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如何看待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如何看待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会议指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
所有的举措,政策和指导意见,没有任何一处提到增加国民收入,优化分配方式,降低生活成本这些最根本的问题
脖子上勒着绳子,光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有用吗
我有两招
1,推出房地产年检制度,前6年每2年上线检查一次,第7年开始每年检查一次,15年强制报废,推动房地产发展
2,汽车年检制度,例如国6的规定,国6以前的车一律报废,第二年推出国7,反正每年一个新标准,把前一年的报废掉!
和前三十年搞工农剪刀差,强制购买大量无用农机、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搞家电下乡等等都是一样的逻辑,软着陆的逻辑。反正无论如何就是不调分配,就是不解决体制内外巨大的福利差距。在供给段说什么生产率低和产业转型需要时间,在需求端说什么城乡差距、区域不平衡,其实都是掩盖主要矛盾。关键问题就是有帽子的和没帽子的福利分配差距和权力寻租问题。
又到了非常依赖内需的经济周期,然而这次经济环境差异很大。
我们经济体将长期面临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产能过剩,这里的产能主要在工业品领域,且是富贵病的一种,只有强大的工业国才会出现产能过剩,很少见哪一个经济体敢像我们这么长周期的宽松货币还能出现通胀低位运行的,倒是有一个,就是同样工业大国的日本,高负债,低增速,低通胀,极致宽松货币。第二个问题则是债务扩张周期之后,去杠杆和稳杠杆带来的诸多问题,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借未来的钱花,那么还债的时候就会很痛苦。
这两个问题其实还是相通的,我们循序渐进的来讨论这个问题:
1)经济全球化是我国高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此前的养老体系问题也讨论了这个点,工业化,人口红利以及经济全球化,维持了我国40多年的高增长,而很少出现几乎所有工业国都会出现的产能过剩周期,也并不是我们的分配体系做的足够好而让居民的消费能力超过产出能力,相反我国原始积累无法对外掠夺,基本都是靠低需氧劳动者的高产出低消耗来挤出,至今教育上强调的都是多奉献少索取。
那么需求由谁来提供,这就不得不提我国加入WTO以后,融入全球市场,进一步扩大了消化产能市场的上限,相反国内的需求反而不那么关键,而很长一段时间,欧美都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因为只有这两个地方的消费是最稳固的,双方的舆论和政治上长期对立,然而生意却越做越红火,即便经济全球化出现裂痕的近几年,中美的贸易反而创下新高,都是对方最大的顺逆差国,一个产能过剩,一个需求过剩,身体都很诚实。
2)全球需求周期
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在于享受全球的市场体量,我国已经很早就坐稳世界第一大进出口国的地位,同时也非常受全球经济的影响,第一个节点就出现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需求在金融危机下迅速收缩,尤其是经济过度金融化的欧美,恰恰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增速在08~09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就是全球需求周期的影响。
而应对方式有两个,一个是扩大内需,另一个是债务扩张周期的开启,两者也有非常大的联系,扩大内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本问题非常类似的一个政策,家电三下乡,即在全球需求收缩的背景下才想到依靠内需,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这样的,农村通过补贴和置换等政策消化了大量的工业产能,本身也是一个多方收益的结果,当然也有一些执行环节的问题,大量良莠不齐且虚假宣传存在其中,从结果上来看,总归是一个熬过全球经济收缩周期的政策。
而第二个才是大头,就是扩张的债务周期,消费不足?投资不足?创业机会不足?只要提供债务支撑,什么都会有的,你有10块钱,最多支撑10块钱的投资和消费,然而你愿意加杠杆,就可以撬动几倍的投资和消费,并且资产增值本身就会带动自我强化,举债越多,资产价格涨得越快,资产价格涨得越快,市场举债意愿更强烈。
3)国内高杠杆周期叠加全球经济收缩
2022年开始美联储收紧货币供应,原来全球中欧美最大的消费市场,基本都在加息,而需求收缩也在缓慢发生,比如一般情况下产出都是增加的,而国际需求在2023年基本维持平稳,即便如此,也是全球主要产出国中表现非常好的了,但客观上你不能对外需要求再高了,全球不确定性风险依旧没有解除,而美国的所谓软着陆更是遥远,同时你也不能指望一边全球化裂痕增加,另一面还能维持更稳定的贸易,全球需求收缩是大概率的问题。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复刻08年之后的政策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08年什么水平?30年高增长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且真的是藏富于民,居民杠杠率属于极其优秀的水平,只有18%左右,高储蓄低负债叠加高增长,扩大内需不会伤及居民的根本,属于短期内释放经济内需的做法。
然而随着泡沫经济和杠杆的大范围转移游戏,居民部门早就负债累累了,居民杠杆超过63%,基本快接近居民以负债为标签的美国,同时我国GDP重投资,轻消费,且收入占GDP,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都低于发达国家,同样的负债率居民压力要大得多,所以本次面临的是国际需求收缩和国内高杠杆并存的情况。
换句简单的话:你不能指望过去十几年居民都在拼命的借钱买房消费创业,现在还能挤出多少负债空间来继续扩大内需和投资,这也是这几年以来,经济刺激政策几乎不间断的推出,然而市场压根就没什么响应,居民是真没钱了。
所以本轮的所谓新的扩大内需政策,与08年所处的环境差异很大,高增长不在,高杠杆并存,经济全球化撕裂,居民收入预期不稳定的同时还要偿付过去十几年加的杠杆,福利体系建设滞后,且有大量的发展问题在增速放缓后显现都需要财政发力,比如地方债的化解,人口结构上移下的财政补贴。结果就是最后很难拿出真金白银来扩大内需,居民又六个钱包消耗严重,只出文件都不想让利,以改兼赈两难并不能自解,本次的扩大内需政策也只能谨慎乐观。
发改委文件说很清楚了,一个是锅炉,另一个是汽车,数据中心空调,稍微老一点的都要换,学校实验设备更不用说了。再就是消费,体制内的换手机,电脑,车。物流真没想到有什么可以优化的了,无非是把卡车货车换新一点,总而言之,利好汽车
谁出钱呀?
这让我想起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
这让我想起了“家电下乡”
这让我想起了“房地产调控”
这让我想起了“5G”
这让我想起了“2025中国制造”
………
我相信一个道理:任何违背自然规律与市场规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


(盗图侵删)
08 年为了消耗过剩钢铁产能修建了新的钢铁厂。
我说实话,确实是建立了中国特色经济学。
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让我们加大产能真没想到啊
大概19年左右吧,看过一篇大V的回答,说是把消费端干废,到时候经济循环毁了一环就会有魔幻的事情发生,以部分弥补在经济位中缺失的环节。最近发生的事开始应验了这个预测:


还有不久前,我们看到体质以优惠为由摊派买房任务:广东一地倡议干部带头消费、示范带动,促进房地产回暖,全国多个县市出台购房补贴政策,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现在是本题,理由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会议指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
老百姓“有钱不敢花”是吧?那好,你不花,有的是人替你花,比如:
给你们做个简单计算。 贵州总债务1.2万亿,人口3800万,总共有1000万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帮贵州省负债12万。 假设在成都周边划一块地,给全贵州省的老百姓盖房子,建安成本2000/平米,那么贵州债务总额,可以给每个家庭盖60平米的商品房,全部免费赠送。 你说贵州发债是为了发展,到底发展了个啥?
类似的意思其实一些知友们也提过:怎么看城投债?
至于消费端是怎么萎靡不振的,各人想想自己为什么不敢花钱买东西、很多人宁可忍着用满屏弹窗的PDD就知道了。
你猜我为什么不换新车换大豪斯,去北极看鲶鱼去加拿大飙车,是不想吗
还是建议直接发钱到每个老百姓手上,想买啥买啥。
我原以为涨价去库存和信贷拉内需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还有高手!
我说实话,要不老爷们还是直接抢吧。为了立牌坊硬想一些奇葩招,还不如直接抢呢,笑死个人儿。
居民们没有安全感和充分的社会保障,怎么敢于消费呢?
这些推动措施,似乎并没有从根因上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
就是不改善分配,白花花的银子…
第一,老办法订单、投资、补贴、减税没什么好说的,问题是 从哪里来。地方、企业、家庭的杠杆率很高了,中央又收紧了地方基建。
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
这轮投资实际就看中央财政能发多大的力,4万亿时代就是中央牵头大量向下发放额度,主动加杠杆扩张投资。
第二,产业选择非常重要,基建投资中以公平为导向的以工代赈只能是少数,主要还是以发展和升级为导向。往山沟里修高铁,或者盖水司楼是永远收不回本。5g投资那一轮属于又被“星球大战”给坑了,着急上马反而没有形成预期带动增长,只能说是保住了华为等公司。
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汇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集团作了书面汇报。
从找的这几家部委就能看出,总体依然是基建和投资拉动。
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
从双碳战略角度来说,搞循环经济和回收产业发展是必由之路,也才是现实路径,之前跟着美国屁股后面搞数字化智能化扩张有些过度。
战略上短期利好中欧合作,欧洲绿色产业中回收产业发展在全球是领先的。长期看中国必然要发展出自主回收产业,在国际分工角度看我国开始侵入到日德领域,对美国还处在模仿者和追随者立场,也就是说长期看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会加剧。
物流降成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基本前提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主要途径是调结构、促改革,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
供给侧改革的立足点是调结构和促改革,而不是去库存去产能。起码上面认识到先立才能后破,先破就可能更糟和脱实向虚,无数个马科长会第一个出来抵抗。
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打通堵点卡点,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
货运铁路和客货混用铁路会有一波投资,平台经济、无人机、无人驾驶也会有一波投资,利好长三角珠三角。
统筹规划物流枢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
【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专题研究组:新发展阶段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内涵特征、重点任务和对策举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www.ndrc.gov.cn/wsdwhfz/202307/t20230728_1358841_ext.html


这里面提到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可以看国发委转载的文章,实际就包括了这次政策的主要方向。文章多次提到美国日本,尤其是美国。估计还是要进一步大城市化和发展城市群都市圈,主要是科研能力强的地区。
前些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与这次的会议内容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协调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这个优势地区指的是否就是重大生产力地区,在三区三线和耕地红线限制下,想要地就只能靠全国范围内的占补平衡了。
想尽一切办法劝你们、骗你们、逼你们去消费、投资、创业、借贷。居民不愿意消费,就来一波“以旧换新”。企业不愿意扩大投资,就来一波“设备更新”。
至于因此而形成、扩大的债务和产能以后怎么办,那先不管了,先把眼下这一波开工干起来。说不定稀里糊涂的就产销持续两旺了呢?
为什么不大规模发行国债,用政府杠杆取代居民杠杆?政府债务上去了,那还怎么嘲笑欧美?毕竟咱们有制度优势,就是集中一切力量,让居民和企业扩大杠杆,从而让政府办大事。
非常重要的一个消息。
自2022年经济增长陷入困境以来,宏观层面的刺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
第一个自然是地产。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地产面临了历史级别的拐点,也因此,和过去20年不同,地产端的刺激几乎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第二个是新兴产业。和地产不同的是,新兴产业的刺激一直具备着较为广泛的民意基础,因此也成了政策层面持续发力的目标。然而新兴产业的产值基础低,虽然产业本身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繁荣,但是对于整体经济的拉动非常有限。同时政策长时间的持续刺激,造成产业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社会资本在短期内大量涌入,形成大量滥竽充数的落后产能,继而造成全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相关产品价格断崖式暴跌。去年光伏行业出口总量增长50%左右,但是出口金额甚至是下跌的,因为光伏组件价格全年下跌近50%。
同样的还有芯片,因为产能扩充过快,芯片价格也是断崖式下跌。以逻辑芯片为主的中芯国际,毛利率从2022年下半年的40%,一路下跌至10%。而以功率芯片为主的华虹半导体则更为夸张,毛利率从2023年年初的40%,下跌至4%。


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居民的端的收入高度依赖于制造业的景气度,在制造业没有出现显著复苏的情况下,试图仅仅通过消费端的刺激来实现所谓的内循环,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虽然对于地产和新兴产业的刺激,都没有对制造业的整体复苏起到应有的效果,但是最终经济刺激的发力点还是要落实到制造业。
我觉得之前市场有一个较大的误区,即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基本盘过度依赖于地产,因此在地产没有实现大面积复苏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全面复苏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而这种思路也造成曲线救国的右倾冒险主义盛行,对于产业升级的预期过高,前两年在新兴产业上的发力过猛,欲速则不达。
然而事实是,当下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逐步摆脱对于地产的依赖。一个比较显著的例子是,此轮地产的各项数据都已经回落到2009年的水平。然而,和地产景气度高度相关的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却并没有呈现出离谱的下跌。比如说螺纹钢价格始终维持在3800-4000附近,远远高于2015-2016年上一轮地产调整周期2000左右的波动区间。同样的还有玻璃,双焦,电解铝等。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制造业这十几年以来的持续升级,虽然还不足以在绝对的尖端技术例如芯片上对全球领先水平构成挑战,但是在绝大部分中高端产品,例如汽车船舶机械等中坚基本盘上,已经达到了全球的领先水平。例如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再比如中国造船在经过10多年和韩国的双寡头并行的局面后,去年彻底甩开韩国,造船新接订单占到全球三分之二,实现了一家独大。
也因此,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开始摆脱了对于地产的依赖,中高端制造业成为了中国制造新的核心驱动引擎。
所以之前制造端对于地产和新兴产业的刺激,以及仅仅通过所谓消费内循环就试图让经济走出困境,在思路上都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
而这次推动制造业设备大规模更新,我觉得反而是一个真正对症并能够取得成功的思路。一方面,中国基础工业的设备上一次更新还是2008年4万亿之后的那几年,本身当下就具备大规模更新换代的需求。同时中国基础制造业经过最近10年的供给侧改革,存量产能大部分都在国企央企,政策执行的效率会较高。而这些企业普遍现金流比较充沛,设备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并不会显著提升企业端宏观杠杆率。整个政策落实的条件是比较充分的。
后面就看政策具体的落实情况了。
真是有趣,现在越来越多的工厂老板知道前景黑暗死路一条,于是干脆躺平摆烂,过一天是一天,企图让他们主动更新设备那自然是难度极大,那打算怎么搞?中央财政拿出大量真金白银来高比例补贴?对此我很怀疑,还是采取某些威胁手段或变相威胁吗?再或者“先礼后兵”?呵呵,反正这些我倒不会感到意外。
最简单的办法,一人发一千发一年,保证明年马上要加息抑制经济过热。
再过几年,当初修到山里的基建奇观,以及政府投资基金维持的众多低效制造业设备,都到了维修年纪,就开始要还账了。
这是去年所有制造业行业中的增长规模表格,可以看出设备修理一年暴增了130%,这就是还账的预兆了。


凯恩斯这口药不是不能吃,但要当肾上腺素,不能当饭炫,会出人命的。
实在是没抓手了。
新能源车先不说,之前的银发经济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现在又要“开会”决定,“推动”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可以预知这些推动出来的需求无非会来自这么几个方面:
1.国资系统、事业单位等固定投资形成的大型设备、实验用品,甚至估计会到办公设备、人员服装等,从上到下的政府采购;这方面的规模估计会占到至少60%。一方面创造经济增量,一方面承接部分通过政府债务获得流动性。
2.围绕1中的国资系统,其企业/单位所在地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为某国企供电的变电设施等,也在“设备更换”的范围之内,这部分也有个20%-30%吧。
3.“推动”民营企业,实施家电下乡、数码下乡等举措。以政府补贴/税点优惠,制造出低价销售的营销态势。这种效果有限,估计最多能占到10%-15%。
4.“以旧换新”最多能占5%,套路和3一样,用来换旧的“新”,是有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的,无非是用税点优惠/行业补贴来填,本质作用也是承接超发的流动性。
但市场没有有效需求,就无法产生真实的交易增量。而有效需求只来自于收入预期的改善和提升。不然就只能用大量来自某种债务催生出的流动性,来制造低价销售的态势,催生出无效的交易。
关键的是,这种事情的有效性真的不高,而且是“吃一次少一次”。企业/单位的设备更换,周期至少在5年部分大型设备甚至在10年以上。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收入预期的全面下降,导致有效的市场需求萎缩严重。这就又回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到底怎么才能让内需发挥更大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答案一直摆在这里,非要选择性失明假装看不见。
其实一招就解决当前问题:加入欧洲行列,带头援助乌克兰,美国不保护欧洲,我们来保护。
这是中华民族参与世界秩序的天赐良机,如果当年美国看准时机参加一战、二战,错过了就没有下一次了。
明确了就是不发钱,社会主义不养闲人,不能惯着黔首臭毛病
继续三板斧吧。
主要是通过财政给政府,体制内单位和国企发钱。
民企或居民可能自己花钱弄口汤喝。
没钱的基本无关,看看就行了。
政策面向生产端,面向体制内,面向有钱人的方向不会变。
说了多少次,老百姓手里没钱了!上次更新,是手里有钱。这次是手里真没钱!居民杠杆率都成啥样了?
况且上次更新的的东西还能用,为什么要换新的?
上次产业更新,逼着多少企业换了新设备,没赚几年钱,经济就不好了。
企业割不了,就割老百姓???
老百姓手里攒点钱容易吗!!!
这个讲法有点新,这是一个重磅消息,隐含了重大投资机遇。说明要加大放水力度,并且这次放水不再是铁公鸡,而是倾向于制造业,倾向于新型工业化。
这个举措,或将引发十万亿以上的新市场,大家心心念念要的新一轮需求侧大刺激终于来了,下周制造业,尤其家电、汽车等受益板块又将起飞……
从2002 年到 2009 年,是本世纪我 国的第一轮设备更新周期,背景是 2001 年 12 月我国正式加入 WTO,此后外需迅速扩大,带动了设备家电等大规模更新换代;
2009 年到 2016 年,为本世纪我国的第二轮设备更新周期,背景是 2008 年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四万亿”计划),带动了新一轮制造业企业投资和设备更新;
2016 年至今,为本世纪我国的第三轮设备更新周期,背景是 2015 年 11 月村里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刺激了新一轮制造业投资。
按照前两轮周期大约 7 年的时长计算,本轮周期已接近尾声,完全有必要开启新一轮更新热潮。
那文中提到的国家设备更新,是指哪些东西?
国家设备更新主要指的是,对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进行能效升级和替换。
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工业设备、信息通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商用设备、家用电器和照明器具等六大类。
在已经明确的能效水平基础上,新版本的标准增加了工业锅炉、数据中心、服务器、充电桩、通信基站、光伏组件等23种产品设备。
这些设备更新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能效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并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现在普遍既缺消费意愿,也缺消费能力,因此,要实施上述行动,财税政策必须跟上。
因此之后肯定会推出大规模减税和消费补贴,这将对设备供应商和大宗耐用消费品生产商、销售商形成重大利好,包括家电企业、汽车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及互联网平台企业等。
就比如对电梯等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设备,确实是要加强安检,该换新的就坚决报废换新的;对排放不达标的汽柴油车,之后肯定也有相关规定出炉,加快报废换新,对高耗能的陈旧设备也要尽快更新等等。
再比如将传统物流设备更新成智慧物流设备(自动物流系统,自动物流车,物流无人机等),即可以大规模更新设备,又能够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
但这个政策可能对大多数上市央企是利空,等于是要把股息分红的钱,都转去更新设备了。
以前,都是以生产与投资为重心,这次是首次转向了消费为重心,而且从以前把钱发给企业,转向也把钱补贴给广大民众,让民众自己动手来选消费品。这是一个对经济大盘的稳定,是个非常好的信号,下周九连涨、n连涨可期了。
我tm不想买新车?
这几天南京那个住宅楼大火,烧死那么多,有些人说不要买高层……
我tm想买高层?
我tm不想买独栋别墅?
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可能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划重点,能够!
自己家用,除了本来就该换的,一般不会换的。
机关单位,财政出钱的,该换不该换的,都就换了。毕竟,有油水,机会不能不抓住。
大家要清楚一点,更新,它不是一个瞬时性动作,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更久,只要没有官方通告出来,都不能说更新过程已经中断。
还记得去年底有关地铁安检的讨论吗?现在讨论结果出来了,不裁撤安检,“更新”就好,也算是给讨论划上了句号。
那么更新需要花多久呢?我一开始已经说过了,还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一些地铁站附近的商业住宅业主恐怕会很受伤。
前面说的是基础设施方面的,至于实体领域的个体户和普通居民,做好被公安局环保局工商局卫生局住建局消防人员登门拜访的准备吧,许多人活了半辈子不知道我们的政府部门有多么完善、管理项目多么事无巨细。
这些政府部门的收入和奖金也很低,尤其近些年,做好准备吧。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25 21:50:17  更:2024-02-25 23:06:19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