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小龙虾价格从 40 元/斤降到现在的 17 元/斤,如何看待小龙虾价格大跳水?受哪些因素影响?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小龙虾价格从 40 元/斤降到现在的 17 元/斤,如何看待小龙虾价格大跳水?受哪些因素影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近期多个产区的小龙虾价格都出现了下滑。据“央视财经”报道,杭州水产市场的某位工作人员表示,3月上市初期,小龙虾日销量约1万斤,到4月下旬,日销超10万… |
整个产业链早就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了,特别是小龙虾受追捧的原因本就是“实惠”,在夏季成为消费者的下酒菜,却因为资本的入场把市场价格和消费者的锚定价值越推越高。 近些年小龙虾还出现了高端化的趋势,在原材料不变口味并没有创新的情况下铆足劲儿的炒养殖环境,不过小龙虾就是小龙虾怎么也变不成大闸蟹,即便扔阳澄湖洗澡它还是小龙虾,消费者并不接受小龙虾高端化的趋势,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资本在压低进价的同时增加终端售价,苦了消费者踩遍各种坑。 以次充好的、缺斤少两的屡见不鲜,可惜了这玩意儿本就不是食品行业的刚需,论夏季消暑下酒夜宵除了小龙虾,螺蛳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部分的大排档也不高端不了,消费者就从来没有认可过小龙虾的价值。 在养殖增加的情况下,多出的残缺品、运输途中死去的,个头比较短小的又被食品加工厂收去加工成预制菜,最终出现在了电商网购平台,以“便宜”的售价大肆销售,消费者的心里锚定价值再次被拉回小龙虾原有的价格甚至更便宜。 消费者网购小龙虾除了极个别会在意个头,甚至更无法追踪小龙虾的死活,只要料下得够狠虾肉紧实味道并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去头后二两和四两的差异并不会太大,加上美颜滤镜P图就会造成价值误差,为啥大排档的那么贵逐步的减少消费甚至不消费,最终的结果就是终端价格崩盘。 小龙虾这玩意儿是放不了太久了,每天都有损耗,终端肯定不会喂养到明年在卖,积货压力一上来就得便宜处理或减少进货,整个产业链就崩了。 资本一向如此,前些年太疯狂了,近些年也不叫跳水,而是少赚点而已,小龙虾终端17元还是贵,还得跌。 我不信资本能年年炒火小龙虾。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麻小忘了初心呗,以前为啥吃麻小,因为大虾贵啊,只能用这玩意代替了,那时候内地很多地方叫海蝲蛄,在街头一个大铁盆,跟麻辣鸡爪,麻辣福寿螺,麻辣田螺,和麻辣棋子儿蟹,摆成一排,几块钱一份回家下啤酒的玩意,顿顿吃大虾,钱包受不了啊,谁知道这玩意后来忘了初心,比大虾卖的还贵,鸡爪子田螺和棋子儿蟹(现在该螃蟹钳了)表示鄙视。 这东西只能用麻辣鲜香堆,肉质一般口味一般,就是当个带味儿瓜子儿磕了磨牙,结果它飘了,成精了,四十多一斤,某些地方吃一次一百多二百,那我吃大虾烤串不好么,烤全羊才多少钱一斤。 |
四十多岁的人。 小时候看见扭屁股的猪,都想上去咬一口。 但是小龙虾,摆在面前一盘,是一点都不吃的。 那时肉类最便宜的是鸭肉、然后是鸡肉。 鸭肉太腥,必须大料大酒,家人一算成本,还是买鸡肉吧。 最便宜的鸡肉,一周也吃不上一会,更不要说香喷喷的猪肉了。牛羊肉更少,好像大节才能美美吃上几顿,其他时候别想。 小孩子长身体,嘴又馋。 那时鸡都整只卖,有时候鸡一周也吃不上一顿。 出于无奈,母亲就有了办法。 冬天,母亲想到的办法就是用炉火烤咸鱼。 夏天,母亲想到的办法就是用一盆小龙虾。 那时,龙虾不论斤卖,轮盆卖,就是那种红皮大盆,估计小十斤是有的。两块钱一盆都是贵的。 我妈用自行车驮回龙虾,有时邻居还会笑,说,就吃这呀? 我妈窘迫点点头,把虾子带回家。 邻居还会追上一句,在老家,我都喂猪。 其实那时我并不同情母亲的窘迫,和邻居对我的羞辱。 尊严和嘴馋,我选择嘴馋,毕竟一周没吃肉了,好歹来只最便宜的鸡,打打牙祭也好啊。 再不济,买块肥肉,先去炼油,然后油脂子炖菜,也比这玩意香啊。 看见又是龙虾,自然一肚子不高兴,这玩意,是一点都不解馋啊,还是拿去喂鸭子吧。要不给邻居,让她拿回老家喂猪去吧。 那时没人养虾,都是在河沟里面捞,个头又大又黑。 头永远不吃,只留下虾屁股蛋子,下多多的辣子去煮,吃上一顿,就没了胃口。 老家水多,又没有娱乐,夏天钓鱼钓虾就成了娱乐。 鱼儿太狡猾,打个照面就钻到河底。 虾子好傻,不用饵料,用树枝缠根布条,拨弄它几下,螯钳夹住,轻轻拽上来,就是一条大虾,如果有鸡肠子,用绳子拴住,丢进水里,等上几分钟,一拽就是几只虾。 水越脏,龙虾越多,个头越大,而且越傻,重金属超标,龙虾脑子也受不了。 往往一下午,桶就装满了,小伙伴,没人吃,又不想带回家,带回家,第一被父母骂,说咋又去玩水。大家都皮实,这到不怕。最怕就是一桶虾,万一父母不舍得扔,给做成了麻辣龙虾,妥妥害了自己。 大家都很谦让,你带,你带。 没人会带,谁也不傻,带个毛线。 又不能放生,听人说过,这玩意是日本祸害中国稻田的。 听着就气,怎能轻易放过它。 都便宜了路边的鸭子,剁碎喂它,嘎嘎的吃的香。 水清的地方也有,尤其下场大雨的时候,全都从水底爬出来,你都懒得捡,鸭子开心坏了,集体去吃自助龙虾。 慢慢的,去了大学。 学校北门有条夜市,全是大排档,烧烤太贵吃不起。 最喜欢就是卖现烧龙虾的摊子,不是因为多好吃,就是因为巨便宜。 不是便宜,而是巨便宜。 啤酒一块五一瓶,两瓶啤酒,一盘龙虾。 龙虾,个个饱满条正,火红爆炒,两三斤是有的,放上土豆豆芽豆皮等配菜,10块钱一份,两个人正好一顿。 我经常会来一句,龙虾少少的,豆皮多多的。 老板都懒得看我这个穷学生一眼,依然是豆皮少少的,龙虾多多的。 喝着啤酒,龙虾也能吃下,谁让学生没钱,吃不起烤串,一盘龙虾还是吃的起的。 然后,又是很多年过去了,大学同学十年聚会,有个同学特别想回味一下穷学生吃龙虾的经历。 于是一场结束,二场就去了学校北门吃龙虾,还是熟悉的大排档,红房子。 大个98一斤,吃了几十斤,反正是AA,都不心疼。 结账的时候,几千块没了,班长也不心疼,毕竟不用他掏钱,突然问了大家一句,以前咱们学生穷的时候,才去吃龙虾,现在怎么更穷了,连龙虾都吃不起了。 有人说,以前烤串多贵啊,龙虾一盘10块钱就能搞定,请同学喝啤酒,你总不能只点几个串吧? 龙虾17块钱一斤便宜嘛? 每个人看法不一,时代太快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武汉普通摊位3斤小龙虾188, 如果有名气的店188不到2斤,有这个钱你去吃188自助不香吗?里面的基围虾吃到你吐 |
想象一下,五一假期的高速上,前面一辆车打了个哈欠,轻轻点了个刹车,后面的车为了不撞上,刹得更狠,结果第50辆车完全停死,第100辆直接下车开一把王者。 这就是经济学中的“牛鞭效应 ”,需求和供应的传导总是有时滞的,需求端的小波动,在供应链上传递时被逐级放大,最终导致供应源头疯狂加码,供过于求,价格跳水。 需求到供给,像一条鞭子一样,客户轻轻抖一抖,抽在供应商的屁股上可能是狠狠的一下,但从供应商传导回客户的时候,客户可能已经不需要了。 这个效应在农产品尤为常见,因为农户的信息,不是充分透明的,农户也是最容易跟风的。 去年小龙虾价格40元/斤的时候,养殖户连夜扩塘,今年虾多到能铺满长江,价格当然腰斩。 所以,还记得曾经300一斤的的阳光玫瑰吗?全民种植后,价格已经杀到了10块以内。 |
![]() |
既然供应超标,那增加消费的渠道行不行?多开发几个菜行不行? 不行,季节限定属性感知太强。 小龙虾每年的5-9月为繁殖高峰期,注定导致了他是个时令菜。就像大闸蟹,过了季,连阳澄湖的水都懒得泡一下。 也注定导致了从供应端,每年夏天是集中供应的时间,前面说的牛鞭效应正式如此,如果供应的曲线是平缓的,那么供应到需求的信息传导是平滑的、灵敏的,不会出现价格大幅波动,正因为每个农户都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人养了小龙虾,来年大家才像闷开一样扎金花。 而且就肚子上那点肉和繁琐的加工工序,对家常菜而言,需要省时省钱省力,洗10分钟虾=半小时劳动改造,小龙虾是典型的三不选手,反季节也没法拓展菜单。 从客户的角度看,夏天吃虾是仪式感,冬天手都不想掏出来,吃虾就是自虐。 |
![]() |
随手一搜,都是大排档的搭档那批发打骨折,为啥终端降价感知不明显? 因为你吃的不是小龙虾,而是在为场景买单 。 小龙虾具备宵夜社交属性,小龙虾是大排档的顶流,吃的是烟火气和人情味。它是天生适合社交的食品,去头、取尾、就着啤酒入口,征服一只小龙虾带来的的快感,是从舌尖发自后脑的快感,这个时间是难得可以把工作、电话抛在脑后的时间。 大排档的溢价属性就是来自于食物的社交场景,你是奔着坐一晚上去的,反过来就像鱼香肉丝用来下饭,短平快的填饱肚子。翻台越慢自然坪效更低,价格自然更高,说人话就是,你坐在店里的时间,也是商家卖给你的商品,你也要为此买单。 另外,原材料到终端的价格,不要忘了加工成本 :为了吃虾的那一小块肉,背后是洗虾、去头、抽虾线,在大部分终端没有机器的情况下,人工费可以占小龙虾终端价格的30%以上。 有没有解法? 堵车永远无法根治,但我们可以学会绕路。 对客户和供应商而言,需要一个透明的采购平台,打破信息差,保证供需是透明的。 你现在看到的是小龙虾降价,但是不要忘了去年西瓜也会涨价,去年因为河南洪灾,宁夏瓜农坐地起价的情况,也是供需失衡的典型。 |
![]() |
2024年仅8月4日一天,武哥就遭遇了硒砂瓜价格一天三涨。早上起床时,瓜价从前一天的每斤1.2元涨到1.3元了;等到地里看瓜的时候,农户说得1.4元;到了下午3点,又说得1.5元了。 小龙虾价格波动是农业的常态,但牛鞭效应的下一站,其实是谷贱伤农,今年供应源头的农户赚不到钱,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产量的下降,明年供应大减,可能大家又吃不上便宜的小龙虾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还能是什么原因?大家不愿意去小龙虾摊儿消费了呗 大家虽然还没到连一顿小龙虾都吃不起的地步 但是一想到未来昏暗的前途,几乎也就没有什么去小龙虾摊子吃饭吹牛的心情了 过去经济好的时候,今天忙了一天到了晚上,或者这个星期忙了一周到了周末 和家人朋友一块出去吃个小龙虾,烧烤,喝个啤酒什么的 畅想下美好的人生。 现在,现在这么个情势,吃得下去么?喝得下去么? 硬着头皮去吃,真的还有享受感么? 完全没有了,只可能是越吃越不开心,因为小龙虾这玩意和嗑瓜子差不多,社交意义大于美食意义 聊来聊去,聊到最后,焦虑会传染,大家各回各家各失各眠 |
![]() |
小龙虾这玩意属于典型的泡沫美食 什么叫做泡沫美食,就是泡沫经济时期大家都爱吃的美食,在价格上很不划算,充满了泡沫 比如说吧,日本泡沫经济最巅峰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法国大餐,当时法国大餐的价格高到了不合理的地步,有些日本男青年谈恋爱请女生吃饭一顿饭就会花掉五万日元,约略等于当时的四千多块人民币(1992年10月9日日元汇率:1日元=0.0802人民币元)。 和人家日本人不一样,我们的泡沫美食是小龙虾和烧烤 小龙虾这玩意,说实在的肉质其实很柴,远不如大虾要好吃, 可食用的部分很少,就一个龙虾尾。 但是在2019年之前,小龙虾的价格却远远地高于大虾,一盆小龙虾的价格甚至能够购买十斤大虾 如果这不是泡沫,那么什么是泡沫呢? 甚至于,2018年时的小龙虾价格都快要赶上正经大虾的单价了 |
![]() |
|
![]() |
|
![]() |
当时一斤小龙虾是28一斤,但是一斤虾仁却只有32块钱,两者之间差别极其有限 问题是,虾仁可全是肉,如果比较起海虾的价格。小龙虾肉甚至比海虾肉还贵。 |
![]() |
而这还是生的,饭店里做熟了的话那就更不得了了。一斤熟的小龙虾,大概能买一斤活海虾还能再带上一斤小黄花鱼。 我当时吃了我们本地一个很有名的龙虾店的小龙虾,两个人一顿饭竟然花了340元 买大虾能买十斤。 可以想见,小龙虾在当时绝对是泡沫美食了 也就只有在2018年还能吃这个,现在,怕是请我去我都不去了 当然了说起来丧气,都是泡沫经济,日本人还能吃法国大餐,中国人却只能吃个小龙虾 咱们就算在这个泡沫岁月里面,说真的,其实也并没有享受多么大的福气 对了,最近因为人民币在国际上购买力增加,大批厄瓜多尔白虾进入中国市场。 每斤只要21块钱,小龙虾似乎怎么样也没资格高于这个价格了。 小龙虾价格不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玩意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 由于洗虾粉里面可能添加不该添加的物质。 吃不好很容易导致肌肉横纹溶解症 |
![]() |
虽然大夫说了,这个情况不多见,但是谁又能知道自己吃的那盆虾洗虾粉到底合不合格,自己到底会不会成为不多见的情况里面,不多见的受害者呢? 生活已经充满了该死的不确定了,为什么还要继续给自己增加不确定呢? 就算是不合格,该找谁去索赔呢?? 就算是索赔了,身体垮掉了,还有什么用处呢? 况且,这玩意,说到底也没那么好吃 如果是鲜美的河豚,还值当的冒险吃吃 小龙虾,算了吧! 最近由于小龙虾价格雪崩,我们这儿很多餐馆推出了小龙虾自助 79块钱,小龙虾随便吃,想吃多少,吃多少,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去,反正我估计是没多少人会去 一来大家都怕吃出问题,二来80块钱买上等的下五花肉能够买五斤,做成红烧肉,再放上点鸡蛋、豆腐,一家人能吃两天。 对了,说句题外话 1994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碎,大家再也吃不起什么五万日元一顿的法国大餐了 于是有个叫作久住昌之的漫画家,画了一个消费降级的美食题材漫画 主要内容是一个个体户四处吃贫民美食 意思是告诉大家,就算是离开大餐,也能在廉价中寻找到足够的快乐。 这部漫画,估计是挽救了不少想寻死的吃货。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就已经猜到了。 不错,这个漫画,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孤独的美食家》 |
![]() |
这个漫画后来还改编成了短剧,由演员松重丰出演 在2016年前后引入中国 彼时,中国的大多数人,正在房地产大潮中得意非凡呢! 有房一族被虚高房价提供的货币幻觉所蒙蔽 而无房一族要掏空六个钱包上车。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引入了这么个94年日本经济泡沫后,给大家打气鼓劲的美食番 |
![]() |
这当然是一种巧合,但是也是一种对重蹈覆辙之人的嘲笑。 当然了我们和日本还是不同的。 怎么说呢,考虑到我们泡沫繁荣时期也不过是在街边吃个小摊,来个小龙虾什么的 所以,假如我们也要画个2025年的美食漫画 那么四处下馆子的孤独的美食家怕是没法拍了 只能拍在家里自己给自己做饭的孤独的煮夫了。 不过这也罢了,有口吃的就该心满意足。 我忽然又想起来了,弹幕,这部美食番一推出就火了起来。 大家都在评论。 当时一块看这个美食剧的人,现在在干什么呢? 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剧的大背景 因为我们只想看热闹。 如果我们当时再好奇一些,再多看看这个美食番的创作背景, 我们可能会在未来的十年里面作出比别人更明智的选择。 但很遗憾 我们没有一个人去好奇这个创作背景。 我们把这个美食番就当成了,讲好吃的的漫画, 说到底不过是看了一场虚热闹啊! 命运已经给我们这些好奇于世界的人一个馈赠,一个暗示了,但我们却和沉迷于幻境的贾宝玉一样 只晓得女仙子兼美的温柔 到底最后是梦醒时分,只剩下一句 “可卿救我”。 “不被时间与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那一瞬,他随心所欲,重获自由。不被他人打扰,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这种高冷行为堪称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 |
正常现象,无需大惊小怪的! |
![]() |
当然,影响小龙虾价格大跳水的原因,简单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 其一, 市场供应量过于充足。 今年的天气比较的不错,小龙虾的养殖环境也比较的好,而且随着这两年,养殖技术的一个提高,以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的供应量,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一个情况,那么供需如果出现失衡,价格自然也会下降,但是消费者并没有因此增加购买量。 |
![]() |
所以并不是人们不爱吃,而是本身市场的供应量过多,需求毕竟是有限的,这也会让我们觉得是人们不爱吃小龙虾了。 其二, 消费出现降级购买力下降。 这两年的经济,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而且人们消费的时候,也变得更加理性化了,更多的是追求其性价比,小龙虾这种,即使是十几块钱一斤,但是比起其它的虾,依然是没有竞争力。 |
![]() |
在同等的价格下,人们会选择价格更低,营养价值更为相似的海鲜或者是肉类,这样才是性价比之选,而这也会导致小龙虾需求减少。 其三, 健康意识的增强。 导致小龙虾需求减少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的一个健康与营养,在烹饪小龙虾的时候,一般都是高油脂、高盐分,而现在的人,更倾向的是,低卡、低脂、低盐的健康食谱,小龙虾作为高热量高盐分,并不是健康的选择。 |
![]() |
再者,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小龙虾自然也不例外,比如养殖环境堪忧,来源不明等等,这也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小龙虾的一个担忧,以担心其对健康造成风险。 其四, 处理起来麻烦。 耽误时间和其它的食物比起来,小龙虾的处理,特别的麻烦,要各种涮洗,但是还不能保证它就一定干净,处理起来可以说是费时费力,而且烹饪的时候,也需要大量的调料,这样才能掩盖住小龙虾本身的一个腥味,制作一道小龙虾,在家里都可以炒好几个菜了,而现在的年轻人,本来工作压力就大,下班了,更是不愿意去处理这些。 |
![]() |
对此,你咋看? ?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一行我是看着起来的,从78一盆到98,到128,再到后来极品的几百块。 我始终有个观点,这个产业已经严重畸形了。 关键点就在终端。 目前小龙虾有三个终端,一是以潜江的华山莱克为代表的加工出口。 第二个就是餐馆。 第三就是零售,老百姓买回家自己做。 其中加工出口的需求量有限,大体稳定。 老百姓买回家自己做的也少。 因此最主要的就是餐馆消费。 但餐馆的特点是,价格只增不减。 3月份虾子刚出来是这个价,到了56月大量上市的时候还是这个价。 尤其是现在还出现了肥肥,巴厘龙虾这样的天价店,吃个虾子动辄几千。 老百姓当然会反感。 反感就会去少吃。 少吃就需求量降低,虾农端的价格就更低了,这些高价店赚的更多了。 但高价店真的讨得到好处吗?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南京漂白粉事件后,小龙虾产业哀嚎一片。 这种小产业,做起来难,去世却是一瞬间的。 说到底,你不是必需品,也谈不上多高端。 等老百姓抛弃了小龙虾,或者放弃了去餐馆吃小龙虾的习惯,那将是一个产业的倾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去超市买一斤上好的猪肉,都要不了20块钱,小龙虾这种一斤扔八两的劣质肉类,居然要TM40块钱一斤。 如果只算可以食用的部分,小龙虾的价格要乘以五。 我放着美味的山黑猪、宁夏滩羊不吃,花一两百一斤吃这污水里长的垃圾玩意儿? 按正常的市场行情,活的小龙虾最多值5块钱一斤。 |
和鸭脖一样,本来就是下脚料的东西,结果现在卖的竟然比牛肉还贵,每次我看到有人高价买这些东西,都觉得这世上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 |
就一个字,卷! 小龙虾价格从四十块,一下子掉到了十七块,这事看着挺令人惊讶的。背后其实是整个产业链的账目被揭开了,就如同在阳光下晾晒那般。养殖户今年扩大了产量,至少有百分之三十,湖北潜江的中青虾,单日发货量猛增到了四十万斤。 江苏盱眙的大青虾,一天能够达到十八块的价格,这数据一经摆出,便可知道市场已然饱和。虾农们如今在凌晨三点便蹲守在塘口等待收购商,倘若价格谈不妥,便径直将其倒回塘中。 养得越多,亏得越狠,这买卖着实没法做。餐饮店的日子也是颇为艰难呐。去年的武汉肥肥虾庄,还能凭借着黄鹤楼联名店,每天轻轻松松地接待两千名游客呢,可今年五一刚过,就传出了裁员的消息。 后厨师傅说,现在每天的备货量,大幅度地砍了一半。那十三香调料,满满地堆在仓库里,根本用不完。更为厉害的是,在美团上,那些预制菜,仅仅二十九块九,就能够买到三斤麻辣小龙虾尾。 加热仅仅三分钟便能够上桌,这价格着实将堂食店逼至了墙角。广州珍姐龙虾所推出的澳洲龙虾套餐,售价为四百块,并且有着足足两斤之多,明显是在打算舍弃大众市场,继而专心于高端领域。 可小龙虾这东西,本质上,就是个市井的吃食,硬是往商务宴请的路子上靠,反而把老客人都给吓跑。资本市场的反应,那可是最为直接的。 国联水产的年报表明,小龙虾预制菜的营收迅速地,且明显地下降了25%;安井食品的库存量径直减少了大约三成。在这两家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当中确切地提及到,“行业热度过高从而导致供给超出需求”。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现在听到小龙虾概念股就摇头,去年还抢着投养殖基地的私募基金,今年全跑去追半导体了。有个做小龙虾供应链的朋友说,他手里压着两百万货款的冷链车,在高速上跑了三天。 硬就是找不到愿意接手的下家,这种情况更值得去细细琢磨。在杭州萧山的农贸市场里,十七块钱一斤的中青虾摆放了两个小时,不过却没有一个人前来问询购买。 隔壁那二十八块的基围虾,倒是售卖得极为迅速。如今的年轻人,在聚会时,首先会选择潮汕牛肉火锅,亦或是日式烧鸟。小龙虾呢,在剥的时候,手上沾满了油渍,甚至还得戴上塑料手套。 这种麻烦事,在短视频时代,根本留不住人。更关键的是,预制菜的口碑反噬。去年某网红品牌的蒜蓉小龙虾,吃出塑料片的事,上了热搜。 现在消费者看见冷冻包装,就先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这长长的产业链条上,每个环节都在彼此伤害着。养殖户觉得收购商压价实在是太过凶狠了,而收购商却在抱怨物流成本上涨了百分之十五。 餐饮店指责电商平台破坏价格体系,电商平台反过来揭发产地以次充好。湖北监利有个养殖大户跟我说,他们现在把中小虾做成虾尾走批发。 炮头虾留着做礼盒,可就算如此,毛利依旧被压至不足八个百分点。最为凄惨的,便是那些在去年跟风而进入局中的新手,他们借了网贷来包塘子。 现在看着满塘的虾苗,连饲料钱都挣不回来。政策层面呢,也不是没有动作。农业农村部今年搞了个小龙虾的质量追溯体系,要求每批出货都贴上二维码。 结果执行之际,发现产地贴标所产生的成本,每斤需额外分摊两毛钱,此笔账目,最终还是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地方政府依旧存在,在竭力地举办龙虾节。 可游客来了,也就是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真正进店消费的人,连三成都不到。有个做供应链系统的朋友算过账,现在每办一场龙虾节,当地养殖户平均要倒贴五千块场租费。 未来的出路或许藏于两个极端之中。要么学习江苏盱眙去搞地理标志产品,将炮头虾卖出如同阳澄湖大闸蟹那般的溢价;要么全面工业化,就像处理南美白对虾那样,把其做成标准化虾仁并进行出口。 中间那些不上不下的玩家,注定要被这轮降价潮洗出局。有个细节很有意思:现在做小龙虾饲料生意的反而赚了。 因为不管虾价如何跌,养殖户终归得买饲料去喂虾,这门生意比养虾自身稳当得多了。 |
高溢价消费都在崩塌 草莓崩盘了,榴莲崩盘了,车厘子崩盘了,龙虾崩盘了,高房价崩盘了,高端餐饮崩盘了…… 1.底层:工作难找,赚钱更难了 2.中层:房产大幅下跌,原来自己也没有多少身价,消费欲望降低 3.上层:看着中下层不好过也害怕,看见孟加拉局势更害怕,大学生现在也不好找工作,好工作靠血源在我们这里也严重 原来不止羊有软肋,原来狗也有软肋,哎,可能狗最后也靠不住,哎,还是狡兔三窟吧,多转移点出去吧 |
卷死了呗。 中国不就这样, 一个行业有钱赚,就大干快上一窝蜂。 领导站台,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 干死干残,干到不挣钱甚至亏,大家就舒服了。 就拿我省来说,全国养小龙虾大省,占了4成,不谈14-19的高速扩产期。 14-19产量只怕涨了3-4倍。 就现在产量基数已经这么大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每年10%上下的增长。 归根结底是我国社会运行体系里有个顽疾。 重生产端,而忽视消费端。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就算是水产养殖业都能刷出来政绩,拉的动GDP,吃的下投资,收的上来税。 中央政府真的应该考虑一下。 把对下的考核KPI改成考核社零增长。 这个才是最能反应国计民生的数据。 企业能赚到钱,居民可支配收入就会涨,社零就会增。 这个连刷都不好刷,想靠固定资产投资来拉都没法拉。 你GDP蹭蹭长,一看社零,百业萧条,有意义吗? |
小龙虾这东西原本就不该很贵,武汉、潜江这一带把小龙虾做成了一个巨大产业,也确实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持续了十几年。 遇到整体经济下滑,然后养殖户多了,内卷严重,贱卖是必然。 我作为一个老武汉人,70后,对小龙虾这个东西能做成巨大产业,曾经很不理解。 我们小时候吃小龙虾都是自己钓。 小龙虾怎么钓?很简单,比钓鱼简单多了。 出门只需要拎一个水桶,拿一节一米长的线,路边随手折一根柳条,抓个小青蛙,撕掉蛙皮弄死,绑在线头上,随便找个臭水沟,蹲在水边,把青蛙扔下去,小龙虾必然疯狂。 那东西夹住了青蛙就不会放手,拎起来扔桶里,钓下一个。 找对地方,运气好的话一个小时能钓一桶,四到五斤吧,够吃一顿,炎炎夏日消耗几瓶啤酒没问题。 老武汉人吃小龙虾只有一种吃法,就是清蒸。 臭水沟里长的东西,外壳很脏,遍身鳞甲很难洗,随便冲洗几次,放蒸锅里蒸个十分钟,端出来剥皮开吃。 什么?你说想吃油焖小龙虾?麻辣小龙虾?蒜蓉小龙虾? ok,你调一碗红油蘸料,一碗麻辣蘸料,一碗蒜蓉酱,就搞定了。 蒸熟的小龙虾,剥出白花花的虾肉,想蘸什么料都随便。 蒸虾子千万不要抽虾线,不然里面的虾肉就付之东流水了。 会吃的都是剥开了再去虾线。 至于后来,产业化之后,说我们这个虾是清水养殖的,很干净……我们有专门清洗虾子的机器……我们有什么手段把虾子弄得很干净…… 你听听就好! 你要知道,小龙虾这东西是在泥土里挖洞生活的,不脏没法活。 想吃油焖大虾,不如基围虾,罗氏虾,不洗都比小龙虾干净。 你自己不想动手,又不差钱,那还是应该支持武汉的吃虾产业,最好找专门做虾子的大馆子,只能相信专业机构总比小馆子洗得干净。 三个人吃一顿小龙虾,油焖、麻辣、蒜蓉,三种口味一样来一盘,花个七八百、一千多是常态,那里你还管它在菜市场是卖多少钱一斤? |
早些年在夜市给别人烧虾,油焖和蒜泥两种口味! 但我自己从来不吃,那玩意儿是真脏啊!要用刷子对着水龙头边刷边冲洗,清洗三五道以后,你还能闻到下水道的气味! 我一直搞不明白,那么脏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吃! 后来我理解了,人们不是爱吃小龙虾,是爱吃佐它的调料的味道。我觉得用烧小龙虾的调料烧臭鞋垫子,味道也不会差! 我觉得小龙虾现在的价格不是大跳水,是回归理性了!它就是臭水沟里随处可见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个廉价品!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我一直不吃这东西 因为,我接受不了小时候捞鱼捞上来扔掉的东西,现在卖这么贵 贵到我以为它要灭绝了 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这东西养殖面积一直在扩增 唯一能解释的原因是,它现在的价格里面有绝大部分都是奸商包装好的智商税 |
正好,前不久去买熟食的时候,去了附近几家小龙虾饭馆溜达了一圈,确定饭馆的价格比疫情前至少贵了50%以上。 然后你说小龙虾价格大跳水,那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饭馆生意不好~ |
水里的东西都贱,主要是腥气难抑,抑制的代价极大,且抑制之后完全没有食物本质的味道。 我曾北上天津,去给一个老登行贿,老登土生土长天津人,说话一股相声味,听着挺平易近人,可实际全是轱辘话,不见兔子是真不撒鹰,折腾的我没招了,带着两摞才去。 老登还讲究的不行,直接给还装清高,还非得我去请他吃个饭。 当地鱼庄,专做新鲜海鲜的,老登带着他媳妇就来了,点了一大桌子菜,我一口都吃不下去,据说全是现捕的鱼,后厨还省事,也不给做好,只给宰了,在片几刀,给刀口塞生姜片,然后放进锅里,然后连锅带灶端上来现蒸。 锅一开,那个包间腥气四溢,都快给我整吐了。 老登却欢喜,闻着腥气一脸享受模样,时间一到,锅盖一揭,豉油一淋,老登率先动筷,夹得不是鱼肉,而是清蒸鱼刀口处的那几片生姜。 我都特么看呆了,还有这种吃法? 老登说这是他癖好,他爱吃生姜,但最爱吃,就是清蒸鱼刀口处的生姜。 我按捺不住,也夹了一片生姜尝鲜,刚一入口,好家伙,这生姜当真去腥,给鱼的腥气全吸走了,腥的我嘴里翻江倒海,当下就要吐,老登却一脸期待看向我:“怎么样?” 我吐也不是,咽也不是,只好倒了杯酒:“我敬您一杯。” 我彼时已经戒酒,直属领导劝我喝我都不管,但这次实在没招,这饭店也是,小门小脸的,逼格还装的高,他不卖饮料,只卖酒水。 还好,我们出去吃饭酒水都是自带,公司统一采购,是那种山西汾酒,这酒劲不大,相对绵柔,我偷摸用这酒漱了口才咽下去。 生姜我是吃不下去了,我吃口鱼肉吧,这次老登没注意我,光顾着品味那生姜去了,我夹了块鱼肉,呸!还不如那生姜呢,除了腥味就是豉油味。 我说实话,那蒸鱼豉油就是耗油兑了味极鲜,别以为我尝不出来! 那一桌子菜,全是各种鱼,还全是清蒸的,不过油,不煎炸,全凭那味极鲜兑蚝油的豉油味,我一口都不下去,于是我问他们有没有主食? 没有。 竟然没有,我真的难以理解,五星级饭店也不会没有主食和可乐,他们这小门小脸当真能装啊。 我又问那有没有麻辣小龙虾,那服务员我看应该是想嘲笑我,但觊觎我身形高大伟岸,怕我翻脸,说没有那东西,但是有皮皮虾。 我琢磨也行啊,那油焖大虾吧,没想到还是不做,虾也是清蒸。 老登却开了口,问一盘清蒸虾多少钱?服务员答128。 我倒没觉得有什么,老登等服务员走后才开口嘲笑,说他小时候,天津的虾,都是按斤卖,一斤一毛钱。 我都听呆了,我对虾肉其实一直有向往,我妈有个诀窍,包肉馅饺子包子的时候会给里面放虾肉,这肉馅特别讲究,用的是上好五花,现代人吃猪肉都爱吃瘦的,但其实包子饺子都得用偏肥一点的,口感不柴且多汁,但肉肥了会腻,于是放三个虾,就放三个,鲜美程度直接提3个档次,还解腻。 我一直以为我妈只放三个虾,是因为虾肉太贵,放多了我不配吃。 这老登竟然说一斤虾在他们这儿只要一毛钱,那这老登确实享福。 没多久清蒸虾上来了,我满怀期待夹了一只,细细剥了皮,品尝一口,味道还行,虽然还是味少寡淡,但这个虾肉我勉强能接受,于是我又吃了几只。 到第三只我就觉得不对了,这虾肉... 我们先不说味道,虾脊梁和头连接的地方,有股怪味,且虾皮有问题,我比较粗心,没剥干净,吃到了一点虾壳,吃到第三只就有点头疼。 这种头疼不是说病,而是身体的自然反应。我感觉就是吃虾吃的,十分排斥。且我怀疑这种虾捞的瞎会不会有寄生虫? 这种怀疑不是空穴来风,这要从另一种食物说起,螃蟹。 我的家在秦岭山里,我隔壁哥哥是孩子王,夏季的时候带我沿着河进山抓螃蟹。 一个上午我脑袋那么大的水桶,抓了满满两桶。 回家我妈给这两桶螃蟹全炸了,那螃蟹由黑变红又变黄,看着十分有食欲,胡椒面,辣子盐一撒,我没忍住,多吃了两桶。 我那时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生理性的头疼,就是这螃蟹, 越吃头越痛,后来扛不住去医院检查,医生说那螃蟹有寄生虫。 我这次吃的这个虾,勾起了我幼年的反应,当下我一口都不吃了。 那一桌菜,花了我小两千,我还从来没花这么多钱吃一顿饭呢,全让那老登造了。 接着说小龙虾。 之前,小龙虾名气大盛,但我从来没吃过,水里的东西我都不爱吃。 但那天在宿舍,同宿舍的好兄弟,我俩真的是好兄弟,毕业之后就一直在一个宿舍,天南海北跑了四个项目,都一直在一块,他对象跟他在一块的时间都没我跟他在一块的时间长。 没错,他有对象,我没有,我心里就不平衡,且这人一副小白脸的样貌,说话还极为肉麻,天天晚上跟他对象蜜里调油,天天说些没屁隔了嗓子的怪话。 比如那天,他对象一边吃面,一边跟他打电话蜜里调油,他对象非要让他猜吃的是什么面。 他猜了好几种,都没猜对,俩人还要接着说着些屁话。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怒道:“别猜了,是分手应该体面!” 逗的这俩人咯咯直笑,我更气了! |
![]() |
|
![]() |
|
![]() |
俩人一直说屁话,说了俩小时,全是吃的东西,把我都听饿了。 好不容易挂了电话,我问他饿不饿? 他说有丶。 我问他想吃什么? 他说想吃虾尾。 我拉其他起床穿衣服,走!我得让他知道知道,对象有什么用,哪有好兄弟来的实在。 我到地方了才知道,他说的这个虾尾就是麻辣小龙虾,我看他兴冲冲的,也不好扫兴。 那小龙虾按斤卖的,一斤好像都卖到100多了,我倒不是嫌贵,我当时一个月发到手的工资可能就4500左右,3000都用来请兄弟们吃饭了。 主要是这东西,怎么说呢,说不好吃吧,味道的确可以,但要说好吃?还是调料味,纯调料味。 辣椒,花椒,麻椒,应该还有大料,和香叶,油也不对劲,很可能是动物油,不知道是猪油还是牛油,最后还给放了啤酒。 食物加酒是常规操作,但是没有放啤酒的,放啤酒的都是下等货,啤酒不去腥,纯是用来压怪味的。典型做法就是啤酒鸭,鸭一身臊气,用啤酒能遮住。鸡都不用啤酒,用啤酒纯坏鸡的鲜味。 他这个料汁吧,不能说拌鞋垫子都好吃,鞋垫子臭烘的,没法吃,比较适合拌主食,这大排档就正常多了,他们有主食。 于是虾全给我的好兄弟造,我拿那料汁拌米饭了。 嗯,真是幸福的时光啊。 我错了,我再也不敢做历史爱迪生了,我再此郑重向 @葛名 先生道歉,请葛明先生千万不要给我扣帽子,更不要把我拉上街游行。 对不起!葛明先生! |
![]() |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我来说说南京的小龙虾变化趋势….. 在2022年之前,南京的小龙虾商贩是非常傲娇的,在菜场非批发市场的店面,30元每斤只能买中小个头的虾子,想要买品质好点的起码得40+。 为什么2022年之前,因为2022年上海的封控让小龙虾近乎无法进入上海这个华东乃至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供远大于求的小龙虾通缩迅速登场,这一年如果你不挑剔,南京菜市场15元一斤的小龙虾比比皆是,哪怕是餐馆也有很多100元6斤、100元5斤的套餐,这一年很多南京人体会了一把小龙虾自由。 很多人南京人觉得,上海不可能一直这么下去,万万没想到,怎么23年的龙虾价格回弹的也还好嘛…… 最后大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不仅仅小龙虾,房产、汽车这两个居民大头支出标的开始进入大幅度降价通道,最后呈现了一种降下去涨不上去了的局面。 所有的价格跳水都源于供大于求,包括小龙虾、不仅只包括小龙虾,某种程度上大家也是享受到红利的人? 小龙虾还会一直便宜下去嘛?不知道,但是在新闻出现大量龙虾养殖户放弃养殖之后,才有可能出现龙虾价格回暖,这里仅仅是分析,毕竟有便宜的小龙虾吃有什么不好的呢? 这一类问题其实很难准确表达个人观点,因为说到底如果你不是生产端从业者你若是有异议立场是什么呢?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北京有一条街叫做“簋街”。 这一整条街基本都是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特别难停车,但是晚上客人络绎不绝,很多店铺都是24小时不关门开到早晨。 2018年最火的那会儿,基本每个周末,都接到朋友、同学、同事邀约去簋街聚会,一起吃小龙虾,喝啤酒。 这地方的消费不便宜,人均要照着150左右,而且特别难停车。 |
![]() |
但是从2020年之后,簋街就一蹶不振,现在路过了几次生意冷清,很多饭馆都关门转包了,我在北京也很少再听说有人周五邀约去簋街吃小龙虾了。 后来想想,主要是这么三个原因—— 1.生活艰难,没人张罗聚会了。 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想没事聚聚。看看有什么生意能合作,互相吹吹牛逼,炫耀下新买的车。吃小龙虾是比较耗的社交场景,大家放下手机,边剥边聊。 如今大部分人混的都不好,不是公司裁员、就是店铺关张,没人再张罗聚会,社交全部收缩,生怕别人找自己借钱周转,约人都不出来。 2.口袋紧张,吃饭也不去夜市了。 如果和要好朋友与家人聚会,现在也都选择经济、实惠的火锅、烤肉、自助。大家去了就是真的吃饭,人均一百元能让每个人吃饱,吃好。 相对来说,小龙虾就像是曾经的网红烘培蛋糕店、高价进口水果,提供的情绪价值大于食物价值,属于“非必要”的餐饮类别。 3.场景改变,小龙虾太麻烦了。 外面吃小龙虾贵,原来我们家夏天会在家里做。水产市场买上几斤,火锅底料和啤酒自己炖,晚上全家喂着吃。 但现在,感觉太麻烦了。小龙虾买回来要牙刷慢慢洗干净,吃的时候手上脏到处是油,最后收拾厨房还要忙半天。 相对不如网上买点开袋即食的鸡爪、扇贝、烤鳗,撕开看着剧就吃了,一样能过个嘴瘾,还方便省事。单论海鲜河鲜,比小龙虾好吃的东西太多了。 其实, 小龙虾这个东西虽然归到“餐饮”里面,但它其实属于“社交、娱乐”的属性更多。 所以,在经济繁荣,大家兜里有钱的时候,这个行业就火爆。而当初的火爆,又让它的价格实际上偏离了真实的价值,产生了虚高。 如今,钱不好挣了,大家开始减少非必要的开销,小龙虾也就和甜点、电影一样,变得少人问津了。 对于一个吃着费劲、重油盐不健康、味道土腥并不好吃的东西来说,或许每斤17元依旧比它的真实价值还要高,还有降价空间。 像是在欧美国家,大家比较担心淡水的污染问题,野生小龙虾无人问津,少数敢吃的基本可以敞开了吃,和其他海鲜对比非常便宜。如果养殖的话,出肉量又太少了,没什么人饲养。 |
![]() |
或许有一天,国内吃货们也能过上小龙虾随便吃的日子。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