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学区房为什么最近卖不动了?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学区房为什么最近卖不动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同上 |
阶级固化了呗。 花几百万买学区房,每年再拿出一大笔钱上辅导班,好不容易卷上大学,毕业后突破阶级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 花的那些钱还不如留给孩子。 砸钱好不容易让孩子在中考50%分流里胜出,毕业后社会照样给你分流,要不现在张雪峰这么火。 |
再说一遍,不是因为生育率低,不是因为生育率低! 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 你以为的双减,就是不让你补课了,故意淘汰更多孩子了,所以你要拼命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去卷,避免被分流,名校毕业后还能找个工作? 错! 事实上,现在的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已经找不到对口工作了,送外卖、自媒体、自营小摊等就是很多大学生的出路,照此下去,即便你现在花钱避免了50%的中考分流,那出来社会也逃不过80%的专业对口职位分流。 为啥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说白了社会上90年代开始爆发式增长的各类好岗位已经饱和,老人不走,新人不进,国家这是明着告诉你,别指望去抢老人的饭碗啦,你们要自己开辟新路子养活自己! 甚至把过去培养人才的教育思路都改了。 |
因为学区房捆绑的根本不是教育,而是中产阶层报团莫名的优越感 首先,学区房在我看来,不能说一无是处,而是毫无卵用 举个例子,你把学区房溢价的钱,拿来给你孩子补课,一对一的那种 倘若你孩子还是考不上像样的大学,纵使给他一套学区房,也没啥卵用 以前我做房产中介的时候,我的师傅跟我说 买得起学区房的人,根本不是看重学区房的教育资源,只是单纯的不想和穷人家的孩子读一个学校,理论上来说,没钱的中产阶层,费尽心思买一套学区房,是伤害了学区房的价值 就好像奢侈品一样,有钱人拿它当日用品,但一些没钱的哈卵,省吃俭用买回去当宝供着,这会降低奢侈品的价值 包括很多可以轻松购买学区房的人,他们其实也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那些没钱人家的孩子接触 这就是所谓的“圈子” 就像有钱人喜欢玩高尔夫,喜欢玩文学,喜欢拜佛一个道理 大家都是带着目的去的,学区房也是同理 你家买的起学区房,他家也买得起,那你两孩子一起做朋友,一起长大,也许未来还能相互帮衬有这种可能性 所以学区房这个东西,它价格一旦低了,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年轻人为什么不买学区房了?? 生育率低下,只是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这种“圈层”对于年轻人而言,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就像伪中产阶层的一些人,特别喜欢模仿“上层”社会的生活状态,有一种东施效颦的既视感 当产出他们购物能力的产品出现的时候,这种拙劣的模仿,自然也进行不下去了 所以他们非常焦虑 教育孩子这件事,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杀猪盘 前期的投入,后期是要回本的 而当几千万大学生嫌多,一千万新生儿嫌少的时候 这个资金盘自然就玩不下去了 我做房产中介的时候,就思考过一个问题,一个中产家庭的新生儿,是可以养活三到五个大学生的 光这一件事,就非常吊诡 一个年轻人,在社会上至少能工作20到30年,这也就意味着,这几十年里,他需要源源不断像社会索取 至少,也要把自己的养育成本挣回来吧 如果是学区房的话。。。。。动辄百万起步,他得挣多少钱,才能回本呢? 如果房子是击鼓传花的资金盘游戏,那学区房就是超级定时炸弹 玩法更猛 我刚毕业的时候,公司楼下的幼儿园,进去还要交茶水费 后来去那边找师傅吃烧烤,那家幼儿园已经不需要交茶水费,甚至还要老师去外边做宣传了 等这批幼儿消耗完,我在想学区房这东西,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学区房出来,就是因为读书的娃娃太多,资源分配嗯一种方式呀。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
学区房的售价已经到达彼岸,为什么还要买学区房? 极端在乎高考的家长们应该也发现了清北的价值也在下跌,只是速度相比于其他985放缓。今年像吉林大学这个层次的本科毕业生非热门专业能找到的工作和16年时二本学生差不多。而有一些专业,没考上研,就等于失业,这种情况已经在985发生。 目前贬值速度最慢波动较小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并不是没编制,只是相对慢),因为每年招生数量属于国控,没有大量扩招,所以很多未考上研的临床的同学,今年还在县城直接捞到了编制。这在社会学,政治学这样的专业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当然,也有部分工科专业逆势上扬,电气工程,能源动力工程,机械工程部分方向就是逆势上扬的,但太少了,这些工科学习难度和折磨程度也很大) 学区房的意义是什么?是实现后代的有效财富传承途径和利益曲线回归拉升途径,买一套学区房花了600万,换一种思维思考,只要尽力保持跟通胀率持平。(虽然很不容易,但比寄希望于后代提升2%不到的概率去买一个贬值速度极快的不良资产,这里还包括很多复杂不可计算因素)你完全可以用这些钱干些其他的事情来有效保障后代。 另一个风险是互联网到大模型时代,知识获得难度会越来越低。当它在未来某天低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就会开始思考,现在的大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分类筛选,而不是在于知识的获取。它仅仅是一个踩着身边的人上升的工具,我们这几代的人可以接受,我们的后代呢?我看未必。就算在中国这种思潮变化缓慢,在整个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的变化之一,价值的改变,什么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呢?情绪,没错,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人们开始把大量时间用在手机上,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距对于很多05后来说兴趣越来越小。把物欲,思潮欲甚至性欲都发生在了网上,任由情绪波动不断的消磨时间。也就是说,上升欲望由很多不同类型的欲望进行切割与分离,最终,安稳的散播情绪才是合理的生活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升难度近乎地狱,各种欲望又在降低,年轻人会越来越厌恶内卷去寻求一个心理上安稳的场所。 高度内卷来拉动增长的贡献率就会变成一张张逃离内卷的票,而你,作为父母,把买票的资源拿去买了一套房。把后代用来买铠甲和制作交通工具的钱,拿来买了一套钢铁牢笼,这就是在帮倒忙。 |
|
去内卷化越好的地方,就越容易吸引中产阶级,年轻劳动力廉价且上升欲望高的地方越容易吸引资产阶级。两个都不占的地方,你猜他吸引谁?谁都吸引不了,但即便如此,社会分配机制会发生变化吗?不会,因为这些事情都在损害规则制定者的利益。即便你和孩子的欲望在降低,即便再不想内卷,规则制定者们都会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去让你牺牲自己做出贡献,只能通过什么?通过压缩你的生存空间,并且给后代进行反复促内卷教育。这是很矛盾的问题,但不重要。 走到这一刻,你在思考什么?我告诉你,思考什么都没有用,手里还有资源才是唯一帮后代去内卷的方式,而不是被拉着当枪使。 |
|
一言难尽 4290 次咨询 5.0 大学、考研优秀回答者 1804710 次赞同 去咨询 |
中国教育最大的笑话就是你花六个钱包一辈子的积蓄买的学区房其实是个郁金香泡沫,专门收割中产的,哪怕买最贵的学区房考上最好的大学,也收不回成本。 学区房完全是一个自欺欺人的骗局,中产阶级除了读书以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产业可以继承、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特长可以教给孩子,于是只能选择最内卷的赛道、投资回报率最低的生存模式、最不可能让孩子成功的技能——那就是读书考试的人生模式。 这是中产阶级特有的生存模式。 姚明的父母都是篮球运动员,姚明去打篮球。科比的父亲是篮球运动员,科比去打篮球。马塞洛自己是踢足球的,马塞洛的儿子也踢足球。C罗的父亲在足球俱乐部工作,C罗去踢足球。周杰伦的母亲是学音乐的,周杰伦从小学音乐。郎朗的父亲是民乐手,郎朗从小学钢琴。韩寒的父亲是一个写作者,韩寒就写作。 这些人即使不是企业家,但是这些路是值得走的,因为投资回报率高,值得付出20年的心血培养。一旦成功,可以扬名立万,即使不成功,也可以在相关行业工作,哪怕当个小学教练,当个体育老师,收益也不会比白领差。 底线不比白领差,上限无限高。赔率高,底线不低,值得做。 从这点来说,中产的生存处境甚至不如穷人——穷人去烤羊肉串没准还能成为羊肉串大王,穷人去打拳击,没准还能成为拳王,穷人去打篮球,没准可以进NBA,穷人去练体操,没准能拿奥运会冠军。 但是中产的生存模式完全是不值得的。 因为无论他们怎么培养孩子,孩子能考上任何大学,哪怕是考上清华北大——也几乎无用,出来无非是月薪1万和2万的区别,还是买不起房,没关系没资源没技术,光有个学历,依然举步维艰。 而搞笑的是——中产的智力也有问题。 很多中产的人说——你看看有钱人的孩子都在上国际学校,都在上世界名校,这说明是有用的,你不上说明你穷。 实际上——你自己回想一下,中国有任何一个知名的创业者、企业家、甚至是歌手音乐家运动员是国际学校出来的么?没有。一个都没有。 窦靖童是国际学校出来的——可问题是,已经26岁了,如果她妈不是王菲,他爸不是窦唯,谁知道她呢?你要知道,周杰伦在她这个年龄,已经是天王了。郎朗在她这个年龄,已经是世界前5名的钢琴家了,就连丁俊晖在她这个年龄,已经拿到大师赛冠军、甚至成为当时排名世界第1了。 而她窦靖童有什么?除了有一个有名有钱的妈?你听过她的歌么? 有钱人花30万50万一年,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 第1,中国没有哪个领域最顶尖的人是私立学校或者国际学校出来的。这说明依靠学校教育无法让孩子获得实质性的成功。这是客观事实。 就算有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出来成功的孩子,你可以仔细想一下,他成功到底是因为父母有帮忙,还是因为国际学校或者私立学校有用? 第2,有钱人让孩子上贵的学校,并不是因为因为贵的学校真的有用,更不是因为学区房有用,甚至不是因为他们指望孩子学习多好。这完全是资源溢出的结果。说白了,有钱人压根没指望每年花50万,就能让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因为人家压根不在乎。 说白了,就是你足够有钱,什么都买最贵的,仅此而已,但不代表这个最贵的有啥用。这是一个消费层次的问题,不代表消费本身有更大的实际价值。 李双江的儿子当年因为轮奸罪被判刑,出来以后照样出国留学了。怎么了?家里有钱啊。 潘石屹给哈佛捐了1亿美元,号称是给中国的穷孩子的奖学金,其实能够被哈佛录取的人,非富即贵,不可能缺学费,而真的没钱、因为学习好进去的学生,哈佛直接给你奖学金了,还会因为你没那点学费不让你上? 你要知道美国顶尖的私立学校很有钱的,张磊的高瓴最早的一笔钱就是耶鲁大学基金会给的。你可以把高瓴理解为耶鲁的校企,当然这个比方可能不准确。但你可以这么理解。 第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学校教育重要100倍。 再贵的学校,无论你交多少钱,也是1个老师20个学生,老师本质上是管不过来的。而且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其实很多习惯都已经养成了,甚至性格也养成了。指望一年花50万,把孩子交给老师就能把孩子培养好,是明显的不切实际的智力低下的表现。 只要你家庭教育足够好,比一切学区房和更贵的学校都管用。 教育排序——父亲的威严排第一,母亲的习性排第二,特长生一对一的老师排第三,群体性教育本身就是为平庸的大多数人准备的,不是为了天才和精英准备的。学校是批量培养人的,不可能做到因地制宜。 第4,孩子的命运,85%靠家境,学习成绩、个人技能只占10%,其他5%是运气等成分。这个是有科学依据的,哈佛大学也做过类似的调研。 所以一个人即使是从小上的贵族学校出来的,不代表他的命运是因为上了哪个学校决定的,而是大概率他父母本身就有钱,本身家庭就有传承。 所以中产以为买个学区房,考个985,就能改变命运,本身就是穷人的视野。中产还喜欢和富人攀比买包、买车、送孩子去更贵的学校,越是愚蠢至极,毫无希望的一批人。 【付费社群广告】 2024注定会是惊涛骇浪的一年,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王老师推出一款线下产品,叫做【方舟同路人】计划,帮助有更多需求的客户解决资产配置和现实资源链接问题,一起逃生,登船转型,守望相助。这个产品是终生咨询会员的全面升级,购买的前提是成为我们的终生会员。 【终生咨询会员】 王老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1对1深度定制沟通。 性价比最高产品一次付费终身永久响应。 从不马后炮从不模棱俩可含糊其辞。 投错一次资、创错一次业、爱错一个人。 ?一个重大人生抉择,好坏之间相差百万。 ?让王老师陪伴你人生每个重要十字路口,做你的人生抉择策略军师。 |
曾经的学区房,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用完之后还能原价甚至加价卖出去,为后来的接盘人产生另外的学位,让最初的购房者回笼资金。 所以,才会有人砸锅卖铁的买学区房,因为比起其他消费性支出,买学区房甚至可能成为理财产品,稳赚不赔。 当学区房无法原价卖出去的时候,自然就不好卖了,买学区房的人并非真的舍得为教育进行大笔消费,仅仅因为学区房曾经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获得学区方式而进行的投资而已。 一旦学区房住完了没法原价卖出,那学区房的下场可想而知。 |
搞信贷业务的时候,某老板对学区房和教育的一番发言,直接让我们修订了资产评估价格参数。 这位老板是搞房地产的,属于信息灵敏收手较早的那一批。意思就是既聪明又有钱。 有钱人怎么还贷款?这是个错误的认知。恰恰是有钱人才贷款,这并不是一个悖论,而是信贷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尤其是在资产收益高的时候,手握信贷资源,就如同和一群赤身裸体的人冲入金山,而你手中拿着一根撬棍。 不扯远了。这位老板很神秘,因为他一开始并不愿意露面。客户经理搞完贷后调查回来,垂头丧气的说没法面签,对方不把小员工放眼里,活生生让人等了好几个小时。 这是笔存量转贷。实控人不面签风险太大,就这笔贷款的金额而言,如果风险形态变化,会影响考核指标。这老板必然深谙这一点,骑到头上来了。 我压着火气打去电话,就说检测到他企业信用等级下调,要掐授信。 当天就在办公室见到了他。 本着凡事留一线的原则,我和这位老板聊了起来,其实也是想知道他的真实财务状况,这种转型的房企到底在干什么?风险是暴露还是转移? 不知怎么就聊到了教培改革和学区房。 老板说,学区房这个东西他不碰了,因为这是收割中产的利器,现在中产阶层的潜力已经挖掘得差不多,必然面临价格下滑的局面。收手节点要在人口下滑和教培改革之前,否则到流动性受阻的时候已经太迟,会砸手里。 飞鸟尽,良弓藏。没有流动性的资产没有价值,这倒是大实话,不算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令人沉默的是他对双减和教培整顿的评价。他说,这个改革看似对普罗大众有利,降低教育成本,改变鸡娃现状,其实只会加剧阶级分化。因为真正有实力的家庭,根本不在意上培训班这点钱,你不让办班了他们就请私教。普通家庭的小孩,只能靠着那点公共教育资源,差距就会越拉越远。他自己倒不操心这个问题,反正老婆孩子已经在JND。 看着眼前这位衣服看不出LOGO,看上去一脸和善的中年老板,我说,能请私教的毕竟还是少数,这个社会始终由劳动阶层组成,公立教育资源多少公平一些,大家没资格上国际学校,总有资格排队买学区房吧? 老板笑而不语。 我突然就明白了他不碰学区房的逻辑。在所有的不公里,教育不公最为可怕,甚至比司法不公还贻害无穷,因为它会导致阶层固化,矛盾加剧。要想江山永固,还得继续优化隋朝沿袭至今的科举制度,让更多的人入局。然而当下这个状态,教育再不和房地产解绑,恐怕也要被拖入深水区,那么拿教培开刀,拿学区房开刀就不足为奇。 再说了,你不解绑,被榨干六个钱包的民众也会用脚投票,学区房再贵,我不买还不行吗,不生还不行吗,不结婚还不行吗。 出离愤怒的是已经高位持有的那批人,挤得头破血流才抢到的入场券,突然告诉你门票降价了,甚至可能拆掉大门,变成公演?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中产一怒,按揭不能不付。 以上对话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是那个客户经理瞎编的。 |
随便一套学区房溢价两三百万,如果我孩子用完了我还能卖出,那还好。 而现实是生育率断崖,这个两三百万等于是打水漂的,这个不变击鼓传花了? 搞搞清楚两三百万是什么概念,不是买家不要学区房,是卖家想的太美了。 |
学区房,仅仅是各阶层鄙视链中非常低的一环,进名校也只是非常 Low 的一环。 这一切的根源是「中产焦虑」。 他们害怕跌回去,就努力地模仿上流社会。 妈妈们对学区房的争夺、拼抢,已经使这个泡沫达到了一个望而生畏的高位。 可惜的是,这所有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 多年来,我时不时思索一个问题:「这个社会到底有多少层?」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非常穷,滚地龙,脚碰脚,平等起步。 我经过漫长的奋斗,现在算算房本,和起步时相比,已经跨越了好几个层级。 居高临下,看着芸芸众生。 可我抬头往上望,又是何等绝望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爬得越高,越知道上面还有更高层。 「九重天」并非戏言,上面的层级,甚至比下面层数还要多。 许多年前,互联网上流传过一个非常热的帖子,叫「中国社会的九个阶层划分」,相信大家都看过。 这篇文章的作者颇有见地,尤其是开头的几行文字,很有石破天惊的感觉。 但这篇文章有一个问题,他是把政治和经济混在一起谈的。 类似的标尺,在今天的网络上,那咱是摸也不敢摸的。 我们这里只谈财富,只按净财富来划分等级。 那篇文章的作者,他自己的级别其实并不高,他并不是很有钱。 因此,你细看他的文章,很多描述是错的,他没当过亿万富翁,所以就无法描述上亿级的富人。 我在这方面的阅历就比他深厚多了。 因此,我的划分方法和他的不同,我的应该更符合事实、更有逻辑一点,见表 1。 表 1 九个阶层划分 |
|
(注:这里的 A8、A9、A10,是水库术语。A8 就是净资产 8 位数的意思。例如:A8=10 000 000 元,A8.5=50 000 000 元,A3=100 元,A6.3=300 000 元。) 九阶 有人问九阶是什么,怎么还有 A5 啊?难道家庭总资产,就只有几万元?是的,九阶是社会上的残障群体。 例如,据估计,中国有 1300 万盲人,8300 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 6%。 此外,还有老少边穷地区的人,大凉山、墨脱、阿里等不通公路的地区,贫困人口多的是。 在此,我就不多加介绍了。 凡人 我们来看第八级:A6,十万到几十万的数量级。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是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中国的总财富量在 64 万亿美元左右。 大概是 GDP 的 4.5 倍,倍数符合全球平均水平。 平摊下来,14 亿人口,每个人平均 4.6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300 000 元。 我们知道,统计数据中,一个社会的基石阶层是很难有大的改动的。 占比最大的就是第八级,足足有 13 亿人口,平均的财富是 A6.3。 这个数字,应该不会差太多。 这个级别的人群,还可以细分:农民、工人、营业员、教师、医生、外企员工、私营杂货店老板……这些人之间,还存在着「鄙视链」。 比如,我的退休工资比你高 200 元;我是副科级,但是享受正科级待遇;我的公租房是边套,而你的是中间套,租金我比你高点。 但是,我和你说,这些都不重要。 从更大的财务视野来看,殷实之家也好,贫寒之家也罢,他们都是同一层级的,都是第八级。 所有的互撕,无非都是蚂蚁打架。 哪怕那些在小地方非常成功的体面人物,到了更大的世界,也是一文不值。 白领 比第八级更高的是第七级 A7。 第七级是什么?是京城人士,或现代化中产阶级。 中国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总人口大约有 8500 万人。 看过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的朋友都知道,一个巴黎的女士,如果去外省度假,那就是「京城来的」。 在吃穿用度、时尚潮流等各个领域,全面碾压乡妇,是社交圈竞相模仿的标杆。 在中国,虽然大家表面上不说,但是都心知肚明,京沪人士看外省的吃穿用度时,也是一种「乡下来的」的眼光。 成都、杭州号称锦官城、人间天堂,我开会去过几次,细节粗糙不堪,和一线城市还是差得太远。 中国的产业分布,是很不均匀的。 只有在一线城市,才有高薪职位。 BAT 无一不在沿海城市。 次一等的,金融或者证券,则是在省会城市。 到了地级市,或许会有几个特色工厂。 到了县里,就只有电信局、林业局、电力公司等,靠体制吃饭的,不吃公家饭等于没饭吃。 职业分布决定中产分布,没有高薪产业的地方,就不可能有优质人群。 如果我们把「北上广深」圈出来,再加上各个二线城市的顶尖人口,则可以挑出 1 亿人左右。 或者横过来切,把所有甲级写字楼的白领挑出来,也可以圈出 1 亿人口。 这就是七阶的基本盘——A7。 七级和八级的区别是什么呢?八级都是灰头土脸的人民,可能是一个跑长途的卡车司机,可能是供销社的店员,还可能是外出打工的保姆。 你知道这些人的存在,但所有看这篇文章的人,都不会和他们产生共鸣。 你是大学生啊,你要做白领,是要在高大上的金融街、CBD 上班的。 我们常说:「人往高处走。」 小地方的人问我如何规划人生。 我的第一个回复,往往是「到大城市去,到一线城市去」。 如果你不去,将来你的孩子也得去。 不要嫌一线的房价高,自己想 easy 模式,逃回老家躲避?你这辈子躲了,你的儿子下辈子还得拼命,还得挤到一线去花更贵的价格买房。 巴黎和外省,从来都是不同的。 一线城市和偏远山沟,也是不同的。 只有在大城市,才有高薪职位,才有精彩的沉浮故事,才有浩浩荡荡的时代洪流。 这 1 亿人口就是中国的「巴黎人」。 然后我们再说七阶白领阶层的局限性。 我们可以看到,大城市的妈妈们是很愿意奋斗的。 具体的做法是:精养一个娃,吃进口奶粉,请月嫂、保姆,或者当全职妈妈;买学区房,给他/她最好的教育,读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高中;毕业以后,进体面的 500 强 BAT,做光鲜照人的白领;买股票,开烘焙店,政治正确地创业;爱护地球。 中产阶级不过刚刚到了七阶,倒数第三级。 中产阶级是我们最熟悉的层级,是我耗费笔墨最多的层级。 中产阶级的焦虑也是最严重的。 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刚刚从八阶的山沟沟或者小城镇中爬出来的,他们这辈子,无论如何也不想再跌回去了。 第七级的特征是他们见识了上流社会,却根本融不进上流社会。 他们努力地模仿,尽量用 LV、Chanel、YSL 来包装自己;吃养生沙拉,做高温普拉提,去海岛度假旅游。 在他们想来:「上流社会也不过如此了吧?」因为上流社会的吃穿用度也就是这些东西,能见能摸能模仿。 悲哀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上面的天空还有多高。 中产阶级笨拙地模仿着上流社会的行为,好使自己看上去更高档一些。 妈妈们对学区房的争夺、拼抢,已经使这个泡沫达到了一个望而生畏的高位。 可惜的是,这所有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 中产阶级注定将被困死在 A7 的圈子里。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
|
|
因为学历贬值,生育率暴跌。学区房的遮羞布被彻底撕开了 本来也没人愿意花几百万给孩子上学。但是学区房买了是可以升值的,孩子上完学卖掉,相对于买一笔投资,孩子顺便上个学 现在已经到了击鼓传花的尾声,价格没人买得起,学历神话也被刺破了,顶级学区房的升学率也就那样,而且专业不好再好的学校就业都很困难。这个概念已经炒不下去,也没人接最后一棒了。再加上这魔鬼的生育率 还怎么卖 |
今天说一个颠覆大家认知的事情,实际上真正买学区房的都是我们国家最普通的老百姓。真正有权有势,有钱的人根本不会买,就算说买,他也是买来炒作的,绝对不是用来给自己孩子上学用的。 因为他们都知道孩子的教育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学区房能解决的,他们反而都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做了很多很多的规划,大部分都出国了,要么就是有一些人直接去赌这个市场的空白,走了偏门,最后孩子成才成功的也非常多,像丁俊辉,潘晓婷,李连杰等等等等这些成功人士。你们可以看一下是有几个是住了学区房,考了好大学出来的? 我们很多很多普通人,在了解一个国家政策层面的东西时,往往看的不是国家的新闻联播,也不是权威专业人士的解读,而是从做生意的商人和销售口中了解的,你就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可怕了。 当然这些年国家对房住不炒这一块,以及教育改革这一块,也是动了真格的。随着国内头部房地产公司,接二连三倒闭破产,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地和实施。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已经清醒过来了。或者说是经济下行也实在卷不动了。 |
我家, 买的时候不是某重点小学学区 后来划到学区里了 然后又过了几年, 房子卖完了, 又划出去了 然后又出了个什么政策, 又能划进去了 今年小学入学摸底的时候好像说又有变动 我娃才3岁 我是想不通, 小孩5岁之前买学区房赌的是啥东西 |
个人努力在大时代浪潮面前不值一提 |
街头采访问一小朋友:“一百万和考试第一名你选哪个?” 小朋友不假思索:“当然是选第一名。” |
在回答问题前,我想让大家先看一下这张图片。下面的这个铁架子包围的是什么?有三个选项。 A:菜地, B:垃圾堆, C:房子。 |
|
图片来源:温州晚报 我相信,看过这则新闻的人一定猜到了,这个是房子。 下面再来猜一下这个“铁架子”多少钱。 A:50万以下; B:50万到100万; C:100万到200万; D:200万到300万。 揭晓答案。 270万。 什么样的人会买? 答案是对学区房有要求的人。 这堆神奇的铁架子可以换到温州六中(即温州市实验中学)总校明年的上学名额,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主要这个房屋的价格还是比较实惠的,80平方,270万元,这个价格能买到六中的学区,还是很划算的。”据该房产经纪人介绍,该房所在的卷索巷平均房价约为5.6万/平方米。 学区,真的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学区房本来就是伪概念,户籍制度的一个弊端。 为什么有户籍的才能这个学区上学,没有户籍,但父母在这里工作的就不能上学? 这算不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而教育部下发的学区房新政来看,学区房将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另外一方面,由于新生儿出生数量的锐减,学校的关停潮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就像房子一样,从过去的一房难求转为现在的无人问津。 上学一样,未来生源的争夺将变得激烈。 学区房?是个什么东西? |
我们这的老破小你挂个学区用,怎么也得100万+。还是单学区。 初中还得再来一次,就算你是卖小学学区置换的,也有成本不是。加上各种补习,毛估估200吧。 等娃长大了,天赋好点也就211。差点也就双非。 你200万存银行大额存单。 等娃工作了,在一个娃累的不行的周五…… 取出来给娃,说你看,这里有200多万,小时候没舍得买学区房,给你存着了。 你说娃是生气,还是开心。 |
学区房的泡沫实际上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模型,它最初的玩法是,业主花比一般老破小贵20-30%的价格,买一个学区房,然后等业主孩子上完好初中,接受了很好的小学和初中教育以后,再抛了房子,得到额外的涨价价差,进而获利。因此,学区房的主要的盈利点有几个: 1.价值增值:学区房击鼓传花,且由于所谓的“不可替代性”(知名中小学地址不可轻易更动),学区房获得了更多的稀缺性,因而增值速度更快 2.使用价值:学生使用学区房上了名初中以后,能更容易考入更好的高中,进而更容易考入211、985名校,最后找到满意的工作。 而学区房虽然增值速度快,但其本身也并非没有缺点,学区房的缺点主要有两个: 变现周期长:比起商品房满5的问题,学区房,尤其是小学学区房持有时间一般为6年,其中,如果加上提前购买、备案锁定学位、孩子毕业后抛售的业务流程时间,学区房持有时间可加长到8年,初中学区房也得4年,因此,学区房的变现周期长,面临的经济周期变化风险更大。竞争对手的威胁:学区房实际上排除金融炒作的情况看,究其本身而言,并非没有价格竞争对手,欧盟小国的身份也可以保证学生参加港澳台及海外华侨申读国内大学的专招考试,因此学区房的价格上限其实是受到欧盟小国的财产移民护照价格的制约的。同时,澳洲和新西兰长期提供了二本转学-再转学升入八大拿文凭的可能,而这一整套操作的全费用大概在30w刀左右(相当于每年10w刀的学费和生活费,实际上大体上是宽裕的) 学区房的价格水涨船高,实际上一直伴随着这两个问题隐患,且学区房,尤其是核心学区房的价格逐年走高,愈发导致了学区房的接盘价格变得昂贵,最终超出了美国统计的“中产阶级家庭净资产”的极限金额,即100w刀(一般认为,一个家庭排除一套自住房和一台自用车以后,其现金流超出100w美刀属于富裕阶层)。 而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整体不景气,市场悲观气氛浓烈,而学区房的泡沫相比于一般楼盘更加偏大,所以对市场波动的反应更加敏感,因而风险就更大。而学区房卖不动,主要有几个原因: 1.我国人口持续负增长成定局,但无论怎么推算,我国出现严重老龄化危机和年轻人口倒挂危机,依然还有15年左右,因00-05后人口结构尚可,16-19年也受二胎政策鼓舞,出现小回潮,最起码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绝对人口缺口还是不算大的。 因此,对一般房地产市场而言,人口下降是战略层面的负面信息,但是不是战术层面。但对学区房不同,学区房的目标顾客是即将升入小学和初中的家庭,而目前对标的这一年龄段人口急速下降,导致市场供需关系出现较大波动。 2.学区房的根本目的是保底学历,就目前的学历情况来看,即使在北京,上海,不谈留学美本的情况,北上的学区房也只能保证在最差的情况下,孩子能勉强升入像北京交通大学,上海大学这样的一般211,这还是多亏了两地的高考政策。而像南京,苏州的学区房,实际上保底能力极差,如南京的拉力琅芳学区房户主曾经自己做了简单统计,即使以安徽大学和南昌大学这样的普通省属211为标杆,拉力琅芳小学生最后考入2校以上的比例也就50%左右,而南昌大学作为第一学历,目前在就业市场的劣势远大于十年前。因此,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搞清楚学区房的托底效应有限后,学区房泡沫会有瓦解趋势。与此同时,学区房即使能保证生源考入985,也很难保证学生能有什么优质就业(985还是以天坑专业为主,不坑的就计算机,电气类、电子类、法学类为主,经管金融类看情况,毕竟这一行太靠拼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区房价格还居于高位,这种现象不可持续。 3. 学区房持有时间长的问题在房价整体下行的情况下进一步暴露,学区房本身持有时间就是4-8年,其面对的潜在交易对手的生源数量又是逐年跳降,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在平均6年内没有流动性的资产,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比一般的满5住房大得多的资产,因此,学区房的流动性差的问题进一步暴露了,这就导致学区房卖不动现象进一步加剧。 实际上学区房这个东西,本质上对我国的生育率的打击,比高房价要大得多,我国人民,最起码在江苏和山河四省,是不太怕卷孩子的,但卷孩子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孩子内卷的资金消耗,必须是家庭能承受的。而学区房的接盘价格越来越高,就导致了学区房最大的客户群--一般市民家庭被迫用越来越高的杠杆去接盘。而我国中产的杠杆率本来从2015年以后就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区房的价格就愈发无法支撑。而学区房比起其他竞争,对竞争失败者的排他性更强。如高价私教课,家长这学期没钱报班,下学期有钱了也能报,相当于在初中三年内,有6次的补救机会。而学区房必须卡在孩子7岁和12岁的节点前后购入,过时不候,这就对其最大的交易客户群-市民家庭产生了极强的焦虑作用,并进一步刺激了市民阶层的不婚不育的行为,外加上经济下行,民众对高杠杆的恐惧心理加大,最终造成了非常恶劣的负面循环,导致学区房销售和价格双双以更快的速度暴雷。 省流版回答: 家长们日益发现几个问题:学区房动辄200w以上,自己的自住房房贷还有不少,再加杠杆加不起了;学区房搞来搞去,除了北上广,在南京,苏州,杭州,连个211都很难托底,而且就算能托住211,现在都到处卡本科911,211算个啥,911的本科专业不好,也很难找工作,那这种情况下,学区房的潜在回本率有多少? 新婚小夫妻:学区房太贵了,买了也保不住啥211,985,上不了本科211,985,孩子读研了也就是找个比牛马好点的岗位,还天天担心失业,应试教育搞到今天,除了越来越卷,一点意思都没有,那我还养孩子干啥?我花几百万养娃买学区房,就为了培养一批在北极鲶鱼和周公子,还有QWT们眼里面的牛马是吧? 差不多就这样吧。 以上。 |
学区房的核心价值有三个。 第一,提供优质教育。 第二,筛掉穷人。 第三,升值,升值潜力高度依赖前两个功能。 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的改变,现在的世道是怎样的? 学历贬值,优质教育的回报越来越小,第一个功能直接嘎掉。 板块价值论推高了同一片区所有地产的价格,每年春季划片又采用就近入学,不需要再靠学区房筛掉穷人了,因为能来的都有钱,第二个功能又被嘎掉。(筛掉穷人的功能其实很抽象,不好解释,委屈委屈意会一下吧) 学区房失去了前两个功能,升值功能也被嘎掉。 嘎嘎嘎,我去,哪儿来的鸭子~ 来,我们做个简单的统计,以下是学区房剩余的价值: 提供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带来高回报× 筛掉穷人× 升值× 你说说看,学区房还有价值吗?基本没有了,对吧? 没价值了,怎么卖?钻石好歹还能换来爱情呢,学区房换不来啥东西了呀,是吧。 Ps:没有女人会对bling bling的宝石不动心,如果有,那是宝石不够大。 当然,有些特种兵学区要除外,毕竟总有人会为一碟醋包一盘饺砸。 以上。 |
利益相关,不请自来。 学区房不可能走出独立行情。 大市走跌,学区房还能逆势上涨吗? 不可能的。 所谓供需失调问题,这个简单。 以南京为例,已经没有三线学区房之说。 小学,初中,都是头部三五所。 买卖家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区间讨价还价。 三、四百万买个房,还是三五十万等消息。 这是一个问题。 |
学区房,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大抵是学吧,没人学了,怎么成区! |
最主要的原因: 房地产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的使命是夜壶。 其次几个原因: 1.主力刚需是农村进城的和80、90这批大学生,该买的能买的都买了。 2.人口红利基本没了,击鼓传花最后一棒已经没人接了。 3.三驾马车全部熄火,有能力上学区房的中产阶级收入预期大幅下降,稳住现有水平才是这帮人目前的核心诉求。 4.产业升级成功之前,暴利行业太少,新增中产数量过少。 5.鹅城的税都收到30年以后了,消费能力也基本到极限了。 6.学区房本来就是个赌局,好的教育资源确实能增加孩子成才的概率,但承担的风险和代价,是否值得增加这一点概率,就是仁者见仁的事了。 7.大部分房子不再具有投资属性,大部分学区房的避险能力不如黄金,居民的投资和储蓄将更多元化。 8.就算学区房算相对抗风险的高价值资产,黄老爷和两大家族的钱不好收,大量持有学区房的中产的钱还不好收吗,以后学区房、大户型的房子持有成本也会很高。 9.政策风险太大,教育、医疗资源好的老城区是缺乏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的,政府通过重新排学位、师资调岗,甚至直接把这些资源迁出去刺激另一个新的区域发展,是最好的办法之一,那原来的学区房的价值就将大打折扣。 |
教育很重要,但和学校没太大关系,学校教的都是伟光正的大套话,知识也只是课本上那些死知识。孩子的教育反而和父母成正相关,我英语好,从小给孩子读英语,我女儿现在就英语好,我老婆写作好,我女儿写作就好,大抵如此。 穷人花超高溢价买的学区,其实就是自己无能,想尽一切办法逼自己的孩子有为,然后告诉孩子,看,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我时常有疑问,你为什么不逼自己有为,然后让孩子能够一帆风顺地躺平呢? 何况,当代社会对穷人的孩子简直是虐杀,上学时老师同学瞧不起穷人孩子,读研时导师折磨穷人的孩子,工作时牛马是穷人的孩子,晋升是另一群人的孩子。 所以啊,你自己行,才能让孩子能够自信,能够让她正常地成长。愿意掏多少钱买学区,那是你的智商税,有这些钱,真不如去别的地方搏一搏,让自己成功,才能让孩子无忧。 |
真的不是吓唬你! 从今往后,99.99%的投资学区房的人一定是血本无归! 如果你还在考虑投资什么学区房,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
|
2022年结婚率5.22%,整个一年结婚的新人不到700万,是42年来创造出的一个新低! 结婚率一直在降,证明人们没有结婚的意愿! 2022年,全国评价离婚率43.53%,有些地方已经超过了50%,,甚至达到了65%,这是什么概念? 结果出现了离婚比结婚的还要多了,这一切一切的现象背后都是极其不正常的! 2022年的出生率是6.77%,是近50年来创造出的一个新低! 这么低的结婚率,出生率,这么高的离婚率,最终的结果是出生的人口的巨量减少 2022年教育部消息,将有7451所学校在2023年全部关停,说白了就是这些学校以后就不存在了,完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
|
我儿子就读的那个小学,今年是10年来新生最多的一年,也就仅有8个班,是他们整个小学六个年级中最多的一个。 他们学校的六年级,整个年级才三个班,也就是5年前入学的那一届孩子。 我儿子他们主要是刚刚赶上16,17,18年放开的二胎,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这些年大力推行的全民城镇化,这几年是最大的几波进城大军,他所体现出来的人口流动红利! |
|
2023年为什么会关停7451所学校,其背后的原因就是这么来的! 农村的人口往小城镇走,小城镇的人口都往大城市走! 这样一来就导致所有农村,城镇的学校全部都要面临的关停或者消失! 否则的话,像我儿子他们小学同样没有什么生源。 三年前,2020年,我儿子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校车7:00一班,8:00一班,9:00一班! 去年就变成了7:30一班,8:30一班!今年我儿子上小学,但我小姑娘还在幼儿园,校车变成了只有8:00这一班! 这一现象告诉你,三年之后,像我儿子那个小学不可能再有八个班这种现象出现了! |
|
你投资一定要看整个社会背后的发展趋势,而不是听几个人忽悠忽悠,脑子一热就投资了! 我就问你几个问题! 农村的人口是不是在急剧的减少? 现在还待在农村的有多少人?是哪些人? 那些小的乡镇,那些小的城镇里面的人口是不是也在急剧的减少? 我舅舅他们那边,之前有一个朱平乡,结果人口流失以后,只能和其他乡镇合并,这几年这种乡镇合并的现象,在全国大范围内上演着,请问你了解这些吗? |
|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非常不愿意看到的现实!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在不断的减少,不断的降低! 学区房投资的是什么? 学区房吃的是人口红利,你投资所赚的钱就是这一部分人口红利的钱! 请问你还敢投资学区房吗? 你觉得学区房还有必要投资吗? |
|
不单单是学区房的问题,我可以直白的告诉你,整个房地产行业,正在快速急速的走向衰败,如果你不信,你就试试看! 这篇文章我不会删除!除非平台封了我的号!三年后我们来看看真实的结果是什么! 我周围有十几个小区,差不多,平均一个小区有一所幼儿园,也就是说五年前有至少有十所幼儿园,现在呢只有三四所幼儿园了! 也就是说,现在三四个小区才有一个幼儿园,我小闺女她们幼儿园,她那一届只有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 有的幼儿园一届只有一个班不说只有几个孩子!甚至是三四个幼儿园老师带那几个孩子! 而未来,整个中学的生源,以所有大学的生源,都将是一个极具减少压缩的状态! 剩下的就看你自己分析了! |
国内学区房的红火时期,也就是剩下最后2年了。 大家看着是从2010年之后的历年人口出生情况,2016年的时候是个巅峰,那一年人口出生了1883万,2016年出生的小孩子,将会在2022年或者2023年上学,这是巅峰数值了,在这之后,人口就越来越少,换句话来说,很多城市,甚至包括一二线大城市,学生数量都会越来越少的。 现在投资学区房,想着自己小孩用个几年之后,再高价卖给后面的接盘侠,还抱着这种心理,等到自己真要往出卖的时候,大概率是会发现已经卖不动了。 想想2016年涨价去库存的时候人口出生是1883万,2021年人口出生是1062万,老师数量越来越多,学校也是越盖越多,而学生减少了这么多。对学区房没有影响,那是自己骗自己的话。 |
|
|
就北京学区房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因为现在价格太高了,涨的太快了,房子又老,再加上有些新区也要建名校的规划一传开,拉走了一部分购房者。毕竟如果不是唯一选择,不是所有人都能忍耐力超强住三四十年的老破小,也不是所有人都对三环内有谜之执念。 这几年入学人数多,过几年孩子少了,也有一部分想的远的怕自己当了接盘侠,不敢接盘,这又少了一部分购房者。 再加上国家规划说疏散核心区非首都功能,现在三环内好多事业单位国企其实都是比较偏传统行业的,完全可以换个地方,比如通州,比如雄安新区。中央直属单位又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很可能以后需要去核心区就业的人口没那么多了,又减少一部分购房者。 剩下的都是意志坚强或者目前有通勤需求的。 我们再想更远一点,当然这个不一定对啊,如果政府想要改造核心区,让核心区更新更现代更便捷,它对原来的老房子是拆了重建好呢,还是改好呢。如果房价太高,拆迁的成本是不是也水涨船高。那是不是建新区引流,疏散学校和医院,让购房人口去新区,慢慢让原核心区的房价平稳或者涨幅变小比较符合政府的利益需求。这个时间跨度可能很长了,对普通百姓来说,如果没有特别刚性的学区通勤需求,完全可以先去现代化发展好的新区居住投资,是不是又少了一部分购房者。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区房价格太高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