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银行去年薪酬曝光:招行人均 57.38 万,中信人均降薪近 9%,如何解读这一数据?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银行去年薪酬曝光:招行人均 57.38 万,中信人均降薪近 9%,如何解读这一数据?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随着上市银行年报的披露,银行业去年的经营状况一览无余。 截至4月1日,A股已有21家上市银行披露了2023年年报,包括13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8家区域性…
要不然在营收普遍下降的情形下,银行的利润增幅怎么来的呢?
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对于银行这种财大气粗的企业,【利润就像海绵里的水分,挤一挤总是有的】,利润增长的背后是:“宇宙行”连续7年裁员共4.25万。
以宇宙行工行为例,已经连续两年营收下滑了,但归母净利润自上市以来没有一年是负增长的。
招商银行也是同样,去年营业收入下滑,但归母净利润自2020年以来全部保持了正增长。


工行历年归母净利润走势
我们以宇宙行为例,解读一下银行体系的财报。
我们知道银行负责赚钱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两块:
一块是信贷业务,赚的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部分】,也就是净息差;另一块算是中间业务(卖基金保险),赚的是服务费(手续费和佣金)。
工商银行这两块业务在2023年表现都不好,工商银行去年营收8430.7亿元,同比下滑3.73%。其中,
信贷业务的部分,利息净收入6550.13亿,同比下滑-5.34%;服务费部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993.57亿,同比下滑7.71%。
两大主营业务的下滑幅度,均超过了营收下滑幅度。
净利息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净息差表现差。工行去年四季度净息差1.61%,环比下滑6个bp,下跌趋势没有逆转;全年净息差则同比下降了31个bp,表现非常拉垮了。
一方面是因为去年贷款利率下降,另一方面是很多客户将银行存款从活期改为定期,导致存量利率下降较慢,没能补足贷款利率下降的差额部分。
服务费收入下降,也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近年来基金表现不好,基金名声很差,客户信任度下降,导致基金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是因为保险业出了新规,要求严格制定报行合一,保险渠道销售收入锐减。
在量大主营业务表现拉胯的情形下,工商银行营收之所以仅下滑3.73%,主要是另一项非息收入【投资收益】实现了10.53%的增速,算是给工商银行挽尊了。
说完营收,再说净利润。
收入端表现不好,按正常逻辑净利润表现不会好。但工商银行支出端有一项数据超预期的下降了,去年工商银行资产减值损失1508.16亿,同比大幅下滑17.44%;带动整个营业支出同比下降6.82%
支出大幅减少,净利润自然就挤出来了。


懂一点财务知识的都知道,这种利润增长不是业务带来的,而是财务做账做出来的。而且不止宇宙行一家这么做,很多银行都存在资产减值损失或信用减值损失大幅下降的问题,大家可以去查阅各家银行财报,这里就不列数了。
但不管怎么样,上市银行嘛,大多家底深厚,怎么腾挪转移都不为过。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降本增效也是银行维持利润增长的原因,增效方面就不提了,大多是形式主义,降本则主要是裁员和降薪。
像工行、农行这种超大巨头都在大幅度裁员,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也是如此,招行、中信银行都在实施降薪。
但也不能做的太过,毕竟稳就业也算是zz任务之一。
所以银行保持业绩增长主要还是在财报某些科目上做文章。
当然,随着经济增速的恢复,银行业仍然能回到营收、净利双增长的轨道上来,保持信心最重要。(狗头)
招商银行是中国零售银行的标杆了,相对国有大行来说,机制更灵活,效率更高,平均年薪57万,算是相对合理的。
不过,我怀疑这里的平均年薪应该为“人均用工成本”,这之间的差距还是极大的。


我查一下,有网站说招行的全国平均月工资不到15000元。
这与文中所说有不小的差距,应该是统计资源来源于网上的招聘信息,统计的是相对底层的员工(中高层员工一般不会在网上直接招聘)。
另外,虽然工资条上的是每月15000的工资,如果算上福利、社保、公积金等各种成本,真正的用工成本在工资的1.4-2倍,应该在25000以上了。
这样就差不多对上了。
招行的中低层员工平均年用工成本约在30万左右,加上中高层的,平均值就来到了57万。
这么说招商的高管工资应该不低呀。。。
在中国的前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造成了一些行业的工资不正常的增高:
主要行业是金融业、地产业、软件业、互联网行业、高科技行业
这些员工的工资平均达到几十万到百万以上,已经远远超出全国平均工资的十倍以上了,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这些行业更多地吸收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赚取了超额的利润,所以才会出现工资虚高的现象。
凡是不正常的,一定不能持久,必然会回归常态的。
所以现在地产爆了,金融降薪了,软件互联网裁员了。
这其实并不能说明中国的发展出问题了,反而说明社会在纠错,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分配制度的调节。
一个稳定的社会,各行业的收入差别绝对不应该这么大的。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让低薪者涨上去,而不是让高薪者降下来。
但让低薪者涨上去没有那么简单,取决了多种条件。
比如产业升级的成功,比如中美贸易战的结果,等等。
如果你不是处于这些高薪行业之中,应该乐于见到高薪行业工资下降的。这是调节收入分配,激活社会经济的好事。
人均是个啥意思,我年收入3万,我经理年收入2百万,我和经理人均收入101.5万!
2023 年那四大国有银行的业绩,简直闪瞎眼啦!瞅瞅,工商银行净利润 3600 多亿,建设银行 3300 多亿,农业银行 2600 多亿,中国银行 2300 多亿,这一堆加起来,利润高达 1.38 万亿呢!对国家、投资者和全国人民来说,可真是厉害得不行呐!


可谁能想到,偏偏就把一线员工给漏掉啦!150 多万的人呐,上百万的员工那是起早贪黑、拼命苦干,好不容易创造出这么多利润,结果到手的报酬却少得可怜哟!
网上公布的平均工资,别逗了,压根没啥用!实际上能拿到手的,连两成都不到呢!
就说吧,一个支行行长年薪 60 万,一个小员工才 6 万。这一平均,每人 33 万,倒是跟公布的差不多。哈哈哈,你信不?






银行工资总数确实不少,可这差距也太大了吧!大头都让领导高管们拿走了,可怜的一线员工就只能分到那么一点点。
天天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钱,辛辛苦苦,忍气吞声,起早贪黑,也就勉强能填饱肚子。
金融职工都变成金融民工啦!这银行薪酬分配的不公,把金融行业的贫富差距拉得贼大,还把一线员工的怨气给激起来喽!这能不让人心里有疙瘩嘛!
最赚钱的行业应该反哺实体经济了,这话题都谈了好多年了,但貌似动作不大。
银行是有基层员工和领导之分的,所以人均大几十万的年薪出来,肯定会有人说,那是被平均了,你是没看到柜员什么的有多苦。
这其实是银行内部分蛋糕的问题。
而银行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逆势大赚,这又是更大范围分蛋糕的问题。
所以看似有点小矛盾,本质上都是一体两面的。
商业银行到底多能赚钱,那是不用多说的,2023年累积实现了2.4万亿。


这些年大家看万亿级别的体量看多了,比如恒大债务什么的,可能直观感受不强。
那换个角度就直白了。
银行是做金融服务的,本身并不创造价值,而是通过资金的市场化调配来辅助价值创造。
为了换来这金融服务,每个国民需要花多少钱呢?
如果只看净利润,那就是一年一人交一千多。
感觉是不是还好?
但利润还不是全部,因为成本其实也是服务费,真要算的细致点,需要从银行的营收上看。
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的营收总量是多少呢?
没有数据。
只有单独银行的公布。
比如中国银行,净利润是2319亿,总营收是6228亿,大概是37%。
比如工商银行,净利润是3651亿,总营收是8430亿,大概是43%。
比如农业银行,净利润是2693亿,总营收是6948亿,大概是38%。
比如建设银行,净利润是3326亿,总营收是7697亿,大概是43%。
平均一下,咱们就勉强用40%来代表,那2.4万亿净利润对应的是6万亿总营收,每个人相当于一年要支付4286块钱的金融服务费。
这在一个很多人月收入还不到1000块钱的国家,就是比较刺激的服务费了。
这类话题也不是没有人关注过。
早在2011年,一个业内人士,民生银行行长就在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自我反省过:
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到2017年,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做了个分区计算。
六大银行,总利润过了1万亿,而500强里面245家制造业企业,总共利润才5493亿。
所以当年《人民日报》刊文了:
看着仍在阵痛期爬坡过坎的中国制造业,金融业不妨多想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警句
那年头大家说话的顾忌还少一点,不存在恶意唱衰或者没讲好中国故事的说法,所以经常被拉来做警示的,是隔壁很称职的大体老师,日本。
日本在1990年和中国有非常类似的情况,榜单上最耀眼的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
这些日本银行的压舱石是什么?
房贷呗。
左手人房贷余额,右手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屁股下还坐着地方政府及其他非房地产企业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获得的银行贷款。
稳得一批。
这些日本银行的骚操作的底气是什么?
广场协议之后日本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连续下调贴现率,说白了就是宽松经济政策,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大水漫灌。
那日本银行为了自己能在高速增长里面多吃点,那可是非常努力的强化过度信贷行为,美国次贷算什么,日本那才是真正的贷款仙人。
再加上日本政府有护卫船团模式,为银行提供不破产的各种保驾护航,那更是骚的起飞,有人兜底,有隐形担保存在,那还不毫无后顾之忧的放开手脚干?
直接结果就是,日本银行基于自身利益考量,把日本推入了高杠杆时代。


高杠杆的本质,就是从金融机构借钱办事,或者借钱投机,那通过大范围借钱出去,日本银行自然利润也就起飞了。
大家还记得宇宙第一大行的梗么?
1990年,日本银行在全球前10大银行中占据7席,并垄断前6位。
所以啊,银行薪酬算什么,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银行内部员工之间的不平等、被平均,而是在于整个银行业太赚钱了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说实话,我看完报告后,个人觉得这些数据挺没意思的。
以银行去年薪酬这个来举例。
有些人看到某家银行人均降薪近9%,会觉得这年头原来所有人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但如果你点进报告里看,会发现这个企业去年的增员最多,相较2022年末新进来了5788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里面降薪的9%是所有人,还是只有某部分人,亦或者是新来的人薪资待遇不高从而拉低了整个企业的平均薪资呢?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文字博大精深,人均一词用在一些表述上,就让人有无限遐想空间。
其实不仅是银行,这几年大部分公司的策略是“节衣缩食”,只是用法不一样而已。
比如互联网公司喜欢的用词是“降本增效”,或者是“去肥增瘦”,但和银行的“节衣缩食”是可以理解是同一个意思。
但注意啊,千万别同情这些降薪的。
哪怕这些上市企业,或者是大厂再怎么缩紧开支,里面在职员工的薪资待遇还是处于行业顶部水平。
虽然现在确实是寒冬,但每个人所在的行业和企业所遭受的寒冬,还是有所区别的。
1、中小公司月薪8000
一个刚入职的年轻人,月入8000元,有年终奖和绩效情况下,综合年收入能有个12万。
第二年寒冬到来,除了固定工资什么都没了,年收入只有9万6,对比去年的综合收入少了快3万。
对于这个年轻人而言,寒冬来了。
2、上市公司月薪20000
刚入职的时候固定工资2万,每个季度都有绩效奖金,外加每年年终奖,综合下来有个18薪,年收入36万。
第二年寒冬来了,绩效奖金看盈利情况,年终奖缩水,综合下来15薪,年收入对比去年少了6万。
对于这个人而言,同样是寒冬来了。
那当月薪8000遭受寒冬的人,看到月薪20000遭受寒冬的人在吐槽自己被“节衣缩食”后,会怎么想?
大概率只能是内心满满吐槽,毕竟自己工作2个月的收入都没对方固定收入高。
本来以为两个人都遭遇寒冬通病相连,到头来才发现小丑既然是自己...
但对于月入2万的人来说,虽然固定工资没有发生变化,但一整年下来收入少了6万,确实就是降薪了。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上市银行,或者是大厂的降薪,你还会觉得这些很惨吗?
不说了,我继续搬砖去。
那么多银行,180万人人均薪酬超30万,招行居然人均57.38万,差多不快一倍了,真的非常厉害。


那还是按照我说的要平均就要有二八定律,来算算招行高收入群体和底层打工人的平均年薪:
57.38×100×80%÷20=229.52(万)
57.38×100×20%÷80=14.345(万)
不错不错,招行的底层金融民工都月薪过万了,这绝对能匹配银行这个典型的白领行业了,这也给大学毕业生做了最好的广告,已经比全行业底层平均7.5万的年薪快高一倍了。


但是招行占20%总人数的高收入领导们,人均年薪229.52万还是惊讶到了我,这样下来华为等大厂就真没什么吸引力了,不过想来也是,最后都得给银行打工,但中国的银行管理层,真的有那些金融民工们的能力和工作时长以值得拿那么高的薪水吗?


2023 年银行员工薪酬曝光, 180 万人人均年薪超 30 万,你的工资过线了吗?5 赞同 · 0 评论回答
既然说人均年薪,那就不得不说二八定律,也就是说20%的人能拿到80%的总薪水,而80%人只能拿到20%的总薪水。
那简单的算一算:
30×100×80%÷20=120(万)
30×100×20%÷80=7.5(万)
也就是说20%的人人均年薪120万,而80%的人人均年薪7.5万,这样的数据是不是和大家了解的情况更接近些?


180万银行人,是不是大多也是虽然衣着光鲜,任劳任怨,但一年下来连10万都拿不到?
而年薪百万起,才是大家对银行人的基本印象吧?虽然只是少数……
混合所有制可以集两种经济制度之优势,比如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保持基础物资供应和价格的稳定,当然也会集合两种所有制的劣势,比如集体资产和垄断地位所得超额利润的分配,集体财富创造利润,私有制提供分配,其实并不需要提供太高的附加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挤破头托关系也要去混个国有编制的原因,所谓的一业传三代,这几年经常见类似的行业叫苦,所谓的福利薪资缩水严重,实际上依旧是我国前10%乃至于5%的群体,再差也有最低兜底,也有远超私有企业的福利兜底机制,比如社保养老等等,体制内养老金替代率甚至远超更早发展的发达国家。
尤其是我国的银行,除了吸储放贷吃利差,还提供什么服务了?但就是每年都能挤入全球企业盈利前列,人均月薪超过全国人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里还有基数问题,你月薪4万和月薪4千的,都涨5.85%,前者涨2000多块钱,后者仅仅只能涨200块钱,即便2023年金融风险频发和让利给实体经济中,不断压缩利差,但也有2.32%的涨幅,高基数下依旧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年涨幅。
往宏观经济周期来看,我国过去十几年的信贷投放j几乎每年呈现远超名义GDP增速的投放,M2余额从07年的40万亿,上个月突破300万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银行期间创造的信贷和吃下的利差,很大程度都是泡沫经济支撑的,比如房地产分利游戏中的第二大分利者,信贷投放越高,利差这几年也才压下来,已经因为信贷扩张周期赚了十几年本不该存在的利润,而这些利润必然由居民和企业部门承担,我国又多是间接融资,银行是迈不过去的槛,当然也就是利润的垄断机器。
还记得美国次贷危机前夕,各大银行从业者也是类似的现象,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重大原因就是人们为了业绩而不断降低信贷门槛,风险是金融体系的,收益是自己的,自然用脚投票,导致了风险的不断积累和明斯基时刻的爆发,只能说我们现在的诸多金融风险越来越像当时的美国房地产泡沫时期了,也越来越多像第三个阶段了。
为了反哺实体经济,压缩本不该那么高的银行利差是非常正常的做法,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怕也是货币的传导,投资消费的未必敢借钱,以债养债的又来着不惧,还要给地方平台债和国有企业输血,形成了经常说的货币空转问题,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防风险而不是增加业绩,银行如何扛过信贷扩张周期的反噬,是接下来更值得关注的,少分点钱,多留点利润,以后也好应对可预见的不良贷款问题。
上涨的是高管人员,基层永远是最低的工资最累的活。
工资水平相比较的话,国有银行相对较低,但国有行显得更加稳定一些。而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待遇普通要比国有商业银行更高:其中基本工资一般由学历、入职时间、岗位类型等决定;福利包含五险一金、节日慰问金、补贴等;绩效奖金包括但不限于季度奖、年终奖。
科普科普再科普下,应付职工薪酬不等于员工拿到手的钱
工资,五险一金甚至六险二金,含社保公司出的那部分,含公司给你甚至家人买的保险。
当然可能也包含以下内容:
工会福利(划掉)
体检开销,
食堂补助,
差旅开销,
考证报销,
离退休员工福利,
困难家庭补助,
培训费(什么?你没培训过?你们分支行优秀员工/领导那种拉去某个郊区度假村集体住几晚的总有吧?)
从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人均薪酬数据来看,可以观察到银行业内部的薪酬结构差异。
招商银行保持较高的薪酬水平可能反映了其良好的业绩和对人才的重视。
相比之下,中信银行人均薪酬的显著下降可能与其业务调整、市场压力或内部成本控制政策有关。
就我而言,其实没啥可说的,因为银行薪水高是好事啊,薪水不高的行业可以看到更多的希望;事实上银行薪水在金融里面,基本上只高于保险行业,真的不算高。只是因为银行从业人员更多,资产规模更大,整体利润更高,被舆论关注更多而已~
首先,无论是银行业从业人士,还是非银行从业人事,看到银行的薪水,大多应该开心才是,为啥很多人会愤愤不平呢?
银行行业从业人士,如果你的薪水较低,够不上平均数。那么,很显然,你的薪资上升空间很大,这是多么好的事情,为什么要抱怨基层员工薪资低,平均数都是被高管拉上去了呢?如果平均工资比你的工资还低,那只能证明你的上升空间缩小很多了啊。。。
有人说,上升空间那都是领导PUA你的。。。可不管是PUA还是啥,总归是有希望有盼头哈。难道你就希望你的薪水,从20岁到60岁一个样?在一个薪水较高的行业,难道不比薪水较低的行业好?还是你更喜欢去工厂打螺丝,拿很低的薪水?
如果你是非银行从业人士,觉得银行薪水高,那不是给你指明了未来跳槽的一个方向么?努力往银行等金融行业转型啊~为啥会希望外面所有行业,薪水都比你所在行业低呢?其它行业薪水越高越好啊,你们才有可能获得更高薪水的可能性~如果你所在行业就是全行业薪水顶级水平了,但你还嫌不够,那怎么办?只有创业才有可能挣更多钱了,压力不是更大么?
其次,银行这两年薪水在持续的下调。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减缓,银行业务规模扩张速度减缓,收入增长变缓甚至下降,利差也比之前要低,导致银行业整理利润增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员工薪酬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来提升当前企业经营利润,本就是正常手段。另一方面,正因为有一大群人眼红别人挣得比自己多,从而造成庞大的社会舆论,倒逼银行降薪酬,从而让大家收入水平差距不要拉得那么大——这个是典型的“不患贫患不均”现象~
最后,事实上,在金融行业里,银行的薪酬其实不算高。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行业里,之前有人说过,买方其实是最好的,卖方其次,代理方最差——银行、保险算代理方吧,所以银行和保险的薪酬是远低于基金和证券的。另一个方面,国家大力支持股权融资,因此,做股权的往往比做债权的待遇更好一些,这也是正常现象。
以上供参考~
银行不要不公人均薪资,没有意义,同时公布下工资中位数。
银行当然有不公,这还用说?
大行相对已经能看了,你要不要问问其他行股东的意见?
金融系统改革在路上,是因为迫在眉睫的时代需求。
你现在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社会发展遇到问题,根源上的问题,就是金融和教育两大垄断利益集团,烂泥扶不上墙。
金融系统当然是有软弱性的,可塑性较强,且优先级最高。
你只看到大银行的问题,你要不要看看别的?
地方上的商会,或者行业协会,最早就有融资的功能,当然现在也还有。
大老板就这么几个人,地方上的银行就这么几家,谁不知道谁的情况?需要一一列举问题吗?
这就是金融行业可塑性强的根源,因为阿猫阿狗都知道谁在干什么。
现在的问题是,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光只是贪腐问题,或者业务问题,治标不治本。
金融业也不只是银行,你整个系统都是非常孱弱无能的,当然了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比金融还垃圾的,还扶不上墙,还处处漏风,还明目张胆,还要离谱上天的,就是教育系统了。
所以教育系统,也是能看到结局的,时间问题罢了。
带银行俩字的,都是国家在控股,你存在的意义,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仅此而已。
我看有不少人都在讲不公平。
那你对你们当地产业发展和企业有多少了解?
谁也不了解,那就说明,谁来了都一样。
那就一定是股东的人和领导的人干。
因为说到底,你真的不只是完成工作,而是真的用心去了解这些企业,我不相信你还是混不明白。
只是混份工,那你就别抱怨公平问题,我可以拿头来跟你保证,对你肯定百分百是不公平的。
这份工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江湖来的更贴切。
什么人都有,才是金融系统的本质,弱肉强食就是社会的缩影。
这个社会上,但凡只是完成工作吃工资的人,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混好的。
凭什么你就行?你真行,你需要这份工吗?
你应该感谢你尚且还有一个能做事的平台,看着卷,实际上这个体系运转的内核,仍然是把利益放在最高优先级,那你几斤几两,可说是明明白白了。
你在银行混的不行,你去哪里都一样,都混的不行。
因为这个社会都特么是一样的。
金融行业穷途末路的征兆吧
有些薪水是销售提成,比如卖基金卖保险拉存款等等。普通员工没本事的话,很难。
虽然这些年银行一直在降薪,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依然比绝大部分行业薪酬要高得多,这个工作依然还是有竞争力的。
公布一下各层级在职领导员工人数,以及给他们支付的实际工资和绩效,这个问题就没有讨论必要了。
作为HRD,曾经专注薪酬设计好多年,自然比较关注各行业薪酬情况!
薪酬,心愁!
永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银行业,历经这么多年的低迷,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薪酬水平行业差距大,不同行业收入不可比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这句话用在薪酬收入上,尤为合适!
众所周知,不同行业,收入差距大。
尽管不同的统计口径会有差异,但是金融行业的收入水平从未跌落平均收入榜单前三强。
这里金融行业,包括了投资、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
看看身边的亲朋好友,就不难发现,这个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多少年来,一直高高在上。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数据看,也是如此。
2023年的数据还未看到,大概率大差不差。金融企业这几年不景气,仍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2022年,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在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均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工资水平排在后三位的行业略有不同,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为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在私营单位中为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


统计局官网数据
简单算一算,最高/最低,差不多是3倍。
金融业尽管不是最高,显然也有鹤立鸡群的架势。
对于大多数普通打工人,想要收入高,当然还是想办法进入“钱多的地方”。
即使别人吃肉,你喝汤,也可以享受行业红利带来的“收入外溢”。
果真进入一个苦逼的行业,即使有机会“啃骨头”,估计也没有多少“油水”,未必有“喝汤”来得实在。
竞争加剧,行业加速下行,拐点仍未可见!
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
身在金融行业的人,近N年的日子,应该都并不好过!
我们神奇的大A多少年来,走出了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行情,导致很多投资、证券,包括基金公司的日子比较难熬!
可能收入依然不低,但是奖金必然大幅缩水;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投资亏损50%以上,依然拿着代客理财的手续费,这钱赚的“一片骂声”!
保险公司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一路下滑、一泻千里。各种改革不绝于耳,各种高端的词汇听了一箩筐,改革的成效估计只存在于PPT里。
银行业,靠着老天赏饭吃,吃了这么多年的政策红利。剔除利息差,各家银行的利润还能剩多少?国有银行前几年已经过一次大幅降薪。
在利息下行的趋势下,看看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看看各银行费劲巴拉实现了多少增长?
加之房地产爆雷声不断,房地产沉入水下,垂死挣扎,又拉住了多少银行的腿?
终究,谁会被拖入水下,谁又会与谁一起殉情?
至于说,银行业的拐点,没看见。
个体差异天壤之别,大多数难免“被平均”的命运!
谈到平均工资,不可避免“被平均”。
听过一个笑话:
“某银行老大请客吃饭,对方若干人等尽管也属于大金融行业,但无奈属于行业里的末流角色。
银行老大说,你们之中有几个上千万的?问得对方哑然!
银行老大又说,你看我们,这个桌子上,就没有低于千万的!”
猖狂吧?
但是人家说的是事实!
银行内部的收入差距很大,多的上千万,少的可能不足十万,差了多少倍?
身边有一个上千万的人,平均数为57.38万,需要有多少人“被平均”才可以填平啊?
总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且行且珍惜吧!
唠叨了半天,辛苦码了1300+字,没什么别的用,仅供各位知友阅知吧!


把这个从热搜撤下,换上9个回答的热搜。你怎么看?我横看竖看,反过来,正过去,只看着歪歪扭扭的写着两个大字。中产
哦,原来这TMD是中产啊。






06年进行交行老员工,看了只能苦笑
薪酬图片不能发,只能说我税前年薪堪堪30万,坐标上海,交行平均薪酬40几万怎么来的,虽然自己在交行17年,还是个a职等,没混上个b,但是a职等才是交行员工的大多数,基本盘,工资薪酬差别大差不会差到哪里去,基本都是这数字,40几万的年薪有,我们中心几个科长估计税前能拿到,几十号人里大概也就3.4个人是这水平
另外,我声明一点,我这个回答不是吐槽工资低,而是计算口径和实际差别太大,我还是很建议去银行工作的,就我个人而言
有没有可能是正式员工,而没有算合同工?最少某农非科级员工都是合同工……
人均这个事儿吧,都是让年薪几百上千万的高管们拉上去的,小职员们得在这个数字的1/3不到吧,经济下行金融行业降薪也是一个必然,尤其是这几年各种金融产品暴雷 ,金融行业的信誉得不到充分的保证,没有信誉金融行业业务发展也是岌岌可危的边缘,各种打破刚兑之后银行得到保护,信誉也是一落再落,收入下降是个必然。无信用不金融啊……只是单方面割客户韭菜的银行时代过去喽。
所有的数据都是平均,看来我国已经提前消灭贫富差距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这是好事儿呀


银行去年薪酬曝光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银行业经营状况和员工薪酬变化的重要视角。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几个关键信息:
首先,银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似乎并不乐观。从已披露年报的21家上市银行来看,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了4%,这显示出银行业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下,经营压力逐渐增大。尽管在拨备反哺的作用下,归母净利润勉强实现了微增,但这也反映出银行业在保持盈利的同时,也在努力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利润空间的收窄。
其次,从员工薪酬的角度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薪酬总额增长幅度明显收窄。与2022年相比,去年薪酬总额的增幅仅为2.32%,与2022年的5.85%相比,降幅超过六成。这表明,在银行业整体经营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银行开始更加注重成本控制,薪酬增长不再像过去那样迅速。
具体到各家银行,招商银行的人均薪酬依旧领跑,达到了57.38万元,相当于人均月薪4.78万元。虽然与上一年相比几乎原地踏步,但考虑到整体经济环境和银行业经营状况,这样的薪酬水平仍然相当可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银行的人均薪酬在2021年曾一度高达5.8万元,这表明在过去的几年里,招商银行的薪酬增长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另一方面,中信银行的人均薪酬出现了近9%的降幅,这可能与该银行在经营策略调整、成本控制以及业绩考核等方面的变化有关。在银行业竞争加剧和利润空间收窄的背景下,中信银行可能通过降低员工薪酬来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此外,这些数据还反映出银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变化趋势。降薪、裁员成为银行“节衣缩食”的现实选择,这表明银行业在应对经营压力时,开始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这也提醒我们,银行业作为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员工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
综上所述,银行去年薪酬曝光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银行业经营状况和员工薪酬变化的重要信息。这些数据既反映了银行业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时的经营压力,也展示了银行业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应对利润空间收窄方面的应对策略。同时,这些数据也提醒我们,无论是银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都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变化,以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看到人均两字就没必要看下去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03 22:59:36  更:2024-04-03 23:02:26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