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第894期“融创赖掉美元债 不还也挺好”?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如何评价睡前消息第894期“融创赖掉美元债 不还也挺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睡前消息894】融创赖掉美元债 不还也挺好-哔哩哔哩】 https://b23.tv/Gr8QY0i
近事不说。
左宗棠当年向汇丰借过一笔“西征借款”。
这笔借款很出名,因为年息居然高达12%(当时商业贷利息是6%到7%,政府间援助性贷利息约4%左右)。
因为借债的目的是出兵收复新疆,左宗棠和经办人胡雪岩被视为民族英雄,骂不得,所以有网友为之辩白,甚至发明出
“借款利息越高说明越得到债权人支持”的旷古烁今的至理名言。
但有史家研究,这笔借款很有趣。
其实西征借款是汇丰以胡雪岩名义上海发行西征债券,再借给清廷。
就是说:
汇丰以6%到7%的利息在上海从中国士绅手中借钱,再借给胡雪岩,胡雪岩回头以12%的利息又借给清政府。
按当时国际惯例,融资顾问(筹款人)佣金是2%,西征借款既然经了汇丰和胡雪岩两道手,利息涨了5%,虽高了些也不算太离谱。

清政府为什么不选择不经汇丰和胡雪岩,自己直接向上海士绅借钱呢?这样至少可以每年省去5%的融资成本。
因为
上海士绅不傻,如果直接借钱给清政府,以清政府的德性,八成不会还而是把借款说成是民人“报效朝廷”而笑纳了。运气好的给个功名告身意思意思;但凡债主有点不服气想讨债的,官府债务人随便寻个事扣顶帽子把债主锁到官府,就可以“以刑化债”。
而西征借款,既然是汇丰经手,那就成洋债了;若不还,名义上的借款人又是富商胡雪岩,在租界栈房里有丝茶等大批商货,债主可以在租界法院告他要他清偿!所以上海士绅敢买西征债券。
回到本题:
若宣布中企不用偿还洋债,那么以后外国人再敢借钱给中企的,岂不自证是不可医吗?
—————————
追更
关于网友的一些问题和表达各种观点,答复如下:
一,西征借款的奥妙在于,原先是清政府向民人的借款,因汇丰和胡雪岩的操作,转变为胡雪岩个人向汇丰借的洋债了,从而回避了民人对朝廷不信任的问题;
二,因为是西征借款法律上是汇丰放贷给胡雪岩个人,当出现债务违约时,汇丰可起诉胡雪岩。事实也确是如此,后来胡雪岩投机生丝失败而资金链断链,汇丰向租界当局起诉查封了胡雪岩在栈房中的货物(主要是生丝)拍卖偿债从而保住了债权人利益。
胡雪岩破产事件中其他方面的损失就大了,如清政府损失公款150万两左右,阜康钱庄的储户大约损失80万两。
三,清政府借的外债很多,其他多是用盐余,关税等担保的国债(主权公债),但这笔西征借款特殊,因为表面上这不是国债而是胡雪岩的私人债,相当于胡雪岩出借名义(信用)给清政府赚了5%佣金,单算经济帐清廷肯定是亏的,亏大了。
四,至于有称融创美元债是高管转移资产的工具云云,这属外汇管理局和企业股东大会事务了。此间奥秘几何,不懂,不问,不说。
最后总结:问题的核心是“不用还”,就是赖债。融创事件不说,当年汇丰洋债,因是胡雪岩私人债务,他只能请求展期(延期偿还),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而不能公然宣布“就不还”。
胡雪岩不还钱是会吃官司坐牢的,而叶赫那拉氏不会,这就是清人不敢借钱给清廷的根本原因。
说点节目肯定不能播的。
地产行业我也算业内,这些各地产的海外债是什么东西大家可能不太理解。
这些境外美元债只要随便说几样大家就能理解其中离谱的地方。
首先,大部分发行的高峰是地产资产最高速扩张期,正是抵押品资质最好的时候。
其次,这些债的发行时段各个地产商的核心融资渠道都是股市的股权融资加地产私募。融资不愁,但是却大量的发行境外美元债。
再次,这些美元债的年华利率奇高,可不是十几个点那么简单,高的有到二十多的。
最后,如果你人就在境外,如果一个这么好的债券产品,你想要投资,根本购买无门,各种大行的境外分行承销,却根本不是一般投资者买的到的, 而至于债权人都是谁也全是代持嵌套代持,各种境外皮包、家族办公室层层嵌套,私密的很。
一群不愁钱的地产商,拿着最好的抵押资产,去借一大堆他们根本没有海外投资项目所以用不到的美元。
简单算一算。这种债券,5年持有就把本金都赚回来了。
而只要关注地产海外债暴雷的新闻,就会发现一个吊诡的事实,那就是,至今没有任何一家地产商在境外因为债券违约而受到美国投资者最喜欢的集体诉讼的冲击。债权人们似乎很好说话,很容易各自打成重整、和解等等条件。
这些债券真的是投资人看好地产项目吗?
我们换个思路,如果你和这些地产商有些利益的交换,而这些利益不能以人民币的形式留存……那最好的手段,是不是一个合法的投资项目的收益呢?地产商的债券如此,中概股的各种期权产品如此,离岸人民币的清算、结算、套算如此。
就这么回事……以上……
现在的客观问题就是现金流不足,本质是债务支撑下的虚假繁荣,遇上市场的出清,当时扩张有多疯狂,现在就有多被动,不要去纠结怎么财务流程,现在审计一般都不敢给意见了,所以整个财务数据甚至都是不可靠的,只能作为参考。
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债务是相对刚性的,资产则存在巨大的水分,按照2023年底的数据,负债是8940亿,明面资产仅仅只有9778亿,就现在这局势,打七折能出手吗?关键问题是你还不敢大规模变卖还债,不卖就不会露馅,一卖就知道实际市场的价格了,资不抵债便会做实,融不来钱,卖不出去存货,变卖其他资产又会打骨折,现金流根本就不可靠,结果就是实质性违约,已经超过1000多亿,这可都是公开的债务,还有很多不那么刚性的欠款,谁弱拖谁的钱,这是现在房地产问题的基本特征。且由于公开违约就是大公国际也不敢给AAA了吧,新增融资必然受阻,都是恶性循环,你看看人家万达,现在也有压力,但轻资产么,问题小太多了,2018年融创和富力以为占了大便宜,实际上提前被动去杠杆,总好过击鼓传花最后一棒再被动去杠杆!
回到这个问题,不用去分析那么细节的财务报表,房地产下行是客观现实,实质性违约也是客观现实,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资源有限,先兑付谁的资产?这是当时恒大暴雷的时候就问出的一个问题,不走市场化法制化解决,必然是弱肉强食的勾当,事实证明也是如此,预留的几年时间除了把债务继续扩大大几千亿,资产流失和财富割席,让情况变得更糟糕了,一些人跟着摇旗呐喊,殊不知如果让非透明化解决问题,出钱最多的人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等人家吃完尸体连个骨头都未必剩的下,这不是杞人忧天,这是多次事件下的必然。
当时主张的就是给出有限资金的兑付顺序和比例,透明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解决问题(后两者不是说的,是官方说的,只是没有推动而已),由于特色预售制不同于其他经济体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原则上购房款在交房钱叫做预付款,钱的所有权属于购房者,所以这部分钱,应该处于债权股权之前,交不了房子就退钱,不够再想办法变卖资产的去赔偿,之后有结余了,才是债券,再到股权,当然我也不相信他们有钱陪,但这样才有保交楼的动力,本身建设成本也就是2000块钱左右,保交楼总好过退全款。
比如回款1亿,多少拿来保交楼,拿出来多少债务重组,股权么,当然是排在最后面了,再说市场化法制化和追溯责任人并不冲突,也是透明化大家才知道怎么到这一步的,居民拿出大几十年的储蓄,到最后各个环节还是负债累累,自然会问钱到哪里去了。
所以说这个问题还不只是内外债的问题,而是整个房地产下行周期的有限资源的兑付顺序问题,如果资源可以兑付所有人,那当然皆大欢喜,显然已经不可能了,就要有规则,有顺序。外债只是债的一部分,而房企又非常谨慎的原因,一个是到底是谁在买是个问题,另一个是人家真的可以清算你的境外资产,包括某科在内,国内借债偿还外债,到底是好是坏?延迟去杠杆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举内债还外债,多少房企都是这么玩的,有时候也很难评价所谓的银行紧急贷款,不出请就是挖肉补疮,关键是挖谁的肉,补谁的疮,有些人总是恶名化出清,你要知道不出请的代价到底是谁的,维护的到底是谁的利益,外汇储备在未来只会越来越稀缺,举内债还外债,这些喜欢转移矛盾不更应该愤慨么,这些人很懂得向谁笑脸,总不能最后代价还是大家的吧!
要我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止是外债应该违约,内债该违约也得违约,保交付才是第一要务,要么交房,要么退钱,本身在商品交付之前这些钱就不属于房企,所以排在债和股之前,如果连保交楼钱都不够,有什么脸去兑付金融市场的钱,这也是我国房地产在特色预售制下的特色产物,不能以传统的债和股的兑付顺序来衡量,如果真能做到这点,反而对房地产长期发展和信心修复是好事,特色预售制已经不适合现阶段了,要么退出,要么给足保障,比如烂尾下的全额退款(最好按市场价算上利息),信用不是天然形成的,是需要法律和执行层面保障的,而不是比谁道德底线更高。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这些巨额美债都是有担保的,客户还不起,那么就是担保人偿还。包括融创,碧桂园,恒大这些的外债最终都是要由中国的担保银行驻美国的分行来偿还。到现在还没有偿还,最终都会计入利息的。这一些房地产巨头在美国的借债总共超过2000亿美元,这些都是最后由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纽约的分行,洛杉矶的分行偿还。比如恒大之所以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就是因为他在美国破产后,他的债务将由中国银行在美担保还钱,恒大光是美元债就有1000亿美元,即7000多亿人民币。能向美国的银行借出钱,在美国借出这么大一笔资金,没有足够的资产担保人是根本无法借出来的。有人用DEEPSEEK来反驳,DEEPSEEK早就收编了,你要问他些敏感问题,全是无可奉告。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中国经常免除非洲国家的债务,体现大国担当
为什么美国不能免除中国债务?
美国太坏了
不要说什么中美对抗
非洲对中国也不友好啊
这不是理由
B站年轻人比较多,往往对苦难缺少切身体会。赖账拖国外的就觉得漂亮,国内的就视而不见。
在有个介绍越南房地产爆雷的视频下,一堆人幸灾乐祸觉得越南人太蠢了,大雷都发现不了。我评论说张美兰欠的钱都不及碧桂园,和恒大比更是个零头。要百姓自己去监督,实属太过苛责了。
好了,踩马蜂窝了。开始给我“科普”,越南房地产爆雷是银行坏账、恒大欠钱还有资产只是资不抵债、中国体量大承受得起种种奇葩言论。
谁不是资不抵债?融创、碧桂园、恒大没找银行贷款?中国的烂尾楼就比越南的烂尾楼更高档一些?最有趣的,我们体量大所以就可以苦一苦烂尾楼受害者?这不五十步笑百步嘛。
回到问题,融创债转股仍然是自救的一环。如果债主不认,融创就会破产,到时候大家钱都拿不回来。不如续一续,至少还有个念想。万一又救市了,资产不就长回来了?
利益相关
这期那么短,我有理由怀疑有一部分内容和城投的海外发行有关。
目前海外,优质地区票面价高2-3%、实际成本再高3-5%;
劣质地区票面价高5-6%、实际成本再高7-9%
某些已经被明令叫停的,票面价高5-6%、实际成本还要再增加15%
当然,对外面他们的信用还是很好的
上个月,我曾亲眼看着香港某跨国险资的小经理在某驻深办,似笑非笑地对某端口负责人说
“怎么来香港发债,怎么不去海南、怎么不去澳门、怎么不去上海,不是都要取代香港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嘛”
该二把手的屁股在沙发上挪了又挪
本来就挺好。
首先,这种美元债务就不可能存在所谓的第三方担保。很多人喜欢说什么中资银行发行时替房地产外债做担保,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中资银行愿意担保,那还不如直接按这个高息借钱给房地产公司,发债多此一举。
其次,这个贷款其实买家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人,而这才是美元债特别难违约的真实原因。
这个世界上在美国以外的公司债券流动性非常差,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公司债市场几乎不存在。即使在美国,也只有苹果微软麦当劳这种公司才容易发债。而亚洲国家的公司债绝大多数都是关联交易的一种体现罢了。
送礼物
[img_log]
1 人已送礼物
在这里重点阐述一下,为什么国内这些房地产企业不能像马督军视频的标题暗示的一样,区别对待境外债务,对境外债务采取一赖了之的做法?
国内部分房地产企业遭遇经验困难,出现流动性问题或者资不抵债的情况,连国内购房人的基本权益都没法保障了。很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认为,反正债务太大没办法全部偿还,这个时候如果能区别对待不同的债主,赖掉一部分境外债务,把珍贵的现金流都留在国内优先保交楼,剩下的优先偿还国内的金融机构,这不正是危机下「肥水不流外人田」、「胳膊肘不朝外」的正确解法嘛?
然而这些民族主义者其实并不了解,境内房地产企业发行的美元债券其实只是中资企业在境外发行美元债券(即中资机构美元债,又称「功夫债」)种的一小部分。以下图彭博社(Bloomberg)在2018年统计的中资机构美元债发行情况来看https://data.bloomberglp.com/company/sites/2/2018/06/180612-Charting-the-Growth-of-Kungfu-Bonds.pdf"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1],彼时仍是中资房地产企业疯狂发行美元债的年份,但当年排名前五的中资美元债发行人中却没有任何一家房地产企业。2018年前五名发行人分别为腾讯控股、工商银行、中国化工集团、中国银行以及国家电网。即便是在2017年恒大募集90亿美元债的年份,恒大的募集规模也就仅仅排名第五位,募集金额仍然低于同年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以及国家电网的美元募资金额。


Bloomberg统计2018年功夫债发行情况
而如果真的如督军视频标题说的那样,出现中资房地产公司选择性赖账美元债的情况。将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各行行业的中资企业将在未来募集美元的时候,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甚至可能会出现募资无门的境地。因为外国的资本知道,他们的债券会被区别对待,因此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甚至可以选择直接放弃和中国相关的投资机会。
可能有人会进一步反问,中资企业借不到美元就借不到美元呗,反正主要业务都在国内,能在国内通过国内的金融系统借的到人民币就好了。这里还是以上图中在2018年募集50亿美元的中国化工集团为例,这笔资金和当年收购瑞士种子公司先正达(Syngenta)密切相关。这笔收购不仅帮我国打破了欧美把持多年的种子垄断,往大了说甚至关乎中国的农业安全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30626-375851.html"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2]。也就是说,如果国内的企业无法正常的接触境外资本,轻则放大总体的借贷成本,重则影响国家顶层的战略布局。
因此,看督军视频的标题时吓我下了一跳,以为浓眉大眼的马督军也开始说胡话了。但看完视频以后就发现其实是标题党,督军本身也并没有呼吁融创等借贷了大量美元债的企业违约美元债。而更多的只是阐述了目前融创的困境现状,以及中美两国在不同债务人在优先受偿权上的部分差异。


JohnnieDrinker
2 次咨询
5.0
金融优秀回答者
CFA 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证持证人
去咨询
相关回答:
为什么有些企业既在 A 股市场上市,同时也在美股市场上市?
为什么美国以外的公司在美发行股票需要采用美国存托凭证 (ADR) 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国内企业赴美上市需要根据 GAAP 重新编制报表吗?在美国学习 GAAP 并考取 AICPA 后对回国发展有多大用处?
啊,打字好累啊。
参考^https://data.bloomberglp.com/company/sites/2/2018/06/180612-Charting-the-Growth-of-Kungfu-Bonds.pdf^先正达IPO的第一个真相:农业安全暗战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30626-375851.html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你们不懂马督工的意思,
马督工先说了个恒大优先还美债,为什么呢?
因为美债逾期不还美国银行方面可能会收走恒大在美国的一些财产,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恒大高管在美国的生活。
因此,马督工说融创赖美债挺好,其实言外之意是,
融创不还美债,那融创的几个负责人就不要指望跑路到美国去了,只要在国内,融创可能还会不得不努力活下去,把房子盖好。
搞金融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信用。
什么叫信用?
就是:对方哪怕和你有不共戴天之仇,哪怕他昨天刚杀了你亲爹,今天你该还的款一分不少,该要的账一文不赖,在商言商。哪怕对方的钱并不合法,他存进来之前你可以限制规定,但人家只要存进来,哪怕明天你家破产,今天这笔钱也绝不能动。
不能前脚一个“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转头就把人家当初真金白银的投资随便找一个什么“不承认一切列强的不平等条约”给废了——甚至是有选择性的废,只废跟自己关系不好的、却保留跟自己关系好的那部分条约。别人一看,你这不纯耍无赖么?以后谁跟你合作?你这样可以搞第一次,但第二次人家就认识你了,就连唯利是图能卖掉吊死自己绳索的商人也会抱着捞浮财的心态,只愿意赚快钱、捞一笔就走,根本不会在你的市场深耕细作,因为保不齐哪天你随便一纸政令就把人大半辈子挣的家产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没收了。
即使退一万步讲,哪怕道理讲不通,起码逻辑要讲通。比如你也可以学土耳其搞破产重组那一套,奥斯曼帝国解体以后拒不承认自己是奥斯曼帝国的继承人、坚持自己是完全区别于奥斯曼帝国的另一个全新国家,所以不承担奥斯曼帝国的债务。这样最起码逻辑上说得过去,别人捏着鼻子也认了。
你不能总是说一些连你自己都说服不了的理由妄图去说服别人。成天到晚拿着从方正小标宋简体里抠搜出来的权力逻辑强行要求别人去认同你,在你自己的逻辑价值观里你觉得你很能,但换个角度看,别人会觉得你这个人很莫名其妙。
他没好意思说明白。
我来翻译一下:“赖掉美元债也不错,反正当初借美元债的不也是你们? 都是左手倒右手的国产烂人”。
自己国内的烂摊子扔下,换个身份出了国当美元债权人,想得挺美的。
简单说吧
原则上所有债务都可以赖掉,亲戚朋友的也可以,代价也很简单,就是不做人了呗。
对融创而言就更简单了,它除了赖帐,没别的选择,无非就是先赖亲戚还是先赖朋友
先赖亲戚,就是家里不做人了,先赖朋友,就是社会上不做人了
就这点区别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恒大暴雷的时候美元债是什么东西被扒的很清楚了。
许皮带一伙做假账给自己分红上千亿。然后上千亿的钱以投资方式转移到国外换成美元,然后把这些美元以每年超过20%的利息反过来借给恒大。
融创也差不多。从这个角度看,ZF干预让地产商直接赖掉美元债是成本最低的方法。亏的基本上只有企业实控人的利益团伙。
这个人,萍乡刘昊,


以开店的名义借了我三万。然后赖账跑回萍乡老家。如果我去萍乡讨债,来回成本5千。讨债成本过高。如果美债讨债成本能承受的话,当然可以赖
应该不用缓存了,这次督工看了下自己先前的放假时间,选择不在这个问题上提出解决方案了。因为这不是黑天鹅,成灰犀牛了。
大概意思是国内的钱不好借,就去国外借,结果暴雷之后,先还美元的,不然资产直接冻结,于是拿国内的债转股。
里边提到了利率很高的债券,我想起一个往事。我曾在2017年的时候听说了一个投资产品,年利率10%,我就觉得很奇怪,这么高,结果有些人买了以后才知道,在理财到期以后,会给他们一套房子,这套房子的价格就是买理财的钱,这房子有规定若干年内是卖不掉的,你没有看错,这个本金你是拿不回来的,甚至利息都拿不回来,如果急着用钱也是无法立刻套现的。实物交割型投资产品,这房子也不是一线城市的,当时涨价很有限,上涨周期还好说。不少人最后拿到房子的时候,市场价已经跌下去了,就算卖,在下行周期只能割肉。本金都没了。
融创还不起,最终得担保的还
担保的大概率是银行
哈哈哈
现在银行也体会体会老百姓买到xx房,交不到房还得还房贷的感受了

哥们儿真以为地产公司境外美元债的债主是洋人?
真以为不敢境外美元债违约是怕失信于洋人?
( )( )( )把钱laundering去海外的工具,必须刚性兑付,但这和国内的韭菜们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我看不还也挺好。
强烈建议推广
包装一大批几万亿营收的公司
去美国发债
比如发他个50万亿美元
还用苦哈哈的去搞外贸
挣那点美元
到时候手握50万亿美元
美国不得喊爹
挺好。
美国赖掉中国手里的美债也挺好。
一般有资产都是优先兑付金融机构的债务,怕影响信用评级导致后续融资困难,所以什么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员工工资之类的都是能拖就拖,能欠就欠。
本人的朋友曾亲历过类似事件,至今让我这位旁观者心有余悸,几年前朋友在某专门从事房地产融资的信托公司处买过一个恒大旗下的产品,该产品期限两年,年化收益率7%,在持有一年后市场已经传出恒大资金链断裂的消息,果然在该产品持有到一年半的时候,信托公司提前兑付了本金和利息,因为得到内部消息,随时有爆雷分险。
这也从侧面反应了现代社会畸形的一面,资产阶级的财富被保护的比底层更好,纵观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收取利息税,美元加息虽然抑制了底层消费,但是对于资产阶级来说,存100万美元,一年就有无风险的5万利息,相当于一个美国家庭的中位数收入,你叫底层人民情何以堪。
真要赖帐的话
以后评级机构大规模下调评级的时候
别在那说什么人家针对你…
去年我做顾问的一个业委会,要把融创物业换掉:这是好多年前,融创还挺好的时候,业主引进的品牌物业,做的还算是不错。
物业的经理和业委会走得近,打算跳槽到新物业,他自己就表示,物业费的大头都让公司拿走了。
现在说拿物业公司的股份去抵债,你前脚抵债,后脚小区业委会一开把物业踢掉,这股权就啥用没有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别幻想了!美元外债不可能不还,也不敢不还。
我用 ChatGPT 查了融创的美元债情况。简单整理如下:
1. 債權/承銷銀行(Joint Bookrunners & Initial Purchasers)
融創2019年發行的 6.250% 美元優先票據(2022年9月到期,規模6億美元) 的發行備忘錄顯示,其聯合簿記管理人(Joint Bookrunners)、聯合主承銷商(Joint Lead Managers)及初始購入人(Initial Purchasers)包括: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摩根士丹利國際(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中信銀行國際(China CITIC Bank International Limited)中國產業證券國際(China Industrial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Brokerage Limited)德意志銀行(德國)香港分行(Deutsche Bank AG, Hong Kong Branch)國泰君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Guotai Junan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工銀國際證券(ICBC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Limited)野村國際(Nomura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Limited)2. 償還/重組情況
這批美元票據於 2022年9月30日 屆滿,融創並未以現金償還,而是在2023年11月20日透過法院主導的「離岸債務重組方案」全額置換為新發行的票據(New Notes)、強制轉股債(MCB)及可換股債(CB),總規模約 94.5 億美元,並同日生效。
2025年4月,融創又就餘下離岸債務(約95.5 億美元)與部分債權人達成第二輪重組協議,繼續以可轉債及其他工具置換或延展到期債務,並未以現金全額清償。
3. 承銷/參與銀行的虧損計提情況
截至各大銀行最新公開財報:
未見任何一家主承銷銀行(如滙豐、摩根士丹利、中信國際、德銀香港等)在其信貸減值準備中單獨列示因融創債務而產生的損失或減值。這些機構通常將對融創等房地產企業的暴露歸入「中國房企整體信用風險敞口」,如有損失也整併在其一般信貸減值準備或預期信用損失(ECL)中,未單獨披露。由此可見,融創美元債務的信貸減值對主承銷商來說 要麼被評為“敞口微不足道”,要麼已包含於常規減值政策之內,並未額外列項。總結:
融創2022年到期的美元票據,主要由滙豐、摩根士丹利、中信國際、中國產業證券、德意志銀行(香港)、國泰君安、工銀國際、野村國際等8家機構承銷。
該票據並未以現金償還,而是於2023年11月透過債務重組置換為新票據及可轉債,2025年4月又進行了第二輪重組。
上述銀行均未在其公開財報中單獨計提因融創債務引起的信用損失,相關風險已整併在一般信貸減值準備或被認定為“敞口微不足道”。
融创的债务是现在进行式。那么之前恒大的美元债呢?很抱歉!属于美元债的部分已经全部还完了。
恒大的债务其实分两期。第一期是 2011 年发行,2016 年到期的美元债,规模超 10 亿美元。这部分在 2016 年已经全部清偿。
第二期是在2019年发行的6.45亿美元13%票据(2022年3月到期),以及恒大直接发行的8.25%票据(总额约20.25亿美元,分两笔到期)等几大系列。这个债务在 2022 年到期。
恒大二期美元债主要债权银行及承销商: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光大国际(CEB International)中信银行国际(China CITIC Bank International)瑞银集团(UBS)
根据公开财报,各银行对恒大债务的处理状况:
Credit Suisse
一、已清仓,无相关亏损计提
据《金融时报》援引Morningstar数据,Credit Suisse在2020年已“卖出其对恒大债务的全部敞口”,并未在其2021或2022年财报中就恒大债务单独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因此也不存在因恒大债务产生的后续亏损。
UBS
二、敞口“微不足道”,未单独列项
Morningstar估算,UBS在多个投资组合中持有约2.83亿美元的恒大债务敞口,但UBS官方将此暴露定性为“微不足道”(immaterial),并未在其年度或季度财报中就此专项计提或披露减值准备,因此也没有因恒大债务而单独确认的损失。
而光大、中银这两家对恒大的债务处理是:
光大国际曾对恒大项目授信并计提了相应的一般性减值准备,但未在后续财报中单独列示恒大专项亏损;中银国际并非2022年美元债的担保方或主承销商,其少量持仓也未在公开财报中体现为专项减值或亏损。
换句话说,恒大第二期美元债,外资银行部分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已经清了。而瑞银集团(UBS)则认列了 2.83 亿美元的微小亏损。剩下的中资银行部分,那就自己吞了吧!
是我金锄头了。
误以为某些群体仅仅是一边靠房地产高周转卖期房刷kpi发奖金,一边在海外收白手套的交款。
没想到居然还有美元债刚性兑付这玩法。
属于是“因为过时的金锄头观念,误会了高大上的新型收款方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中国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印度GDP达到日本95%?
如何看待胖东来官网关闭了?
茅台官宣张艺兴为首位文旅代言人,这是想借
央行表示将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0.2
贝森特称美国仍是全球资本的首选目的地,投
为什么就中国在大规模修建高铁?
3 年期存款利率跌破 2%,普通人该怎么给自己
为什么大公司不配备量化团队赚钱?
上市公司的市值是不是虚的,假如市值500亿的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5-08 10:16:57  更:2025-05-08 13:43:20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