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2 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 16-24 岁劳动力失业率为 15.3% ,释放了什么信号?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2 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 16-24 岁劳动力失业率为 15.3% ,释放了什么信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3月20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数据显示,2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5.3%,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
我4个多月没上班了
但是每个月社区
都要我做一天义工或上培训课
发工资100
问社区工作人员
每个月都来一天为啥
他说“不要问,让你来你就来,领100你就回去”
不懂就问,你们说这是为啥。
骗鬼吧,说句实话有那么难吗?
中国社会对失业率变化非常敏感,主要是因为极低的劳动力供养率。


不像日本、美国,一人失业,家庭其他成员还能供养她的生活。中国接近1的供养率代表着,一个人失业了,就没饭吃了,因为其他人养活自己已经费尽全力。。。。
自从人口统计数据报上来九百万,我就知道统计局彻底转型了,
它主要是用来安慰人心的,所以拿出什么数据我都不奇怪。
某地拍的
听说开年以来很多工地不开张
瓦工,木工,钢筋工,小工等等都没活干了
而且他们这年纪厂都不好进,所以有些索性直接回老家了


代表了党的英明领导,社会主义不养闲人懒汉。
这些失业者,肯定是太懒了。
失业率太难听了,建议创新一下,改成“待就业率”。
再一次证明国内内卷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失业,失业也是有一定的门槛的和标准的
不用着急。
6月份还有1100多万。
好戏还在后头呢
说明中国进入高福利社会。
目前,中国两个退休老人就能养一个家庭,两人月薪一万多,年轻人躺平不就多一双筷子么!反正他们不结婚没负担。
如此部分中国人不用干活了,彻底解放了。这难道不是高福利社会!当然父母没退休金的可以继续上班。
于是,消费力也起来了,生产也就盘活了。皆大欢喜呀!
数据很假。30岁以后都开始大量失业了。还有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我感觉加一倍都觉得不怪。
六月份还能更高,有一千万学生要出社会了呢。
这些临近毕业的学生有多少找到工作了?
老师为此急的焦头烂额,甚至一个个联络前些年毕业的学生,他们企业收不收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能不能带一下学弟学妹。
不问不知道,一问结果不少人自己都失业呢,更别说带学弟学妹就业了。
说真的,实际国内失业人数,没有统计数据的那么乐观。
除了16到25岁,25到34岁青年人口失业率外,造成这一现象是因为国内大学本科,专科,职业本科的往届,应届毕业生数量太多,市场没有这么多就业岗位数量和种类,造成学历贬值,缓就业,考研考编现象加剧。还有就是之前高校为毕业生就业数据做假现象曝光后,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假,就是把学生安排在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与学生当初在校就读专业不符合,被曝光后的后续被官方,校方压下去了。那些学生大多数都在用考研考编的理由,窝在家,不想就业。
不要把年轻人不想就业的过错,全部推给年轻人,以及35岁以上到65岁之前人员失业率,为什么不公布,是不敢公布吗?!
从嘲笑日本到理解日本。
笔者有个朋友,二十几岁的时候润日本了。在那个全民嘲笑日本“宅男”,台湾“小确幸”,的年代,笔者曾经与这个朋友深入讨论过这个问题。朋友的说法是,日本社会非常压抑,普通人是没有上升通道的,要么进公司混年限,要么躺平。所有你能想到的改变生活的方法资本都想到了,哪怕你开个小卖铺,都会让资本的连锁店打死。所以,不愿意,或者没办法进入体制,进入企业的日本人就选择就选择呆在家里,看看动画,玩玩游戏,就成了宅男。
那时候笔者年轻气盛、风华正茂又赶上经济形势高涨,简历随便刷新一下就接好几个电话,像极了怡红院的头牌。对于小日本社会这种事,自然事嗤之以鼻加不屑。顺便感叹,还是祖国好。
现在,祖国依然很好,是我人老色衰,无人问津,招聘网站开了VIP,从简历从早晨投到晚上,别说面试,电话都没有一个。是我从头牌,变成了扫地阿姨。工作找不上,开店干啥都赔钱,资本又发卷、又补贴的赔本赚吆喝,咱普通人真的跟不起,更别说渠道、物流、货源等等等。多干多赔、少干少赔、不干不赔。人到中年,最好的生活方式竟然事在家看看动画、玩玩游戏,当个宅男。
回想当日,挥斥方遒,恍如隔世。
掐指一算,不足10年。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重要了,已经发生的不会再改变。该接受的也接受了,不接受的也适应了。
真正可怕的是,未来还会有好几个十年,又会发生什么?
所以这些时间为什么一直出kb事件,要么是单身汉生活品质下降,看不见未来忍不了了。要么是家庭崩解,要么是家庭养不活了忍不了了。
反正农村户口不可能算失业、主动辞职不可能算失业,所以我随便躺平也是就业状态。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失业的
信息化时代,我就不信你不刷知乎,微博,豆瓣,小红书,头条,百度,抖音,快手,哔哩哔哩,腾讯,优酷,爱奇艺,西瓜视频,
然后,你在知乎答题,发头条号,百度号,发公众号,
你拍生活片段,剪辑影视内容,搞直播,
你想着万一有点广告,打赏,创作补贴,
你运气很好,真的有人打赏了,或者公众号流量主有收入了,
你越发努力,每天都花十分钟用在创作上,
那么恭喜你,你就业了!
在调查参考周内,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 1 小时及以上的人
(注:调查参考周一般为一周)
你去麦当劳做了一个小时兼职,去社区扫了一个小时落叶社区给你发了钱,
你就是就业人口,
你心想还有这种操作?
于是你出去旅游去了,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
外面的世界真美啊,你掏出手机记录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场景,
忽然就有电话进来,原来是社区打电话让你去扫落叶,
你说你现在外地回不去,
社区问你找到工作没,什么时候回,
你顺口说了一句,怎么样也得半个月吧,
恭喜你,你不是失业人口了!
旅游回来,你心里空落落的,感觉人生好没有意义啊,
干什么都没兴致,也不写文章了,也不发视频了 也做直播了,简历也不更新了,求职网站也不看了,也不投简历了,
就想摆烂,心想毁灭就毁灭吧,
在家躺了三个月,
恭喜你,你不是失业人口了!
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下降0.3个百分点,16-24 岁劳动力失业率为 15.3%。
估计看到这个数,很多人心里都在骂娘吧?
经济环境这么差,公司倒闭的倒闭,裁员的裁员,找工作这么难,国家统计局的这套所谓城镇调查失业率,为啥才5.2%?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这个失业率,跟你们这些毕业就瞄着大厂,年薪非30万不去的,没啥关系。
中国统计失业率,采用的是国际劳工组织标准,全世界主流国家口径一致,可以横向比较。
标准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定义就业和失业人口。
比较突破认知的一点是,在就业和失业之外,还有第三类人,叫做非劳动力。
在过去1周内,为了赚钱而工作过至少1小时,算作就业人口。
这其中要刨除那些休假、临时停工的。
一个关键点,叫“为了赚钱而工作”。
也就是说,那些不为赚钱而工作的,不算就业人口。
例如家庭主妇,人家也工作,但不为赚钱,所以不算就就业人口,当然也不算失业人口。
这种就叫非劳动力。
那么如果大学毕业,回家躺平啃老,不找工作的,算不算失业呢?
也不算。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就业意愿,都不想就业,怎么能算失业呢?
所以,这种也算非劳动人口。
只有那些过去一周,连1小时赚钱的工作都没找到,但近三个月在积极找工作,同时,找到工作2周内能上岗的人,才算失业人口。
有人可能又要说,中国人骗中国人,玩文字游戏有意思吗?
这事儿你还真不能怪中国,要怪就怪国际劳工组织,是他根据各国情况,制定的标准。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全世界政府都在欺骗公众呢?
这方面,自由选举美利坚应该比较让人放心,毕竟他们做统计的公务员,可不是选举上台的政客给发工资,而是议会发。
从这一点看,他们不受政客钳制,也就被必要帮他们粉饰业绩。
而美国的调查失业率统计口径,跟中国一样,同样是国际劳工组织标准。
他们的失业率更低,只有3%多。
全球平均失业率,超过5%,中国只是略好于平均。
多年历来如此,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全世界都要用这个标准统计失业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各国政府并不那么关心你过得爽不爽,而只关心你会不会饿死。
中国别说90后,00后,就是我这个80后,都没经历过挨饿。
以至于在我脑子里,根本没有一种“饭碗”的概念。
不工作,去父母那添双筷子,就饿不着。
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工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一辈子不工作也饿不死。
但这只是在中国,你换成非洲试试?
他们如果一周不工作,没钱吃饭,真的是会饿死人的。
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拉美甚至南欧,很多国家,工资都是日结。
这帮人拿到工资,当天晚上就都喝酒花光,一分不剩。
如果他们一周找不到工作,不是饿死,就是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这个失业标准,是给这帮人画的。
那些有劳动能力,没工作意愿的,说明饿不死,所以没必要统计他们。
像德国这种国家,一半劳动年龄女性是全职主妇,要把她们统计为失业人口,失业率还不上天了?
当然,即便没统计,德国失业率也不乐观,比我们还高,逼近6%了。
还有日本,最近这么多年,失业率常年2%多点,你觉着是他们经济有多好吗?
恰恰相反,就是因为通缩30年,年轻人根本看不到希望,集体躺平,直接变成非劳动力。
说回中国,唯一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16-24岁失业率畸高。
这其中当然有互联网退潮,导致办公室岗位减少的因素。
但前两天,聊到我一个亲戚家孩子,毕业工作找我咨询。
我好心想推荐他去四大,一个月12000,工作体面,前景也不错。
谁曾想,人家根本看不上,说我一个北京985理工科毕业,怎么不得年薪30万起?
后来这孩子也没找到工作,读研去了。
本来我以为是这孩子的问题。
没曾想,发到网上,评论区一片骂声,说我看不起985本科,四大起薪那么低,谁去呀?
好几个信誓旦旦说,北京没有30万年薪,根本活不下去。
说他们同学找工作,年薪30万起,少了面试都不去。
看到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现在毕业生的自我认知是这样的。
我没有瞧不起年轻人的意思,有自信不是坏事,工资高,也说明中国在进步。
但今年毕业季的年轻人失业率,可实打实接近30%,说明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吧?
到年底,这个数字回落到14%,降了一半儿。
可能脚踏实地的人多了,也可能放弃躺平的多了。
但我们看看30-59岁失业率,还不到4%。
再看看农民工人数和月均工资,都在增长。
说明什么呢?
说明市场上不缺工作,只是缺毕业就年薪30万的工作。
只不过政府并不怎么关心这部分人,人家眼光高,说明家里有粮。
那就慢慢消化呗。
另外,关于美国政府政务官和事务官,是个不错的话题,两个群体形成了相互制约,体现了美国政治的分权理念。
那么中国政府内部又是如何实现制衡的呢?
其实比美国更高级,统计数字这种事,并不是哪个部门想粉饰就能粉饰的,下面一样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回头有机会聊一聊,明白了这一点,你也就不会啥都不信了。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谁能告诉我这个变化?以前的门口保安都是本地老年。。。现在的保安是连普通话都听不懂的20岁左右的?
为什么不包含我们在校生 我们在校生马上就失业了
按照目前的经济状态,3字头合理,某校统计出来的数据可是40%多。什么时候统计局愿意把数公布到三以上,才算是有那么一点愿意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
说个位数你不信,说两位数各位应该可以了吧。不要过分呕呕呕。。。。。。。。。。。。。。
这个数据大概率也不准确。
2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5.3%,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4%,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4.2%。
这个差距真得是太大了。
24岁以下的失业率15%。
到了25岁及以上的就直接降到了6%和4%。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只能说明年轻人躺平的是真得很多。
因为失业指的是一周连一小时工作都不去做的。
25岁以上的,大概率干个1小时的兼职,外卖也好滴滴也罢,只要干了活了,就算没失业了。
或者失业了但是没去登记,这种情况下也属于失业者自己的责任。
当然,中国的失业统计是不包括农村人的。
农村青年即便已经是博士了,只要没变户口,还是农村户口,那么现在找不到工作,也不是失业。
失业只适用于城镇户口的人。
所以目前给出的这个失业数据,只能瞎预测。
从他给的24岁以下青年失业率这么高,可以大致推断,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这一年龄段的人,不上学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所以躺平的不少。
25岁以上的,农村躺平青年,城镇流浪青年,都登记不了失业。
那些被贷款逼迫着被辞掉之后靠着零工、外卖、滴滴生活的,也不是失业。
这些人里面,除了那些真得有点家底的,也是真得不打算上班的,其他人都在咬牙生存。
未来遇到年轻点的人,要预防他们是否会拦路抢劫。
遇到年纪大点的,要预防他们会不会在突然的刺激下报复社会。
除此之外,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抱团求死的人。
以及因为一些小事就会大吵大闹的人。
失业率真得只是一个参考。
农村人都进入不了这个失业统计,但是农村人难道就不是人吗?
仅仅因为村里分了几分地,农村人就可以一辈子不失业,也是好笑。
但农村人被逼急了,他们的车,和城镇户口人的车又有什么不同?又何尝不能成为报复社会的工具?
城镇这个失业率,无论有没有修饰,最终社会治安的变化都会清楚告诉大家真实情况是什么。
作为普通人,只能劝诫自己,在大街上走的时候,当心一点,真把人逼急了,明目张胆抢的,暗地里偷的,无差别伤人的,开车想带走一波的,可能会到处都是。
不清楚 不了解 不知道
那啥既然失业率才15.3%,大家应该都有工作了吧,不会就我没工作吧
插一句,有招人的吗?


释放了一片祥和,欣欣向荣,稳步提升,大力发展,共同进步的经济持续增长的信号。
我国人民主人翁意识强烈,16岁都开始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继续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老板先富带动后富。
bushi。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如下:


青年人失业率,上一次发布是在2023年的6月,当时发布的数字是21.3%,引起了广泛的舆论热度。
然后就宣布这个统计需要优化统计方法,在今年1月再次发布了新的16—24岁人群不含在校生失业率,2023年12月为14.9%。
不过今天这条新闻我不太看得懂,主要是因为下面几点:
1.为啥统计不包含在校生?
众所周知,应届毕业生也属于在校生,他们是每年的就业重中之重,学校也要统计应届生的就业情况然后上报。所以大学的宣传里面一般都会重点写,比如“应届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之类,以此作为学校的荣誉。
然而统计局却停止统计在校生的就业率了,这不太符合客观情况啊。
所以我有点困惑。
我查了下,在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关于完善分年龄组调查失业率有关情况的说明》一文中,解释了不统计在校生的原因:
2023年各月平均,我国16—24岁城镇人口中,在校学生占比6成多,近6200万人;非在校学生占比3成多,约3400万人。从我国国情看,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兼职工作,如果把在校学生包含在分年龄组内,会把在校寻找兼职和毕业后寻找工作的青年混在一起,不能准确反映进入社会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人的就业失业情况。
这段解释,提及了在校寻找兼职的学生,还有毕业后寻找工作的青年,却唯独没有提及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
我们都知道应届生常常在学校统计中“被就业”,这也是很多大学就业率奇高的原因。
但是在统计局这儿,又不计入失业率统计范畴了,“任人打扮”的应届生确实尴尬。
另外,记者问的是“青年就业率”,发言人回答的却是三个年龄段的失业率,那“就业率”到底是多少呢?
2.为啥要分年龄段统计?
统计数字分为16-24岁、25—29岁、30—59岁,三个年龄段,这又是为何?
回看新闻,记者问的是16-24岁青年就业率啥时候发布,发言人回答说:“目前,我们每个月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库发布不包含在校学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
在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关于完善分年龄组调查失业率有关情况的说明》一文中,解释了分年龄段统计的原因:
多数青年24岁时刚毕业不久,尚处于择业期,一些人未就业或就业不稳定,至29岁时绝大多数已度过择业期,就业情况趋向稳定。社会各界非常关心青年刚走出校门时的就业情况,也非常关心他们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的就业情况。因此,我局增加测算发布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更完整反映青年从学校毕业到稳定工作过程中的就业失业全貌。
我的理解是:即便24岁之前没就业的,后面几年也就都找到工作了,大家就不用瞎担心了,媒体也不要再炒作失业率问题了。
学习领导讲话,要深刻把握内涵。我想我做到了。
3.啥是“劳动力”?
新闻中总提“劳动力失业率”这个概念。
也就是说,非劳动力不统计。那么到底什么是“非劳动力”呢?
国家统计局在2023年1月1日发布的《什么是调查失业率》一文中,解释了劳动力和非劳动力的定义:
16 周岁及以上人口可分为劳动力和非劳动力,其中劳动力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如图 1 所示:


就业人口包括以下两类:
(1)在调查参考周内,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 1 小时及以上的人;
(2)因休假、临时停工等原因在职但未上班的人。
失业人口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人:
(1)没有工作;
(2)在调查时点前3 个月内找过工作;
(3)如果提供一份合适工作,能在 2 周内开始工作。
非劳动力是除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外的人,指没有工作,且不找工作或不能去工作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调查的这一周内,工作了1小时及以上就算就业人口了。在统计中,这些人都算是已就业。
失业人口,则需要满足引文中的三个条件,才能被统计进去。
我们举个例子:小明目前没有工作,在接受调查前3个月内他也没有找过工作,那么小明将不被算进失业人口。
也就是说小明既不算就业人口也不算失业人口?
那他应当属于什么人口?感觉脑细胞在燃烧有没有?
我知道有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半年前或者一年前找过工作但没找到,后来再没找,所以无法满足“3个月内找过工作”的条件,也就不算失业人口。
再延伸一下,就是说那些“躺平”不找工作的青年,或者啃老族,都肯定不算失业人口。
终于顿悟:那他们是不是应当被算进“非劳动力”了?!
进一步推导,对于“非劳动力”,参考统计局定义也可以粗暴的理解为:一个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既没有工作,也不主动找工作,就算是典型的非劳动力,是不计入失业率统计的。
所以,我们举例中的小明应当是属于“非劳动力”范畴了,不计入失业率统计。
还有相当数量学校毕业生,在家备考研究生、体制内工作,这些人肯定也不算进失业人口。
综上,我终于大致理清楚了!
不过最后我想傻傻问一句: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因为还在校,所以现在不被计入统计了,但他们还算“劳动力”吗?
我在统计局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进入劳动力市场也就是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才形成劳动力市场供给。”
按理说,在校应届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劳动力市场,应该是符合失业率统计条件的吧?
抱歉,脑袋又有点转不过来了。
学习领导讲话,要深刻把握内涵!
我还得去继续学习学习。
几年前,我单位因为环保问题不达标,公司搬厂没过去,拿了赔偿金,后面我想申请失业金,我只能说比找工作还难,这还是全国政务算方便的浙江,
一、2023年6月1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称:
目前来看,青年人当中失业的总共600多万。下阶段,随着经济持续好转,就业保持总体稳定有较好支撑。一周工作一小时及以上属于就业
美国特色的就业:每周工作满15小时的,才算就业。
法国特色的就业:每周工作满20小时的,才算就业。
中国特色的就业:每周工作满1小时的,就是就业。
社会主义果然远超资本主义呢。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一个调侃,美国因为肥胖率飚增,但是无计可施,就修改了肥胖的标准,全国的肥胖率一下子下降了老多...
异曲同工之妙啊,果然是摸着鹰酱的头过河啊.
另外,中国最低时薪标准是21元,如果一周工作一小时的话那么,平均每天收入是3元。
而联合国提出的人类最低每日生活开支标准是1.9美元,即人民币13.7元。
很明显,中国人民每日生活的最低标准,只需要联合国标准的零头即可。
最离谱的是什么呢?
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从总量看,初步测算,23年5月份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有3300多万,这3300多万当中有2600多万已经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万目前还在寻找工作。
在如此严苛的统计标准下,依然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失业率。
二、中国灵活就业者已达 2 亿人,连路边大爷都知道,所谓灵活就业,无非就是一群没有正常工作的人。 或者说行业真的不景气,一大伙年轻人在温饱线上挣扎,等待下次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有1179万人大学生毕业进入人才市场,有多少要被迫进入灵活就业?
打工永远没前途,没有一家企业是能开个十几二十年不倒的。 只要某个行业倒了,你再多的工作经验到了新的环境中也得重头开始。
朋友的爸爸以前是铝厂工人,干了十多年,都做成厂长了,但当铝厂倒闭之后,甚至说这个行业已经处于消失边缘之后,他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帮不了他分毫。
那几年,朋友的爸爸只能找一些苦力活做着,顺便花时间考驾照,他打算去开货车。 那时候的他,就已经是灵活就业的一份子了。
无非就是年轻人没有更好的路子,只能先混着,等待有更多的机会再出来工作。
那几年,他唯一的任务就是温饱。 好在那个时候义务制教育普及,真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刚普及的时候,我一个学期只要三十块钱,真的减轻了我爸妈很多负担。
后来他跟着师傅从北京拉烟花到三亚,从上海到青海,从南京到西藏。
从头开始的他,跟着国家的基建轨迹,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2008年开始,收入水平开始逐渐提升,小日子也开始蒸蒸日上。 那时候的他,有份稳定的工作。 后来没过多久,他回到家里,说是不能送烟花了,他送了三年的货车,又要重头开始。
他卖了货车,还了贷款,那两年哪里缺苦力,他就往哪里跑,没有社保,没有医保,就这样今天赚两百,明天赚三百。 又成为了“自由职业者”。
慢慢的,他也积累了一些人脉,就自己组建了一支工程队,就没那么辛苦了,正巧到处拆房子建房子,他的工作又稳定下来了。 这两年也给家里添置了一套房,买了两辆车。 他常说吃了没文化的亏,但有文化的人,中国才多少。
灵活就业,乍一听好像年轻人已经率先走进了共产主义,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来养活自己。
实际上呢? 大部分的人,无非就是送外卖,做苦力。 还在生存线上挣扎。
说白了,还是没有工作机会。 就连他这个没文化的人都知道,这只是年轻人在蛰伏,等待工作机会来临。 要不是没钱,还要养家,他才不会去做兼职,做苦力。
听了他的话,我还问过他,人送外卖一个月还能赚一万多块钱呢,写稿子一个月也能赚个几万。
他说:灵活就业要是真有那么好,哪有那么多人去抢一个一个月只有两三千块钱的村干部岗位,那不如大家都灵活就业就好了?
三、对于大多数的文科生(法学及语言不在此列)而言,一定要尽早认清一个形势——你的专业和你的未来就业很可能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说的更直接,更难听一点就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学习专业课上。
我有朋大学是学政治学的,但很少有人听他讲过这个专业究竟是怎么样,那我今天就挑明了评价一下他这个专业:
傻X透顶。
不仅傻X,而且透顶。
当然这个话不是针对他的老师们,只是针对中国本科政治学的学科设计和课程设置,这个专业真的没有一块是让我感到合理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大家认为大学的政治学可能会学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朋友,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学应该会学马哲吧?或者学点各国历史之类的?
错了,完全错了。
中国的大学本科的政治学课程设置,我不知道是照搬了西方哪个国家的课程设置,其务虚程度,无用程度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具体的讲,就是在四年的所有政治学课程里,没有哪怕一节历史课,更没有地理课,而是真真正正的,完完全全的,不掺一点杂质的,政治思想课。
如果你不能理解的话,给你打个比方。就如同一个医学生,从来没有学过生物和化学,一个工科生,从来没有学过数学和物理。
大概这个意思。
四、不知你有没有意识到,你在学校里寒窗苦读了十几年的教育,学习了十几年的技能,但其实它从来都没教过你——“怎么赚钱”。
你以为大学毕业证帮你找到了工作,让你拿到了一份不错的收入,但这就是在教你“赚钱”么?
错,你所学的内容,全都是在教你怎么去“工作”。
不信你仔细想想,上高中或者大学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每天学习10个小时”的经历,但是呢,我们学习的是语文、是数学、是英语、是专业课(不外乎理、工、农、医、法、史这些),从来都没有人开一门课教你怎么去当老板。
这些都不是能直接换成钱的技能。
甚至可以说,中学时代的课本里,我们被灌输的认知都是——劳动者最光荣。
但是一旦你踏入这个社会之后,你就会被现实狠狠地打脸,你发现有钱人才能在这社会生活的更好。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自己发现了盲点?
如果这么想的话,只能说明你还是有点青涩。
集体的利益跟个人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
你想要的是富足的生活,这个社会却并不需要那么多富人,它需要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零件功能,支撑这个社会稳定地向前发展。
这世界上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只能支持少数人富裕,如果所有人都富裕了,那最底层的劳动者将会成为最稀缺的资源,社会金字塔就会倒塌。
如果你想摆脱这种困境,我劝你多看一些经济学的书,了解这个社会的资本运行规律,哪怕不当老板,也可以保护自己不会成为资本的傀儡。
五、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月入2万的人富有么?月入5万的呢?
相信这个收入会让你觉得很高,但你仔细想想,假设你一个月赚5万,在北上广深生活,除去房租、吃饭、交通等必要开支,你一个月大概也就能攒下3万块。
你乍一听会觉得:3万还少么?
但你冷静下来一想,一个月3万,一年攒36万,10年攒360万.....连利息算上,要在北京买下一套120平的房子,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而且,你还要保证这期间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你也不会被辞退。
所以接下来这句话很现实也很残忍,但我还是要说:不管你是北大、清华,还是985、211,只要你还是打工人,就很难大富大贵。
我并不是宣扬教育无用论,我只是在告诉你,以学历提升自己的打工水平去换工资,终究是有一个上限的,年入50万也许就是大多数打工人一辈子都无法跨越的收入上限。
而且打工人的思维永远都是线性的,他们的算法永远都是:
1个月攒5000,那10个月就能攒5万......
然而这种算法之下的财富积累必然是非常缓慢的。
真正赚钱的人,财富积累的方式往往都是指数爆炸形态的,他也许几年时间都没有赚到钱,但最后1年就赚到了几百万上千万。
而且最操蛋的是——打工这件事,会占据你的大多数时间,让你无暇顾及其它事情。
当你一天的时间都被打工这件事充满以后,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投资创业,只能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社畜生活。
所以真正想要摆脱贫穷,不能靠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要靠渠道。
看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请不要太惊讶,因为接下来我要说的可能会让你更加惊讶。
别忘了点赞,咱们继续。
六、我周围有很多年轻人,每天都活得很辛苦,加班到半夜三四点,连续多少个周末放弃休息,甚至带病上班.....
半夜加班结束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还会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看起来鸡血满满、十分励志。
但这部分人,大多都很穷,而且一直很穷。
因为这种努力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选择了一种“安逸的奋斗方式”。
他们这种努力,是为老板打工,是机械式地重复劳动(比如普通会计、普通技术员、普通职员、普通中介),这时候不要说1万小时,就是你努力8万个小时,你也很难达到靠这项技能飞黄腾达的水平。
北上广深到处都是机会,他们为了安逸,选择了县城。这里本来就机会寥寥,还充满了交情和潜规则,他们根本就无法进入核心圈子和资源之中。
新兴行业爆发的时候,小白也可以借着风口赚到钱,但他们不愿意去费脑筋学习这些知识,他们宁可继续从事你熟悉的那个夕阳行业。
公司里赚钱的是销售,但他们不愿意奔波劳累,他们选择了后勤、行政。
他们看似努力,实则根本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也不需要学习任何新技能,甚至都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压力,只需要不停的加班、机械地劳动而已。
这种像驴子一样围着一个磨盘转圈的方式,到底应该算是“努力”,还是应该算“懒惰”?
到最后,他们发现周围的人慢慢都积累了财富,只有自己每天都在努力,却被别人远远甩在后面。
而且越“努力”,就越无法富裕。
因为他们连抬头看看这世界的时间都没有了,只是低着头不停地在原地拉磨。
所以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个人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进程。
工作的确没有高低贵贱,但收入水平却有天壤之别。选择大于努力,这才是真相。
七、在接触过很多穷人和富人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每当我在向他们讲述一件相同的事情时,穷人总是最快反驳我,或者最快以大声来教育我的。
反倒是富人会选择耐心听完以后再作补充,甚至只有夸奖。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便我讲的内容是和赚钱相关的,他们的反应也是如此。
按理说不应该啊,这些穷人根本就没赚过钱,对真实的赚钱一无所知,他们怎么会如此自信的打断我,还大言不惭地教育我呢?
而后来我才明白了:
正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才会不知敬畏;
也正是因为他们不知敬畏,所以他们才会一直都不懂,才会一直贫穷。
这tm是一个死循环。
听到略知一二的内容,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谈到和赚钱有关的话题,就以为自己就缺一个机会和一点运气。
这种态度导致他们永远都无法虚心学习和倾听,也导致他们无法进步。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没有做过管理,总觉得领导都是傻逼。
但其实你让他们带领公司举办一项联谊活动,策划项目,组织纪律,保证参与度,活跃气氛,他们一个都做不到。
他们对复杂的人性一无所知,却不愿意去学习和接受。
前面已经说了,在正常的学生生涯教育当中,压根就没有教过“赚钱”这回事,在这种底子差的情况下,如果你还总觉得自己多牛逼,不去虚心学习和请教,是不是飘了?
最后,想脱离现状,你必须要思考,有什么能力是你感兴趣的,而且有一定天赋的,训练、实践几年之后你能靠它收钱的。
我之前说过一个观点,一个人的收入如果是你的5倍,那么很可能的情况是,他的工作时长是你的5倍,就这么简单。
当然,我说的工作时长,是指有效工作时间。你在一个公司里打工8小时,真正能对客户产生价值的时间,压缩一下,可能也就有1个小时。
而他每天工作5个小时,但是每个小时都是实实在在地在创造价值。
如果找到了这个能力,那么你要潜心去学习,去实践,去打磨,去应用,熬上个1万小时,它一定会给你非常满意的回报。
等到什么时候,你也找到“正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时刻,这时候你持续投入1万小时,你会发现,人生从此就轻松起来了。
八、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被大学给废掉的!说句难听的,大学育人其实就是大学废人的一个过程!
前两天看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看完之后,毛骨悚然。里面一开始就花费了大量的笔墨表达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
国内绝大部份大学的的本科教学体系早已崩溃,而一群充满着求知欲,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却深信不疑地把自己的未来和人格交给大学来塑造。
说好的大学育人,也就变成了大学废人。主要有这么三点:
1、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学校毫无关系,没有人会真正去关心一名学生这四年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领导不会,因为他要时刻管好科研实验室,争做一流大学;教授不会,因为他要发表足够的期刊论文,满足学院要求。
相比于去教几百个本科生如何学好一门知识,管理好实验室的硕士博士,更能带动学校的发展。
那谁又会去真的在乎一名本科生的未来和发展呢?
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搞科研、发期刊才是主要任务,至于上课教学,不过是个不需要怎么负责的副业罢了。
于是学校使用着早就该被淘汰的老教材,老师每天按部就班地念着PPT。
至于能不能学好,那完全就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了。
因为就算讲的是天书,也总会有一两个用功的学生能搞明白其中的含义。
既然有人能明白,那你就能明白,不明白就说明是你的问题。
你不够用功,或者你不够聪明。
而本科生真正值得学校关心的,只有就业率。
因为这是本科生唯一与学校利益挂钩的指标。
于是,到了大四,学校会给你各种洗脑,先找工作,再谈其他。
学校深知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几斤几两,所以哪怕是份月薪两三千的工作,领导也会天天催促你赶快签合同。
这其实就相当于变相承认,自己教育了四年的学生就只值这个价。
2、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判标准无用且死板。
学校检验一名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是综测成绩和期末考试。于是我们总是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参加一些毫无意义的活动,总是会看到每到期末图书馆自习室就天天爆满。
然后学校会大力宣传,巴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
“你看!我们学校的学生多努力!”
但是就像是《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说的那样:
我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掌握的那些考点、技巧,在真正的知识殿堂里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哪怕我们特征值求得再熟练,积分积得再复杂,中国的载人飞船也不会因此而顺利上天。
之前看到过一篇关于中日教育对比的文章:
其中,日本的历史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这样的题目:
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日本跟中国打了一场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中日战争);
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
如果21世纪日中再次开战,你觉得是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日本赢的话,能赢在什么地方?输会输在什么地方?
抛开别的因素不谈,单看这道题,如果是咱们的老师来出的话会怎么问?
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
签了什么条约?
割了哪里的土地?
赔了多少钱?
明明是百度随手就能搜出来的信息,我们却在比谁能记得更多更准,然后把这个过程叫做学习,把这些信息叫做知识。
但是就算能记成千上万条这样的知识,出了学校之后,还有什么价值呢?就算你是过目不忘的学霸,还能有百度记得多记得准吗?
于是在不合理的本科教育体系下,大学课堂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老师在讲台上毫无感情地念着PPT,学生在下面睡觉玩手机,好像所有人都在按部就班地走过场。于是,老师在假教学,学生在假学习,双方都心知肚明,谁也不戳破谁。
但是最终损害的,还是学生四年的青春与梦想。
3、本科是通识化教育,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学培养计划,也只是设立了一个大学生废掉的底线而已。
每个学院每个系都有成百上千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基本素养,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目标方向。而一套统一的教学培养计划又怎么可能让每个人都能有所成就。
就像是食堂师傅的大锅菜,怎么可能能满足每个人的口味,他只能做到让大部分人不会觉得那么难吃而已。
想要吃到最符合自己口味的菜品,只能依靠自己,而不是别人。同样,想要在大学真正的学有所成,也只能依靠自己。
比如:
比起在课堂上听那些毫无感情的ppt朗读,不如直接去网上或线下学习真正的知识;
比起参加一些毫无营养的活动和会议,不如去报名一个真正有含金量的竞赛。
当我们真正不被分数所裹挟时,我们才有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不是那些百度随手就能搜到的信息。
到那时,我们才是真的学有所成,而不是浪费四年却只得到一张代表你在这待过四年的纸。
九、贫穷是被设计好的,社会需要有大量勤劳的穷人。
人的财富,本质上来源于分配。对于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来说,你能赚多少钱,这个量级,不取决你自己的努力、勤奋,而是取决于社会的分配规则。
比如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打工人,他们的收入,都是被分配设计好的。
一个打工人,20岁出头参加工作,60岁左右退休,一生的工作时间大概是40年,平均每个月收入在5000-10000元,一年收入在6w-12w,一辈子的收入在200w-400w之间。
这是大部分人一生的工作价值,也是被设计好的数字。
也就说,如果你是一个打工人,在现有的社会分配规则下,这个数字就是你能分配到的收入。这还不包含通货膨胀、失业等特殊情况。
这个收入,除掉衣食住行的支出、买房买车、婚丧嫁娶、养育后代、赡养老人,能做到不负债,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如果大量负债,基本上靠打工是无法翻身的,因为你一辈子的收入上限已经很确定了。也有一些人运气好一些,赚到了意外之财;或者能力强一些,比别人赚得稍微多一些。这时候,还有很多的财富陷阱在前面等着。
比如房子贷款100w,贷款30年,你需要还大约180w,会消耗掉一大部分收入。
再比如手上有了一点闲钱,拿去借人了、炒股了、理财了,基本上也都回不来了。
你可能没有察觉,但确实有这么一张大网,就像是设计好的程序,把普通人禁锢在了贫穷温饱线附近。贫穷仿佛就是设计好的。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社会的运转,需要大量的穷人,社会金字塔型的结构分层,需要你穷下去,而且是世世代代穷下去。
当然也有不穷的办法,那就是整个社会变得超级发达。整体的经济跃迁,的确会改变大多数人的阶层,但也不会改变阶层的结构。
很多发达国家有个问题,就是社会经济太发达,福利太好,好到以至于连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生活都很体面。大家生活都不错,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也不愁孩子的教育,这当然很好。
但问题是,一个社会要想正常运转,就一定会有大量工作是不体面的,比如餐馆里刷盘子,下水道里掏垃圾,工地里搬大砖。这些脏活累活,不仅不体面,工资也不高,如果不是实在没出路,没有哪个正常人愿意干。
以前穷人多,这些活儿不怕没人干;现在大家生活都体面了,这些活儿谁都不愿意干。没有人干这些脏活累活,垃圾只会越堆越多,房子也不会自己从土地上长出来。怎么办?开放移民。
本地没人愿意干的这些活儿,其它穷国家的人,都抢着来干。通过移民,大量的国外劳动力涌入,本地原本空缺的底层人口,又被填充了。于是阶层重新稳定下来。但是社会底层的穷人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其他贫穷国家的移民替换了。
其实不管是在哪个社会,阶层都是客观存在的;人可以改变阶层,但阶层的结构不会自行改变或者消失。不管在哪里都是如此。
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发展开始加速,城市经济越来越发达。城里人生活变好了,也变得体面了,于是城里人也开始不愿意干脏活累活了。
但这些脏活累活不会消失,底层人也不能消失。
社会需要底层人。
于是随着城市化的浪潮开始,大量农村人进入城市,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承担了所有底层工作。城市里原来的底层人,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拆迁),实现了阶层晋级;
农村人进城,填补了城市里的阶层缺口,成为新的底层“城里人”。
在这个变迁的时代里,阶层的流动非常迅速,很多人甚至还没有回过味儿来,就已经实现了阶层的变迁。
但不管人在阶层中如何变迁,阶层本身的结构,并没有改变,也无法改变,只是从一批人,换成了另一批人。
即便有一天,当这个社会整体经济到了一个新的发达高度,那个时候,底层也不会消失,而是会像发达国家一样,引入外来人口,来填充底层的缺口。
什么时候你看到开始大量引入外来人口了,你就知道社会已经到了那个阶段了。
但这个时间不会短,也不是必然会实现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设计出这样一种方式,保持底层的贫穷与稳定,是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这取决于分配规则的制定和实现。但分配规则,并不在底层人手中。普通人只能根据现有的分配规则,找到可以突破的漏洞。
反正收藏了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意思得了呗~~
也欢迎大家看看我辍学后摸爬滚打的经历,认真阅读,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是 @人性规则录,社会底层,穷二代。喜研究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送礼绝学和社会潜规则。 累计为3000+人解答过人际、送礼、职场等难题。
想了解更多外面看不到的人情世故跟社会真相。,欢迎关注公众号【人性规则录】(私人号:cgym1978),添加即送《人性天书72则》《职场升迁秘籍》《送礼技巧108招》,读懂让你少走三十年弯路。
有的文章太露骨发布不了,都放在我的公众号里了。悟透社会潜规则,提前300年改变命运~
我们公司刚刚买了辆MPV,准备多招一个司机。
原本公司只有两辆车,两个司机,毕竟广州的蓝牌要摇号。也可以开自己的车去出差,公司给2元/公里的补贴(含油费和过路费)。
每个月私车差旅费要八九千,逢年过节甚至上万,老板终于绷不住了,搞了绿牌,买新车。
多出一辆车,肯定得多招一个司机。
在前xx忧上发布了招聘信息,要求有3年以上驾龄,未被吊销过驾照,退役军人优先,广州本地人优先,没有学历要求,首年月薪6000,五险一金,承诺前三年每年涨薪不低于10%,年终奖保证不低于一个月工资,餐费补贴+交通补贴都有+加班费都有,但需要随时随地听从调遣。
好家伙,一个星期时间收到37份简历,其中一个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不知道是不是广撒网的那种……
最终定了一个曾经在已经倒闭的驾校教过车的大叔,41岁,广州本地人,退役军人,家里有妻有儿,据说“给部队首长开过车”,开车确实很稳,技术确实不错,对车辆熟悉,说他们村里的汽修店是他侄子开的,去他那里搞可以便宜一点……
谁还记得亩产4万斤呢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一季度订单远低于市场
美股纳指收跌逾 2% 创二月来新低,英伟达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 3 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
私有制是否保护了人格平等?
如何看待英伟达股票2024年4月20日跌停10个点
埃尔多安为什么被叫做经济学毁灭者?
网传南京有中介恶意做空楼盘房价,业主发起
2024 年 10 月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
如何评价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 s)下调万
死过人的房子可以买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22 12:40:24  更:2024-03-22 12:44:51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