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请以房地产的角度分析一下钱都去哪里了?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请以房地产的角度分析一下钱都去哪里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请以房地产的角度分析一下钱都去哪里了?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房地产
经济分析
房地产金融
房地产行业
房地产投资
请以房地产的角度分析一下钱都去哪里了?
以万科为例:


买地+税收+银行利息=52.47%,超过一半的钱都给到衙门了,你说钱都去哪里了?
万科还是国资控股的混改房企,政府和银行方面多少都会给点面子,拿地和融资成本以及税费都会低一点,要是纯民企,这个比例更高。
一个叫深圳宝贵之二的博主给万科算了一笔帐,万科这么多年赚的钱到底去哪里了?分配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2011-2022一共12年间,万科卖房营收34791亿。
股东分红906亿,占比2.6%,恒大和碧桂园的分红比例更低。
支付员工工资1197亿,占比3.44%。
支付银行利息1780亿,占比5.12%。
支付上游客户材料款12248亿,占比35.2%。
买地费用12172亿,占比34.99%。
支付各项税费4647亿,占比13.36%。
固定资产530亿,占比1.5%。
买地和税费合计48.36%,几万亿的销售额,上交国家和地方政府将近一半;
35%支付给上下游企业,解决了大量生产和就业;
5%养活了银行这家国企;
员工收入和股东分红加起来,只占6%
搞笑的是拿50%的一拍脑门,房价太高!资本太坏!遂通知银行抽贷,把拿6%的呼吸机停了。
袁将军终于一命呜呼了,才发现鞑子要来了。
互联网的记忆和金鱼差不多,大概只有七秒。
之前不是很多专家在讲房地产的“蓄水池”作用嘛。
大概意思是说大家不买房了,多余的钱就会流入生活领域,然后吃喝拉撒就会飞涨,就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其实是典型的洗地理论。
因为发行的货币和创造的价值是相等的,不可能凭空的多出来需要“蓄”的钱。
而我们又看见这么多年房价是五翻,六翻,七八翻的,那么这些是钱吗?答案是这些不是钱,这些压根就没有在市场上存在过的钱其实是泡沫。
也可以说这些泡沫所谓的钱是未来的钱,等于就是有人抢劫了购房者的未来,使得购房者缴纳了未来的钱,就现在来说是没有这些钱的,购房协议本质是一张卖身契。
但你卖身不卖身,可现在的确是不存在这些钱啊,泡沫破灭之后,那么这些数值当然也就没有了,你卖身为奴的事实已经存在了。
你哪儿有钱消费呢?
不幸的是这个事情是普遍的,于是整个社会都没有钱,就是通货紧缩。
房企一个接一个倒闭,烂尾楼越来越多,说明官僚腐败严重,一个腐败的官僚体系,你说钱去哪了呢?
老百姓近70%的财富在房产,今天就从房地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钱到底去哪里了。
老百姓买房的钱基本被政府、银行、开发商等瓜分了。
具体是如何分配的,下面来举例说明:
张三买一套价值200万的商品房,假设首付30%,分期贷款20年,年利息按照4.9%计算,
1、土地出让金成本占购房款的30-50%,取个中间值40%, 200X40%=80万元。
张三花费200万的房子,政府拿走了80万元。
2、各种税费占购房款的20-30%,包括契税、营业税、城建配套费即教育附加税、企业所得、股东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
我们取个最低标准:20% , 200X20%=40万元
这40万元的税费,也是被政府拿走了。
3、建安成本等占购房款的15-25%,包括建安成本、建筑设计、基坑设计及施工、消防设计及施工、农民工工资等。
我们也取个中间值:20% , 200X20%=40万元。
这40万元,分别被建筑公司、设计院、基坑公司、消防公司等拿走了。
4、营销成本和财务费用 占购房款的5-10% ,营销成本包括广告宣传、销售人员提成等;财务费用包括融资成本、管理费用等。
我们也取个最低值:5% , 200X5%=10万元
这10万元分别被房地产销售公司和民间资本(银行或担保公司)拿走了。
5、开发商利润占购房款的10-15%
这里取个最高值:15% , 200X15%=30万元。
开发商拿走了30万元。
6、银行贷款利息 假设首付30%,剩下的140万元,分期贷款20年,年利息按照4.9%计算
贷款利息按照等额还款计算,利息大概100万元。
20年贷款利息137万元,被银行拿走了。
综上:张三购买200万的商品房,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和税费,拿走了120万元,开发商拿走了30万元,银行拿走利息100万元。
由此得出结论:如果贷款20年买房,最大的获利者是银行,其次是政府,第三是开发商。
地方拿了土地财政和税收,房地产商拿了购房款,银行透赚得盆满钵满,可是政府说没钱,房企说没钱,老百姓也说没钱,可是钱不会凭空消失,大家为了买房花掉的钱,必然是被另一部分人拿走了。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个博主的视频采访,他在国内各个高档小区的车库里采访开超跑的车主。
采访来采访去,他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这些车主,特别是开法拉利或者兰博基尼的,大多是年轻人,这不奇怪,奇怪的是啥呢?
奇怪的是他们白天开大众丰田,晚上和周末才开这些超跑出门潇洒泡妞
一采访才知道,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体制内工作,央企和国有企业居多。性格都很好很低调。
问他们问题,他们会告诉你这些车是家里父母买的,自己在大城市一个月五千多到一万块也能过的非常好。
你必须要承认的是,他只要不乱讲话不炫富,不该碰的东西不碰,就比任何人都舒服。大学和硕士在国外读的,该玩玩了,该花花了,该见的见了,回家收个心,找个门当户对,或者为了保证基因优良找个高颜值高学历繁衍后代,这就是他们舒服而又简简单单的一生。
拿周劼举列,现在暂时披露出来的,是周劼在江西的房产,7套房产,2套商铺。先不说这些资产价值几何,7套房他家肯定是住不下,2套商铺肯定也会放出来出租。
那么这7套房2套商铺意味着每年每月起码会有十几个人,不分昼夜勤劳努力的为他家创造财富,每个月为他家贡献一笔稳定的现金流吃喝玩乐。
青钢影:谎言并不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周劼之前的朋友圈原话:
我现在七套房目标已完成。最后这套是2022年1月28日签的合同,年前交完的尾款。这套房是11层的小高层,我买的是9楼,东端901。我用的都是名牌。前两天去省政府开会,被办公厅的处长开玩笑说,你又带欧米伽又用苹果,要去外面玩无所谓,来这里最好是朴素点。我说好,改天我换个为,跟跟风,再换台比亚迪上班,哈哈。
我有些哥们姐们平时上班确实挺低调,开着宝马X3,X5什么的,可下班后,出去玩都开保时捷、法拉利什么的,实力不允许低调啊。我喝过20万一斤的茶-2005年的白豪银针,我喜欢和朋友、同事吃完饭,喝喝茶,谈谈人生。希望初心还在,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请问这凡尔赛,高级吗?
高级。
请问这言论刺激吗?
刺激。
吃空饷的婆婆,并无此事,只是迟到早退多。
炫富的检察长,系吹牛。
50辆宾利,前女友。
小严世蕃周某劼,言论夸大。
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这篇答案太过露骨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存活,如果有缘看到的就点个赞吧
如果这篇答案被和谐,更多不能说内容我会更新到我的公众号:【江湖言语录】分享外面看不到的人情世故、社会经验和社会潜规则。
点赞一定让你今年暴富,关注我,带你看透社会本质~
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
房价这么高的情况下,房企为什么还会破产?
房子卖不出去了,开发商不能及时回笼资金,资金链断裂自然而然的就得破产。
首先说一点,房子的建设成本其实并不高,这一点可以在各个地方房价差异中看出来。
房价高是由于地价高推动的,房价高并不能等同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就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的过程当中,有许多费用支出,包括明面上的和暗地里的。这些费用导致了许多房地产项目的利润空间被极大的压缩,房地产企业看似赚钱,其实并不一定都赚钱。
如果房地产公司的资金是通过高息借贷融资的,销售资金回笼一慢,那么这个房地产公司基本上没有利润。
而许多房地产公司的倒闭,并不是因为销售房子没利润,而是因为盲目的急剧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简单点说就是太贪心,步子迈大了,扯到裆了。
这里还是拿许老板做反面教材,许老板的发家之路这里就不做细说了。
皮带哥是这么形容房地产行业的:一块钱做十块钱的事。
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所以为了做事就要借钱,出一块钱,借9块钱。
这意味着负债率高达90%。杠杆太高了。
这点和炒股一样的,借用杠杆在牛市的时候,可以快速积累大量财富。不要说在熊市,哪怕市场平平的时候,也大概率血本无归。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这条定律是永远成立的。
其次,加杠杆就是借钱,借钱是需要成本的。
在牛市的时候,风险相对较小,所以能赚到钱,甚至能赚到很多的钱,在支付各种成本后,还能赚到很多的钱。
在熊市的时候,一点小波动就直接爆仓。杠杆越高,爆仓越快。
打个比方
房地产公司拿出100个亿来盖房,其中60亿用来买地,30亿用来施工建造,十个亿用来打广告,等房子盖好后,再以120亿的售价卖出去,自己赚取20亿的差价,这件事就算完了。
拿出100个亿赚了20个亿,这就相当于做了一个利润率20%的生意。
这个生意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就在于一个楼盘从开始拿地到最终回款,少说都有好几年的时间,做好几年才赚20%,这种生意又有谁会去做呢?当然没人做。
所以,做房地产就不能用菜市场的思维来做,而是要用资本的思维来做。
还是先花100个亿盖房,但是没有必要等到回款才来建设下一个楼盘,钱不是问题,去找银行借就可以了,对银行来说,借钱给开发商比借给什么餐饮娱乐的要稳定多了,而且还能帮地方卖地,岂有不借之理。
于是,房地产商只要开头拿出了100个亿,做足了榜样,打响了名气,后面就可以借200亿;借了200亿,就可以借300亿、400亿、500亿,最后借到成千上万亿,用100个亿去撬动1万个亿,这就是房地产经济的资本玩法。
然而,无论资本怎么运作,房地产的利润率是不会改变的,房地产商就是拿着几万亿的资金去赚几百个亿。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商必须不断的将房子售租,才能填补巨额的债务空缺。房地产商就好像踩着独木桥过河的大象,稍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会掉进河里。
也就是说,当房子有点不好卖了,他们就会还不上贷款,发不起工资。
而根据经济学的规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是不可能持续上涨,不会下跌的。所以有些事情看上去是偶然,实际上则是必然发生的。
这也充分说明了几个问题:
1、价格高不代表利润高,房地产的主要利润,地产商没有拿到。
2、监管不够,房企拆大家富小家。
3、没有足够竞争的市场,钱来得太容易。花钱不仔细,也容易过度扩张和投资其他毫无经验的领域。
如果房地产行业稳步循环下去,问题也不会像今天这么大的。
但是这个循环中存在一些坏人。
他们把在这个环节中循环的钱拿到国外去了或者揣进兜里了,如果他们挣的钱在国内投资建厂,买房消费,这个循环是可以进行下去的。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进了口袋里的钱,哪怕是暂时的,都不愿意再掏出来。
击鼓传花的游戏,注定如同空中阁楼一般,虚幻又不切实际。


央行各种灌水,各种降息降准,但是钱哪去了?
我告诉你钱哪去了,钱在各个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打转呢。经济没活力,银行想借的企业不需要钱,想借钱的企业,银行又不给放款,怕还不上成了坏账,但是上面又有放款任务,怎么办呢?相互帮忙呗,我借你的存进我们银行,你借我的存进你们银行,存款任务和放款任务直接都完成了,完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你骗我,我骗你,哈哈哈,有意思。
放出来的水,在金融系统里疯狂转,形成了闭环,就是落不到实体。回头一总结数据,又赢麻了...
我能说什么?
我身边不少人三年下来从风光无量一下变得负债累累,甚至有好几多已经选择自行离去。
你们自己看看问问其他老板,或者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过得怎么样?
你们再看看最近的资本市场,有哪个民企拿到融资了吗?再看看投资机构,有几个募资上来的?
多年前马云说,需要钱的企业永远借不到钱,不需要钱的企业,银行使劲给借钱。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此。恒大2.4万亿欠款,想想就搞笑,都是干什么吃的?世界首富马斯克1.7万亿身价,许老板欠了2.4万亿,牛逼。
最可悲的是,这2.4万亿到最后还是得出在我们每个人头上,只不过有人出的多,有人出的少。平均算一下,2.4万亿/15亿=1600¥ ,平均每人1600块,我真是CNM.......
他们监管失效,却是我们买单,你还一点辙没有,唉...
没办法,谁能吃苦,那就再多吃点苦吧...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房价还会跌吗?
我只有三个字:哈哈哈
绝大多数普通家庭三代人的血汗钱都在那一栋栋的钢筋混凝土里压着,整个社会很大一部分财富都在楼市里压着,房价怎么敢跌?
房价要是真敢放开了跌,整个社会35%的GDP就会原地蒸发。
所以房价不能跌,也不敢跌。
可是市场的趋势不可逆,zhengfu这个有形的手最多也只能拖延并不能逆天改命。
情况已经是这样一个情况,怎么办?
软着陆!
房子砸到银行手里叫硬着陆,但是砸到购房者手里就叫软着陆。
硬着陆不行,软着陆就可以。
这是什么逻辑,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房价的问题不仅仅只是经济的问题,如果抛开zhengzhi只谈经济,那就是耍流氓。
经济困境是zhengzhi困境的结果。不推进zhengzhi改革,经济困境就不可能破局。
比如,一些人像个黑洞一样,不停吞噬全社会的财富。这个问题不解决,无论推出什么样的经济举措都是枉费。
目前的情况是,“权本家”吃相太难看吓跑了资本;居民负债率到了极限,消费不动;上个月出口下降12.4%。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一驾都跑不动。
经济没了活力,经济寒冬从下游往上游一步步的辐射,需求端萎靡导致供给端萎缩,供给端萎缩导致失业率大增、就业率下跌,导致大家人人自卫,不敢花钱,钱不流通起来,经济就是死水一滩。资本外逃,经济下行,结果尴尬的是居民负债率还基本已经到了极限(高房价掏空了经济的活力)...
简单来说,我们目前的病情是上面通胀,下面通缩的问题。
这得益于我们的这个全世界独一无二
机制。所以单论通缩或者通胀,都不对,所有流派经济学原理在我们这里是无效的。
我个人觉的我们的经济未来的发展大概率会日本化,确切地说是大号但低配低收入版的日本化(通缩-停滞-低利率)。
别看天天说人家日本失落的XX年,真要走人家这路线,我们还不够资格。毕竟日本是正儿八经的一线发达国家。我们这的收入水平,也就北上广一带能和人家追一下,其他地方都是妥妥的拖后腿。何况人家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和科技专利水平远超中国,他们能吃到的肉我们吃不到,他们挨的打我们却更狠。所以我说更可能是巨大号低配版的日本化。
具体的状况很可能是滞涨,因为我们的财政其实是最擅长印钱放水的(别以为我们前两年舆论一直抨击美帝印钱,自己就是白莲花了其实我们印得一点都不少)一般不会直接通缩,但资产负债表紧缩加存量经济消费萎靡,关键我们的操盘手们到现在也不肯直接发钱,所以印钱也变成了推绳子就很头疼,也就是同时遇到通缩和通胀的两种问题:收入通缩,物价通胀,国内经济通缩,国际大宗商品通胀汇率贬值。
滞涨的话是基本无解的,因为两头都是问题,一种政策最多只能应对一边,另一边就会更严重。走出滞涨要靠生产力进步,产业升级,有新的蛋糕分才行。现在这样争夺存量内卷肯定是不行的,但我们的操盘手们现在可能也是债多不愁,或者只能照顾到现状,根本无心解决未来。
最近看到中国的高新技术投资是在严重下滑的,这点很让人担忧我们的未来发展。
我个人对来未来至少十年的经济都不看好。当泡沫开始破裂的时候,直到泡沫结束前,一般都是刹不住车的。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主要是靠地方政府加杠杆,在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加持下开启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政策扶持。还有一手家电下乡,极大地提高了内需,最终盘活了经济。
而15年则依靠居民部门加杠杆,用六个钱包去支援涨价式去库存。中国模式下的“棚改”,其实就相当于欧美模式下的全民发钱,只不过前者的信用扩张载体是土地,而后者信用扩张的载体是国债。
哦,对了。以上说的都是印度,与咱们无关,咱们一直都是稳中向好,一切都在疫情后积极恢复,赢麻了。
而我们的邻国印度 债务压顶,ZF、企业、民众都缺钱,可奇怪的是他们市场上却有着大量资金,大量放水,钱却在银行之间空转。真替他们担心啊。
印度社会上不缺资金是指有的人资本很充足,但是他们不投资不消费,就是存着过冬,他们对现在的形势很清楚。
处处缺资钱是指 ZF被地方债,CT债的偿息压力压的不轻,企业3年疫情负重经营,民众因为房贷压力,卡贷压力每月偿还很多收入。
1-4月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下滑20.6%,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利润降幅最大的是私营企业,降幅为22.5%。
要知道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民众生活需求品消费,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垄断性企业和装备制造。私营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表明的是内部需求严重下滑。
而内部需求下滑,疫情是个引爆点,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百姓债务比率过高,居民部门杠杆率超过60%,国际清算银行估计的是居民部门杠杆率为70%。
过去40年我国遇到经济难题都是对企业实施贷款帮扶。今年遇到的情况和过去几十年都不同,今年是百姓没钱。以往的措施全部失效。
如果还是建议振兴实业,发放贷款的策略,必然毫无作用。从去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去年发放了28万亿贷款,GDP增长只有7万亿,大部分贷款根本没有进入消费领域。
你使劲的修房子,使劲的生产商品,结果,结果卖出去的有限。如果没有疫情,百姓消费降级,减少消费的会推迟几年出现。但是正是因为疫情,这种情况提前了。债务危机提前爆发。
印度过去几十年经济驱动力上来讲分为投资出口消费。投资分为ZF投资,企业投资,ZF投资很大部分是基建投资,企业投资里很大部分是扩建及房产企业拿地。
出口这20年有一定的产业升级,从最初的低端工业品成衣到现在的机电产品中端为主,但是美国加息直接让出口的增幅很难大幅度提升。
而基建由于地方债的扩大增速也在下降。最主要的是消费,房产消费断崖下降,基本品消费甚至在通缩。这3条路全部被堵住了。前途暗淡,至少中期是这样。
从根源上讲,就是全社会债务过高引发的可能衰退。
这一回和过去几十年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过去是生产不足,或外贸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当然官方不承认有过经济危机,毕竟经济危机都是资本主义的特色。
这一回就是有资本主义经济苗头,而且是很标准的由房产房贷过高诱发的,和日本90年底经济衰
1925年佛罗里达房产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有很大相似性。
国外用上百年各种历史做出的例子,印度还是很可能掉了进去。人类的历史就是学不会任何教训。在利益面前都认为自己是特殊的。但是没有一个是特殊的。
有人肯定说,没钱印钱不就好了吗,搞印度版QE。生产端搞QE没问题,消费端只能给民众发钱才能解决。
以往解决的思路是个企业贷款创造岗位,地方ZF搞基建创造岗位,让劳动者获得报酬,然后劳动者有钱后扩大消费。
而现在的难点在于生产出来的房产,商品没人买,再扩大生产,生产出更多无人买的房产,商品
民众是负债太高不敢消费,你能免除债务?不让民众度过债务难关,根本无从化解危机苗头。
早几年地方负债搞基建,当时叫基建狂魔,很多人对负债这个事不敏感,认为未来不过用通胀冲销就解决了,从长期角度说,这是没问题的,未来20年通胀冲销是个很好的办法。
但是,眼下这个坎就很难过去。没有中央ZF财政帮助,标准的隐形的地方债,偿债压力就很难偿还利息。已经发展到公交地铁发不出钱的地步。这只是ZF层面。
企业层面: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只有降价打价格战,比如年初的汽车价格战,比如房企很想降价销售,但是当地ZF不让降价,企业利润下降必然会降薪裁员,失业会显著增加,新招年轻员工会减少。
从侧面可以看到问题严重,一是美团多个城市满额,二是滴滴多个城市出现满员预警,三是打螺丝工价在下调,四是头部房企在明显裁员,五是互联网大厂裁员,六是设计院裁员。这代表的是技术企业,低端制造企业都在裁员,失业人口涌向连美团,滴滴这样的工作都难找到了。
这一回往年最大的不同是,经济没有了新的增长点,过去20年里,08,16年再难,互联网企业都是蓬勃发展的,今年互联网企业也已经到头。没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能搞存量博弈,也只能搞价格战,会非常残酷。
个人层面:大量民众负债,特别是房贷卡贷车贷经过3年疫情,都在主动缩减开支。居民部门杠杆率太高,从表内业务上看,达到了60%的警戒线。但是实际是远超的,因为存款分布是高度集中的,大量民众没有多少存款。
如上所述,今年的问题和过往几十年都不一样。靠老办法基本很难解决。早2年,把整个教培行业摁住,现在看,这个做法是不适合的,这是几百万人就业的行业,服务业在有的人眼里根本可有可无。这种思路是明显和时代不符合的。
制造业,农业只需要少量人口就能满足全社会需求,我国是世界工厂,需要的制造业工人占比除去基建地产以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也不高。
因为现代科技加成,少量人就可以生产满足全社会需求的产品,那么众多的社会劳动力咋办?只能靠服务业来完成就业,现代新兴服务业实际满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
快递,美团,滴滴,直播,教培,这些都是15年来新出现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总体超过8000万。从就业人员来说,已经超过基建地产直接就业人员,低于基建地产全产业链产业人员。
到今天还有人喊着实体经济很重要。确实实体经济很重要,实体工厂是满足的生产能力问题。可是服务业满足的是就业人员问题。
现在实体经济是过剩的,而不是不足的,是不缺资本,只缺消费的。你生产出来的东西销售不完,你还想着扩大生产继续生产?
现在印度民众有很大一部分人看似还是财务正常健康,但是都是高杠杆生存,和那些头部地产企业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最近5,6年买房的人民,背负巨额房贷,一旦失业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房产不能再短期继续上涨,如果工作不稳定,如果有什么急需要用钱,都可能造成贷款逾期破产的情况,当然印度社会个人没有破产法,是终身追责。我把这种现象叫做全民炒期货。买房本质和炒期货是一样的。
特别是失业潮有可能扩散,现在失业的重灾区在房地产企业,部分IT,部分外贸企业。失业扩散是需要时间的,经济困难扩散也是需要时间的。
绝大部分行业都有上下游和终端需求。如果终端需求受到削弱,那么上游企业早晚也会裁员破产,多米诺骨牌推倒需要时间。
其实,无论是消费减弱,民众失业,地方债务,企业销售困难,地产下滑。本质上的原因还是因为房价涨幅太大,远远超过民众的承担能力,迫使民众贷款买房。断供潮下,不知有多少人承受着无比的煎熬?
前些年我觉得年轻人还能幻想一下自己买房,但现在的年轻人,连幻想的资格都不配了。
整个社会的发展就是顶层对中产阶层和底层剥削不断加剧的过程,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房地产,房地产只是一个用起来比较顺手而又可以分化中下层的剥削工具。
一对城市中产精英,妻俩每人月入15000元,一个月加起来共有30000元,非常乐观,最后找亲戚借了一些钱,首付加装修一共花了150万,月供13000元,一共三十年。
结果怎么样呢?疫情来了,一个人失业了,然后全家只能喝粥。两人失业,只能卖房,房子卖不出去还得打折再打折,最后房子没了,首付款也没了,还欠下银行一大笔钱!
这对夫妻被房子透支了一切,孩子也不敢生了,除了打工还房贷,别的什么都不敢想了……不难发现,这对夫妻明明什么都没干,仅仅两个人的失业,就人财两空欠下一屁股债,而上百万的房子意义是什么呢?
什么叫金融游戏,这就是金融游戏。你有100万,天天有吃有喝有玩,妥妥一财富半自由,现在来了个叫房地产的,一套房300万,你付了首付还欠银行200万+利息,通过房地产这个媒介,你由100万的中产变成了负债200万的。什么?你说你有套300万的房子? 哈哈哈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穷人,需要大量的穷人,所以有人想你穷下去,世世代代穷下去。
90%勤奋努力的人养活了10%不劳而获的人。而这90%的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另外10%的人活得更好。然后这10%的人绞尽脑汁,不断的去设计各种规则来限制、控制90%的人。富人的财富都来自于穷人的劳动,穷人越努力,富人就越富有,这才是所谓的勤劳致富。
为什么年轻人存不到钱,其实不一定是因为年轻人懒不上进,不努力,而是因为这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这个世界需要大量的年轻人来干活,有人专门设计了很多返贫的陷阱,让大家很难跨越这个节奏。,就算你存了些钱,通货膨胀也能让你的存款每年百分比的缩水。
首先学校是不会教你怎么赚钱的,你学的那些东西其实都是为了让你变成了90%的一部分。工资,只是奴化人性的一种手段。当你接受了工资的概念那一刻起,你的思维就已经被套上了枷锁。
好不容易你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年,有了一点点积蓄,又设计出房贷车贷,把你未来的几十年都掏空。你通过车贷房贷获得了车子,房子,你得意洋洋,却不知道你陷入了一个圈套。然后你就得每天早出晚归,忙到停不下来,你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其他的东西。让你余生都只能是为了糊口,不能停下,且无翻身之日。
否则每个人都有100万,都大额存银行一年利息都有三万多,月收入近三千,利息都够低欲望生活,那就没人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做牛马了
且假如100个人存款合计一亿,对银行来说宁可让一个人一亿,另外99个为零,也比每个人100w要好得多。
因为100个人拿着100W存银行,银行是亏本的,但是如果一亿的那个人存银行,银行可以把这一亿贷款给剩下的99个穷人,银行就能赚。
富人最大的财富,不是豪车豪宅,也不是乱七八糟的存款文物,富人最大的财富,是穷人。
毕竟周公子自己都说了,苟利XX生死以,家族传承吾辈责。
你以为的先富带动后富是别人富了,然后带动你富,实际是周劼他爹富了,带动周劼富。
你以为的勤劳致富是你勤劳了,自己就富裕了,实际是你勤劳了,老板的奔驰换得更勤了。
但如果人人都懂了这些,都清醒了,有人会不开心的!
看看那么多烂尾楼集体停贷,也就是说,你交了钱,还不一定能拿到属于你的东西。
地方拿了土地财政和税收,房地产商拿了购房款,银行透赚得盆满钵满,最后把年轻人一辈子的收入掏空,那你卖了人家东西也得给人家东西吧?可是整个地产链条上所有的体系都可以违约且不承受责任,最后就只有穷人不能违约,还不能申请个人破产。
无过错方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这设计真绝,断子绝孙的绝!!!
掏空了六个钱包,背上了几十年的外债,结果给他们100万买成本20万的东西,他们还让我们还200万,还200万就算了,还不给我们东西,且合理合法
如果动物光吃不胖,那它肚子里一定有了寄生虫,如果百姓勤劳而不能致富,那社会一定有了吸血鬼。
日本地产30年前发生了严重的衰退,起因也是房价暴涨,当时东京人人认为未来会更美好,出租车司机经常收到超过里程的红包,现在很多人总结是认为日本衰退因为美日的《花园协定》有一部分这个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是内部社会杠杆太高,房价造成了大量人口高额度长周期负债。那没有《花园协定》的美国怎么也在2008年爆发了次贷风波。
社会规律会因为强势政策而短期失灵,但是不会长期失效,社会规律实际上是另类的物理准则,在不同社会有修正,却又通用性。
目前印度居民部门杠杆超过60%,国际清算银行对印度的评估是70%,无论是60%还是70%都说明困难就在眼前,而不是在未来。
那么,房价跌回去问题就解决了?当然不可能。跌回去对经济的损害更大。有人说刚需买房,跌回去一样住。这个说法是很短视的,房价跌回去,不会出现抢购潮,而是成交会极度清零,整个社会35%的GDP会突然莫名消失。
原因无他,钢材,建材,家具,家装,家电,建筑设备,运输全部会大幅度断崖式下跌。那个时候可不是少许人失业了。我一个草根都能看到,你猜管经济的人会不知道?
于此,你可以看到地方ZF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让一手房明面下跌的,比如前段时间开发商7折卖房被叫停就可以知道,如果真的房价大幅度下跌,地方ZF卖地收入不是腰斩而是直接清零,财源少了3分之1。未来的房子应当卖给谁呢?
印度前些年钱好赚,地方ZF的公务员收入也上来了,公务开支也上来了,各类基建投资也上来了。
现在已经是靠城投抵押土地给银行贷款拿钱出来运转了。你可想而知,这种左手倒右手的贷款是多么无奈才做的出来的事。
情况已经是这样一个情况,怎么办?
软着陆!
众所周知,债务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移。
转移给谁?
谁能吃苦,那就再多吃点苦吧...
先富起来的人永远不会带动后富,也不可能实现共同fuyu。财富的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先富的人会用自己的金钱构建起一道道阶级壁垒,阻挠后来者,蒙蔽后来者,保持甚至扩大他们的优势。
其实对于我而言,我并不不苛求什么星辰大海,威震四方,只求风平浪静,人民幸福。
只愿我们中国生而贫穷的人可以靠努力脱贫的时代能够继续。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靠努力是不能脱贫的。
有太多的地方,哪怕是去谷歌多看看相关报道,都会让人绝望的触目惊心。
叙利亚政府肯定也是不愿意国家落得被打倒退四十年,老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当难民的下场。
克里姆林宫也不愿意变成经济危机的牺牲品。
何况警察工资都付不起的巴西,甚至是医院崩溃,人类回到残酷的自然选择下的委内瑞拉。
世界永远是如此野蛮,残酷,而真实。
往上面看,我们没有那些工业文明的上限。没有那些美式民主自由。
往下面看,却往往更触目惊心。
在这风云诡谲的经济末期,不出大事,便是盛世。
历史,时事,资本论,国富论等书籍读多了,人难免会变消沉和容易满足,会丧失年轻时的愿景,也就不再满嘴鲁迅吃人之类的话了。
显然我不是那种有伟人器量的人,不是那种渴望改变世界的人。
更不是叶利钦,尼亚佐夫那类人。
在这个社会中,我只是个难得清醒的“普通人”。
如果要我说希望未来什么样,我自然是希望我们民众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内心充实,希望中国可以爬上产业链上游,希望上两三代被工业化进程而牺牲的人,汗水和血没有白流。
真心的希望如此。
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删了40%,不然太敏感了过不了审,想看完整版的可以加我私人号:(CH09908)
这篇答案太过露骨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存活,如果有缘看到的就点个赞吧吗,也欢迎大家收看我这些年总结下来的一些经验,相信一定对你有帮助~
35 岁的你想告诉 28 岁的我什么人生道理?1.1 万赞同 · 230 评论回答


如果这篇答案被和谐,更多不能说内容我会更新到我的公众号:【里昂随笔】分享外面看不到的人情世故、社会经验和社会潜规则。
点赞一定让你今年暴富,关注里昂,带你看透社会本质~
干房地产十年了,有资格回答下这个问题。
我拿我亲手操盘过的一个项目来给大家看看,表格里就是这个项目的成本情况。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项目开发商修出来的成本单方就要花到23519。多出来卖的部分才是开发商的利润。
一般开发商的利润也就10%左右,所以这个项目的售价大概就是23519*1.1=25871。
当然不排除开发商卖得更贵,这全靠开发商的水平了。在这个行情下,很多开发商一个项目利润压根就做不到10%,很多时候能保本就不错了。所以这里面,你能看出来最赚钱的谁了。
ZF 土地拿走15320,各类报建费用拿走507,各类税金拿走2505,合计18333元/m2,占比总售价的71%。
也就是单价2万5的房价里面, ZF 就拿走了18333...
剩下的才是各类工程施工单位、银行利息、员工工资以及开发商的利润,合计占比29%。
这29%里面开发商利润占10%,剩下员工工资(管理费)、银行利息(财务费)、营销费以及上下游的各类工程款一共就占19%。
这还是湛在25871售价可以实现的情况下,如果售价实现不了的话,开发商利润也就毛都拿不到,剩下的工资、工程款这些也大概拿不到,但土地款是肯定早拿完了的。
你细品...
不用分析。
披着房地产的马甲,土地财政一举收几十年的税,还为国家金融体系贡献了发钞的蓄水池,同时贡献几十年的利息回报。
可惜这马甲质量太差,现在盖不住屁股了。
下面这张图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如果问你,什么标志会让你想到许家印?
我相信不少人肯定会脱口而出:爱马仕。
对,因为爱马仕皮带和许家印傲娇的跑姿一起出镜,所以许家印有了“皮带哥”的称号。


而这条皮带,价值6000。
而手上的手机当时价值1.5万。
至于衣服和鞋子,就不说了。
除了价值不菲的行头,还有豪宅,豪车,私人飞机,豪华游艇,这些资产价值多少钱,估计皮带哥自己也不清楚。
再说一下另外一个人。
王思聪。
不提他和网红的爱恨情仇。
就说一下他和他的狗的故事。
因内容可能引起不适,如果感兴趣,请自行搜索。
为什么要说这两段呢?
只是想告诉你,以前做地产行业有多挣钱。
就算是普通卖房子的,开盘一两个月,每个月挣20万以上不是传说,上不封顶。所以,置业顾问在房地产市场火热的时候,也是土豪般的存在。
所以,你问,钱去哪里了?
钱去了开发商的所有人,债权人,还有员工的腰包。
为什么说债权人?
因为地产从拿地到卖房,几乎不用出钱,全靠贷款。
可能利息会比较高。
但如果能顺利把房子卖完,相关税费一交,贷款本息一还,员工工资一付,剩下的利润就能分红派息了。
如果房产价格保持稳定,这也算一个完美的闭环。
但是,如果房产价格下降,问题就来了。
买房一般用了三分之二的贷款,可是进入开发商的账户都是实打实现金。
开发商赚了未来的钱,风险留给了购房者。
一旦房产价格下跌,房产贬值,购房者因为贷款总额不变,等于变相提高了杠杆。断供甚至弃贷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而开发商已经赚到的钱是不受任何影响的。
所以,钱去哪里了?
基本变成了银行的呆账和坏账。
房地产的上下游也一样的,跟着房地产公司吃肉喝汤,也在一段时间内赚得盆满钵满。
伴随着房企的倒下,上下游也面临亏本甚至破产的风险。
有人会问,既然房地产赚钱那么多,为什么会破产?
主要还是两个原因。
首先是房地产赚钱太快太容易,舍不得离开。
其次,一些房企的所有者通过各种金融手段,把钱变成了不可追溯的个人财产。
假如M城要修一公园,然后一堆裙带围了上来,招标金额是10亿,分包8亿,转包6亿……层层克扣之后,到达材料商和农民工手里的,恐怕2亿都不到。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用“扩大投资”来解决问题?因为“资”是通过他的手“投”出去的,就像他把猪肉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到锅里,你看他手上留下了什么?
油水!
我找了下前司开发项目的经营测算表,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
这是在温州核心区的一个项目,19年5月份拿的地,19年10月份开始销售,总体可售面积约11.9万方,销售均价约3.3万/平米,三方合作项目,启动会测算预计项目净利率11.1%。


以上所有都是不含税的支出(非专业人士请忽略~)
通过上面的这张表,我们大致可以估计,购房者所支付的所有钱中,约62.5%直接流入到了财政中,18.2%给到了施工单位,然后大概2.8%给到了包括项目公司人员工资以及外部分销售中介、代理等费用,5.5%给到了银行、信托等机构,最后开发商老板大概能拿到11.1%;
当然,供应商获得的收入部分,也需要交税和支付人员工资,如果涉及到一些自然资源,最后也会注入自然资源的占有方(财政)。
人员工资部分,大家也需要交税和交社保; 同样资本方也同样有类似支出项。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简单的结论。
在房地产产生的收入中,至少60%以上收入流入到了财政;
如果考虑其供应商、金融机构、人员工资纳税等,预计80%以上注入到了财政收入中。
在项目亏损的情况,基本由开方自己承担,你会发现,财政在整体收入的占比会更高。
在目前的这种房地产形势下,你会发现,供应商拿不到工程款,员工拿不到工资,资本方别说利息,可能本金也收不回。
而开发商呢,如果有净投,那肯定亏得啥都没有,如果已经把资金转移了,转移国外到国外的会抓人,资金还留在国内的,也会被法院清算掉。
那到底谁得利了呢?买房的小业主交了钱,没有拿到房子,每月仍旧还着房贷呢。
财富从哪里来,从人民的劳动中来!
可能你没想到,但其实很简单
天下第一水司楼
独山县的400亿
都是房地产的钱
首先,房价的大头是被地方政府拿走了,包括直接的土地出让金和各种税费。这部分钱被政府用来维持自身运营和进行投资。所以过去几年,房价高涨的同时,体制内的待遇有了明显的提高。
因为有土地出让金进行兜底,地方政府也敢于负债,通过城投公司发行了大量的城投债,银行也非常乐意给城投公司提供贷款,这也是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原因。这些钱被政府用于投资,各种基建项目相继上马。这些项目也使得土地价值外溢,买房时,房产销售常常会以这里规划层级很高、x号线马上就要开通、xx三甲医院即将落成、x小分校马上就要建好等作为房产优势。政府也由此形成了卖地→基建→土地涨价→继续卖地→继续基建的路径依赖。
房地产的发展也拉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大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作为一个行业内从业者,在16-18年时,行业内的总体薪酬水平达到最高点。在那个时候,年入大几十甚至上百万的房产中介和案场销售也不在少数,而在20年之后进入了大衰退,总体薪酬水平回到了08年。在当时的节点选择继续深造而不是直接就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需要面临高企的房价,还直接遭遇了行业的衰退,很不幸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时代的洪流下,个人的努力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在房地产大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征收大量的土地,也通过拆迁造就了大批一夜暴富的本地市民。我所在的公司就有司机和职能部门员工拿着四五千的工资,但是却能出入豪车,潇洒恣意。
这一轮的房地产发展是粗放的,几乎没有技术进步、管理升级,市场也一直上演着劣币驱逐良币。各公司比拼的是关系、政策、公关,甚至是谁更没下线。谁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融资,谁敢更多地负债,谁能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周转,谁的政府关系更加良好从而能获得更加有利的政策,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扩张,而不是谁的产品更加优异。这种发展模式也造就了一批或灰或黑的富豪。
很多金融产品的底层资产就是房地产。高企的贷款利率和房价使得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也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几乎没有展现出什么过人的能力,反倒是闹出了不少的笑话,但是却可以通过垄断和政策拿到天价的年薪。
所以房地产大发展过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居民在负债,地方政府在负债,企业也在负债。但是在这个链条上,只有居民是无限责任的,哪怕房子烂尾了,也得继续还房贷。
我的建议是看财政部报告,直接翻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然后看一看历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再去对比一下税收收入项目,就知道什么叫实业误国地产兴邦了
至于这个问题,我突然想起来20年写的一篇文章。拿万科有啥意思,万科多元化经营,万科物业行业内的名声都响的不行,收入分母本身就比单纯的开发商高,按项目分析差不多买房的钱里60%都得上交国家
第一:转移至国外,前几年在国外买买买,奢侈品、豪车、豪房、小三等等,中国土豪简直滋生如兔,生生不息,让外国人觉得中国太有钱,没错他们有钱,可国内大部分打工作呢?
第二:银行,存款已亿算大储户,动不动新闻报道,银行里存了多少钱,难道哪些钱是普罗大众的,怎么可能,都在少数人手里
第三:黑手套,这不方便细讲,懂得都懂。
流行的答案:50%给了zf;
真正的答案:拆迁户、老房东。
你苦哈哈掏空家底买600万的新房子,300万是给政府的;10个你正好供养一个3000万拆迁款的拆迁户,然后你还替拆迁户说话,认为他有协商的权力。
你买2手房花了600万,房东买入价100万甚至是拆迁分的房,你怪政府?
如果卖地的钱都用来发奖金、腐败了,那拆迁户的法拉利、10套房哪来的?
发工资,发奖金,发分红,买地皮,盖新楼盘,做投资,做公关。
盖本楼盘?
????
这还分析啥啊,你找银行。
把那些500万以上的存款人的清单拉出来。
一目了然。
以前我以为老王的话太夸张,看了最近博主给万科算的账,没想到夸张的是毛利率。




首先房地产公司赚了多少钱看什么?看卖房子收回了多少钱,也就是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011年-2022年十二年间万科卖房子一共收到34791亿元,这是房地产公司最核心的钱。同时还有一些当年预收的购房诚意金、合作方款项,十二年收了3022亿,同时公司支付的其他现金流加起来4270亿元,这两者由于主要是合作款,我们可以不予考虑,只看核心业务。


这些钱去哪了呢?
第一分红。很多人会说地产公司分红分走了很多钱,尤其是给实际控制人。我们看分红大户万科,十二年间分红906亿元,占收到的现金比例仅为2.6%。这是实实在在分走的钱,分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了。恒大、碧桂园的这个比例只会更低,不会更高:恒大十二年间分红808亿元,碧桂园十二年间分红794亿元。
第二是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得不说,我们的房地产牛市造就了不少从业者的造富神话,很多房地产从业者赚了不少钱。以万科为例,2011年至2022年十二年间更支付给员工1197亿元,人均年工资12.5万元,不算高,也不算低。但是这个钱占收到的现金比例仅为3.44%。
第三是支付给银行的利息。支付给银行的利息不仅在利润表中有反应,还有很多资本化利息,万科2011年至2022年十二年间更支付给银行1780亿元,这个钱比支付给员工和分红的钱都要多不少。这个钱占收到的现金比例为5.12%,说房地产公司给银行打工有点过分了。
第四是支付给上游客户的材料款。很多人都说房地产企业养活了一堆上游企业,事实上也是。万科2011年至2022年十二年间共支付给上游企业12248亿元,占收到现金的比例为35.2%,这是万科现金流向的大头。
第五是拿地金额。我们都知道房地产想有土地,必须买。据统计,2011年至2022年万科拿地金额为237亿元、722亿、870亿元、325亿元、684亿元、1320亿元、2189亿元、1351亿元、1610亿元、1349亿元、1274亿元、241亿,合计12172亿元,占收到现金的比例为34.99%,这是现金去向的另一个大头。
第六是支付的各项税费。很多人一直说税费是房地产的大头,其实还好。万科2011年至2022年支付的各项税费4647亿元,占收到的现金比例为13.36%,确实比支付员工、分红和银行的加起来都多。
第七是形成的固定资产,也就是构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万科十二年间只有530亿元,占比1.5%,算是比较低的。
上面七项加起来差不多是96.2%,基本上把公司赚来的现金去向全部理清楚了吧。其中拿地花了12172亿元,占比35%;支付的税费4647亿元,占比13.36%。两者合计48.36%,差不多接近50%了。然后是上游企业,包括建筑、材料等等几十万家企业,拿走了12248亿元,占比35%。最后才是银行、员工和股东(分红),一共11.16%,而股东永远是最少的。
万科如此,碧桂园、融创、恒大的现金流向也大差不差,这就回答了钱去哪儿的问题。
嘿嘿,这题我会。
首先,老百姓一般都是贷款买房。你得先理解“贷款买房”是什么概念?银行给你一笔钱,你要在未来一点一点的还,要加算利息。在这个环节,你提前预支了你未来30年将创造的价值,来支付房款,并已经约定好这里面一部分是要给银行的利息。假设购房款是100万,银行利率是5%,其实你要给银行105万,银行给开放商100万。
开放商拿到钱(100万购房款)了,他很开心,他会把钱花掉。这里我们用一些会计的科目来辅助理解一下。
100万是开放商的收入,那么成本大概占80%,是80万。这个成本包括:
土地出让金:开发商要拿地,也就是给地方政府卖地的钱,假设占40%,40万。政府拿到这些钱,会搞一些基建、民生项目,但是资源使用的过程中会损耗啊,至于损耗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哈哈。
各种税费:增值税是大头(含土地增值税),还有一些契税和附加税等,给了政府,估计15%吧,(增值税其实是价外税,这里我简略处理了),15万。
开发成本(存货):设计、建筑、材料等,假设20%,20万,就是给了他的供应商,上下游企业。
员工工资:支付给房地产相关从业人员的工资,假设5%,5万。听说某已经暴雷开放商的一个区域总月薪是250000(你没看错,是月薪,后面4个0)。
利息费用:给债权人,也就是银行的钱,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负债率基本70%以上。假设2%,也就是2万。
扣除以上成本费用,得到利润总额20万。再扣除企业所得税费用,25%,也就是5万,给政府。剩下15万,分红给到股东,比如某皮带。
大头算算,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拿到了60万,60%。股东拿了15%,15万。银行我估计在7%左右,而控股四大国有行的就是中央政府,所以银行利润很大部分去了财政部。
现在房价要跌了,是因为房地产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玩不下去了。居民杠杆率接近70%,出生人口下降,贫富差距过大,大家不买或买不起房了,供给端大量库存,而需求端不足。
前阵子的政策中,放开限购,降低首付比例,那就是希望居民继续加杠杆,托住房价。。。呵呵。
我觉得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这个,才是合理的,就是把钱还给老百姓。
还有,抓贪官和无良企业主,充实国库后再降房贷利率,最好家庭只有一套房的贷款利率降到1%,这才是社会主义应该有的节奏!(我在做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讨论。
房子的建筑成本,大概是1800元一平米,这包括了外墙装修,内部水电安装到位了。这个成本,在全国大致是一样的。可能稍微有点区别的是,在发达城市,人工成本高点,在乡村小镇,人工成本地点而已。
加上销售环节的利润,不算土地成本的话,房子卖2000块钱一平米,开发商就可以盈利了。假如算上地皮费用的话,假设一亩地1000万元,估计北上广的地价也就这样了,别的二三线城市,也就4-500万一亩地。那就是平均一平米的地是一万元左右,不到两万块。建个30层,平均到每平方米的房子上,地皮成本不会超过500块,我就算他1000块吧。
有人会说,在容积率的限制下,不是有多少地就可以建多少房子的啊。这确实是事实,但是购房者买的房子面积,房产证上100平的房子,有30平的公摊很正常。容积率造成的损失,开发商早就转嫁到购房者身上了。
那么,北上广的房子,其实卖个3000块钱一平,开发商就可以盈利了。那么,为什么卖到三万五万甚至十万元一平米呢?即使卖那么贵了,恒大碧桂园为什么还能够破产呢?
网上有一个房地产老大王健林对于房价的构成的说法,不知道真假,大家姑且参考一下吧。
王健林说:100元的房价里面,zf拿了50元,银行拿了15元,买房者买到了15元,流通环节花了5元,开发商拿到了15元。
我们今天的6000公里的地铁,20000公里的高铁,还有更多的高速,更多的普通铁路和普通公路,那许许多多的公务员的工资,还有动不动就几十亿上百亿的贪污款,或许大多从这里出吧。
http://mbd.baidu.com/newspage/data/videoshare?nid=sv_521354721703264526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一季度订单远低于市场
美股纳指收跌逾 2% 创二月来新低,英伟达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 3 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
私有制是否保护了人格平等?
如何看待英伟达股票2024年4月20日跌停10个点
埃尔多安为什么被叫做经济学毁灭者?
网传南京有中介恶意做空楼盘房价,业主发起
2024 年 10 月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
如何评价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 s)下调万
死过人的房子可以买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25 13:31:02  更:2024-03-25 13:37:54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