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世界经济进入大停滞了吗?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世界经济进入大停滞了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近期,前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世界经济或将会出现他称之为“大停滞”的现象…
是的。
因为全球需求不足从2018年就开始了,就说手机和汽车这两个品类(他们关联的上下游最庞大,可以算是目前人类制造业集大成之明珠),2017年全球手机出货量14.6亿部,2023年全球出货11.7亿部,2017年汽车出货量9500万辆,2023年差不多是8000万辆左右,看图吧。(各机构数据都不同,但趋势一致)




简装经济数据的问题就是只喜欢算钱,但钱只是商品到人这个循环的中介物,它本身并不重要,需求上不去,通过投资、涨价等方法,一样能提高“钱”的规模,但负和市场里面,你的每一次真实正增长,都会为别人带来更大的负增长,这也就是2018年以后世界充满动荡的根本原因。
2018年金融危机是最被低估的,1997和2008虽然都是债务危机,但来的快去得快,需求还在增长,2018年以后是需求不足了。
全国99.9%的人没出过一次国,互联网发达却无法登录浏览全球所有主流媒体。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但我只想知道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世界的?
排除掉红色基因后代及其衍生后代,每年白衣出身的人,出国不会高于这个数字。
尤其是这几年。
办个签证,买张机票出去看看。
哦,现在去新加坡也免签了,多出去看看。
实事求是比道听途说高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停滞不停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和看法,自己亲自出去看看比什么都好使。
前几天看新闻说美股过去经历了黄金十年,我才意识到美股已经涨十年了,上一次对美股的印象还停留在08年金融危机。
时间过的好快,10年前已经是14年,不是04年了。
还以为世界各国都和我们一样在做3000点保卫战呢。。。。
比肩工业革命的ai革命正在如火如荼,你却觉得世界正在停滞
也许是你正在被世界淘汰吧
如果我们回首二战以后的80年,这是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和平的80年,虽然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不断。
同时期的世界经济也是平稳发展的,可以说这80年是世界脱胎换骨的变化的80年,而根本的推动力是硅半导体的伟大革命,从二极管三级管到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到无线互联网,到今天的人工智能,人类的生产能力已经可以远远地超出人类生存的需求了。
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将不是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了,人类将面临重大的思维剧烈变化的时代,我们追求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生活?
而经济又是什么?不就是满足人类生活的过程吗?
我们也许会进入一个低欲望时代,也许已经有很多很多人已经进入了。
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声讨莫言的没裤子穿的故事,可是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没人注意你穿的衣服怎样?是世界名牌还是20年前的旧衣服,莫言说的是1970年代,20年前是1990年代,差不多50~60年当中,我们跨过了太多的层级,今天的世界,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个因为贫困而穿不起衣服的国家了。
就算你们不信莫言光屁股的故事,出国人员服装服务部,这个大家还记得吧?你今天出国需要翻箱倒柜吗?也许大家还记得,每年一度的最惠国贸易配额审批,我们为了多出口一些服装到美国,而争取这个配额,后来,我们加入了WTO,不再需要配额了,中国制造才一统天下的,之前“出口转内销”可是很有诱惑力的。
说这些干啥?衣食住行的衣已经彻底没有“成长性”了。
食,住,行何尝不是呢?你还想玩出什么样的花样呢?你觉得茅台真的值那么多的钱吗?不就是个面子吗!智商税呗。
当你看透这些以后,你真的不需要透支生命去追求这些面子,就像你现在不在乎穿什么衣服一样,我喝什么酒关你屁事?
我们欣慰地看到,我们的孩子们,他们已经没那么卷了,他不觉得躺平是件丢人的事,也就是我们这些老家伙,被穷摧残得极度自卑的一代人,才会把面子看得重如泰山,才会把财产占有看得那么重,其实当我们两腿一蹬的时候,你什么也带不走。
又扯远了。
未来世界,不会再有中国这样的爆发式的增长了,印度,越南,墨西哥都不会重走我们的模式的,他们的增长会与我们的衰退相抵消,因为整个人类的生存需求已经基本饱和了,除非再次出现人口暴涨的局面,这个恐怕不会出现了,未来人口会见顶并整体走向缩减状态。为什么敢这样说,当你可以看到别人的生活模式时,你一定会选择最好的那个效仿,互联网就是最强有力的避孕药。当今孟加拉人也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还没有那个啥。
也许我高估了人类的智商,俄毛子还在为占领土地把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投入战场,占土地是假的,争面子是真的,都什么时候了,还停留在一战的思维里,好好过日子不行吗?就算你灭了乌克兰,你又能得到什么?你养活乌克兰吗?
世界将随着信息共享逐渐走向开放,人们的相互了解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很多误解会厘清,很多道理会共识,甚至语言都因为科技而不再是障碍,民众也越来越追求和平而摒弃仇恨,想挑唆别人变得越来越难,这个世界会因为越来越透明而变得进步,而不是愚昧。
人类在解决了衣食住行以后,玩将是未来的增长点,你来我家玩给我带来收入,我去你家玩也给你带去生意,看看今年的哈尔滨,去年的淄博,昨天看到一条消息,哈尔滨在找会俄语的人呢,啥意思啊?俄国人不缺冰雪,估计是想开跨国游了,哈尔滨越玩越大了。
在满足了生存以后,老百姓随心所欲的玩就是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破除一些旧观念吧,比如温饱了以后的那个事,你何必管那么严呢?你想他们造娃他们都不造,你还抓他们培养感情?时代变了,别再踹门了!只是弄些罚款而已,得不偿失,不吭不哈就是了。
放开手脚让地方政府去干吧,八仙过海,他们的饭碗靠他们自己去争取,这就是解放思想,让他们去思想,想怎样养活自己,把你家田里的韭菜养好了,你才有饺子吃。你太黑了,韭菜就用脚投票了,就这么简单。
又扯远了。
总跑题!
前几天刷tt,看到电视台请了几个经济专家,在讨论要不要采取措施应对经济过热……
就经济发展势头上,先摆明我的观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一、发达国家经济的领头羊——“老美”。当今外商投资并使用外资、吸纳外资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就经济发展势头全球商人看好的国家,它就是美国。当前美国经济发展势头别说停滞,美国经济在抑制过热倾向。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领头羊——印度。现在印度经济发展势头如日中天,谁要是说印度经济发展势头很差,他在胡说八道,甚至属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说葡萄臭,纯属内心肮脏!
当今全球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归强劲,但不代表没问题。
第一个问题、地缘政治大国博弈。以俄罗斯领着一群小老弟为代表,因为乌克兰卫国战争欧美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甚至经济封杀,俄罗斯不搞点事,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问题、在经济发展上,一些国家不怎么关心市场,坚信“渔”——授之一鱼不如授之一渔,上马很多成熟技术产能,最后产能过剩浪费财富,而且导致债务缠身。这一类国家,属于拥有大量国家资本——“国资、央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就是中国。
像中国各个城市建了许多CBD、许多开发区、许多工业园区、海量高层居民楼,现实却是空置落灰。空置算啥,因为迷信“渔”浪费财富,上到国家政府,中到企业,下到居民家庭和公民个体,全面负债。当今中国的普通家庭,如果一个家庭不负债几十万,有很大可能性这个家庭房屋破烂老旧、没车、没商品房,家具也很简陋普通。
在经济发展上迷信“渔”的这一类国家,现实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根本上不是生产工艺、技术和产业结构问题,而是全民负债问题,上到国家和企业下到公民个体“债务缠身”!
第三个问题、这个世界经济上迷信“渔”的国家非常多,“渔”了好多鱼迫切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变现进而偿还债务;迷信“渔”国家的鱼大量进入有消费能力的欧美、泛欧美国家市场,会扰乱泛欧美国家市场正常运转,欧美发起反倾销,不服气欧美的反倾销,最后只能用“斗”来解决,不上升到国家间军事战争对抗,我就说外交协商控制分歧的沟通高效且成功。
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将会在新闻上看到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增速一片大好,新闻报道里国家间各种“斗”是一定会发生,只要经济“斗”问题不上升到国家间军事战争对抗,我就认为国家间外交协商沟通高效并且成功。
“斗”的背后会有很多企业破产,很多人失业,很多家庭收入锐减甚至家庭经济破产。
多出去走走看看吧,没钱出去那就上网看看A股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股市状态。
1.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中国经济放缓等,但是否会进一步恶化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1)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世界银行预计,发达经济体的增速将从2023年的1.5%放缓至今年的1.2%,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预计仅增长3.9% 。这主要受到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全球贸易低迷以及紧缩的金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尽管美国经济强劲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但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近期风险。
(3)中国经济放缓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速的变化对全球经济有重要影响。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23年的4.8%降至今年的4.5%,2025年进一步降至4.3% ,这主要是由于内需减弱、消费放缓以及房地产行业持续疲软等因素所致。
(4)发展中国家需引发投资热潮
为了实现关键性全球发展目标,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幅增加投资。然而,发展中经济体人均投资增长率预计仅为3.7%,略高于前20年的一半。为了引发投资热潮,发展中经济体需要出台全方位的政策组合,改善财政和货币框架,扩大跨境贸易和资金流动,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机构体制。
2.改善全球经济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
(1)加强财政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和提供财政刺激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措施可以促进消费和投资,提高就业率,并推动经济复苏。
(2)实施货币政策灵活性
央行可以采取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实施量化宽松等措施来刺激经济,这有助于降低借贷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
(3)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各国可以采取措施降低贸易壁垒,推动自由贸易,并加强国际投资合作,这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
(4)加强创新和科技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和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这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和经济竞争力。
(5)推动可持续发展
各国应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这包括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农业等,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6)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疾病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促进政策协调和资源共享,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政策建议可以帮助改善全球经济的疲弱状况,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
对于经历过2000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危机的人来说
世界从来就没有从2008年走出来
08年后靠印钱和讲故事来非理性的推高股市的玩法,玩得越久,反噬就会越狠
唯一的问题是,夏天的蟋蟀要怎样度过自己的第一个冬天
没有停,你看到的路线是没问题的,只是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装反了,让你觉得全球都在开倒车。
试着从两个层面阐述一下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但也仅仅是管中窥豹,不可能面面俱到。
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瓶颈和挑战
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后,整个社会从追求政治权力逐渐转变为追求资本所带来的权力。由于资本不断对外扩张的特性,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逐渐产生,货币权力最终发展到了国际层面—货币霸权,这是币权的最高形态,也就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形态。
由于美元流动性的持续扩张,黄金无法锚定美元,造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转变为汇率浮动的以美国信用为锚的国际金融体系,美国10年国债收益构成了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但随着美国GDP占比的逐渐下滑,美国一国无法为世界美元资产提供安全保障,实质上美联储、欧洲、瑞士、英国、加拿大、日本一起充当了美元的信用保证。
简而言之,美元流动性绑架了全世界的经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流动性经济学为了描述这一行为,有一个专门的学术化词汇Taper Tantrum(对货币政策紧缩的恐慌),一旦货币政策开始紧缩,市场就会要死要活。国际资本在全球经济危机以及紧缩恐慌时,通常是无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指标的[1] ,这也就意味着在重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前,新兴经济体要更加受到周期性的美元流动性的影响和冲击,这给世界经济的可持续性造成了挑战。


为什么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是缓慢发展还是陷入停滞,是由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左右的。
世界经济是否会陷入停滞
一个单一经济体的发展,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工业份额在工业化阶段迅速上升,达到峰值后平缓下降劳动人口由农业逐步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业的产出比重相对平缓但持续上升服务业最终稳定在较高水平,并形成服务业占据主要份额的局面
世界经济的良性循环有一个前提重要的前提,就是全球化的分工和产业转移。一旦这个良性循环被打破,就意味着分化和经济的螺旋式下降。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经济体,都是以不断举债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发展。从全球的角度看,大家最终都要面对周期性的全球经济危机,而且会越来越频繁;像日本那样以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维持日益增加的国债;极端的形式就是爆发全世界的战争,重新洗牌,赢家拿走输家的全部。
更致命的是,越是靠增加债务释放流动性,资本越会天然的去往回报率更高的地方比如金融领域而不是制造实体,发达经济体中工业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是逐年下滑的。这个过程几乎不可逆,越靠债务驱动,经济会越金融化、泡沫化、去工业化,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综合所有的主流研究机构的观点,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已是明日黄花,而将转为低速发展阶段,美国是否能够长期维持1.5-1.7%的增长,中国会维持经济增长在5%左右多长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新兴经济体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要重建新的国际货币系统以摆脱周期性的美元流动性冲击,以及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不能过早的去工业化。
参考^CAPITAL INFLOWS TO EMERGING COUNTRIES AND THEIR SENSITIVITY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YCLE by Ines Buono* , Flavia Corneli* and Enrica Di Stefano*
世界经济进入大停滞了吗?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
首先我们定义一下什么是停滞?一般来说名义GDP增幅在扣除GDP物价平减系数后,年变动率多年保持在正负0.5%区间内就是停滞。
因为这种状态你说他衰退的话呢,它过一段时间它又增长起来了。你说他在发展呢,他过一段时间他又衰退了。典型案例就是2000年~2018年之间的日本经济长期在小数点后跑步。
其次,我们来看看现在世界经济的情况,目前失业经济就是说我们讲以imf数据,全球GDP增长还在3%左右,就是说2022 2023年都在3%以上,因此你不能说它是停滞,它是慢慢在增长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还有机器人,无人机等新高新科技的发展,它这个世界经济正在出现新技术变革。因此呢以更环保,更清洁的工业和农业生产,还有就是更准确匹配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虚拟现实等已经在极大程度的重塑世界产业和生活方式的格局。
相比之下,中国无疑是在很多领域都已经落后了,尤其是我们从教育和就业来看,目前连计算机都成了天坑专业就足以说明。中国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出现了一种过饱和状态,就是随着国际关系的转向,国内消费不够畅旺之毛病已经显示的淋漓尽致。
这就说明了中国经济急需降低成本和费用,尤其是制度带来的成本与费用。还有社会利益格局带来的成本与费用,这些额外的呃非生产和经营产生的。成本与费用是急需要降低了,只有降低这些费用才能令产业得到新的发展,市场得到培育,还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并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
现代经济的基础是债务,经济增长意味着债务扩大。因为所以废话略。
罗思义,英国作家,原名约翰罗思。曾任英国政府部门财政顾问,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围智库研究员。
虽然我承认这个言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不代表它真的就权威。相反我认为这有点危言耸听的味道。要知道错误的预判导致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正如你期待某个人某天走路掉水坑里淹死,结果呢?势必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淹死,一种是可能不会淹死。
专业人士说话一般都会留有余地的,请注意,他用了或,或将,“大停滞”也是加了引号的。这说明只是一种猜想,即便轻描淡写的用一些数据支撑,也不足以预判这个结果。
全球部分国家经济衰退是有可能的,相较于罗思义引用了“停滞”这说明依旧还是乐观真实的展望。所以我们的媒体朋友们,请不要带节奏,制造无需有的焦虑。


世界经济进入大停滞了吗?
目前肯定没有,未来几个月,或者几年有没有可能我们需要作出系统性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世界经济大停滞会带来什么后果。
1、大停滞可能引发世界经济萧条
2、大停滞问题就出在这个大字上,罗思义用了大停滞,有别于停滞,更有别于衰退,大停滞意味着不是衰退那么简单。因为经济的波动有衰退就会有进步,相较于衰退,大停滞可能更加让世界陷入绝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直接了当,来个假定
我们假定一个封闭空间有10个人,一开始相互协作,各自发挥特长生产共同所需,然后再通过物品交换来达到需求均衡。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活动。
当有一天,由于突然受益于各自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加持,生产能力空前绝后,能力爆棚。只要有充足的电,充足的原材料,理论上供应率先达到临界值,并随着需求下降产生了产能过剩。
突然有一天,人们所有的需求全部被满足了,房子,车子,人人都有了,剩余的狭窄经济活动,只能在存量里博弈,来挖掘换车,换房需求。
以往的高增长
当新产业需求被充分激活,如没有手机时代,人们靠着写信、发电报来传递信息。后来有了固定电话,手机,逐渐老的东西与产业被淘汰,新的产业出现并更替。没一个新的爆发都会带来较高增长。如此说来,他们依旧用着老旧的工具计算着老旧的经济模型。是不是有点时过境迁,认知不足了呢?这些老一代作家,经济智囊团成员活在历史经验里,不难理解!
如今的社会物欲降低
西方由于老龄化,对传统的物质需求已经十分弱小了,如德国她们甚至吃东西都不需要烹饪,一些加工好的面包片夹上一些生鲜的调味好的碎猪肉就成了填肚子的美食。
一辆车用10年,一套房住一生,一部手机用三年五载,一件衣服也能穿它半年。我们发现除了这些,欧洲发达国家也好,包括现在的中国,一些家庭基本全套家电一应俱全。可以说短期内以物质驱动的经济已经进入到了存量市场狭窄空间内。
即便如此,我们发现有些东西会坏,有的写东西会老化,有些新的好玩的东西人们也需要尝试拥有。另外全球市场足够大,仍旧有一些发展必需品,即便是物质生活用品,它也是有很多未普及的地方。
迭代更新需求
如一种新的功能齐全,更加完善的产品服务出现,它将迅速替代老旧产品,因为人们压根不缺钱,有着旺盛的需求。因此,我们知道由于工业革命完成了一件人类伟大的事情,就是让人类世界物质丰富度空前。
天花板与上限
总体上未来的制造业还是必需品,它应对这社会的需求供给。如疫情期间缺口罩,迅速有口罩工业开动马力,来让全世界都能够实现口罩自由。这说明基于口罩这件事,人类的工业水准已经处于空前满足需求状态。但也带来了传统产业的天花板,如全球每天需要消耗1000吨卫生纸,1000吨香皂,10000斤香水,这些传统需求随着逐渐多样化的供给对接,都会逐渐相对饱和状态。
也是就是说,需求量有限,只要人口不增加,现有的产业需求是存在上限的。一开始可能只有少数国家从事该产业,随着人类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国都将有能力实现自我供给,甚至自产自销。
虽如此,但充分市场竞争条件下,会带来赢家通吃局面。最后存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个人们认为最应该存在者。如:胖东来。
新时代经济学认知
展望21世纪时代经济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正处于物质供给相对和谐的时期,而全球未来的需求点或许在精神娱乐层面。
在这里,我们要回到人的层面,人世代劳作,周而复始,人类在21世纪这个时代或许可以发问。人究竟要干嘛?意义何在?活着是每一个当代人、各国、各种肤色、各种民族的人共同的追求,活着需要吃饭,活着需要衣食住行之必要所需。
因此从这个宏观层面,我们知道21世纪,当人类基本掌握了制造技能,能够基本满足物质所需的前提下,更大的需求激发,可能来自精神层面。
欧洲社会的精神需求匮乏,需要深度挖掘
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世界经济发展似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需要正视它。21世纪人类现代文明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虽然成就巨大,但也短短二十几载,全球人类目前最应该防范的就是一小撮历史守旧派释放人类未进入文明时期的天性野蛮。从而使得人类文明成果毁于一旦,并逐渐使得全球经济陷入停滞,或衰退。
其中显著性的因素如下
1、信仰纷争
2、文明认知停滞,被糟粕文化带偏
3、战争因素
4、人口大幅减少
5、文化阻碍
6、欧洲还有很多人相信鬼神,思想被严重束缚,但话说回来,不熟读仁义礼智信这种社会文化法则,也只能靠这些东西束缚一些了。
世界的多样性
世界仍旧需要保持现有的多样性,但总体上有精神进步的需求,因为人类的知识是不断进步的,随着知识不断进步,人类的社会文化,人类的生活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也会紧随发生变化。
如看电影这件事,如社交互联网这件事,融入人类生活之后,这些现代特征的精神文明相关的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正如比特币,它这种虚拟性的东西为何能够又一次冲击60000美元大关呢?其实它的背后有一个极为显著的关联,就是人类精神需求。
一个虚拟货币怎么会存在精神需求呢?原因可能比较复杂,这正是现代人与社会的复杂性。从挖矿这种趣味性,到一些新兴认知理念诞生,这里面存在大量的精神供给。
如何解决并挖掘欧洲的精神需求才是下一步的经济工作重点
我们都知道欧洲陷入了低物欲,低需求,甚至老龄化情况,但这可能仅仅只是表象,真正欧洲文化只是因为更加自由,闲适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浪漫,想象空间,从而在教育、某些特定学术研究方向更加做的工作多一些。
然而欧洲社会的需求仍旧存在极大的激发空间,以让其更加充满活力。譬如文化需求,文化需求一般来自魅力征服。如迈克杰克逊一个小小的舞蹈招牌动作就足以让全球观众为之尖叫!
再如,比特币、VR、元宇宙、chatgdp,Sora等,这些新兴事物随着玩法不断升级,玩出了花样,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催生了接近2万亿美元规模市值的英伟达。
如此,我们可以说经济其实本来就是无中生有,这是需要充分认知的。
正如,原始社会中,一个人抓了两条鱼,另外一个人采摘了一堆野果。一个人吃鱼,一个人吃野果,当两个开始交换口味时,发生了量变。久而久之两个人都养成了吃鱼配野果的习惯。
这就是经济发生的底层逻辑,经济本身具有需求挖掘特点,充分的挖掘需求,并做到无中生有,便能够解决痛点。
世界经济进入大停滞基本没有可能
除非发生三战,否则世界经济不会进入大停滞,人们总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以上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准确结论,就是世界经济物质供需矛盾并不突出,虽然物质需求有所传统需求萎缩,新的物质需求替代不足以显著性改变这一趋势,但总体上物质需求维持持平状态也起码能够撑上半个世纪。
罗思义这个作家可能联想到了未来的世界,哪个时间点可能要很晚。未来五年,人类社会即便维持现状,不再产生新的技术商品推动市场增长,也会充分挖掘出精神所需领域的经济增长点。
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游戏产业,社会新兴服务业、新技术扩散后赋能传统产业迭代等等,这些产业会逐渐成为驱动整个经济运行。
观察中国经济,目前仍旧处于平稳运行状态,且处于良好到爆发的前夕,路上刚修的,城市是崭新的,产业是世界依赖的等等诸多优势在手,不可能因为一句世界大停滞就对世界未来发展陷入悲观。总体上,中国仍旧有能力改变世界,甚至携手美国,携手全世界踏上新世纪下一个人类伟大征程。
现在的人类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等待着一些猛人在基础科技领域突破。比如在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从而带领人类进入一级文明,进而突破地球这个小天地,进军其它星球,完成人类文明的大升级。
谢邀,没有。不仅没有,反而在酝酿一个更大的发展。有几个方面:
1.机器人产业,这个产业未来会非常庞大,庞大到远远超过目前所有的行业。
2.智能汽车、智能飞行器等等,智能化开始新一轮发展。
3.太空无边无际的资源,月球这么大的地方,够我们地球人开发多少年?所以太空产业非常非常潜力大。
目前中国、美国都在往这个方向奔,当然美国在这方面领先我们,我们在追赶。欧洲、日韩基本上掉队了,开始跟不上节奏了。印度空有雄心壮志,但是力不足。
世界正在开始新一轮产业经济大发展,只是很多人还在睡觉。
按道理来说是不应该进入大停滞状态的,因为科技创新还在出现,虽然比以前慢了,但实际情况是,不止是停滞了,还有可能在加速衰退。
证据就是债务累积量的快速增加,以及由此造成的企业关闭数量和人口失业数量的增加。企业关闭和人口失业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劳动生产规模在缩小,也就是财富在减少。这就不是停滞了,而是衰退了。所以,大家要关注世界各国的债务数据、企业倒闭数据和失业数据等的走势。
如果经济增速下滑,而债务数据是一直向上的,那么企业倒闭数据和人口失业数据一般也应该是上升的。
如果债务数据一直向上,而企业倒闭数据和失业数据是下降的,那么这个数据要么涉嫌造假,要么就是这个国家把危机转移或推后了。比如,美国国债数据一直在增高,但是其企业经营数据和就业数据却还不错。这要么是美国在数据上造假了,要么就是以毁坏国家信用、货币信用等方式印钱或借债维持虚假繁荣了。这是以信用破产为代价,把危机推后了。后面一旦危机爆发,就是很严重的后果。
至于科技创新还在继续,为什么经济会衰退,逻辑是这样的:
人不是天生会劳动的。所以,没有正确的方法,人类的活动没法变成劳动,也就没法生产财富。继而,没有科技创新,旧方法的造富潜力被挖掘殆尽后,财富增量就会减少甚至停止。
因此,科技创新的有无快慢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起伏,也就是利润的起伏。
当基础科学百年未有重大突破后,应用型创新的活力也降低,使得科技创新进入总体放缓的时期。这就使得经济增速见顶回落,进入总利润持续下滑的时期。
而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为核心,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以”利润“为首要目标的。这就使得资方面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时,不能如常获得利润,继而加剧了市场竞争。于是,资方开始转向侵害劳动者的利益,以劳动者财富的减少来弥补自己利润下滑的缺口。
结果是,劳动者的财富减少,消费减少,让产能过剩,迫使企业减薪裁员。而减薪裁员让劳动者财富更少,消费更少,生育也下降,让产能过剩更严重,资方不得不继续减薪裁员,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破坏了经济循环,最后导致贷款无法偿还,债务不断积累,压垮企业,使失业增加,把经济推向深渊。
本来只是科技创新放缓,经济的总利润减少,不应该有经济停滞,更不应该有衰退,但就因为市场经济的唯利是图性质,硬生生把经济整垮了。
整垮的逻辑就是,市场经济里,私人资本控制的生产资料只为”利润“而运转。利润高,生产资料运转就多。利润减少,企业逐渐退出经营,生产资料的运作就减少,财富就减少,经济就垮了。
市场经济比较适合经济增速不断上升,也就是科技创新活跃,总利润不断增多的阶段。
一旦科技创新放缓,总利润减少,市场经济就开始自毁经济。此时,可以不把利润作为首要目标的”计划经济“反而更有优势,其比例应该提高。
分享三篇参考文章,有更详细的阐述:
《呼吁“救市”实为呼唤“计划经济”》
《从“扩大消费”谈经济模式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变革的历史洪流》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什么?》
2024.03.01
就算不出去一个,逛逛推也能知道外面多热闹吧,几乎是十年前快好几倍的发展速度。
不是世界进入大停滞
而是全世界3/4的人
哦不对,是4/5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风景只有这960KM^2独好
大家重新跳起欢快的舞蹈
大声唱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后面的那些就算了吧,打字不合法的。
以前是一颗红心向着红太阳
现在要升级为:一颗紫心向着中子星
在经历2022年大通胀后,衰退又成为2023年全球宏观经济的基本预期。
实际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衰退、通胀、停滞、风险便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长期主旋律。经济增长的技术动力消失了吗?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掀起了一场信息浪潮,信息技术方兴未艾,各国均分享了这场技术盛宴。不过,半个世纪后再看,这场技术革命对经济的推动似乎低于市场预期。最近15年,全球经济掉入长期低增长陷阱,通胀、债务和资产泡沫危机如幽灵般缠绕。
难道世界真如泰勒·考恩在《大停滞》中所描述那样,“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取,将长期停滞在“科技的高原”上?信息技术革命是否被高估?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否尚未到来?何时到来?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本文逻辑
一、索洛悖论:信息技术是否被高估?
二、抵消效应:生产率增长还是降低?
三、效率革命:何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正文7000字,阅读时间20分钟】
01
索洛悖论:信息技术是否被高估?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国一位名叫查斯曼的学者,他调查了292个企业,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企业的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ROI)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
1987年,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写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到处都看得见计算机,就是在生产率统计方面却看不见计算机(Computers everywhere except in the productivity statistics.)”。他说:“IT产业无处不在,而它对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却微乎其微”。当年,索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人们开始关注这种现象,并将其称之为“索洛悖论”,或叫IT“生产率悖论”(IT productivity paradox)。
索洛是一位在经济增长理论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在1956-1957年,索洛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新的增长模型。他的模型发现了经济系统中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增长部分,该部分不是来自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主要是技术进步。这个发现为经济学界解释经济增长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技术进步这部分也被称之为索洛剩余,索洛增长模型成为标准的新古典主义模型。该模型使用的是1909-1949年美国的数据,也可以解释五六十年代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增长。但是,这样一位解释经济增长的权威经济学家,却怀疑计算机带来的生产效率。
1997年,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为了研究美国1973年以来生产率下降的问题,他对1977年到1984年期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个时期,美国企业大量的计算机设施投资并没有带来生产率的提高。
生产效率,这个指标不完美,它可能无法表达环境损失、心理健康和非货币经济,但它还是一个可靠的指标。通常,技术进步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率的提升又促进社会消费福利的增加。
这里使用劳动生产效率这个指标,它反映的是人均单位产出。看具体的数据:1947-1983年美国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8%,但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之后的2000-2007年,美国平均劳动生产率下降到2.6%。进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物联网时代的2007-2014年,美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更是下降到1.3%。实际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到2017年之间,美国的年化劳动增长率只有0.7%。
对信息技术革命持怀疑态度的,还有一位著名经济学家,那就是美国西北大学的罗伯特·高登。高登认为信息技术被高估,并据此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艰难的原因之一是全球生产率下降。更重要的是,全球生产率减速有可能是长期趋势,将大大降低全球经济中长期增长水平。这就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经济长期停滞的担忧。
这种现象让人感到奇怪。“索洛悖论”似乎不符合我们的常识和直觉,信息技术革命为何没能带来经济高速增长?
特里普利特等学者做了很多研究,试图解释“索洛悖论”。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测量方法有问题;二是当时计算机产业还太小;三是技术应用的时滞问题;四是信息技术管理不当;五是信息技术只是替换了劳动力,没有推动生产函数曲线移动;六是信息技术制造了技术性失业;七是“摩尔定律”让生产率指标失效。
我先对“摩尔定律”的解释做一个解释。很多IT人士和一些经济学者持有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带来的效率不能被传统的经济统计方法所发现,会出现遗漏。比如,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智能手机比当年的“大哥大”移动电话,更高效,还更便宜。互联网上,搜索引擎、社交工具是免费的,它的效率没有被统计。同时,互联网还出现了共享汽车等非货币经济,没有纳入增加值的统计。
首先,信息产业催生了一些新业态、新就业,比如直播电商,存在统计遗漏。不过,总体上“摩尔定律”的解释不符合经济学的逻辑。经济增长,正如摩尔定律一样,通过新技术降低成本或提高性价比,创造有效供给,进而扩大需求和经济产出。比如,智能手机比“大哥大”移动电话更便宜更高效,它扩大了需求。今天智能手机产业的产值与市值比90年代大得多。同样的道理,免费的搜索引擎、社交工具为经济系统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经济产值。比如,微信帮助腾讯扩大了产值,使用微信的人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企业产值。所以,摩尔定律和免费经济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是容易被测量和统计的。另外,信息技术只会扩大货币经济,而不是缩小货币经济。比如,银行和网络支付系统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现金支付和物物交换大规模消失。
前些年,泰勒·考恩写了一本书叫《大停滞》,他用“低垂的果实”来解释美国经济“大停滞”。考恩发现,1973年与1947年相比,美国的中等家庭收入翻了一番,达到4.4万美元。但是31年后的2004年,只有5.4万美元,增长不足22%【1】。考恩把这种现象称为“大停滞”。
他认为停滞的原因是“低垂的果实”没有了。比如,17世纪以来,属于美国的“低垂的果实”是闲置的土地资源。但在过去的40年,“低垂的果实”开始消失,他认为美国人普遍没有意识到,美国停滞在了科技的高原上,而树枝几乎已然光秃。
泰勒·考恩的比喻很形象,但是属于古典主义的技术外生性思维。古典主义认为经济增长来自劳动和资本的积累,而技术是外来因素。但是,如果没有新技术和新制度,过去几千年来富余的土地、劳动力以及那些所谓的“低垂的果实”也只能白白浪费。所以,根本上说是新技术和新制度激发了劳动和资本的价值。
根据技术内生理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可以沿着内生增长的思路往下探索。
02
抵消效应:生产率增长还是降低?


所幸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戴尔·乔根森的扎实研究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果【2】,从而为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正名。
首先,乔根森发现,计算机价格的下降促进了计算机的投资增加。在1958-1992年间美国总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为3.82%,而计算机投资的年均增长为44.34%。计算机服务价格每年下降23.22%,但可比的服务投入则年均增长52.82%。
其次,乔根森构建了信息技术时代资本与劳动投入的不变质量指数,发现1990年后信息技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重要。1948-1999年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3.46%,信息技术贡献了0.4%,贡献率为11.5%;1990-1995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36%,信息技术的贡献达到0.57个百分点,贡献率超过24%。而1995-1999年间,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4.08%,信息技术的贡献达到1.1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9%。乔根森等研究还发现,1995-2001年间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为2.02%,而信息技术资本投资贡献了近0.8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2%。
最后,乔根森等分析了1960-2005年间美国85个行业的产出、投入和生产率增长情况。他们把美国行业分为4个IT行业、28个IT使用行业以及53个非IT使用行业,尝试在行业层面理解美国的生产率增长。
研究发现,2000-2005年间信息技术资本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28个IT使用行业中的8个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贸易等行业。这些行业大规模使用IT设备与网络,大大降低了成本。乔根森也发现,1995-2000年间四大信息技术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计算机服务、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仅占GDP总量的3%,却为GDP增长做出了25%的贡献。2000-2006年间美国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也来自金融、零售、制造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力度很大。
乔根森还采用1975-2003年间数据研究了日本经济:日本经济在90年代是否从信息技术的进步中获益?他们发现日本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IT投资迅速增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从乔根森的研究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投资切切实实地促进了相关产业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为什么还会存在“索洛悖论”?为什么世界经济在2008年后出现“大停滞”?
我认为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抵消效应。生产效率,被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技术创新、制度安排、货币和财政政策、经济周期、外溢性风险、人口老龄化、地缘政治危机和战争、资本转移和技术扩散等等。但是,实证研究假定其它因素不变,只考察信息技术与生产率的因果关系。这是方法论的问题。实际上,信息技术带来生产效率,可能被其它因素带来的负面作用所抵消。
比如,70年代美国劳动生产率开始下降,这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有关,还与世界石油危机、美联储失败的货币政策以及持续大通胀有关。又如,90年代之后的日本,计算机和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但是,经济泡沫崩溃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家庭资产负债表衰退,同时叠加人口老龄化加速,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再如,2008年之后的经济停滞,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不当的货币政策,抵消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通俗来说,有人拖了信息技术进步的后腿。谁拖了后腿?想要找到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并不容易,经济学家常常“误伤友军”。
1930年,当时处于大萧条期间,人们很悲观,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了一份演讲稿,题为《我们孙辈的经济可能性》【3】。凯恩斯是乐观的,他认为技术进步给经济带来快速的变化和节奏,并且预言,生产率和生活水平将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提高4-8倍。后来,这个预言在西欧基本实现了。但是,他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些担忧,他说,生产效率的提高也相应带来各种各样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技术性失业”现象。这就是“凯恩斯生产率悖论”。在《通论》出版后,凯恩斯在他的“担忧”上增加了收入分配问题。后来,罗宾逊夫人、斯拉法等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继承了这个观点,认为收入分配问题反噬了经济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美国收入最低20%的居民获得的收入比重,从1979年的6.5%,降到1986年的5.6%,2018年进一步下降到5.2%。
在这些因素中,我认为,不合意的因素才是关键因素,比如不当的制度安排和货币政策。合意因素不会反噬经济,比如技术进步创造更多的就业,即便带来局部的暂时的技术性失业也是合意的。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破坏”。反过来,不合意因素,如不合理的全球化制度和货币制度安排,及其带来的贫富差距,对经济增长不利。
问题是,最近40年,美国贫富差距扩大化,到底是自由市场、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进步等合意因素带来的,还是制度安排、货币政策等非合意因素造成的?
对此,经济学家争论不休。乔治梅森大学教授泰勒·考恩,他与高登一样,也是研究“经济停滞”的经济学家。考恩在2011年发表文章认为,早期的技术进步更具有分享性,后来的技术进步则更偏于提高资本收益,缺乏包容性和分享性,因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分化,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因素。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在2014年发表一篇名为《索洛悖论的回归》的文章,他发现了三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是如今生产率的统计中处处有计算机(新技术)的作用,也就是说“索洛悖论”似乎不存在;第二种现象是计算机等新技术替代了劳动力,导致了就业壁垒增加,劳动者地位降低;第三种现象是美国的生产率增长与平均工资增长日益脱钩【3】。阿西莫格鲁的结论是计算机促进了经济但不利于劳动者。
其实,我们只需要关注非合意因素,重点看最近20多年的货币政策和不平衡全球化制度。货币超发支持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扩张,同时引发资产泡沫和通胀危机。全球化制度不公平,资本自由流通,劳动力不能自由流通,这制约了工资上涨,扩大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收入差距。经济学家斯拉法最早发现了这个问题。
总结起来,制度安排等不合意的因素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可能抵消了信息技术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抵消了信息技术对劳动者收入的促进,还推动了金融资产增加,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化。
所以,信息技术带来的经济增长及其核算其实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增长率被其它不合意因素干扰,从而让人容易误解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当然,不合意因素是否还抑制了技术进步,在此不做讨论。
03
效率革命:何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不过,不合意因素不能解释一切。毕竟,从过去300年的欧美历史来看,最近半个世纪的制度安排、地缘政治风险应该优于前两次工业革命期间。
通过经济增速比较可以发现,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增长率其实不如前两次工业革命。以美国为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1870-1921年间,经济平均增速为3.69%;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1970-2021年间,经济平均增速下降到2.67%;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的2008-2021年间,经济平均增速进一步下降到1.51%,处于低增长状态。
如果排除非合意因素,那么这里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是不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或者说,过去50年的信息技术革新力度,对经济与社会的整体改变,还不能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提并论。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不太好理解,但欧洲人应该很有感触。
在2002年的一次采访中,索洛仍然认为,“在我看来,将计算机与电力或内燃机进行比较还不太合理”。索洛说:“我一直认为,计算机给我办公室带来的主要变化是,在此之前都是我的秘书为我工作,而在此之后是我为我的秘书工作。”
当前,可能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前奏与前夜,也就是与前两次相媲美的技术革命还没真正到来。当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时候,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但是他也没意识到工业革命。其实,他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时与瓦特还有交集。格拉斯哥大学曾经资助过瓦特的蒸汽机改造项目,斯密还给瓦特安排过宿舍。
这个时代,索洛、高登是不是当年的斯密呢?未来的“蒸汽机”又是什么呢?是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还是信息技术集合的广泛应用?马化腾曾在2020年提出一个关于技术集合的新概念,叫全真互联。根据腾讯和埃森哲联合发布的《全真互联白皮书》,全真互联是通过多种终端和形式,实现对真实世界全面感知、连接、交互的一系列技术集合与数实融合创新模式。
我的理解是,全真互联是一个服务于数实融合的技术集合,包括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众多领域的技术。不过,仅仅是用技术集合的概念去理解第三次技术革命并不完美,关键是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解释经济增长的逻辑。
当我们在谈论电力革命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交流电的发明与应用方面的技术创新革命;当我们在谈论石油革命的时候,实际上在说石油作为一种能源和基础化工材料的技术创新革命。当我们在谈论全真互联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技术革命都是效率革命,准确来说是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革命。电和石油的发现,历史非常久远,为什么近100年才出现电力革命和石油革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电力和石油这两种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再往前追溯就是基础科学革命,麦克斯韦解开了电与磁之谜。当发现了电磁感应后,产生交流电流的方法就被发现,然后出现了交流电和无线电。石油革命要追溯到化学革命,现代化学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原子的特性以及化学反应,然后才有石油应用技术的大规模创新,提炼和有机合成出燃油、沥青、涂料、溶剂、合成橡胶、塑料、涤纶等5000多种材料。
按照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革命的思路,我们再看信息技术革命或叫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资源是什么?什么资源的效率飞跃可能触发第三次技术革命?
我的理解还是信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将信息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信息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革命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本质。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信息的效率革命:
第一层面是数字化:万物皆数。
数学家说万物皆数,主观主义者认为一切都是主观信息。过去,信息技术一直将现实世界信息化、数字化。今天,股票交易市场已经将企业资产信息化、标准化,金融学称之为资产证券化。银行和微信支付已经将货币完全电子化、数字化,基本消灭了现金。石油资产也被数字化、资产证券化,那就是石油期货。区块链技术试图将所有资产上链,包括房产、土地、专利和数字货币。虚拟现实和数字孪生技术不仅将现实世界数字化,还试图映射一个个全面信息孪生体,实现全面感知、全真体验。
数字化包含区块链、数字身份、链计算、加密技术、多方系统、可信协议,还包括数字孪生、可编程物质、实时渲染、空间计算、孪生视频等技术。比如,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将具有危险性的工程操作转化为数字化的全真场景,从而提高施工的准确性,降低其危险性。
数字化是信息资源配置的第一步,为效率革命提供基础资料。
第二层面是流动性:万物融合。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任何资源或资产,如果没有流动性就没有了价值。股票、电子货币、石油期货的流动性非常大,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最大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标准化的无差别的跨越时空的流动性。流动性是信息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提升的关键。没有任何一种资源,在流动性上能够与信息相提并论。可以这么说,信息革命,一半是流动性革命。
今天,我们对信息流动性的要求更高:时空互联互通,虚实完全融合,万物无限连接。信息的流动性包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点对点技术、物联网、多模拟融合感知、触觉反馈、全息投影、脑机接口、远程互交技术。比如,可以通过这些技术模拟一个工业品看样会场,参与者不仅可以跨时空交流,还可以虚实完全融合,通过脑机接口完成真实的现场互交。
第三层面是智能化:万物智能。
流动性主导了一半的信息革命,信息革命的另外一半是智能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流动性促使生产函数提升至更高的产出水平,而智能化则可以推动生产函数曲线往右移动,从而带来效率革命。
智能化是对信息这种资源进行加工、挖掘、再生和进行深度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以成本更低、更加精准、更具预测性的方式配置资源。智能化的想象空间很大,很可能引发行业效率革命。
智能化包含人工智能、大数据、低代码、人工智能芯片、数智人、复杂任务机器人、泛在智能等技术,还包括云计算、5G、量子计算、无限算力等技术。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这个主线来理解第三次技术革命。与石油革命、电力革命类似,当我们在谈论信息技术革命时,实际上就是信息这种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革命。往上追溯,信息技术革命是信息学革命,更准确说是数学革命。
但是,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未来的信息技术革命跟过去半个世纪的信息革命有什么区别?这是程度上的差别。从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再到全真互联、元宇宙、量子计算,是信息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的高低不同,是数字化、流动性、智能化三个层面的水平的差别。
当前,信息的数字化程度还不够,流动性受限于数字化程度,智能化才刚刚开启。根据全真互联白皮书的预测,2030年后各项技术进入成熟推广期,大部分行业在数字化、流动性、智能化达到相当的水平。这令人期待。
概括以上三个层面:万物皆数、万物融合、万物智能,数字化是躯体,流动性是灵魂,智能化是大脑。满足这个三个条件可能才是真正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思考不止,技术不熄。
没有,现在世界经济每年增长3%,还是在稳步增长的。
只是人家见不得你好,不带你一起玩儿了。
人家外面玩的风生水起,纸醉金迷,夜夜笙歌。
直到今天,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的汽车销量依然没有达到19年之前最高峰的水平你难道觉得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的的情况吗?相比之下中国已经算是消费力保存的最好的经济体了。
还谷歌?要我告诉你我关注的几个德语频道里面每天德佬都在吐槽今年公司很危险要早做打算这件事吗?
连博世和大陆这种级别的企业在德国都开始大裁员你们居然以为全世界经济很好?这如果不是有核弹镇着三战早就开始了还轮的到你们在这里阴阳怪气?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7 12:24:17  更:2024-03-07 12:44:59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