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现在最缺的不是产能,而是消费”这个观点?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现在最缺的不是产能,而是消费”这个观点?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最近偶尔听到身边和网上不少人这样说,本人对此了解不多,知之甚少,有没有大佬谈谈这种观点的正确性和局限性?
中国最缺的不是消费,是保障。
没有保障,钱只能放在银行,因为需要防备失业,储备养老,储备看病。
没有保障,谁敢轻易生孩子?一套学区房就可以让一对夫妻成为半世奴隶。
我们的综合税负始终在世界前列,福利却和非洲国家看齐。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ps:不允许评论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底层都在996,怎么消费?
这群砖家就属于睁着眼睛说瞎话的。
996这种最影响内需影响消费的你不治理,谈什么缺消费?
都996,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工,就对应有一半人失业,那一半人怎么消费?
都996,打工人晚上下班直接回家睡觉,那怎么消费?
你连996都不想治理,就别谈什么缺消费了。
我想到了当年MBA国际商务课上的一次讨论。
那个MBA班弄的很有意思,为了确保天南海北的多元化,严格限定了一个国家最多三个学生,所以班上南非和冰岛这种我感觉很遥远的地方的同学,也有。
唯一顶格凑满了三个人的国家,是印度,美国和中国。
那天讨论的是和中国做生意要注意什么。
没办法,都想和中国做生意,但说实话,老外对中国的平均了解程度,远远没有中国人对外国的了解程度。
哪怕这帮来读MBA的人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但我怀疑可能因为国外键政是个小众文化,所以大部分同学对中国的了解依然停留在一些刻板印象上,没有随时浸泡在深度讨论里面从而认识更深。
做个类比就是,我很清楚美国政治制度,但有同学问过我,我作为中国人有没有可能当top1大佬,如果要当需要从小做什么准备。
再比如他们认同中国经济发展的很快,但感觉快的有点莫名其妙。
前一秒钟还是八九十年代电影里面那种满街的地摊,后一秒突然就吊打曼哈顿中心商圈了,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在他们的认知里面是相对空白的。
但好在同学的基础素养都还在,商业和经济知识上有底子,很快就聊到中国当时世界工厂定位的问题。
然后一个在北京外派过两年的美国大姐,非常牛皮的,就提了题主差不多的这事情。
说中国很能制造,但太依赖外部市场了,内需没拉起来。
接着这老姐就描述了一下她自己的见闻,相对还是客观的,说中国人很能省,花钱的也有,但和美国人习惯的那种大手大脚差距很大,唯一的消费大头是房子,而且非常非常想买房子(那是17年,刚好棚改)。
所以这老姐不太理解,为什么自己在中国的一些同事明明收入不错,但不怎么敢花钱,更神奇的是,在买房这事儿上又特别敢花钱。
一般这种情况下,就是我布道时刻了,来给班上同学正本清源一下,讲讲什么是真实的中国。
但当时没想到,居然是班上的印度老哥先接的话。
这印度老哥讲中国和印度都面临的相似问题,就是普通人要存很多钱,才能有安全感。
甚至一些消费本身,也是对安全感的追求。
这印度老哥很绝,他让班上一个37岁的荷兰老哥,说说自己账户里面存了多少钱,有没有买房,有没有背贷款。
那荷兰人都很小气的,打死不说,美其名曰,个人隐私。
印度老哥就说,那你认不认同这样的称述:荷兰这地方你哪怕不存太多的钱,日子也能过下去,不会有太大的危机感。
荷兰老哥说,这话我认。
接下来就是非常日常的,对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养老系统的讨论。
其实每个国家的人,说到自己国家兜底配套的时候,都吐槽,没有例外。
但大家拉平了来看,甚至很多同学开始翻照片投屏来论证自己如果被塞进养老院过什么样的日子,差距就出来了。
要我非常主观的说,就中国、印度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兜底方面「进步空间很大」。
我举个小例子,这例子也是我在当时讨论的时候才知道的,在荷兰如果人老了,失去一定的自理能力了,然后满足一定条件比如子女没有了,可以选择居家+养老院混合养老。
也就是,白天去政府养老院玩,晚上回家睡觉。
我当时就说,你都说失去一定自理能力了,都说没子女了,中间这往返的路程谁来负责呢?
荷兰老哥仿佛我在问养老凭什么靠政府一样,在他认知里面太过习以为常所以根本没想到这居然是我一脸严肃会提出的问题,都弄的他有点语塞。
政府负责,车接车送嘛。
当然这就是个小细节,而且荷兰平日里面个人所得税收的也不少,再加上国家小人口少,所以能玩儿这些。
但有,就是有。
有了,那个37岁的荷兰老哥,才能大手大脚。
没结婚,也没考虑过要孩子,父母养老他也不关心,经常说的话给我感觉就是个傻乎乎的大孩子。
后面是真的混熟了我知道这荷兰老哥,虽然工作不错,但是个光荣的月光,是真有点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潇洒。
他完全可以没什么负担的花钱,非常用力的做「消费贡献」,因为是真的没什么负担。
后面我们班上那讨论走向了一个神奇的方向,我到现在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方向大概是这样的:
美国就不说了,神奇的体系,但印度和中国如果都是疯狂制造而不怎么消费的话,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都是净输出者,随着科技和产业发展输出的还越来越多,世界上还有20多亿买不起东西的人,那,造出来的那么多东西,堆在那里谁来买呢?
这游戏,是不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玩不下去了呢?
注意,这讨论是2017年,还是相对岁月静好的年代。
当时,是班上那个冰岛老哥来回答的。
他说,别争了,冰岛可以买。
哄堂大笑。
麻蛋,冰岛就30多万人,买个锤子。
又是一个没啥顾虑的大傻子……但说实话,我还挺羡慕这种因为有保障有兜底,所以傻乎乎的状态的……
前两天看新闻看到这个


老欧洲都在关心残疾人能不能出去度假了
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吃过过剩的苦头
所以宁可每年高昂的福利支出,也要让老百姓有时间,有保障,能够把钱用出来消费。
在欧美市场对我们壁垒高抬的今天,提振消费唯一解就是提高本国人的福利
都不需要像欧洲一些高度富裕国家那样
能到他们50%的福利,消费市场就能有很大的改观了
不知道你们注意了没有,自从确认了中国没有明确的刺激消费措施,消费股已经开始跌了。毕竟不发钱,也没有消费券,已有的家电补贴到现在只发了130亿。市场参与者也不是傻子,大摩的宏观团队已经悄悄地不推荐配置消费板块了。
摩根士丹利调整了在中国的行业配置,将非必需消费品行业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减持,同时将医疗保健行业评级从减持上调至中性,在担心有限的财政支持和宏观经济挑战的情况下,将转向防御性投资。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更新焦点名单,以中远海能取代了非必需消费品领域的知名企业安踏体育,理由是基本面更加强劲以及全球石油运输需求的潜在收益。将华润三九列入港股A股专题名单,预计受益于稳定的盈利、股息支付和国企改革?。
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团队预计,在2024年剩余时间内将额外实施价值约2万亿元的财政刺激措施,随后在2025年再进行2-3万亿元的债务置换。
什么叫现在
一直以来都是没什么消费
因为咱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商品是给洋人消费的
现在洋人经济不好了,不消费了
世界工厂,呵
我国的一切经济问题可以简单概括为: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
说白了就是社会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上面有足够的钱和资本。生产足够多的东西,但是下面的人。却太穷,买不起东西,没有消费力,可以参考1929年的经济危机,
前几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川办规〔2024〕3号。
除了第1条对居民消费贷款贴息,后面一共15条都是对企业、机构进行各种补贴。
你们认为中国经济缺消费。
上面认为中国经济缺外汇。
不是一回事
知道为什么俄国越打越有钱的样子吗?
答案很简单。
因为俄国跟欧美闹翻了。
寡头们挣的钱无处可去,只能留在国内投资消费。
小粉红不是常说,等中国光伏、电动车、电池统治世界了,我们生活就好了,现在这些还没实现,所以我们不能上 “消费主义” 的当。正所谓,再牺牲一代人,换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说这些话的小粉红,要么是还在国内上学,要么是在国外上学,反正没有在 “牺牲” 的第一线。
相比你的死活,他们更关心你会不会闹事
人民敢消费的基础是:看得起病,买得起房、读得起书、人人都有好工作。
这四项,归根到底就是: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的问题!
现在的国际经济状况是:还想继续向欧洲和美国,倾销廉价的商品,已经不可能了!
这不废话么,只要智商上100都知道现在东大产能过剩,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不便讨论。
中国的产能是为全世界规划准备的,尤其是美国将近四亿的人口消费能力相当于15亿以上的普通国家人口,是非常恐怖的数字
而中国的巨大产能如果只靠国人消费,是不可能真消费掉的——这就像一个种西瓜的,如果西瓜卖不出去,想自家几口人顿顿吃、完全吃掉所有的西瓜,无异于天方夜谭,夏天看宁夏瓜农打收瓜的商人有感
我不懂经济学,粗浅的理解是:中国拼命生产出口 -> 美国拼命消费进口 -> 中国获得天量的美元可以够买大量的资源或是进行基建让国人消费和升级产业 -> 美国失去了工作但靠印钞机就能获得便宜的产品 -> 双赢
本质上,是美国用自己的国家信用(美元)来换中国的产能,而中国拿到美元(美国信用)又可以去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尤其是中国缺乏的战略资源(石油)等
这个贸易循环现在看来可能要开始衰退了: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亏了。17美分印钞机成本换100美元货品的说法就是典型,而对于美国来说,它可以换一个国家或是一群国家出卖自己的信用(美元),如印度、越南、墨西哥等——贸易好聚好散么,既然双方都觉得不合适,就渐行渐远了吧?
说说我三个月前回国的观察:餐饮等消费行业确实不太行。我家是三四线小城,虽然赚钱少,但是房价也低几乎无甚压力,当地人又懒又馋是蛮愿意吃吃喝喝的,但终究消费还是疲软了,很多高档餐馆打折,倒被我尝了遍;北上广的同学过得都好,钱也多,但工作太忙太卷还担忧孩子、也没什么心情和时间消费
反而是美国我的同龄人很多这两年开始大肆旅游,回国、去日本、去欧洲,把美国的消费精神传递出去了
多说一句感慨就是:国内还是太执着于产能和建造了。随便看电视或是宣传,无非是又造出来什么东西,又填补什么空白,又建设多少铁路,又研发出什么产品,近乎有一种原教旨式的狂热
但产能似乎也不是万能的,贸易应该比产能更重要——因为贸易能平衡产能和消费。中国的基建也确实厉害,但基建是有维护成本的。在美国,则是富人在吃喝玩乐,中产、穷人也在吃喝玩乐——并不是说美国人不工作,只是没有那么卷而已,让大家有时间花钱,反而更盘活了经济
有一点真让我觉得不太乐观的是:我同学中百万民币年收入的人也很难理解这种双赢贸易的思路。他们固执地认为:美国没有生产能力,中国有所以中国厉害,美国就要搞小动作打压,所以就要猛烈对抗——我认为这并不是基于贸易的思路,而是冷战的,如果连精英都这么想,是挺可怕的
我认为贸易中的国家信用看起来很虚幻,但过去几年真感受过才知道关键时刻缺的根本不是钱和产品,而是承诺兑现和信用——信用也进一步带来了乐观,以及未来的预期?
2023年,中国人口占全球17%,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发电量也占全球30%,钢铁、水泥产量都占全球50%(而且还是净进口国),但居民消费支出只占全球13%左右,年出生人口只占全球7%。
显然,中国的发展明显存在不平衡。“造东西”的能力已经很强,是“世界工厂”、“基建狂魔”和“发达国家粉碎机”。但同时,消费明显不足,辛勤劳动成果没有充分转化为高品质生活,仍然是勒紧裤腰带搞积累、玩赶超,人口再生产相较于物质再生产短板明显,像是“只奋斗不享受”、“只造东西不造人”的“世界工蜂”。
随着中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工业国(很多人甚至声称中国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工业化国家”,此后别的国家的工业化之路都被中国堵死了),已经把绝大多数(可贸易)行业的“溢价”都卷没了,目前全球多数制造业部门都是产能过剩的状态,“购买力”而非“造东西的能力”是更稀缺的存在。基建等更是超前发展,城市界面不比发达国家差,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之类的交通网络更是国民自豪感的来源。
可以说,单纯作为一个工业国,中国经济规模继续大幅提升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换言之,继续在“造东西的水平和能力”上堆资源、挖潜力,边际产出只会越来越低。
关于基建、能源的“充分发展”、“超前发展”,参见:
为什么几乎所有大学专业都在劝退?7.9 万赞同 · 2961 评论回答


边际效用最高的方向,是在内需牵引下的内循环,尤其是三产、服务业等不可贸易品。实际上,假如在保持制造业增加值规模稳定的情况下,把三产占比提升到世界平均水平,那么经济规模可以增加一倍还多。以去年为参照系,就是26000美元。(大量的三产都是属地化、不可贸易的,因此这个测算不考虑“发达国家粉碎机”因素,中国的增量视为全球的净增量)
实际上那些人均GDP2万美元左右的入门级发达国家,根本没有多少让中国人艳羡的所谓“高端产业”。那些产业明显比中国高端、甚至掌握“卡脖子”黑科技的,往往是人均GDP35000美元往上的。而且那些“卡脖子”黑科技部门,产值、就业等占比,也是很小一部分。
而且,除了那些工业革命级别的伟大技术(蒸汽机、内燃机、电机、计算机等)可以从无到有催生全新的有效需求和增量市场,更多的场景下是需求和市场牵引着技术的演化和迭代。
其实,在现有技术天花板下,越来越多的人住上高品质住宅,开上国产的高质量汽车,用上越来越多优质的国产电子、电器产品,人均生活用电向发达国家迈进,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养老、娱乐、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得到越来越多的满足,这种过程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远超个别细分产业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拉动效果。
换言之:假如中国多数人都过上中国现有生产力水平能负担的品质生活,那么中国事实上就是人均GDP2万多美元的准发达国家。
当然,目前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也在于一些制度性、系统性的资源错配和低效管制,导致大量需求没能得到释放和满足。
打个比方,按照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租房(特别是只租一个房间)的时候,买的大件物品的量和质,往往低于拥有自有住房的时候。而住小房子买东西的规模,又普遍不如住大房子。同时,如果一个房子远离实际工作、居住地,长期空置,也不会往里面添置很多东西,甚至连装修都会更随意。
而现状是,大量年轻人扎堆的城市,近郊被重重叠叠的永久基本农田包围,发展空间被严格的城镇开发边界锁死,各大城市的土地指标捉襟见肘,住宅普遍又小又贵。广大只有“386199”部队的农村,甚至已经接近凋零和自然衰亡的偏远农村,却有一幢幢没什么人居住的大house在占用耕地。
根据2020年的统计,全国宅基地有1.7亿亩,超过全国的城镇建设用地(1.5亿亩)。而住宅用地在城镇建设用地中一般不超过三成。
而假如农村进城人口可以方便地把老家宅基地指标置换成所在城市的建设用地指标,把老家农村那些空空荡荡的大house变成城市化区域的大平层,则带来的各种消费(特别是大宗消费)增量,进而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需求,是极其可观的。
而且农村宅基地不可转让,财产价值极低(流动性为0的资产只剩下使用价值),几乎没有财富效应,也无法改善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状况。但城市住宅完全不一样,可交易、可抵押,有成熟的市场估值和金融属性。这个转变的财富效应,带动的消费信心、投资信心,也是对经济繁荣的极大助推。
最近还有一种论调,所谓“要爬出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攻克全人类几乎所有高端产业”。具体算法是,把某项高端产业的全球营收或产值,除以中国人口,得出一个并不高的平均数字。比如全球芯片市场6000亿美元,假如全部算给中国,14亿人平均分到只有四百多美元,然后得出结论就是“攻克某一项大型的高端产业,只能让GDP增加很少一点点”。
此类论调很容易给人两种感觉。一个是“中国威胁论”,好像中国人想富起来,就要把全世界所有高端产业全部吃干抹净,走自己的路让“外国”的70亿人都无路可走。另一个则是“中国人口过剩论”,14亿人太多了,最好减少到4亿,才能让所谓“高端产业”覆盖更多的人。
而且“工业党”们眼里的“高端产业”,又特指那些“硬核”(数理化含量高)的工业(数理化含量高),他们口中的所谓“实体经济”,就是特指“造东西的产业”,造房子往往还被排除在外,因此其更狭义的定义是“造可贸易品的产业”。
他们总结的“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产业不够高端”,换句话说就是上文说的那种产业不够多。他们的对策,基本可以概括为,继续加大产业的“数理化含量”,造更“硬核”的东西——不包括造更好的房子,也不包括造人。
但实际上,哪怕人均四五万美元,甚至六七万美元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从事的工作,也是“低数理化含量”的普通工作,因为人类智商的中位数就是中学数理化学起来会很吃力。
延伸阅读:
高智商的本质是什么?3058 赞同 · 146 评论回答


当然,在现有的政策框架,尤其是“安全”的追求逐渐高过“效率”的背景下,土地制度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革,很难有实质性的推动。就算能有所进展,对于当下的经济困局,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个人认为,当下边际效用最高、长期效益最好的策略,就是就是以鼓励生育为切入点,进行大规模印钞撒钱。在现代工业化社会,尤其是养老金的本质就是代际转移支付的社会,生娃带娃是一个非常辛苦劳累,但对个人回报未必能覆盖付出,对社会却有“正外部性”的高价值劳动。
养娃开销很大的,鼓励生育天然就是刺激消费、提振内需,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大工业国,产能空前强盛,产业链供应链无比坚韧,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而不是“短缺”。同时也是提振就业——鼓励生育可以适当降低女性的(狭义)劳动参与,至少在(狭义)社会总劳动时间的意义上减少内卷,同时以国家补贴的形式让生娃带娃也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形成事实上的就业。
前面说的是狭义的“劳动”,因为传统经济观念不承认生娃带娃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在大量生产部门都产能过剩、就业极度内卷的情况下,将一些人力(精力、劳动时间)引导到人口再生产领域,不见得比在过剩部门、内卷部门继续堆资源更没有效益。
同时这也是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储备。只有一代又一代足量的新世代,从产品到服务的各种需求,才能形成世代接续的排浪,才有长期的坚实基础。
当然,这些补贴适合由中央财政来负担。一方面,中央财政的资产负债表堪称全球最优质,杠杆率较低,远比地方财政和居民家庭有更多的扩表空间。另一方面,鼓励生育的收益是全国分配的,发达地区可以虹吸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而欠发达地区容易为他人做嫁衣裳,同时在孩子成长为劳动力之前都是需要大量公共服务,对于财政实际上是阶段性的负担,地方当局鼓励生育的真实积极性、内在动力,是非常可疑的。
在人口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工业化社会,生育、养育下一代就是增加未来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从供需两端看都是非常优质的资产,远比一些低效甚至销毁财富的投资建设更优质。而相较其他工业化社会,中国投入物质再生产的资源过多,而投入人口再生产的资源实在太少。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经济繁荣的最核心动力,所有的需求,归根结底是人的需求。没有人的经济体系,再“高端”、“硬核”也没有任何意义。
我想不太明白,咱产能过剩,为什么不能少生产一点,然后大家(所有人)可以都轻松一点呢?非要12小时两班倒,24×7不休息地生产那么多干嘛。。。(对不起我肤浅了)
秃子头上虱子明摆的事情。
15年股灾消灭了中产财富,19年~22年3年消耗了穷人的财富。出口贸易战受阻。三大原因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大量的失业。
这些失业进一步抑制了消费,导致市场更加萧条,反过来进一步的导致企业倒闭。
这是典型的经济危机。
但是,我们如何应对的?
想办法托房地产,托股市。
这不是刻舟求剑吗?
过去是经济景气提升了房市股市。
不是房市股市好经济就好了。不能反过来。
不救济中小企业,不提高最低工资,不给大众紧急纾困,天天搞些一毛不拔的口号来搞经济。
。。。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不破不立。


给儿子买的AK47软弹玩具枪。
配一个小电筒、一个红外线瞄准器,12发软弹。
拼多多上面买的,猜猜多少钱?
答案是二十多块,还包邮。
我就在想,这么一把枪利润多少?得卖多少把才够街边玩具店一个月租金?
当然,拼多多上面卖的肯定不需要在街边开店。
只是给各位提供一个思路。
为什么街边店铺转租倒闭了一批又一批。
这背后既有房价的不正常暴涨,也有低端产业竞争白热化带来的利润日益稀薄。
每当嫌自己收入低的时候,就想想这把玩具枪,可能要卖好几千把,利润总和才和你工资差不多。
然后这你的工资大部分都付了各种月贷,大头当然是房租房贷。
剩下的那一点点,才用来消费。
这点消费是你的付出,却是别人的收入。你消费少了,别人也挣得少了。
买玩具的少了,卖玩具的肯定就挣得少了,玩具堆满了仓库,只得继续降价……
这就是一系列连锁反应。
所以挣钱越来越难,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假期越来越调休合并。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缺产能只缺消费?辛辛苦苦上班的剩余价值大头来都被谁赚走了?
仔细想想,了然于心。
不过,虽然我们活得累,好处嘛也是有的。
虽然我们假期比发达国家少得多,时薪比发达国家低得多。
但他们买廉价玩具枪肯定没我们方便。
这么一想,心里是不是平衡多了?
所有工业国缺的都是消费,不缺的是产能,这是人类历史得出的一个总结。只有农业国才缺产能,工业国产能可以做到极少数人满足全球人的需求。这正是说明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的工业国。这是几千年来第一次,很多人观点转变不过来是很正常的。而且所有工业国从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这个过程中都会遇到社会思想,经济思想没有转变过来的这种情况,历史上面的1929年经济大萧条就是因为产能过剩,消费不足造成的。今天的中国,不过是重复他国的历史。
换言之,中国很多人的思维还是农业国思维。中国今天碰到的难题,不过是整个社会形态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工业国思维要配合工业国的福利,而西方经历了将近10多轮的产能过剩最终才学会。
中国缺的也不是消费,是缺中低层消费
以我的工作举例
我平时给客户做设计,房屋卖价超过2000万的客户,他们家的采购是半国产半进口
超过5000万的,就基本是全进口了
过亿的房子,马桶排水管道都是全进口
最有钱的人只是提供了进口关税,对产品利润的贡献经常还不如打工仔
消费也是有细分的,甚至可以说消费才是真正的支持,光动嘴是没用的
这道理恶臭的饭圈都明白
小老太的妹妹是张若昀的粉丝
我们家就经常收到张若昀代言的产品
她根本就没有兴趣买来吃喝,纯支持偶像,买来就都给她姐了
那红豆薏米水,我都一箱一箱的喝,她们都不喝
某品牌雪糕也就我一个人吃
我连张若昀长啥样都不知道,光吃东西了
支持中国经济也是同理
哪里花钱就是支持哪里
没钱的人倒是一直国内花钱,没把孩子媳妇往国外送,没加拿大买别墅
但是没钱就是没钱,支持力度不够
怎么让愿意在国内消费的人有钱消费
是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
那些大款钱越多越不给国内企业送利润
可是一放水还是给那些大款
放了也用途不大,说不定还能加大北美通胀,到时候再逼的美国不能快速降息,又回旋镖打到自己了
现在是全球化经济,啥政策都不能只看自己
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有全球视野
鼓励消费要鼓励全世界爱买国货的消费者
安踏在NBA的那几个球星,天天在美国使劲推广球鞋,不也是一种鼓励消费吗?
美国政府今天给安踏加税,他们当天就得上网带头骂出花
现在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就在骂拜登政府的301关税(童鞋和平价鞋给加税)
典型的割谁肉谁疼
所以不要再搞什么民族叙事,国籍叙事,阶级叙事
谁买中国货,谁来中国花钱,谁就是中国人的朋友
买军火也是
消费才是最真实的投票
其他都是假的
而中国经济最缺的就是面对这种真实
我不知道最缺什么,我只知道最不缺的是“评论区关闭”和“精选评论”
产能多,从事生产的人又消费不起


对啊,
所以什么时候加工资?什么时候建成“福利国家”?
加工资加福利,有了托底,我还会不消费吗?
你一个月给我两万(也可以有部分钱折成福利金),我当然天天外卖点贵的吃,天天下馆子。
你一个月就给一千块,还要求使劲消费,我生病了你给我看病?
咱不知道那些乌央乌央旅游的到底是哪些人!起码是觉得前途还是一片光明的人吧!
反正我是不敢花钱,我挺过了35岁,挺过了40岁,但是我知道我肯定挺不过50岁!而退休变成了63岁了,过了50岁我能做什么?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当保安人家也未必能要我,这十几年我要吃要喝,要缴社保,要不然真的活到63领养老金的时候,发现那点钱有可能药钱都不够!
我不是一个低工资的人,我绝对比那六亿人赚的多,但是我不敢也不能花钱!
因为我知道我的前途是没有保障的!
三句话就解释清楚了:
1. 东大的产能过去是为全球配置的,特别是欧美。
2. 现在我们(欧美)准备不消费你的产能了。你说我会通胀?对,我们也认了,我就是要忍着通胀也不要你产能。
你不用想为什么以及如何挽救,没戏,当既成事实就行。双方的感情结束了。
3. 东大最好自己为自己的产能找个消费出口。
以上。
其实是耶伦奶奶善意的提醒。
我们一直也在这么做啊,一带一路,非洲振兴,解决海外出口方向的问题。国内共同富裕,一次二次三次分配改革,试图解决国内消费的问题。
产能过剩的本质原因就在于——人民币在国际上不是钱,
否则,只需要央行定向需求侧放水、吃下生产端的产能,再用人民币去国际上买买买,链条就都打通了,真正的循环起来。
然而如此做只会带来超级通胀、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
为什么左中右都在呼吁需求侧而国家始终在支持供给侧,因为只有出口创汇才能换来真正的钱。
放出风去,人均存款五万以上的没收。
教科书早就用经济危机倒牛奶的事例告诉我们,消费问题的本质是分配问题。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为什么小米造车成功了,造CPU却失败了?
我国的产业升级成功了吗?能像德国日本那样
为什么最近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基金产品都开始
中国猪肉还能回到十二十三元一斤水平吗?
房价下跌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普通人一年存三五万都很难?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委员袁小彬建议拍卖特殊号码车牌,满足车主
国企一般不涨薪,那怎么抗通胀呢?
美联储接下来选降息还是选内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1-08 13:48:33  更:2025-01-08 21:01:05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