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熊猫不走蛋糕突然倒闭,全国门店已暂停接单,创始人失联,数千人工资未发,倒闭原因有哪些?员工如何维权?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熊猫不走蛋糕突然倒闭,全国门店已暂停接单,创始人失联,数千人工资未发,倒闭原因有哪些?员工如何维权?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3月16日下午,互联网烘焙品牌“熊猫不走蛋糕”官方微博突然发布消息称,熊猫不走蛋糕创始人失联,近千员工三四个月工资未发,社保公积金断交,钉钉公司群突然…
熊猫不走主打的是一个仪式感,再加上一个过度营销。现在熊猫不走官网还在吹嘘他的业绩呢,一切来的就是这么突然。


惠州市熊猫不走蛋糕,成立于2017年。其最大的特色是,在送蛋糕过来的时候给客户来一段表演助兴。这有点像海底捞,海底捞也是庆生或者做拉面的时候会给顾客来一段表演。
熊猫不走蛋糕,通过别出心裁的仪式感庆生服务,身穿熊猫服的配送员上门送蛋糕并进行歌舞表演、魔术表演、互动游戏,在蛋糕圈迅速走红,获得了资本青睐并快速扩张。


熊猫不走这种模式,在新推出时候很多顾客应该比较喜欢,毕竟吃蛋糕可能不是主要目的,搞氛围有纪念意义才是正事,这种庆生模式在初期因为比较新奇所以很受欢迎。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可能让顾客有疲劳感,让顾客年年都弄熊猫跳舞庆生,我估计很难,毕竟没啥新鲜感;也会有些顾客觉得这样比较尬,不喜欢这样的庆生仪式。
熊猫不走的突然破产,应该源于几个原因。
1 熊猫不走这种销售模式不走红了,市场形成了惰性,对其感冒程度越来越低,顾客的阈值在提高,而熊猫不走没有跟上这种变化。
2 熊猫不走在扩张过程中太迅速,在供应链和门店及营销方面花费太多,负重前行能力不足以满足其扩张需要,资金周转陷入了困境。
3 熊猫不走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目前市场上蛋糕品牌较多,有很多蛋糕品牌的口味和服务都不错,加上消费降级趋势,消费者在选择蛋糕时,越来越理性,注重于蛋糕本身的好吃与否。


全网都暂停营业了
熊猫不走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企业在扩张阶段一定不能盲目,要注意自身的财务风险;同时企业要聚焦于产品本身和服务创新,赶上了一个风口,接下来的风口如果赶不上,那也可能很快被市场抛弃。
员工官号讨薪、创始人失联……又一网红品牌店倒闭?


近期,网红蛋糕「熊猫不走」的官方账号上相继发布了员工讨薪的内容引发大众关注,而后疑似该老板回应“公司确实资金链断联,大家可以走官方途径维权……”
更有用户表示:蛋糕是上午订的,店是晚上倒闭的。太突然,让人一点准备也没有。
据悉,「熊猫不走」品牌成立于2017年,依靠买蛋糕送“熊猫人上门跳舞、变魔术”的服务俘获一众儿童的喜爱和宝爸宝妈的下单,不过该品牌疑似被很多用户评价蛋糕味道一般……
「熊猫不走」怎么了?天眼妹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这个网红品牌。
员工公开讨薪,老板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
3月16日,网红蛋糕品牌「熊猫不走」的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员工讨薪的信息,员工称:近千人三四个月工资没发、社保公积金断缴、老板失联、公司钉钉群解散……


公司员工在小红书官方账号上发布了“用户如何挽回损失”的内容,提醒消费者们尽快退款。


而在前不久,「熊猫不走」还在官方账号做活动:充值送券包大礼包、植树节宣传、女神节宣传……






有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破防:蛋糕是上午定的,店是晚上倒闭的;上周五订的蛋糕,今天中午要用了,告诉我商家倒闭送不了……满城找蛋糕,被家人看笑话。




3月17日,疑似该品牌蛋糕店的老板杨振华回应截图在网上流传,截图中杨振华表示:由于盲目扩张,公司资金链断裂,欠薪欠债,建议各位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自己会接受法院公安的处理……


依靠“熊猫人上门跳舞”快速走红,其商业版图如何?
公开资料显示,「熊猫不走」成立于2017年,发源于广州惠州,创始人为杨振华。该品牌依靠「装扮成大熊猫的配送人员,免费送蛋糕上门,同时为客户唱歌跳舞表演节目,制造生日惊喜」迅速走红成网红品牌。


据悉,「熊猫不走」在全国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24座城市拥有门店,有超2000万用户。
不过,天眼妹去外卖软件上搜索下该品牌,发现北京的两家店目前已处于“暂停营业”状态。


天眼查官网显示,「熊猫不走」关联公司为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姚秀华,注册资本约157.58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烘焙食品制作与销售、烘焙产品开发、烘焙项目投资及策划等。


股东信息显示,杨振华为公司董事长,并持股约34.84%,为实际控股人和受益所有人。值得注意的是,杨振华在该公司中的认缴出资额为54.9万元,但实际出资额为0元。


该公司成立2年,就很快获得了头头是道的Pre-A融资,此后又先后获得IDG资本和XVC的投资。


对外投资信息显示,该公司直接持股企业有43家,其中25家为存续状态,多为在全国各地的烘焙公司,涉及广东、江苏、浙江等13个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已于上月到期。


「熊猫不走」的创始人杨振华名下共关联9家公司,其中4家为存续状态,5家已被注销。除了烘培店,杨振华名下还有美甲店和投资公司。


你买过熊猫不走蛋糕吗?怎么看这一网红蛋糕店的现状?来评论区和天眼妹聊聊吧~
吃瓜吃到前公司,我占个坑,下午闲一点再写写我个人角度知道的倒闭原因
咦,那么多人蹲坑,我不填坑对不起大家,在外面手机码字,可能会有错别字请见谅,下面是正文
手动分割线-------------
先说大方向,前公司说的口罩原因其实还好,主要原因还是盲目扩张,拎不清自己
其实在2021年的时候公司的业绩是真的还不错,一度给大家画饼要上市,也因为21年业绩好,就开始盲目膨胀,全国扩张,在我离职前,全国已经有25个城市有业务点。
25个城市基本上东部,中部,南部的省会都有网点,看起来好看,好像版图遍布全国,但其实像太原这种城市一天都没几个订单,徒有虚名…业绩好的城市反而是长沙和江苏几个城市占据大头,包括惠州本地城市业务量也很一般。
但凡不好高骛远,就守着几个业绩好的城市深耕,也能苟延残喘很久。
次要原因就多了,这里是吃瓜重点。
一:没有阿里的命,但有阿里的病
公司内部的说法,创始人原来是阿里高层的人出来创业做的这个公司(真实性我真的不知道,这个只是熊猫不走内部自己的说法)
本来还存疑的,但待了一段时间,发现公司的作风和企业文化尼玛和网上吐槽阿里的高度相似。比如,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非常严重,都不干实事的,一件屁到的事,可以开个没完没了的会,审批个没完没了还有就是日报,周报,月报明明已经很详细公司的业务数据了,经常还有提很多有得没得的各种报表,重复无意义工作……心想,日报你们就不看的吗,那做来干嘛……还整那么报表,业绩能好吗
以及动不动就是狼性文化,上进…管理层学历和能力很堪忧,多堪忧不方便说,只能说本科文凭都没几个(怎么混到管理层,因为是和老板打天下的创始人)
二:管理层也是草台班子,底层执行更是
别问我为什么去那个公司,我自然能力也不咋样,但我学历比公司平均线高,本科学历都比公司平均线高,你们就知道了…
加班也是真的严重,你们只知道996,但你们肯定不知道还有法定节假日都不放假的公司吧,就是那种端午,五一,中秋,国庆都没假的那种,只有固定月休四天,真的惨无人道吧,呜呜呜…
三:网上说的不注重业绩,抓考核的公司就危险了,也应验了
这个公司倒是没怎么抓办公室的人纪律问题。但抓底层配送蛋糕人员的服务是真的严格,配送之前要录视频,上传录音等等,发现任何一点点不妥的都要扣绩效,具体怎么扣,我不方便说的太详细,怕被认出来。
说实在的,去干个美团和饿了么都好过去做熊猫不走的配送员,考核指标太多了,无处不在的被监控…
四:经营内容太单一,受众群体面小
一开始是熊猫人送蛋糕上门表演跳舞,后来还增加了魔术表演,再后来增加了青蛙人。反正什么网红歌,就换什么舞蹈。
但说实在的,也就吸引小朋友,成年人这种上门表演服务真的尴尬的不行。如果你们有留心看熊猫不走的评论,就会发现基本上都是下单给小朋友庆祝生日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大家越来越不生孩子,这种服务形式主动走不远的,就和教育行业一样。倒闭也是迟早的事
老板自己都说了,决策失误。
一个月营收不过千万的蛋糕品牌,居然养了数千人。
就算按照每月工资5000元来计算,一个月工资就要500万。
工资占营收超过了50%,这样的企业能不倒闭才是怪事了。
营销好坏,我是真不敢评价。
除了好几年前我听说过他们有大熊猫跳舞以外,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还不知道是干啥的。
想了好久才想起来。
为此,我去关注了一下它的公众号。
我大概2000多个好友里有48人关注了它。
同样的我常用的幸福西饼,有199个朋友关注。
这说明幸福西饼要做的比他好的多。
同样的价格,我看了熊猫不走蛋糕价格。
99元不跳舞,129元,1.5磅含跳舞。
同样的1-2磅,幸福西饼,150-239元,比熊猫贵了不少,且没跳舞。
99元的熊猫从价格上显然优势更大。
但想当然的就是利润空间被压缩。
规模比不上幸福,人工成本如此冗余。
只能说这绝对是老板的错。
蛋糕这个事情,的确是个刚需。
但是市场竞争还是激烈的。
除了线下到处的蛋糕面包实体店,网络上幸福西饼也是一线城市绝对的营销宣传王者。
在这样饱和激烈的市场领域,仅懂得找热点炒作,而忽视了企业长久的利润现金流,倒闭的确是迟早的事情。
这也侧面验证了早期融资顺利,资本青睐真不见得都是好事。
资本是逐利的,是对赌的。
他要求你有现金流,要求你有利润,还要有市场占有率,更要求3年内有奇效。
最终他们牺牲的只是众多投资款里的一个分支,而创始人却失去了全部,还负债累累,毁了一家……
一、对于员工来说,讨要工资,最好是直接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并且申请公.安介入。如果公司有钱拒绝支付员工工资,那么就涉嫌刑事犯罪了,这样处理效果最好,也最快。《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不仅要求工资,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另外,可以同时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依据《劳动合同法》46条的规定,公司解散倒闭等,除了结清工资之外,还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N,也就是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这个经济补偿金只能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
首先要求保留公司提出公司倒闭的证据,例如老板的微信群发言、要求公司出具书面的公司解散的通知等。
如何申请劳动仲裁?769 赞同 · 258 评论回答


三、目前公司的办公用品、送货车辆能自己拿回家吗?
首先不建议这么做。
其次如果你已经这么做了,应该尽快申请劳动仲裁,并且同步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就保全你拿到的办公用品,后续案子赢了,那么执行就没啥问题了。
这种案子,赢是没啥问题的。主要是看后续能否执行到多少钱的事了。
熊猫不走蛋糕,倒闭是必然的!
熊猫蛋糕是2016年左右在惠州起家的,其创始人是惠东人——都说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用来描述杨总是十分恰当的。
以前因为业务合作关系,去过他们惠州江北“总部”以及蛋糕生产工厂。
90+%以上的员工都是刚毕业或者20岁左右的年轻人,女孩子超多,但是加班很严重。


2018年后就没有业务合作啦,当时感觉它们走不远,无他——干事情极其不专业而已。
我想问一下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点进这个问题是为了看看,这个熊猫不走到底是什么……
某年我过生日,我爸妈给我定了个熊猫不走蛋糕。
据说送上门的时候熊猫表示“小朋友呢,熊猫要给小朋友跳个舞”。
我爸妈遗憾地表示“小朋友还在上班没到家”。
当时我知道这个模式的时候就觉得这模式长不了。就这么个上门跳舞的仪式感,得养多少员工,得耗多少钱?
还不如人家做蛋糕直接外包个骑手,送货上门,这能花几个钱。
19年之前和之后的逻辑不太一样,19年之后凡是以瞄准“日渐壮大的中产阶级”的品牌如果不及时改变势必会迎来阵痛甚至是衰落。
大家这里一定要注意我的用词,“日渐壮大”,这里特指那些高度依赖中产增量的品牌,尤其是以中青年为基础的品牌。
比如说奔驰、宝马也需要中产客户,但是对中产增量不敏感,甚至中产增量会更想试试新能源,但是传统中产及以上的群体作为奔驰、宝马的基本盘规模已足够庞大,因此在华营收屡创新高。
包括熊猫不走、钟薛高等在内的品牌,因为中产增量的有限,很难有更大的空间。
现金为王的待通胀时代,即使是真中产都在缩减开支,更何况那占比渐低的新中产。
看看那些网红奶茶纷纷降价的场景…..
虽然这些品牌会倒下,但是我不会落井下石,这些曾经雇佣大量员工的企业,我对他们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还是挺感谢的。
企业家拿融资来的钱烧,总比企业家把这些钱都转移到不知处强…….
虽然熊猫不走最近几个月欠薪了,但是熊猫不走过去扩张数年提供了很多理性看来“本不应提供的就业岗位”,倒也不完全是坏事。
中产增量问题不是熊猫不走一直保持小规模团队就能成功的,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家地产企业在地产下行的时期不轻易拿地就能活下去吗?
最多只是死的慢一些罢了,因为不拿地就卖不出房子,无法产生营收,但是大量员工每个月都需要人力成本,最终就是坐吃山空,因此地产企业在楼市寒冬季,即使保持最谨慎的经营策略也还是会迎来终章…..
所以我现在看到这些品牌的倒下,真的心情复杂,真没有那么多幸灾乐祸…..
我朋友在这公司做过平面设计,亲眼看到被开想拿补偿的女孩子被几个打手拉进会议室打,简直就是缅北性质的公司,倒了也正常。
3月16日傍晚,
网红蛋糕品牌“熊猫不走蛋糕”
官方微博突然发布
一则“员工讨薪”内容。
有人自称“熊猫不走蛋糕”员工,
其称3月15日熊猫不走
创始人老板杨振华失联,
数千员工三四个月工资未发,
社保公积金断交,
截至发文前,老板本人依旧失联,
钉钉公司群突然被解散,
迫于无奈,只能网络发声。




据了解,
熊猫不走成立于2017年,
以“让每个人的生日都能更快乐”
为企业理念,提供免费送蛋糕上门、
唱歌跳舞表演等服务,
为客户制造生日惊喜。
该品牌一度爆火,
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有家长表示,
“连续几年儿子过生日都选它。”
“有熊猫跳舞,有魔术表演,
氛围感很好”。
也有家长坦言,“蛋糕口感一般”。






现状
全国门店已暂停接单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3月17日,多名熊猫不走蛋糕员工确认,公司是在3月16日下午突然宣布停工的,不少配送员直到解散时仍在配送蛋糕。
有网传截图显示,熊猫不走蛋糕创始人杨振华曾发文向员工道歉称,因为自己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停业以及个人破产。他表示,之前已倾尽所有,无力偿还债务,会接受法院公安等处理。
身在熊猫不走蛋糕惠州总部的员工张晨表示,3月15日,公司各地的高管和法定代表人就已经到总部交涉,希望创始人杨振华能够现身,但是杨振华并未出现。
在公司钉钉群解散后,熊猫不走蛋糕的员工们组建了互助群。截至3月17日下午5点,互助群里已经有240多名员工登记了自己被拖欠的工资金额,最低金额约2000元,最高约5.2万元。


▲图片图源:@熊猫不走蛋糕 微博
根据熊猫不走蛋糕微店,3月17日,熊猫不走蛋糕全国的网点均已经“暂停接单”。另外,根据大众点评网,其全国的网点均显示“暂停营业”。


曾经
单月营收达数千万
熊猫不走蛋糕曾经是一家明星企业。
品牌创始人杨振华曾在一场演讲中表示,在传统行业蛋糕跻身的场景下,他们有不一样的洞察,觉得过生日的人要的是开心、快乐。买蛋糕的人希望传递祝福和表达情感,希望过生日的人是真正的开心,而不仅仅是为了吃饱。
官网介绍称,熊猫不走蛋糕(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以自主创新的“产品+服务”模式,通过线上下单,熊猫人免费送蛋糕上门,提供跳舞、魔术等表演,致力于“让你的家人生日更快乐”。
2017年,熊猫不走蛋糕正式开业,2018年11月获头头是道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020年3月获IDG千万元A轮投资,2021年1月获XVC上亿元B轮投资,曾入选《哈佛商业评论》研究案例。
熊猫不走目前已进驻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24座城市,拥有超2000万用户。
在熊猫不走微店中,单层蛋糕价格在100元~300元之间,舞蹈免费,购买需提前3~5个小时预约。网上店铺评价显示,大部分评论都与孩子过生日、活跃聚会气氛、提升仪式感有关。




熊猫不走几乎舍弃了线下蛋糕门店,在每个城市设立一个中央厨房,每个城区建立一个仓储配送中心,只批量生产蛋糕,不做任何点心或面包,极力压缩生产和配送成本。让顾客线上订购,再由线下工厂店发货。
2021年11月,媒体曾报道称,创始人杨振华提供的数据显示,当时熊猫不走有2000多万用户,50%的消费场景有小朋友参与,家庭消费订单占据多半,单月营收在“大几千万”,且能实现盈利。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2023年11月,熊猫不走蛋糕全渠道的GMV(商品交易总额)约有2273.20万元,而根据员工透露,这个水平是熊猫不走蛋糕的正常水准,其整体利润率超50%。而根据熊猫不走蛋糕2021年9月对外披露的数据,其单月营收超过7000万元。尽管GMV和营收无法直接比较,不过这也能看出,其整体营收起码下跌了超过六成。
网友:
刚买了蛋糕,怎么退款?
听闻熊猫不走蛋糕
突然暂停接单的消息,
不少顾客在其社交账号下留言。
“刚买了蛋糕,怎么退款?”
“今天的蛋糕没送到。”










也有不少顾客唏嘘不已,
“说好的不走呢?”
“之前很喜欢买它”。






还是蛮感慨的,项目当年见过,为了项目还去惠州实地考察过,简单讲讲吧,大家就当故事听。
没记错的话见项目是在19年,那会儿还是疫情前,互联网经济的尾巴和新消费热潮的早期,创投圈的投资热情和创业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
回忆了一下,这公司当时主打的就是“快乐”,它的主要卖点是送蛋糕时会有员工带着熊猫头套给客人跳舞庆祝,因此很多下单的客户是给小朋友下单的;要说蛋糕的品质,我自己品尝下来感觉其实没有特别出众,价格比起品质也肯定是有溢价的,但是考虑到它原本定位也就是平替街边蛋糕店,还有跳舞这种新奇的体验,所以也说的过去吧。
彼时和创始人还有过一些交流,创始人整体上还是属于草莽英雄吧,学历不高、很早就在社会上闯荡,有一些自己的方法论,也有一种来自草莽的闯劲和自信。
那个还算乐观的年代,增长仍然犹如思想钢印一样刻在大家的脑子里,熊猫不走也一样——当时的规划就是开城、扩张、增长,做下一轮融资,然后直到上市。这个故事当然很美,但且不论后续市场竞争是否能如他所愿,反正COVID的突然而至直接打断了这个美好的预期。
熊猫不走最核心的卖点是线下交付的独特心思,但这个东西在那两年等于被直接抹杀,想来一定面临了大幅的营收下滑。但扩张带来的成本仍然在那里,如果创始人在公司群里的道歉属实,那么恐怕这两年的确彻底拖死了公司,而23年放开以后消费环境的变化恐怕就是那最后一根稻草。
没什么好说的,创业路上就是九死一生,更何况还是一个模式创新、依赖持续融资的企业。说的难听点,这甚至配不上给新消费的投资花上休止符——毕竟虎头局还死在了前面。
但终究算是令人感慨吧,至少对曾经接触过的我来说是这样了。
“我对熊猫不走的关停深感惋惜,但也明白商业竞争就是如此……”
其实,“熊猫不走”公司创始人杨振华已经说的很清楚:
由于他的盲目乐观、决策失误以及对疫情和市场的错误判断,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欠薪负债、停业及其个人破产。他已无力偿还债务,建议员工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
另外,从它的合作方(咨询公司)的回应,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所有企业的最终归宿都是失败和倒闭,成功是偶然的,失败则是必然的。
只是靠好的经营能延长它的寿命,我对熊猫不走的关停深感惋惜,但也明白商业竞争就是如此,就像草原上的生态,都是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发展的,羚羊要想活,就要比狮子跑得更快;狮子要不想饿死,就要比羚羊跑得更快。


创业艰难百战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的过程,只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只关注到了成功企业的光鲜。却忽略了那些95%默默无闻“死去”企业的艰难。熊猫不走,至少算是阶段成功过的企业,所以才会有更高的关注度。


熊猫“不走”,现在公司“走了”……
昨天刷到一条新闻,熊猫不走倒闭了。
这可是一家融资近 2 亿的公司,创始人失联,数千员工三四个月工资未发,社保公积金断交,公司资金链断,欠薪负债导致停业。
熊猫不走蛋糕,相信以前大家多多少少在公域平台刷到过。
就是当你生日的时候,有一个穿着熊猫装的人,拿着蛋糕送过来,然后在你点蜡烛唱生日快乐歌的时候,给你跳舞。
这种方式,带来了情绪价值,也给了你在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素材。
就靠这个,它火遍全国,熊猫不走蛋糕迅速进驻宁波、福州,武汉、杭州、深圳、长沙、重庆、成都、广州、厦门、佛山等 21 座城市,全国拥有用户超过 1000 万。
还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十大烘焙品牌,美团行业 TOP 1 、有赞行业 TOP 商家等奖项。
听起来真厉害啊,对吧。
其实,在 2022 年之后,这些蛋糕店就开始陆续出问题了。
市场监管局和记者的两次突击检查和调查,发现出现了「影子店」,也就是注册地址和营业地址不符,在外卖平台上显示的地址,实际上你去线下找,根本没有。
你觉得这个问题不大,但这现象就透露出很多问题了。
从资金方面来看,要么钱不够了,要么为了省钱。
不然一个知名品牌,还是餐饮类企业,连最基本的经营地址和营业地址都不符合,实在不应该。
另一方面,如果这种模式是赚钱的,怎么可能连个店铺都租不起?
可能大家在外面看到这种模式,觉得很新颖,很有市场,觉得企业做这么大肯定很赚钱。
甚至有些类似熊猫不走蛋糕模式的加盟店,还在三四五线下沉市场疯狂割韭菜。
你真的在这个行业里面就知道,这个模式只是把营销面扩大了,但并没有改变利润结构。
甚至规模越大,还越不如一个超级个体赚钱,算一下账就知道,这成本得有多大,我来简单给你们拆解一下。
首先,配送运力是非常紧张的,而且一般商家,是没法做到所有单自己配送的,都要叫外卖平台小哥,或者第三方跑腿送。
特别是注重人效的连锁店。
这里配送区域注意哦,也很难做到全城,而是门店附近的 5 公里左右。全城配送,成本也非常高。
这是配送这块的成本,是每一家店的痛点。
然后再想想,配送完你还要跳舞,来造氛围,这里至少是需要 10 分钟吧?
这种情况下,这项服务就注定只能配专人去完成,本来一个人能完成的配送,现在既要配送又要跳舞,可能一个人要分出两个人才能做好。
要是你想从门店兼职人员里调,订单量多的时候,你更不可能把门店直接产生利润的生产力分配走,所以保证不了人员有空去配送。
再换一个角度,大家过生日都是集中在中午或者傍晚吃饭或者深夜聚会的时候,吃饭点又是门店比较忙的时候。
订单量少,你又怎么保证每一次服务,人员都在这段时间空间出来呢?又怎么保证服务这家的时候,另一家不会催着赶紧送来,导致时间冲突呢?
所以,从人员配置上,就必须增加人工成本。
那多出来这个工钱,要从什么利润里面去填补?要做到相同的利润率,这行业成本低也低不到哪里去,如果和同行卖相同价格,那门店整体利润不就低了吗?
另外,蛋糕这个品类很难做到垄断,如果觉得通过这项服务,能带来非常大的增量,做到「薄利多销」的效果,想想也有些天真。
生日蛋糕这个单品,其实很多人并不在乎品质的好坏,过生日过的还是那个氛围,因些消费者对熊猫不走蛋糕的依赖性也就不会很高,很难进行回购。
可能孩子喜欢,但毕竟是少部分群体,想想自己会去点这样跳舞的服务吗?而且就算是复购,那也是一年一次,这个复购率太低了。
这个市场需求足够大吗?有增量吗?
营销很重要,但它救不了生意,商业还是得回归本质。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商业的本质是交换。顾客到底是想买产品,还是想买附加服务,产品愿意支付多少?附加服务愿意出价多少?利润是否又能覆盖成本?
一家门店盈利最重要的四环是引流、成交、复购、裂变。如果一开始就是靠砸钱亏损营销,那后面成交又收不回来成本,那崩盘是迟早的事情。
毫不危言耸听地说:新消费主义品牌的冬天来了。
这是给众多创业者敲响的警钟,求职也是这样,如果你所在的行业是在做细分品类下的中高端用户,需要小心了,行业的泡沫幻灭已经近在咫尺。
这两年,所有做消费升级的品牌都在走下坡路,甚至走向死亡。熊猫不走蛋糕做的就是烘焙蛋糕行业的细分领域。它的客单价高于普通的蛋糕,毕竟仪式感+营销的费用摆在那儿。
最近有着相同境遇的企业,钟薛高,曾经一片普通的雪糕15块,单价66元的雪糕刺客在淘宝2万件瞬间售罄,但那都是2020年之前的故事了。
喜茶,我2019年在北京的时候平均客单价26+,而且动不动排队一两个小时。现在呢?周三会员日全场饮品9.9,其它时候平均价格16元左右。
瑞幸刚出来的时候,就牟足劲要革星巴克的命。现在呢?9.9的券在电商平台到处卖不说,而且库迪,幸运咖的加入又把咖啡的价格再进一步打了下来。
晴王,车厘子,小龙虾,阳澄湖大闸蟹···这些日常消费里面曾经的奢侈品,动不动在热搜上面就是价格腰斩。
完美日记,DR,这些品牌,砍掉了大半个营销组。因为没钱做推广了。
消费降级是不争的事实。
那这些逆着时代的车轮做新消费主义品牌的企业,如何跟消费市场抗衡呢?
2019年之前,还是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的尾巴。
抛开消费不谈,那个时候赚钱也简单。大厂,行业的头部招人,动不动都是涨薪50%,甚至BAT挖起人来100%也不是没有可能。
再看看今天,
裁员潮一轮又一轮,能拿到N+1都可以阿弥陀福,被裁之后再找工作别说涨薪了,少降一点开心的不得了。
我在北京工作那几年,跳一次槽,涨薪50%,不用做管理岗位,普通的新媒体内容运营差不多能拿到15000+。
昨天,我跟北京头部的mcn机构朋友吃饭,他们现在招的剪辑,后期,摄影,这些岗位,中传或者背影毕业的,8000块。好一点的编导10000+,但绝对不会超过15000,而这个薪资,在2020年之前,新媒体行业的从业者都不会相信这是北京头部的mcn开出来的。
朋友跟我说,2020年之前他们公司,账号的运营,数据的整理,评论区的回复是专门有一个岗位做这个的。现在他们把这个岗位砍掉了,交给别的岗位顺道一起做。
还是我这个朋友,他讲以前工作日去北京的SKP,老板们带小三小四买奢侈品的比比皆是,而他前两天周末约客户去SKP吃饭,商场格外冷清。以前那些药排队买的包包,现在柜姐都主动问有货了要不要买。
说回这些新消费品牌,2019年之前,资本很吃这一套的,融起资来动不动就是几个亿,还得是美金,所以做起推广来凶得狠,媒介都是批量的砸,靠钱砸出来一个声量。然后再用虚假繁荣的数据做PPT做新一轮的融资。
哪怕公司的收益是亏损的,但他们相信下一轮融资很快就会有新的资本买单。
但这都是2020年之前的资本市场了。
2024年资本都小心谨慎了。
大家都没钱了,这个大家不仅仅是你我他这些普通人,也包括曾经阔绰的各种投资人。
要么,你做的行业是大势所趋,比如AI,资本打破头也要投一份。
但如果还想试着挖掘一下人们的消费潜力,不好意思,挖掘不了一点。
这就是现在的消费市场。
说一个看似无关但其实也是消费降级的事情:
以前火的景区是啥?是环球影城,是迪士尼。
今年呢?
是天水麻辣烫,是门票价60的开封万岁山。
熊猫不走最后留给我们的警示:
就是不要再想着赚消费升级的钱了,看看消费降级下,有没有行业领域还是蓝海吧。
这个品牌的倒闭,有必然,有偶然。
很多做生意的老板都喜欢讲一个“势、运、命”,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看看这个品牌的必然和偶然。
首先是“势”。
这个品牌创立于2017年,当时正是消费经济高涨的时候,不少网红打卡店都卖的飞起。
在2018年,有幸听过其品牌创始人的一次峰会分享。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
「在今天,不值得被分享的品牌,无法被消费者记住。」(大意如此)。
这句话在当时说的非常好,而且非常精准。
因为那个时候,就是品牌拼命打造“爆款”吸引消费者的时候。什么猫抓杯、限量联名T恤、秋天第一杯奶茶,只要你给人们一个朋友圈分享的理由,就不愁被卖爆。
显然,给孩子过生日,免费请来一个熊猫,还能表演节目,小孩子看着开心,大人们朋友圈分享,是一个非常的买单理由。
但是,
谁能想到仅仅六年之后,大家连朋友圈都懒得发了。不再追各种爆款,对“占领心智”这样的词非常反感,连去餐厅都只选3.5星的了。
只能说,这是一个全面市场营销过度之后的物极必反。消费下行之后的回归产品价值本源思潮。
所以,大势已去,没了风口,自然产品力就只剩下蛋糕的实际价值了。
消费者更在意的是原料、味道、性价比。
再说“运”。
从前面的品牌建立时间大家可以看到。2017年品牌建立,2019年正是最上升期的时候。
可惜,一场全国范围的口罩在家,导致别说让陌生人上门送蛋糕,连生日聚会都停了。
拿几年KTV、团建、生日派对,所有需要蛋糕+表演的社交活动都停了。
哪怕三年之后恢复正常了,大家依旧已经没了在家扎堆聚会的习惯。不少地铁里很多人依然习惯戴口罩。
更关键的是,大部分行业持续低迷,老百姓不敢乱花钱了,愿意为“仪式感”买单的人越来越少。
记得2018年时候,知乎上各种问题都是——
「有什么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好物」
「给男朋友选礼物,500预算送什么最能让他记住」
那是一个大家恨不得拼命花钱,想要创造美好回忆的年代。
最后说下“命”
2023年,是烘培店大量关门的一年。
众多曾经红极一时,“必打卡”的面包、西点品牌,竞相关门。关店、破产、收缩、清算似乎成了烘焙行业的主旋律。
据美团发布的《2022烘焙品类发展报告》,2022年之后,20元至40元是烘焙品类主流消费价格带,50%左右的用户单次购买客单价都在这一区间。
只有约14%的用户,单次购买烘焙产品花费的金额在60元以上。
当初的“好吃好看好玩”只能吸引年轻人一时的热情,不管是当下的年轻人还是任何一代年轻人,都没有“味蕾忠诚”可言。
另外,三年口罩过后,国人对健康的重视大为上升。连年轻人都有了健康焦虑。
对于高糖、高奶油的西点,大部分人除非是同事、朋友过生日,象征性吃一口,否则不会主动给自己或孩子购买。
根据2023年末的一份烘培行业数据显示,国内烘焙门店的平均存活时长为32个月,57.7%的烘焙门店会在开业2年内倒闭,只有23.8%的面包店和12.1%的西式甜品店能存活4年以上。
总体来说:
这是一个消费者被过度营销之后,开始反思消费性价比的时代。
这是一个受众不再愿意被操控心智,忠于自己真实需求的时代。
这是一个年轻人低欲望、懒分享,重视“悦己”不愿“娱人”的时代。
2024年倒下的快消品牌,一定还会更多。
从业者一定要多关注产品本身,尽可能做好产品降低价格,才让企业能够走的更稳一些。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
今天看到熊猫不走蛋糕企业的消息,感到可惜。创业不易,守业也是严峻的挑战。
早先他们的模式不错,赢得过市场的青睐。据说还吸引了不少投资。投资,其实也是双刃剑,可以加速扩张,也可以扩大风险。当然,也不能把责任往投资者身上推。就企业自身来讲,做事的方式方法终究还是得自己把握。
产业这方面,并不差
根据华福证券《食品饮料行业:海外与国内烘焙品类差异与渠道结构对比》研究报告中引用欧睿咨询的数据,我国糕点消费规模从2018年的806亿元增长到2023年996亿元。


国联证券发布的《食品饮料行业2021年度策略:迎接新需求,拥抱新趋势》报告中,数据稍有差异,总体上也还是一千亿元的量级。而且,趋势也还是上升。


这是一个在增量市场中的倒塌,尤其令人关注。
而且,从市场潜力来讲,我国在这方面的空间还很大。华福证券引用欧睿咨询的数据,展示了以下图表:


当然,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重要,因为我国消费者习惯吃米饭、面食,倒没有必要追逐欧美国家的生活习惯吃面包和披萨。日本在烘焙食品方面消费量比较大,有其文化背景,在明治维新之后,他们有意识向西方学习,饮食方面也学。
场景多样化
我觉得,作为消费品,蛋糕类企业值得为自己的产品及服务营造更多的场景。
以烘焙行业的上市公司一鸣食品为例,他们把蛋糕做成了小吃,场景更加多样化。可以带着野餐、可以招待亲友、可以作为公司福利。


一鸣食品官网展示的蛋糕类产品
一鸣食品达到了45.19 亿元总市值【2024/03/18 15:00:00(北京时间)收盘】,去年,包括蛋糕在内的烘焙食品营业收入达到9.46亿。他们最近的公告显示:
公司预计 2023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2,000 万元到 3,000 万元。
2023 年烘焙食品毛利率暂时还没有公布,2022年的数据是32.66%,是他们三类产品中最高的。


一鸣食品2022年报中披露的毛利率创新之举
熊猫不走虽然在商业竞争中失利了,他们的创新仍然值得点赞。他们在送蛋糕的业务中做了创新,给顾客带来惊喜,营造了更强烈的仪式感。


熊猫不走,给顾客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
熊猫不走的创新,给顾客带来了更好的体验。这一点值得有志于在大消费领域创业的人们借鉴。
把产品变成服务,这是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以前我在分析台湾经营大王王永庆早年创业时曾经谈到过。感兴趣的知友们可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
华福证券《食品饮料行业:海外与国内烘焙品类差异与渠道结构对比》
国联证券《食品饮料行业2021年度策略:迎接新需求,拥抱新趋势》
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2022 年年度报告》和官网。


欢迎评论、转发、点赞与关注,我们一起侃侃城市生活三支柱。
反正收藏你也没时间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哈哈,说起这个“熊猫不走蛋糕”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你看这店名,熊猫本来应该是个萌宠,结果这店却成了“不走”的代名词,这不是明摆着告诉顾客:“嘿,别指望我们的服务能走多远!”


要说这店倒闭的原因啊,我猜想啊,是不是熊猫们忙着吃竹子,忘了给蛋糕师傅发工资,导致他们罢工了呢?又或者,是不是创始人杨振华把心思都放在了怎么卖萌上,忘了怎么经营公司了?
说到员工维权,哎,这可真是个头疼的问题。那些辛辛苦苦工作的员工们,三四个月没领到工资,社保公积金也断了,真是让人心疼啊!不过,话说回来,这店倒闭了,也算是给他们提前放了个长假吧,只是这假放得有点长,长到不知何时能再就业了。
总之啊,这“熊猫不走蛋糕”的倒闭,就像是一场闹剧,让人看了只想笑。希望那些受影响的员工们能早日找到新的工作,也希望其他店家能吸取教训,别再走这条“不走”的路了!


笑完了,俺说几句正经的吧。
其实对于企业管理,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盈利和扩张,更是关于如何稳健地运营,如何对待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员工。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与付出,而员工的权益保障,更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毫无疑问,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工资、社保公积金等权益,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当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更应该积极与员工沟通,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选择逃避或拖欠。
这次“熊猫不走蛋糕”的倒闭事件,无疑给相关行业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要注重稳健经营,要时刻关注员工的权益与福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赢得员工的信任与忠诚。


希望这次事件能够成为相关行业的一个反面教材,让大家深刻反思并改进企业的管理方式,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
熊猫不走蛋糕的倒闭,听起来真是挺让人难过的。原因嘛,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老板自己都说了,是因为自己管理上出了问题,决策没做好,对市场的判断也出了岔子,结果就是公司的钱不够用了,欠了一屁股债,最后只能关门大吉。
再就是疫情的影响,这个大家都懂,疫情一来,很多生意都不好做,尤其是像他们这种要到处送蛋糕的,肯定受影响。
然后,资金链断了,老板自己也是拼了,车啊房啊都抵押了借钱给公司,但还是没能救活公司。
最后,公司内部问题也不少,比如员工的工资拖欠了好几个月,社保公积金也没交,这些问题都让公司的运营雪上加霜。
至于员工怎么维权,这个得一步步来:
1. 先试试看能不能和公司协商,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2. 如果协商不行,那就得找劳动仲裁委员会,写个申请,让他们来评评理。
3. 仲裁之后如果还不满意,那就得上法院打官司了,这个可能就得找律师帮忙了。
4. 还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说说公司的那些违法事儿。
5. 另外,通过信访,就是给工会啊、妇联啊、信访部门啊写信或者拜访,说说自己的困难。
6. 如果实在没办法,还可以通过媒体曝光,让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有时候社会的关注也能推动问题的解决。
员工们在维权的时候,记得要留好证据,比如合同啊、工资单啊这些,到时候打官司或者仲裁都能用得上。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力量大,一起维权成功的机会也大一些。
熊猫不走成立于2017年,以“让每个人的生日都能更快乐”为理念,提供免费送蛋糕上门、唱歌跳舞表演等服务、为客户制造生日惊喜,该品牌一度爆火。
类似低配版的海底捞服务,只会一时新鲜,友商可以快速借鉴甚至形成更个性、夸张的表现形式。
多一个“科目三”,只能是选配和曝光量,一时能快速膨胀和爆发,却无法让消费者形成刚需而在扩张中断链。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9 12:29:13  更:2024-03-19 12:31:39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