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如何看待2023年新加坡人均gdp是日本近3倍?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如何看待2023年新加坡人均gdp是日本近3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2023年新加坡人均gdp是9.1万美元,日本是3.3万美元。 90年代的某些日本人优越感极重,看不起亚洲其他国家,现在2023年日本人看到人均gdp…
不得不拿出这张图了


他们为什么开心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
我判断一个亲日者的真实想法,主要看他追捧日本的什么。
如果他说京都小巷的静谧,东京市井的霓虹,讲北海道的雪,讲富士山的湖,讲自己在大阪遇到的好吃的店,讲日本樱花飘落的春天,讲自己渴求已久的平稳的生活,讲自己少时与动漫的结缘故事。
在他的话里,能看到他自己,看到形形色色的普通日本人,看到充满烟火气的大街小巷。
那么这人多半是真心只想过日子的,也大概率只是单纯的想找个适合自己的地方生活,那么我会祝福他。
如果他讲保留皇室的美好,讲首发工业国四处扩张的威风,08年前讲GDP,08年后讲人均,讲自卫队的军力。讲日本的政客不结党营私,讲旧华族世家财阀一心为民,讲中国人赞美祖国是宏大叙事,却又追捧读者式的换皮不换药的昭和味超级日本人故事。
在他的话里,看不到他自己,也看不到有血有肉的日本人,只有一个天国般的日本神像在吹嘘中升起。
那么这人吹日只是手段,本质还是想贬中而已。他追捧的只是个披着日本皮的幻想神国。
说白了,看对方说的话有没有“真情感”“生活感”,越是怀有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就越是个正常人。而越是脱离有温度的生活,就越容易变成偏执狂键政魔怔人。
这套判断逻辑,也可用于其他政治话题
香港跌倒,坡县吃饱!


“感谢大陆的馈赠!这把躺赢哈哈哈”
"英国把香港建设成金融中心用了100年,中国把新加坡建设成金融中心只用了5年。"
香港同胞可以切身说两句。
大概22年那会儿吧,估计是因为政策方向、俄乌取态的一些因素吧,当时的主流声音包括“香港舔中自绝于文明世界” “香港资源全部流去新加坡” “香港一鲸落狮城万物生”。
后来新加坡开了免签,东盟也开始逐渐有融入中国后院的趋势,然后声音就变成了“新加坡低质量发展不如日本” “新加坡GDP水分极大”。
我觉得也可以理解吧,毕竟甜甜圈都能给打成小粉红,新加坡自然能被定义成投共。
很多日吹在中国的社交网站看不起新加坡地盘小、资源少,这不是打自己碧莲吗?
日吹鄙视新加坡的所有理由都可以被中国网民拿来鄙视日本。
别杠,杠就是中国青少年平均身高比日本高5cm以上,日本有什么碧莲说自己吃得好?
新加坡的免税政策,国际航运巨头主要是希腊那些船王把总部搬到新加坡。
国际成品油交易中心设在新加坡。
新加坡人口少,一下子人均GDP就膨胀起来。
而且新加坡不像日本香港对外籍人士同工同酬,有新国籍的和无新国籍实行工资双轨制。
外籍劳工工资很低,提高了新加坡人均GDP。
日本停滞了30年,这个问题都聊滥了。
战报可以做假,战线不行。
看下最低工资,印象中东京是7.2美元,新加坡是5.3美元
一天闲的没事干了,一个新加坡人一个日本人,关我什么事?为什么不讨论讨论,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三倍?
新加坡的实际薪资对日本并没有达到3倍的优势(甚至连2倍都没到),这个纸面的人均GDP优势其实是有点虚的....
如果以年均公民收入中位数来说:
日本─3.16万美元,
韩国─2.97万美元,
台湾─1.82万美元,
香港─3.18万美元,
澳门─2.62万美元,
新加坡─4.52万美元。
新加坡在近10年得益于美中贸易冲突,大量资本涌入带动了经济高速增长。不过这种增长并未惠及整个社会——新加坡是精英的国家,贫富差距远比日本悬殊。
从长期来看新加坡发展更好是必然现象,地理位置卡在全球关键水道、偏英美法系,让他们天然就能获得资本青睐。
日本则处于亚欧大陆边陲,只是过去150年的特殊时代让他们能一飞冲天。
如今也只是回到了历史上多数时期罢了。


从新加坡可以看出日吹的双标,面对中国就说总量毫无意义,人均代表尊严。
到了新加坡他们才豁然开窍,人均高算个p?总量碾压一切。
还说新加坡GDP虚的狠,人均收入跟日本差不多。
然而新加坡不止人均GDP碾压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照样碾压日本。
新加坡2022年的数据,对公民和永居者抽样33000户,人均可支配收入43049新元,折合人民币230062元。
日本2023年的数据,抽样1万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折合人民币是76688元。
详情可以看我这份统计:
叶盐亭:日本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发布。?zhuanlan.zhihu.com/p/682272302?utm_psn=1742395266978930688
新加坡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日本的3倍。
而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不过是中国的1.96倍,是中国城镇的1.48倍,是中国农村的3.54倍。
也就是说现在日本和新加坡的收入差距已经大于中日的收入差距。
这我真的没想到,都2024年了,还有人能把日本和新加坡都当成同样富裕程度的国家。
还比物价?日新收入差距比中国东北和日本的收入差距还大,你咋不拿东北物价和东京比?
怎么,到了日本就是赚日元花日元,到了新加坡就要强调高物价水深火热了?
如果以城市为单位来看可支配收入:
新加坡 230062元
首尔 105200元
台北 99852元
东京23区 90300元
上海 89477元(城镇)
北京 88650元(城镇)
东京23区可支配收入也不足新加坡的一半,已经落后于台北和首尔,即将被上海和北京赶超。
我不知道日本哪来的自信碰瓷新加坡?
中国10年前那会儿可没有哪个城市敢碰瓷东京,因为10年前即使上海的可支配收入也不足东京的一半。
现在人均收入不足新加坡一半的东京都能出来碰瓷新加坡了……真是勇气可嘉。
我发现日吹似乎还活在10年前。
日本人均收入是中国的2倍,他们就要硬吹成是4-5倍。
日本人均收入略低于台湾省,他们就要硬吹成是湾省的2倍。
日本人均收入只有香港的一半,他们就敢说收入高于香港。
日本人均收入只有新加坡的三分之一,他们都能说两个地方差不多。
在他们脑补中的它国/地区工资都是弱化25%的存在,提到日本工资都是加强50%的存在,里外里差距就在他们的脑补中强行扩大了一倍。
现实是一个人均收入只有新加坡三分之一的国家,经济还陷入停滞,疯狗一样的碰瓷新加坡,只会引人发笑。
所以说理解“新加坡模式”是什么意思了吧。
意思就是别说总值,就算你连人均都超美了。你也欠管,欠鞭,欠奋斗。
顺便:李家坡独立之初人均gdp是美国1/6,现在。。。
新加坡模式的意思不是说,你以前已经被鞭够了。而是说,当下正是你开始挨鞭的时候。
首先GDP和收入没关系。从我自己的体感来看,以东京为例,我降一级从新加坡润到东京,税后收入大概减少50%。所以东京收入可能可以到新加坡的60% ~ 70%。
虽然新加坡的收入还是要比东京高不少,但我自己觉得新加坡人这是字面上的穷的只剩钱了。挣得再多,只要你是靠出卖自己时间换钱的打工人,你的生活就还是被困在这个资源匮乏的小岛上。住的还是一样的组屋,吃一样的食阁。新加坡GDP增长的主要源头不是给自己的国民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人们挣得多了,但还在分同样的资源的话就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比如20年到22年,我眼睁睁看着自己常去的饭店,同样的一顿饭从60涨到90新币;拥车证从3万多新币涨到十几万新币;我家房子从130万新币涨到160万。
当然,因为各种原因,日本物价也在涨,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各种产业齐全的大经济体,同样是住在大都市的东京居民,同样的生活质量的成本差不多是新加坡的一半。而且质量越高,日本的成本相对于新加坡就越低。
我不清楚日本人怎么看新加坡人均GDP是日本的3倍,但是作为在两地都生活过的打工人来看,新加坡人那种惨兮兮的生活是一点都不值得我留恋的。
我觉得最抽象的是美国,记得小时候美国和欧洲,日本都是并驾齐驱的,无论是生活水平还是科技教育娱乐啥的。美国只是一个较为发达的人口大国
现在美国已经把一众远远甩在身后了,有时候看reddit和Quora,不少西欧人甚至都觉得美国挣钱比欧洲多太多了。
美国别的我不太懂,但是我是做新能源的,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新能源类型,美国都有参与,可以预测,无论将来是做电子燃油,还是锂电池,还是氢燃料,或者是页岩气,美国都不会掉队,而且一旦确定了某一条路,美国的市场,资金和科技人才,完全有能力把某种产品变为主流。
就我感觉美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这个国家什么都有,也许不是最好,但是他有。像日本就不一样,日本是某几个品类做的特别好,但是绝大部分的都没有,这就导致如果说这一波能顶上来,那他能吃尽红利,但如果没压中,那就只能吃瘪了。
但美国就不一样,他什么都有一点,后发制人
人口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经济体,不建议放一起比较。
新加坡人口才500多万,日本1.2亿人口。
这都差了多少倍了。
东南亚只有泰国 越南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缅甸跟日本互相比较一下经济发展水平还差不多。
同样的道理,新加坡这样的国家更不能与中国做比较,完全没任何参考价值。
只有人口数量差距小于数量级的经济体,互相比较经济发展才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比如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欧盟,中国与北美自贸区,中国与印度,这些经济体之间的人口虽然有差距,但好歹没有数量级的差距,互相比较一下经济发展水平,就有一定参考价值。
千万别再拿人口几十万几百万的国家,比如卢森堡 新加坡 阿联酋之类的国家,直接跟中国对比经济发展水平,这样毫无意义。
谢邀~
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学习新加坡,政府公然庇护在逃诈骗集团头目并为各种灰黑产提供洗黑钱服务,人均gdp都可以破10万美元。
最可怕的是,美国人均GDP居然和新加坡差不多,人口比新加坡高两个数量级。。。
新加坡和日本:新加坡人均gdp是日本的3倍多
中国和日本:中国gdp总量是日本的4.3倍


1-根据IMF预测数据,2023年新加坡的人均GDP约为8.79万美元,日本为3.39万美元,前者约为后者的2.6倍,不到3倍,但也是让人仰视的超越;
2-新加坡与日本的国家体量相差太大,不适合放在一起比较,新加坡的适合对比对象是香港,瑞士,冰岛这些小而精的国家/地区;如果硬要和日本比的话,对比对象应该是东京,东京的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与新加坡的差距虽然也很大,但是在亚洲也仅次于新加坡而已;
3-新加坡在千禧年之后的经济发展可是说的高质高速,其现在的人均GDP在全球都鲜有对手,人均PPP更是TOP3,所以不仅日本,所有的亚洲国家/地区,尤其是曾经压其一头的香港,更应该羞愧和自省,为什么现在与新加坡的差距越来越大(现在新加坡的人均GDP约为香港的1.7倍)
4-新加坡的经济成功得益于科技与创新,它更被评为全球最具科技感的城市之一,不同于香港仍以金融、房地产传统行业为支出产业,新加坡的产业更加多元,医药,高端制造,信息科技等领域全面开花,所以它的成为不足为奇。
英国殖民地遗留下来的城市,基本上在本地区都是最发达的那一档。
缅甸即使再差,仰光也都是第一的城市。
印度经济再不行,孟买和加尔各答在印度都不差。
但是英国殖民的城市缺点也特别明显,他们是依赖全球性的商贸和英国稳定的法制来生存的。
因为依赖这些东西,所以这些城市的空间一般很难扩大,也很难内生性发展。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就导致英国殖民的城市,特别容易吸引富人,也容易形成富人扎堆的情况。
而富人和中产阶级的聚集,其实并非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形成钱就是一切的定论。
新加坡、香港是不是GDP、人均GDP要比东京和曼谷好,毫无疑问。
但是新加坡和香港的生活丰富度是不是就一定要比东京和曼谷的许多人要好,那真得未必。
其实赛里斯很多人也有这个情节,尤其是上海。
在各个平台,上海的用户其实特别爱说上海的生活如何如何。
其实这种心态,很多程度上是因为旁观者认为上海并不正常,赛里斯人看上海,是觉得这地方其实并没有和赛里斯其他地方形成本质上的区别。
外国人看上海,是觉得上海毕竟还是赛里斯城市。
上海人爱说上海的生活丰富度很好,但实际上和东京与曼谷、新加坡和香港来比,还是差了很多。
上海不是一个绝对性开放的城市,远没有曼谷东京以及港坡那么自由。
新加坡和香港的确自由,但是城市空间太小,所以能容纳的人口必然是有限的。
除此之外,新加坡和香港其实都没什么腹地,这也就导致他们想要快速拥有不一样的自然生活,只能去其他地方。
相对而言,曼谷和东京的人,想要脱离开这个自然生活环境,可以去往国家其他地方体验。
户外生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般面积较大的地方,必然会带来很多丰富的户外生活。
而面积大,也必然会使得许多农产品价格低。
真得把种种因素考虑进去的话,就不难发现,面积小的好处就是可以高度自由化。
而面积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削弱很多生活的成本。
但是面积小的话,很容易把生活的丰富性抹杀掉。
而面积大,则很容易束缚住人,因为会有很多人想着利用面积大资源多,搞高强度的社会规则统一。
新加坡和日本属于在各自领域都做得很极致的地方。
但新加坡的生活丰富性必然会低于日本和泰国这样的地方,因为纵深太浅了。
人均GDP衡量不了太多的因素,只适合看看得了。
==========


这种好地方才会被英国看上的观点能不能不要再出现了好吗?
我过去的回答都说了多少次,你在网上难道就看不到一丁点有价值的英国殖民的信息吗?
英国殖民的哪个地方,不都是从一片荒地开始的?
哪个地方从一开始就是个好地方?
英国点石成金的能力还用的着多说吗?
你混淆半天,也否定不了英国的造城能力。
这下知道人均鸡弟屁不能全信了?希望有些人可以在中国的人均gdp那里也懂得这个道理。
当时我还以为维为说的是发展港澳,连结大湾区
看来对海专精算的认识还是太简单,有时天真了


新加坡是通过外劳制度,来造成人均GDP畸高的假象。
新加坡本土劳动力不过一百多万,引进外劳也高达一百多万。这些外劳在新加坡创造gdp,但无法把他们留在老家的妻儿老小接到新加坡。这样一来,统计常住人口时也不会统计他们遗留在家乡的拖后腿的妇孺老幼。人均GDP数字自然好看。
类似这样操作的经济体还有澳门,阿联酋,卡塔尔等。
他们的收入只能对应于人均GDP六折到七折后的数字。
所以新加坡真实人均GDP大概是五万多美元。仍然比日本高一大截,但到不了三倍的程度。
哥俩半斤八两。
日本式统计就业率就算兼职,统计人均收入就不算兼职。
新加坡是,统计gdp总量就算外劳,统计人均就算本国人口
我觉得新加坡越来越发达挺好啊,新加坡人又没有叫过大陆人蝗虫,又没有在本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上整版登广告说忍够了大量蝗虫。也没有立法大陆人在香港多买两罐奶粉就判刑。就是奇怪神神还替香港人对大陆阴阳怪气。好像他们自己在香港人眼里不是蝗虫似的。真j。
中国把新加坡建设成金融中心只用了5年,把越南,印度,老挝,泰国,缅甸...建设成制造中心只用了3年。
新加坡的人均GDP水分很大,多为跨囯企业离岸交易或者避税洗钱拉高的,新加坡居民实际人均GDP并没有比日本居民高太多。
首先需要简单了解一下跨国企业基本常用的避税手段:
比如一个跨囯企业A,总部设在美国,厂房和主产地设在大陆。它在大陆投资雇佣了大量牛马苦力/廉价劳动力生产产品,然后卖出产品挣钱。如果下游批发商/零售商把产品的钱款打到企业A位于美国的账户上,那么企业A就得被收取最低21%的企业税(这还是联邦税最低税率,至于州税税率另算);如果下游批发商/零售商把产品的钱款打到企业A位于大陆的账户上,那么企业A就得被收取15%或25%的企业税(15%税率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
所以,跨囯企业就想了个办法:这不是新加坡的企业税率最高只有17%吗?我在新加坡开一个分部,只租用了一个房间,只雇佣两个员工,叫批发商/零售商把产品的钱款打到我位于新加坡的分公司账户上,那么我不就能只用交最高为17%的税了?另外新加坡还规定对于把钱从国外带入新加坡的企业,”视情况“收取0-17%的税率,如果能和新加坡政府”洽谈一下“,这里面的可操作水分可减免税收就更多了,一般来说这部分税收的总体税率为15%......当然,不和新加坡政府洽谈也可以避更多税,这不是30万新元以下(约为22万美元)的企业收入只用交8.5%的税率吗?如果跨国企业要把1千万美元带入新加坡并享受8.5%的超低税率,那么就在本地注册50家名字不重样的”单间企业“,甚至连独立的办公房间也可以没有,主打的就是在一个房间内多个企业”共同租用“一间办公室来进行”共同办公“,甚至一个员工也可以被很多企业同时雇佣,美其名曰“兼职工作”,门外挂上几个甚至十几个企业的招牌即可,然后就是开设50个这些企业的新加坡本地账户了,每个企业账户里打入30万新元or20万美元,这样不就能实现8.5%的超低税率了?这些还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避税操作,实际上避税钻空子的手段还要更加复杂繁多,比如财务做账避税、巧立专利、环保、慈善的名义避税、让自己名下的企业起诉自己的另一个企业获取赔偿来避税和左手倒右手......导致实际的纳税还会更少。


新加坡的企业税率8.5-17%,将国外收入带入新加坡的企业税税率“视情况而定”
所以可以看到,随着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以前那种“本囯企业雇佣本地员工在本土生产产品并在本地报税”的老套古板方法早已经半身入土了,取而代之的是“A囯企业雇佣B囯员工在B囯生产并在A囯报税”、“A囯企业雇佣B囯员工在C囯生产并在D囯报税”、“A囯企业与B囯的劳务派遣企业单位合作让C囯的员工被外派到D囯生产并在E囯报税”......故而人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在新加坡只雇佣了两人租用了一小间办公室,却每年莫名其妙地产生了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多亿的营业额,例如一亿的营业额扣除那少得可怜的办公室租金和水电费还有两位雇员的薪资等成本还是剩下很多,这等于是直接就给新加坡增加了接近1亿的GDP!那么怪不得新加坡的人均GDP被这么多前来避税的跨国企业给拔高了。当然避税天堂离岸金融中心不只有新加坡一个,瑞士、荷兰、卢森堡、爱尔兰、加勒比海诸国、太平洋小岛国早就都纷纷互相交流学习借鉴经验了。只是这虚高的部分除了缴税以外仍然是企业的一部分财产,新加坡本地居民是享受不到的,感受不到人均GDP世界前十带来的变化——新加坡的表面人均GDP虽然和挪威、卡塔尔一个档位(这两个靠金融中心离岸避税拉高人均GDP的水分明显很小,人均资源丰富,是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资源富国),但新加坡的社会福利水平远不如后两者,如果扣除虚高部分,估计新加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和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发达国家或者日韩是同一档次。
那么对于产地国和生产端来说,这又有什么影响呢?每次跨国企业只需要从离岸账户里划一部分钱打到产地国分公司的账户给员工支付薪资和购买原材料上游组件甚至只给劳务派遣企业钱就行了,对于在新自由主义之前沿用传统模式生产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即本囯企业雇佣本地员工在本土生产产品并在本地报税的模式):
在没有折旧变卖设备等资产的情况下,每生产并卖出一批产品所贡献的GDP=产品的价格-产品的物料成本≈企业的税前利润+企业员工的税前总薪资;
那么在新自由主义模式下,因为下游批发商/零售商打钱都直接打到跨囯公司的总部账户or离岸中心账户,导致跨国企业的利润早就都在发达国家或者离岸避税中心了,平时只要给产地国账户打一笔接近生产成本的费用就能生产了,无需把利润部分也打进来,那么在没有折旧变卖设备等资产的情况下,每生产并卖出一批产品,导致跨国企业为产地国贡献的GDP≈扣除物料成本后的生产成本,也就是雇员的税前总薪资;为公司创始国/总部所在囯贡献的GDP≈总部的雇员成本+税前利润(如果不是去离岸中心避税的话),或者≈总部的雇员成本(如果跨国企业去离岸中心避税的话,为离岸中心贡献的GDP≈跨国公司的税前利润)。
所以你可以看到,身为世界工厂的这边,在2020大流行之前的经济年年红火令人鼓舞,结果一看人均GDP也就1万2千5,这是因为在这边雇佣劳动力生产的跨国企业主要只贡献了薪资部分的GDP,而利润部分的GDP则算在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新加坡、加勒比地区、香港等离岸避税中心那边,只是近年随着香港由国际金融中心变成金融中心遗址,恐怕原来算在香港的“很多GDP”要跑到新加坡去咯,对于一般人来说,利润部分的GDP无论是算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那边还是新加坡、加勒比地区、香港等离岸避税中心那里,甚至是在身为世界工厂的这边,都几乎没有意义,无非是跨囯企业在哪个地方报利润税,哪个地方的人均GDP数据更好看一些罢了。
很简单因为税低
吸引大公司 gdp就高
同样的路子
爱尔兰人均10w美元
开曼群岛人均9w美元
新加坡一个城市,500万人口
日本1.25亿人口,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没有任何可比性。
应该拿日本和中国比,新加坡和上海/东京/香港比。
记得,不要和亲日谈任何经济问题。
他们是想谈经济问题吗?根本目的是想说冲不行。
你只要说冲不行,就可以了。
提到冲国必谈人均,其他国家人均没有用,这个规律你是第一天知道?
我已经看到列支敦士登可支配收入不如东亚之光的言论了。
反正新加坡经济总量和人口很小,一两笔大投资就能把gdp干的很高。
今年物价照去年比增长了20%。
然后新加坡人均工作时长增加,人均收入还下滑了。
香港科技和金融投行业,工资依旧还是比坡高30%。
钱都是保险理财房地产和留学中介赚了。。跨国公司招人看性价比,如果纯打工还不可能给你太高薪水。
政府投资方面,起码为了吸引富豪,税很低。大部分资本都在转移来新加坡的富豪手里。
起码今年还消化不了这么多钱。
地盘小,有那么一两个产业顶尖,很容易就能把人均GDP冲上去。像澳门靠着菠菜,人均可以进世界前三。新加坡早就是发达国家,人均比日本高很正常。
没啥意义,比经济水平,金融国家不要和金融输出国比,金融输出国不要和工业国比,工业国不要和工业输出国比,这里面工业输出国在所有经济体里是食物链真正的顶端。很多人还活在上个世纪以为世界是金融资本控制的世界,所以从心里特别喜欢高估金融业和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就变成了跨国实体企业的天下了,而现在更是跨国科技巨头的世界,金融业和这些科技和工业巨头比,压根不是一个维度,一个苹果赚的钱就相当于美国五大银行加一起的总合,一个三星巅峰期赚的钱基本就相当于整个新加坡80%的财政收入,而发达国家里,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都是典型的工业输出国,他们在全世界投资,很多gdp压根不在本土,你还扯什么gdp,他们的对外投资也是不金融那种虚头巴脑的资金流转,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其实中国也一样,中国不在乎多一个少一个恒大,但是多一个少一个华为和比亚迪就关系到国家未来,美国不仅是工业输出国还是金融资本的输出国,属于实力最强,至于新加坡,日本不是新加坡这种国家能碰瓷的。类似的欧洲,也没人会用卢森堡瑞士去碰瓷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企业太强了,新加坡还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他更适合和迪拜香港这样的地方来类比。这里不是说新加坡发展的不好,相反,他发展的很好,但是新加坡和欧美日韩这些国家还不是一回事。
新加坡更应该感谢的难道不是瑞士抛弃中立地位?
差不多得了。美国人均gdp也是西班牙意大利的数倍,你看有西班牙意大利人润到美国去的吗?光听见美国没有医保吓都吓死了,更别说还没法定年休假法定产假,联邦假日不但少而且也不强制。
当然美国属于所谓发达国家的极端,但是香港和新加坡走的基本是美国路线,具体表现为高贫富差距基尼系数高生活成本,有能力和奋斗比的天堂,日子人的地狱。
类似美国和香港新加坡自然可以把人均gdp刷的很高,富人也确实可以呼风唤雨,但很多人的尸骨你是看不见的。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24 00:04:09  更:2024-02-25 22:54:11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