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台北有资格和北上广深港并称中国六大超一线城市吗?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台北有资格和北上广深港并称中国六大超一线城市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不是小台北,而是台北都市圈(北北基) |
上海gdp4.72万亿人民币,按照7.19的汇率,大约是6564亿美元。 北京弱一点,4.38万亿人民币,大约是6091亿美元。 深圳3.46万亿,大约是4812亿美元。 广州是3.04万亿,大约是4228亿美元 重庆是3.01万亿人民币,大约是4186亿美元 香港是26922亿人民币,大约是3744亿美元。 整个台湾地区的gdp是53273亿人民币,大约是7560亿美元。 其中台北的gdp是全台湾所有的22个县市里面最高的,大约是7000亿人民币,约973亿美元。 |
理性地说一句,台北也好、香港也好,本质上和中国大陆的城市都不是一个套路的。 硬把台北与香港,乃至新加坡和北上广深以及其他强省会对比的,都没法比出一个结果来。 |
![]() |
台北、新北、桃园区域的地铁网络是这样的。 台北本身就是一块很小的行政区域。 排除掉山地之后,剩下的平原建城区也都不大。 内部的各种基建也很一般。 |
![]() |
台北市区的建城区,基本上就集中在这一块。 城区内部有三个地下铁路车站,台北车站、松山车站和南港车站。 有东西向的高架路——市民大道。 有南北向的高架路——建国、新生。 还有地下车道——基隆路地下道。 城市内部最大的公园是大安森林公园。 从基建上来说,台北可以算是螺丝壳里做道场,整体逻辑没问题,但是由于地狭人稠,从观感上来说,肯定不会特别特别震撼。 但是从台北的基建来看,台北可以说是思路十分清晰。 比如铁路入地,城区建了三个地下铁路车站,使得城市被铁路分割的局面结束。 然后城区内部的东西高架、南北高架,使得车辆可以快速穿过城区。 这两个思路设计,绝大多数大陆城市也没有出现。 上海有东西高架和南北高架,但是城区内部的铁路车站没入地。 深圳城区内部的铁路车站入地,但是没有穿城而过的东西高架与南北高架。 台北的基建很早就开始了,完成度也比较高。 但是说到底,台北不是北京、上海一类的城市。 北京可以吸取大量的优质高校。 台北虽然也吸取了台湾大量的优质高校,但还是有大量的高校在台北之外。 除此之外,由于早期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建在了新竹,这也就使得新竹区域成为了台湾的科创基地。 台北和北上深无法用相同的指标去对比,因为台北具备的一些优势,北上深不具备。 而北上深具备的优势,台北不具备。 从城市交通建设的思路逻辑来说,台北远比北上深要清晰。 从台湾资源的分配来说,台北拿到了最好的一块,但是其余地方分到的也还行。 但是北上深拿到的资源,不仅仅是最好的几块了,剩下的那些,其余地方拿到的是真得一般。 所以台北真得就是小一号,再小一号的东京,小确幸生活的地方。 他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区间很微弱。 和北上深之后上限和下限差别太大的城市来说,台北完全站不到一个台面上。 但是从普通人生活的舒适度来说,台北远超绝大多数城市了。 ========== 台湾人口本身就不多,只有2300万人。 比内蒙古、吉林、上海、甘肃还要少。 台北的面积又很小,其吸血能力,相当于兰州和呼和浩特这样的城市。 但是台北不是兰州和呼和浩特那样的造城方式。 台北城建的逻辑和东京类似,但是没有东京那么大的平原腹地,也没有日本那1亿多的人口做支撑。 所以台北能把台湾那点资源外加2300多万的人口,以及他自身所处的两河河口,还有狭窄的平原利用好,基本上就是这么个上限。 从现状来看,台北利用的挺不错。 基本上形成了市民社会的氛围。 台北成为不了香港,毕竟英国没殖民过台湾。 台北也成为不了北上深,毕竟没那么多的资源。 本来我想用小国寡民来形容他的这种状态,但是一想肯定不少杠精来怼,就算了。 但实际上他的状态的确就是这种状态,发展性和稳定性可以持续,但是取得突破也不会太大了。 |
两岸行政区划不一样,台北只有271平方公里。北京的海淀区、朝阳区这种都是400多平方公里,上海浦东新区1400多平方公里。从可比性角度考虑,台北的话要把北北基打包在一起算,这样台北都会区人口750万,面积2400平方公里(上海的40%,北京的15%),gdp按人民币计价有2.6万亿(在广州之后苏州之前)。台北更相当于大陆这边的区。 台湾是沿袭民国的市县并列。我们建国后是经历了少数大城市(地级以上)把周边县逐步划入,再县改区(有的还叫县或者升格为县级市);绝大多数城市是在八九十年代,把市(县级)改区,然后把地区(地委、行政公署)改市(地级)的过程。台北都会区的新北市就是以前的台北县,如果台湾也经历过大陆这种设置地区(地委和行政公署是省委省政府派出机关),那台北地区必然包括台北县,最后再地改市的过程中,台北县、台北市会变成一个地级市。 |
![]() |
|
提出这个问题的知友可能不太懂,我们常说的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伟大的意义? 实际上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意味着“省”都是服从中央的,总理能任免省长。 所以各省之间可以无条件为对方托底? 比如:国内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地集中在珠三角和重庆等地,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粮食生产主要在东北、华北,装备制造和小商品生产等主要在长三角和渤海湾,这一方面细化了分工,而另一方面也会极大的促进交易需求。 |
![]() |
所以中国不仅需要极其发达的高速公路,还要搞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等等,只有这样,深圳才能安心的搞科技;上海才能安心的搞金融中心;北京才能安心的发展服务业,提升政治文化等首都功能;东北才能诞生“北大荒”,河南才能诞生“双汇”,四川才能诞生“新希望”,新疆才能诞生“广汇能源”、“金风科技”(风电设备生产商),西藏才能有足以承载更多游客的加油站和星级宾馆。 于是,交易就更加频繁,分工就更加的细化,其竞争就开始外溢,深圳的科技产品卖到了全世界,华尔街的投行来上海组建新的公司,各国的政要和访问团来到了北京,寒冷缺氧的青藏高原成了自驾游的天堂,沟壑纵横的贵州成了数据中心。 在此过程中,每个省份都获得了更大的利益,每个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这就是分工和交易带来的终极福利。 这就是全国上下“一盘棋”的伟大意义! 反过来说,一个地方的人,既要炼钢,还要发电,还要搞加工制造,还要种粮食,还要搞科研,那大家想想,这个地方生产出来的商品还有竞争力吗?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一个国家,就能形成这么紧密得分工合作。以美国为例: 疫情初期懂王还是想封城的,但科莫一句:想打内战吗?吓得川普立刻就闭嘴了。为什纽约不同意封城,难道真的是因为政客嘴上说的“民主和自由”吗? 呵呵! |
![]() |
中国的资源协同能力是美国无论如何无法企及的 纽约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任何生产能力的城市,它既不产粮食又不产生活必需品,一旦封城就会变成一座死城,其它的州不仅不会帮它,还会千方百计的从他嘴里抢夺抗疫物资。 所以纽约才不能封城,川普不成,拜登也不成! 如上,回到最初的问题,台北有资格和北上广深港并称中国六大超一线城市吗?我认为有,但前提是必须实现祖国统一,否则连鸡蛋自由都不能实现,如何实现超一线城市。 美国永远无法为台湾托底,未来只有把跨海大桥修通了,内地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运上宝岛,台湾的商品再流回内地,台北才能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
作为一个吃货来说。 台北小吃比北上广深都要好一点,主要是台北的小吃是中国大陆带过去的,天南地北的有。 台北的小吃真不错。 就台北街道的名称来说。 台北的街道名,涵盖了整个中国。很多路都是中国城市的名字。 在台北走一圈,说不定就会碰到以家乡城市命名的路。 不过台湾没有八路汽车。 台湾现在有个好处,就是贷款的利率很低。 有个朋友,他搞到房贷指标,贷了1000多万台币,给银行的利息才 1.8%。 然后他反手就把钱存到了香港。 除去手续费后,吃利息差就有3%。 |
如果按照很多机构的排名,当然算是的。 GaWC 世界城市名册,定义国际化的城市,即Alpha city,中国只有北上广深+香港、台北入围。 |
![]() |
2022年的数据如下: |
![]() |
排名顺序是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台北、深圳。 日本GPCI 2023年的数据 |
![]() |
排名上海、北京、香港、台北。 我个人觉得不同的文化背景、机构、国家倾向性都会造成名单排序上的差异,但是北上广深+香港和台北,是不变的。 也许,台北真的看起来没有北上广深+香港那么繁华,破房子有、铁皮屋也有,甚至于也比不上很多新一线城市,但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的确不算低,排超一线没有问题的。 |
台湾省2023年GDP总计达到7733亿美元(54480亿元),人口2337.5万。 台北都会区,又称大台北地区、台北都市圈、大台北,是台湾的首都圈及第一大都会区,以首都台北市为中心,包含台北市、新北市与基隆市,其中前两者又合称为“双北”。人口聚集区域以台北盆地为主,并扩及周边山区、台地及沿海平地。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人口6,914,924人,台湾省约30%的人口居住于此。 在大台北之外再加上桃园市所组成的“台北生活圈”(北北基桃),人口达9,253,001人,面积达3,678平方公里,在世界人口组织里为世界排名第41大都会区,逾30%的台湾人在此居住、生活、就学和工作。若按生活圈规划,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属于“大台北生活圈”。 台北市设籍人口约有251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9,237人。2019年台北市GDP总量约合人民币6170亿元,按美元计算大约在900亿美元左右。 |
![]() |
|
![]() |
|
![]() |
|
![]() |
|
![]() |
|
![]() |
2019 年台湾前十大都会生活圈。注:本图表的都会生活圈非县市行政区,而是以人口密度大于2000 人∕ 平方公里的连续地带,且一块连续地带的总人口数多于1 万为划分标准,显示地理空间上的人口密集分布地区。 |
分你咋看呗,从行政级别上讲,确实可以,毕竟台北市现在也是直辖市,在行政上并不隶属于台湾省。从行政级别上讲,当下的中国应该是有10个直辖市,而不是我们平常说的4个——光是台湾地区就包括6个直辖市。 那么从规模与城建、产业水平来看呢?台北市虽然不是台湾省省会,但是在事实上相当于省会的作用——特别是在冻省与台湾省级行政机构虚化以后。 现在意义上的台北市,可以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狭义上的台北市,还有一种是广义上的台北都市区,不过这个台北都市区是包括台北、新北、基隆和桃园在内的大台北概念了,如果这么看,那么大台北作为超一线城市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我感觉这就有点不讲武德了。 台北地处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整座城市被新北市(曾经的台北县)环绕,整个台北市下辖12个区,总面积约为271.8平方公里,人口则为270万。 从人口密度上讲,台北市的规模不算大,毕竟全台湾也就2350万人口,但是从人口密度来看,台北市的人口密度不仅仅是台湾第一,甚至可以说在全国也是前两名的水准,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是澳门,人口密度为2.07万平方公里,其次是人口密度为9680人/平方公里的台北,相比之下,深圳的人口密度为8851人/平方公里。 |
![]() |
这其实与台湾地区行政改革有关,在2004年,其实人口密度最高的是高雄市,但是在实行六都制后,比较尴尬的一点是,台中、高雄和台南市辖区都大幅扩张,台北县直接升级为新北市,只有台北无地可扩。 |
![]() |
实行六都制前台湾地区地图 |
![]() |
|
![]() |
|
![]() |
实行六都制后的台湾省地图 而就城市建设来说,台北市拥有全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台北故宫博物院、101大楼、国父纪念馆、中正纪念堂、士林官邸等景点。 在教育方面,台湾虽然高校林立,有超过162所本专科高校,但是很多重点好大学大部分集中在台北,包括台湾大学、阳明交通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台北科技大学,从这一点来看,台北倒是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线城市。 |
![]() |
至于说到GDP,从2022年起,台北市的GDP已经不再单独计算,而是直接计算台北都市区,即大台北,包含台北,新北,基隆,桃园)的GDP为23083.55亿元,这个数在绝对数上只能名列全国各市第7——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只看GDP,那么重庆和苏州应该早就是超一线城市了。从台湾GDP占比来看,大台北区的GDP占整个台湾地区GDP的45%。 |
![]() |
|
第一次听说把香港写成「香」不写成「港」的 |
依照中国惯用的标准可能不行,光是市容(都市更新缓慢)、高楼数量(只有台北101一栋已完工超过300米的建筑)、房价(远不及京沪港)、机车满街等等,完全跟京沪穗深港落差十万八千里。而且台湾行政区划把城市划分非常细,台北市人口仅有香港的一半不到,依照中国大陆的定义,把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园市、新竹县、新竹市甚至宜兰县合并的话,面积略大于上海、人口略多于香港,也顶多只能算是稍为热闹点的省会。 不过国际上常把台北跟京沪穗深港排名差不多(比如GaWC),主要是因为评比标准不同,考量到更多文化、宗教、旅游资源(比如米其林餐厅)、企业、股市、外国使馆、人均GDP、生活成本、个人财富、外籍工作人口等等。 比如大台北都会区是华语文影视文化的重镇,近年来台剧在Netflix及Disney+等国际OTT平台远播华语文华圈外、台北拥有华语影坛历史悠久的金马影展跟金马奖像、台北拥有全亚洲最活跃的LGBT社群跟最大规模的游行、MasterCard新月评比的穆斯林旅游指数将台北列为全球第三、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全球前20多参访人数的博物馆、半导体及航运领导企业多间总部设于台北、台北股市是东亚重要股市,亚洲市值第二大的企业在台北上市、台北食衣行成本不低于京沪穗深、台北的法定最低工资是两岸四地最高、Knight Frank财富报告高净值资产人口全球第八、Juliu Baer奢侈消费排名世界第八、台北移民人口社群丰富占总人口比例3-6%等等,这些往往会被拿来当作国际评比标准加权。 整体来说台湾属于一个受日美文化影响极深的东南亚华人社会,台北都会区在整个东亚甚至全球,仍然是存在感很高的重要城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台湾岛和福建沿岸可以合搞一个闽海经济区。 闽海经济区倒是可以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掰掰腕子。 单独一个台北市和北上广比有点弱了。毕竟北上广深都是超过2000万人的大都市,比台湾一个岛人都多。香港也有700万人口,台北才200多万人而已,不过北上广深一个区那么大。 这可能是行政区划的问题。 桃园,新北和基隆如果和台北划在一起,那就差不多了。 |
大陆人去不了的地方,不叫一线城市,没有评比资格 |
就比土地大小,就是不和你比人均收入。 就比人口多少,就是不和你比人均学历。 就比GDP总量,就是不和你比就业和基尼。 就比大楼基建,就是不和你比交通秩序。 就比灯红酒绿,就是不和你比人文气息。 就比豪车宾利,就是不和你比和谐和公平。 就比名牌旗舰,就是不和你比便利和宜居。 就是气死台北你! |
台北比北上港低一个级别,和广深一个级别。 北京,上海,香港是alpha+级别的城市,与巴黎,东京一个级别。 alpha级别的城市代表是芝加哥,洛杉矶,莫斯科这个级别。 alpha-级别是广州,深圳,台北,汉城,曼谷这个级别的城市。 以上通算的话,中国可以有6个超一线城市,但是明显分两档。毕竟北京,上海,香港一档,加上广州深圳虽然有些leg,但是五个也说得过去,再加上一个台北也太leg了,六个超一线城市还是分两档好一些。 beta+的成都,beta的重庆,杭州,南京,天津,beta-的长沙,大连,济南,沈阳,武汉,厦门,西安,郑州,算作二线,确实大家有一定差距。 gamma+的合肥,昆明,青岛,苏州,gamma的海口,台中,gamma-福州,哈尔滨,高雄,太原。 虽然gawc的排名与国内一般印象有一定的差距,不过能反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城市资源与先进程度。 超一线:北京,上海,香港; 一线:广州,深圳,台北; 准一线/强二线:成都,重庆,杭州,南京; 二线:天津,长沙,武汉,济南,西安,郑州,沈阳,大连,厦门,青岛,苏州,昆明,合肥; 弱二线:海口,台中,福州,哈尔滨,高雄,太原,长春,贵阳,南昌,乌鲁木齐,宁波,佛山,南宁,唐山。 在gawc的排名中,主要是会计,广告,金融,法律四项高级服务业为基础的,反应城市的全球化程度和自给水平。在他们的排名中,有一些大家认为不错的城市排名是颠倒的,与我们的一般印象有差异。但是我们可以想一下,天津的排名很高,天津有什么生活服务上的短板吗?济南比青岛高一个档次,我们想想是青岛人得了大病去济南看病呢,还是济南人得了大病去青岛看病呢?苏州在我们印象中是很不错的城市,但是苏州的城市服务是不是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上海(比如坐飞机)?武汉似乎是个很强大的城市,但这次房价崩盘,显示武汉经济缺乏韧性,房价下跌速度超过同档次城市。 有很多看不起香港和台北的,一直diss香港和台北规模小,如果规模有用的话,墨西哥城,开罗,孟买都很能打。 |
台北现在是超超一线城市的物价、二线城市的收入、三四线城市的基建、十八线地区的治理水平。 物价超京沪,大部分都是国内的2倍以上,未来还会越来越贵; 收入是几十年雷打不动的3-4万台币,几乎不存在上涨的空间; 基建上,还不如广西南宁,南宁发展的真的还可以。 治理水平就更不用说,八卦闹腾口嗨一绝。 70、80年代才是高峰,收入是依然是3-4万台币,一碗牛肉面不到10台币,还有各种娱乐的牛肉场,比香港发达多了。 现在简直就是停滞了30、40多年一样,就这,还幻想一线城市? |
1980年 台湾省gdp 422亿 2000年 台湾省gdp 3269亿 2020年 台湾省gdp 6689亿 1980年 大陆gdp 1911亿 2000年大陆gdp1.21万亿 2020年大陆gdp14.6万亿 这三个节点台湾和大陆gdp比例分别是 22%-1980年 27%-2000年 4.6%-2020年 台湾人2000年骄傲是有道理的,大陆人2020年之后还觉得台湾的省会和大陆超一线可以比较,是印象还停留在了二十年前。 |
城市间对比,需要分别考量这个是生活方面的对比,还是城市功能性的对比。 这两种对比有时候是矛盾的,比如说,上海作为内地最发达城市,但是一般打工者的生活状态就比较差。 从这个角度看,台北普通居民在生活压力与生活品质相均衡考虑的话,是完全可以站在国内一线的,能比的仅有京沪土著。 如果从城市功能上考虑,即考虑城市大型企业,产业链,金融和高端服务业方面发展,以及科教文卫综合配套来看,台北与另外5个城市有差距,其中与广深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未能融入国内产业分工,在国际分工上也缺乏独特作用,缺乏一个珠三角的经济腹地。但综合水平接近于南京、杭州、成都等5-7名的内地城市。 |
硬件上缺一点,软件上没问题。 |
有资格,因为香港就要被霍霍除超一线名单了。 哟,来了新人呀,继续霍霍 |
如果能拿到直辖市的名额, 统合北北基, 有一定可能 有产能, 有文教, 有港口, 腹地平原也勉强算够, 大不了南下台中继续征地 淡水资源这块在能源没有瓶颈下也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经济圈的思路是和福建的厦门(已经整合完金门, plus版)-福州-琉球-宁波, 进行沟通 形成内海经济圈 国家为了彻底整合台湾进入治下, 应该不会特意边疆化对待 而且地缘政治上要求台湾成为东进太平洋腹地的跳板之一 但要说能稳坐国内超一线, 或者说门罗圈里的超一线 竞争的对手还是挺多的, 不说国内, 单国外就有 红河三角洲, 马六甲, 湄公河三角洲, 湄南河三角洲, 仰光等潜力股 这还没算东京, 汉城, 平壤这种已经成型的 菲律宾投的姿势够漂亮, 也不排除能捏出个超一线城市来, 毕竟去南美这是跳板 印尼则要看和澳洲的联络关系处理的怎么样, 潜力也是有的 这基本就是和统最好的结果才会出现的场景 工业产能不被清0, 政治上低成本投了 可以dream, 但请先干死民进党的乌粹化趋势 |
超一线这个说法很奇怪。 还有什么新一线也很奇怪。 我还是喜欢一线这个说法,北上广深港一线没有问题,台北经济水平也不错的。如果归顺中央,台北也是一线,这个没问题 |
一个城市的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 经济情况:GDP总量,人均GDP,国民收入,货币存量等; 2. 增长能力: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创新能力等; 3. 管理水平:公共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教育,市政交通等; 4. 人民福利:人均收入,社会保障,平均税负,物价水平等; 5. 自然条件:气候水土,地质条件,环境资源,地域区位等; 此外,历史沿革、生活方式、人文价值、艺术气质都是城市的特色所在。 台北都会区,位于华南,地处沿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2022年台北都会区GDP达到23084亿元,人均GDP超过22万元,主要产业以金融、保险、电子等为主,教育发达,健保完善,人均月工资在1万元左右。此外,台北文化艺术水平极高,人民生活自由祥和,是一个生活质量极高的城市。 GYbrand评选的2023年中国最佳城市,前6名为上海、香港、北京、广州、深圳、台北,而杭州、成都、重庆、苏州、南京、武汉只能排在其后。 这个排名,虽然我不完全认同,我认为,北京是中国第一城市,而台北、成都的排名,都稍嫌靠后,但无可争议,这些城市不仅是中国最顶级城市之一,即使在国际城市群落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
同意某樓,台北應該跟廣、深放一階比較適合 京滬、香港比上述三城市再高一層次 |
就 app 世界来讲,都不晓得谁在岛上。 |
请大家写台湾俩字的时候后面主动加省这个字。 我玻璃心,不然我会认为在座的各位都是春秋笔法。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
为什么小米造车成功了,造CPU却失败了? |
我国的产业升级成功了吗?能像德国日本那样 |
为什么最近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基金产品都开始 |
中国猪肉还能回到十二十三元一斤水平吗? |
房价下跌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
为什么普通人一年存三五万都很难? |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
委员袁小彬建议拍卖特殊号码车牌,满足车主 |
国企一般不涨薪,那怎么抗通胀呢? |
美联储接下来选降息还是选内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