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多家大润发宣布关店,去年至今至少 13 家大润发闭店,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多家大润发宣布关店,去年至今至少 13 家大润发闭店,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近日 大润发在江苏镇江、四川德阳、 湖南株洲相继传出关店消息日前,大润发镇江学府路店发布公告称,该店将自 2024年2月29日起停止营业,如消费者有购…
沃尔玛老总曾经世界首富过,时代变了。
过去这几年闭店的超市基本都死在一个事情上了:
选址。
大型超市租约都是比较长的,一般签合同8~12年比较正常。
毕竟盖个超市几千平米,动静比较大,高投入必然是要求长租约。
别刚开始盈利没几年,就被迫卷铺盖走人。
目前关门的这些店,基本都是移动互联网刚开始渗透普通人的时候,开的。
当时他们的选址,还是画个圈,标出来道路,对比附近竞争对手,看看居民统计数据之类的资料,然后定下来位置。
那时候选址模型——并没有引入电商竞争。
做选址的都知道,开店必须要了解你的对手。日过区域内已经有类似业态了,要么足够有信心打败对手,要么就别卷,最后两败俱伤。
当时很多人还没意识到电商能给传统超市这么大的冲击。
像这种中小城市选址,一般就是选个核心位置,辐射个几万人,根据年龄收入啥的取一个比例。
在有电商的情况下,这个比例就要打狠折了。就过去这10年电商渗透速度来看,如果最初测算的时候没有超高客流,基本上有了电商竞争之后,都要亏。
现在零售市场里,同等消费需求中,消费者在“价格”和“时间”中会取一个平衡。
要么足够便宜,要么足够快。
不是说线下超市做不到足够便宜,山姆和Costco就能做到他们提供的品类,价格足够便宜。
这就得靠供应链能力。国内不少超市想学学不了,主要是他们规模够大,但本质还是终端,供应链能力不够强。
从一个细节就能看出来,凡是能频繁推出“自有品牌”的超市,供应链一定是强的。
足够快这点,也不是说线下做不到,比如地铁站边上的超市,便利店其实也都可以满足。
只不过这种门店面积、选品都和传统大超市很不一样。
比如说选品,以前大超市将就大而全,但如果开到地铁站附近,面对的客户都是上班族、买点吃的就走,熟食、预制菜就变得很重要了。
这时候哪怕贵一点,还是能赚钱的。
上个时代的超市品牌,能力强在扩规模,重执行,控成本这些,这10年消费者习惯变化极大,电商成长太快。
跟不上形式的,肯定要倒。
不禁想起那些曾经熙熙攘攘的购物场景;
大润发闭店,留下一地回忆。
今年春节的热闹还没完全散去,大润发却宣布多家门店的闭店计划。
2月17日,大润发四川德阳店发布公告,将在2024年2月26日起停止营业。
闭店公告发布后,许多顾客纷纷冲进店内抢购最后一批商品,服务台挤满了咨询和办理退卡的消费者。
与此同时,大润发镇江学府路店和湖南株洲店也相继发布闭店公告。
2023年1月到现在,已经有13家大润发门店闭店或宣布闭店,涉及多个省份。
大润发,这家曾经的中国台湾大型连锁量贩超市,终于也坚持不下去了;
除了大润发,其他大型超市企业也面临巨额亏损。
今年1月,永辉超市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估净利润亏损13.4亿元。这已经是永辉超市连续第三年的高额亏损。
短短两年间,永辉超市几乎把2015年至2020年这6年间积累的利润全部亏完。
大润发的闭店潮,仿佛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整个零售业态的巨大变革。
为什么会这样?
大型超市面临门市租金上涨和高额的运营成本,导致商品价格没了竞争优势;
另外就是零售新业态对大型商超的冲击巨大。
比如电商的崛起和直播带货的流行,直播带货让头部主播短短几小时内就完成了大型商超几个月的销售业绩。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大型商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再就是经济下行和消费降级。
其实包括中小规模的门店也一样,很不景气;
今年可能又要关掉一批。
只是,实体店都没了,真的好吗?
现在商超问题不少,最近为了满足老婆的逛街愿望,去了沃尔玛、华润万家、大润发等超市都逛了一逛,从消费者的角度说一说。
1 品类不全
品类不全,主要不是指超市的东西不够多,是指某些热门产品,超市居然没有售卖。
比如脆升升薯条这个产品,华润万家没货,沃尔玛没有蜂蜜黄油味。
昨天逛沃尔玛,发现沃尔玛卖鱼的区域消失了,想买条草鱼都没地方买。
大润发是春节前去逛的,人太多,没有留意到货品的问题。
2 价格没有优势
价格方面,华润万家最离谱,现在的华润万家超市和以前的简直是两个样。
除了小部分特价商品,大部分商品都比网络平台和别的超市贵,下不了手。
我猜想,是因为华润万家的购物卡,现在购买了开票可以任意开别的名目,什么商超走上这条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铁定会下降。
3 消费体验差
现在超市收银买单的通道,普遍减少,沃尔玛和华润万家还有自助购物的通道,大润发连个自助的都没有,过年买单那队排的老长了。
去过华润万家的便利店,用现金他们居然找零还凑不够钱,电源还要到附近的商店换一些零钱,回来再给找零。作为零售商超,这点服务意识都不到位,挺拉胯的。
大润发的水果差的我以为都是山寨货,那天买了个菠萝,15元一个,吃了完全没味道扔了,还不如沃尔玛12元9的都乐菠萝。
传统商超现在和电商还有外卖平台根本无法竞争,而山姆类的主要依靠其供应链优势形成差异化,有很多商品外面没有重合的,以后关门的传统商超会越来越多。
如果说,仅仅是“电商”的冲击让大润发这样的零售业大品牌“闭店潮”的话,个人认为,有点片面!
我们这个城市的“大润发”曾经是“龙头”——首创用“免费班车”拉顾客到商场消费的措施。这样“大润发”在很长时间内深受“大爷大妈”们的喜爱。
除了“免费班车”之外,大润发产品“物美价廉”是这里受到“大爷大妈”们喜爱的另一个原因,印象里,有一段时间,老爸老妈经常坐着大润发的“免费班车”去买鸡蛋,每次回来都会跟我炫耀,在那里买鸡蛋多么多么便宜......
如果说“电商”对于大润发这样针对“大爷大妈”们的“大型商业体”有冲击的话,个人认为,还不至于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真正让“大润发”这样的“大品牌”,“大商场”撑不住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曾经用来击败竞争对手的“优势”全部消失了!
首先,“遍地开花”深入各个社区,各个街道的“连锁小超市”,已经瓜分了这些“大商场”的份额:


这些超市几乎可以覆盖到像“大润发”这样的大型超市的所有客户群,这些客户慢慢发现,根本不需要坐“免费班车”,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然,最关键的就是,大润发产品的价格已经不便宜了.......性价比甚至不如这些“连锁小超市”。
究其原因,房租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
相较于价格回落的“房价”,店铺的租金价格去一直居高不下——通过跟我们这个城市一些像“大润发”这样的大型超市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店铺租金已经成为了这些超市的巨大“包袱”。
加上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顾客的消费能力大不如前,销量也大大下降,供货商能提供的价格和优惠政策也越来越少,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然,还有像“大润发”这样的商场经营模式“老化·”,没有重视对于新客户的细分和开发,被淘汰也只是早晚得事。
最后,像“大润发”这种大型商超不断“闭店”,说明,现下的经济大环境非常不容乐观,这个锅所谓的“电商冲击”可真背不起!毕竟现在“电商”也不好干........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商业模式已经在大换血了
前两天开车出去办事
需要买几支笔
于是开车去了以前去过的一个家乐福
结果发现原本熙熙攘攘的超市竟然空空荡荡
货架稀疏 商品最多一百种
里面的顾客最多十来个人
都是来想随便买点什么把购物卡用掉的
收银处只有两个大妈
还有一个保安大叔懒洋洋坐在旁边玩手机
结账的时候一个顾客抱怨
面值100的家乐福购物卡 黄牛收购价是35……
她觉得太亏了 气不过 于是就跑来买东西
结果发现确实没啥好买的……
大润发的衰败更多的是内部因素。
在阿里17年开始收购高鑫零售开始,就注定了大润发的衰败。
从收购开始,阿里的骚操作就不断。
以外行插手内行,妄图用互联网那一套进行模版式复制。
原本有机会将中国区欧尚品牌买下,从而走双品牌路线,一个将欧洲血统提升品牌形象,一个走亲民路线。
结果为了省钱,楞是把欧尚舍弃。
最后,把原有欧尚品牌改头换面成为大润发。
两个不同品牌,两套物流体系,采购体系,定价系统内部消耗了接近五年时间。
也这是为何欧尚在18年起,大卖场内疯狂涨价,不再实惠的原因。
因为另一套采购体系下,商品的进货价要高出20-30%,至于什么原因,就不用明说了。
即使如此,其内部依旧没有想着如何在行业发展,没有想着在来客数下降的时候做出补救措施。
在19,20年,最该转型,互联网上有鼓吹山姆仓储式大卖场前兆的时候。
他们没有利用欧尚自有物业体系的优势,将欧尚的卖场转为仓储式超市。
没有利用好欧尚原有的物流,采购系统。
而是在进行管理层博弈,采购夺权诸如此类的动作。
三年的内耗下来,碰上两年疫情。
欧尚品牌尘埃落定,大润发为首的ww高层获胜,原有的欧尚体系老人,骨干全部清洗。
原油的供应链,物流,最重要的采购以及采购模式全部清除。
WW的获胜代表着,原本内部的三大派系,阿里,WW,欧尚,现在只剩两方较量。
刚经历一系列折腾的大润发才合并欧尚,就要面对阿里带来的盒马思维。
五年三政策,21年黄明端的出局,预示着WW派的没落。
一年之后,阿里全面控制。
几大区区总完成更替。
可这时候采购系统却只进行到一半卡壳了。
原因无他,经过几年门外汉式,互联网思维管理下,大润发在阿里内部的份量一降再降。
从一开始的T1级别项目,降到估计只有T5,T6,从优质资产变成了累赘。
采购系统卡壳,就是管理层的犹豫不决,大润发系统和盒马系统切换不彻底导致的。
采购层面是最直接影响超市商品定价,毛利的。
现在大润发商品单价有多高,逛过的人都知道。
可其毛利有多低,许多人可能无法想象...
如果不是疫情给线上买菜续了一波命,大润发会垮的更彻底。
原本只是锦上添花的社区买菜等业务,当成主营业务来经营。
线下业务当成副业来经营。
衍生服务付出的资金缺口,用裁员的方式来饮鸩止渴。
大润发有的课,从最初的12人团队,骤减成4人或者3人。
这种方式下,利润大头的线下业务怎么能不乱,卖场怎么可能能做好。
大卖场缺少服务,缺少员工,导购,会致命的。
天天去胖东来取经,可【服务是有由完成的】这一点,大润发是一点没学会。
零售行业是一个很基础很古老的行业,从古时候人以物易物就存在的一个业务。
它可以创新,但不能瞎搞。
还有,财报这种东西看看就好,尤其还是内耗后再通过裁员美化数据的。
可想而知,原本的数字是有多难看...
大润发的东西贵,一瓶水比其他中型超市贵几毛钱,水果更是贵。但是以前还是很多人进去逛,收银台排起长队。
感觉大润发是模仿国外那种大超市模式,每个大润发会连带一个大型停车场,人们开车去采购一车货物回家。好停车这个确实方便,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大润发贵但是还是多人逛的原因,因为有些便宜点的超市不好停车,或者要把车停很远。
那么最近几年发生了什么?
以前去大润发是因为好停车,方便采购。现在你不用开车了,直接网上下单,有骑手送到你门前。
我在深圳跑外卖,我见过的商超骑手有以下几种
京东超市
朴朴超市
咚咚买菜
小象超市(以前的美团买菜)
山姆快送
当这些网超骑手越来越多时,说明他们的订单越来越多,实体超市的份额就会减少,首当其冲就是大润发。
爆单了,冲啊。


因为电商的冲击,大型购物中心的整个商业模式都不可持续了。
随着物流的发达,让消费者购物的等待时间缩短到可以忍受的时间。
而商超因为距离原因和大家集中消费时间不多,大家难有这么多时间开车去商超采购大量生活用品。
许多商场还根据经济学理论,设计的走廊曲折离奇,从经济理论讲,让顾客接触到更多的商品,停留更多的时间。
结果现在大家恨不得购物不下车,哪有时间在超市里耗着。为了买点东西,还忍受这么长时间的路。
只有交通不便,有的人才会一次采购囤积大量物品。如不方便的偏远地区,可能还需要集中采购。
现在的城市的人,全靠物流进行选购生活用品。
现在商品琳琅满目,细分市场很复杂,大家通过网络可以找到更匹配需求的商品,实在没有必要在超市挑选一个差不多的。
超市柜台的几样东西,比不过网络上的成千上万。
大家需要更为细致的商品划分。超市囤货又能囤多少呢。
超市也没错,他们从经济学理论上讲,给顾客更少的选择,可以减少顾客对成交的犹豫不决。
更惨的是,有限的导购,很难让顾客了解商品各种信息。
与网购专业的客服相比,超市导购只推荐回扣更高的商品。
商超多年也在寻求变化,比如增加送货服务。但以往的赚钱模式形成了路径依赖。尾大不掉。
比如,物品价格习惯扣除各项仓储,物流,人工,租金成本之后,再加上利润。
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今天,大家从网上一查就知道你加了多少利润。这明着高价,顾客又没那么着急用。何不换成网购快递到家。
电商的成本主要是运输,广告都是蹭实体店的。顾客无理由退货又很方便。
何必在商超里忍受退货难?许多超市退货需要现场办理的,各种时间精力上的不划算。
他们也没错,从经济学上讲,为顾客设置更高的退货门槛,可以降低退货率。
这都是经济学教育他们的,可是顾客也学经济学。
物流几天就到了,想用提前些购买就好了。
相比于超市价格,忍受几天就能省下一些钱,又什么不可以呢。
毕竟,价格是影响商品成交的最核心因素。
服务态度,方便程度,交付时间,产品售后等,与价格相比,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商超的没落,是信息的透明化,是物流的发达,是社会资源匹配越来越依赖网络进行高效适配。
何尝不是传统经济学的作茧自缚,固守陈规,对顾客的傲慢与偏见。
一旦高效物流体系建成,物品实现点对点运输,半天到达,只怕任何一家超市也不会再有生存的空间。
时代抛弃商超的时候,甚至巴掌都不打一个。
本地原有两家大型外资商超——法国欧尚,欧尚撤离中国,大润发接盘了欧尚的商超,没想到大润发成了接盘侠。
一开始我还感慨这些外资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草率撤离中国,有点风声鹤唳的感觉,没想到人家是真的提前预判了大型商超的前景不好。
其实不仅仅是大润发,以商超为首的整个实体商业都在最近几年呈现出了明显的下行趋势。
从大润发的角度来讲,主要原因是出于租约到期、经营战略调整等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来自于平台电商、直播带货等新零售模式的极大冲击。
可我们也决不能就此认为,实体商业就败给了互联网。在传统商超迎来“闭店潮”的同时,我们同样能看到一批批新的实体商业正在崛起,比如说山姆。
春节刚过的2月20日,会员制商超山姆就通过沃尔玛的招聘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2月份山姆新店的招聘信息。
信息显示,山姆会员店计划在南京、成都、武汉、泉州、东莞、绍兴等城市开设6家新店,并正式开启人才招募。


据了解,这6家门店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并预计将在2024年陆续开业。沃尔玛中国官方表示,山姆预计在未来每年将开设6至7家新店。
其实更为关键的是,大润发是阿里系的。(话说好像被阿里碰过的都走不远。。。)
其实这也跟阿里的基因有关,阿里的基因可以理解为“火”,自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无论是谁,只要来了,就必须融入我这个大生态里面,被收购的企业和品牌,生死与阿里没什么关系,阿里要做的是把自己大生态更加完善,跟腾讯不一样,腾讯的基因可以理解为“水”,水就是滋养,腾讯有的是流量滋养。
2017年的时候阿里收购了小部分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的股份,最终成交发生在2020年,阿里花了280亿港元拿到高鑫零售母公司的部分股权后实现了持股72%的绝对控股。
那么,闭店的传统商超们到底败给了谁?诚然,以平台电商、直播电商等为首的电子商务,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习惯于网上购物,分走了相当比例的线下流量。
表面上来看,实体商业败给了互联网,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那些闭店的实体商业是败给了趋势。否则,就无法解释,类似于山姆会员店这样的线下零售巨头在稳步扩张的事实。
同样也无法解释,背靠阿里系这个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巨头,大润发为什么还是输了。
(1)生产力变化的趋势
生产力一定是持续进步的,而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消费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记得听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言论:现在随便一个中产,都要远比中国古代的皇帝生活质量更高、更便利。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本质原因只有一个:各方面成本的下降。因为只有成本低了,才能让普通的消费者能够用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到更优质的商品。
生产力(也就是技术)的持续进步,在人类历史上,能够被确认的是已经带来了四次革命,而每一次革命的本质其实都是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第一次技术革命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电力的广泛应用。这两次都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起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


对于传统的线下商业体而言,这恰恰是最致命的。
运输、仓储、损耗等流通环节的成本,是传统的线下商业体重要的成本组成部分,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谁在流通环节做的更好,谁就能取胜。比如,以前的沃尔玛。
可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下子就大幅度的提高了流通效率,甚至可以直接“厂家(品牌方)TO消费者”,大量的中间环节被省掉。传统商超的价格优势,一下子就没有了。
价格优势没有了,品类上的优势就更不用提了。“万能的淘宝”不是白叫的,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用户几乎可以买到任何东西。
(2)消费的趋势
在生产力持续进步的基础上,消费趋势也在发生着极为重要的变化。在以前,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不像现在这样“极大丰富”。
所以基本都是“人找商品”的状态,人是围着商品来转的。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把“足够多、足够好、足够性价比”高的商品集中起来,谁就拥有绝对的优势。
比如,互联网之前的“商超”、互联网时代的平台电商、曾经极为火爆的各大城市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全国各地的产业带等等,都是因为集中了足够多优秀的商品,才成功的。
义务的崛起,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把“好货”集中到了一起。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现在已经可以用“极大丰富”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了。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现在已经不愁没有商品可挑,反而会因为“太多”挑花了眼,不知道怎么去挑(或者说懒得去挑)。
这时候的消费者就特别需要能够有一些组织或者个人,能够帮助他们去挑他们恰好需要的商品。这就对新的零售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你必须懂用户,知道用户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第二:你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但要挑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还不能欺骗用户;
第三:还要保证足够的性价比,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太透明了。
这时候的消费就会变成“商品找人”的状态,商品开始围绕着某一类特定的人群转。此时,谁能够把恰当的商品推送到恰当的消费者面前,谁就拥有绝对的优势。
直播带货在某种程度上,针对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起到了一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什么说是“一定的作用”呢?
因为现如今各大平台的网红,尤其是头部网红,本质上还是因为粉丝数量多、基数大,从而数据好的。这时候随便推什么产品,都能够有不错的成交,还并没有完全实现“围绕人群选商品”的局面。
很显然,在“商品围绕着人转”这一消费趋势上,传统的线下实体商业,劣势更明显。
山姆的成功,其实也在证明着一个观点:实体商业并不是没有出路了。去过山姆的人都清楚,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品类的丰富程度上,山姆并没有优势。所以,很显然,山姆已经把自己从“传统商超”的行列中摘了出来。
那么,传统线下的商业实体,复兴之路又在何方呢?
(1)发力私域
发力私域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迎合消费趋势,从原本的“人围着商品转”的思路转向“商品围着人转”。
我多次强调,无论个体还是组织,企业也不论大小,私域都不是选择题,而是应该如何做好的“必答题”。
对于大润发等实体商业而言,所谓的私域绝不是简单的建个群,然后在群里就每天的发产品广告,发优惠券。那样的私域,其实死的很快。
真正的私域,一定要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找他们想要的商品,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私域的极致应该是“一店一方案”。
比如,周边是高端小区的店和周边是以低收入人群为主的社区的店,在商品的推送、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应该有素哦区别。
(2)优化体验式消费
线下购物体验,是所有的实体商业相比于电子商务的优势所在。通过优化门店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体验式消费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这将有助于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升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河南许昌的胖东来,从去年年底开始到今年年初,多次冲上热搜,甚至一度被戏称为许昌的“6A”级景区。他的成功,也许能够给传统的线下商业带来很多启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其实,在超快的社会经济结构变革下,打败你的往往不是竞争对手。就好像以前的诺基亚、柯达!
大润发是黄明端一手创办,从一家门店做到了巅峰时期超过500家门店,销售破千亿
后面黄明端离职被阿里接手,他在离职时说,自己在当时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大润发在过去确实是全国第一大卖场,但时代不同了,电商时代下,线下商场大部分都混的一般般
能赚钱的线下商场是非常少的


从2016年开始,大润发单店营收开始下滑,自建的电商飞牛网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21-2023年,营收从930.86亿元,下滑至836.62亿元,从赚22亿利润到亏8亿
后面就越来越弱,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股价从12块一路跌到1块多钱
截至去年9月末,高鑫零售在中国共有485家大卖场、19家中型超市
2023年4-9月,半年赔了3.78亿元,阿里最新季报,已大幅计提高鑫的无形资产减值
因为在2020年,阿里斥资36亿美元增持高鑫零售,持股约72%,大润发也算是阿里零售战略的一环
未来要看会不会从阿里剥离出来,如果还在阿里体系里面,那应该不会倒闭
虽然闭店比较多,但也会继续努力转型发展,但如果从阿里剥离出来
就怕自己一直亏下去会越来越难


在之前阿里有在业绩说明会上面提到仍有一些传统实体零售业务不聚焦核心业务阿里退出是合理的
让大家觉得大润发以后可能被出售
当然高鑫零售也在努力转型中
在做大润发Super店,品类更精简
以生鲜、快消和百货品类商品为主
而且还在开M店,就是会员店,做高端零售
大润发的M会员店采用仓储式付费会员制,会员卡价格与山姆一样,260元/年
目前会员店已有付费会员超12万,这个是大润发非常看好的方向
就是模仿山姆,想依赖赚会员费转型成功


大润发宣布减少一部分门店
但也在对老的门店进行重装升级
有一些是转型成为大润发super店或者是M会员商店
目前还是在努力做的,还没有到全面放弃的地步,尤其是对M会员商店,大润发投入很大
高鑫零售今年1月在全国10城开出12家新店
还在做各种新的尝试


未来就看大润发的M会员店发展的怎么样,如果发展的还可以或许可以继续混下去,要是消费者不买账,那就确实没有希望了
很正常,单靠价格和品类,谁能干得过电商?
房租,水电热费等是一项不少的开支。
员工工资再低,也是一笔大开支。
靠节约是不行的,必须不断的增收。
超市增收靠人流,靠顾客购买力。
保持高人流和高购买力,办法很简单,要有电商没法做到的优势。
胖东来超市早就给出了答案,而且是公开透明的答案。
大润发之所以经营不善导致关店,因为他们老板心术不正。
老板的眼中只是挣钱,员工是工具,顾客也是工具,供应商等都是工具,都是被利用的工具。
老板可能还一肚子委屈。
给员工开支,提供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多好啊,不用干重体力活,不用刮风下雨在外面遭罪,烈日炎炎在室外干活,还都离家挺近的,工资也不拖欠啊,五险一金也都交啊。
商品质量还可以啊,市场监督局也总查啊,也要求供应商保证质量了,超市卫生也不错啊,价格也不离谱啊,还想咋的。
这些顾客咋这么挑剔啊,就是没有素质,爱占便宜的太多了!
老板这么想,高管们也会这么想,很自然的对员工就会是高高在上,以效益为主压榨员工推荐利润最高,或者积压的商品,顾客体会到的不是热情,而是推销或者倾销。
收银员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机械的重复收钱,面无表情,甚至高高在上的样子。
售后服务更不用说,能推就推,能赖就赖,省钱为主。
这样久了,顾客自然就有自己选择了。
原因就是东西卖的太贵了,没有性价比,以前我们这边欧尚东西便宜很多,后来改成大润发了,去了几次就再也不去了。
当然也有大环境的原因,一方面是网络购买力的便利,另一方面是房地产高价位影响,试想几万一个平方米,办证、装璜,投资后是要商品中加价体现的,网络店二十元,实体店肯定加几元,才能生存,所以关门是必然的,但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因素,毕竟税金等受影响。
但是,什么事都有个相对性,跟随时代与时俱进,大环境也是一直在变化的,说超市不好干了,但是参考下胖东来,山姆超市,还有Costco,都火得不得了。
总之,没有自有品牌的大量优质商品,普通商超很难了,对比上一代普通小卖铺和商贸市场,商超以超级经营超级物流品质保障拥有绝对优势,但这些在网上销售相比都是劣势了,高额的租金人力消耗使得价格不再具有优势了。
其实,还是喜欢怀念不论大小超市欣欣向荣的那个年代,实体超市买了质量放心,人头攒动的氛围感也舒服。现在是一个化整为零的时代,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宅男宅女,网购方便确实省了很多人为了针头线脑都要跑很远去超市买,但是冷鲜,新鲜水果蔬菜,米面粮油的那种看到眼里,摸在手里的感觉,年轻人很少能懂,菜的新鲜度,所出来的味道,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这是深刻在人类基因里,从原始社会就传下来的对于采集新鲜食材的心理满足感。
与此同时,盒马人从众叕,线上线下两开花,大润发关店正如韩国手机与汽车被挤出中国市场,优胜劣汰耳。
背靠阿里却还是输了?复兴之路又在何方?
2017年的时候阿里收购了小部分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的股份,最终成交发生在2020年,阿里花了280亿港元拿到高鑫零售母公司的部分股权后实现了持股72%的绝对控股。


作为国内著名的商超连锁,这一切看起来很突然,可实际上又是意料之中。
其实不仅仅是大润发,以商超为首的整个实体商业都在最近几年呈现出了明显的下行趋势。
从大润发的角度来讲,主要原因是出于租约到期、经营战略调整等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来自于平台电商、直播带货等新零售模式的极大冲击。
可我们也决不能就此认为,实体商业就败给了互联网。在传统商超迎来“闭店潮”的同时,我们同样能看到一批批新的实体商业正在崛起,比如说山姆。
春节刚过的2月20日,会员制商超山姆就通过沃尔玛的招聘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2月份山姆新店的招聘信息。
信息显示,山姆会员店计划在南京、成都、武汉、泉州、东莞、绍兴等城市开设6家新店,并正式开启人才招募。


那么,闭店的传统商超们到底败给了谁?
表面上来看,实体商业败给了互联网,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那些闭店的实体商业是败给了趋势。
否则,就无法解释,类似于山姆会员店这样的线下零售巨头在稳步扩张的事实。
同样也无法解释,背靠阿里系这个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巨头,大润发为什么还是输了。
记得听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言论:现在随便一个中产,都要远比中国古代的皇帝生活质量更高、更便利。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本质原因只有一个:
各方面成本的下降。因为只有成本低了,才能让普通的消费者能够用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到更优质的商品。
对于传统的线下商业体而言,这恰恰是最致命的。
运输、仓储、损耗等流通环节的成本,是传统的线下商业体重要的成本组成部分,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谁在流通环节做的更好,谁就能取胜。比如,以前的沃尔玛。
可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下子就大幅度的提高了流通效率,甚至可以直接“厂家(品牌方)TO消费者”,大量的中间环节被省掉。传统商超的价格优势,一下子就没有了。
价格优势没有了,品类上的优势就更不用提了。“万能的淘宝”不是白叫的,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用户几乎可以买到任何东西。


为啥国内大型超市纷纷倒闭,交钱才能进的山姆超市,却越开越多?
在生产力持续进步的基础上,消费趋势也在发生着极为重要的变化。在以前,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不像现在这样“极大丰富”。
所以基本都是“人找商品”的状态,人是围着商品来转的。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把“足够多、足够好、足够性价比”高的商品集中起来,谁就拥有绝对的优势。
消费者现在已经不愁没有商品可挑,反而会因为“太多”挑花了眼,不知道怎么去挑(或者说懒得去挑)。
这时候的消费者就特别需要能够有一些组织或者个人,能够帮助他们去挑他们恰好需要的商品。这就对新的零售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你必须懂用户,知道用户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第二:你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但要挑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还不能欺骗用户;
第三:还要保证足够的性价比,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太透明了。
这时候的消费就会变成“商品找人”的状态,商品开始围绕着某一类特定的人群转。此时,谁能够把恰当的商品推送到恰当的消费者面前,谁就拥有绝对的优势。


山姆的成功,其实也在证明着一个观点:实体商业并不是没有出路了。
去过山姆的人都清楚,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品类的丰富程度上,山姆并没有优势。所以,很显然,山姆已经把自己从“传统商超”的行列中摘了出来。
那么,传统线下的商业实体,复兴之路又在何方呢?
1、发力私域
发力私域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迎合消费趋势,从原本的“人围着商品转”的思路转向“商品围着人转”。
对于大润发等实体商业而言,所谓的私域绝不是简单的建个群,然后在群里就每天的发产品广告,发优惠券。那样的私域,其实死的很快。
真正的私域,一定要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找他们想要的商品,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私域的极致应该是“一店一方案”。
比如,周边是高端小区的店和周边是以低收入人群为主的社区的店,在商品的推送、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应该有区别。
2、优化体验式消费
线下购物体验,是所有的实体商业相比于电子商务的优势所在。通过优化门店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体验式消费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
这将有助于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升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河南许昌的胖东来,从去年年底开始到今年年初,多次冲上热搜,甚至一度被戏称为许昌的“6A”级景区。他的成功,也许能够给传统的线下商业带来很多启发。
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而电商又加速了传统超市的灭亡。曾经,人们喜欢逛街购物,体验人来人往的热闹,如今,每个人都是原子,身边尽是陌生人,人情味淡,喜安静。每天上下班的劳累,显然已经无法支撑把时间浪费在逛超市的体力上。而电商的出现,让人把精力从实体,转移到网上,连蔬菜都直接到家,楼下的小菜店都没那么香了。亲历深圳繁华的南山区家乐福,从人来人往,到衰败凄凉,直至倒闭,不禁唏嘘。
首先我家附近就有一家经营出色的大润发,本来是欧尚,近几年被大润发收购了。
那我来说说这家店为什么开的好,生意好,经营出色呢?
1.线上渠道:在线上,这家大润发,有饿了吗,美团,APP等方式都可以在1到2小时内送达。价格比叮咚,美团超市的价格都有优势,其实很多买菜和外卖APP都是从当地的大润发进菜的,毕竟像大润发这种巨大的仓库在当地不是哪家店都有的。
总结优点:送货快,平台多,源头价格低。
总结缺点:各种跑腿平台故意抬高价格误导消费者降低好感度,自己的APP和公众号优惠毫无力度,比起第三方平台做的太烂,你看看美团给你们设计的优惠活动?你不行自己把他们员工挖过来?
2.线下渠道:在线下,我们附近的这家大润发,是第一家让我感到惊喜的大润发,他们布局非常合理,甚至为了方便客人在超市购物休息开了一家卖咖啡奶茶小点心的小店。一个冰淇淋2块钱,明显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留住客户。很多人会说别的大型超市都有吃的卖,不稀奇,但是我想说,作为大润发这种古板的要死的超市,能让管理者设计这么一个给人休息的地方,真不容易啊。
总结优点:动线设计合理,有休息站,可以自助扫码买单。停车免费这点100个好评。
总结缺点:扫码一但扫错必须让超市员工给你解锁才能付款,一旦人多起来,混乱不堪。请开一条通道给顾客去厕所好么?每次都要绕半天?去个厕所很难?你们搞不清楚能进超市买东西的不是老人就是吃饱了撑的人么?
总之让我开大润发,我有一百种方法扭亏为盈。可惜10个老板9个傻子。。。再说超市老板也是打工仔,他们才不在乎公司赚不赚钱,一般只在乎自己。
随便说几个方案:
大润发联名滴滴3公里润发打车券,让住的近的客户低价打车购买。
自己开群维护客户
每周固定日期推出疯狂星期六润发到您家。你要知道一张满100减50的优惠券,我可以超市的流量提高几百个店。但是这种全都是线上第三方平台在搞。
还有为什么不在大润发内部直接搞带货直播?你们是嫌弃自己的货卖的太好了?大润发这么好的条件,你们就让人在超市里逛,边逛边卖,就推送给方圆10公里的客户,我保证一周就能给你带几十亿的货。
好了先说到这里。。
沃尔玛在关店;
家乐福已经退出中国了,全球的经营也很一般;
永辉引入大笔投资后,还在关店;
大润发关店也正常,对吧?
华润万家也在关店……
经营者关掉不赚钱的店,也很正常。消费者呢?
资本主义发展到中高级阶段,各种大(垄)一(断)统啊。
十几年前大卖场干掉了夫妻老婆烟纸店,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大卖场要被互联网干掉了......唏嘘!
互联网这把双刃刀这么犀利,一路发展一路收割,感觉现在弊端渐渐凸显了,它的经济盈利模式是带有部分“零和博弈”,对实体经济无情绞杀的。该是好好研究怎样既发挥它的虚拟新经济特长,又弄钝它的“屠龙刀”的时候了,否则我们的实体经济比例过低,将影响到生态的多样性和民生的便利性了,更甚的,将影响就业率!
没什么事物是不能兼顾扶优抑劣的,电动剃须刀都可以用转速扶持刮胡须之锋利度,同时采用钝刀头避免对皮肤的伤害。
大众对互联网商业的喜爱在于其便利性、互动性和价格优势,但也存在对实体卖场能够亲身体验的需求,能否想办法,从互联网的利益奶酪中挖出一块,来弥补实体卖场,这是思路一;
或者鼓励互联网和实体卖场合作,比如规定互联网商业必须自带实体商品展示场所,每一个在网上贩卖的商品都必须有相应的实体展示空间,让消费“既要又要”的需求完成圆满闭环。这是思路二。
嘿嘿,馊主意馊主意,抛砖引玉吧。先到这儿,要是还有想法,以后再补充吧。
简单,就是贵,不方便
现在各种买菜软件,便宜一大堆,还方便,送货在家旁边的店,除了隔天送到,他凭什么比?
大润发关店主要是出于经营战略调整的考虑。
对实体商超最大的冲击,来自于电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仅2023年,我国网络零售额便达到了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长速度远超实体零售。
相比较于网络零售,实体零售需要考虑额外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额外的成本必然会被转移给商品价格,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同样的产品,网络零售价格不仅低廉,而且还可以享受包邮服务,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更优惠更方便的。
毫不夸张的说,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头部主播一场直播的营业收入,甚至可以赶超某些传统商超一年的销售额。
再加上过去几年出于防疫的需要,消费者线上购物的需求更是大大被激发。网上下单,包邮到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购物首选。而消费习惯一旦养成,除非有更便利的方式,否则很难轻易做出改变。
这几年线下商超的生意都不是很景气,家乐福、永辉、沃尔玛接二连三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关店潮。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山姆。
山姆一口气在国内新开了19家门店。而山姆的成功,产品本身质量抗打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比如山姆拥有很多品质不错的网红产品,像瑞士卷和各种蛋糕等等,叠加小红书、抖音的不断宣传,某些商品一直十分畅销。
除此以外,去山姆购物还被很多人打上了“小资”、“有品位”、“懂生活”等标签,虽然这些可能和当年星巴克的“白领”标签一样慢慢会消退,但只要能坚持质量为王,相信以后的发展也会是不错的。
总之,在如今这个时代,实体商超想要发展好,在做好产品本身的基础上,一定要学会合理运用流量。只有将眼光放长远,才能走得更长远。
寒潮来袭,大润发13家门店也没迎来春天!
作为国内著名的商超连锁,这一切看起来很突然,可实际上又是意料之中。
大润发在内地市场的颓势,其实早在8年前就已经初现端倪。
自1997年4月份入驻内地市场以来,来自台湾的大润发曾缔造了一段属于商超界的神话,那就是整整19年间从未关闭过任何一家门店,足见其实力之雄厚。
然而到了2016年,这一不败神话终于被打破。
当年10月,位于山东潍坊的大润发潍一广场店结束了7年的经营历史,成为大润发在内地市场上的第一家倒闭门店,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家里老人都说,一旦第一只蟑螂被发现,便意味着家中已经有了一窝蟑螂。
而自2016年起一场“门店关停潮”的到来,也意味着彼时的大润发已至多事之秋,难以继续粉饰太平。
2017年,大润发终于等来了它的救命稻草,阿里巴巴集团先后几次增加持股,最终成为大润发绝对控股股东。


随着阿里400多个亿的资金流入,深陷危机的大润发也终于得以喘一口气。
嗯?这段故事听起来,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待大润发回过神儿来之后,想必其本身也不禁诧异:
“你个电商巨头,本是我传统线下零售的死对头,花大价钱救我,能安什么好心思?”
中国人老话说“无利不起早”,阿里当年之所以肯掏出大手笔为大润发输血,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呢?
“商人重利”这众所周知,我们先来想想,彼时的大润发,究竟还有什么利好值得阿里图谋。


相比起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商超品牌,大润发模式显得尤为特殊,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末入局内地市场时,大润发还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商超品牌。
少有人知的是,大润发的前身台湾润泰集团,其实是搞纺织业出身。
自步入90年代之后,由于台湾地区人工成本大幅升高,加之海外巨头为抢占市场搞低价竞争,台湾本土纺织业遭受了重大打击,生存空间日益减少。
为了自救,润泰集团开始积极寻求转型,其中的一个方向便是量贩式商超。
1997年,润泰高管黄明端接到指令,来到台北隔壁地价相对实惠的桃园县选址监工,在他的全程跟盯之下,第一家大润发超市拔地而起。
大润发采用的是欧洲仓储式超市的经营模式,走平价路线,做综合产品,老百姓在超市里可以高效自如地挑选所需商品,体验感遥遥领先传统小商超,自然很受欢迎。
眼见第一家大润发成功被市场接受,黄明端和润泰掌舵人尹衍梁做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决定:
不要再观望,立刻进军内地市场,那里有更大的蛋糕!
大润发品牌创立尚不足一年,在台湾的根基都还没扎稳,现在就去拓展内地市场,胆子是不是太大了?


但必须承认,90年代商业社会的游戏法则,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1997年末,黄明端再次接收指令,火线奔赴上海选址,最终敲定了闸北的一块地。
如黄明端所想,闸北店的工程进展很顺利,内地的第一家大润发,也在1998年正式面向群众开业。
相比起姗姗来迟的大润发,略早两三年入局中国大陆市场的家乐福和沃尔玛早已在内地打开了局面,大润发想从实力强劲的海外巨头手中分一杯羹,绝非易事。
不能硬碰硬,那就比巧劲儿。
为了能够以相对低的进价谈拢供应商,大润发敢于敲定短账期,从而帮助供应商缓解资金周转的压力,双方都得好处;


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大润发设置了相当丰富的激励制度,还拥有一个完备的员工分红体系,不吃大锅饭,职员多产出效益才能多得;
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大润发在内地市场上的绝对领头羊,每一间新商超的考核选址,黄明端都会亲自带队完成,从而精准把控区位优势。
得益于这样的新型经营模式,在内地市场起步最晚的大润发最终实现了弯道超车,于2009年达成了400亿年度营收额的突破,以超过50亿的绝对优势力压家乐福与沃尔玛。
而且,彼时的大润发在内地市场上的商超总数仅为121家,单一门店平均营收额高达3.34亿元,领先家乐福1个亿,几乎是沃尔玛的两倍,足见员工“战斗力”之强。
自2009年起,大润发一直保持着单门店超3亿的年营收入水平,直到2014年才略有下滑,但仍然比两大主要竞争对手要高出不少。
拥有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以及一批选址优越的线下门店,这也许才是阿里巴巴“盯上”大润发的关键所在。
2016年,彼时的大润发已经与欧尚合并为高鑫零售,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拥有了超过300间的线下门店,还成功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高达1200亿港币,在国内线下零售业内占据头名。
在电商的冲击之下,大润发的传统优势逐渐被削弱,而有着“新零售”设想的马云也伺机而动,在大润发初显颓势之际“趁火打劫”。
2017年,阿里出资224亿港币抢下大润发36.16%的股权,此后数年间又多次注资增持,成为高鑫零售的绝对控股股东。
在马云和阿里的设想之中,大润发拥有相当完备的零售体系,借它的壳子实现“新零售”设想的布局,应当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然而,如今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已经看到,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作为国内电商领域当下的绝对霸主,阿里巴巴最擅长的就是将商业数字化。
入主大润发之后,阿里协助推出了“大润发优鲜”这一APP,整个阿里系的电商体系当中,淘鲜达、饿了么等平台也都接入了大润发的线下门店,为门店提供了大波线上流量。
在阿里系线上板块的扶持之下,大润发当下的线上渠道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总额的35%,较早先有了明显提升。
但遗憾的是,总额一直在减小。
在过去三年间,高鑫零售的零售收入总额已经从900亿降到了800亿这一档位,缩水近100个亿,下跌趋势明显。
而就在不远处的2017年,这个数字还曾突破千亿。
简而言之,大润发向线上转型的成长速度,目前还远远赶不上整个线下零售行业的萎缩速度。


大润发的光辉不再,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布局线上的时机不够早,速度也不够快,这才使得庞大的线下零售帝国在电商兴起的时代竟无力招架,只有被无情啃食的份,被动又落寞。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人购物习惯的转变,留在线下的消费者群体在未来将越发趋于稀少。
而且,折扣店、会员店等新型零售模式的出现,也必将使得线下零售门店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也许在2017年决定豪赌大润发之时,马云和全部阿里高层也未曾预想到,如今的线下零售生存难度会如此之大。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阿里“新零售”设想的实施,在未来依旧是道阻且长。


但从乐观角度来看,相比起曾经的老对手们,大润发如今的处境已经算不得焦头烂额。
曾经在新世纪的前几年力压大润发的家乐福,在亏损高达数十亿,闭店300余家之后,如今已经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沃尔玛的处境也并不乐观,自2016年至今闭店也超过80家,在山东省境内已经消失匿迹,海外市场战绩越发惨淡,70%营收全部来自美国老家。
如上文中所讲,由于早些年间打下了相对坚实的基础,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口碑也较为优越,加之背靠阿里这棵好乘凉的大树,在与同类型商超的竞争中,大润发仍然握有不小的优势。
简而言之,尽管加速转型仍旧是头等要事,但大润发仍然有足够大的空间去摆正方向,成为传统零售商超中转型成功希望最大的品牌。
时代抛弃你时,连声招呼都不会打,希望已经吃够了苦头的大润发能够跟上时代脚步加速转型,尽快从泥潭中脱身,重新恢复昔日荣光。
超市比京东和淘宝便宜的话,为什么不在超市买?
超市比便利店服务好的话,为什么不在超市买?
超市比杂货店商品全的话,为什么不在超市买?
超市自己的问题就得自己解决,别抱怨什么京东、淘宝、拼多多抢了生意。。。
超市在运营多年以后早就已经失去了他本来的样子——实惠、品类多、服务好。。现在的超市,很多商品是比便利店还贵的价格,又没有人服务,你想找一个品牌的特定产品还不一定有(不是那种特别稀有的)。。有时候搞个活动还麻烦的要死,便宜没有多少,事情却多出来许多。。。
其实如果超市内回归到曾经的“薄利多销”的样子,肯定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买东西的,毕竟更快。。
我没在胖东来超市的地方待过,但是总听说胖东来很多时候都是人满为患的,为什么人家就能经常很多人,而家乐福、大润发却在各处倒闭呢?
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别说什么市场不好,网络顶了空间。。说实话,现在电商也不便宜,如果你超市便宜为啥不在超市买,还不用等快递,尤其是一些短保质期的商品。。就是因为一些超市抓住了这个事情,就是不便宜,搞的死贵,所以才失去了很多客户。。
大润发大面积关店,是马云打败了另外一个马云。
马云从台湾人手中收购了大润发时,大润发正是大火的鼎盛时期,原股东很不服气地说,我们什么都没有做错,但是还是被电商打败了。


拥有线下的马云大润发开始并购其它连锁百货店之路,那个时候,线上的马云淘宝天猫火得一塌糊涂,很符合酷爱武侠小说的马云:双剑合璧下,天下无敌!
线下,已经走到了开大店的尽头,这是危情;线上,京东、拼多多、美团、拼音、快手、唯品会等“马云们”都不是善茬,收割线下客户手一点都不软,这是共情。
马云衣锦告老还乡,马云的对手突然对淘宝系发起进攻,线下百货店模式再也没有人重视,变成了鸡肋。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大而全的百货还是小而美的街角小店都还没有找到生存之道。特别是什么“菜多多”“淘菜菜”这类送货到门的线上服务,令线下百货店门可罗雀。
大润发倒下是必然,只是马云不忍心看到自己打败另外一个马云如此难堪死去,这就是他所创造出来的“江湖”情,令人发笑!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27 14:29:28  更:2024-02-27 14:37:14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