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 1 万亿元,释放了哪些信号?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 1 万亿元,释放了哪些信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政府工作报告说,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宏观杠杆结构,以及对经济增长和稳风险的要求,政府加杠杆这个选择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发言来看,连续几年都要发性超长期特别国债,频率更高,规模也不低,去年年末就发行了1万亿的特殊灾后重建国债,几个月安排预算是5000亿,剩下的5000亿今年花,并且全部是转移给地方来花。去年的1万亿特殊国债还没完全发放,今年的1万亿也已经开始了。
为什么几乎这一条路?
我国的实体部门宏观杠杆率从2008年开始加速,大概从141%快速飙升到去年年末的287.8%,注意基数本身就是GDP,所以这里的债务是相对GDP比值的增加,几乎可以说是近十几年非常依靠债务驱动经济增长。
从结构上来看,又表现的非常具有特色,即政府部门杠杆在2019年之前都还算先对稳定,从2008年末28.1%增长到38.6%,每年平均增长不到1%,而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则吃下大量的负债,当然如果把地方城投债计入到政府部门债务的话,这个数值就要大很多,但这部分是计入到企业部门的,外界往往也只能推测其到底藏了多少债,即便2019年到2023年这四年政府杠杆增加了17.5%,四年的平均涨幅超过4.3%,约为过去政府杠杆增速的4~5倍。明面债务依旧只有55.9%,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但政府部门这几年愈发关注地方的化债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也只能解释为地方实际上藏了巨大的高息债务。
企业杠杆高企,居民杠杆高企,地方政府也在疲于应对债务,还要达到预期的增长目标,同时要化解地方的债务,几乎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中央政府杠杆,这也是我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点,我国的中央政府杠杆长期控制的很好,至今仍然只有23.6%,远低于日本和美国的水平,且发债和花钱更加透明。但地方不同,既有增长目标压力,还有自身花钱不受监管和控制的问题,又基于房地产泡沫透支了居民几辈人的积蓄也已经消耗掉,同时积攒了大量的隐形债务,一旦土地财税无法维系,就会出现巨大的财政压力,过去几年又非常依赖城投举债拍地,几乎都是城投在兜底拿地,本质还是我国特色的赤字货币化,无非是发债不透明,花钱不透明,监管不透明,以及高息举债等等。
如果必须要借钱,明面债务一定是优于隐形债务,中央政府杠杆一定是优于地方政府杠杆的,成本更低,发债花钱要透明的多,往往是定向增加支出,钱去向至少相比于地方举债更具有保障。
所以不管怎么玩,最终中美日几乎都是殊途同归,我国也只是发展阶段更晚一些而已,都会迎来一波政府杠杆的快速攀升,而且我国这几年已经加速很快了,去年一年的政府杠杆增长已经超过5%,十年就是50%,基本和90年代之后的日本和过去十几年的美国速度差不多了,要说拼到最后拼的是什么?当然是效率,日本的居民杠杆和福利反而在90年代资产价格破裂和政府加杠杆中得到改善,美国的居民杠杆在过去十几年下降了20%个点左右,而我国的居民杠杆高,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低,福利支出也低,居民在63%的杠杆下不违约就谢天谢地了,实在是没什么潜力了,政府举债如果以更高的效率更直接的福利返还给居民,哪怕是试试全民发钱,也好过层层分配的间接福利和过度低效的基建投资。
就是今年经常提到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如果不能保障效率,其实这两个政策都要谨慎的使用,任何举债维系的政策都是有代价的。都是借1%的GDP债务,有多少可以惠及芸芸大众才是举债刺激经济效率的关键,只有降低了居民的压力,协助居民修复资产负债表,提振居民信心,才能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率发挥到最好的状态,就怕和过去几年一样,货币没少发,政府债务也没少加,但居民根本感受不到滋养,那么宽松财政和宽松货币反而成了少数人的红利,代价和收益失衡严重。

@塔哥FRM
直播提到货币政策一年多时间看下来,有些失灵。
钱给到了银行体系,放不出去。
放不出去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国债利率因为货币政策不断下行,债市火爆。


同时通货膨胀起不来,居民存款余额不断增加。
钱的成本大让利,但大家都不愿意花。
对企业家来说是不愿意拿钱扩大再生产,对个人来说是不愿意花钱。
所以贷款余额也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罢,数据相当不好看。
去年底发行特别国债的时候,我们就做过直播,当时的结论是特别国债是对冲货币政策失灵的方法。
大家不是不花钱么?
那。。。。。。上面亲自来花,增加赤字。
今天关键词是“连续”,“超长期”,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一时起意,而是酝酿了一段时间。
应该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已经有考虑,去年年底是临时“救个急”的话,这次这个就是当成一个中期的措施了。
当然了,大家关心的还是——会造成什么结果?
1通胀
过去这几年吧。。。。。。很多人动不动就提史诗级通胀什么的,打脸最长时间的应该都打了2年了。
现在的宏观局面是货币政策的失效问题,叠加市场对经济预期不好。
这种组合下,很多人印象中的那种一宽松就大通胀是很难出现的。
举个具体例子,普通人看到现在房贷利率低了,你猜第一反应是啥?
要是15年前,那应该再买房子,买到就是赚到。现在呢,恐怕贷款替换更新一下更好吧。企业也是一样,把高利率换成低利率贷款,那就直接改善经营业绩了。
再比如加大财政收入,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就业和收入会提升。比如说搞一些新能源基建之类的,他们拿到钱会花掉么?
有了前几年的经历,恐怕提前还款,或者是存起来比较好吧。
所以当下哪怕发出了特别国债,这个级别我不认为会导致大型通胀。
2资本市场
债市不用说了,当然是受益的。
房地产,除非是超超超预期宽松,地产价格才有可能回到上涨通道。不过长期看人口问题不解决,房地产基本面就还是下行的。这5年时间,应该说地产永远涨的信仰也没了,不会有大涨。
股票,现在主要问题是投资者信心不足,企业业绩不太行。宽松条件下当然会利好红利类型股票(股息和国债收益率差扩大),但对一些新兴产业来说,财政政策影响并不大,还是要看产业政策。
前两天写今年两会我比较关注新兴产业政策,半导体和新能源,这两个都是全球技术竞争的前沿阵地,这两个大类型做好了,股市下一波牛市才会有。
总之我个人观点是这个措施解决的还是最棘手的一些问题,是回血的过程,非打鸡血的过程。
当你觉得他们可能会左右为难的时候,
他们必然是会选择最容易的那条道路。
什么永续国债?那是西方的说法!


?当“超长期”遇上“特别”,会有哪些影响?多地「县区政府」公开新闻显示:近期地方正谋划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支持方向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领域。?何谓超长期国债?
“超长期债券”一般指 10 年期以上的债券,而在国债市场主要为30年和50年期,其中目前我国发行规模较大的为30年期超长国债。
目前我国10年期以下的国债长期实行关键期限定期发行制度,而超长期国债则由财政部根据经济和市场情况择机发行。从2016年开始,为了建全合理的超长期国债收益率曲线,财政部开始增加 30 年期国债的发行次数,超长期国债的规模、流动性逐年上升,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也持续提升。自2019年开始,超长期国债与专项债发行额此消彼长。?何谓特别国债?
特别国债是指为特定目标发行的、具有明确用途的国债。特别国债与普通国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从资金用途看,特别国债具有明确特定用途,其资金需专款专用;而普通国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从预算管理看,特别国债不纳入一般公共预算、不计入财政赤字,但需纳入国债余额限额进行管理。 从发行流程看,新发特别国债仅需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并相应追加年末国债余额限额,在发行流程上审批简易、灵活快捷。?为何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从之前发行的特别国债来看,其债券发行期限普遍 为10年期国债,而本次为何是超长期国债?
在政策意图上,发行超长特别国债有替代专项债、中央加杠杆的长期趋势。
从一季度各省目前公布的新增债券发行计划来看,专项债规模较去年有所降低,其中不乏大多数地方的申报项目难以 满足专项债的预期收益要求。
而超长国债在项目审批和发行使用上更加灵活,更加 注重长期综合社会回报率。
相较于普通国债,超长期债券能够缓解中短期的偿债压力,以时间换空解决经济发展和地方债务的不平衡。
?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取决于发行方式、总债券发行量和发行节奏。
我国上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在 1998 年,主要用于定向补充四大行资本金,对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小。
而 2007 年及 2020 年特别国债基本均为公开发行,对流动性和资金利率水平有一定影响(目前大概率会采取公开发行方式)。
其次,还需综合考虑全年新增政府债规模及货币政策取向,如果 24 年新增特别国债在 1 万亿以下,财政债务融资对资金造成的压力不会大于去年。
最后还要考虑发行节奏问题,即如果债券发行工作能够尽早开始,并在年内平滑发行,将有别于去年集中在下半年发行给市场带来的流动性冲击。
?对于经济和市场的影响?
参照之前历次新增国债的发行,在货币政策的配合之下,对于经济或能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在过去三次特别国债发行时期,股市均呈现了积极表现,包括去年新增万亿国债时资本市场也有正面反馈。
但是长期来看能否持续改善经济基本面,还需要观察总体发行规模以及政策的持续性。
对于当前经济而言,或许需要一个不低的发行规模、较长的持续投资期以及平缓的发行节奏。
为什么我们不创新一下,搞个特超长期国债,整个100年、200年之类的。到时候共产主义都实现了,物质极大丰富,按需分配,什么债不债的,都成了小事。岂不美哉?
印钱就印钱呗,还要这么文绉绉!
贾康:中央正在以“积极稳妥”的方式推动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这一举措,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总量比去年增加1000亿,在发债规模上有一定程度提升,这体现了中央强调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和承前启后继续用好专项债政策手段的工作要领,也配合着一揽子化债政策的操作。
贾康表示,在中国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专项债可以结合各地发展战略和国土开发顶层规划,在哪怕是弱现金流的准公共产品和公共工程建设领域发挥既扩大内需,又优化结构、改善民生,提升经济发展后劲的作用,可对应支持水系治理、基本农田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领域的投入。它在承担优化投资结构任务方面,功能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是地方政府抓重点项目、改善民生和促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手段。
对于“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这一表述,贾康表示,地方政府层面的情况不是千篇一律的,各个地方需要有定制化解决方案,一般来说是在符合地方发展战略、扩大内需的同时,首选能够产生优化结构作用、增加长远发展后劲的项目。
“整个地方债年度筹资规模一定的情况之下,它的资金使用结构性取向,就是要更多地考虑效益问题,效益比较高的地方,应给予相对多的资金支持。”贾康补充道。
2023年底以来,多地会议及文件中提及谋划项目以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了较为明确的发行计划。
“中央正在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推动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只是开始,估计今后有必要时还会发行,从而更好支持扩大内需和有效投资。”贾康表示。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
责编:任浩鹏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地方债能统计到的有60多万亿,隐性债30多万亿,去年第四季度本应该发行2万亿特别国债,但是10月底遮遮掩掩只发行了1万亿。。。。。
遮遮掩掩。。。。
到了现在又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
根本不够。。。。。。
还会继续发,年底再看看吧。
没事多看看B站,很多视频说的很透彻,也预测的很准,但是很快就没了。
其实2024年面临经济增长的压力,必然采取的措施就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其政策基调就是降利率、降基准,提高财政支出,提高负债,提高杠杆。
从财政支出角度来说: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
政府需要花更多的钱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政府支出的主要方向是政府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
解决地方政府没有钱的困境,中央政府帮助地方政府发展大项目,通过专项资金的模式投资到地方,维持地方债务规模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地方的项目投资,还是要通过投资来引导经济增长。
既然要多花钱,那么钱从哪里来呢,就是要发行特别国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目前来看不光今年要多花钱,多负债,未来几年的政策基调都是要增加负债,增加财政投入。
那么钱到底投向那些方向呢,就要看重点的未来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数字经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目前来看这两个领域是葱今年开始国家财政收入和地方专项投入比较多的领域,其实这也还是比花钱去重复修建马路要好,说不定还能砸出一个新的国运出来。


建国之后,总共发行过三次。
1998年为了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2007为了管理外汇市场。
2020年为了防疫救灾。
这个意思就是替你花钱,对储户是绝对利空,期限越长、额度越大、利率越低,利空越重。
看来汇率未来几年都很难重回6时代了。
那么,谁来负责承担代(li)价(xi)
今天知乎的热榜很有意思,基本上回答了发行特别国债释放的意义。
GDP继续增长5%,在消费乏力的当下,谁来促消费,当然就是政府。
政府自己没那么多钱,赤字继续维持3%的高位,就是靠发行国债来的。
这么多钱,促进了消费,当然经济就能转动起来,那么GDP5%也就实现有望了。
但它导致的结果就是热榜的另外一个问题:金价飙升了。
金价飙升的背后是货币贬值。
其实货币贬值不仅仅是人民币,应该说是以美元为首的全球货币。
黄金之所以是稳定的实体货币,是因为它数量有限,无法创造。
但是货币是可以无限生产的,印钱就好。
随着美元降息6月预期的到来,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黄金当然就要涨了。
所以,发行国债,尤其是长期国债,就是让市面上有更多,维持更久的货币流通。
接下来,我们可能要遇到物价上涨的尴尬情况了。
如果物价上涨,经济增长了,我们还可以叫做通胀。
只要物价不要超过3%,就是我们喜欢的温和通胀。
但是如果物价上涨了,经济没有增长,甚至于还在下降,那就是可怕的滞涨。
滞涨的局面那是最难应对的。
因为发行的国债是要还利息的。
只要经济增长也就是财富增长的速度能比利率高,那么发行国债就不会滞涨。
否则相反。
因此,政府接二连三刺激经济的信号非常明显。
而无论如何,物价上涨都是这里面必须的环节。
接下来,就看CPI的变化了。
大概率上半年就会达到2%以上的增长幅度……
超长期国债其实是没问题的。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是不是只有政府,才能够或者敢于投资某些项目,当前有没有这样的重点项目。
当然是有的,如果这些国债能够用来造舰,一定会有很多人欢欣鼓舞。
同样,当前的产业资本领域中,某些前沿领域,私人做起来有巨大风险,公共性又特别强的,也仍然需要政府主动的亏钱出手。
第二个问题,政府的国债,会不会有挤出效应,挤压民间投资。
不太会;当前的经济局势,民间资本投资不旺,利率持续走低。是因为历史原因,经济体系中确确实实存在着非常多的“傻钱”;这些“傻钱”的来源,可以是来自于之前的包工头,拆迁户,房产开发商,乃至于房产中介;也可能是来自于繁荣时期,莫名其妙发财的小商户。这些人的腰包是有钱的,但知识和信息是缺乏的。放着这批人的资金不吸纳;这些钱也会被烂七八糟的资金盘骗过去。根本没办法真的投入到金融资金,金融领域中。
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又比较低效;明明市场中有非常多的廉价资金,但大众就是没办法对金融市场体系产生信任,也没办法从民间的金融投资中获益。理财投资的亏损,更是使得大量的“傻钱”极度保守,宁愿存在银行里面,也不会用来投资。
这个时候,就只有国债,能够将相应资金盘活。
第三个问题,政府花钱的效率如何
如果不改善政府花钱的效率;如果仍然对于项目资金进行粗放式管理。那么政府国债可能又会投入到低效的项目中,又会出现高价搞项目,项目资金收益流到少数人口袋的局面。所以,发行国债没关系,但关键是如何监督国债所涉及的项目资金管理。
中央政府,要对于国债投资项目,有十分高效的管理才行。这些资金,是分给地方审批,还是拿在手里直接对接企业,又或者作为补贴进行消费者刺激。都要有盘算,有更为严格的审计。
总的来说,在消费不旺盛,投资不旺盛,同时产业端出现新机会的情况下,政府发行特别国债,是可以起到刺激市场,保持经济稳定的作用的。但最最核心的关键,还是在于资金使用的效率。如果资金管理粗放,如同过去地方债的管理一样,那就又是耗费民脂民膏,让大众负债,肥少数人腰包,政策的乘数效应就十分有限,也不能够活跃经济,反而恶化了分配,恶化了债务结构。
但如果政府在新的管理技术下,在新的国际局势下,能够切实的确保相应的资金投向,切实的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无论是民生,还是武备,都能够有改善的话。内债的前景就是乐观的。
圈重点:
今年将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不计入赤字!不计入赤字!
重要事情说三遍!
不计入赤字意味着什么?
打个比方,我有一张信用卡,10万额度,银行突然告诉我,还有一个5万专项额度,不占用基本额度。
名义上额度没有变,实际上变了。以前用于某项大额消费的额度可以腾出来,用于其它的消费了。
所以,就是这个意思。
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在过去,赤字率其实有一道红线,那就是3%的预警线。
2023年的赤字率也是按3%来安排的,但在第四季度追加了财政赤字,增发了10000亿元的国债。当年的赤字率从3%提高到3.8%。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伴随着赤字观的转变,中国财政赤字口径及弥补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其中也坚守了“底线”:1995年后财政赤字不再通过中央银行透支,整体上守住了3%的赤字率预警线等。
随着近年来个别年份赤字率突破3%,各界对3%预警线的讨论与日俱增,同时财政赤字货币化、年内增加赤字、增加一般债及国债等建议也反复出现。
今年赤字率按3%的红线来安排,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在各种减税降费的政策下,财政收入增长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784亿元,同比增长6.4%。但是,收入当中,国内增值税69332亿元,同比增长42.3%,主要是2022年留抵退税较多、基数较低。
所以,今年财政收入压力是比较大的。
而为了刺激当前低迷的经济,扩大基建也好,促销消费也好,都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
尽管今年财政赤字率与去年初的安排持平,但去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中,有5000亿元拟结转2024年使用。今年将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财政支出的力度是有保证的。
此外,除财政自身收入外,2024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并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政府预算调入一部分资金,确保财政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更好发挥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循环的作用,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
最后,再补充一点,有人担心我国的债务水平太高?
2023年,中国政府债务余额约67万亿元左右,占2023年GDP比重约53%左右,处于国际中低水平,对比美国,美国2023年政府的债务占GDP的比重为98%。
所以,还是有相当的空间。
我感觉这个钱,不是用来基建的,实际上是给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用途大部分不会是建设,是保障地方正常运营用的。
毕竟中央控制债务总比地方控制的效果要好。
至于别的什么跟美国去耗甭想了,能拖几年是几年。
地方负债能力疲软,国债接力,这是必然选择。
超长期国债就等于永续债,没打算还本金的。
当然,现在其他债,比如地方债,也没打算还本金对吧。
国债信誉还强一些,也是好事。
另外,债务驱动的模式不会变,反而会越来越强化。
金融系统作用越来越弱,未来会更加依赖政策。钱通过银行带出去市场化色彩比较强,但越来越难,大家不愿意花钱。国债则是可以直接把钱送给各个主体,效率更高,对政策反应更直接。也可以看做帮大家花钱的一种好方法。
毕竟,利出一孔。
1,我没钱了,大家快来把钱借给我
2, 我要放水啦,比货币放水,美利坚还真不够看。
好事轮不到咱,不是好事你跑也跑不掉,绝对是强制性的。
我们今年保GDP增长5%的决心,
要知道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
今年增加1万亿特别国债,直接和间接这肯定不止增加1万亿GDP,
1这可以增加大量就业,以大几十万、百万人去计算。
2做高精尖技术,重大项目,攻克一些难关。
当然去年四季度5000亿,
今年一季度5000亿,
现在又是1万亿特殊国债,等一些时候钱流到市场,
这大概率会有通货膨胀,
所以今年希望CPI在3%以下。
这消息1月份就在传,
2月份很多国外媒体都在报道了。
超长期国债一般30年、50年,其中以30年最多。
我国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为缓解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8%、不良资产庞大等问题,1997年3月决定由财政部向四大行定向发行期限为30年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以补充银行资本金,并于1998年8月完成发行。
后面大规模发行的一般也是10年期长期国债
看一看官方表述
1998年8月,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重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发行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后七年持续发行10年期长期建设国债,截至2004年共发行9100亿元。
2007年6月,发行8538.3亿元特别国债,注资中投公司,主要用于购买外汇,期限15年。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常年保持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大幅上升至 1.4 万亿美元。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外储,实现多元化投资,财政部发行了2000亿美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用于组建中投公司来进行外汇储备的运营。
2020年6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央财政公开发行直达地方的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其中7000亿元主要投向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00亿元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债券期限以10年期为主,适当搭配5年期、7年期。
从2016年开始,为了建全合理的超长期国债收益率曲线,财政部开始增加30年期国债的发行次数,超长期国债的规模、流动性逐年上升,07年是发行高点。现存发行期限超过10年的国债共有5.3万亿,其中30年、50年、20年和15年期国债分别占比68.2%、21.9%、9.3%和0.5%。


看时间点,老手段了,可以说是一种路径依赖。
现在主要还因为超长期国债可以缓解中短期的偿债压力,可以以时间换空间来解决经济发展和地方债务的不平衡的情况。
中央政府相比地方一直有钱得多,杠杆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地方政府兜不住了,但项目还得继续搞,不然经济跟就业率又兜不住,只能靠中央喽。
不过特别国债一般专款专用,针对基建和各种安全领域,那种随便乱花钱建设奇观浪费的事到是应该不会了。
就是直接印钱的意思,之前彭博社说的10万亿大概就是包括之前1万亿在内,今年以及后续几年的计划。
老喊大通胀其实没啥意思,这会儿毕竟CPI还负着呢,好多中国和海外工艺水平差不多的产品,换成人民币在我们本土市场都是超低价,超低价还要价格闯关卷低成本,前几天不就在吵吵嚷嚷又一轮汽车低价狂卷吗?汽车低价狂卷,产品各种不讲道理的价格战,只能把物价继续往下往低里去做,同时厂商自己利润也微薄,拿什么来投资来扩大生产搞创新研发。
人民币购买力的问题,既然不想汇率超幅度调整,又想要汇率修复到接近实际购买力的情况,现在外贸也没那么多利可图的情况下,修复国内营商环境,让国内市场主动和世界接轨不是很正常吗?那这样,汇率不变,人民币数量增长,实际上相当于还是人民币价值更高了(总量而言)。过去不这么搞是为了保护国内厂商,毕竟公平竞争竞争不过外国人,现在没什么必要了,外国人不反过来搞保护都阿弥陀佛了(实际上也已经开始保护了)。
另外就算真的有通胀,且不说在现在那么消极的环境下到底能带出多少通胀,包括食品通胀其实是要大幅度打破现有社会格局的(弱势的农业从业者)。而且不是总有人说0.2%的人占了98%的存款吗?不总有说底层“没有存款”吗?现在账面不是很烂吗?那为什么怕通胀?
事实上工业国,还是我们这样的大工业国,还是很难起通胀的,哪里赚钱了,哪里涌入变多,哪里马上就产品不稀缺了,中国人口数量虽然只占世界18%,工业产值却占了28%,实际上按照生产配给,从自给自足的角度来说,无论如何都会过剩的,要起大通胀太难了,这会儿不是大跃进时代了,这会儿是真的啥东西都能产一大堆。
一点也不意外。现在货币和财政政策工具箱中的选项已经没几个了,就是:{定向放水/向国有金融系统注水,比如降息降准、发行更多地方再融资债券,以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和其它国字头系统的压力}+{大基建/大工程/大项目,拉动经济总量}。
再说的详细点,现在所有“政策组合”的核心目的只有这么两个:
1.帮助偿还每年到期的中短期债务,用低息甚至无息的10年上再融资债券,对地方的所有隐性债务/城投有息债,逐步将之置换为总额更大、利息更低、周期更长的显性债务:


巨大的债务存量,是导致货币政策实际失效、选择面更小的主要原因。之前还能依靠土地财政来维系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财政支出+中短期债务的利息支付),而房地产的剧烈萎缩导致以土地财政位核心的地方财政收入的剧烈减少。
2.在产业升级“真实有效”的展开之前,只能依靠大基建/大工程,以及一些短期的增量项目比如新能源车、银发经济来填补房地产下行造成的“缺口”。同时,也承接超发的流动性。目前的基建投资增速,甚至已经高于了疫情之前的平均水平:


这种政策组合,其实在2008年之后就在持续使用了,效果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差;体现在固定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驱动效率、“贡献率”越来越低。而投资这个要素中,非常重要的国外企业的直接投资(FDI)已经降到了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


对个体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物价:
去年12月就有专家和发改委出来提前放风:应该把我国的通胀率红线由3%推升至6%,因为:
名义GDP增速=实际GDP增速+通胀率;
1.不断上升的综合物价。CPI数据虽然持续走低--因为食品项目中“影响权重很大”的猪肉价格,因为供给严重过剩叠加收入预期变差,在持续走低--但是,非食品项目的物价水平却在不断升高。所以从我们的切身感受看,感知到的物价并没有下降:


2.也是1的必然结果,不断上升的综合生活成本。必然会再造成,扣除“综合生活成本+中短期债务+安全储备资金/存款”后的“净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因为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所以储蓄意愿还会继续增强。
3.另外,大基建/大工程的持续,也必然会催高其使用成本的支出总额。
所以,这种态势下普通人没有什么选择了:保持健康、降低消费、增加储蓄,是唯一的应对策略组合。
2023我国先发行了1万亿特别国债,这笔国债是用于抗洪,灾后重建等用途。
其实当时就已经是一个信号。
中央举债,发行特殊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刺激经济。
从2024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就能看出。
央行的非对称基点调整目标就是为了减轻长期负债人群,主要指的是房奴和企业借贷的压力,因为这两拨人是经济的主要支柱。
而且央行这样一调再调,也是侧面反应了市场对经济未来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不愿意贷款投资和贷款消费。
在基于这种情况下,考虑发行特殊国债或者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就不意外了。
其实发行国债也只有一个核心目的——奔着要让人把钱拿出来。
超长期特别国债,一般是按照“定期分息,到期还本”的方式,给出的利率一定会高于四大行的2.1%利率。
再加上考虑到银行的利率正在不断下调,未来是有可能进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
对于那些风格偏向于稳健的投资者来说,将一笔钱存在银行,还不如一口气丢到超长期特别国债来得安全。
而且这笔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用途也已经明说了,将会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很大概率会面向航空领域与AI算力方面的投入建设运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一季度订单远低于市场
美股纳指收跌逾 2% 创二月来新低,英伟达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 3 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
私有制是否保护了人格平等?
如何看待英伟达股票2024年4月20日跌停10个点
埃尔多安为什么被叫做经济学毁灭者?
网传南京有中介恶意做空楼盘房价,业主发起
2024 年 10 月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
如何评价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 s)下调万
死过人的房子可以买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7 12:24:16  更:2024-03-07 12:31:27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