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杭州一小区拆房重建,548户居民自筹4.7亿元,当地二手房成交均价3.8 万元/平,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杭州一小区拆房重建,548户居民自筹4.7亿元,当地二手房成交均价3.8 万元/平,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13幢危旧楼房、548户居民、4.7亿元自筹资金,杭州这个小区最近出圈了。 与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一路之隔的浙工新村,是朝晖六区社区的中的一部分,曾是…
杭州市中心,离西湖4公里,老小区车位极度拥挤,各种老化。
房产主人都是老杭州人,二十年前能住在那的,房子不会只有一套。市中心翻新过后多20平,还带车位,100万怎么都是稳赚的。但是不得不佩服这个小区,绝对有个德高望重执行力强的带头人,不然做不出这种工程。
与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一路之隔的浙工新村,是朝晖六区社区的中的一部分,曾是浙江工业大学教工宿舍。这个小区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名为“浙工新村”,是浙江省农科院建设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职工宿舍,共有13幢多层楼房,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容积率仅为1.8,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
再划个重点:曾是浙工大职工宿舍。
这个小区,就在工大朝晖校区旁边,我以前去工大找我朋友的时候见过,浙工大朝晖这边的同学应该不陌生。现在连工大都弄了个莫干山校区了,时间过得真快。浙工大毕业的朋友,可以来评论区说说


如果都是首任房主的话。那都是浙工大朝晖校区的退休教师了,本来都是同事,这也就能理解了。而且大部分是浙工大退休教师的话,退休金不会少的,每家拿出一百万应该没问题。
不同小区差别太大了。某某学院是大学,清华和北大也是大学。这里“浙工新村”严格来说,都不算那种传统意义的村,里面的居民,本身就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然大家误以为很多小区都能掏100万现钱?那是不太可能的。很多小区要每户交1万,都凑不齐。就算在杭州,亦是如此。
就这两点,注定了没法推广到全国。因为一个小区都能达成共识,且能出资百万,这种情况就已经秒杀了全国9.5成小区了。
以后买房得打听哪个小区有贵人
我是明确反对由财政承担费用的老旧小区改造和加装电梯,这意味拿公家的钱补贴私人,为了官员的gdp指标,对于社会的公平是极大的破坏。
政府首先需要做好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这个必须要兼顾公平的,这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必须要做好,不服务大众且缺少经济效益的事情应该杜绝,把该花的钱花到社保医保上面来,把农民老保涨一涨,这对拉动消费而言,效果可能出奇的好,公者千古。
改造费1350元/平,周边二手房成交均价3.8万元/平。
很多人想知道的建安成本,这里有了大概的数字。
当然,实际成本可能比这略高,但小区更新后,是有多的面积。
根据规则,重置费为每平方米1350元,面的价格是每平方米34520元,与市场价相当。这一部分能摊薄居民的成本。
据《浙江日报》报道,“整个小区的更新费用约5.3亿元,其中居民自筹资金大约4.7亿元,其余资金由政府部门本身就要用到老旧小区改造上的旧改、加梯、未来社区改造等专项资金解决,从而达到收支平衡。”
因为没有先例,很多人在开始是有所顾虑的,觉得应该像以前那样拆迁或还建,才心安。
随着工作的推进,很多人接受了这种做法。
最根本的原因,有政府兜底。
补充一点细节。
浙工新村位于杭州拱墅区上塘路与潮王路交叉口,原有13幢多层楼房,计51个单元、548套住宅,建筑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重建项目11月28日开工,包括7幢地上11层、地下1层的小高层,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地下车位460个,实现人车分流。
约多出4万平方米,按每户最多扩面20平方米来算,还有3万平方米可以单独出售。当前房价来算,大约价值10亿。
虽然没有明说,但新增建筑面积应该也要交纳土地出让金。
有利润,这个项目才会顺利完成。
才会有10万元装修补偿款以及临时租房补贴(按照63元/平方米的标准发放,每户每月不低于3000元,这笔补贴先行预付12个月,此后每次发放6个月。两年左右)
关于资金的来源,金融监管总局近日明确表示指导和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建设。这政策就是量身定做的。
而同样的事情不只有杭州在发生。
去年8月份,远在千里之外的成都,一个万人小区——中央花园二期也在筹备自拆自建,但3295位业主,已有99.9%的业主签字同意,也联系好了500强的央企改造,但还是有那3户没同意,自拆自建搁浅了。
反对者最担心的一个因素就是:万一烂尾了怎么办?
根据最新消息的显示,今年一月十二日,成都市青羊区君平街89号院1栋项目,政府重磅发证,宣布原址修建开始。
杭州和成都改造工程意义重大,为以后的老旧小区的改造上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
同时,也打消了很多人房子产权期没到,但房子已成危房的顾虑。
所以,希望这次两个项目都能圆满成功,多方共赢。
1983年建的,已经成危楼了
您还担心自己买的房子七十年之后怎么办
“整个小区的更新费用约5.3亿元,其中居民自筹资金大约4.7亿元,其余资金由政府部门本身就要用到老旧小区改造上的旧改、加梯、未来等专项资金解决,从而达到收支平衡”
看了一下这个老小区楼层不是很高、原来也不是很大,这次扩建的幅度也不算小,正常来说这个项目的改造应该是能盈利的,不知道怎么硬生生搞成了一个需要财政资金补贴的程度,如果这项目都还亏钱那开发商去做旧城改造拆迁靠什么挣钱呢?
我根据新闻简单做了一个测算,发现几个有意思的事情:


原来建筑面积是3.97万平米,但是现在新的地上建筑面积是5.7万平米,扩建面积达到了1.73万平米,扩建率43%,但是新闻里面说每个居民只能多购买20平米,也就是1.096万平米,不知道超出的0.634万平米的面积是对外销售吗?
我根据建安成本地上3500元/平米,地下4500元/平米的标准计算,包括拆迁、安置及装修补贴的所有费用都算上其实也只有4.8亿元,但是根据新闻里面的标准项目收入就算是每户只扩大20平米其实也有5.2亿元的收入足够覆盖成本,如果按照世界面积计算的话项目收入达到了7.4亿元,还有2.5亿元的盈利,按理来说这个项目无论如何都用不到政府财政资金的,难道是还要单独计算土地成本和税费吗?
如论如何这种位置比较核心的旧城改造,还是希望至少能做到项目盈亏平衡,如果还需要用财政资金贴补多少有些不合理。
先看看网友的评论:
“上一个这么做的被判非法集资……”
“平均每户要出近百万,这吃得消的啊?”
“是个值得推广的旧改样板,前提是小区内居民都得有点积蓄。”
“如果再过几十年,老小区都以这种形式更新,那不就相当于没有所谓的产权时间了?”


改造前
危旧楼改建本不是新鲜事,但这次重建作为浙江开创城市有机更新的首个试点项目,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更新模式,超过80%的重建资金由居民自主承担。
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多少将“居民自掏腰包”列为重点信息,也容易造成一种误读:
本次重建项目是由居民主导自发的,但实际政府在项目上扮演了主导、牵头的重要角色。
不同于完全由业主自发推进,或者完全由政府主导的更新方式
本次重建是以“居民为主体,政府主导,住建主推,街道主抓,建设主责”的原则,在资金方面,坚持居民适度投入,政府普惠政策补贴原则,创新多方共担机制
从居民的角度来看,虽然需要自掏腰包,但居住品质提升,且房产价值有望升值;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能有效推进计划。


建成后效果图
另据估算,我国城镇需综合改造的老旧小区投资总额可达4万亿元,如改造期为5年,每年可新增投资约8000亿元以上。
这也回到一个根本问题,大笔资金从哪儿来?
传统财政拨款的方式,会加重地方债务风险,已难以为继。因此,如何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成了城市建设者的新课题。
此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正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浙江,成为了城市有机更新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
浙江众多城市的产业经济比较好,人均GDP也比较高,老城区的范围大
客观来说,老房子的比例也比较高,存在‘美好生活与落后的房产’之间的矛盾
因此,城市更新的意愿强,房产价值高,居民的配合度也比较高,是存在较好落地现实性与可能性的。


这一模式的确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未来在更多的中可被复制,尤其是优质地段,居民总体支付能力较强的小区更容易推进
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1、居民的改造共识
“谁出资、谁受益”,说得简单,落地很难。危旧小区居民的改造意识不同,最终受益程度也不同,在二手房交易或房产价值上,各个居民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一定的竞争者,要想达到“绝大多数居民”的认同,并不容易。
2、居民的支付能力
不是所有小区的居民都能够大比例支付高额费用,不少老旧小区居民之所以没有搬离,就是因为自身的支付能力不足以支撑
3、小区的地价差额
如果是优质地段的动迁,地方政府本身就有动迁的积极性,通过动迁平整后上市,可能获得更好的收益。而非优质地段,居民自主筹资的动力偏弱,与其花钱重建不如直接卖旧买新更为安心。
4、政策衔接与合规
现行政策对于新模式的落实和推行,存在很大的限制。从危房与旧房的鉴定,旧房改造的主体,签约率多少能实行改造,到主管部门、协作部门、监管部门的统筹以及资金安排等问题,涉及诸多法律法规。
其实这个问题略有些复杂,因为如果全国以此为案例推广的话很可能出现一些异议.
以南京为例,在南京的鼓楼区等传统名校学区的地段有大量的老房子,比如山阴路、赤壁路等地,这里的老房子很多但是因为有学区的加成让很多业主都萌生过大家一起搞重建的心思,但是迄今为止也只是做了一些外墙面的翻新,并没有达到新闻中所言的重建程度。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南京传统学区的那些建于70-80年代的小区,业主的实力都是较为雄厚的,且他们也都挺有这方面的思维,所以我很多年前就听到他们的这种想法了,那么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可靠的推测说法是........不太支持。
大家可以细想一个基本逻辑,如果这种方案大面积铺开,越是住在市中心繁华地段的业主,越占便宜,因为目前很多人可能也发现虽然产权是70年,但是目前主流风向是续费继续使用,不会把人赶出去。
那么住在核心地段的人只要等房子陈旧再重建,岂不是相当于永久拥有繁华地段的居住权了?
如果走正常的流程,应该是杭州政府对朝晖六区社区进行征迁,业主组织与杭州商谈赔偿方案,在朝晖六区社区原址上新建的小区,如果原业主有强烈的情怀可以重新参与购房摇号,但是不能也不应该直接强行锁定一套......
如果这种方案广泛推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城市除了房龄旧以外其他属性拉满的房子业主们,大概率是把这种房子"代代传承"了。
不过不得不说,朝晖六区社区这次能把事情办成,这个牵头组织的人员能力真的是极强。
钱其实是小事,主要还是要政府愿意审批才行。
政府不同意你推倒重建,你就是集资再多都没用。
允许重建,就相当于政府卖地收入少了,新城的房子没人买了,对政府来说是巨大的财政损失。薅政府的羊毛。
就象北京内环胡同里的破房子,难道他们不想拆了重建?一个大院里的都同意,政府能审批?
如果这个口子真能开的话,
那有人就会买下老旧小区。
要是担心一个小区谈不拢,
那就只买单栋楼的小区呗。
在市中心核心地段盖新房,
那利润可不是一般的高啊。
“整个过程中困难太多了。”杭州市拱墅区大木桥社区负责相关业务的某负责人由衷地说。
说明这个事情想推广太难了,虽然我家也是没有电梯的老多层,很想。
成本不到1500元/平米,已经很便宜,我相信我们小区要搞的话肯定不止这个价,我多少是做这一行的,想达到目前市场上普遍的建造标准,在杭州没有3000元/平米是很难建出来的。
另外还有拆建期间的过度费用,重新装修的费用,我估计5000元/平米也是要的,但相对买新房差不多只要十分之一的价格,只要政府能牵头,我家第一个支持!
划重点:
1. 不到40年就成危房
2. 重建费用居民自筹
个例不用太上心,盲猜一个,这是某大学的老宿舍区,目前的业主里面有些人有点能量,将小区纳入旧改的范围里面了,业主比较心齐。
高校里面有民主党派、政协人大代表很常见,后代的关系网呢?
1983年的房子,
现在就要重建了,
充分说明许多房子住不了70年,
大多数房子本身保质期只能有50年。
等着吧。
这个小区当年应该是单位分房,
其员工组织力强,
不是所有房子都可能的,
许多小区配一个电梯都没有10%成功率。
关于建安成本,房子质量修建成还建房那种,
目前武汉33多层其建安成本也只要2000元每平米左右。
非常好的例子,相信也是很多住在老旧小区的人所盼望的。
接下来,城市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80年代的老楼逐渐变成危房,居民有增加居住面积,拥有固定车位的需求,结合这个实例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的问题和需求。老年人还可以继续住在熟悉的周边环境中,城市面貌也可以得到极大的改善。
我其实蛮震惊的,我一直以为房子的修建成本也挺大。
杭州此小区,集资才1350元/m2,这都包含了拆除成本在里面,还包含修建地下室车库。
当地房价基本在34000/m2左右,仅仅一个钢筋混凝土盒子为何会溢价几十几百倍。
哪怕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航天和光刻机,他们的溢价也远远达不到我们房地产溢价的地步。
普看全国大地诸多城市,房价从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1平米的价格,不禁不令人唏嘘。
房屋的成本无外乎就那几样:
1、建设用地;
2、方案施工图设计费用;(这个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均摊到房屋面积的每平米里面的话);
3、建筑材料成本;(若了解一点钢筋混凝土知识,价格几乎是公开透明的)
4、建筑工人工资成本(全国几亿的农民工师傅最了解最终得到了多少回报,待遇相对较好,也仅仅就那么多而已);
5、最后就是各种税收:购置税,房产税等,以及贷款银行利息(这个是个最大的成本,资本的利益成本,近乎想剥夺劳动人民大众半生的收入)。
很难想象,一个国家靠着房地产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土木工程去撑起国家GDP的半壁江山,当然最近几年转战科技强国,也仅仅缩小房地产占比的一小部分。
几千年的文化到现在变成了哪怕农民伯伯都被传销成了城里买房的恶劣思想,表面上光鲜亮丽了,背后是无尽的苦尽,甘来的时候就是入土为安的时候基本上。一生劳作仅仅为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的盒子。
表面的光鲜是背地里的血泪在流淌。
若房子变得不再是金融性质的炒作,仅仅成为人们居住的产物,国家至少可以减少现有贫穷的家庭60%以上,现今社会有房有车却在贫穷边缘的家庭千千万万,不是所谓那些无知的专家几句风凉话大言不惭的理解房子是个什么东西。
回归房子的本质,不要搞成金融性质的产品,那几乎可以家家有房,不存在房产竞争竞价,恶意买卖扰乱房价市场的事情了。社会必然可以一片祥和。想想 为啥汽车20年前比房子贵得多,而汽车年年降价,车子是少了么?相反车子数量却在逐年增加,甚至一家几辆车。
不是所谓垃圾专家口中的,房子降价影响最多的就是农民将不值钱,试问房子就是住的,以合理价格购入后即使房子变成1元每套,是不是依然住的暖意盎然。
房价的恶意抬高仅仅满足了一切资本家的腰包而已,对社会百害而无一利。


这个很难推的。我这里老小区装电梯,装完后的运行的电费分摊都一堆事。
一开始是财政有补贴,补贴到今年后说财政没钱,需要各家各户分摊先预缴一个数,每个月公布账单。群里人基本没有响应,有响应的就问去年的账单。
账单发出来大家一堆疑问,怎么花那么多。的事情我估计没有一个响应的。


没办法,群主也就是装电梯的牵头人,又和供电局的商量怎么办。后来的方案是:供电局直接分摊到各户的电表数上,按月扣款,但需要2楼以上的合家签字确认。
现在过了一周了,各家签字还没签完。群主今天下午又发了通知说,要在过年前1周签完,不然公示7天的流程年前走不完。


这个签字我估计大家还是认可的,我是准备这两天有时间去签了。
我和牵头人以前聊过关于装电梯的辛酸史(我是电梯装好后购入的),一栋楼就14户人家,大部分都支持也跟着一起推动,但就是有那么一户八楼的人家一直不同意,认为自己不需要,走楼梯还锻炼。直接沟通了好几次都不行,后来通过找她家里人一起劝说,说了房价房租上涨好卖等利好后,这家主人才同意了安装电梯。


装个电梯这种有财政补贴的改造事项,我这里算是户数比较少的,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都不一定能成功。那么把整个老旧小区退掉重建,所需要经历的折腾是难以想象的难。
文中这种特例,在全国范围内很难推广,极少部分能够成功的。
这类有机更新的方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老旧小区区别以往传统拆迁方法外的一个新方向。
我稍微思考了一下过往逻辑,
早年的拆迁,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和人口红利,ZF拆迁后回收土地,并组织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这其中方方面面都有利可图。
土地财政收入,房地产公司收入,拆迁户收入,由于时代红利带来的增值,反应到利益链条的终端,也就是拆迁户是有大的利益吸引。
这也就是早年拆迁暴发户的由来。
那么如果到近几年有朋友涉及到拆迁的话,会慢慢觉得拆迁没什么利益了,甚至有可能亏本。
原因无非就是楼市和人口红利不在,土地财政也难以为继。两方都没什么特别大的利益驱动来推动拆迁。
但是楼房的破旧并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在时间推移之下,老破房子的处置,一定是需要有方案的。
这里浙工大的房子本来就认定了是危房,ZF本来就有牵头文件,用户也有诉求,算是一拍即合。
那么未来在ZF过往的土地财政无法循环的情况下,这类有机更新必然会是一个新方向。
如果把浙工大的方案来类比拆迁的话,可以认为用户是付出了获得的拆迁款994300+76.35*34520=3629902。由原来的76.35平方的旧房子,买到了106平方的位于原址的新房子。
————新闻原文
据《杭州日报》报道,业主喻伟林有一套面积为76.35平方米的房子,按照套内面积不变的原则,房子更新后变为87平方米,又按最多能扩面20平方米的政策,选择扩面至106平方米。扩面的价格是每平方米34520元,重置费为每平方米1350元。喻伟林又买下一个22.1万元的车位,所以一共需要支出99.43万元。此外,她还能领到10万元装修补偿款以及临时租房补贴,实际上,总的费用支出(不含车位)不到60万元。
————
那么这个过程中ZF和用户各获得了什么好处呢?
ZF虽然没有了以往土地出让的财政收入,但是借由用户筹款,ZF支出也少了,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可以拉动GDP,大宗物资和人工等各项经济要素活跃起来。
用户方面,一是居住体验提升,二是资产增值。
我查了朝晖六区周围的新楼盘和10年内二手房,


附近最便宜的新房是47000的价格,西侧地段更好的地铁楼盘是在60000+


10年内二手房则是杭氧附近,在40000上下。
那么浙工新村房改后的小高层和地理位置,我认为估到50000-55000比较合理。
所以实际上类比的话用户是花了363万获得了一套500多万的房子。
除了钱没到手之外,其他和拆迁的效果一模一样。
可以认为是双赢的事情,更重要的层面上,ZF成功更新了城市界面,拉动了经济,房产公司可以持续获得工程开发项目。
从长远来说这是一个可以长期持续滚动的项目圈子。
很多答案在纠结用户需要付出100万。如果用户实在没钱,可以不选择增加面积,那么只有重置费1350每平方,合计也只需要10万。
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个有机更新方案,都比以往的大拆大建更适合当下的经济形势。
事情是真的,刚好离我家不远,进程值得再观望观望。不过超出原住房面积的部分按市场价购买有点没看懂,这块地不是住户自己房子的地吗,又没有开发商拍下来,为什么自己地块上造房子和车位要按市场价买,不能按成本价?
首先这个事情是官方牵头的,只不过80%的钱是居民自筹
所以不是居民自作主张,违章搭建,非法集资什么的,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
这个项目本来就是官方要做的,是官方在主导,只不过官方没钱,所以之前一直搁置
这其实就是一个官方的旧城改造项目,只不过钱没有到位而已
最终经过了多轮沟通,才确定了目前的方案,就是居民自筹大部分钱
而且很多人都选择了扩大面积+购置了车位,平均每户出小百万
原有住房的面积部分按1350元/㎡出资
如果不足53㎡,按照53㎡计算
扩面部分按市场评估价出资,约34520元/㎡
去年4月份启动这个项目,11月份开始拆,现在基本上开工了
把过去的13幢楼房全部推倒重建,548户居民自筹接近5亿
建成后变成7幢11层的小高层,每个楼配置电梯+地下车库,并且人车分流
原拆原建,计划于2025年竣工
相当于就是把过去脏乱差的老小区变成配套齐全的小洋楼
按照这样来看,建成以后价值还会大幅提升,以后要卖出去还可以大赚一笔
当然居民要协调也不容易,但他们也不傻,首先这个价格确实性价比高
并且一旦建成以后,房子的价值也会大幅攀升,也相当于出钱给自己的房子增值
目前房子已经没有了金融属性,主要看居住属性
老破小和全新的小洋楼,那价格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并且这个小区不仅仅是老破小,而是被鉴定是危房,你这肯定卖不到的
不改造就没有任何价值,所以这个模式要全国推广关键就是看改造的成本怎么样
改造以后可以给小区增值多少,小区到底有多破,还有多少价值
如果不改造根本就没有人愿意住,还有危险,也卖不出去,那改造成本低,大家都会同意的
能赚钱的事情,就会推动,看似是大家出钱
其实是在做投资,投一笔钱给自己的小区翻新
以后整个小区,大家一起赚钱,想自己住,想卖掉都可以的
都很舒服


最近一直在提要全面旧城改造,大家聊的最多的是钱从哪里来?
旧城改造的专项资金补贴肯定是不足的,居民自筹是一个好方法
核心还是官方牵头,只不过钱大部分由居民出,当然合法合规
而且让自己的房子升值一波,到时候能赚回来的就不止百万了
这个是杭州,房价不便宜,改造以后的小洋楼估计升值空间比较大
也比较好推动,如果是一个房价很便宜的地方,如果投入100万下去
房子全新的也卖不到100万,人家肯定就不愿意
当然是经济好的地方这种模式更容易推动
背后的逻辑,就是能不能赚回来
投多少钱不是关键,能不能回本,有没有的赚才是关键


有居民提到一开始官方的工作组来的时候就说了套内面积不会改变,并且沟通非常充分
大家是综合考虑了投入和产出比的,是考虑到了这个地方未来建成小洋楼的价值的
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同意,老破小不值钱的,小洋楼才值钱
老破小先升值肯定要改造,改造能不能赚钱,就是居民愿不愿意筹钱的核心
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居民主体,官方主导,住建主推,街道主抓,建设主责
最终都受益才推的动,尤其是居民端
大家都奔着赚钱和改善生活去的


以后要旧城改造的项目会越来越多,能推动的还是一线城市,经济发达的城市,房价贵的城市比较容易推
居民一算账就知道了,假如一个地方的老破小1万都没有人看,也没有人愿意租,花点钱改造以后,3万都有人买,而且有人愿意高价租,自己也住的舒服
那这个事情就好办,不然就不好模仿
土地财政就是劫贫济富。中国那么多人没房子,凭什么花钱给部分人建房分钱?
棚改货币化安置就是为了抬高房价。通过给部分人发钱买房迫使其他人接受高房价。实际是成了托。
我只有一个问题,这个改完以后的房子产权的70年重新开始计算还是?
回答评论区:换证不说明什么,因为前后面积有区别,证是肯定要换的。
总结。
①楼实际成本1000-2000。感觉高层更便宜。
②楼房使用年限理论70年,实际40年。改造还要自费,高层年限更短。
本来开发商盖的新楼盘一多半成本都是给政府的税费地皮钱。
刨去这些房子真不贵。从头到尾压榨你们的一直就是那些人。
建好的房子能分我一套吗?
我是纳税人,建房基金里有我出的百分之二十的钱!


这样修改游戏规则对其他购房者显然不公平,土地是全民所有,怎么可能被一小群人免费或者极低价格拿走呢?这种福利房当时买就没花多少钱,已经享受了补贴了,这是又想免交土地转让费,赢两次。这个账要算清楚,不交土地出让金,也可以改成房地产税等形式。
但房地产两套体系肯定是要建立的,商品房归市场,大家都是真金白银买。福利房政府负责,杭州这些房子显然是福利房。
这个处理案例,具有示范效应,而且还是在杭州这个商品市场最发达的城市,炒房也最厉害的城市。看我进一步分析有没有道理:
啧啧啧,知道为啥大家伙努力成为城里人了吧。
老外崛起都靠对外殖民,搜刮殖民地。
老中靠的是什么?什么是“工农业剪刀差”?你把户籍制度,农民工进城务工,劳务派遣这些东西放在一起看。最简单的例子,都说房地产是经济支柱,上上下下分了那么多钱,为什么发放农民工工资就是政绩能拿到联播里说?
其实很简单就能理解了。老中崛起是靠的少部分人对大部分人的殖民。现在黑人也能当球星甚至能当总统,但是你相信白皮老爷是要带着黑兄弟共同富裕吗?
土木建筑最大的成本从来不是钢筋水泥和人工,而是各种税和这种证件。
小区重建,本身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争夺。
如果是村集体土地,那都好说。
如果不是……那就太难了。
最起码,你重建必须取得土地延期使用权。
而这个,本来是地方土地财政的支柱收入。
如果采取竞拍模式,原房屋住户取得使用权的成本瞬间被拉大,相当一部本将无法承受。
可如果不拍卖,政府税收将出现征收问题。
所以,只有落实房产税,才会解决老破小的重建困难问题。
毕竟,只要政府能收到税,土地使用权就不是问题。
全国首例!杭州548户居民自掏腰包5亿重建小区,老破小变身豪宅!
在杭州的朝晖地区,有一个备受关注的小区——浙工新村。这个小区曾因房屋破旧、设施不全、环境脏乱差而备受诟病。然而,最近这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548户居民决定共同出资,自掏腰包5亿元,重建小区!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城市,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起事件可以说拥有重大意义,做得好对整个杭州地区的老破小都有重大意义,或者说对整个全国地区老破小都有深远意义。它不仅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浙工新村的现状。这个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房屋老化严重,设施陈旧,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由于历史原因,政府资金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居民们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然而,由于政府资金有限,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面对困境,浙工新村的居民们并没有放弃。他们深知只有通过自救才能改变小区的命运。于是,他们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商讨重建小区的计划。经过多次讨论和调研,居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自筹资金重建小区!


这个决定并非易事。重建小区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筹集这笔巨款成为了居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出售地下车位每个车位20万,当然也只是出售给本小区居民。最终,他们成功筹集到了5亿元的资金!
有了资金的支持,居民们开始着手重建小区的计划。他们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对小区进行全面规划。新的小区将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外观、完善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居民们还计划在小区内建设绿化带、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供大家休闲娱乐。


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外,居民们还注重提升小区的文化内涵。他们计划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同时,他们还鼓励居民参与小区的管理和建设,共同打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


浙工新村重建计划的成功实施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个消息,称其为“城市更新”的典范。同时,这个计划也为其他城市的老旧小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许多城市开始效仿浙工新村的模式,通过居民自筹资金的方式改善居住环境。


当然,重建计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浙工新村的居民们坚信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未来几年内,浙工新村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破旧的房屋将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脏乱的环境将变得整洁优美。居民们将享受到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条件。同时,这个小区也将成为其他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榜样和借鉴。


总之,杭州居民自掏腰包重建小区的做法令人敬佩和赞赏。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善了居住环境,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未来有更多的老旧小区能够效仿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
改造费一千多,周围卖三四万,这事要是成了,谁还买高价商品房,尤其是现在房地产都不景气的时候,很多城市原住民有了这个选择,以后城市里的地卖给谁呢。城市里的老破小,地理位置都很好,一般都在老城区自带学区,但是大家都知道老破小不好卖,一般都有房子功能老化,户型不好等缺点。如果真的重建成功了,其他城市都可以借鉴也算对老百姓的一件大好事。但我还是持悲剧看法,因为这里面矛盾很多的,涉及业主多,需求太多,众口难调,主要是自发的谁管理谁分配呢,中间肯定产生更多纠纷,谁来保障公正性呢。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8 10:51:11  更:2024-01-28 10:53:11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