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为什么我周围的人会感觉00后是最辛苦的一代?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为什么我周围的人会感觉00后是最辛苦的一代?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首先我是个大一00后,我的室友有天晚上却在感慨“00后是最辛苦的一代”,我想不通了,明明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他们却说我们这一代比70 80 90后… |
前段时间看一个影评人做的一期有关青春电影的解读时,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中年导演拍出来的青春电影之所以看着别扭,是因为中年人与年轻人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在中年人看来,年轻代表的是活力、激情、各种可能性,但是在年轻人看来,他们面对的是压迫、规训和贫穷。 在功成名就的导演眼里,不能在青春的年纪享受现在的生活是一种遗憾,但在年轻人的眼里,最大的遗憾就是没钱。所以,在西方的传说里,“不老泉”一直是个很重要的意象,乃至于还有用处女血洗澡可以永葆青春的说法。而在年轻人的作品里,压抑、苦闷、贫穷、恐惧庸俗则是恒久不变的主题。 这也让我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创作于1951年,彼时的美国成为二战胜利的最大受益者,且因本土未遭到破坏,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冠绝全球。对于1950年代的普通人来说,美国就是现实世界的人间天堂,但是对于年轻人塞林格来说,他眼里的美国却只有无聊、压抑、束缚。 这是一个我以前很少注意到的点。回想一下我的高中和大学时代,好像的确也是如此。所谓“XX后是最辛苦的一代”的说法,其实往往并不是来自于直观的物质条件的对比,甚至也不是所谓的“阶级固化”,而是说年轻人本身就处于社会规训的底层。对于他们来说,“辛苦”更直观的体现是来自于上一代人的压力感,以及在经济上相对不利的贫困处境。 这种“辛苦”甚至与家庭本身的收入和财富都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现实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富二代为了要“找寻自我”而与家庭发生冲突,这个所谓的“找寻自我”其实也是在反抗来自家庭和上一辈人的规训。 所以,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会自认为自己是最辛苦的一代,并且还会给自己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辛苦。同时,这种辛苦又与物质无关——因为规训带来的痛苦,远大于物质水平的提升。何况,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来说,他们都会认为自己从出生以来就有的物质生活是天经地义的。老一辈人口中的“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他们是感受不到的。 而一旦谈到90后、00后的困境,这些人必谈的一点,就是所谓“没有了时代红利”。但这里的“时代红利”,究竟指的是什么? 如果说现实中有这么一个国家,它的杀人、抢劫、强奸等恶性案件的犯罪率是中国的5~10倍以上,高等教育录取率只有中国的10%,人均GDP是中国的1/20。你愿不愿意去这样一个国家投资和工作? 要是说不愿意,那么你不愿意去的这个国家,就是80、90年代的中国,也很多人眼里都是“时代红利”的中国。 |
|
那个时代的恶性犯罪高,最直接的愿意那就是经济差、失业率高。此外,当时的社会动荡也有国际形势变化的因素,这一点无需多介绍。总之,如果把当年的形式放到如今,绝对不会有任何“时代红利”的想法,知乎上的人只会觉得“你国药丸”。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新东方才能在那个年代迅速发展——直白点说,当时想润的人比今天多得多,只不过当时高等教育率低,很多人无法出国而已。而在能出国的群体里——比如清北,一个班30个人,九成出国好不稀奇。当时,甚至有个说法,说在美国开北大校友会,到的人比国内还要齐。 很多人一直以为,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自然而然就会好。但物质的进步,与社会的规训,其实是两回事。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越发展,这种规训性会越强。因为,现代大工业的运转本身就需要无数的个体之间的配合,而如果没有一个超强的规训系统,那么自然无法将这些个体整合。可对于深处体系之中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其实承受的是一层层传导的压力。在他们最有活力的年纪,大多数人只能局限于书桌一隅,且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是别人成功路上的分母。 如此,这些人觉得自己辛苦,是可以理解的。个中辛苦与否,与物质生活的好坏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说规训本身,就已经让00后感受到了更强的压力,那么在现代社会的分工机制下,00后还面临着一次进路与退路之间的选择。 当下,00后以及更早的90后普遍有一种观念,就是他们非常向往一二线城市的生活,但又苦于自己无法在这里安身,于是只看着那些留在了一线城市的人,觉得他们“吃到了时代红利”,而自己毫无机会。但这里有两个问题: 首先,认为当年是个人就可以留在一线城市,本身就是个幸存者偏差。因为至少在2010年前后,关于大龄北漂是否要回老家的声音就已经非常多——这恰好对应的是2000年中国刚刚加入WTO以后,在大学扩招的起步阶段,大量的年轻人来到一线城市工作的时间段。到2010年前后,这批2000年扩招阶段入学的大学生, 基本都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所谓“逃离北上广”的声音,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起来的。 显而易见,如果说留在北上广真的那么容易且那么幸福,我想这个声音断然是不会出现的。而实际上,很多人也应该知道《蜗居》这部电视剧。此后,还有《裸婚时代》、《北京爱情故事》等一系列反映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电视剧出现。那么,如果说今天我们看《蜗居》,认为这是一部能够很好的反映当时时代的电视剧的话,那这个电视剧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现实呢? 作为主要配角的郭海萍(即海清饰演的角色)和她的丈夫毕业于上海的名牌大学(据当时的人根据线索分析,这里的“名牌大学”应该是复旦)工作了多年,连买房子的首付都攒不起,还要跟自己的妹妹借。而同样是大学毕业的小贝和海藻,已经很省吃俭用,却也攒不够首付。当然,在电视剧里,宋思明的出现是一个变数,但我们也知道,现实中遇到宋思明的概率非常低。 再品味一下海萍的那些台词吧: 1、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吃穿用度2500、冉冉上幼儿园1500、人情往来600、交通费580、物业管理费340、手机电话费250、煤气水电费200。 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进账400,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我们都有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年轻时我们都还青春年少,少年不知愁滋味,甚至还鄙视那些行色匆匆的中年人,活得太累了,要及时行乐才好,但是,一旦结婚就要买房,看见人家买车也要一辆,孩子出生,奶粉、尿不湿、早教班、幼儿园,哪一样不是钱,又如何能轻松? 我们也想活得轻松一点,不要还房贷、不要想孩子的托费、不要想父母的养老,但是现实摆在那里,不想都不行,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责任,有了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这些都逼着你前行。 2、如果我的生活像一卷录影带一样,我一定要找到我22岁时候的那段带子,我一定要重新重新播一遍,那时候我就会选择,和我的爱人回到老家,买一套不大的小房子,和我的孩子,和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能那种生活才是我想要的,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那么简单。 3、其实很多时候我是有原则的,我不想抄近道,我更不想投机取巧,但是每当我看到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插队比我先拿到票,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放弃了原则,而省了十几年的奋斗,我真的不服气,有的时候我都在怀疑,我这份儿坚持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 是否所有如海萍一样的人,都会选择继续留在上海?是否他们都可能有能力留在上海?答案不言而喻。到底有多少人离开了北上广,我们不知道。毕竟,那些离开的人,就在别人的眼里消失了。而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留下的人。 其次,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真正的“阶级上升”绝不是留在大城市,而是移民出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润”,留在国内——即便是留在北京、上海,也是没出息的表现。俞敏洪当年之所以能从一个贫穷的普通的北大青年教师短短几年内就成为名声在外的富豪,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捕捉到了当时北京大学生普遍渴望出国,但市场上又没有专门的GRE、托福等培训的市场空白。而当时,一个普通的GRE培训班也要几千元——在上世纪90年代,这基本相当于一个农民几年的收入或者一个城市职工一两年的收入。 也就是说,如果你回到当年,面对国内各方面的情况,有条件出国的话,你绝对看不上国内的这几百块工资——按照当时的收入来说,很多人是觉得自己一辈子也买不起汽车的。 当下的00后对个人“辛苦”的感觉,除去一开头所说的基于年龄分层的规训反抗之外,还有另外几个原因: 其一,是00后的“记忆”缺失——当然,这里说的“记忆”并不只是00后的问题,而是说任何一个人都只可能对自己的成长形成记忆并建立对世界的认知,而对于上一代人乃至于更早一代人的经历,他们是无法有“记忆”的,只能从别人的讲述或者是前一时期的文字、影像记录中加以了解。因此,00后可以基于自己的成长记忆而建立对自我和世界的评价,但却无法拥有上一代人的记忆。这就导致他们很容易用自己的“辛苦”去比较别人拥有的自己现阶段确实的东西。 其二,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00后,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向往,导致其评价出现了偏差。现在的00后,只要一提“时代红利”,必然是此前的人在一线城市扎根有多么多么容易。但即便不考虑那些“逃离北上广”或者说“北漂”、“沪漂”的失败者,但00后自出生时起接受的信息,也让他们对城市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在这些人眼里,同样是住100平的房子,在上海就是“成功”的,在武汉就是“失败”的,在三线城市就是“凄惨”的——尽管,100平的房子带来的居住体验并不会有太大差距,唯一的差别只在于房子的价格。但是,对于房子所标定的“财富”本身的追求以及背后所谓的“阶级”,00后的向往却无比强烈。 我不评价这种观念的对错,但是从整个人类的历史来看,与其说00后是“辛苦”的,倒不如说70后、80后是“幸运”的。因为如果我们把一个人居住的环境分成一二三四线城市这样的等级的话,那么很显然,正常的“升级”应该是每一代人跨越一到两级,这样压力不会太大,且也更为稳妥。在人类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候——即便是在国外,大多数人想要实现所谓的“阶级跨越”,也都是先从农村来到小城市,然后小城市跨到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再跨到大城市,一般要经过两三代人。也就是过去中国这十几年的发展,让人有一种“虽然我出生在十八线县城,但只要我努力就能留在一线大城市”的错觉——即便不看那些北漂的失败者,在整个几百年的工业化历史上,这种所谓的“努力”就有用,也只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间窗口。 其三,年轻人对自己的高期待与社会给出的评价之间,也容易形成落差。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但社会有社会的评价体系,二者之间往往存在一个巨大的落差。这个落差导致年轻人总是容易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超出自己真实能力的资源,这种认知与社会的评价体系互相碰撞,也会强化年轻人对自己“辛苦”的认知。 我之前在某个回答曾经引用过2000年初“蚁族”的一些新闻: 都说就业形势差,经历过就业形势好的时候的人可以讲讲当时是怎么样的好法吗?1477 赞同 · 108 评论回答 |
|
“蚁族”,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他们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他们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他们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且在《蚁族》这本书上市之后,也有不少人发表过自己的感想: 1、我是光荣的“蚁族”之一,我的很多同学也都跟我一样。他们满怀憧憬的从校园走出来,有的在工作岗位上竭尽全力的打拼着,有点找不到工作朝不保夕,有地在创业的边缘徘徊。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渴望,但在“80”后的标签下显得孤苦无援。据书中说的调查结果,他们当中单身的比例占绝大多数,他们对爱情、家庭也不是没有渴望的。只是,为什么?这一代是谁给我我们巨大的压力,为什么我们辛苦工作一年的全部收入,往往都不足以在这个城市购买一个房子的哪怕几平米的厕所? 理想?挣扎着过日子,内心不是没有追求的,但艰难而巨大的压力往往让我们只能考虑这个月的房租以及下个月的电话费。 离开?也不是没有想过的。回到朴素的老家,过回跟老一辈相似的日子,现在有钱人不都租地种菜返璞归真吗?老家的风景可好了,空气可清新了。但如果为的只是身无分文的回归,当初又为何要竭尽全力的考上大城市的好大学呢? “光荣”的我们,拼命的过着我们这种“光荣”的80后蚁族生活。 2、读书有何用? 废纸多一张。 寄语高中生, 毕业就打工! 3、本人就是一只典型的“京蚁”:大专学历,非名牌学校毕业,没有富爸、富妈,更没有什么有钱的亲戚可以依靠,全靠一人来打拼,可是大公司看重学历,所以求职大公司、好企业比登天都难;小公司待个一年半载,自己辛苦工作,却有时得到的是微薄的收入和公司领导的并不重视,对于自己想闯下一番事业的理想来说是遥不可及,于是想换个工作,希望能找到欣赏自己的“伯乐”,可是现在哪有什么“伯乐”,现在的老板招聘人才首先要分析你的简历,衡量他如何能花最少的钱雇最具“剩余价值”的劳动力,他想让你一个人给他创造三个人的价值,那是最好不过!有学历高的,有能力强的,却又对金钱“不在乎”的那些人,人家何必聘用你这个来自农村的,生存都成问题的人呢?你是生存都有问题的人,可能在他眼里过一段时间因为生存的压力再会选择其他企业,或者是你不能给他创造他要的三个人的价值!现在的老板的眼里是大学生遍地都是,要你是给你一口饭吃,当然给你饭吃的前提还是你必须能给他创造他要的价值!真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当年的蚁族是80后,但如果把80后换成00后,其实你会发现他们所说的话并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如今00后抱怨的,当年80后也曾抱怨过。只不过,那些抱怨过的80后,绝大多数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是如今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第一批00后来说,由于此前的十几年大都在学校——这个最典型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里度过,他们所能感受到的“辛苦”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社会脱节的,这一点要到进入社会几年之后才会慢慢修正过来。 回到开头所说,从那个影评人的视角下,我想年轻人与中年人、老年人之间应该有一个互相理解的通道。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要单纯只从物质的角度,认为只要给孩子或者年轻人创造了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就应该无条件的感恩——你所谓的“好的条件”是从他们出生起就习以为常的,而从小学到大学这20多年的时间,他们在人生中最有活力的年级感受到的就是来着社会各个层面的规训,而他们又没有能力反抗这种规训,所以“辛苦”是一种极为正常的感受。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在缺乏对此前的“记忆”的前提下,尤其是甚至根本不了解前一代人的生活的前提下,以幸存者偏差的视角将前代人的成功完全归结为“时代红利”,既是一种极其简单和粗率的归因,也无助于客观看待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代发展和机遇变化,甚至有可能让自己错失一些本可以把握的机会。 |
难道因为世界上有的是过得比我苦的人,我的痛苦就轻如草芥,不值一提,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了吗 |
劳动性收入越来越少,资产上涨收入越来越高。越往后靠劳动所得来弥补资产差距可能性越小。80后咬牙买房,当时苦不堪言,现在却成了资产拥有者,财富不断增长。而很多90,00后靠劳动性收入来买房约等于不可能。而在中国的价值观下,缺失了这一点则人就像一个空的麻袋,无法支棱起来。所以会很辛苦。 |
从物质条件来说,00后肯定比90后之前的所有人,都过得幸福。 这是毋庸置疑的。 谁来反驳,我都不听。 作为一个90后,我小时候放学回家,还得喂猪喂鱼的。 顶着个大太阳,那个鱼草割的手上到处都是伤 汗水混着泥巴味儿,草味儿 时不时草丛里还会窜出个四脚蛇,超级恶心 运气背时的时候,还会窜条长蛇出来。 我是真的怕这些东西。 但是,听80后,70后的叔叔们说,他们那会儿根本就没书读,还要种地。 我们那会儿读书,每天光走路,来回就是一个多小时。 冬天那雪,比腿高,手都给你冻开裂的那种 夏天回来,口干舌燥的,出了汗又干 读个书,跟取经一样。 连零食,也都是小卖部里那些5毛钱一包的辣条了,哦,对了,还有5毛钱一瓶的可乐雪碧,还有个叫啥,7个小矮人的冰棒,还不错。 我第一次喝奶茶,还是在初中 到城里,有个妹子请我喝的 正儿八经的奶精奶茶,那味儿,着实给力。 真的好喝,现在的奶茶价格上去了,反而没以前那奶精奶茶得劲儿。 回到正题 你要是说00后比90后辛苦,是建立在社会地位上 那我双手赞成。 越往后,阶层就会越固定 90后这茬韭菜,被割的不要不要的。 反反复复的割 所以,90后把坑都踩完了 新坑还没挖出来,至少从这一点来看,00后还是幸福的 但是幸福的前提,就在于,你爹妈帮你把坑填了。 90后的坑,其实是可以掏空爹妈来填平的。 我是指房子。 其实,不可否认的是,有一部分90后,是赶上了房产增值的红利的。 甚至是时代发展的红利。 至于00后,我觉得未来10年,是吃不到一丁点红利的。 因为,80后90后,真的还没想好,怎么给00后挖坑。 一点思路都没有。 如果说90后面对70后80后,我们有的是学历作为挑战的底气 那么00后的优势在哪里? 学历?90后内卷成了什么样子??? 就差把心里那句,读书有个卵用,说出来了。 要不是担心,妈的,老子读了书,都混成这个鸟样,要是没读书,那不得要饭啊~ 现在的镰刀,其实重点还在90后身上 婚姻,教育 你以为90后当爹妈的,说焦虑是跟你玩凡尔赛?? 别闹了,这是真焦虑。 因为他们真的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未来能不能在内卷成风的社会,别说脱颖而出了,就活的有尊严就算不错了。 而00后,在新旧韭菜的交替中,有些许懵逼。 这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请00后放心,我们90后一定会想出一个好方法,来整你们的。 就像70后80后,整我们一样。。。。。 00后,面对的是阶层固话 要是一开始,就在中上层,那活的真的不要太爽 要是在下层。。。 反正,你翻身的概率,比当年的90后要低的多。 毕竟,现在教育资源的门槛,也开始越来越高了。 然后,还有个扯卵谈的观点。 就是,90后那会儿往外窜,还有70后80后,搭把手 因为,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亲情还比较浓 至于现在嘛。。。。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
00后两极分化且几乎不能翻身,好的能啃老,一出生几套房,精神富足享受着现代化的福利,躺赢;差的一无所有,卷到死连个鸽子笼都挣不到,结婚生子是自找麻烦,还得被父母拖累。 |
我是90后,我觉得说00后是最辛苦的一代不太准确,但是如果说00后是无处容身的一代,应该是比较符合的。 00后一代的生活,已经和90后一代完全不同了。 我做过老师,我看到的00后,让我有一个很惊悚的感觉,那就是这一代人的生活其实特别悲哀。 在学校里,他们被强制要求穿校服。 在家里,他们当中已经有一半左右的人是和父母住在小区房里。 而这些00后,不能说100%,我感觉90%的人,在假期里都是会上补习班的。 这也就导致00后一代的成长,乏善可陈。 他们的生活空间其实很窄的,而生活路径也十分窄小。 很多00后,如果住在城市里的小区,他们每天放学之后,基本没什么时间,也没什么意愿出门疯跑的。 一来是作业太多,二来是家长不允许,三来是其他学生也不可能凑出那么多一起疯跑的来。 这也就导致他们对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其实没什么探索性。 而在平时的生活上,00后的家长真的都很疯狂,因为这群家长接受了义务教育,导致他们对他们的孩子去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有着一种执念。 所以很多00后要去卷各种补习班,要去被迫学习他们根本不擅长的东西。 但是,拒绝有用吗? 其实一点用都没有,因为00后自己也知道,如果不学,其实社会也没给他们其他出路。 00后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这一代人一定会出不少疯子。 因为这种生活真得是太压抑、太憋屈、太枯燥了。 我长时间都不能习惯城市生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城市的生活,都缺乏一种自然感。 人很难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尽情地活动。 但是00后生来就是在这样逼仄的环境下生活的。 他们生来就熟悉陌生。 除此之外,00后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就是,父母生下来没能给你的,可能你一辈子也得不到了。 这句话真得很刺痛,但是又让我感觉十分真实。 因为我接触过很多00后的家庭,有的家庭家财万贯,家里面应有尽有,有的家庭不能说一贫如洗,只能说一看就很穷。 这也就导致00后一代,拼什么都没用。 起点基本就是终点。 上学、内卷,其实也只不过是留了一道口子。 00后一代上完大学,上完研究生,又有什么用?对他们这一代人的财富和阶级会有任何影响吗? 我不敢下结论,但是我觉得似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那些上了好学校的学生,如果他出生在一个资产并不多的家庭,那么他个人找到一个好工作,又能给他什么改善呢? 他的房子如果靠他自己的话,估计也会难的要死。 而那些生来就富裕的孩子,即便他找的工作并不好,但是他的家庭也能够支撑他买辆车买套房,他微薄的薪资无非是打打牙祭罢了。 也正因此,00后一代,面临的情况基本上就是,上学内卷,无非是换来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合理性。 你卷出来了,那么你挣的钱有合理性。 你卷出来但是社会不需要你,那么你的眼光有问题。 你卷不出来但是你家里有钱,那么你家里的钱有合理性。 你卷不出来但是你家里没钱,那么你的存在就是别去深入思考。 所以00后无处容身,可能这也是网上为什么年轻小孩聚集的平台,会出现那么多主义争论吧。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现实的困顿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逃避到哲学里面去,是唯一的方法了。 |
我有个前同事,标准70后,00年来的上海,就有个00后的儿子。 一套3000多万的豪宅住,一套1000多万的大平层出租。(现在可能不止了) 他有两套房,是因为只能有这么多了,手上其他资产呵呵哒。 00后的儿子出国留学去了。 有次同事聚会,听他儿子说, 他也是农村家庭,因为他爸(我前同事)是农村走出来的。 |
谢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就简单来提一提我的观点 我认为,90和00后,准确的说,应该是90-00年这10届,基本可以用1个词来描述,就是暴雷世代。什么是“暴雷世代”呢,用最简单的话语描述,就是无论你从什么方向去努力,你的努力成果都会以暴雷形式告终,这是其一,其二是90-00年代的人,成长的时候是中国社会讨论社会转型最开放,最激烈的一个时期,记得当年笔者上初中的时候,班上同学最喜欢装大佬的,天天晚自习第二节看马立诚先生写的“当代中国涩会八种思潮”。当年的情况虽然没有今天网络上那样群魔乱舞,但是不同方向的思考者也很多,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提出了要削减公共开支,改变公务员薪资结构,提升社会保障感的诉求。但今天过了10年,可以说90-00后的关于“社会发展越来越好,大家越来越有保障感”的信仰也逐渐破灭,这是思想层面的暴雷。 90-00后的暴雷,是全方位无死角的,这里的暴雷特指无论你选择卷学历,卷证书,卷能力,都几乎没有任何容错率,最后99%以完全失败告终。 记得90后最早的一批人上大学的时候,张雪峰才开始他的创业生涯,当年陪张雪峰创业的还有一个叫做石磊的老师,两个人做考研培训,当时张雪峰最大的培训诉求是反复告诉各路二三本同学,考上了211,985学校研究生,那就能实现人生翻盘,结果今天我们发现,各路职业招聘都开始卡第一学历,电厂招操作工要本科不低于一本,小学教师编招聘虽没有明确要求,但一般都会卡本科211,各路军工研究所,垄断设计院都直接卡到本硕985。这种情况下,当年认为自己考个研就能有好工作的人是暴雷了。 其次是专业选择,90-95后在这方面是最惨的,当年笔者上大学的时候,大一转专业,全校最难进的专业分别是EE,建筑学,土木工程和会计专业,这四个专业已经爆了3个,其中尤其以建筑学最惨,设计院底薪+提成制度连生化环材的检验岗都不会那样干,属实令人吃惊。90-95后的人生选择和85后不同,85后也有很多非土木,电气专业的人,最后挤进去建筑业,电气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发展的风生水起的。90后除了计算机专业,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在整个读书,升学阶段的经历都是完全不被认可的。 最后是思想冲击,“师医公人上人,天下无敌”思想对90-95后的学生的冲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这里面不仅包括当年有思想,会思考的同学,也包括非常非常现实主义的同学。笔者身边的教师编、公务员家庭的朋友也很多,许多人自己当年都不愿意孩子从事公务员,事业编工作,其原因是一部分人员认为,公务员约束多,且00年代的公务员,尤其是领导,虽然有不少身边的公务员,依靠政策便利,人家确实搞到发家了,但是他们认为这种钱不长久,万一哪一天靠山垮台的,自己说不定也会被抓,那就完了。还有人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科级干部,能力极限就是把自己儿子塞进本区自己负责范围内的事业单位,就事业单位那点工资,没啥用。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好,公务员薪资也就是个中等水平,企业工作说不定五六年就能夫妻合起来买房,公务员的薪资得十余年才能还完房贷。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说社会正常发展以后,官本位思想能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观,以后公务员就一普通工作,至于教师编,那在笔者上学的时候,听得到的几乎所有年龄超过45的老师,都认为如果不是教师编约束自己,自己早就要辞职转行跑路了。师医公在2015年以后伴随着土地财政疯狂发展急速崛起,外加上地产市场走的高负债、高周转模式侵吞百业,迄今为止终于战胜99%的社会工作岗位,成了全中国首屈一指的岗位,这对几乎99%的90后生源都是思想,现实双重打击。 至于最后一击,莫过于如今的地产价格暴跌,单从90后的情况看,90后公认最精明,最卷的生源,就是本硕计算机的码农,而目前已经进入职场的90后,年龄最大的就33岁,如果按照中位数看,93-98这腰部5届,基本上也就只有3-4年职业生涯,其中的码农,4年手里面净攒下100w的已经是非常厉害了(抛弃房租,吃穿用度以后结余),但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如武汉,青岛,南京,杭州等,楼盘平均跌了70-100w,以南京为例,南京江北新区在2021年维持250w价位的房子,如今就有房东170w愿意出,奥南\河西中房价更高,奥南在2021年卖620w的房子,现在已经有人470就愿意卖了,也就是说,如果码农脑子一热,2018-2022年强行上车,他们到现在为止已经平均赔了80-100w,基本相当于一个人4年净结余,然后他们还得承受最高利率点的利息,这就是知名的网络梗,5.88%(看过B站大飞系列视频的都知道),而形势如此的情况下,码农还在疯狂抛房,因为许多码农对自己职业生涯持续性已经不抱希望。 90后的一生,尤其是江苏城市90后的一生,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大烂尾、大暴雷的超级皮包项目。在江苏极端bt的学历内卷下疯狂内卷的江苏学生,人为把省内211,985学校的考取难度提升了好几个数量级,然后这10年还贯彻的是极坏的江苏08模式高考,08模式高考对考生的评价机制几乎是完全随机的,导致事实上从南京工程学院到山东大学这横跨3段(一本,211,985)的学生都挤在345-365这20分数段竞争。结果是学生拼死拼活考上大学,然后全员疯狂考研,海外留学读研,折腾十多年,内卷十余年,最后发现,全江苏最好的岗位,师医公,不仅不看院校,而且主要招聘的都是当年学习成绩不好才被分流的文科专业。 90后的焦虑,内卷,内耗,都集中在2015-2022年,期间魔怔行为层出不穷,极端行为(紫砂)时有发生,但考虑到江苏省内极端的人上人思维(反过来说就是人下人就应该当牛做马,紫砂了还得被吐口痰骂成怂包),江苏大体上还维持了这一极端内卷、内耗的学历等级体系,到了2023年苏州无锡和南京楼市三重大暴雷,这俩漩涡(其中南京的漩涡现在还没有正式起来)终于是把2015年以来最卷,最精明的江苏生源(本硕211以上的码农,且有真编程技术)也给带了下去。当然,你可以说也有极少数江苏90后,读了汉语言,进了教师编,而且没买房,不过我相信那是极少数。那么江苏的情况下,谁赢了呢? 答案是读了文科二本,进了事业编的同学们,他们上学没赢过,职场似乎也很难算得上赢,因为江苏的城市房价不低,事业单位的工资未见得买得起。 但是他们没输过,没被土木机械生化环材坑过,没体会过模考都是360结果因为考数学紧张错一题答题喜提安徽大学或者南昌大学,没体会过保研排位生死大战,甚至也没体会过人在曼城或香港,账户里面还有5000磅,却盘算着要不要今天晚上再省省,一顿米饭就一罐花生面筋和几片球生菜,因为听说下个月是半年结算期,之后房租会涨价。 但是他们没输过。 刘慈欣曾经在小说中说,死神永生,江苏十余年恶性内卷大战,最后除极少数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家庭,最后赢了的居然是从未想过怎么赢的一批人,因为没想赢过,所以从未输过 都应该结束了,累了,这就是我们的感受,累了的原因不是因为精神,身体的疲倦,而是长期的欺骗,茫然,以及劈头盖脸的训斥,也不知道有什么希望。 我越来越理解了越南战争,我记得我小时候看本.特利先生写的“新全球史”,那里面描述美国的越南战争,就用了一句话:越南战争,是一场“不知道敌人在哪里,哪里都是敌人,不知道哪里在发生战斗,似乎哪里都在发生战斗”的战争。 似乎90后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正在经历我们的越南战争,美国政客那似乎激情澎湃,实则只剩下声嘶力竭的乱喊乱叫强迫症一般的“防止东南亚被苏联控制”、“保卫美式价值观”、“保卫目田世界”在耳边甚至比最糟糕的酒吧重金属摇滚歌手的怒吼还难听。 剩下的就是一次一次的听着长官的哨子声,朝着这个或者那个自己都不知道叫啥的阵地发起冲击,打下这个或者那个高地,沙完了数不清的越军,高地上死了的越军,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似乎是个大捷,可是在将军桌上的地图上,也只是将军曾经感觉有点用,实际上思考一下午重新用橡皮擦掉的一个箭头。 90后就是中国的越战一代,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似乎还站着,甚至熠熠生辉,但仔细一看,内在的灵魂早已经枯竭,阳光下擦得锃光瓦亮的,只是一具千锤百炼的全金属外壳。 【渣男贝斯竟出轨主唱小姐姐,于是她《无法原谅》决定复仇!-哔哩哔哩】 https://b23.tv/pYKzhnP 分享一首歌,从气氛上超越韩国原唱版的“无法原谅”,很适合这个回答的气氛。 “为所有爱执着的痛,为所有恨执着的伤” 也是这样一个寻常的冬日初春 我把手伸出来,中间的指缝漏过了些许阳光 淡淡的阳光打在身上,一抹惨淡的白 天空没有一滴雨,眼前的场景,却仿佛被渍洗 我轻轻的闭上眼睛,些许的气流拂过,裹着清晰的寒意 我的思绪仿佛被托起,我的身体却清晰而明确的展现着现实的引力。 眼前和身后都是来来往往的人流,马路上很拥挤,却还有穿行的空隙 真正拥挤的是无法摆脱的回忆,拥挤到无法呼吸 朦胧的爱情如同空气,无味无色的情感,默然离去的背影。 殷海光先生曾说,60年代的台北,是被水洗过的苦涩。 也许酷烈的苦痛还不至于那么容易遭遇,但那持久而不知来源的苦涩,确实给人别样的酸痛。 以前不曾体会,以后不希重现 大雨来的时候,下意识的会撑起雨伞 有时候觉得,猛烈的雷暴雨撕扯下,放开手也许才是结局 天空划过一只黑伞的轨迹,我的心却不知在何处凋落。 为所有爱执着的痛 为所有恨执着的伤 ---写于2023.12.06 晚秋,冬至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发生在香港 三毛的倾城之恋发生在寒雨淋湿的西柏林,黄沙扑面的西撒哈拉,寒浪拍岸的加纳利,以至于薄雾轻漫的马丘比丘。 西柏林天边暗灰的云,撒哈拉沙漠边缘伫立的火烈鸟,加纳利海边金黄的沙滩,以至于秘鲁丛林里那深不见底的绿,直到最后,伴随着螺旋桨飞机的轰鸣,消失在神秘莫测的纳斯卡之线。 我的倾城之恋,城已倾,恋未满 十七岁时的岁月如同不再来的雨季,梦中骤雨,醒来已不知花落多少。 眼前的街景是如此的清晰 空气仿佛水洗过一般洁净,冰晶般的寒气,拂面时残留着晚夜的气息。 匆匆掠过的行人,身影各个分明。 晴空下还有些许白色的卷云 再回首看去,却只剩下滚滚红尘 ----写于2023.12.21 |
01 前段时间,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家正在装修的新房。 其中,一个“透明书房”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注意。 |
|
狭小的书房里,摆放着一张长长的书桌,正对着一面透明的玻璃。 玻璃的对面就是客厅,在客厅里的人,一抬头就能看见书房里的人在干什么。 |
|
评论区里,点赞最高的是这样一句吐槽:怎么有人会把自家的书房,装修成审讯间风格? |
|
还有很多人说,这不就是电视剧《小欢喜》里英子的家吗? |
|
剧中的妈妈对女儿有着极强的掌控欲,为了随时监督女儿学习,就在书桌前的墙壁开了一个镂空的窗口。 |
|
有人就去问发帖人:“干嘛把书房搞成这样?为了监督孩子吗?” |
|
发帖人回复道:“是啊,有这个意图。” 并再三对其他网友强调:“我的这窗户开设的其中一个意图,就是监督小孩做作业的。” |
|
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这恐怖的掌控欲,让评论区里彻底炸了锅: |
|
“真的别搞,很多人三四十岁还因为这种童年阴影在看心理医生。” “6,对待亲人犹如对待敌人。” |
|
“孩子做错了什么投胎到这种家庭啊,不嫌看心理疾病贵是吧?” 在很多典型的东亚式家庭里,所谓的“孩子的隐私”、“孩子的个人空间”都是不存在的。 之前热搜上曾挂着这样一个词条,叫“没有锁的门有多窒息”。 有个女生晒出自己高中时期的房间,父母把锁给卸了。 |
|
女生受不了,就搬到了另一个房间去住。 今年她都大四了,然而,房间门上的锁,还是被父母无情地卸掉了。 |
|
女生说,自己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上锁的房间。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根本不是个例,成千上万个孩子,在评论区里晒出了自己房间被踹烂的门锁。 |
|
|
|
家长们究竟在怕什么,以至于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监督着孩子,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肯给? 而被监视着长大的孩子,哪怕到了成年也无法忘记被偷窥、被侵略的感觉。 那种提心吊胆、生怕有人随时闯进来的安全感缺失,潜意识的伤害可能会伴随着孩子一生。 02 这届家长,为了用自己的焦虑逼疯孩子,会做到什么地步? 有个家长曾洋洋得意地晒出这样一个视频: 圣诞节前夜,女儿在睡觉前,满心期待地在门上挂了两个袜子,想让爸爸妈妈给她装圣诞礼物。 |
|
结果父母往袜子里,塞满了好几本各个学科的辅导教材,还配文称: |
|
“好期待女儿明早的表情。” 有个家长,则拍下了自家儿子崩溃的瞬间: |
|
儿子控诉父母:“每次我考99,你们第一件事就是问: 那1分哪扣的啊,那1分怎么扣的啊?是不是你粗心大意啊? 从来没在意过我考得有多好。” |
|
一档亲子真人秀观察综艺里,一个妈妈的做法更是让看的人都觉得喘不过气。 女儿明明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前三,奖状和证书多到数都数不清,可在妈妈眼里只要不是第一,这些就都一文不值。 女儿在舞蹈室里认真练舞的时候,妈妈就在外面和其他家长诉苦,说她练习一点都不认真。 当女儿被老师纠正了一下动作,妈妈就黑着脸冲进了舞蹈室,当众把女儿叫出来训斥了一顿。 |
|
放学回家后,孩子刚坐下来吃了几口橘子和小蛋糕,妈妈一回来又开始催她赶紧进屋写作业。 这还不算完,女儿写作业她还要全程盯着,在旁边不停地念叨: “妈妈一天上班辛辛苦苦的为了什么?就为了供你,让你有出息。 妈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就希望你能出人头地。” |
|
见女儿始终不为所动,她就开始要求女儿边压腿边学习。 |
|
深夜了,又跟女儿念叨个不停,被逼无奈的女儿终于爆发了: “你上班那么累还有气儿说我吗?你一回来天天就是说我,我上学也很累啊。” 就像马东所说:“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怕孩子考不上好的学校、怕孩子找不到好的工作、怕孩子找不到好的对象...... 这种焦虑驱使着他们,过多干涉和窥探孩子的隐私,逼迫孩子和自己一起焦虑,不到极致不罢休。 但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真的会幸福吗? 03 你知道现在的小学生群体里,最流行的是什么活动吗? 盘串。 |
|
对,就是像老大爷一样,拿着串珠子在手里不停地盘。 |
|
下课盘、放学盘、看书盘、做作业盘、等饭的时候也要盘一盘。 有媒体采访了小学生,问他们为啥爱盘串,答案五花八门。 有说能锻炼动手能力的,有说爱听声音的。 |
|
还有很多小学生,是为了解压。 |
|
他们用稚嫩的声音、老成的语气说:“现在大家压力都很大的,都在内卷。” |
|
是啊,这样的风气到底正常吗? 解压二字随处可见,但是从未有人反思过为什么连小学生都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一位教了几十年的教师感慨:感觉00后这一批娃已经废了。 为了鸡娃,他们没有童年,没有体育,一个个近视,肥胖颈椎病腰椎病。 15岁以后普遍厌学抑郁,一辈子的劲儿已经在童年被鸡没了。 内心丧,极度艳羡猪的生活,今后大批量会选择躺平。 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条1.8万转的微博,是一位在日本定居的博主发的。 |
|
在北镰仓幼儿园一年级的小朋友,需要学习的功课,是在草地上躺着玩,和老师一起在泥地里打滚儿。 |
|
因为镰仓寺庙多,老师带着他们每天在寺庙里探险,玩累了就在佛堂前吃便当。 春天在古寺里放风筝,坐车去摘草莓; |
|
夏天的夜晚,在幼儿园小院子里看烟火; |
|
秋天散步去看枫叶,再把枯枝落叶聚在一起点燃烤红薯; |
|
下雨天就在教室里跟和尚下棋,学校也会偶尔组织去听交响乐。 |
|
学校的招生简章里,教育目标写的不是要学会多少加减法,掌握多少词语。 而是: “培养起基于爱和信任的交流,拥有感受美丽事物的能力,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动。 可以传达给他人喜悦,培养出一颗明朗沉稳的心。” |
|
博主说,自己看完心里特别难受,堵得慌,想要大哭一场。 “我们为什么一辈子都那么累啊,我也好想这样重新长大一次,我也好想这样被爱一次。” 是啊,我们想要的,不是被监控隐私、被不停推着往前跑的童年,而只是想要被无条件地爱护着、感受着世界美好的童年,这要求真的很过分吗? 04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一个孩子如何生活,而不是用焦虑淹没孩子的童年。 能支撑一个人内心秩序平稳的,不是试卷上的分数,而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获得幸福的能力。 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能让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少一些过分的掌控欲和焦虑,多一些陪伴和尊重。 共勉。 作者:小椰子,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 |
没想到这个答案居然火了 讲点真正的吧 有没有一种可能,90到05后这批人只是一个纽带而已,生我们的时候要少生优生,我们生的时候,三胎开放。上面两个不算爷爷奶奶,下面三个积极响应号召。然后中间这个就倒了血霉,没吃到房价红利,没吃到互联网红利,但是吃到了互联网996的福报。 90之前的大学生是大学生,90之后的大学生是廉价劳动力。不是说这个社会不好,每个时代都有混的风生水起的人。 大概是你太没本事吧,一个拆迁中专户娶了你心心念念的女神。一个才毕业的官二代空降堵死了你晋升通道。一个人复读三年只为了进大专然后通过老爸的关系进烟草一年拿20w。一个一年不用工作天天夜店奶茶玩游戏,然后市区五套房子一年三换豪车超跑。你满意相亲的对象看了一眼国产车,然后转头跟着一个宝马五系进了酒店跨年。这种例子我可以举太多太多。 如果你是光棍又是外地人,没房没车,甚至连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技术过硬但关系不行的大概率也是被裁的对象行列。 你开始思考以前的加班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躺医院里能多住几天吗? 就是为了老板在别墅喝红酒,你在隔离酒店吃土豆吗? 于是,你开始了你的摆烂之路,每天工作八小时,然后准时下班,多出来的时间,你可以玩一个3A大作,你可以跟朋友爬山滑雪钓鱼。现在每个人都能吃的饱穿的暖的,又何必为了老板/他人眼光/房车/结婚生子/一切的一切去进行所谓的“奋斗”呢? 这个社会,奋斗是最没有价值的。 有一个项目,搞起来能赚大钱,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搞一个月搞起来了,那叫奋斗吗?不叫,因为每个人都能做到。 但是这个项目如何到你头上呢?最终到了谁身上呢?所以,作为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普通人,所谓的奋斗,意义呢? ———————————— 95到05这批人,目前是最辛苦的 往前看几十年,大家都穷,一块钱掰成两半花,那代人说的最多的就是一年只能吃两顿饱饭,一个是粮食收成的时候,一个是过年。大家都穷! 8,90年代,工业生产号角吹响,搬运缝纫,挖煤做工,所有人都是起早贪黑,做革命的螺丝钉。大家都是一件背心脖子吊着一条毛巾,黝黑皮肤吃干梁。 但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真的,只要不蠢,狗都能赚钱,炒股发大财,开厂发大财,买房发大财,拆迁发大财,各种歪门邪道旁门左道牛鬼蛇神,只要不是没脑子,对比现如今,以前真的太容易发财了。 发财的都是些什么人? 没错,就是95到05年出生的父辈,所以就导致一个后果:有的人出生家里就是千万身家,而有的人出生家里仅够温饱。有的人出生家里就安排好家业等着继承,而有的人出生家里永远是一句好好学习,给爸妈争光。 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物欲横流,各种资本把戏收割你的钱包。信息化时代,穷人的怒吼音量甚微,富人的笑声却传播千里。打开抖音各种豪车名表,放眼望去尽是别墅豪宅。 当大家全部都身处黑暗的时候,你会觉得黑暗并不可怕。 当大家有部分人沐浴在光明之中时,你会觉得黑暗好黑。 95到05这批人,差不多就是上大学和大学毕业工作几年这批人,望着身边跟自己玩耍多年的朋友,本来以前一起抽烟打屁,逃课上网。一出社会,他们有着万千家财,吃喝不愁,出路早已安排到位。而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甚至不如人家3天零花钱。 而自己不服命运,想博出一片天。却发现,所有赚钱行业早已被资本垄断,每一个新兴赚钱项目,第二天就有大批人涌入。大家都不蠢了,大家都不爱耕田了,不爱做革命的螺丝钉了,不爱在工厂重复体力劳动了。回想以前那个年代,大家都从农村出来打工,每个人的梦想就是赚十几万就回老家建屋养鸡鸭。方圆几公里,只有一家理发店,方圆一公里,只有一家商店。随便开个什么店,都是方圆几公里的独家,而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个好店,不到半年,人家恨不得在你脸上开两家竞品店。 高昂的房价能压榨你最宝贵的30年,30年啊! 谈情说爱可以,结婚生子麻烦先看看余额。 我们这代人 可怜啊! |
有三层楼,还有三层地下室。 生活水平越往下越低。 在地下三层的那一层,人吃不饱饭,经常被拉壮丁,96%的不认识字,平均寿命35岁,没事就被地下的变异老鼠、变异蟑螂和为虎作伥的同类攻击。 在第三层,是抖音描述的白富美高富帅富二代生活,物质极大丰富,球鞋iphone大豪斯应有尽有。 60后呢,多数是从地下二层,慢慢爬到了地上一层。 70后80后,多数是从地下一层,爬到了地上一层。 90后还在从地上一层向二层爬着。 00后比较特殊,他们被新媒体和各种高人,从地上一层,拉到了楼顶,看了看。 然后一脚踹回了地上一层。 所以他们以为自己在地下三层。 |
影响人生命运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和相关的时间节点: 首先是买房与财富增值,08年之后几年房价大幅上涨,能上车的基本只有85年之前出生的人,然后是16年暴涨,最年轻到90年左右可以赶上这波浪潮。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00后(主要是05后)尚可以期待2030年之后因为人口减少出现的房地产降温。故而综上,60/70后是最受益于房价暴涨的人群,80-85其次,85-90初再次,05后佛系躺平,90初-00初最惨。 其次是就业与人生机遇,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红利主要被50/60两代分享了,70后可以沾个边,80后还有早期进军互联网大厂拿股票的可能,90后(主要是95之后)大概只有极少数信仰比特币的人可以赚钱了(滑稽)。就业市场15/16年之后恶化加速,996开始成为常态,大学研究生继续扩招造成学历持续贬值,可以预计95之后出生的人只会一年比一年难找工作。 然后是社会的结构固化,08年之前大家的贫富差距没那么大,以网文线索可以端倪。08以前网文大量都是屌丝逆袭为主,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最充满希望的年代,相信努力就有回报。时至今日,影视作品早已变成了高富帅起手打爆一切,佛挡杀佛神挡杀神的套路了。可见财富分化阶级固化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加之互联网飞速发展使得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看到顶级富二代的奢靡生活,年轻人提前怀疑人生,佛系躺平者大量出现。这个过程95-00是过渡,00之后普遍接受。 随着时代发展,每代人的物质生活总是日趋丰富的,但从个人奋斗角度,93-03这个时间段基本可以认为是最艰难的,所以题主感受到前途渺茫是有理由的。而05之后佛系躺平的人应该会迅速增多,只要不想奋斗也就不会感受到奋斗无望的痛苦了。 |
补充一下我个人经历,我的回答只是根据我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经历、想法写下来的,不代表00后所有人的境遇,只是和一部分人的想法相符而已。免得评论区的人说我什么不了解985情况,什么为什么不去三线城市,这个时代对农村孩子已经很好了等等 我正好是00年出生,一路也算用了点功,初高中西安铁一中,大学在西交,计算机专业,目前已经保研。高中同学基本上都是985,我不算最优秀的,因为也有人清北交浙。大学同学也都是保研的人,经常和他们交流,感觉大家都不算很乐观,多少都带着点迷茫(除了家境极其优越的)。 ----------------------------分割线------------------------------ 不是最辛苦的一代,是最没有奔头的一代。 对于00后来说,生下来在什么家庭,基本上就决定了以后过什么样的日子。 上升期的红利早就过去了,前浪说的那些只要学习好就有出路早就是过去式了。这年头即使是清北华五本科生出来,也就是勉强能在一线城市混口饭吃,都无法定居下来,何况别人呢,985,211也只是相对于其他同龄人而言好一些罢了。这个年代,除非你有绝对艳压群芳的实力,加上不错的机遇,不然很难在出现什么奇迹。 上升的路不剩下什么了,私企虽然工资高,但是人到中年很容易失业,国企、事业单位虽然稳定,但是没有关系很难更进一步,工资也就能养活自己。人生的道路一眼都能望到尽头。人能走到哪步,完全看父母能帮你到哪步。 这个年代,对于普通人,你努力,只能做到不被饿死,靠着父母供给加贷款,勉强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一线除外)定居下来。而你不努力,只会被淘汰,但是不至于饿死,除此之外,与废人没有区别。而且内卷程度越来越严重,努力所需要的付出也无止境的增加,能不累吗? 重点是努力到头也看不见未来 当然,这些只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父母有钱有势,子女吃喝无忧,这也算是时代带来的红利吧,让富人的生活稳定。 普通人,就只剩下自信了 |
我对深圳熟悉,只能以深圳为例答题了。深圳70-80后,只要别乱花钱,靠房子升值挣的钱,远比工资挣的多。对于90后和00后而言,每天面临的是生产资料被垄断之后的盘剥。看数据。 。。。。。。。。。第一,深圳历年房价。。。。。。。。。 |
|
|
|
从2000年至2020年,深圳的房价整整翻了16.25倍。深圳在2008年左右,大学毕业生首套房首付比例是10%。 假如70年-89年的人,22岁毕业,工作3年买房。应该是在70+22+3=95年到14年。 尤其是1983年之前的人,毕业工作三年是2008年,首付是10%。对应图表均价1.27万,68平米小房子,总价是87万,首付是9万,月供大概在4000左右。买的起,供的起。 也就是说1983年以及1983年之前出生来深圳的,68平米房子,从2008-2020年,87万,变成了598万。我想问一下,有多少人能领到600万的工资? 这纯粹属于,痴长几岁,赶上了上升期。生产资料价格因为2008年和2015年两波,政策上涨,躺赢了。具体2008年和2015年房价上涨决策的原因,移步这篇帖子。 一线城市的房价真的令人绝望么?3957 赞同 · 748 评论回答 00后需要计算吗?房价就不算了,买不起还算个卵子。不过要算算房租吧? 。。。。。。。。。第二,深圳房租。。。。。。。。。。 00后可以不买房子(高情商是说没必要买,低情商说其实是买不起),但是要租房子吧?来吧,上图表让大伙尽兴。 |
|
1.租房地图中,房租为地铁站直线500米以内的3套以上一居室房源求平均,四舍五入至百位,不包括实际面积远大于出租面积的loft、城中村房、以及由城中村房改造成的长租公寓。数据来源:链家。 2.若片区内没有40m2的一居室房源,则按40m2折算,例如一套45m2的两居室房源,则以其月租金×40/45计算,超过80m2房源以此计算方式误差较大,则不计入。未标注数据的地铁站则没有上述在租房源 。。。。。。。第三,房租收入比。。。。。。。 光看房租可能还有点懵懂。因为看图是不知道这房子到底贵不贵的。没关系,今天就是要尽兴,让题主明白天真有害。房租收入比呈上。从图表可以简单计算得出,你交完房租还剩下4967-2866=2101元。这2100块钱得买衣服买水果,病了买个感冒药,手机坏了电脑坏了要换一下吧? 来吧,网贷吧,大过年的谁还没点网贷呢。 |
|
。。。。。。。第四,平均数工资。。。。。。。。 深圳平均工资是蛮高的,接近月薪1.1万。其实这个数是非常非常容易误导毕业生的。你要明白,换城市基本上沉没成本极高。很多孩子单纯懵懂,一看深圳平均工资高,“只要钱到位,007都行”。来吧,上图助助兴。我想说的是,大多数人都是被平均的。平均工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其实就是膀子上的胡萝卜,看得摸不得。 |
|
|
|
平均工资的意思是,80%的人很难达到这个数,80%的人是被平均的。想啥呢?到处35岁裁员,说明劳动力供大于求,人人月薪过万? 。。。。。第五,写到这里,一般都有人应景的跳出来,没事,还可以阶级跃迁。。。。。 毒鸡汤真可怕。我一直说异端比异教徒残忍。皈依者比侵略者残忍。带路党和鸡汤党,对无产阶级的伤害比资本家严重。 答题次数多了,基本上帖子到这,就会有人说,还处于上升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阶级跃迁。话术翻来覆去的,嘲笑美国,怜悯日韩,对比之后表示,我们还没固化。 行吧。上图。能不能跃迁,谁也不傻。我也不说破。对吧。 |
|
2018年,《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中国社会净财富总计437万亿。(不包括金融资产)社会净财富73%归居民所有,则居民净财富为318万亿。剩余27%为政府持有。2019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的富裕阶层掌握着46%的财富。1%(以14亿人总量计算)的富裕阶层拥有137.2万亿财富。人均0.98亿。其余13.86亿居民拥有净财富180.2万亿 2018年招商银行个人客户资产分布情况分析 1、到2018年末,零售客户(指居民个人)共有1.254亿户, 在招行的总资产6.8万亿; 2、其中金葵花客户(门槛是日均在招行账户的资产在50万以上的)共有236万户(含私人银行客户),在招行的总资产是5.51万亿元。 3、其中私人银行客户(门槛是日均在招行账户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共有72938户,户均总资产 2796 万元,全部私人银行客户的总资产是2.04万亿元。 由此可以计算得出,在招商银行所有的“零售客户”里: 1、最顶端的7.29万私人银行客户,只占了全部客户的万分之5.8,但掌握的财富占了全部“零售客户”资产的30%; 2、资产50万-1000万元的金葵花客户,只占了全部客户的1.83%,但掌握的财富占了全部“零售客户”资产的51%。 3、上述两类客户,人数只占全部零售客户的1.88%,资产占比81%! 4、剩余的普通客户,人数占全部零售客户的98.11%,资产占比只有19% 。。。。。。。小问答:能实现阶级跃迁吗?。。。。。。。。。 50万以下财富的人,占比是98.11%,占有的总社会资产是19%。 剩下1.88%的富人,占有了整个社会81%的资产。也就是说,你要做到100个人里最强的两个。 哦,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很懵懂,100个VS两个,难不难。假如你在一个普普通通的50人公司,就那种活不下去的那种。第一肯定是老板,第二可能是总经理。换句话说,在一个活不下去的50人公司里,你当老板,你才实现了阶级跃迁。我就不知道这些中了毒鸡汤毒的人,这是欠费呢还是欠费呢? |
固化。 00后辛苦还是享福,基本就看家里的70后了。 |
如果你的父亲,你的爷爷,四肢健全,思维正常,却没有给你留下任何的财产,他们天天吃喝玩乐,也没有任何支持你做事情,那么你就应该批评他们。 很多人忘了,这个世界拼爹很重要的。 一个不愿意给你钱的人,也不愿意给你爱。 你连金钱和爱都没有,那你的人生就毁灭了。 因为家庭关系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没有爱一定会给你痛苦,不给你钱就一定会给你贫穷。 你不仅物质贫穷,你还精神贫穷。所以你在你父母对你的压迫之下,你不可能竞争过那些从小得到爱,和得到物质财富那些人。 别老是说朱元璋,朱元璋虽然从小失去父母,但是朱元璋没有压抑,没有人给朱元璋大脑灌输那么多的精神贫穷。 朱元璋只是缺乏物质,但他精神上没有受到过压迫,要不然他怎么敢偷地主家的牛吃呢? 但是大多数人,他们不仅在物质上,很少得到家人的支持,生活拮据,年轻时就很少消费,很少得到物质上的感觉,和得到从物质的丰富,从而引起精神上的优越感的这种感觉。 你没有这种感觉,你就创造不了财富。 精神上那就更不用说,你连精神上都没有,那你怎么去能够得到财富呢? 你精神天天处在痛苦当中,抑郁当中,处在害怕当中,那你怎么能创造财富呢? 连精神和心理你都不健全,你还怎么去跟外面人竞争呢? 你又怎么能判断这个市场呢?判断世界呢? 你也不用跟我抬杠,如果你很穷,大多数都是怪你父母,或者怪你爷爷奶奶,你把这股怨气和痛苦发泄出去,朝他们发泄出去,把他们的钱掠夺过来,你会发现当你出了气之后自我回来了,包括你的钱包的钱也多了,然后你开始找到钱的感觉了,真的特别爽。 当你享受到钱的快感的时候,你就更想赚钱了。 当你在他们面前出气了,得到精神的快感的时候,你就越加感觉到自由和自我了。 |
在B站突然看到了一个up主的视频,感慨万千,截了几张图片,供网友们看一看,顺便说一下本人就是零零后的,所以感同身受的会更强一些 |
|
|
|
|
|
|
很多00后告诉我他们恨他们的父母,因为这些父母这么穷却把他们生下来。我当时非常震惊,觉得这些孩子不可理喻,怎么可以恨自己的父母呢?再说,你们的生活条件比我这个80后好100倍,你们现在上学有校车,天天可以吃上肉,贵衣服不敢说,但是便宜新衣服啥时候想买就能买。你们现在的童年生活比起我那时候简直就是天堂好不好?后来我想通了,现在00后怨气重不是生活本身不好,而是比较。比如说,我这个80后确实过节才能吃一顿肉,过年才能买一件新衣服,确实很苦,但问题是那时候没网络啊!我根本不知道有钱人,外面的世界是个啥样。我们村的同龄人过得跟我差不多的日子,他们跟我一样买不起新衣服,吃顿肉跟过年一样。既然如此,我就不会怨恨,不会比较。但现在呢?他们身边的富二代,网络上那些有钱人过得什么日子他们都知道,更让人难受的是极大概率他们一辈子也过不上那种生活,所以他们很苦闷。我觉得就是这个原因。 我记得我们那代人很多在工厂流水线的同学,只要你干住了不乱跳槽就能干到个线长啥的。现在的00后?难…… |
我是2018级研究生疯狂扩招的见证者,因此对接下来五年的研究生就业情况持消极态度。 所以一狠心提前毕业,顶着疫情压力也要先把工作找了。 |
87-93出生的人才是最惨的。 当然,我这里说的是那种普通家庭,老实巴交,持有传统价值观,智商情商都不出色的人。如果是人精,人中龙凤,那确实生在哪年都没问题。 老实巴交的人,如果出生在60-70年代,只要你认准一个行业一直干,肯吃苦,最后结局都不太差的,那是一个老实人奋斗有回报的时代,因为这批人的人生一直走上坡路,他们最悲惨的回忆都在童年,只要他们到了20岁,他们就开始经历开挂的人生了,因为他们的成长和国家的成长是重叠的,改革开放的时代红利他们都享受到了,他们可以在20多岁完整地经历靠自己结婚生子,到30-40岁买房买车,这些完整的流程。而且当时社会风气好,人的道德素质高,人民还没有被美国文化荼毒,还有很深的毛时代的高尚品德,男女结婚时都是处男处女,帅哥美女只要找到对象就自觉退出择偶游戏,把其他异性留给其他同性,当时的人对家庭非常忠诚,乔任梁的爸爸是海员,一次出海几个月,乔任梁的妈妈也没有出轨,而是安心在家把乔任梁养大,这是那个时代非常典型的对家庭忠诚的案例,在今天基本不可能看到了。 与60-70这一代人的低开高走相反,他们的子女,也就是87-93年这一代,则是典型的高开低走。 因为一些我们知道的原因,60-70中主要的人都出生在62年之后,62年之后因为经济的恢复,产生了一波婴儿潮,而这群人生育的孩子刚好是87年出生,同理65年的后代是90年出生,68年的后代是93年出生。因为62-68这一代人是婴儿潮,所以他们的孩子,即87-93是中国又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婴儿潮。 这一代人的童年是非常幸福的,他们经历着中国改革开放最辉煌的时期,包括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到2002韩日世界杯,他们的父母每天都是笑脸,因为社会上机会多,总是能带来新的好消息,当时父母们不存在高强度的加班,下班很早可以接孩子,周末休息就是真的休息,五一是放假七天的,十一也是七天,没有调休什么的,那时候的电影、电视剧、动漫都处于非常高质量的时期,一家三口吃完晚饭还能一起看个电视剧啥的,比如《大宅门》《神医喜来乐》《康熙王朝》等,暑假时候湖南卫视还会播《还珠格格》等非常好看的电视剧,父母们会高强度跟朋友聚餐,各种同事聚餐,同学聚会,走亲戚啥的络绎不绝,当时满大街都是大酒店,夜总会,那真是一个繁华到梦幻的时代,当时的人不会想到房价未来会飙升到这个程度,都是有钱就花,当时的人还有朴素的情感,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戒备森严,60后30多岁的时候,社会真的非常有活力。 但是这一代人开始逐渐暴露贪婪的一面,以及对于社会优质岗位和资源的掠夺,他们不是只掠夺自己的资源,也在为自己的后代争夺资源,于是这里面出现了一个信息滞后。在60后逐渐分层,产生事实上的分化时,他们的子女尚未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是单纯地对未来抱有美好幻想,依然以为自己身边的同学都和自己差不多,大家还是可以交心的朋友。 结果就是87-93这代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遭遇毒打。首先是教育方面,大规模扩招导致学历贬值,一些没什么用的专业却一直留着不裁撤,甚至还扩招,为了那个大学那个专业十几号人的工作,去每年毁几十人的就业,87-93这代人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听到社会上就业开始困难了,以前大学生被人抢着要,现在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了,但是老师和父母还是在跟他洗脑说好好学习就有出自,他们处于一个信息矛盾中,非常迷茫,但是还是按部就班地学习。最后在高考中继续被毒打,一个志愿填报就体现了自己父母和其他父母的差距。 60后此时混得好的已经把子女路铺好了,你只需要读某个专业,什么大学不重要,只要毕业了就给你安排好工作,工作几年马上升领导岗位,在某个小地方马上就是地头蛇,能找当地最优质的对象,马上结婚生子。这就是成功的60后和他们的子女的标准模板。 而失败的60后和他们的子女的标准模板是什么呢?高考志愿瞎填报,12年寒窗苦读毁于一旦,上了个垃圾专业,都不知道出来能干嘛,上这种专业不是给自己解决就业,而是给自己老师和大学各种员工包括大学门口美食一条街解决就业,妥妥的韭菜。而且上面那种成功人士已经给你的韭菜之路设计好了,整天在网上发布一些误导信息,把这群韭菜往死里坑,经典套路就是“不挂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先就业后择业”“大城市公平,小地方都是拼关系”“绝大多数人工作做的和本专业不相关”“社会重要的是能力,不是学历”。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我们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清楚韭菜的发育路线了,韭菜就是学了个垃圾专业,市场营销,广告学等,毕业根本没有对口工作,考编也没啥岗位,于是去私企先就业后择业,找的工作基本就是卖保险这种销售,在大城市城中村租个单间,把毕业后最宝贵的一两年浪费掉了,而这时候他们回头看看那些成功的同龄人,人家可不信什么先就业后择业的鬼话,也不信什么做的工作和专业无关这种专门骗韭菜的话,人家学师范的已经成了有编制的老师了,学石油的进中石油下面的国企了,学电力的进电力系统了,再不济的学了个牛马土木的也去非洲赚大钱了,人家的简历是漂亮的,无懈可击的,人家之后想往下走一步都更好走。而韭菜的简历就非常可笑了,专业和第一份工作无关,第一份工作又不是大型国企,不是事业单位,只是个平均寿命不到3年小公司,在这里你取得任何成就在社会上没人认可,你没有任何资格证书,没有职称,人生走到这里已经基本毁了一大半了。 这群韭菜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就开始回头拼命考研,考公考编,所以在2013年左右中公华图就已经很火爆了,如此多的韭菜回头考试带来什么结果,就是供大于求,各种考试筛选标准水涨船高。比如以前考公立中学教师,只需要你有对应的教师资格证就行,后来就要求必须学的是相关专业,再往后,直接卡专业代码,你是英语专业和英语教育专业才有资格报考,如果你是商务英语专业,不好意思,哪怕你雅思9分你都没有资格报考,这分明是把韭菜的路彻底堵死。 除了卡专业代码,还有对年龄和本硕不一致的歧视,也是为了堵死韭菜的路,韭菜的典型特征就是走了弯路,本科毕业先工作了几年,然后发现专业垃圾只能跨专业考研,还不容易考上了,你想逆天改命吗?不好意思,年龄歧视了解一下,本硕专业不一致歧视了解一下。明摆着告诉你了,只要你高考一步走错,你后面就别挣扎了,没人给你机会了,去死吧。除非你有时光机回到18岁重新填志愿,否则无解。你是三本跨考到清华研究生也没用,选调生年龄歧视了解一下,只要你在社会上混过几年,马上就宣告你永无翻身之日。 反观60后,人家的人生可有太多容错度了,30岁读研,40岁读博的例子有的是,本科学的工科,跨到文科,博士毕业了一样当文科教授,然后人家还能跟晚辈吹牛逼,吹自己传奇人生。那我想问现在这个时代三本跨考到985硕士人家不励志吗?不传奇吗?凭啥什么机会都给人堵死了呢? 87-93这代人和80-87这代人都很惨,80-87这代人已经感受到学历贬值,就业惨淡了,社会好坑被60-70后抢完了,但是他们起码有一点还是好的,那就是他们在择偶和婚姻上,还是能找到过日子人,还是能捡漏到优质配偶,买房也算早,这样虽然自己苦点累点,但是回家一看,家里大后方稳定,看看老婆孩子,还是挺有心灵慰籍的,80-87这代人结婚率生育率都很高,离婚率低。反观87-93这代人,基本彻底被美国性解放文化毁了,自己不干净,看别人也不干净,谁都防着谁,都是海王海后,结个婚比登天都难,生孩子更是别想,这代人遇到的房价已经飞到天上去了,所以这代人开始结婚率暴跌,离婚率暴增,生育率极低,成家立业两件事,一件都做不成,真是悲惨的一代人。 所以00后真的不用抱怨,你们跟87-93这代人比真的不算惨。你们面对的读书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的问题,学历贬值,考研考公考编难的问题,人家都遇到了,而且你们起码是处于信息发达的时代,从中学就开始了解了,关于什么专业就业好,什么专业是垃圾,你们也早早知道了,而人家87-93这代人中学阶段完全是信息闭塞,盲目自信,觉得自己考个一本这辈子就稳了,高考志愿除了班主任基本没人能给一点指点,这才是地狱难度,你们遇到的算啥。 你们的人生再难,起码活得明白,输也输得明白,死也死得明白,而87-93这代人是稀里糊涂就输了,迷迷糊糊就被人家设计成韭菜了,这难道不更痛苦? 而且你们从小营养好,男的都180,女的都168,你们就算卷学历卷不赢,靠个外型也能混口饭吃吧,水平高的找个异性给你花钱。你再看看87-93这代人长什么样子,男的170,女的158,长得都是书呆子样,情商也不高,这才叫真的惨。 总结一下,87-93这代人,除了那种父母给力,人生路线规划好的,不走弯路的以外,其他人想成功基本等于摸彩票,或者相当于蒙着眼睛过刀山火海,能赢的不到百分之10。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