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多家银行已宣布下调存款利率,机构称「后续仍有下调空间」,如何看待这一走势?新一轮存款降息潮要来了吗?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多家银行已宣布下调存款利率,机构称「后续仍有下调空间」,如何看待这一走势?新一轮存款降息潮要来了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日前,又有多家银行“降息”。 来自河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的中小银行密集发布公告,宣布下调定期存款执行利率。据不完全统计,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从5个基点…
据相关分析,存在银行里的钱,现在的大头是家庭存款。所以降低利息,其实主要目的是刺激家庭拿钱出来投资消费,毕竟投资消费是两大马车啊!
中国人民银行1月12日发布《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89.91万亿元,同比增长9.6%。人民币存款余额28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5.74万亿元,同比少增510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6.6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22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792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64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868亿元,同比少增6402亿元。
2024年2月末的数据继续增长,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96.58万亿元,同比增长8.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290.7万亿元,同比增长8.4%。


看这个趋势,中国居民和企业的存款金额都在增加,其实拿出这部分钱来投资和消费,是足够支撑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向前的。
现在的问题是,投资的回报率能不能跟上存款利率,消费完这部分存款后收入从何而来。
投资回报率方面,明显的事实是,以往家庭购买房地产博求升值的稳定回报渠道没了,企业投资更新或扩张的风险上升但回报概率减少;收入方面,以近期的个税收入大降15%情形来看,收入像以往一样大面积增长的可能性减少,收入提升空间有限。更糟糕的是,这种趋势暂时没有好转的迹象,存在银行,总比拿出去被收割,亏掉了好受的多。
也就是说,当前人们需要的是信心。只有市场上真正投资了有获得超过存款利息的稳定渠道,人们才愿意去投资;只有未来的收入预期是增加的,人们才可能去增加消费,而不是存钱抵御未来的降薪失业风险。
降息潮来临,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
只要投资收益和预期收入没有起色,就算降到0利率,也会有大把家庭和企业,选择将资金储备在银行。
去年12月,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继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现在地方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是跟进全国性银行的“补降”之举。
截至年底,年化利率3%以上的存款产品已寥寥无几。尤其在12月22日年内第三次调整后,国有大行三年定存挂牌利率击穿2%整数关口,降至1.95%。目前银行业净息差处于低位,5年期LPR下调后银行净息差面临进一步下降压力,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也是为了稳定净息差,以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中小银行较高的存款利率是其吸收存款的重要方式之一。本轮调降后,中小银行在长期定期存款的价格优势或将逐渐被削弱,揽储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也提升了中小银行扩表的难度。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的钱除了能被小偷偷走,还会被时代偷走。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低利率已经成为常态,而负利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借鉴海外,存款利率调降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我们就幸福吧,欧洲很多国家都是负利率时代了。当然,我们目前距离这个还很远,大家也不用慌。
其实对于国家来说,这个时候下调存款利率无非就是让大家把银行里的钱取出来消费、投资,让钱转起来才叫钱,才能增加GDP。
而大多老百姓的想法可能是:只要利率不是负的,咱就存着。
未来预计LPR仍有一定幅度下调,主要是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降低消费和投资成本,进一步提振微观主体活力。
这都是可以预期的,原因是仅近一两年中大型银行已经经历了至少三轮的降息周期,且基本都是中大型银行先降息,后续逐渐向中小型银行传导,这个期间也就是所谓的存款特种兵可以操作的空间,当然这也是成本和收益的选择,假设10万元,年利率差20bp,那么差异就是200块钱的样子,只有本金足够多的时候,这种大中小型银行的存款利益差异才会比较显著。
这几年的存款利率有几个特征:
1)长期利率走低,还记得2022年三年五年期利率倒挂吗?就是长期利率走低的重要特征,·不要说当时三年期3.1%以上的大行存款利率,就是五年期2.75%的倒挂利率也找不到。当然从经济数据预期存款贷款利率下行要更早一些,经济增速放缓带动市场收益下降,能承担的利率必然下降,而导致这一两年利率下行过快的原因更多的和经济高杠杆有关,宏观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金融风险,而缓解债务危机的最直接办法就是降低融资成本,即便到了庞氏信贷阶段,只要愿意以债养债,还是可以拖一段时间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信贷扩张周期之后的高杠周期,风险外溢还在继续,尤其是房企方面不止没有降低风险,反倒是陷入危机的企业越来越多,风险外溢更是大头在后面,这就导致了未来想要维系高杠杆不崩溃,只能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进而传导到存款利率,后续仍有下调空间并不是空穴来风。
2)银行利差收窄,由于两个关键贷款利率下降幅度较大,一个是企业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另一个是房贷利率几乎都是历史低位,银行虽然不断的在压缩存款端的利率,但依旧存在利差收窄的情况,这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银行过去在扩张周期分取了太多本不该存在的利润,也就是债务支撑的繁荣下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少赚点钱太正常了,不是现在赚的少了,而是过去赚的太多了。
3)同业自律规范加强,大银行优势是信用稳定,小银行的优势是利率高,但同样都是靠吸储放贷来赚钱,放贷决定利润,吸储也是一种任务。为了吸储,银行间也存在竞争,这就是小银行利率往往开的比大银行更高的原因,否则你在任何方面都没有优势,为了环节小银行的资金压力,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大银行高于小银行,同样的基础货币可以放出去更多贷款。但这种更高利率吸储竞争在高杠杆下未必就只是优势,也必然存在管控和水平有限等带来的风险,我国的银行业从业者水平也未必有多高,最近闹得比较热的继承政策性银行,其家庭银行体系从业者占比极高,真的就比市场上进不了体制内的从业者水平高吗?最终也就采取了行业自律的政策,即设置各类存款产品的利率上限,这也让存款特种兵可操作的空间下降。
总结起来,我国的长期利率走低,有市场因素,比如经济增速放缓和高杠杆,也有政策因素,继续想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和降低债务风险。三个比较显著的特征,长期利率走低,银行利差收窄,同业自律加强,并且未来还有降低的空间。
近日,河南、陕西、云南等多地中小银行密集宣布下调定期存款执行利率引发市场关注。
“3年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到2.75%。”“利率3%的存款产品早上还有额度,中午就售罄了。”
4月7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访郑州多家银行了解到,部分银行于近期下调了定期存款利率,大额存单额度紧俏利率持续走低。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属于去年第三轮大行跟进调降,国内采取大中小型银行“梯次”调降存款利率,让市场充分消化存款利率调降影响,有助于维护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
多家中小银行密集降息
自3月末以来,多家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从调降幅度上看,基本在5个基点至40个基点不等,多家银行1年期及以下存款利率跌破2%。
以河南为例,泌阳农商银行将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定存利率从1.50%、1.70%、2.10%、2.35%下调至1.40%、1.65%、1.80%、2.00%。新密农商行将2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定存利率1.60%、1.80%、2.15%、2.40%下调至1.40%、1.65%、1.80%、2.00%。
不只是农商行,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根据自身经营情况也在小幅调降存款利率。
“我行3年期存款产品利率从2.85%降至2.75%,1万元起存。”郑州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该行其他存款产品利率暂未调整,但是后续大概率会继续下调。
光大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称,该行于3月中下旬调降了部分存款产品利率,其中3年期和5年期的存款产品利率,由2.6%降至2.58%,5万元起存。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不同的银行由于市场竞争、客户定位、负债结构等因素有所不同,调整存款利率的节奏、幅度各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番存款利率调降的农商行中,遂平农商行、沈丘农商行均缩小了3年期和5年期的存款利率差距。遂平农商行将3年期存款利率由2.65%调降至2.35%,5年期存款利率维持2.40%不变。沈丘农商银行5年期与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调整前为2.4%、2.65%,在调整后为2.4%、2.35%。
“部分中小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出现持平甚至是‘倒挂’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利率整体处在下行周期,银行有动力通过调整存款期限溢价,以降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银行偏好期限相对短的存款负债,通过优化负债结构,减少长期限存款利息支出。此外,存款利率的调整也反映了银行对未来流动性的判断和业务发展战略的差异化。
大额存单额度“收紧”利率走低
降息潮下,原本备受储户青睐的大额存单产品利率优势也不如去年同期,且各行逐步“收紧”额度。
“利率3%的存款产品早上还有额度,中午就售罄了。”4月7日一早,郑州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在朋友圈转发了该行新客新资金定期产品海报。该产品5万元起存,利率达3%。中午记者询问时,被告知此产品已售罄下线。
中原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称,该行2年期和3年期的大额存单很早就没有了,目前还有1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利率是2.05%。有长期存款需求可以考虑该行存款型的保险,7年到期,利率最高可达3%。
“目前大额存单额度不定期发放,5年期大额存单早已售罄。”民生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该行20万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还有部分额度,利率为2.6%。
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大额存单额度也颇为紧张。记者在咨询时均被告知大额存单额度售罄,没有具体的发放时间,如果要购买需要提前跟客户经理沟通。
记者注意到,2023年同期,各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基本在3%以上,部分银行甚至达到4%以上。因该类型产品安全性较高且收益较好,在定期存款利率持续调降的背景下格外受到稳健型储户的青睐,经常上架不久就被抢光。但今年以来,各家银行大额存单不复去年盛景。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银行面对着经营压力增大和同业竞争加剧等挑战,高利率的存款产品将增加银行的负债成本,挤压银行利润空间,调整大额存单等利率偏高的存款产品,有助于缓解息差压力。
“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董希淼称。
专家: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存款产品利率持续调降的背后,凸显了银行息差压力增大的问题。
截至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从各家上市银行2023年财报来看,净息差普遍下降,六大行净息差降幅在16—31个基点之间。
董希淼表示,净息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降,虽然存款利率也持续调降,但降幅低于贷款利率降幅,因此息差有所下降。此外,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对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较大;而城商行、农商行受地方债务等问题影响,息差下滑压力也有所增加。
银行存款利率是否会进一步调降?
柏文喜认为,当前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趋势预计仍将持续。在“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基调下,2024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宽松格局,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在此背景下,存款挂牌利率或继续下调,存款成本刚性犹存。此外,经济增长修复下,长端债市利率中枢料小幅上移,但加息峰值或抬高,境内美元存贷款利率仍有上行空间。因此可以预见,存款利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下调的空间。
“预计下调幅度明显收窄,甚至可能不降。未来随着经济稳步恢复、经营状况改善、实体融资需求进一步增强等,使得银行净息差与市场利率持稳,存款市场供需将逐步回归常态。”周茂华同时也提到,如果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移,加之银行净息差压力,不排除存款利率仍可能适度下调,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拓展空间,这也是增强金融体系风险抵补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可持续运转的内在要求。
除了调降存款利率,银行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银行可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贷款的收益率,减少不良贷款比例,从而提高整体资产的收益水平。此外,可发展中间业务,如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投资收益等,以多元化收入来源,减轻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柏文喜建议,银行可考虑通过资本市场操作,如发行优先股、次级债等,增强资本实力,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支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谢邀,《存款利率》块八毛,隐含风险毛一地
咳!好好说话哈!
很多人不明白,我之前为啥给到一个“看起来很沙雕”的《躺平组合》
但实际上已经超越很多国内做固收的养老产品,唉唉唉!不是因为人家能力不行昂
而是“有些钱”你需要正确!后面的事你也知道了
钱压根去不到它该去的地方


这个沙雕组合就是.....↓
SPX40%+内部长债30%+外部短债30%的组合
好,现在简单说一下“内部长债”是啥?
和配置它逻辑,怎么还和存款利率扯上关系了?
《长债》就是久期很长的国开债
比如7年前发行的国债,七年前的咋买?
一:期货
二:打包好的债券基金


好,下面不是分析也不是判断,而是顺应周期下的观察
从而制定的策略
1、当一个国家在高速增长时期,也就是:分工分配给到你,大量外资涌入一国新兴经济体,货币就会升值,利率顺位抬升,这个时候长端的利率就会体现拔高姿态,为啥?哎哟因为隐含了经济未来的增长动力呗,不然长端怎么会翘起来呢?
注意看!我说的可是不是某些大V嘴里说的:“什么利率只要下降通道就会刺激用钱需求,从而带动未来资本市场的上扬,经济的扩张不拉不拉的…”
这套老逻辑只适用于在债务周期早期阶段,当一国得到外部分配后的欣欣向荣时,这个时候你嵌套的金融周期下,它是管用
但在大的债务周期下
利率真正的用途是“表达”
什么意思?
听我说哈:如果一国经济由本身生产率提升带来的经济增长
那长期利率就会抬升,从而就会隐含经济未来的增长,这个时候它的增长,就不是印钱稀释,用“便宜钱”带动了经济
而是本身效率的提升,不但带动了劳动力市场,还带来了全要素的繁荣,即科技输出出去
反之,还说这个“国”
它因为居民部门不断买房,背上了债,从而整个社会削减了需求,生产率停止,那它要做的事就只能是印钱
把便宜的钱一边输出到其他国家获得通胀补偿的同时回补自身,毕竟犯过错要还
PS: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懵逼,给你个传送门
全球套利交易和金融本质的阐述


拉回来,我们接着说这种《没有真正提高生产率》的情况
那剩下的办法就是用便宜的“用钱”成本拖住经济,即利率下降,哪怕到0利率
所以大家现在应该不难发现,美联储印钱降息的真正目的
1、一边拖着居民部门因为债务而消弱的总需求,工业产业链走出去,上游科技收着税,效率最大化
2、一边烧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啥是全要素生产率?
想想之前的工业革命,再想想互联网信息革命
这次是不是AI? 只能说逐步在确认
但特征和表达都非常精准
利率代表了一种对外界的变大,生产率提高、扩散从而形成了效率的提示,短端利率高证明隐含穷人的过的不错,长端也高都不是太高那就隐含了经济的增长的同时证明了大企业的信贷在高利率下依然有利润回报
刚才说了一大堆,说的啥呢? 是美国过去30年一直还债的逻辑和故事,他已经走出了0利率。
那我们呢? 只能说刚刚开始,
利率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打工人很富裕、债还了7788还有有工资增速的时候,利率抬升就是好的表达
而当一个经济体已经被卡住生产率,居民部门不但要还债,企业部门还走不出去,那么金融部门唯一不太差的选择就是继续降息降准,一方面拖着可以借新还旧的循环,另一方面挤压投资者偏好的路径
而存款利率也只是这其中的一环, 它不仅越来越低,而且不排除我们从走0利率的老路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那现在我们跟着加息呢?上台存款利率
那你也可以大胆的猜一猜最坏结果会是什么样的?


这就是延续着之前的降息潮而已,根本就没有停下来过哦。
在还不算远的2023年十月,我把钱存在我们这边的城镇商业银行的时候,还能拿到4%的年化收益率:


是我们这边的柳州银行,一个城镇商业银行。我们的是存款,在50万的存款保险制度保障范围之内。
结果今天这篇新闻稿里,同样是城镇商业银行,同样是存款,同样是五年期,都已经降到了2.4%了:


老百姓处理自己手上的钱的难度,又升高了一点点。
存在银行,利率越来越低,跑不赢GDP不说,连CPI都难跑赢;
投出去,股票别看近几天涨得欢,但其过去几年的坑爹表现已经实锤了其「缅A」的本性。房子以前还能买买,但近几年……现在连A股都开始反弹了,大家看楼市有什么动静么?
嗯,「放在手里怕贬值,投资出去怕亏损,左右为难」这就是当下普通人面临的困境了。
去年10月还能4%,今年4月就已经2.3%了,这降幅之大、时间之短,确实值得我们「警觉」。
没错,我说的就是「警觉」,要知道,即便是2.4%的存款利率,也比一些大行的要高。而央妈五年期及以上LPR,也降到了3.95%:
一下子降25BP,确实也是难得一见。
结论?
结论就是当前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快速转动,咱们之前定下来的理财策略,在未来一段时期,可能会落后、失效。
没有绝对正确的策略,只有最适合当下环境的策略。
如果我们接下来进入低息时代,那么存款就不再是一个好选择。
要是能够走出来一个可以大量吸纳百姓资金且有底线、低波动、确定性高的方向(以前这个方向是房地产),那么,这个方向很可能也会在接下来走牛。
这个方向还会是房地产么?总不会是缅A吧?那是最近屡创新高的黄金?还是走了两年牛市的债市?汇市又如何呢?资金出海安全不……
还是,有一个全新的方向,正在冉冉升起呢?唯一确定的,就是以前的路,将会越走越难,而前方的路,仍旧扑朔迷离。
先活下去,活下去,才能见证历史。
“多家银行已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咱们来看看都是哪些银行:泌阳农商银行、驻马店农商银行、汝南农商银行、修武农商银行、兴宁珠江村镇银行、德江长征村镇银行、云南石屏北银村镇银行、濮阳中原村镇银行、唐河县农信社……
这么一个名单能有什么代表性吗?
我拍脑袋盲猜一下,知乎上95%以上的朋友不会在这些银行有存款。
所以不要放在心上,这事根本不重要。
我国存款利率是通过自律机制形成的。
人民银行2013年9月指导成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并建立了多个专业工作小组,其中包括存单(存款)工作小组。
该小组通过创新存款产品,助力2015年稳妥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其后,通过把基准利率上浮比例转换为加减点形式,逐步向市场化方向靠拢。
到2022年形成了国有大型银行引领调整存款挂牌利率,中小银行陆续跟进的存款利率调整模式。
在自律机制中,成员机构分三类:核心成员、基础成员和观察成员。总的来说,核心成员负责制定存款利率,其他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跟随。
当然,中小银行因为竞争力不足,倾向于较大银行保持更高的利率,以维持自身资金来源。
但这个偏离不能太远,偏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就会因为自律监管考核不过关,招致监管的关注。
而自律机制在形成利率的时候,成员银行参考的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
大家应该记得2月LPR有过一次下调。
这意味着两点:
1、LPR下调会从定价机制上推动存款利率下调。
因此在前期核心会员银行调降利率之后,中小银行可以扛住压力多保持一段高利率,但这个时间不能太长。
现在就是“不能太长”的时候,中小银行需要跟进降息。
2、息差压缩,影响了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重要指标净息差下滑至1.69%,已经大幅低于自律监管考核要求的1.8%。
大银行尚且存在安全顾虑,况这些中小银行乎?
所以,中小银行在稳健经营的要求下,也需要调降存款利率以维持息差。
塔哥FRM的公众号?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IwMDUwOTk2OQ==&hid=1&sn=6c36acefeb1c2463609cf1c23f8fe661&scene=18#wechat_redirect


今天这个热点新闻一出,我微信朋友圈中从事保险行业的朋友,又开始推荐具有利率锁定功能的储蓄型保险作为中长期理财的方案了。毕竟,这2年频繁地看到银行对存款利率下调,颇为揪心,而储蓄型保险相对能够给予投资者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收益,所以我建议如果大家手里有多余的资金,而且暂时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的话,可以选择一部分资金购买这种有一定时间要求的储蓄险。利率是大于定期存款的,但风险也比定存大,就看你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资产结构比例了。
言归正传,本轮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是应对贷款端利率下调的平衡性的政策,确保银行自身的净息差,保证银行自己的资产和负债端平稳。贷、存利率下调,从微观上讲是受存量房贷利率调整,LPR下降,以及存款定期化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往宏观上说是在货币政策端释放更多的流动性,刺激国内消费市场的,以及缓解地方债务的压力。
尽管目前存贷端的利率均下调,确保银行净息差,但是从数据上看,银行的净息差水平依然还是下降了。大行,如工、建、农、中、交净息差分别为1.61%、1.70%、1.60%、1.59%、1.28%,分别较2022年下降31个、31个、30个、16个、20个基点,均低于此前相关部门发布的1.8%的合意净息差临界值。而众多的中小行的净息差,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对于未来,由于房地产市场整体继续下跌,诸如万科之类的“优质”房企在资金端也出险,国民消费依然偏弱,CPI指数低位运行,所以在短时间内,国内依然以宽松性的货币政策为主。虽然,目前的存贷利率已经算是近年来的历史地位,但对比世界上其他经济体在刺激经济时期的利率,我国依然还有下调的空间。
降息周期一旦开启就必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纵观过去半个世纪,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降息周期开启,就至少会持续一年以上。
而我们在疫情初期并没有跟随西方的步伐采取无限宽松的货币政策(QE),因此相比于很多西方国家,我们进行降息的空间是很大的。如今降息才刚刚拉开帷幕,接下来至少一两年时间都将处于降息的过程中,所以各位需要做出相应的安排。
实际上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总体都处于降息的步伐中,无论是存款利率、首套房利率还是存量房贷利率,包括逆回购利率、MLF利率、SLF利率和LPR利率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但是由于居民端和企业端总体仍然处于偏悲观的情绪之中,他们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依然十分低迷,这就导致新增的流动性并没有大范围投入实体行业,而是流向了存款等金融系统;例如刚刚统计的存款数据中,我们存款多增14万亿,这个增幅自建国以来都属于最高一等。
这就充分说明了眼下的货币政策还未完全见效,所以接下来还会有一轮又一轮的降息来刺激市场的情绪,否则前面释放的这些钱不仅没促进经济复苏,而且还以存款的形式成为了定时炸弹,严重干扰央行后续的货币政策;
例如假如有一天央行想要收紧流动性,但这时出于某些特别的原因,导致企业和居民都很想把钱取出来,这就会给央行的收紧政策带来麻烦。
所以,央行只能在此时继续降宽松货币政策延续下去,直到刺激经济复苏,让钱从银行端流出来为止。
只是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将面临人民币贬值和美元降息预期收紧等不利因素,这一定程度会让我们的宽松放缓速度。
不过总体而言,经济的低迷还在持续,无论来得快与慢,QE是必然事件。我们的LPR利率至少还有100个BP的下降空间,我们的房贷也将在一到两年内进入2字区间,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也十分可能在一两年内进入1字区间。
这两年,存款利率下调屡屡登上热搜,以至于这件事有点像狼来了一样,喊多了,人们都麻木了。
然而,现实很残酷,这次又是实实在在地降低存款利率。
每一波存款利率下调,都呈现“国有大行带头、股份制银行快速跟进、其余银行有序跟随”模式。此次中小银行的利率调整仍是去年底银行“降息潮”的跟进。很显然,国有大行底气十足,对存款来源没有太大的压力,尤其是前年村镇银行挤那个兑事件发生后,人们越来越担心自己财产的安全性,本就不多的存款,再也不敢冒险去存进小银行吃高利息了,这也是“国有大行带头、股份制银行快速跟进、其余银行有序跟随”的底层逻辑。
直观上来看,存款利率下调,银行的资金成本降低了,会增加银行的利润。然而,要知道这多次调存款利率,是在贷款利率下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等背景下,市场可能会再度迎来存款利率的新一轮调整。总体来看,银行的净息差减少,直接导致银行的利润下降。
去年国有大行先后三次更新人民币存款利率情况。截至年底,年化利率3%以上的存款产品已寥寥无几。尤其在12月22日年内第三次调整后,国有大行三年定存挂牌利率击穿2%整数关口,降至1.95%。现在的形势,赚钱不易,大家都很关心资产保值,不说增值,现在只希望保值。因为没有更多更好的投资品种,房地产,没戏;股市,压根儿不敢碰;期货,更是有多远躲多远;理财,还有很多都是不保本的,实际上是不保本的越来越多。
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存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商业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的同时,一部分中小银行抓住同行调降的时间窗口逆势高息吸储,由此引发不少中长期存款利率“局部倒挂”的现象。虽然短期内可能是有利于存款人,但是要相信商业逻辑,长期倒挂是不可能的,不然,我们看到的馅饼很可能就是村镇银行兑付危机的再版。
蚂蚁再小也是肉,总比放在家里安全,总比投资股票安全,至少可以抵抗一部分通胀吧。
以河南遂平农商银行为例,自3月31日起该行将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定存利率从1.60%、1.80%、2.10%、2.35%、2.65%下调最高35个基点至1.40%、1.65%、1.80%、2.00%、2.35%,五年期定存利率维持2.40%不变。
这次下调存款利率的大部分都是中小银行,是因为之前没有跟随大型银行下调利率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节奏是这样的——大行领头,小行跟进
网商银行,中小银行都是跟着国有大行下降存款利息的节奏来的
存款利率的下调传导机制就是这样,先从国有大行开始
然后传导到股份制银行,最后到各种中小银行,民营银行,网商银行


因为中小银行需要吸储,尤其是过年期间,肯定要利率高一点,才有人去中小银行存钱
所以利率调整都会相对慢一点节奏,等这些中小银行利率调整差不多了
后面2-3季度大概率又会有一轮新的存款利率下降


去年是下降了3次,下降的节奏非常快,今年可能就1-2次
一方面是已经存款利率非常低了,另一方面是要看具体经济情况
目前来看,一季度各项经济情况还可以,开局还不错,所以应该不需要那么强烈的刺激
所以今年暂定下降1-2次存款利率
在经济完全复苏,甚至过热,通货膨胀之前
存款利率大趋势还是下降的,LPR也一样,也是会慢慢下降的
需要降息来化债,这样新债利率就低,可以置换过去高位的各种存量债务
地方债,房地产债务什么的,这个化债周期也需要几年的,所以在这个期间,利率高不了,大趋势就是慢慢下降
最近各种中小银行开始跟上降低存款利率
多家中小银行宣布降息,自4月1日起,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二年期定存利率分别由1.60%、1.80%、2.15%、2.40%下调至1.40%、1.65%、1.80%、2.00%
大型银行是早就下降了的


2月份LPR也下降了一波,目前就是一个降息周期,一直要到化债结束,要到经济过热才会结束
最新5年期LPR从4.2%,直接来到了3.95%


目前民营银行整体存款挂牌利率仍然比国有大行高出不少
主要是因为民营银行客户相对下沉,客户资质相对一般,因此贷款利率相对更高
贷款利率高对应的存款利率也高,但是因为客户相对差一点,其实资产也不稳定
所以民营银行,网商银行虽然看起来存款利率高,但肯定没有国有大银行安全
不能为了存款利率高一点去存各种奇奇怪怪的银行
本金安全是最重要的
预料之内,符合我5年前的预判!
贷款利率下降倒闭存款利率下行。
最近有新闻报道石家庄上调了房贷利率,4月1日后恢复执行全国统一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LPR-20BP),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银行净息差亚历山大!
储蓄国债、存款、货币基金等年化收益率都在不断下行。
2022年11月至今,3年期、5年期储蓄国债票面年利率分别累计下行67BP、72BP。
国有大行在2023年率先开启了3轮存款利率集中调整。其中,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均累计下调65BP。


下图为过去4年我国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历史走势图,最新大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是2.35%,趋势一目了然。


银行存款安全性很高,不足之处是锁定稳健收益率的期限太短,即便是5年期大额存单也只能锁定5年。
比如以上图举例,20年5月存利率4%的3年期大额存单,到期之后若是想继续存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就只有2.6%了,若是到2024年再选3年期大额存单,就只剩2.35%的利息,这种落差还是蛮大的。
最近2-3年,银行存款利率下调非常频繁,存款利率如此频繁大幅下调核心原因是贷款利率下调太快了,尤其是房贷利率的快速下行,贷款利率快速下调倒逼存款利率下调以降低银行息差风险。
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5年期存款其实不够用了,因为5年期也很短,到期后面对的就是更低的存款利率,到时候又得为了更高利息而操心。
过去3-4年,我们已经亲眼见证了大额存单利率从破4%到破3.5%,再到破3%。4年前我系统性分析后就斩钉截铁告诉大家利率必然下行,同时也不用担心通货膨胀,而且数年间不厌其烦重复上述重要分析和观点。利率下行何时触底?
主要看两个:一看经济增速回落稳定在什么区间,二看房地产去泡沫何时完成。
2023年初舆论又在制造通胀恐慌诱导不明真相群人乱投资房地产以及高风险理财的时候,我也写过文章予以驳斥——《【勿惧通胀】货币贬值越来越快了吗?胡说八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环比下降4BP,同比下降22BP,早已跌破1.8%安全线。
可以预见,目前银行净息差空间不断缩紧,未来更多压降负债端成本的举措将推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降低存款利率。


突发!银行下架这类存款产品!?mp.weixin.qq.com/s?__biz=MzIzMDE0NzI2NA==&mid=2650044373&idx=1&sn=f02d5107643002057b8b108b737db4d4&chksm=f0b7027ac7c08b6cfbdafd5c5ecda327f5f044297c4a90d8476f91e5e6d6341975a6ce7b607d&token=1064486775&lang=zh_CN#rd


过去几年,国家首先引导贷款利率下调(房地产贷款利率下行是最明显的),然后考虑到银行净息差压力,再引导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行。
整个房贷利率下行在我的预料之内,详见2020年文献《房地产杂谈,契税与再谈是否转LPR》,当年多次大声疾呼劝大家转成LPR浮动利率。
而且其后也告诉大家国家还会给机会的,被无良自媒体忽悠没有转LPR浮动利率的朋友还是有机会的。
现在机会来了,那就是贷款置换来降低存量高息按揭贷款。
当年我分析利率下行的理由其实更精彩,基本上完美契合此后事态发展,当年我的分析如下:摘录如下:
个人是推荐转LPR的,因为你只要想明白了未来的中国靠什么驱动经济发展,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那么,未来靠什么驱动经济发展呢?消费,国内消费。而不是靠什么房地产,房地产的路已经走完了,该换引擎了。
消费驱动的话,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会双双下降,尽最大可能释放消费潜力。不管是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消费这条路是走定了。
我写这么多政策实时解析是让大家知悉、大家不用激动,房地产价值回归趋势不变。
参考文章:
1、《【房贷利率】如何看待5Y-LPR没有跟随MLF下调?》
2、《如何看待9月1日银行存款利率再度下调?》
3、《【正本清源】央行降准0.25%,有何影响?》
4、《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细则公布:能调尽调,能降尽降!》
理财收益率下降的本质原因还是社会整体收益率下降,以前还可以依赖房地产或者基建投资,获取高额回报率,现在连基建投资也是入不敷出,国企找不到优质的投资项目,民企创新类项目也变少了,以前还有互联网的风口,做做网购、做做电商、做做直播或者外卖等等,最近几年再也没有这类万众参与的项目,企业没有风口,就没有贷款需求,银行找不到优质贷款项目,个人房贷需求也大幅度减少,导致整个社会的资金利用率变低,投资回报率下滑,不得不倒逼银行房贷利率降低。
钱贷不出去,房贷利率变低,如果还高息揽储就会导致利差变小,而且资金空置,还不如降低存款利率,提高一下利差。
根据欧美的发展趋势,利率变低是一个长期必然的趋势,欧美甚至几度进入过0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目前国内存款类产品还有3%的收益已经很不错了,这段时间可以多买一些定存类产品,等后期真正0利率了,哭都没地方!
在当前市场,你根本找不到一个靠谱的投资产品
你说投股票吧,上证指数近期天天暴跌,创业板指数连续创新低,买个股像赌博,而且十赌九输,那还怎么玩?
你说买基金吧,这玩意就是变种的股票,是把钱交给别人帮你亏,医药女神一年亏几百亿、曾经的蔡神如今被称为蔡G,称为了过街老鼠;当初支付宝主推的几大明星基金经理如今几乎全部巨亏,终点都是个亏;
你说买黄金吧,这货又不那么便捷,实物黄金不好存放,纸黄金风险又大,是个高风险产品;
你说买房吧,现在这楼市寒冬,只要不是非买不可,谁还原因投资购房?而且购房门槛也高,不适合年轻人投资;
最后你说买债券吧,现在债券、信托市场天天暴雷,中植系、恒大系的暴雷危机近在眼前,就连一些低风险的债基都是连连亏损,别的不说,招商银行的季季宝、平安银行的灵活成长添利等市场主流低风险理财产品都是照亏不误!
在经济膨胀期,市场赚钱机会很多,平均收益率高,人们普遍愿意为了收益承担更高的风险;
而现在,外面处处是风险,你惦记人家利息,别人惦记你的本金,在以前,很多人看不上3%的年化收益率,但是在当下,你寻遍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的APP,很难找到无风险3%的理财产品了。
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社会经济效益变低!
以前还可以依赖房地产或者基建投资,获取高额回报率,现在连基建投资也是入不敷出,国企找不到优质的投资项目,民企创新类项目也变少了,以前还有互联网的风口,做做网购、做做电商、做做直播或者外卖等等,最近几年再也没有这类万众参与的项目,企业没有风口,就没有贷款需求,银行找不到优质贷款项目,个人房贷需求也大幅度减少,导致整个社会的资金利用率变低,投资回报率下滑。
你说这种市场环境之下,你还敢嫌弃收益率低?再低都得去抢购。
这年头,能守住本金就很不错了!
反正对于2024年,我不会增加任何额外投资,所有资本配置都是以现金为主,高于3%以上收益率的产品不投,主要就投国债、定存和货币基金,活下来最重要!
中小银行是降息的跟随者,不是新一轮降息的先兆。但从必要性看,新一轮存款降息也在路上了。
之所以如此确定,是有必要性,又几乎没有成本,推行起来只有助力,而甚少阻力。
先说必要性。存款利率是社会的无风险利率,当前国内经济复苏不稳,社会投资收益率比较低,降低资金成本势在必行。要降低资金成本,得先从降低存款利率做起。因为存款利率不降,社会资金成本也降不下来。
另外,降低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银行息差压力,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开辟新的空间。基于多个原因,银行业净息差仍有收窄压力,一是存量贷款重定价效应,去年降息以及存量房贷利率调降的部分效果会在今年体现出来;二是实际利率处于高位,今年仍有继续降息的必要,在存款定期化背景下,降息会继续压降净息差;三是地方政府平台债务置换,以及低息的基建类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占比提升等,也会对息差产生压力。
再说阻力。存款降息,最大的担忧就是存款流失,老百姓不存了。现实情况是,资金无处可去,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存款余额屡创新高。这种情况下,降存款利率,银行侧积极响应,推行起来没有阻力。
既然如此,为何不一步到位、一降到底呢?主要的忧虑是汇率。
本来,2024年美联储铁定要降息的,开始说3月份降息,之后推到6月份,这几天有美联储官员出来讲话,说2024年不降息也是有可能的。
当前,美国的政策利率是5.5%,10年期美债利率在4.4%左右。而我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为2.3%,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大的贬值压力。
这种情况下,如果今年美联储迟迟不降息,我们继续降息会加大汇率的压力,继而也采取了“对方不动,我也不动”的观望策略。
不过,国内稳增长终究是需要降息的。观望几个月,最后大概率还是以我为主,无论美联储降不降、何时降,我们该降还是要降的。
所以,新一轮降息在路上了。
存款利率下调是为了应对贷款端利率的下降,减缓银行利差缩小的幅度和空间,反映出银行业业绩和经营压力的增大。
2023年上市银行年报发布,多家银行营收负增长。
以股份制银行为例,9家上市股份行中(除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发布业绩快报),营收方面,除浙商银行外,有8家均同比有所下滑。整体9家股份行净息差持续承压。方面,有6家银行保持正增长,3家银行出现下滑,印象中在近十几年也是第一次出现。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银行营收下降,但是利润还能增加。这里解释一下,银行是经营资金的企业,其财务报表和科目非常复杂,很多不起眼的科目变化都会影响最终的利润体现,比如拨备覆盖率,不良资产核销金额,不良资产余额等等;
另一个原因就是从时间的维度来说当年的业务和利润有可能来源于上一个会计年度,时间上有一定滞后性,有可能经营趋势还没有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
从整个市场大环境来看,监管是倾向于降低利率水平,呵护实体经济的,近几年来已经若干次调低LPR,有效减轻了融资主体的负债成本,但是目前经济还没有看到明显拐点的趋势,叠加美联储今年下半年降息的预期,因此国内再次降息或者降准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但是难言“降息潮”这么夸张。
以上。
降息在未来会是一种趋势,因为不如此,国内的投资、消费根本刺激不起来。
而且,如果假定银行的贷款利率相当于社会的平均利润率这个说法是对的,那么在现在这个生意如此难做的时期,降息简直就是理所当然。
贷款利率,既然降低了,那么存款利率自然也要降低,这都是自然的道理。
消费的基础是储蓄,然而非常不幸,大多数普通人已经没有储蓄了。
有的人,不仅没有储蓄,甚至于已经事实上破产了。
2023年中国居民的杠杆率已经高达63.2%,比日本1988年的水平都要高。


钱去哪里了呢?
钱都买了房产,而房产价格,崩溃了。
房地产的情形,大家都是有数的。自从2022年刺破泡沫(确实是刺破泡沫,如果没有三条红线,房地产至少还能维持一个虚假的繁荣相当长一段时间),房地产价格基本上跌下去百分之三十,也就是首付款的价钱。
对于大多数在地产价格高涨的时候购房的人来说,他们所购置的房产于他们而言,实际上已经成了负资产。
有的人比较幸运,虽然购买的房产成了负资产,但是工作、收入没有问题,所以他本人并没有破产。
有的人比较不幸,买的房子成了负资产,他的工作也丢了,实际上已经处在一种破产的境地。
但是不论哪种情况,高位购房者的消费能力都被透支了,而且一透支就是三十年。
过去房价没有下跌的时候,虽然消费能力被透支了,但是大家看着节节升高的房价
是敢于消费的,因为房地产市场的过热,让他们非常有信心,资产价格的升值能够包含掉利息的损失。而且经济形势很好,大家对未来收入的提升也很有信心。
“不过是过一过苦日子罢了,现在如果不上车,以后就买不起了。”
“现在每个月虽然要支付8000块钱的按揭,但是未来收入还会上升,十年前购房的人每个月按揭3000元,现在3000元还值得一提么?”
在这种思想下,甚至会发生超前消费。
但是现在房价暴跌了,大多数人对于上面这些观点的信心已经完全崩溃了。
而且,房价一旦进入下跌区间,就不可能是只跌这么一点点而已。


日本在1991年到1992年的地产跌幅,其实和今天的地产跌幅差不多。
但是只是跌下去这么一点么?
不是的,后来跌的更厉害了。


在92年的基础上一直跌到1997年,整整跌了五年,二十个季度。
跌幅达百分之四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理性的人会做什么决策?
还债,尽最大可能的还债。
债务还不干净是不可能恢复消费能力的。
消费注定会降级,注定会萎缩下去。
而消费的萎缩,就意味着相关行业的萧条,相关行业的萧条同时会继续加剧失业潮。
失业潮会造成社会恐慌,进一步压缩消费。
形成恶性循环。
至于政府方面,虽然中央财政非常健康,但是地方财政一点也不健康。


在2017年到2022年间,为了应对美国贸易战,地方政府大规模增加负债以用于投资。
现在已经负债累累,实际上和高位购房的 人的经济状况没什么区别。
所以,如果继续维持高利息,除了让消费端陷入自我加强的恶性循坏和给地方政府的财政制造麻烦。让经济更加的不景气之外,没有任何的好处。
降息不仅是政策的要求,更是逻辑的必然。
那么降息降到什么程度为好呢?我个人认为,参考日本的情况,结合本国国情。


很有可能在四五年内逼近零利率。
当然了,能够维持多长时间的零利率,则要看中国的产业升级能否完成。
中国的情况和日本毕竟不同,虽然在泡沫的形成和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且已经工业化,在更多的地方上其实和美国更相似。
所以我的观点,发生了一些改变。
现在也不认为会和日本一样维持零利率甚至负利率20年。
但是降息到接近零利率还是有可能的。
当然,降息的步骤还有很多因素来影响,比如说美国什么时候开始降息周期。
虽然中美利率差会降低人民币汇率,进而刺激出口,但是过于激进的降息政策,终究会造成一些副作用。
所以我预计,在美国降息前,中国的降息会以一种小步快跑的姿态进行,大规模的降息还是需要等美国降息周期的到来。
希望我们能够顺利的度过这轮世界经济下行周期
贷款利率降的不情不愿,存款利率降的倒是勤快
银行是比金饭碗,国家破产了银行也会依然不倒,在全世界都是如此,这就是资本,钱的力量
银行的本质就是 左手收存款,右手放贷款,赚差价,但这差价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稳的生意
存款年息2%,转手通过信用卡放出去,按分期付款计算,年息就变成18%以上。
贷款利率降了,存款利率肯定得联动。存贷利差是银行的生命线,银行不会做赔本买卖。而现在,大规模地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举措,已是山雨欲来,市场预期本周就会有实质性进展。
实际上,名义利率减去物价上涨后才是实际利率。在目前这种失业率高企、消费需求不振、民间投资信心低迷的环境下,目前的实际利率还是偏高。
近几个月的CPI基本在0附近,扣除物价上涨后,目前的实际利率并不低。相对于之前CPI“正常”的时期,甚至可以认为是大幅上升的。和目前的经济局面并不相称。疫情对中国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经济已经内伤累累,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特别是低利率来减轻债务负担。
货币政策这块,目前处于很尴尬的局面。过去几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和欧美异步。疫情期间,欧美在大水漫灌救经济,甚至直接给民众发钱,而中国在保持定力、调结构,有关部门还出台了不少“收缩性政策”(所以后来领导喊话“有关部门要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
然而,2022年开始的美联储加息缩表,制约了中国央行的操作空间。现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在5%至5.25%,和人民币利率形成了倒挂,美元无风险收益率甚至和国内城投债利率相当。虽然中国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舍弃了资本自由流动而保相对固定的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但现实中完全杜绝资本项的跨境流动是不可能的,货币政策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国际金融大环境的影响。
目前经济数据不好看,但也没有差到必须要改弦更张的地步。政策仍然处于“既要,又要”的路径依赖中。但如果后续经济下行趋势止不住,甚至正反馈式地加速,有陷入日式资产负债表衰退泥潭的风险,那么,伴随利率断崖式下降的中国版QE也不是不可能。
“经济L型复苏”,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政策刺激需要资金投入,资金投入需要发债,发债需要降低资金成本,降低资金成本也就是降低利率,
存款利率下降才能给贷款利率下降提供可操作空间。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是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发展,
投资包括企业部门的投资和政府部门投资,
一方面,存款利率降低,给贷款利率/lpr下降提供可操作空间,从而企业融资成本也降低,有助于企业获得资金,
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降,还凸显了国债的优势:
金融机构贷款给企业,收益为“LPR-存款付息率-信用成本-管理成本-税务成本”,
买国债收益为“国债收益率-存款付息率-管理成本”,
也就是说,lpr降低,贷款给企业的收益相对下降,从而金融机构更愿意买国债,这将有利于国债发行,
政府部门有钱进行大规模的新质生产力项目投资。
2024年预算,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9 万亿元、1 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规模达4.9万亿,是不是都对上了?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指标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注意看哦,一年期shibor2.253%,


一年期MLF是2.5%,
换句话说,银行间互相进行拆借,比银行从央行借钱还要便宜,
说明什么,银行系统目前根本不缺钱,缺的是贷款的人和项目,从而全社会的收益率都在下降,
存款是银行(对储户)的负债,
下调存款利率,降低经营成本,也是无奈之举。
现在大的方向,肯定是要降息的。
还记得去年年底,就是2023年12月22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先后下调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而且,此前就在2023年的6月和9月,六大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先后两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就光2023年,各家主要商业银行已经三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因为房子与企业的贷款问题,贷款的利率下调,那么存款的利率肯定也要下降,毕竟银行吃的就是利差,做的就是这个独门生意。
所以房子贷款去年的利率降低到史无前例的低,企业贷也类似,于是银行对存款的利率肯定也是磨刀霍霍。
当然,我们也看到,去年的情况就是大银行先降息了,然后小银行再去跟进。
不过今年看这个新闻的意思,都是一堆小银行开始降息,什么新密农商银行,泌阳农商银行,驻马店农商银行,还有什么,陕西柞水农村商业银行、襄汾万都村镇银行、云南石屏北银村镇银行、德江长征村镇银行、博爱农商银行、广东普宁汇成村镇银行、周口农商银行。这些银行真的都是小银行,毕竟都已经到村和镇了,而这些小银行在去年呢,就是靠着同行调降的时间窗口逆势高息吸储,人人都有任务嘛,可以理解。去年我们也看到很多人为了多一点利息,跨省跨市,起早贪黑的找小银行去存款。人都是逐利的,但是由此也引发不少中长期存款利率“局部倒挂”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银行储蓄遵循“定期时间越长,利率越高”的规则,但在今年一季度,不少银行调整部分期限产品利率,出现定期存款5年期利率与3年期利率持平的现象,甚至低于3年期存款利率,其中不少银行尤为明显。
经过此次利率调整后,一些银行的存款利率倒挂现象有所消除,尤其中期存款产品年化利率高于长期的情势或将缓解。
今年虽然房子虽然有个理论上的小阳春,但是大家都知道后面是个什么情况,毕竟万科的小作文都在甚嚣尘上,港股的几个房地产股都停牌,不发财报。
在这种对房地产的未来非常不明确的客观现实下,在银行存贷利差空间进一步压缩的压力下,那么今年全国上半年全国的银行理论上都将开启新一波存款降息动作。
其实降息最大的问题就是房地产倒了以后没有更好的池子来承担贷款的去向问题。这个行业的衰退导致银行的贷款是越来越难做。你如果开了个小公司去贷款,银行会问你,贷款干嘛?你说我做实业。银行九成不会贷款给你,如果是买房子,银行反而会更加有兴趣。但是到今天,谁还敢随便的贷款去买房子呢?
而且近些年大的基建也变少了,甚至于有些新疆的一带一路项目都是用债券的方式来谈,而且去参与的公司也都是大型的国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如何能让贷款更好的周转,能吃到更多的利差,就非常考验银行对各种项目的操作能力。
但是存款利率,怎么样都要下降了,毕竟银行不做赔本的买卖,且银行比存款人更“团结”,更能共进退,没有一般商品生产者的“囚徒困境”——你降我不降,客户都到我这儿,于是银行想保持息差(包含垄断利差部分)要比一般企业容易得多,当然更容易的是其他只有一两家在经营的领域,银行算不错了。
只不过难受的是普通人,毕竟垄断高价说起来也算是对普通人征税了吧,不幸中的万幸,普通人的储蓄也不多,这亏也不是谁都能吃。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08 13:10:44  更:2024-04-08 13:18:48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