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华为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华为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华为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软件工程师
华为
通信行业
IT 行业
华为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在这个拼爹、拼脸的时代里给了一个拼命的选项。
已离职多年, 取消匿名。
————————————————————————
华为有很多像我这样农村出身,家境贫寒的员工。
父亲去世时我还在上学,只能依靠母亲务农供我读书。我身高1米75,却不到110斤,从小营养不良。母亲上了年纪后,眼睛有些毛病,视力正逐渐衰退,窘迫的家境却也无可奈何。记得父亲去世的那晚,正好是大年三十,所有人举家团圆,喜气洋洋的看着春晚。当时我坐在病床前,看着床头满是父亲呕出来的鲜血,深感世间互不相通的欢喜悲苦和不自强的命运反馈,慢慢收敛年少的张扬,静静地等待着改变命运的契机。
大学毕业那年,我通过了华为的校招,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母亲。母亲从未听说这家公司,她在电话那头,仔细叮嘱我做工的时候不要偷懒,不要贪小便宜。等我去百草园报到的时候,体检发现室性早搏,被通知复检,很可能导致无法入职。当时我坐在三甲医院门口,炎热的夏天,忐忑不安直至流泪,害怕复检不通过。 我带着测量心跳的仪器难以入眠,整晚思考着茫然的将来。
第二天医院准备写复检意见的时候,我紧张地向医生打听结论,当医生告诉我指标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时,我惊喜激动,从公交站台一路蹦蹦跳跳的回到华为百草园。
入职后先是做研发工程师,两年后为了海外补助,申请去海外常驻。在艰苦国家包吃住,加上各项艰苦补助,经济立即宽裕起来。体重很快增加了30斤,不再显得弱不禁风。工作后攒的第一笔钱用来给母亲做眼睛手术,她的眼睛得到彻底恢复。母亲终于不用在农田里辛苦劳作。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南方庄稼人经常需要半夜去田间排队,等着给自家的田地放水,一不注意就会让夏天乘凉的毒蛇咬上一口。我们村就有两个村民,无声无息的死去。即便工作多年,我仍会梦到,在接近40度高温的下午,和母亲俩人在田里无休无止的踩着打谷机,满身的汗如同淋浴。那样的梦充斥着绝望和懊恼。醒来后,会感到莫大的庆幸和欣慰。
我曾希望让母亲住上县城宽敞明亮的房子,像城镇职工一样有养老保险,可以打扮护肤化妆,可以去跳广场舞,可以组团旅游,不用在过年的时候因为没钱买盐躲在厨房偷偷抹眼泪。这些年,我的心愿一项项的完成,我对父亲的遗憾逐渐缓解。我非常珍惜这份薪水,从不抱怨,甚至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负这份难得的命运馈赠。如同《平凡的世界》里的少平,我始终相信只有劳动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
在海外工作五年,每天工作时长不少于10个小时,下班到家会累的喘不过气,这么多年逐步适应这种工作节奏。华为超高强度的工作时长,通宵达旦处理现网事故的精神高压,时常被诟为血汗工厂。但也正是如此,华为能在通信行业残酷血腥的洗牌中存活,成为世界级行业龙头,让很多像我一样,出身平凡,能力普通,却能吃苦的人改变命运,庇佑家人。我不会一边享受着华为的待遇,一边去诋毁它,我始终是心怀感激的。
华为是个什么样的公司?这篇回答仅是我个人的视界,它不讲关怀,只讲奋斗;它不讲情怀,只讲付出与回报,是一个与寒门学子契合度极高的公司。
这是亲身经历,虽然看起来像故事。
我现在已经从华为离职了(在职肯定没时间写这个),现在自己创业,业余随便写写东西。关于具体项目和人,事,我不会写,因为涉及个人隐私和公司的隐私,况且我也不是高层领导,接触不到更多的信息。
补充一下:华为的职级这几年通货膨胀了,加上市场的职级本来就比研发高,同样20级岗位,研发可能是PDT经理或PDU部长,手下上百人。市场这边很可能手下可怜巴巴的几个人,所以岗位职级不能说明问题。极端情况,一个15级小兵直接提拔到20级岗位的例子也是有的,当然前期会过渡一下。
----------------------------------------------------------------------------------------------------------------
高赞回答大部分是研发的同事,我来说说其他部门。我的经历估计比绝大多数都丰富。
先介绍下自己,我曾经在华为工作了10多年(之前写的10年随手写的,力求准确,以免误导大家)。
先后干过研发,SE,海外行销,客户经理,系统部主管。从13级小兵,熬到岗位20级的小主管,从一开始和PM说话都要组织半天语言的新员工,到后面给级别*的大boss从容汇报工作。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失败的挫折,有连续工作一个月累的吐血,也有两个月无所事事闲的蛋疼。
华为给了我不错的经济回报,以至于后面找工作,少数猎头或者HR骄傲地开出的年薪,和我收入最高时一年交的税差不多;华为也深深的伤害了我,我考虑问题已经很难跳出那个模式,甚至还得了抑郁症。
刚入职我是一个研发,老老实实写代码,由于产品欣欣向荣,领导人也不错,工资也从 几千块涨到了一万多,翻了一倍,开始有了GP分红。考核基本在A和B+之间徘徊,从来没拿过B。虽然经常加班,但还是很愉快。
好景不长,遇到部门调整,整个部门一分为二,我不幸被分到另外一个部门,虽然升级当了PL,但是产品失败,新领导郁郁不得志,我们小兵也没好日子过。虽然这段时间考核其实还不错(只有一个半年B,其他也还好),但是奖金比原来少,同时被周边部门和领导天天骂,当时处理这种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弱鸡。后面部门又要重组,我一时间开始迷茫,第一次开始投简历找工作。
这时听人说海外不错,加上我原来一个研发老领导去海外某地区部当了主管,听说了我的遭遇,就邀请我来到海外常驻。当时我单身,也没出过国,抱着多一份体验的心态,奔赴了海外。
我出国的时候,华为海外条件比以前好了,我海外的第一站所在国家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办公和住宿条件都很不错,食堂师傅水平是我海外遇到最好的。那个国家市场比较大,除了我以外,那个产品的行销还有一个中方老员工,当时36,7岁了,在当地常驻了6年,老婆孩子都在那边。
第一年工作比较顺利,但是第二年当地一牌运营商老大换人,新来的老大对华为很不满,所以接下来的大单我们丢标了,被同城对手拿到。这种情况在华为是不允许的,当然要分锅,最后分来分去,分到我们两个小兵身上,我由于有老领导关照,打了B被调去地区部,那个老员工就被打C,最后挣扎了一会黯然离职。
虽然以前在研发,也有兄弟被打C离职,不过基本上是工作能力或者态度问题。那个老同事虽然英语不好,但技术水平不错,客户关系处理事情能力都可以,就是因为局方的变动,导致了离职。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想留在华为,能力也足够人被迫离职。他全家去机场的那天,我心里很不好受。那个兄弟的小孩在当地上了两年小学,他和他老婆也担心回国后学习能不能跟得上中国教育。最近听说他卖掉深圳的房子回到老家,过得挺不错,我由衷为他高兴。
在地区部写了两个月PPT(华为叫胶片),和excel表格,美名其曰“项目管控接口”,我不仅当年年终奖不出意外的杯具了,每天还有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邮件,开不完的会和汇报。各个部门都找我要各种乱七八糟的数据,每天一半时间都在边敲键盘边吵架。两个月以后,我就开始失眠,做梦都是电话和电话会议的声音,一闭眼就是PPT和excel的各种数字,图表。
于是我主动申请到了第二个国家常驻。那个国家市场比第一个小多了,订货一直不理想,之前的中方行销都干不长,外籍也是混日子型的。之所以去,是因为正好有个位子。该国很多旅游胜地,抱着最后一站的心态,我杀向了那里。
不过命运就是这么奇特,我去了不久,那个国家的几个运营商忽然开始大波采购我的产品,一下多了好多大项目,N多领导盯上了这块肥肉,一时间这个代表处来了地区部总裁,VP,产品线总裁,SPDT经理等N多大boss。我在吓尿了的同时,赶紧呼唤炮火,这时华为做运营商项目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虽然我能力平平,但是公司平台完善,有大项目,大领导关注之后资源投入充足,我带领两老外拼命加班(虽然主要是我加),终于搞定了这几个大项目,我这个产品订货一下比去年前年翻了N番。
然后就是领导拉着我各种优秀案例,优秀实践。仿佛这一切都是在机关领导高瞻远瞩,地区部领导英明指挥,代表处领导奋力苦战,加上我们几个微不足道小兵努力成就的。不过华为确实没有亏待我,那短时间我从两连B的边缘人物,变成优秀员工,身上光环闪闪发光。级别,奖金,GP也开始蹭蹭地涨。我当时收入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中小学大学同学。我开始感觉到这几年海外的苦逼也没有白费。
作为“优秀员工”,一天我被代表处领导叫去,说“猛迷,你这么牛逼,转客户线吧”。在华为,客户经理是主航道里的主航道,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从此以后就成了一名客户经理,每天跑客户办公室,饭馆,各种娱乐场所。开始见识到了华为NB的客户接待流程,客工部的N多大美女,最关键的时候,终于知道项目是怎么做的。之前作为行销,没日没夜跑流程,写PPT,准备宣讲。其实这些台面上的工作只占了项目成败的10%不到,90%以上的工作都是台面下完成的,尤其这个强关系型市场更是如此。后面两年客户一直在扩容,该国市场那几年风生水起,领导们纷纷升官走人,我也成了一个系统部主管,开始给别人打考评,决定别人的奖金,分红。
那段时间是我在华为最快乐的时光,地区部老领导罩着我,下面的兄弟大部分精明能干,连新入职的外籍也很敬业(在那个国家很难得),最关键的是业务开展非常顺利。其实在2005年以后,华为在海外空白市场几乎没有了(除了美国澳洲等特殊国家)。因此作为客户经理(系统部主管其实也是客户经理),工作虽然繁琐,但不困难。毕竟维护客户关系,比突破空白市场简单得多。
电信运营商设备市场,是很特殊的2B市场。
首先门槛高,玩家就这几个,E厂家退出固网,主攻无线,设备存量大,但是价格高,服务贵;A厂家产品线全,在欧美有基础,但是在我那边这优势不存在;同城友商,靠低商务最大竞争对手,不过我在地区部关系不错,商务上也不虚。因此在大多数市场,华为具有先天的优势。
其次,很多大项目真正决策人就几个甚至一个,不过运营商和厂家是一个依存关系,因为运营商一般会平衡各个厂家的份额。客户经理最核心的,就是为自己公司争取最大的份额,当然独家是最好的。一切的“技术亮点”,“领先方案”,是研发兄弟日夜加班辛苦搞出来的,但是对于CXO来说,意义可大可小。尤其像接入网,光传输这种传统产品,各个厂家同质化是非常普遍的。很多“特性”,实际在现网能起到什么作用?研发的老大们心知肚明。这些“领先”方案起多大作用这个度,就是客户关系起的作用。反正我从来不屑于拿着特性去一个个比,到这一步,项目操作得就太LOW了。
我每天主要工作就是跑客户,拿信息,推动项目。每年都会带着客户多次回国,然后就是那套固定流程。那套流程下来之后,客户一般都会对华为的能力有更深的认识。在中国人生地不熟的客户,在中国不自觉的依赖客户经理,也是促进客户关系的良机。这里真的要感谢一下有些客工部的MM,确实相当专业,让我省了不少心。
很多人私信问如何做项目,其实这没有固定套路。不同的运营商情况不同,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欧美大T风,这种弱关系市场客户经理就要谨慎小心,严格满足客户装逼的欲望。有土鳖乡村重金属风的运营商,“CTO”连组网都搞不清楚,这种就要搞定决策人,发挥华为客户经理狼性的时候就到了。还有那种最难搞的,装逼学西方,要好处学中国,这种客户我经常要压抑自己砍人的欲望,但是为了自己配股和奖金,不得不配合。能不能拿到别人无法获取的信息,是客户经理最大的价值。
华为的流程,组织是为电信运营商定制的,不管是研发的IPD,还是市场这边的LTC,MTL,以及其他一大堆乱七八糟,要用不同浏览器打开的流程,都是为电信运营商项目定制的。虽然繁琐,消耗时间多。但是将每个人的作用降得很低。因此很多华为客户经理高估自己能力,出去以后动不动就说我一年销售额上亿美金,甚至几亿美金,结果去其他公司连百分之一都搞不定。
作为研发出身的人,不得不说华为的成功,和研发也是分不开的。华为员工收入这几年有不少增长,但是几年前并没有这么多奖金,工资也没有涨现在这么多。当年一个华为普通研发员工收入,和E,A那些外企总部的员工比起来还远远不够。但华为凭借固化研发流程,和收入刺激,人海战术等方法,研发效率远远超过外企。尤其在固定网络,除了某“战略产品线”,其他的外国友商,没人敢和华为拼,发布版本的速度远远不如。你有我无的特性,华为很快就能发布新版本弥补上。
某研发大领导酒后说过:“只要是做一个内置芯片,编程序跑协议,最后放到运营商网络运行的铁盒子,华为就能做好。”当时我就想,手机不也是这样。后来华为手机果然火了。当然这套流程和工作思路在软件甚至互联网领域,就吃不开了,这是后话。
又过了几年以后,海外一线的情况也慢慢变了。华为越来越强,那几个友商地盘越来越小。很多客户经理沦为邮件转发器,和饭局邀请人,很多行销成为流程填写人和PPT工作者。多了不少无用的汇报和会,我对内的工作也比对外更多。这时新领导上任,风格大变。开始一朝天子一朝臣,代表处老员工纷纷出走。然后该国我负责那家运营商,建网建得差不多,新项目的招标又由于内部原因一再延迟,系统部的订货收入等数据就很难看了。
我苦逼地呆了几个月,没日没夜地想办法,但是客户投资仍然不见起色,虽然华为份额一家独大,但是华为领导只看结果(准确地说只看数字),代表处所有人日子都不好过。我尝试过换国家,不过之前和我不对付的某同事上位,给我的位子基本都是坑,加上多年身心疲惫,精神抑郁。考虑再三,我回到了机关(就是华为深圳总部),成了一名“销售管理专家”。
名义上是“专家”,其实就是个普通员工。我在机关整个部门工作的时间不长,总共加起来不到一年。不过这一年我加过的班,还没有原来两周长,没错就是这么夸张。来到这个部门之后,我惊讶华为还有这样的地方:大多数同事职级都很高,资历不浅,部分还是海外归来,但是干的活确是,怎么说,基本没有价值。具体不想多说,只能说颠覆了我的三观。我部门有同事做微商,做淘宝,做代购,甚至开培训学校的。部门整出来的东西,领导自己都不相信。一群年薪数十万,百万,甚至更多的人,主要工作就是一遍又一遍写PPT,剪辑视频,偶尔出出差支持项目,“挖掘亮点”。
由于“挖掘亮点”能力一般,我从来就不是领导的核心圈子,忙了多年之后,我第一次在华为成为了闲人。其实以我平庸的智商也知道该怎么做,站在领导的角度去干活,跟上他的思路,成就他。但是当我一遍又一遍去写PPT,最后领导只选一两页的时候,我甚至有了一些高尚的想法:我每年拿这么多钱,就干这事?是不是有点对不起任老板啊?
由于无所事事,加上老婆也经常出差。我经常找同事吃饭,喝酒,聊天。和我一起入职,参加大队培训的同事,在我在华为的最后一年里,只剩下了不到20%。有22级的大boss,也有16升17级升了好几年不成的员工,算来下,我算是混的仅次于那个大boss的了。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忽然想到,我最适合做的,其实还是类似研发的工作:目标明确,单一,不需要和周围沟通太多,想的太多。我做市场其实也是这个思路,有时候与其和下面兄弟讨论,不如我自己去干了,干不了再去想办法要资源。离开这个支撑,要我自己“找亮点”,我就力不从心了。其实我做市场能力也一般,只是运气和个性中的坚韧,让我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功,和很多大领导相比,我的视野,人脉,思维严谨程度都是远远不足的,我当系统部主管多年,也没有在机关建立自己的关系网,以至于成为一个边缘人。这些特质,使我在华为永远也成不了大boss。
不过我仍然感谢华为:我在这里,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半,建立了家庭,回国后有了自己的小孩。在我英明老婆的指导下,我几年前没有在我老家买房,或者去炒股票,或者去投资朋友的公司,而是把钱都买成了深圳的房子。我有一个同事,海外艰苦地区奋斗多年,当了副代表,收入颇丰,但一直没在深圳买房。每次他回深圳,找我吃饭,都愤愤不平,说这一年又白干了。
我感谢华为,虽然公司把我塑造成一个思维僵化(相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人),脂肪肝,高血脂,颈椎病,甲状腺结节,甚至抑郁症患者。但是我付出的,也有了回报,而且那些疾病,主要也是我自己没听老婆的话,每天胡吃海塞,懒得锻炼导致的。
考虑再三,在家人支持下,我决定离职。走的时候老领导极力挽留,说他要再去海外,带我先去地区部呆一两年,然后找个好代表处好位子。就算我不去海外,他也会帮我回研发找个好位子,就算我不愿意回研发,在机关这个部门混日子,我的收入出去后十有八九也是拿不到的,然后还列举了一大堆华为员工创业失败的例子。他的承诺从来没有失信过,他说的也是事实,不过我认清了自己的能力,我说:我当不好副代表,代表,回研发那个位子我能力估计也hold不住,个性也不适合混日子。相比我的工作能力,我挣的钱已经够多了。
我接下来争取做自己喜欢的事,争取把体检报告那些不正常的项目都搞正常。更重要的,争取当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走完离职流程,还了工牌,我再次从机加工地,走向百草园。在我华为生涯开始的地方,拍了几张照片,从此一去不回。
全文完。
2014年入职,在大非洲奋斗了三年。一个多月前刚离开公司。
离职前写下了对三年多工作的总结,有自己的真实感受,也有对“华为能带给你什么”和“什么样的人适合来华为”等问题的思考,应该部分回答了题主的问题。
今天看到了这个问题,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小伙伴们带来一点启发。
25岁,放弃年入50万的工作
前几天,在知乎上被邀请回答一个问题:“30岁前赚到100万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自己有一个电子账本,于是看了一下:2017年1月~12月,自己的税后收入是52万多一点。
再往前两年没有详细记录,但三年加起来,粗略估计是够100万了。这是毕业第三年,刚好25岁。
本着真实的原则,就不打马赛克了:过去三年我的主要职位是海外项目财务,回国后是区域财务分析师。我所在的公司是传说中的华为。:-)
但这里不是来“晒收入”的。实话讲,100万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同龄人里能甩我几条街的大有人在。
我想说的是,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讲最重要的感受,那就是:年轻的时候,薪水不是最重要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真正意义非凡。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你自己赚了一点小钱,就开始显摆,然后说薪水不是最重要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不是。就在两周前,我正式提交了离职申请。
关于我的工作,让人不满的地方,会实事求是;让人愉快的地方,也会认真介绍。
大多数工作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只有“适合”或者“不适合”。我选择离开,本质上取决于我对自己的认知,而不是我对公司的认知。
由于我在国内总部的新职位只待了不到三个月,所以这里主要讲海外工作。分六个部分来说:
【一、我的工作职位&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
【二、我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比如加班多少)?】
【三、我在工作中的感受是怎样的?】
【四、我对工作的10点思考】
【五、华为能带给你什么?】
【六、什么样的人适合来华为?】
一、我的工作职位&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
如上面所说,过去三年我的主要职位是海外项目财务,不过同时也兼许多职位(这也是华为海外工作的特点之一)。
1、海外阶段:国家售前财经
负责一个国家的售前财经工作,其中“售前”指的就是“签约之前”,具体包括:项目投标、签约阶段财经解决方案设计;组织财经各专业线人员,完成财经条款评审(包括与内部各评审层级的大量沟通推动,但也有大量IT系统重复操作);必要时参与客户谈判;售前概算(即项目盈利性测算,就财务负责的“概算编制人”工作来说,属于一个相对机械的、负责各模块数据汇总整理的工作,通常需要不断地重复操作以刷新数据)。
代表处交付项目财务/企业业务财务/系统部财务/GTS财经
这里就体现出华为管理的多维度性,具体包括:海外交付项目的预算编制、月度预测,持续的核算监控与经营分析,以及最终项目决算;企业业务、系统部(即负责某个客户或客户群)以及GTS(交付与服务模块)日常财务类工作,包括各类数据提取加工、经营数据分析等从收入到回款全流程所有财务相关工作,其中GTS部分涉及大量内部管理核算分摊规则梳理、各业务模块收入成本费用分摊等明细数据梳理。
代表处项目财务Leader
坦白讲,这部分是最让我无法接受的。简单来说,就是负责统筹代表处项目财务日常工作,其中很多时间用于对接地区部部分行业线人员的要求,组织代表处进行相应工作,其中相当部分都被大家普遍认为没有意义——比如各种财务数据的反复反馈,以及一遍又一遍刷新一些说不清楚原因的历史老旧项目预算,以满足地区部五花八门的指标监控。我猜这可能是部分区域才有的特点。
2、国内阶段:区域财务分析师
这部分我刚接触两个多月,目前来看,主要是接口海外区域的预算、预测与经营分析。具体包括:为管理层提取并加工各种财务数据,输出各类经营分析支撑材料;接口区域,为系统部、区域等各级人员,提供或者收集需要的数据与材料;沟通了解区域经营情况。核心是做区域与总部之间的桥梁,最终为总部管理层决策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
二、我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比如加班多少)?1、海外阶段:
坦白讲,加班极其多。在海外的三年左右时间里:
工作日早上8:30到公司,几乎85%的晚上在11点以后下班;90%的周末需要至少有一天在办公室,很多时候两天都要开会;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在任何时间都可能接到同事的电话要求马上处理工作,全年如此(即使过年休假也一样,不过休假时大家尽可能会找接替工作的人,因此电话会少一些)。
以上的85%或者90%,并非经过精确计算,而是过去几年的直接感知。
2、国内阶段:
我回国的时间比较短,仅以最近观察到的自己部门同事为例:
工作日,早上最晚9点到公司,几乎没有6点下班就回家的时候,正常情况都要加班一两个小时;任务较多或者晚上开会的时候,需要加班到10点甚至更晚,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特别频繁;周末,基本每周都会有任务需要处理,绝大多数人都会带电脑回家,抽出一定时间处理工作,具体不详;偶尔也需要到办公室加班。三、我在工作中的感受是怎样的?1、有很多欢乐:最开心的莫过于刚毕业就可以到海外,还是大非洲。
我以前常说,等我变成一个老头的时候,跟小辈们吹牛,一定要说自己当初在非洲工作的岁月。这三年里,去过赞比亚去过南非,去过英国爱丁堡;到过维多利亚大瀑布,看过赞比西日落,听过爱丁堡街头悠扬的风笛声。
华为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平台,可以给一个应届毕业生带来极大的视野开阔——如果你愿意探索的话。
可以接触到很好的团队,在工作中结交一帮兄弟。
我自己所在的团队氛围非常棒。因为大家每天在一起生活,所以关系都很近,平时一起工作,周末一起出去浪。这种同事关系,在国内很多公司里可能并不常见。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海外的良好福利为员工提供了重要的生活保障。
在艰苦国家,公司会租条件非常好的房子给员工住,我常常笑称:“回家有‘豪宅’,吃饭有厨师,洗衣有保姆,出门有司机”。
2、有很多痛苦:
主要来自以下原因:
个人特质与工作内容的不匹配,以及对公司文化的不认可。这两点会在后面解释。工作节奏的严重不合理。
如果你问我个人的看法,我会说,上面提到的工作节奏是非常愚蠢的,尤其是海外部分。
这样的节奏让人长期处于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头脑变得迟钝,精神恍惚,睡眠不足,几乎没有时间留给自己,几乎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工作之外的任何事情。很多小伙伴都表达过同样的感受。
加班,并不一定就是奋斗。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在生活中的爱好并不多,在工作之外没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同时喜欢长期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充实感,能够欣然接受这种工作节奏,那么它就是适合你的。
我确实见过一心投入在这种节奏里并乐在其中的人。所以,根本上这还是一个适合与否的问题。
四、我对工作的思考1、如果你在一家公司,比你去别的公司拿到的薪水都更多,是否该留在这家公司?
乍一眼看上去,这是个很傻的问题。但换一种问法也许会更清晰:如果你在一家公司能拿到某个薪水,但只要辞职,去别的地方就都拿不到这个薪水,你应该留在这个岗位吗?
这正是我自己面临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如果是在年轻时,如果认真思考确认这个职位与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匹配,如果留在这个岗位上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提升,那就不要留下来。
你走在一条并不正确的道路上,处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组织中,却不断增强自己对这个组织的依赖性——如果离开它,就无法保证当前的收入水平。
那如果有一天它离开你呢?
在短时间内获取一定量的财富,会将人的本性更快地显露出来:有的人会选择留在这个平台中,看起来“一辈子都有了一个不错的保障”。
但是,没有哪一个组织是绝对安全的。只有自身能力的积累,才能带来安全边界与真正的自由。
年轻时收入高于自身价值,并不一定是好事。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然后积累有价值的能力。估值高于实际价值,会让人满足于当前的收入,无法正确看待自己,也不敢舍弃现有工作去选择真正重要的事业。
理想的状态是,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但你有充分的自信,知道自己随时离开这家公司,都会被其他公司聘用,给出更高的薪水;因为你有能力创造独特的价值。
2、是否应该单纯因为高薪而留在一家公司,通过“赚快钱”来完成一笔“原始积累”?
我的答案是: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进行一笔“原始积累”,为以后一段时间的生活获取便利,并无不可。但是,如果你确定这不是一份自己想要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那就绝不要超过三年。
你积累财富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快,你可能越来越难以割舍,也就越来越善于蒙蔽自己:虽然现在的工作让我非常难受,但收入很高,还是先干着吧。
我见过太多人,你从他们每天的状态就能轻易看出他们有多么厌恶一份工作,然而却一辈子都没有勇气离开。他们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一个“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地方,做着“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话说回来,“原始积累”并无不可,却也并非必须。根本上,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我们担心离开以后找不到这样高的薪水,我们担心遇到“事情”没有一笔“足够”的积蓄,我们担心买不起房子娶不起媳妇儿,我们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但却偏偏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
长远来看,年轻的时候,金钱的积累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抗风险能力最强,失败的机会成本最低,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迅速积累能力才真正意义重大;如果你找到了,钱只是随之而来的结果。
我们积累了一点小钱,却放弃了去探索更好生活的机会。
3、职业选择才是真正的断舍离
我是一个极简主义者,在生活中持续践行着“断舍离”。我越来越发现,扔扔东西,只是断舍离的初级水平。
断舍离的终极目的,其实就是认识自我,明白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然后剥离一切次要的东西。
敢在人生大决定上,追求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才是最大的断舍离。
4、做艰难选择时需要提出的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受启发于Steve Pavlina的《My Favorite Questions For Making Tough Decisions》,对我这次离职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我尤其喜欢Steve提出的前三个问题:
这个决定能帮我成长吗?最佳自我会做此事吗?我想要这份回忆吗?
面对这三个问题,我发现自己的答案都是积极且清晰的。
5、为什么离开华为?
是因为加班太多、压力太大吗?
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不是的。回国以后加班已经比海外少很多,工作压力也小很多。但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其实加班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加班在做什么。
对我来说,最根本的原因有两方面(按优先级排序):
1)个人特质与职位的不匹配
有一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特质,这份特质决定了他适合做某一类工作,同时不适合做另一类工作。
过去三年的经历,让我得出一个结论:自己不适合做财务。
我自己的特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我最近也在进行着自我认知的探索,包括准备阅读相关书籍,进行一些科学测试,比如“盖洛普优势识别器”,MBTI性格分析,等等。
但是,每个人通过以往的经历,都会多少对自己的特质有一些感知。
举个例子,我发现自己在加工详细的财务数据和表格、为别人提供分析材料时,有一种异常的焦躁和吃力感;但如果一份材料交到我的手上,让我去讲,我通常可以讲得比别人好。
客观地讲,我并不是那种干得不开心、觉得压力大就撂挑子,动不动“老子不干了”的天真冲动型。其实三年前我刚到海外的时候,生平第一次打开一个叫“收入明细”的Excel表格——那一刻我就认定,这不是我要做一辈子的事请。不过,我也意识到刚开始做一份工作,不可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于是,过去三年里,我一直在仔细体察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并一直尽最大努力去把事情做好。
实事求是地说,我在海外的绩效很好,在代表处得到了很多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升职加薪发奖金也超过很多一起进公司的小伙伴。但是有一点却一直没有变:我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真实的感受是持续的痛苦和折磨。
我见过身边真正擅长做财务的同事,他们对数据的敏感、对详细数字的整理非常高效,而我在处理数据和表格的时候却异常低效。
做一件事情,合适的人干了100分,可能只需要付出80分的努力,事半功倍;我最终可能也做得不错,干了100分,但其实背后付出了150分的努力,外加150分的痛苦感受。
有的人可能会说,没关系啊,你看你最终不也是得了100分吗?然而我想说的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去从事一项与自己的本性一致,能够最大化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呢?
我很认真地思考过,如果有一天我能变成一个领导者,我愿意成为一个CEO,CMO,COO……但我不愿成为一个CFO。
我的自身特质决定了很难去做详细的数据处理加工,不适合透过大量数字去分析事情。
同时,财务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业务的支持者,而我自己更愿意去做业务的直接推动者和执行者,我喜欢具有直接反馈的任务。就比如在大学里背单词,背一个就多一个;比如做销售,拿一个订单就是一个订单,拿多少金额就是多少金额,清晰明确。
而财务工作,多数情况下是流程中的一个节点,提供的是分析与参考。我可以加工一份又一份数据,提供一个又一个材料,但我看不到一个清晰明确的结果反馈。我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去直接触碰业务,去推动业务。
如果一份工作,在很长时间里让你觉得缺乏意义感,让你觉得每天都耗尽自己的能量,让你觉得使不上劲,让你觉得与自己的本性相违背,那就是不适合自己。你必须直面这个问题。
这里没有好坏,只是匹配度的问题。
2)对文化的不认同
对个人尊重的缺失
一年四季,7*24小时,随时随地都可能被一个电话要求马上工作。没有对个人空间的尊重,已经深入到绝大多数人的工作习惯。
好处是,永远保持工作运转状态;坏处是,对于我这种极度重视个人空间,必须保留一定时间来读书思考的人,造成的是持续的思维干扰。
对“艰苦奋斗”相当程度的扭曲
长期积累的惯性,造成很多“加班-低效-拖延-再加班”的恶性循环。
有狼性,却缺少人性
这里并不是说我所在的部门或者团队。也许是自己运气好,我身边的主管和小伙伴们都是很棒的家伙,在海外的团队氛围尤其好;我自己遇到的几任主管都是非常好的领导。
这里要说的是公司整体的感觉——只有利益,只有KPI。整体上,攻击性很强,与此同时却少了温度。这也许是公司的基因使然。
唯领导是从
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带来了公司的超强执行力:一声令下,千军万马。但是,也造成了无数的资源浪费:一声令下,千军万马,最后却发现这一声命令只是一个临时的、随口说出的想法。
有太多的人把太多的时间投入在按照上级的多变想法,把一个材料翻来覆去地写。这里要说的依然不是我的主管,而是整个公司层面随处可见的现象。
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自己作为一个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花的人,为什么不能用这些时间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追求高效,却有着极其繁琐的流程和冗长的会议
华为的流程建设在国内公司中绝对是顶尖水准,流程的完善也带来了执行的标准化和风险的强管控。但也许公司还处于流程的变革期吧,有太多的繁琐审批。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华为可以变得无比复杂。
华为的“会”应该也是国内公司里最多的几个之一。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把工作按照0.5个小时的颗粒度进行记录,看看一天的时间都用在了哪里。结果发现,有太多的时间用来开效率极低的会,还有剩下太多的时间用来准备开效率极低的会。
我是一个极简主义者,我的一条基本哲学就是能少不多,抓住重点。所以,我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感到痛苦。
6、离开华为,是不是自己想要舒适、逃避压力的动物性本能在干扰理性的判断?
离开华为,注定会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我不想很多年以后回头来看,发现这个决策是受到某些动物性本能的驱使,而不是经过理性判断而做出的清醒自主的选择。所以这个问题我持续地问了自己无数遍。
我认为自己不适合做数据处理类工作。那是不是自己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人,眼高手低,觉得自己应该干大事,做不了琐碎的小事?
我认真地问过自己很多次,答案是否定的。
是不是华为工作强度大,压力大,自己受不了想要逃避?我认真地问过自己很多次,答案是否定的。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我确实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内省,排除了自己因“逃避”或“冲动”而做出决策的可能性。
7、如果离职以后,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从敬一那里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他向我分享了一个观点: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专注于“正确率”。我们拿到一张满分100分的卷子,每道题10分。如果做错一道,那最多也就只能拿90分。所以正确率至关重要。
我们从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以这种方式来看待人生中的问题。
但是,人生不是一张考试卷。这个世界是极大富足的,有无数个机会无数种可能性。这个世界没有一个100分的上限;一道题10分,但却有无数道题。如果我做错一道题,没关系,吸取教训,赶紧做下一道——我做得越多,得分就越多。
人的动物性本能,往往会使自己不知不觉地专注于困难,而使恐惧把自己劝退。如果一件事情已经想了两三年都没有付诸行动,那它就不是想的问题了,而是做的问题。
不跨出去第一步,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
我不知道接下来的是什么。但我相信,长远来看,保持好奇与热情,坚持探索并不断努力,结果一定好过留在原地,作茧自缚。
8、短期内没有收入怎么办?
这是典型的“大逻辑/小逻辑”问题。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清楚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什么,这些是“大逻辑”的问题,或者说是方向性的问题。想清楚方向性的问题,如果细节执行层面的问题还没有想清楚,不放先开始执行,总好过犹犹豫豫,耽误时间。
其实自己的积蓄足够生活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不明白自己以前深层次的恐惧到底是为什么。即使现在我也依然有对于“收入断流”的无端恐惧,但这次我决定直接面对它。
有时候,直面恐惧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9、下一份工作做什么?
坦白说,还没想好。但是,如果自己已经长久地处于能量消耗的状态,持续处理着让自己痛苦的事情,那么在没有想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的情况下,不妨先离开自己确定不喜欢的事情。
但对于下一份工作,有几点约束:
除非经过详尽的考察,确认某些工作是非常适合自己的职位,否则不会再做财务。倾向于去做销售或者市场。不以薪水高低作为关键衡量标准。不以公司大小作为关键衡量标准。10、离职以后近期做什么?
初步计划留出3个月左右的时间。
读书
我会花时间集中阅读一部分书籍,这其中会包括对行业及职位的调研,以便为下一份工作选择提供依据。但更多会是关于个人成长的探索,包括自控力、专注力、思维模式、效率提升、精力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学习;很可能还会包括多项睡眠、纯素生食、清醒梦等“奇奇怪怪”的事情,总之可以是一切引起我的兴趣且值得投入时间的领域。
旅行
我会去日本、泰国清迈和尼泊尔,去了解禅宗、茶道和寺院,去学习冥想以及其他有趣的技能。其他国家或者城市,还在计划中。如果你有什么好玩的想法,非常欢迎告诉我。
如果我到你的城市去,如果你也愿意,我们可以小酌一杯。这一路上注定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不是“文艺青年”。我的本科专业是经济学,自己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实用主义者;但我也热衷于一些看起来有点“文艺”的探索。
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我不知道。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充满乐趣。
五、华为能带给你什么?
这里说说华为带给我自己最重要的收获:
一个足够大的全球化平台。毕业就有机会到国外工作,随之而来的全球开放视野,以及海外经历对个人思维的极大开阔。绝对有竞争力的起步薪酬。长期高强度工作对个人心智的极大磨练,以及伴随而来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公司里顶尖的流程架构与管理思维。相对公平的机会:如果你能力出众,做出突出贡献,同时为人处事没有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华为会让你得到丰厚的回报。六、什么样的人适合来华为?
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大,我只说说自己的观点。注意,这里没有任何褒贬倾向,只是客观描述。
1)如果你符合以下特质,可能更适合来华为:
希望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平台。希望短期内迅速积累一笔小财富(比如达到年收入50万,不过一般得在海外)。具备很强的抗压能力。这里的压力不同于你在学校或其他大多数地方遇到的压力,注意要客观地评估自己。具备很强的灵活应变能力。具备很强的执行力。情商高,具备很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狼性,有冲劲,有战斗力。在华为,没有狼性也许会是一个普通贡献者,但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突出贡献者。对个人时间不敏感,频繁加班和24小时随时呼叫的工作不会造成严重的痛苦感。个人没有太多兴趣爱好,对工作之外留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很强的需求。没有太强的个人独立性,价值观偏向于集体主义。
2)如果进一步,想做华为的项目财务,或者其他多数财务类职位,那么在上述基础之上,最好还具备一些特质:
对数据敏感,至少不排斥。细心而耐心,愿意加工整理各类繁琐的数据。愿意做业务支撑者,而没有强烈的意愿要做业务的直接推动者。
人生中新的经历,新的事情,往往是一个接一个发生的。就像乔布斯所说,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点连接而成。
有时候你不开始第一个,就注定无法连出第二个。
如果没有放弃海外高补助,决定回国,就没有“早起5:01”试验;没有这次试验,就没有【个人成长之行】公众号;没有这个公众号,就没有这段时间的内省和梳理,几乎可以肯定就不会选择马上离职,做出这个长久以来思考又思考的决定。
之前说过,华为是我从大二就开始向往的公司。我认识一个很优秀的学长,他大我两届,毕业加入华为。我得知以后,特意请他喝了一壶茶,两个人聊了很久,我也就此得知了可以去海外甚至去非洲的有趣机会。
后来,我花了大量时间练习英语,曾经把一本新东方托福单词从A背到Z,又从Z背到A,整本书从头到尾做满了笔记。大三暑假,我从大连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深圳看了华为总部。两个月以后,校招签约华为。
一定程度上,华为影响了我过去五年的成长轨迹;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在离开非洲时的工作交接邮件里,我在最下方用白色字体藏了一句话:
“Thank you all for giving me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n Africa early in my life.”
感谢华为带给我的所有美好记忆。:-)
如果觉得有用,还请点个赞让我知道,谢谢你的支持~
另外,很多学弟学妹们问怎样才能进华为。这一篇写的是我在大学时的经历,包括最终怎样拿到了华为的offer,给大家做个参考:
我是 @一炜 ,前华为海外财务,现斜杠创业的自由派;一个极简主义者/成长践行者/写作者。
我还有几篇高赞回答,也许对你有用: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个人成长之行。
从传统职场到自由职业,分享个人成长相关真实体验与思考;500+篇原创,超过100万字内容。
微信搜「个人成长」,这是排名第一的公众号~
-
我说一个我观察到的细节:
前几天采访,任正非说我们2003年打算100亿美金把公司卖掉,合同都签好了,后来收购的公司董事长换了,这个事没有批,最后没卖。
任正非说,我们卖了公司以后的后路都想好了,一个是做拖拉机,解决国内拖拉机漏油的问题,最后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厂。另一个是做旅游,在四川云南贵州交界的地方做能爬山的齿轮观光火车,各个高管在沿线买地开酒店,然后火车各个酒店之间跑。
任正非还说过硅谷那么大,我们做小一点,就能活下来,后来发现这个行业,不做到全球第一第二是活不下来的。
所以任正非并不是说对于电信行业有特殊的情怀,或者是电信领域专家创业。而是做事比较专注认真,做什么就做到最好,要是真做拖拉机,我觉得他应该真的能做到世界第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如何看待阿里EMO模型的发布?
华为一个芯片设计厂,为什么说是华为突破了
特斯拉在中国召回160万辆汽车,为什么身边人
如何看待2024年1月18日华为鸿蒙生态千帆启航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2 11:19:36  更:2024-01-12 13:47:41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