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我国 2 月 CPI 同比上涨 0.7%,环比上涨 1.0%,PPI 同比下降 2.7%,如何解读?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我国 2 月 CPI 同比上涨 0.7%,环比上涨 1.0%,PPI 同比下降 2.7%,如何解读?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国家统计局:2月CPI同比增长0.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5%;食品价格…
从开年的表现来看,两个关键需求暂时看来还挺乐观的,一个是外需,表现为1~2月外贸数据的同比增长较好,实现8.7%的增速,另一个则是内需,主要是2月的cpi回升,同比从连续的负数,回升到上涨0.7%,工业国的周期非常依赖产能和需求之间的均衡,也就是生产往往不再是限制产出的关键,而是消费的上限决定了工业品产出的上限,比如我国常年可以在内需不足下还能不断的扩大产能,主要原因是外需的疾速扩张,且外循环贸易中货币衡量的资产,都是实打实的商品和劳务。
当然这两个的乐观还是要看到更多一些,就和美联储对降息的态度一样,表示需要看到更多,即便美国政客已经开始宣传所谓的软着陆成功,通胀已经接近3%左右稳定,但很难说未来不会反弹,离2%的目标还需要在今年6月高基数影响消除以后才能看到结果,在此之前都是要谨慎看待和好大喜功。为什么这里要引入美国的情况,因为两个实在太对称互补了,美国高通胀,我国官方用词是通胀低位运行,美国加息抑制通胀,我国降息降准刺激市场,美国急需产能输入,我国继续产能输出,美国需要世界贸易来稳定美元购买力,我国则几乎愿意无限吃下美元贸易顺差,不出意外,去年双方最大的贸易顺逆差国都是对方,内需和外需也是相互影响的。
先看外需,美联储降息依旧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是通胀存在不确定性的反弹,包括上月就出现了高于预期的反弹,这就导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多数跟随美联储调控周期的都会继续维持高位,抽水继续,国际需求市场可能有限,需要中德日韩等产能输出国竞争,如果能延续前两个月的增速,那自然最好,如果不能,在全球高息持续的经济周期也很正常。
再看内需,2月到底是不是春节的影响,还是经济内需的复苏,可能还需要观察一些时间,毕竟一般PPI是cpi的先导,且过去PPI高达14%的时候,在我国都没转化成高通胀,也就是当时担心比较多的能源价格推动日常消费品价格上涨,回来来看,PPI高峰之后,cpi最高也没到3%,但PPI低下来之后,cpi基本维持低位运行,所以这个反弹可能还需要未来几个月的观察,且去年大概4月接近0%,也就是低位运行的开始,今年4月计算cpi还有一些基数优势,如果到2%左右就可以说消费品价格指数回暖。
此外,如果读者想看除了高权重消费品价格变动还可以去看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差值,也能大致推测出物价指数的变动方向,去年罕见出现名义GDP小于实际GDP的情况,名义GDP都没达到5%的,所以你怎么都不可能把这种收缩现象都归结到猪肉周期。
最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去年可发了大力了,无法转化成居民收入才是大问题,这个传导过程和今年重点的“提质增效”才是未来这两个政策刺激消费的关键,暂时还不能因春节月份的反弹而好大喜功,和美国一样,我们也需要看到更多。
CPI同比超预期提升是因为春节错月+旅游爆发导致的,今年是2月过年,去年是一月过年
1--—2月平均数据来看,CPI与上年同期持平,这样综合来看就正常很多
2月旅游数据同比增长23%,带动了CPI的爆发
大家可以看下面图表的具体数据
非食品价格,服务价格上涨,娱乐,医疗大幅增长,其他中规中矩
春节期间文旅和文娱消费需求大幅增加,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出现上涨
PPI同比下降,是因为春节假日工业生产处于传统淡季,也是春节影响
所以后面还需要继续观察,如果可以持续增长,才能说明经济确实回暖,不能单看这一个月
这个月有特殊性,虽然表现不错,但不能过于乐观,毕竟除了旅游之外的其他很多数据变化没有那么大


今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 同比增长34.3%
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
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
从旅游数据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CPI可以超越大部分机构预测的0.3%上下,直接来到0.7%
就是因为春节文旅方面数据超预期,非食品方面增长比较快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
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为2022年2月以来最高涨幅
同比来看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5%
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1.9%


cpi是很重要的数据,cpi的健康稳步回暖预示着消费力的回暖,也可能说明现金流动性增强,就业大环境出现改变
当然也存在通胀严重的那种cpi狂飙,但工资上不去,这种情况下的cpi提升就是一种负担
正常情况下的cpi回暖是好事,说明经济向好,不过大家也应该感受到最近几年消费降级比较严重的
所以短期cpi数据因为春节错位导致的回暖不能太激动,还需要慢慢观察,经济复苏是需要时间的
资本市场也是喜欢cpi提升的,股市涨的比较好的经济体,都是通胀比较高,比较夸张的
cpi这个数据确实是大家很关心,尤其是投资者很关心的数据
希望未来可以越来越好,越来越稳健
放假,发钱,银行理财自爆,救经济三招
我其实不是很在意CPI,即使是核心CPI我都不太关心
因为国内的CPI对经济影响很小。毕竟咱的CPI里食品价格占大头,服务价格,房价都占比不高,比如去年服务业价格暴涨,结果CPI如何?
这说明中国的CPI既不能反映企业利润变化,又不能反映人工收入变化,还不能反映资产价格变化,那我关心CPI干什么呢?
所以对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房价和PPI,毕竟中国是制造业国家,PPI影响企业整体利润,而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是资产负债表的基石,影响资产负债表。
总结,不用去理会CPI,核心看资产价格和PPI是通胀还是通缩,我预期今年是平稳,需求不振,供给也收缩。
对了,还有个关键信息忘记了,今年2月是春节,去年2月不是
说白了,还是今年的春节比去年热闹很多。
去年春节是1月22日,今年的春节是2月10日。
去年春节大家都阳了,今年你说新冠检测,可能一时半会都想不起来了。
用今年的2月来对比去年2月,cpi肯定是增长的。
我们看看同比增长类别也能看出来。


1、增长幅度最大 就是“教育文化娱乐”,3.9%那是傲视群雄的。
这个类别和春节关联最大。
旅游和电影景点门票可都是在这个类别。


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 同比增长34.3%
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同档期新纪录。
无论是电影还是春节旅游,那都是创纪录的。
想想2023年春节,那是全国都阳了的时候。你敢去电影院看电影吗,你阳了还有力气出门吗。
所以,3.9%的增速算是拉动了同比上涨的最大动力。
2、其他用品和服务,增长了3%。
这是啥呢,其实也是和假期旅游关系很大。


旅馆住宿可是春节旅游的大头。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国内热门城市春节的机票、火车票、酒店预订同比增幅都超过了30%。美团的数据也显示,旅游消费规模较2019年、2023年同期都有显著增长。
携程春节旅行数据显示,亲子酒店、温泉酒店、影音主题房、电竞主题房等极具特色的主题房型预订量增长显著,分别同比增长60%、55%、104%、96%。
以上两项增幅超过3%,这就是春节假期的巨大影响。
目前来看,现在来谈整体经济是否复苏,还有点为时过早。
毕竟和企业生产关联更大的ppi数据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说明目前的消费需求变化还是和假期经济关系更大。
但进入2024年,各大政策出台显然是更有落地针对性。
2月,5年期lpr降息25个基点,预示着降息刺激住房、汽车等大宗产品的消费动机更明显。
此次人大会召开,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GDP增长5%,赤字创纪录的4万亿以上,以及连续几年的超万亿国债发行,无不在告诉大家,接下来将有更为宽松的货币环境。
而去年大家都指责钱只在银行空转,现在政府要亲自出台,花钱来救经济。
参考2008年,大规模的消费以旧换新,高达15%的政府补贴,接下来应该马上要推出。
这一系列组合拳,都是刺激cpi的。
市场上流通的钱多了,但是商品由于ppi低迷并没有生产太多,那当然物价就涨了。
接下里,也许3月份还会低迷,但4月份一路上扬是可以预见的……
2月份消费价格由跌转涨,但春节季节性因素难改价格中期趋势
内容提要:
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连跌17个月,生产者购进价格连跌13个月。受春节错月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环比转涨,结束同比四连跌。2月份的CPI由跌转涨并非价格下行趋势改变,纯属春节季节性因素。二月份趋势性商品消费在继续收缩,价格继续回落,意味着春节当月CPI的季节性回升,难改价格下行的中长期趋势。
一、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连跌17个月,生产者购进价格连跌13个月。


由于春节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出行服务项目,对其他商品价格没有节日聚集消费的季节性作用,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2.7%,跌幅比1月份扩大了0.2个百分点,下跌幅度高于路透社调查预测的-2.5%,这是PPI持续第17个月下跌。环比下降0.2%,降幅与上月环比降幅相同。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4%,环比下降0.3%;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9%,环比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4%,下降幅度与上个月持平,这是生产者购进价格持续第13个月下跌;环比下降0.2%,也和上个月的环比下降幅度持平。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6.6%,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6.5%,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5.6%,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5.3%,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6%。
工业品出厂价格连跌17个月,生产者购进价格连跌13个月,同比环比双双下跌,这意味着工业需求不足,工业供给过剩,处于中期的中度通缩状态。
二、受春节错月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环比转涨,结束同比四连跌。


受春节错月影响 ,居民消费价格(CPI)半年来首次上涨。CPI同比从1月份下跌0.8%,转到2月份上涨0.7%,结束了同比四连跌;环比上涨1.0%,环比涨幅较1月份扩大了0.7个百分点。2月CPI同比涨幅高于接受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的0.3%,环比涨幅也高于预估的0.7%。
2024年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9%,环比上涨3.3%;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环比上涨0.5%;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1%,环比上涨1.1%;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上涨1.0%。
2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为2022年2月以来最高涨幅。
2月CPI同比转涨、环比涨幅扩大,为面临需求疲软的宏观经济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也给予不少人经济通缩似乎为错觉的希望。
三、2月份的CPI由跌转涨并非价格下行趋势改变,纯属春节季节性因素。
有网民说,看到2月份CPI由跌转涨,2亿股民,7亿基民喜极而泣。一直低迷下滑甚至下跌的CPI, 2月份竟然同比增长0.7%,不少人在迷惑,难道破天荒地消费信心又回来了吗?
但三郎清除大家的猜测合情却不合理。为啥呢?
第一、历史数据显示,春节这个月的物价指数环比上涨的概率很高,这意味着今年2月份的CPI回升纯属季节性因素。


大家想想,去年春节是1月22号,月底30就正常上班了,所以去年的消费主要是集中在1月份;而今年是2月10号春节,可以说春节消费主要集中在2月份。
由于中国素有的乞丐也过三天年的习俗,在春节这个月,大家是需要倾其所有地、甚至踮起脚来地消费。所以从历史数据看,历史上的春节那一个月,都是中国消费情绪最高的一个月,也是物价最容易上涨的一个月。
7年来,春节这个月的环比CPI涨幅,有6个月在一季度最高。同比涨幅因为会受到翘尾因素影响,关联度比环比低一点,但7个月中也有4个月同比涨幅在一季度最高。
第二、从2月份具体小类价格涨跌情况看,与春节季节性消费关系越密切,价格涨幅越大,与春节消费关联系数越低,价格基本稳中有跌。


众所周转,春节大家集中消费的,食品中主要是鲜菜、水产品、鲜果、畜肉类。非食品中,主要是与出行相关的商品与服务项目,比如交通工具、维修、交通燃料、旅游等。从2月份的环比价格涨跌幅度来看,与春节消费关联程度的高低高度一致。
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2.2%。影响CPI环比上涨0.66%,占到2月份CPI环比涨幅的94%;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电影及演出票价格环比涨幅在12.5%—23.0%之间,国内汽油价格由上月下降1.0%转为上涨2.0%,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7个百分点。与春节高度相关的商品与服务项目2月份环比上涨幅度合计导致2月份CPI环比上涨1.03%。是2月份CPI环比上涨幅度0.7%的147%。
第三、历史上,春节过后,与春节相关的商品与服务项目价格大概率回落。


骑牛研究所在上表中列出来的2018年以来1-3月份CPI涨跌幅度,充分显示了春节这个月的CPI环比、同比涨幅明显高于前一个月这一规律。2018年以来,春节前一个月的CPI同比涨幅平均为0.6%,春节这一个月为2%,比前一个月涨幅高1.4个百分点。与今年2月份CPI同比涨幅比1月份高1.5个百分点高度吻合。
与此同时,还显示了另一规律。即春节后一个月的CPI大概率会比春节这个月明显下跌。2018年以来,由于节后消费迅速回冷,春节后一个月CPI环比涨幅平均为负0.6,比春节当月的平均涨幅0.9,要低1.5个百分点。
四、二月份趋势性商品消费在继续收缩,价格继续回落,意味着春节当月CPI的季节性回升,难改价格下行的中长期趋势。


消费分为生活性消费与投资性消费。从目前已经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不管是生活性消费还是投资性消费,实际都未明显回升。第一、2月车市零售环比和同比大幅度下滑。
汽车消费是生活消费的重要趋势性指标。据乘联会的数据,2024年2月乘用车销售出现环比和同比剧烈下滑。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09.5万辆,同比下降21.0%,环比下降46.2%;其中新能源车零售38.8万辆,同比下降11.6%,环比下降42.1%。
由于销售大幅度下降,春节后的汽车价格战迅速升温。
第二、2月商品房销售大幅下滑,房地产继续下行调整。


商品房具有消费与投资双重属性。商品房销售大幅下滑,仍然是房企现金流萎缩、债务风险上升的主要原因。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1-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2024年1-2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4762.4亿元,同比下降51.6%。其中2月份仅实现销售操盘金额1858.6亿元,环比下降20.9%,同比下降60%,单月业绩规模继续创近年新低。
第三、1-2月工程机械销售大幅度下滑。
工程机械的销售量与中国投资需求、建筑工程量的变化高度相关。3月7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2024年2月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产品销售快报。2月份销售各类挖掘机12608台,同比下降41.2%,其中国内5837台,同比下降49.2%;出口同比下降32%。销售各类装载机6495台,同比下降32.6%。其中国内市场销量2763台,同比下降50.4%;出口同比下降8.44%。
1-2月,共销售挖掘机24984台,同比下降21.7%;销售各类装载机14297台,同比下降11.8%。
第三,投资基建需求也呈现萎缩趋势,钢材水泥价格同比、环比双双下跌。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生产资料价格,2024年2月下旬,螺纹钢HRB400 20mm全国均价为每吨3858.5元,同比下跌8.1%,比1月下旬下跌1.7%。
2月23日,水泥网刊登的水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23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报收106.91点,环比下跌0.4%,同比下跌22.01%。
综上所述,目前的生活消费、投资消费低迷的态势并未有明显的改变。而2月份PPI同比、环比持续下降,意味着生产企业不会扩大生产规模,建筑企业的订单在明显减少,居民的消费性需求在降低档次,投资性需求持续低迷,这对未来的经济预期应该是利好的另一面,这也意味着春节期间CPI季节性地由跌转涨,并不能改变价格继续下行的中长期趋势。
【作者:徐三郎】
其他的物价不熟悉,但蔬菜的价格还是熟悉的。家里从事蔬菜批发与配送的,今年二月,可以说是这些年春节以来,行情最淡的一年。
去年疫情放开,生意其实还不错。农村办丧事的有些多,还有很多到批发市场来搞点土豆,胡萝卜,葱香菜。二月春节最忙的阶段,大概就只是以往的七成。
不仅仅是自家生意,整个市场的销售量其实都是在下降的。
肉菜,涉及到的是最底层的消费。而真正的消耗大头,还是在于餐饮业。春节里面的餐饮业是旺季,但比往年还是差得远。
就业面也是如此。还是以蔬菜行业为例。菜一般是跨省产地送到主城,县城到主城拿货后进行二级批发。但从去年开始,本地进行蔬菜种植的经营户明显增加,成为了本地供货商。且种植的都是些低价品种,白菜萝卜之类的,卖不上价格。另一方面,本地的工人也突然好招了。四千块钱,就能够招到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干的还是重体力活。一个招聘广告贴出去,能够陆续有十多个人打求职电话。春节前还好,春节后本地找工作的人更多。
这总让我想起了阿杜的那首撕夜,那个人在天桥下,留下等待工作的电话号码。
cpi和ppi是价格数据,GDP是总量数据。但市场交易量,尤其是消费结构还是需要看一看。价格如果微涨,数量萎缩,难说是好事情。
就当下而言,要注重建设城市群,抓大放小,在中西部建设核心城市。争取能够让中西部大城,在中高端的产业链上,承接更多的东部产能。让产业的地理区位布局更合理一些。让工作就业和人口地理分布更趋近一些。
其实说到底,去年的增速5.5%,真不算低了。大环境固然不好,也是相对而言。怎么也谈不上是天崩地裂。结构在转型,原本的过剩产能在出清,某些行业成熟后也在放缓增速,裁减人员。
个人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身段一定要灵活一点,脸皮要厚一点,预期要低一点。慢慢的熬过这段时间。
潜龙勿用。
因为2月10日是春节。
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生产国,我国的消费力长期不足,导致物价指数长期在较低区间运行。
为啥消费需求不振?
政府的钱都拿去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了,底层老百姓的钱都用了还房贷了,企业即使赚了钱也不倾向于投资机器设备,招聘员工、扩大产能,因为投资回报率不高。
少数富人,除了日常必须消费,富人的消费大头还是在投资,而当下房地产和股市都没有投资回报的预期,导致富人宁愿把钱存银行,也不愿意消费。
消费需求不足、资产荒、通缩、产能过剩、信心不足,流动性陷阱,这些经济学名词问题,本质上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问题!
盲生,你发现了华点。
先看两张图,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跌5%,但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大涨12%,是所有行业里面涨幅最大的。






再结合黑色金属价格大跌,其中螺纹钢、线材降价,
2024年2月比2023年2月,螺纹钢、线材都下降了大约300元/炖,降幅差不多是10%,
但是铁矿石价格不跌反长,涨幅同比高达17%(海关总署数据)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
钢材需求锐减,价格下跌,钢铁冶炼企业需求下降的情况下,
国际铁矿石价格逆势上涨,连带着国内的铁矿石原矿也跟着上涨,
于是采掘企业出厂价格涨了12%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只能说,国际铁矿石期货炒家真是牛掰,


从去年5月,一路炒,
在下游铁矿石需求下滑,铁矿石企业亲自下场,联手炒家推高期货价格,甚至给出了十分乐观、与现实严重不符的预估:
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集团在公布财报后曾表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里,由于铁矿石和其他核心大宗商品的需求依旧强劲,公司营收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必和必拓还特意强调,预计发达国家市场将逐步回暖,而其最大市场——中国的需求仍然“健康”。
于是,期货价格一路涨,大量铁矿石被进口进来,下游冶炼企业需要不了那么多,然后就堆积在港口,
据海关总署3月7日的数据:
2024年前2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2.09亿吨,增加8.1%,进口均价(下同)每吨931.7元,上涨17.1%
炒就完了,又不会馊,
搞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一月份联手提示风险,
提醒告诫有关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不得选择性引用数据和信息、故意渲染涨价氛围,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哄抬价格,不得过度投机炒作。
2月中旬才逐渐回落。
值得担心的是PPI
先做个区分,CPI是生活中蔬菜、瓜果、猪肉等消费品的价格,反应民生。
而PPI呢,它是生产者出厂价格,简单来说,区别就在于:你就看它是不是工厂里制造出来的,PPI反应制造业的产品价格
今年供给的量=新产能+老库存,供给的量远比去年大的多;
而需求呢,目前是缓慢复苏,再强大的需求,也没有能力在短时间消化天量新供给+巨大老库存,所以它自然造成了暂时的供过于求,于是体现为制造业产成品价格下滑
本质上,它还在消化各个行业的存货。预计今年下半年,PPI会慢慢收敛,甚至出拐点。


编制方法
PPI从工业生产者的角度观察不同时期产品价格水平变动,反映了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处于生产环节和上游领域的产品价格情况,其走势反映出工业品供给量与需求量关系的变化。
特别是部分周期性行业,如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水泥等行业,其价格变化与整体经济走势关联度较高,也受到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影响。
PPI上涨,通常反映市场供不应求,但需辨别是需求扩张导致的还是供给收缩导致的;PPI下降,则说明市场供大于求,有效需求相对不足。
投资中最重要的是看预期和边际变化,这就要说到第二层思维
第一层思维可能会觉得,数据低于预期,复苏乏力。而第二层思维会看到,因为低于预期,所以一些可打可不打的牌,可能就会拿出来。
比如银行集体调降存款利率,其实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具体看2月份,全国CPI环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主要是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
同比由上月下降0.8%转为上涨0.7%,回升较多。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为2022年2月以来最高涨幅。
除受本月环比价格上涨影响外,也有春节错月的影响
据测算,在2月份0.7%的C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


2月份,受春节假日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处于传统淡季,全国PPI环比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同比下降2.7%,降幅略有扩大。
据测算,在2月份-2.7%的P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2.3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
PPI和CPI分别反映了生产端和消费端的价格指数,两者结合一起看,可以大致反映社会整体物价水平。
一般来说,当工业品涨价以后(PPI上涨),下游制造企业因为成本增加,可能也会涨价,最后消费者买的商品价格上涨(CPI上涨),所以PPI对CPI有一定的传导性。
去年的春节是1月,今年的春节是2月,因此环比与同比的增幅合情合理
同比是和去年2月比,当时春节基本结束,消费数据自然不如今年2月。
环比是和今年1月比,2月份是春节,各种消费数据肯定会比1月份好看。


真正要对比的数据,其实是今年的春节前后15天,与去年的春节前后15天。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到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
这说明现在还没到开香槟的时候,说明扩大内需依旧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依旧需要各方努力。
非常之时,尽量做个人吧,别为了点流量就夸大其词,造谣挑拨,这种真的不应该!
然后再看2月份的细分数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其中蛋类价格下降5.1%,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鲜果价格下降4.1%,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
畜肉类价格下降2.9%,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
水产品价格上涨4.1%,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
鲜菜价格上涨2.9%,影响CPI上涨约0.07个百分点;
粮食价格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大家看这个食品价格的涨跌,可以发现肉、蛋、水果等可以提前储备的食品,价格都跌了下来。
这是因为节前的囤年货,大部分居民的消费需求都释放出来了,总体供过于求,价格只能下跌。
而水产品和鲜菜,则要现买现做,普通居民没法大批量提前囤积,总体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上涨。
至于粮食属于刚性需求,价格由国家直接控制,所以涨幅比一直没啥大的波动。
其他七大类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六涨一降。
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都是上涨。
只有交通通信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略微下降,这应该是春节降低了交通与通讯的频率。
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今年到底什么行情,谁也不知道,在这非常之时,大家一定要量入为出。
唯有熬过寒冬,才能迎来曙光,共勉!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特例的猫
CPI同比从-0.8%到0.7%,大幅改善了1.5个百分点。
更新了一下预测模型,2024年CPI应该都在0%以上了,下半年能摸到1%以上。
基本可以打消通缩疑虑了。
重点讲讲2月数据的几个特征:
1、春节错位,翘尾因素改善。
我们之前说过,由于春节错位,2月翘尾因素(基数效应)会大幅改善。去年春节发生在1月,今年是2月,因此基数效应会比较显著。
2月翘尾因素改善了0.5个百分点。
笔者在1月CPI的回答中详细讲了一下翘尾因素,感兴趣的知友可以自行查看。
国家统计局发布「1 月 CPI 环比上涨 0.3%,同比下降 0.8%」,如何解读?18 赞同 · 0 评论回答


2、春节出行、消费、娱乐恢复良好,出行、文娱价格大幅改善。
今年是一个过得“很充分”的春节,该回家的回家了、该走亲戚的走亲戚了、该出去玩的出去玩了,终于一扫三年疫情的阴霾。
2024 春节假期国内游人次达 4.74 亿,国内游客总花费 6326.87 亿元,如何看待这一数据?31 赞同 · 4 评论回答


出行和文娱价格对CPI贡献很大。
根据统计局披露,2月旅游、飞机票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3.1%、20.8%和17.4%。
据笔者测算,以上三项大概占CPI权重2%左右 → 对CPI的拉动为0.4个百分点。


3、CPI医疗服务项单月环比涨幅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可能与医院调价有关。
2月CPI医疗服务项环比增长0.6%,是除了2017年医改以来最强劲的一个月。
个别省份从2023年开始启动医疗价格改革,2024年开始逐步落地,相关人工成本(问诊、挂号等)上调。欢迎知友们回复或私信笔者——你们当地医院的涨价情况。
由于不是全国自上而下的医疗改革,预计医疗服务项连续大幅上涨的概率不高。


笔者有一个猜测,在各地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医疗价格上调可能从广谱上改善地方现金流。
相信大家看到一些新闻报导,XX事业单位发不起工资、XX公交集团发不起工资等等,但没有形成全国性事件。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会“统筹”当地利润情况比较好的事业单位和国企(医院、高中、电力局等),帮忙解决其他非盈利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问题。
在这种形式之下,符合以下两个属性的商品或服务价格在2023年到2024年开始谋划新一轮的涨价:
1、政府、国企主导的自然垄断行业(水、电、天然气、医院、公交地铁等)
2、日常生活刚需
开电车的滴滴师傅应该知道,很多地方的充电电价应该已经上调了,今年还有不少地方上调水费。最近探讨公交车、地铁是否应该涨价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了。
公共事业涨价 → “大政府”体系收入改善:
一方面,缓解了地方财政紧张,解决“三保”问题。
另一方面,公共事业涨价也可以促进CPI上涨,避免陷入通缩。
当然,公共事业的涨价需要当地发改委、省发改委甚至更级别的部委(如医保局)同意。
笔者仅仅是对上述情况的一种猜测,后续还需要更多数据验证。


有喜有忧。
喜的是,环比和同比都一个相对很大的涨幅。
忧的是,上涨最主要的那个因素,是春节。非基础性的上涨。


先看环比。
因为春节是二月份,是消费旺季,所以,价格涨幅肯定会比没有春节的1月份要高,这就是环比上涨1%的原因。
上涨的部分,主要是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3%,涨幅比上月扩大2.9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59个百分点。食品中,春节期间消费需求增加,加之部分地区雨雪天气影响供给,鲜菜、猪肉、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12.7%、7.2%、6.2%和4.3%。
春节期间出行和文娱消费需求大幅增加,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电影及演出票价格涨幅在12.5%—23.0%之间,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0个百分点。
再来看同比。
去年的春节在1月份,2月份价格有回落,基数较低,所以,今年2月份同比涨幅较大。也正是同样的原因,1月份的降幅也来到近一年来的最低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在连续下降9个月后首次转涨,上涨0.2%;鲜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由上月下降12.7%和3.4%转为上涨2.9%和4.1%。
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89个百分点,主要是服务尤其是出行类服务价格上涨较多。其中旅游、飞机票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分别上涨23.1%、20.8%和17.4%。
再看一下去年这个时候发布的数据。


PPI方面,受春节假日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处于传统淡季,全国PPI环比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同比下降2.7%,降幅略有扩大。




对比去年这个时候发布的数据,就知道差距在哪里。




从环比来看,有一个持续收缩的过程。
这也反映出需求的持续低迷。
今年的CPI的目标为3%,极具挑战性。
两者的变动,都或多或少与春节有关系,总的来说,这种变化是温和而稳定的。
1 春节物价上涨
春节历来物价都要涨一下,很多地方年前快剪都会涨几元10元的,更不用说处处排队的美甲店了,电影票也活动颇少,超市也是人从众。
从除夕到春节这几天,各种菜价也是上涨比较厉害。比如车厘子在临近除夕价格重新涨回来一部分,七鲜超市双J5斤的涨价到了238,除夕前5天还是208元呢。比如在潮汕地区的乡镇里,价格飞上了天,一个猪肚200多元。
此种现象,在各地并不少见,与出行和旅游爆火共同带动了2月份cpi的上涨。
2 出行及旅游市场爆火
春节的回家与返程出行需求,带动了飞机票、打车价格等大幅上涨。
旅游市场的红火,带动了机票、酒店、餐饮及各类服务的价格上涨。
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89个百分点,主要是服务尤其是出行类服务价格上涨较多。非食品中,服务价格上涨1.9%,涨幅扩大1.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76个百分点,其中旅游、飞机票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分别上涨23.1%、20.8%和17.4%。
可见别看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影响占比不算高,在cpi领域还是能够有所权重的。
3 春节是工业生产淡季
消费火爆,另外一面是工业淡季,这有点像国外媒体描述的,大城市停工停产,人流稀少,看起来好像出什么大问题了。
春节期间,本来工厂及销售大都放假,需求和销售都会呈现较低迷状态。看看春节期间卖车业绩就知道,都放假了,连上牌上路手续都没法办,谁买车啊。
这种淡季ppi环比下降是正常的现象。不过算上同比数据及趋势,工业生产压力很大,并不是只有2月在下降,其他月份表现也不如意。
美国降息的靴子还未落地,恐怕近段时间以来,cpi和ppi都要承受一定的压力。我们在生产和销费两端的提振也是近几日“两会”频繁热议的事项,下一步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也会集中落地,希望两头都能够稳定发展起来。
比预期要好,市场的预期考虑了春节因素!
更关键的是去年6月开始cpi基数太低了,今年同比数据下半年搞不好要强2%!结合美联储下半年开启降息周期!
2月CPI终于上涨:春节带来的短暂喘息,还是长期趋势的转变?
今天上午统计局传来“喜讯”,消费者价格指数时隔六个月首次上涨。
这既得益于春节期间的消费大幅增加,也为亟待提振消费者信心的当下,注入了些许希望。
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同比上涨 0.7%,高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测。
而上涨原因也非常清晰,通稿显示,由于猪肉和新鲜蔬菜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以及2月份农历新年期间的季节性出行高峰,消费者价格同比增幅也创下 11 个月来的新高。
从结构上来看,1-2 月份,CPI 同比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下降 3.4%,非食品价格下降 0.9%。
但需要注意的是:
2023年春节在1月,而24年春节在2月。
所以,今年 1 月份出现 -0.8% 的跌幅,为 14 年多来最大降幅,而 2 月份则重回正增长区间,非常合理。
但这上涨幅度,算是惊喜。
2 月份CPI 环比上涨 1.0%,高于 1 月份的 0.3% 和经济学家预测的 0.7%。
如果结合最近的其他指标,例如,本周公布的远超预期的贸易数据,表明经济某些领域有所改善。
但不得不说,全面复苏还为时尚早。
毕竟,刚公布的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 还在下降,2 月份同比下降 2.7%,而 1 月份为下降 2.5%。
这下降幅度不仅高于预期,另外下降PPI下跌周期已经维持了一年半以上,这说明:
持续疲软的需求导致的风险仍然是我们现在经济增长面临的最主要的阻力,没有之一。
再叠加连万科这样的“优等生”都开始陷入债务危机,这都说明:
房地产债务问题已经根深蒂固,严重打击了购房者的信心,正在撼动了曾经的经济支柱之一。
那么在国际贸易疲软、国内投资下降以及地方债务高企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决策层承诺推出新的举措,释放“新生产力”意外吗?
为此,央行表示,我们为此提供“子弹”,原话是仍有空间进一步下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该怎么看?
瑞银集团的经济学家在本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
“尽管设定了 3% 的 CPI 通胀目标,我们预计 CPI 和 PPI 通胀只会温和复苏,而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滑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通缩风险。”
我觉得他在胡扯!!!!
最后,大家有条件,尽可能加入我的“圈子”,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
我们每天日拱一卒,让复利滚动起来。
点击、加入:我的“圈子”
CPI在预期之中。我在回答2023年12月份CPI数据(参考附录)的时候曾经说过:
结合其它情况,2024年1月份的CPI将以99%的概率同比负增长,2月份则为50%概率,3月份80%的概率正增长,4月份则将以99%的概率同比正增长。
你要是还没看清楚50%概率的威力,往下看。实际上,今年CPI同比计算的时候,最大的扰动量就是春节错位,这就导致1月份CPI低估,2月份CPI高估,那么1~2月联合起来看同比又如何呢?答案是同比增长0%:


这下知道50%概率的厉害了吧。
咱们就用1~2月联合起来看的视角来看,那么八大类物价的同比涨跌幅如下所示:
类别同比涨跌幅食品烟酒-1.9%衣着1.6%居住0.3%生活用品及服务0.7%交通通信-1.4%教育文化娱乐2.6%医疗保健1.4%其他用品及服务2.9%
看到了吧,只有食品和交通是负增长。继续拆分来看:
食品的话主要看猪肉,因为猪肉的权重最高、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了9.1%;交通的话看交通工具,因为交通工具大幅下降了5.5%,汽车大降价啊!
事情到这里就再清楚不过了,像猪肉这类食品是消费中的“刚需”行为,就当前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正增长的宏观经济,你说影响了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需求这怕不是笑话。比如我让你来解释解释,为啥一方面作为“刚需”的猪肉在降价,一方面下馆子的社零之餐饮消费在同比上涨?
看下图:


只不过是生猪生产问题+疫情导致的两个周期而已。3月份猪肉对CPI的抑制将会小的多,4月份猪肉对CPI不但不会抑制,而且将是正贡献!
再比如汽车,价格大幅下降的本质在于当前新技术应用初期竞争的白热化导致(竞争初期,大家都想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前五车企或国内前三车企呗),你不看销量还在上涨......
综上所述,我再强调一遍我的观点,目前不是通缩。再一次引用我之前说过的:
我在网上观察到一种情绪,就是一旦CPI陷入同比负增长,就会有很多人“迫不及待”的宣告通缩到来。我猜这种情绪背后的原因,可能部分是因为一种幻想,就是确定的通缩一定会导致确定的货币放水,确定的货币放水可以挽救陷入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及其价格)——房地产商、中介、炒房客、金融资产底层是房地产的机构、高位接盘的人应该是这种情绪的拥趸。但很显然,通缩很可怕,但CPI同比下降不是通缩。究其本质,通缩的底层气质是一种负面的“自我强化”,而我们的CPI呈现结构性分化、猪肉周期、技术进步提质增效(比如新能源车)的特点。
附录1:
CPI上涨。因为群体性节日集中消费占主要因素。
PPI下降。工业原材料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同时制造业原材料价格下调直接摊薄了相关企业的利润,开年后部分企业员工工资被下调,相关的企业员工可以在评论区留一脚。


很多人可能看到这一数据,会得出人们肯主动放大消费,是对未来有信心。工业品价格下调更会刺激消费市场。所以是明显利好。
但是!
这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前提条件,当下的市场是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肯定是增量市场嘛,但是是整个家用汽车市场是不是一个增量市场呢?肯定不是嘛。所以你理解的市场可能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小分支。
而在存量市场中,不论是前端的原材料降价还是后端的成品降价。你以为中间的企业是不受损的,其实资本家这了维持原有利润会之间对其他成本下手,比如人工成本。那么当人工收益受损后,他们的购买力会升高还是下降呢?这就不许多言了吧。


前两天这了一篇关于2024年经济的个人看法,希望可以相互学习。
实体工业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以往我们还可以靠外贸,现在拉内需的效果无异于杀鸡取卵。不得不承认川普贸易战卡的快准狠,肯定会有同学说,我们也在努力发展其他贸易伙伴,我们出口率依然没怎么减少。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我们多数出口品给小国基本可以说是倒贴钱。正如我们经常在电影中听到说“我们要去搞美金英镑欧元,”你肯定不会把愿望说成是“走,我们去搞津巴布韦吧”,毕竟厕所的纸都比它贵。国际主流货币流通性广,没有贸易货币锚是很可怕。你可能又要说了,这不正是推行人民币结算的好时候吗?是的,目前来说是好机会。但是别高兴的太早,不久的某天就会被美元背刺,这种经典玩法连我们中资企业都学会了。小米造车这事大家都知道吧,刚开始大家都表示欢迎,就在小米要量产定价发售前,各大车企纷纷降价,而且来就是脚踝斩,根本不给小米汽车留定价空间。你可能现在觉得这招高明,其实已经烂大街了。但是又屡试不爽,记得前几年国际开始关注碳排放,签订新能源发展倡议书。而就在最近欧美开始反悔了,要退出电动车行列。美帝更是说出“汽车威胁论”。这是要玩全球联盟对抗呀。美利坚现在的嘴脸就是,你5G领先,我制裁你。你工业链发达,我拉人分食你。你电车技术生产链完备,我制裁你栽赃你。目的就是限制你发展。这时候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就显得举步维艰,毕竟真正卷在内的是我们自己人。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解放的不止是工人的双手,在资本家的眼里解放的是用工岗位。社会架构稳固的首要条件就是地基底层建筑要稳,那么当产能过剩、就业岗位减少、自身余额不足的人增多后会发生什么呢?你可以想想。
畸形的存贷群体是引发下一次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至美联储加息以来,全球热钱回流灯塔国。加息之快,加息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就算银行亏损到破产也依然维持高利率。美其名曰为了控制通胀,其实是为了回收装备,促使全球优质资产破产折价。为下一次抄底做准备。于是对A股市场狙击金融战孕育而生,年前我们看到的是外资内资大逃离的悲惨景象,最后以换将神秘资金注资来暂时止血。金融市场之脆弱,并不都是外资的问题,内部机制审查问题同样也展露无遗。
在以上这些大背景下,市场是悲观的,投资者是悲观的,企业同样也是悲观的。于是M2存款总额很快就要到300万亿了,大家都不敢冒风险去消费投资,即使存款利率下调到0,而这样下去对于经济运行是致命的。不管央妈怎么放水、派钱、发代金券。最后又会原原本本的回到了央妈的口袋里。最恐怖的是没钱的人在超额贷款,有钱的人在拼命存钱。接下来你们会看到中产阶级的群体收割场面。中产总是在寻找资产保值增值,投资理财一样不少。而光脚的穷人超额贷款,成势了就阶级跃迁,失败了就永远躺平。于是两者就走向了两个极端,而又不谋而合。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缺钱一个有钱,两者相容,既清了债又让穷者看到了希望又让中产感到了不安。才会更努力去给经济发展做贡献。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其实现实根本不可能出现。唯一能出现的就是,穷人债务违约,中产投资被割。
说这么多,就两点:
1、壮士断腕,在必要的时候刺破泡沫,危楼随时修修补补,还是每天提心吊胆,大家拮据不安,还不如去旧推新。新需求才会有新的经济活力。
2、全力以赴,全球市场份额必须拿下。
对内对外两步齐走,经济才有新台阶上。
我已经不愿意老是重复讲了:
一些人,老是说中国通货紧缩(或者流动性陷阱),需要加速发行货币。
1、但我们看一看PPI情况,PPI下降趋势这么严重,CPI能够涨到哪里去?
只要PPI一直跌幅大于CPI,生产部门,就可以获得“中间的差额”。
一些黑嘴砖家,非要把CPI拉高上来,那必须先解决PPI,必须让工业产品价格涨上来,甚至必须把大宗商品(主要农矿能源产品),价格拉升上来。
不然,你凭什么提高CPI?
大宗商品,全部是国际市场价格,中国有能力自己去拉升么?
2、2024 年 2 月份是春节,按照惯例,春节期间CPI都相对数值高,结果数据是同比 0.7%。
这个数据,与我个人实际的见闻,是不相符的。
因为去年春节在 2023 年 1 月份,2024 年 2 月份的春节,CPI相对数值高一点,才更合理。
我认为,可能2月份的CPI在2%-3%之间,不会只有 0.7%。
当然,我是瞎猜。因为春节期间的蔬菜价格,直接比上一个月,翻倍了。
3、我曾经说过,一旦“某种数据、某种政策”,你自己不理解,一定是有自己的“信息盲区”。
中国 2024 年,追求 3% 的CPI,对于这种追求数据,我就有“信息盲区”。
这可能是为了“稳定经济、稳定就业”?
依照我的观点,PPI月月同比下降2%还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涨,你有什么能力,正常拉升到3%?
这就是我的“盲区”。
4、怎么解读CPI春节期间,同比升高0.7%?
我们2024年的调控目标是3%,我用屁股想了一下,可能要“不计代价”货币放水。
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因为中国美国的资产收益率扩大,会继续流出中国资产。这不一定有益于金融博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0 12:38:15  更:2024-03-10 12:50:10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