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富士康产业正在慢慢转移印度,那么在中国富士康工作的大量人口该怎么办?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富士康产业正在慢慢转移印度,那么在中国富士康工作的大量人口该怎么办?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印度人工资900左右,而我们这里至少是印度两倍工资,应该可以说转移产业到印度是必然的。虽然近来印度富士康出了些问题,但对于整体布局,应该并没有太大影响…
台湾省媒体这两天纷纷报道一则悲喜交加的新闻--“富士康退出印度合资芯片计划”。
悲的是,富士康在印度合作项目的前期投入很难再拿回来。
由于富士康没有透露具体金额,台媒对金额的猜测相差很大,有的说30亿美元,有的说是7亿美元,有的含糊其辞说“全身而退”,总之是被印度放血了。
喜的是,富士康在印度合作制造芯片计划的规模达到了195亿美元,再“合作”下去“尸骨无存”,万幸万幸。
富士康方面在声明当中,没有解释任何原因,只是说“决定退出与印度韦丹塔公司生产半导体的合资企业”。
但又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这对两家公司都是“富有成效的经验”。
这“经验”有些昂贵,富士康也是有苦难言。
别看富士康董事长刘杨伟跟莫迪当时笑得多么灿烂,双方却是各怀鬼胎。
为什么富士康在台湾省纬创集团被迫退出印度之后还要跟印方签约?
一、为政治服务。
美国这几年在竭力营造一种气氛,说外资正在大规模撤离中国,厂商们不断地向印度和越南等地转移。
而台湾当局为了配合美国,则“鼓励”台企向印度转移,郭台铭的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作为标志性企业就必须有所行动。
美国→台湾当局→鸿海集团→富士康→印度→古吉拉特邦(莫迪老家),就是一场隐藏在商业合作背后的政治秀。
二、宰印度一刀
印度之前画大饼称自己有雄心在五年之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并推出了激励政策--投资方有机会获得100亿美元补贴。
富士康会相信印度画的大饼吗?鬼才信。但它想前期到古吉拉特邦投点钱,给莫迪捧个场,弄到这个100亿美元补贴再说。
这既能满足美国的政治需要,又能宰印度一刀,郭台铭稳赚不赔。
所以,跟半导体没多少关系的富士康就去接项目了。
2021年,富士康高层与印度政府接触,三哥把胸脯拍得啪啪响,什么都不是问题,你来就是了。
转身三哥就去磨刀了。
去年9月富士康与韦丹塔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VFSL,准备在古吉拉特邦建厂,用于生产半导体和显示器。
等到首款到位,富士康就向新德里递交了获取政府补贴的申请,但三哥变脸了,说富士康不符合条件。
双方矛盾就浮上了台面。
富士康与韦丹塔的VFSL公司背后是欧洲“意法半导体”公司,所以富士康认为自己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但印度说,不好意思,你有“意法半导体”的28纳米芯片生产技术转让授权书吗?
富士康说自己有能力生产40纳米芯片,28纳米芯片并不是申请补贴的必须条件。
印度说,你当初承诺的就是28纳米芯片,做人要诚实。这事印度说了算。
富士康在4月份还拍了建厂宣传片,在台湾各种宣传。现在也顾不得这么多了,赶紧逃。
富士康为什么不反击?
因为它在班加罗尔和钦奈等地还有至少五家为苹果和小米生产手机的工厂。如果再哔哔,信不信三哥再给你来一刀?
现在网上有说“印度半导体梦碎!”、“印度芯片计划受挫”……
这简直是笑话,难道还有人把印度大饼当真?
印度哪有什么芯片计划?还五年之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
三哥就是个骗子,100亿美元补贴就是诈骗陷阱。
台湾省电信诈骗虽然独步天下,但一家企业要跟一个政府互诈,胜负早就注定,更何况是在人家地盘上。
三哥那连骗带抢的祖传技能,哪家跨国企业到了印度不是血泪斑斑?
别说富士康,美国福特不照样被三哥手起刀落?
1995年,福特公司信了印度的鬼话(说自己能在21世纪初成为汽车主要消费国),于是计划投资20亿美元到印度设厂,这可是1995年的20亿美元。
但印度塔塔集团与政府联手,处处给福特找麻烦,到了2005年,先后投入了10亿美元的福特终于醒悟了,决定卖掉厂子。
但印度说不能卖给外国企业,福特毫无办法,只好以9000万美元价格将厂子卖给了塔塔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
这不是明抢是什么?
印度的投资环境极为恶劣,但因为中国,印度却成了美国拉拢的对象,西方媒体还将它吹成了一朵花。
一些西方大企业就忘了福特的教训,还想去印度碰碰运气。
沃尔玛在2010年收到风声--印度要对外企开放零售业。
2012年,印度果真宣布了这一政策,在门口蹲了两年的沃尔玛立刻冲到印度开了8家超市,还计划开到22家。
结果三哥说,“沃尔玛,你头一个就冲进来,是不是要干坏事?”
沃尔玛,“没有,开超市能有什么坏心眼?”
三哥:“没有?你行贿了,罚款2500万美元。”
沃尔玛:“我花钱劝印度政客开放零售业,那叫游说,在美国是合法的。”
三哥:“去你的吧,给不给钱?”
沃尔玛:“我给!”
但事情还没有完,印度又要求沃尔玛超市里必须要有30%的印度货。沃尔玛只好派人去找,但就算把牛尿饮料和牛粪饼摆上,也凑不齐30%。
沃尔玛决定离开,但印度又搬出法律,说离开可以,但东西全部充公。
后来外资要在印度经营零售业,条件又变成了:
一、只能做B端的批发业务;
二、持股不得超过50%;
三、只能在当地收购产品;
四、半数员工必须来自印度农村地区。
因此,到现在印度也没有沃尔玛,只有沃尔玛的批发和电商。
神奇的三哥连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坑人。
2005年,韩国浦项制铁与印度奥萨里邦政府签署协议,计划在该邦的Jagatsinghpur地区投资120亿美元建造一座钢铁厂,每年可产1200万吨钢铁。
韩国人想得挺美,奥萨里邦是印度最大铁矿石产区,人工又便宜,一旦投产,利润将滚滚而来。
可是等钱款到位,印度说征地无法进行。浦项制铁认为钱已经到位,征地、盖厂房都是印度的事,这是协议里的内容。
但印度说搬迁费用是额外支出。韩国人还能怎么办?只好再给钱。
然后印度环保NGO过来要环境保护费,闹了很久,为了施工进度,韩国人又只好掏钱。这钱一给,麻烦更大,印度各种NGO都来要钱了。
2016年,浦项制铁放弃了这一庞大项目,全部投资打了水漂。
再说个关于此事的国内的有趣舆论。
2004年,一家经济类刊物就大吹印度,给中国网友制造焦虑,其它网媒纷纷转发。
后来的报道:
2008年:《浦项制铁印度钢铁厂项目可能进一步推迟动工》
2009年:《浦项对印度钢厂充满信心 明年有望动工》
2011年:《印度奥里萨邦农民反对兴建韩资钢铁项目》
2012年:《印度钢铁部将加快浦项钢厂项目进程》
2013年:《浦项印度建厂喜忧参半》
2015年:《浦项制铁印度钢厂项目前景堪忧》
2016年:《浦项制铁放弃印度建厂计划》
这些报道标题看下来,像不像是一个段子?
其实今天也一样,印吹们还在网上吹,无论打脸被打得多惨,还是在“将将将将”,但总有人信(反正未来是不可知的)
印度就是个投资地狱,那么,为什么这些网友都能知道的常识,而一些企业却在跃跃欲试?
因为大企业是不会根据网上信息来决定投资方向的,它们的依据是专业的市场分析报告、风险评估报告、投资收益前景报告……
而这些专业人士到了印度进行实地考察时,也成了三哥的合作者。
像沃尔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专业人士给坑了,他们在报告中甚至说“印度拥有亚洲最长的高速公路”、“印度铁路运输能力非常强大”、“印度人极具购买潜力”……
正说着,又有一家公司跳下去了。
印度上周向美国美光公司郑重承诺:印度政府将提供50%补贴,古吉拉特邦政府再提供20%补贴。美光只需要投资总资本的30%即8.25亿美元,就持有芯片工厂100%的所有权。
老仙的仙人跳又来了,美光要跳,谁也不拦住。毕竟,在半导体领域封杀中国是美国的“事业”。
对于富士康在印度的遭遇,不值得同情,因为它本来就动机不纯。
昨天,印度信息技术部部长钱德拉塞卡公开发推称,“富士康决定退出,不会对印度生产半导体计划造成影响。他们最初提交了28纳米生产提案,但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技术伙伴。”
这就是印度的态度:我无所谓,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台湾媒体还引用钱钟书的话评论此事,“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然而印度怎么可能是《围城》,它就是个铺着鲜花的粪坑。
鲜花是那些西方媒体和印吹们吹出来的假象,只有跳下去的人,才知道有多恶心。就算捞到黄金,又能如何?三哥马上拿着粪叉把黄金叉走。
中国这么多年给了企业们一个错觉:有基础知识并且没有什么恶习的工人、有通畅的水陆空交通、有稳定的供水供电供气,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你以为富士康离开的原因:被小粉红骂走的。
实际上富士康离开的原因:印度工人只要中国工人1/3的工资。
富士康自己以为离开中国的好处:极大节省人力成本。
富士康到印度之后发现:除了工资少,其他的全是缺点。
2023.10.08补充,唯一的优点正经受挑战


大家知道纬创吗!
也是像富士康一样的代工厂,过去早早的跑去印度,现在又迫不及待的逃离印度。
你说是为什么。
近日,纬创宣布,以1.25亿美元将印度工厂的全部股权出售给印度塔塔集团。这座代工厂刚建成没几年,为什么纬创要这么做。
总不能说是在印度太赚钱了吧!
个个都在忧国忧民说富士康走了中国咋办啊,但是一旦问你去不去富士康,你们又顾左右而言他,你们这些人啊,嘴上都是主意,心里全是生意啊!
你现在和印度人拼900工资,未来是不是要和非洲人拼500工资?
能不能给自己一条活路?
最奇怪的是:
甲方还在、市场还在、技术还在、供应链还在、成熟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还在。
甚至于厂房都还在…
某些群体看到了一块牌子飘走了,就开始“国将不国”、“失业下岗”、“饿殍遍地”了…
我倒是想问,这个手机到底是工人在工厂里把供应链提供的物料组起来的,还是“Foxconn”这块牌子用魔法变出来的…
搞清楚:是河南民工养活了郭台铭,不是郭台铭养活了河南工人!
最好印度把富士康骗过去。
富士康都转移过去
让印度完全掌握富士康的全部产能。
那富士康就会知道什么叫幸福。
又进了那个怪圈
中国行我就行
在西方日韩眼里面,中国和印度是前后脚建国,人口也差不多,又是邻居。
中国这几十年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很多人认为具备同样条件的印度可以复制中国的成功。
我在行业协会兼任秘书长,跑了很多地方。
国内大部分制造业都是微利,纯利润能超过10个点的很少。
很多都是靠着政府的扶持,现在新能源汽车,那比亚迪举例子,前些年几乎都是靠着政府补贴,完成了弯道超车,发展起来的比亚迪,又能带动一大批上下游的企业发展壮大,这样整个产业链就做起来了。
在中东部这些省份,只要你是高端制造业的企业
政府能提供的包括但不限于
三通一平到六通一平,通道路,稳定的水,工业用电,工业天然气等等
稳定的用电和工业用天然气等,这些在印度大部分地方是做不到的。
很多政府能提供标准化的厂房,企业只要把设备购入,就可以直接生产,这也是印度绝对做不到的。
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劳动力,这个是印度绝对做不到的,印度甚至都无法统一语言,不同的员工操着不同的语言,这样管理成本很高。
甚至很多延伸的服务,中部很多省份,都为出口制造业提供税收减免,有的做的好的甚至可以做到,中部不靠海的省份出口的产品,铁海连运的时候,从所在铁路枢纽发货的时候,到海边港口这段运费,政府也会负担,从中部省份出口的产品,可以享受海边港口离岸价的待遇。
所以国内这几十年的制造业能发展的这么快,各级政府其实花了很大精力,当然肯定会有各种FB,行政效率审批低等不如意的地方,但是这些服务和努力,印度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所以这些年不光我们欧美日韩,都在印度有投资,但是真正赚到钱的很少。
前提全是没在工厂干过的。
中国工厂的装配工人3000,印度和越南工厂的装配工人1000。就认为越南用人成本是中国三分之一。
这是英语国家文科生和中国文科生一起胡编的。
中国工厂工人,现在但凡上过高中,都是能讲普通话,通行汉字,沟通无碍。
印度那就扯吧,bbc开印度的频道都得分泰鲁古,印地语,泰米尔语。
你能想像郑州工厂里排班表,生产车间里有朝鲜语,粤语,维吾尔语的区分?
真要说工资低,也是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卢旺达,扯不上印度。孟加拉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印度了。同时也是人口大国。为什么没英美媒体尬吹?因为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同属伊斯兰国家,语言也脱离英语体系,实在吹不会。
富士康转移出去,那是自身作怪,这种台湾血汗工厂在十几年前就以大跳楼出名。当年骂他们的那些人,如今又开始吵产业转移这个话题了。
真要说转移,东莞,惠州,中山这些往日的代工盛地倒闭跑路的多了去了。
富士康这个话题,无非是美国借台湾说事罢了。
当国产存储,cpu,gpu,操作系统全能自己做核心的时刻,这种组装厂早就该滚了。
而那些传媒文科生还像20年前一样敢吹敢黑,信口雌黄。
去年在富士康给凌云光做厂商,后面要搬几条线去印度,让我们跟过去,因为不想去辞职了,今年听里面的同事说搬回河南郑州了。
富士康退出印度最大项目,及时止损?
7月10,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发布了一则“分手公告”,退出与印度维丹塔集团的合资公司。
这个合资公司是2022年2月敲定的,富士康原本计划投资高达195亿美元,与印度维丹塔成立合资公司,在古吉拉特邦(莫迪的故乡)共同生产显示器,是富士康有史以来在印度最大的项目,如果成功,在自身赚钱的同时,也将极大带动印度半导体的发展。
但仅仅一年半,双方便“分手”了,直接原因是,原来说好的补贴拿不到了。
2021年时,莫迪为发展半导体,提出了一项高达6000亿卢比(百亿美元左右)的补贴计划,成功吸引到了三家半导体公司:富士康、以色列的Tower和新加坡的IGSS。
其中又以富士康的195亿美元投资计划最为引人注目,但随后富士康就发现,说好的补贴根本就没有,印度政府拒绝的理由是达不到标准,至于什么是标准,你自己琢磨去吧。
如果要达到印度政府不断变化的标准,就得一直追加投资,但很可能追加了之后,标准又变了,再看看小米的遭遇,说不定这些投资所得到的资产,将来也不一定是自己的,所以在被PUA多次后,富士康选择了及时止损。
富士康暂时还不至于退出印度,但大幅减少投资额是一定的,另外两家被补贴计划吸引的公司,Tower和IGSS在印度的项目也陷入了停滞,原因和富士康的遭遇类似。
而这背后,是印度制造业崛起的困境。
2014年莫迪刚上台时,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是15%,到了2022年,制造业占GDP比重是14%,经过八年的发展,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莫迪本人的思路问题。
制造业崛起是有一定路径的,从产业环节上说,都是先做代工,掌握制造技术,然后向原材料、设备和品牌进军,即使是品牌也有高低端之分,通常先做中低端,打开了市场后,再冲击高端。
从工业门类上说,通常是先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向纺织上游进攻。
纺织的上游其实是重工业,包括印染、材料、机械制造等等,拿下了这部分重工业后,再慢慢发展半导体等精密工业。
整个东亚的崛起,都符合这两条路径,但莫迪并不打算走这两条路,他提出了一个:跨越式发展。
就是跳过中低端,直接做高端,跳过轻重工业,直接发展精密工业。
其实这不能怪莫迪,因为东亚的路径尽管被验证过,但有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太长。
我们看看日韩、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制造业的崛起,时间都长达数十年,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里,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比如,你能保证下一任的政策不变吗?
东亚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很多程度上是中央集权政体在发挥作用,莫迪尽管在上台后不断进行集权,但印度终究不是中央集权,很难保证后继者的政策连贯性。
如果从个人角度出发,就算能成功,数十年后的功劳与今天的领导者又能有多大关系,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不如试试跨越式发展,万一成功了呢。
但工业就是工业,自由其发展规律,为什么轻工业是工业化的起点?
重工业和精密工业都是资金和技术双密集型行业,以半导体为例,投入动则数百亿,还不一定能盈利,比如著名的京东方,政府前前后后补贴了一千多亿,才让其在竞争激烈的显示器市场活了下来。
光是京东方所拿的补贴,就已经超过了印度的百亿美元补贴计划总额。
而轻工业需要的资本很少,几个人,一个家庭作坊就可以开干,并且所需的技术也不高,很适合进行资本和技术的原始积累。
无视规律,强行跳过轻重工业,就会被规律所惩罚。
以富士康这次退出的项目为例,其合资伙伴维丹塔(占股50%)的老板阿加瓦尔总资产不过30亿美元,主营生意是采矿,就算把全副身家投进去,也不足以开展这个项目。
用师爷的话说,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扯着蛋。
把视野再放大一点,印度制造业崛起的困境,其实是印度对于当前国际秩序的踌躇不前所导致的。
由于当前的国际秩序很多程度上依然是西方主导,如果一国要实现崛起,某种程度上说,就必须改造自身,高情商说法是融入国际社会,低情商说法是给西方打工。
就以制造业为例,你想吸引人家的产业链过来,可不仅仅是给一些优惠政策就可以了。
要知道,优惠政策满世界都是,根本就没什么稀罕的,即使是经济特区,也没有特别之处,印度早在2015年,就建立了200多个经济特区,但绝大多数都没有吸引到什么投资。
为什么呢?
资本是厌恶风险的,它来你这里投资,必须有较大的可能性得到利润,那怎么保证它的利益呢?
比如,当西方企业和A国产生纠纷时,如果A国的司法体系是非西式的,裁决很可能就对西方企业不利,西方企业就认为这样很难保证它的利益,投资信心就不高;
反之,如果A国的司法体系是西方式的(比如香港),裁决时,西方企业的利益就有较大可能得到保证,投资信心就高。
你想让西方大举投资你,首先得对自身体制进行大规模改造,按照西方的标准和价值观,采用西方的司法、传媒等体制,这是个浩大的工程。
以中国改革开放为例,实际上重点并不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而是对中国自身的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造(如经济特权和特别行政区),还对司法、媒体、金融、教育等行业进行了深度改革,让中国日益变得西方化。
正是西方化改造,才使西方资本有了大举投资中国的信心。
既然有中国成功先例在前,那印度干嘛不效仿呢?
因为这种西方化改造的风险很大,会培养庞大的亲西方利益集团,可能成为西方的附庸。
今天中国的司法、媒体、金融、教育等领域,白左到何种程度,相信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改造到香港那种地步,看上去的确是“法治”了,却也彻底丧失了司法主权。
而这恰恰是印度所不能接受的,莫迪和人民党的底线很明确,你来投资可以,要我改造没门,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莫迪的做法未必就是错,毕竟全面西化的风险可能难以把控,印度本来就散装,全盘西化后所带来的冲击很可能导致国家解体,必须谨慎行事。
不过这样一来,印度所得到的西方体系(注意是体系,包括日韩台)的投资,尤其是制造业产业链的投资,就必然是零零散散的,而不是大规模的,很难真正发展起来。
制造业不是那么容易发展的。我们今天发展到现在,都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这些代价可能要花较长的时间去疗伤,外界只看见了我们的成功一面,却没看见我们付出的一面。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鼓吹印度是下一个中国,实在是不切实际。
印度的潜力肯定毋庸置疑。但是很明显,潜力短时间内无法转化为实力,其实印度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发展经济,而是把国家基础问题解决掉。
别看我国建国时是一穷二白的,其实我们的国家基础,通过历朝历代不断接力,已经把地基打好了。
印度想发展制造业的心能够理解,但是经济和政治是不可能分开的。要搞好经济,还是得先搞好本土政治改革。
苏联解体已经证明了,不搞书同文车同轨,反过来鼓励地方自治的结果就是,最后国家碎了一地。
印度在搞经济之前,还必须完成秦始皇的事情,才能把潜力真正发挥出来,否则永远只是潜力,越是基础的事情,就越是重要,越是无法跳过。
恭喜富士康,印度赚钱印度罚,一分别想带回家,今天罚完小米,下一个就是富士康。
苹果在华销售额大概4600亿人民币左右
手机是必需品,没了苹果也必需用国产机替代
苹果可以用全球市场的供应链和组装来换取这4600亿的销量
那自然当它把供应链和组装都转走了,我们便可以把这4600亿全产业链的交由国产手机去消化。
这是苹果和中国的交易,和它郭台铭富士康没什么关系。苹果想走,富士康留不住。苹果想留,富士康带不走。
今天是2023-11-02,我立贴为证:
富士康走不了,5年之内,印度富士康产能超过中国我直播吃翔。
富士康走了,突然多出来那么多的流水线员工对于国内的某些“民族企业”那就是天上掉馅饼!富士康在的时候,得按劳动法付工资,平常加班1.5倍,周末加班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3倍工资。现在富士康走了,终于可以实行“绩效”工资,这个月某个车间产量不达标,“绩效”完不成,那就适当扣点。产量达标了就正常发加班工资。本来富士康在的时候同样加班,加班费有3000,后来“民族企业”们实行“绩效”模式,每个月绩效只有2500上下。但你不管怎么努力干活,每个月“绩效”就是完不成。
看到某些群体“何不食肉糜”的模样真搞笑!本人2010-2013年在龙华富士康和龙岗大鹏比亚迪做过一线员工,我的实践比你们这群天天通过抖音或者大V得到的信息更有发言权吧?
郑州富士康已搬空,有时候看的真是蛮无语的,去年前年富士康的词条河南ip跳的最欢,血汗工厂标签最多,现在几十万人失业,我这里的一个河南朋友开年已经接到三个亲戚的电话问来上海送外卖能不能赚到钱了。 下面好多河南ip极力证明没搬空,原来30万人的大厂现在缩减到3万人不到,还在陆续搬迁设备,你们装瞎也没有意义,当地没有工作只能背井离乡出去务工的是你们自己的邻居老乡亲人。 另外有人问上海跑外卖挣钱吗,给你们具体的数字,美团饿了吗三四年前挺挣钱,每天跑单12小时月入1.2到1.3万,现在来的人太多,单价下跌单量变少,现在每天跑单12小时在8000多元,还在持续下跌,上海现在财政也吃紧,经常搞查电瓶车的行动,甚至出现了平台封禁外卖员账号要求补齐即往罚款的情况,有的一查一年需要补齐的罚款上万元,所以现在来送外卖除了要考虑租房还要考虑罚款成本。
你们竟然会关心富士康的工人?
我哭死。
说白了,天下遇到问题了,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一个。
那就是实事求是。努力奋斗。
富士康这种企业,搬走就搬走。
我们自己干就是了,这种代工厂,国内很多企业比亚迪什么的都干的很成熟了。
让比亚迪去拿这些工厂接着干就是了。
只要中国坚持自主科研。研发更多更好的新科技产品,这些代工厂就永远有饭吃。
我说白了吧,你斗赢了美国,这种活中国人未必看得上了。如果你斗不赢美国人,就是跪下求美国人把富士康留下都没用,你放心,美国人一定会把这个活拿给别的国家好。
所以,不需要去求他留下,他走也是听美国人的,不会听你的,好好工作。努力创新。
做好你的事就行了,我们就能胜利。
跪是跪不出工作的。
跟我学,我就是站着还能把钱挣了,
本来美国就施压各个公司厂家要离开中国。过去三年,国内的疫情还对各个厂家折腾三年,也算是神助攻了。
让他们去印度见识一下真正的自由主义
美国不是已经给我们打了个样吗?找个理由制裁富士康,严禁中国企业跟富士康有合作,严禁富士康生产组装的产品流入中国,倒逼苹果跟富士康脱钩断链,至少苹果要建立另外一套供应链体系专供大陆市场。苹果出于最保险的考虑,这套专供大陆的供应链肯定要选择大陆的厂家,在大陆生产。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感谢美国这个优秀的老师
富士康工人难道是欠了终生契的卖身努力?不在富士康上班就找不到其他工作了?
富士康出走又不是第一次了,富士康美国工厂现状如何了?
操心富士康带走产能和就业,还不如操心你们的台积电美国建厂造成的影响更实际,毕竟富士康是从大陆带走产业,台积电带走的可是你们岛上的东西。
此外,中国正在推进内循环和产业升级,大量原先进口的产品要国产化了,美国已经开始芯片积压了,韩国的存储器都宣布要减产50%了,欧洲因为没有了俄罗斯廉价能源和原料也在产业外迁,这些产能和相关就业都在向中国专业,而且还是更高级别的制造业,有更多高薪岗位,中国人凭啥要拧一辈子螺丝?
不急,过不了几年,它富士康就得乖乖滚回来
相信印度人能好好干活,不如相信我是唐太宗
今年4月,苹果位于印度的首家官方零售店Apple Store在孟买正式开业,苹果公司CEO库克亲自出席,以印度传统的合十礼笑迎八方来客,身旁一众印度员工以及当地“果粉”,更是欢心雀跃,激动不已。是的,苹果已经直接涉足印度手机市场,印度“果粉”,也不再需要以中间渠道,费力加价地获得心心念的iPhone手机了。


不过,库克的此次印度之旅,绝非仅有出席新店开业那么简单,他还有更大的目的,那就是加持“印度制造”在苹果供应体系中的比重,突出的举措,就是扶持印度本土制造企业,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已经初露獠牙的塔塔集团。


同库克当年布局苹果中国产业链一样,苹果在印度,除了推动富士康等台资代工厂落地生根之外,还积极扶植了当地的本土企业,以促进苹果同当地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当年库克在中国大陆成就了立讯,现今,苹果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印度本土财团——塔塔集团。


而就是这个塔塔集团,近年来动作不断,逐渐成为了包括纬创和富士康等台资代工厂,挥之不去的梦魇……
打开印度市场,苹果迎来最新利润增长点
长期以来,印度市场基本上都是“全球最贵苹果手机”的消费地,而这样的结果,并非苹果在印度“店大欺客”,而是印度当局高达22%的手机进口关税,高昂的进口成本,最终“成功”转嫁到了印度消费者身上,这也导致了苹果长期在印度市场没有什么突出的存在感。


可是,对于库克而言,印度人口基数大,是当前全球第二大手机市场,拥有近7亿智能手机用户,如此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苹果要是不去开发,简直对不起每年斥巨资投入的广告费用。


当然,要想让印度消费者买单的首要前提,就是苹果产品在价格上,需要更加亲民,而在印度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毫无疑问,就是让苹果手机,在印度本土生产,届时不但免除了关税成本的烦恼,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在降低iPhone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于苹果而言,在印度生产手机,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于是,说干就干,在苹果的授意下,苹果的“御用代工厂”,如富士康、和硕以及纬创,纷纷在印度设厂生产苹果手机等产品,从2021年至今,短短两年,苹果iPhone在印度的生产占比,就从原来的1%,飙升到7%。而据知名分析师郭明錤预测,到2023年,全球将有14%的iPhone在印度生产,到2024年,这一比例将有可能达到25%。


为了尽可能地扩大iPhone在印度的产量,苹果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以及更大更有实力的代工厂,而各家代工厂为了进一步获取苹果的青睐,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将更多的产能陆续转移到印度,争夺苹果订单的业界竞争,也从国内烧到了印度。


在“御用代工厂”中,富士康可以说是资质最老,实力最强的存在,因而也被不少人视作苹果在印度最具竞争力的代工伙伴。可是事与愿违,富士康在国内呼风唤雨的本事却在印度出现了“水土不服”,从2017年钦奈建厂至今,富士康仅在印度拥有3.5万名工人,不到中国郑州厂区的领头。


而在管理印度员工上,富士康等台系厂商也没有了在中国大陆般的得心应手,各种罢工、失火等事故不断,苹果的印度供应链不断遭遇各种出人意料的危机。


恰逢此时,印度本土的新势力却以星火燎原之势悄然崛起,成为了突然杀出的“程咬金”,印度塔塔集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入了苹果掌门人库克的眼前。
印度代工业惊现黑马
塔塔集团,作为一个印度本土横跨钢铁、汽车、软件咨询等多个行业的国际巨头,觊觎苹果“御用代工厂”的位置,早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早在2016年,库克首次以CEO的身份访问印度时,如今的塔塔集团掌门人钱德拉就已经对电子制造领域展露出了高度的关注与自信。


2020年,塔塔集团旗下的塔塔电子,在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建立了一家制造手机外壳的新工厂,并顺利了推动其成为印度本土第一家iPhone零部件供应商。而吃到苹果订单的红利之后,塔塔电子对进一步涉足苹果供应链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恰逢此时,纬创印度工厂在印度坚持17年之后,不但连年亏损,工厂还遭到印度当地员工的打砸抢,无奈之下,宣布退出印度市场,将工厂打包出售。于是,塔塔集团当即出售,接盘了纬创在印度的工厂设备。


如果说,此前塔塔电子仅是一家果链供应商的话,那么收购纬创全部iPhone产线之后,塔塔集团已经完全有了在印度同富士康以及和硕等资深代工厂掰手腕的能力,也足以引起富士康等代工巨头相当的重视。


就在收购纬创工厂后不久,塔塔集团就开始四处“招兵买马”,提前加班加点做好各种准备,以期向库克交出完美的成绩单。据悉,塔塔电子以加薪20%的诱人条件,开始招揽模具设计师、高精度加工工程师等职位,而入职的员工,大都是在富士康担任过技术人员。


此外,在培养技术工人上,塔塔集团也是不遗余力,甚至为自家工人推出了定制化的“数字化制造”文凭,学员仅需接受9个月的工厂实践和3个月州立大学的授课,可以说,这简直是富士康大学的印度翻版。


2023年7月,就在富士康狼狈退出同印度韦丹塔集团的半导体合作项目后,塔塔集团当即宣布,将加大对半导体业务投资195亿美元,这种隔空的较量,又一次出现在塔塔同富士康的角力之中。


据业内人士透露,凭借着收购的纬创工厂,塔塔集团就完全可以获得苹果近5%的代工份额,更何况,同富士康与和硕等台资企业相比,塔塔集团是实打实的印度本土企业。结合印度当局对外资企业一贯的双重标准,未来的塔塔,势必直接对富士康的代工份额,产生强大的冲击。
印度从来都不惯着外资企业,我相信富士康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富士康对于大陆而言现在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年收入几千亿缴税二三十亿,而咱们华为6000亿纳税902亿。几千台湾管理人员工资快赶上几十万大陆一线员工工资。
用的零部件大部分采购国外或者台湾或者国内台企,搞房地产,圈地,充当美国的马前卒。
配合美国和台湾当局帮越南,印度建产业链,建工业区,还打算加大投资。当时以为华为起不来不给华为代工,想乘你病要你命!
配合美国产业链去中国化,至于其他见不得光事也会陆续暴露。
依托大陆的政府各种支持,性价比高的劳动力而发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懂得感恩,尽点社会责任,别一副资本家的丑恶嘴脸!
看了很多人在回复。其实大部分回复没意义。
这种问题一定要从宏观上来分析。
美国的制造业之前是很发达。二战时期以及二战后,美国制造业为全世界提供了大量的家用电器以及军工。
但是当美元国际化之后,美国印的纸币,就可以在国际上无限采购商品。
用几张纸币就可以换回无限的商品,对于美国境内来说,这些商品的成本也就是几张印刷的纸币。
而美国境内制造业生产出的同样商品,他们的成本远远大于几张纸币的成本。
于是美国境内的制造业,在价格上根本竞争不过这些国外进口来的商品。
于是美国采取了另一种办法,把国内的造业,开始大规模的往国外转移。
在国外进行生产,获得的利润再拿回美国。
如果制造业全部都转移出去,美国的工人也必将面临大量失业。
于是从美国转移出去的,基本上是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以及对环境破坏比较大的产业。
比如纺织服装产业,比如电子器件组装产业。
而高端制造业,比如说芯片产业,飞机制造等等依旧留在美国。
这些产业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而且薪水也很高。
同时美国往外转移这些制造业工厂,也会让更多的美元流到国外,从而也扩大了美元国际化的范围。
而对国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有大量的资金进来建厂,那就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可以收到大量的税收。
国家经济也能得到发展。
所以美国的资本投资到哪里,哪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就会出现蓬勃的发展。
而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大幅发展之后,必然人工工资就会上涨。同时各种资产价格也会上涨。
美国这时会再次让大量的资金进来,炒高这个地区的各种资产价格,比如股市或者楼市,
一直到这些资产出现泡沫,然后美国用加息等手段让资金开始撤离。泡沫开始破灭。
当地的经济就会从繁荣变成崩溃。
然后美国资金再进行重新抄底。
此后,这个地区的不管工厂还是各种资产,基本上都掌握在美国手里。
从而达到了美国的经济殖民,这些地域的以后经济发展,基本上就按照美国的节奏安排了。
同时美国也通过经济实力,把自己的武装军队开始在当地渗透驻扎,从而保证经济殖民地不会翻脸撕毁经济合同。
如果某些地区,在通过美国的投资产生繁荣之后,但是并没有被美国加息等手段弄成崩溃。
美国无法在此地达成经济殖民。
那么对美国来说就很危险了,因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幅发展之后,却不能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在拥有了巨大的财力之后,必然对高端制造业进军。
从而对美国境内的高端制造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因为还是上面说的成本问题,一旦美国境外能制造的产业,美国境内就完全不会有竞争力。
目前中美所谓的竞争,就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殖民没有达成。
美国开始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中国对高端制造业的进军,同时把大量的制造业撤离中国。
重新选择下一个区域或者国家,进行投资炒作和经济殖民。
而下一个地区的选择,美国现在选择的是印度。
其实一开始选择的是以越南为首的东南亚几个国家,只不过可用人口与中国相比体量太小。
这个转移甚至都没让中国感觉到。
所以又选择印度。
从莫老仙前两天出访美国,那受到的待遇,也能看出美国资本转移的决心。
连马斯克都拉出来上场,承若在印度建厂。
至于富士康也往印度走,那是因为美国对台湾进行经济殖民之后,富士康也是属于美国资本中的一种。
从目前富士康往印度转移的这种情况来说,已经表示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殖民失败了。
也就是中国这么多年积累的财富保住了。
保住了这些财富,也说明中国有实力往芯片和大飞机,这些高端制造业上进军了。
其实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大飞机已经交付了两架。芯片上各种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了。
尤其是以前的出口主力,低端制造业纺织行业等等,也开始被汽车太阳能以及电池等高端制造业替代。
以后国产大飞机以及芯片等等也会开始的成为出口主力。
所以富士康转移不转移到印度,对中国来说并不很重要了。
因为中国的财富已经保住了。同时中国需要往高端制造业上进军。
而高端制造业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口,尤其是高学历人口。
而我们现在也知道,中国这么多年的大学扩招,已经也储备了足够的高学历人口。
同时低端制造业出走,也基本上不会对中国造成什么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有大量的财富情况下,即使美国资本撤离,中国也有巨大的财富来接手这些制造业。
也就是大量的低端制造业工人,并不一定会马上失业。
同时低端制造业的转移,对下一个地区来说,也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完成。
各种制造业需要的供应链等基础条件,也会对他们一开始造成各种限制。
也就是印度即使接纳了美国转移出来的制造业,并不一定可以马上生产出来产品。
即使生产出来,也不一定马上就能竞争过中国。
等他可以同中国竞争的时候,大概这时候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已经完成了布局。
可以容纳大量人工的,新的高端制造业已经大量产生,并且薪水都还很高。
那对中国更没有任何影响了。
供应链外迁这个事峰回路转好几次、一波三折又三折。
印度越南的人力成本一直比中国低。2010年就有开始转移,但不温不火。而且中国经济还在高位增长,转移出去的产业影响并不是很大。比如当年的鞋服加工,就已经开始有越南、孟加拉的货了。中国在全球鞋服外贸的占比逐步下降。
早几年过去的好多企业,基本也就是鞋服加工这类产业链比较短的行业。而复杂一点的电子加工,发现配套设施没有。才发觉印度、越南的人力成本虽然低,但是供应链成本高。
那段时间中国最大的优势不是人力成本,而是高度响应的配套产业链。
直到2018中美贸易战,美国开始逼产业链往中国以外转移,转移才正式加速。美国刻意要求把制造业转移出中国,想要补贴、想要低关税、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就得听话把工厂设在中国以外。墨西哥、越南、印度也就这段时间开始大范围承接转移。毕竟20~30%的关税关乎企业的利益。
结果2020年初的国内新冠疫情一下子吓坏了外国人,转移加速明显。
没成想2020过一半,中国疫情缓过来了,其他国家疫情逐渐绷不住了。产业转移的步伐就慢了。因为还能提供稳定产能的地区就剩下东亚。尤其是医疗相关物资,直接把之前产业转移导致的外贸缺口全部补上了。
2021年德尔塔毒株杀疯了,印度越南工厂因疫情频繁停产。越南的电子厂工人直接逃回老家,印度苹果代工厂发生骚乱。欧美的需求全挤到中国来,一下子把中国产能挤爆了。那一年,中美航线上的集装箱一箱难求,美国港口的集装箱堆积。产业链转移基本停滞。没有哪个地方能像中国一样稳定输出产能。
峰回路转到了2022年,各国基本已经完成了“应死尽死”,加上疫苗铺开,奥密克戎毒力下降,大家都在逐步恢复正常。相反中国这段时间成为了“免疫”洼地,疫情频发,过去的防疫措施越来越力不从心,频繁封控让产业链不稳定。产业形势开始逆转,2021暂停的产业外迁死灰复燃。而且随着这几年中美对抗加剧,没有好转的迹象,过去观望的企业也逐步加入产业链转移的大潮中。
到了2023年,全球大环境都在下行,才会显得产业转移那么痛。之前中国经济发展好,产业转移总有新产业补齐。苹果要求你去越南印度开厂才给订单,你敢不去么?之前不去也饿不死,现在不去真的要饿死了。苹果现在玩的就是二桃杀三士,明目张胆的砍单,谁去越南设厂就给谁订单。
更新——————
评论区有些观点,我统一回复下
1、印度口碑烂了,大家都不去印度了?
印度市场是一块馅饼,就算有小米、oppo、上海电气之类的中国企业被坑,还是有人源源不断的去印度送钱建厂。你看最近印度刚否决比亚迪10亿美元的投资。
前段时间印度不是要某些让渡企业让渡印度分公司的控制权么。如此的屈辱,你猜这些企业答不答应?当然是答应,不答应就是肉包子打狗,财报要记亏损,股票要暴跌的。答应了好歹少赚一点点,不至于在股市上太难看。所以那些企业会继续在印度的,不以网民们的嘲讽为转移。
2、印度、越南没有重工业,不具有竞争优势?
以前不具有,现在在高关税在内的贸易壁垒下,就有竞争优势了。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便宜,但是美国不允许进口。所以绕道东南亚打个标,也会有一些工厂布局到东南亚。美国现在是顶着高通胀也要逼产业链外迁出中国。歌尔、立讯是主动去越南建厂的么?不是啊,是不去越南就没有订单。
越南没有配套不重要,中国企业去了就有配套了。富士康不就开始建电厂了么。
3、中国有产业升级不怕供应链外迁?
产业升级不仅仅意味着赚更多的钱,还意味着雇更少的人。1季度外贸人天天叫苦,出口还创了新高。因为传统产业的出口暴跌,大量的人失业了。而产业升级后虽然弥补了这部分下跌的出口,但是雇佣的人也少了。
你看今年国家不再提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了,因为现在就业很严峻了。
有人在扯富士康只纳那么一点税,贡献度比华为差多了。那我们就来掰掰数据。
2022 年,华为营收 624 亿美元。富士康 2,160 亿美元。富士康是华为的3.46 倍。2022 年,华为员工人数 20.8 万人。富士康大陆员工人数为 76.7 万人。富士康是华为 3.69 倍。华为人均营收 30 万美元,而富士康人均营收 28.17 万美元。2020 年中国外贸出口民企排名,华为为第三名,出口金额 159.7 亿美元。富士康系分别占据 1/4/5 名,总金额为 296.6 亿美元。富士康是华为 1.86 倍。
相比于富士康,华为资源高度集中。加上不上市,它的资源、利益由不到 21 万人分享。加上华为园区里面包山包海,几乎衣食住行全包,因此对周边贡献有限,外溢效果很少。
华为与富士康人均营收对比为 30:28。其实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富士康体量更大,因此绝对金额是华为的 3.5 倍以上。富士康的利益除了由大量员工分享之外,它的外溢效果也更加明显。除了纳税增加城市 GDP 之外,它所引发的房地产、餐饮与运输等相关配套服务,所带来的利益远非华为能够比拟。
干倒富士康对小粉很爽!穷台咩!然后呢?郑州一千多万人,郑州富士康的产值占 80% 以上的 GDP。记得太原富士康也占太原 50% 以上的 GDP。又要逼山河四省倾巢而出,是吗?(这一段是我写错,不是 GDP,而是占出口份额。在此抱歉,顺便挂着纪念)。
----- 2023/11/06 补充 -----
代工无技术?
大陆的朋友一谈到代工就是各种鄙视。彷佛代工是件毫无技术含量,非常低阶的事。其实不然!代工是一件非常考验工厂弹性化生产,动态调配各种生产资源的高度技术性工作。
高端电子代工不是在生产锅碗杓盆。富士康做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它同时为 1000+ 以上的客户,生产超过一万种电子产品。这种工作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请问有哪一家电子类品牌厂商,有能力同时生产上万种尖端电子商品?而且在生产速率、产品良率与品质都能同时达到要求?


根据富士康工业互联网上市说明书揭露,它的主要客户包括Amazon、Apple、ARRIS、Cisco、Dell、HPE、华为(Huawei)、联想(Lenovo)、NetApp、Nokia、nVidia等。这些企业都是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 IT 设备厂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昂贵的云服务相关设备。一般企业根本买不起也用不到。而普通人根本听都没听过。


普通人看到的 nVidia


富士康代工的 nVidia
富士康代工的产品包含了各种尖端通讯设备、云服务器、精密工具与机器人。几乎全世界的顶尖 IT 厂商都是富士康的客户,你们真的以为富士康的技术含量会比华为低?
供应链移转?
很多人认为就算富士康退出了中国,立讯、比亚迪这些厂商可以快速的取代富士康的订单、产能与工人。不会对中国社会造成任何影响。
那是不可能的!
苹果长期以来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以台积电为主的 A 系列 CPU,高通射频芯片等挂着美系的核心芯片。另外一条就是以富士康为主的大规模量产供应链。缺了这两条腿,苹果马上就不会走路了。
移转供应链本身就是苹果的意思。而富士康则是被动配合而已。当然,中国的产能应该不会全部移出去。但是也可能只保留约 20% 产能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产能移出中国是既定策略,根本不会移转给大陆厂商。相反的,大陆厂商如果想要拿到更多苹果的产能,那就必须一样配合苹果将产能移出。这也是立讯、歌尔这些厂商要跑到越南设厂的原因。
在这状况下,富士康走了,怎么可能会将订单移转给内地厂商?
缴税太少?
很多人谈到华为与富士康纳税的问题。在这边掰扯一下。
华为 2022 营收 6,423 亿,净利 356 亿,纳税金额 672 亿。但是华为在国内有大量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业务。在营收中有 4,040 亿是来自国内业务。大陆电子产品增值税是 13%。因此需要缴纳 525.2 亿的增值税。增值税实际由消费者缴纳,但是由华为代扣。扣掉这部分,华为缴纳了 146.8 亿的税。
而富士康是外销企业,享有很多出口保税、退税优惠。同时因为富士康没有内销,所以不可能有增值税。相比富士康 2022 年营收 5118 亿,纳税 32.9 亿,纳税比例 0.64%,看起来确实不高。但是富士康毛利率只有 6%,净利率 2%。换言之,5118 亿的营业额,富士康只有赚 102 亿。102+33 = 135 亿的税前,33 亿的税,刚好差不多就是中国企业税率 25%。这有什么问题吗?
要在那边扯纳税,这边有几个例子。京东营收10,462 亿,纳税 42 亿,纳税比例 0.4%。小米营收 2800 亿,纳税 14 亿,纳税比例 0.5%。美团营收 2200 亿,纳税 7019 万,纳税比例 0.32%。
这些可是大陆本土公司,在境内有大量零售业务。请问这些企业代扣的增值税去哪了?
富士康的经济效益?
富士康的毛利只有 6%,净利润 2%。这个比例确实不高。但是重点在于富士康的量大,雇用人数多。每年创造的外贸收入,长年位居于中国民营企业榜首。解决了许多人的生计,与中国的外贸需求。这也是在增加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上的影响力。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乘数效应。简单的讲,一笔钱流转的次数越多,创造的经济效益越大。相反的,如果一笔钱无法流通,那么金额再大都不会产生多大效益。金钱的性质其实跟水一样。水流过越多的地方就越能滋养万物。相反的,如果把水放在水库里面,那么水量虽然看似巨大,但是却是上面的涨死,下面的渴死。这就是大水漫灌与高山平湖的差别。
这就是富士康与华为在经济效益上的最大差异。富士康提供大量的低阶工作。虽然金额不高,但是也足以养活全家。尤其在河南那地方,富士康的薪水可远比种田高多了。而华为虽然看起来可以提供高薪工作。但是那仅限于上层白领,受益人数有限。在低阶工作上,华为、立讯、比亚迪的薪水,工作环境与福利并不会比富士康好。
同时,基层劳工拿到薪水,绝大部分会花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医疗、娱乐等必要刚性支出。这些刚性支出会触及到更多行业,受惠更多人。可以拉动更多周边的消费就业。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循环。而高薪白领把钱花在高价商品上,当然也会拉动消费。但是经济效果与乘数效应就没那么大了。要哪一种,那就取决于大陆的決定了。
富士康廠區
最後,下面列舉了富士康在中國境內的廠區。你們就知道富士康的大水漫灌效應有多強。
珠三角地区
深圳园区:分为龙华科技园、观澜科技园,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最早建设的园区,龙华科技园现为集团全球运筹暨制造总部。佛山园区:下属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2005年3月成立,2009年12月并购)、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1990年成立,2006年12月并购)。中山园区:下属国碁电子(中山)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2004年并购)惠州园区:位于惠州博罗县龙溪镇。2010年奠基。东莞园区:位于东莞黄江镇,原为平板显示项目生产基地,现暂停,作为仓库使用。广州园区:位于广州增城区,为超视堺第10.5代全生态产业园。2019年投产。
长三角地区
昆山园区:1993年成立。南通园区:1995年设立「富士康(南通)精密模具人才培训中心」。上海园区:松江科技园于2004年启用。位于陆家嘴的富士康总部大厦将成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营运中心和长江三角洲的研发中心、电子商务中心。杭州园区:钱塘科技园于2003年奠基。淮安园区:2007年奠基。南京园区:下属富士康(南京)软件公司,前身为集团IT运营管理中心。盐城园区嘉善园区常熟园区安庆园区:2017年启用。
中西部地区
晋城园区:1994年设立「富士康精密模具人才培训中心」。富晋精密模具(晋城)有限公司基地于1999年开工建设,2000年投产。2002年启用晋城技校富士康CAD/CAM培训基地。太原园区:位于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于2003年奠基。2004年揭牌。2008年10月全部建设完成。二期于2006年奠基。武汉园区: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2007年奠基,2008年投产[23]。南宁园区:2007年南宁科技园富宁厂区开幕。2012年沙井厂区一期工程投产。重庆园区:2009年奠基,2010年投产。2014年举行显示模块开工投产仪式。成都园区:首期2010年投产。郑州园区:2010年郑州科技园出口加工区厂区投产、2011年航空港厂区投产。长沙园区:2011年长沙研发基地开幕。衡阳园区:2011年奠基,2012年揭牌。南阳园区:2012年富能新能源科技服务(南阳)有限公司揭牌。鹤壁园区:2012年奠基,2013年建成投产。鄂尔多斯园区:2012年奠基。贵阳园区:2013年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贵阳贵安科技园)一期项目开工,2014年开始运营。六盘水园区:2014年开业。濮阳园区:2015年奠基。兰考园区:2016年奠基。
环渤海地区
北京园区:北京科技园一期2001年奠基、2002年投产,二期2002年奠基,三期2006年奠基。烟台园区:2004年奠基,2005年投产。2009年,集团首批1,000台液晶平板电视在烟台科技园下线。天津园区:2005年奠基。廊坊园区:2007年开幕。营口园区:2007年奠基。秦皇岛园区:2007年奠基。菏泽园区:2015年6月开工投产。
以上就是对下面评论的综合回答。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如何看待阿里EMO模型的发布?
华为一个芯片设计厂,为什么说是华为突破了
特斯拉在中国召回160万辆汽车,为什么身边人
如何看待2024年1月18日华为鸿蒙生态千帆启航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1 23:31:20  更:2024-03-01 23:45:05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