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印度去年第四季度 GDP 同比增长 8.4 %,靠的是怎样的增长模式?印度的消费、投资和就业有何变化?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印度去年第四季度 GDP 同比增长 8.4 %,靠的是怎样的增长模式?印度的消费、投资和就业有何变化?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2月29日,印度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称,印度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4%,同时高于上一季度8.1%的增速。对…
印度的经济发展,表现是GDP增速以借债周期进行上下运动,目前的8.4%只是在上行阶段,能不能保持住才是考验。
1. 印度GDP习惯以心电图式运动前进,8.4%的增速很常见
在莫迪正式上任的完整前两年(2014上任,2015和2016是莫迪完整执政的年份),印度GDP增速都超过8%,这段时间单季度超过8.4%的增速很常见。
但火了两年后,印度经济开始快速下滑,到2019年时只有3.74%的增速。然后就是疫情后的负增长。
但这也不能说是莫迪的责任,因为印度自90年以来都是这样。
莫迪之前,2010年时印度GDP还有8.5%,但后面连续两年都只有5%稍多,国大党只好下台换上了莫迪和人民党。
再往前2006年印度GDP也有8.06%,然而到2008年直接下滑到3%。
对比我国非常平滑的GDP增速变化。




印度的GDP增速就和心电图一样,上下波动明显。
所以说8.4%的增速对印度来说很常见,难的不是达到这个增速,而是能长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速。
2. 印度GDP增速波动如此大的原因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印度没有制定可行经济发展规划的能力。
中日韩在工业化早期,都是要先提高债务吸引外资,凑来钱建设水电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了,GDP增速自然提高。印度在这个阶段时,GDP增速就会超过8%。
而后开始生产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前期都是通过低价来获得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制造业,尤其是纺织制衣行业),成功大幅增加了出口,出口一方面带动经济活跃税务增加让政府之前借的债务有钱去还了;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大量雇佣本地劳力,就业提升带动了消费。于是这一阶段中日韩也保持了GDP增速。
印度想走的也是这条路,但与中日韩当初务实可行的产业规划,先干最苦的纺织制衣业,再进行高污染的金属化工粗加工,随后再升级为中高端制造不同,印度不喜欢走楼梯,只想着一步就能上二楼。但印度并不是超人,想一步上二楼的代价,就是踏空摔在地上。这个阶段,印度GDP增速就会下降。
下降一阵子,等到之前债务熬过去了,就启动新一轮借债周期,讲一个新的“印度经济神话”,于是GDP增速又上去了。
结果就是相比中日韩来说本来应该平滑的GDP增长曲线,到印度那就变得上蹿下跳了。
3. 用莫迪来举个栗子
来看看莫迪2014年制定的印度制造1.0计划,确立将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化工、国防军工、电子设备、制药等25大产业。眼界比当时的中国也一点不差。
正巧那会奥巴马推行重返亚太,印度靠着“制衡中国”作用,成功的从美国获得大量制造业投资,尤其是汽车行业。
通用汽车在2015年公布了一个50亿美元的在印度投资计划,并先拿出10亿美元用于推出10款新车型及调整工厂产。按照通用的规划,印度还将作为面向南非、墨西哥以及其它拉美市场的出口基地。
福特汽车2015年也在印度拿出10亿建设主要用于出口的第二家工厂,再投资6-7亿扩建印度研发中心,计划将印度作为出口基地,到2020年,年产能达到700万辆,到2025年达到900万辆。
美国这样大力支持印度汽车制造,莫迪的印度制造1.0看上去高枕无忧胜利在望,然则到了2017年——


于是从2017年开始,印度GDP增速开始掉头下跌,影子银行暴雷等事层出不穷。
具体原因,通用汽车自己也说了一部分:
印度缺少熟练工人,尤其是缺少生产线管理人员(不经历劳动密集制造业当然就不会有充足的专业工人和生产管理人员)。
印度道路只在少数城市才有,多数地区甚至无法通车(只能在借钱周期修路,当然不会有太大规模)。
印度能买中端车的人还是少数,消费市场有限(没有纺织厂,制鞋厂老板等无数的大款呢)。
于是,莫迪的印度制造1.0没剩下多少成果,就一个亮眼的手机制造还都是中国品牌。
熬过前周期和疫情后,莫迪又启动了印度制造2.0,重点发展高级化学电池、机电产品、汽车、制药、电信网络、纺织产品和技术、食品制造、太阳能技术、白色家电及特种钢等十大制造业。
政府又开始大规模借债用于基建,也有外企被赶来投资印度(美国这次自己不来了,或者是只投资印度本土服务业挣印度的钱,或者是迫使台湾企业从中国大陆转移去印度)。
目前印度还在借债建设周期,所以去年四季度8.4%的增速算正常。但能不能保持下去,就要看莫迪的印度制造2.0能剩下多少了。
看到上面答案基本都是从宏观角度分析,我来举一个身边的具体例子。
前几天听一位朋友Z,讲了他们公司裁员的事,听完很是有点感慨。
Z在飞利浦工作,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可能知道,飞利浦是医疗器械界的巨头之一,与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GE并称GPS。
在大型医疗影像设备领域,过去市场基本被这三家垄断。
我们平时到医院体检或拍片,医院里那些大设备,像拍胸透的X光机、CT、昂贵的磁共振,基本都是这三家产的。医疗设备准入门槛很高,对安全性、合规性要求极严格,所以还不像其他很多行业一样内卷得厉害。
在苏州的外企中,飞利浦与博世等几家巨头是公认的福利待遇不错的公司。按理说,疫情几年,大多与医疗相关的公司都赚的盆满钵满,但Z告诉我,飞利浦这个倒霉蛋,去年出了档子事。
它家一款呼吸机在美国市场出现了安全问题,引起大规模召回,此外还要面临巨额罚款,前前后后损失了十几亿欧元。一年时间,飞利浦的股价跌了70%,管理层扛不住压力了,动起了裁员的大刀。如果你现在搜索飞利浦,这条新闻应该还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先是去年第一波,裁掉了4000人,然后发现不够,今年一开春又“追加”了6000,两次加起来一万人,已经超过了总员工数量的12%——对一家制造型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那么,问题是,裁哪些人?
很多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12%,平均下来也就十分之一多一点,十个人里干掉一个而已嘛,绝大多数人不还是安全的。一开始,Z所在的部门领导也是这么告诉下属的。
但万万没想到,没几天结果出来了,整个部门被裁掉70%!就连几个直线经理也被列入裁员名单,只留下几名工程师做做善后,以及将来的维护性工作。
要知道,Z所在的是研发部门,成立已有十多年,是当初飞利浦中国从零开始搭建起来的技术团队,硬件、软件、测试能力都有,具备完整产品研发能力,完全可以独立开发一款产品出来。结果现在,一夕之间,风流云散。


飞利浦的影像设备
这里有一个背景:Z所在部门开发的这款产品,飞利浦竞争力不强,这几年正逐步将这块业务从欧洲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主要是在中国和印度之间选择。
然后,问题就来了。Z告诉我,尽管整体看来,中国供应链更完善,基础设施更好,市场也比印度更大,但飞利浦还是决定将大部分研发能力转移到印度去,只将部分低端产品的开发能力放在中国区,也就是Z所在的部门。
这次裁员,也是中国团队首当其冲,对印度区影响要小很多。Z告诉我,现在随着他们部门被打残,以后中国区算是彻底失去了相应产品的研发能力,只有供应链部分,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所以短期内还会待在中国。
另外,中国的市场他们也不可能完全放弃,所以还会继续保留团队,但核心的研发是没了。之所以如此,大致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成本考虑。印度工资水平远低于中国,不管是工人还是工程师,大概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
第二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地缘政治因素。这是个没法在台面上讲的事,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几年中美“脱钩”,很多跨国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站队问题,或者至少,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他们来说,中国这个篮子,现在似乎有点不太安全了。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因素,同样隐藏在水面之下:很多跨国公司的管理层中,印度裔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比如飞利浦,Z告诉我,经理层级往上,印度裔的总监、VP相当之多。他们在组织架构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中国区某团队几十号工程师,几个经理或者高级经理,都是中国人,再往上大概率是要汇报给欧洲或美国人;再接着往上,中国人的身影就几乎看不到了,但却出现了大量印度面孔。
其实这一点早不是什么新闻,看看硅谷那些科技公司微软、谷歌、IBM等,更加明显,好多CEO都是印度裔。我们以前常觉得,印度人就算做到高管也没啥,不还是给别人打工的么?
现在看来,可能没那么简单,当跨国公司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犹豫不定时,这些印度裔高管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如果把视野再拉得远一些,官方层面,美国现在正积极地把印度拉进自家“统一战线”。去年拜登和莫迪会面,双方同意在半导体、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扩大合作,以“压制中国的技术崛起”。


说了这么多,好像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
倒也不是。还是说回飞利浦这次大裁员,外企撤退是一方面,但另一面,中国自主产业也在崛起。过去,医疗影像设备基本被GPS三巨头垄断,但近年来国产品牌也在慢慢做起来,其中进步最快的是上海的联影(United Image)。
国内市场,联影的部分产品市场份额,已经能做到前几名。去年联影成功上市,现在市值已经超过了飞利浦,核心技术上也在一点点慢慢啃下来,看来GPS将来大概率会变成GPUS。
2020-2023年四年,印度gdp实际增长是低于中国的。
印度四年增长率为-5.8%,9.1%,7.2%,7.6%(2023年为印度央行估算数),累计增长18.5%。
(印度数据我采用世行的,应该是其财年数据,每年四月到次年三月,不是自然年,但大差不差。)
而疫情四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2.2%,8.4%,3.0%,5.2%。四年总增长20.0%。
如果加上2019年,做个五年经济增长率,印度2019年3.9%,五年累计增长23.2%,中国2019年6.0%,五年累计增长27.2%。
印度这两年的高增长,一方面是疫情大坑后的恢复性增长,一方面是莫迪政府大规模借钱搞固定资产投资,代价是政府负债率大幅增加。前面
@飞跃本屯
的答案也提到了这点。
印度经济中,三产占比过高,一方面可能是其经济统计有水分,一方面也说明其制造业的孱弱,目前印度市场的开放程度,远不如刚加入世贸时的中国,其内部大量低层次制造业毫无国际竞争力,只能靠高关税壁垒,而制造业没有竞争力,则印度的上限不宜看的太高。
GDP增长的数字可以造假。但是有些数据是可以作为跟GDP数字互相印证,戳穿假象的。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数据也经常被欧美甚至国内公知质疑造假,后来有越来越多的客观证据佐证,才越来越少人质疑。
来,对比一下中印的软件产业,你觉得印度的软件产业很强大吗?软件产业可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印度高科技产业。


还有我强调过很多次的印度人口的恐怖之处——14亿人口不是印度的优势,而是恐怖的劣势!
我完全看不出印度有什么办法能给这14亿人口找到巨量的工作岗位。这14亿人(以后甚至可能会到17亿人口)的人口红利期只有短短的30年。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30年时间,让这14亿人爆发出巨大的生产力优势,那么30年后,印度将成为人间地狱!
想一想中国这30年来的发展有多么迅猛,然而现在“未富先老”的警钟已经轰然作响。而中国这30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把全世界工业制造的墙角全都撬了一遍。请问印度有这个可能再把中国的工业制造的墙角撬掉吗?


不可能!
不说别的,就说发电量吧。现代工业的血液是电能。印度的电能,能翻5倍,赶超中国吗?不能说绝对不可能,只能说是小概率事件吧。发电和输电这种事儿,牵涉的技术和政策面太广,真不是想要有就能有。想想美国现在的电网已经多么脆弱,刮点大风下点大雪就断电断得一塌糊涂。你以为美国不想改善电力供应状况吗?当然不是,只是技术和政策都做不到。


咱们再看看中国在各方面跟印度的对比:


所以我的结论是,不用着急,15年后再看。
印度的增长绝对无法象中国这样持续——也不要说什么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有什么智慧。要知道现在这个印度跟古代印度是两码事,原来的印度文明已经灭绝了,现在这个印度只是继承了一点皮毛而已,狡诈是有的,智慧倒不见得。
希望印度不要崩溃,到时候如果数以亿计的印度难民涌到中国来,那才是中国的灾难呢!我总觉得欧美可能就是想用这一招来搞死中国,而中国还真的束手无策——总不能对手无寸铁的难民大开杀戒吧?总得给近在眼前的难民运粮食过去吧?凭空要中国多养14亿难民,那中国就真要被拖垮了。到时候最大的得利者就是欧美。
-----------------------------------------
印度真的没机会了吗?也不是。
只是真相会很残酷——如果印度能够做到全国只有1亿“人口”,再加上13亿“牲口”,那么印度的发展劲儿还真的有点吓人。只是,你可千万别以为你能赶过去分一杯羹——你以为你会是印度的“人口”,但实际上说不定你只是“牲口”。


咱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印度现在在大搞基建,目前看来效果显著。显然印度这是想抄中国30年前写的作业。你觉得印度能靠着抄作业获得成功吗?不可能。
为什么?因为欧美之前就吃了中国的“大亏”,现在中国已经发展到无法遏制了。那么欧美会允许印度成为第二个中国,然后骑到欧美头上拉屎撒尿吗?不可能!欧美绝不会答应。
如果说欧美对于中国还能用意识形态的分歧为接口进行制裁,那么对于印度这种不要脸的天天喊着自己是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狡猾之徒,欧美是真没辙。连制裁都不好制裁,那么印度一旦抄中国作业成功,那欧美就等着做牛做马吧!印度可不象中国这么仁义。


你以为印度会像中国那么老实地被欧美舆论欺负?想得美!BBC到了印度都得趴着!
所以,都不用中国出手,欧美自己就会麻利儿地找机会把印度宰了——能不能宰成功是一回事,但肯定会找机会试着宰宰。
印度企图崛起,这不是印度自己一家的事,而是关系到全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
那我再问一句,印度还有机会吗?
有!
如果欧美资本家腻烦了本国那些不肯努力干活、天天就知道逼叨逼叨皿煮滋油、吵着要这样那样福利的民众,决心来个金蝉脱壳,资产和资源转移到印度,成为光荣的印度“人口”。那么印度还是有机会成功的。只是苦了欧美人民。
只是这种可能性,您觉得有几分呢?
怎么印度现在拿的剧本越来越像是美苏冷战时候中国的剧本呢。
先不讨论印度的gdp是否有水分(有)以及水分多少(很大)。
也不讨论印度的gdp增加基本跳过了第二产业,集中在第三产业。
但其实短期内我们并不用担心印度。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印度永远无法对我们造成武力威慑。
而火电不输出问题与印度水系源头多在境外问题也注定了工业上印度无法对我们造成威胁。
最有意思的是,印度左侧是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沙特等一票msl国家。甚至右下方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是。
而莫迪正在搞印度教神仙化民族主义,且极端反msl。


近两年,沙特伊朗北京和解;中亚五国宣言;巴基斯坦-巴铁;阿富汗正在进入。这些自然不必多言。
缅甸军政府刚被敲打舒服,我们拿了99年的印度洋出海口;帮印度尼西亚修了亚万高铁。中南半岛合作正在加深。
可印度现在的国家战略是非常想融入西方社会,与美国走的越来越近。
那么当美国人退出亚太之后,印度才是真的陷入包围网。
往西边要走红海,往东要过马六甲(印尼与马来西亚之间)。就算走好望角也要路过中国深耕几十年的非洲大陆。
到时候通过金砖与上合,印度可能会真正认清现实,加入世界岛大家庭。
东升西降,这确实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正缓缓拉开。
印度越南阿根廷,那个润的难度比较小?
制服的胜利
印度也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先行是为了以后能用得上,然后能提高生产力,刺激出口。
这几年印度一直是入超的,靠借钱来搞建设,中国好像没几年是入超的吧,一直是出超的。
上一个这么干的就是土耳其,设施是可以先建起来,建起来以后要形成生产力出口把钱还了才行。如果基础设施建起来以后还不起,就是现在的土耳其的样子。
如果基础设施建设起来能还得起,而且还有利润,就是中国现在这样子。但中国当年一直是出口大于入口,最终还是靠自己的钱来进行建设,现在印度是完全可以用别人的钱来进行基础建设。
但可以学习一下土耳其,土耳其在埃尔多安上台之前军事实力很差,现在土耳其是世界上著名的军工,国家自己生产的武器很牛的。
也就是说钱还不起也没关系,有枪也可以。
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印度未来GDP真的要成为世界第三,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哥
印度去年四季度GDP增长8.4%,远高于市场预期的6.6%,高于上一季度8.1%
主要是靠大搞基建带动的经济增长,印度在疯狂的铺路+扩建铁路+升级电网
庞大的基础设施支出提振了印度经济2月初,印度公布了一项年度预算
为全国基础设施项目拨款近134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1%
在过去三年里,印度的资本支出每年增加近1/3,主要投入道路、港口和发电厂的建设中
很显然官方投资+公共资本支出,在支撑印度经济超越其他经济体增长
印度自己的GDP增长愿景是到2030年,该国GDP增加到7万亿美元


今年1月IMF将印度一季度经济增长预期从6.3%上调至6.7%
印度自己预计2024年GDP增速将略高于预期,达到7.6%
去年莫迪在出席印度独立日庆祝仪式并发表讲话时,向印度民众保证
未来五年,印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
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印度未来对基建的投入可能会继续增加


美国投资银行杰富瑞近日发布报告称:“在未来4年中,印度的GDP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到2027年将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成为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因为人口结构、制度实力和治理水平都在提高。”
莫迪最近一直在积极吸引大公司在印度建厂,同时斥资数十亿美元升级道路、港口、机场和铁路等基础设施
乘用车方面,印度在销量上也已经超越日本了
印度“汽车”统计分为两轮车、三轮车、乘用车、商用车四类,其中两轮车占了大部分销量
2022-23财年乘用车销量362万辆,超过了日本2022年的345万辆
2023-24上半财年(2023年4-9月),印度乘用车销量207万辆,增长7%
下半年明显加速,其中9月增长19%,预计全年将超400万辆,销量达到中国2005年的水平
印度千人汽车保有量,从2010年的15辆快速增加到2022年的36辆,接近2006年中国的水平


印度航空市场也不小
2023年10月,塔塔集团的印度航空子公司下了470架(空客250波音220)飞机的订单,价值700亿美元
2022年印度民航飞机保有量约700架,约是中国六分之
2022年,印度市场售出的电视90%是智能电视,其中中国品牌占36%,全球品牌40%,本土品牌24%
2022-23财年,印度市场智能电视销量980万台,2023年4-9月智能电视销量同比增8%
2022年中国电视销量3634万台,印度销量有中国四分之一
智能手机方面,苹果手机在印度2022-23财年营收4932.1亿卢比,是2013财年的16倍
2020-2023财年增速分别是30.5%、66.0%、46.1%、47.8%
2022年,苹果手机在印度卖了650万部iPhone
2022年苹果手机在中国销量是5432万部,占全球24%,2023年印度销量能有中国六分之一
从苹果手机、民航飞机、汽车的销量和保有量、智能电视估算,按中国标准的中产家庭数量,印度应是中国约六分之一,相当于中国2005-2006年的水平
印度制造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746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508.6亿美元,翻了6倍
绝对规模世界第五,仅次于中美日德,超过了韩国
印度在未来肯定是一个麻烦的邻居,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不能轻视
谢邀,公平来说,印度的经济潜力还是很大的,毕竟它的体量在那摆着,而且还处在农业社会。所以印度当前在进行工业化。工业化潜力、消费潜力都非常大。毕竟印度的汽车、房子都还没有更新一遍。
印度经济发展,大家不要惊讶,因为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开启工业化,经济一定是增长的。我们也不需要酸印度,毕竟印度也有它的优势。
但是印度赶的时机不好,全球工业化已经进入新阶段。美国、中国在争夺高端产业链,欧盟、日韩在维持自己的中高端产业链。印度、东南亚、墨西哥在争夺低端产业链。所以印度发展很快会遇到瓶颈。而且印度一旦经济好转,会遇到分裂的问题,这个我之前谈过,这里不重复。


一座英殖时代建的百年老桥,被过路的东芝变压器压垮。
然后,前后忙活了将近一年多,修了三座新桥,第三座桥又扩建了两次,中间遇到过雨季冲垮,建好了才发现宽度不够等等问题。
到现在桥什么时候能通车,变压器能不能运过去还渺无音讯。这变压器本来该用的地方现在怎么样了也不知道。你说这是什么经济增长模式
印度每隔几年就有一次8%左右的增长,对于一个人均两千美刀的经济体来说算是龟速增长


印度经济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现在根本停不下来。
印度统计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4%,远高于市场预期的6.6%,上一季度修正后为增长8.1%。对于截至3月的整个财年,该国统计部门将增速预测从7.3%上调至7.6%,在疲弱的全球增长背景下,这份数据很扎眼。


印度的快速增长,政府投资功不可没。莫迪领导的政府一直在积极吸引大公司在印度建厂,同时斥资数十亿美元升级道路、港口、机场和铁路等基础设施。今年印度预计将实现8%左右的增长,将会轻松成为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体。
至于为什么要增加投资,赢得连任也是莫迪的一个重要考量,毕竟在即将进行的印度大选前,这一份强劲的经济增长报告将提振莫迪的支持者情绪,让赢得大选成为大概率事件。


可能有些人会酸,觉得印度的经济基础差,总量小,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过热可能会出现问题,告诉增长不过如此。每个发展中国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我们当年也遇到过这些问题,也遭到西方的各种酸,但谁也无法否认我们国家在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印度也是如此,印度人口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预计到60年代中期还会增加,庞大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这是第一。其次,虽然印度管理混乱,制度掣肘,但是其制度实力和治理水平都在提高,这也是事实。


我们不知道印度的上限有多高,但成为真正的“阿三”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在未来4年里,印度的GDP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到2027年将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主要是美西方与中国脱钩断链腾出的空间。
一个是市场份额增加,美国很多产品不用中国的了,转移到友岸供应链国家,印度是其替代中国的主要潜在国家之一。因此,这部分市场就增加了,印度生意多了,发展当然好。
一个是投资多了,硬性脱钩断链的,美国对抗的结果是国外资本转移会增加。因为面临风险增加,最主要的是美国的审查和处罚增加。外资进去了,发展也起来了。最近的日本也差不多,外资进入,拉高了股市行情。
中美对抗是未来十年的主轴,印度还有发展的空间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在面对印度的时候,总是有迷之自信。总是喜欢拿印度国内各种落后的社会状态来取消对方。
要知道并不遥远的二三十年前,我们的状态也许并不比印度好多少。我们一样面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各种冷嘲热讽,各种负面报道。
举个最近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GDP还只是日本的近十分之一。也就过了二十年左右,到了2010年,我们就拉平了这个差距,基本与日本持平了。而又过了仅仅十多年,现在我们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日本的四倍左右。
要知道现在的变化比当年要快多了,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是经济进步,又或是国际地位,在几年的时间之内就可能轮换。
也许很多人讨厌印度这个国家,认为他们太阴险、狡诈、反复横跳、左右逢源。但是某种程度来讲,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印度其实是相当会利用规则的国家。
不少人说我是“印吹”,但是我认为我只是提醒大家不要对这个国家掉以轻心而已。
如果对方总是让你不舒服,那就恰恰证明了对方的能力,是有可能伤害到我们的。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看印度的角度,有些像欧美国家看我们。我们不认可印度的发展模式,觉得他们落后、愚昧又迷之自信。
很多人都说印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种姓制度造成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差距巨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以及政府管理混乱,等等。
而好的方面来讲,莫迪政府相比于之前历任印度政府来说,已经做了相当大的修正与改进。并且莫迪现在也在针对印度社会的这些“痼疾”进行改革。具体成效还不一定马上能看得到。
而我的观点一直都是,印度不一定会成为我们印象中那样“标准”的强国:政府管理井井有条、社会财富分配相对合理、对外政策理性而又适度。
相反的,印度很可能会走一条与其他大国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因为他们国内的限制条件就这样——就像咱们走了一条与欧美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一样。
没必要因为现在印度穷、乱、脏、差,就嘲笑他们。就像我一直说的那样,一个14亿人口,人口规模逐渐超过我们的国家,又与我们有激烈边境矛盾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国家,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应该丝毫掉以轻心的国家。
当年美国为了抗衡不断崛起,甚至渐渐超过自己的苏联,最终选择和咱们握手言和,极大的牵制了苏联的继续壮大。这其实是一段非常值得大家引以为鉴的历史。
当时咱们的发展水平与相对国力,恐怕还不如现在的印度。也能起到重要的牵制作用。那么现在的印度,只要他们真心想要利用美国的拉拢,那么他们也可能会借此获得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甚至印度都不需要发展到中美这样的经济水平,就算他们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他们国内的一系列问题,以他们现在的体量,也足够造成很大的麻烦了。想想看欧美利用一个乌克兰就给俄罗斯造成了多大的麻烦?
无论是边境上面的直接冲突,还是地缘政治上面的转向,又或是经贸上面的竞争。印度并不需要真正超过我们,甚至不需要接近我们的实力,他们只需要能够消耗咱们,就达到美国人的目的了。
比如长期的边境冲突,又或者印度与美国建立联盟的企图,甚至从市场上面分走我们很小一部分份额,都会极大的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发展。
并且和日本、韩国还有菲律宾这些国家不同的是,印度并不依靠美国。日韩能对咱们造成多大伤害,全看美国人肯下多少资本。比如美国补贴日韩芯片企业,那就会对咱们的芯片企业造成影响,影响多大完全取决于美国人肯投多少钱。
但是印度不同,印度独立自主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如果一旦他们决定倒向美国的立场,或者采取完全敌对咱们的态度,那么他们并不需要美国多大的投入,他们是有能力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搞事”的。
印度最大的变化就是马上要选举了
参考中美蜜月期,美国政府也在玩和平演变。那么现在美国西方和印度也是火热的,那么美国政府在给印度挖什么坑了?
除了炒印度楼市股市的人,印度短期的经济波动没什么可操心的,好一点坏一点都无所谓,对中国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我年复一年地讲印度和中国有二十年发展落差,今天的印度发展水平差不多是2004年的中国,当然对今天的中国当下不足为患。
说什么产业转移会让印度近期抢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杞人忧天了,二十年前的中国能马上碾压人口不到中国十分之一的日本吗?何况今天中国和印度半斤八两,中国就业劳动力比印度还多得多(印度女性就业率和城镇化率都比中国低太多)。
但是,就是这二十年的发展落差,恰恰会让中国人麻痹,把印度当成落后国家尽情嘲讽,忘记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台湾和韩国和中国大陆就是差不多二十年发展落差,今天全球最看不起中国大陆的人比例最高的也是这两个地方(香港人很多嘴硬但是身体很诚实,经常来大陆,我就认识喜欢北方汉子的十年前某运动基层组织者)。
从工业化中期到工业化基本完成的二十年落差,就是当时天壤之别——后者是干净整洁的发达社会,前者是各种肮脏混乱和侵犯人权的丑闻。这种差别会让缺乏历史观和历史知识的先发展国家普通人天经地义地把差距当永恒,心安理得地鄙视对方。问题是,工业化完成后,发展上限已经不是很远,不可能继续高速增长,而追赶的穷国就算增速不太高,也早晚会超过先发展国家,从而持续缩小差距。中国和日本之间过去三十年就是这样的故事。
今天,大量中国人确实是基于不了解印度基本面,又通过网络道听途说了一些印度负面新闻,就开始以贬低印度为乐。这种情况不新鲜,二三十年前的日本人甚至韩国人台湾人一样。大凡了解了解中国大陆当年现实都不难理解,当年小煤窑、艾滋病村、冥婚哪个都不是罕见现象,城市比今天印度干净是因为中国有户口制度,不服管的流动人口直接拉到收容站劳教,一个大学生孙志刚在里面被打死了才成新闻,之前多少没上过大学的可怜人在里面被打死呢?中国当年黑暗面少吗?
二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就是普遍看着中国方方面面都远逊日本,对中国很放心,书店里摆满中国崩溃论的书,大经济学家大肆谈论雁阵模式,让中国做东亚东南亚最末流的的初级产品生产地,当年大多数人都不会质疑,因为中国大陆人均GDP就是远低于不光四小龙,还有东南亚四小虎的,1995年泰国人均GDP是中国大陆五倍。
今天贬低印度的人说印度生产的汽车手机都是外资品牌,首先印度有两个年销量四五十万辆的自主车企塔塔和马恒达,捷豹路虎现在还是塔塔旗下的,这在发展中国家里除了中国绝无仅有。印度最大车企是合资的玛鲁蒂铃木,中国二十年前大卖的乘用车品牌哪个不是这种合资厂?至于手机,印度是有自己的品牌的,Micromax、Karbonne、Lava等等,销量确实不大,这不就和十几年前的中国大陆一样吗?当年中国主流手机,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HTC,哪个是中国大陆品牌?!
印度很多方面都在复刻二十年前的中国,包括钢铁产量达到全球第二,包括科研产出达到全球前十,包括汽车销量507万辆和中国2004年一样,包括假酒开始泛滥。仅仅因为差距存在就笃定印度不足虑,就犯了当年日本人的错误,而当年日本人均GDP是中国的五十倍甚至七十倍,现在中国人均GDP只有印度五倍!要知道印度一年新生儿2400万,中国去年已经跌到900万了!
也欢迎大家看看我的公众号《海隅苍生》上宏观讨论中印对比的文章:
中美印对比,谈谈沿海与内陆差距?mp.weixin.qq.com/s/JDQpsWalXEHrbVqDMgVGWA


果不其然我的回答又被踩沉底了,有劳大家点赞顶一下,以正视听,感谢!我在公众号上这几天正在发提高中国基础科研投入的倡议,需要更多人看到,也需要您的支持,拜托!
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即将成为超级大国,印度有潜力成为超级大国。天下大国,唯中美印尔,其他皆不足道。其他国家体量太小,注定成不了。所以我一贯认为,分裂的印度才是好的印度。另外美国衰落后要促成美国解体,永绝后患。
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人口竞争。人口多不仅劳动力多,而且人才也多,天才也多。多出个牛顿,对人类进步的推动有多大。
2013年1.37亿学位持有者为基数来看,其中17%在中国,14%在美国,14%在印度。






压力给到阿根廷
就看经济起飞的阿根廷什么时候能跟墨西哥,印度,越南并驾齐驱了
那都是我们的饭碗跑到印度了而已
印度一个14亿人的市场,GDP第三真的很正常
后发优势,你兜里只有100块的时候,挣100块就是GDP翻倍了,等你有一个亿的时候,挣一百万才提升1%。中国在印度这个GDP规模时,发展速度比印度快多了。还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虽然印度GDP发展速度看着比中国快,但中国每年新增长的GDP远超印度的新增量,换句话说,中印之间的经济差距非但没缩小,反而是在继续扩大。


在备受期待的全国大选之前,GDP数据提振了印度总理莫迪的经济记录,并帮助他来轻松获得连任。
对于将在4-5月投票的莫迪总理和印度人民党来说,这将是又一次提振。
巧了,刚在微博上看到各国电影票房排行,印度这个GDP第四第五,人口世界第一,连前十都进不去。印度消费都跑去哪了?连墨西哥都打不过
印度经济增速飙升到8.4%,莫迪乐坏了,但有一方面和中国差距巨大
印度总理莫迪最近应该是很舒心,因为最新的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印度的经济增长非常强劲。 去年最后三个月,印度的经济增长加速至8%以上,这超出了几乎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测。此外,印度前两个季度的GDP数据也被修正至8%以上。
印度比较有意思,他们的年度经济增长数据,不是看1月到12月,而是看3月到来年3月的数据。因此,到现在为止,印度的2023年整年经济增速还没出炉,但根据预测,印度在去年的年增长率估计能达到7.6%!这真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印度也将因此蝉联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这样的数据,对印度股市非常利好,除此之外,对于马上要竞选连任的莫迪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从目前看,莫迪继续当印度总理的可能性非常大。莫迪在最新的社交媒体帖子中表示,经济的增长“显示了印度经济的实力及其潜力”。
印度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近年来,莫迪采取政策,大幅增加了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并提供激励措施来促进手机、电子产品、无人机和半导体的制造,以帮助印度与越南和泰国等国家竞争。除此之外,印度也成为了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的受益者。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印度持续保持高增长。据乐观估计,到2027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但数字是好数字,这后面也包含不少隐忧。首先上个季度的8%增长数据,主要是靠税收激增,如果抛开这些,印度的增速在放缓。另外,印度的GDP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服务业拉动,虽然印度的目标是在制造业的主导下实现经济增长,但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制造业在印度GDP中的占比仅为13.3%。低于中国的27.7%。要知道,这个数字是没有达到预期的,因为莫迪在2014年时曾经承诺,到2022年将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提高到25%,但这一计划显然并未实现。所以从总体上来说,至少到目前看来,印度的制造业仍然没什么竞争优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4 14:24:13  更:2024-03-04 14:52:09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