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中国央行称「降准」仍有空间,释放了哪些信号?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中国央行称「降准」仍有空间,释放了哪些信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21日,中国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在京出席新闻发布会时称,从下一段看,中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存款成本…
空间肯定是有的,甚至还可以做金融改革,像多数发达国家那样逐渐放弃准备金率制度,把法定准备金率下调到0,依靠商业银行自己根据需求决定超额准备金的比例,同时政策转向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但现在可能还不具备这些条件,比如赤字货币化暂时还是一个底线。
至于释放什么信号?
广义货币供应增速长期相比于名义gdp都是较高水平,比如现在的GDP大概是126万亿,而M2余额3月也就超过300万亿了,表现在宏观杠杆上更清晰,货币供应本身就是信贷创造,宏观杠杆依旧没有减速的迹象,今年要看的就是实体部门杠杆会不会超过300%了,发展阶段来看是偏高的,债务支撑经济增速在过去十几年还是非常明显的。
既然市场货币供应本身不低,为什么还要不断的供给呢?要么是钱留向部分人后不流通了,要么可能本身就有旁氏信贷的成分,也就是所谓的金融空转,从消费和市场的物价指数(不只是cpi,还有名义gdp的价格修正)变动来看,又是非常缺钱的,说明货币政策的效果越来越弱。
换成定性的理解就是,借多少债可以促进多少gdp,这是宏观的成本和收益的效率计算,供应的货币有多少可以转化成多数人的收入和福利,这是结构上的效率,且两者本身就是相互影响的,居民资产负债压力大,保障小,且财富结构本身失衡,你就不能指望能提供多少投资和消费。
总结起来,空间是有的,就和最近几年不断的降息和降准一样,都可以拿出来一些筹码,但效果呢,是不确定的,需要看货币的传导和分配的结构。
2024年仍有很大降准降息的空间!
制约降准降息的一般就是通胀,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其中1月份下降0.8%,2月份上涨0.7%。CPI增幅这么小的主因在于食品,权重占比最高的猪肉价格下降9.1%,鲜果价格下降6.6%,鲜菜价格下降5.1%。
这三样东西也是最容易被人们认为是通缩的商品,他们对个人生活消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当前我们有一部分通缩的影子存在,查看中国CPI数据,先在已经跌至历史低点,去年10、11、12月份都为负值,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上一轮得追溯到08年金融危机之后。


这一轮状况跟08年还不太一样,08年是外部危机影响到了我们,只要我们挺过就行了;这一次是内需、外需共振导致的,还叠加了地缘政治影响,影响更加深远且持续,光靠被动硬扛只能陷入螺旋下滑的通道之中,必须要一些强大的政策变化扭转趋势才行。
所以降息必然是当下政策工具的首选,决不能让CPI持续萎靡下去,当市场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房地产持续收缩,就连基建投资都减速了,靠市场自己的调节能力已经无法避免收缩周期。
这个时候就只能靠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从供给端加大市场货币需求,前几年欧美都是这么干的,先在我们很大概率也会这么干。,今年我估计5年期LPR利率至少会下调2次,多的话甚至可能3、4次,至于1年期利率,至少下调3次,甚至可能两个月一调。
现在年初央行就释放了货币宽松的信号,既是预告,也是提前说明,让市场有个准备,都在期待上面给出提振经济的猛药,连续降息,可能就是猛药!
说明降准+降息的组合拳以后还会经常用到
官方之前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在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
大家想一想这么多地方债,房地产债都需要降息来降低成本,而且未来连续几年都要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每年最少万亿
而且还要金融扶持房地产,并且要搞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平急两用,这三大工程
到处都需要钱
降准可以释放流动性,去年在没有降准之前,金融系统就比较缺钱
在一些不是年底,节假日的时候,逆回购的利率都非常高
在2月5日降准落地以后,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过年期间逆回购都没有什么波动
解决了金融系统流动性的问题,但后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钱,未来肯定要继续降准的,这个毋庸置疑
除了降准,之前还下调支小支农再贷款利率25bp,放宽普惠小微贷款标准从单户1000万元到2000万元
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
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
并且后面还下调了一波LPR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今年存款利率也会继续下降




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并且说奋力一跳能实现的目标
这个奋力一跳其实就是特别国债+降准+降息的组合拳
而且最近也一直在提要解决资金空转的问题
所以也会继续压低存款利率,倒逼市场的钱流入实体
未来存款利率自然也会继续下降,无风险收益率也会下降
也就是说国债,理财利率都会下降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刺激,倒逼消费提升,资金流入实体


从以上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刺激经济发展的核心策略就是稳住房地产
然后慢慢化解地方债,不断的降息+降准,再降低各种收益率,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刺激消费
大方向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思路
降准这套东西,包括整个金融学框架,都是西方的东西,
并不一定适合中国,或者说中国未必需要一定按照这个框架来玩,
准备金初衷是干嘛的?
是怕你去银行取钱取不出来,是为了防止银行挤兑,商业银行按照一定的比例(存款准备金率),将一部分资金作为存款准备金存放在中央银行。这样做可以确保银行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应对客户的取款需求。
但是,思考一个问题,我国会发生挤兑吗?
或者再直白一些,会给你挤兑的机会吗?
不想让你取钱的时候,有的是办法不让你取钱,
比如设置每日限额,比如给你增加各种障碍,比如用反洗钱的名义,比如用断卡行动的名义,
方法多的是,
退一万步,就是不然让你取钱,你又能如何?银行就会倒闭?你想多了,
你以为我要说信任问题?
恰恰相反,在中国广大老百姓朴素的概念里面,银行就是最可靠的,
即便取不出钱,也并不代表钱没了啊,只是取不出来而已,和没有了是两码事,
但是,双刃剑,反过来,对应的就是老百姓骨子里不相信银行以外的任何金融机构,
歌舞升平的时候看不出威力,然而一旦宏观不确定性笼罩的时候,
老百姓就刺激不动了,你说破天,我也是存银行,不消费,不贷款,不买账,
降准的空间当然有,在中国,你降准降到零,都没有银行挤兑的风险,
但问题是,市场上那么多钱,是不是能够被有效的利用起来,
钱如果换不来生产力的发展,钱就会变毛,简单的道理,
为什么资本配置会失灵?金融资本的一个底层逻辑之一,是风险和收益博弈平衡,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不同人和机构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情况进行选择,整个市场动态平衡,
而我们这里,资金主要在体制内,就决定了必然配置失衡,因为任何一个掌舵的人都不会去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赚了钱不是他的,亏了钱他要背锅,你在那个位置你也一样,
所以我们这里的资本主要流入了低风险,啥是低风险?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垄断性的、特许经营的、有资产抵押的;而恰恰不是创新的、颠覆性的、以人为核心的、方向多变的,
几年前干蚂蚁的时候大批特批所谓消费主义陷阱,现在呢,笑死,旧的东西又不是不能用,干嘛要浪费钱换新的?想的一出是一出,这就是行政指挥资本流向的必然后果
你们以为这是内宣,其实这是外宣,
释放的就是我比你能苟的态度。
现在市场缺不缺流动性呢,其实是不缺的,
比如一年期shibor比一年期MLF还低,
比如之前回答讲过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升,
降准dark不必


但是央行仍然在强调降准,总该意有所指,讲话中有这么一句: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的操作自主性。
只要经济体指的是谁呢,
这个很有意思,刚刚完成货币政策转向的其实是日本,
日本退出负利率了啊,
变相加息怎么还能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的操作自主性,
那么,我斗胆猜测,这句话说的是美国,是欧盟,
我之前曾讲过,西方发达国家要么搞金融,要么卖原材料,要么卖奢侈品,要么干脆躺平享受福利,总得来说就是纯消费,
只有德日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唯二的工业国,纯制造,
工业国需要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这样进口能源、原材料、中间产品不会因为货币贬值而受损,出口终端产品也不会因为货币升值也减少竞争力,
因此,工业国与消费国(美国)的货币政策天然是不同步的,
从以往的货币政策走向来看,经验公式认为,日本央行可以作为一个风向标,大部分时间它都会先于其它西方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联储做出政策转向,
换句话说,日美货币政策具有高度联动性,
日本央行取消负利率和YCC框架,可以看做是美联储未来降息的先导。
据此,我认为,央行判断欧盟、美国将在不久的将来进行降息,
而且,在它们降息之前,
我们有足够的降准空间,通过降准给经济活动提供充分的流动性。
潜台词就一句:在美联储降息之前,我们不会出系统性风险。
这我也完全相信。
我不认为中国要马上走入大衰退,现在这波虽然有不动产泡沫破裂在里面,但我提醒大家不要动不动就机械的照搬日本日本日本。
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如果经济周期直接复制粘贴,那往回看就成了预见未来了。
中国和美帝一样,接下来还有一个繁荣周期。
但区别是中国基本上只能指望外部市场增量。


人民币大概会在这个通道里继续有序贬值。
说白了就是经济系统整体是要遵循以前的逻辑继续以外需为核心导向前进。
随着人口结构改变和工业水平持续进步,经济发展质量上会有一些提升。
通过有序贬值在中段位工业产成品领域保持霸主地位,然后向高端冲刺。
三哥,印尼、越南等将会作为冲击工业化的新兴经济体提供一些外部增量。
美帝靠科技带动,通胀下去之后,它消费慢慢起来了,中国也就会随之被带出浅衰退。
货币工具这些都是雕虫小技,不出系统性风险就得了。
现代货币系统,没人真的会被通缩搞死的。
真正的阴影还是通胀。
俄乌冲突(黑海货运)和红海冲突(红海货运)能消停下来,浅衰退周期很快就结束。
但是下个繁荣周期百分之九百不会比冷战结束以来的这个长久。
人口问题卡死了。
而且,中、日、德、法、韩这几个在下一轮繁荣周期里的综合表现我认为会不如美帝,三哥,印尼这些。
中日德法韩会是一场很残酷的吃鸡大赛。
央行使用货币政策一般有三种手段,一是调整存款装备金率、二是调整再贴现率、三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
其中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是央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属于效果最猛的货币政策;而再贴现率近些年使用的频率在逐渐减少。
所以,在所有货币政策当中,如果使用降准的次数增加,那么则可以明确说明货币政策的调节力度在放大。
今年第一次降准发生在年初,比过去5年都早了不少,且降准幅度扩大到了50个BP,这又很大程度上说明今年的降准次数可能会在三次以上,这将成为2018年来的首次(除开定向降准),表明我们的货币政策正在向超级宽松的周期中进发。
从大方向上来看,我们将长期处于货币宽松时代,未来的货币供应量会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且供给量会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量,我们将迎来一个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周期。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经济复苏势头将会得到明显的回暖,通缩危机也将逐渐消退。但与此同时,由货币供给驱动的经济复苏也很容易带来结构性通胀,并且是滞胀,宏观经济在复苏后并不会重新进入到高速爆发期,如果没有产业升级的支撑,那么经济发展的质量则需要打一个个大大的问号。
好在中国拥有相对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也存在诸如像新能车和光伏这样的优势产业,所以在宽松货币周期下,中国有产业升级的方向。只要新产业铺得够开,便能创造社会经济新的供需结构,整个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方向都会发生重大转变。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增的货币便能充分在新产业中流通并释放,从而塑造新的经济生态,缓解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压力。届时新型工厂将完全取代传统工厂,新的生产技术则会取代旧的生产技术,至于具体会亿怎样的形态呈现,那就不是现在能够描述的了。
说到底,降准被反复提及就说明了货币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这对我们未来的投资消费都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之所以会开启货币大宽松周期,原因不止在于当前宏观经济的低迷,更在于目前我国庞大的存量债务规模,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和个人,我们存续的债务依靠正常的财政收入和经营收入已经完全无力填补。
所以需要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来不断释放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人为推高通胀,以达到稀释社会债务的目的。
不过把目光拉近,长期战略也需要考虑短期风险。目前美联储还没有彻底结束加息周期,美元利率仍然维持在高水平,这将对人民币的币值带来严重考验,所以我们降息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在目前美元降息预期推迟到下半年的基调下,人民币的降息将带来一定的贬值压力,所以我们上周又通过MLF回收了近1000亿人民币,目的就是为了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客观来说这样的做法明显和当前的降息政策背道而驰,甚至可能会干扰降息政策的效果,为了保汇率,宏观经济做出了部分牺牲。
但只要美联储一旦开启降息周期,那么我们积累多时的降息需求便会充分爆发,届时降准降息的频次和幅度都会显著扩大,我们也将正式踏上大宽松周期。
这是三周内央行第二次提到降准了。
但是我之前写过,1-2月的经济情况整体还是不错的,除了地产拉胯,其他的投资、消费、出口数据都增长的不错。
所以这个时候,4月份降准的紧迫性,按理说不是很强。
感觉上更像是对市场吹风。
我觉得下次降准更可能在下半年。
但是如果3月份的经济数据出乎意外的差,5-6月再次降准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降准也是为了给商业银行松绑,让他们更有能力去应对贷款利率调降后的业绩压力。
至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其实是取决于贷款价格的,现在贷款获取的难度已经降低了,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市场利率去拿贷款,应该不用等太多时间。
但是不符合条件的,再降准,估计这个贷款也难拿到。
降准不会改变整个大局势的变化,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给银行松绑,对冲贷款利率调降的影响。
所以后面降准肯定还是要降的。
另一方面,除了降准之外,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关于银行方面的大事件,就是什么时候四大行开始再次调降存款利率。
上次四大行下调存款利率,是在2023年的12月份,如果按4月份再次降存款利率来说,就是间隔了4个月,时间上也算合理。
当然,如果是6月初再降,间隔半年,我觉得合理性更大一些。
然后下一次LPR利率的降低,应该是在5月份之后,LPR利率的调降不会太频繁,尤其是在经济还没有出现大的滑坡迹象的时候。
大家要是去看国债市场的报价,就发现在债券市场上投资者早就对未来长期的利率走势做了充分的定价。
就算我们加大财政投入,经济增速不走低,贷款利率的走低也是必然的了。
所以这个未来的结局已经注定,看不清楚的只是我们怎么一步步的走向那个结局。


挖掘被忽视的经济数据,解密被隐藏的金融真相。我是水又三人禾,持续更新经济,金融方面干货,求关注。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用,麻烦轻轻点赞,谢谢。
前奏而已,后面是降息
降息不是一件短期的事情,而是一个可能会学习日本的长期趋势
日本央行上次加息是2007年,光负利率就持续了近十年
而整个降息周期是从1990年开始的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学日本,你准备好应对30年的降息周期了吗?
降准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资金!
问题是现在面临着流动性危机,银行的钱贷不出去,多家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最低消费贷利率已突破至3%以下,有银行的消费贷利率底线甚至下探至2.7%。
1998年3月,央行建立了准备金制度,并在当年合并了准备金账户和超额准备金账户,所有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将支付统一的利率。
定量来看,由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所带来的乘数变化对货币供给的作用,与针对一个给定的乘数的货币基础变化的作用一样。因此,当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一定数量的基本点时,就可以说冻结了一个相应数量的流动性。
简而言之,央行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就能够改变货币乘数,进而控制货币供应量。
在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将尽可能避免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因为这项措施被认为是过于激烈的方法。
然而,中国的准备金率调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比公开市场操作更强大和廉价的货币手段。自1998年以来,中央银行共计调整了42次存款准备金率;截至2012年底,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0%。
主要原因是: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以及能够获得贷款资源的国企都有预算软约束的问题。
但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不对称的:经济繁荣时收缩有效;萧条时扩张就面临着流动性陷阱。
价格型的利率如此,数量型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制度更是如此。
而且由于金融创新(例如余额宝),央行将M2作为货币政策中期目标的有效性越来越差,不如利率工具。
既然降息都没用,降准就更没用了!
从战争形态、金融战和丛林法则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央行称“降准”仍有空间所释放的信号,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分析:


战争角度:
降准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其背后的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国内经济战场的布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形成了一种隐性的“经济战争”。降准可以视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灵活调整策略,优化资源配置,以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和风险。
通过降准,央行可以释放更多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国内经济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金融战角度:
从贸易摩擦到贸易战,官方定位是战争。
降准释放的信号在金融战角度尤为显著。降准意味着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增加,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在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竞争中,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可以视为中国央行在金融战场上的一种策略调整。
通过降准,中国央行可以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稳定金融市场,同时也有可能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在全球金融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丛林法则角度:
丛林法则强调适者生存、强者为王。在国际经济的大丛林中,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
中国央行称降准仍有空间,可以视为在丛林法则下的一种积极应对策略。通过降准,中国可以优化货币政策组合,提升国内经济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同时,降准也有助于增强国内市场的信心和预期,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


中国央行称降准仍有空间所释放的信号,从战争、金融战和丛林法则这三个角度来看,都体现了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战略思考和灵活应对。
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将有助于优化国内经济环境,提升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和风险。
关键是现在发的国债大部分都是长期大项目,没法短期之内提高流动性。导致M2飙升结果CPI为负数。
降准肯定是要降的,没有国家会因为通缩暴毙掉。肯定是要利好股市的。
当然是降准的信号啊。这在半个月前就说了吧。


我说和房地产有关,你们信吗?
且听我分析。
当前可能产生了流动性危机。
产生的原因,如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
什么叫”借长放短“?
借短放长是指银行利用自己的行业特点吸收短期存款,发放长期贷款,以达到盈利的目的。
有没有联想到什么?
对,房贷。
银行最长期限的存款是5年,房贷的最长贷款期限是30年。
这种情况下,不光是居民有负债,银行的钱也动不了。
“后续仍有降准空间”等于“我们马上要降准了“。
在过去,为了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一般采用的是大水漫灌的办法,也就大家所说的印钱。
GDP与M2的比值越来越低,印钱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
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如果想增强市场流动性,那还能怎么做呢?
那就是降准!
法定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是现代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三大政策工具,而其中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
法定存款准备率变动的直接效果是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水平,通过货币乘数效用对信用活动产生影响。
调低法定存款准备率,会造成准备金释放,为商业银行提供新增的可用于偿还借入款或进行放款的超额准备,以此扩大信用规模,刺激经济的繁荣。
降准的优点很明显,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迅速、有力、广泛的影响。
但缺点也有,政策效果过于猛烈且缺乏弹性,受银行体系的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大,不能经常使用,并且,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逆性。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降准。
从2019年起,每年都有降准。
2019年9月16日,下降0.5个百分点。
2020年1月6日,下降0.5个百分点;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
2021年7月15日,下降0.5个百分点。
2022年4月25日,下降0.25个百分点;11月25日,下降0.25个百分点。
2023年3月27日,下降0.25个百分点;9月15日,下降下降0.25个百分点。
2024年2月5日,下降0.5个百分点。
基本上,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节奏,不过近两年都分两次进行。
但今年已经降了0.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还准备再降,说明上个月的力度还不够。
底线应该在5%左右。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
仍有空间,如果空间足够大,那就直接行动了,让市场证明结果,大肆喊出来的那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事实就是空间可能不大了。
日本已经开始结束负利率时代了,在世界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元都是无风险套利的货币,全球各种资产都少不了日元加杠杆投资的身影。日本虽然现在不复当年,但依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的股市房地产都少不了日元的身影,日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势必导致大量资本外流日本。
虽说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但是你出口被美国政策毒死了,这招釜底抽薪人父子俩就是冲你来的。现在就是走钢丝的一潭死水,央妈加息就是缩上加缩,降息就是资本外流,流不出去的在金融系统空转。
股市全是汪汪队在买。万科上次平安落地了,那下次呢?还有几次机会?蔫坏的那俩就是来舔你血包的,整天打嘴炮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降准可以释放流动性,去年在没有降准之前,金融系统就比较缺钱,在一些不是年底,节假日的时候,逆回购的利率都非常高,在2月5日降准落地以后,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一改过去过年期间逆回购波动大的特点。
解决了金融系统流动性的问题,但后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钱,未来肯定要继续降准的。
除了降准,之前还下调支小支农再贷款利率25bp,放宽普惠小微贷款标准从单户1000万元到2000万元,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
的确,虽然调整准备金率已经是影响非常大的货币政策了,但按照7%的准备金率看还是有空间。何况国内还可以采用非常规货币政策,我国明面上的国债总量相比美日并不算大,加上我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货币政策独立性也比较高。何况如果央行愿意我们甚至可以上非常规货币政策,搞扭曲操作或者直接QE,货币政策空间不能说不大。
但问题是,光是增加流通货币量本身有什么用呢?在财经回答用到的理论里,经济似乎没有产业分别,银行贷款似乎慈爱的、平等的流入每一个产业。但如果这是真的,早在15到16年资金就应该流入实体经济,结果却是资金大笔流入房地产,金融泡沫在18、19年达到顶峰,实体经济呢?压力一直累积到疫情之后集中爆发,摆在我们面前的是20%以上的青年报告失业率,以至于现在已经不公布这个数据了,改成“不包含在校生”的青年失业率——高达14%。
然后呢?你现在期望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银行会主动给烂尾的房地产企业贷款?还是给艰难前进的实体经济投资?得了吧,如果不是业绩指标和政策要求,银行的钱袋子现在不知道捂得多紧!反倒是在个人提前还贷上银行设的门槛是一个比一个多:居民住房贷款是优质的长期债权,银行可太清楚什么能挣钱,什么是亏本买卖了。
既然选择了市场化,就不要整既要又要——何况也不可能,经济上行了要求市场压制盲目性,不要炒作固定资产,经济下行了要求市场鼓起信心加大投资,那马克思看了都得高呼CPC有如此功力竟能倒转天罡,让经济学反向运作。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你不能要求周期只有上升没有下降还是个连续函数吧?长期衰退和剧烈危机你是不是总得选一个?那就是美国,08年次贷危机它放完水也要经历十年的增长放缓呢(
08年金融危机没有给我们的决策者任何启示,29年大萧条的经验也没学到,最可悲的是,虽然叫做CPC,他们却忘了第一个C的含义,连资本论的危机理论都忘了。然后他们看着面前的烂摊子,感觉无比熟悉,却不知道在哪本书里学过,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甚至不知道怎么裱糊,真是难绷。
在一个充满紧张气氛的世界里,各国都在进行一场无形的较量,就像是一场全球性的憋尿比赛,每个人都在努力克制,看谁最先失去耐心。
鹰酱,作为世界第一的强国,正挥舞着经济繁荣的大旗。工资、股市、物价齐头并进,但与此同时,他们却拒绝降息,仿佛在憋足了劲,希望借此机会为自己注入一剂强心针,想憋爆一个大血包出来给自己回点血,这个最大的血包就是兔子无疑。然而,兔子的忍耐力似乎更胜一筹。鹰酱试图在兔子的家门口制造麻烦,希望引诱兔子出手,但兔子却始终保持冷静,不予理会。无奈之下,鹰酱只能从盟友那里吸血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但又不能太过分,毕竟小弟们若是倒下了,自己也就没有了支持。兔子深知鹰酱的计谋,面对出口的困境,转而大力发展内循环经济。当鹰酱加息撤资时,兔子则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放水托盘。还时不时与其他小动物进行货币互换,暗中削弱鹰酱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兔子利用这个机会,倒逼自己内部进行产业转型,卷出了光伏,电池,电车这些蛊王,让其他人闻之色变。欧洲的小弟们原本只是在一旁为大毛和二毛的争端呐喊助威,却没想到鹰酱竟然盯上了他们的产业,切断了他们的廉价能源供应,让他们的产业搬到自己家,还逼他们下场给二毛帮忙。虽然他们不能直接与大哥翻脸,但私下里也不断给鹰酱上眼药,希望尽快将大哥拉下水。而面对鹰酱的强大压力,兔子和大毛选择在中东地区给鹰酱下绊子,分散其注意力。中东地区因此变得混乱不堪,仿佛一锅粥。
现代的全球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肉搏战,而是在各个领域、以各种方式进行的复杂较量。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三次村战已经开始了,只是还没有人急眼掀桌子,现在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谁能坚持到最后,因为一旦有人撑不住先拉胯了,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一起舔包回血。
当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政策声明,而是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走向、货币政策方向以及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深度回应。
一、政策空间与工具储备
首先,从“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这一表述来看,央行对于当前货币政策的调控持有充分的信心。
在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意味着我国在面对各种内外部冲击时,有能力进行灵活、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
丰富的工具储备则表明,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拥有多样化的选项。除了传统的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外,还可能包括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这些工具的使用可以更加精准地引导资金流向,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空间
宣昌能副行长提到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实际上是在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未来,央行可能会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进一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这一举措将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鼓励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
此外,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还有助于提升银行的信贷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通过降准来增强银行的信贷能力,可以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三、存款成本下行与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转向
宣昌能副行长还提到了“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的操作自主性”。
这一表述实际上是在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存款成本的下行意味着银行在吸收存款时面临的压力将有所减轻,这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进而为其提供更多的空间来降低贷款利率,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转向则可能为我国提供更多的政策空间来进行自主的利率政策调整。
例如,目前美联储还是保持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全球资本处于动荡和重新配置过程中,部分资本可能会流向仍保持相对宽松货币政策,并且提供更高回报或更低风险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政策来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支持国内经济的发展。
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最后,宣昌能副行长提到的“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实际上是在强调央行对于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重视。
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央行可以更加精准地引导资金流向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等领域,支持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还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综上所述,宣昌能副行长的发言释放了多个重要信号:中国货币政策将保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基调;未来可能会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市场流动性;在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将保持自主的利率政策调整空间;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存款准备金率的初衷是什么?
当然是保障存款者的利益。
就像企业存款或者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你就不怕一时需要用钱也对已知的短期借款有预备。
就像家庭,下个月的房租生活费煤气水电物业费,再放一点预备意外,你会心平气和,假如去掉一个,你说我很有信心?信心哪里来?
肯定是还会继续释放流动性,要根据情况而定,这次日本加息,看汇率守不守的住,现在的货币政策看外不看内
看了新闻发布会提到的两个分析:
1、降准会减少准备金需求,释放长期流动性,对央行资金有替代作用;央行对存款类金融机构增加债权,会主动投放流动性。降准多一点,央行资产负债表就会扩张小一些;降准少一点,央行资产负债表就会扩张大一些。具体使用哪种工具,需要结合不同形势需要,量上也会有多有少,总体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
我get到的信号是接下来会降准和降息,因为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存款成本下行是有利的,具体安排估计也已经提上时间表了。
是的,还有空间。
降息必然是当下政策工具的首选,决不能让CPI持续菱靡下去,当市场面临需求不足的问,就连基建投资都减速了,靠市场自己的调节能力已经无法避免收缩周期。
这时,就只能靠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从供给端加大市场货币,国际上都是这么干的,我们很大概率也会这么干。今年估计5年期LPR利率至少会下调2次,多的话甚至可能3、4次,至于1年期利率,至少下调3次,甚至可能两个月一调。
现在年初央行就释放了货币宽松的信号,既是预告,也是提前说明,让市场有个准备。
今年第一次降准发生在年初,比过去5 年都早,且降准幅度扩大到了50 个BP,这又很大程度上说明今年的降准次数可能会在三次以上。
央行使用货币政策一般有三种手段,一是调整存款装备金率、二是调整再贴现率、三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其中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是央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
除了降准,还下调支小支农再贷款利率25bp,放宽普惠小微贷款标准从单户1000万元到2000万元,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
说明央行认为,目前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逐步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
第一,最核心的,当前经济形势对降准有需求。
从过往经验来看,央行历次降准,基本都与我国经济形势有关。比如2022年4月,上海疫情等对国内经济形成明显拖累,制造业 PMI 转为收缩区间;2022年11月,疫情反复,对我国经济形成拖累,后续都进行了降准操作。
目前,虽然疫情影响消除,但在出口回落、地产销售下滑、国内消费不振等拖累下,PMI已经连续4个月处于荣枯线下。
第二,短期有维护流动性的需求。
8月初,有报道称监管部门要求2023年专项债需于9月底前发行完毕。而截至7月31日,今年专项债共发行2.36万亿,后续还有1.34万亿待发行。另外,8月15日也有4000亿元MLF到期。
专项债发行叠加MLF到期,对流动性需求会明显增多,降准能够补充部分流动性。
第三,此前相关部门已经有积极表态。
7月14日,国新办举办的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明确提到“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而从过往看,重要会议等场合中提及“降准”“适时适度运用降准”后时,通常会在一周到一个月左右发布降准公告与操作。
所以后续降准的概率是比较大的,目前有预期是全面降准25个基点。
备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2020年以来,已累计进行了7次月300BP左右降准幅度:
2020年1月,全面降准50BP,释放资金8000亿元;
2020年3月,定向降准50-100BP,释放资金5500亿元;
2020年4月,定向降准100BP,释放资金4000亿元;
2021年7月,全面降准50BP,释放资金10000亿元;
2021年12月,全面降准50BP,释放资金12000亿元;
2022年4月,全面降准25BP,释放资金5300亿元;
2022年12月,全面降准25BP,释放资金5000亿元;
2023年3月,全面降准25BP,释放资金5500亿元。
降准降息等一系列的货币宽松措施,不仅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复苏,也为A股的持续上行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总结发现目前全市场上140多家券商,其中无资金门槛:佣金万0.854+融资利率5.0+线上开两融+丰富的融券券源的公司只有1--2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22 12:40:24  更:2024-03-22 12:59:44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