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国家统计局表示 1-2 月份国民经济稳中有升,CPI 同比持平,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国家统计局表示 1-2 月份国民经济稳中有升,CPI 同比持平,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2月份经济数据,1-2月份,生产需求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不断改善,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起步平稳。 h…
看了原稿,基本还是回升、向好、平稳等。
但很奇怪的是,之前从没有看到过下滑、波动、向差的描述啊,怎么比较得出回升的?
从未衰落,谈何回升o.0?
1~2月除了房地产,其它一些马车开局还是不错的,比如非常依赖外循环的外贸数据,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创历史新高。说明即便在脱钩的大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还离不开我国的商品供应,我国也非常依赖外需来出清产能,内需和外需总是相互影响的,外需高增长时弥补内需增长的不足,而外需增长压力大时,则必然会更加重视扩大内需,今年又是消费刺激年,大概是期待内需和外需齐发力。
再看cpi目标,与去年预期持平3%,优势在于去年的低基数效应,从2022年开始,cpi的顶峰出现在9月,为2.8%,也是去年解释通胀低位运行的原因之一,到了2023年,基本就开启了长期的通胀下行区间,比如去年1月的2.1%,到3月开始就接近0了,而今年的1月则表现出明显的负增长,从数学基数效应来看,今年3月以后就会得益于去年低基数的优势。
当然了,刺激内需和消费,光靠口号是不够的,且现在居民也非常现实,借助不错的开局,政策对于刺激消费可能还是要拿出来一些真金白银,比如增加社会福利保障支出,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的分配,趁热打铁的重塑居民消费的信心,都说发钱代价大,那么到了中等偏上人均GNI的时候,增加更公平的公共福利支出总是可以的么,同时大力发展三产,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就是让大家有时间有能力消费(闲暇福利和劳动保护),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刺激消费,条条大路通罗马,唯一的目的就是改善过去被房地产泡沫重创的居民资产负债状况。
“国民经济稳中有升”这就要考验语言的艺术了
每个月国家统计局都会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经济进行总结,我大概梳理了最近一年国家统计局对于过去经济总计的标题:
2024年3月:1-2月份国民经济稳中有升
2024年1月: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3年12月:11月份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3年11月:10月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3年10月: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2023年9月: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好
2023年8月:7月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2023年7月:上半年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2023年6月: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2023年5月: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向好态势
2023年4月: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2023年3月:1-2月份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我简单统计了一下一共发布了12次的关于经济运行情况的说明,标题里面提到“恢复”的一共6次,“持续”用了4次,“稳”用了5次,“好”用了8次。
标题和内容第一段基本上都是“继续恢复、恢复向好、持续回升、运行良好、向好态势、稳步推进、政策发力等”词汇的排列组合,这些词汇的排列组合从2019年用到现在已经用了三年了,当然我相信这些词今年还得继续用。
1-2月的经济数据有诸多亮点,其中不乏一些经济复苏的指向标。
一是规模工业增长率扩张到7%,保持了工业复苏的势头;二是服务业生产的增长率收缩至5.8%,为一年以来的新低;三是2月的CPI增幅扩大至0.7%,在名义上暂时摆脱了通缩危机。
在一个工业结构完备的经济体中,很难同时发生【工业增速扩大和服务业增速缩小】这两件事。一般要么是两者的增速都呈扩张趋势;要么是工业增长呈收缩趋势而服务业增长呈扩张趋势;
像如今这种工业增长呈现扩张趋势,服务业增长呈收缩趋势,且工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服务业增长速度的情况,只会发生在经济复苏周期。这一现象在过去100年时间中,广泛发生在各个主要经济体当中。
现阶段,我们工业增长速度仍然保持扩张趋势,在去年12月增长6.8%的基础上增幅扩大至7.0%,并且是连续6个月呈增长态势,对比去年初的增速扩大了三倍有余;
同时我们的服务业增长速度也是连续出现增幅下降的情况,1-2月服务业的增速已经是一年以来较低的水平。这很大程度上说明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在放缓。
关于【为什么工业增长扩大服务业增长缩小是经济复苏信号】这个问题,以前说得太多,这里就不再赘述,很想了解原理的可以三连。
CPI增幅的扩大则是另一个信号,按世界银行的标准CPI增速低于零,就可以初步判定为通缩。在去年我们多次在0刻度以下的窘境中,0.7%的增幅已实属不易,如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正常肯持续宽松,那么在未来几个月CPI走势便很有可能出现拐点。
不过2月CPI的上升有春节这个客观因素,春节带来的被动消费并不会在往后几个月时间里延续,所以CPI增速能否保持下去将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今年上半年CPI增速能够突破1.5%,那么就能初步得出【经济拐点来临】这个结论。那么下半年的风险偏好将得到显著改善,各行各业的爆发速度可能会有不小的惊喜。
开年以来的经济数据确实是还不错,开了一个好头
抛开房地产方面不看的话,其他都还可以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


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


出口方面按美元计价,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308.6亿美元,增长5.5%
出口5280.1亿美元,增长7.1%
进口4028.5亿美元,增长3.5%
贸易顺差1251.6亿美元,扩大20.5%


按人民币计价,2024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出口3.75万亿元,增长10.3%
进口2.86万亿元,增长6.7%
贸易顺差8908.7亿元,扩大23.6%


分国别看,1-2月我国对美国、东盟出口增速大幅回升,同比增速分别回升11.9%、12.1%至5.0%、6.0%,剔除基数效应后仍有明显改善
对欧盟,俄罗斯出口延续小幅下滑,主因基数提升
对其他新兴市场出口延续偏强


1-2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5%
其中电子产业链相关的集成电路、电脑、音视频设备出口增速分别回升21.7、7.0、8.0个百分点至24.3%、3.9%、13.4%
今年1--—2月CPI与上年同期持平,2月份CPI比较亮眼,是春节错位影响,且猪肉价格开始上涨
2月旅游数据同比增长23%,带动了CPI的爆发
春节期间文旅和文娱消费需求大幅增加,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出现上涨
非食品价格,服务价格上涨,娱乐,医疗大幅增长


以上是2月CPI冲高至0.7%的最核心原因,但是如果他们看的更细腻一点
剔除春节错位因素以后仍然表现不错的
2月CPI同比大幅回升1.5%,来到0.7%
高于市场平均预期0.3%——0.4%
春节错位因素带来的贡献很高,但另一方面,新涨价因素由0.3%大幅上升至1.3%,这个影响也很大
因为2月CPI准确来讲是春节错位+涨价影响,共同导致了2月CPI的超预期表现
前期生猪存栏边际趋紧叠加寒冷天气,食品供给偏紧推升食品CPI涨幅超过历年春节同期
食品CPI对于整体CPI的贡献回升0.9%,然后春节期间,旅游消费,都到处涨价
从环比来看,2月食品CPI环比3.3%,略高于历年春节同期水平的2.7%
2月猪肉CPI环比高达7.2%,明显高于历年春节同期1.2%
涨价较多的还有鲜菜,寒冷天气供给偏紧驱动2月鲜菜CPI环比上涨12.7%
3月猪价涨幅预计继续高于季节性,所以CPI未来还有增长潜力
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电影及演出票价格环比涨幅在12.5%—23.0%


综合以上来看,今年不需要对CPI太悲观,CPI和PPI分化或贯穿全年
PPI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指标,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可能要后面2年恢复
但CPI在今年应该可以超跌反弹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
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为2022年2月以来最高涨幅
同比来看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5%
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1.9%


总的来看,1-2月份各项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但肯定也要意识到,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旧存在,所以还需要继续观察
今年全球经济大环境依旧是不太好的,是压力大的,要完成5%的GDP指标还是需要努力的
只能说开局不错,还需要再接再厉
先行指标:
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1981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17.7%。
1-2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2012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7.3%。
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0%;1986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22.1%。
1-2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9.7%;2000年到2019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11.3%。
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1978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11.9%。
1-12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8.0%;1983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14.6%。(8月数据未公布)
1-2月,PPI同比下降2.6%;1998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上涨1.2%。
2月底,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8%;2007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20.4%。
以上八项先行指标平均同比下降5.3%,历史上这些指标平均同比增长16.4%。


2月,官方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0%;2005年到2022年,该指标的平均值为52.7%。
2月,官方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46.8%;2007年到2022年,该指标的平均值为51.5%。
1月,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7%;2012年到2022年,该指标的平均值为53.3%。
1月,BIS货币篮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91.52;2015年到2022年,该指标的平均值为100.28。
3月,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价为2.31%;2002年到2022年,该指标的平均值为3.496%。
3月,恒生指数盘中价为16700;2017年到2022年,该指标的平均值为25898。
3月,沪深300指数盘中价为3600;2020年到2022年,该指标的平均值为4539。
以上七项先行指数标准化后平均为43.3,历史上这些指数的平均值为51.9。


同步和滞后指标: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1978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10.1%。
1-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2000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8.8%。
1-2月,出口总值(按美元计)同比增长7.1%;1977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14.7%。
1-12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6.1%;1978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8.1%。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1978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13.7%。
1-2月,CPI同比下降0.0%;1978年到2022年,该指标平均每年增长4.5%。
以上六项同步或滞后指标平均同比增长5.4%,历史上这些指标平均每年增长10.0%。


由于数据的不可得,已删除5000户企业家调查盈利指数(先行)和青年失业率(滞后)等指标。
今天很多经济数据一起发布,我来个省流版,也是大白话版:
2024年1-2月,
最终需求跟基建、外需相关的项目,维持了不错的增长。
制造业情况回暖。
地产销售情况彻底崩掉。
消费数据出乎意料的不错,也许不买房之后大家都有钱消费了?
物价情况基本维持稳定,不再环比大幅下滑。
货币政策1-2月无惊喜。并没有出现贷款增加或者放水的情况。
资金空转的情况还在持续,贷款数据甚至还有点低于预期。
基本就是上面这些了。


其实这个1-2月的数据,很可能就是2024年全年数据的一种预言。
地产开年就崩的这么厉害,后面也好不到哪去了。3月份一般来说是小阳春,现在都3月下旬了也没春起来,估计小阳春又没戏了。接下来基本就要等到国庆时候了。
我发现地产政策的放开,都是跟着销售热季的节奏走的。3月小阳春是寒假过后,金九银十是暑期过后,这前后一般都有地产放松政策出来。
我估计今年如果要放开一线城市限购,8-9月是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基建没什么问题,专项债的支持力度很大,基建投资增速估计就稳在目前的水平了,也许还有反弹。
消费数据的月度波动挺大的,3月份之后还要再看情况,我总觉得失业、降薪这些事情会影响到消费,2季度之后我们再看。
出口要等美国补库存开始,估计快了,出口今年下半年是可以乐观一点的。
我之前写过文章讲补库存,贴过来链接供大家参考:
水又三人禾:2024-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完整版)961 赞同 · 102 评论文章


水又三人禾:美国库存周期与利率周期错位带来的中国出口机会10 赞同 · 4 评论文章


水又三人禾:中国下一次大规模补库存,会出现在什么时候?63 赞同 · 8 评论文章


物价这个看不准,1-2月稳了不代表后面就不跌了,关键货币政策还没开始松,M1增速没起来,物价很难有大的涨幅。
当然,这里主要说的是核心CPI,核心CPI更反映货币面的情况。
不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CPI,也许会受到油价和猪价、菜价的影响而出现上涨,这个是说不太准的事情。
至于GDP呢,1季度在社零、出口、基建的推动下,大概率是可以稳在5%的增速水平上面的。
今年剩下的3个季度应该也是这样:出口+消费+基建稳经济,地产持续下滑。
这里面的变数在哪里呢?
我觉得一个是消费低于预期风险,消费这个数据,3月份之后的更重要,春节整个过完了,3月之后,再看看人们到底愿意消费多少钱。
从直觉上讲,这个形势下,消费是很容易低于预期的。
2018年就出现过一次2季度社零数据低于预期的情况,所以如果社零低于预期了,政策力度可能就要加大。


还有一个是地产风险,地产、金融可能会联动暴雷,金融领域滞后地产领域一年以上,2024年很多信托产品兑付会有点问题,最后大家都会发现是地产做了底层资产。这些会挨个上头条,会加重购房者的恐慌,不利于房产销售。
另外就是就业情况,这个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总产值这个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借债加大投资来解决,但是就业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希望后面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挖掘被忽视的经济数据,解密被隐藏的金融真相。我是三人禾,持续更新经济,金融方面干货,求关注。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用,麻烦轻轻点赞,谢谢。
稳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现在我们急需解决的矛盾,还是大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这类问题下面,永远有那么多质疑声,有那么多阴阳怪气,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几年来,大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压力倍增,但经济好转的速度却赶不上这种压力增速。
经济发展已经从过去的高速增长,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和承压式增长。
也就是说,现在要获取增长,需要比过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
而且这种增长,无法再具有普遍性,只有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行业和企业,才能从这种增长中获益,普遍的大水漫灌式的增长将会越来越少,收益和利润往头部集中是一大趋势。
这就涉及到政策上面如何去平衡的问题,一方面要让新质生产力去引导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头部和顶流产业与企业,把高精尖行业培育壮大起来,在国际市场中获取最大竞争力。另一方面又要平衡发展,不能让别的行业也掉队,需要有百花齐放的局面,需要让其他行业从业人员也跟上发展势头,都蹭上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红利。
每个行业都需要与时代共同进步,这些行业如何改头换面,如何跟上现在的大数据、AI、新能源的技术发展大潮,是一个大课题。
未来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还是发展,发展需要的首先就是稳定。
cpi数据稳定是好事,经济大趋势稳中有进是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没有稳定就谈不了前面所讲的顶流发展,更无法让各行业齐头并进,也无法让让社会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经济增长效益协同增长。


房地产的时代结束了。
在个人收入下跌,资产负债表衰退,人口减少三大通货紧缩压力下,CPI不下降就是好事了。
1-2月经济数据肯定是超预期了,但从数据中还是能看出一些问题。
一是供需裂口比较大,供给端(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数据很猛,需求端数据(社零、投资)略弱。二是城镇调查失业率结构中,本地户籍失业率上升较多。
简单看一下细项,里面有几个比较大的疑点:
一、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7%,大幅超出预期,前期工业用电量同比+9.8%已有所提示,工业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结合服务业生产指数,1-2月拟合的GDP增速在5%以上,属实“唱响经济光明论”了。
这里面出现了第一个数据疑点,开工率和返工率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却突飞猛进。我们以制造业人口流入大市——东莞为例。春节累计迁出人口的返回情况明显不如2019年和2023年同期。


二、1-2月社零同比+5.5%,略高于预期,依然是出行链带动,服务零售额、后续出行链的脉冲动力会逐步弱化,地产后周期拖累较大。
三、1-2月固投同比+4.2%,大幅超预期,尤其制造业投资增速将近10%,“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信息化学品、航空航天投资增速30%以上。
这里面出现了第二个数据疑点:今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比去年的绝对值要低,但是同增长了4.2%。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第一次出现了,2019年之后就比较普遍。因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月度数据只统计500万元以上项目的投资主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者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可能会出现幸存者偏差。
也就是说,即使统计局数据是实事求是的,那也代表了,2023年很多投资额原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主体在2024年没有纳入到月度统计当中——从规上变成规下了。


四、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9%,可能已经包含了财务支出法对于数据的“提振”作用。新开工、竣工、施工同比跌幅在-10%到-30%,投资数据向下的趋势短期较难扭转。
这里面出现了第三个数据疑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项目,要不然是新开工状态,要不然是施工状态,要不然是竣工,所以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一般是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增速的加权平均。但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却比三者都高。
当然这个也可以解释。
一来,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部分项目使用财务支出法,资金到位就可以先计入投资,不一定非得实际开工,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来,面积同比和金额同比毕竟计量单位不同,只要24年单价上升了,就可以解释的通: )
三来,房地产开发投资中,除了建安投资和设备购置以外,还包括以土地购置费为主的其他费用。如果企业拿地相对积极的话,也可以解释的通: )
显然,二和三都站不住脚,我们姑且只能认为是第一个原因。那如果是第一个原因成立的后,后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向下趋势是确定性的。


5、2月失业率5.3%,低于过去几年。春节返城,一般是农民工的摩擦失业比较多,但今年返城进度不及往年,外来户籍失业率相对稳定,本地户籍失业率反而到了5.5%,可能是目前经济供需不匹配的一个真实表现。


来看看CPI的分项,就能对经济情况有个更准确的了解——


CPI的下跌项目,主要还是来自食品大类,以及汽车(交通工具)和手机(通信工具)两个小类。
食品价格下跌中,除了依旧凶猛(-9.1)的二师兄外,食用油、水果蔬菜、鸡蛋这些下跌幅度也很大。年后山东河北河南转了一圈,发现去年水果蔬菜种植大户赔钱的很多,今年不少减产了。更别提各类养殖户,那更惨。
这块还是太野蛮生长了,农业部商务部都说要建个大数据平台,也不知道现在进度如何了。
交通工具(-5.5)也没少掉,但要注意,这意味着汽车商品价格下跌,但不意味着单笔消费金额下跌。以2023年全年数据为例,这一年交通工具CPI下跌了4个点,但15万以上车的占比则是历史新高。平均消费金额增幅各平台给的数据不一样,但最低单车也涨了5000元。


可能上面说法有点绕,简化下就是原价400的A车现在只卖350了,但过去买300价格段B车的人,开始花350买A车了。
通讯工具(-1.9)也是如此,去年这一项CPI跌了2.4,但每部手机购买费用却也是历史新高。


所以去年开始俺就一直说,我国CPI数据上看不是通缩,而是除了周期性产品(肉和菜)与价格战产品(汽车与手机)外整体处于低通胀的情况,高情商叫“温和通胀”也行。
国际最关注的是中国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6613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37523亿元,增长10.3%;进口28615亿元,增长6.7%,贸易顺差8909亿元。
表明中国贸易依旧强劲,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的对外贸易恢复快速增长。中国的贸易顺差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在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凭借创新能力和产品品质实现了高质量增长,反映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前2个月,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9932.4亿元,增长8.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其次为欧盟,占比12.6%;第三是美国,占比10.7%;第四是韩国,占比5.1%。
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3.13万亿元,增长9%。其中,出口1.75万亿元,增长13.5%;进口1.38万亿元,增长3.9%。对中亚五国进出口950.9亿元,增长26%。
前2个月,从进出口产品类型来看,汽车、家电、船舶等优势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5.8%、24.3%、180.6%。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以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
机电产品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因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优势,性价比高,利润也提高了。这也表现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由于中国经济的基数已经很庞大,能够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8.7%的正增长是西方始料不及的。近期西方一直在唱衰中国经济,贸易数据出来以后 ,西方自打脸声音也小了很多。
东盟与“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非常稳定地增长,“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占到中国对外贸易额的一半。这是中国非常稳定的贸易基础盘,也是中国一直精心维护和打造的最有潜力的市场。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额在下降,与西方的贸易额没有增长了,广大南方国家可以弥补这块缺陷了。而与他们的贸易也相对稳定,不会轻易受到西方的摆布。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1%,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2%。
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2.1%、10.4%、8.2%、7.1%、7.0%。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0437亿元,增长5.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870亿元,增长5.8%。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上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
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民间投资增长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7.6%。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0%、7.8%。高技术制造业中,信息化学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3.2%、33.1%;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6.2%、16.1%。
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
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其中1月份下降0.8%,2月份上涨0.7%。
总的来看,1-2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表明,从中期来看,中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动其他经济体平均增长0.3个百分点。以2023年为例,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三分之一。
统计局又要开始发力了!
一方面是要把CPI做的平稳,另一方面要通过努力,去实现5%的目标。


两会刚开完,将全年的工作给定了调。主要关注点,在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而随着而来的,会是降准降息、减税减费等政策的持续推出。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预计将在不久之后开始投向市场。
而回到1-2月份的数据本身来看,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但已呈现了稳中有升的趋势。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
1-2月份,货运量同比增长7.5%,营业性客运量增长27.4%。市场活力有所增强,在服务消费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1-2月份服务零售额增长12.3%,为消费需求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
春节假日期间,文娱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长80.1%,国内出游总花费增长47.3%。
而现在最火的城市,已经从之前的哈尔滨、淄博变成了甘肃天水。每年来几个网红城市旅游活动,也能刺激刺激消费。
在服务消费需求的带动下,服务业景气度连续两个月回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持续处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近期行业的发展总体看好。
而猪肉价格指数CPI方面,主要是1-2月份的猪肉价格下降9.1%,叠加教育文化娱乐等其他种类增长因素,整体上才显得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
1-2月国民经济稳中有升。”3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4年1-2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随着宏观组合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内生动能继续修复,生产需求稳中有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由降转涨,发展质量不断改善,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
  “1-2月国民经济各主要指标均出现好于预期、强于季节性的加速增势,说明前两个月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不止是恢复性的增长,更有持续向好、全面改善、供需平衡的积极变化。”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生产、服务业业务活动、商品销售与服务消费、基建投资与制造业投资、进出口等指标增速多月来首次出现齐头并进、共同回暖的势头,有效弥补了房地产投资等方面的困难与挑战。”
  开年以来工业增长比较强劲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1-2月,工业生产加快,消费品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上年12月加快0.2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9%。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0%,较去年12月加快0.2个百分点,达到2022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其中1、2月季调环比分别为1.16%和0.56%,1月环比增速达到2020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显示开年以来工业增长比较强劲。”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发布会上,刘爱华介绍,1-2月,工业运行呈现四大特点。一是行业和产品增长面扩大,实物量指标较快增长。1-2月,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了同比增长,增长面为95.1%。比上年12月扩大19.5个百分点。统计的6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418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为67.5%,扩大5.7个百分点。从实物量指标看,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8.3%,货运量增长7.5%,都保持较快增长。
  第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加快。1-2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年12月加快1.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加快增长。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和14.1%,均为两位数增长。
  第三,消费品制造业回升幅度较大。1-2月,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比上年12月加快4.4个百分点。13个消费品行业中,12个行业增速回升。其中家具制造业增长11.1%,文教工美增长10.0%,食品增长7.3%,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
  第四,工业出口由降转增。1-2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由上年12月同比下降3.2%转为增长0.4%,结束了此前连续八个月下降态势。在10大出口行业中,有8个行业出口增速较上年12月加快或降幅收窄。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部分工业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仍面临订单不足、成本上升等问题。”刘爱华谈到,“但更要看到,我国制造业在不断巩固产业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庞大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赛道上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中重塑竞争力。”
  房地产罕见构筑底部 要高度重视
  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以来,投资增速回升,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大项目带动作用比较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3%,制造业投资增长9.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0%。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3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10566亿元,下降29.3%。
  “从结构来看,狭义基建投资(不含电热气水)增速有所放缓,制造业投资增速则明显加快。”温彬指出。
  1-2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4%,大幅高于去年全年的6.5%,也高于去年12月的8.2%,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复苏势头。
  “在年初出口回暖和去年末制造业企业利润降幅已大幅收窄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2022年11月末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0%,继续高于整体增速。”在温彬看来,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推动下,制造业投资仍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房地产方面,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9%。“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指标呈现低开态势,但总体风险可控。”在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这释放了两个积极信号:一是开发投资额同比跌幅有所收窄,意味着去年开发投资萎缩的状态有所遏制,是供给端企稳的积极信号。二是房企竞争结构持续调整,目前有能力进行开发投资的企业,是更为健康、财务能力更强的企业。同时在融资协调机制等支持下,开发投资动力有增强的可能。
  在需求端,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5%。对于该数据同比下降,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受疫情期间积压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带动,去年初新房销售持续保持较高规模。二是今年春节期间假期长,居民出游热情较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房需求的入市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指数据,1-2月,重点25城二手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3.1%,降幅明显低于新房,二手房市场保持一定活跃度。
  “短期来看,各地需求端政策有望继续优化调整,预计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部分城市“小阳春”行情仍有预期。”陈文静表示。
  对于1-2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易居研究院分析认为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一是虽然各类指标为负值,但恰说明市场经历了一次持续的深度的调整。宏观经济向好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向好发展的大环境下,此类数据恰是构筑了底部,对于更好明确新一轮市场发展起点有积极的作用,这个是历史罕见的底部,大家要高度重视。二是从3月各地反馈的情况看,市场正处于复苏的较好阶段,所以房地产市场参与主体要意识到市场向好的大环境,把既有的各类政策利用好消化好,真正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消费领域出现积极变化有望得到持续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今年以来,热闹红火的消费场景引发大众消费井喷。从数据来看,市场销售持续恢复,服务消费潜力加快释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71826亿元,增长4.6%;餐饮收入9481亿元,增长12.5%。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汽车类分别增长16.2%、11.3%、8.7%。全国网上零售额21535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206亿元,增长14.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4%。1-2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2.3%。
  对于今年以来的消费情况,刘爱华介绍主要呈四个特点:一是假日经济提振服务消费。各地积极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文娱旅游等新消费增长点。今年前两个月,尤其是春节期间,外出就餐、走亲访友、旅游出行、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更加活跃,服务消费持续升温。二是升级类商品和大宗商品消费不断扩容。三是新消费业态较快增长。新型线上消费模式加速渗透,能够更好满足居民快节奏、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零售快速发展,带动网络购物较快增长。四是农村消费活力较强。农村餐饮、旅游、农产品等消费持续升温。
  “一方面可以看到,居民消费意愿有所提振,但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居民消费能力仍然偏弱。”温彬指出,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由去年12月的5.1%回升至5.2%和5.3%,2月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由去年12月的4.3%回升4.8%,均出现回升,或将影响后续的居民收入和消费表现。
  “从未来走势看,支撑消费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还比较多,消费领域出现的积极变化有望得到持续。从消费空间看,服务消费稳步扩大,线上线下融合消费趋势更加明显,新型消费的快速发展为消费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从供给能力看,新型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应用不断成熟,消费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支撑基础看,经济持续恢复、就业收入稳定增长,为扩大居民消费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政策支持看,政府工作报告对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作出了具体安排,政策效应将会持续释放。”刘爱华表示。(中国网财经 作者:谭梦桐)
内容提要:
工业生产增长快于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增长,供给过剩的情况继续加剧。取消疫情防控过渡期的低基数掩盖了需求的疲软。城镇调查失业率反弹,意味着民营企业劳动岗位和灵活就业岗位趋于萎缩。1-2月社会融资大幅回落,意味着今后几个月的经济活动恐难有明显改善。
一、工业生产增长快于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增长,供给过剩的情况继续加剧。
2024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9%。
一方面,1-2月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快于2023年12月份,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2023年12月份的49%,回升到1月份的49.2和2月份的49.1这个趋势是相符的。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明显快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这意味着供给过剩的情况在继续恶化。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但与工业增加值大体对应的商品零售为71826亿元,仅增长4.6%。这个增长幅度比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低了3.1个百分点。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比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低了3.5个百分点。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为21466亿元,同比仅增长0.4%,比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低了6.6个百分点。
二、取消疫情防控过渡期的低基数掩盖了需求的疲软。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202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其中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6%,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5%。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按美元计价的商品出口同比增长4.3%。看上去,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海外需求均有不错的增长。
但考虑到2023年1月为放开疫情防控措施的第一个月,因为害怕疫情反复,当时不少人还不敢回老家过年,所以以后消费恢复正常化,实际上从2023年3月份才开始。因此,今年1-2月看上去还不错的增长数据,实际上主要来自于低基数的作用,而非消费的真实增长。


如果我们多观察一年,我们会发现,2023-2024这两年1-2月份的消费增长其实非常乏力。
2023年1-2月,消费品零售额比2022年同期增长9.2%,年均增幅只有4.5%;其中商品零售额年均增幅只有3.8%;今年1-2月汽车零售额为7112亿元,实际上比2022年同期还减少了0.1%;2022年1-2月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为50763亿元,2024年1-2月为50847亿元,仅增长0.2%;2022年1-2月,全国top100房企销售额10337亿元,2023年下降到9841亿元,今年下降到4762亿元,下降了51.6%;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出口额,2022年1-2月为9735亿美元,2024年1-2月只有9309亿美元,下降了4.4%。
骑牛研究所按照2023年的GDP结构综合计算,发现2024年1-2月的内需和外需合计仅比2023年同期增长3.1%,2023-2024年两年平均的1-2月增长幅度为3%。
由于实际上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海外需求增长滞后于供给,供给过剩日趋严重,导致价格下行。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4%。
三、城镇调查失业率反弹,意味着民营企业劳动岗位和灵活就业岗位趋于萎缩。


2023年12月取消疫情防控后,因封控造成的失业现象迅速消失,复产复工后,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回落。2023年的失业率从2023年1月份的5.5%逐步回落到5.1%,2023年平均的城镇失业率比2023年回落了0.36个百分点。
但进入2024年后,失业率开始回升。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底回升了0.2个百分数。
由于在4.7亿城镇就业人口中,约占五分之一的体制内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员非常稳定,实际上我们失业率的波动,主要来自于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和灵活就业岗位。5.3%的失业率相当于城镇失业人口规模超过2630万人,可推算出民营企业的失业率从去年底的6%回升到了8%。


从青年失业率的处理上,我们可以发现失业率统计数据主观意识影响比较大。如果我们从比较客观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从业人员指数来观察,就会发现实际上企业的就业岗位,从2023年的3月份就在开始减少,失业人数就在开始增加。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均在2023年2月达到50.2的峰值后,从3月份开始跌落收缩区,并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到2024年2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分别滑落到47.5和47。民营企业占比更大的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滑落幅度更大。
将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劳动岗位流失现象,结合我们特有的国企主导经济的结构,以及这两年货币宽松的资金主要流向政府和国企的实际情况来综合分析,我们不难观察到,去年以来,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队伍经营情况不容乐观,这也应该是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仅增长5.3%,收入差距快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而收入差距扩大,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率下降,收入增长缓慢,也抑制了需求的增长。
四、1-2月社会融资大幅回落,意味着今后几个月的经济活动恐难有明显改善。


3月16日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024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大幅下滑。1-2月新增社会融资8.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万亿元,减少了12.1%。
其中居民新增贷款3894亿元,同比减少16.3%。政府新增债券融资额3558亿元,同比减少了71%;企事业单位新增社会融资65136亿元,同比增长0.4%。当然,推动企事业单位融资略有增长的,主要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因为民营房企融资占到民营企业融资的大头,所以民营企业的融资,实际上是减少的。
从上述金融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持续几年的货币宽松,我们一直在鼓励市场主体增加信贷,通过增加债务来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但由于市场主体杠杆率高企,已处于在债务风险失控的边缘,因此,面对央行不断地降准、降息,市场主体反而越来越麻木,用修复资产负债表来回应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1-2月各部门对增加负债都缺乏意愿,意味着至少往后1-2个月,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房地产市场,都不会有较大的上行动力。
【作者:徐三郎】
1-2月,宏观经济数据有喜有忧,实体数据偏暖,金融地产数据偏冷。
暖的一面,1-2月,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11.7%,工业用电量增长9.7%,出口金额(美元口径)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月,CPI同比增长0.7%,为去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值……有助于提振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信心。
冷的一面,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0%,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超50%;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82万亿元,同比少增9324亿元;临近一季报披露期,绝大多数行业2023、2024年盈利预测持续下修……对市场情绪产生压制。
对于当前的实体经济,不妨套用物理学的一句名言,大厦已经建成,经济基本面迎来拐点,只是天空还飘着两朵乌云,分别是地产和地方债。
全年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央财政也比较给力,三大工程、设备更新、消费以旧换新以及新基建等,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按照统计局的说法,经过努力,5%的目标是可以达成的,经济增长的拐点已经来临。
但也有隐忧,地产和地方债。鉴于卖地收入是地方债重要的还款来源,两个问题实际是一个问题,地产能否企稳的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告诉我们答案。
今天3月18日,国家公布今年1-2月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主要经济数据呈现工业增加值和固定投资增速加快,但居民消费数据增速下滑,且企业和居民信贷数据也持续低迷的情况。
各项经济数据的不一致,体现了当前我国经济的“需求不足、供过于求”的核心问题仍未解决,依靠政策驱动的投资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快速推进,未来可能只会加剧投资低效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具体来看,今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高于前值6.8%,也高于预期值。


分行业来看,本期推动工业增加值高增的主要驱动力主要来自上游原材料和重工业,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5%,汽车制造业增长9.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1.0%。而消费相关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4.7%。
居民消费方面,今年前2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增速不及去年12月的7.4%,也不及预期的5.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2个月是包含春节假期在内的旅游和消费旺季在内的,消费增速理应比去年年底要高。之前也有旅游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出行和消费数据十分亮丽。官方公布显示,今年春假期间,全国各地共有约4.74亿人次的游客出,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9%。而假期的旅游总消费同比增长了近8%,达到6330亿元人民币,约合880亿美元。
然而,本次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却和上述旅游局公布的春假假期数据出现了“打架”,居民消费增速不升反降。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今年前2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去年全年,也高于市场预期,一改过去一年以来持续下行的趋势,说明政策发力下,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2个月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主要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投资增速仍十分低迷。数据显示,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7.3%,而民间投资增速仅为0.4%。
且从分行业来看,扩大投资规模的,主要聚焦在上游原材料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铁路船舶航空等运输设备、铁路运输业等重工业,卫生、社会服务、体育和娱乐相关的投资为负增长,且与民生相关的第三产业增速也偏低。
这都体现了,当前企业扩大投资规模的进程,表现为“国进民退”、“重工业化”的特征。


3月15日,央行公布了今年2月的金融信贷数据。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下行趋势下,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均十分低迷。
具体来看,2月社融新增15583亿元,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值24223.4亿元,同比少增16061亿元。而且,即使剔除春季假期因素,今年前2个月社融同比仍少增1.1万亿。


从社融各个分项看,1-2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幅少增9324亿元,这是社融少增的主要因素,说明企业和居民的银行贷款需求很弱。


此外,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增946亿元,说明企业开票需求不强。
城投债2月净融资减少291.32亿元,说明自从去年9月中央要求“稳妥处置融资平台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债务增量”以来,地方已经债台高筑情况下,难以继续扩大债务规模,并逐步减少借新还旧的需求,开启漫长“化债”之路。
地产债2月净融资减少20.68亿元,说明目前房企融资方面仍面临较大的困境。
另据克尔瑞数据显示,2024年2月6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218.87亿元,环比减少47.2%,同比减少49.3%,创下了2021年以来的单月融资新低。这体现了,虽然政策上包括“房企融资白名单”、“拯救万科”等利好消息不断,但实际上的“真金白银”支持房企的案例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银行自身的风险偏好较低,如果因为支持房企而陷入债务黑洞,这不符合银行自身风险控制和经营目标的要求。因此,未来房企大概率只能依靠销售回款来缓慢化债、艰难求生。


政府债券在今年前2个月的净融资为8958亿元,同比少3320亿元,这与城投债负增长表现一致,说明需求不足、政府债务高企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控制债务规模。


股票融资536亿元,同比少999亿元,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说明股市过去一年经历漫长下行走势后,严重限制了企业上市融资能力,也与从严加强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监管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2个月,受居民消费降级、房地产购房需求低迷的影响,居民新增贷款继续减少。数据显示,1-2月,居民贷款增加3894亿元,同比少增759亿元。
其中,2月居民以购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期信贷减少1038亿元,而且这个数据是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同比少增1901亿元,体现了楼市政策虽然利好不断,但实际购房需求仍在大幅萎缩。


本期的金融数据说明企业和居民均存在需求不足的另一个证据来自于存款数据。数据显示,2月M1增速大幅回落,而M2增速仍保持较高位置,M1和M2增速剪刀差再度大幅跳升,而且居民银行存款也大幅增加,说明实体经济对真实融资需求仍不足,资金以存款形式,甚至以“资金空转”形式留存在银行体系中,资金活化程度不足。


具体来看,2月M2增速8.70%,与上月持平,M1增速1.20%,较上月大幅回落。M1代表的是活性程度较高的活期存款和短期存款,体现的是企业和居民随时可用的资金;而M2代表的是活性程度较低的定期存款。
M1和M2增速 “剪刀差”扩大,说明在当下经济持续下行的环境下,企业和居民更倾向于存款,而不是扩大投资和消费,来对抗一个极为不确定的未来。
不要忘记了,今年的CPI目标是3%。
让CPI上涨了0.7%,稳中有升的结论就出来了。是不是高兴得太早?
CPI的上涨,很大一部分原因只是因为春节的月份错位,


一般而言,PPI对CPI是有传统作用的,一般PPI先行6到9个月左右。
如果看一下过去一年的PPI,就会发现CPI的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虽然CPI增长有较大压力,但在其它方面,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
各种数据说明经济是在恢复当中的。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加快1.1个百分点。
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
其中,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餐饮、货币金融服务、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71826亿元,增长4.6%;餐饮收入9481亿元,增长12.5%。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上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
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6613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37523亿元,增长10.3%;进口28615亿元,增长6.7%。
当然,高增长率的一部分原因是过去几年受疫情的影响基数较低。所以,说是在一个恢复的过程当中。
但是,国内的需求依然不足,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今年的经济仍然有较大的挑战。
我不懂 国企各种裁员。
医生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怎么就稳中向好?
啊 因为水费涨了。。汽油费涨了。。。。
就目前国内大环境而言,未来的经济能否真正向好,说高大上点,要看年轻人的世界观,说直白点,要看年轻人的消费意愿。
然而,从情绪化的“躺平”,到条理清晰的“Ten No”,说明中国的年轻韭菜们经过深思熟虑,已经制定了未来人生的行动纲领。
如果他们执迷不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一、No Blood Donation
利好大健康产业。
以前别人免费献的血,医院转个手都要高价卖给需要输血的病人。
如今献血的主力军撂挑子了,血价想不暴涨都难。
所以,不生病变得十分十分重要,大健康产业风景更好。


二、No Donation Whatever
某色十字会雪上加霜。
本来捐款的人就已经很少了,而今后只会越来越少。
要想不裁员、不降薪,某色十字会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做好机关、事业、垄断国企的沟通工作。
今后的捐款收入,就全靠体制内的兄弟单位了。


三、No Getting Married
利空钻戒厂家、婚纱摄影公司、婚庆公司、中高端餐厅。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已成过眼云烟。
钻戒厂家,以及婚纱摄影和婚庆公司的老板、员工们,必须尽快考虑转行,不能坐以待毙。
中高端餐厅还算好,虽然负面影响难免,终究没有伤筋动骨。


四、No Having Children
婴幼儿全产业链,从此夕阳西下。
这条产业链有点长,依次大概是妇科医院、婴幼儿疫苗产业、婴幼儿系列商品产业、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当然,也包括从幼儿园开始的各种兴趣和教培产业。


五、No Buying House
利空新建商品住宅,利好高性价的老破小二手房。
不买房,不等于不租房,不然呢,难道住山洞吗?
所以,周边配套齐全的老破小二手房们,从此不愁租了。
就算没电梯也没问题,毕竟租客都是青年人,爬楼就当锻炼身体了。


六、No Buying Lottery
彩票行业,走到了生存还是灭亡的分岔路口。
Mob研究院《2023年彩民洞察报告》显示,84.9%的彩民,都是18-34岁的青年人。
要拯救彩票行业,接下来的一人清空数亿奖池的彩民们,必须全部都是青年人。


七、No Buying Stock
利空股市,利好海外代购行业。
没有源源不断的新韭菜进场了,难怪股市守个3000点,都要使出吃奶的力气。
为什么利好海外代购行业?
因为炒币是违法的,青年们都在炒限量版的国际大牌鞋子、包包。


八、No Buying Fund
基金管理公司大面积倒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
买基金,本是一种追求稳定收益高于银行利息的理性投资行为。
然而,当各路基金,尤其是收割了巨额智商税的指数定投基金,彻底辜负了青年们的信任,其替代品,理应是不仅有能力收割全世界,且利息不低、保值性很高的美元。
当青年们一天天远基金、近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自然稳如泰山。


九、No Helping the Aged to Their Feet
利好老年人保健品产业。
关心老年人的人越少,向老年人兜售保健品的销售员们,就越有机可乘。
当然,毕竟现在通缩了,要赚老年人的钱,对利润率的期望值,也需要相应降低。


十、No Being Moved
某色十字会、某TV、某岩松们的好日子,基本到头了。
其实,不是青年们的心肠变硬了,只是你们的戏越演越假了。
你们玩弄青年们的感情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侮辱他们的智商?


原创劳心,码字劳力,所有动力,都来自您的点赞、关注和评论。
谢谢各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9 12:29:13  更:2024-03-19 12:46:50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