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城镇新增就业 1244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 5.2%,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城镇新增就业 1244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 5.2%,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政府工作报告说,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 |
新增的就业人数,大部分应该都是刚毕业的学生,以及没有继续读书,在家也歇够了,觉得该去社会闯一闯的人。 所以,可能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来说,对于新增就业人数以及失业率这些数据感受都不是很明显,因为大家都是被平均的那一个。 但这里的被平均不是指的平均月薪三万三,别人六万,你六千的平均,而是我们身处在一个巨大的人群中,能看到的就只有身边的那些有限的案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察就业情况,每个人看到的可能都是各种版本的身边的经济学。 前一段时间,还跟一些人聊某些最近热门话题,说相关人竟然有五六万人,怎么自己以前都没听说过,身边也一个都没见过? 然后就有身边的概率学家出来解释说,我国有十四亿人口,六万多人放里面也是两万多分之一的存在,相当于每两万多人里面才有一个,你现在认识两万多人吗? 而另外一个人则说,我怎么觉得我知道很多这样的人。 身边的概率学家就有说,别人看到的是身边的经济学,你看到的是你的版本的孕妇效应,你怀孕了,你就开始注意街上的孕妇了,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了,你就天天去找相关信息,六万多个案例,有百分之一的发到了网上,那也是六百多个,一天看一个,都够你看两年了,你当然觉得这事儿太常见了,简直每天都在发生。 所以你看,还是我以前就说过的那句话,宏观数据可以给个体带来一定的参考,但参考意义往往也不大,真正影响着自己的数据指标,才更值得关注和分析。 |
统计学是一门科学,也可以是一门艺术啊。 董事长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过一个话题,之前合作过的一家上市龙头企业营销老大汇报工作的时候非常有意思: 要么是全国第一 要么是区域第一 要么品类第一 要么是增长第一 要么是占有率第一 ………………………………………… 总之,他们可以一直是第一。如果不清楚里边的道道,外行人还真不知道他们有多牛。 先和大家厘清几个概念: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指新参与就业经济活动,实现就业获得劳动报酬的的人员数。是反映就业工作状况和落实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的重要指标。 这里说明一点,灵活就业人数是包括在内的。 城镇调查失业率:是通过城镇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所取得的城镇就业与失业汇总数据进行计算的,具体是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占城镇调查从业人数与城镇调查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城镇新增就业,过去指城镇户籍人员新增就业,今后应为在城镇长期居住人员新增就业。 从2022-2024年来看,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控制在5.5%以内。 看起来很理想? 是不是和我们听到的、看到的不一样?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传裁员、降薪对不对? 我们再来看几则消息: 自2023年8月份起,国家统计局将暂停发布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 背后的原因大家可以自行琢磨下。 目前,全国灵活就业人数突破2亿大关; 这是什么概念? 全国按14亿人口计,01-16岁占比约18%,65岁以上占比约为15%,那就业人口(16岁以上)约占比67%;等于说目前有25%的人是灵活就业人口。 所以,作为普通人群,留好现金,稳住一份工作,不乱折腾是当下最好不过的选择。 |
这个1244万数据,联系另一个新闻看就清晰多了。 近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意见》,提出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点。 这里,有两个信息很关键:就业公共服务和基层。 这就是要把公共服务做到位,抵达“最后一公里”;构建更大更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那问题来了:这是不是需要大量的基层工作人员呢?当然。 这是否意味着:在政府服务就业的过程中就创造了大量就业,实现了“一举两得”? 所以,大家来看看这些“就业机会”有哪些呢? 一,精准服务。 就业服务涵盖职业介绍、职业辅导、职业培训等,所以,将来职业指导师、公共就业专家和公共创业专家等有机会了。 二,数据互通。 推动就业信息和数据互通共享,有利于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就业服务质效。一方面,推广“大数据“联网发布招聘岗位信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多方与信息采集工作,所以将来码农和数据专家们有机会了。 三,社会参与。 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公共服务的渠道,有利于发挥相关机构的优势,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所以,搞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有机会了,统筹志愿服务组织、慈善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人士有机会了。 |
老生常谈,由于我国抽样调查方法比较宽松,并不能真实反映失业现状。 所谓调查失业率,是指根据抽样调查方法推算得到的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即分子是失业人口,分母是失业人口+就业人口。 而就业人口的定义是——(括号为各地调查时进一步的标准) (1)在调查参考周内,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 1 小时及以上的人;(包括临时工、依托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家庭经营无酬帮工等) (2)因休假、临时停工等原因在职但未上班的人。(比如临时停工放假、单位不景气放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不满1个月的人员) 失业人口的定义是—— (1)没有工作; (2)在调查时点前3个月内找过工作; (3)如果提供一份合适工作,能在2周内开始工作。 也就是说,假如你有3个月的时间没上招聘网站投递简历,那么你就不计入失业人口了,且不论那些一蹲考蹲几年的应届毕业生,单说正常的招聘找工作周期,或等待或因行情3个月不投简历的情况也不少见。 北大张丹丹教授没有采用标准的工作一小时也算就业、即使失业仍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也算就业的算法,而是用了非常激进的在校/非在校生又不在工作状态的算法(即将没有工作也不在学校的1600万青年假设为失业状态),得出了一个惊人的青年失业率数据——46.5%。 |
|
|
|
她表示,她并不是想用这个数字说明什么,而仅仅是想让一部分或主动或被动躺平的全职儿女群体被看见。 从国际比较来看,在2020年疫情初次暴发后,大部分主要国家青年失业率持续走低,截止2023年4月欧盟国家青年失业率为14.3%,英国为11.3%,美国和韩国均为6.5%,日本青年失业率最低,维持在5%左右。疫情后大部分欧美国家的青年失业率不断下降,日韩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只有中国青年人在2020年出现了失业率持续不断高企的现象。 |
|
我们即使不按着这个激进的算法,就按照最为标准的统计局数据,也可以从趋势中看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
|
也不知青年失业率多久重新公布。 不过,就表格来看,持续走高的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并未影响整个国家的就业率数据,主要原因是青年群体失业率虽高,但该群体的体量很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24岁失业青年人口约占16—59岁调查失业人口的6%—7%。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16—24岁人口在16—59岁城镇人口中的占比为18.8%;并且,16—24岁青年群体中有2/3为非劳动力(主要为在校生),不被计算在劳动力当中,这使得劳动力中16—24岁占比更低。相比25—59岁城镇劳动力的主力军,16—24岁青年群体只是就业市场的少数。因此中国整体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因为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恶化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尽管如此,青年失业率持续走高的问题也必须重视起来,这种滚雪球般地一年年滚大,后果很难预料。 我们时常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日光底下无新鲜事”,面对相似的就业市场出现失业危机的社会环境,最近且最大规模引起一种社会现象的一次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下岗潮。而面对这些下岗/失业工人,当时的讨论全然无视原有体制的问题、无视工人群体从中国社会的主人公朝向经济底层的坠落乃至难以生存的现实,而将他们再就业的困境解释为失业者自身的“观念转变”问题、素质问题缺乏新时代专业技能的问题。并且,如果某些工人以廉价劳动力的身份侥幸走入了当时的外资企业,那么人们就会避开讨论他们可能面临的低价工资、高强度劳动以及权益与福利难以保障的残酷现实,而代之以“人口红利”的宏大叙事一笔勾销。 在此过程中的另一套叙事则更加荒诞——某些本分的普通工人,一经“下岗”就“转变了观念”,抓住了“时代的机遇”,陡然间通过“个体户”等新兴的经济生产方式致富,在这些叙事里面,失业/下岗成为了天赐良机。这一叙事逻辑甚至延续到了今天,其中就表现为大量年代剧中的国企失业者下海到“深圳”这一某种寄托了当时社会高速发展想象的代名词的地方发家致富,从而带领剧中的家庭走入了不一样的新生活中的叙事,而对于更加广大的下岗职工以及在深圳闯荡失败的百姓,则完全在影视作品中呈现一种失语和被遮蔽的对象。且就弹幕的情况来看,大量青少年认同了“失业/下岗成为了发家致富的天赐良机”这一叙事逻辑。 到了今天,当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不再公布的今天,广大媒体试图再一次用“互联网时代的广阔天地青年大有可为”,官方再一次试图用“人才红利”掩盖学历通胀的事实,指责年轻人拥有孔乙己的长衫是“观念转变”的问题、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技能脱节的问题,并同样避开讨论年轻人正在面临的低价工资、高强度劳动以及权益与福利难以保障的残酷现实,如何刺破这一叙事逻辑,避免成为被宏大叙事遮蔽的一代高学历大学生,其实是我们尤为迫切所需要思考的。 也许数十年后,灵活就业吃上互联网时代红利的致富者会再次成为年代剧中的传奇,而对于同一时期的毕业即失业者,将无人再回忆起。 |
很奇怪,这个好像跟我在各大平台看到的帖子反映出来的情况是截然相反的。 就拿咱知乎来说,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职场领域的话题就是这些: “职业倦怠”“职场心霾”“2023 Offer 去哪儿了”“35岁职业焦虑”“互联网大厂裁员潮”“副业转主业”…… 这是网友们讨论热度很高的话题,随便点进去一个帖子,内容都是带有一些负面和吐槽情绪的,底下的评论也有大量的赞同,且有很多分享类似经历的。 所以我看到“出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 万人”这个数据,第一反应是,这个数据到底真实吗? 后来我去查了下,《人社厅发〔2020〕6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新增就业统计工作的通知》里面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指标概念如下: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指报告期内,本地区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数与自然减员人数之差。其中,城镇新就业人员数是指城镇区域内由未就业转为就业状态的劳动年龄内人数总和,包括通过城镇各类单位、个体工商户、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形式新实现就业的人员;自然减员人数是指因退休、伤亡等自然原因减少的人数。 所以,这个指标,其实包括了个体工商户、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就业的人员。那我就要问了,会不会在这新增就业的人数中,很大一部分是这类人员呢? 如果是这样,确实有点合理,很多人在发展副业,主业卷不动了自己出去做小生意,也有很多被裁员的人,为了生计,临时去做“轻体力活”,比如送快递、送外卖、开网约车、代驾等等。 这种情况在自己周围发生的话,在你我看来,都不算是就业向好的景象,更多是打工人的种种无奈和妥协。 另外,这个指标只是人数,并没有说薪资的问题,很多人是降薪的,也有很多人刚就业薪水比往年就低的,但这种景象依然无法从数据上反映出来。 举两个例子具体说一说: 【例一】 我是做应届生求职辅导的,拿去年接触过的一些应届生求职咨询案例来说,很多应届生找工作特别难,对公司的档次、起薪要求都是一降再降,虽然最后找到工作了,但差不多的实习经历、差不多的学习和绩点,找到的工作就比学长学姐差,起薪也低。但这个情况并不能在新增就业数和失业率的指标反映出来。 【例二】 而我周围的职场老鸟,也有几个是被裁员以后,降薪30%以上找到新工作的,被裁+重新就业,新就业人数+1,自然减员+1,从指标统计的公式来看,新增就业数量就是两者之差——0,但这个“0”并不代表就业形势不变,其实从就业的个体来说,是变差的。 因此,指标的参考意义,更多的是为政府部门从整体上进行调控、出台政策服务的,对于我们普通大众,特别是范围缩小到自己的社交圈或自己这个个体,参考意义极其有限。 我们不能也不会因为看到这个“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的数据,就天真地觉得就业形势向好;我们也不应该因为看到“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5.2%”这个数据,就自信地觉得自己不会被裁员。 现在的这些数据,大家都不太信,主要就是大家一直活在焦虑中,缺乏职业和生活安全感。 |
去年不少人在喊“求职难”,我想很多人都知道。 有应届生找不到工作,有被裁失业的人找不到工作,也有裸辞想休息一段时,结果回来后发现找不到工作的人。 一边是就业环境不好,一边是互联网行业裁员潮的持续。 不得不说,这个现象确实让多数职场人忧心忡忡,万一自己碰上裁员失业了怎么办? 比如去年我公司传出裁员的小道消息,还没来得及证实消息的可靠性,我旁边就已经有同事慌了。 是的,他担心自己中招后的再就业问题。 在旁人看来这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没自信,有自信的人知道自己的价值,自然明白裁员不会裁到自己头上。 但谁说的准呢? 裁员这件事只要确定下来,哪怕你上个季度的绩效刚拿了个A,也照样跟你谈裁员赔偿,让你走人。 所以求职难的氛围渲染到这了,要说内心不慌那肯定是假的。 更让人觉得讽刺一个现象是,前脚刚有求职者吐槽找不到工作,后脚就有公司出来喊冤说招不到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 到底是求职者能力不行或者是对期望薪资太高找不到工作,还是公司要求太高或者是想拿便宜的价格来招人? 给人的感觉,就是现在这个就业市场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而这个城乡新增就业数据的披露,其实就是对“求职难”这一现象的回应,它意味着求职难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意味着上面正在重视这件事。 可以预料到的是,随着相应政策的不断出台,就业难这个问题最终会得到一个妥善解决。 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人。 想要找到合适的跟工作,除了就业环境之外,我们个人的能力也得够硬,你只有向公司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大大增加找到工作的机会。 |
普通人看到5.2%完全没感觉,觉得就是个数字而已,所以真的有必要说说,调查失业率平均5.2%,意味着什么? 1、先说说调查失业率的概念。 调查失业率是通过城镇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所取得的城镇就业与失业汇总数据进行计算的,具体是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占城镇调查从业人数与城镇调查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我国于2011年开始正式实施调查失业率。其是由国家统计局进行的,最大的好处是灵敏、快捷,随时可以基于抽样获得。 觉得太复杂的,直接上公式: 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城镇调查从业人数+城镇调查失业人数)×100%。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 翻译下:大于等于16岁,能干活,有能力但无业。(注:此处无业跟爹妈说的那种没正经工作的无业游民不同,你做自媒体、打零工、写博客小说,都不算无业。不展开,懂得都懂。) 敲黑板:知道咋算了之后,反推下5.2%意味着什么,拿出自己的手机计算器算算。 【备注】: 其调查对象不仅覆盖城镇常住人口,还包括居住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 失业人员即使不参与登记,也会被纳入统计指标。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计算公式,登记失业率的分子是登记的失业人数,分母是从业的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之和。 请注意下这个备注,因为中国的标准跟美国比起来,还是比较严的。 2、调查失业率的发布乃至将其确立为宏观调控重要目标,其主要作用如下: 促进就业是惠民生的基本要求。 回顾历史,任何一个经济体,只有在充分保障就业的前提下,劳动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分享发展成果、提高生活水平;为了促进就业,公共部门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劳动力培训、再就业工程、失业人员安置等多方面工作。 促进就业是调结构的有力抓手。 就业并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果,同时也是经济结构的果。从源头上调整导致就业弹性下降的结构性因素,与中国当下致力推进的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方向一致。 促进就业不仅是稳增长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稳增长的基础手段。 中国此前高速增长的动力来源,可以被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劳动力数量保障、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跨部门跨地区转移和生产率改进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无不得益于充裕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及较高的劳动参与率,由此再结合目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更可见充分就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促进就业需要与之相关的制度体系全面转向就业优先战略。 4、平均5.2%,意味着什么。 城镇调查失业率,是一个国际标准化,可以作为衡量每个国家失业水平的标准;因此可以用于国家之间的比较。 同比对比美国的失业率。表面上,2023年19月,美国的非农失业率为3.9%,猛一看,比中国的还低,但实际上,这个数据有猫腻。 美国在计算失业率时,对失业人口的定义比较严格。只有在最近四周内有寻找工作的行为的人才会被计算在内。而中国则对时间范围的要求更广泛,稍微宽松一些,认为在最近两个月或三个月内有找寻工作行为的人也算是失业人口。 |
|
美国失业率数据,侵删 |
|
美国2023年10月数据,来自网络,侵删 同时,可以分析劳动力市场特征或不同劳动力群体的就业失业状况; 可以分析同一来源的就业和非经济活动人口等数据紧密相关,有利于开展就业和相关经济分析; |
|
十四五期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下。 202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40万人。2023年,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国家正在想各种办法,保民生、促就业,努力是有结果的。 越来越卷是不争的事实,但能卷到最后的,都是有能力的,所以大家一起加油吧。 |
数据非常符合直观感受。 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47万人。 2023年,高校毕业生1158万人。 也就是说,2023年新增的就业人数和高校毕业生差不多。 而所谓的新增就业,包括了退休人员腾出来的就业,包括了生产线打螺丝、保安、服务员之类的低学历就业,还包括了外卖、滴滴等灵活就业。这些就业相当部分生命周期短,人员流动量大,很多人干不过一年。 所以,如果你恰好是大学毕业生又觉得不好找工作,你的感受非常正确。 因为你眼中的“工作”和报告定义的“工作”压根儿不是一回事,你就根本没把送外卖当做归宿。 做个横向比较。 我毕业那年,2012年,全年新增就业人口1266万,大学生毕业690万。 这么看起来,大学生就业质量肯定是下滑了。 |
1、失业群体里面最“煎熬”的就是普通家庭,按户籍划分的话主要就是“农村家庭”。 本来因为资源匮乏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学历上普遍低于城市孩子,加上历年求学昂贵的支出,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见衬,孩子包括孩子的父母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可以帮助家庭跃升一个台阶,至少缓解一下当前的经济困难。 现实和理想从来都是两码事,高学历的求职者太多了,学历不值钱了,在学历上本就不占优势的农村孩子,在社会认识上、人脉资源上大大逊色于城市孩子,而在经济上的紧迫又更甚于彼。我相信这些孩子的心脏天天都在油锅里翻滚。渴求超生。 城市孩子的父母可以给予自己孩子就业上的指导、甚至走后门介绍工作。农村孩子的父母,天天和土地打交道,能就业的地方也无非工地、工厂。他们正是为了让孩子摆脱自己的窘境才倾尽所有,让孩子通过上学出人头地,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 可是社会的现状让他们竹篮打水了。 付出极大的努力却没有饭吃或是吃不饱怎么办?不安定因素由此而生。 对未来没有希望的人,是不会有长远打算的,短视往往产生悲剧。应该多关注一些家庭经济不好的打工人是社会必要的任务。 相信很多毕业生都在努力的找工作,他们甚至想脏活、累活、工资少都没关系、都愿意干,只要让我有发展,未来有希望,什么苦都愿意吃。 而现实是什么,到处都是没有发展、任务极累,工资极底、老板不遵守劳动法,自己还不得不做的工作。 除此之外竟然没有工作了,为了吃饭和存活又不得不委曲求全。 结果一求全就是一辈子。 万劫不复。 寒门再难出贵子由此而来。 这种现状又重回那句老话:“一个人的出身是决定其一生命运的最重大因素。” 对生活和未来没有希望,就无所珍惜,也就无所畏惧,矛盾就产生了。 社会积极的帮助这一部分人,给他们建立一个可以发展、可以努力工作、让他们有希望的平台,那些已经有发展并且过得很好的人才会一直好。 汽车是一个个零件组成的,方向盘不要觉得轮子不重要。 |
有一个信息是基本上可以预判的出来的——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依旧向好,但短期内(比如说2024年),就业还是会存在比较大的挑战,特别是2024届的应届毕业生们,还是得做好思想准备,早动手,早些寻找机会。 得出这个结论的关键点在于,我们的通货膨胀率,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CPI)仅仅上涨了0.2%。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会觉得CPI不是涨幅越低越好么?CPI涨的多了,钱就不值钱了,这对普通老百姓不利吖。但事实上,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往往是成反比关系的。这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很完备的理论解释——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理论。 根据这个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理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反比例关系。这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通常会下降;反之,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失业率可能会上升——这两个目标是一对冤家,没法同时实现。 这其中的道理也容易懂: 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企业增加生产和投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一旦通货紧缩,企业往往会进行战略收缩,避免招人、降薪甚至开始裁员。 对标一下大洋彼岸的美国的经验数据,通胀回落一个点,失业率就要上升两个点;如果通胀回落四个点,失业率就得翻倍都不止——当然了,美国的通胀和失业数据相较中国,本就双高,所以数据本身没什么参考性,但其中的逻辑关系是一致的。 那么,2024年,中国的通胀会明显上升吗? 很遗憾,也不会——原因不在我们自身,也还在美国。 要理解和判断中国经济、民生、就业等方面的发展和走向,就不能忽视美国这个关键变量,哪怕不考虑它在科技等产业上对中国的封锁和打压,光是它自身的市场需求和金融政策的变化,就能很显著的影响到中国的外贸和人民币汇率——更何况,人家2024年还一个大选,存在政策忽然180°大转弯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我国政府一贯的脾性,极大概率是“稳增长”,而不会允许用通过CPI快速上升来拉动经济,从而缓解就业压力的手段的。 以上。 |
咱们先看看一些关键性的数据: 1、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2、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 3、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5、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 6、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7、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这是过去一年的一张漂亮的答卷,无论从哪个维度,都能看出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优秀的成果。 但这跟我过去一年高强度刷各种自媒体的结论,几乎是截然相反的。 如果你关注经济自媒体,你过去一年多刷刷他们的短视频。 你会发现,说失业的、说外贸的、说房地产的,很多博主的论调都是比较悲观的。 但这份报告,这些数字可以说他们说的天差地别。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我感觉,可能是宏观经济与个人的体感之间确实有差异。 我个人而言,我感觉去年是我见过的周边的人群消费最旺盛的一年。 虽然很多人都在唱衰房市,但上海的新政之后,我身边的年轻人有好几个在去年都买了自己的婚房。 买车就更不用说了,大家年轻人很多都买了车,而且是以国产电车为主。 比亚迪、理想、蔚来这些品牌都有,而且车主普遍都表示满意。 出行更不用说了,我自己去年出游了3次,两次国内一次国外。 不管走到哪里,你都会发现乌央乌央的人出游。 五一的时候,我开车自驾。 上海堵车,市内堵了四个多小时才上高速,创了我记忆中的最堵车纪录。 暑假天,到处都是带着孩子出游的家长,整个旅游市场爆出了淄博、哈尔滨等爆点城市。 旅游的火爆,是我记忆中很火热的一年。 身边的朋友,去欧洲、东南亚、澳洲等等国外旅游的也很多,旅游一趟人均花个几万的很多。 我老家的猪肉价格,创了新低,一斤肉十多块。 我爸妈买了很多,做了一大堆的香肠和腊肉。 这和CPI的数据也基本是吻合的。 总之,就我的观察而言,23年是消费很旺盛的一年,这份报告与我的体感是相符的。 |
失业率看起来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就业人数增多、市场岗位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环境下,失业数据依然值得重视。 大环境差、行业竞争激烈、公司裁员或削减福利,都是员工被迫辞职或失业的客观因素。但在我跟身边失业的朋友聊过后,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失业之后就很会变得害怕或抗拒面试。 有些人工作时间长了,对面试的熟悉感就会慢慢降低,当自己失业的时候就会对面试产生害怕的感觉; 在面试过两三次以后,发现面试不仅要东奔西跑,还要面对被拒绝的挫败感,拿到offer后就马上入职,不愿意再想参加面试,哪怕这份offer的条件并不能让自己比较满意; 投了上百份简历,面试了十几个公司,发现尽管面试了很多公司,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工作,对面试也产生了恐惧感。然而,每天起来后发现自己没有收入,还是说服自己爬起来投简历,一边找工作一边迷茫,从而陷入了焦虑不安和自我开导两种状态的死循环当中…… 失业虽然可怕,但更可怕的还是工作时间久了,反而更抗拒拾起自己曾经丢失的职场能力,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只是在抱怨就业市场和大环境不行,不知道如何破局。不可否认,职业规划和面试前的准备工作,确实对能否找到心仪的工作是有一定联系的,失业后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做好面试的准备,明确目标后多投简历和面试,才有更大的概率找到适合自己的优质工作。 |
报告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作为普通民众,可借鉴的地方不多。 毕竟统计数据没办法细致到每一个个体身上。 也许你很不幸,去年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你非常失落,所以不管是上某音也好,知乎,某红薯都好,你刷到的,都是跟你一样失业的视频,裁员的信息。 你只会觉得失业率平均为5.2%的比率还是低了。 你觉得你在网上看到的都是失业的人群,怎么可能才5.2%。 这是算法决定的,也是由人当下的心态决定的。 但有可能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例证,就是我在互联网平台上,甭管哪个平台,几乎都能刷到有人发视频: 被大厂裁员了; 35岁失业了,不知道前路在何方; 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非常迷茫; 当然,点开评论区,也有很多评论附和着,热评前面几十条都是。 但是,在我所在的城市,我身边那么多朋友,那么多同学,亲戚,从20岁到50岁,没听过有失业的。 当然我没听过没见过,不代表没发生,这个是事实。 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应,每个人接收到的信息,都有可能出现偏差。 统计数据是一个整体数据,反应整体状况,不能具体细化到每一个个体; 网上言论则是一种局部言论的集中聚集,通过人工算法把相似的信息推送给每一个关心这个信息的人群。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个中学生,你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把书读好,有什么游戏可以玩,有哪些地方可以旅游,就业信息极大概率不会被算法推送给你,即便有推送,你也大概率会忽略掉。 如果你是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你平常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养生,哪个地方又组了老年人旅行团,这条就业信息也大概率不会推送给你。 这就是人们对于信息的筛选所导致的,对信息很难做出一个非常理性客观的评价。 就好像我这几天,经常在网上刷到,因为3月1日快递新规的实行,很多快递员都辞职了,不干了,很多驿站网点都摆烂了,甚至把丰巢直接拉走。 由于对这件事比较关心,我在去拿快件的时候,刻意去问了菜鸟老板。 老板说,“没有没有,没有这回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多数人还是会到驿站去取,实在有些人不方便,送上门也无妨,也没有打电话。” 一切照常。 你在网络上,看到的是反对这件事和支持这件事最集中的两拨人。 当然还有一些自媒体来带节奏的。 看到没,这就是网络世界跟现实世界带来的巨大反差。 那什么才是真实的? 去找你身边跟你实力差不多的人,聊聊近况,去观察跟你差不多的人,他们大概的情况,你就知道,就业和失业情况大致是怎样。 当然这个就业和失业情况,只适用于你,不适用于其他人。 |
不知道哪些行业增加了就业,有知道的可以告诉我一下吗?反正建筑行业是不行了,一波一波的裁员,今日裁500,明日裁1000,然后得一夕安寝,然而起视四境,裁员又至矣。 所以建筑业的人现在都感觉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了避免裁员,个个拼了老命的考证。因为裁员都是从无证的开始裁起。 以前有个二建就可以保险,后来二建根本不值钱了,必须一建。我同学在某大型建筑国企某局,连续两年考一建,终于考过了。 以前他们单位,考过一建奖励1万,去年他们考过,奖励2500,因为考过的人增加太迅速了。往年他们分公司一年增加十几个,去年增加了四十几个。 据他说,现在一建也不保险了,所以他们很多同事开始卷增项,卷一级造价师。 还有的实在卷不过,转行了,有的转去搞俄罗斯贸易,有的转销售。 因为基建过了增长期,项目少,房价大跌,项目也少,现有的项目做了的拿不到钱,工抵房也卖不出去,项目结算奖金有的一分都没有了。 他们公司开始动员去国外了,比如中东,孟加拉,缅甸,阿尔及利亚这些国家,不想去的,就面临裁员或者降薪。 我同学现在每天忧心忡忡,待着吧,待遇降低,想走吧,又没更好的去处。 全国现在增加了这么多就业岗位,不知道哪些行业最近比较兴旺,我让他去看看,说不定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还有互联网行业,无论大厂小厂,进人少,出人多,大家也在各种找出路。 |
政府报告中提到,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失业率平均为5.2%,这组数据说明了现在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逐步的复苏,正在高速发展,我看了政府报告中的两组数据,我觉得新增的这些人大部分应该都是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在就业问题上,有一部分年轻人不再追求大城市和高薪工作,他们只求有一份稳定安稳的工作,就拿我所在的城市来说,我所在工作是一个四线城市,身边有好几个年轻人毕业后,都是选择回家乡就业,他们觉得在小县城拿几千块的工资比在大城市拿几万的工资还要香。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他们有着好的资源,大学读的都是一流的大学,还有一部分归搏毕业的,这部分人就业就会相对容易一些,这部分人注定是要留在大城市闯荡的,所以去年城镇新增就业的1244万人,大多都是这些年轻人。2022年-2024年毕业的大学生,有的在家待业的,有的在备考研究生的,还有部分在考公考编的路上,这部分人一旦全部就业,这又会是一个庞大数字,我国的就业水平又会上一个新台阶,所以,政府报告中的这两项就业数据,不是简单的一组数据,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动写照,我们要从这组数据中看到机遇,希望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就业目标有更高的发展。 |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及的城镇新增就业率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5.2%。我觉得可以做以下解读。 第一,经济止跌回稳,经济开始复苏,就业形势明朗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了以下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1,26万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5.2% 许多人读到这儿,觉得与自己印象中失业现象增多、失业普遍性会有一定的偏差。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社会总体与个人群体之间的差距。总体数据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数据采样标本大,应该更具有说服力。 就业形势总体上说是岗位新增的多,新增就业大于失业。失业率保持了一个较低的水平,大部分求职人员只要摆正求职心态,降低求职标准,还是能够找到工作的。 第二,新能源汽车销售占全球比重60%,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 表明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未来一定时期内是国内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国家将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我国新能源产业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和可再生能源的渐渐发展壮大,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毕业生。 有志于科技发展的求职人员可积极参与这两大行业的发展。 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不仅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同时在市场推广、设计、营销、生产、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和劳动力。 未来不光这两大行业,整个社会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和求职人员。 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将都能步入良性循环。 |
光看数据感觉还可以,但是,我想的是:失业的标准是什么? 自由职业者算不算失业?自媒体算不算失业?灵活就业算不算失业?网约车,快递员呢? 说一个交通部发布的数据吧。 2023 年我国新核发的网约车驾驶员证 148.2 万本,较 2022 年新发的 114 万本,增幅 30%。网约车司机无疑成为我国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与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一起成为拉动就业的三驾马车。 其中,4-7 月新增人证数量最多,连续 4 个月新增数量都在 17 万以上,其中 6 月更是超过 20 万。也正是在人数增长最快的几个月,三亚等城市相继发布饱和预警,暂停受理人证办理。 |
|
我想大家看到这个数据,大家可能就知道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平均 5.2 的数据也就理解了。 就业难,找工作难,公司大量的裁员,失业率也没有高,就业人数增加,可能都跑到网约车里去了,甚至可能也都跑到外卖员的岗位中去了。 前几天,我还看到了一个对我们程序员的调侃,有人说:“网约车、外卖员、快递员、独立开发者,并列为程序员四大终极出路。” 在我看来,网约车、外卖员、快递员是所有遇到中年失业危机的人的出路。 不信,我们来看另外一个美团的数据。 根据美团平台给出的数据,到了 2023 年美团骑手总数已经超过了 700 万人,算上第二大外卖平台饿了么,那么国内的外卖员总数已经超过了 1000 万人。 最近两年来,美团骑手的数量增长很快,2021 年美团骑手还只有 527 万,到了 2022 年就已经增长到了 624 万,进入 2023 年更是超过了 700 万。 单说美团一家平台,一年就新增了近 100 万的骑手,这还没算上饿了么等其他平台,如果再加上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的话,那么国内从事外送行业的服务人员已经近亿。 所以,你看,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外卖员的暴涨呢? 两个原因:一个是,网约车、外卖员这类工作门槛低;另外一个是失业的人多啊。 报告还指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60%。 我感觉这也得感谢一下网约车这个行业。因为网约车基本都是电动汽车,这种趋势无疑也带动了电动汽车的销量。2023 年网约车新增车辆运输证 67.4 万本,较 2022 年新增的 56 万本,增幅 20.35%。 好,就说这些吧,大家思考。 |
|
从我工作的企业来说,今年新增岗位一千以上,作为一个县级城市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的。 从政府报告来看,城镇新增就业一千多万,这可以说城镇经济发展向好,各种工贸企业蓬勃发展,自然也会拉动地方经济,同时给当地带来可观的收益。 而从平均失业率来看,失业的比率是出于较低水平的,这也是经济总体向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帮扶政策带来的好处。 |
|
对于广大就业者这真是个好消息,相信未来会有很多的就业机会供大家选择。 目前从我们公司来说,招聘一直都是常态,公司在不断的扩建,新项目急需大量人才。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忙的不亦乐乎。 整体的出口形势也很好,今年又创新高。从疫情结束后,所有的生产部门,都在满负荷生产。 国内外需求稳步增加,工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我们这个小县城,不仅带来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各行业的发展。 |
|
经济的发展为家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遍地的高楼,老城区已经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河西新区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 这就是发展的力量,也是增加就业不断创收带来的变化。大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的持续增长。 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增加就业岗位才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经济整体向好,就业增加而失业率处于低位,相信未来会更好,也对为来更加有信心。 |
|
|
我家乡平时务农的邻居们,有一大半自从返乡后,就没有再进城上班, 用他们的话:待业青年中。 城镇新增就业了1244万人,调查的失业率平均数为5.2% 这五点二,是在编统计范围内的,城镇户口中的, 外来的很多城镇务农,务工,小买卖人,小自由职业者,不会被统计在内。 从统计数据上来显示,而他们大多失去了往年的工作, 身份回归到了农民,而农民是没有失业一说的, |
|
他们的就业该怎么统计呢 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三二线城市毕业的孩子们,接近半数还没找到工作吧, 但是学校也对毕业生进行了统计, 碰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女孩案例,她毕业后就没找到工作,偶尔四处奔波找个短期来做, 在家呆了个把月之后,实在是呆到无聊,开了直播,努力大半年粉丝仅仅五千, 然后她开了带货,又配合直播开了个体户, 学校对她进行统计就业的时候,仅仅是问了一句,现在在干什么呢, 回答:开了个直播带货中。 结果这位待业的应届毕业生,就被学校统计为就业中。 但是以我所知,她的直播+带货,每个月收入在三位数以内。 幸好住在父母家里,吃喝住父母承包,女孩个人生活支出上无限接近零。 现在她的父母正在张罗赶紧把她嫁了, 最好嫁个好人家,立刻结婚生子。怎么着也能缓冲待业几年。 而这位待业+直播创业女孩,被统计为,新增就业人口。 个人观点,可否增加一项统计方法: 定义为有效就业? 这么说吧,民众信心也是经济的组成。 政府工作在努力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同时, 也在尽量用报告的模式为自己和大众恢复经济信心而打气。 咱能体会政府的苦衷。 希望一切都好起来,用政府报告原话说的那样。 “”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 |
结合上述数据,我们一一看一下背后的逻辑: 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5.2%的增长率,说明GDP的增速是在降低的,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经济体量很大,基数大,所以不太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高速增长了; 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的加息收回流动性,加之地产行业的下滑,关联着供应链上下游的很有行业,这对经济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不得不说,这两年经济确实有点难,对于这两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朋友们,找工作确实会比较难,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所以要保持多一份耐心。 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 真实的感觉失业率可能会更高一些,因为我身边也有好几个去年9月离职的朋友,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 但既然有新增,就得关注是在哪些行业产生的新增量,因为在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还能逆势招人,说明这个行业处于朝阳期,未来有较大的增长机会。 因此,大学生朋友们应该关注这些行业方向,主要是新能源光伏、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军工、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工业母机、机器人)等行业,这些是支撑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行业,毕竟以前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房地产行业已经开始退潮,需要高科技行业来接替。 由下面这条数据也能看出: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 说明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确处于世界前列,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发展。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这里说的就是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行业了,毕竟全世界正在开启一场能源革命,化石能源带来的「温室效应」对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往清洁能源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而我们在这方面布局得很早,所以目前也是处于世界的前列,既然是优势产业,那这里也是职场人士可以优先考虑的方向。 透过上面这些数据,总体来说,虽然目前我们处于经济下行的周期中,会面临一些暂时的压力和挑战;但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做产业转型,由地产经济逐步往新能源经济、高科技经济方向过渡。 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在职场中的普通人而言,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应该顺势而为,去拥抱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因为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 如果目前暂时还没有找到工作,不妨多看看这些行业的机会,同时有时间也去多了解这些行业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 这样一来,一方面去了解市场,另一方面复盘自身,从性格特质、兴趣爱好、天赋能力、工作经验、意向城市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 然后再围绕这个方向去设定自己的长短期目标,做好计划,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去完成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从而满足对应岗位的招聘要求。 最后,分享一些好用的学习网站,以便朋友们做知识储备和技能提升: 慕课网:慕课网是国内最大的免费IT技能学习网站,提供了丰富的移动端开发、Web前端、后端开发等视频教程资源公开课。其讲师都是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课程质量较高。 Oeasy: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综合视频教程网站,提供了包括PS、手机摄影、Ai做图、Excel、Word、PPT、Pr视频剪辑、Ae视频特效等多种技能的学习资源。 办公资源网:这是一个专注于办公技能学习的网站,提供了大量的PPT模板、Word模板以及音效模板等,同时还有各种办公技能的教程和实战案例。 大学生资源网:这是一个适合大学生学习的资源网站,提供了大学课程、讲座系列、考研课程、外语课程等多种学习资源。 寒冬虽冷,但熬过之后,就是春天。 希望看到这篇回答的朋友,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沉下心来向内探索,同时不断去提升自己。 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切顺利~ 在知乎,我会用心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干货,且每一篇都很认真,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随手点个赞,谢谢你喜欢====== 我是阿木,爱分享职业干货、懂 IT 的注册会计师;欢迎到我的知乎主页,从个人资料中认识我,里面有惊喜哦~ 如果你对「职场、技能、副业、财会、公考」感兴趣,可参见以下分享,看个一两篇,必将收获满满: 必看职场干货:职场中,典型的「学生思维」有哪些?大四马上要毕业,不知道怎么找工作?为什么薪水翻一倍,工作反倒轻松了?必学办公技能招聘中「熟练使用Excel」指什么水平?如何才能正确的走上数据分析之路?财务工作必备的 Excel 技能有哪些?副业赚钱技巧想尝试自媒体,该如何起步呀?视频剪辑当副业怎么样?为什么感觉现在挣钱很难?财会行业经验:有什么经验说给会计专业的学生吗?有什么值得推荐的财会类学习网站?会计财务真的有那么惨么?公务员考试:我排斥公务员,全家让我考,怎么办?想问下国考、省考的报名时间和网站?普通二本大学,考研好还是考公好呢?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