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有博主称存款达到 30 万元时,人极易冲动消费和盲目投资,真的是这样吗?有哪些依据?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有博主称存款达到 30 万元时,人极易冲动消费和盲目投资,真的是这样吗?有哪些依据?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图片] 近日,一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视频称,当存款达到30万元时,人很容易飘,这个时候智商最低,极易陷入冲动消费和盲目投资。博主:经济学上管这叫30万… |
前两天在群里开玩笑,说有个财富自由六阶梯 1w,10w,30w,这是三个小坎。 100w, 300w,3000w,这是三个大坎。 1w不换手机,10w不买车,30w不投资,100w不对外借钱,300w不乱搞,3000w以上不露财。 核心是守,不是搏。 很多人,手上有点钱就想着花掉,看到个东西,是自己差不多力所能及的,就想要,就要体验花钱的快乐。 至于买的这个东西是不是必需,已经不考虑了,因为手上有了闲钱,就要花在闲地方。 1w:手机用了两年,可换可不换,换。 10w:日常通勤两公里,觉得电瓶车风吹日晒,买个剁椒鱼头。 30w:开了五年的轩逸配不上自己,搞个入门bba ,哪怕需要还贷款 / 据说钱生钱才是钱,我得买点基金股票,咱也是有资产的人。 100w:一堆人开始围着X百万借钱,救急的,救穷的,儿子嫖娼等钱捞人的,弟弟打了人要赔钱的,忽然就都出现了。 300w:有钱了,开始浪了,家里盛不下自己了。要么折腾裤裆里的事情,要么折腾各种局,玩这个玩意,混那个圈子,开始乱搞。 3000w:好大哥要带着你赚大钱了,年化40%的项目介绍你都嫌丢人;我这边七个连锁店哇哇赚钱,是兄弟我才带你一起玩;这位是李总,那位是周教授,人工智能你知道哇?咱们这个项目,比DS有搞头。 不是说不花钱,不是说不投资。 而是能不花的不花,看不懂的不投,觉得能看懂的暂且也当看不懂,忍一下问题不大。 钱不花还是钱,钱花出去,可就不一定是什么了。 当然,你可以觉得钱花出去才是快乐。 真需要用钱的时候,就指望这些快乐给你撑腰吧。 说起来,有本事赚大钱的人,有概率赚大钱的机会,都是少数。 胜率更多的是靠累积,而不是搏。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财富的积累靠守,而不是搏。 尤其这些钱是你自己赚来,而不是娘老子给你的时候。 当然,不普通的或者自己觉得不普通的,就另说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建议去看看天涯大神写的神贴《如何避免一辈子打工》 原出处天涯神贴:《如何避免一辈子打工》 作者:佚名 原文完整版PDF:https://v.wkbrowser.com/s/ftkRmzzXWLI/ 以下是原文内容: 全世界的资本家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那就是要用一切的手段避免普通人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什么叫原始资本的积累?就是这个资本我们积累好了以后,也就不用再参与任何的社会劳动了,不需要再靠出卖时间和体力来获取报酬,只需要靠资本本身产生的收益就可以完全的养活自己,这就叫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也是最低限度的财务。 自由当然并不是像网上所说的,至少要3000万、5000万才算得上最低门槛的财务自由,只要自身的消费欲望不够高,每天几10块钱就能够在老家生活下去。那可能在银行存100万,也就达到了最低限度的自由,不需要再被迫的做任何的工作了。但这恰恰是资本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所有人都拥有了被动收入。那就没有人愿意去努力工作,创造价值了。其实金融的本身并没有创造任何的财富。只是在分配普通人的财富。所以任何资本的手段都是为了避免让更多的人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你有1万的存款,他们就会鼓励你去换手机。你有10万的存款,他们就会鼓励你去买车子。你有上百万的存款,他们就会鼓励你去买房子。总而言之,就是想方设法,巧丽铃目,让你把裤兜里的每一分钱全部都花出去。你只有裤兜里没钱了,你才会出去找工作,你才会为自己的生活而劳碌奔波,这样才好让你一辈子都做他的牛马。这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陷阱。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跳不出这个陷阱,成了一个无解题。那到底应该怎么样才能破局呢?接下来的话认真听,反复听,仔细听,用心听,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学会存钱。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存钱,你能挣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攒下多少钱,不要觉得自己现在工资很低。没有必要存钱,哪怕每个月存500块,一年也有6000块,存钱并不能让我们在短时间拥有被动的收入,但却可以让你的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不用为了那碎银几两而全年无休,奔波劳顿一辈子,每天都机械性的做些机械性的工作,而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琢磨那些项目更有价值,那些生意更有钱赚,那些项目更有前途。 一个年轻人如果有个三年,五年属于自己的时间,学习培养自己的爱好,用心挖掘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专心学习研究自己喜欢的,有价值,有意义,有更大回报的事情扩项,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发挥自己价值的到场,那你未来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为什么?因为三年、五年之后,他的劳动效率会得到大幅的提升。一天的时间创造出来的价值相当于之前10天、30天甚至一年的价值,达到这样的专业程度,你才有完成原始资本加累的可能。 记住下面这两句话,第一,你只有先把自己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你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你的思想得到解放。你的效率才能得到提高。第二句话,高纬度的边缘可以完胜跌纬度的极致。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时间是有厚度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的。时间不值钱,但有的人家时间很值钱。如果这两个道理你不懂,否则我们永远在资本设计的怪圈系统里面当一颗螺丝钉,永远当一个工具人,永远不可能摆脱资本对于我们的剥削。 所以如果你想要翻身。如果你不想一辈子都打工。你就必须摆脱穷人思维,摆脱从众思维,要和人的天性贪嗔吃卖,你反着来,想方设法的努力增加各种收入来源,尤其是建立被动收入管道的同时,也要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开支,不要被攀比,盲目的思想毒害。 |
我本科摆烂的时候自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结合观察到的各种生活现象就已经得出过差不多的结论了,就是一个人拿不住能买一套房子的现金,至少绝大部分老百姓真不行。 对没什么专业知识的老百姓来说,真的建议各位看看《穷爸爸富爸爸》那本书,虽然各路财经营销号已经把这本书炒烂了,但书中传达的中心思想仍然非常有用。 知乎上对这本书诟病比较多的点是通过房地产来实现源源不断地财富增值,因为当前以及可预知的未来,国内的房地产只会不断下行。 但这本书真正的重点并不是投资房地产,而是通过积累资产来实现资产的增值部分完全能覆盖你相同时间内的生活开销,进而形成永动机。 资产不断盈余,不断将多出来的钱投入新的资产增值,进而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实现财富自由,从而实现时间自由。 时间自由,也就是能不能在不打工的情况下资产不萎缩才是终极目标,才是划分各种阶层的真正标准。 所谓一线城市中产为什么看起来赚的多但又没攒多少钱,永远在通过出卖自己的时间(打工)来维持生活,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钱大部分并没有投入到资产端,而是通过购买各种消费品白白耗费掉了。 房子就不多说了,这属于有部分金融属性的消费品,但随着国内房地产形势的确定,未来只会是纯纯的消费品。 车子更不用说了,一个工业流水线产品,我就纳闷了各路人都把这玩意当成很重要的资产,对自己车子贬值很过意不去,一个工业流水线产品哪来的金融属性?在我国汽车产能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车子只会越来越不值钱。这玩意就是纯粹的消费品,和你的手机性质完全一样。你拿来改善生活完全正确,但拿这玩意当资产纯属脑子有包找罪受。 还有各种不能带来资产收益的消费,例如鸡娃,例如各种体面用途但边际效益减小的消费品,完完全全在消耗现金流,甚至背上债务。 从社会意义上讲,债务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无产阶级永不停止地干活打工,直到生命尽头。 维持这种社会循环的手段,那就花样多了。但其中心思路就是传播消费主义思想,灌输各种体面定义,让人们对自身永远充满焦虑,寄希望于通过消费来填补精神上的空缺,永远跳不出无产阶级的再生产循环(中产也是无产阶级)。 说一千道一万攒钱甚至攒钱后投入资本增值就是一件非常反人性的事情,尤其是需要打工来赚取报酬的人,消费主义无处不在,赚钱了犒劳自己心安理得。但如果你想出彩的话,有些事情就必须逆着人性去做,这正是理性的作用。 |
是,去年年底分了三十多万 那时候黄金580,我差点一冲动全买了黄金 现在恨不得抽自己嘴巴,怎么就不冲动呢 |
肯定的 你要是大声嚷嚷着自己有30万存款,第二天亲戚朋友同事就会找你谈谈了, 稍微好点的会劝你买房买车结婚,心怀不轨的就会劝你投资创业,开个小店 就好比每次哪个地方有大规模拆迁,拆迁款拿到手,过几天就会有流动开赌场的上门来促进资金流动了 还是我们网友好,我知道你有30w顶多就喊句富哥v我50( |
举个例子,身边有个当了八年兵的同学,退伍后自主择业基本上能有30万。 退伍后憋太久了,跟女友先去川藏旅游一趟。 |
![]() |
首先两个人到成都的路费起码要1500。 在成都租辆坦克300,日租400左右,按10天计算,租金大概需要4000。 全程约2000-2800公里,油费大概也要2000+,按2200来算。 318国道过路费较低,总计约139元。 如果选择拉萨还车,需支付拖运费2000元+4天租金(约1600元),总计约3600元。 餐饮:每人每天约100-150元,10天合计1000-1500元,2个人也需要2000-3000。 住宿10天大概也要2500-3000左右 稻城亚丁、布达拉宫等主要景点门票人均约500-1200元,两个人要1000-2400。 从拉萨返回的路费大概也要5000。 这样一趟下来也要2万多,再加上顺路过去周边旅游其他,总的一趟下来花了4-5万,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一年的积蓄了,结果在短短半个月全部花完。 再加上退伍后,经常组织跟战友相聚、互相请客,加上偶尔去刺激一下,这样没过多久就花掉了10万。 |
![]() |
而他自己学历并不高,出来自己就业找的工作月薪也就3000-4000,扣一下医社保,每个月到手也就2000多。 关键是之前花钱花太爽了,一下子适应不了省钱的日子,每个月基本剩不了多少钱。 剩下20万拿出去创业吧,行情又不好,听别人说点项目投资,说赚也没多赚多少,亏的时候倒是亏不少。 剩下的钱加上父母准备的钱,老家房子搞定个首付倒也还行,但是娶老婆彩礼这些也捉襟见肘。 |
![]() |
以福建这边为例,一些县城里的房子之前一平方到了8000左右,买个60平方的小房子也要40-50万。 而彩礼方面,少的话,可能10万左右,高的话上不封顶。 三金起码也要是2-3万 买车的话,普通的一辆代步车也要6-8万。 酒席这些普通一桌1500左右,10桌也要15000了。 所以30万给人特别是年轻人第一感觉好像钱不少,想出去潇洒一把,玩一下,其实现在来说,30万并不算多,起码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钱,根本是不够用的。 对于30万的话,不如好好存起来,去买点债款、黄金比较保值的东西。 人易冲动和投资并不是说一定以30万为分界线,而是看你的眼界跟存款。 |
![]() |
普通人能够攒到30万都不容易,攒到之后的目标一般也不是40万,而是50万甚至破百万,都想赚更多钱,但是破百万已经不是纯靠攒钱就能攒下来的了。 一年攒个5-8万,一百万也要十几年,而这过程当中,还要经历买房买车、结婚、生娃,还要保证父母健康无病,基本上二三十年内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就开始想要投资玩股票这些了。一入股票深似海啊,真正能靠股票赚钱的能有几个啊。 所以还是把钱花到实处最重要,所谓花小钱办大事的人才是厉害的人。 普通人没资本试错,就应该疯狂的赚钱,疯狂的省钱,多开副业,减少支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资本积累。 |
是这样的。 中国居民的存款,在2022年,超过一半的居民储蓄在5万元以下;近八成的居民储蓄在20万元以下;只有2%的居民储蓄超过50万元;而令人震惊的是,只有不到两千分之一的居民储蓄达到了1000万元以上。所以,很多骗子骗钱,大多是在三十万上下浮动,因为三十万不多不少,容易会出现冲动性投资的情况,并且三十万通过借钱是可以凑出来的。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三十万往往成为人们试图更进一步的底气,人们更愿意用三十万拿来买房,买车,或者投资。 当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是存在一个心理账户效应。当我们的余额达到三十万的时候,这个数额不多不少,从整体来说大于大部分人,但是从整体数量来说又是偏少,此时客观条件聚齐,主观的想法开始蠢蠢欲动。 并且会产生所谓小康的错觉,试图完成阶级跃升的冲动。 |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市场缺少30万以上的定向消费品。 如果让普通人消费1万元,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买手机、笔记本、电动车、健身卡、好音箱,这些都是普通人能感知且熟悉的消费的方式。 但如果让普通人消费10万元,大部分人除了“买车”之外,已经想不到其他太多的消费方式了。 当来到30万这个门槛,大部分的选择依然只是“每一辆好车”,或者“存起来”,要问他们还有什么别的目标,那只能是“再攒几十万,付个首付”。 也因此,当大部分存款到达30万,会进入一个消费目标的迷茫期。 也就是,不知道继续攒钱要干什么,缺乏有目的性的消费方向,且对继续攒钱到达下一个目标(买房)因为预期太遥远,失去积极。 这个时候普通人能想到的,就是“投资点什么生意,让钱生钱”,但往往没有经验和时间去管理,所以大多数投资都是被人宰割最后交学费。 另一种就是“先花钱,继续留着也没用”,所以开始冲动消费,零敲碎打的把钱花在吃饭、购物、电子产品,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但实际上,“怎么合理花钱”也是一门学问,而大部分人其实并不耐烦去学习和深入了解的。往往只是选择比较贵、看起来外形比较好的,最后后悔自己花了钱,买的东西三分钟热度。 所以, 大部分女生索要彩礼的时候,也会选择30万左右这个区间。 哪怕男生平时点个30元的外卖都要斟酌半天优惠凑单,在彩礼上往往没有太多计较,听见一个数自己银行存款又正好有,就轻松答应了。 因为这笔钱真的好像除了在银行里是个数字,眼前没有什么立刻需要的地方,又挺缺乏现实感知“到底这笔钱有多少”的。 那么,如果不考虑投资,30万存款单身。在什么地方消费比较划算?注意,这里不考虑投资,前提是你还有持续的较高收入能力。 比如每个月收入达到了2万左右,那么这30万不用考虑投资。 个人觉得这么几个方面吧: 1.父母和家庭的幸福度提升 给父母购买多年定期的体检,补充软骨素、鱼油等针对保健品; 改造父母房屋(性价比装修和采光、小院等),安装老龄需要的智能马桶垫、热水宝、直饮机等; 带他们出国旅游(首选日本、东南亚等飞机旅途4小时以内的地区)。 2.长期投资到自己身上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并可以持续多年的爱好(骑行、徒步、手工等等); 买一只年龄较小,能陪伴时间较长的宠物(工作忙养猫、人较闲养狗); 选一个离家近设施好,让你想起来就很舒适的健身房(无异味、能洗澡、服务态度好); 建立定期的社交群落(每周末约不同的朋友吃饭,或者带父母去吃饭,约异性外出) MBA课程或者海外短期硕士,CFA、云计算架构师等(比较适合一些认学历的行业或者企业) 3.小额定频的消费提升短期幸福感 比如每半年购买一双鞋,每个月购买一套新衣服,有计划的淘汰掉旧的衣物; 每个周末外出吃一次单人200元左右的品质餐厅,购买一款喜欢的游戏; 每个月选报一次不同的体验课程,寻找自己喜欢的爱好、同好,或者增加社交新人。 每年去一个新的国家旅游,或者完成一系列体验目标。 每2~3年更换一次电子产品,卖出旧的换购新的性能更好的。 最后,注意三个坑。 1.尽量别碰奢侈品。 30万这个数额,基本连人家入门都不够,多半是交学费。哪怕买了一个入门款混进了圈子,也不是被别的真有钱人鄙视,自讨没趣。 2.警惕管理成本。 有不少消费,比如买车这种,不是一次性消费,后续的保养、耗油、停车、保险、维修都要不少钱,尽量消费之前了解清楚。 3.爱情无价。 小心恋爱脑上头,明确自己在异性心中的真实吸引力。找自己实际配的上的异性。否则有多少钱都不够谈一次爱情的。而且这种投资大多不可能回本。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 有哪些东西,已经贵到不值得买了?1151 赞同 · 119 评论回答 |
![]() |
古代饥荒,为什么百姓宁愿吃草根、啃树皮,也不去抓河里的鱼虾?1863 赞同 · 303 评论回答 |
![]() |
如果高达200%的进口关税最终落地会是什么样的情况?3760 赞同 · 1260 评论回答 |
![]() |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只有极其少的人能一直坚持储蓄,太反人性了。我自己是有第一个30W的时候,买了一辆22W的车。后来反而车房都买完了之后,发现只要能保持住每年25W的收入,你的存款会增加的更快。在一定阶段后你的消费欲望就降低了很多,主要是因为基本的需求和大件的都已经消费过去了。 因此,也不只是冲动消费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不足够富裕,该消费的消费品还没有解决。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对不同环境、不同人来说,这个数值显然会不一样。 比如对我来说,这个数值是 300 万。 存到 30 万,这大概是我刚工作一年多一点时的状态,当时的我确实很焦虑,焦虑的点是钱太少了,如果要买房子,大概只能买个厕所。另外就是,才这点钱,我该怎么找对象? 过了 2 年,当我存到 100 万的时候,我觉得心中稍微安定一点,至少不至于找不到对象、结不了婚了。但也一点不冲动——因为这个钱只够我买一个主卧。 又过了几年,当我存到差不多 300 万的时候,我就开始又有些焦虑了,心想着这笔钱,哪怕放银行里,每年都能有十万的收益吧?于是总得找点事情做。 这笔钱说多也不多,所以主要能做的就是买房。 于是我开始看房子,发现我想要的上海房子还是买不起。 我冷静下来,问自己两个问题: 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只靠自己存到 300 万?上海能用 300 万撬动的房子数量有多少? 两个数字一对,发现前者远小于后者。这说明上海基本上已经是置换市场。很多人买得起房,养不起房,于是他们即使置换,也只敢置换老一点的大房子。 于是我认定,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二手房,存在很大泡沫,再等等。 等着等着,又过了几年,二手房果然跌了不少,但新房没跌,好地段的还在涨。 这个时候我的想法是,二手房跌了,那么普通人的向上置换路径就断了,经济形式一旦更差,就会有大量的抛盘。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和大多数人的选择做隔离。 新房能 5 年限购,至少暂时抛压不重。现在经济不那么好了,新房没人抢了,开发商不敢再乱盖了,质量也会有显著提升。 我是一个很能「延迟满足」的人,所以就开始打新,给自己两年的期限。 因为又过了几年,打新的标的也变高了。 一千多万的房子看起来也有更多的选择,花完这笔钱,内心也就顺畅了不少。 那么回过头想,我会等我攒到两千万左右再买房吗?不会的。 我的延迟满足能三年五年,但到不了十年。所以我想要花钱的 X 点就是 300~1000 万,当我能力和圈层没有进一步提升的时候,对于一千多万的现金,我就会很慌,一定要找点花钱的渠道。 那么对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这个花钱的 X 点也会不一样: 如果是小县城,一套房子可能也就 100 万,那么一个人存到 30~50 万时,心态就会不一样。 如果是核心城市核心地区,一套房子可能好几千万,那么一个人存三五十万是没有感觉的,至少要三五百万才有感觉。 对于延迟满足的人,他或许能攒个五年的钱才开始花,所以如果他收入不低,存几百万很轻松。 而对于及时行乐的人,可能存几个月就想花钱,或许他的存款就从来超不过十万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存35个了,年近而立,就因为听超哥的还在骑爱玛 |
![]() |
|
![]() |
|
确实,我感觉这位博主说的很对 我存到30万的时候,确实飘了 然后我老婆告诉我,敢乱嚷嚷就揍我 现在我俩已经存了80多个了,年底应该能突破100万,我爱我的老婆。 |
是的 比如很多人有了30万,就觉得自己可以结婚了。 结果不够对方的胃口,不仅钱没了,人也进去坐3年。 |
真的。。。我工作后存到了30万马上去提了个三系。。。 真的很盲目,那时候就感觉自己无所不能。 然后就省吃俭用攒钱买房。。。 |
比较巧合的是,我在存款刚达到30的时候,一年内买了小米14pro和小米15pro, emmmm 现在真想回去给自己俩耳光。 |
一个人能长期拥有多少财富,是由其认知为决定的。 不管你是任种原因导致财富突然超出认知的,这世界会有一万种方式抹掉超出那部分。 可以是消费、是投资、也可以是赌博,还可以是诈骗。 // 这里有个逻辑误区,得说明下: 认知决定财富,但不代表认知能带来财富。 你没有带来财富的路子,提升再高的认知也是白费。 // 还有个“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问题,即你如果没有“30万”,你就很难拥有“30万级别的认知”。别人讲再多、知识学再多,终究是纸上谈兵。 // 再回归原题。 存款达30万,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对财富的认知,大概率就是返贫。 (老一辈常说的,如果你得到一大笔钱,一定要把钱捂一捂,捂熟了,这钱才属于你。)不管是你赚来的、抢来的、捡来的,都一样。 |
对的,我就是这样。 21年时手上有存到三十万时,找父母借了五十万,全款三线城市买了房,现在估计亏40% 22年又存了二十多万,又换了车,比亚迪汉28.98那个。现在值八万 23年三十万,加消费贷,拿钱炒股滚IC,管不住手瞎操作爆仓,亏光。 连续踩坑三年,坑坑不重样 24年老实了,到现在手上存了点钱,准备失业。。 |
先说一个巧合,有研究机构数据表明,全国范围来看,房子的平均销售价格为950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按照平均每套房子120平方米来(三口之家,平均每人40平方米)算,价格在110万左右。如果户型小一点,就差不多100万左右了。 如果这个时候有个30万的存款,刚好够这个首付,基于对过去房价走势的判断,会得出房价还会上涨的结论。 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年限与存款的数量,会放大自己未来的收入预期,于是,头脑一热,就买房了。 这是在全国范围来看的,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肯定是不可能。存款30万可能还没有走出自卑的阴影。 需要说明的是,“30万犯贱定律”是没有学术支撑的,只是部分人存了一点钱后,自信心的膨胀罢了。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 |
![]() |
30万的存款意味着属于中产级别,虽然不是金字塔顶端,但也能压倒一大片了。 DT研究院在2023年也做过一个年轻人存款小调查。30万存款在年轻人中,也属于中等往上的级别了。 |
![]() |
|
![]() |
因此,30万的存款确实空间让人产生一些错觉,觉得自己会赚钱,消费也好,投资也好,都更大胆一些。 并且,还有的人有一种向上靠的思想。 比如,30万,离50万不远,踮两下脚就50万了,再踮两下就100万了,财富自由指日可待。 但我认为,“30万犯贱定律”并不成立,在过去,由于很多人眼看房子价格不断上涨,坐不住了,部分人一有新鲜,只要够首付,就买房!身边这样的人不下十位。 除去买房挪一波,更多人还是比较务实的。 对于冲动的人来说,没有30万也很冲动。 另外,还与这个钱来得是否容易有关。 如果是买彩票中的奖,或者突然走红了有了大量的收入,因为钱来得太轻松,也容易冲动消费和盲目投资。这个是人的本性。 很多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做大的老板,虽然他们身家不菲,由于他们的钱来得不容易,在投资方面还是十分谨慎的。 |
是真的,当你有30w的时候你就会考虑“通货膨胀”这个事儿了,然后就想着跑赢通货膨胀,然后尝试投资,最后铩羽而归亏本金。 殊不知,投资是一个技术活儿,通货膨胀不是你该考虑的事情,就算300w也不该因为通货膨胀而投资,否则继续亏本金! 为什么我知道?因为我真因为跑赢通货膨胀而投资过。都是6年前的事儿了... |
确实是这样的,在不同的城市这个数额会不太一样,比如说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如果家庭闲置资产超过100万的话,放在前些年,绝大多数家庭都会去考虑贷点款去买房。 所以国内的绝大家庭还缺乏形成“强制长期储蓄”的习惯。其实在香港社会,政府早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花了很大的气力来扭转这个意识,放到今天,香港社会上执行强制长期储蓄的意识已普遍建立。 香港社会是不提供社保养老金的,所有的养老钱要靠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来缴存和生息,等到老了再拿出来花。 港府于是在20多年前出台了强积金制度,规定在工作的时候必须把薪水收入的5%再加上雇主的5%强制积存起来,投入到养老保险里面去,这样老了以后你们就能自己来养老,政府是不承担养老义务的。 但由于香港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这里的钱可以去到全世界进行投资,也能收获到全世界的红利。所以政府推动这些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给民众的养老保险的年化复利收益就特别高,一般的达4~5%,现在则有6~7%。 以目前香港市场上主流的长期收益6~7%的产品为例,这就意味着在30岁时存的一笔钱,在经过30年以后,在60岁的时候就能升值到5倍。在40岁时存的一笔钱,在经过20年以后,在60岁的时候就能升值到2.5倍。 这样的财富积累速度才使得人们的养老不再有后顾之忧,也才形成了香港社会的基本稳定。 除了强积金这种方式外,港府还非常鼓励居民去购买年金保险,也就是分5年交同样的金额,退休前是领不出来的,退休后可以连续领上10~20年的那种,并每年对年金险的开支提供免税额度的方式来激励,进一步强化居民的长期强制储蓄习惯,年金险是按复利4~5%左右的价值增长。 所以内地在去年开始推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其实就是在仿效香港的强积金制度,但可惜经济的黄金20年已过,受制于外汇管制,后面国内个人养老金的升值速度想快也难以快起来。 并且从今年1月开始,国内开始支持内地居民购买海外金融产品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自己的个人养老金资金池建在香港,因为两地保本型养老产品的收益差距实在太大。 所以,有了一点积蓄就容易冲动消费和盲目投资,这其实是人类社会的通病。 没经历过多次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冲击的人们,很难意识到其中隐藏的危险。香港社会正是由于一直与国际经济联通,也经历过很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所以大家就慢慢地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保本型强制长期储蓄意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时候就得佩服我爹了,大学毕业折腾三四年,存了几十万 本来想买个A4,毕竟是大学时候的梦中情车 被我爹按着买了个房 买完房又折腾几年,攒了差不多两百吧,想换个房子 被我爹按着买了个商铺 现在虽然房价和商铺的价格都跌了不少,但是房租没降,足够保证我饿不死 每年再拿点分红做点兼职,偶尔上上班 足够我这种不求上进的人躺平了 |
不是吧 我22年被裁员赔了6个月工资14W 存款达到了50个 我家里不能给我兜底 所以没去搞过投资 冲动消费的话也是在吃的方面比如一个人跑去吃400+的自助 换电脑和手机也是因为用了4-5年了 哥们在游戏公司当程序员辛辛苦苦加班赚来的钱哪有乱花的 |
是真的。 因为普通人做生意,买车,全款买小公寓,贷款买小房子,专业理财险,门槛都是30万。 先说做生意。一百多平的房子半年房租+基础装修+物料就是三十万。你要加盟个小餐饮差不多也是这个本。而且这十年开店成本没啥变化,装修费用稍微高了点,但转让费基本没了。 买车,不用说了吧?30万刚好是bba的门槛,也能买一些年份不太老的上一代奔驰s玛莎总裁了。 小公寓,这个在大多数城市都属于热门投资(坑),七千一平四十五平的房子,装修完三十出头,貌似能租2000一个月,自己成房东了。 贷款买小房子也差不多,拿长沙来说,一万一平,刚好买个有装修的小三居。杭州这边一百万能在闲林买个六十平的大一室户。 理财险呢,现在估计没那么多条框了,以前国行代卖的那种趸交保险,带意外险且每年利息5%左右的,门槛就是三十万。 而且攒到这个数的人,确实也不知道怎么花。放着吧,每年利息也低。花了吧,这三十万怎么花也不对路,最多奖励自己个一两万的大件。最后基本都是奔着投资去了。 但是呢,首先现在开店难度非常大,年轻人吃不起那个苦也没经验(开店要想赚钱,最好现在这个行业内学习一段时间),开公司现在贸易战大家自行掂量。买车吧?三十万买bba女生还好男生总觉得差点意思,装又装不起来,二手车这个价位修得比开得多。小公寓这种是看着美好实际上装修费都收不回来。一百万的房子呢……我个人不建议买,居住时效性太低,换房子要成本的。那保险趸交总可以吧?问题是这钱买了就失去流动性了,而且五年起交,并且不像存折完完全全没风险了。 最后,有三十万干啥好? 我的建议是每年两趟远游,分五到八年花光。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所以各大行消费贷贷款额度都是30W,明白了吧 |
人是会飘的,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有了点钱 俺有第一个100万的时候飘得不行 那时候才25岁不到,那时候刚追的俺老婆,那时候俺老婆还在杭州 就光说吃吧,杭州大众点评上当时的黑珍珠基本吃了个遍,上海这边的黑珍珠也吃了小半 杭州洗脚店会员卡里至今还有几千块咳咳。。。也不知道倒闭了没- - 一年光吃吃喝喝能花出去十几万,一年毛估估消费三四十万有的 还别说,第二年存款比前一年还多 嘚瑟啊 后来嘛,买房、负债、市场环境不好投资失败,老实了 倒也不是不吃点好的了,频率变得极低,纪念日小节日也懒得去订餐厅了 对吃没啥感觉了,吃多了看菜谱都知道啥味道,挺千篇一律 现在吃个牛肉火锅都知道走咸鱼了嘿嘿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