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为什么印度总喜欢巧取豪夺做印度市场的外国企业?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为什么印度总喜欢巧取豪夺做印度市场的外国企业?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前面的例子是印度对小米的高额罚款,简直让小米在印度的多年投资打了水漂。后面又有印度在比亚迪下1000辆新能源大巴被要求全额付款。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印… |
2022年,印度对外贸易逆差更是扩大到2735.32亿美元,直接创下历史新纪录。 2022年,印度外汇储备仅仅4980.2亿美元. 三哥极度缺少外汇,任何想要把外汇汇出的外企都会受到印度政府的打击! 外企投资印度是为了挣钱,利润不能汇出,印度也没有什么能够采购的商品,咋整?提高外采产品价格,以对总公司支付专利费服务费等名义去套出外汇,这种做法通常会附带税务、外汇流失等问题 印度政府希望留住外汇,外企通过非常规手段套出外汇;这两者非常容易产生冲突! 外企所在行业不成熟的时候三哥还能忍,等行业成熟,三哥觉得自己也能做的时候,三哥就会以税务问题去驱逐相关外企。 不限制外汇汇出、外企蹭蹭的往外汇钱,外汇储备扛不住 限制外汇,外企不敢来,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去挣外汇,外汇储备扛不住 三哥要维持大国地位和外汇极度稀缺的矛盾无解! 引进外资一般有三个阶段:1来料加工,产品销往国外;2来料加工、本国提供部分零配件、主要销往国外;3外资建厂、进口零配件为主、产品主要销往国内。 印度没有在1、2阶段积累足够的规模,直接大量引进3阶段的外资,外汇紧张是必然的。 处于1、2阶段的外资与印度政府的矛盾还比较少、印度抗拒的主要是3阶段的外资 |
做无本买卖本来就是印度人的天性。 妄图“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是每个人都会想的美事儿,但是绝大多数人能够克制自己,唯独印度人从文化上和性格上就是真的会当真,并且在生活中认真的跑去追求这种不切实际的结果,这种愚蠢幼稚的想法甚至会向上渗透到政治外交领域。究其原因,根子在绵延数千年的种姓制度上,掌控印度政治文化精髓的高种姓阶级确实能够做到仅凭一张嘴就应有尽有,这种现状你根本不可能不让印度整个国家陷入疯狂,毕竟精英阶层有着无以伦比的示范作用。 结果就是他们总喜欢搞无本买卖。 不是没有清醒的人,但是大环境如此,你不得不按照大众期待来:大众都期待着无本万利、一夜暴富,你不能满足他们,你就没法混。 |
|
最近中印边境有个消息特别能够说明问题,在中国和马尔代夫签订军事协议、马尔代夫驱逐印度驻军以后,印度宣布在中印边境“增兵”1万。英国一个名字十分野鸡的所谓“智库”甚至扬言印度试图夺取“喀什”,所谓“中方能源枢纽”。 我国外交部对此发言都有点儿懒洋洋的不爱搭理。 所谓“增兵”1万,其实就是上图中新组建的“18军”。我当面印军配置大致如图:14军配置在中印边境西段,33军配置在锡金段,3军、4军配置在东段藏南地区,另有1军、17军是所谓的“打击军”作为方面预备队和机动作战力量。这次新“组建”的18军则配置在莫名其妙的中印边境中段,中段实际上没什么争议地区,也基本上不具备军一级军事行动的战场空间。 |
|
中段附近地形实际上就只有两个山口,实际通行能力顶多顶多支持旅团一级军事行动,撑死了放一个营作为正面、一个旅作为作战支援和预备队,多了挤都挤不下而且人员密集极其容易成为炮火覆盖的目标。 所以这次印军“增兵”1万组建新的18军,才会显得十分的奇怪。 至于那个什么“英国智库”的说法让人简直目瞪狗呆…… |
|
就有一种智商被蹂躏的感觉。 你这个“智库”,该不会是“智障库”的意思吧? 且不说喀什跟中段中印边境隔着八帽子远,到这个新组建的18军直线距离1000公里以上,到印军实际控制区最近最近直线距离也超过500公里,远远超出人类历史最强大陆军集团军一个进攻波次的突进距离。单说这中间隔着那么大一个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西段,还有山地作战能力最强的西部战区陆军,你是在开什么国际玩笑吗? |
|
增加一个集团军就想拿下喀什,梦都不敢这么做。 然而印度人就是敢做。 这事儿就是印度人“无本万利”思维方式的最佳体现,底层疯狂民族主义情绪要求“无本万利”,上层政治集团就得给他们提供一个“无本万利”的结果。实际上这个“新”18军根本就不新,是旧的所谓“北印度邦军区”所属部队筹组成立的,所谓的“增兵”也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一毛钱都没花,就换了个招牌。北印度邦军区所属1师3旅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印度“军”编制,欠一个旅而已,当然印军的师旅团编制人数都要比我们的少很多,所谓的“军”也不如我们的集团军编制大和全,不过按照他们的标准,“北印度邦军区”本身就是一个军。而且印军“军区”编制本身就比他们“军”这个编制内的指挥机构更庞大复杂,附属作战保障、作战支援力量也更多,比如通常印军“军”下属不会配备边境巡逻部队,而军区是有的。 结果显而易见,这就是个“无本万利”式的买卖。 所谓的“增兵1万”根本就不存在,实际上是缩编了,从“军区”改编成“军”是精简砍掉了一部分军区下属的杂牌部队。新闻上说“新组建一个军”,某些人以讹传讹想当然的以为是“多了一个军”,而印军一个军总人数差不多就是一万人,因此有了“增兵1万”的说法,印度人也乐见其成,一毛钱不花造势“增兵”,何乐而不为。 一方面是莫迪政府实际上拿不出钱来在中印边境“增兵”,印军在中印边境屯兵总计超过30万人(含边境警察部队等杂牌),而我军整个边境10万人上下,1对3的配置,还能压他一头。边境地形方面,我们基本上都是高原地形相对容易到达,印军为山地密林、山麓南坡,雨水多、地形崎岖,补给十分困难。整个态势下印军处于“放血”状态,中国一边只需要相对较小的代价,即可换取印度付出很大的军费压力,使得印军完全无力发展其它军事能力。整个西部战区用于中印边境的军费开支占中国军费总预算不超过二十分之一,而印度用于中印边境的开支已经占超过其军费总预算的三分之一,中国军费预算还远超印度本身,可以说中印边境已经成为“锁死”印度军事能力发展的死结。 对的,《三体》里面“智子”一样的存在。 |
|
目前印度完全无力发展其海军、空军,宝贵的经费扔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莫迪又不是不知道这个现状,他还没有傻到继续往这个无底洞里扔钱的程度。 另一方面是印度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 在马尔代夫吃瘪,意味着所谓“印度的大洋”活生生被中国拿走了,“珍珠链”已成。 |
|
这消息对于印度国内来说不吝于一场大爆炸,对于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来说就像是当头一棒,而莫迪政府还是靠着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利用宗教情绪上台的,这当头一棒很难吞下去。 咋办呢? 无本买卖呗。 一头是一毛钱不花平白无故“增加”一个军,另一头炒作在中印边境向中国“施压”体现所谓的“强硬”来安抚民族主义情绪,这就是莫迪政府的如意算盘。这一套操作看似行云流水实际上是饮鸩止渴,对于印度现在面临的紧迫问题毫无帮助,就是一个字:拖,能拖一天算一天,能哄一会儿算一会儿,能骗一次算一次。 把这个事情看透你就能明白印度为什么总是喜欢拿外国企业开刀,总喜欢做“无本买卖”,总喜欢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实力不济又得吹“大国”牛逼,当然只能走这种“捷径”了。上层本身喜欢巧取豪夺,成瘾成性,下层有样学样不思进取妄想一夜暴富,反过来又绑架上层必须要提供“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的精神鸦片,否则就混不下去,于是整个国家陷入一种全民自嗨的疯狂处境难以自拔,一刻没有自嗨,一刻混不下去。 国家机器欺负一个外国企业岂不是轻而易举?杀头肥猪给你们看,你看我“强硬不强硬”? 说白了,抹印度神油上瘾了而已。 |
以我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来看,其实印度对外企的巧取豪夺,背后的根源则是印度本地垄断财阀对竞争对手的排挤和打压,当然印度政府在其中充当了印度财阀的工具,也深刻地揭示了印度上层精英社会中垄断财阀与政客之间狼狈为奸的勾结。 近期印度对小米的打压,宏观上是印度政府对发展本土制造业、提升自给自足能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的诉求,微观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如MICROMAX,LAVA,INTEX等印度本地手机制造(组装)品牌在中低端手机产品领域对排挤中国手机的强烈诉求,而且印度这几年政府重点扶持、如火如荼发展的手机组装产业显然是块大肥肉,自然会吸引印度垄断财阀,印度老牌财阀塔塔集团此前参股小米在印公司,近来收购台湾纬创在印的工厂,可见塔塔垂涎该行业已久,如今市场培育已久变得很成熟,塔塔便想来摘桃子了。 另外印度对中国手机APP行业和中国资本的封杀也是这么回事。否则印度头号垄断财阀信实集团怎么能让自己的电商平台JIO稀释不到20%的股份,却从美国的谷歌、脸书、微软等公司融资百亿美元? 不光是对中国,印度打压其他国家资本也是一样逻辑。 美国零售巨头亚马逊在印度被信实集团搞得灰头土脸,信实集团的几个流氓骚操作,亚马逊收购印度第二零售巨头未来集团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还赔了夫人又折兵,已付给未来集团的20亿美元被赖账。 还有美国的谷歌支付和亚马逊支付在印度电子支付市场好不容易做大做强了,印度政府却突然出台政策限制外资在印度统一支付接口(UPI)平台中的比例,背后也是为信实集团等印度本土垄断财阀的数字支付扫清对手。 再有此前塔塔收购美国通用汽车在印度工厂,李嘉诚在印度的遭遇,背后都能看出印度本土垄断财阀在不停的抢夺印度打压外资的“胜利果实”。 最后,也可以从反例来体会一下。目前中国企业在印度被全面打压,中国的工程承包行业在印度几乎是全面封杀,那么为什么当今印度莫迪的白手套、垄断财阀阿达尼集团的鼓达超超临界电站项目依然可以让中国企业来承建呢?是杀是捧还得看印度财阀的需要! 所以啊,印度打压外资,看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或许就能更加明白印度的特色了。对应我国企业和政府同印度打交道,我认为都要接地气,不要忽视印度财阀操控印度国家政权的能力。 |
我之前就有一个态度,其实莫迪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想动小米的,因为小米是实打实的给印度带来了不错的效益以及市场占有率,并且印度化做的不错,ceo不少印度人,而且实际上在印度创收的情况下,小米真正赚到的其实不算其他公司那样丰厚,毕竟前期投入巨大。 但是,印度有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就是债务问题,且是那种比美国、中国更严重的债务问题。 在全球政府债务中,美国是:30万亿美元,中国是:35万亿人民币,印度是:150万亿卢比 全换算成美元,那就是美国:30万亿、中国:6.1万亿,和印度:1.8万亿。 这么一看,其实还是美国的债务多,印度债务相对还是可以接受似乎,还没中国高。但是,要算上GDP的话,美国:25.46万亿,中国:17.96万亿,印度:3.3万亿。 没错,印度的150万亿卢比,折合美元可是实打实的1.8万亿!1.8万亿!占据他们那十分有水分的GDP的50%还多! 他印度何德何能!一个15亿人口的贸易逆差大国,体育、生产制造、文化输出、金融市场,没有一个能顶起收入的,那会导致什么?印度单纯靠借债已经借不来钱了,要知道早在2018年左右,印度已经被英国银行下调到最低信用等级了,借不来钱都无奈要用中央银行储备黄金去做抵押借钱的份。 但是印度花销又十分巨大,2022年印度财政收入2400多亿,然军费就要支出800亿美元,已经由原先四分之一到现在三分之一(顺便一提,中国军费最近才万亿人民币,然财政收入20万亿人民币),穷兵黩武可见一斑。就更不要提那数之不尽的乱七八糟的为了名声而产生的各项开支,比如所谓登月计划,巨额花费全用来购买国外的航空设备及人员,以及租赁的国外的监控站、技术支持等。就这样,回国组装后的半吊子技术能不能成功不提,产出的科研探索成果一样都落不到印度头上。 那印度能不能像美国、中国那样发债呢?还真不能。印度债务可不是那么受欢迎,国内单纯的发债根本支撑不起印度本国那庞大的外汇需求,但国际上对印度债务嗤之以鼻,英国已经将印度下调至信用最低值,印度要找英国借钱,都不得已动用了中央储备黄金去做抵押。这就是为何,印度在短短几年内,又是废钞、又是查黄金,无非是苦一苦百姓,好让国家有外汇花。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亚洲大国,其国内军需,比如子弹,都需要国外购买补充,所以印度军工非常依赖外汇用于外贸进口。 所以我说,莫迪他应该是实在不愿意去动小米,就是小米算是积极响应莫迪投资印度号召,且做的非常棒的企业。但是吧,耐不住印度政府实在没钱,能收割的都收割一遍了,突然小米转入40亿人民币,这可把印度高兴坏了,那就一次干个爽。反正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现在小米,就是表面和和气气,暗地里,已经在变卖资产,准备减少损失跑路了。因为要再来一次这种抢劫,就不是单纯出货量就能弥补的损失了。 修改:0816,小米是不是真的不打算跑这我就不清楚了,毕竟不是小米员工,不过有些动向诸如裁员等,可能有准备,不过不跑的话,那小米.......反正我用的不是小米。 补充:0817,“感谢”小米oppovivo等企业建厂被罚的精光还要加大投资,现在人自己的手机生产效率上来了,企业一分没得还帮人家建了生产线,这些资本家怎么这么良心啊。 |
因为印度一直缺钱,缺外汇 印度从独立开始,在外贸方面一直是想方设法的弄外汇进口外国设备 这个跟新中国早期一样,啥都缺,啥都想买,但能卖的只有点粮食和资源 印度比中国强的地方是,印度有人给援助,有人给借钱,当然这也给印度养成了一些超前消费的习惯,都说苏联给新中国援助了工业,但不提那只是半个援助,后半期援助停了,为了归还前半期援助和抗美援朝武器款中国还勒紧裤腰带还了几年债呢,印度实打实的接受苏联的援助,援助规模是援华的三倍以上,而且有始有终的给印度培育起化工化肥产业,之后更是大规模向苏联借债,后来还俄罗斯纸片子的时候,更是狠狠吃了一波冷战红利,同时,印度也从美国接收了大笔援助,也从美国获得了大笔的贷款,甚至冷战后,印度向美国的贷款请求,美国人都不敢继续借了,印度已经养成了提前消费的习惯,又尝过了死债主的好处,怎么可能停 对外采购也大手大脚习惯了,缺什么就去外国买,没外汇怎么办,明年后年就有外汇了,现在先花着,不付定金或者少付定金,延长付款期限,不行就隔三差五的反复找借口,收完回扣就换批人继续去收,以卡养卡,即使这样,不付尾款的情况依然比比皆是,印度人的计划是,明年后年外汇到账了就给,没钱,你就等着,反正拆东墙补西墙,一百年以后大概债主也就死了 魔笛上台那会,算是赶上国际环境比较平稳的时候,他的大多数经济发展计划就是那时候订立的,按印度人的计划,未来几十年,印度经济节节攀升,外汇储备不也得跟着印度经济发展而增长啊,再差再差,还有侨汇兜着底呢,去外国工作的印度人逐渐增长,侨汇也涨着呢,以后会越来越有钱,怕啥,该借借该花花该透支透支,然后计划就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新冠来了 实际上,针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和手机企业的吞噬行动,是被提前了的,按小米的投资和发展情况,以及蓝绿厂的经营情况,这些企业远没有到顶,应该给这些企业两三年长肉的时间,小米雷军是魔笛手牵手拉到印度的外企,说办就办了,魔笛避不见人,蓝绿厂也是同样如此,都是拿到过印度顶层承诺的,但印度人的承诺,可靠性存疑,反正你辩经辩不过他们,什么印度民族主义抬头,印度人自己都不信,穷疯了,就说穷疯了,别找借口了 印度人的时间也有的是,欠一屁股美元债咋还,拖到美元崩溃了再说呗,印度大力发展海军,就等着美国人从中东撤出,然后接管中东呢,有石油卢比了,啥债还不上?在非洲也是布局深远,非洲那么多矿,那都是未来印度的,甚至对东南亚和中亚,印度一样有计划,中国?等着吧,拿下全世界建立新日不落之后,还拿捏不了一个中国? 跟一帮不把时间和空间当回事的印度人打交道,你们竟然还想占他们便宜赚他们钱,谁给你们的勇气啊,唯一能打败印度人的只有现在,一口价,货款提前付了,后续服务一概没有,爱买不买,耍横就头横打头脚横打脚,合作?不合作,咱活不到一百年后 |
大家都觉得印度是一个国家, 其实印度是几十个国家(30多个自主权极高的邦,1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 地方利益要远远大于国家利益。 巧取豪夺外资的,并不是印度这个整体,而是地方利益。 中国引入外资初期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很多外资都吃过大亏。 后来不得不国家层面给外资超国民待遇(现在饱受诟病), 如税收优惠、土地价格优惠、官员考核引入外资指标等手段, 才让中国成为外资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
这段时间,印度盯上了比亚迪,以1000辆电动大巴为饵,意图说服比亚迪在印建厂,一辆价格在200万左右,一千辆就是20亿!不过比亚迪不仅没有被大单打动,反而提出要求:全额付款后才会交易,并且不要卢比,只收人民币。 因为比亚迪坚持在收到付款后才进行货物交付,此举招致印方强烈不满,印度的高级官员对比亚迪施加了严重的责备,他指责比亚迪“打破了规则”,损害了印度的商业声誉,从而导致印度在全球范围内遭受了无形的损失。但这次外媒却没有人帮印度说话,印度的信誉风险正在反噬自身。 |
|
比亚迪强势要求全款,印度套路走不通了 原来,印度政府为了响应《巴黎气候协定》,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公交车,以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为此,印度政府向比亚迪下了一张价值20亿元人民币的大单,要求比亚迪提供1000辆电动巴士。 |
|
印度自认为他们只支付10%的预付款就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似乎他们期待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优质的产品,同时却避开所有可能的麻烦,包括延期支付、质量问题甚至退货等。一旦遇到问题,他们也可能试图让比亚迪承担损失。 显然,比亚迪看穿了这种套路。毕竟,换了其他的国家,其实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但很显然,包括小米在内的国产厂商踩过的坑,让比亚迪有了警惕心理。 “印度制造”是莫迪的雄心,也是莫迪的心病。印度一直想成为下一个中国,下一个世界工厂。 |
|
以制造业目前火爆的新能源车为例,印度顶尖车企塔塔集团还停留在组装阶段:刹车系统来自德国,芯片用的是意法半导体,电池和电机是从中国买的……可以说整个过程中,只有工人是印度的。 着急之下,印度走上了一条坑外资的歪路,从一开始,印度确实是通过放宽了投资限制与税收优惠,吸引来很多跨国企业;但很快,印度开始调高关税、新增各种管理条例与法律条款、艰难的征地以及不稳定的治安随之而来,其后一旦做大,更是频频对跨国公司下套。 简单来说,先用印度的人口红利引诱各大外资来印度重资产建厂,以市场换技术,帮我解决就业问题与税收问题,随着深耕投入越大,放弃越难,就开始关门收割。过去十几年来,印度频频以逃税、做假账、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向各大跨国公司开刀。 一个个大厂来到印度重资产布局建厂、最后利润、资产与产业链都留在了印度。 此前,苹果在印最大代工厂纬创,连续亏损六七年还被当地人打砸设备,官方却以“违反劳动法”为由拉偏架要求其自行买单;印度为了罚款沃达丰,不惜修改印度法律。 2022年,印度以亚马逊违反了相关财务规定为由,对其罚款1.72亿美元。2022年以谷歌公司违反印度反垄断法为由,一周内两次累计罚款2.75亿美元。2022年7月印度以逃税为由罚OPPO 5.5亿美元,2022年8月,印度指控vivo避税18.9亿人民币。国内小米则被印度以“外汇管理法”为由,冻结了48亿资产…… 印度竭泽而渔的行为,也在打破一些人的幻想,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印度也在照亮中国,也不用担心印度踩着中国的肩膀做强印度制造业,这未必是坏事! 尤其是从马斯克到比尔盖茨等一个个访问中国的行程来看,中国市场的自由、开放性、法制性土壤被印度市场衬托的更加有吸引力。 比亚迪要求付全款背后,中国有被坑的先例 如今印度向比亚迪抛出了1000辆电动巴士订单。尽管1000辆巴士相当于比亚迪在欧洲两年的销量,然而比亚迪还是要求印度先付全款,而且要用人民币支付。 |
|
因为在付款这个事情上,中国企业有被坑的先例。 很多国内企业过去曾对印度的基建等相关产业支持也非常多,比较典型的是上海电气。 早在2008年,上海电气跑去印度,给印度建造了6台660mw的电站,价值13.1亿美金。约合人民币88亿元,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设备安装完毕且顺利运营后,莎圣电厂竟然不愿意付钱了。 2019年,上海电气申请新加坡国际仲裁机构仲裁,要求reliance(信实集团)根据对reliance UK的担保,支付13.5亿美元。结果到现在钱还没有收到,反而被对方起诉到印度高等法院要求赔偿21.4亿人民币。这个电厂的老板现在世界第三富翁,身价1300亿美元的安巴尼。 |
|
类似的案例,还有日本下血本从中国手里抢走印度的高铁项目,印度建高铁,大概需要1170亿人民币。日本大手一挥,提供了近800亿人民币的贷款。2015年签约,利率仅为0.1%,贷款年限长达50年,基本上等于不要利息了。但却在印度遭遇了征地等各种问题,导致烂尾。 据日本媒体去年对工程进度的披露,自2017年开始动工以来,5年只修了10公里。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现在却打了水漂。 因此,可以知道,如果比亚迪答应印度的要求,收不到款项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尽管印方对此强烈抗议,但比亚迪态度强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否则没得谈! 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在照亮中国 2014年,印度提出“印度制造”计划,致力于吸引外资带动印度制造业发展,最终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然而屡次“下套”的印度根本留不住人。据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从2014年到2021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陆续“逃离”印度,截至去年7月,在印注册的5079家跨国企业,已有1777家撤离,占比35%。 反观中国,不仅同期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27.4%,来华投资的外资企业也过得“顺风顺水”。 自今年1月以来,已有100多家跨国公司高管接连访华。6月14日,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抵达北京,寻求多领域与中国的进一步合作。在此前后,苹果、星巴克、赛诺菲、英特尔、西门子、摩根大通等多个跨国企业高管或CEO也相继来华。 |
|
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法国、英国、加拿大实际对华投资都有超过100%的大幅增长,法国实际对华投资猛增429.7%。 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超40万辆,在华销量超15万,CEO马斯克也在成功访华后,重回首富宝座。 种种先例都在表明,除了产业链完整性之外,中国市场的开放性、公平性商业土壤与营商环境,才是印度难以弥补的差距。 面对印度套路,生意模式要变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不约而同选择中国,无疑是在表明,印度当下的国际声誉与营商环境,正在对印度制造造成极大的损害,从长远来看,是利好中国的。 因为在一个存量市场里,印度市场的环境对国际厂商来说就像是一场赌博,当印度已经让海外资本感到绝望的时候,那么中国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乐土。 正如外媒坦言,不要把印度与中国相提并论,世界工厂的实现,不能靠打压他国来实现。对外商业贸易的核心是建立在市场公平、法制规范、信用体系健全的基础上,如果印度为了本土利益践踏国际法与商业原则,那将会彻底破坏印度经商的土壤,印度要成为世界工厂,只能是痴人说梦。 印度的行为也给我们警醒,找印度做生意是可以,但要懂得防范风险,不然难免被坑。这次比亚迪之事就已表明,印度谴责比亚迪“违反了规则”,但是这个“规则”究竟是谁制定的呢?是国际公认的规则,还是他们自己的规定?看来全世界都知道,他们的商业习惯似乎不太讲规则,总是想要将货物先行拿到手,而钱款可能却迟迟不付。 印度打劫跨国资本的行为正在引发国内企业的警惕,你笑比亚迪不懂做生意,比亚迪笑你不懂印度。比亚迪的事情正在告诉我们,在印度的打劫跨国企业引发全球警惕的当下,原有的坑杀外资的宰客套路以后越来越难走通了。 国内的战略虽然一直坚持对外贸易开放,但考虑到印度市场的特殊性,或许生意模式要变了。 |
我不抢,你们来; 我抢了,你们还来, 那为啥不抢你们呀? 你们倒是给个理由啊! |
那不然呢?反正也还是会有外国企业源源不断地来做舔狗,何乐而不为呢?招商引资难道就不能通过PUA的方式实现吗? |
这就是印度国民性的真实反映,印度人做生意的底线不能说高低,因为真的没有。 以前做射频读卡器的时候,接待过一个朋友介绍过来的印度商人,说是在印度算是这个行业比较成功的公司,要我重视一点。 见面以后,客户对我公司设备的性能很满意,主要是对价格很敏感,软磨硬泡,想拿到一个远低于我们正常报价的价格。考虑到能有个新市场,就给了他一个很有诚意的价格,算上技术支持等根本没赚钱。 谈的差不多,合同都拟好了,他说准备去附近景点转转,放松一下,过几天再来。走时要求拿走一个样品,因为是朋友介绍的,也没多想,就给他了。 结果,过了几天,他又来了,明着跟我说,他去赛格电子市场把我的产品逆向解剖了,线路板和天线他已经找到工厂做,就不需要我公司的成品了。 但是,他希望我把单片机的源代码免费给他,因为他虽然不买我的成品,但是会买我们的外壳。。。 一个100多块钱的电子产品,他只给我十块钱的外壳钱,还理直气壮,觉得天生就该如此。 最关键的是,他认为我肯定会满意这个价格,会卖外壳给他。 我的外壳硬成本8块钱,这还没算设计和开模的费用,他给我加了两块,就认为自己是上帝了。 至于剽窃、抄袭,还要求我配合,在他的认知里,都是合情合理的,我不应该有异议。 然后,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把客户赶走。 我举的例子只是个人亲历过的,但是类似的事情,只要接触过印度外贸,都多少会遇到。朋友间聊到印度客户,往往都是一脸嫌弃,因为随时都能刷新对于下线的认知。 所以,只能说印度人实在,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和国际化大公司,一视同仁,应薅尽薅,不搞区别对待。 |
因为印度做不到用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印度没有稳定的正向外汇现金流,为了外汇安全只能用最短视的坑蒙拐骗杀鸡取卵。穷国外汇代表能源/粮食/武器,是一个政权的基本资源。(2022年印度外汇储备4980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2735亿美元) 英属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印度共和国。印度这个国家根子上就非常反对大型跨国公司,独立之初制定宪法选举法到劳动法都是倾向于底层劳工。(印度在宪法层面是社会主义国家) 这确实让印度独立之初凝聚人心稳定社会,但副作用是在这一套法律框架之下印度做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本做不大。(印度法律规定企业规模超过300人就不得解雇员工) 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后发国家迈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因为穷国在落后时期只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血汗工厂才有比较优势。能稳定出口带来稳定的正向外汇现金流。 各种重工业电子工业IT高科技投资再怎么高大上,也是后期发展起来才有正向外汇现金流。初期都会不断吞噬穷国有限的外汇,外国投资的越多越好越大印度的外汇流失越快。 以小米为例,我们的视角是看到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大大发展了印度电子工业。而印度的视角是小米们不断的抽取印度外汇,已经实际影响到印度外汇安全。 印度外汇池在坑蒙拐骗花样百出的努力下也才勉强维持紧平衡。印度卢比在俄罗斯被制裁情况下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本币发展机会,但是转口贸易到手的外汇印度拿不出去支付给俄罗斯。给俄罗斯还账印度外汇就崩盘,结果是逼的俄国人翻脸以后交易只收人民币。 印度不彻底改变土地和劳动相关法律不重建选举方式,就承接不了全球低段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稳定外汇收入渠道。 就别想真正的发展起来 |
面对外国资本的侵蚀,本国会本能的用各种方式抵抗。 大清也搞过一些行为艺术,新中国则是用枪炮打了回去,日本用什么“年功序列”这种封建制度,印度则直接拿出土匪那套作风明抢。 |
其实巧取豪夺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像中国这样对待外资才是异类。 只不过印度做的太露骨,吃相看起来不雅观罢了。 有个寓言说: 农民得到一只下金蛋的鹅,不过农民嫌鹅下的太慢了,于是他把鹅杀了,可是鹅肚子里一个金蛋也没有。 印度市场就是这只下金蛋的鹅,印度政府就是那个等不及的农民。 印度对外企的巧取豪夺,背后的根源是印度本地垄断财阀对竞争对手的排挤和打压。 印度政府在其中充当了印度财阀的工具,也深刻揭示了印度上层精英社会中垄断财阀与政客之间狼狈为奸的勾结。 印度对小米的打压,实际是印度政府对发展本土制造业、提升自给自足能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的诉求。 另一方面MICROMAX,LAVA,INTEX等印度本地手机制造(组装)品牌在中低端手机产品领域对排挤中国手机的强烈诉求。 印度这几年重点扶持、如火如荼发展的手机组装产业是块大肥肉。 印度老牌财阀塔塔集团此前参股小米在印公司,近来收购台湾纬创在印的工厂,如今市场培育已久变得很成熟,塔塔便来摘桃子了。 印度对中国APP封杀也是这么回事。用中国的资金培养了市场,然后禁止中国APP,自己做一批山寨APP,鸠占鹊巢。 不光是对中国,亚马逊在印度也被信实集团搞得灰头土脸,信实集团的几个流氓操作,亚马逊收购印度第二零售巨头未来集团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还赔了夫人又折兵,已付给未来集团20亿美元被赖账。 还有美国谷歌支付和亚马逊支付在印度电子支付市场好不容易做大做强,印度却突然出台政策限制外资在印度统一支付接口(UPI)平台中的比例,背后也是为信实集团等印度本土垄断财阀的数字支付扫清对手。 塔塔收购美国通用汽车在印度工厂,以及李嘉诚在印度的遭遇,背后都能看出印度本土垄断财阀在不停的抢夺印度打压外资的“胜利果实”。 |
|
中国企业在印度被全面打压,工程行业在印度全面封杀,可是阿达尼集团却能顺利的和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合作,建设鼓达电站。 阿达尼集团董事长塔姆 · 阿达尼是莫迪的老乡,还是校友,甚至说一句印度吕不韦都不过分。 |
|
莫迪主政古吉拉特时,爆发了著名古吉拉特大屠杀,莫迪被西方媒体称为屠夫,美国更是禁止莫迪入境。 在莫迪的政治前途跌入低谷时,阿达尼却坚定的支持莫迪,甚至用自己的私人关系为莫迪重新返回政坛。 莫迪当了总理之后,投桃报李,阿达尼集团业绩一路高升,不断膨胀,阿达尼一度成为亚洲首富。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中国不中国不重要,重要的是印度本地财阀的想法。 印度打压外资,看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或许就能更加明白印度政府的目的。 印度人用四个字就能概括:臭不要脸。 跟印度人做生意,你再诚心,它们都觉得你大赚特赚了。 我们认为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大大发展了印度电子工业,而印度却觉得小米不断把外汇弄出去,已经影响到印度外汇安全,必须处罚。 |
你以为只有印度巧取豪夺吗?美国也一样,只不过以前美国在必赢的局里比较注意吃相,其实不是一样撒泼耍赖。 |
大印度联邦自独立始,没有一年贸易顺差过。 这么多的贸易逆差靠什么平?靠欧美的高管们,和中东的苦工们的侨汇吗?肯定不够给美国和俄罗斯的军购填坑啊。 那只能割国内这些外企的韭菜了啊。 小米被处罚依据就是印度的外汇管理法,这个法案本质就是,禁止外企把卢比以外的任何外汇往外流出。 外汇紧张的时候,巧立名目从外企头上罚款就是印度过去,现在,未来的基本国策,任何去印度投资的外企,都要做好一分钱都别想从印度带走的觉悟。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字字珠玑。 |
因为有人惯着他,替他吹牛逼,而有的人受到诱惑,肯上当。 |
所谓的豪夺强取其实是一种印度特色的“雅贿”,腐败官僚煽动民粹反对外企,然后借势给企业开出天价罚款,罚完之后就可以宣称自己“捍卫国权,保护民族企业”,又赢了一次,顺带再把罚金漂没一部分。这样一来政府充实了国帑,官僚的小金库多了进账,普通百姓收获了民族自豪感,外企交过保护费继续嗯造印度的低人权优势。四赢。 |
印度的困境究竟是什么? 在瓦格纳事件刷屏全网的同时,印度总理莫迪正在访问美国,双方签署了一份涵盖范围相当广的合作协议。 众所周知,美国和印度的合作,对我们不是好事,如果印度决心倒向美国,对我们是极其不利的。 那么,印度究竟会不会倒向美国呢,一切就从这份合作协议的内容说起。 这份合作协议,我整理了一下,除去虚的部分,实打实的部分有如下几条: 1. 两国领导人签署《半导体供应链与创新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美光宣布将投资8.25亿美元在印度建立一个新的半导体组装和测试设施,同时应用材料公司可能投资4亿美元; 2. 两国联合研发6G网络,并认同建立“可信网络”的必要性; 3. 两国领导人对谷歌通过其100亿美元的印度数字化基金继续投资的意图表示赞赏; 4. 在印度设立MQ-9B无人机和F414发动机的组装线; 5. 继续允许美国军舰在印度进行维修,欢迎印度成为美国海军前沿部署资产的维护和维修中心; 6. 加强I2U2(印度、阿联酋、以色列、美国)伙伴关系 7. 继续推进印太经济框架。 这七点概括一下就是,为了换取印度在政治上支持美国,美国向印度转移一部分技术和产业,并加大投资印度的力度。 美光和应用材料的投资金额不大,在半导体领域,几亿美元属于很小的投资。 MQ-9B无人机的组装线,是两国几年前就开始谈的了,印度有一个30亿美元的无人机采购计划,MQ-9B中标后,作为交换,印度要求在本国设立组装线。 而谷歌投资印度,是一直都在进行的,属于商业性质,有没有这次协议都一个样,至于美国军舰在印度维修,去年就已经开始了,这次协议属于巩固。 美国的出价并不高,所以印度的回应仅仅是加强I2U2伙伴关系和继续推进印太经济框架( 简称“IPEF”)。 印度对IPEF的态度实际上比较冷淡,去年还退出了IPEF贸易部分的谈判,理由是“看不到实际利益”。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不是他不想出高价,而是实在家里蛋糕有限,给不了印度多少。 印度一直想要中高端制造业,实行“跨越式发展”,按照正常的工业化思路,是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到重工业,最后才是半导体等精密工业。 而莫迪试图跳过轻工和重工,直接发展精密工业和高端工业,美国本就工业空心化严重,留在本土还比较完善的工业部门就是航空、军工和半导体三样,正好是印度最看重的精密工业,如果大量向印度转移,那美国岂不是啥也不剩? 这可是和“制造业回流”相违背的,会严重损害国内工人群体的利益,逼着他们倒向懂王。 所以只能象征性给一点,最后落不落实还不一定。 在制造业这个问题上,美国的想法是,我可以逼着苹果等公司在中国的生产线向印度转移,但本土的高端制造业必须留住,等于让印度和中国互相竞争中低端,和印度“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不符合,印度也不想只是给美国代工。 这背后,是双方对国际体系的分歧。 美国认为,国际体系就应该是美国做老板,其他人给美国打工,一切使用美国标准,只有一个超级大国。 而印度追求多边体系,并不认为美国天然是老板,更不认为只有美国一个超级大国。 某大V总结了一下印度的意思,“(美国)要承认印度超级大国的地位。即便是你承认了,这不是说你对我好,而是你应该做的,我本来就是超级大国,在我们都是超级大国的基础上再来谈判。你让利,是应该的。” 除了对国际体系的分歧,双方的另一大冲突是市场开放问题。 美国希望印度能够开放市场,让美国商品、美国企业和美国价值观长驱直入,而印度明显不想开放。 它的确希望外企来投资,但又不愿意让他们挣钱,管你是小米、亚马逊还是谷歌,来了就是肥羊,宰! 把外企当肥羊宰,还是印度的发展思路导致的。 莫迪本人和阿达尼、安巴尼这些财阀有着密切联系,2014年去首都上任时,还是坐阿达尼的飞机去的。 莫迪在正式执政后,就开启了大规模私有化计划,出售大量国有资产,其中阿达尼吃到的最多,比如2018年,一次性就拿下了六个机场,包括印度最赚钱的孟买机场,此前阿达尼没有任何机场领域的从业经验。 在莫迪的助推下,阿达尼的资产急速膨胀,2018年他的资产还只有77亿美元,到了2022年9月,已经高达1370亿美元,荣登亚洲首富、世界第三大富豪。 短短几年,资产膨胀接近20倍,从名不见经传到世界第三,显然不是正常经营所能得到的。 莫迪之所以扶持财阀,是因为他在走一条类似“日韩模式”的道路,日韩在崛起时,就是通过“扶持财阀+封闭市场”,来实现工业化的。 扶持财阀和封闭市场是二为一体的,扶持财阀是为了集中资金,封闭市场是为了让财阀获得市场基本盘,投资多少能获得回报,才会有积极性。 莫迪想效仿日韩,来实现工业化,那自然就不能对外资开放市场,美国一直很不满,但又没办法。 比起开放市场和国际体系的分歧,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更大。 我们知道,莫迪在上台后,一直支持“印度教民族主义”,试图通过打击国内的穆斯林,来凝聚印度大多数人,从而实现印度真正的统一。 从利益上,我们不希望莫迪成功,但不得不说,莫迪所做的事情是对的,说不定他真能成为“印度的秦始皇”。 现在印度内部不统一,美国都无法控制印度,要是真正统一了,那更不可能控制了。 美国肯定不能容忍这一切,所以不断就人权问题向印度发难,就在莫迪访问白宫的同时,有75名民主党议员联名要求拜登谴责印度的人权状况。 如果只是想当印度秦始皇,可能双方还有得商量,但莫迪的真正意图是,让印度重新印度化。 什么意思呢?来看两个新闻就知道了。 2022年11月,印度中央邦的大学开始使用印地语教学,逐步减少英语教学; 今年6月,印度进行教育改革,将进化论和元素周期表从学习大纲中删除了。 西方过去之所以信任印度,允许印度人才在硅谷、华尔街自由发挥,主要原因就是印度经过英国殖民,已经相当程度上西方化了,这些人才说是印度人,实际上心向西方,所以西方不怕他们有二心。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是印度裔的没错,但她本人一点也不亲印度,反而在2021年印度农民闹事期间,多次声援农民,给莫迪找麻烦。 而莫迪的“去西方化”改革,会让印度整体脱离西方的轨道,比如大幅减少英语教学,那教出来的学生,亲西方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这是西方所不能容忍的。 但莫迪显然很坚定,在访美期间公开表示自己是第一位出生在“自由印度”的总理,受到印度传统特性的深刻影响。 “自由印度”这个词的来源,是当年二战时,日本人扶持的印度激进派领袖钱德拉·鲍斯所建立的政权,名字就叫“自由印度”,钱德拉·鲍斯主张武装独立,强烈反对甘地那一套“非暴力不合作”。 尽管后来钱德拉·鲍斯失败了,但印度国内有许多人赞成他的做法,将其视为“反西方殖民”的精神领袖,莫迪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9月,首都新德里的印度门外,莫迪亲自为钱德拉·鲍斯的雕像揭幕。 西方很不喜欢钱德拉·鲍斯,所以从来只宣传甘地,对钱德拉只字不提,以至于在印度之外的人,鲜有知道其存在者。 莫迪当着拜登的面说自己是“自由印度”的总理,拜登肯定不会高兴,在“去西方化”这条路上,莫迪注定会越走越远。 归根结底,西方和莫迪的分歧在于,未来的印度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印度。 西方希望,未来的印度是一个融入西方秩序、充当西方反华急先锋、坚信西方价值观、继承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精神的印度,最重要的是讲英语。 而莫迪则希望,未来的印度是一个“去西方化”的、独立自主的、继承钱德拉·鲍斯抵抗精神的印度,这个印度必须讲印度本土语言。 印度和美国的地缘冲突,也是不可忽略的。 理论上,美国和印度相隔万里,应该不会有什么地缘冲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印度半岛的东边,是马六甲海峡,西边是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 而这三个海峡,对美国全球霸权的重要性,各方已经说过很多,这里就不再多说。 如果印度崛起,势必谋求对这些海峡的控制权,从而和美国产生直接的地缘利益冲突。 印度一直将印度洋视为“印度的洋”,要真正让印度洋变成“印度的洋”,就必须赶走印度洋上的美国驻军。 其中,印度洋中部岛屿迪戈加西亚的美军,从冷战时期起,就被印度视为是眼中钉,这里距离印度不远,印度认为,这些家门口的美军是来监视我的。 在这么多矛盾和冲突面前,美国和印度的合作很难真正深入。 美国投资印度也未必会成功,现实的困难有很多,但这不是我们盲目自大的理由。 就像俄罗斯打乌克兰一样,一开始就幻想俄军一到乌克兰望风而逃,结果被现实打脸。 对美国投资印度,我们不能认为必然失败,从而不做任何防备,必须以最坏的情况来做预案,这才是万全之策。 无论美国和印度之间是多么离心离德地相互算计,至少他们名义上确实联手了,应该保持警惕,制定相关的对策,对他们分而治之。 如果印度不是个威胁,出于警惕,我们应该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如果印度可能成为威胁,那更应该提早做好准备,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印度目前的关键是莫迪,那莫迪究竟是怎么一个人?政治强人,却又回天乏术——再透过印度制造业困境看莫迪 |
|
我们先看看印度制造业崛起的困境 2014年莫迪刚上台时,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是15%,到了2022年,制造业占GDP比重是14%,经过八年的发展,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莫迪本人的思路问题。 制造业崛起是有一定路径的,从产业环节上说,都是先做代工,掌握制造技术,然后向原材料、设备和品牌进军,即使是品牌也有高低端之分,通常先做中低端,打开了市场后,再冲击高端。 从工业门类上说,通常是先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向纺织上游进攻。 纺织的上游其实是重工业,包括印染、材料、机械制造等等,拿下了这部分重工业后,再慢慢发展半导体等精密工业。 整个东亚的崛起,都符合这两条路径,但莫迪并不打算走这两条路,他提出了一个:跨越式发展。 就是跳过中低端,直接做高端,跳过轻重工业,直接发展精密工业。 其实这不能怪莫迪,因为东亚的路径尽管被验证过,但有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太长。 我们看看日韩、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制造业的崛起,时间都长达数十年,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里,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比如,你能保证下一任的政策不变吗? 东亚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很多程度上是中央集权政体在发挥作用,莫迪尽管在上台后不断进行集权,但印度终究不是中央集权,很难保证后继者的政策连贯性。 如果从个人角度出发,就算能成功,数十年后的功劳与今天的领导者又能有多大关系,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不如试试跨越式发展,万一成功了呢。 但工业就是工业,自由其发展规律,为什么轻工业是工业化的起点? 重工业和精密工业都是资金和技术双密集型行业,以半导体为例,投入动则数百亿,还不一定能盈利,比如著名的京东方,政府前前后后补贴了一千多亿,才让其在竞争激烈的显示器市场活了下来。 光是京东方所拿的补贴,就已经超过了印度的百亿美元补贴计划总额。 而轻工业需要的资本很少,几个人,一个家庭作坊就可以开干,并且所需的技术也不高,很适合进行资本和技术的原始积累。 无视规律,强行跳过轻重工业,就会被规律所惩罚。 以富士康这次退出的项目为例,其合资伙伴维丹塔(占股50%)的老板阿加瓦尔总资产不过30亿美元,主营生意是采矿,就算把全副身家投进去,也不足以开展这个项目。 用师爷的话说,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扯着蛋。 把视野再放大一点,印度制造业崛起的困境,其实是印度对于当前国际秩序的踌躇不前所导致的。 由于当前的国际秩序很多程度上依然是西方主导,如果一国要实现崛起,某种程度上说,就必须改造自身,高情商说法是融入国际社会,低情商说法是给西方打工。 就以制造业为例,你想吸引人家的产业链过来,可不仅仅是给一些优惠政策就可以了。 要知道,优惠政策满世界都是,根本就没什么稀罕的,即使是经济特区,也没有特别之处,印度早在2015年,就建立了200多个经济特区,但绝大多数都没有吸引到什么投资。 为什么呢? 资本是厌恶风险的,它来你这里投资,必须有较大的可能性得到利润,那怎么保证它的利益呢? 比如,当西方企业和A国产生纠纷时,如果A国的司法体系是非西式的,裁决很可能就对西方企业不利,西方企业就认为这样很难保证它的利益,投资信心就不高; 反之,如果A国的司法体系是西方式的(比如香港),裁决时,西方企业的利益就有较大可能得到保证,投资信心就高。 你想让西方大举投资你,首先得对自身体制进行大规模改造,按照西方的标准和价值观,采用西方的司法、传媒等体制,这是个浩大的工程。 以中国改革开放为例,实际上重点并不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而是对中国自身的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造(如经济特权和特别行政区),还对司法、媒体、金融、教育等行业进行了深度改革,让中国日益变得西方化。 正是西方化改造,才使西方资本有了大举投资中国的信心。 既然有中国成功先例在前,那印度干嘛不效仿呢? 因为这种西方化改造的风险很大,会培养庞大的亲西方利益集团,可能成为西方的附庸。 今天中国的司法、媒体、金融、教育等领域,白左到何种程度,相信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改造到香港那种地步,看上去的确是“法治”了,却也彻底丧失了司法主权。 而这恰恰是印度所不能接受的,莫迪和人民党的底线很明确,你来投资可以,要我改造没门,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莫迪的做法未必就是错,毕竟全面西化的风险可能难以把控,印度本来就散装,全盘西化后所带来的冲击很可能导致国家解体,必须谨慎行事。 不过这样一来,印度所得到的西方体系(注意是体系,包括日韩台)的投资,尤其是制造业产业链的投资,就必然是零零散散的,而不是大规模的,很难真正发展起来。 制造业不是那么容易发展的。我们今天发展到现在,都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这些代价可能要花较长的时间去疗伤,外界只看见了我们的成功一面,却没看见我们付出的一面。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鼓吹印度是下一个中国,实在是不切实际。 印度的潜力肯定毋庸置疑。但是很明显,潜力短时间内无法转化为实力,其实印度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发展经济,而是把国家基础问题解决掉。 别看我国建国时是一穷二白的,其实我们的国家基础,通过历朝历代不断接力,已经把地基打好了。 印度想发展制造业的心能够理解,但是经济和政治是不可能分开的。要搞好经济,还是得先搞好本土政治改革。 苏联解体已经证明了,不搞书同文车同轨,反过来鼓励地方自治的结果就是,最后国家碎了一地。 印度在搞经济之前,还必须完成秦始皇的事情,才能把潜力真正发挥出来,否则永远只是潜力,越是基础的事情,就越是重要,越是无法跳过。 |
印度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是坑,这是社会性民族性的没法改变的。印度法律规定:允许出口商在进口商不付款不提货,或因质量问题引起争议的情况下将货物退运。但同时,印度海关又只允许30天堆放,若进口商不申请延期,货物将会被拍卖或弃货。这不是明显的陷阱吗?进口商与政府完美配合,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鲸吞外国的货物。 举个例子,印度进口一批华为手机,华为的货到港3天前,印度的进口商会做一个申报单,写上进口人的进口编码,这是正常流程。但问题在于,一旦进口编码写好后,货物的流向就有进口商来掌控了,也就是货权归印度进口商了,退运拍卖都是人家说了算。如果他稍有坏心思,在货到了后以各种理由不验收不提货,等着海关的30天堆放期限已过,这批货就会由海关拍卖处理。他们就可以以极低的价格买走,而进货商这边他们就推说没收到货,不但不付尾款还要求人家赔付定金。完美吧,就这样尝到甜头的商家如法炮制,渐渐的大家都学会这招了,所以今天的故事才让世人明白,原来如此! 所以近期比亚迪要求付全款的新闻才上了热搜,给印度整破防了,还说什么比亚迪破坏了商业规则,破坏了印度的商业信誉。可笑不?印度还谈信誉,他有信誉吗?只是比亚迪不想再上当,揭开了这个盖子而已。 这样讲不知道讲明白没有,不知道楼主是否理解了印度的这种癖好!暴利,合法,他们怎么会不喜欢?他们已经习惯了坑蒙拐骗,这次搞生产搞正常经营来的快得多啊!不过,这次比亚迪一开先例,以后至少中国企业受这种骗的机会就不多了,你不见这段时间好多新闻都再说中国这企业那企业都要求印度全款发货吗?不然宁愿不做生意,他们这种搞法不但不灵了,还会吃大亏,我们拭目以待! |
引进特斯拉叫鲶鱼效应。 不过有谁知道世界最大的鲶鱼在哪里吗? 湄公河鲶鱼 |
|
中国就有巨无齿?? 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中国覆雨翻云时,中国就规划了四大金刚:巨龙、大唐、中兴、华为。 巨龙因为身份问题退出。 大唐和移动飚车冲沟里。 中兴和华为可是杀出来了的。 印度为什么喜欢强取豪夺,因为印度的那一条巨型鲶鱼恒河水喝多了,没有战斗力。 所以只能强取豪夺。 |
你成绩好,三哥成绩不好,最后发现三哥跟你交了一张一摸一样的数学试卷。 你很愤怒,指责三哥抄袭。 三哥愤怒地表示你的数学是数学老师教的,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怎么能叫抄呢? 三哥的思维就是另类,前一阵看完了一本叫《仿制药的真相》一书,这本书讲的就是三哥如何故意造假忽悠全世界还振振有词的。 |
|
三哥家在1970年通过了一项关于医药制造的法律。 大概意思是尽管最后三哥家造出的药物跟原研药是一样的分子式,但只要三哥家的企业证明造这药的过程不一样就不算侵犯专利。 这不就是你指责三哥抄袭你的数学,但三哥表示自己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不是数学老师教的,所以不是抄袭一样么? 所以,三哥这脑回路有的时候就是同别人不一样。 三哥总是想基于“实力的地位”出发做事,但是这个星球上的其他国家就是不懂事,就是不认可三哥的实力,怎么办,三哥也很苦恼啊。 |
喜欢占便宜,是深入印度骨髓的基因。对印度来说,没有所谓的道德和正义,只有占便宜。 跟印度人做生意,你再诚心,他们都觉得你大赚特赚了,所以他们还是会跟你砍价,至于能不能继续维持商业伙伴关系,印度人不在乎! 说穿了就是印度人太穷了,穷太久了,导致目光短浅,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根本看不到长远的利益,或者说根本不在乎长远利益。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说过,在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但外国企业一开始不明白,觉得印度人口众多,跟当年的中国很类似,所以觉得印度会是第二个中国,会成为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但印度跟中国比,只是象而已! 写于: 2023年07月15日 星期六 07:41 |
|
|
|
|
不难理解。 在某些关内地区帮人建过化工厂,实际上某些人对投资企业的吃拿卡要远超东北,但投资者趋之若鹜,赶都赶不走。为什么呢,因为位置好,成本和市场都利好。 显然印度市场也是如此,虽然不断爆出印度强取豪夺的丑闻,但还是能挣钱的。否则也没人去了。 对印度来说,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没被吃到的总是认为自己是幸运儿,还会继续投资。 这样变成了一个平衡态,总体来说投资者能挣钱,倒霉蛋自认倒霉,下次想办法赚回来。印度政府里的贪腐者打着民粹名义,也吃的很饱,美欧为了平衡中国,对印度比较放纵。 所以印度为什么要放弃巧取豪夺呢?没风险,可持续,不干才怪呢。 |
真的太搞笑了,印度玩杀猪盘踢到了铁板,还好意思说别人违反行规啊? 事情的起因这不是印度又看上咱们的电动公交车了嘛?打算砸它20亿人民币,一口气订1000辆。三哥想挺美的,先付10%的定金,剩下啥时候给呢?收到车咱再聊。 那没想到比亚迪不干,非说你得打全款我们才给车。这个操作怎么这么眼熟呢?这不就是前两天乐视的贾老板先给我220万再交车嘛?那个用来圈美国富豪钱的套路吗?业界之光王传福咋学起下周回国的贾跃亭了?这不是实在被坑怕了嘛!三哥吃相多难看啊?谁不知道他们的订金就等于是全款了呢? 咱也是服了,这些年印度拿着市场当鱼饵,可是割了不少国际热钱。在抢钱这方面啊,印度真的是做到了世界平等。咱就说三哥你家挣外汇是就打算靠收割外企了嘛?但是这个跟我们有啥关系呢? 被割的外企里,中企可是重灾区。其中小米还被坑了好几回。14亿的手机市场,小米的雷总暂时还不想放弃。可小半年的盈利被冲了印度国库后,雷军也坐不住了,出狠招了!你不是罚我钱吗?那我就裁你的员。原本小米印度有1500多名员工,被罚了之后就迅速的缩减到了1000人。毕竟公司赔钱裁员节流,莫迪来了都挑不出啥毛病。 你要是再罚我,我就接着裁。其他公司要是有样学样,那影响的反正也不是我的选票。2020年世界银行把印度营商环境定为了世界63。算是全球中上的水平,可资本们不是傻子,印度的杀猪盘再搞几回,谁还愿意来白送钱呢? |
老话说的好,“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总有不开眼的企业上赶着送钱,三哥要不收都对不起梵天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