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国企为什么容易亏损?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国企为什么容易亏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国企为什么容易亏损?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职场
国有企业
职场困惑
职场管理
职场大千世界
国企为什么容易亏损?
神奇的很,赚钱的时候不找你老百姓
亏的时候要你帮它还债,化债
老百姓想去国企烟草,电力,不让,它们三代烟草人,电力人
有这么两句话:
一、有一颗红色按钮,按一次,你会损失一元钱,但国家会平白赚一百元钱,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请问你会按吗?
二、还有一颗绿色按钮,按一次,你会平白赚一元钱,但国家会凭空损失一百元钱,同样也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请问你会按吗?会按几次?
回答好这个问题,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国企容易亏损了!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花钱办事四种模式理论的回答适合这个问题
弗里德曼的理论是:1.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2. 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3. 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4. 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
国企应该就是第三和第四种的混合产物
1977年担任空军司令员的张廷发将军在回忆录里披露,空军“霹雳-2”空对空导弹一直到1983年停产,都不具备实战能力。


大家猜一猜,这一款所有人都知道不具备实战能力的空对空导弹一直到1983年停产一共生产了多少枚?
2950枚。
每枚出厂价50000人民币,和“红旗”轿车出厂价是一样的。(“一汽”副厂长范恒光)
根据朱中和、陆鑫、姜学铭、钱汉皋等人编纂,并于1987年出版的《〇一二基地史》披露。
简言之,有关部门花了1.475亿人民币换了2950辆报废的“红旗”轿车。


有些小宝贝对国内军工体系的真实情况没有任何了解,只会颅内高潮。
真实情况是霹雳-2甲是(汉中)〇一二基地生产的,1979年改组为陕西飞机制造公司。
而霹雳-2乙则是202厂负责研制和生产,202厂则在包头。
不管是202厂史还是〇一二基地史,都没有两工厂大规模人员流动的记载。
并且,有关方面吸取了生产了2950枚毫无实战能力的霹雳-2甲的教训,作为应急产物的霹雳-2乙只生产了不足500枚。
真正让“空空导弹”有质的飞跃是引进以色列怪蛇-3空对空导弹技术之后。
1983年,中以达成协议,以每枚23万美元的价格从以色列引进1000枚怪蛇-3空空导弹,其中350枚为散装件,发射架200套,以及全套导弹生产技术。
其中,霹雳-8是以色列方面提供部分原装零件组装而成。
霹雳-8A则是以色列授权生产。
霹雳-8B才是100%国产化。
换言之,“空空导弹”的飞跃式进步和“独立自主”一毛钱关系没有,是100%“技术引进”的产物。
而霹雳-8的生产线既没有放到汉中、也没有放到包头,而是放到了洛阳。
所谓霹雳-2甲的弯路是为霹雳-8积累经验,纯属扯淡。
霹雳-8的成功真正要感谢的是以色列方面的倾囊相授,以色列有一个20多人的团队常年待在洛阳。
并且负责生产的洛阳〇一四没有从〇一二以及202调过一个工人,一个工程师。
本人在能源类的央企,有感而发
就这最近的事
上级公司召开线上会议
就因为项目部现场一个人没关麦,人家也没出很大声,就是在领导讲话的时候麦有点杂音。好家伙,我们公司分管副总直接给项目部项目经理打电话一顿训
但是最近项目现场烧了台风机(风电场),却被按下谁都不提了,也没有处理谁稀里糊涂
道听途说的啊。
成都前些年建一个高档社区,不对外销售。主要是给某房地产企业高级领导层准备的。快竣工的时候,该企业职位很高的一个领导莅临指导工作。期间说了一句建筑外墙装饰板的颜色有点太深了。
然后项目部用了以千万为单位的费用把外墙装饰板全换了。
离谱不是国企亏损。
离谱的是明明作为垄断性行业,全国就那么一家两家,它亏损了。
关键是,百姓没从中获益,
民间企业没有从中受益,
就连国家也没获得多少好处,
这样的行业居然亏损了,而且年年亏!
更离谱的是只有管理层赚的盆满钵满,但却是合理合法的!
如果,换一个策略,
国企既然是国家编制,那么管理层按照国家最低工资标准领工资,如果企业盈利,那么拿出最终盈利的一定百分比分作为管理层提成,
如此,估计大多国企就能正常盈利了。
我只知道,如果我负责一家国企,没人能查我的话,我会这么干: 外面成立一些公司,把企业可能产生的利润,做成成本或者费用,输送到这些供应链或者金融公司里,实在处理不了的,发发奖金。把利润控制在2-3%,甚至微微亏损状态。这样,这个企业,只有我能玩转,别人来了一时半会摸不清。
保住了位置,还赚了钱。
当然,这个事我自己玩不了,需要一下同盟:
1 本地国资委必须有一两个支持者,这个得给好处。
2 财务部老大得配合,必须是自己的人。
3 采购部门必须用自己的人,当然也得给好处,或者少分点。
4 成立很多套壳公司的人,一般是司机、秘书等等,很少用家人。这些人得靠得住,有好处。当然,也可以是正规企业,只需要谈好分赃。
5 海外有一个公司,比如在英属某某岛。用来处理财富。
等等。
这还算小打小闹,非常低级,高级的玩法就跟金融、上市、一二级市场等有关了。
国企亏损,几乎是必然。
这也是董明珠硬气的原因,她大概率这方面算是干净的,但是不是纯洁不好说。
假设在现有的缺少社会监督的情况下,给你一家国企,你能忍住没有想法? 反正我很难做到,我觉得几乎没有人能做到。
曾在国企工作过,期间参与做一个几个亿产值的项目,最终决算盈亏分析出来,发现一个做了两年半的项目,净利润4800元,只够配一台办公电脑。
这意林味真冲鼻子:


PL2仿制的美国原版的“实战能力”也是那样,第一代导弹的就是那个水平,原版就是插在我国战斗机上没炸,被带回来的。
性能差就不用了?那你猜美国在越南战争生产了多少这玩意儿?
没关系,年年亏损都不怕!我是央企的,自从我2011年进入这个单位以来,年年都是亏损,但公司依然挺立,领导俸禄一分不少,还整天想着如何捞钱。亏损不是吗?没关系,换领导,然后多了一年的展望,来年还是亏损,没关系,再换,到如今,已经换了4拨领导了。换一次,底下的人员就要重新站队一次,头疼,跟哪个领导呢?然后又勾心斗角,排除异己,方便捞钱。领导一天到晚只知道对付“红头文件”,有红头文件了,就停止生产,组织员工进行开会学习。至于真正的经营,没人管!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亏损与领导无关,此地不过是他捞钱的地点之一罢了,他可以通过关系调动甚至升迁!之前的一任领导栽在了一个项目上,亏了8000万,对方破产,以一堆手机抵押给了我们,至今这堆手机还堆在我们仓库里,已经十多年了!估计电池都开始流水了吧?不敢处理啊,处理了就是国有资产流失,不处理,这堆东西始终在那,还是8000万!国有资产还在。所以,你们想想,这个所谓的“国有资产”有多少水分在里头!然后公司里,几乎所有员工都是“皇亲国戚”,不用学历不用履历,反正统统都可以包装!可以短短时间内就把你包装成党员,包装成先进工作者,火速任命为部门领导!因为人家亲舅舅是集团公司的高层!反正背后拼的就是关系!就这么一种生态,你们应该知道为什么国企央企容易亏损了吧?
据我观察,把国企搞得很盈利很有名气的董事长总经理也好,厂长书记也好,大多数的归宿是去踩缝纫机。
老百姓现在都见过世面了,恒大是私企吧,亏损了2.4万个亿,这种事哪个国企能干出来,还是改成为什么企业会亏损
因为国企要承担社会责任,所以不以盈利为目标。
企业不以盈利为目标,那以什么为目标?
以升官为目标。
又想吹私有化是吧?
真私有化,获益的也不是鼓吹的那帮人。别说什么竞争会让价格更便宜,就你这停电停水都受不了的巨婴。
影响国资发展的四大力量:
一、国家核心权力部门
比如组织口,负责国资核心干部任免,纪检监察口,负责国资监督、执纪、问责等。
好的方面就不说了,说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权力部门会通过权力影响国资的运作,常见的情况有某某领导的司机到垄断国企担任老总,某某二代空降到垄断国企担任领导,这些都是常见的事情,国资内部人事、招投标等往往都要受这些权力部门的影响。
非核心权力部门对国企也同样有影响力。
基本上,国企大量负责安置权力部门的关系户,在人员招聘、人事任免和业务运作上偏向权力部门的关系户,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国企的运作效率。
二、国资委
国资委集中管理非金融类的国有企业,除了有权力部门同样的问题外,还额外带来了外行管理内行的问题,因为国企分布各行各业,国资委领导不可能是精通各行各业的天才,必然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寻求淡马锡模式的核心所在,趋势是要将国资委改造成一个持股平台,权力下放到各级企业的董事会,但目前的改革基本上没有进展。
国资委的利益机制与国企并不统一,他们首先要解决自身的考核问题,需要完成大量的政治任务,因此会驱动国企为这些政治任务服务,优先提供资源给这些政治任务;然后要解决自身的晋升问题,因此会安排大量的额外工作给国企,美其名曰国企改革和创新;最后也是要解决个人关系户问题,因此会和其他权力部门一样,干预国企的人员招聘、人事任免和业务运作。
我们周期下行从2008年开启,国企的资产收益率也是在这个时候持续下行的,但国企这个期间,大量增设领导和部门,增加管理人员,特别是非业务口人员,就是国资委利益机制与国企利益机制不一致的典型反应。
三、国企领导
国企领导的利益机制也与国企不完全一致,因为决定他们晋升的并不完全是国企的增长和发展,而是上级领导的欣赏,而且现在轮岗频繁,发展趋势是行政化而不是专业化,核心领导层的任免基本上不看专业背景。
举个例子,一个垄断国企的领导,上位后几乎将他整个村的村民都弄进了垄断国企,这些人才都是常规渠道无法发现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啊。
四、国企员工
国企员工可能有三分之二是关系户,国企招聘人员、提拔人员的素质层次会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给的薪酬待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
干活的是少数人,但享受成果的事另外一批不干活的少数人,这样下来,激励机制能够做好才怪。
我一直在分析国企的运作,这篇文章准备持续更新补充,大家如果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提供,既然国企持续存在不可改变,那还是希望国企的运作效率能够提高一些,降低社会运作成本,我们就把自己当成治病救人的医生,就是面对十恶不赦的恶棍,人家生病来看病,也还是要治疗的。
问题问的不合理,其实私企也很容易亏损,只不过私企亏损到一定程度就倒闭了,老板还会背上一屁股债
国企的问题在于两点:
1,亏损到一定程度能不能倒闭破产?
2,造成亏损的管理人能不能得到实质性惩罚?
如果这两点条件不满足,你会发现私企也会出现和国企一样的乱象
参考金融风暴时的华尔街金融业,一手酿成次贷危机,眼看就要作死自己时却因为“大而不能倒”迫使美国政府动用财政大规模救援自己,最后这帮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的企业毫发无损,甚至高管们还照旧给自己发巨额奖金
这行为像不像国企?
很多老板在国内欠一屁股债,爆了一堆雷,但是本人早早把财产和家人转移到国外,出事以后坐飞机光速跑路,留下一堆债务人在国内欲哭无泪
这行为跟把企业搞砸却能平安落地的国企领导有什么区别?
有些老板二代继承企业以后不善经营,把实际权力都交给了管理层,结果高管搞小动作,步步为营,最终要么把公司据为己有,要么把企业的资源和市场都逐步转移到自己另起炉灶的企业
这行为跟之前搞私有化时各种方法把国企变成自家私企的国企管理层有什么区别?
不要把国企和私企看的过于泾渭分明,好像是两个物种似的。我们印象中的很多国企的毛病,其实本质上是“大公司病”和“垄断病”,任何私企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对某个市场领域形成垄断以后,都会迅速向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国企”靠拢,各种人浮于事,流程繁琐,效率低下,贪腐横行,关系户扎堆,有能力的人得不到机会的问题一个都不会少—甚至很多时候私企因为缺乏外部监管,腐化的速度比国企还快的多。
本质上市场经济就是通过竞争不断淘汰这种腐朽企业的方法来实现自我净化的。但是某个成功企业一旦形成某个领域的垄断性优势,这种机制就会(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失效,在这段时间内企业在没有竞争和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就会不可避免的迅速退化,在舒适圈里逐步丧失竞争能力,变成我们传统印象中的“老国企”。
甚至当这些企业规模和影响大到一定程度时,国家也会无法承受其倒闭的负面影响,从而在企业面临危机时被迫注资挽救这些企业—比如金融风暴时的华尔街银行。于是就成了我们印象里的“靠国家拨款生存的亏损国企”
你看,很多我们觉得只会在国企身上发生的事情,其实在所有企业身上都会发生—只要你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只要你垄断了某个领域或者某个资源,只要你庞大到政府不能允许你倒闭,必须出手救你—那无论你是国企私企,你都会表现的像一个“老国企”。
其实就在最近这段时间,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知名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刚刚向我们完美展示了一家曾经获得巨大成功,凭借优质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规模庞大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垄断地位的私企,是怎么在几年时间之内被侵蚀腐化,堕落成了一个我们印象中的人浮于事,管理混乱,蛀虫遍地,胡作非为,行为失控,对客户态度恶劣,在短时间内开启自我毁灭进程的“国企”的


周一刚上班没进入状态,开个小会然后等下班。周二磨蹭一天打打电话,周三周四去基层单位检查一下彰显一下存在,周五了,谁还好好工作,中午就可以回家了。此其一
基层干活的永远没有领导多,一个领导岗位超员三四个人,机关更是臃肿不堪。所有工作岗位里边,基层单位干活的地位最低,谁都来检查你,做多错多。此其二
其三其四还有懒得说了,比如浪费,形式主义,等等
这个问题,你首先要先回答另外一个问题:
国企干部的属性,到底是官员还是企业家?
答案是,国产国企的干部的属性,本质是政府官员,而不是西方国企的企业家。
这就是国企为什么亏损的根本原因。
国企,和政府之间有着一个旋转门。你看现在针对体制内公务员的种种政策,诸如不得经商、解除集体身份等等,但是唯独对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重大遗毒:政企不分始终没有彻底解决,政企旋转门始终不给关闭。国企干部都是有着政府职级的。比如我们集团的老总是副部级,下属各个企业的总经理是正局级,各个企业的中干,比如分厂厂长和各部门部长,那是正处级。意味着本企业干部出去去政府交流时,一个平时只管着一两百人的部门经理去了地方直接可以当县长。事实上,今天有许多高级官员,那都是国企出去的。
省流说法:国企的意义就是政府官员快速升迁的龙门,是跳过地方政府按部就班按资排位的缓慢晋升瓶颈的快速晋升通道,所以体制改革怎么改,唯独这个关系到官员重要利益的旋转门,说什么都不会给关闭。
而国企一切问题的根源,恰恰就出在这个制度上。包括为什么国企总是亏损的原因。
首先,外行指导内行的非专业性。因为国企干部的本质是政府官员,他们往往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不懂经营,当然他们也不需要懂,而且他们也瞧不起下面那些技术人才和业务人才,他们以其为鄙事。他们懂的是政治。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整人、权术、划分派系,权斗。为此他们把政府里面那一套给搬进了企业里。比如说,他们把政府里整基层公务员的任务清单那一套玩意给搬到国企里面来了。然而国企不是政府,国企本身是有着自身的业务kpi,但是因为干部们的各种和生产、业务无关的任务考核,导致了国企基层被迫将大量精力分配给了那些形式主义工作。而这个形式主义工作,整个国企自上而下明明都知道本质是怎么回事,但是干部还乐此不疲,因为这些形式主义工作本身就是服从性测试,你企业业务搞的好不好,和干部们有什么关系?干部们在国企待个几年就会调走,要么平调,要么升迁,反正不可能长呆,所以他们往往在这些形式主义上非常下功夫。
第二,官员和企业利益的不一致。既然国企只是官员的龙门,所以国企本身效益好不好,那不重要。甚至是,这个企业就不能好,必须往亏损了搞。为啥?因为国企不是自己的,因此它效益要是好起来了,上面很可能就会派出自己的亲信来摘桃子,自己的位置反而会被排挤走。所以许多国企干部就故意把自己的部门搞的乱一些,亏损一些,故意搞出来一些麻烦事和隐患,让别人一看就头大,打消想要接手摘桃子的心思,这样自己的地位反而会稳固。至于亏损,无所谓,国企盈利靠的是垄断地位,而不是市场竞争,因此垮不了。亏损多了,自有国家往里面注资。
最重要的,国企干部不怕国企倒闭,因为自己本质是政府官员,就算国企倒闭了,自己也能利用自己的职级平调到别的企业,或者调回机关找一个同级别的日子借着当干部。九十年代末国企倒闭潮就是这样。下岗的只有工人,干部们大多回到了机关。
第三,因为国企干部本质不是企业家而是政府官员,国企是政治挂帅而不是利润挂帅,因此他们是国企创新最大的阻力。国企总经理一般的任期是三年,如果三年之期到了没能升迁走或者没有其余合适的位置,会再等两年,再调走。总之都是必然要调走的。而新的总经理上位,按照习惯必然要把下面的中干洗洗牌,因此下面各个分厂厂长、部门经理也是会定期轮换的。而轮换的一个依据就是绩效考核打分。这个绩效考核大家平时的分差不大,所以加分难,全靠扣分来拉差距,比如工伤、生产事故、质量事故等等。
然后大家都知道,抱残守缺,保守行事,故步自封,是温水煮青蛙,但是这么做却不会出大问题。而搞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工艺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等等,那都是有风险,有沉没成本的。只要出了问题,那么就要扣分,就会影响自己的kpi排名,也就是影响自己的仕途。因此国企干部阶层对创新和改变有本能的抵触。都说国企是基层用形式主义对抗上层的官僚主义,但是这同样符合国企领导层,他们一样用形式主义,来对抗更上级对国企的一切改革政策,比如:
你说减员增效,那么我就把干部、关系户从一开始就从减员指标拿掉,把指标全给普通职工。
你说精益管理,那我就大搞6S,大肆败家,扔东西,几千万几千万的扔,扔完再买,让所谓的精益管理的成本直线飙升,把上面吓住。
你说加强党建建设,那我就没完没了的利用工作时间开学习会,把生产放下,机器停了,党员集中起来开会,强制参加,不许以工作理由请假,搞的基层一听到这个词就想吐。
你说搞新质生产力,那我就专门搞各种高成本高耗能的生产线升级方案,让上级一看账单就头疼。
你说搞碳排放碳达峰,搞环保指标考核。那我就把电断了,生产停了,回头眼看这么下去中央安排的计划指标有完不成的风险,省里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放任企业自行运转,最终不了了之。
等等等等.....
国企为什么容易亏损?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
我个人认为,国企必须去政治化,切断政府和国企的旋转门,彻底清除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余毒,变政治挂帅为利润挂帅,给予企业自身更大的自主权和经营权,放松对各个国企钱袋子的控制,不要集团化中央集权,而是应该弱化集团,而强化各个企业自身的权限,集团只能变成一个协调机构,而不应该不断地收权,从而导致国企普遍开始自上而下的摆烂(毕竟上级说啥就是啥,自己违抗上级,你经营的再好你也会被边缘化,那么自然会导致干部阶层的摆烂),这样,国企才能扭亏为盈,变成正常的企业。
国企没有"盈利“一说,亏损不是自己的,都是”阿公“的……当然容易亏本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因为家里有国企工人表示,国营厂就是好啊,里面东西随便拿,跟自己家一样。别管别的地方如何,反正有一小撮人已经实现那啥社会了。真就是按嘘分配。
员工尚且如此,领导就更……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
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
你家里盖房子,知道先在墙上铺好电线再装修,因为知道这样不浪费
但有的部门不这样,他们会今年挖路铺燃气管道,然后回填。
第二年又挖同一条路铺供电线路,然后回填。
国企产权模糊不清。
国企居于垄断地位,还有定价权,难以想象会亏损的。但就是亏损了,也不会倒闭。
确切地说,国企是不以赢利为目标的,国企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是完成上级指令任务的单位。其负责人对权力的来源负责。赢利了,其负责人不一定能留住;亏损了,其负责人也不一定会引咎辞职。与民企不一样,国企既使长期亏损,也会有转移支付等来维持。直到都没有收入来源。
长期以来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官营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只不过,换了一种说法。有人想当然地叫“全民所有”。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要不要设立个镜像题目
“国企为什么容易赚钱”
你猜为什么代清海关只有赫德管着才有钱?他把小头给朝廷。中国官是把零头给朝廷。
但是代清收老百姓的税可狠着呢,小头留给老百姓。大头归朝廷
所以就算代清时代朝廷能赚到钱的都是民间,一旦成了衙门这钱可就少老了鼻子了。
今天也是这个道理。自己的刀砍不了自己的把。老百姓该交多少钱交多少钱,换成官可就不一定了。周公子能赚着钱是因为国企,一旦改了私企您算哪位啊?有人说改了私企周公子的财富就合法化了。不改也是合法的啊。但是周公子的买卖改了国企自负盈亏赔不死他。
这问题和大清为什么会灭亡一样,国企就是大清,必然灭亡。
先不用说国企,就说私企吧。
我小姑父(我父亲最小一个姐姐的丈夫)大概于2001年去世。
他确证肝癌的时候已经是晚期,拖了一年半多一点,还是医治无效去世了。
他生前经营一家家具制造销售的企业,可以个性化定制,这一点在现在不稀奇,但是在当时是超前的。所以他的企业在那个时代还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到他去世的时候,这家企业已经从盈利丰厚到资不抵债了,基本上被几个高管掏空了。
我小姑是家庭妇女,他们两个女儿都是做职业模特的,对是经营企业一窍不通。
他去世之前我和父亲去看他。
他的妻子,也就是我的小姑一边哭一边骂,说厂长、总会计师、副总经理等几个人都是拿着股份的,结果也都各自营私。
姑父苦笑了一下,说了句人走茶凉,我如果只是暂时生病还好,我现在已经是肯定活不了多久了,他们不偷才是傻子了。
请问国企那些厂长、董事、各个总监,从高管到基层员工,有谁占股份的?
除了极少数想走仕途的高层,有多少人是冲着赚钱养家来得,有多少人是冲着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来得?
这种所谓的“公有制”,实际是“权有制”的地方,他不贪他是傻逼。
我就这么说吧
不能提名字
就是国企旅行社有一个知名国企
不知道是他们集团那个领导,总部哪个领导脑子进水了
要求放弃所有门店,只保留一个分部,统一管理
正常老板思维,我刚接手,哪怕门店有亏损,我也要区分哪个门店亏损,哪个门店不亏损,我先弄一下账,结果一刀切。
那底下门店不就被其他势力给瓜分了吗。
这就是一拍脑袋,反正是公家,又不是我私人的。
你知道你这么做,引发第二层后果是什么?
因为你没有调查就一刀切,那么原来是你们阵营的人就会离心离德,我原来能拿到客户,我给其他公司做,爷我高兴啊,反正我拿的是死工资。
再举出第二个案例
还是某国企,这是另外一家国企,又是总部突发神经,尝试着推动能不能看各地子公司企业负责人进行轮岗。。。。
遭到底下负责人一致反对。
为什么?
因为旅行社国企属于经营类企业。他不是市长省长行政类企业。
比如你是石家庄市长,你跑到南京当市长
基本上没啥区别,你别贪污就行。
而经营类企业地方负责人,是有竞争对手。
而中国商人赚钱其中一个渠道就是人脉!
比如你南京经营类负责人,你的人情世故都在南京,把你调到黑龙江,你完全傻眼,
你谁你都不认识。
除非你总部说,我每年给你南京多少钱发工资,我每年给你南京一个亿利润,那行,而事实是又不是你总部发钱。你管那么多干啥。
所以,国企一个最大通病是什么?
非常容易瞎指挥,一刀切,反正又不是我打下江山,我心疼个屁。
国企亏损,有多种原因。
比如说经营失当,比如说腐败,比如说独家经营,缺乏竞争。
这些都是原因。
但还有一点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国企之所以姓“国”,是因为有很多事是私企不愿意干的。
深山里的一户人家要通电,光电线就要拉几公里,但电费你不能多收它一分。这种事你愿意干吗?国家电力会干。
拉萨需要通火车,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但几乎没有回报率,这种事你愿意干吗?国家铁建会干。
我们绝大部分的高铁都是亏本运营的,这种事你愿意干吗?国家铁路公司会干。
翟山鹰:因为爱国本身就是一桩生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中国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印度GDP达到日本95%?
如何看待胖东来官网关闭了?
茅台官宣张艺兴为首位文旅代言人,这是想借
央行表示将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0.2
贝森特称美国仍是全球资本的首选目的地,投
为什么就中国在大规模修建高铁?
3 年期存款利率跌破 2%,普通人该怎么给自己
为什么大公司不配备量化团队赚钱?
上市公司的市值是不是虚的,假如市值500亿的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5-08 10:16:57  更:2025-05-08 14:01:44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