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中国产业升级能对日韩造成多大冲击?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中国产业升级能对日韩造成多大冲击?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中国产业升级能对日韩造成多大冲击?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产业经济
产业
产业升级
日韩
中国产业升级能对日韩造成多大冲击?
议员已经讲过了,从电车到电池,国内的优势并不完全是技术,而是便宜的理工科工程师(这个优势有代价的,用狠了会降低生育率)。但因为非市场因素失去效果,更严重的是,随着剧烈的老龄化少子化,中国会逐渐丧失这个优势,窗口期只有十几年。
至于未来,看下图,由于日韩和美国市场压根进不去,中亚毛子非洲的情况又不适合电车(你指望居民用电都难以保障的地区有遍布全国的充电桩么)。唯一靠谱的出口市场就是欧洲,但是由于2022年站队了俄罗斯,这个市场的大门正在关闭。站队伊朗哈马斯后,以色列和逊尼派国家的大门也会关上。无他,你押注的国家真的不受欢迎。
全球贸易结构变化,日美韩避开中国


最后贴个安邦的告警,已经写的很温柔了:
在中美关系基本格局确定之下,2024年的中美关系不太可能出现结构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在中美双方都会加强约束的情况下,台海问题出现失控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不过,中美在科技、投资、贸易等领域的实际“脱钩”很可能加剧。中国仍然要高度重视安邦研究人员曾警示过的风险——在重构后的全球化新格局里,中国可能不在其中。
极大改变了日韩的海外投资结构:
2015年至2022年期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头寸增长了24%,而对美国增长了65%。同期韩国对中国投资额增长58%,而对美国的投资却猛增将近370%。
他们对北美的投资增速远远高于对中国。
2021年2月,美国商务部就正式提出要实现「供应链的安全化/再重组」。
日本、韩国都积极响应,鼓励本国企业加速从CN撤出,还制定详细时间表规定每年固定把多少岗位回流本土、迁到东南亚和北美。如果没影响,他们怎么会这样如临大敌,这就是挖到他们的根基了。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从全球化向去全球化过渡的时期,不同意识形态阵营和区块内部构建供应链已成为大势所趋。西方正试图重建「弹性」的供应链,这意味着今后比起纯粹的效率和利益,将更注重同一个阵营、一个区块内稳定、顺畅的供应。
这就是零和博弈,市场份额是固定的。


从价值链角度来说,当前中国产业升级的主要对手并不是美国,而是欧盟、日韩和其他新兴工业国,在上一阶段的经济腾飞是建立在1990年代后击败泰国、巴西、南非、俄罗斯和土耳其工业的基础上。
而人均从1万美元到3万美元需要攻克的产业链基本都集中在发达国家了——但不是美国这种顶级发达国家,而是日韩这种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导向的先进工业国(美国的产业层级太高了,暂时还摸不到)。
所以与日韩的外交关系一定会恶化,这是由各国所处的产业链高度决定的。
全球化经济下各国最缺的不是生产力,而是购买力。中国多卖出去一辆车,日韩就实实在在少了一辆车的市场,这背后牵扯的是数百万个工作岗位的收入问题。
在全球化经济下,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就会对其他国家的安全构成挑战。
美国希望控制所有产业链,这会威胁到其他国家的供应安全。反过来,其他国家也都搞供应链的本土化(并尽可能全盘复制),那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不安全了。半导体领域举国之力的投入进行产业升级与突破,会对日韩的巨头企业构成直接威胁。
考虑到这是个产值超过万亿美元的产业,几乎不可能让日韩选择放弃妥协。
CN如果在日韩的多个核心产业上都完成突破,那就必然让他们的全球利润与收入下降,甚至动摇发达国家的地位。
这也是他们完全跟随美国的直接原因。
没有什么威胁比断人财路更大了,日本、韩国这种本土资源贫瘠完全依赖海外进口的国家,尤其需要外汇——这只能靠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高附加值制造业。
谁断他们的活路,他们是一定会拼命的。


一旦东亚大陆上出现一个同时具备资本、技术、市场、生产规模的先进工业大国,对周边岛链的虹吸效应是十分恐怖的——1990年代的中国只有生产规模,就已经把周边泰国、菲律宾的制造业压倒了。
这甚至会比美国对北美其他国家的虹吸效应还要大:美国只有3.5亿人,且本土资源丰富,国民物质条件本就很好。
中国要想实现全民富裕,就必须尽一切可能争夺价值链高地,在当前基础科学逐渐停滞的局面下只能是存量市场的争夺。日韩的高附加值产业链是因美国而出现,美国可以允许他们成为发达国家吸血穷国,未来难道还会有这种一本万利的好事吗?
连小学生都能明白,华为在全球多卖一台手机都是在压缩三星的生存空间,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上升会挤压丰田的利润。
全球化是胜者拥有一切,败者失去一切。
苏东剧变后俄罗斯也曾经积极拥抱全球化,但不仅没能承接西欧产业链转移,就连原有的工业都被欧美倾销打垮了。欧美国家要的只是东欧的市场,他们不需要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来争夺全球的存量市场。
日韩就是冷战时代以来全球化红利的主要受益者,作为亚欧大陆的边陲、几千年的贫瘠之地,却借助全球化一飞冲天。跻身发达工业国之列,靠的是美国秩序。
而一个新强权的崛起,会带来全球利益重新分配,日韩的特殊地位会就消失。
CN的立场已经很坚定了——「我们永远和第三世界国家站在一起」「绝不参与发达国家俱乐部」,_带_路规划也是面向诸多亚非拉穷国,期望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培养新的蓝海市场。
这个秩序里根本就没有日韩的位置。


表弟是某聚酯行业的,表弟说日本聚酯行业最大公司三井化学也渐渐不行了,一叶知秋,可见日韩在中国产业升级的冲击下影响有多大,更别提中国汽车出口在2023年超过日本、遥遥领先,跃居世界第一。
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的产品面世后,三星和海力士的存储芯片工厂也不再动不动失火了。
爱达魔都号下水,标志着中国集齐航母、液化天然气船、油轮这三个造船行业的技术明珠,背后则是韩国造船行业订单大量流失到中国手里。
其实现在已经暗流涌动了
圈子内部开始逐渐诞生了一种理论,叫做唯一生产者理论,即最大最强的工业化国家将会成为全球的唯一生产者,而其他国家要么会成为销售市场,要么会成为原材料供应地或者下游产业服务业承接地。
首先,唯一生产者理论准确来说,不是一个指导原则,它更像是对一个历史趋势的模糊解释
其次,唯一生产者理论不是殖民主义,它属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最终版本,它的执行和结果,是基于各种贸易协议和产业革新,原材料革新,这是一个相当自发的过程
也正是因为这个过程的自发性,就导致了,这个过程在已经成势的前提下,很难人为阻挡。
换句话来说,从目前来看,这个地球上所有的国家,势力,乃至于个人都在促使唯一生产者的诞生,不管这种促使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甚至是恶意的
总之,唯一生产者理论并不是要去辩解什么,而是对一个历史趋势进行一个总揽性的概括罢了
你可以说它不对或者片面,但是不能否认它的存在的合理性
另外再说一句:关税,或者说贸易壁垒是无法阻挡唯一生产者的诞生的,这个问题结合历史实际稍微思考一下就能知道。
希望各位说没有影响的,别总跟中国人说,没用,让美日韩欧知道,不要让他们再给中国各种限制了。
说几个行业吧,液晶屏,之前日韩垄断,中国彩电企业高价买屏幕,利润都被日韩垄断,国家给京东方烧了千亿,液晶屏就成了周期性行业了。
长江存储没技术突破的时候,三星动不动着火,突破之后,三星的消防措施做的就非常到位了。
造船业以前日韩占据全球大半市场,2023年,中国已经大于外国了,某些月份中国大于外国*5。
纺织,以前中国就是现在越南的级别,越吹们把越南吹的天花乱坠,实际越南就是2亿衬衣换一家飞机的水平。纺织只是织衣服一个环节,相当一部分原料就是从原油开始的。比如这个:原油-石脑油-px-pta-长丝-纺织,以前px、pta的加工利润高的惊人,中国入场之后目前px产量是外国??2,pta产量是外国??3?懒得查了,大概是这个数。2024年初国外几家pta厂永久停产。现在行业不赚钱,不过几家龙头停止扩张了,后面就是利润修复的过程。
这些行业中国是不是属于产业升级?
如果中国还是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现在韩国就不会卷的如此严重,日本就没有失去的30年。中国产业升级还在继续,后面如果芯片、软件、生物医药、精密仪器等等行业继续突破,汽车如果未来能抢走日韩的全球份额,不要说日韩,你看欧美人还能不能天天855的生活。虽然很难吧,但是20年前谁也想不到中国能在全球处于目前的地位吧。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
补充一下,知乎有些跪族欺负现在的小孩子不懂以前国内的情况,信口胡说。回复里面有人说液晶屏。声称日本放弃液晶产业?日本人是大善人?日本液晶的衰落,现在网上还有,简单点,一部分公司走错了技术路线,被淘汰,另一部分在2010年同韩国、台湾的公司在液晶行业赚的盆满钵满,后来随着国内京东方、TCL等公司的崛起,慢慢卷不过中国了。
你们可以不看好中国,但是要实事求是,为了自己主子的面子或者3块钱,信口胡说就不好了。
还有个说法是宁可穷一点也不希望这么卷,现在中国有不卷的生活,但是你不去选择。最好的方式是努力学习,努力考个公务员事业编,躺平,这样工作又稳定钱还可以,但是要在学习上卷十来年。也可以在工厂或者小公司月薪两三千,不加班,躺平,也可以一天送七八个小时外卖,赚上三四千,这两种方式彻底不用卷。如果你996,月薪3000,要么傻,要么蠢。
单单产业升级对日韩造成不了多大冲击。就像一家公司如果只搞技术升级,不搞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和内部治理,在市场上能有多大的竞争力?
很多人对产业升级的理解是提高技术技术门槛赚取更多利润,但实际上当下中国对日本韩国的产业升级更多是利用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建立的成本优势以及外汇管制下的资本只能放弃利润而内卷烧钱的国产替代。
以动力电池行业为例,以C公司和B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主要挂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原材料层面对比日韩并无太大优势。但得益于在中国万把块钱就能招幕到大量正规本科毕业且愿意每天干12小时月休4天的机械/电气工程师(可以去查先导赢合利元亨海目星的招聘信息)和土木工程师(关注B站大猛子),中国建设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的成本几乎是面临严重少子化且处处有劳动法限制的日韩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同中国已经进行过面板,光伏和造船价格大战的日韩政府和企业肯定明白在动力电池产业与中国拼价格肯定是拼不过的。因此LG能源/松下电池等日韩电池企业很早就开始减停产价格极度敏感的磷酸铁锂产品避免与中国竞争,取而代之的是携手日韩政府在北美欧盟搞政治游说,收买媒体搞舆论引导欧美民众危机感,推动美国和欧洲政府出台政策限制中国电池企业出海,尽量避免在中国之外的地区与中国企业打价格战等等非产品性竞争。
因此与之前面板光伏造船等行业中国通过价格战逼退日韩企业不同的是: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成功借助欧美政府出台《电池法案》《削减通胀法案》以及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或使用中国电池的汽车申请补贴,迫使使用宁德时代电池的特斯拉在美国不得不继续依赖日韩电池。游说挑动欧美政客议员利用反华情绪给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海外建厂设置障碍。使日韩汽车及电池产业避免或至少延缓来自中国的压力,而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不能如预期出海面临巨大压力,股价一路暴跌。现在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一路跌往50%以下,动力电池设备公司一方面限制加班准备裁员,一方面也无奈还是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欧美对国产设备还没有限制)。
综上所述,在当下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很难继续像之前面板光伏造船等行业,单纯通过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灵活执行劳动法和限制资本出海把资本烂在锅里烧钱等做法对日韩造成冲击。反而更多需要比拼外交,军事及内政管理能力。例如说通过外交斡旋给中国企业创造更好的出海环境;通过外交引导,政治颠覆或军事政变改组欧美印度东南亚政府建立亲中政权,给中国企业创造更多倾销地;亦或是直接对北约开战,像鸦片战争那样用武力迫使欧美开放市场;再或是搞好内部分配,将更多的收入分给中国底层民众培育内部市场等等。
总而言之,像之前那样简单通过跟日韩比工人工程师谁工资更低加班更狠的产业竞争方式已经越来越不可行。而要对欧美日韩造成产业冲击则更加需要中国展现文官系统能力和军事实力。不过我坚信,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执政能力世界第一,军队能打胜仗战无不胜。接下来的世界大时代,将会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体制优越性和治理能力的大舞台,相信产业内的工人和工程师兄弟们很快就会迎来“不用卷就能赢,卷也卷不赢”的美好未来,这也是我一直劝说理工科精英尽快进入体制展示能力的核心原因。
1.中国的造船业,从追赶到完胜日韩。尤其是豪华邮轮CNC等船品种,世界市场就那么大,你赢了就是人家输了。
2.汽车产业,再说不过了。曾经被国人十分看不起的国产汽车,在电动汽车的内卷轨道上,卷得人家望尘莫及。2023年出口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从中国国内看,起码韩系新车已经越来越见不到了。日系大幅萎缩,价格一降再降。。那未来呢?而且,别以为只有电动汽车,实际上现在的国产燃油汽车都非常有竞争力,未来在国外的市场份额肯定要蚕食日韩的了。
3.手机产业的掘起,三星退出了中国,少赚多少钱?日本更是没影了。
4.芯片产业。中国被美国制裁以后,天量资本涌入芯片制造,结果是成熟制程的芯片几乎靠自造,韩国储存芯片滞销严重。。
5.总结一下:地处东亚,面向全球市场,而市场增量有限,那我赢就是你输,就是互相竞争的关系了。
最大的冲击就是一向以开放包容健全先进价值观著称的发达国家,吃相集体变差了。
限制进口中国汽车,政府出钱补贴买本土车,密西西比州长无奈同意本土价值19亿电池工厂中企持股10%,顶着巨高的人力成本搞大炼钢铁,川普放话60%的关税已经在路上,跟英伟达英特尔高通的代表为对华禁售一事在白宫吵……
搞笑的是,欧美以前一直坚持以上事情是中国干的,却没拿出多少可信证据。
有的人再唱衰中国都好,中国受到了伤害不假,但是先急着要翻脸的是欧美,不是中国。野爹用着不要脸的手段欺负你的祖国,不会让你的脸上有光。
是非常大的冲击,不光是对日韩的,对所有发达工业国的冲击都很大。
这种冲击式前所未有,以前亚洲四小龙也搞过产业升级,冲击并不大,因为升级到一定高度以后,定价体系融合了,最多就是在老的发达国家碗里分一杯羹而已。
中国的定价体系完全独立于所有发达国家之外,产业升级到哪里,哪里的价格就降低到白菜价,这是要端了所有发达国家一整个行业饭碗的,而中国企业自己也没吃到多饱,感觉还是饿,还要继续这么干下去。
最开心的是那些本来就没啥工业竞争力的农业国、资源国,突然感觉工业品好便宜啊,自己的农产品和资源品也突然值钱了。
这就是中国对一部分国家的贡献,以及对一部分国家的冲击。
别的不说,就说液晶面板行业。
本来韩国的三星和LG这两家,凭着赌对技术路线升级,还有卷的程度,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基本把日本、台湾的对手给淘汰掉了,2016年,在OLED这种代表着未来技术路线发展趋势的产品上,两家合起来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当时苹果已经决定iPhone以后都用OLED,其他国际手机大厂也会跟上,三星和LG就差搂着数钱了。
结果后来大家都看到了,国产的OLED快速崛起,三星和LG的OLED的市场占有率跌到了五成,苹果甚至把京东方也纳入供应链来压这两家的价,三星和LG虽然还是赚钱的,但就是赚个高端供应商的钱,远远不如台积电。
好比如古代的时候两个人寒窗苦读几十年,加上科举考试时候超常发挥,力压众多对手,分别高中状元探花,以为很快就能当上知府、巡抚、尚书,走上人生巅峰,结果七品知县一当就是十几二十年,虽然还算是个官但落差太大,你说韩国人心里对中国没意见,那是不可能的。
中韩造船成本差不多,人力成本差不了几个钱,熟练焊工钱少根本招不到。韩国融资成本高,高息下承担不起垫钱造船,才在订单竞争中险些被剃光头。掌握殷瓦钢,大型邮轮之类技术,抛开事实不谈好了。
所以救活很容易,低成本给融资,高价给订单,日韩找外劳和研修生也给你供上。问题是多的钱谁出。有这个钱直接maga,实现美国梦岂不美哉。
挺一挺熬死赛里斯,这批3.40岁的工程师和工人可是得65以上退休呢。看波音不上螺丝的舱门,一旦断代,挺难重新捡起来的。
我一直觉得这个问题5年后再看会更有意思 中国真正开始产业升级加速还是疫情这三年 整体的制造业水平可以参考汽车水平 也就是疫情这三年国产车大增 靠的就是供应链水平提高 手机方面国产化也在加速
现在暂时日韩还看不出危险 他们的制造业还没收到大冲击 等五年后再来看吧 在国内卷生卷死的厂家已经开始出海了
理论上的产业升级成功能直接取代日韩,实际上的产业升级对他们影响并不大。
我一直很讨厌老中思维里面的你死我活理念,就不能大家一起活着一起吃饭?蛋糕这么大,少吃两口不会怎么样。不要把竞争变成生死对决,做好兜底做好保障比什么都强。
评论区已经凸显老中思维了:你吃亏是你没本事,我吃亏是不公平!要想公平吧?先从你开始,把你的分给大家,让你知道什么叫公平。想给大家争取利益?把你的利益瓜分了!我们开放包容,对方限制我们自由交易?什么你说他们有些公司不给进?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啦~
其实在想,欧盟现在和中国关系处理的这么不好
等川普上台了,十有八九还要来一波美欧贸易战
到时候欧盟就是同时和中美鹅打贸易战了
新能源车离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新时代5G没几年了
别冲击这个冲击那个了
更新下:赢党真是战无不胜,哪哪都能赢呀
电车是一辆好车跟新能源是不是一个好的产业是两个概念。特斯拉是一辆好车,但是特斯拉之于美国的意义和新能源之于中国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大部分人完全不懂生态的概念和发展逻辑。电车是出行交通生态的一部分,但是新能源电车如果是生态的全部,那就会带来系统性问题。
如果你经常开高速,你就会明白,如果路上新车的持有量提升到一定的比例,电车的续航和充电问题缺点就会越来越严重。
说白了,传统燃油车是一辆交通工具。
但是电车,是一整套配套方案,电车需要维持大规模的充电桩数量,以及对充电桩持续的运营和投入。
或者说,如果人口不密集到一定程度,维持电车持续运营的成本就下不来。但是全世界像中国现在的人口密度和消费市场在哪尼?
特斯拉的家用充电桩的方案意味着电车的行驶范围在家中心范围内,电车是一种工作通勤方案而已。
这意味着电车的市场占有率是有天花板的,电车只能占到汽车持有量的一小部分。
而是电车的长距离出行范围又对充电桩的覆盖范围有要求,运营成本和电车保有量同步增长。
而中国将汽车的宝全部押在了新能源电车领域。指望谁来消耗这个产能尼?
即便是中国自身,等电车的保有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电车车主的不便性会提升一个台阶。这种不便性会限制国内电车市场的增长。
而国外来讲,电车的优势又不会那么大。
所以这个电车的产能要如何处理?
结局嘛,就是跟5G一样,技术上成功,商业上失败。
在不远的将来,大家只要随便攒攒钱,就能去西巴和本子做一次探花郎。河北彩花三日深度本子游只要2-3万¥了。
高赞两位扯了什么工程师红利、少子化的,我不评价。
我只知道韩国现在是亚洲甚至全球第一大「性都」,日本AV女优最近几年的质量是节节攀升。
甚至在日本还出现了给钱就能和AV女优拍视频的产业,还是针对中国游客的。
如果这不是因为某东方大国产业升级造成的,那我想一定是因为日韩女拳集体觉醒的结果,我的建议是,加大力度;
如果这的确是因为某东方大国产业升级造成的,那我的建议是,加大力度。
不管怎么说,加大力度就完事儿了。
产业升级是为了改善民众的生活,不是用来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不要老想着打败这个,冲击那个。
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喜欢宏大叙事。别跟前苏联一样,整天喊自己的制度遥遥领先,说自己的目标是解放全人类,结果过几年自己先没了。
只能说棒子真惨。。。。。。
韩国最著名的四大支柱产业是汽车、造船、半导体和显示面板。
汽车: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517.1万辆,同比增长59.5%,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韩国出口量为263.3万辆,位居世界第五位。


造船:2023年,中国船企承接了59%的全球新造船订单量,总共2446万CGT,占比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韩国船企2023年接单量大幅下降,总共1001万CGT,占比24%,排名位居中国之后,连续第三年名列全球第二。


半导体:2023年,中国台湾占全球晶圆代工产能约46%,其次依序为中国大陆26%、韩国12%、美国6%、日本2%。在各国补贴政策驱动下,预计2027年中国大陆和美国的产能占比将提升,而中国台湾和韩国的产能占比将分别下降到41%和10%。


显示面板:2023年,中国大陆面板产能份额将从2020年的53%上升到2023年的67%,预计2025年中国大陆面板产能份额将升至70%。与此同时,韩国面板产能份额从2020年的19%下降至2023年的10%,2025年将进一步下降到8%。


不能造成太大冲击,因为人家不和你玩了,大不了不卖你,但你也别想卖过来。通讯5g对美国冲击了吗?
很多人认为中美会和平分手,会分成日韩美欧等和中俄中东等两个阵营。
甚至言之凿凿,美国体系如何如何排挤中国出局。
实际上呢?
美国阵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第一,美日韩是高利贷机制,这个机制天生损害实业。这个问题导致根基不牢。
第二,美日韩资产转债,债留国内,资产转走了。这个问题,导致美日韩没有未来。本,没了。
第三,两大阵营不会和平分手。马太效应随时随地催生新格局。
综上,未来如何,真不好说。
目前产业升级主要靠国家意志主导面板、光伏、芯片、大飞机... 相当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等到解放战争胜利,开始清理地方匪患的时候,雅马哈的吉他、钢琴,岛津的色谱、质谱,一个个会被精兵强将吃抹干净。到那时才是真正的父慈子孝。
伊豆, 爹来疼你了。
A 股冲击了日经?
资本市场一片哀嚎遍野,没有健康的资本市场拿什么产业升级,拿精神原子弹去产业升级吗?
————-
2023年汽车出口销售额第一的依然是德国,中国排到10名开外了,要是算起润更惨了,这还没算从上到地方天文数字的补贴和减税
你看看日本不就知道了啊!!
我们父辈家用电器基本都是日本的,电冰箱洗衣机电视 随身听CD机基本不是SONY就是松下!
数码相机,普通的卡片机不是佳能就是尼康!
那时候日本的经济能不起飞!
现在基本都算成国产的电器和手机了!直接导致日本失落的30年!
未来如果汽车能抢占日韩的全球市场份额,日本就不是失落的30年了,而是衰退的30年!
造船其他的就不说了,就说说汽车。
今年中国车就要冲击东南亚和南美,中东了。
今年大概率全球前十会有三个中国品牌,前五会有一个。
这没啥冲击是吗?
拉着几个国家搞经互会能和全球抗衡是吗?
美系德系车如果亚非拉市场的份额减半会做什么?大家都是汽车强国,你日韩国产比例八九十往上,欧美就还得供着你是吗?
简单的说,要多大有多大,日韩未来的地位取决于中国要分多少蛋糕给他们,跟日韩自己没多少关系。
要知道,目前世界的产业格局,得益于美国战后产业体系的生态位分工。最开始的时候美国一家通吃,研发、生产实力傲视全球,然后受迫于冷战苏联的压力及瓦解国内工人阶段的目的,主动转移部分产业链到东亚,也就造就了日本的汽车、韩国的半导体等行业。后来日本有样学样,推出“雁阵模式”,这才有了亚洲四小龙的繁荣。2001年中国入世,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美国、日韩将劳动逐步将密集型企业迁入中国,也成就了中国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
在美国最初的设想中,自己是稳坐1号生态位,是拿最大利润的,其他所有人都是要看我眼色的。吃完肉剩下的骨头分给日韩去竞争,日韩之后的肉渣再丢给中国、东南亚去抢。想分美国的肉?不好意思日韩是靠出卖主权才得此地位的,狗要咬主人,会是什么下场?东南亚小国就更别提了,先不说有没有人口市场跟技术实力,美国驻军了解一下?如此胡萝卜+大棒,美国在蓝星上的江山永固。
谁知道出现了中国这个BUG。
中国一路向上升级,从最脏最累的“三来一补”做起,再到低成本的家电家具,然后现在开始出口光伏新能源汽车,已经从3号生态位逐渐成长为2号生态位,甚至要抢1号生态位的位置了。日韩有还手之力吗?美国就分了这么小一块蛋糕,被中国切走了大部分,日韩只能越来越卷了。眼见在显示面板、传统白电领域节节败退,只能着急找美国爸爸“主持公道”啊。其实美国不是没有提防,当年入世的时候就要求中国承诺开放农业、金融、汽车等领域,这些都是美国的强项。美国优秀企业的冲击再加上意识形态的渗透,不信你中国不乖乖听话待在3号生态位。结果中国太能消化了,所有的企业、观念都能为我所用,主权独立又没有你美国驻军,卡位就是卡不住啊。现在美国也只能拿芯片做做文章了,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已经不剩几个了。
看未来的话,中国产业升级势不可挡,仰仗海量的工程师红利跟研发支持,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概率发生在中国,AI+智能工厂能够爆发海量的财富,世界产业格局将发生巨变。有可能是中国+美国“G2”的形式,也可能是中国超越美国成为独家1号生态位。到那时中国跟现在的美国还不一样,应该是“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同时以内循环为主的模式。至于日韩,如果拜码头拜的勤快些,多少还能分点肉,不识相的话跌回区域小国也不是没可能。
你说的是电动汽车和蓄电池吗?
赔本出售:市场马上饱和,而且他国限制进口。
正常销售:没有优势,不能垄断搞遥遥领先,最重要的是赚不了快钱。
高价销售:卖不出去,完蛋。
还不如小蓝鸟上的留学生、美少女造成的冲击大。
现在估计是跃跃欲试要强行夺岛了,龙战,寡妇年,希望东亚能继续和平。
中国的很多事情,都给人一种观感:
中国是一个可以把全世界的活儿都干完的国家,咱干一行哪一行就原形毕现。
可这事情可能吗?我举个例子,你们身边但凡有个做出口的问问,同样的产品,如果要出口到日本,和出口到美国,以及留在中国自用,就这三个国家,哪个国家最难做。我在宁波,我了解过的情况基本都是:
日本>美国>>>中国
这种产品很多,宁波有个申洲织造,是优衣库全球最大代工商之一,老板干成了宁波首富。他甚至一度能用优衣库弃用的版型,但用优衣库的面料,门对门的开专卖店几乎对折价格卖,这家店的名字叫:马威,maxwin。你们可以搜一下他的结局。
对啊,产业升级了不假,否则哪来实力做代工,成本也打得下来,优衣库本身就不贵。那打下来了吗?
优衣库的老板叫柳井正,第一学历是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产业升级了的申洲织造,老板叫马建荣,16 岁参加工作,第一学历是大专。
这就是你很懵的地方,16 岁啥年代他第一学历了不起都是初中,他可以是大专,学历也升级了。
中国对外基本就是这种水份大过安康鱼的升级,我们升级大部分使用劳动密集型方式把价格打下来了而已,再弄点假货在国内穿穿,就说自己行了。我再给你们截一张现在天猫天天推我的店


怎么样,无印良品缺一竖,升级了。
就这尿性说对日韩造成了多大冲击,你们自己信吗?要说冲击,人家的冲击是这样的,干净的街热闹的夜,咱们能不能升级一下


















芯片全产业链,汽车全产业链,这两个大头,未来几年日韩会受到巨大冲击.日韩5年内GDP下跌1/4到一半是大概率.
有一说一,很大,想想日本,虽然日本还有很多产业没挂掉,但很多产业已经挂了。
鳗鱼,被中国产鳗鱼占领。
东芝退市,日本造船业,早被中韩超过了。
最关键的是,中国产业还在不断升级,完全没有止步迹象,所以日韩受到的冲击会越来越大,不过日韩再挺个3,50年甚至更长时间也应该没问题,毕竟这两国还是有很多产业。
就象三星手机,国人老说国内销量不好,但世界各国总销量好,还有显示屏,国内手机只要用三星屏,都是作为卖点之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10 22:09:13  更:2024-02-11 11:40:32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