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为什么都在担心中国的产业转移?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为什么都在担心中国的产业转移?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闻不断看到有产业转移到越南等地,有没有专业的人分析下中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未来?
地球最不缺的就是国家,你们国家不做有的是国家愿意做。
希望将来不要频繁出现一下这种情况,如果真出现了,那也太黑色幽默了:


你以为中国的安全是建立在警察顶事吗?而是建立在有工作可以干,不至于让小年轻走投无路去犯罪。
引用台积电张忠谋在亚利桑那州移机典礼上的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二十七年过去了,半导体行业见证了世界的大变化。因为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危机,全球化几乎接近死亡,自由贸易也快消失了。很多人仍然希望它们能回来,但我认为它们不会回来了”
看到张老板的这些话,突然心里有点淡淡的感伤……
产业转移不可怕
高的上不去,低的都跑光才可怕
不担心,这事情理之中的事。当初加入世贸,八小时工作制,周末双休,工会,都是先决条件,意在抵制不正当竞争,现在好了,996都过时了,搞9127,食言而肥,人家当然不跟你玩了。国内国外都得罪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做低端产业觉得利润低,说别人吸你血。
做高端产业又没那本事,说别人卡你脖。
国有垄断嘛,年年喊亏本。
政府补贴嘛,行行有骗补。
干脆脱钩吧,内部消费面对的,要么是那些996没时间消费的福报人,要么是“摆烂”花不起钱的躺平人,再剩下就是一个月100多块钱养老的农民老大哥。
有数的那点富豪,论衣食住行等基础消费撑不起市场规模,奢侈品也是买进口货了。
因为当潮水和泡沫褪去的时候 大家很容易明白自己手里的饭碗到底是谁给的
因为中国大部分人,并不是父母早早替自己把未来的路铺好,把婚房买好,把优质相亲资源联络好,父母自己两份退休金加起来一两万,身体没有在30年的劳作里弄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让孩子放心去拼。
大部分人,是从小没有什么择校的资格,有什么读什么,碰到误人子弟的屑老师就自认倒霉,碰到欺负自己的霸凌者也未必有爸妈叔舅跳出来给自己伸张正义,初中升高中就是一道坎了,很多人都没机会读高中,高考又是一道坎,大部分省份不像一线城市,教育资源多,考去外地大学还表相加分,他们考去一线或者外省的大学是减分的。
等工作了,父母和自己一样两眼一抹黑,简历被直接扔垃圾桶都不知道,还要防着无处不在的骗子公司,比如把人骗进去试用个半年就辞退,永远只用廉价试用期来降低成本的垃圾公司,或者以行政岗位为诱饵让大学生去卖保险,最后不得不给自己买一份的保险公司。
好不容易进了一家还算正常的公司,要应付人精老板的画饼pua,漂亮妹子要防着想要c自己的老男人。
这还算好的,至少是文职工作,更多的人,在初中那个坎就栽了,进了中专,然后顺理成章进厂,上流水线,一个月休三天,一天12小时,拉屎都不行。干几年实在吃不消了,去城里找个低端服务业,送外卖快递被算法当赛博奴隶赶东赶西,一个大城市几乎什么区域都去过,什么高档小区都进过(最高档的不让送进去好歹见识过宏伟的小区大门),但是任何繁华都没体验过。
租在群租房,唯一的私人空间就是一张床,每天的娱乐就是碎片时间看看两块豆腐干大小的手机屏幕上的短视频。哪天骑小电驴被撞了平台还不愿意负责,说你是自雇合同,算个体户,自己负责。
大部分中国人,不是周公子,哪怕是读大专的学渣也可以刷脸进油水很多的国企岗位,每个月抽抽烟喝喝茶参加些饭局说说过年话就可以坐享一两万的合法月薪。
也不是鲶鱼,读书差也没事,送去发达国家做侦察兵,读书是假,混个熟悉为家族未来在国外彻底生根发芽做准备才是真的。
更不是车可以停进去某个地方的那种人。
中国人,大部分人连父母不给自己拖后腿都做不到,自己苦读十几年,不运动,不恋爱,不看任何考试无关的书籍,不培养对考试没用的爱好,最后也就读个双非一本,或者二本,根本不是211.985,也考不进什么像样的硕士,出国留学没钱,找工作没介绍,学生时代的爱情不存在,相亲被当成猪肉论部位和肥瘦秤价格。
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精神状态一样,是很脆弱的,他们经不起高高在上的伟大的全知全能的人的折腾,他们不是什么985本硕华五常春藤qs前50的天之骄子,对于国家的变化先知先觉,了如指掌,对于政策的运用有高人指点,炉火纯青,处处可以快人一步,利益最大化,他们家里没有非人民币资产,没有可以收租的固定资产。
他们是手停口停,每个月工资一到手的那一秒是最富裕的时刻,然后下一秒就房贷拿走一些,爸妈寄回去一些,信用卡还一些,再留点紧急备用金,一看没了。
对他们来说,你天上的神仙要争一口气,要争一份面子,你们神仙的一口气抵凡夫俗子的一条命,你们神仙的一份面子比天还大,这都没错,中国人认这套的。
但是你至少要让我有饭吃,有日子过。中国人已经不要求过上外国人那样手停口不停的日子,愿意吃草挤奶帮你们打造宏大叙事的弹药,但是至少工作要有吧。如果你们的宏大叙事连大学生毕业都没工作,35岁以后也没工作,那么是不是你们的宏大叙事可以不要那么宏大?可不可以低头看看脚下的蚂蚁?
蚂蚁把权力交给了神仙,自己从此低头干活,不抬头看天,神仙就有必要保证蚂蚁最基本的生活,神仙就有必要打赢该赢的仗,你不能打输了又说“再给我点力量,再加一点就赢了”,然后永无止境。
也许神仙走路确实不用担心踩死蚂蚁,因为神仙的脚不着地,是飘起来的。
说点热知识,改革开放以前 欧美日已经是发达国家了。
所以 套用本国大老爷门的一句话,在世界范围里,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从越南停电看东南亚产业转移的问题。
1 越南电荒
5月-6月,越南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电荒。
起因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气候变化。
每年4月开始,东南亚都会开始最热的一个季节,然后大洋上形成台风,带来降温和降水,一年一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可是今年的情况有点不一样,连续拉尼娜气候结束,厄尔尼诺气候到来,结果台风没有按时到来。
整个东南亚笼罩在一片炎热当中,越南5月份最高气温达44.1℃,此后便“高烧不退”,一直处于40度以上。


高温带来的直接结果不仅仅是用电量增加,而是河流蒸发量变大,水电站无法获得足够的水位差,导致水力发电直接降了四分之三。
水电占越南总发电量的30%多,水电一崩,直接把整个越南的供电体系带崩了。
越南南部电力公司(EVNNPC)宣布,包括北江省、北宁省在内,多个地区正在面临轮流停电的状况。
稍微熟悉一点越南产业布局的都能看出来,这两个省,是越南出口贸易制造业大省,也是富士康、三星、佳能等外资密集设厂的地方。
虽然是轮流限时停电,但对着这种制造业来说,停电就意味着停产,假设晚上10点来电了,你总不能再把工人从床上叫起来干活吧?
更令这些企业崩溃的是,越南的停电并不总是按照日程表进行。
你说早上8点供电,我都开工了,你又停了,你说下午4点来电,我把工人召集起来了,你又来不了电。


越南欧洲商会对此十分愤怒,已经致信越南商务部,要求尽快解决“频繁且毫无征兆的停电”。
信中用充满威胁的话语说:“越南需要尽快找到应对措施,并在越南作为可靠全球制造业枢纽的声誉受到损害之前,采取紧急措施”。
可问题是,越南商务部总不能凭空变出电来吧?
越南能做的,只能是宣布通告,全国大部分地区(包括首都河内)实行轮流停电的政策。
得,这下不仅北部,连南部也开始限电了。
这对整个越南的制造业影响是灾难性的。
电力是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因为电力缺失,越南不少工厂都面临着停工窘境。
其中不仅包括中国迁移过去的中小企业,甚至连苹果和三星都不例外。
据越南相关人士透露,富士康、苹果、三星电子已经收到了当地电力公司的通知,要求轮流停电,或者至少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
相关人士说:“当地政府官员告诉这些工厂,电力短缺可能会持续到6月下旬,工厂要做好准备。”
据说富士康正在紧急调整产能,把越南无法完成的订单拨给河南,以解决交货危机。
要知道,受世界经济下行,欧美需求萎缩的影响,越南的进出口本来就不好。
今年一季度越南累计出口791.7亿美元,同比下降11.9%。
本来还指望二季度反弹一波呢,结果5月份越南出口同比下跌5.9%,连续第四个月下降。
今年前五个月,越南出口已下降11.6%,进口萎缩17.9%。
虽然越南和广西防城港东兴市签订了一份电力协议,每个月为越南提供3000万千瓦时、总计6800万千瓦时的电量,也被中国媒体热炒为“资敌”。
但说实话,这点电力,对年耗电量3050亿千瓦时的越南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如果越南不下决心去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越南的崛起之路,恐怕要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了。
那么,越南为什么就解决不了电力问题呢?
2 困扰越南电力的原因
其实吧,越南缺电,根本不是什么新闻。
这个国家每年都要经历几次大停电,连总理的别墅都不例外。
虽然这次媒体热炒广西时隔七年第一次向越南送电,给人的感觉是中国已经7年没有送电了一样。
但事实上,从云南往越南送电的生意,一直没断过。
早在2004年9月,中国的南方电网公司就在云南的河口,文山以及广西的防城港三个地方建了三条110千伏的高压线路往越南境内送电。
这次上热搜的,就是防城港那一条线路。
我们翻翻越南近些年进口电力数据就会发现,越南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几十亿度的电。
其中2010年56亿千瓦时,2021年为66亿千瓦时,2023年预计要进口90亿千瓦时。


那么越南为啥这么缺电呢?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基础原因。
很多人说越南一直在摸着中国过河,从革新开放到引进外资,都是一步一步学着做的。
但很少人意识到越南有一点跟中国完全不同。
中国是先打牢工业基础,后改革开放。
而越南呢?
是战争刚刚结束(其实没完全结束),战争的创伤还没完全修复,国家一片狼藉的时候,就匆匆忙忙地革新开放了。
这就导致越南发展制造业一直处于一种先天不足的困境,这是娘胎里面的毛病,没法治。
想想中国,当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业项目,其中27个都是电力和电力相关的产业。
因为苏联知道,没有电,啥产业都搞不起来。


越南呢?
工业基础特别是电力基础接近于零。
工业基础这玩意就跟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似的,练起来很难,也很费时间,而且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来。
但有了内功基础,以后练啥功夫都事半功倍。没有内功根基的话,不仅练不了上乘武功,练了也容易走火入魔。
所以,虽然近些年越南的GDP一直以7%以上的增速飞速前进,但发电量的增速一直没赶上GDP的增速。
到了2020年,越南发电能力进入瓶颈期,电力缺口也随之产生。
其次是政治斗争。
有人可能觉得,发电能力不够,那就建发电厂呗!
可是很多事情啊,一旦涉及政治斗争,情况就不一样了。
越南政坛一直存在“南方派”和“北方派”的斗争。
南方派主张向西方看齐,发展外贸经济,推行私有化,在外交上亲美反中。
北方派则更看重稳定,主张统一领导,反对全盘西化。
南北之争起源于越南统一之时,当时灭掉南越的,并不是中国一直支持的北越政府,而是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
灭掉了南越后,建立了越南南方共和国。
这个越南南方共和国其实和北越并不是一条心,在灭掉南越后还拼命发展外交,获得了几十个国家的承认。
如果不是越南内部要求统一的呼声太大,越南南方共和国才不愿意和北越统一呢。
后来拖拖拉拉谈判了一年,才勉强和北越和平统一,成为现在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既然是和平统一,那就必然有一些利益的交换和妥协。
北越很难对自由资本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的南越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就为日后越南的南北两派斗争埋下了隐患。
所以在越南,在南方还是北方发展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哪边的经济发展好,哪边的人在中央说话就硬气。
斗到现在,一般情况下是北方派牢牢掌握住越共中央,而南方派则在越南政府占据优势,好几任总理都是南方派。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经济发展中的斗争和掣肘。
比如,经过斗争,现在越南北部以附加值高的电子产品、机械类为主,比较典型的是三星、富士康、佳能、立讯等国际企业。
主要是考虑离中国近,对接中国供应链比较方便。
南部由于海运方便、运输成本低廉,多以纺织工业、家具制造业等低附加值、体积大的产品为主。
相比南方,显然北方的电子和机械产业更有前途一些,也引发了南方派的恐慌。
所以南方派没少在这方面折腾北方省份,最典型的就是电力。
2018年,越南计划在越南北部建设一个发电能力为120万千瓦的火电站“永昂2号”,由中国电力、三菱商事及日本三大银行等8家企业共同参与。
这要是中国,那肯定是一路绿灯,越快越好。
但是越南政府在审批过程中,一会说地有问题,一会说环保有问题,一会说排放有问题,一会又说燃煤供应有问题。
结果导致最后日资最先受不了,在2020年撤资了,结果这个火电站一直到现在八字没一撇呢。
不仅如此,越南政府不知道是不是喝了德国迷魂汤,居然也开始搞清洁能源。
今年5月15日,越南总理范明政(南方派)批准了《2021-2030年阶段和至2050年远景展望国家电力发展规划》(俗称“第八个电力规划”):
目标是到2030年停止开发新的煤电项目,到2050年停止使用燃煤发电。
人家德国是工业已经成熟了,才搞淘汰煤电,你越南啥都没有呢,跟着凑什么热闹?存心不想让北方发展了吗?
第三是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
越南国土呈狭长的S形,拥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这种地形好处是海岸线长、港口多,坏处就是没有什么贯穿南北的河流。
境内就两条大河,北边的红河和南边的湄公河,还都是从邻国流过来的。


红河、湄公河的径流总量倒是不小,达到8400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12位。
但问题是,不是是个河就能建水电站啊!
我们看看三峡水电站和白鹤滩水电站,都是建在峡谷里,这样把水蓄起来后,可以获得较大的落差,从而产生强大的向下的冲力和水平流速。
这样涡轮转得快,发的电多。
可是越南的红河、湄公河呢?
相对上游来说,流经越南的河段地形平坦,几乎没什么峡谷可用,也就没法修水电站。
那么采用人工筑高坝的方法呢?
可以倒是可以,但同样是因为地形平坦,可能还没等发电,河水就溢出来把邻国给淹了。
信不信邻国跟你急眼?
所以,越南空有两条大河,但没法在河上修水电站发电,只能在一些小的支流上修。
但小支流水量又有限,发电能力更是薄弱。
水电能力不足,那就搞火电呗?
其实越南搞火电还是很有前途的,越南国内煤炭储量其实不小,鸿基煤矿是世界级的优质煤矿,每年产量有5000万吨。
但问题是,越南的发电机组,大部分都是苏联时代援助和21世纪初从日本引进的,发电能力已经落后,不仅排放大,而且度电耗煤量非常高。
这就导致越南自产煤炭根本不够自家发电厂用的,每年还要进口3000万吨煤炭。
2022年,越南进口各类煤炭3190万吨,与2021年相比,数量下降12%,但因为俄乌战争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越南的花费大幅增长60%。


现在为啥越南供电一不够,就要进口中国电了吧?
因为越南能耗高,买煤贵,就算电能从中国输过来,也比越南自产电便宜!
水电和火力都不行,就只能上核电与光伏发电了。
可是核电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以越南几乎为零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搞核电,没有个十年二十年根本不现实。
越南也的确曾计划在宁顺省建造一座容量为2000兆瓦的核电核电站,技术来自俄罗斯。
但是最终因为安全风险,被越南国会否决了。
那么光伏和风能发电呢?
按照越南“第八个电力规划”,倒是提到大力发展光伏和风电。
但问题是,这两个发电模式都需要海量的前期投入,如果越南没有中国那样的国家意志去搞的话,根本不现实。
再说了,风电和光伏电力牵扯一个不稳定的问题,涉及复杂的调峰方法,中国现在都不能做到完全入网,何况越南?
所以,困扰越南的电力问题,几乎无解,只能去找中国。
3 中国的电力扩张之路
其实,中国改革之初,面临的问题和越南差不多。
当时的中国的发电厂技术绝大部分来自于苏联6-50MW机组,少部分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6MW和12MW火电机组。
苏联的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大,但技术落后,谈不上多经济,能用就行,导致中国的发电厂长期陷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局面。
但是,如果继续维持这种低水平的发电机组,度电成本下不去,那么制造出的产品又如何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力?


所以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就同时对发电系统开始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
当时的能源部对国内六个百万千瓦级的大型火电厂进行重点整顿,大大降低了单位千瓦的耗煤量。
此外还从发电、输电、配电、供电为一体的市场逐渐发展为发电和输电、配电、供电相分离的电力供应市场和电力需求市场。
当然,光靠整治旧机组不行,还要探索新机组,那就是亚临界机组。
这个临界机组的原理很复杂,就不再赘述了,我们只需要知道,在发电的时候,水蒸气的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发的电越多.
其中22.115兆帕压强、374.15℃温度是一个坎,被称为临界状态,低于临界值的水蒸气发电,叫做亚临界机组。
用超临界状态的水蒸气来发电,叫做超临界发电技术,更高的叫超超临界技术。
这种高温高压状态下的发电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燃料的热能,不仅提高了燃料的利用效率,更可以降低能源的开采成本,发的电也更多,而且排放更少。
后来虽然中国在80年代引进了美国亚临界压力的30万KW、60万KW的火电机组技术技术,但在零部件、维护等领域仍然面临卡脖子的局面。
整个90年代,为了保证工业用电,很多地方面临拉闸限电的局面,不信你问问现在的80后,有几个小时候没经历过停电的?
如果说90年代还能靠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解决,可是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种方法也不管用了!
电力需求量平均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不断增长!
你懂那种明明接订单接到手软,但就是因为没电生产不出来的感受吗?
电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能否吃到WTO红利的重要因素了!
电力扩张迫在眉睫!
没时间走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的渐进型发展之路了!
那就跳过超临界!
正式立项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
这个项目当时争议很大,但是在国家意志面前,所有专家和参与研发部门都只能服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最终,在中国华能、哈尔滨锅炉厂、上海汽轮机等23家单位的努力下,中国研发60万KW、100万KW的超超临界机组获得成功!


发展到现在,中国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已经占到了全球的半壁江山,技术全世界领先。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被美《电力杂志》评为世界顶级火力发电厂,每向外提供1度电只需燃烧274克煤。而日本排名第一的矶子电厂每向外供1度电需要燃煤304克煤。
但这样也有问题,虽然发电成本降低了,中国的产煤省份主要在北部的山西、内蒙和东北,千里迢迢把煤炭运到上海,运费实在是太贵了!
能不能就地发电,直接往沿海地区送电呢?
随后,中国点出了损耗非常低的特高压输电科技树,让西电东送成为了可能。
这样一来,当地挖出来的煤炭,直接送到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可以以极小的代价送到南方和东方。
从此,中国沿海地区的产能爆发,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干成了世界工厂。
1982年,中国电力需求量为180万KW,但是现在,中国电力需求量已经达到了18亿KW,你可以算算中国电力供给翻了多少倍。
可以说,正是充沛的电力,才保证了中国的强国之路。
4 中国的解决方案
越南缺电缺发电技术,而中国有电有发电技术。
所以前段时间,越南高层集体来华,除了想请中国人接手日本人留下的铁路烂摊子,还希望中国帮忙解决发电技术问题。
但是不巧,晚了!
2020年9月21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简单来说,中国不向外输出煤电了!不管先进的超超临界,还是落后的亚临界,都不输出了!
要知道,中国拥有巨大的煤电设备生产产能和煤电厂建设、运营传统优势。
现在放弃这些优势停止在海外新建煤电项目,可以说是吃了大亏的,但也彰显了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的格局。
中国这一举动,在低碳环保已经达到共识的国际社会,赢得了广泛赞誉,就连一直喜欢批评中国污染的外国媒体,也给了高度评价。
但这个承诺对越南来说,可以说是当头一棒。
为啥?
因为中国是越南获得电力的最后希望了!
目前,世界上除了中国,有超临界火电技术的只有三家,通用电气、西门子能源和东芝,技术虽然不如中国,但给越南用还是够的。


但是,迫于环保压力,2020年1月,通用电气已经宣布,退出新建煤电市场,即不会再新建燃煤电厂。
这个退出可不仅仅是不做了,而是出售资产、关闭燃气轮机工厂和裁员,基本不具备可恢复能力。
有意思的是,通用电气的煤电技术主要是原来阿尔斯通的技术,经过“法国版孟晚舟案”被通用搞到了手。
因为不是自家发展起来的技术,关了也不心疼,只是可惜法国人的心血了。
西门子能源和东芝,也在2020年11月,相继宣布停止接受新的燃煤电厂建设订单,停止销售新建燃煤设施的汽轮机。
早在2013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陆续宣布不再支持煤电项目。
七国集团(G7)已经要求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和其他主要国家尽快做出承诺,停止对煤电项目融资服务。
目前韩国和日本两大主要境外煤电投资国已经宣布停止对煤电项目融资,就连商业性的金融机构也在内部规定,不给煤电项目提供融资。
现在需要推煤电技术的国家普遍比较穷。
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情况下,想搞超临界火电机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目前唯一一个有技术,又有资金能给越南带来超临界火电的国家,就是中国。
但是面对越南的请求,中国两手一摊:
我也很难办啊!
中国有承诺在先,又与美国签订了气候协议,早就禁止了发电机组以及相关技术出口。
虽然中越关系还算不错,但也不足以让中国违背承诺吧?
再说了,你们越南的环境,也需要保护嘛!
不能只要温饱不要环保嘛!
当然,人家都求上门了,不给解决也不好,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将中国的电网拉根电线铺设到越南。


现在中越的三条输电线路只有110千伏,损耗太大,不划算。
干脆把中国500千伏的输电线路铺到越南吧(越南暂时还用不上适合2000公里以上输电的1100千伏输电线路)。
但这样一来,相当于供电标准全部要和中国接轨。
电网上必需的换流阀、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直流滤波器、特高压节能导线等,都要中国提供,相当于中国电网成了越南电网了。
其实这也没什么,如今,中国电网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比利时、希腊、阿曼、智利等国家和地区成功投资运营骨干能源网资产,并全部实现盈利。
中国电网早就是世界电网了。
可是越南心里还是不踏实,这就相当于国家命脉操控于其他国家的手中了!
所以越南到现在为止,也没下定决心,而越南的停电大潮,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缓解。
可能是越南停电的损失还不够疼,也许等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出来后,才能帮越南人下定决心吧。
5 煤电的重要性
越南面临的电力问题,其实是整个东南亚(包括印度)的普遍问题。
我们都知道,如今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中国发展,铁了心要重组世界产业链,积极培育中国制造替代者,妄图推翻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只不过原来的脱钩口号不得人心,吓得一大票国家纷纷反对。
现在美国换了个更隐蔽的“去风险化”,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想把中国从世界供应链上剥离。
西方国家希望替代中国的,就是越南、印度、墨西哥,以及巴西、印尼、孟加拉、泰国、柬埔寨。
但是今年的这场高温,把这些潜力国家的遮羞布都撕下来了。
越南前面已经说过了,印度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
和生产端缺电的越南不同,印度是使用端缺电。
要说起来,印度对制造业发展要靠电认识还是比较早的,早在2004年,印度就找到中国发电设备制造商,并与中国签订了首个大型发电项目。
随着中企在印度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印度电力生产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印度电力工业总装机量已经达到了两亿千瓦,位列世界第五位,甚至还要排在美国之前。
印度电力之所以短缺,一方面出在供电体制和基础设施落后上,印度的电力供应和输变电存在繁杂的体制。
以古尔冈市为例,古尔冈所在的哈里亚纳邦国有电力公司供应该市电力的30%左右,私人电力公司供应45%左右,商业园区和私人住宅自备的发电设备发电占剩余部分。
不同供电商拥有不同的供电线路,各自为政,根本没法统一调度,也没法把电力富裕地区的电送到电力缺乏地区去。


而且,电力系统中负荷系统不平衡引起的频率波动、设备损耗、落后的电力控制系统等都进一步加剧了电力短缺,导致停电频频。
印度信息技术革命的设计师之一南丹·尼勒卡尼在其著作《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中略带夸张地谈道,“停电被偶尔的供电打断了”。
另一方面是盗电和输电损耗所致。
在印度的大街小巷,缠绕如蛛网般低垂着的电线随处可见。
城市贫民私自从公共电网拉线,无序的布线催生了大量草根电工,他们赤手空拳,只需一把钳子,对电线一番拉扯后就能让普通家庭在停电之后重获光明。
新德里电视台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印度电力用户中有40%是没有交费的。
印度农村电气化集团曾透露,印度农村电力盗窃量占配电总量的比例已经超过27%,这相当于足够照亮纽约近两年。
盗电、私拉电线、输配电损耗等问题让电力公司经常陷入无法收回成本的境地,这对电力公司来说,挣不到钱又没法投钱对电网系统改造,让印度陷入恶性循环。


墨西哥的电力问题又是另外一种原因。
墨西哥的电力的60%由天然气提供,其中天然气的70%从美国进口。
有美国的页岩气在身边供应,发电倒是没啥问题,可问题在于,用天然气发电成本太高了!
天然气发电的优势在于排放较低,比较环保,但代价就是发电效率低,成本高。
煤电的发电成本每度在3毛左右,天然气则高达7毛到1块钱,是煤电的2-3倍多。
目前,天然气发电设备主要由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意大利安萨尔多及日本三菱公司四家公司垄断。
一个大型的天然气发电厂,投资动辄超过百亿。
不但导致天然气发电项目投资成本高,而且投产后每年还要给制造商巨额的运维费用,一年光维修费用就高达上亿美元。
这就导致墨西哥的电价比美国还贵,美国1.2元一度,墨西哥能达到1.5元一度!
要不是政府补贴了大部分,老百姓就真的用不起电了。
可问题是,如果制造业大量迁入墨西哥,墨西哥工业用电量猛增,墨西哥政府还能补贴得起吗?
所以,不要低估发达国家(把中国也算在内吧)集体停止对发展中国家停止火电输出带来的影响。
这基本上相当于锁死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之路。
我们都知道,工业化和制造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实现2000万以上人口国家繁荣富强的唯一道路。
可是工业化和制造业需要的是什么能源?
现在已经不是烧煤的蒸汽机时代了,要想机器开得动,必须依靠电,而电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充足、廉价、稳定。
别看这三个条件不起眼,但还真没几个国家能做到。
先看充足。
工业用电和农业、服务业以及居民用电不同,它本身就是靠能源转换为产品的,耗电一直是最大的。
同样产生一单元GDP,其耗能是其他产业的数倍到数十倍!
现在知道为什么西方国家为了保住自己的绿水蓝天,要把高耗能工业迁移出去,留下服务业了吧?
而且,随着人力成本不断提高,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越来越普遍。
自动化设备与人相比,最大的问题就是耗电。像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那样的厂子,每年的耗电量和一座中型城市差不多。
也就是说,工业越发展,对电力需求越多。
再看廉价。
廉价的电力,最终将会反映在商品的价格之上。
电价越便宜,意味着产品的竞争力越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
相反,如果电力贵,那么成本增高的产品卖不出去,就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别看电价便宜一毛钱没多少,那对企业来说简直是生死关口。
现在知道为啥山东的电解铝企业都一股脑往贵州跑了吧?
就是因为贵州电价便宜。
还有稳定。
稳定的电能,意味着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都能提供足够的电能,少了不行,时多时少也不行,必须够把所有机器开起来。


如果把这三个条件一套,就会发现:
现在唯一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发电方式,就是煤电。
水电虽然发电量大,价格也便宜,但前期建设成本太高,时间太长,而且受枯水期限制,供电不稳定。
风电和光伏呢?
太不稳定了,有风的时候风车才转,有太阳的时候才能发电,就算进行调度,也只能解决烧饭,照明,看电视、上网之类的基本电力需要,拿来搞工业那是要让人抓狂的。
天然气发电前面已经提到了,成本太高,PASS。
看来看去,煤电恰恰是成本最低、发电最稳定的电力系统,是发展中国家初期工业化必不可少的廉价电力来源。
所以,电力的问题是制约东南亚产业升级的巨大障碍,也是第三世界国家工业化的巨大障碍。
没有了煤电技术,这些国家要么只能当血汗工厂,要么只能稳稳地当原料提供者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一方面大力推广光伏和风电,另一方面死扛着西方国家的压力,不搞去煤炭化的原因。
因为煤电,仍然是我们最后的保障。
6 “两国双园”模式
现在,越南面临了全世界的煤电封锁,那么就相当于工业化停滞在当前水平,再也无法升级了。
最让越南难受的是,越南现在好不容易搞出来的一些制造业,绝大多数都是底端产业、贴牌产业、来料加工产业,天花板非常低。
想学中国产业升级吧,条件限制又做不到。
回顾中国的崛起历程,其实也是从低端产业入手,赚了钱之后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实现国产化替代,这才一点一点把大部分利润都留在国内,实现产业崛起和产业升级。
比如80年代我们搞纺织业时,染料被国外垄断,一吨普通染料10万元起,一吨高端染料50万元起,简直就是趴在我们身上吸血。
后来我们自己搞研发,掌握了染料技术,一下子将染料价格干到1万元以下,把境外的染料企业搞得纷纷破产——
发达国家的粉碎机外号就是这么来的。


此外还有服装的附属品,包括纽扣、拉链、各种挂件等等。
不要小看这些小玩意,没有一个强大的重工业与化工业基础,你就搞不定这些。
如果越南真的想摸着中国过河的话,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学当年的中国。
不仅只是把从中国进口的布料缝起来,装上拉链,而是发展化工业和金属加工业,最起码要把越南现在最需要的纽扣、拉链和五金件国产化。
但是对不起,重工业和化工业,同样依赖电能。
你看,这不就又绕回来了么?
陷入死循环的越南,只能沉沦在低端产业无法自拔。
找一拨女工,把从中国进口的布匹裁剪、缝合、安上各种附件,甚至连裁剪都不裁剪,直接把从中国进口来的半成品服装,缝上“made in vietnam”的标签,就直接交给海关报关出口。
或者,找一帮稍微有点文化的,把从中国进口的手机壳、手机屏幕、手机主板,用螺丝拼装在一起,然后装进盒子里,贴上“made in vietnam”的标签,再出口美国。


这样,就完美规避了美国向中国征收的特别关税,越南也实现了出口增长和拉动就业,堪称双赢。
只是这样,越南就成了中国产业绕开美国制裁的中转基地。
可是越南没得选择,面对缺电但又无法彻底解决的形势,越南只能在中转基地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如今,越南为了更好用好中国的资源,还想到了一个新主意:“两国双园”。
简单来说,就是在越南广宁省芒街口岸经济区,建设一个产业园。然后在隔壁的中国广西东兴市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也建一个产业园。


至于为啥两个产业园竟然严丝合缝地接上了?
别问,问就是巧合。
在这个合二为一的产业园中,水、电、气、排污、消防设施全部由中国供应,设备和管理由中国负责,不过人工都来自越南。
人力成本相比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大约节省40%-50%。
具体合作模式就是:
企业前期加工、核心技术留国内,再将部件从中国园区的大门运入进行加工、组装,然后成品从越南一侧的大门运出去,然后就满足了越南产地要求,可以名副其实地贴上“Made in Vietnam”了。
然后再通过越南海关卖到美国,一条龙丝丝入扣。就算美国人来查,也否认不了这些商品是越南生产的。


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从“四降三升”:
降低直接生产成本、税收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市场空间、产业链效应、享受自由贸易政策三个方面的拓展和提升。
目前这种“两国双园”模式正加速发展,涌现了一批如东兴边境产业园的跨境园区,如凭祥三诺跨境电子产业示范园等等示范工程等。
最近中国对东盟出口持续增长,对美国出口持续下降,就有这种原因。
7 下一个中国,仍是中国
这种“两国双园”模式不仅仅适合越南,甚至连中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也完全可以搞。
典型的如中印尼“两国双园”、中马“两国双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等。
这是深化国际合作,探索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新型国际分工合作模式,也为中国企业产能多元化布局提供了另一条思路。
特别是RECP协议落地之后,协议国没有关税,更有助于这种模式在RCEP区域内做大做强。
让中国商品改头换面,仍然行销全世界。
只要这种模式推广开了,什么缺电啊缺技术啊,都不再是问题。
我之前一直跟大家说,不要对产业链迁移太过焦虑,资本是逐利的。
说白了,哪里能多赚钱、哪里成本低,资本就会去哪里,这是资本的天性决定的。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中国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高铁网可以带来高效快速的人员和技术流动;
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一系列需求;
有能稳定庞大的电力供应体系可以让你不愁停电;
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可以让你不在担心战乱和动荡......


这一切叠加在一起,再加上产业链集群所带来的规模化效应,可以把制造业成本降低到所有国家都降低不到的地步。
这些优势,并不是说随便找一个穷哈哈的地方,搞点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劳动力,就可以简单替代的。
要想超越中国当世界工厂,先把供电问题解决吧!
为什么国家领导人强调“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因为当秩序崩坏、危机来临,煤,仍然是中国人,仍是中国工业,保命的东西。
当中国不再输出煤电,意味着全球工业格局已定。
不会再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实现像中国这样可以依靠制造业崛起,顶多在某一方面一招鲜罢了。
历史必将雄辩地证明,下一个强国,仍然是中国。
这里是@猫哥的视界,更多深度内容,可以?我个人V——hmgg0006
公众号(转载联系):猫哥的视界713、猫哥的世界;
今日头条:猫哥的视界;
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产业转移跟中国老龄化一样,它正在发生,将来也必然会发生,这种一眼可以看到的未来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杠?
另外,说什么越南人素质差,印度老停电,菲律宾营商环境不行,我不知道你哪来的自信心,30年前的中国工人素质很高?30年前的中国营商环境很好?30年前的中国电力充足?
枉费我们还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就允许你进步不允许别人进步和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人和人能有多大差别?你能做的事怎么别人就不能做?
有些人刚富起来怎么嘴脸跟那些污蔑我们,瞧不起我们,认为黄种人天生就不行,社会主义制度就有问题的欧美有什么区别?
因为转移的主要还是低端产业,做裤衩背心袜子的,失去工作的人主要是底层,这就可怕了。
其实小资和中产过得苦一点,哪怕炒股炒房失败损失了90%财产也不要紧,因为这批人是相对比较文明和听话的,翻不起什么浪来。
但底层可就不是了,那可是真的盛产张献忠和董志民的。他们要是没法进电子厂,上流水线打工,没饭吃了是真的会落草为寇杀人越货的,你也不想回到90年代那个社会治安吧,什么飞车党,火车站扒手那都是小的。
就拿今年春节下大雪,武汉那么多车堵路上这个事来说,如果有工作有饭吃的话,公路两边的村民也就煮点鸡蛋热水沿路叫卖,赚点小钱。
如果底层就业崩了的话,那这么些车堵在路上,等到了晚上,那可就是周边的村民,拿着锄头铁锹,来公路上洗劫抛锚的司机了。
你可能会觉得扯,毕竟有警察。但警力是极其有限的,何况财政不行,发不下钱来,警察也不好好干活,你被抢了就自认倒霉吧,更何况说不定到了那时候,附近的警察已经向着车匪路霸收保护费了。
你要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强大和脆弱是一体两面的。
一点不担心,没工作就来杭州全民搞直播。
你给我打赏,我给你打赏,这不就共同富裕了吗?
我在b站关注一个up 思乐在日本,这个up通过研修生途径赴日务工,每天就拍他到农场割包菜。他现在在日本第四年,每天八小时工作,每周休息两天,超时给加班费,每小时时薪大约50元人民币。住的地方是老板提供的一户建,各种家居齐全,每人一个独立房间,条件还不错,每个月扣住宿费。
减掉住宿费,假如不加班的话,这份工作一个月能给他带来五千至六千元左右的收入。但up每周六都固定加一天班,加班是双倍工资,这样一个月能拿到一万左右。
其实也不是很高的一个收入,但这样的收入,就让他的评论区充满了问怎么才能过去打工的人。
up最近说由于疫情期间中国人过不去,他的农场主就请了柬埔寨的研修生,使用后觉得又便宜又好使,已经决定不再使用中国的研修生了。
于是评论区突然爆发大量的提问,都很担心地问“日本不要中国人了?”“我们还能过去吗?”
也许有人觉得产业转移无所谓,可对很多穷人来说,他们的又一条人生路就这么断掉了。也许有人觉得给日本人打工真下作,可对很多人穷人来说,能去日本打工是需要他们在电子厂流水线干很久攒够中介费、付出很多努力学日语的好工作。
可能有人不知道像思乐这样没学历没技能的年轻人在国内正常来说应该赚多少钱,颇有去北上广送外卖随便干干都能破万的架势。推荐看看“小梅vlog”,两年轻夫妻在广州打螺丝,计件,每月休息一天,每天干12个小时,没有社保、医保,一个月下来两人总计收入6500不到。相比之下,思乐在日本有病假、有社保医保,不是计件,只要上班就有钱,每天八小时还有两次茶歇,双休,一个月也有五六千,难道没有说服力?
以前写的旧答案。直接复制过来。
电子厂有无数个缺点,甚至可以说是地狱,但我还是提醒一下,即使是地狱也分很多层。
反思和痛恨电子厂是经典的现代性对人的异化的议题,是工具理性极大化的问题,认为电子厂很冷冰冰很机器人,确实就是这种对人的异化,不断挖掘人的工具理性的具体体现。所以我觉得这个议题很经典,没有问题。
但正如我所说,地狱也是分层的。电子厂可以被取代,但重点在于被什么给取代,这个问题关系到许多人的命运。
理想的状态,是电子厂可以被日本式的发达巨型城市打零工维持基本生活的方式给取代。具体就是从事服务业,工作八小时,吃便利店的便当饮料,穿优衣库的衣服,租东京十平米的小单间。这算是摆脱电子厂的地狱模式了。
但目前的情况,在可见的未来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电子厂模式目前已经越发难以为继了,那么会往哪里转型就成了根本上的问题。我不直接回答,但我会间接说出答案。
过去二十年,事实上是占人口最多数的底层在几千年历史上过得最好的二十年。首先是物质上最富有,可以吃白米饭,偶尔可以吃上肉比如猪脚饭,其次精神上也是最丰富的,可以网吧玩游戏,可以染头发,可以去唱歌,可以夜市逛街,可以聊天软件认识异性对象。最后权利上其实也是最自由的,江西人湖南人可以自由迁徙到广东然后住东莞城中村。
用不了多久,很多人一定会无比怀念这个,湖南农村的男生,可以跑到东莞电子厂赚赚加班费,吃吃火腿肠蛋炒饭,买件假耐克,约女生唱歌喝奶茶开酒店钟点房;广西女生可以在广州城中村吃双皮奶,买买廉价化妆品,网上买几条小裙子,和小姐妹们逛街;河南的二本学生,毕业后在郑州月入四千混日子,咬咬牙攒点钱辞职去大理住住民宿,然后夸奖洱海实在是太美了,还在大理从别的文青那里学会了弹吉他。
你以为的乏味冰冷压抑绝望的痛苦,结果是一去不复返的最美好的日子。
工业化以后,化解失业青年危机的最佳办法,肯定要算是伟大领袖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知道失业青年,特别是失业男青年一多的话有多可怕了吧,当年的红卫兵们打砸抢,虽然主要是上层有人指引,但是遍地的失业青年和面临中学毕业就失业的学生对未来的恐惧,也是那砸烂一切的邪劲的原因。
九十年代末期,中国大地上流传最多的东北人的传说,可不是活雷锋。当年我不知道多少次听说过“东北黑社会”的凶残,当时的讨债公司,都要雇几个东北口音的大哥负责吓人,“一辆车,两杆双管,三个东北人,有本事报警”这样的都市传说,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所在的城市里流传。
可是当时的很多纪录片,现在在网上还搜的到。内容之惊悚,即使放在最傻叉的虎扑,都要感慨“尺度好大,放现在肯定不能过审”,这句话又提现了文艺战线为什么近年来好作品层出不穷,又体现了中国人穷疯了的时候的残忍,即使是天天把“美利坚枪击每一天”当语录背诵的粉红们都觉得“有点太极端了”。
有些人可能要说“天眼工程”,等失业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政府连维修摄像头都吃力的时候,等满大街的摄像头都故障的时候,等警察的工资都要打欠条的时候,等那些农村男孩背着行李到城里打工发现三千元的苦力活都要靠“门路”的时候。
他们和三十年前的前辈不同的是,他们真的是被“真理就在大炮射程之内”这种暴论从小洗脑的,这些人要么拿着刀爬进各家周公子的别墅“遍地公卿骨”,要么把他们扔进台湾海峡那个必然的绞肉机,想再来一次“知识青年下乡”是不可能了,因为农村的“知识青年”都要进城了。
那个时候,就知道富士康这样的,能带来几十万青年就业的企业,对社会的稳定有多重要了。
产业转移是早晚的事情。廉价劳动力是不可再生资源,人口红利期也就那么一两代人,如果不想让四十年来提高的人均收入被膨胀的人口给稀释,那么就必须要接受人口红利期过去后老龄化和劳动力大军萎缩的现实。
另外,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本身也是贫困时期的无奈之举。当在人均收入进入了国际中等或者中高水平之后,还在想留住这种“比较优势”,就和要上初中的小学生为了继续当全班第一选择年年留级一样幼稚。现在“找个电子厂上班”甚至在国内都成骂人的话了,而这或许是越南/印度人眼中的体面职业,而且那边的工人要价更低,素质也不会比你差,政府还会把这些行业当成先进产业鼓励,不转移才怪呢。
还有,不要小看资源禀赋的作用。再好的基础设施也弥补不了大自然的馈赠。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如果沾不上内河水运的红利,无论怎么修铁路和高速,运输费用终究是无法与直接的水运竞争。在中国的东部沿海的地价劳动力优势已经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之后,制造业只会往其他成本更低的沿海地带跑——中国的沿海地带榨取完了,那么后面可不就是越南印度甚至非洲的沿海了吗。
任何的高速指数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波动式的缓慢渐进发展才是历史的常态。做好增量萎缩的心理准备,想好如何把存量用好,从力争第一的昭和奋斗逼时代(当然这是说1945年后的昭和时代)走入与自己和解的平成佛系时代,或许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主题。
中国所谓的全产业链、世界工厂的重要性,就如同俄罗斯的天然气。
前者是企图绑架美国,后者则是绑架欧洲。
经济利益为次,重点是在政治利益上试图让美欧让步。
现在眼看筹码越来越少,自然担心。
马斯克说过,如果中美冲突,那么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可能只能本地化销售而不能再供应欧美了
其实他的看法代表了很多外企的看法,包括苹果等,这也是外企需要将部分产业链转移出去的原因,加上疫情期间的封控政策和俄乌战争中的欧洲能源危机都让老外明白一件事,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是非常危险的。
今后的趋势就是,供应中国的产品将继续本地化生产,而供应欧美的产业链会全部转移出去以提高多元化生产降低不可抗力的风险。
几乎每一个资本家,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资本家都明白一个道理,订单要比工厂重要的多的多的多。
国外一开始看中这个市场觉得你13亿人,这是一个多大的消费市场啊。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明白了你这么个13亿人的消费市场还没有一亿多的日本市场大(房地产、政府消费落不到外资头上)。
而你的生产成本现在又上来了。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采访时公开说,他们厂在合肥生产一块芯片成本比台湾高25%,劳动力虽然便宜,但乱七八糟的成本太多了。
生产不行,消费也不行,随时还有产权风险。不转移是傻子。
这不是担心了,而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了。
大润发尹衍良说过,他这辈子最成功的决定就是把大润发卖掉跑路。
因为只要产业转移了,哪怕就是最垃圾的血汗工厂转移出去,也会导致大量中专大专学校的倒闭。
产业转移了,阶级固化就完成了。
因为真的会转移。
中国人数多,产业现有的基础上转移一部分,不需要全部转移,只要转移一部分就可以,转移趋势明显扩大,等到某一个临界点,转移过程会加速进行。
看视频,广东一些地方一小时单价,降到了9元了,还在有人迷信,全产业链不可替代,呵呵,这个地球谁都能被代替 ,不过是时间长短罢了。
最底层人民的工资与劳动强度,工作环境,招供人的条件的变化,综合的看,最能反应真实一切,比所有数字都准。
不存在既要又要还要,老想扭转规律,一说自己独一无二,只比伟大不比待遇,人口,技术,大环境都不站在自己一边。
既要低端,又要高端,还要中端?合作共赢?
美国人失去工作,要打贸易战,从中国手里抢产业。
中国人失业,那么多人觉着对不起美国,说是因为咱们抢了人家的产业,所以人家要打我们?
吃着中国的饭,骂着中国的娘,美国反倒成了亲爹?
还有人,说他不生孩子,让中国完蛋,看你怎么办?
把我都看乐了。
我现在就在你们的精神家园美国,拿着工作许可,可以工作,能拿绿卡,虽然不需要。
但起码不用像你们一样,还得“走线”过来。
我有选择,但我看好中国,投资中国。
你们有选择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国被你们这帮人毁了,我随时可以来美国,生活不受影响,你们能去哪?
精神祖国都不要你,你的自信来自哪儿呢?
说回产业转移的话题。
苏州工业园区,给高铁供应座椅的厂,6000一个月招电焊工,招不到。
眼看订单要到期,老板急了,给到8000,这才招来几位。
除了1位年轻人,其他三位都快50了。
老板看那几位老师傅,怎么看怎么眼熟。
后来一问才发现,原来其中一位去年刚被人挖走,另外两位也是前几年被挖走的。
唯独年轻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没干过,连电焊机都不知道怎么开。
既然来了,那就干吧。
老师傅忙着拿计件工资,只能老板亲手带年轻徒弟。
教了三天,勉勉强强上手了,结果第四天人家不干了。
老板还问,难不成刚学会就被挖走了?
人家说,不是,你这活儿纯粹拿命换钱,没准儿钱没赚到,还得先花钱治病。
倒不如回老家躺着,还能帮家里打扫点儿剩饭剩菜。
现在的事实就是,工业园里基本是老面孔,年龄大多40往上,跳来跳去总是这些人。
偶尔有年轻人进来,呆不了3天,就跑了。
为啥跑?
我去过厂里,新口罩带进去,呆俩小时,出来口罩一摘,里外都是黄的。
你就想想,是什么环境。
要是自家孩子,我宁可他在家趟一辈子,也不让他进厂,看着心里真受不了。
那你说老板为啥不改善一下环境呢?
因为要花钱啊。
你说老板这不是资本家吸血鬼吗?
还真不见得。
好多中小厂子的老板,自己也天天泡在车间,就算不为工人着想,难不成连自己命都不要了?
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这些低端制造业的利润太薄,尤其近几年,一年不如一年。
好多厂刨去人工,老板一年到头不亏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他们之所以还坚持,靠的主要是惯性。
往好听了说,一大厂子要养活,不能撂挑子。
往难听了说,这是他们唯一营生儿,从年轻干到老,有一天不干了,也不知道干啥。
我认识这位老板,跟我掏心窝子,说自己甚至盼着有一天工厂起火烧干净,这样他就解脱了。
都是这种心态,你让他们投资改善环境?
那为啥这些低端制造业利润这么薄?
因为中国人力成本长得厉害。
同样一个工人,东南亚、印度那边,工人工资也就是咱们零头。
就算人家素质低,效率不如我们,可这些活儿也没啥技术含量,5个顶1个总可以了吧?
可工资却连我们的1/10都不到。
这就是最近满世界都在喊的产业转移。
为什么人民币贬值,出口却迟迟不见增长。
产业转移是一个主要原因。
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只是相对于美元贬值,但全世界相对美元其实都贬值。
而我们恰恰是贬值最少的,相对于欧元、日元、英镑反而是升值。
更不用说印度、越南、土耳其这些国家,他们的经济根本扛不住跟着美元加息,只能狂贬。
可出口已经这么惨淡了,为啥国家一点出手搭救的意思都没有,反而一再强调“深化供给侧改革”呢?
因为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想再搞这种“血汗工厂”。
中国人要站着把钱赚了。
现在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
低端产业基本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状态,这也是在倒闭厂长们进行产业升级。
形势难道还不够清楚吗?
以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年轻人只会越来越少,已经不大可能进厂了。
等这一批4、50的工人退休,工厂真的就彻底招不到人了。
招不到人怎么办?
一种是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东南亚、南亚、非洲,这也是一带一路覆盖地区。
另一种是上机器,自动化生产。
你也别成天哭着喊着被人抢了饭碗,这种粥里掺沙子的饭,给你你吃吗?
同时,中国也正在发展高端产业。
只有这些产业,才能让年轻人坐在写字楼里。
但你说事儿容易吗?
当年欧美人不想进血汗工厂,我们替他们进。
现在我们也不想进了,让东南亚、南亚、非洲人进。
那我们呢?
我们要抢欧美人的位子。
一带一路不但要打破美国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还要打破美元霸权。
合着这是要彻底砸了人家的锅呀。
你说人家能干?
不干就要打。
只不过掂量一下分量,动刀动枪还真打不过,那就打贸易战呗。
贸易战也是战,虽然不见血,但其残酷程度可不比热战小。
同志们要清醒,现在我们正处于战争状态,美西方亡我之心不死。
更确切地说,应该叫你死我活,中国崛起,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将彻底崩塌,这也是他们的殊死一搏。
光芯片一个领域,中国一年的进口额就高达4000多亿美元,约合3万亿人民币。
这玩意主要成本就是“沙子”和研发,而研发的大头是科研人员工资。
咱们假设一位芯片工程师年薪30万,这3万亿人民币能养多少人?
答案是1000万。
2022年应届毕业生也是1000万左右,包圆了。
同时,欧美也要有1000万人失业。
所以你大概知道这场贸易战是什么性质了?
你心心念念的白领工作,就是这么被人家卡脖子卡没的。
我们的应对方案其实也极其精彩,只是篇幅有限,只能另起一篇。
感兴趣的同学关注吧。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是时候为自己的认知付出代价了,虽然这里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但只要大部分人有着鲨比的认知,就一定会走向鲨比的结局。
某种意义上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我附近一个帽子厂,算是合资的吧,在这边开了近二十年了,给美国那边做订单的,在我们这边算是用人最多的一个厂子。
之前的时候,厂里大概400个员工上下,然后因为一些原因,比如交通不方便不好招人等,在附近的乡村一共是开了11个二三十人到七八十人不等的分厂,一直还过得去,从几年前开始,陆陆续续的,现在所有的分厂都已经撤掉了,总厂这边的人也减到了300左右,不是没有活干了,是因为他们去越南建了一个厂子,在那边招收了大概1200个工人,起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国海运价格泡沫式的增涨了三倍------虽然也有可能有别的原因,但是我们就不好臆测了。
当海运那边回过神来整改,虽然现在已经又降到了比以前更低的运费,人家在越南那边的工厂已经建好了,怎么可能再扔了撤回来?
这不是个例,虽然我不了解别的厂子是什么情况,但是我家就住在国道的边儿上,以前的时候,来来往往的大货车有一大半是装船走青岛的集装箱,现在三十辆里面不一定有一辆,光靠吹NB是没有用的,老百姓的眼有时也是看得到东西的。
在农村本来这些能稳定发得上工资的工作就不好找,现在撤走这一大部分以后,最起码是有五百人失业,虽然说农民不值钱,农民失去工作也不算失业,但是,一个乡镇的农民就少赚了这个钱不是?如果照每人每年四万算的话,这五百个家庭一年就要少收入两千万。
一个不到8万人的乡镇,去掉人员流失,也就是四五万人在这生活,虽然在甲方眼里这钱也不是他们的,少收入了也无所谓,但是吃亏的总是老百姓。
大多数答案都是没干过制造业的答主回答的,让我这个真干过的回答下吧。
外资在16年左右的时候已经开始系统地撤出中国,原因很简单:人力成本增加,利润下跌。
可以说,撤离是必然的,因为制造业本来利润就不高,在中国的外资制造业又以低端代工为主,人力成本的上涨足以压垮那么点利润。PS代工厂的支出大头为原材料,占比能达到80%以上,但是这部分是无法控制的。
在16~19年的产业转移以降低利润,20到如今则多为保障供应链稳定,防范政策风险,换而言之,是分散风险。
诸多回答中,最典型的观点便是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优质劳动力。
但是,以一个中高层职业经理人的考虑角度,这样都是次要的,他们考虑的最多是管控风险,降低不确定性。
简单而言就是,投资者/企业关心的是:我这家公司稳定地活下去,而不是舒服却危险的活着。
大部分情况下,企业并无政治立场,但是企业所在国的政府会因为政治立场采取某些措施,这会导致经营风险。
同样的,鉴于国内过去3年的防疫政策,大多数欧美外企也会采取多制造业中心的方式抵御不可控风险。
实质上,产业转移对于中国最大问题在于:过去数十年的发展期,并未找到除大基建外的拉动经济方式,而因人均消费能力不足,内部需求迟迟未能打开。
即生产得建立在消费之上,如无消费谈何生产?
故而,中国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在释放内部需求,让产能与消费匹配。
有人看继续写~
经常去沃尔玛。
偶尔也去Target。
对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问题感兴趣,所以在这些超市购物时,经常会留意日常需要购买的物品的产地,是来自中国还是其他国家。
下面的照片是大概半年前拍摄的。
图片展示的是在以上两个超市(杂货店)售卖的部分物品的产地标注信息。
二话不说,上图。


儿童衣服 印尼生产


印尼生产


柬埔寨生产


衣服 越南生产


衣服,印度产
我随机抽样了一些衣服、厨具、灯具等商品检查其产地。
发现,很多的衣服已经改为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尼和印度生产了。
厨具、灯具等物品还是中国生产的。
目前,沃尔玛超市里,还是有很多的货物是从中国进口的。
下面还有更多的图。


衣服 柬埔寨生产


衣服 中国生产


衣服 泰国产


这是一个厨具,中国造


这个厨具也是中国造


衣服 柬埔寨产


衣服 柬埔寨产


衣服 尼加拉瓜(中美洲) 产


Made in China


厨具,中国制造


灯具 中国制造


衣服 印尼产
我的理解是, 产业转移为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增大,中美贸易战等贸易争端等诸多因素,肯定会导致一些企业受到影响,考虑将其生产线逐步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
这些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和非洲国家,以及一些中美洲国家。
毕竟,资本都是谋取成本最低,利益最大,同时,要规避贸易风险。
且,中国不可能永远赚低端产业的钱,这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但,目前看来,也许,这个产业转移发生的有些快了些。
因为,矛盾的是,中国人口基数很大,人们都要就业、吃饭,为了稳住这个基本盘,还是需要很多的低端的制造业来保证就业率和他们的收入的。
所以,低端产业转移的如此之快,可能会影响很多人的就业、吃饭问题。
更严重的问题是,低端产业转移太快,可产业升级却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而已。
这是个巨大的潜在问题,可能隐藏很多的风险。
我个人理解的产业升级,就是要把产业升级到高端制造业。附加值高,这样,人们富裕了,内需就旺盛,很多人就可以自然流转到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一般来讲,所谓的高端制造业大概包括:
航空航天制造业:民用和军用飞机、火箭、卫星、导弹等产品的制造业。
光电子制造业:包括光电器件、半导体器件、液晶显示器、光电通讯设备等产品的制造业。
新材料制造业:包括高性能合金材料、高强度钢材、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等产品的制造业。
生物医药制造业:包括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等产品的制造业。
智能装备制造业:包括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智能传感器、工业自动化装备等产品的制造业。
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业。
精密仪器制造业:包括精密测量仪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通讯设备等产品的制造业。
以上是一些高端制造业门类的例子,这些行业的技术和产品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是当前各国都比较重视发展的高端制造业领域。
就我个人的了解而言,目前的中国,在这些高端产业中,绝大部分都是刚开了个头,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远没有能够占据上游的位置。
但是西方国家却已经意识到了危机,于是开始设置各种障碍,阻碍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
他们同时重塑全球供应链布局,以降低中国的分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可能还得吃很多苦,甚至要做好准备“走一些弯路”吧。
怎么办呢?
只能“对此表示谨慎的乐观。”
另,阻碍中国产业升级的其他关键内在因素还有很多,但是都不能谈论。所以只能“对此表示谨慎的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更
楼下评论区讨论很热烈,很多蓬友帮忙提供信息和资料,说明服装加工类低端制造业早就转移了。
而且东南亚的很多工厂其实还是中国人开的。
自己人开的,很好!
那么,服装加工的话题讨论就此结束。
来说说高端制造业(附加值高)以及产业升级的问题。
我在上文中说,我们的大部分高端产业都是刚开了个头,离形成竞争力还差得远。
而且西方已经开始卡脖子了。
我之所以担忧产业升级和高端产业的发展,是因为,高端产业的发展需要前期投入巨量的资金,同时需要很多专业的、高精尖的人才全力投入才行,而且往往需要等待很久的时间才会出效(成)果。
这里说的很久,大概,一般30-50年起步。也就是说要提前30-50年布局、谋划、铺垫。
这一点也不容乐观。
国内的文化有其弊病。
比如:
不尊重人才。毫不讳言的说,要做人才,先得学会做奴才。
外行领导内行。
搞行政的是老大。
急功近利(这一点非常致命)。
不尊重科技,不崇尚科学。
私营企业总体来讲,力量薄弱。而创新研发这个东西,还是得依靠私企的灵活性,以及和市场对接才行。
以上负面因素导致国内搞高科技很困难。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人才,给予优厚的待遇和友好的环境。仅仅这一点,就做得非常不好。
我之前说中国的产业升级刚开了个头。
比如,就目前来讲,全球范围内,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还非常少。
以我搞的生物医学行业为例。
我们平时在实验室用的最优质的免疫印迹抗体,酶,各种生物化学试剂,耗材(枪头、试管),移液枪,以及检测实验结果用的仪器,都是欧洲、美国或者日本生产的。
大家可能听说过的电子显微镜、冷冻电镜,等等,也都是日本、德国或者美国生产的。比如很多光学仪器,基本被日本、德国垄断。国内企业想要突破,简直难如登天。
再比如我们生化环材搜集、处理数据用的软件,也基本都是西方社会开发的。
隔行如隔山。其他领域的不敢随意评论。
不知道以上列举的航空航天、光电子、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具体状况是怎么样的?
其实,如果你掰开手指头认真数一数,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基本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
所以说“路漫漫其修远兮”。
所以我反复说我们产业升级刚开了头,就被卡脖子,后面的形式非常严峻。
而以上的高科技的东西,绝非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就能攻克的,也绝非无脑而又傻到极致的自诩“爱国”的人在网络随意辱骂、攻击他人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
绝大部分民族主义者,没有接触过高科技,更没有搞过研发,根本不知道高科技研发、创新意味着何物,偏偏又不会思考和辩证,容易被单方面的舆论信息蒙蔽,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和艰难。
他们不知道一款高科技产品的出现,是需要通过建立先进的管理系统、吸纳杰出且踏实肯干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又能完美的对接市场才能达成的。
偏偏现在民族主义高涨,民粹主义萌发,有些人还想煽动和利用这些情绪为自己谋利。这些都会严重损害高科技的发展,为锅家未来的走向埋雷。
而搞研发,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人才”,给予好的环境和待遇。其次要尊重、崇尚科学。
对此我表示非常悲观,因为儒法结合的社会环境,极度缺乏这样的土壤。虽然改开了,但是几十年来积累的沉疴又基本无法治愈。
比如,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她不会,也不愿经营人脉,于是评不了院士。
再比如,有些单位领导对待人才的态度是:人才?什么TMD人才?lao zi 这里最不缺的就是TMD人才。(言外之意是,要想做人才,先学会做奴才。)
以上说的是现实,容不得你不服气。
基于此,必须对产业升级表示“非常谨慎的乐观。”
——————————————
楼下评论区居然有人嘲笑我在Walmart买衣服。还影射说只有穷人才在Walmart买衣服。我确实是穷人。
我就是个穷读书的,一个科研狗,薪资水平很低,生活很拮据,确实得去买很便宜的衣服。
即使我经济状况改善了,我对贵的衣服也没有兴趣,奢侈品对我更没有吸引力。
我一般不太喜欢去交智商税。衣服嘛,就是个保暖,遮羞加装饰的东西,不值得我花大价钱。
身边绝大部分同学的经济情况都挺好的,可是大家都过得很朴素。大部分都是穿着简单的体恤衫,牛仔裤,开着非常廉价的日本或者美国车子。
我也就是体恤衫和牛仔裤。
我也参加过一些学术活动,经历过几次学术委员会的答辩活动,即使这样的场合,也都是非常随意的T恤衫、牛仔裤。这个打扮没有什么不妥。
大部分人也都是这样的。轻松自在。
当然,你如果非常正式的服装,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没有人会苛责你的衣服。
这边的文化就是这样。
我也认识这边不少的华人家庭,很多收入不错甚至很高的人,也是穿着很朴素,车子就是皮实好用的日本车。
有时候,我会开车去这边的豪宅区逛逛(美帝这边的neighborhood基本都是随意进出,即便是豪宅区),发现,那些富人住着豪宅,但是很多人开的车子也就是30000美金左右的日本车。所谓的10万美金以上的豪车,很少见。
美帝的人,无论是穷人,还是有钱人,貌似更钟情于日本车,或者大皮卡。
美帝的大部分有钱人也去Walmart,也会趁着超市打折使劲抢购。也会去吃快餐店的几块钱一个的汉堡和薯条。
有钱人也是穿着普通的衣服。很少见到有人背着奢侈品的包包。
也不排除我孤陋寡闻,见识短浅。
但是我认为这边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挥霍或者炫耀自己的富有并非主流文化(但是也有人炫耀)。
根据我的观察和总结,虽然华人群体大部分低调,但相较于其他族裔,我仍然认为华人群体依然是最喜欢炫耀自己的富有的一个群体了。
如过有一天我突然变得很有钱,我宁愿把钱投入到我个人的爱好,以及深入发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目前仍旧倾向于认为,真的有自己思想主见和坚持的人、真的有能力和深厚学识的人,一般不会通过炫耀自己的衣服、包包、车子或者物质财富来证明自己。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在真正的力量面前,所有的表面浮夸、炫技都没有任何鸟用。就好像你的拳打得再好,你的剑舞得再美,也抵不过一把机关枪的威力。
我觉得以上的话还是说一下的好,有利于化解一些认知差异和偏见。同时也可以稍微稀释一下拜金主义在我们文化中的比重。
有什么可担心的,明天直接发文件,禁止产业转移,这不就没问题了吗
美国包括其盟友,现在对华有个核心政策。
anything-but-china,简称 ABC 政策。
前些年很多人一直喊着要看烟花,接下来有的是机会慢慢看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4 14:24:12  更:2024-03-04 14:32:09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