时间拓展边界;个人认为组织里能有5%的同事有这个视角和相关知识储备就是幸事了,这些人在组织里通常都会成为核心干部。
市场调研/产品线策略 --> 产品定义/法务/财务/人事 --> 项目经理 --> {系统搭建 --> 运营/工艺/可靠性 --> 器件 --> 模拟/数字前端/验证 --> 后端/验证 --> 版图 --> 封装/测试 --> PE --> 运营 --> 测试/可靠性 --> 应用 -->固件 --> 算法 --> BD --> 销售 --> 技术支持 --> 客户服务/质量 --> 财务} --> 市场调研/产品线策略
Line Leader,一条产品线的负责人,把一个产品从0到1搞出来再不断迭代直到市场领先的总负责人,95分;再往上就是CXO了。这些岗位要为业务负责,承担失败;遇到困难别人退缩了,他得硬着头皮想办法,应该比较容易谢顶吧~~
{市场调研/产品线策略 --> 产品定义/法务/财务/人事 --> 项目经理 --> 系统搭建 --> 运营/工艺/可靠性 --> 器件 --> 模拟/数字前端/验证 --> 后端/验证 --> 版图 --> 封装/测试 --> PE --> 运营 --> 测试/可靠性 --> 应用 -->固件 --> 算法 --> BD --> 销售 --> 技术支持 --> 客户服务/质量 --> 财务 --> 市场调研/产品线策略 }


“拿出办法来!”-- 2001年,Finfet发明人胡正明教授加入TSMC担任CTO时张忠谋所赠
回到问题本身,读了集成电路专业就要一辈子做芯片么?如果这个问题局限在自己本专业,比如芯片设计,嵌入式设计等,那答案显然是否;如果这个问题局限在整个半导体行业,其实也是否,因为行业上下游还有材料,电子,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投资,公关,咨询甚至自媒体等等,当你对自己的要求提高,看得更宽后,其实就会发现,学校里面的东西只能算是职业的起点,人还是得不断学习才能进步。


欢迎关注专栏
蒂姆的芯片工作思考?www.zhihu.com/column/c_1709207826319233024
蒂姆的学习和生活?www.zhihu.com/column/c_1714034912766853120
你想的美。
无论是经济波动,产业转移,或者技术替代,或者技术成熟,又或者技术道路遇见瓶颈;
你都可能被出局!
技术为资本服务,
服务不了资本的技术便失去存在的必要。
这里不提,
你本身压根不是搞技术的料,
又或者你本身运气太差,遇到的都是垃圾企业,落后技术方向,屡屡错过技术风口,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要求而惨遭淘汰。
又或者你本身后面对技术失去兴趣,etc
所以,
专业只是敲门砖,
敲谁的门?资本的门!
每一个技术方向(科学家)的尽头,
资本和权力(佛祖)都已等待多时!
知道知乎为啥叫逼乎嘛?就是你想的哪个意思。因为某种人太多了。
所以千万别信逼乎上的高赞答案,主流意见。
学集成电路,绝对比学软件好。傻子才报软件,老师都是些出来都找不到工作的货色,能学到啥?
上大学就该学自学起来困难的专业,占有稀缺教育资源。软件这玩意儿自学就行了。软件自学成才的大把,你见过几个集成电路自学成才的?
别说集成电路,你自学做主板,把一块板从设计到做出来,也要花费不小的代价,何况集成电路?
网上这些闲人,狗p不通,整天没事逼乎上灌水吹牛,他们懂啥?正经人就不爱上知乎。我上知乎,都是不正经的时候才上的。上来就是为了喷这些吹牛b的。
在读研的担心找不到工作,准备读大一的担心一辈子只能做芯片,就挺魔幻的。可以放心,根据我那届来看现在在做芯片的不到10%,所以你一辈子做芯片的概率很低,倒是跟芯片相关的比如AE,板级电路设计,嵌入式这些的不少,还有转行当老师的都有,如果对别的感兴趣可以学别的,我们学校有C语言这门课,还有转行做程序员的同学。
本回答更新中,感兴趣的话可以点收藏和点赞
2023.07.21 第一次回答
还没入学?那你这个问题就太多余了,没有意义。
不想读集成电路就转专业,转专业到想读的专业。转不了专业就自学,想去哪个行业就针对性的准备。比如想做AI,就去学AI;想学法律,就转到法学专业。
就算读了集成电路专业也不一定要找集成电路的工作啊?计算机,硬件,嵌入式,有这么多可选项目,不用把自己的工作和专业捆绑起来。
2023.11.23 第二次更新
其实这个问题更大的反差似乎在于提问者对职业路径的认识和实际的职业路径的背离。
别的回答和评论区也都说过很多了。总结一下就是。
大一的提问者怀疑是不是“要一辈子做芯片”。
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即将进入/刚进入工作环境的从业者,已经有一定工作时间的从业者的观点更多放在了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和发展出路上。
什么时候改变都来得及
不是所有人都能设计芯片的,硕士打下手,博士遍地走,本科贱如狗,无法设计芯片的话,只能是运用芯片了,如果你不喜欢这一行,做其他的也是可以,就业自由嘛
本人认为读书就是一场修行,不管学的什么专业,你都有权利选择你的未来要发展的方向,只不过学了集成电路后,由于你认为你在这上面花费了时间,会比别人有更多的积淀,所以你更加倾向于找这方面的工作而已。如果有一天你认为你感兴趣的是绘画,你完全可以从头开始,仔细学习。但任何事情坚持最重要,不管什么行业,想要精进必然会有需要咬牙坚持的日子。我认为学习就像一场旅行和修炼,你在这个过程中会认识和学到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很多的东西,从而提升你的个人能力和修养。提高学习能力,终生学习才是核心。
别急,已经快进到双9科班找不到工作了
你先别急
我倒是希望一辈子做芯片,但一辈子太久,啥都可能发生。做好准备吧。
其实不是说大学专业学的啥,未来从事的行业就一定是啥,而且本来做芯片门槛就相当相当高,本科大学里学的那点东西远远不够用,研究生得看你的组做的啥能不能打下手,博士的话那差不多了,但在行业里也是满地走的程度。
而且很多大学里的老师,尤其是新设的集成电路专业,有些老师是做硬件、FPGA、通信天线等方向的,能设立专业往往都会和企业合作,自己老师都不一定做过前后端设计……都没接触过项目,怎么教学生。又或者集中在材料这条路上,又或者奔着封装测试去,这就跟题主所想的“做芯片”有所偏差了。(但其实也是做芯片,只不过前后端是设计,fab厂里的pe工程师们是实现,比较苦……)
而且这个专业如果一门心思奔着前端去的话,考研比较卷。不是说人多,而是说能做设计的导师太少了,能让人抢破头。本科生能做数字后端的很少,大部分还是以版图设计为主。但能有几所学校老师的版图能力过硬呢?真不多。本科生缺的不就是项目经验么。
如果真的能一辈子做芯片,可能很多人都能笑醒。前提是设计,不是进台积电中芯国际这种fab厂。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Firefox是如何一步一步衰落的?
熊猫烧香技术含量高吗?高在哪里?
人的大脑会不会出现“过拟合”病?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苹果公司 CEO 库克,库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0 13:02:17  更:2024-03-10 13:16:51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