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中国应不应该全面征收房产税?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中国应不应该全面征收房产税?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中国房价日益攀升,政府开征房产税并在几大城市进行试点,但效果微乎其微。这个问题也是我最近 准备打辩论赛的一个辩题,中国应该全面征收房产税吗? |
白岩松那个房子现在值2000万,当年他买的时候估计只有几十万,这些年下来房子涨起来了,显然不是白岩松他自己有多么厉害,而是白岩松赶上了时代风口有了这个财富。 |
|
好了,白岩松觉得自己上岸了,就叫年轻人要努力,房子不能来的太容易了,爱情不能来的太容易了,不会吧。 |
|
这些食利者白捡的财富就应该多征税,白岩松的明面工资作为央视头牌主持人应该是几十万,那税率0.5%就是十万以上,我认为找白岩松这样的多交税是很合理的措施。 |
|
|
当然应该尽早、全面、系统地征收房产税! 而且,也一定会征收! 因为是财政形势,一定会走到这一步。 税收,通常在大类上可分为两种:劳动税和财产税。 房产税就属于财产税。 劳动税就是个税、消费税、社保支出,以及最普遍的进城税。 从历史周期上讲,当劳动税收不动了,财政问题就会暴露,就一定转向征收资产税。 这个问题不好敞开了聊,我们拿古代为例。一般来说,王朝建立之初收的都是劳动税,即人头税,这主要是因为: 1)人少地多,你一收土地税,他就不种地了,所以王朝建立之初,为了恢复生产,一般先不征土地税。 2)人口普查比较容易,但土地登记很困难。 历代中原王朝中,汉人政权基本都有完善的户籍登记制度,比如明朝的里甲制,在洪武4年就搞成了,非常细致。 但土地核查可没那么容易,一来是缺乏勘察土地的专业人才,田地又不总是方方正正的,有各种形状,而且差异极大,比如肥地和贫地的差异,玉米地和稻田的差异。 那时候文盲遍地,识字的都没几个,更没有大数据互联网,要掌握全国的土地行情,太难了。 二来是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皇权不能下县,乡绅势力盘根错节,对于地主富农,皇帝倾向于拉拢而许其免税特权。 以朱元璋之能干,也要到建国十多年后的洪武十四年,才得以逐渐推动核田。 朱元璋是谁?那可是开局一只碗,一路摸爬滚打,才进化成九五之尊的高质量皇帝。他杀伐果断,功臣、贪官,杀得人头滚滚。 他还把军队开到地方搞人口和土地的核查勘验,也要花十几年才勉强搞出个大概,可见阻力之大,不是键政学家们所能想象的。 总之,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不强的时候,土地税就很难收上来,国库支用,主要靠人头税和劳动税,全压在平头百姓身上。 当时的老百姓,主要承担的是丁役和杂派,也就是出工出力,参与政府基建,但政府不给工钱,丁口还要自备口粮。 这样一来,普通人家里: 少掉一个劳动力(-1);少掉一份口粮(-1);家里缺少劳动力,口粮不够,就要花钱买(-1)。 抽丁制度,让平民的财产-3,而地主官绅,则不交税,长此以往,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碰上灾年,平民为了活命,要么卖地,要么抵押土地向地主借高利贷,最终失地,结局都是土地越来越向地主集中。 朝廷一旦出现财政问题,再向贫民加税,贫民不堪重负,矛盾就爆发了,历史就会进入土地兼并 ? 农民起义的治乱循环。 所以历史上的中兴之主,都会在某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厉行变法,也就是把人头税、劳动税,逐渐变革为土地税、财产税。 改成了的,王朝中兴;没改的,或没改成的,王朝灭亡。 商鞅搞成了,秦出六国,一统天下; 王安石没搞成,北宋灭亡,南宋偏安; 张居正改了一半,明王朝续命50年; 雍正也改了一半,才有康雍乾的盛世光景。 房产税为何迟迟不可开征?1.7 万赞同 · 954 评论回答 |
|
|
谈应不应该的都在第一层。 在法学和政治学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应然,一个是实然。应然”指的是事物应该的样子。与“实然”相对,“实然”指的是事物实际的样子。 按照应然的逻辑,社会应该是公平的,法律应该是公正的,人应该是平等的。但是我们知道,实际上并非如此。贫富差距巨大且越来越大,法律不过是当权者的工具,社会也没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这就是实然的现象。 那么题主你问“中国应不应该全面征收房产税”,问的是应然还是实然? 如果问的是应然,那我告诉你,从十几年前这个税就应该征收,而不是走寅吃卯粮断子绝孙的土地财政路线。 如果你问的是实然,那我告诉你,这个税虽然条件越来越近,但还没到出台的时候。 应然的逻辑不用多说,就是书本上面那一套,懂点税收和财政的知识都能搞得明白,这里重点解释下实然的逻辑。 实然走的是现实的逻辑,所以首先要理解现实是什么样子,基于什么基础。 现实的逻辑基础就是利益。书本上的政府是为了人民服务的,现实的政府只关心维持稳定和扩张权力。它不会关心什么公平正义,除非这些东西开始危机其统治。所以房地产税再好也不可能十几年前推出,因为卖地收钱更快更好。 为什么混迹会所外围的婊子,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的金盆洗手回归平淡;为什么戒赌吧里面的老哥,几乎没有人能够成功戒赌?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人能够抵制住赚快钱诱惑。这就是现实的逻辑! 相比辛苦搭建税收体系和一年年慢慢收税,轻轻松松就能一口气收下人们三十年收入的土地出让金,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快钱,而且是非常轻松的快钱,是政府开发商银行拆迁户甚至购房者的多赢。 习惯了快钱的感觉,再回头和正常人(政府)一样辛辛苦苦每年收一点工资(税收)就变成了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了。更何况,习惯了快钱的收入,支出也自然而然的扩大。人所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支出一旦习惯性扩大,在想缩小就很难很难,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实的逻辑就是,赚快钱的诱惑难以抵挡,一旦习惯了快钱,支出也随之习惯性扩大。而且之后不可能自己停下来,只会越走越远。 有人会问,那全面征收房地产税永远都不会收咯? 你问婊子们哪一天从良呢?回答是:一直到她年老色衰,卖不出去的那一天。同理,等到卖地卖不出去的那一天,房地产税就无可阻挡的到来了。正如同卖不出去的婊子被迫告别灯红酒绿,回家找个老实人嫁了过日子一样。这一天是有征兆的,而且征兆很明显,就摆在明面上。 这就是现实的逻辑,也是利益的逻辑和人性的逻辑。 顺便,通过计算土地出让金的财政窟窿有多大,也可以轻松推算出房地产税的大概税率,有没有免征等信息,这也是现实的逻辑。别说什么老百姓负担太重会有怨气。笑话,至少有一套房子的人会去上街闹事吗? |
历朝历代建国之初,执行的都是人头税。 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王朝之初人丁稀少,荒田遍地,只有人才能创造财富,所以按人头征税,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办法。 你不可能对着一片荒地征税,你只能对着刚收获秋粮的男丁征税,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财富,而男丁的数量随着王朝的稳定是会快速增长的,这代表你的税收会快速增加。 人头税始于西周末年,全面普及与战国时期,完善与秦始皇,16~60岁的男丁都要缴税。 这个看起来很合理的政策,在历朝历代之初都没有问题,而随着王朝的发展,都会成为问题的来源。 财富确实是由人创造的,但同样也离不开土地。 人头税的政策是只对人征税,但不对土地征税,土地长期以来都是免税的。 这实质上是一种劳动税,谁劳动谁纳税。 谁劳动谁纳税这当然没有问题,毕竟只有劳动者才创造社会财富,但因为土地的特殊性质,劳动者的一部分财富肯定会被土地持有者拿走。 但土地持有者不纳税。 如果一个王朝是劳动者纳税但劳动者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少,不劳动者不纳税但不劳动者手中的财富却越来越多。 很明显,这样的王朝一定会出现问题。 只要王朝还有钱,那这个王朝就一定不会死,但是当95%的劳动者只占有5%的财富总值,却要承担95%的税收时,这样的王朝不灭亡才叫没有天理。 土地和人口之间的尖锐矛盾,是几乎所有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封建王朝的逐渐发展,执政者逐渐的摸索到了其中的奥秘。 虽然还没有人能提出人口和土地之间的财富规律,虽然还没有人知道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是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已经有一部分执政精英意识到持有大量土地的人不纳税这事是有问题的。 明朝初期,朱元璋采用了自古以来的人头税法制。 没有为什么,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难道按人头收丁税有什么不对么? 到了明朝中后期,一部分政治精英发现明朝的土地被高度兼并,丁口极少的权贵阶层持有了全国十之八九的土地,一家动辄千万顷良田,而承担国家税负的百姓,丁口极多却赤贫无比。 明朝无比的富裕,号称藏富于民,但一年的税收居然才区区400万两白银,穷的连边防军的军费都发不出来。 就为了征收这区区400万两白银,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穷的要造反。 明朝不是藏富于民,是藏富于权贵,藏到最后财富都在战火中灰飞烟灭了。 于是,明朝的执政精英提出了一条鞭法,试图对持有土地的人征税。 1530年,一条鞭法的概念由嘉靖时期的桂萼提出,他系统性的提出了征收的办法,也解释了对土地持有人征税的好处。 但谁持有土地? 持有丁口的几乎都是穷人,但持有土地的几乎都是权贵。 桂萼的想法,就是要把国家政策从向穷人征收改为向权贵征收。 很明显,这个想法凉了,桂萼到死都没能把这个想法落地。 1572年,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史称万历帝。 年幼的万历帝,非常的依赖和信任张居正。 而张居正偏偏是个胸怀天下,敢为天下先的能臣,一心为大明考虑。 同时,张居正还接触过桂萼的想法,并认可这个想法。 在军事上,张居正任用戚继光,全面肃清了倭寇的祸患。 在政治上,张居正整饬吏治,大幅打压了贪官污吏的气焰。 在农耕上,张居正派出潘季驯四次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在经济上,张居正用自己无比的威望,强行推动了一条鞭法的落地。 在万历朝的头十年,明朝的经济持续发展,税收节节增加,社会矛盾降低,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国家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张居正对明朝最大的贡献,是推动了一条鞭法的落地,比他重用戚继光对国家的贡献更大。 当时明朝土地兼并的情况已经极其严重,王朝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万历条鞭册》中记载: “一邑之中, 有田者十一, 无田者十九” “丁额缺, 丁银失, 财政徭役以丁, 稽查为难, 定税以亩,检核为易” 1578年,张居正凭自身威望,压下了满朝所有的反对声音,下令三年内丈量完毕全国土地,让一条鞭法得以落地。 1581年,一条鞭法正式执行。 张居正推出的一条鞭法,只是把人头税的一部分转嫁到了土地持有者头上,并没有完全的取消人头税。 这个一条鞭法,属于人头税和土地税并行,主观上是为了解决征税困难的问题,因为土地是不会动的,便于统计,但客观上大幅降低了贫民的负担。 但即便如此,张居正也打破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传统,大幅度的增加了土地持有者的税负。 因此,张居正几乎遭到了全国权贵的反对。 在当时,权贵都是读书人,读书的精英也基本都是权贵,而张居正侵害的正是他们的利益,所以张居正被全国读书人恨之入骨。 万历年间公认的第一才子王世贞,最热衷的就是骂张居正。 当时全国读书人都在骂张居正,想法设法的给张居正挑刺,能骂的角度几乎全骂了,但大多数骂的都很普通,传播力不强。 而王世贞专从生活作风入手,非说戚继光送了几个美女给张居正,暗指戚继光是靠美色行贿才上位的无能之人,也暗指张居正是被吹了枕头风才提拔的戚继光,一次性败坏了戚继光和张居正两个人的名声。 戚继光是张居正提拔的心腹,骂戚继光就是骂张居正,两个一起骂效果更好。 这种事在明朝官场司空见惯,所以如果只是单纯指责,意义不大。 为了能骂出效果,王世贞把这事写成编成野史,弄成朗朗上口,可以传播天下的香艳小作文。 这种桃色事件,老百姓最爱传播了,而所有的读书人也都会乐于再推波助澜一把。 传着传着,张居正就百口莫辩了。 顶着这样的压力,张居正还是落地了一条鞭法,只是为了让明朝更好,对得起万历的知遇之恩。 张居正能力之强,魄力之大,震古烁今,这就是为什么在史书上张居正地位极高,碾压一众文臣的主要原因。 但张居正万万没想到的是,一条鞭法落地的第二年,如日中天的他得了重病,不幸逝世。 1582年6月20日,张居正病逝,万历帝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 随后,明朝权贵阶层立即发动了对张居正政治集团的反扑。 张居正很强,能力和威望都举世无双,但张居正的政治继承者潘晟不够强,没有压服满朝文武的能力和威望。 1582年6月24日,张居正病逝后第四天,权贵集团指使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得到了满朝附议。 众望所归之下,年轻的万历帝不得不让潘晟下台,以平息众怒。 潘晟的倒台,标志着张居正政治集团的全面失败。 随后,权贵阶层掀起了对张居正本人的反攻倒算。 虽然张居正在肉体上已经死了,但权贵阶层要在政治上再弄死张居正一次,以儆效尤。 权贵阶层的那群文官们,罗织了无数张居正的罪名,把张居正弄成了大奸大恶之徒。 张居正死亡两年后,万历帝顶不住满朝文武的压力,下令对张居正抄家,剥夺其生前一切荣誉。 奉旨查抄江陵张府的“专案组”故意在查抄前命令当地政府封闭了张府所有出入口,导致张家大小数十口人,在“专案组”来之前就活活饿死了17口。 随后,张居正的几个儿子被严刑拷打,大儿子张敬修经不住酷刑,在狱中上吊自杀。 结案后,张家满门成为罪人,被流放边疆。 就连张居正本人的遗骸,也差点遭到了开棺鞭尸,最后万历帝念及师徒之情,不同意此事,文官集团才作罢。 张居正生前提拔的官员,有的被革职,有的被斩首,被权贵文官全面清算。 中国自古以来,有大量政治家,有大量军事家,但就是没几个改革家。 变法这个词,在史书中极其罕见。 每一个可以称之为改革家的人都很强,但都没什么好下场。 不管是商鞅还是王安石,下场都很凄惨,张居正也不例外。 改革家们虽然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但他们改革的制度却固定了下来。 一条鞭法明显有利于国家,任何人都没办法说人头税更好。 虽然张居正刚落地一条鞭法就遭到了反攻倒算,但权贵集团却没办法取消掉一条鞭法,因为万历皇帝不傻。 权贵们只能从其他角度,必须说隐藏新田等来降低自己的税负,清算张居正只是为了恐吓潜在的改革者继续强化张居正的政治路线而已。 一条鞭法在明朝后期的效果,越来越小,越来越弱,但始终存在。 有人说张居正给明朝续命了100年,不算玩笑话,我觉得续命几十年肯定是有的。 1620年,万历帝薨。 1622年,天启皇帝朱由校为死亡40年的张居正翻案,恢复其生前一切名誉,并提拔其后人做官,以作补偿。 这个动作,大大强化了一条鞭法的政治合法性。 1627年,崇祯登基。 1628年,东林党人彻底破坏了一条鞭法,恢复了“祖制”,大规模的把税负重新转移到了穷人头上,废掉了万历和天启皇帝几十年的坚持。 1630年,李自成正式杀官造反,并随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宣称闯王来了不纳粮。 权贵不想和平改革,老百姓也没有办法。 1644年,明朝灭亡。 满朝张口道德闭口道德的东林党“清流”,死都不纳税,最终所有财富都被闯王拿走。 然后,清朝来了。 一条鞭法的好处很明显,清朝的开国皇帝可不信东林党那一套。 于是,清朝立国之初就恢复了一条鞭法。 但一条鞭法只是把部分赋役转给了田地持有者负担,依然是人头税和土地税并行。 清朝发展到中期,土地兼并的情况又开始严重起来,开始威胁国家的根基。 明朝亡于穷苦百姓的税负过重,清朝皇帝看的很清楚。 1712年,康熙五十年,康熙帝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头税的总数以康熙五十年的基数进行固定,永不增加。 人头税是个增长税,只要人口在增长,那么税收总额就一直在增长,而全国的土地是基本固定的,所以在王朝初期,土地税远远不如人头税诱人。 但是康熙50年这个永不加赋的政策出来后,人头税就远远不如土地税诱人了。 既然税负永远固定,土地也基本固定,那当然应该按土地来征税,毕竟持有土地的财富远远多于无地之人,这个所有皇帝都很清楚。 雍正元年九月二十二日,清朝拉开了政治改革的帷幕,雍正帝亲自带头,打破重重阻力,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 所有的丁税,也就是人头税,全部取消,一律合并入土地,谁田多谁纳税多,谁田少谁纳税少。 |
|
这政策好不好? 哪怕政治外行人也一看就觉得比人头税更合理,但执行起来难如登天。 雍正帝以皇帝之尊,在拥有清朝绝对皇权的支撑下,杀伐果决,披荆斩棘,也花了足足13年时间,才把“摊丁入亩”推行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勉强确立了“摊丁入亩”的制度地位。 为什么这么难? 清朝所有的土地持有者,都是社会精英,或者是精英的后代,拥有绝对的社会话语权。 爷孙三代人,励精图治,吃了苦中苦,用很高的价格一点点买了30亩地,即将可以躺着挣钱,现在突然说取消所有穷人的税,摊丁入亩,然后让自己来承担他们的税收。 凭什么啊,当初我买地的时候你怎么不说,祖祖辈辈都是按人头交丁税的,怎么到了雍正朝就不交了,让我来替他们这帮穷鬼交? 这帮人要是心甘情愿的缴税,那才算见了鬼了。 持有田地的人不服怎么办?拿刀逼他们缴税? 如果是汉族的小地主,那当然没问题,别说拿刀逼着缴税了,敢抗税直接满门砍了。 但天下的土地,只有一小半在汉族的精英地主手里,一大半都在八旗的老爷手里。 八旗的人刚入关,就跑马圈地,全国最好的地都在八旗子弟手里,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土地数量更是膨胀到了无以伦比的地步。 雍正杀汉族小地主可以不眨眼,敢杀八旗子弟么? 动摇了八旗的基本盘,清朝有灭亡之危。 但八旗子弟说了,我爷爷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拿命给大清国打天下,就挣了那么几百亩地,老祖宗都没收我税,现在凭什么让我承担那帮穷人的丁税啊。 你雍正爷虽然是皇帝,但也要按祖制来啊,老祖宗的规矩你怎么能坏呢,动摇祖制有亡国之危啊。 各种“苦劝”,各种“循循善诱”,各种消极怠工,反正雍正推广摊丁入亩,推广的异常困难,除了最底层不会读书写字的穷人开心,朝廷里上上下下都反对。 |
|
雍正在位13年,国库存银增长7倍,以前藏匿的丁口纷纷出现,全国人口增长了1倍,土地价格也开始下跌,为乾隆盛世留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彻底稳固了摊丁入亩的政策,大幅减缓了清朝的社会矛盾,可以说功勋卓著。 但,所有的改革者都不会有好下场。 雍正是皇帝,没人敢对他反攻倒算,因此下场比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要好得多。 但挨骂是必不可少的。 被触动利益的权贵阶层,以各种角度想着法的败坏雍正的名声。 史书上一提雍正,就是什么九子夺嫡,四爷通过XX手段弄残了这个,弄废了那个等等,野史还各种暗示雍正得位不正,没资格当皇帝。 翻遍史书,没几个人说雍正好话,坏话和丑事一箩筐,这都是当时那帮会读书写字的权贵地主们弄出来的好事。 平心而论,雍正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帝,对清朝的贡献丝毫不亚于康熙,远优于乾隆。 但后人言必称康乾盛世,根本就没几个人提雍正。 雍正的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持续2000多年的人头税,整个帝国都开始依据持有土地的数量来征税,大幅缓解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人地矛盾,这确实是属于伟大的政治制度创新,绝对是颠覆性的举措。 谁劳动谁纳税,持有土地和没持有土地的人纳税额一样,这本来就不合理。 既然不合理,当然要改。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持续2000年的人头税 |
真是搞笑的很,没有房产税的风声之前,一堆人嚷着要房产税,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点动静,一群地主又跳出来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守自己的钱袋子嘛,不磕碜,我也表示理解。 问题是,丫的各种分析一通,得出结论房产税吃亏的是普通底层人民,然后义正言辞反对房产税,师出有名了哈,为了贫困民众,您还真是伟大的不得了哦,房产税没动静之前,也没见过那么多深入底层为民请命的义士啊,这咋一有房产税的风吹草动,就那么多贵族要为了人民发声了,底层贫民吃亏就吃亏在不会上网,没法在网上发表意见,才会被别人代表,拿着贫民当挡箭牌,一口一个为了普通人民,也没看见那家考着拆迁买卖房子发了家的新时代地主免费让流浪汉入住自家多余的房子啊。 最烦的就是这种国家出任何政策,任何改变,一堆所谓的保守派(既得利益者)借底层人民的口去义正言辞的反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不到喷地主居然这么多赞和评论,看来不少打工人兄弟都和我一个想法,不想被地主代表,本来是搜这个话题是想看看有没有大神分析影响的,结果大神没看见,看见一群地主拿着底层普通人民当挡箭牌来为了反对而反对,还一口一个为了贫民百姓,啊呸,顿感知乎质量下降,就口吐芬芳了。 给普通贫民发低保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地主老爷,先富带后富,靠的绝不是先富,不用鞭子抽,有几个先富会愿意带后富。 |
1、我昨天从纽村朋友那里听了一个八卦,说是她那个圈子里,有一个土豪,A, 这个A的事迹我多少知道一点,买钻石名牌像日常超市购物一样,豪车一辆又一辆,去南岛旅游,或平时social,只要到了付款环节,没有人争得过他。 听起来像“了不起的盖茨比”。 他有几处算不错的资产,包括几万平较近的农庄,租出去的租金等于不要钱。 喝多了的时候,能说往上的家族,对“铺张”的原因也就有了解释。 八卦是,上周这个A准备破产了,为什么? 因为这几年所有的开销,都来自于他的债务膨胀。 资产是不少,也是真的,但架在资产上的债务更多。或许早就超过了资产额。 今年纽村加息,从2%加到现在的6%,他东挪西移的最后一点现金流空间完全没有了。 据说去年,A老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A的丈人抵押了一套上海的豪宅,然后帮他投入到所谓的公司运营中去。 作为回报,A开了派对,当众送了A老婆一颗10万纽的珠宝。 现在知道了真相,A老婆才发现A的债务深渊,朋友也不禁唏嘘,以前的浮夸没必要啊。 2、当一个家庭,用债务去做资产膨胀时,难免会碰到贪心的人。 举债时,是甜蜜,因为突然多了一大笔钱;可以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还债看起来长远,但长远也说明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经济,由众多家庭、机构、企业一同组成。 一个债务型经济,在举债-还债周期,一样有甜蜜和苦恼。 什么是甜蜜呢? 我罗列过两张表,一张是历年居民债务的增速,一张是地方隐性债务的增速。 |
|
当这个债务处于低比例时,宏观处于甜蜜期。 当这个债务处于高比例时,宏观处于还债期。 很多人因为只经历了甜蜜期,所以以为之前的操作是对的。就像王小波所说,猪在猪圈里,以为好吃懒做是对的,忘记最后要挨一刀。 低估了还债期,经济社会将要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痛苦。 为什么很多人还在鼓吹新市民和城镇化呢? 期望用这两个“假像”使大家忘记那一刀。 3、现在回到题目。 为什么要扯还债期? 家庭还债,靠劳动收入; 宏观还债,靠税收。 税收可以是放水(现金流无中生有,财政货币化),也可以是征税(现金流转移) 征税可以对有产者,也可以对无产者。 以房子作为税的基础资产,就是对有产者。 这里面还能分,到底是人头税,还是累进税。 后者,目标就很明确了。 以前地方隐性债务名义托底的是什么?是土地财政。 那以后,就要靠直接税。 但以房子为基础会不会不合适? 还是资本利得税或者遗产税,或者财富税? 这就要看,管理层,到底想要对哪个群体征税。 他们是怎么理解经济,和共同FY的。 |
卖地能保证收入,就不该,地卖完了或者卖不动了,就该。该不该还需要和你们商量吗? |
话说1948年年底,国民党政府的财政经济状况如同军事一样,也已处于崩溃的境地。这是由于蒋介石国民党坚持打内战,军费开支空前庞大,南京政府便滥发纸币,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致使物价如脱缰之马,持续猛涨;再加上四大家族与贪官污吏、奸商互相勾结,营私舞弊,囤积居奇,强取豪夺,使国统区出现了百业凋敝、经济破产、民生艰困的景象。…… 同时,蒋经国以《上海向何处去?》的醒目标题发表告上海人民书,以上海人民保护者的口吻宣称:“投机家不打倒,冒险家不赶走,暴发户不消灭,上海人民是永远不得安宁的。”“天下再没有力量比人民力量更大,再没有话比人民的话更正确”。“人民的事情,只有用人民自己的手可以解决,靠人家是靠不住的,要想将社会翻过身来,非用最大的代价,不能成功!”他再一次向上海人民表示自己的决心:“本人此次执行政府法令,决心不折不扣,决不以私人关系而有所动摇变更!”他借用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宁使一家哭,不使一路哭”,表明自己对豪门巨室决不留情。扬言要用高压手段来实行限价:“不惜以人头来平物价!”还提出了“打祸国的败类,救最苦的同胞”;“打倒豪门资本”;“铲除腐化势力和地痞流氓”;“打倒奸商和投机倒把”等一系列的口号。这些动听的言词,一时确实打动了许多人的心,认为蒋经国与其他国民党官员大为不同,由他来实行经济管制或许有成功的希望,更多的人则等待着观察他下一步采取什么实际行动。…… 事后贾亦斌听说,蒋经国在这段时间里确实碰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9月下旬,蒋经国在浦东大楼召集许多工商巨头开会。会议开始,蒋经国照例客气地表示感谢诸位对币制改革的支持,接着话锋一转,带着威胁的口吻说:“有少数不明大义的人,仍在冒天下之大不韪,投机倒把,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兴风作浪,危害国计民生。本人此次秉公执法,谁若囤积物资逾期不报,一经查出,全部没收,并予法办!”他的话音刚落,老奸巨猾的杜月笙却不紧不慢地说道:“犬子维屏违法乱纪,是我管教不严,无论蒋先生怎样惩办他,是他咎由自取。不过我有个请求,也是今天到会各位的一致要求,就是请蒋先生派人到扬子公司查一查。扬子公司囤积的东西,在上海首屈一指,远远超过其他各家。希望蒋先生一视同仁,把扬子公司囤积的物资同样予以查封,这样才能使大家口服心服。”此时满座的目光都对着蒋经国,看他如何反应。杜的这番话反守为攻,指名道姓,完全出乎蒋的预料,他不由得一愣,但随即表示:“扬子公司如有违法行为,我也一定绳之以法!” 蒋经国话虽然这么说,但回到办公室之后却感到事情棘手万分。因为扬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孔令侃,他是前行政院院长和中国的大财阀孔祥熙之子,其姨母则正是“第一夫人”宋美龄。宋美龄没有生儿育女,故对孔令侃视如己出,倍加宠爱,精心培植,孔、宋两家早已联为一体,密不可分,大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势。而且扬子公司还在纽约、伦敦等地设有分公司,与美、英、法等国各大财团及国民党政府许多机构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孔令侃自认为靠山硬,谁也奈何他不得。蒋经国固然来头大,但又能把他怎么样?所以他没有把“太子”放在眼里。明明有令规定:午夜12时以后实行宵禁,不准行人通行,孔令侃偏在这时开车闯关,扬长而去;明明规定禁止囤积居奇,扬子公司偏偏乘机大搞囤积物资。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长王升和其手下人为此向蒋告状,蒋经国为之勃然大怒,但也不敢轻易在“太岁”头上动土。但如今杜月笙在会上这么一逼,他无法回避,不得不表态。扬子公司违法乱纪的事实路人皆知,整个上海都在拭目以待,看他如何动作。事情到这一地步,蒋经国只好横下一条心,向孔令侃开刀。于是命令经济警察大队长程义宽搜查并查封了扬子公司,但迟迟不对孔令侃本人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表明他手下留情,仍留有余地和后路。 查封扬子公司成为一时的重大新闻,引起舆论的普遍关注。10月3日,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各家报刊争相报道“扬子公司案”消息,有的表示欢欣鼓舞,呼吁“清算豪门”;有的则因处理此案拖泥带水,缺乏前一阶段的雷厉风行作风,表示不满,指责是“只拍苍蝇,不打老虎”。各种议论都有。 贾亦斌看到这种情况,预感到自己所言蒋经国“后劲不足”可能不幸而言中,因而很着急。于是在一次会见时,贾亦斌问他:“孔令侃案办不办?”他像没有听见一样,不予置答。此时蒋经国用行政手段勉强维持的上海经济秩序已出现崩溃之兆。物价开始飞涨,物资缺乏,生产停顿,到处出现抢购风,老百姓怨声载道。贾亦斌陪同他到申新九厂了解生产和原料供应情况及工人的情绪,看到沿途市面上出现了一片抢购风潮,贾亦斌与他的心情都很沉重。贾亦斌又追问他:“孔令侃案你准备办不办?”他却王顾左右而言他,说:“塔斯社发表了一篇文章,评论上海‘打老虎’,说用政治手段去解决经济问题是危险的。”接下去就不再说什么…… 曾经轰动一时的上海经济管制只维持了70天。被人为控制的物价又开始以更惊人的速度扶摇直上,金圆券价值一落千丈,很快变成了废纸,到处是疯狂的人群和抢购狂潮,许多人被挤死、踩死,情况混乱到了极点,一幅“世界末日”的景象。10月31日,南京政府行政院被迫宣布将限价改为抑价,行政院长翁文灏、财政部长王云五相继辞职,国民党的经济管制政策宣告彻底破产…… 上海“打老虎”给贾亦斌以深刻的教训,贾亦斌对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腐朽黑暗内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国民党政权由他们掌握,只有走向灭亡。贾亦斌曾寄希望于蒋经国,希望他能有所作为,但事实证明:他也不能摆脱其父亲和家族的决定性影响,最后终于同他父亲合流,贾亦斌对蒋经国所抱的幻想最终破灭了…… ——《蒋经国铁腕反腐始末》作者:(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李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特此说明:本文并无本人观点,本人对于文章中任何评价,主管评论,描述不发表任何意见,此文纯属官网文献,若涉嫌违规请联系相关网站及作者及时删除,谢谢! |
我和我老婆都是中国top2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在帝都工作,我去了互联网大厂,老婆去某正部级央企项目管理岗,拿集体户口,工作三年,我现在一个月休息4天,平常9点上班,8点下班,每月扣个人所得税8000,我老婆每天正常作息工作,每月扣税3000,我们整租的一室一厅每月房租5500。帝都有五套房的土著,每月到手3.5W的租金,不用交一分钱,你说中国是不是应该收房产税?? |
公务员事业单位免征房产税 加上这一条 房产税百分百能收上来 |
房产税现在收已经太晚了,房价太高,很多人贷款买的房子,没有多余的钱可以支付房产税的费用。 98年房改的时候就应该收房产税,每年1%~2%。第二套开始房产税翻倍,累进征收。 多套房产的要收资本利得税,第二套房收30%,累进征收。 别墅和大平层豪宅多收一项豪宅购置税。 少数交不起房产税的家庭可以减征,免征,缓征。 有房产税和资本利得税,房价不可能涨到现在的价格。 有这么多国家好的地产模式不学,一定要学香港。现在遇到的是和香港一样的问题。 2008年的时候有很多经济学家提议控制房产泡沫,后来四万亿政策出台,这些人的声音都消失了。 如果当时这些建议被采纳,中国现在也会不一样。 |
从土地财政依赖度表格来看,很多城市,地方财政主要来源是卖地。 。。。。。第一,不是想不想收地产税的问题,而是不得不收的问题。。。。。。 如果哪天地卖不动了,地产税就会开始征收。这不是想不想收的问题,是不得不收的问题。 |
|
【合肥、成都、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多幅地块流拍】15日中午12点,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中的十幅竞品质地块报停止递交申请文件及缴纳保证金。10幅竞品质地块中,仅富阳富春湾新城地块的报名情况符合要求,其余9幅地块报名未达标。14日结束第二批集中供地土拍报名的合肥、成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拍:合肥第二次集中供地17幅地块中有5幅因故终止;成都第二批集中供地75幅地块有17幅因故终止。此外,截至9月15日,沈阳第二批集中供地46幅土地中,只有10幅土地有房企报名。 (21世纪经济报道) 也就是说,卖地的财政收入比之前少,是一种可能性。当财政收入减少,要么是减少财政预算,要么是增加税收,要么双管齐下。 。。。。。第二,已经在扫除房产税征收障碍。。。。。 |
|
之前土地款由国土局管理。现在将由税务部门管理。 |
|
也提出来地产税改革试点。这个试点可能是会放在深圳吧? 。。。。。。小结。。。。。。 很多人说土地卖的是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所以不收税。道理我都懂,我觉得主要还是个钱的事。 打工仔如果被降薪50%,大概率只能打第二份工+消费降级。资本家如果减少50%收入,大概率会把这50%转嫁给打工仔(损失转嫁给下家)。 如果说财政收入减少50%,我估计要么是来波现有房价涨价去存量(损失转嫁给下家),要么是增加新名目(损失转嫁给下家),要么是消费降级(减少财政支出这条存疑,90年代下海潮很难再出现了)。 |
我们不是只是租了70年吗?也已经支付了租金了呀,找土地所有权的人收呀,土地是国家的,那就是政府找国家收呀。 |
这个问题是典型的“我真有一头牛”。 知乎上的大V大多是有房的,而且很多还不止一套,所以你在这里问,所有大V都会实实在在站在自己立场去回答,也就是要么否定、要么提难点,总之是不愿意。 实际上,有资格参与这个政策的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政策的利益直接损失者。这也是为什么房产税叫了这么多年一直出不来,阻力太大,现在出来试点都是谨慎又谨慎。 我是支持征收房产税的,但基本的原则是房产税征收是围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就是说,如果是用来自己住的,应该免征或者少征或者征收后退税。但买来炒、投资或者出租,那就需要纳税。 现在房地产最大的问题是,即便是很高的交易税,都无法阻止炒作行为,因为涨的太快了,甚至导致地方政府都成了房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另外,无数的调控政策非但治标不治本,而且导致购房规则复杂化。如此种种,伤害的是底层民众。 从08年开始的大规模城镇化,如果这一政策继续执行下去,最终让城镇人口达到80%,那么住房的问题就必须要得到解决。因为现在的状况是:极速的城镇化推高房价的同时也掏空了百姓的钱包,甚至几十年以后的都掏空了。这是典型的杀鸡取卵,这要是目前消费低迷、产业升级困难的重要原因。 那么房产税真的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吗? 我对此很乐观。 房产税可以直接降低投资性购房的意愿度,热钱可以流向其他领域,无论是哪个领域,国家调控的难度都会大大降低。房产税不会导致房价泡沫破裂,甚至大幅影响经济。导致房价泡沫破裂的是购房特别是刚需性购房需求大幅降低,造成这个原因的情况有两种:房价高到大部分人买不起以及大部分人都有房了。这两个情况都不会发生或者一直都在发生。一线城市的房子大部分普通人肯定是买不起的,三四线城市大部分人购房都还是比较容易(只是年轻人不愿意买)。所以房产税开征之后,一堆二线城市肯定会受影响,特别是那些把自己按一线城市规划的,例如西安、成都等。房产税开征后会有很多房子空置出来,房价下降是肯定的,但需求并不会下降。那些离开农村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一直是需要房子的,而且大部分人等不起。 会受到严重冲击的是地产商和炒房者。炒房者活该,地产商问题也不大,政府该兜底的兜底,有些企业该破产的破产,建筑业除了住房还有基建,政府可以顺势把新基建做起来。 那些担心破窗效应的,为什么不想想中国破了多少窗呢? 13年反腐、限制高消费,一大堆酒店和餐饮机构破产关门。15年(忘记了)环保政策和去库存,无数中小型工厂关门。16年贸易战,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华为芯片被断供。20年疫情,线下服务业受到毁灭性打击。21年滴滴、线上教育被直接砍死。 以上哪一个不是关系民生要害? 那中国奔溃了吗? 没有,活得还行,至少让西方国家很羡慕。 实际上,这些政策之所以没引起大的破窗效应,是因为所有政策都是滞后的。损失早就在繁荣背后产生了。 八项规定前酒店行业已经饱和竞争亟待转型了,只是扭曲的消费群体维持着表面繁荣而已。 环保去库存之前中小企业已经濒临倒闭了,产能过剩让很多企业早已负债累累,小老板们开着奔驰,却连几万块钱都拿不出来。 贸易战前我们对外贸易依存度太高,以至于高到危险的地步,而转型升级却并没有如期到来,很多跨国企业都在转移工厂。 20年疫情如果没来,中美贸易协定就生效了,美国靠着它再缓个几年,手里又多了几张牌。 说到底,房产税必须要征,至于怎么征,可以商量,可以调整。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甚至真的增加下行压力,但我也支持,因为中国的大部分人,确实没什么可失去的,这是态度问题。 |
政府不会生产财富,政府只会消耗财富和分配财富。 经常有人说“感谢国家,这个钱国家给出了”。不不不,应该是国家感谢你,国家的钱不是上帝给的,也不是外星人给的,而是咱们老百姓一点一点干出来的。 国家要减税了,我不一定会支持,国家要加税,我也不一定反对。毕竟我是人,不是可以被朝三暮四的小把戏糊弄的猴子。 我关心什么呢?我只关心两件事, 第一,税收的整体征收比例,也就是,当年的征税额和GDP的比例。这反映了国家的经济路线,是政府干预经济多一点,还是市场化一点,毕竟税收的乘数效应我还是知道的。 第二,税收的征收结构。换句话说,这些税,分别都是由哪些人出的,分别出了多少。我国的基尼系数,人所共知。房产税对于财富而言肯定是个累进税。不说别的,征房产税的前置任务——房屋确权——已经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先不说摊丁入亩,除了初代皇帝,有胆量搞清量田亩的,一般只有一个下场,执行的大臣下台,皇朝因为土地兼并而灭亡。我不在乎房产税收了多少,我只知道靠土地出让金维持政府开支,只会让阶级流动性越来越差——想要跨越阶层的人要为整个阶层的公共资源支付成本。有些人手里有个一两套房,就以为自己成了有产阶级,开始抵挡泥腿子占自己的便宜。微博女拳动辄提到 未出生的女婴,被溺死的女婴,重男轻女家庭中没有机会上学的女孩,底层人名被家暴的妻子等。以此作为女性被压迫的证据,并进而要求额外的权益。可是,她们真的在乎那些女童吗?不,在她们看来,那些女童是成本,而她们自己是收入。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回到房产税的话题,有些人以农村独守祖屋的老人,只有一套房子的房奴等来举例并说明房产税会导致的社会动荡。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农村独守祖屋的老人过得那么惨?因为国家的养老体系不健全;为什么不健全?因为国家没有钱。为什么有能力肯卖命的年轻人(废话,没能力或不肯卖命,怎么跨越阶级在大城市买房)要当房奴,996还要甘之如饴。因为房子太贵了;为什么房子太贵了?因为土地出让金太高;为啥土地出让金那么高?因为政府没钱。反正政府没钱,想要搞钱,要么动存量,要么动增量。存量是谁的,尚不清楚,但增量是谁?很清楚。可惜,现在经济放缓了,年轻人也干不动了。有人说,有钱有势的人总有办法避税,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要按这种逻辑,就该把《刑法》给删了,毕竟穷凶极恶的人总有办法逃脱法律制裁,束手就擒的都是老实人。 说实话,我看到某些人民企业家,某些政府官员,说不应该征收房产税时,我并无太多感想。人都为自己说话,这无可厚非。看到某些“无产阶级”还在反对征收房产税,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过,这种事情我也见多了,反对“控烟”的大部分都是烟民;支持“女拳”的都是女性。总有人的脑回路理不清自己的立场,或者理不清敌人的立场。 PS:我这篇回答的重点是讨论“政府做事需要花钱,钱从哪来?”。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知友误会了我,认为我在反对什么。我在这里澄清一下,我热爱这个国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政府”和“国家”的作用并不是这个回答的讨论重点,关于“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作用我也深有体会,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某公司的总部做“不产生收入,只产生成本”的一分子。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讨论房产税相关。 |
我是北京人,家里有两套房,但支持合理征收房产税,就在北京试点就好。 作为一个北京人我都看不下去北京房价的畸形了,有能力的年轻人被房价压垮,不得不住在很远的地方每天花三四个小时通勤,长远来看对社会的发展并不好。 很多年代久远的社区急需维修加固,安装电梯或者完善基础设施,有了房产税也可以作为维修基金的一部分,目前政府对于维修老旧社区就有补贴,有了房产税补贴可能会更充足。 社区的保安,保洁,以及每天给大家送快递的小哥的生活水平也都需要改善,希望有了房产税能够切实实现财富再分配,让小区的服务者们也能有尊严的生活——不是我圣母,而是真的很担心贫富差距太大会引发无差别攻击事件之类的 怕被别的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深圳人骂,所以只能匿名了…. ———————————— 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房产税具体是怎么运作的,所以科普一下——以美国为例,房产税一般只用于本社区的公共服务,也就是你所交的税最终都用于建设你自己所在的小区,比如修缮本社区的基础设施,维护公园和草坪,还有最重要的,建设本社区的公立学校和医院,总的来说就是强迫你给你自己花钱,交税越多社区环境越好,公共服务越好,房价也越能维持住。 对于刚需买房来说虽然这是一笔额外的支出,但最终相当于还是用在自己身上,所以里外里并没有损失。很多家庭都会在孩子上大学之后或者自己退休后自动搬到学区一般但其他方面建设的不错的小区以避税,自动增加了房屋流动性。 但对于炒房和囤积居奇的人来说,这个房产税就是完完全全的损失,所以炒房的人没有那么多。有多套房的房东对租客态度一般也比较好,毕竟一旦把租客赶跑了收不上房租,就没法平衡房产税了,形成双输局面。 总的来说,只要你的房子是刚需,房产税相当于变相给你自己花钱,也没啥好抱怨。所以我们不该反对征收房产税,而是要监督房产税用于本社区的建设和维护,这样既不增加刚需人群的负担,又能打击囤积居奇。 ——————————————— 看到一些明明家境吊打90%中国人的人抱怨房产税觉得很想笑——我从来不觉得谁弱谁有理,但真心支持合理征收房产税以促进共同富裕。小的时候觉得穷人都是又蠢又懒活该受穷,长大了发现也许在西欧和美国是这样,但在中国真不一定是这样。在我家的小区和附近的小店里有很多兢兢业业的外地打工者,有使命必达的快递小哥,有大冬天坐在门卫室里一整晚的保安大爷,有照相馆里技术高超的南方店主。如果我的房产税能用于给他们提高一点最高工资和生活福利,我会觉得何乐而不为。 你要非杠“无论收了什么税都是被贪官拿走了腐败了”那我也无话可说,任何政策都有漏洞,讨论如何设计政策以尽可能的减小漏洞有意义,但寻找一个毫无漏洞的完美政策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 回到本来的话题,我个人对于房产税的诉求是通过征税打击炒房和囤积行为,但应该合理设计政策尽可能减小刚需住房者的负担。在过度阶段只在少量发达地区试点,试用阶段房产税也不用做转移支付而只用于地方建设。 |
这本身不是一个问题,在中国生生搞成了一个问题!!!房产税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正常征收的税款,主要解决地方财政的问题。 另外就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国本身是有房地产税的!!!例如纯粹的私产房,一直都有房地产税。只是目前这类房屋极少。有兴趣的可以查查相关法律法规。只是在后来卖地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急功近利。把房地产税忽略了,其实并不是不争是免征了!!!这个99%的人根本不知道。 再到后来,就更有意思了。就是一帮专家胡出主意,什么一套房 二套房都来了!其实全国制定一个房地产免税标准就能解决的问题。例如 一个人免征多少平米。各个地方订就可以了!搞得极度复杂,就是为了继续免征,卖地吃子孙钱!我前面回答说过这个问题,规定 16平民居住面积+8平民使用面积。作为免税面积!!超过的按1纳税 累进制度,完全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普通人 三口之家100平米不需要缴税。第二套房 对不起没有户口进入全额缴税!这是最公平的办法了! |
房产税作为资产税的一种,实际上就是现代的摊丁入亩,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无田的不交,房子实质就等同以前的土地。我搞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房产税。 |
参考美国。 中国目前政策是美国的粗化版本。中国的服务资源一样靠地税,但是地税分配是从粗,一般按县级分配资源,部分按乡镇级分配,不按社区分配。 美国因为黑susu原因,直接按社区(小区、街道)分配公共配套资源。 也就是警察、学校(公立)、社区医院。 中国有大批的老破小,居住的下岗、退休老居民、乡村拆迁返迁居民,没啥钱,房子价值却很高。 我可以简单的和你说,保洁大妈最理解,快递数。因为她负责回收纸盒子,也是最大的一笔额外收入来源。商品房小区是老大妈退休小区的10倍。 马路对面的两个小区,A、B,A是商品房,B是返迁房。而房价通常A房价5万,B房价4万。而不是A房价5万,B房价5千。 马路两边,AB房价相差不大,但是居住人员AB的素质与收入是完全碾压性质的。A多是几百万购买而来,夫妻收入月和通常2w+。B多是退休或者返迁村民,半文盲,职业去向超市、零工、保安、保洁、环卫等,月入3K。 而房价为什么相差不大?因为中国公共配套的警察、学校,不考虑AB两者的收入差别。仅有保安保洁,也就是物业,能体现两者的差别。好的小区物业费高,物业人多,水电工都能养,保安保洁多,小区干净安全。每到下班点一堆保安到处给你找车位与指挥你停车。家里灯泡坏了打个电话物业来给你换灯泡。马桶堵了物业带着家伙什的就来了。 而核心关键的警察、学校,中国是基本绕开贫民窟富人区,按行政单位与地段分配的。 我不说这是坏事,这对老破小、返迁小区是好事。我只是说如果说要收房产税,就必须要参考美国。 因为美国就在收房产税。 房产税基本是返还本社区,不外流。 用途是本社区的警察、学校。 美国的意思是警察、教育是一种商品,而不是你天生就有的一部分。 这是你用房产税购买的。 在美国隔一个街区房价就天差地别。因为一个社区肯缴税,一个不肯。所以一个小区就警察很多,很安全,出警及时也服务很好。另一个小区就没警察,出事只能找县警察州警察。因为你是对县州纳税了,而没对社区片警纳税。 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 工资只对工资的来源负责。 美国大多数的警察是社区财政,靠房产税养的,谁养我我保卫谁。你不养我我咋保卫你?一个标准白皮社区年房产税能缴纳100万刀,那我就能养10个兄弟。另一个黑墨绿小区一毛不缴,好不容易挤出10万刀,就只能养1个兄弟。那你们就靠那一个兄弟玩吧。 东国要征房产税,三大难题。一个是全国联网,把房叔房爷都给我挖出来。相当于几几搞几几,自己人对自己人下手。二个是修宪。因为宪法规定中国的土地是国有或者集体,不是私人所有。当年搞70年产权,就是觉得修宪难,干脆另辟蹊径搞70年租赁权。事情留给70年后人去解决。但是当年还有批30年40年的,快到期了,看咋办吧。也就是多数人的土地财政费用里,政府已经提前收了70年的房产税了,再收就是二收。看咋解释。三是按房价收很多人缴不起,就是回迁房、老破小、退休老大妈小区,这些房价很高,收入很低,你怎么收?就只能学美国,按社区细化公共配套服务了,这样把这类小区房价给打骨折。 |
中国的问题不在于开征某某税。 而是必须建立财政监督和财政预算制度,而且监督和审查不能是政府自己,必须由公开的负责任的广泛阶级构成的第三方。 中国不是没钱,而是钱不知道用到了什么地方,亦或者被谁吞了,贪了。 |
新生人口大降,房地产严重过剩,土地财政搞不下去了。公务员工资,基础维护建设.......哪来这么多钱了?所以,我认为房地产税一定会征收的,到时持有成本大增,必定引发抛售,楼市崩盘。 |
|
|
不可能,6000点跌下来,天下大乱,国家不会做这个事的。肯定会有人跳楼,国家为了社会稳定不会这么干。 不可能,清查配资,股票暴跌,5000点跌下来,损失最大的是银行和证券公司,国家不可能让自己赔大头。肯定会有人跳楼,国家为了社会稳定不会这么干。 不可能,国家怎么可能会让房价翻倍呢?现在上海3万块一平方已经很贵了,2017年,上海平均月工资才5000,要不吃不喝多少年才买得起啊,怎么可能会涨到6万一平方呢?这样下去年轻人会看不到希望的。国家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不可能,现在药价已经不高了,生理盐水比矿泉水还便宜,三明这种模式推出来,药厂就没钱搞研发了,医药代表就要失业了,医生们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我觉得三明模式行不通。 更新一下吧,不抖机灵。现在一共三条路选择,一,物价翻倍。二,工资减半。三房产税。就看上面怎么选了 10月24日更新,房产税落地了。 |
|
|
|
以上为谣言啊。感谢辟谣的兄弟 真好,以后又有新的不可能了。 |
应该先征资产税,再征房产税。 征资产税是劫富济贫,最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征房产税是劫中济贫,会消灭中产阶级——过去从底层去往上层的路是爬升,而收房产税后不再是爬升而是必须得跳跃,比以前更难得多。所以不利于共同富裕。 资产税要征收也不麻烦,不用搞什么复杂的会计计算,直接让国家每年征收所有企业(豁免的除外)1%的股权,直接以0元增资的形式实现。所有新设立企业一次性先征收5年也就是5%股权,然后5年后再一年一年的收。 然后企业所得税可以维持现状,但分红税的税率跟工资税看齐——不能像现在这样开公司的富人少交税,拿工资的穷人多交税。 多收的这部分股权直接划转给全民所有的社保基金。作为全民养老,医疗,以及未来必然要设立的育儿金的补充资金来源。 |
应不应该取决于对谁而言。 很可能你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与子孙的利益,与其他人的利益都是不一致的。 站在国家的角度,最优的选择是:限制交易(或者计划交易)+ 全面征收房产税。 既能稳定房价,又能收税。 只许进场(买新房),不许退场(二手房交易),然后关门收税,岂不美哉? 没有上车的人,最希望的是:自由交易 + 全面征收房产税。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么涨到天上,要么跌到深渊。无论发生点什么,都比这沉闷之气氛要好。 任何踩刹车的行为,都是难以忍受的。 已经上车的人,最希望的是:自由交易 + 无房产税 钱失去了流通性就不是钱了。 因此交易一定要畅通。 自己想进场,想出场都可以,就是不能被关门。他们最怕出现第一种情形,那就是关门打狗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