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为什么现在反而芯片过剩了?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为什么现在反而芯片过剩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去年还全球缺芯,今年就芯片过剩了,发生了什么?怎么会发生这个变化?
以前是:用什么国产的!出事了你来承担责任?
现在是:怎么不全用国产的?怕出事?出事能咋的?顶多损失点钱。被美国断供可就完了!
那么问题来了,
美国现在还在拼命建芯片厂,可美国又对最大的芯片市场中国禁销。
到时美国投产的芯片,在产能过剩,还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卖给谁呢!
芯片这玩意
明明就是产业链紧密锁死的产业
也就是,供需双方其实,互相都是卡的很死,并不是甲方乙方那种绝对不对等的状况
为啥呢?很简单,因为能消费芯片,应用到最终产品里面的,就只有那么几个企业,这些企业甚至就集中在一个区域,芯片又不是石油,石油这玩意可以到处卖,芯片能卖去非洲中东?
所以吧,中国一旦被制裁之下,重新形成新的供需关系,米国那堆芯片公司可能就真的傻眼了
就是鬼佬毫无节操的骚操作,现在开始要自食其果了。
举个例子
22年初芯片荒的时候,某外资芯片供应商拒绝按对等的商务条款续约,而是开出了一次性认购300万片+900万美金保证金的条件。相当于我方要一次性支付它一年的货款,它才肯接单。当然它一次也交不出这么多货,而是按月分批供货。当时替代的芯片开发还未完成,我方只得接受这样的条款。
然后更骚的操作来了,供货不到半年,发现它的一款芯片有问题,刚开始它们还不承认,而且消极配合调查。最后我方的调查坐实了芯片封装过程缺陷,然而它们的答复让人非常失望:承认问题和责任是它们的,但是无法解决已生产的芯片问题。我方可以选择:1.接受问题并继续收货。2.不接受问题,暂停收货。等他们解决了制程问题再继续供货,已发货的它们可以按约定赔偿,认购的数量不变。但是解决问题需要多久无法回复。
自此以后,我司领导层和我们的客户都不再迷信外资芯片。转而加大力度开发国产芯片。
22年底开始,新开发的产品优先上国产芯片。至于那个玩骚操作的供应商,已经不再采购它的任何一片芯片。消耗不完的库存转卖给市场。
To B的业务就是这样,商誉非常重要,一次骚操作都无法忍受,直接拜拜了您嘞。
结果就是部分无节操的外资芯片制造商被市场放弃,发展中的国产芯片取代了它们的位置。产能么自然就过剩了。
芯片这玩意,中国作为最大的工业国,自然也是对芯片需求最高的国家
奇葩的是,那群卖芯片的,居然敢得罪甲方,这种一边骂甲方一边做生意的,根据知乎第一定律,肯定药丸
更奇葩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兔死狐悲,德国印度这种去工业化的国家,居然还在加大芯片的补贴力度。最大的甲方都被你们得罪了,你们继续卷芯片,就算造出来了,准备卖给谁?
除了顶端的手机芯片,其他的,都已经被卷死了
摧毁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的最好方法不是制裁,而是倾销。
幸好这个杀招漂亮国没用。
天佑中华。


你吃过杂交水稻吗?
说实话,它口感不好,不好吃,很多家庭都不吃它。市面上常见的大米,比如五常大米、泰国香米,这些米好吃,但它们都不属于杂交品种。很多人就因此觉得杂交水稻没什么用,甚至因此否定袁老的贡献。
但其实杂交水稻除了拿来吃,还有个很重要的功能——调节供需。
试想一下,有一天发生了粮荒,好吃的大米价格水涨船高,如果它涨到之前的十倍二十倍以上怎么办?你怕你会因此吃不上饭?但当你在超市里看着米价犹犹豫豫的时候,突然发现——量大管饱的杂交水稻上场了,卖的还是之前的价格。
现在,虽然你吃惯了其他大米,但你会选择“杂交水稻”吗?......
有时候,经济就是很简单的买与卖,芯片行业也是一样的。
我国是第一制造业大国,对芯片的需求非常大,技术上,虽然7nm、5nm以下的高端芯片还不够成熟,但是我国目前已经能量产14nm的芯片。
当一件商品可以被「替代」的时候,你不卖或者涨价,我大不了找其他人买,他的产品可能没你的好,但是他便宜而且管够,我就有可能选择他。刚好前段时间还屯了一批货,你继续生产,又被限制不能卖给最大的市场,那就肯定会造成过剩。
芯片这种东西它有高科技没错,它市场很大,但没有那么大,也不是不可替代,最终也要转化成应用,它才有了真正的价值。
不否认,高端芯片缺失,对高端的市场影响很大——但是,这些高端的器件,才占到市场运用不到半成。站在美方的视角,把这半成以外的市场白白送给国内,我觉得不是什么很高明的决策。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车规级半导体,这个东西不好搞,它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仅次于军工/航天级,需求量却大得多,只能慢慢突破。
所以你要知道为什么美国一直盯着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它就是要他们死光!连带着高端制造业一起死光!死光了就没有人去分他们的市场,他们也就能一直靠着这个东西卡我国的脖子,他们的美好生活也就大可高枕无忧。
对此,美国想到一条阴险的办法——强制转移在华产业和市场。
但不论你是往东南亚还是哪里转,这都是需要「时间」的
——中美真正的较量,就在于“这段时间”背后的残酷赛跑。
不要抱着自己可以置身事外的想法,尤其是作为普通人,赢了你可能生活没什么变化,但输了你一定会比现在更惨。
之所以说它残酷,就是因为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很简答的道理,你硬要说这和你月薪3000有什么关系?你现在能月薪3000是因为暂时还没有人和你抢这份月薪3000的工作。如果产业升级失败,比如国产芯片产业链,乃至高端制造直接断绝,那么原本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就会下沉去和其他人抢工作。当你和这些人相比,如果你没有优势,怎么办?你要么降薪,3000→2000→1000,要么就干脆被开除,那你就会失业——这叫“内卷”,它是非常残酷可怕的。
内卷到极致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接受不要钱,只要能让你有口饭吃就行了。
世界是充满关联的,一个人很难脱离人类社会单独存在。除非你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自给自足,那就算外面爆发了生化危机,在丧尸冲到你面前的前一秒,都和你没有任何关系。
下一波中美贸易战美方的诉求,就是让中国放开芯片市场。
我懂,怪中国脱钩!
就跟防长会面一样,一边制裁你的防长,一边对着全世界哭诉你的防长不说话。中国国力弱一点儿的话,就可以直接划进恐怖分子了。
这B样玩儿了几十年了,还不腻。
堵着你的嘴暴打你还问你“你为什么不说!”
因为现在变成我们说这句话了
开门!自由贸易!
把甲方得罪了,可不过剩呗。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占世界总需求三分之一,比第二名高出快一倍,还天天对中国搞芯片制裁,你不过剩谁过剩?
美国政府逼着中国人自己开发芯片,可不就过剩了吗?只要中国研发出功能和性能类似的产品,那这款产品一定会产能过剩。
以前,西方打仗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打开市场,现在反而自己主动要求封锁市场,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21年到22年,疫情原因导致产能不足(可能还叠加了技术制裁,华为就是这时候被针对的,总之就是行业被针对的氛围),st直接甩脸子,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以前十几块的芯片直接搞到七八十一百块,那时候没人预料到这种情况,被搞蒙了,毕竟各种开发板各种方案遍地都是用的st,只能硬着头皮接了半年左右的货,一颗芯片堪比比特币,到处找人拿货。
当时我们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因为备货找不到,替代方案没做好,延误了交期,被开了还。
后来就是全部上gd的芯片,代码都不用改,硬件电路也不用动,st的芯片全部放弃掉。gd由此大赚一波,跻身头部厂商。那段时间的国产芯片股票一路长红,各路资金大力支持,民族情绪高涨,其他国产芯片厂商也是异军突起,芯片设计岗位更是企业和大学的香饽饽。一大把的国内芯片公司发布通用mcu新产品,我知道的一个十几个人的芯片公司都能做mcu。
到了23年,基本上所有国内的公司都优先考虑国产芯片,代码不用改,开发环境又一样,要是好死不死再给你来一次,谁受得了。哪怕你st降到十几块,信誉已经没有了,谁用你的,自己生产出来屯着下崽吧。手机芯片整不过你,光刻机整不过你,mcu整你妥妥的。
这不明显吗,以后芯片过剩还会更严重。当中国自己的芯片产业链起来,不再需要向外大量购买芯片,现在那些芯片大厂因些失去了最大需求市场,他们别说建厂扩产了,不破产倒闭都算好的了。
半导体本来就是强周期产业,不停在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之间来回切换。供需关系呈现出今天你波峰、我波谷,明天我波峰、你波谷的这种变化。
另一个关键是,半导体产业链很长,从上游材料、装备,到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扩展到更系统的电子产品,则还有模块、终端设备等等。
假定应用端市场这时候供不应求了:比如新冠期间,PC 设备的需求激增,这个时候 PC 的 OEM 厂商(比如联想)肯定要向上游加量采购芯片、器件;
那么芯片设计厂商(比如高通)接到大量订单,他们也要开始向自己的供应商追加订单了(比如给三星 foundry 加订单);
三星 foundry 接到一大批单子,如果所有对应的产线都达到满载状态,并且仍然满足不了客户需求,那就需要扩大生产了,在需求很大时甚至要扩建工厂、买入更多的制造设备和材料...那么上游的材料供应商(比如默克)、装备供应商(比如 ASML)也要开始开足马力供货了...
这样,整个产业链都进入到全力甚至满负荷生产状态。其实在新冠期间,曾经一度发生过无论上游各环节怎么努力,还是供不应求——因为应用端需求实在太旺盛,而且还有各种突发事件打断供应链(比如封控导致的生产暂停),或者其他可能存在的瓶颈。
这里面的瓶颈可能是很多样化的,比如说芯片制造企业——不光是台积电、三星 foundry 这些会搞尖端制造工艺的,还有不少做成熟工艺的(比如 28nm 或更大线宽工艺的)foundry 厂这个时候发现大量订单来了,他们并不会很快就去扩建厂房。
大部分 foundry 厂是需要去做评估的:就是我现在的这些产线如果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那么如果去扩建新的厂房(所谓 greenfield investment)是否真的划算...
很多时候扩建新厂房根本就不划算。因为可能我建好、设备采购完了,市场需求都已经疲软了,而且以后可能也都未必有这么大需求——毕竟某些市场本身是相对稳定的。那么成熟工艺这个时候往往就成为瓶颈。某些 foundry 厂可能涨价,或要求客户全额支付保证金...等等。
去年到今年,成熟工艺一度涨价严重,这在往常的周期中都十分罕见,各大 foundry 厂都赚翻了。当然也不光是这一两个原因。供不应求的促成因素,包括世界的区域性冲突、中美贸易摩擦、日韩贸易摩擦、新冠打断供应链等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这波缺芯的系统性问题比较复杂。
然后呢,因为大家都在搞大生产啊,努力赚钱啊,又是涨价又是投资的...一般来说,上游供货能力出现大幅跃升后,即便下游需求端的需求变化很小,大概率也会在达到一个顶峰后开始一波供过于求。
而且因为前面说了,产业链很长。所以下游应用端已经没有需求、开始要砍单了,上游的设备、材料供应商还在乐此不疲地生产——前一阵去参观 ASML 的光刻机,我们就谈到了这个问题。ASML 说,一般行业的供过于求,像 ASML 这种很上游的角色需要很晚才能感知得到。
去看现在 ASML 的光刻机,根本就来不及造:DUV 的光刻机交期是 2 年——当然 ASML 的情况可能会比较特殊。而且绝大部分上游覆盖应用很广的企业(比如大部分做材料的),在业务上比较灵活,比如这个方向不赚钱了,那就做点别的嘛,总有赚钱的方向。比如 3M,消费电子品的材料业务近期不行的话,那就看看 5G 市场嘛……
但实际上,当前市场情况更复杂的问题,在于需求端的明确疲软。看看 PC 行业都下跌成什么样了。新冠结束导致 PC 市场饱和,还有全球经济大环境越来越糟糕,需求端大范围受影响。则这个下行期可能会异常难熬。
那么同理,当上游企业发现,没人下单了,市场进入下行期了,常规操作自然就是收缩生产、降低产线满载率,渡过行业寒冬(像显示行业现在基本就是寒冬状态)。这段时间就会有企业倒闭、裁员之类的动作频繁上线。当然了,一些血很厚的企业在此期间也会收割一波——三星就很擅长所谓的“逆周期”操作。
上游缩减生产后一段时间,下游又会发现供不上货...行业又开始上涨——当然这其中还有个最大的驱动力,是技术的进步本身也在不断周期性地刺激需求端;另外,半导体产业乃至整个电子产业的发展也和 GDP 数据强相关。
差不多就是这样吧...不过呢,这波上下行周期的情况据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就看接下来的下行状况会有多久和多夸张了。


最后给一个数据吧,我觉得显示行业具备的周期性更为显著。而且显示本身也算是“泛半导体”嘛,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把显示(display)算在半导体里面的。上面这张图是 DSCC 预估接下来 N 年显示行业的市场价值走势。
因为 2021 年上半年 LCD 面板价格涨幅非常夸张,据说里史上最快——当时连玻璃都缺货;但从下半年开始,面板的价格下泄速度也是世所罕见的。而且在市场刚刚开始下行的时候,绝大部分面板厂和材料厂都认为,很快又会有一波上涨——实际情况都看到了。DSCC 预测,显示行业整体需要到 2026 年才会回到 2021 年的市场水平(这个数据可能有点老了,估计这两季他们又更新了预测)。
当然了,大行业嘛,各下属分支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比如 OLED 面板,虽然受到手机应用的影响非常大,但架不住别的应用场景增幅巨量啊,比如显示器、笔记本,同比都是百分之好几百的同比增幅。只不过手机应用大约占到 OLED 市场价值的 70% 以上,所以其实整体受的影响仍然很大。综合据说今年会是持平的状态。那 LCD 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因为除了去年全球芯片本来就是过剩的,2021年中国的芯片进口均价是0.7美元不到,大概五块钱一个,现在只是回复到了正常状态
说句老实话,全球除了中国有去美化的需求导致芯片行业继续发展以外,剩下各国总体芯片产能都是过剩的,欧洲搞的一些逆周期的投资都是些没什么卵用的政治任务,看不到需求在哪里。美国还稍微有一点韩国和台湾被炸烂的顾虑,但是目前看真正需要产能的客户根本不觉得这是个事
因为他们把甲方给得罪啦
业外的人看来,的确是芯片过剩了,但是业内的人早就应该知道怎么回事了。
首先,去年缺的只是车规级芯片。不是工业级/消费级,这两者有非常大的去别的。
比如手机忽然死机了,你可以重启。冰箱温度不显示了,你可以不看,或者关电重启。但是汽车芯片如果出问题,比如如果行车过程中ESP(车身稳定系统)芯片故障,轻则追尾侧滑,重则车毁人亡。
所以车规级芯片还有额外的可靠性标准,也就是AEC Q100,这只是一个认定标准,不是一个认证机构。各个公司会按照这个标准做自己的验证。
但是实际上,AEC Q100又是一个有一些灰色区域的,我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总之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些厂商虽然按照AEC Q100的指导方式做了可靠性实验,但是最后的ATE阶段是否通过是可以自主量裁的。所以这个车规验证是不是真实有效,完全看厂商的良心,所以车规芯片靠的是口碑。每个部位能用的芯片只有两三种,如果这三个都断货重新验证新的材料要很长时间。
而汽车本来利润率就非常高,所以汽车厂商不在乎多花点钱,去找一个大品牌买芯片,比如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等等。但是这些公司产能有限,一般芯片的lead time (生产周期)是25-50周,也就是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不是去年那些马上要line down的汽车厂商能等得起的。
所以很多厂商都在疯狂备货,以前每月消耗10万片,买10万片,现在每月消耗还是十万,但是买40万,要把三个月的原料准备出来。每个汽车厂商都这么干,必然供不应求。
而且,车规芯片不是短期内能做出来的东西,即使做出来了,没经过市场验证,没有口碑,根本没人买,中国芯片行业在过去的五年的确是成立了很多家半导体公司,很多都成功流片,量产,但是因为没有口碑让汽车厂商不敢买。所以真正能出货的还是这几个国际大厂。
到了今年,库存已经攒的差不多了,自然就不会不够了
2021年8月,时任博世中国副总裁徐大全发朋友圈称要跳楼。
事情的起因是ST (意法半导体,后被证实)位于马来西亚麻坡的工厂受新冠疫情影响将要暂时关闭产线。此次停工对博世ESP/IPB、VCU、TCU等相关芯片影响很大,预计这些芯片在8月份后续将处于断供状态。
而在徐大全身后,是一群长期蹲守在上海博世总部“追芯”保供的车企采购和老总。
同时,在距离上海1000多公里之外的深圳华强北,IC采购张凌也在帮客户找一颗命名为L9369的汽车芯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眼瞅着这颗芯片一路从200元涨到1000元、3000元、4000元,有的报价竟然达到6000元,甚至有客户找到张凌说:“不计成本,有货就要”,而这颗芯片的原价仅为13元人民币。


来源:读者朋友圈
命运的齿轮在此时开始交汇,这颗芯片就产自于马来西亚的ST工厂。
L9369是汽车ESP系统的核心芯片,而博世又占据了国内ESP市场70%的份额。面对等着下产线的汽车和解决不了的供应问题,汽车采购们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即使涨了300倍也得买到,后来这颗高价芯片因各类新闻报道出圈,然而这只是汽车缺芯下的冰山一角。
在缺芯潮之前,整车厂和华强北完全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存在,整车厂并不直接购买芯片而是通过像博世这样的Tier1采购;而华强北,作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市场,掌握着国内近五成公开市场的芯片现货,服务的客户主要是国外的大贸以及分散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小终端客户,汽车客户只有极小极小的一撮人能做,普通人基本没办法挤进去喝一杯羹。
两年多前的历史性“缺芯”打破了这一局面,除了等Tier1和原厂分配芯片,汽车采购们开始跑到深圳华强北、北京、海外凑芯片,涨幅几十倍到几百倍的汽车芯片和增加几十辆迈巴赫的故事开始从华强北的档口和紧密的办公楼中流出。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需求疲软,芯片价格跳水和积压的库存成为市场主基调,过山车的行情跌至谷底,去库存、降薪裁员、缩小办公室、转卖豪车……芯片行业转入漫长的冬天。
01升温在暴风雨前夜
一切要从2020年开年的那场疫情说起。突发的疫情让原本冷门的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防疫物品成为了“香饽饽”,一货难求,原本一两毛一片的口罩在朋友圈涨到了3块钱。
此时的我和很多人一样,带着一种不确定的心情在过春节,大年初一(1月25日)晚上,我在朋友圈无意中看到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平的求购信息,他们公司生产的疫区支援物品红外测温仪急缺芯片,和他们确认缺芯的细节物料后,我连夜写了一篇文章,第二天刷遍朋友圈。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作下,缺货问题在大年初二晚上已经基本解决。


本着过去十几年作为芯片采购的敏感,我仔细盘点了这些大健康产品,发现如额温枪、血氧仪、红外测温仪这些产品量不大,需求长尾,品质要求又不低,供应链其实存在很多难点。
从1月30日起,我就陆续收到做额温枪朋友的缺料表,以红外传感器和MCU为主,原本十几块的迈来芯96615和96614的传感器芯片转了几手售价高达上百块。
然后各种群里开始越来越多人号称ZF订单,需要XX万只测温枪,要找厂商下单.....每天都有额温枪厂定了枪的人来过来问红外传感器,工厂缺红外传感器就出不了货,让客户帮忙找货。
市场上仅剩的存货被炒疯了,最离谱的是那段时间,有做微商代购的,做玉石生意的,都过来向我询问红外传感器的消息。在夹杂着熔喷布、口罩机倒爷暴富的新闻中,让身处这场行情之中的我觉得既真实又魔幻,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这才只是个开始。
不过这波紧缺对国内厂商来说确实是一个机会,当时除了红外传感器外,第二火热的芯片便是MCU,当时相关芯片主要以台湾省的紘康、松瀚为主,国内几家芯片公司抓住这波机会顺利出道,开始崭露头脚。
但此时放眼整个半导体行业,可以说是一家欢喜九家愁。面对疫情给半导体产业带来的不确定性,ASML、NXP、博通、TDK等多个半导体大厂及机构纷纷在一季度下修财测,当时业内盛传一种预测:半导体砍单潮要来了。同样感到悲观的还有整车厂们。
2020年一季度,中国大陆的汽车销量为367万辆,同比下滑42.4%,销量几乎腰斩,全球下降了24%,车企、Tier1们对未来没有信心,砍掉了大部分芯片产能。而另一方面,台积电、联电和世界先进等 8 寸晶圆代工厂都表示产能吃紧,第一季度产能已被客户预订一空,订单能见到度已经到第二季度。
要知道汽车半导体主要依赖8寸晶圆产能,此时汽车厂商一声令下“砍单”,空出来的产能迅速被其他产品占领,仅仅是几个月后,整车厂就发现被彻底“打脸”了。
同年10月,我前往山东参加行业同学聚会,有个台湾芯片设计老司机同学语重心长地给我们同学讲,创始人把手里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来,把搞产能当成第一要务。当时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紧迫性,对未来的需求并不乐观。
今年在和国内一家MCU公司的老板聊到这件事的时候,他说在当时那个节点他居然把多订的产能砍掉了,导致2021年有需求的时候没货。
从事芯片销售的张凌对所谓的产能消息了解并不多,只是觉察到在8、9月份,有些和手机相关的像图像传感器、触控IC等开始变得紧俏起来。
到了9月份,她发现不仅是手机相关的芯片在涨,ST 、赛灵思、ADI、TI等各类芯片都在涨价,但大部分人都认为是“短期炒作”。但是发展到11、12月份,很多人发现有点不对劲了:晶圆产能越来越紧,芯片越涨越猛,除了现货涨价,就连芯片原厂也开始以原材料紧缺、晶圆代工成本上涨为由开始发布涨价函,整个行业都在处于一直极度狂热的状态。
这种狂热一直蔓延到我们公众号的阅读量上,作为一家芯片分销领域的垂直账号,过去我们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基本在几千,破万在我们内部都算爆款,但那段时间3万+、5万+、10万+常有,甚至有一篇涨价函合集,达到了30多万的阅读量。后来我意识到,这些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着行情。


而把行情推向狂热的除了华为禁令,国内手机大厂小米ov两到三倍的备货等共识原因外,还有一剂重要的助推剂:AKM的大火。
10月20日,日本旭化成制造(AKM)发生火灾,大火足足持续了90多个小时。在旭化成发生大火的那个周末,敏锐的华强北芯片贸易商已经开始悄悄在市场上扫货,起初,大家并没有太注意到这些以AK为前缀命名的芯片型号。
但是留心的人仔细发现这款芯片有搞头,发生火灾的工厂是旭化成生产音频IC、汽车驾驶系统的唯一工厂,这也意味着AKM芯片大概率会短缺。后面的结果也证明芯片贸易商们押“对”了,扫货、疯涨,AKM部分芯片在市场上的涨幅高达50-80倍不等,和日常利润只有10%-20%的芯片贸易生意相比,巨大的涨幅像一种实验,给人壮胆,让人上头。
在芯片悄悄涨价的9月,国内的汽车芯片采购已经悄悄在市场上开始找芯片了,因为汽车需求的恢复远比想象中的要快,中国车市在二季度开始已经开始复苏,全球其他市场基本在疫情稳定之后的三、四季度复苏。
而此时的产线已经被消费电子消化掉,整车厂再想把自己的需求插进去并不容易。通常情况下,整车厂需要提前提前6个月向芯片厂商订购订单,也就是说想要在9月份用到芯片,要在今年3月份左右下单,而那个时候行业在砍单。
12月4日,一篇名为《南北大众今起停产!“缺芯”将影响百万产能!》的文章在电子圈蔓延、发酵,汽车缺“芯”问题被彻底引爆。
02狂热
有人欢喜有人愁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的半导体市场,那就是“狂热”。
从上游的晶圆厂、芯片设计公司、芯片分销商、投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气息。
最先感受到火热的是资本,在2020年“无人不投半导体”的资本热潮下,2021年开年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芯片行业的融资事件就高达148起,2021年的投资总金额更是突破了3876亿元,足足是2019年半导体投资总额的10倍多。这点我深有感触,最明显的变化是我出去见投资人,再也不用花上几分钟向投资人科普半导体是什么了。
而这些狂热的行情中,MCU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MCU芯片是微控制单元的缩写,又名单片机,相当于电子产品的大脑,小到儿童玩具、手表、无线充大到汽车都要用到它,而前文提到的南北大众停产的根本原因,正是对应ECU中主控芯片(MCU)的缺失导致的。原本MCU的售价在一块多到几十块之间,这一年,它的涨幅从几倍到几十倍不等,被称为“年度最佳理财产品”。
在过往的芯片暴涨行情里,一般都有三个触发因素:1.天灾天祸 2.人祸人为 3.新需求的爆发,MCU基本切中以上所有要素。先是芯片涨价产能紧张、汽车芯片短缺的基调,后是瑞萨那珂工厂火灾、德州暴雪等事件,再是市场上涨幅夸张的行情,一步步都在将MCU推入狂热之中。
其实在汽车缺芯危机爆发后,市场上找汽车芯片的需求就开始增多起来,当时有做汽车芯片的朋友给我说,从去年9、10月已经在帮多家公司对接了,有些现在已经完全无解了。
以一颗典型的NXP汽车芯片FS32K144HAT0MLHT为例,4月份最高时喊至585元,而它的原价在28元左右,整整涨了20倍,缺就算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还买不到。但紧缺的芯片对于车企来说是销量,是估值和市值。
那段时间,我也经常收到各路投资人、地方政府、车企需要帮忙找芯片的需求。
这一年的汽车供应链人不是在追芯,就是在追芯的路上,出差、加班是常态,奔走在各种供应商会议和酒局当中,蹲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地可以追到芯片的地方,这里面追芯片最积极的是国内几家新能源车企,因此也能从当年的汽车出货量中窥见一二。
在汽车MCU疯涨的同时,消费级MCU的疯涨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本几块钱的ST MCU涨到几百块,原本一块多钱的国产MCU涨到大几十的事情随处发生,这一年,很多人因为MCU这一波行情实现了财富自由,也引得很多人想跃跃欲试。
99年的汕尾青年赵勇就是其中一位,他来深圳的时间只有一年多,刚入行就遇到好行情,加上本身爱琢磨的劲儿,开年两个多月就挣了大几十万。
狂热的气氛也让赵勇一下子上头了,他开始用赚来的钱当作本钱,通过渠道囤了一批国产MCU。如他所料,仅仅是过了一个月,这批货转手后已经挣了100多万,回想起这段时间,赵勇觉得像做梦一样不真实。
同时MCU的出圈也让它成为备受关注的赛道,芯旺微电子、云途半导体、灵动微电子、澎湃微电子、曦华科技等公司等成为了热门投资项目。上海一位科技投资人不禁感叹:“缺芯潮带火了MCU,这个领域的项目真的是越来越贵了。”甚至有投资人感慨,手里的钱已经准备好了,就是投不出去。
而在有人因MCU暴富,资本疯狂的2021年,对于方案商樊工来说却是一种煎熬。
樊工的公司主做智能晾衣架、窗帘的控制系统方案,他原本一个方案使用的一颗MCU不到3块钱,但是2021年1月这颗MCU的报价竟然达到11块,而樊工一块板子的成本才卖几十块。而客户也不愿意增加多余的成本,加上各类人工支出,基本上是做一套赔一套,当时为了按时给客户交货,因此忍痛买了一批芯片,才把订单补齐。
后面为了找到合适的方案,樊工在2021年上半年几乎试遍市面上主流的MCU, “有的试好了,价格又涨了,好不容易交到客户手里,不可控的售后问题又出现了”。这一年很多中小终端受累于“做多赔多”,最终他和大部分工厂一样无奈躺平。
几十倍的涨幅,可观的利润,这期间还诞生了一批代抢、代购TI芯片的灰色业务。
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有人专门写了一套代抢TI芯片的软件外挂,软件收费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这些软件有的有库存提醒功能,有的可以帮买家进行库存预判,高效地帮助客户抢到需要的物料;代购的话则是他们把抢到的芯片以市场价进行交付。
这些芯片中有的直接卖出了10倍到100倍的高价,2021年有一小撮人因为这笔生意赚足了钱。
不过这种模式只存在了几个月,后面在TI原厂的打击之下不再奏效。危机同样也意味着机遇,国内汽车芯片公司对这种狂热的感知,是国内整车厂开始主动需求国产替代了。
而放眼整个行业,汽车MCU的暴富故事几乎带动了TI、NXP几乎所有芯片品牌、所有类型芯片的疯涨,例如原本TI原本不到两元钱的电源管理芯片过了不到一个月报价已到上百元,甚至有些芯片不明原因地突然暴涨,原本还只卖几十块,隔天市场报价已经到了上千元,以至于很多人调侃:押中一颗料,基本可以退休了。
这些芯片中最终有多少成交不得而知,但从日后坊间传闻的华强北暴富故事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一位喜欢研究大数据的97年采购专员,2021年3月才辞职,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单枪匹马挣了几百万;
10几岁就来华强北打拼的90后老板,2021年上半年挣了几千万,在深圳买了车子、房子、办公室……
大专毕业的销售专员,工资从几千块飙升到了30万。
身处行情之中张凌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冲击,他的经历不如传闻间那样惊心动魄,个人收入来说确实翻了几番,但有时现实又将他推向一种魔幻而复杂的处境中,“明明之前大家都一样,还在一起喝茶吃猪脚饭,几个月不见,人还是那个人,只是身价后面多个几个0”。
但真正吃饱的绝不仅仅只有芯片贸易商,从芯片原厂到晶圆代工厂、设备厂商、代理商几乎在这一年创造了史上最高业绩。
8月,ST在马来西亚的产线关闭,此前的两个月也只允许60%的员工上班,博世 ESP/IPB、VCU、TCU 等芯片将受到直接影响,因而出现了开头提到的L9369芯片暴涨出圈的故事。
这场轩然大波后,汽车缺芯最严重的一段时间已经基本过去。
03崩塌
一夜回到行情前
“STM32L073 ,意法半导体的MCU, 540个一包,132元一颗,含税”,各个群里已经看得到冒着发小广告被T出群的潜伏者了。NXP的车规芯片也有人要出货。市场最缺的芯片,也有人在抛了。“
2021年6月份开始,一些群组里就开始传出ST、NXP抛售的消息了。
赵勇也明显感觉到手里的GD MCU 从5月份之后出货的速度明显变慢了,价格也在下降,但仍比他的持有价高。这一时间很少有人觉得市场行情要过去了,更多的觉得所谓的低价出只是一些供应商的销售手段,汽车芯片相关的需求还很旺盛。但拉长时间维度看,这些都是需求减少的信号。
国产MLCC代理李飞是比较早感受到,从5月份开始他们的订单开始明显减少,6月份的销售额只有前一年的一半。
过去一段时间,膨胀的芯片太多了,从消费、工业到汽车,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暴涨,增长的芯片在火热的行情氛围里总是东边不亮西边亮,面对手中还有的芯片存货,大部分人都充满希望,似乎只要押对了,成功的故事就会在自己身上上演。
但对于赵勇来说,翻盘的机会没等到,先等来了MCU 的抛货潮。
8月份,赵勇囤的那款国产MCU的货开始增多,到了9月份,价格直接直接暴跌,原本溢价大几倍的MCU跌到只有2-3倍,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接手的话可能会小赔一点,但是放眼望去,遍地都是货,客户们也变得非常理性,基本是用多少备多少,此后赵勇眼瞅着这批货一直在降价。
做汽车客户的芯片贸易商也发现,从8、9月份之后客户只对部分冷门的芯片继续备货,对芯片的品质、价格变得更加挑剔。而对应着市场上来看,就是高价的芯片越来越少,汽车芯片已经从“全面缺”走向“局部缺”的阶段。虽然单子有所减少,但是因为膨胀的芯片所带来的的高额业绩,让人很难察觉衰败已经慢慢靠近。
2022年5月31日,上海宣布,6月1日起上海将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这个节点成了芯片行业的分水岭,持续了一年多的狂热到了转折点。不仅是需求进一步消失了,整个芯片现货市场的价格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价格跳水、抛货成日常。这中间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原本订货的芯片开始逐渐到货了。
与此同时,芯片市场的分化情况更加严重,一边是以手机、PC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砍单频繁,价格下降得更为厉害;一边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工控等需求相对强劲,只是带火的相关芯片越来越少,高价汽车芯片虽然开始回落,但仍高于常态价。以前面提到的NXP MCU 为例,此时的价格在100元左右,虽然不及巅峰时的价格,仍是常态下的3倍左右。
而赵勇手里攥着的MCU已经跌倒了常态价,抛货满天飞,手里的货变成了负担,那段时间他清算了一下,原本的货值100万,清仓卖掉只有30万。“追涨杀跌”的故事在芯片行业上演,都在抛货的时候这个货很难抛,最终以25万出给了一家相熟的终端厂商,这一单几乎搭上了他2021年挣到的所有的收入。
赵勇有时也会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自己当初冒的险仍在可控范围内,因为在暴富挣钱故事的反面是有人高价囤货,又卖不出去,被套牢。他们中有些还在做着行情再重新燃起的美梦,但事实是行情在下坡上不断下探。
2022年8月22日,78岁的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发表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他提到,全球经济面临着衰退消费经济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度过未来三年的危机。“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这股寒气很快也传到了半导体产业链,2022年三季度财报发出后,多家半导体大厂财报不及预期,手机出货量创新低,PC出货量创20年最大跌幅,企业纷纷通过裁员、削减支出应对寒冬。这一切对于汽车芯片大厂的影响相对滞后些,这一年,五大汽车芯片大厂英飞凌、NXP、Renesas、ST、TI的业绩仍在增长,创下了近几年的新纪录,但是关于汽车缺“芯”与暴涨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芯片逐渐从曾经的“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去库存成为行业的主基调,这一点从库存周转天数中也能得到验证:2021Q1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低于100天,到2023Q2,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平均库存周转天数约183天,这是自2023Q1库存天数达疫情以来的历史峰值后的首次回调,虽然整体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
最近一年多以来,我经常收到国内厂商让我帮忙清理库存的请求,很多终端说在手的库存都够未来一年的销售了,也听到有的芯片贸易商几个亿库存的故事,也亲眼看到几百块上千块的汽车芯片已经回落到几块钱或者几十块。
尤其是在今年4月份之后,芯片价格继续下探,曾经上千上万的芯片开始清仓甩卖,这里数汽车芯片最“烫“手。以前面的L9369芯片为例,市场上的报价回到了原价13元附近。


2023年的L9369-TR,来源:读者朋友圈
04尾声
一轮行情过去,有的人一飞冲天,有的人折腾一圈回到原点,有的还在跌跌撞撞的漩涡里。
当很多人还在狂热的行情里还没有醒来的时候,市场的反应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顷刻袭来:资本遇冷、库存积压、价格战、裁员、减少支出……没有给人留出太多时间去思考。
包括整车厂在内的终端在经历这场缺“芯”之痛之后,开始建立备胎方案,更精确的供应链管理办法,也深谙芯片炒货的门道。市场重回买方市场之后,无论是芯片原厂、代理商、贸易商都开始紧盯着一小撮可见的需求,终端厂商开始精准砍价压价,市场开始进入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内卷之中。
梳理这些内容的时候,熟悉的芯片料号和情景像过电影般在我脑中来回晃动,这是关于汽车缺“芯”过程的记录,也是关于过去两三年缺芯潮的记录,因为谈缺芯离不开汽车缺芯,而汽车缺芯的起伏又连接和影响了整个缺芯潮。
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汽车芯片战争》,建约车评,2021
[2]《’芯片慌‘里的中国汽车热人》,竞儿和Peggy的咖啡馆,2021
[3]《2021,我在深圳卖芯片,半年挣了几千万》,36氪华南,2021
你们是第一次知道芯片这个行业吗,这个行业一直都在短缺和过剩之间来回循环。
新冠加重了过程而已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如何看待阿里EMO模型的发布?
华为一个芯片设计厂,为什么说是华为突破了
特斯拉在中国召回160万辆汽车,为什么身边人
如何看待2024年1月18日华为鸿蒙生态千帆启航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9 11:35:16  更:2024-01-19 11:50:30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