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马斯克接手X后全力下云,工程师自曝「降本60%」真实情况是什么?自建IDC真的更有性价比吗?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马斯克接手X后全力下云,工程师自曝「降本60%」真实情况是什么?自建IDC真的更有性价比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之前有人讨论Twitter“下云”节省了60%的成本,但目前好像发生了变化。记得去年是一边倒的说“下云”好,自建IDC有多香。到底真实情况如何,有知道…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Twitter第一并没有下云,而减少的这部分计算放在了自己之前闲置的本地服务器上。
所以准确来说是Twitter减少了60%在云服务器上的花费,它的做法就是将一些原本在云上的业务转移到本地数据中心,在那个短期的时间节点内,他们确实省了钱。


但马斯克在事后承认了「武断的关闭整个Sacramento数据中心是一个错误」。


这种给员工极大压迫力的老板,让他承认自己做错了其实挺难的,但是严峻的事实摆在他面前了。
那就是他的无端行为导致了Twitter多次宕机,对于这种产品,宕机会造成的影响其实可能会远大于节省的那点云服务费用。
但马斯克这么做,肯定也有他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妨讨论一下武断切掉云计算服务的短期好处和潜在隐患。
好处肯定是有的,马斯克也不傻,他想做的就是降本增效,被关闭的萨克拉门托数据中心,可承载约30%的计算能力,尤其在大规模运行时可提供备用保障,但是数据中心一旦开始运行就会产生各种费用,而这些计算能力你不管需不需要都会耗电,各种运维费用都会随之产生。马斯克大刀阔斧的关掉这个数据中心,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还有闲置的IDC,所谓的IDC就是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这些闲置的或者说利用不充分的机器被马斯克拉过来承载萨克门托的任务。另外,Twitter 在马斯克接管之前是一个非常粗放运行的公司,公司里的人非常舒服,资源也比较铺张浪费。在这个基础上来讲,这个并不是一个上云下云的问题,实际上是资源优化的问题。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盘活负资产的好办法,但是坏就坏在了,本地计算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它的弹性不足,一旦遇到了业务高峰期,就比如春运的12306等等,短时间内的流量会非常的恐怖,而你的IDC总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做的非常大,所以一旦遇到了流量冲击,那就只剩下服务器宕机这一个选择。
这就不得不提到云计算的最大优势,那就是「弹性」,比如说你一年中90%的时候只需要10000的计算量,但是双十一那天可能需要100万的计算量,如果你自建IDC,那么肯定得按照最高的计算量来,但是这种情况下意味着一年中大多数时间你的机器在闲置。


而云上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你用多少就是多少,用得少就花费的少,反之就多一些,但总体上是比IDC收益更高的。再加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上云,云服务器提供商的整体成本在不断下降,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比如说阿里云最近的服务全面降价,基本上从20%开始降,有些业务降价直接腰斩。
云计算的弹性对于IDC来说是不存在的,Twitter的这个举动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隐患,比如说短期内节省的成本,可能会以额外的开销形式反噬,仓促的新建IDC,兵荒马乱的时候会带来管理本地基础设备的额外开销,非常常见的有意外停机,专业IT运维人员的短缺等等。
Twitter能在这么多的雷下面撑下来,马斯克这个人占很大因素,换个其他人可能真不行,当然这个决定也是「异想天开」的马斯克想出来的。
对于来说,本地计算省钱,这就够了,但其实他并没有考虑云计算的稳定性以及弹性,对于客户来说,云计算提供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基础设施建设等绝大多数工作做完了,客户可以将绝大多数的精力放在服务提升上,而不是是处理单独的服务运维问题。
Twitter在降本增效后故障频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各种数据泄漏,宕机,
不过在经历了好几波阵痛之后,Twitter也确实挺了过来,但还是那句话,这是马斯克,换一个人来说说不定公司已经黄了。
对于私有云还是公共云争论一直都有,其实现在的主要趋势是两个都要。
也就是所谓的混合云,它就是一个所有计算提供体的好处。
比如还是刚才的例子,平时用1000,高峰时候用100万。
1 本地IDC:可以提供确定性的计算需求,比如1000的这部分。
2 公共云:为不确定的部分提供计算需求,比如100万的时刻。
对大企业来讲,这种本地+云的混合云形式,主打的就是一个性价比,既能满足确定性的需求,又给不确定性的需求留满了缓冲空间。再加上对于产品的优化提升,甚至于产业规模的扩大,只要公司是正向发展,对于计算的需求总是会缓慢增长的,然后本地计算的部署扩容要比云上复杂的多。用公共云结合线下机房的方式,其实是可以更好的优化成本结构,为未来埋下更多的优化空间。
去年的AI爆发,到现在中国其实涌现了不少的AI公司,他们对于计算需求非常大,特别是一些做大模型的公司,光是训练就可能需要成百上千张卡,如果采用自建计算中心的方式,基本上没几个有这个实力。
也是多亏了云计算,才能够让想法落地,至于后续的AI推理更是一个负载非常不确定的情况。
就比如说ChatGPT刚上线那几天,波涛汹涌的访问量多次挤爆了OpenAI的服务,要不是云计算的弹性,可能上线不到一个月就得下线。
这问题很适合我回答,以前我在几家公司做过DEVOPS和架构,对各种云的部署方式有些感触。也能基本理解Twitter的选择背后的考量。
Twitter在被收购后,经历了大幅度的组织架构调整,裁员了很多人。自然对应的是很多服务也被一起下线了。这就导致公司所需的计算资源也是随之大幅度下降的。退掉的云服务器自然节省了很多成本。不过媒体的报道上有偏差,应该说Twitter通过关闭很多服务和资源优化,每年支付给AWS云的费用降低了60%,而不是整体成本降低60%。
过去十几年,很多公司的上云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和类型:
1. 纯自建服务器/机房:在云平台普及前都是自己购买服务器或自建机房,也需要配备运维工程师
2. 自建+云:部分服务逐步迁移到云平台,现存服务器继续使用但不再扩充规模
3. 自由服务器云托管:一些企业发现了云平台的便利性后,把自己的服务器也交给云平台来管理,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
4. 公有云+私有云:对规模较大的公司也通过部分自建服务器来控制成本,同时也购买云平台的服务来应对算力的灵活增减
以Twitter的规模,最有可能的就是公有云+私有云的模式。在业务大量裁剪下,很多边缘业务就从AWS平台退租了,也就降低了支付给AWS的费用。
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在选择云平台还是私有云时,都要平衡两方面的成本,即云平台采购成本和自建服务器运维成本。自建服务器/机房的运维成本高,服务器成本低,使用云平台可以省掉绝大部分运维成本。一般来说,服务器总量不超过1万台的,用阿里云等公共云就足够了,反倒此时搞自建服务器需要消耗更多运维成本。
引用内容里提到的自建机房搬迁,也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在2007年就曾经参与过一次自建机房搬迁项目。为了让网站服务不要停机太久,运维部门的负责人去几个服务器厂商那里借了价值几千万的服务器。去新机房部署这些新服务器来临时承担流量。再去搬迁自有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的重新部署过程涉及若干服务器的调用地址等等,运维的同事为此折腾了几个星期,真是完全不想再经历一次。机房搬迁的原因包括原机房缺乏升级空间,总带宽不足,性价比较低等原因。现代的阿里云等,则根本不需要担心机房搬迁的问题。
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拥有几万台到几十万台物理服务器的。往往才能负担自建私有云。往往是自建私有云用以降低固定服务的采购成本。但这类大企业也大多会同时购买一些公共云的服务。以便在突发流量时,可以快速的扩充资源池。当然这件事也不简单,我经历过的两家公司,很多服务器在从物理机迁移到虚拟机的过程就遭遇很多兼容性问题,还不如早期开发就直接部署在云平台的云原生应用。
总结一下,Twitter的案例传播有误。对大量中小企业来说,用阿里云这类云厂商提供的公共云就足够好用了,自建服务器机房的运维成本反倒更高。


扛服务器这种事情交给阿里云好了
“下云”这个词对于非行内人士来说挺生涩的,它实际上就是指企业把数据或服务从云平台迁移下来,迁到本地设备(数据中心)上。
首先关于题目说的“推特下云降本60%”,确实有60%这个数据,来源于去年 10 月份推特产品和基础设施团队发布的一篇推文。


@XEng
但是这个标题多少有点误导性,乍一看会理解为总成本降低了60%,实际上它指的仅仅是云成本。
可是这不是情理之中么,都迁到本地了,云数据规模减小,使用费用自然降低啊。
然而这里没提自建数据中心的成本,比如设备、场地、电费、维护人员等等,如果都算进去,总成本比较起来降低多少,或者说是不是降低就难说了。
推特下云也是马斯克的意思简洁化公司业务结构的一个环节,他的理念就是有简洁的方式绝不用复杂的。马斯克曾经命令该公司削减 10 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成本,包括云服务支出。
另外就是twitter之前用的谷歌云,但是马斯克买下推特后,因为跟谷歌的账单问题闹过矛盾,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话说回来,关于云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其实说来说去逃不出成本结构、灵活性、数据安全和访问性能这几个方面。是云上还是自建,还是得看企业自己的情况。
最起码得有一定的业务规模以及比较客观的前景,自建数据中心或者说“下云”应该才能算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设备成本、场地费用、再加上电费和维护成本等等,这些都需要很大一笔投入,对于小企业来说还是很有压力。相比来说,云服务的话就更省事了,只需要支付一笔服务费就都覆盖了。
但是如果说企业对于数据安全或者访问性能(比如延迟率之类的)更看重的话,那也只能自建机房或者采用混合策略了。
云计算vs.自建哪个更划算?根本核心因素是:
云计算这十年来降价的速度赶不上硬件降价的速度!导致到达一定规模后自建IDC成本比云计算低。
比如10年前云计算比自建贵20%,那么明显是云计算合适,但现在硬件价格下降90%,云计算价格下降80%(按同等性能折算),这么算下来
云计算 : 自建 = 120 x 0.2 : 100 x 0.1 = 24 : 10 = 2.4倍
太贵了!
当然,这是针对大客户,几台服务器的普通公司,人的成本远大于机器成本,还没到折腾IDC的时候。
Dropbox 2016年就下云了,把原来aws云上的服务都换到自己的服务器上。后面的新闻是dropbox此举2年内为公司节省七千五百万美金。
自己弄的前提是必须体量够大,可以形成规模效应,足以摊薄技术投入、服务器采购成本。
Twitter这招挺厉害。最近知乎后台也有私信在问我:“Twitter都下云了,我买云服务器划算还是自己搭建实在?”
haha,别急。个人认为Twitter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下云”,而是通过混合云的结构优化了IT架构,所节省的成本大部分来自线下退租和砍掉运维、人员支出省下的钱。
其实上云还是下云,并没有标准答案。资源优化才是第一要义。
X的“下云”在某种程度上优化了X平台对云服务提供商的使用,但另一方面,“下云”也意味着需要自建数据中心,特别是面对今天生成式AI的需求,这相当于你需要自建一栋“摩天大楼”。 假设Twitter要发展大模型应用,未来本地IDC能否支持它的创新业务,也是个问题(说不定,最后还是要扩展用云)。
这里说说我的个人看法吧,我觉得——
1. 自建IDC很烧钱
众所周知,自建IDC需要非常庞大的运维团队、长期的技术积累,门槛很高。有朋友开公司自建过IDC,6台刀片,两个机柜,结果到现在全放在公司里做演示服务器——访问速度慢到吐血。
说个细节,普通宽带对服务商很挑,你拉的是电信宽带,别的服务商访问就奇慢无比,这时自建服务器你就得考虑多网络支持。就这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每个月你就得出几十万的网络费用……
所以自建IDC,你得考虑长期使用和维护内部IT投入的总成本,而不仅仅是为基础设施支付的总成本。这个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又包括硬件和软件,企业为物理服务器、软件许可、维护合同、保修、耗材、材料、备件等等等等。
全都是烧钱的货。
所以说,表面看起来X的下云使它的平台月度云成本降低了60%,但并不意味着Twitter整体成本下降了60%(而是支付给AWS每年的云费用降了60%)。此外,业务转移到本地运行后虽然不再需要向云服务商付费了,但是相应的会产生本地IDC机房的运维成本,媒体的宣传是有些夸大了。


IDC与云服务成本对比2.上云仍是主要趋势
相对于本地服务,云服务本身的优势是相当显著的:弹性和可扩展性、成本效益、高可用性和容错性等等,都是本地服务不可替代的。
过去的互联网应用,只需要创建前端接入、配置数据库和数据存储等中间件和中间环境等,整个过程相对简单。但生成式AI要求懂大模型、理解分布式训练以及实现模型的安全共享等,这极大提升了对于IT人员的要求,还需要庞大的底层算力。而通过使用云服务,大模型的开发者可以快速部署和扩展计算资源,减少硬件采购和维护的成本和复杂性。云服务提供商还可以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解决方案,便于大模型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所以不论是从时代发展的潮流还是云服务本身的优势来说,上云都是大多数企业要走的一条路,国内外很多云服务商技术发展的相对成熟,所提供的服务也都大同小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选择云服务商时应该更关注一个指标——性价比。
比如近期阿里云宣布了一项历史性的降价策略,降价覆盖了包括云服务器ECS、数据库、存储等几乎所有核心产品,平均降幅20%,是阿里云迄今为止力度最大的一次价格调整。新老客户均可享受到这一优惠,包括未履约完成的订单。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上云几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通过“以租代买”,找到高性价比的云计算服务,不踩坑,你就跑赢了很多人。
报道失真是要负责任的。
在一看到60%这个数据的时候我也虎躯一震,现在上云成本难道已经这么高了吗?把服务从云上移到本地自建设备能省下60% 的钱,意味着相同成本下,原本20台GPUs 的云资源费用能在本地能部署50台。
这个计算非常反直觉,我在阿里云搜 8vCPU 32G显存V100 使用3年仅需80508元,按照这个算法Twitter在本地自建的话一年仅需要10734元/年。


阿里云 GPU 产品价格表
这合理吗?这明显不合理。仔细看报道显示,Twitter在马斯克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成本削减措施,其中包括“下云”操作。这些措施使得Twitter的月度云成本降低了60%,而不是40%。这一变化是通过将工作负载从云环境迁移到自己的服务器上来实现的。
在《马斯克传》里也能看到相关的描述,
“在接管Twitter后,对公司的运营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其中包括对数据中心的优化。优化对云服务提供商的使用,并开始更多地在本地进行,这一转变使月度云成本降低了60%。Twitter的工程团队还将所有媒体/数据块工件从云环境中移出,这不仅降低了云数据存储的大小,还成功地将云数据处理成本降低了75%。”
很明显,成本并没有消失,只是从云服务转变为自有资源使用成本,如果算上折旧和专门的运维人员维护费用以及场地费用的话,其并非真正减少了成本,而是将云上的部分业务转移到线下闲置的服务器上,优化了资源配置。
Twitter 业务运行多年,对于相关的混合云使用的风险管控比较成熟,再加上Twitter 本身因为有成熟的混合云部署经验,能保障自身安全性与服务的可用性。
但这样成熟的部署下,搬迁过程中也不免会出现一些稳定性的问题,更何况那些没有成熟部署的公司。如果搬迁过程中出现程序宕机、维护,不免会受到用户吐槽,以至于有其他公司推出类似的应用程序时,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就有200万注册用户,导致用户大量流失。因此,其他公司更不能直接盲目听信这些个例经验,自建IDC的成本与风险是许多初创公司盲目模仿踩过的大坑。
近两天的某APP 因打不上卡登上热搜,官方通报是受黑客攻击,可能遇到「网络错误」、「签到失败」等问题,而云服务提供商通常有完善的安全保护以及容灾恢复方案,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有趣的是,某APP在最后还补充道:「不要卸载APP,未同步的数据会储存在本地,已同步到服务器的数据是不会丢的,大家放心」。


某app微博官方申明
这些企业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云服务的可靠性,而正因为云服务提供商通常具备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合规性标准,企业自行管理本地基础设施可能难以达到同等的安全水平,从而面临更高的风险。


Zoom 在疫情时期的快速发展
与此相反,以「Zoom」的服务为例,选择在各大公有云上部署自己的服务,构建了一个高度可扩展的云基础设施,先进的负载均衡技术,这有助于将用户流量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上,从而避免了单个服务器过载的情况。
这种技术确保了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疫情期间面对国内外暴增的使用量和压力,能迅速通过云服务扩容来缓解压力,确保在需求激增时有足够的资源和网络支持。
Zoom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迅速扩大市场,抓住这一风口成功吸引无数的企业和个体付费,倘若是使用自建服务,可能因人手、设备资源不足的原因,使得服务崩溃。
对于中小公司最希望的就是能获得「泼天的富贵」,但往往这些机会转瞬即逝,需要争分夺秒去抢夺,选择自建的基建服务,基本上就限制了业务的规模上限,锁死发展速度,而且中小公司自建的基建服务往往因为开发、维护者的经验和水平有限,没法提供了必要的可扩展性和迭代速度,没法支持其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只能眼看破天富贵从手中溜走。


ChatGPT 对于服务上云的看法
另一方面,国外OpenAI的GPT服务、Claude等模型的服务都搭载在广泛的公有云上,顶尖成熟的团队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成本核算中,稳定而优质的服务才是现有公司最好的选择,云服务提供商对于这些服务的专业度高,正如对于DNS服务、DDoS防护、Web安全等服务而言,选择Cloudflare而非自建服务是更专业且的选择。
最后话说回来,如果我们重新审视上云成本,对于重资产的硬件成本而言,公共云提供包年包月租赁和实际用量按时计费两种,不需维护保养,也不用考虑硬件迭代的换机成本,可以根据业务需要选择最新的配置。
对于自建IDC而言,需要预留一定的资源做冗余备份,根据需求可能还要提前计划扩容采购等,而公共云服务能够实时弹性扩容,保障付费能完全转化为服务。更不用提其他运营、维护、环境配置、人员管理、时间成本、因自建IDC环境差异导致的沟通时间成本。
看到Twitter下云,就将云服务看成洪水猛兽是不可取的。科学用云,根据自身预期与需求去选择云服务的使用才是更理性的决定。「9.98万的比亚迪秦或许还有一些缺点,但是7.98万的秦满是优点」,前两天刚看到阿里云全系降价活动,
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力度降价,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52 赞同 · 4 评论回答


云服务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产物之一!廉价的云服务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我觉得每个程序员都应该尝试一下。


阿里云降价活动
上云意味着企业只需为实际使用的资源付费,而且能根据业务需求快速调整资源,保障企业能将大多数资源投入到业务发展和扩张上的同时,还能享受到阿里云这样大厂的安全合规保护、成熟的部署教程、专业的客服协助,做到高效、高性价比、高速迭代的技术支持,倘若听信标题党的失真宣传,只会错失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题主引用的报道解释的很清楚,建议大家都看下
这里提炼下:
一、Twitter 没有下云,始终在用混合云的方式运行自己的业务
网传的“云的支出降低了 60%”,是支付给 AWS 每年的云的费用降了 60%,特别是云上60%的块存储都移到了线下,这本身就节约了不少云成本,但是本地自建机房的成本也新增了不少;并不是 Twitter 整体成本降 60%。
另外推特把萨克拉门托的数据中心整个给退租掉了,运了大概 145000 台服务器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去,这也是大手笔。


二、另外,Twitter 在马斯克接管之前是一个非常粗放运行的公司,公司里的人非常舒服,资源也比较铺张浪费。在这个基础上来讲,这个并不是一个上云下云的问题,实际上是资源优化的问题。
“就跟马斯克去优化人员一样,8000 人的 Twitter 能优化到 2000 人,我相信 IT 方面的支出其实也是有相当比例的。但确实不是说从云上搬到云下省了 60%,这个错误可能是需要大家帮着一块去修正的。”
三、其实大家很容易忽视的一点是,如果 Twitter 所有的资源全都放在自己的机房里,没有结合公共云的话,它是没有可能通过退租来省成本的。
对于这些大企业来讲,对于不确定性的工作负载来讲,混合云实际上是给了你一个弹性的池子,是为持续优化成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空间。
即便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它的业务也不可能一直是持续增长下去的,所以你用公共云结合线下机房的方式,其实是可以更好的优化你的成本结构,为未来埋下更多的优化空间。


四、搬迁过程中,X业务并不是无损的。马斯克对推特进行了大幅裁员,裁员幅度接近80%,其中包括许多负责修复和防止服务中断的工程师。


大家千万不要被标题党忽悠了。靠“下云”降本60%是反常识的,很明显推特省的钱主要来自裁员。
说实话,国内的企业不要什么都学,有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有的经验无法复制。你的企业如果没有马斯克这样理想化的领导,也不是推特这样现金流丰富的公司,预期花重金去砸IDC,不如手上多留点现金流,应对现在这个大行情,显然更有价值。
之前互联网圈闹得沸沸扬扬的Twitter下云降本60%的消息,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难道马斯克真的找到了成本优化的秘籍?还是这又是一次媒体的标题党炒作?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深入剖析这背后的真相,看看这场成本游戏到底怎么玩。
1.揭秘Twitter下云真相:成本优化的真实面目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Twitter所谓的降本60%并不是整体成本降低了60%,而是向AWS支付的费用减少了60%。这其中的成本节约主要来自于IDC退租和运维人员的减少。


以Twitter退租萨克曼托的数据中心为例,他们搬走了大约145,000台服务器到其他数据中心。虽然这看似是一个巨大的成本节约,但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种自建IDC的方式并不现实。需要庞大的运维团队、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高昂的初期投入,门槛极高。


2.上云优势:弹性资源池与业务创新的双重魅力
以游戏为例,各家游戏厂商都在拼开发速度。如果米哈游从头自建IDC,原神、星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面世;如果不是依托公共云,米哈游的游戏也不可能实现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上线。
云为企业、个人提供了最简便、最便宜的使用算力的方式,让业务可以快速创新、发展。
3.Twitter经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复制
Twitter的经验并不适合所有企业盲目效仿。首先,不是所有企业都有马斯克这样的领袖和实力去冒险搬迁。其次,很少有企业能承担IDC高昂的初期投入和长期的运维成本。
说结论:推特的问题不在“下云”,而在自建IDC。
《埃隆?马斯克传》是本好书,建议搞技术的都去读一读。不是搞个人崇拜,是有很多技术细节和技术路线之争。
里面也写到了推特“下云”这件事。推特自从更换成为马斯克为掌舵人之后,上来就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大裁员、重构Twitter2.0,到下场亲测各种功能、甚至是把Twitter的小蓝鸟图标改成了马斯克风格的X等一系列操作。


推特高昂的IT费用也被马斯克盯上。其位于萨克拉门托的数据中心每年服务器租约需要花费1亿美元,这对财务上“不再稳健”的X来说是一大笔开销。如何处理这批庞大的负资产?二手服务器卖不了几个钱,不如把他们重新用起来。
于是马斯克立马开干,先是把萨克拉门托的机器搬迁到波特兰数据中心,把原来的数据中心退租;再把AWS
原定需要9 个月的搬迁压缩成两周,亲自跑到机房拔电源租卡车搬服务器。


《埃隆?马斯克传》提到,搬迁后的两个月里,X 因服务器缺乏导致多次系统崩溃。马斯克承认:“回头看,整个萨克拉门托的关停是一个错误。有人告诉我我们的数据中心有冗余。我不知道的是,我们有 70,000 个硬编码的引用指向萨克拉门托。由此导致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为什么说推特的问题不在“下云”,而在自建IDC呢?数据中心的人员建设、运维更新等需要巨大前期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人才的工资就上亿,这不是一般的企业支付的起的。
自建不是买来机器堆在那边就可以,系统、软件、中间件都要自己安装,相当于你要喝水却要从头挖井。对一般小企业来说,99块钱/年的云服务像“自来水”一样打开就能用了。按月支付,企业也没那么大的现金流压力;而且大多数做业务的企业,根本没必要自己做IT基础设施。雇那么多IT运维干嘛?你又不卖这个服务,不如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我们公司就一直在使用阿里云的服务器,价格相比较于其他家要低不少,之前每年在服务器上加上各种配套服务都要几万块钱一年,之前阿里云的降价活动一下子续费支出就省了差不多5000块。我最喜欢的一点是,每次凌晨服务器出现问题的时候,除了研发和运维同事一起查看定位问题以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有对应的技术客服来协助解决。
之前我们公司海外的站点资源使用CDN加速之后,导致有的设备访问网站上的资源访问不了,客户端同事和运维同事一直在相互甩锅,搞了好几天都没定位出是什么问题,后面让阿里云那边的技术过来协助,结果没几分钟就把错误的原因给定位出来了。发现是资源站点的证书没有配置,后面配置上去之后就一切都正常了。


云服务合适的用户有
1、有钱没地方烧的
2、中小企业或团队今天开门明天可能关的(典型客户:新兴开发项目)
2、高速成长且市场变化快的(典型客户:网游公司)
对于成长预期稳定且自己有技术团队的公司下云当然是降成本的。
一些人所谓的云服务商规模成本低,这在推特这样级别公司面前是不存在的。推特一样可以找硬件商谈一个大单折扣的。(不见得会差哦)
反正我现在的公司当初被忽悠的,轰轰烈烈的搞运动上公有云(某两大厂都有采购),用了一年多发现成本不降反升。宣传的稳定性,弹性拓展啥的,好处没感觉出来,实际使用的时候,反而,各种问题变多了,关键跟之前用自己的服务器比,解决问题的响应速度也慢不少
不知道以前推特那帮人干什么吃的,马斯克接了这个烂摊子也确实头疼
Twitter下云”降本60%,这个降低60%是指Twitter支付AWS云服务的账单,降低60%。我们可以推断为了减少在AWS云服务的成本,Twitter必然在自己的机房IDC有一些更大的投入。
另外Twitter之前一直是自建IDC和云服务相结合的,所以Twitter下云之前是有一些自己自己的技术人员储备和机房储备的,不具备普适性。像我们中小企业,如果直接像Twitter一样,根本没有这个条件,租机房,买服务器,请一个专门运维人员这都是一大部分支出。
另外Twitter在下云的过程中肯定也遇到了一些服务不稳定等等的问题。
我个人还是倾向使用云服务,简单,好维护。而且云服务随着技术的迭代,长期来看成本也是一直在下降,比如阿里云今年春节过后数百款云服务平均降价20%
特别是阿里云双99计划,个人2核2服务器 99元一年,企业级服务器2核4G 199元一年,他不香吗?
推特当年属于是烂完了,一堆白左一堆吃干饭的还有一堆印度人,愣是把云服务器的最大优势灵活性给浪费了


下云降本不可信,技术人要有成本意识!
我在某直播工作的时候,非常地粗放,码率开最大,效果要最好,游戏直播,有量就好,不求收益,最终破产。
我在美团的时候,大变天,除了开水,什么都要自己掏钱。高层精打细算,螺蛳壳里做道场,外卖勉强盈利。
2023年去了创业公司,更是感受到降本的重要性:数据库要花钱,网络要花钱,各种地方都要花钱。小公司赚钱不易,就想从各种地方能省则省
之前就看到媒体报道「马斯克下云降本60%」的报道,要不是自己懂技术,真的会被忽悠
其实人家根本没下云,省下的钱也没10亿那么夸张,事实是这样的:
一、退租数据中心
Twitter此前一直采取粗放的发展方式,通过将公共云上的一部分业务转移到线下闲置的服务器上,并将一数据中心退租,优化了资源配置
二、使用弹性云
对于Twitter这样的大企业来讲,对于不确定性的工作负载,混合云提供了一个弹性的池子,为持续优化成本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三、资源优化
通过资源优化,每年支付给aws云费用降了60%,而不是整体成本降60%
但马斯克非常激进,虽然决策很正确,但是过程却完全忽视了用户利益!
疯狂裁员70%+,2022年12月28日凌晨,上万名Twitter用户报告Twitter出现故障,用户无法访问该网站或使用其主要功能。此次故障范围波及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在内的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Twitter爆发了全球性宕机事件。
老板疯狂拍脑袋,IT疯狂擦屁股
马斯克的这波操作不过是把成本转移到了线下。仔细算的话,同等体量的IT资源消耗,自建IDC成本更多。
以目前国内价格最低的阿里云为例,我们建设一个小型淘宝,假设支撑日活一万人。
5台 2核4G ecs.u1-c1m2.large通用机型,1年10946元;1TB对象存储 ,1年700元;mysql 4核8G 32TB,一年4032元;1年10TB的流量包 7389元。总计23000元/年。
如果是自建IDC,光买交换机,额外的维修保养,机柜租赁,机房运维,一年没有3-5万,下不来!
况且自建机房非常难。
有个架构师在的公司,自建机房后,冷凝水滴落、漏水损坏设备、集体跳闸、空气循环不畅,导致高压告警。建个机房实在太难了。
就算你租个机房也很难逃离故障。
南沙 IDC 冷冻系统故障导致机房设备温度升高故障。空调故障后,南沙机房曾采取使用冰块降温,但效果不大。
最终,唯品会公告,系统宕机持续12个小时,导致公司业绩损失超亿元,影响客户达 800 多万。
架构维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不深入研究,凭媒体的标题党行为就乱下决策。
其实这个问题
要看从哪个维度分析
单纯挑一个对某方有利的角度
都能很轻松的得出“成本降低XX%”的结论
我们曾经从
现金流、时间、人、TCO、研发架构五个视角
综合对比过自建IDC和上云的成本差异
现金流
自建ID
计算、存储、网络、机房等
属于典型固定资产
都是CapEx
对现金流是一次性占用
资源规划几乎是所有公司的痛点
需求很难预测
按顶格规划
几乎必然会造成巨大浪费
按中间取值准备
当某个时间点任务量激增时
就会人机不匹配
不是有人没机器
就是有机器没人
这种错配会导致资源利用率极低
影响研发进度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需要扩建
而且只能加不能减
不需要的时候就是闲置的废铁
研发云平台
0固定资产
全是OpEx
按需付费
现金流可以根据需要缓慢支出
未来支出可控制且可预测
我们有科学的估算方法
专门解决算力资源规划和现金流之间的平衡——
速石科技 fastone:解密一颗芯片设计的全生命周期算力需求0 赞同 · 1 评论文章


未来资源使用具备弹性
随买随用
有需求时可扩大
需求收缩时可一并收缩
极其灵活
关于时间、人、TCO、研发架构
另外四个视角
可戳这篇:
速石科技 fastone:最强省钱攻略——IC设计公司老板必读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马斯克有实力什么都自己搞,毕竟全球首富,对其他小企业没有参考意义
中小公司上云才有优势。
大公司当然是自己的IDC更划算。
捋捋这个事儿的逻辑。
马斯克收购推特要的是舆论权,他要舆论权的直接导向是商业价值的扩大。
而推本身问题太多了,必须大刀阔斧改革,于是又裁人又调整。
原Twitter团队与云平台公司签订了一份“非常糟糕的固定成本合同”,大大“虚增”了Twitter的云计算成本。
说白了就是可能以前存在利益媾和或者中饱私囊再或者就是那帮子决策人员实力不行,给推特埋了个大雷。
马斯克接受以后,按照他的调性,肯定是不会给这笔前人挖坑买单的,换谁都不乐意,于是就嚷嚷要下云。
但目的真的是下云吗?或者说,目的直指丢包袱的马斯克会接受上云吗多付出成本吗?
肯定不会啊,马斯克算是商人里的精明者了,他要的是谈判权,是筹码。
于是就说云没价值,说来说去,反正亚马逊是给降价了,之前合同的雷肯定也通过各种手段排了大部分,至少不会伤筋动骨。


为了确认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我还特意去看了一下推特工程师发的文,他们所谓的总运营成本取得了60%的减少,不是说光靠“下云”这一件事情,还有他们之前裁员所节约的成本,从8000人降低到2000人,光裁员节约下来的成本就有18亿美元,所以媒体的这个表述确实是有点误导大众。


马斯克这个根本不是技术问题。
老马和Twitter以前的所有者可是不同阵营的,收购后把自家产业的物理存在掌握在对方阵营手里,除非他傻逼了。按照X的模式,以后也是数据矿主中的一极,怎么可能不拥有自己的IDC。
和国内真没啥关系,看看就得了,对国内云生态和服务器行业也没啥影响。
亚马逊乃至整个云服务行业以前玩降价都是给新用户或者小用户,站在用户这边来说就是企业规模不大的时候云服务商一般为了吸引用户会提供比较高的折扣,而且通过使用云服务器可以有效缩减运维团队规模降低成本。但是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云服务折扣消失而且运维团队成熟了之后,按订阅付费的成本确实比一次性投入多年分摊的成本更高。
这也是当初马斯克要和亚马逊谷歌闹腾的原因,但目的可不是为了下云,而是更省成本,现在云降价后,还下什么云啊,当然是哪个便宜用哪个咯。
当初能节省60%,靠的主要是裁员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如何评价比亚迪与大疆合作发布的车载无人机
如何看待波音「吹哨人」遗言曝光:如果我出
电动汽车为什么一下爆发了?
怎么看待华为太空宽带计划?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8 12:24:08  更:2024-03-08 12:26:40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