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在 36 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下一步将推进全面实施,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在 36 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下一步将推进全面实施,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记者24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36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推进个人… |
本身就是市场化的运营方式,个人养老金能买到的,市场都能买到,最大的优势是税收优惠,最大的劣势就是时间成本,所以很清晰的东西,最终都是要靠市场来检验成色的。 从试行阶段的收益表现来看,今年反而不是一个推广的好时机,毕竟四大类产品:存款、理财、商业保险以及基金,今年除了存款,还有什么好的市场产品呢?比如一些测试的推荐产品,读者也可以自己看下相关产品的收益,当然长期来看,涨回来也有很大的机会,但至少现阶段不是很好的推广时机,毕竟居民不都是投资大神,就闭着眼睛买现阶段的推荐产品,然后看平均收益率更具备代表性,读者有兴趣也可以晒一晒自己的收益。 |
|
一般一个新的金融产品出来,就和做生意一样,都非常讲究时机,至少得起个好头,不能刚开始的几年准入的理财产品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亏损,即便你未来能涨上来,但你前期的推广必然不会太顺利。正如开头的描述,个人养老金的优势是税收优惠,但也要承担时间的不确定性,就和根据描述画目标群体的肖像画一样:临近退休,个税税率超过10%。说来也巧,读者觉得那些群体最符合这个条件,不就是现在制定政策的群体更符合么。 而市场化这块,因为这些钱只能用于投资,那么就必然对产品的准入条件严格要求,增加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市场优势,否则,目标群体最多2000万左右,其他人多数要么是因为优惠或者银行送东西,又或者到体制内强制开户等方式推广,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发展结果会天差地别,最后,这种税收优惠还是应该设置年龄截断,至少应该放到退休前5年,否则就成了向高收入的临近退休群体的定向福利,税收这东西,一些人少收了就一定意味着另一些人压力更大了。现在的第一支柱的现收现付分配本身就有点年轻人补贴老人的庞氏结构,现在个人养老金如果也是这个特点,那结果大概率是既没有公平,也根本不会有效率,毕竟是试行阶段,很多东西都可以改动和完善的。 |
个人养老金这两年刚起步,以后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以后“养老靠自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前景。 广义的“养老靠自己”,包括:子代赡养,个人积蓄(目前的“个人养老金”运作模式就是一种积蓄,可能资金效率更高),延迟退休(相当于国家兜底的时间减少、覆盖面变小——“低龄老人”被排除出兜底范围) 老龄化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分配问题,而不是生产力问题;不是生活水平的“绝对值”问题,而是“相对值”问题。 老龄化问题,要害不是“未来和现在对比,生活水平会不会下降”。 一个1983年参加工作的人,假设2023年退休,2023年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比八九十年代在职的时候好,没有任何意义。人家关心的是,2023年退休后,比同期的在职人员,生活水平下降多少。 实际上,如果只是聚焦于“未来生活水平不比现在差”,那并不很困难。如果大家都满足于“绝对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以现在的科技进步、生产力提升,也不会有那么多社会问题。 问题出在“相对值”。包括两个方面: 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相对值(主要是相对于在职人员)。 目前阶段中国的养老负担,其实比账面上的老龄人口比例要低。因为有很大一部分老人(尤其是农村),是享受不到国家退休待遇的。而把没有社保的老人也作为分母,中国的平均退休待遇是比较低的。 但随着后面的世代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社保,日后中国的养老负担会越来越接近账面的老龄人口比例。因为没有无社保人员做分母了。 届时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严格控制养老的总盘子,意味着退休人员生活水平和在职人员的落差被扩大;要么,保障退休人员待遇不降,但在事实上就压榨了在职人员的整体福利。这进而导致下一个问题。 2. 在职人员的生活水平相对值(主要是相对于其他社会)。 现代社会,技术扩散是很快的。那些能长期保密的都是一些细节技术,工业革命级别的关键技术,比如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计算机……,很难长期被某个经济体垄断。就算中国率先诞生了某种大幅降低对年轻劳动力依赖的技术,也无法阻挡这种技术被普及到其他竞争对手国家。 到头来,大家的“生产效率”,是很难出现数量级差距的。 同等生产力水平的社会,退休人口比例大的那个,天然地有压缩在职人员福利的倾向,导致本国在职人员过得不如那些退休人口比例低的社会,进而影响竞争力。 因此,哪怕所谓的“个人账户养老”,本质上也离不开全社会层面的“养儿防老”。 个人养老金的本质,仍然是一种强制储蓄,无非是把工作时期的生活享受“递延”到退休后。要有足够的年轻人产出商品和服务,你自己从年轻时候开始攒下的养老积蓄,才能买到足够的东西。 如果大家都是退休人员,攒了一堆积蓄(就是不“攒”孩子),社会的产出反而相对变少了(或明显慢于“钱”的增长),那你年轻时候攒下的钱,老了之后也会大幅变“毛”。 |
许多年以后,看着卡里的退休金余额,躺在养老院床上的他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交个人养老金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
|
个人养老金有条件的话可以购买…..但是现实中最需要个人养老金的群体稍微有点“拧巴”,即这个群体是我们过去所说的“中产阶级”。 首先富人不需要也看不上这个人养老金,对于他们来说现金流的富余程度不太需要个人养老金进行保障,同时抵税的那些作用对富人来说可能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 至于条件不太好的群体,即使这个群体很需要养老金的保障,但一年12000元对于这个群体而言依旧是个“巨额开支”,大家可以想下那些众包的骑手,有多少人是社保那点费用都不想缴纳,每个月1000元更是不在考虑范围内,个人养老金考虑的明天,他们更关注的是今天。 有能力缴纳个人养老金且可以扮演晚年关键作用的也就是我们曾经所说的“中产阶级”,想必你也注意到了,我在这里打了引号,因为很多中产现在被证实为“伪中产阶级”。 如果一句话来形容便是:目前收入尚可但随时可能失业的群体。 比如说某民营设计院的设计师、某互联网企业的开发人员、某地产公司的大区销售…….. 每年12000元对于这个群体当下而言不算多重的负担,但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当下不算低的位置让这个群体考虑问题瞻前顾后,非常“拧巴”,如果真的把未来失业的可能性考虑在内,那么这个群体现在赚的每一分钱都应该存好。 所以一个国家,拥有高比例的真中产阶级是多么重要…….我们国内的真中产阶级其实养老保障真的挺不错的,加上个人养老金应该效果更佳。 对于伪中产阶级,目前来看如果每年有12000元的开支预算,买1-2份重疾险的作用可能都比个人养老金更大一些……. 考虑到伪中产阶级的工作强度,首要目标当是活到退休的年龄……再考虑其他。 |
麻烦您!能不能直..接.. 一步到位,搞个中国版401K 总觉得自己能摸着石头过河,然后脚崴泥了,赶紧跑到岸上走桥 结果走到一半又觉得自己的游泳本事不错,接着从桥上跳下来然后继续摸着石头走的不断循环! 这事其实和我们的文化有点关系,但凡是要承认别人对,自己错的事,那绝对比杀了它都难受, 但问题是买单的人死了多少?,您是一点不心疼,你想的是过上好日子,但是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好日子就是做出成绩,而成绩的牺牲品又变的那么的对立! 养老、退休这个问题咱们一直在争论 从养老金的旁氏制度开始,就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人口决堤后崩塌的第一个就是制度 现在好了,以前是集体养老,有基数可算,现在让你个人养老,赔钱的自负、赚钱的看运气! 不知道有没有买了个人养老基金的?可以出来晒晒了? 但问题是初衷是什么呀? 咱能不能先把市场目标变了,把融资市场变一变,别总动不动就投资者教育,您教育的还不够多么?咱股票发行者是不是也得教育教育? 咱市场的制度是不是也该回头看看?市场机制的注册制现在弄了个还不如以前的核准制! 咱别老用着洋词儿,干着压根就是相反的事? 能不能让垃圾退市? 能不能让市场更有效? 机构们是不是也该教育教育? 一个ETF的收费标准都快成世界之最了,合着我们赚你大赚,我们赔你还大赚! 这是不是太不合适了? 养老? 先看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我觉得更靠谱 而且,我更担心的事是:咱的平准基金里社保的份额在没有增量的情况下,千万别赔了 不然麻烦大了 |
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总体来说还是相对有点鸡肋。 一是因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流动性很差,无法提前支取,哪怕到期后支取也受到很大的阻碍; 二是因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并不像企业年金那样享受一定的利率,如果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钱不拿去投资,不拿去购买产品,那么很难跑赢通胀; 三是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比减疲软,这导致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产品普遍没有一个稳定健康的收益,许多投资者已有30%以上的浮亏。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想要进一步推广个人养老金账户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想要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功能。 一是继续优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抵税额度,使之能够进一步解放居民的投资消费能力,降低居民的压力; 二是优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品种,例如让居民端能够更多地参与高评级债券的认购,以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收益。 实际上,目前我们正在进入新一轮的降息周期,这是化解当前社会负债,减轻债务压力的必要手段。所以未来十年的货币贬值压力和通胀压力都会持续上升,而流动性较差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如果不能得到上述优待,那么铁定跑不过未来的通胀。 个人老杨金账户可以看作是财政向我们借的一笔钱,只要通过通胀稀释货币币值,那么未来偿还的压力就不大。而财政方面如果想要进一步推广个人养老金账户,那么就不得不在前期更多让利于市场,让居民在纸面上,在通胀前感受到实质性的优惠,否则的话个人养老金账户带来的财政收入将也是鸡肋的。 |
你管这叫运行平稳? |
|
|
我是有幸在第一批试点城市之内,还切实地体验了一下「个人养老金账户」: |
|
嗯,因为是新事物,所以就放进去了1000块,然后拿了银行200块的福利金(都用于充话费了),这可是20%的投资回报率啊,当然要干。 现在还有新开的优惠,不过看着没有我当时好: |
|
和其他朋友不同,我没有去买什么基金,而是选择了两年期的「定期存款」: |
|
看了下当时的利率,比现在可是高多了: |
|
回看新闻: 从整个社会保障情况看,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6亿人、2.44亿人、3.02亿人,同比增加1336万人、566万人、1054万人。全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92万亿元,支出7.09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8.24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社保养老金、失业金、工伤保险,全年收入大于支出,很棒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持续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推动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缴费,增加个人账户积累;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开展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 这是接下来社保的发展目标。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属于第三支柱保险中有国家制度安排的部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目前开立账户人数超过5000万人。 个人养老金单独作为一段,放在最后最重要的位置来说,举出了「开立账户人数超过5000万人」这一个数据作为证明个人养老金推广的成功。 嗯,目前来看个人商业养老金推广到全国,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已经「成功」试点了,以及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基础的社保压力还是蛮大的。但想要让全国十四亿人再多一些人开户,让大家认可个人养老金,看起来,还有漫长的一条路要走。尤其是在这个未来并不明朗,普通打工人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压缩的当下,更是难度增加。 而我对于个人养老金的建议是: 1.要去开,不只是为了薅羊毛,更重要的是尽快让自己意识到单一社保时代的终结。 2.在没有看到明确的好政策、好产品出来之前,没必要放太多的钱进去。 3.不要寄希望于个人养老金,就像不要寄希望于当前的社保一样。去思考自己的晚年生活,去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 |
谢邀。 从去年6月到现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也就新开了1000来万户。 “个人养老”这根第三支柱感觉就没建起来。 |
|
22年底,开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有1954万人; 到23年3月底,约3324万人;到6月底,4030万人。 现在按新华社的报道,“超5000万”。 群众热情不高鸭。 大力推广个人养老,说白了就是“请你自个顾自个”。 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是第一支柱,也就是城镇职工养老和城乡居民养老。现有退休年龄不变的话,十年左右结余耗尽。 所以肯定会延迟退休,再搞点财政补贴和国有资产划入。以维持为主。 维持,那养老金很可能就不够花。 咱第一支柱的养老金替代率约48.2%。也就是你退休前工资3000,退休后养老金1446。 一般认为替代率在70%才能维持生活质量不变。48.2%,意味着退休后还得继续打工(或吃存款)。 这还只是算城镇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那每月一百多,属于“如养”。 还有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但前者属于极少数企业,后者属于体制内,和多数人无缘。 所以第三支柱,你自己给自己养老。 一般来说,走到第三支柱了,政府就会搞点稳健高利率。 你都不掏钱给我养老了,还不得帮我创造点赚养老钱的环境。 例如政府出面组织些优质资产,再找些接受严格监管的金融机构。你把钱给他们,他们放进优质资产里,吃个长远回报,退休后再拿出来。 所以22年底那段时间股民大喜:有一波养老金要入市了,起飞。 40家基金的129支养老金基金产品眼巴巴等着。你都开个人养老账户了,赶紧买我,我来替你养老。 结果到去年一季度,3038万人开个人养老金账户,只有900多万人往里面存钱; 在存进去的182亿里,买基金的只有110来亿。 我个人觉得,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些数据还难看。 从我的身边统计学来看,开个人养老金账户且往里面放钱的,以稳定收入者居多。 说白了就是体制内,而且相对不那么基层。 他们收入波动的风险低,也愿意响应一下号召。银行给点优惠,存。 而体制外的普通人,特别是小胖友们,开个人养老金账户还存钱的极少。 不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养老风险,而是: 一,中低收入者收入波动大,不确定每个月能不能掏个几百放进去; 二,对未来预期不确定,不知道会不会要临时花钱,宁愿手上活钱越多越好; 三,个人养老存款的利率不咋地,而里面那堆基金,小胖友们没啥信任度。 按一个98年胖友的说法:“我信他们给我送终,大过信他们给我养老”。 这就进入一个很尴尬的状态。 养老第一支柱顶多维持,第二支柱又缺乏稳定的企业生态(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7年养个屁老)。 上头希望搞点第三支柱,这样不至于养老质量未来出现明显下降(尤其体制外)。 但第三支柱非常需要优质资产和金融监管,说到底是信心。 咱这优质资产多数不在民企,金融监管稀烂,信心非常孱弱。 其次,你也得让人有钱给自己养老才行。 22年底住户部门杠杆率71.8%,比21年缓慢下降0.6%。资产缩水、收入预期不明朗,群众正在艰难化债中。 很多人是没那个钱搞“投资养老”的。 第三支柱的基础是有余钱的中产,这导致第三支柱在咱这从根本上就不是普惠的。 所以这根先天不足后天无力的小柱子撑不住第一支柱的落差。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
运行平稳的另外一个翻译其实就是参与者寥寥无几,目前这些寥寥无几的参与个人养老金的大部分还是出于两个目的: 1.好奇玩玩的态度随便开通存入一点钱,我个人就是属于这种,第一时间开通了存入100元钱; |
|
2.为了省个人所得税,这也是这个政策目前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就我个人而言我要每年存入12000元的花可以省掉1200元的个税,但是我是想着省个税,我怕别人惦记我的本金,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给国家做贡献。 如果把上面的两类人群去掉的话,别说5000万人,我估计500万人都不一定有,所以这个下一步“全面实施”我是真不知道怎么个全面实施法。 “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6亿人、2.44亿人、3.02亿人,同比增加1336万人、566万人、1054万人。全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92万亿元,支出7.09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8.24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内的社保账户暂时还是比较充裕的,2023年都还有结余资金,但是其分配是极不平衡的,这10.66亿基本养老保险参与者里面达到领取标准的有2亿人每个月只能领取100多元,而另外又有一部分人群每个月确是能领取上万元,这两类人其实都是没有缴费或者没有缴费太多的人员。 |
我爸妈退休的时候,我才知道退休工资比他们上班的工资还高,我是很震惊的。 后来问了南方的朋友,北方的朋友,从大城市到小县城,这种现象还挺普遍的。 这样我就更震惊了,这退休金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众所周知,出生人口在下降,老龄化在加剧,20年以后钱又从哪儿来? |
如果你已经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并且在12月31日前放入了12000元: 恭喜你,可以享受今年的节税优惠福利!记得在一季度的个人所有税汇算清缴时去申报;这笔钱,目前是活期状态储蓄在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里,只能享受节税优惠,资金增值效益比较低;建议购买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享受节税+增值收益双重福利。 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22年底时,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 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几个参与特点是:开户热、储存少,投资更少。 |
|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觉得现在自己交的养老金以后能不能拿到都是一个问题了。 而且,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真的运行平稳吗? 我没记错应该是22年下半年开始试点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我所在的城市有幸第一批试点,简单说下就是每人每年有1.2万元的额度可以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这笔钱目前可以免个税,养老金购买的基金产品其费用相对正常渠道减半。 |
|
个人养老金可以选择购买不同的FOF产品,当前共有100多个产品可供选择。可以只买其中一个,也可以买一个组合。 作为小白的我,也去买了点,但时日至今,我去看了下我买的产品,收益率跑的一塌糊涂。 不过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国家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对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 未来,希望继续完善制度,增加产品力吧。 |
我想了想,也只能说几句祝福的话。 一是祝大家能顺利领导这个养老金,到年头了、到用的时候了,能把这钱取出来用。 二是祝大家能够用得上这个养老金,希望取出来的时候钱还值钱,还能用养老金维持生活。 三是祝大家能够稳定的交这个养老金,每个月都有钱能够尽可能多的缴纳。 别的感觉也没啥能说的了。 |
个人养老金制度不是个新话题,这些年提的比较多,但是落实的不多。在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的压力之下,我们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对未来生活的不安全感,直接导致市场消费不足,猛存钱,不花钱,连锁反应,对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
|
据称,在36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 或许是对生存的担忧,很多人对社保信心不足,资金充裕的早就买了商业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这笔钱,通过社保很难满足晚年享受有尊严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个很好的补充。 从整个社会保障情况看,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6亿人、2.44亿人、3.02亿人,同比增加1336万人、566万人、1054万人。全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92万亿元,支出7.09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8.24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看起来数字庞大,但是分散到个体身上,或者分配到低收入群体身上显得微乎其微,严重不足。 |
|
官方数据显示,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属于第三支柱保险中有国家制度安排的部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目前开立账户人数超过5000万人。这5000万人跟全国在职职工相比,差距多大显而易见,更不要说还有大量无职业、无固定职业的人员,他们的养老问题更需要关注。 |
建议评定青年的年龄提高到80岁,这样将彻底解决养老金蓄水池问题,还能降低老龄化程度,一箭双雕。 |
|
|
19年ETC 20年医保电子凭证 21年第三代社保卡 22年数字人民币 23年个人养老金 未完待续… 银行人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
个人养老金制度,这个其实还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什么人适合买个人养老金。 对于收入底层而言,根本没有钱结余,也就根本谈不上买个人养老金。 对于一般普通工薪阶层,有国家统一强制的养老金缴纳,能够够得上这一部分的,其实也已经算是很好的事情了。 而对于经济收入足够稳定,结余足够多,存款足够多的人而言,个人养老金,其实算是诸多投资选择当中的一种。作为风险分散的角度,其实还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尤其是对于部分小企业主,经营得比较好的个体工商户;个人养老金,比国家统一缴纳的那个要更划算一些。当然,风险也稍微大一点。 “从整个社会保障情况看,全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92万亿元,支出7.09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8.24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到,当前能够平稳运行的养老金,随着人口趋势掉头负增长;老龄化水平上升,社保基金的运行,在未来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到时候,几乎一定需要财政补贴。尽管近五年,十年,大概率是低通胀。但等到化债期结束;通胀重启。对于当前缴纳养老金的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在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缩水。 就养老金制度而言,当前领养老金的这部分人,是非常幸运的,缴纳人数多,而享受人数其实相对偏少。但未来二十年后,缴纳人数少,享受人数多,就非常的头疼。 这种情况下,在力有所及的情况下,适当分散投资,选择缴纳一定的个人养老金。在谨慎的选择下,进行相应的商业保险,理财产品的选择,也未尝不可。也并不能简单的说成是割韭菜。实在也是国家层面,在对必然出现问题的社保资金体系做一定的修正和调整。 这个事情,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任务。所以,至少在全面推开的这两年,一定是稳得住的。 同时,在当前的低利息环境下,在当前的低股价环境下;其实算是个人养老金全面推出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当然,最终还是存在一个置信问题。 老百姓自己搞投资,做散户,被收割得一塌糊涂。 国家统筹起来,把散户们搞到一起;设立机构,设立专项基金,以机构身份进入到投资市场。 究竟是,能够凭借国家政治背书,专业机构;优化投资市场,监督制衡上市公司行为,让经营,分红,更加得合理,更加得公开公平公正。又或者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或者是机构,组织,蠢笨无能腐化堕落,反过来还是坑普通人。就还是交给市场去检验了。 “锦上添花”得事情,做得好不好,无关大局。 关键还是要继续不断得推进经济发展,劳工待遇改善。个人养老金全面推开,也要继续重视原本养老金制度得运行,做好财政补贴预案,做好资金缺口预算。同时,仍然要重视劳动力市场得规范。 不能够将灵活就业人员得养老问题,一股子直接抛给个人养老金账户去处理。 不要搞硬摊牌,让灵活就业人员去开设一个账户,就算是完成了业务业绩。 |
首先,我们的市场是一味轻投资重融资两者不对等的问题,其他都是次要的,任何新的东西,大家都要反复的仔细的看清楚才行。 一、个人的感觉 感觉个人能立即体会到的是个税的优惠,当然了,每年1.2W的个税优惠吸引力一般,对于有定投习惯的基民来说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定投渠道,但其业绩也依然受基金管理人能力限制,另外一个受制约的地方就是本金在你退休之前是无法取出的,所以你享受了个税的优惠也要付出便利性降低的对价,对于整个投资规模来说难有大的增长,只是换了个篮子装鸡蛋而已。 但是如果你收入高,只要你的收入高,每年交的税多,这个政策就是给你送钱!比如你的税率是20%,每年1.2万额度用完,那么你当年就省了20%、也就是2400块的税。如果你不用,那你这1.2万到手就只有9600块了。所以利弊都很明显。 今年这个环境下,经济不佳,A股表现不好,大部分人的投资心态都是求稳,最火的投资品都是很稳健的品类:比如很多人抢3.5%的保险,不过2023下半年就停售了;也有人抢3%以上的定期存款,为此不惜冒着风险跑到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小银行去搞定存。 对大多数人来说,投资挣钱就是不容易,为了多零点几的收益,都值得去奔波一下。这么看,个人养老金这个羊毛就更值得去薅了。 不过,即便算得再清楚,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干。最大的担心就是最后能不能拿到这笔钱。因为要退休后才能拿,风险还是存在的。 二、基金经理的能力 我想问一下,大家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操盘者,了解多少?我觉得大部分的基金经理,对于资金的管理非常的草率,基本就是在收各种管理费,个人养老金选购买的基金时,没有绝对优秀的基金经理时,建议个人养老金的同胞们买全债基,至少不会亏,若真的想买部分股基的基金,股基不要买5年。因为据我观察,大部分养老基金里面关于股票的持仓是这样的普遍情况:基金中的股票,每个季度的持仓都不一样,不一样也就罢了,但是和股民一样追热点。你如果作为一个厉害的投资者,起码是有一些个人的判断的,而且追热点高位还加仓,然后下跌途中又减仓!还有的下跌途中买入,下个季度下跌了就卖了!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养老基金的基金经理是没有什么操作能力的,至少很难让大家获利。所以养老金到底怎么操作对个人有利,真的大家也要多考虑一下。 三、为个人考虑了多少 每一次有新的政策或者制度,理论上都是为了老百姓好,为了大家退休有保障。但是现在出来的政策很多都要反复看才能懂,因为金融的知识看上去每个字都懂,但是合起来,就多出很多歧义,而大家也清楚,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利的。如果自己实在是不懂,还是考虑最稳妥的办法去存定期吧。 |
很多人会妖魔化个人养老金制度,我觉得是没必要的。他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保证自己的财产和养老生活的可持续性,因而碰到网上的段子或者负面信息,没有办法去甄别其中的真伪,进而相信什么“你图他的利息,他图你的本金”之类的梗。其实我把这话放在前面,如果养老金制度崩溃了,其前提一定是社会和经济的崩溃,在那时候,你需要担心的或者影响很大的,绝对不是你个人养老金账户这点事。所以,这种认为“个人养老金账户”是骗局的担忧,我认为是杞人忧天式的,没必要。 对于养老这种事情,实际上千人千面,说到底还是个经济能力的问题。按照经济能力的少和多,我们可以逐步加码我们的养老金保障,包括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以及商业养老金制度。如果你参加了工作,那么养老金制度你是必须要参加的,而且具有国家信誉保障。而你的收入如果到达一定程度,比如26万一年以上(具体我有点记不清了,如有错请指正),那么你进入个人养老金制度也就代表着你做了一份1.2w的一年期收益率为17%的理财,后续的理财收益则是你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产品收益了。而如果你还有余力,那么商业养老保险你也可以参加。这样的保险体系实际上保障了大家的养老需求的。 毕竟出生人口下降这事儿很多发达国家都遇到,只是程度有差异。倒也不必完全用来担忧国家性的养老金金额不够的问题。个人养老金制度如果需要参与,那么就直接参与就是了。因为在我的心里,这些所谓的个人养老金的优惠或者收益政策,在未来个人养老金全面铺开之后可能就没了。到时候你再参与,反而亏了。 |
A股的持续下跌,让个人养老金的试点效果不如人意。 我身边就有一些人,包括我个人在内,2022年末兴冲冲地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买了权益型养老基金产品。过去一年,基本下跌10个点以上。 当然,长期看,是能涨上来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开门红变开门黑,好处没享受,先吃了个下马威,还是挺沮丧的。 进入2024年,12000元的额度重新释放,很多人暂停了向个人养老金账户转账。 在这种情况下,全面推行个人养老金试点,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除了市场短期影响之外,个人养老金在制度设计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全面放开之前进一步优化和修正。 一是补缴个税问题。从制度设计上看,个人养老金缴费时可进行个税减免,领取时统一按照3%的税率补缴个税,这意味着,对于当前不需要缴纳个税的群体来说,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反而需要多交3%的个税。当前,我国缴纳个税的群体在7000万左右,庞大的非个税和低个税群体缺乏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 所以,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补缴个税的细则,可按照缴费期间累计享受的税收优惠情况,设计差异化的补缴税率,未享受个税优惠的群体,不应在退休后补缴个税。 二是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产品。试点期间,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产品相对有限,如权益型产品以各类主动管理型的FOF基金为主,过去一年普遍大幅跑输指数,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参保人满额缴费的意愿。 在个人养老金全面放开之际,应进一步放宽可投资产品,至少要加入主流的指数型基金产品,以及备受欢迎的刚兑型保险储蓄产品,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空间。 整体上看,个人养老金是一种长期储蓄机制,非特殊情况下只有退休后才能取出来。由于它损失了灵活性和流动性,所以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国家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另外,个人养老金可投资产品实行白名单制,基本规避了爆雷风险,而且产品费率优惠,金融机构让利。 长期看,个人养老金还是有必要参与的。短期内,也要量力而行,毕竟我们只有先过好现在的生活,才能考虑老年以后的生活,有余力就多准备一些,没有太多余力少投一些也可以,重在参与。 附:个人养老金政策要点 结合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来看,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要点如下: 参加对象: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自愿参与。 资金来源:缴费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享受税收优惠,每人每年缴费上限12000元。 税收优惠:个人养老金的个税抵扣上限统一划定为12000元/年,领取养老金时,将直接按照3%进行缴税。 账户设立:参与个人养老金需要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共两个账户,参与人可通过商业银行一站式完成。其中,个人养老金账户用于登记和管理个人身份信息,并与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关联,记录个人养老金缴费、投资、领取、抵扣和缴纳个人所得税等信息,是参加人参加个人养老金、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可在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者商业银行两个渠道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绑定,为参加人提供资金缴存、缴费额度登记、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个人养老金支付、个人所得税税款支付、资金与相关权益信息查询等服务,尽可在商业银行渠道开立。 资金投向:个人养老金产品包括个人养老储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产品等,实行名单制管理。金融监管总局会定期向社会公布可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名单,理财行业平台也会定期向社会公布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 提取原则: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除此之外情形,不得提前支取。 |
|
|
在新闻中关于个人养老金的描述就一句: “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有序,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麻烦解释一下“运行平稳有序”是什么意思? 作为人力资源部,是不是应该给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例如参加的人数有多少,总金额是多少?各年龄层的组成是什么样? 我搜索了一下,看到平安证券11月23日出的个人养老金试点一年的报告,给了更多的信息。 |
|
平安证券给出的风险预警为: 1)个人养老金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2)个人养老金税优政策对不同收入居民的吸引力差异较大,居民参与意愿不强。大意是,穷人没有税优,富人本身的金融产品配置充足,也没意愿购买。 3)权益、债券 等资产价格波动加剧,影响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购买意愿。 4)非名录内的 储蓄型保险产品设计更具吸引力,分流个人客户资产配置。 这个和人力资源部给出的“平稳有序”,是不是有点矛盾? |
我不能说个人养老金不好,毕竟它能迎合一部分市场需求,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水平,但仔细想想,终归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随着个人养老金的全国推广,养老靠自己这一观点将慢慢成为现实。国家的社保制度更像是兜牢社会民生底线的基本保障了,想要以后过得好,就只能靠自己了! 仔细想想,从计划生育开始宣传“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也才过去不到50年,恍若隔世。 |
|
个人养老金制度,从国家层面说可以集聚资本办大事,毕竟现在热衷买个人养老金的主力群体是80后、90后,等他们退休至少还有20年时间,也就是说这笔钱可以无偿使用20年的时间。 从个人角度上看,则更多的要考虑时间成本以及自身的经济实力,还有自己的身体情况。 虽然说个人养老金账户里面的钱是自己的,即便是发生意外,近亲属也是可以继承的,但沉没的时间成本如何计算,这是每个经济人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
个人养老金公布这么久,但还是有人不知道个人养老金该不该买,自己适不适合买... 那鱼小保就主要回答一下大家这两个问题。 养老金对年轻人来说,最大的优势是节约个税。 至于能抵多少税,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来说,不一样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累进税率。 最高节约个税5400元/年,但自己的工资水平能不能省这么多,又是另一回事,肯定是计算之后觉得收益可以才会买呀~ 举个例子:40岁男性,年存12000元 存至60周岁退休一次性领取,那就是有20年可以扣税,不同的收入对应的税收优惠如下图?? |
|
如上图,不同收入,每年节税的金额不同,最高每年节税5400元,20年下来,总节税就超过10万元,真金白银多了10万元,这是银行存款所没有的。 之前给大家对比过,个人养老金和银行存款哪个收益更大 这里也发给大家看看,给提供一个参考。 因为银行的利率,每年都在变。而且现在这个趋势,大家也看得到,越来越低。 银行存钱和个人养老金存钱的收益,假设每年还是1.2w,都持续存了20年,我们分别来算下收益: 存入银行: 每年存1.2万,存20年,本金24万,这20年的利息,我们按照2.7%的利率来计算,大约就是6.8万左右。本金加上利息,大概就是在30.8万。 这是基于长期利率都能在2.7%左右,但现在的利率大家也看到了,都快跌破2了。不过长期来看,抛着取一下,就取2.7%吧。 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 1.2万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后, 可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包括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养老基金四种不同的账户投资方向和收益。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养老金产品。 如果1.2万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后,选择「养老存款」作为二次增值渠道,收益在2.7%,那么20年后的收益大概在6.8万,本金加上利息大概是30.8万。(这和储蓄是一样) 如果1.2万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后,选择「养老保险」作为二次增值渠道同时达成存钱养老目的,假设是35岁男性,每年1.2万存入20年,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每年领取1.87万,活多久领取多久,到了80岁总共领取39万,到了90岁总共领取58万,活到100岁总共领取76万。(这个呢,就看大家对自己身体的信心了,有信心的就选这个模式) 因此,综合收益和功能性上,个人养老金账户比银行存款更为适合,更建议大家在开具个人养老金账户后一定对这1.2万进行二次增值,最确定和安全的增值途径推荐“养老保险”。后两个银行理财和养老基金的风险等级会相对更高,不一定保本,所以就不计算啦。 |
|
|
|
但是银行存款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灵活取用,什么时候缺钱,什么时候就能取。所以如果手里没有闲钱的话,也不太建议存个人养老金。 所以目前个人养老金吸金难,一部分也是因为这个省税的额度,工资高的人看不上,工资低的人省不了。 这些养老金相关的问题,其他知友也很关注: 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我们@51社保,如果还有薪酬个税、五险一金、员工管理等人力资源相关问题,欢迎随时来撩~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
为什么小米造车成功了,造CPU却失败了? |
我国的产业升级成功了吗?能像德国日本那样 |
为什么最近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基金产品都开始 |
中国猪肉还能回到十二十三元一斤水平吗? |
房价下跌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
为什么普通人一年存三五万都很难? |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
委员袁小彬建议拍卖特殊号码车牌,满足车主 |
国企一般不涨薪,那怎么抗通胀呢? |
美联储接下来选降息还是选内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