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美国大萧条期间青年人应对失业的方法,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美国大萧条期间青年人应对失业的方法,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美国大萧条期间青年人应对失业的方法,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求职 美国大萧条 美国大萧条期间青年人应对失业的方法,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1.大萧条考公,必须当警察。劝人考教师,天打又雷劈 一般地说,大萧条期间美国地方士绅们总还能让本地的警察穿上像样的制服,因为那时大家都担心经济崩溃、失业和饥荒导致的治安问题。 甚至为了保护富人区和镇压工人起义,大资本家和商会除了招募雇佣兵和杀手(例如屠杀工人的刽子手,臭名昭著的“博格夫”和“平克顿”)还会主动给警察捐款捐物,为警察购买武器。 |
|
美国特色治安管理办法之——大 炮 镇 P 可是对公立学校的教员就没有那样关怀了,由于地方政府税源不足,教师的生活比别人来得苦,大萧条初期,还在他们的工资里扣钱来资助施汤站呢。 学生每年增加二十多万,学校就得进一步节约开支。教室不够,书桌就摆在走廊里,有炉子的活动房子里,甚至洋铁皮棚子里。音乐课和美术课取消了,教科书是这学期用了给下学期另一班用,弄得卷角污损,字迹模糊,残缺不全,教室越来越挤了。 最后,竟连教师的工资也发不出了。 到1932年为止,只因教育经费不足,全国已经有30万儿童失学。密西西比州、明尼苏达州北部、爱达荷州、南达科他州和亚拉巴马州的教员,只得轮流到各学生家里去“吃派饭”。俄亥俄州德顿市的学校每周只上三天课,阿肯色州的三百多所学校有停课十个月以上的。在堪萨斯州,因为小麦一蒲式耳只卖二角五分,所以乡下的教师每月工资只有35元,一年又只支八个月薪水,合计280元。艾奥瓦州的教员每月薪金40元,只及华盛顿政府所说的产业工人最低生活费的一半。 阿克伦市拖欠教员工资多至30万元,扬斯顿市欠50万元,底特律市80万元,而芝加哥市竟超过2000万元。 2.你当大吃饱跟你闹着玩呢? 1932年这年最可怕了。 当年10月,即罗斯福当选前的几个月,纽约市卫生局报告说:公立学校的小学生有20%营养不良。 美国友谊服务委员会的秘书对国会一个委员会说,在俄亥俄、西弗吉尼亚、伊利诺伊、肯塔基和宾夕法尼亚各州的矿区,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总数90%以上,他们的症状是“思睡、发懒、困倦、智力发展受阻”。 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去吃点东西,她回答说:“不行啊,我家是轮流吃饭的,今天该我妹妹吃。” 又有一个小男孩让人看他心爱的小兔子,他姐姐悄悄地对来客说:“弟弟以为我们不会把小兔子吃掉的,可是我们就要这样做啦。” 一个名叫莉莲·沃尔德的社会工作者感到十分不忍,她问道:“为了让孩子们吃饱,有些人自己一连饿几个星期,饿得直打哆嗦,你看见了没有?” 有一个有儿女的人满腔怨气地说:“咱们工人再也没有养孩子的权利了。” 马萨诸塞州有一个牧师说:“我认得一家人,他们今年只吃小扁豆过活,买不起面包啊。我们的孩子怎么办呢?” |
|
有扁豆吃的人还是幸运的,就在此时数千万四处逃荒的美国人正在野地里挖野菜乃至杂草(后来连杂草都吃没了,就吃杂草根)、树叶、蒲公英、烂菜叶、在垃圾桶里翻西瓜皮和馊饭泔水果腹。 可是胡佛总统对记者们说:“并没有谁真正挨饿。拿那些流浪汉来说,他们吃的就比过去什么时候都好。纽约有一个流浪汉,一天吃了十顿饭。” 1932年9月号的《财富》杂志干脆骂总统撒谎,它说:“应该说有2500万人衣食不周(饥荒),这才是美国经济状况比较准确的描写。” 大批美国人活活饿死的事例,《财富》杂志、《旧金山纪事报》、《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和国会听证会都记载了不少。 例如全美国最富裕的纽约市,其福利委员会报告说:(时间段未知)仅登记在册的就有29人饿死,另有110人死于营养不良,多数是儿童。 (而根据国外一些“有良心的独立学者”估测和推算,美国大萧条期间有700万-800万人因饥饿、营养不良死亡) |
|
时任美国总统胡佛根本没有看到人民的痛苦,不过他卸任以后就免不了见识一下了: 有一次他在落基山区钓鱼,有个本地人把他领到一间茅屋里,看到一个孩子已经饿死,另外七个也奄奄一息了。 3.“统计局和官方统计数字中的大萧条幸福生活” 正当几千万美国人正在大吃饱大健身大运动时,美国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却为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副景象: 大萧条期间,美国官方统计的美国人死亡率和预期寿命不但没有恶化,反而还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美国提供的统计数字中——1930~1933的大萧条,反倒极大利好了死亡率的下降和国民预期寿命的改善。 例如1928年时,美国的人均寿命只有57岁——结果随着大萧条带来的大健身大减肥,统计数据里的美国人均寿命狂飙突进到了63岁! 要知道近一百年后的2022年——以人类历史上最发达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医疗医药和保健护理水平(还有全世界最昂贵的医疗花销),美国人的人均寿命也只有76岁而已! 不光大萧条,甚至1921-1938年期间美国每次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几百万乃至几千万人大失业大下岗大吃饱时,统计数据中所有年龄段的美国人的死亡率都会下降、同时预期寿命也会大幅上升。 也无怪乎甚至有人开始吹捧起“早该大萧条了!”: 到了证券市场崩溃三年之后的今天,孩子们却唱起这样的歌来了: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不过,这首歌金融巨头们是听不进去的。他们依然鼠目寸光,盛气凌人,脱离实际。 他们在《文摘》杂志里读到的文章,居然盛赞大萧条带来的好处,例如说: “现在人们做生意比以前客气了,在家里也往往比以前讲道理了,尤其是那些没头脑的女人家。她们过去不知好歹,不关心丈夫,不料理家务,现在都服服帖帖,小心谨慎了。” 一位共和党的新泽西州州长候选人给选民们带来了大萧条的好消息:“繁荣太过分,就会败坏人民的道德品质的。” 4.大萧条生活小妙招 因为觉得人穷丢脸,所以大家总是遮遮掩掩,不让邻居知道,而且常常也能瞒得过去。 对门人家的底细,谁也识不透。那位衣冠楚楚、每天早上按时出门的青年律师,说不定是拣个偏僻地方去挨户兜售杂志、便宜领带、真空吸尘器、高压锅、“二合一”牌鞋油之类的东西的。他甚至可能干脆换一套破衣服,在另一个市区向路人行乞。他也可能像千人万人那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找不到工作,眼看孩子日渐消瘦,只有彻夜同绝望交战的份儿。 当然,人在街头流浪久了,也能找到一些窍门。 譬如,花五分钱要一杯咖啡,然后白要一杯开水,把柜台上的番茄酱倒一些同开水一搅和,就算是番茄汤了。 冬天,报纸塞在衬衣里边是可以御寒的;如果料到在职业介绍所外面要排上几个钟头的队,事先用麻包片把腿包扎起来就是了。 鞋可是个特殊问题。硬纸板可以衬鞋底,有些人还喜欢在鞋后跟垫上棉花,走水泥地少硌脚。 但是如果一只鞋子真的完蛋了,那就什么办法也不中用了。最先磨破的是纸板,接着是袜子补丁,于是雪水渗进鞋里,糊满了脚丫子,加之鞋钉直扎脚跟,结果只好用一种特殊的姿势走路。 穷人家为了省钱度日想出的种种妙法,说来真了不起。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己动手卷纸烟,要不就抽“翅膀”牌(一角钱一包);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 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旧被单剪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这样在邻居太太面前就不显得寒碜了——其实邻居手头一样紧,恐怕采取的办法也是一样。 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的卡片保存起来,明年好改寄给别的朋友。有时,某人一连几个星期不露面,街坊上只听说他“有事出门”了。如果这人体贴妻子,他是不会对她透露此行实情的,因为其中的辛酸她万万想不到。 5.“战报会骗人,战线不会” 1932年7月28日——正是那天,赴华盛顿请愿讨薪的退伍军人和家眷们被麦克阿瑟的坦克车、机关枪、毒气弹赶出了首都——美国国际新闻社发布了头条新闻: “我国各地的发展情况表明,新的繁荣时期的太阳,正在开始穿过经济灾难的云层,冉冉升起。” |
|
同一天,在毒气弹开道下,美军坦克机械化集群烧毁了讨薪退伍军人营地——熊熊大火倒是“穿过经济灾难的云层,冉冉升起” 美国国内各报在同一周内也出现了这样一些标题: 『实业界脉搏加快 全国各地工厂重新开工 生意好转 新英格兰各纺织厂复苏 据报有些城市开足马力大搞生产, 失业人员都找到了工作 东部各州商业复苏方兴未艾 资方感到繁荣指日可望 马克·沙利文报告说,工商界镇静乐观 经济回升已无障碍 近数周来各州储备银行 情况十分良好 预计九十天内生意好转 繁荣好景日见增加柯蒂斯估计前景美好』 可是,所有这些报纸偏偏都只字不提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那就是: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的国家里,有一千五百万以上的人到处找工作,可是哪里也没有工作可做。 6.中产阶级的先生女士,学好野外求生! 在每个城市排队领面包的人群里,都有若干衣冠楚楚的人。预审法庭的法官无法知道,那些犯了流浪罪,带到他们眼前的,是些什么人物。(没错,美国逃荒是犯法的!) 有一个被告承认,他在布鲁克林区的空地上睡了四十六天,谁知道他竟是个科罗拉多大学毕业生,还曾先后在巴拿马、中国,智利和委内瑞拉政府工作过,当过土木工怪师呢。 (冷笑话:这位仁兄若是留在中国,无论是为蒋家王朝还是地方军阀——甚至跟着红军走长征都很可能要比在美国大吃饱大健身大运动幸福的多。) 另一个被告是二十年代最出名的厨师之一,他一直住在规定要拆除的危房顶楼上,天天读着自己的旧菜谱,越读越伤心。 中产阶级是破落得迅速而令人痛心的。在加利福尼亚州水库工地上干粗活的工人当中(据说这些工人的待遇也就和苏联古拉格劳改犯差不多),有好些先前是农场主、牧师、工程师,还有一位中学校长和一个密苏里州某银行的前任行长。 在芝加哥市,有两百名妇女在格兰达公园和林肯公园露宿。她们一无窝棚,二无铺盖,什么遮身保暖的东西也没有;到了晚上,就躺在冰凉的地上打颤,直至第二天黎明。在纽约州的巴比伦,长岛警察发现有一个注册护士在一个私人庄园的槭树丛中捱饿:整整两个星期,她都睡在一堆破布和新闻纸当中。 在衣阿华州的奥斯卡卢萨市,有一个失业女教师带着两个孩子,准备在一个上头扯起帐篷的地洞里度过第二个冬天。 正如《纽约时报》的记者卡贝尔·菲利普斯所说,夜间敲门讨饭的,“可能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在你所谈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1932这一年,名作家也在赤贫者之列,其中有些留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的记载。约翰·斯坦贝克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成肥皂来洗衣服;他连寄稿件的邮费也付不起,是代理人代付了,可是稿件却没人要。 7.人民群众喜迎坐牢 坐牢常常被看作享福。正如密探长米切尔对科斯蒂根参议员所说,在警察声言要逮捕那些流民时,“他们便笑着说:‘正好。这样一来,我们倒有个睡觉和吃饭的地方了。’” 8.美利坚硬造清水活命,小球藻都要自愧不如 为了弄清为什么美国老百姓都宁愿吃牢房里的饭,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生托马斯·迈尼汉特地穿上破衣服混进一群青年流民当中去。 他发现:要有吃的就得排队领。领食物的地方一般是教会教堂,或者是慈善收养院和救世军流民收容所,又或是市办救挤站。 准确点说,这些都应该叫作施汤站。 “而且所施的汤一律是——我亲自吃过——清淡如水,既不热,又无味。就给这么一点汤,哪怕是一片隔宿面包也不给,苏打饼干当然更没有了。一碗汤只有一小杯那么多。” |
|
比起赈灾发清水的美国老爷,只是往粥里混糠掺沙子的和珅都可谓是配享太庙塑金身的大善人了! 如果说想靠喝白水活命实属荒唐,但资本主义更荒唐的一面还在后面——就这杯老爷心善发的“清水”一天也不能领两次。如果领过一两天,还不准你再来领呢。 (嘲笑和珅、质疑和珅、理解和珅、认同和珅、崇拜和珅.jpg) 9.爱尔兰大饥荒:资本主义大吃饱有点太极端了 在当时的美国,工人在监工的机关枪口下干活简直是家常便饭——匹兹堡煤矿公司就在矿井口架上重机枪对着里面的矿工。众议院有个调查委员会问起此事,董事长理查德·B.梅隆这样为机关枪监工辩护——“不这样,矿就休想办下去。” ……迈尼汉到处都看到营养不良的症象:肋骨突出,肚皮凹陷,胳臂和腿上皮肤松松地包着骨头,饥容满面,神情焦躁。牛顿·D.贝克问道:“难道我们能让年青一代的健康这样备受催残吗?”可是人家认为他是一个多嘴多舌的政客。 等到八年之后,大萧条时期的儿童都长大了,应征服兵役了,他的话才证明是对的。 国民健康委员会主任约翰·B.凯利(格雷斯·凯利的父亲)发现,受体格检查的青年男子,有百分之四十不合格,不合格的应征者多半是有牙病。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是视力差,其次是心脏和循环系统有病,再其次是臂部腿部出现畸形,或者神经失常。 此外还有种种看不见的创伤,那是在流民露营地里得来的。在那里,盗窃犯、吸毒犯和有痼习搞同性恋的(有一个大汉想只花二角五分钱就诱奸年青的塞瓦赖德)给了他们不少伤害。 10.此处不留爷,爷润US……USSR! 《商业周刊》做过调查,证实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有的已经离开美国,有的正设法离开。30年代初期,迁居国外的人数年年超过迁入的。 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叫做苏美贸易公司,它平均每天收到350份来自美国人的申请书,请求移居苏联。 有一次令人最难忘怀:苏联人在美国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 其中有:水管工、油漆工、机械工、厨师、火车机师、木工、电工、售货员、印刷工、化学家、制鞋工、图书管理员、教师、牙科医生。 此外还有洗染工、飞行员、殡仪工人各一人。 11.爷不润USSR,爷要把USA变成USSR! 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衣食无着,此数近于人口总数的28%。而且这个研究报告一如其他报告,那正在另一种地狱里受难的1100万户农村人口是不包括在内的。 12月5日,任期将满、开会人数不足的第72届国会议员无精打采地回到国会山。 有些议员原以为,先前退伍军人到首都请愿被坦克车撵走,失业者就全都吓跑,谁也不敢再到华盛顿来了,这时可不免大吃一惊。 |
|
美国大健身之:赤手空拳勇斗坦克车 这里有二千五百多人,男女老少一大堆,在国会门前迎着他们,大声喊道:“饿肚子的要有饭吃,有钱的要多纳税!饿肚子的要有饭吃,有钱的要多纳税!” 新任首都警察局长奉命不得迁就这些捣蛋鬼,便严格执行起这个命令来。警察先用催泪弹和防暴枪把这些人赶出国会山,然后把他们团团围住,逼他们经新泽西大道走到设在纽约大道上的一座临时营房——梅格斯营。警察局长对报界说,他已经把受监管的人集中在一个“拘留营里”了。 看守人员奚落那些被看管的人,不给水喝,不给饭吃,不给看病,甚至不准他们挖茅坑。有一位威斯康星州众议员对他的选民说,他看见警察故意刺激这些人。被拘留的人在冰冷的地上蜷缩了48小时才得到释放。 临走,他们唱起了一首新学会的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在整个30年代初期,特别是第72届国会举行最后一系列会议的那几个月里,全国都听到了饥民示威游行的步伐声。 纽约有3.5万人挤满了联邦广场,听美国共产党人演说。 在俄克拉何马市、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圣保罗市,成群的人闯进食品杂货店和肉类市场,把货架上的东西一抢而光。 多数人还只是暗地里感到忍无可忍(自杀人数那年冬天增加了三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各处集结起来采取暴力行动了。 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有4000人占领了州议会大楼,西雅图市有5000人占据了十层楼的市政府大厦。5000名忍无可忍的芝加哥市教师闯进了市区的银行。 失业者越来越熟悉《国际歌》的曲调了。 有一位42岁名叫路易斯·布登兹的激进分子居然率领俄亥俄州的失业者联盟的群众,向哥伦布市议会大楼进军,他的口号是: “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 制度观念、权力观念和私有财产观念(这些是不用学也自然懂得的东西,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后来称之为“人类社会的胶合剂”),已经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有人搞抗税运动,有人违法开采公司私有的煤层,这些都是不祥之兆。 未经主人许可就在空地种菜,这样的事越来越多;在救济事业完全停办的底特律市,还出现了分散而无目的的暴乱行为;这些也是很不妙的。 劳联一位发言人在参议院某委员会作证,谈到“工业城市暴动此起彼伏的问题”。他说:“闹事的人大多数并不懂得什么叫共产主义,他们只是要面包。” 可是在有产阶级看来,要实行共产主义和要面包有什么区别,无须研究。 罗伯特·舍伍德写得对:“前途一片黑暗,偶然爆发几阵不祥的闪光,让人们看见令人惴惴不安的情况。”既然政府不能维持秩序,各人就只好力求自保了。许多城市里的商人们生怕铁路切断,电话不通,公路被阻,因此组织起自卫委员会来。不少人囤积蜡烛和罐头食品。 好莱坞有个导演随身带着一身旧衣服,准备一旦有事可以立刻化装“挤进人群去”。 纽约市各大饭店发现,那些平时一到冷天就来市内租房过冬的阔气客人,现在都在乡村别墅里躲着了。有些人还在别墅屋顶上架起了机关枪。 12.“都是列宁老师教的好!” 多数人认为,大萧条期间美国最可怕的危险是城市会发生暴动。 为了镇压这种暴动,据说陆军部长赫尔利正把他手里为数有限的军队(自然也少不了20-30年代美国镇压工人的好帮手:坦克、装甲车、大炮、机枪、瓦斯弹和轰炸机)集结在大城市附近地区,以备镇压工人起义。 |
|
但是造反的人总是叫美国当局防不胜防,暴动偏偏发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大家一向认为农民是美国人当中最保守、最右翼的,可是,在共和党占优势的艾奥瓦州(胡佛总统的家乡),晒得黑黝黝的本地农民就首先手拿干草杈和霰弹枪干了起来。 他们终于用武力来反抗这样一个不合理的制度了:一夸脱牛奶,农民卖给分销商只得两分钱,可是分销商在苏城却卖八分啊! 在64岁的艾奥瓦州农民协会前任主席米洛·雷诺的领导下,农民们把通往苏城那十条公路全部封锁了,用钉上长钉子的电线杆和圆木横在路心。过路卡车所载运的牛奶,不是被倒进沟里,就是拿到市内免费分送。只有给医院送牛奶的卡车才能通过。 如果警察护送队来了,同情暴动的电话接线员在一小时前就向农民通风报信。埋伏起来的农民军把警察包围并俘虏后全部缴械,手枪和徽章都扔到玉米地里。 20号公路于是得了个新名,叫做邦克山20号公路。(1775年独立战争时美军在邦克山打败英军) 有个戴着一角钱一顶的草帽的老头子眼望着《哈泼斯》月刊编辑玛丽·希顿·沃尔斯,这样说:“他们说封锁公路是非法的,可是我说,当初波士顿人把茶叶倒进海里,也不见得合法吧?” 农民起义继续扩展,弄得梅因市、康斯尔布拉夫斯市和奥马哈市跟外地交通都断了。在威斯康星州,声势汹汹的农民一天之内就冲进一个牛奶场三次,把3.4万磅牛奶全都倒翻在地,还把汽油倒进牛奶桶里。 国会有个小组委员会听取了俄克拉何马州人奥斯卡·阿默林格作证,叙述一个平时很保守右倾的牧场主是怎样跟他谈话的。 牧场主说: “我们美国也应该来一个像苏俄那样的革命。” |
|
阿默林格问他打算怎么“致敬列宁好导师”? 他回答说:“我们会得到400支机关枪……还有大炮、火炮牵引车、弹药、步枪,组建一支大军需要的东西,我们都快有了。如果美国有足够的人敢像我们这样干,我们就要向东进攻,把东部各州和西部切断。我们有吃的。我们有猪、牛、玉米——东部各州什么也没有,只有扣押我们的土地的权柄。我们要给点颜色让他们看看。” 阿默林格还告诉众议院劳工委员会说:“先前有好日子过、不随便说话的人,现在有不少也发出这样的议论了。” 威尔·罗杰斯说:“保罗·里维尔仅仅唤醒了康科德镇上的人,但是这些家伙却唤醒了整个美国。”且听艾奥瓦州的人在20号公路上唱出了这样的歌: 让我们过个农民节, 农民节要好好地过, 我们吃我们的小麦、火腿、鸡蛋; 让他们吃他们的金子吧! 在苏城东面48英里的切洛基镇附近,米洛·雷诺的农民军营地被人用霰弹枪袭击,苏城因此很快就解围了。雷诺跑了,包围其他城市的农民也跟着撤退。但是雷诺说,“你们挡不住农民运动,正如挡不住1776年的美国革命一样。”农民们使用武力反抗政府,这是合乎美国传统的,谁也不敢惩罚他们。 康斯尔布拉夫斯镇有60个人被逮捕了,但是有一千个农民持枪带炮围攻监狱,当局只好赶快放人。 农民们认识到直接行动(武装暴动)有效,便决定想办法要回那些被取消了回赎权的土地。 堪萨斯州一个村子外面,警察发现了一具尸体。被杀的是律师,他刚刚宣布把一个500英亩的农场的抵押回赎权取消。 内布拉斯加州的夏延县有二十万农民债台高筑,于是他们的领导人宣称,如果本州立法机关不想办法帮助他们,他们就要集合起来,把州议会大楼踏平。 在胡佛总统任期的最后一个冬季,艾奥瓦州的斯托姆湖、普林加尔、范布伦县和勒马斯等地都因取消农场回赎权问题发生了农民武装暴动。 其中勒马斯事件特别吓人:穿着黑衬衫的农民自卫队冲进法院,把法官查尔斯·C·布雷德利从高座上拉下来,蒙上眼睛,拉进汽车,开到一个偏僻的交叉路口。自卫队头头对他说:“你肯不肯发誓,以后再也不签署取消农场回赎权的文件了?”法官不答应。再三问他,他还是不答应。 他们便打耳光,用脚踢,把他打翻在地;还用一根绳子一头绑着他的脖子,一头绕在路标上;又把一个油污的汽车轮毂盖盖在他的头上,旁边有人大声说:“这就是他的皇冠!”法官始终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不过,尽管法官被剥光衣服挨了毒打,过后他却不敢对那些人提起公诉。 在法院签署了取消农场回赎权的文件之后,往往有好几百名农民出现在拍卖场上,大声嚷:“不准卖!”准备出价竞买的人被推到一边,土地被扣押的人的邻居们便用几块钱就把原来的土地买下,还给本主。 有一次,县执法官主持拍卖,一匹马只卖得五分钱,一头荷尔斯泰因公牛也是五分,三头猪又是五分,两只小牛四分,如此等等,到全部财产转手时,总值只有一元一角八分。 购买人把土地又归还原主,并由官方发给地契,确认他有99年的产权。 代表东部各州保险公司派来打官司的律师们往往被绑架,受到被绞死的威胁,弄得总公司不得不软下来,同意暂缓扣押土地。 1933年1月底,全国农民协会主席约翰·A·辛普森告诉参议院农业委员会说:“规模最大、最美好的革命,现在已经在全国各地露头了。” 美国农业服务社联合会主席爱德华·A·奥尼尔三世还补充说:“除非政府给美国农民想点办法,不然的话,不出一年,农村就要闹起革命来的。” 就是在这种大厦将倾的局面下,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有一位朋友对他说,如果新政成功,罗斯福将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名垂千古;如果失败,他就是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 而罗斯福回答说: “如果我失败,我就是美国的末代总统了。” |
现在居然还有人说,沿海地区工资六七千招不到人,这是纯纯的没走向社会幼稚的言论。在深圳带了这么多年,别说普工,就算技术工种,六七千也基本算高新,而且根本没有多少招聘 |
其实是有的,比如不要盲目追求铁饭碗。 美国的公务员这一职业跟本国的差距还是太大,我相对比较熟悉间战期美军的情况,这个用来类比更合适。随便来几段: 1 由于社会上的失业潮,平民的选择之一是涌入军队(对应考公热),但由于竞争人数过多,导致每个职位都非常卷,最终胜出的人也许拥有的是这个职位根本不需要的过高能力(the applicants for enlistment were many and the vacancies few. Those who were selected were intelligent, educated, and competent); 在没办法确定职位人选的时候则会优先再次入伍(re-enlist)者。一战期间很多美国人从军,战后就随之退役,也有人是间战期看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离开军队。这类人如果服役达到了一定时间,再次入伍时有优先权; 2 照样有降本增效。大萧条期间,军中的二线部门比如军内培训部门(如海军战争学院)的特点之一是组织部门内员工数不足(the staff was reduced to small),也就是一方面应征入伍的小兵(enlisted)招不过来,一方面在每个已有部门工作的军官(officer)及相关人员缺员,导致每个在岗人员都必须承担更多日常工作; 3 降薪,暗中降薪,锁升迁这些一个都不少。大萧条期间军队也只能提供一个饭碗,军费同样要随萧条削减。 降薪的第一部分是所有人员削减现有工资的15%,同时停发基本所有补助(bonus)。对于补助占收入不小一部分的成员比如海军航空兵那就是大砍一刀,很多之前花钱大手大脚的航空兵都开始靠向同事不断借钱,在一堆借不完(因为钱一直不够)也还不完的欠条中生活。他们之所以能基本都借到钱不是因为同事们富裕,而是他们的价值观念异于常人:在起步时期海军航空兵是死亡率极高的兵种,和平时期搞试飞,认识的酒肉朋友一周平均死一个不是开玩笑,是现实。所以这类人不太看重钱。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兵,那可能借钱也不容易,要开始靠最多85%工资生活; 第二部分是暂时冻结所有士兵(enlisted)的升迁,也就是“锁职位”。因为你不升迁工资自然就不会涨,这样“未来加薪的余量”就可以节省出来。也就是很可能一个人成功当上了小兵,就要面临当一等兵十年的未来。 第三部分是对于军官只开放升迁,薪水不变。大部分时候采取的可能是“同级内薪水不变”,如少尉和上尉一样,少校和上校一样。那么只要不傻都能看出来一个上尉在大萧条结束前是升不了少校了……而一个真的升到上校的人也没太多可庆幸的,他还是要拿着和之前一样的工资干升迁后的更多工作,操更多的心; 第四是大量削减新项目的经费。这会导致总体上的职位“流动性”衰减。比如海军内部有不成文的规定,一个军官想升迁必须担任过一线(出海)和二线(驻港)两种职务。一般是两到三年调整一批,比如某战舰之前在欧洲巡航,两年后回本土整修,再出海去南美,那大概率去南美的时候就会换一个新舰长,这个舰长等再换一次到岸上的时候就高升。但现在没什么换巡航地区了,甚至暂时不安排巡航了,那所有人只能继续在原位置上打卡。 基本就是这样。那怎么办呢也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你能想到的当时的人也都想过了。比如我相信肯定有人去搞副业,但大萧条时期整个市场都在衰退,获利也不好说。事后回顾一下,相对混得还可以的人很多时候都是找到了异于常人的人才端得起来的那个饭碗,也没有参考意义。比如这里又要请出二战美国海军里的老熟人克拉克大哥了,当时的克拉克少校作为海军航空兵找到了这么一份工作:给一个航空局的领导当司机,但这个司机不开车,而是字面意思地每周开飞机带着领导飞过小半个美国(连飞几个小时)去开会。这个岗位只有一个硬性要求:此司机必须是一个不结婚,无儿无女的单身汉。为什么那只能说还是回顾一下当时海军航空兵的死亡率吧.jpg。克拉克一看这属实可以仰天大笑了,直接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快十年,混过了整个大萧条(他那段时间也是天天借钱度日的航空兵之一)。另外要注意的是此人作为混血印第安人是可以当俄克拉荷马拆迁户的,日子没多大提升,可能是那会诸如给原住民交的房租地租等收入也在衰退。对应一下就是租房寒冬。 |
为什么年轻人都要应对失业了呢、、、、社会把压力都给到年轻人身上,却指责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差 有些时候,我光是看着当代年轻人,我都觉得难,你们只是比别人晚出生那么点,你们就要忍受生活困顿,既落不到时代半点好处,既无望改变这个世界,到最后还要落人口舌,横加指责,可你们又何错只有? 当大富翁的每个格子都被一个玩家买下后,其他玩家每走一步都在扣钱,破产淘汰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候就意味着游戏结束,该重开了。 就算胜者强迫其他玩家继续玩,其他玩家也不愿意玩了。 我爷那辈人年轻的时候,早八晚五,叫艰苦奋斗。 我爸那辈人年轻的时候,早八晚五,叫踏实肯干。 我们这辈人年轻的时候,早八晚五,叫躺平摆烂。 这真是个魔幻的世界。 年轻人不接受一些底层基础的岗位,他们说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吃不了苦 然后数以万计正值年轻的大学生,研究生在送外卖,跑代价,然后他们又说年轻人不求上进 最后,实在没办法,直接明说了,我们的意思是让你们年轻人进工厂,让你们付费工作啊 |
|
我一直以为你们说的躺平, 是真的呆家里看电影打游戏, 不谈恋爱不结婚, 以最低生活标准维持生存。 结果你们说的躺平。 是早睡早起按时上下班, 不迟到不早退, 正常谈恋爱结婚生娃。 你们这群骗子。 天天鼓吹摆烂躺平, 实际行动最多只到“拒绝加班”的程度。 就连我认识的三和大神, 现在都跑去干月结拿年薪了。 再也不相信你们了。 老板灌鸡汤好歹是阳谋明计, 你们这是阴谋暗卷啊! PS:收藏了你也不会看,点个赞意思意思得了~ 35 岁的你想告诉 28 岁的我什么人生道理?1.1 万赞同 · 218 评论回答 |
|
如果这篇答案被和谐,更多不能说内容我会更新到我的公众号:【里昂随笔】分享外面看不到的人情世故、社会经验和社会潜规则。 社会底层,穷二代。见过社会百态,走过弯路,遇过良机,受过挫折,十年奋斗,小有成就,愿和大家一起交流 喜研究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送礼绝学和社会潜规则。累计为3000+人解答过人际、送礼、职场等难题。私人号:CH09908,添加即送《职场秘籍+送礼绝学》、《人性天书72卷》 有的文章太露骨发布不了,有缘刷到就点个赞吧。悟透社会江湖潜规则,提前300年改变命运~ |
其实也不光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时候都差不多。 一,混,啃老,蹭吃喝,借贷 二,熬,能赚钱的活就干,不挑了,糊口活下去先 三,卧薪尝胆,逆境立志,就算教员他们千年一遇不适合当例子,就说改开后恢复高考后最先考大学的那群人,去看看今天他们的成就,你觉得他们在之前那个动荡的岁月里干嘛了?在自怨自艾,抱怨命运不公吗? 附加说明,美国大萧条是你不能想象的惨,和现在的经济下行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1929年的美国,各大景区还会排长队?感兴趣可以找些书来读。 结尾还是积极一点,建议多研究分析接下去有哪些方兴未艾大有作为的机遇之门会徐徐打开! |
大萧条,美国人可以批评胡佛总统胡佛“愚蠢”和“无能”。可以罢工罢课示威游行。最终选举罗斯福上台,成功地将美国带出了大萧条的阴影。 |
2023年以来,楼股双杀。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 1929年,当美国经历房地产收缩和股市崩盘双重暴击之后,经济前景已经非常不容乐观,“美国大萧条”大幕拉开。从历史上看,大萧条造成美国有近1500万人找不到工作,还爆发了众多社会事件。 |
|
经济暴跌之下,美国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又能学得到什么? 避免失业 美国大萧条的一个首要普遍现象就是失业大增。根据当年的数据,美国在大萧条的第三年,也就是1932年,有3400万成年人没有任何收入,还有1100万农民在萧条中苦苦挣扎。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工作就有暂时稳定的收入,收入肯定也会降低,但降低胜过断流,只要没有断流,一切就尚有希望。 减少社交 美国大萧条期间,由于大量人员失业,未失业者也收入大幅下降,整个社会消费欲望大幅下跌,所有人的社交需求都大幅减少。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餐饮、酒吧、KTV等行业从业者做好收缩成本或稳妥退场的准备,尚未进入此类行业者避免选择此类行业作为“创业”或拯救危机的手段。美国那个时代的电影与广播行业承担起人们的主要的社交与娱乐功能需求,雷同于现在短视频、直播行业的兴起与繁荣。大萧条下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一派萧条,如果能抓住类似机遇,说不定也会逆风起飞,成为时代的宠儿。 开源节流 美国大萧条期间,房地产投资下降70%以上,平均商品批发价下降30%以上,一切资产都在快速贬值,一切消费意愿都在大幅下降,最值钱的资产就是钱本身。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要负债、过度消费、冲动投资,尽量把钱握在手里。 逆城市化 大萧条前的十年,美国城市高速发展,大量人口从乡镇地区向大城市汇集,去寻找财富与机遇。然而,到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口开始从大城市往小城镇和乡村倒流。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逃离北上广深杭或许是正确的选择,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或许本就不属于普通人,大量普通人涌进大城市就能获得不错的生活甚至财富的机遇,或许只是经济繁荣时代的一场短暂的迷梦。 历史在各个时代不断地重复,而又不是完全一样的重复,而历史背后的逻辑,才是永恒的启示。 |
哈哈哈哈这是要号召罗斯福新政大搞基建投资顺便蹲一个世界大战两头卖武器最后下场摘果子是吗?这个思路我很欣赏啊哈哈哈哈。 |
1929年10月24日之前,美国的经济一片向好,股票市场热火朝天,是个人,放点钱进去,都能赚到他们意想不到的钱。 那时候,每个美国人的脸上,都带着疯狂的笑容。可到了10月24日这一天,股市忽然暴跌。大家的小心脏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每个人都觉得,这只是技术性调整。 可到了这一年的秋天,股市一直下跌,跌到大盘的亲娘都不认识大盘了。每颗韭菜,都拍断了大腿,感觉这么多年都白混了。于是掀起了疯狂抛售潮,抛售越多,那么股市就越不景气。 |
|
那么这场经济大萧条,到底有多可怕呢? 今天我们从普通人的角度看看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生活。 普通人大量失业在大萧条中是常见现象,毕竟这是大萧条的主要特征。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失业率大概是25%左右。 那时候美国大概有1500万到1700万人失业,那个时候很多家庭都是一个人养活全家的,家中赚钱主力突然失业,家庭即将面临的困境可想而知。 大萧条时期,一边是生产过剩,一边是消费不足,市场缺乏流动性。穷人没钱消费,中产阶级不愿意消费。 那时候美国的经济一直在螺旋下跌,华尔街的股市都崩溃了。 |
|
企业的商品卖不出去,利润降低,为了降低成本艰难存活只能大规模裁员。 失业的人与日俱增,失业后就没有充足的现金流去消费了。然后社会上面临消费不足,导致更多的东西卖不出去。 普通人感到恐慌不敢花钱,购买力更加全面萎缩。大量失业的美国人只能不断地去找新的工作。 因为找工作的人太多,老板便可以一再削减工资,好多人尽管没有失业,但辛苦工作之后拿到的工资,也仅仅是勉强可以温饱。 失业后,没有钱交房租,房东便将这些房客撵到街道上。当时纽约的每条街道每天都有房东在撵房客。 露宿街头的年轻人不断地增多。 |
|
在街上捡些报纸当做铺盖,到中央公园地下铁道站口,或在寒冷的夜晚集中到垃圾焚化厂过夜。 不想露宿街头的年轻人只能回去和父母居住。 年轻的夫妻为了节省开支也只能回家与父母一起居住,有些家庭甚至是和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挤在一起生活,组成特大家庭。美国大萧条时期这样的特大家庭很常见。 根据1934年1月对美国64座城市所做一项调查显示,特大家庭的数量已达到15%左右。 随着思想的解放,本来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女性职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因为经济大萧条,很多女性不得不回归家庭。 |
|
随着大萧条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的过剩,导致工作时间和工作报酬对所有人来说都严重不足,女性的职场优势逐渐缩小。在大萧条失去立足之地的女性发现再想找到工作已经很难了。 为了开源节流,妻子们常常接一些诸如洗浴、缝纫之类的活,给别家太太洗头、卷发、修指甲或烤蛋糕和馅饼拿到集市去卖,或者为他人提供上诉,以此补贴家用。 小本经营的个体户可以开着驾车旅行营地,路边售货亭,美容厅,小商品店, 人们开始变卖结婚戒指,抵押家具,凭人寿保险单借钱,或者就向亲戚求援,然而这些办法往往也是杯水车薪,只是勉强维持生计,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许多丈夫只能抛下男人的尊严,忍受妻子在外面做一些来钱快的兼职。 为了维持生活,人们开始减少社交,离群索居。 失业者和他们的家人会减少大部分的社交,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一家人常常睡得很晚,漫无目地听着无线电广播,或者只是干坐着,然后一直睡到第2天上午。 无所事事地减少消耗,带来更多的颓废沮丧,所以许多家庭减少外出,把空余时间和精力投入下棋,拼图、桥牌之类中。 |
|
电影和很多花费不多的精神娱乐产业,在大萧条时期反而发展得不错, 毕竟大家都不怎么出门消费了,当然有更多精神娱乐的需求, 另外有意思的是避孕行业,反而生意更加兴隆,想必是大萧条时期,面对未来前途未卜,于是大家都不想生孩子,无所事事的民众,突然发现公共图书馆简直就是穷人的免费俱乐部,一个可以随便翻阅、打瞌睡的的温暖安静的地方。 另一方面,许多人陷入酗酒逃避现实或者冒险赌博寻找刺激,结果当然是恶性循环,长期失业会造成人精神上的萎靡,对一切失去了活力,人们不再在乎自己的外表,任由头发蓬乱、胡子拉碴。 之前追逐时尚的女性,也开始节衣缩食回归传统审美,比如更长的裙子和更女性化的装扮, 而否定了之前精雕细琢的女郎形象,变得保守而老派, 失业人员丧失自尊,对生活和外界充满怨恨,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悲惨绝望的1934年失业人数,更是与日俱增。 那时候饭店的厨师把一桶残羹剩饭放到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就会有10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 仅仅是活着都如此艰难。 这个时期还发生了罕见的逆城市化现象。 |
|
1930年至1933年前,美国历史上发生了第一次人口从城市向乡村方向倒流。 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不得不离开大都市,到乡村的亲戚朋友那里去避难,食不果腹的家庭,吃着自己动手种粮食。 这与之前美国大发展时期,大萧条的前十年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发展的年代,是人人追逐美国梦的时代,是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述的财富爆炸,重视享乐一片乐观繁荣的时代,自然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寻找财富机会。 每当危机时代就是教派传播的好机会,尤其是邪教。 大萧条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使得许多奇奇怪怪的教派横空出世,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邪教。 越是物质匮乏时期,越是特别容易有怪力乱神的别有用心者,利用大家的恐惧与希望,制造乱七八糟的大饼与幻觉投放给病急乱投医的大众。 人们心中的痛苦难熬,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所幸一切还没彻底爆发前, |
|
美国迎来了罗斯福与他的新政,随着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手段,对穷人和失业者进行救济,复兴工业、增加市场流动性让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平,以及针对金融系统的一系列改革以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罗斯福总算将美国国内形势暂时缓和了下来。 这段历史对我们的启发,如果我们普通人进入困难时期,在困难的时期终究会过去。 不能轻易走极端,不要自暴自弃。要尽量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好手头能做好的事,不断寻找生机。 在保障生存的情况下,多思考自己身上存在的可能性,只要度过艰难时期我们必将迎来好生活。 |
还不至于。 当年美国大萧条,衣冠楚楚的很多人,因为盲目乐观加杠杆,去炒股,当时可是炒股破产了,不得不去垃圾桶翻吃的,满大街流浪汉的。 现在国内还有大量普通人高价猫粮狗粮养猫养狗,给主播蹭蹭刷火箭,甚至烟花爆竹不要钱似的招呼。。。等多会儿大学生因为加杠杆破产,资产清零,还欠巨债。那才真的恐怖。 说明离那状态还有一定距离。毕竟我亲身经历过98年,那时候比现在可萧条的多。 大萧条的时候,以工代赈的时代背景也对现在没啥参考性。 当年修铁路,山洞有机械也需要人操作,现在挖山洞,基本上都是大型机械化作业。 相比那时候,现在对专业要求更高。 想靠古时候修河堤,修戏楼,修高速公路的方法,来解决就业的想法不太现实。 所以现在各国都在做维持。 有时候不是年轻人不想脱长衫,而是脱了也没用。 因为你干不了。 最后,杠杆是机遇,也是风险,本质上就是赌博千万别想着一飞冲天。 |
没有.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是避免爆发革命, 并没有解决问题, 暂时性解决问题的是二战期间的大量军工外贸订单. 这要想借鉴就是鼓励外国打仗——俄罗斯乌克兰战争期间东北确实振兴了。 但是火迟早得烧到中国自己头上。 不如建设共产主义方便。 |
大萧条时期应对失业? 是指走十公里去排队争取一个工作岗位,还是一周只吃一顿饭,靠喝水活着? 胡佛大坝一直是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便宜 不管是技术工人还是体力工人,给管饭就行 你们确定要学? 美国青年人在大萧条期间,能不为了块面包出卖身体,都算有底线的好青年了 是谁给你们的勇气敢碰瓷大萧条,唯一能媲美大萧条的只有苏联解体 |
有,现在经济的困难不是短时间的,全球化,互联网,大基建都走到一个高原起伏乃至降低的阶段,经济增长靠什么?所以捂紧钱袋子,珍惜手上的工作机会。不是水草丰美季节,生存能力比较重要。 |
第一,我们还没有达到美国大萧条阶段。第二,美国大萧条阶段,不是个体做了什么,而是国家做了什么。萧条到美国大萧条阶段的话,个体其实已经使不上啥劲儿啦。罗斯福总统搞得是,以工代赈,让大家有口饭吃。 |
现在沿海二,三线的工厂,月薪6,7千招不到人,离经济危机远着呢。不要说什么血汗工厂,九十年代中后期国企下岗那阵子,惨很多,那个才是地狱 |
疫情期间,老美直升机撒钱,连中国留学生都每月2800刀乐,你说美国经济为什么杠杠丽 |
美国1929年大萧条时期,也进行大规模的财政支出,进行基础建设投资,以促进就业。 但是,基建投资所需要的可能是工程师、建筑工人、卡车司机等,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艺术生可能影响有限,除非他们愿意放弃专业,从事体力劳动。 美国情报部门发现,国内一批无所事事的艺术家的作品却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而且在欧洲和当时的苏联也很受欢迎,于是他们决定推出一个艺术项目,让失业艺术家们在大楼上画壁画,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艺术画册,一方面娱乐大众,鼓舞低落的社会情绪,同时也是对欧洲和苏联进行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输出。这一项目让一批游走在饥饿边缘的艺术家维持温饱,有艺术工作可做,并且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一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艺术经典作品。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和波普艺术的发展。 我们在经历经济下行,年轻人就业困难的时候,也不能一味进行基础建设投资,也要考虑到一大批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发展。 财政支出时也可以考虑加强对艺术、文化、体育、娱乐的投资。同时也可以加强社会服务的投资,如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指导,让年轻人在社会服务中既能运用自己的社会学科知识,又能赚取收入,同时提高社会服务的水平。 总之,财政支出,扩大内需不仅要考虑硬件设施的提升,也要顾及软件环境的改善,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利用财政资金,也兼顾了社会公平,促进就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
其实我看过这段历史。主要还是政府方面帮忙给青年渡过难关,政府增加了很多工作岗位(当时有护林员,海滩垃圾回收,道路修复等工作),这些工作岗位吸引了很多青年应聘,也支付了月薪30美元。这些失业的青年工作了半年或者是一年之后,都重新恢复了信心,进而去进行了参军。我觉得我们GJ也可以参考一下,但是不一定适用,因为人口太多了,比较难。 |
大搞基建,解决就业岗位。 其实中国一直就在学习这种做法了。 中国的基建算是搞得不错的了,不管是各种公路,还是高铁。 中国的高速公路修得挺多的了,而且高铁的里程也增长很快。基本上到哪里去都有高铁和高速,非常的方便,大大的节省了时间。 节省了路上的时间,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可以增加运行效率,从而可以给经济带来更好的发展。 |
大萧条应对失业的方法,值得借鉴一下的方法,已经有点事,国家基本建设,农民工以工代赈;除此之外,失业大学生还可以以学代赈。 农民工都可以以工代赈, 为什么大学生不能以学代赈? 山中贼易杀,心中贼难灭。 像农民工乡村有房有地,没有活路干可以以工代赈,为什么千万大学生没有活路干,不可以以学代赈? 农民工的失业有明显的解决方案,千万大学生毕业就失业,连失业登记都不收录了,他们正是恋爱结婚生子的好时机,连窝都不给一个,蛋下在哪里? 扩大内需促消费、建立统一大市场、提高生育率、延迟退休等等,建议先从解决千万大学生就业内卷躺平开始:先投资他们三年兴趣爱好,再延迟退休三五年。 这就需要真金白银发债投资千万大学生,到三四线城市去进行新三线建设;比如,鼓励千万大学生去三四线城市发展兴趣爱好,国家给予三年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给每个大学生2500每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必须对兴趣爱好八小时双休工作制模式并进行兴趣爱好水平考核,三年不达标必须转型兴趣爱好服务工作三年,同时退休顺延三年,可见国家投资大学生三年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三年青年文化强国计划),也是不吃亏。 每年投资五百万名的大学生以学代赈,每年不过1500亿左右,三年也不过5000亿左右,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却是几万亿级!比同等规模所谓的救股市、救楼市划算得多! 因为这些投资,就是投资千万大学生、投资未来,也是兴趣产业链发展基础,包括三四线城市的兴趣公寓改造,五百万到几千万兴趣爱好者的消费和精神财富创造,规模达到十万亿级别,不是汽车行业能够具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益,都是实实在在的内需扩大回报,而且还有名正言顺的延迟退休,何乐而不为呢? 在任何社会中,人才资源是各项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因此,把每个人的兴趣和天赋跟其专业尽量配置得一致,是整个经济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如果工作就是每天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只会是应付,不会钻进去的,那样他自己也会痛苦、很累,巴不得早点退休。 就每个人的经历而言,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大学,以及职业阶段,都应该强化兴趣爱好、通识教育,也是为了让自己能一辈子活到老幸福到老。 兴趣爱好及通识教育不仅能让一个人增加“软本事”,而且还会让你接触了解各种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激发你方方面面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旦你对许多东西有好奇和兴趣后,一辈子中的不同时段总会有让你感兴趣、让你激动的追求和话题,不会过得枯燥,而会充实生命中每个阶段的生活内容,最大化一辈子的幸福感。 不难想象,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并没有兴趣但为了养家糊口又不得不做的事,而且社会上大部分工作都是由那些并没有多少兴趣的人在做,对于工作的效率与个人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而在另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选择做自己有兴趣有激情的事情,而且每份工作都是由对其有兴趣的人在做。那么,这两个社会中,哪个社会的整体幸福感更高、效率和创造力也更高呢?这两个社会中,哪个社会更能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 |
|
|
|
更多详情请参阅下文: 生命就应当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面,简称生当浪美;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与超投必投机制,是兴趣小镇及其兴趣产业链爆发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同时促使兴趣爱好者的才艺水平得到升华,才艺产品的知识产权得到运营、增值,兴趣爱好者的财源就会滚滚来!兴趣爱好者就会有资本和更多的时间、资源,把自己生命,应该且应当浪费在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事物上面!所以,生当浪美,财源滚滚来!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
为什么小米造车成功了,造CPU却失败了? |
我国的产业升级成功了吗?能像德国日本那样 |
为什么最近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基金产品都开始 |
中国猪肉还能回到十二十三元一斤水平吗? |
房价下跌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
为什么普通人一年存三五万都很难? |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
委员袁小彬建议拍卖特殊号码车牌,满足车主 |
国企一般不涨薪,那怎么抗通胀呢? |
美联储接下来选降息还是选内爆?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