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马斯克称 Neuralink 完成首例人类脑机接口设备植入,志愿者目前恢复良好,如何评价这一技术?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马斯克称 Neuralink 完成首例人类脑机接口设备植入,志愿者目前恢复良好,如何评价这一技术?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美国当地时间周一,特斯拉和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宣布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完成了首例人类…
你以为的脑机接口是给你大脑插入一个芯片,让你的大脑可以随时读取大量信息,甚至接入一个微电脑帮助你学习,其实实现这些还很遥远,但是帮助脊髓损伤病人恢复运动,还是很有希望的。
脑机接口是指不依赖于机体本身的信号传导机制(如旁分泌、化学突触、内分泌等),借助植入或 穿戴连接设备与外界建立信息交流通道,实现操控机械的目的。通过与外界机械的信息交流与控制, 脑机接口的使用者往往能借助外力来达到自身机能的辅助、恢复与增强。由于其信息传导机制脱离了人体原有的神经、体液等方式,脑机接口能运用 外界科技替代或补偿因瘫痪、神经疾病等原因导致的身体功能不全。
脑机接口通过分析大脑运动皮层中的神经元信号,读取患者的运动意图,编码为相应的运动指令并传输至外骨骼、外部假体及轮椅等外接设备,实现抓取、站立以及步行等基本日常活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在临床已经开展,并且有不错的进展。
例如截瘫患者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生活独立性下降且增加了继发性并发症的风险,这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其家庭,都是很大的难题。有研究让受试者佩戴无创的非侵入性脑机接口,收集患者想要行走时的运动意图,并在虚拟现实中用可视化的图像表现出来,证明了脑机接口辅助行走的可行性。这对截瘫患者来说,是一道曙光。
说起来人工耳蜗也有一些类似之处。人工耳蜗实现了真实耳蜗的两大基本功能:转换和编码。也就是佩戴于体外的言语处理器,将外界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传入接收器后,通过鼓阶内的刺激电极直接刺激一定范围的听神经,然后听神经再将这种经过特殊编码的电信号传入大脑产生听觉。如果听神经出了问题,就直接接入大脑语言皮层,当然这一步还在研究。
1957年法国人Djourno和Eyries等将电极放在病人的听神经上进行电刺激,病人可以分辨某些音调和单词。1965年和1966年,Simmons等人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将六个电极放入一位全聋病人耳蜗的蜗轴内,病人能听出音调的变化。如今人工耳蜗已经做的非常精巧。
所以对于脑机科学,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早在2019年,马斯克就“正经”和Neuralink“合作”发表过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关于Neuralink公司在脑机接口技术方面的突破。文章描述利用柔性电极“线”和神经外科机器人,在人的大脑中植入这些线。
这些电极线能够精准地记录大脑活动,并通过定制的电子设备进行信号处理。这项技术的目标是提高脑机接口的通道数量和带宽,进而提高其应用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这种高精度的脑活动记录技术有潜力在医学和研究领域带来变革,尤其是在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
文中展示了Neuralink技术中使用的新型聚合物探针:


A图显示了“Linear Edge”探针,它具有32个电极接触点,每个间隔50微米。B图展示了“Tree”探针,同样具有32个电极接触点,但是布局不同,形成类似树枝的分布,每个间隔75微米。C图则是A图中线路设计的放大视图,强调了电极的小尺寸和精确排列。D图表示了两种表面处理方法(PEDOT和IrOx)下,电极阻抗的分布情况。
这些探针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标准是对大脑组织产生最小的影响,同时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这些高密度的电极网络,Neuralink的目标是能够精确地读取和解析大脑的神经信号,从而在未来帮助恢复失去的感官和运动功能。
图2显示了Neuralink用于植入脑机接口电极的仪器组件:


图中的针(A部分)是植入电极的工具,夹子(B部分)用于操作针,而弹夹(C部分)则用于固定和导向针。这些部分都非常微小,以便精确地插入脑组织中。为了展示其尺寸,图中以一枚美分作为参照物进行比对。
这套看起来就很精密的工具允许Neuralink将其薄如发丝的电极安全地植入大脑,旨在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损伤并提高植入物的精确度。
图3展示了Neuralink电极线植入到类脑组织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插入器(携带电极线)靠近模拟脑组织的表面。插入器触碰到模拟脑组织表面。针头穿透模拟组织,将电极线推进到预定深度。插入器退出,电极线留在模拟组织中。
图4展示了Neuralink用于植入电极的机器人:


整体图片给出了机器人的正面视图,显示了它的不同组件:
A部分是装载了植入针的弹夹。B部分是一个用于确保针插入时施加低力的位置传感器。C部分是多波长独立光模块,可能用于手术区域的照明。D部分是驱动针的电机。E部分是其中一个(共四个)聚焦在手术领域的摄像机。F部分是一个提供广角视图的摄像头。G部分是立体摄像机,可能用于精确控制针的位置和深度。
图5显示的是Neuralink脑机接口系统的打包传感器设备:


这个设备包含:
A部分:特定应用的集成电路芯片,每个芯片可以处理256个数据通道。整个设备含有12个这样的芯片,共计能处理3072个通道。B部分:聚合物线材贴附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上。C部分:钛制外壳(盖子已移除),用于保护设备。D部分:数字USB-C连接器,用于供电和数据传输。
整个装置非常小巧,功能集中,设计用于与脑部接触,并处理从脑神经元接收的信号。
所以我愿意将Neuralink脑机项目称为老马近年来的“潜心之作”,从19年已经作出相关设备,一直到今年确定安全可靠才找了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虽然很多细节没有报道,但是我愿意相信老马对于其效果的描述以及对于其应用场景的展望。
对于失去肢体功能的人来说,Neuralink的技术犹如“重塑莲花金身”。即使无法物理移动,他们能够通过思维控制外部设备,进行沟通和交互,就像马斯克说的:“想象一下,如果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能够比打字员或拍卖师更快地进行沟通,结果会如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期待未来在保证安全和伦理的前提下,脑机技术可以实现更大的突破,真的给失去肢体控制的人们带来“重生”的希望。
虽然Neuralink起步晚,但它有钞能力,工业设计上做得很好。
它的电极设计来自于2019年这篇文章:


具体讲一下:
--
Neuralink目前的脑机接口主要针对记录运动皮层,了解瘫痪人群的运动意图,从而可以用外界设备帮助运动。
概念有点像《攻壳机动队》的义体。
主要有电极N1和立体定位仪R1,构成了它技术的两个创新点:
-
我们先来看电极N1[1]:
它长成下面图里这样:
电池、芯片连着32个导线,每个导线上有32个小电极,直接插在大脑的运动皮层上,可以记录1024个信号。


电极接收大脑信号后,导线将信号传到芯片。
芯片有无线信号传送功能,配上电池,充电后能使用一整天。


--
然后再看他们的立体定位仪R1[1]:
做过鼠脑立体定位的应该知道,插电极就是鼠头颅钻打孔,用立体定位仪根据XYZ轴确定下针位置,把电极送进要记录的脑区。
电极打进去后,用牙科水泥固定电极就好了。
而对人来说,插电极会更复杂。手术感染风险、开脑膜带来的风险、导线是否柔性,都要考虑。
Neuralink的R1是个更自动化的立体定位仪。
探头直径40微米(可以看成留置针的套管针),里面包裹电极导线,穿透脑膜插到运动皮层。
整个电极侵入手术不需要开脑膜,降低了感染风险。


它每分钟插入6根导线(带有192个电极),32根导线总插入时间也就几分钟。
手术速度快,也就降低了手术感染风险。
总体来说,自动化机器R1使电极侵入更安全。
--
然后,就是这个临床:
叫作PRIME(Precise Robotically Implant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自动化精准植入的脑机接口)。
电极打在运动皮层上,记录瘫痪患者的运动意图,连接外部设备让人动起来,或者是移动鼠标等等。
这个临床的关键词是自动化、精准。
自动化、精准指的是Neuralink电极侵入方式做得好,强调的是它的工业设计水平,其他创新不算多。
-
要注意的是,这个临床前的非人灵长类(猴子)实验曾经出现过一些问题。比如打入大脑的电极脱落,比如有猴子拔出部分电极装置,比如出现感染后如何安全拔除电极。
之前Neuralink的临床被FDA推迟,主要也是担心这几个问题:
1)N1电极插进脑后,位置是否会发生移动;
2)电极插进去容易,拔出来难;
3)锂电池带来的风险。
23年5月份临床被FDA批准,上述问题可能解决了,但不清楚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或者提供了哪些实验数据说动了FDA。
这些数据和信息,目前都没有披露。
--
总结:
Neuralink目前的创新点可能还是在它们的立体定位电极插入机器人R1、电极N1的工业设计上。
这块还有一些更有意思的设计。
比如Synchron把电极运输到大脑大血管里,做到无创的电极侵入,记录血管下方的神经信号,我觉得比Neuralink更好玩。
但Synchron记录大脑信号的效果可能不如侵入式电极。在安全和有效上,会有一些取舍。


虽然Neuralink目前在电极上的创新性很小,马斯克自带招黑体质,但马斯克的钞能力能给这个领域带来更多关注。
有钱就会有人,以马斯克SpaceX的做事方式来看,产品迭代快准狠,Neuralink产品更替几代就会看到大幅进步了。
参考^abMusk E. An integrated brain-machine interface platform with thousands of channels[J].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19, 21(10): e16194.
去搂了一眼,笑死我了,外网网友也是会整活的:


关于这次的 BCI 植入手术,目前并没有公布详细细节。只是马斯克宣称初步成功。
说说 Neuralink 和脑机接口。Neuralink 2016年成立,算是马斯克个人投资的创业公司,现在估值已达到 50 亿美元。
2019 年 7 月,马斯克就计划在 2020 年底前开展人体实验[1];2022 年底,马斯克表示要在 6 个月内用于人体:2023 年 5 月,Neuralink 的人体临床试验正式获批。


之前的招募公告
脑机接口(BCI,Brain Computer Interface)就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采集大脑的电信号,实现人类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马斯克对脑机接口的期待值很高,希望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来治疗肥胖、自闭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BCI 分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


Neuralink 的 BCI 方案就是侵入式的,算是一个有创的手术。所以不论从伦理道德还是技术风险上,直到去年 5 月之前,美国的 FDA 一直没有批准 Neuralink 在人体上实验的方案。
之前也提到过,Neuralink 的「首要短期目标」(primary short-term goal)是帮助瘫痪患者通过 BCI 进行交流,而无需手动打字;长期目标是帮助盲人恢复视力和治疗偏瘫患者[2]。
参考: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人体临床试验获批,未来是否有可能利用这一技术恢复人类视力、恢复偏瘫病人肢体功能?11 赞同 · 0 评论回答


马斯克旗下脑机公司 Neuralink 将开展首次人体试验,对瘫痪患者大脑植入设备,哪些信息值得关注?11 赞同 · 2 评论回答


参考^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tech-neuralink-musk-idINL8N2FT7EL^https://www.reuters.com/investigates/special-report/neuralink-musk-fda/
Neuralink的第一步,是帮助那些四肢不能动的病人更好的与世界进行沟通。
去年9月,Neuralink表示,它正在招募因颈椎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又名渐冻症)而导致四肢瘫痪的患者进行试验。


这些硬币大小的脑机接口在植入之后,将通过这些只有头发丝1/40粗的连线与人脑相连接。


而这次的植入物设备Telepathy,采用的是无线充电的方式,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和距离进行充电。


随后,患者不仅可以通过他们的意念来操作电脑。


还可以接电话。


以及打字。


根据此前的介绍,整个植入过程将主要依靠Neuralink自己开发的手术机器人R1进行。


患者会在脑上开一个硬币大小的口,让后机器人将会把只有头发丝1/40粗的连接线与大脑规划好的位置连接起来。


专门开发的针头系统能保证将连线和大脑无损连接。


连接的过程将会非常迅速和准确。


手术时,机器会绕开血管,不会有明显的伤痕。




该图片有可能会引起不适
继续查看
据估计,每次植入手术的费用约为10500美元,包括检查、零件和人工费,并将向保险公司收取约40000美元。
Neuralink表示,计划在2024年进行11例手术,2025年27例,2026年79例。
然后,根据提供给投资者的文件,手术数量将从2027年的499例增加到2030年的22204例。
Neuralink预测,如果计划顺利的话,公司五年内年收入将高达1亿美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渐冻症」和其他四肢瘫痪的患者而言,脑机接口并不能直接帮助病人改善原本的病症,只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人类比AI太慢了,马斯克要做人类2.0
马斯克等待Neuralink植入人体的这一天,真的太久了。
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创办了Neuralink。
然而到了2023年5月,才正式获得人体试验的资格。


其实要说起来,「治病」只是马斯克找到的一个抓手,是一家商业公司对外最好的措辞。
他真正的伟大愿景,是人类2.0。
在他看来,人类远没有自己认为的那样聪明。AI的输出可能是十亿字节的级别,但人类输出的速度只有10字节。这样下去,人类根本没法和AI沟通了。
因此,他的目标是改造人类、升级人类,打造与AI对话的超级人类,也即人类2.0版本。
「AI和人沟通,就会像和我们与树沟通一样。」


根据马斯克的传记作者最近发表在彭博社的一篇长文透露,马斯克和Neuralink的团队现在正在加班加点的推进计划的实施。
马斯克觉得,必须要在能力上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出现之前,让人类能够通过脑机接口获得更强大的智力,才能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
虽然将人与AI/人与人的带宽提高几个数量级的理想很丰满。然而Neuralink在现实中的融资情况并不顺利——目前大部分投资来自马斯克本人。
怎么让大家理解Neuralink的伟大目标?全员陷入苦思。
一年后,马斯克看到了「神迹」——两只猪在电信号刺激下移动双腿的视频,激动不已的他,在会议上讨论其他神迹的可能。


如果能让轮椅上的人重新走路,让失明的人重新看到,让失聪的人重新听到,全世界会立马明白,Neuralink是多么伟大。


而现在,Neuralink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我对技术本身没有太大的了解,但我从初中看网游小说中戴上头盔就能玩全息游戏的场景充满的期望,就想着哪怕五六十岁了,这个技术出来了怎么也要体验一番不留遗憾,想象一下,当我们年轻时梦想的科幻世界正变为现实。Neuralink的技术,正是这样一个令人兴奋的未来展望的一部分。
虚拟世界和游戏:想象一下,未来的虚拟世界不再是通过手柄或键盘来控制,而是通过我们的思维。Neuralink的技术可能让这一切成为现实。在这个世界里,玩家能够通过思维直接与游戏互动,实现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角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策,都是我们大脑中的一个念头。这种技术可以创造出极其真实的虚拟现实体验,从简单的模拟生活游戏到复杂的战略游戏,都将因为这种直接的思维控制而变得更加生动和真实。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也是对人类想象力的一种挑战和释放。医疗:在医疗领域,Neuralink技术的应用前景令人振奋。对于那些因疾病或伤害而失去肢体活动能力的人来说,这项技术可能意味着重获自由。通过思维控制的义肢,他们可以重新拥抱生活,完成从简单的日常任务到复杂的工作活动。想象一下,一个曾经无法行动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再次行走,甚至进行运动。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改变,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启示,展现了科技对人类福祉的巨大贡献。教育:在教育领域,Neuralink的技术可能开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脑机接口直接从电子设备获取知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这种直接的大脑与信息的连接,可能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高效,特别是对于那些传统学习方式不适用的学生。此外,这项技术还有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如何处理和存储信息,从而开启个性化学习和认知科学的新篇章。这不仅是对教育方法的革命,也是对人类潜能的一次深刻探索和挖掘。
正如我年轻时所梦想的,科技正在逐步实现这些梦想。希望未来有一天我能使用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去虚拟世界遨游。
阶段性进展,这个脑机接口人体临床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测试植入物和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并评估其脑机接口系统的功能。
2023年5月,Neuralink 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允许其开展人体临床研究;
2023年9月,开始就人体临床试验招募志愿者;
2024年1月,Neuralink 完成首例人类脑机接口设备植入。
脑机接口人体试验最大的问题是安全性,尤其Nueralink采用的还是介入式脑际接口方案,脑机接口一般分为介入式、非介入式和部分介入式三种形式。
其中介入式需要开颅手术将植入物植入大脑,所以它的风险性是最高的,比如设备的电池、植入物电线在脑内移动,以及在不损坏脑??组织的情况下安全取出设备等问题。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能获得高质量的脑神经信号,因此,虽然风险高,很多项目还是采用这种方式。
Neuralink 脑机接口人体试验的植入物就是下面这样一个东西,它被称为N1植入物[1]。


植入物结构
N1 植入物被封装在一个生物兼容的密封外壳中,它可以适应比人体内环境苛刻数倍的生理条件。它由一个小型电池供电,该电池可以通过外部的一个小型感应式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N1植入物通过分布在 64 根导线上的 1024 个电极记录神经活动。这些灵活度很高的超细导线在植入过程中以及植入之后都能保证最小化的生理损伤。N1的核心是一枚定制的、低功耗的芯片,用于处理神经信号,然后无线传输给Neuralink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将这些信号解码成人的行动和意图。


脑际接口系统用户界面(控制电脑光标)
现实意义方面,Nueralink脑机接口主要目的是让四肢瘫痪的人能够用他们的思想控制他们的计算机和移动设备。
也就是说,目前脑机接口主要面向的是肢体瘫痪、没有行动能力的人群,侧重于帮助残疾人士重获运动能力、恢复感觉。比如帮助截肢者控制假肢,或帮助因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或ALS)导致无法移动的人们通过思考来操控电脑光标。
马斯克提到植入后志愿者恢复良好,并且有神经元信号尖峰检测。说明安全性方面得到初步验证,但是具体功能上能否实现像上面说的让患者有效控制电脑设备,还需要更长期的观察和测试。
相关回答: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官宣,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获 FDA 批准,具有哪些意义?
马斯克旗下脑机公司 Neuralink 将开展首次人体试验,对瘫痪患者大脑植入设备,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参考^https://neuralink.com/
关注Neurallink很久了。
根据马斯克的另一条推文可以知道,这个产品叫做Telepathy。一龙还在帖子后面介绍了一下产品的路线图
Enables control of your phone or computer, and through them almost any device, just by thinking. Initial users will be those who have lost the use of their limbs. Imagine if Stephen Hawking could communicate faster than a speed typist or auctioneer. That is the goal.
翻译成中文如下:
使您能够仅通过思考就控制您的手机或电脑,以及通过它们几乎任何设备。最初的用户将是那些失去四肢使用能力的人。想象一下,如果斯蒂芬·霍金能比速记打字员或拍卖师更快地交流。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其实脑机接口、各种神经肌肉控制器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玩意。早在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导师就给我们看过美国人把传感器接入胸大肌进而实现用胸大肌运动控制上身假肢的工作。


但不得不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类技术的进展并不快。这也正是大家对马斯克寄予期望的原因。他从来不是第一个要干事情的,确是有能力把一个不被看好或者进展缓慢的行业迅速提速的人。电动汽车、商业航空都是很好的案例。
Neuralink其实才刚开始起步,后面的路还很长,但希望他们走的顺利,能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至于担心黑客帝国什么的,按照当下的技术,我感觉是为时过早杞人忧天了。
Neuralink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刚刚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宣布,在昨天,人类首次接受脑机接口(Neuralink)芯片植入,植入者恢复良好。


估值已达359亿元,业内评价很高
Neuralink,是马斯克在2016年与多名科学家一同创办的脑科学公司。顾名思义,这家公司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脑机接口——通过研发一种能够植入大脑的设备,来实现“人脑与机器交互”。去年的融资情况显示,Neuralink的估值已高达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9亿元)。
所谓“脑机接口”,就是通过在大脑中植入微小的电极,利用电流让计算机和脑细胞产生互动。2019年马斯克发布了首款产品,其原理是用激光在头骨上钻孔,然后再避开大脑血管、将一条线路植入脑中。2020年8月,为了对脑机接口的效果进行验证,研究人员在三只猪的体内植入了设备,马斯克在直播时向观众展示了小猪大脑活动的实时传输。
据马斯克介绍,Neuralink正在设计一种将大脑信号转化为行动的设备,将首先专注于两个应用:一是恢复人类视力,二是帮助无法移动肌肉的人控制智能手机等设备,甚至恢复脊髓受损者的全身功能。
Neuralink公司人体试验精确机器人植入脑机接口的目标,是寻找22岁及以上、渐冻症(因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导致四肢瘫痪、且伤后至少一年未见好转的试验参与者,初步目的是让瘫痪人士仅用意念就能操作计算机光标或键盘。
从马斯克公司脑机接口项目操作流程看,手术将由机器人“R1”操作植入物“N1”植入大脑区域。约15分钟植入完成后,“N1”内的芯片将用于记录大脑信号并将其无线传输到Neuralink的解码运动意图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解码大脑信号后,通过蓝牙连接来控制外部设备。患者则使用Neuralink应用程序并通过蓝牙连接来控制外部鼠标和键盘,从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从外观上看,植入物“N1”只有一枚硬币大小,内部小型电池可以通过一个袖珍的感应式充电器从外部无线充电。Neuralink官网介绍称:“完全可植入,在外观上看不见,可以让你随时随地控制电脑或移动设备。”
植入物“N1”




图片、资料来源:Neuralink官网
机器人“R1”的关键部分则在于头部和针状物,头部包含5个摄像系统的光学器件和传感器,以及光学元件;针状物比人的头发还细。Neuralink表示,“R1”能够可靠有效地将“N1”的细线准确插入需要的位置,而这靠人手是无法做到的。
机器人“R1”




图片、资料来源:Neuralink官网
对于马斯克公司这款脑机接口,业内评价一直很高。此前,从事脑机接口研究20年的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高小榕对记者表示,Neuralink产品的两大特色是高通量和全植入,一方面,器件集成能做到“硬币级别”,无须像其他脑机接口设备一样在大脑上安装插头、接一根很长的电缆线,而是真正“一体化的设备”;另一方面,手术机器人大大提高了电极线插入到大脑的效率和准确率。
医疗行业资深投资人柳丹博士亦表示,柔性高密度电极和自动植入机器人,能大大降低外科医生手术难度,经过6~7年的前期研发和打磨、数亿美金的投入,Neuralink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全链条研发方面具有国际领先优势。
去年获得人体试验批准
Neuralink2023年9月19日宣布,该公司已获得一个独立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将进行首次人体试验,对瘫痪患者的大脑植入设备。据Neuralink声称,这项人体试验为期六年,参与者将首先参加一项为期18个月的研究,在那之后,他们将每周至少花两个小时进行脑机接口方面的研究。


图片来源:Neuralin官网
去年9月,Neuralink开始为其首次人体实验招募人员。马斯克的传记作者之一,Ashlee Vance指出,Neuralink目标是在2024年为11人进行手术,到2030年为超过2.2万人手术。根据Neuralink 去年10月4日回复《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邮件,公司正在招募的患者疾病包括四肢瘫痪、截瘫、听力损失、大截肢和白内障。
马斯克称,希望找到因脊髓损伤或渐冻症而四肢瘫痪的患者优先进行实验。Vance表示,外科医生需要几个小时进行颅骨切除手术,然后机器人在25分钟的时间内插入Neuralink的设备以及约64根不同螺纹组成的超薄电极阵列。该装置将取代被移除的颅骨。Vance还补充称,电线非常细,大约只相当于人类头发宽度的十四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体临床试验申请成功前,Neuralink已分别在猪和猴子身上做了相关试验,并引发轰动。
2021年4月,Neuralink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一只植入其设备的猴子通过心灵感应玩电子游戏,以此展示研究团队在大脑控制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据央视财经,视频中的猕猴名叫帕格,在视频拍摄前植入了脑机接口。最初,研究团队教帕格使用游戏操纵杆玩游戏,并通过金属吸管喂香蕉奶昔奖励它。在这一阶段,脑机设备记录了哪些神经元被激活,对帕格神经活动与预期运动方向之间建模,实现“脑机连接”。
虽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几个月前才开始进行人体试验,对瘫痪患者的大脑植入设备。而“脑机接口”若能帮助失去视力的人重见光明,也将是载入人类文明史册的重要突破。
根据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与视觉相关的严重疾病正处于长期上升的趋势中,目前美国大约有130万盲人和290万弱视患者,这两个数字有可能到2030年将增长至220万和500万。
近年来,脑机接口已成为渐冻症、中风、脊髓损伤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郁金泰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渐冻症患者的病情恶化过程中,他们经常会遇到言语和沟通障碍,脑机接口将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转换为通过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合成语音说出的文本或单词,通过大脑神经信号,可以帮助晚期渐冻症患者进行沟通。(来源:每日经济新闻、马斯克X账号、财联社、央视财经、中国证券报、每经头条、公开资料等)
麻烦各位醒醒吧,严格来说Neuralink不是一家脑机芯片的研发企业,而是一家脑机接口安装手术技术的研发企业,舆论上吹的那些个基本都不可能实现。
现在的脑机接口技术最前沿的水平也只能做到读取脑神经信号的功能,而写入功能的开发还处于无法启动的阶段,毕竟这需要对人脑的功能结构进行充分解析来做基础,但大脑图谱现在还只是在做,什么时候能完成还说不准。
在没有大脑图谱做导航之下去研发写入功能,就像开车进入一个陌生的城市却没有地图导航一样,往哪个方向做都是在猜,而要知道猜得对不对,就得装到人脑上试一试,要是错了那可就成制造神经病了。
在没有写入功能的前提下,脑机芯片就只不过是一个单向解码器,是没有办法反馈信息的,于是控制回路也就无法完整,得依赖外部回路来做补充,就像用这种脑机接口来控制机械臂,永远不可能像自己的手一样能感觉到是否握紧了,而只能靠眼睛去看到底手中握着的东西有没有掉下。
另外,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最大缺点就是会阻断神经信号,毕竟本来神经信号是单路的,现在加了分支进去之后,原来传导一份的信息现在要传导两份,在没有信号补偿之下肯定会有损失的,所以这玩意并不适合于正常人,残疾人倒是合适的。
如果要做成适合于正常人的脑机接口,那么脑机芯片就得有信号补偿的能力,这就需要额外的能源来支撑,而且功能越完善,接口覆盖脑皮层面积就肯定会越大,耗能也会越大,所以这可能需要大面积的脑壳改造,以及外部供电。
如果要实现像《黑客帝国》里的那种大规模信息交互的脑机接口,估计头发底下的头盖骨要全部去掉,连带着皮和肉也去掉,这样才有足够的空间把接口安装上去,然后上面或许还能安装一个透明的盖子,能让人从外面看到脑皮层。
当然,像《攻壳机动队》里的把整个脑取出来,安装到一个电子容器里,制造出一个电子脑,或许是更可行的方案,但这些离我们现实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从现在Neuralink公布的信息来看,它根本不具备研发大规模脑机接口的能力,最多也就是指甲片大小的芯片植入,那么能够研发的方向就会非常有限,与舆论上传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这种悲催的现实不可能一辈子捂住,迟早大家都是能看到的,那么再往那个不切实际的方向发展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唯一摆在Neuralink面前的活路,就是给其它研发团队搭建试验平台,靠做植入手术来赚钱,这就是它的本质,所以不要再吹得那么过分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如何评价比亚迪与大疆合作发布的车载无人机
如何看待波音「吹哨人」遗言曝光:如果我出
电动汽车为什么一下爆发了?
怎么看待华为太空宽带计划?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30 22:20:39  更:2024-01-30 22:22:05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