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呼吁大型商业银行带头不打「价格战」,银行是怎么打价格战的?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呼吁大型商业银行带头不打「价格战」,银行是怎么打价格战的?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近日,《中国金融》杂志刊发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主任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文章。 文章提到,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聚焦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助力提升货… |
这个价格战和利率联盟,还真和汽车的价格联盟完全不一样,如果真想组成垄断利率价格联盟,是可以做到的,原因无他,汽车价格战你可以选择汽车品牌多了去了,有传统的汽车,有新能源汽车,有国外品牌,有合资,也有国产,供给过剩下,价格联盟根本就是个玩笑,谁也不愿意让出自己的市场,守住市场就还有机会翻身,否则就是被替代。 而银行业不同,是真垄断市场,都不说大型银行了,中小型银行基本都是国资,正儿八经的垄断市场,你钱还能存在哪里?首先,外汇管制下你钱出不去,其次,特殊行业保护,别人的银行也进不来。如果要想,存款利率降得快得很呢,结合行业自律要求,一般的利率传导是,大型银行先降息,中型银行跟随,最后再传导到小型银行,大中型银行步伐还是非常统一的,要降息,就和商量好的一样,基本就都降息了,根本就不用呼吁。现在唯一存在不确定性的主要是小型银行,比如农商行乃至于信用社,其实很多存款特种兵,存的基本都是小型银行,行业自律之前,甚至有100~200bp的利差,100万一年差1~2万利息,所谓的旅游带存款,还有的赚,现在就没有那么高了,除了短期的筹措资金,比如年底那波吸储,一般和大中型银行利差也就几十bp了,存款端其实大家也能感受到,行业自律做的是不错的,怎么还要呼吁不打价格战呢? 可能不是存款端吸储的“价格战”,现在已经很规范了,至少大型银行利率还是很一致的,关注点可能是银行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加点的贷款利率,也就是呼吁贷款利率不要太低:“在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基础上,坚持定价即经营,不发放税后利率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贷款。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防止资金淤积空转”。 银行赚钱就是吸储放贷,存款是银行的负债,贷款是银行的资产,利差就是银行的利润,现阶段都知道银行的利差已经处于1.5%左右的水平,低于之前反复强调的1.8%警戒线,存款行业自律,三年期基本都到1.9%左右了,五年的也大概这个水平,按照今年的定调适度宽松,lpr降息后还会传导到存款利率端,还是那个问题,存款端好压缩,这几年降息多了去了,存款不照样激增么,都不用自律,LPR降了,存款利率自然就降了,储户也没得选。 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贷款端,就和拉绳子容易,推不动绳子的,大家不借钱,你总不能逼着借钱吧,银行唯一能做的就是压低贷款利率,这就带来了所谓的价格战,为了把贷款放出去,大家穷尽办法,毕竟放出去的贷款才是银行的资产么,大型银行自然就是贷款利率重要的定价锚,加点是具有自主协商的空间,如何既要扩大信贷投放,完成刺激经济的政治需求,还要贷款利率不要太低,准确来说就是银行吸储放贷息差不要太低,同时不能增加降低贷款门槛后的烂尾风险?这就和央行既要降息降准,又要拉高国债收益率是一样的困局。 总结起来,银行的价格战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吸储,另一个是放贷,客观问题是现在息差持续收缩,但问题不出在吸储端,尤其是大中型银行,现在降息是非常一致的,除了农商行和信用社等小银行,行业自律还是执行的很到位的。真正的市场困局在贷款端,扩大贷款投放完成刺激经济的任务,就要降低信贷成本,否则市场根本就承担不起,现在又要贷款利率不能太低,既要又要,也不是不可能,但要对金融体系运转有极高的要求,比如判断那些企业未来偿债能力强,预期收益高,比投行还厉害,相当于在经济收缩周期挑选最优质的企业给贷款,还必须预期未来5~10年的走势,温室里面的花朵有这种资源配置的能力?深表怀疑,经济高增长时,你就是在电梯里倒立俯卧撑,电梯依旧是往上的,当真正经济下行的时候,才考验金融体系的成色呢。 |
有些事,局内人不便说,局外人想不到。 刘行长的说的是国有行为了冲规模,发放的贷款利率极低。 有多低呢?刘行长说不要低于同期国债收益率。换句话说现在发放贷款利率低于国债收益率已经成为现象级的问题了。作为参考,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6%。 想不到吧,当你用着4点几的房贷利率的时候,银行为了冲规模利率已经打到1点几了。 那问题来了,这么低的利率不赔吗? 当然赔了,你以为银行资金成本就是存款利息,其实为了冲存款规模,银行还要通过不同方式买存款。刘行长说“加强招投标利率管理”,稍稍点到了一点边,对于业内人来说,已经足够听懂了。 但是问题的根源,冲规模这个事,刘行长自然不想提,也不需要提。 这些的价格战的成果,普通消费者是享受不到的,只会变相为这些价格战买单,老百姓哪想得到私底下还有这些弯弯绕。 |
银行业的「价格战」和其他行业的价格战并不是一回事。 虽然银行赚的存贷款的利息差,需要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揽储,并降低贷款利率来刺激放贷,但是整个银行业属于高度垄断的行业,无论是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均有监管和规章严格限制的上下限。这就导致整个银行业不会像汽车和其他零售行业那样无节制地卷入价格战中。 尤其是对于大型银行来说,由于天然拥有良好的信用背书,这使得它即便只提供了较低了存款利率,依然不会缺乏储蓄客户。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企业端和居民端的避险情绪都十分高涨,储蓄意愿也就空前提升,对于银行来说揽储压力很小,完全不用陷入到价格战中。 但在贷款方面却是另一番场景,由于缺乏健全的信用评级机制,银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是相当低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认识更是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这就使得许多银行基于风险和坏账考虑,完全不顾及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从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实施了一票否决; 然而这并不能完全降低银行的坏账风险。同样是因为缺乏对企业真实情况的了解以及其他不可言明的因素,许多银行对于大型企业和国字号企业的授信则是大开绿灯,即便它们已经暴露出一些极其危险的风险信号。 所以在贷款领域,竞争的核心要素也不是利率,而是资质。对企业来说授信能够获批已经是万幸,至于利率是高是低已经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中小银行便开始铤而走险,开始为一些出险企业直接或间接提供信用额度。像恒大在国内最后获得的银行贷款基本都来源于一些小城市的地方银行,当然了,合同约定的贷款利率那肯定是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 可以说在目前的信贷体系下,贷款利率的调整并不会改变贷款市场的格局。许多企业较之几年前,现金流危机愈发严重,它们需要的是救命钱而不是扩张钱,所以即便利率再高也愿意承担。 对于银行来说,所谓的不打价格战,更大程度上是针对于一些存款特种兵。有一部分中小银行因为信用基础相对不被认可,揽储能力较差,于是频频使用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率进行揽储。 虽然这类银行揽储的规模不算大,对存款市场的影响有限。但盖不住特种兵们在互联网上掀起的跨地存款潮流实在太凶猛,这很大程度上在倒逼大型银行提高存款利率。 而在如今的存款情绪之下,哪怕提升5个BP的存款利率,对于银行来说也是巨大的成本支出,因此大型银行才会喊话不打价格战。 只是「带头不打价格战」这句话实在太有艺术含量,乍一听好像是大银行为了保护中小银行的利益。然而事实却是在这样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中,价格战对大型银行的威胁和损失会更大,它们完全不会也没理由带头打价格战,相反它们更恐惧中小银行的低价策略。 |
摒弃【既得利益者】+【谁动了谁的蛋糕】之类的叙事体,我们还是先回答问题。 我们知道银行负责赚钱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两块: 一块是信贷业务,赚的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部分】,也就是净息差;另一块算是中间业务(卖基金保险),赚的是服务费(手续费和佣金)。 其中信贷业务能占到银行营收和利润的80%左右。 以背景新闻中的宇宙行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2023营收8430.7亿元。其中,信贷业务的部分,利息净收入6550.13亿,占比77%;服务费部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993.57亿,占比23%。 而银行打价格战主要是通过“信贷业务”实现的,具体指的是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中通过【降低利率或提高利率】来争夺客户和市场份额的行为。 我们分类来看: 1. 存款端的“价格战” 存款端最常见的价格战手段就是高息揽储。 部分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客户存款,尤其是大额存款或长期存款。这种行为可能导致银行负债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 在当下的环境下,由于居民储蓄率本来就高,负债端一直存在压力,因此针对居民的“高息揽储”是非常少见的。 但是不排除某些地区性的支行,为了完成业绩目标,而针对个别“大客户”以远高于市场合理水平的利率投标存款,推升了付息率。 还有一种价格战手段是长期固定利率协议,在多数情况下也是针对大客户的。 银行为了留住大客户,会与之签订长期固定利率存款协议,导致银行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仍需支付高息,削弱利率调整的灵活性。 2. 贷款端的“价格战” 低息放贷:部分银行通过发放低于市场合理水平的贷款利率吸引客户,甚至出现贷款利率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情况(大幅偏离市场定价的中性利率),压缩了银行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一些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忽视风险控制,发放低质量贷款,增加了坏账风险。 总体来说,银行价格战的后果就是“净息差”迅速收窄。 对于家底深厚的大行其实还好,降本增效的手段很多,比如“优化工作流程”、“优化冗余人员”、“适当控制不合理的高薪”等等。 但是对于根基薄弱的小银行来说,抗风险能力本来就弱,如果“净息差”一味收窄,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而破坏金融系统的稳定。 这也是为什么工行行长呼吁“大型商业银行”带头【不打】价格战,因为大银行拔一根毫毛,小银行就得直接趴下。 银行再小,也事关老百姓的钱袋子,所以需要慎之又慎。 |
我翻译一下 人行: 由我带头组织运作的存款自律组织有效地拉低了存款利率,但贷款利率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一直下跌,这极大地影响了四大行的垄断性利益。建议由我牵头成立贷款自律组织,重新形成垄断利率。 特此申请。 工行 |
国内银行业卷了这么多年,对于资产类业务客户的画像划分还是粗放的两大类,一是按规模分,大,中小,小微,二是按性质划分,国有,民营。展业思维也是如此粗放,国有的看级别,看政府信用兜底能力,民营的大型企业和政策鼓励投放的中小企业或许能争取到点信用类投放,再要额度就是典当行模式要资产抵押。其余的就不会了,或者说会也不敢放,只能买债或者放同业玩空转。就这么粗放的展业模式下,各家银行能玩出什么花,不同银行之间能有啥差别? 很奇怪的一点是,银行喊了很多年的做行业金融,供应链金融,但是对行业却没有深入研究,推出来的产品基本看不出有任何行业特色,所谓的供应链产品也就是无脑把信用风险集中在核心链主企业上。要做产业起码得了解产业吧?要做企业不说参与经营管理但起码得了解是不是?都不说分支机构了,大行总行级有哪家是有专门的行业研究部门的?有哪家对上十亿金额投放企业是能做到参与到日常经营会议的?贷前对行业企业都不了解,缺乏研究,所以产品没有分类,同质化严重,贷中审查流于形式,贷后风控表面看着隔断时间要做个访谈,填个贷后报告,但其实形同虚设,企业给你看的就是想给你看到的而已。客户经理,中后台风控都知道没用但也不知道干啥能有用。 国内的银行看着卷,其实都是因为卷在了同一个圈层里,只要敢放开做,做看得懂的行业,专业做客户,把非标租赁小贷供应链金融等灰色地带的客户做回正经银行体系内,哪儿能有什么卷的。 按照我的思路,银行的基层支行就不应该设置对公客户经理岗位,或者说对公应该按行业条线管理,管理权限至少得在分行层面,支行只要做好柜面服务就行。为什么支行对公会做成一堆垃圾客户,因为面对的客户群体是一锅大杂烩,大中小小微啥客户类型都有但是细分到行业类别数量又有限,支行做客户是手边有啥资源有啥人脉就做啥,而且人员流动性大,根本不具备了解行业识别风险的能力和思维,客户有啥需求就往分行拱,搞定评审一定拿下,不然kpi完成不了就得降薪走人,在这种业绩高压下没有时间精力更没有动力去了解客户了解行业。 支行对公客户经理,做个三五年下来可能也就能看懂财报,了解客户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能知道客户产品是啥,干嘛用的,企业上下游是哪些,竞争对手有哪些就算很不错了。但即便如此也是盲人摸象,对于整个产业链,行业发展情况,企业处在行业什么位置,产业链条哪个环节,是否具备核心优势和行业壁垒,行业产能和需求变化趋势,政治经济局势对行业以及企业的影响等等诸如此类需要宏观和行业深度研究才能做出较为准确分析研判的问题,现阶段绝大部分银行客户经理,甚至说总分行产品经理都是没有办法回答上来的。不了解这些问题,就没有办法判断客户现在借款扩产能,或者保生存,该不该借,借完以后到底还不还得上。 按照银行现有展业模式完全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一线人员是资源触角加工具人,评审是衡量内部资源加套模板的工具人。就这套粗放的展业模型,对比互联网行业画像客户画像的展业思路简直就是原始人一样的存在,一直没被降维打击无非占了牌照垄断,监管维稳加利益群体过于庞大的便宜罢了。 总而言之,银行的卷,或者说金融行业的卷。卷的并非行业本身,卷的只是牛马而已。 |
换个角度, 如果银行打价格战,那么收益者是谁呢? 对了,普通老百姓和普通企业。 当然,有人会说银行亏损了全民买单, 然而,银行这种一家一年利润几百亿几千亿的, 还需要你去操心利润? 你什么级数,去操心银行的利润? 你管好你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
本来就是垄断生意,还要公开喊话加强联盟,这是不把用户当人呀,躺着赚钱这么多年了,特许经营这么多年了,为啥不敢放开外资银行进入公平竞争? |
要我说工行刘行长没有大局观,9月24日人行潘行长都说了未来会给6大行注入1万亿的核心资本,这核心资本是用来做什么的,小微企业不良点有什么?送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基层客户经理网点行长去坐个牢就可以了 |
垄断行业只需要找到一个理由,就可以给大家玩反价格战,理由很难找到吗? 大银行是他们管的,小银行也是他们管的 大小银行利差不同,就不是他们管的了? 普通人也参与不了他们的价格战 他说的低于国债利率的贷款,你拿不到,我也拿不到,是有专门的人能拿到 这些人他管不了,他只能喊出来,利用舆论管一下 最后的结果大概还是那些人继续拿到超低息贷款 而普通人的贷款利息涨了 舆论压力又给错人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
为什么小米造车成功了,造CPU却失败了? |
我国的产业升级成功了吗?能像德国日本那样 |
为什么最近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基金产品都开始 |
中国猪肉还能回到十二十三元一斤水平吗? |
房价下跌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
为什么普通人一年存三五万都很难? |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
委员袁小彬建议拍卖特殊号码车牌,满足车主 |
国企一般不涨薪,那怎么抗通胀呢? |
美联储接下来选降息还是选内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