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怎么看各地政府的城投债?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怎么看各地政府的城投债?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最近几十年,我们国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国债和城投债也急剧增加,现在经济增长降速,引发了部分城投债违约。怎么看待和处理呢?会引发信用危机吗? 我锅的城投…
什么叫“我们的城投债”?
吃肉没“我们”,还债叫“我们”了?
----二更----


题目已更改,前面的回答作废。
地方城投债的形成与去向:政府官员看到潘石屹们融资、拿地、盖房、销售、发财,认为这事太没技术含量了,我也能干。
于是各地成立土储中心(收地,加几个零后直接卖,挣差价),作土地买卖,但收地要补偿和市政基础投资,政府不能直接拨款或借款(指望中央财政,就要和中央分利),于是设立城投公司从银行和社会上募资,本来说好了,借钱拿地卖地了还债,但是,因为没有监管,钱又是孙子们的不用负责,于是,政府将卖地的收入没有用于还钱与基础建设,而是用于改善“民生”,实际上是改善了公务员的“民生”。于是,城投借的钱不还了,卖地后用于基建的那部分也不投不还了。
人类历史上,能把绝对垄断行业干成赔本买卖的,估计只此一家了。
一个20亿工程,招标代理费2000w,大鲶鱼们要直接吃掉10%,剩下还有6-10%利润空间,各分包单位要吃,小鲶鱼也要吃。
我们?哈哈哈哈哈
你感觉很亲切,是吧?
1.养老双轨制,看病多轨制,“我们”,不在一起吧?
2.开着公车,游山玩水,吃香喝辣,“三公”挥霍时,“我们”,也不在一起吧?
3.高收入全保障,吃特供享特权,“我们”,还不在一起,对吧?
4.垄断行业世袭,“我们”,依然不在一起!你们承担着“家族传承吾辈责”,而我们享受着流水线打螺丝的快乐!
转载某位网友评论
此评论甚得我心
巧立名目,把大家的钱,通过承包工程的形式,从而变成我的钱就算了
现在还得让大家举债,掏空未来的钱,目的还是为了丰富我自己的钱包
城投债是历史遗留问题,2014年城投债被放出来,这种没有监管、没有规则、全凭发行方吹牛的融资方式换在民间我们管这叫非法集资,而某些人换个公司的壳再借助公共信用就可以合理合法地融资借钱,小胡子看后大呼:“这全是我的活啊!”
很多人觉得城投债跟他没关系,反正又不是他借钱,也不用他来还。
借钱的时候不关你的事,花钱的时候也不关你的事,还钱的时候就成“我们的城投债”了。别的不说,数据说话。
2014年放开了城头债的发行资格的限制,不再限定发行主体的资质和等级,牛鬼蛇神披个公司的壳就可以发,而且在资金使用上没有任何监管。(仅限有关部门)
城投债数据追踪(单位:亿)


2014年4万多亿存量规模到2023年16万多亿,9年时间涨了3倍多,另外为了推销城投债,一般来说城投债的利率要高于贷款利率,比如2023年房贷4.2%,城投债4.71%。
由于城投债发行五花八门,还款期限、金额、利率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全部贴出来不现实,只抽取5%的样本,按到期期限分为1、2、3、5、7年这五档,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算,大于一年不满2年的按两年算,以此类推。格挡具体比例只取尾数5和0. 误差+-10%。
城投债期限:


2022年开始房地产降温,城投债的主要还款方式为地方卖地收入,房子和地都难卖,商业银行的借款期限放短。
借过钱的都知道,以贷养贷的期限越短,压力越大,一旦现金流断裂一个处理不好第一个债主上门意味着接下来一群债主上门,到时候只能跑路,城投债也是这样,一旦有一期没还上暴雷了,那些还没到期的债主可就闻着味过来催债了。
而这时候能做的可能只有再吸一口期限短、利息高的过桥贷了,可这又能吸几口呢?2023年9月份之前,短期债务都吸到75%,再吸下去真就3-6个月的过桥贷了。
所以上面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接受更长期限的城投债只是时间问题,不然一旦拖到明年,假设卖地收入继续下降,城投债新债旧债碰一起,大面积的城投债暴雷,这烟花放起来可是要炸死一批人。
所以我们假设:一年期的50%,其它各年限分别为两年期和三年期各15%;五年期和十年期各10%。
第二,对于每年新发行的城投债规模每年1.5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必须的否则连已经开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会停滞。此外,还要加上城投债的利息。
第三,对于未来的城投债利率一律设定为今年的较低利率水平不考虑通胀状态下的加息。4.71%
基于这样的设定得到了一直到2040年的城投债推算表:


2024年城投债还款规模8万多亿,到2026年每年的还款规模是10万亿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我拿个数据你就知道了:
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78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7218亿元。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457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6355亿元;
2023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0705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66287亿元。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1339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6488亿元;
2023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744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4480亿元。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345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94亿元。
11万亿是地方2023年一年的财政收入,21万亿是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从2026年开始,地方上光城投债的还款就要花掉他们一年的财政收入。
到了2036年,假设GDP没多大变化的前提下,光还这笔钱就得花掉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这还只是城投债的钱,现在我们把地方债券也加进来试试。
地方债券和城投债合并推演:


从2024年开始,地方财政收入刚好能还完这两笔钱,时间越长,缺口越大。
如何解决巨大的债务危机?
魏玛共和国:印钞机蹬冒烟。
小胡子、二战日本:军国主义,要么消耗过剩产能,要么消耗过剩劳动力,没有小赢,全是大赢。
二战美国:四处拱火,到处卖军火,帮别的国家搞基建,订单就是一切!
朝鲜:闭关锁国,恢复供给制,按官分配。
申明:文章数据来源全是转载,数学模型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理论模型,需满足其中的条件后其结果才能成立,大家图一乐。
我觉得城投公司,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本质上,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被破产消灭债务,
但背后又存在身份的特殊性,
可以享有保证支付的幻觉,
类似我是曾经的全球首付马斯克的白手套,
就问你借不借钱、投不投资,
至于马斯克有没有签署任何文件,
一问就是没有。
这么好的生意和主意,
可以成为我们的第五大发明。
一堆专家又要说:内债不是债。
城投债还不上,那么就会开动印钞机,最后就是恶性循环,钱越来越多,债务越滚越大。反正不用真还钱。
印钞机开多了就是信用危机,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
想要实现软着陆,肯定是居民要背锅了。
就会看到我们出生人口暴跌,居民消费不强,钱用去的地方不是保障居民福利。居民自然要自保。
自保就会躺平,不结婚,不生育,不消费。低欲望的社会下,进一步又是人口暴跌的恶性循环。
城投债的进阶就是社会动荡,社会暴力越来越多。债务越滚越大,钱越来越多,外贸就会崩溃,失业率升高。再次加大社会动荡。
这种事在古代就是改朝换代了,在现代,国内因为强制管控,没有多大动荡,国外那可就不一样了,这早就拿着枪上街游行了。
总之城投债的历史使命达到了,但是想要全身而退,那就难了。
一位富二代,腐化和奢侈的消费,是败不光家底的。只有胡乱投资会搞垮整个家族。
就拿芯片制造来讲吧。
2023年11月之前,知乎各路半导体话题大v。都表示duv四重曝光的极限就是7nm。之后就得靠euv路线。
大概是6-8月,我给大家科普了一下那些条件会影响实际制程。主要有3个,光源,曝光次数,对齐精度。总结下来就是,不用发展euv,发展便宜的duv就行。
比如说在对齐精度1.4的条件下。duv光刻机。通过四重曝光,可以生产出21.1mmp的芯片。
这是什么概念呢?N2工艺的终极体也就是21。你没看错,其实4重曝光,是可以做到N2的。这个比台积电现在的上限还高一点。这还是M0.如果是更上面的非关键层,实际mmp要求更宽松。比如说台积电N3e的金属层,是用i线光刻机这种古董在做。
几乎所有工艺都是1+2+2+2这种配置。(一台赤兔马,2台特等马,2台上等马,2台中等马。分别负责M0 1,M2 3,以及不关键的金属层。)


如果通过六重曝光,可以制造15 14mmp以内的芯片。这相当于是2036年芯片行业的目标了。
而且从国际水平来讲对齐精度已经非常高了。达到了1.0的水平。也就是别人既然能达到1.0天朝1.4总能达到吧?
不难发现,后期的晶体管尺寸缩小其实很少,主要就靠盖大楼的模式,一层二层三层四层,疯狂堆叠。
同时euv设备相对于duv设备而言,太贵了。一台几乎是前者十台的价格。并且它的能源利用率和耗材价格比duv高很多。制造同样数量的晶体管,其实是更贵的。
同时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会受制于载流子参数的上限,导致性能严重衰减。哪怕不惜成本,0.55NA的euv可以通过双重曝光制造9mmp的芯片。他的性能也不会高过14mmp的芯片太多。
由于当时各平台百分99的大v,言论上都和我相驳。我当时这种言论自然被喷成麻瓜。
总不能所有人都是错的,就你是对的吧?
你还能比全国的半导体院士都懂?
换句话说,如果随机抓一个人上去当领导,或者一人一票来决定研发什么路线,大概率结果依旧不会变。
浸没式光刻创新的台积电前研发副总裁林本坚告诉digitimes,他已经预见到2022年有晶圆代工厂可以利用DUV设备实现7纳米,就像台积电一样。不过,他表示,用DUV设备制作5纳米芯片至少需要四次构图,这一过程耗时且成本高,而且由于自对准困难,影响良率和速度。
林本坚表示,28纳米平台不涉及沉浸式DUV设备上的多重图案化,使其成为最具成本效益的芯片制造工艺。然而,他表示,对于 28 纳米及以下工艺,需要两次、三次或多次图案化,这使得它们既耗时又昂贵。例如,能够以每小时250片晶圆速度进行单次曝光的设备,可以以一半的速度进行两次曝光,等等。
另一个挑战是多次曝光中精确对准的必要性,即将第二次和后续曝光与第一次曝光对准,因为轻微的未对准可能会影响速度和产量。林本坚表示,从理论上讲,沉浸式 DUV 技术最多可以实现六重图案,但这只是时间、成本以及人们愿意接受的不断增加的错位风险的问题,并补充说,即使是 EUV 设备也有局限性。
在芯片禁令之前,美国并没有限制台积电为中国客户代工。中国本土代工企业在每一代工艺上都难以与台积电竞争,因产量较低而不断失败,从而阻碍了它们的进步。然而,芯片禁令之后,中国的代工厂可以替代台积电为中国客户生产芯片,并且随着产量的扩大,这些代工厂可以加快他们的学习曲线。
然而,考虑到潜在的过高成本,持续减小晶体管尺寸并不是最佳选择。相反,人们显著转向投资替代方法,以提高计算速度、降低功耗和最小化尺寸,而不是仅仅关注不断的小型化。先进封装就是其中一种方法,在这种公开竞争中,重点在于成为第一个创新和获得专利的人。
实际上台积电基本上放弃了0.55na的euv以及更大口径设备工艺衍进的打算。打算0.33na的euv和1.35的浸润式设备玩到2036年。
结合林本坚的言论,基本上可以验证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林本坚发话之前,你甚至搜不到其他认为4重曝光,可以制造5nm甚至以下的芯片的言论。)(只有我一个人在谈这个)


是不是发现我以前的言论和林本坚的话高度相似,基本上都在强调对齐精度,对齐误差问题。
林本坚把话说的很明白了,大多数问题都是对齐精度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后续的制程推进就非常顺畅。
对于台积电英特尔阿斯麦而言,踩坑没事,成本可以转嫁给客户,他们是领先者。
而对于追赶者而言,每一分经费,是来源于国民缴纳的税金。是财政支出。每次踩坑,代价都得自己人共同承担。
林本坚有浸润式光刻机之父的名头。
天朝的希望在于,如同林本坚一样的天骄如同过江之鲫。只要能让他们发光发亮,一切都可逆转。
天朝的困难在于,这些不比林本坚差的人,爬上酒桌都很困难。更别说发言了。何况发言了,也未必落实。
而公共发言环境,即便发言,也难以获得民众支持。
总体环境上,我们需要尽快完成产业升级,但是又好像富二代胡乱投资,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
我自己评论区,经常有很多情绪化发言,能获得非常多的点赞。某种意义上讲,这算是老百姓给他的言论投的票。
1.不专业。
2.半桶水。
3.我博一这么不知道?(大多数人,博一的时候,导师说的很多概念,是会听不懂的。所以这种言论只能说有点好笑。)
4.我导师就是这样说的,你比我导师还懂啊?
5.你根本不懂xx。
6.3块经费好赚吗?
1.像神神编的一个梗,霍金敬酒,实在把环境想的太好了。多少沾点脱离现实了。
实际上只有掌握话语权的大导,大组的负责人,资源超多的企业主,才能上桌。其余的小导,万年工具博士都是桌子都上不去的。敬酒的资格更是要抢的。
2.如果要争取民众支持,意味着肯定要美化数据,比如说张口就是5g技术改天换地。相当于新工业革命。要多搞民粹。
5g已经是很实用的技术了,如果真的如实禀报,5g基站绝对没现在的规模。
3.而一些学术能力超强的个体,是不愿意搞民粹的。他们眼里数据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做不得假。
于是你作为一个相关从业者,得给老百姓科普,光学衍射的极限,只是光学成像极限。而不是物理极限,只要对齐精度够,可以通过多重曝光。达到自己的目标。
期间可能要忍受各种各样的恶意。
4.其实还有一种选择,管别人干嘛呢?利用自己对相关行业的了解,先去抢占未来会开发的地区。炒地皮。炒资源,这才是你该干的。


像上图这类人为毛会退乎呢?由于这类人不是职业自媒体,不可能24小时看评论的。
比如说我自己一天起码几百条评论,不可能都看的。
相当于这些评论区没人管理,只要有几个人带节奏,他一会儿赞数高了,下面一堆跟着阴阳的。
大多数人都是玻璃心,顶不住就退乎了。
比较老的观众,应该有种感觉基本上我提到这类话题,只要6-10个月,一定会有超级权威的人或者媒体站出来发表相关背书言论。
因为当路线正确的时候,只要半年到10个月左右,它的光芒就难以掩盖了。
无需辩解,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我以前讲过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只有产业升级玩不明白的城市,会去炒房地产,寅吃卯粮。
产业升级玩的明白的城市那个在炒房子?
蕉城(以前的宁德县)
他拥有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自然没炒地皮的动力。房价就一万多出头。
换句话说,财政开支在哪里摆着,如果没办法提高产业升级的投入产出比,财政赤字是无法逆转的。
因为产业升级搞不明白,就只能玩借新还旧,有借无还,各类套路。
如果搞得明白自然不需要炒地皮透支财政。
相当于财政里的收和支,其实都得看产业升级。
拥有强势的地方产业,就连修基建的平均成本都比较低。银行认为你还得起钱,要的利息也少。
可以虹吸其他地区的人才。
财政上,收入暴涨,支出还带减免buff。
而反过来讲,如果升级失败,负债率百分800。
银行认为你还钱的难度很大,高利息才愿意借。
施工队怕你拖欠款项,高价才愿意做。
人才被虹吸,产业落后纳税能力差。
那tm不是只能借新换旧吗?
同时转移支付带来了一些其他问题。
一些税收压力给到了高精尖产业上,比如说我自己的三个主业,近18个月全部加了百分20-30左右的实际税率。
这类行业普遍是员工持股的,换句话说,加税会打击整个行业的积极性。主要是打击了预期。
就拿我自己来讲,加税两轮后,我开始非常热衷于炒各种资产。以前我是完全不炒这些的。
不过我认为没必要担心这些问题。
实际上哪怕接下来科技树卡住了,只要慢慢堆高现有技术的产能,中国也能站到2万美元的人均线上。(汽车新能源)
只是我希望天朝有一天能摸到3 4万美元的人均线。
表面是债务问题,实际是资源配置路径依赖问题。
如果本来好好的,天上掉了个城投债,正如问题所说的,其实也不难处理。
难的是它背后其实代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官员考核升官挥霍公共资源,比如政府主导大量投入低产出基建挤出了原本给产业升级和民生的资源,比如过程中大量的利益输送链条造成持续的国有资产流失(可以参考鯰爷的行业)。
只要不断定向降息和展期,都当成永继债也没什么,难的是以后怎么办。把这条路走死了,找不到新发动机去拉经济。资源持续投入这些垃圾领域(后面还有维护费),得利的只有链条上寄生的那些,正经点的企业都得用脚投票。而官僚阶级没有得到任何教训,历史问题也不敢清算,只会再找个新的方向继续借人民的钱造政绩。
城投唯一的优点就是没有用中央政府的主权担保,所以大家敢于耗着不解决等后人的智慧,赌有人忍不住。
然后有智慧的都在润,免得给你当这个“后人”。
有一句老话可以概括两千年来几乎所有的资源持有者对于资源的态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要看城投债,就看朱镕基国企改革前的中国吧,哪时候的国企哪个不是负债累累,效率低下。所以现在有人说没走回头路,你们信吗,还别说外围世界了。不要以为这几年引入市场化的城投就不会效率低下了。人性这东西很难改变的,只要是亏公家的,从上到下都不会心痛。编制内铁饭碗,还不能淘汰…这种企业能做大做强,(除了资源垄断性企业,能源、银行除外)鬼信。
当然是“你们的”城投债。
云贵高原疯狂造桥你们赞了吧?转移支付巨城把地铁修到新加坡你们爽了吧?大练芯片热火朝天你们赢了吧?谁赞过,爽过,赢过,就是谁的债。豪气干云天,记得要买单。
城投债只是一个局部。因为统制经济,更适合老中宝宝体质的数据是非金融部门宏观杠杆率,截止2023年是288%(NIFD125报告)。这个数据没有包含地方的“隐形债”,IMF估计是占到GDP的40%,但是西方国家的唱衰咱们不用信,取0。
288%这个数据本身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2022年是274%。2020~2022年,宏观杠杆从246%激增到274%的解释是疫情影响。但是2023年已经放开,依然再接再厉,又增长13.5%,可以说非常积极了。这个现象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我坚决反对的、敌人的说法。
这种恶意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彻底进入债务驱动模式。如果保增长就不得不加杠杆,如果降杠杆经济就会陷入停滞甚至衰退,这就是为什么2023年债务增长集中在央地和企业部门(城投债属于企业部门),杠杆率增量央地和企业分别是居民部门的四倍和五倍,而且住户存款增量又是贷款增量的四倍。说明居民在降低净负债对冲资产减值。央地和企业(投投们)却在大幅增杠杆,通过发债转化GDP来制造景气。
再强调一次,这种错误的观点我是坚决反对的。刚才一边打字一边拍手机怒斥,简直一派胡言!
第二种解释是我支持的、正确的解释。
不解释。
NIFD认为,如果2024年实现杠杆率稳定,建议名义GDP增速达到7%。这个建议我愿称之为反证型建议,它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通胀,2024年杠杆率就无法稳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之前一个回答说过,张五常代表的一派经济学家主张尽快创造通胀的逻辑是自恰的。
考虑到经济话题下的壁虎朋友们查询资料和数据解读能力趋近于零,情绪跳跃能力趋近于满,我把当下的形势再用情绪话术赘述下。
假设按2023年的抬杠速度,我国宏观杠杆率9年后超过400%。假设按近三年抬杠速度的一半,注意,是一半;16年后超过400%。为什么强调400%?主要经济体只有日本一个国家宏观杠杆率高于400%,而日本的覆辙是有目共睹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经济发展模式彻底改弦更张的时间窗口乐观地说有9~16年。说易行难,不改不行去年也是清楚的,但23年实际的抬杠结果是加速增长。固然,23年是为了稳增长。那么24年要不要稳增长?要的。25年呢?也要的。那怎么办?
有专家对23年做了复盘,讲的很好。23年总的来说肯定是稳中向好,但从杠杆率的维度,存在一个问题:金融机构发了很多企业不需要的贷款,这些贷款又变成了结构性存款,拉低了债务对增长的转化率。
这是第一层的现象,后面第二层是需要贷款的企业都快死了或者已经死了,银行不敢放。为了完成任务盯着敢放的企业强行放款,而这些企业用不着这么多贷款,就把过剩的部分又存起来。
再后面的第三层是,23年居民端短线需求强劲(相对疫情期),长线需求不力。但是即时消费行业是疫情三年最大受害者,仿佛刚从海里救上来的溺水者一时不敢再次下水(疤痕效应);长线需求行业则充满了银行不敢放的僵尸。
再再后面的第四层是,居民主动提高储备率降低生活成本(CPI);疫情后生产恢复先于消费恢复的局面下,企业对策只能是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降出厂价(PPI);降低的生产成本很大一部分是人的成本(失业率);降低人力成本的行为进一步坚定了居民提高储备率的决心(自循环)。这不是通缩,不是通缩,不是通缩。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这个“不是通缩”的东西串起了各项数据,所以它确实存在。2024年乃至以后的可预见未来只有解决掉“不是通缩”才有可能实现增长和杠杆的双稳。
再再再后面的第五层:略。
主要用债对冲税源减少——


又担心直接用国债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所以城投债顶一把。
对普通人的影响是——加量不加价——工作加量,工资不加价,因为化债要靠让劳动积攒的储蓄贬值。
他们还在自豪,深山老林通电、通路、通水。
不要以为这些债和普通老百姓没关系,他深刻的影响几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目前可以看到庞大规模的城投债主要是60后决策,70后拍板执行,而债务偿还却需要80后,90后,甚至00后去偿还,这也是为啥80-90后作为目前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却生活的没有自己60后70后父辈轻松,不乐观的说80-90后这两代人注定是要给60/70后擦屁股的两代人,不光要擦屁股,还得给他们养老。既然债务不能转移和消失,所以80-90后只能奋力干,如果你不干,你的00后10后子孙就得接着干。
现在依旧有地方为了政绩继续扩大债务额度,只能说是对后代的不负责,想让00后10后继续为他们还债擦屁股。而一些聪明的90后00后早已经选择躺平或者离开,因为他们不愿意为前辈的债务埋单
城投债代表的是国营经济蚕食了整个社会投入和产出,让社会制度走向了国有化结构或社会主义制度。
高桥和大马路代表的是国有经济在这个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一系列关于私营经济的公司制度便难以得到改革。而这些改革才能让私人股东能得到法律上的保护和尊重股东。通过股价、分红,和回购的手段对股东进行回报。
国有经济对整个社会的破坏在于:对于投资和收益的手段完全被扭曲。被另一种所谓“更高价值”所代替。例如外国投资者因为忧虑中国安全法的不确定性,令投资整体撤离。而不赚钱才能让某些人赚大钱。巴菲特在日本喜来登酒店虽然我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必定是以资本家利益(股东最大)做基础进行公司法律制度建设和日本统治阶级达成一致的共识。
日本这轮额股票市场上涨,其实是日本进行了一次不亚于中国改革开放级别的制度改革。最容易理解就是2023年3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启动的市净率改革。要求市净率低于1倍(即“破净”)的企业进行改善,诸多企业通过增加股息、回购股票。随后东证上市公司分红总额预计将达到16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股票回购在2023年也达到了创纪录的9.4万亿日元。
过去大量的日本企业手持大量现金,导致安倍大规模量化宽松的钱无法顺畅流通。现在企业通过回购股票和分发股息,把钱再循环给投资者。投资者得到的利润才能投资各种行业。国内一般认为:企业把大量的钱进行股东回馈而不是投资再生产对整个环节会是浪费。但是孕育美国电车产业的不是美国福特,而是风投和美国众多大型养老基金。抖音也不是从腾讯公司诞生出来。只有投资者才能创造新企业,新行业,而不是上市公司内部自身。
从社会主义普遍的经验来说,加工粗糙的工业品,样式稀少的衣服都不是无人问津价值归零的垃圾。而是可以通过控制供给和产出让人们接受这种下等货。
城投债就好像的确凉衣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肯定不是债。但是人们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肯定考虑沿海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为锚定资产的金融衍生品;甚至是美元债。而不是贵州的无人高速公路和大桥;
改革到了深水区,需要凝聚更大的共识,在经济低谷重拳下的普通群众才能达成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普遍认可。
结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功能:搞钱,建设,背锅,
形式:65万亿城投债,
反衬:地方债40万亿,
走向:白手套、黑手套,能用都是好手套,
特殊再融资债券功能就是隐性债务显性化,各地近期疯狂举债,一方面置换高息隐性的城投债,另一方面,借钱帮大家消费,以此刺激经济,两难自解。
任何一个鼓吹高速,高铁,电动车的人都没有资格对城投债说三道四。
国内的城投债,完全跑偏了,一头扎进了大基建和房地产的窟窿里出都出不来了。而对于医疗卫生、农林水利、乡村振兴的投入寥寥无几。
先看看最重要的使用情况,都用在哪里了:


同样的,中国每年投入医疗的资金/资源,占比不足经济总量的5%,2022年全球排名145名,当年我国人均GDP排名全球63位。2022年,各国医疗投入占经济总量比重排名:


城投公司早期是从事地方投融资平台业务的公司,现在则成为了从事城市建设的地方国有企业;既承担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任务,还附带有保障社会民生的作用。它通过获得金融机构融资,绕开了政府财政预算制度的限制,巨大的隐性风险也来源于此。
城投债的发行主体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主要是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公司债、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等等。在2012-2014年,开始出现了泛滥的迹象。2023年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总额预计将达到65.7万亿元人民币,这还是能统计出来的。加之经济增长放缓和地方土地财政收入下滑,城投债风险开始显现。自2022年以来,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弱化,城投再融资能力下降,城投非标违约及商票逾期事件频发。进入2023年,1-4月违约事件为73件,创下2018年有统计以来历史新高。毫无疑问,城投债已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雷点。而且与地方隐性债务的交集比重非常大。
现在的管控方法,只有一个:借新还旧。央行新的一把手已经公开说过了:准备好为各地方提供“应急流动性”,说大白话就是提供低息/无息的中短期贷款,以缓解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
雪球已经滚的很大了。
干了很多不该干的事,比如有的高铁,乘坐率低的惊人,可行性报告是怎么写出来的?比如有的高速公路,收的养路费连贷款利息前还不起,是怎么规划设计出来的?又如政绩工程,是不是超越了时代?还有标志性建筑,人民群众真的迫切需要吗?归根结底问一句:如果钱是私人的,有人会这么瞎糟蹋吗?
你喜欢存钱不花是吗,我们城投帮你花。
补充:在可见的未来,城投公司还是会用以债养债的方式继续,上头也会用各种调控手段,用低利率置换高利率债务,更改会计规则等方式一系列骚操作给城投装“资产”,比如公园绿化,小区停车库,充电桩,甚至数据资产,管你能不能带来利润反正都算资产,新能源和谭中和都是非常适合讲故事写作文的材料了,以便在帐面上降低负债率,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并不会让城头变的更盈利,更规范化,负债更低,目的是让城头看起来负债率降低了,盈利水平变高了而已,然后合理合法再发债,机构和银行敢不买? 甚至不排除直接包装上市吸二级市场的血。城投是我国特色的大而不能倒。
我国的政府是由职业官僚、职业官吏组成的,这是和别的国家有很大却别,甚至说本质区别的地方。职业官僚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就是这些人以做官为职业,他们知道怎么做官,就跟学生知道怎么考试一样。缺点是职业官僚的利益在职业前途,他做官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做更大的官,掌握更大的权力。这样的结果就是对于他的职业生涯,三年五年就要一次晋升,如果你不晋升,那官僚职业生涯就黯淡了。所以,在这种政府形式的前提下,腐败(腐败并不是一定要贪钱,这是两回事,权力比钱是更重要的资源)、动用公共资源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路是必然的,那么政府负债也是必然的。
交通世家一斤茶20万 吃金子呢?谁吃的谁还
说到城投债就是内债不是债,说到美债就天天要爆,然而美债大头也是美联储和美国其他部门持有的(超过3/4)。所以你怎么看美债就可以怎么看城投债
所以民国人民吃饱了撑的反蒋反四大家族?




拎着麻袋打黄包车不爽所以反政府是么?
鸠摩智:左脚踩右脚就能上天的武功,小无相功里都不敢编。
你们的,你们的,你们的。
别那么不见外,谁跟你我们?
债务就像深不见底的无底洞
会将改ge开放的累累硕果
全部填进去
1、所谓债务就是遮羞布,其实就是明抢;
2、人家根本没打算还,原因有两个:没有钱、没必要;
3、地方GOV能破产吗?不能吧?欧耶,多借点多借点;
4、继续增加M2,至于未来的风险?管它洪水滔天,未来的问题自然依靠未来人的智慧解决;
5、以上的一切都是“天龙人”的事情,我们普通老百姓少议论、少思考,好好上班,再差大老爷们也会让我们吃饱穿暖,多的咱也别多想了,想了也没用。
没有城投债的负重前行,哪有体z内的岁月静好?
体z外借多少还多少,少一分立马科普什么叫市场经济;体z内黑手套白手套,借了多少挣多少,说还钱?ta又开始哔哔什么叫特殊优势,什么是大橘为重……
内债不是债嘛,大家都是一家人。只是,你是仆人,ta是主人。干活搬砖,你去;火锅撸串,ta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田园生活写的那叫一个活色生香,那是因为陶是大地主,他可不用下地干农活,吃饭、更衣、就寝……身边都有一群仆人好生伺候。就这种待遇,不吹不黑,时间久了,搁钢蹦子这种榆木脑袋也能憋出两句打油诗来,
作为专业城投债分析师,钢蹦子苦心研究许多年,最后终于悟出真理:
打不过就加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18 00:02:10  更:2024-02-18 00:07:01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