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国务院国资委称,「将着力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强化投资者回报」,如何看待这一发言?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国务院国资委称,「将着力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强化投资者回报」,如何看待这一发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国务院国资委:将 着力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强化投资者回报】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表示,将着力推动…
关键看有多少企业愿意不断的提升分红+每年稳定的回购注销
投资的核心就是企业本身,企业的业绩越来越好,愿意给投资者的回报不断提升
那么就算是熊市,也可以让投资者情绪稳定很多,不至于恐慌到底部杀跌,每天坐立不安
企业的分红可以让股权的价值不仅仅是股价的高低来给予投资者回报
就算短期股价不好,投资者可以通过分红获得现金流,不管是继续股息再投资
还是自己生活来开销,都肯定是好事
回购注销可以让投资者手里的股权价值越来越高
并且对企业来说也是好事,可以让企业股本越来越少
每年支付股息的压力减少
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不断的提升分红+回购注销就是投资者回报里面最关键的亮相
股价要看市场,看题材,这些东西很难把握,但分红+回购注销是企业可以自主决定的事情
是可以给到投资者的回报预期
央企的规模在A股是很大的,如果央企可以带头提升投资者回报,对稳定整个A股市场是非常有帮助的
A股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央企接近450家,占比8%以上
央企的市值20万亿左右,占比也在20%以上
央企的净利润接近3万亿,占比50%以上
所以央企可以给到投资者的回报是比较大的
央企把投资者回报提升,A股的综合价值也会跟着提升
聊到投资者回报,我们可以再聊的深入一点
分红肯定是要企业业绩越来越好,才能持续分红的
然后就是企业对投资者比较关心,制定一份稳定的分红计划,
就是说清楚未来几年,准备拿多少比例利润回馈投资者
如果常年维持50%-70%比例利润用来分红的情况,这种就比较有良心了
企业融资少,分红多,自然长期对投资者的回馈就是更高的
如果是融资多,分红少,这种就是对投资者的回馈少


目前A股市场分红的主力还是国企,央企为主
如果未来可以提升分红比例,加大回购注销力度
能让投资者找到更多长期稳定一些的标的


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肯定是要分红+回购注销双轮驱动的
国外很多长期大牛股都是这样的
每年稳定的分红+回购注销
这样给投资者传递信心,稳住投资者的长期预期


不过吃股息赚钱这个事情不容易,听起来简单,其实门槛很高
并不容易赚这个钱
你需要有能力判断企业的估值
低估值+高分红=股息和股价双收
而不是不看估值,就看分红,那可能会持股体验会非常非常差
因为分红来源是利润,分红不是一成不变的
前提是企业非常好,现金流非常稳定,估值很低,然后你在赚股价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分红
单纯的想要人家分红,不对企业,行业,估值做研究,那肯定也不行
所以如果央企可以不断的提升分红比例,提升分红的预期,现在又是行情比较低迷的时候
那么这个事情肯定就是利好,关键看后面企业对分红比例的跟进情况
再看看会不会处回购注销的方案
综合这两点来看央企的比较容易稳定市场预期
当然也希望私企也可以跟进这些
让投资者提升回报,这样短期股价的波动不至于带来太大的情绪影响
行情不好企业就应该多分红,多回购注销,多增持
这才是上市公司应该做的事情
自己买,自己看好,自己支持自己的公司
投资者才会有信心
1、绝大多数央企都是把自己最好的资产打包上市。
无论是三桶油还是移动电信联通,一般上市前都先成立一个集团公司,一个股份公司,将优质资产注入股份公司,拆分上市。所以相对来说,央企的经营质量比较高。
2023年三季度报告显示,383家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分别达到53万亿元、1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8.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整体净资产收益率达7.53%。
383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154家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了四成。2023年末,央企境内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3.5万亿元。
2、上市央企的大股东是国资委。
一般来说,央企的上市部分第一大股东是集团公司,而集团公司的实控人往往是国资委。这也意味着,强化投资者回报的同时,最大的受益人还是国资委。
当然了,央企的盘子大多比较大,中小投资者即便是没有控制权,在央企业绩靓丽、分红大方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坐拥红利。
恰逢年报季,很多央企2023年的业绩表现不错,大概率会有很好的分红。
3、国资委正在考虑将市值管理指标纳入考核。
长期以来,央企的负责人(董事长、高管等)都是标准的“职业经理人”,不持有股份,公司股价涨跌毫无关系,只要完成考核任务,就可以拿年薪。很难实现和广大投资者“同呼吸共命运”。
据报道,国资委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基于现状,央企股份很难大规模分给央企负责人,但完全可以把市值管理相关指标纳入考核。
证监会提这说法,我是不信的。
但国务院国资委提这说法,我还是相信的。
他们还不光是提,也在做。
总体而言,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管得还是比较严的,也管得住。
首先,理论方面是有基础的。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典型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治理结构。
普通民营上市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是所有权与管理权合一。
实控人即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
相当于是股东会、董事会及经营层合一了。
这种情况下,什么独立董事的监督权都是虚的。
哪个独立董事敢不听话,那我就换一个。
什么监事会也是虚的,不听话我也换。
更不用说请会计师事务所了。
都是听实控人的。
内部的什么财务核算啥的,全是实控人的傀儡。
这种治理结构下,上市公司的钱,就是实控人的钱。
他如果占比不高,他怎么会愿意将本来在上市公司里面可以100%掌控的资金,
变成是分到自己手上只有20%或30%的资金呢?
1个亿,在上市公司里面,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但如果分红,他只能分到2000万或3000万,另外的8000万或7000万就脱离控制了。
而央企或国企控股上市公司不一样。
所有权是国资委代表中央或地方持有的。
管理层呢?
是国资委委派的,拿基本薪酬加一定激励。
普通员工也是这样,董事长轻易不会裁,普通员工可能都有点关系链,随便裁很容易出大事。
站在董事长的角度,他是很难将上市公司的钱弄到自己口袋的。
一弄就很容易出事,很容易蹲局子。
员工也不会配合。
俗话叫“铁打的兵营,流水的将领。”
而从国务院国资委的角度,是有十足动力去让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分红的。
这些分红分出来后,也不是到国资委的个人手上,是由中央统筹分配使用的。
其次,实践层面也是一直在做。2023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将2023年央企目标管理体系由此前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并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具体要求。
“一利”和“五率”,即中央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
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指标总体目标定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是指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速。“一稳”是指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5%左右。“四提升”是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要实现进一步提升。
2024年的最新要求为,在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同时,实现五率持续优化。
比如中国神华,最近两年赚600亿至700亿,70%都分红了。
比如中国移动,最近三年,分红比例都是在60%以上。
就目前5000多家上市公司,不说别的。
单就财务数据真实性与分红比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绝对排前列。
==================================
最后宣传一下我的审计与投资故事:(点击直达)
《真实审计故事:摇摆的人性与数字的游戏》
受限于广告法,这大概是全网唯二的真实审计与投资小说吧。
角色:出纳、会计、财务总监、税务局、评估师、事务所、上市公司高管与实控人、审计助理主管经理合伙人、集团审计师、银行、债权人、投资者、PE副总裁合伙人等等,都有。
会计审计投资专业知识:收入、应收账款、存货监盘、银行询证函、评估、收购合并、收购上市公司交易方案设计、商誉、少数股东权益、减值测试、内控测试、表外负债、舞弊三角形理论、政府补助、特许经营权、集团审计、合并报表审计、审计报告意见等等,也都有。
情绪:兴奋、刺激、艰辛、委屈、淡定、恐怖、佩服、愕然、好奇、惊吓等等,也都有。
希望能让大家深刻感觉到审计、PE投资与风控这三个岗位的有趣、复杂与挑战。
「被我发现财务造假的 IPO 公司,居然还上市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经理自杀了!?」「副总裁推的项目造假,我被「甩锅」了?」「地产尽调碰上「还我血汗钱」,我被卷入群体性事件了!」「拟收购标的估值是多少?你想多少就多少!」「以一己之力搞砸 IPO 项目是什么体验?」「巧用孙子兵法围猎上市公司!」「我在药店监盘发现的秘密……」「连锁洗衣店除了洗衣服也「洗钱」?」「税局倒查十年,企业冤枉吗?」「不好意思,兄弟分所的脸,我打定了!」「当没有名片的实习生,碰上难缠的客户……」「如何「正确」掏空一家上市公司?」「我是怎么学会 Say「No」的?」
PS:不要找我要另一部小说的链接。
【手动狗头】
如果不相信,说什么都没用。
靠预期管理空手套白狼的把戏,玩久了就失效了。
不如先做再说?
明天股市要是高开,直接先跑就对了,利好出尽就是利空,不跑的估计又是一个股民纪念碑。
今天的走势,尤其是券商这两天的大拉升,怕是又有人提前知道消息,抢跑了。


下面开讲这个发言
其中最吸引人的一条是,国资委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的绩效考核。
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如果这条要是可以实行,那以后就可以无脑买央企了。
这就和职业经理人玩上市公司一个概念,市值管理影响绩效,那就可以用公司账上的钱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反正公司的钱和职业经理人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以后不需要什么研发了,甚至可以减少一切不必要开支,专心搞各种利好,然后拉升股价,市值管理上去了,那绩效考核自然也好了,那是不是,位置可以升一升了?
所以你自己看看,这玩意可行吗?
所以大概率,这玩意就是忽悠你去买下这些公司的股票。
某些人不能黑魔怔了,这个表态是很积极的,如果你认为某种类型的企业被铁拳的“乐子”有多大,那么央企国企上市的积极性就有多大,因为在你的观念中,真正拥有光环的标的来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是纯粹的看空者,而是标准统一的人,那么你对某类型企业的未来有多不看好,那么这种不看好应该同等转移给央企、国企的看好。
事实上央企、国企确实更容易在证券市场成为引人瞩目的标的,因为政策可以进行引导且贯彻高效,比如说在分红方面,你可以觉得某类企业的空间不足,但是做大做强央企、国企这点不应该怀疑。
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过我们过去的新闻与舆情,广大群众对央企、国企的好感度也是很能带来安全感的,在很多产业和领域,大家如果听到是私人企业在发展就会眉头紧锁,一听到国企出手就会立马“安心”,这种现象不讨论对与错,但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不可忽视。
我曾经和学弟学妹也提过,广大舆情对央企、国企的信任和好感,也应当是你们积极通过校招进入这个体系的原生动力,比起多年前的乘法游戏(16K*16、20K*15……),目前或许安全与稳定是更值得考虑的因素。
其实很多即使潜在有铁拳风险的企业也应该感谢央企、国企,在证券市场中央企们作为定海神针起码还能稳住下限,让一批资金不会轻易离开,其他上市公司多少能受益一些,至于你真正想问的诸如合理性的问题,考虑这个没啥意义,对普通人而言能走一步看一步已是不易…….
最新的落地政策来了:就是在央企考核里增加市值管理。
其实,央企的各级高管更希望强化投资者回报。
因为,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投资者。
在央企将近有十年的时间,而那段时间也是央企深化改革的转折期,离现在估计也快7-8年了。
现在回头来看,除了中层以上有一些人情网以外,大部分时候考核已经越来越偏职业化了。
而且,央企的领导人一般是5年任期。
这5年内如果不干出点成绩,位置是很难保住的。
国资委每年都要给央企考核ABC。
这个其实挺难受的。
即使不批评你,你的排位靠后了,甚至于还掉出了a级,那就是大问题了。


并且,央企的大部分二级企业都有员工和高管持股。
比如我所在的a级央企,二级企业是上市公司,有一次搞了很大的员工持股计划。
公司副总级别以上的,大致都购买了几百万的股票。
所以,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投资者。
如果努力有回报,他们也是受益者。
因此,近几年,个人觉得央企的职业化水平是越来越高了。
一方面考核审计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出于经济利益捆绑,也是很大动力。
这其实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央企领导人看短期利益的比较多,看长期尤其是5年以后的事情较少。
我在的时候,记忆中我们二级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每5年大致都会换一轮。
也就是说,现在的央企二级领导人是很难做满2个周期的。
这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更重视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长期价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央企拥有如此好的平台,但是却无法滋生出享誉世界的品牌。
恰恰,宁德时代,比亚迪,大疆创新以及不上市的华为,反而成为了世界焦点。
现在,如果再次考核央企领导人的市值管理,我个人是觉得有点担心的。
毕竟考核拳打到哪里,央企管理人的目光就在哪里。
如果市值是5年考核一次,那可能还好,央企老大们想方设法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就好了;
但是如果市值是年年都考核,那央企老大可能就会花太多精力在资本市场了。
目前,中国股市混乱不堪,就是因为很多企业老板们不想着怎么把企业搞好,而是想方设法和机构串通,高卖低买,用炒作代替了实干。
为了提升利润,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研发的投入。
想想之前联想是怎么成为世界企业,又是怎么掉下神坛,被大家所唾弃的,不就是绝对不研发嘛。
许多央企本就拥有着市场绝佳的垄断战略地位,如果总是聚焦短期利润,忽略了长期护城河的投入,那芯片战争的局面还会重现。
现在已经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高新技术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央企应该背负起更多的历史使命。
目前,央企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大约有430家,占全部A股数量比例约8%,总市值占全部A股总市值近三成,主要分布在国防军工、机械设备、公用事业、计算机和交通运输等行业。
这些行业大致都是国家经济命脉和战略性行业,建议考核手段还是要多元化,力图长远,兼顾当前。
对于国务院国资委的这一发言,特别是强化投资者回报这一块,我是感到确实能提升投资者回报的。
在A股市场,我们可以把股票分为两类,一类是央企国企,另一类是民企。
央企/国企大多是蓝筹股,增长慢但稳健,分红高,对股民回报有保证;
而民企大多是成长股,增长快但分红少,股民回报没有保证。
说白了,认真做企业的民企不是太多的。大多是把企业当作赚钱的工具。因为大多数民企老板不是靠企业卖商品赚钱,而是靠高估值卖股票赚钱。
比如以前俞敏洪曾说过,说他们在外面吃饭不在公司报销,因为报销会减少利润,而利润可以放大市值。也就是说,一顿饭可能3000块,但3000块的利润就能在市场上放大为10万块的市值,靠减持股票比在公司报销能赚更多。
再比如以前乐视的老板为了做出上市公司的利润,在明显亏损的情况下,自己设立一个傀儡公司,和乐视做虚假交易,比如让乐视赚20亿,自己设立的傀儡公司亏20亿。让没有赚钱的上市公司伪装成盈利增长,然后赚股民的钱。
我在这篇文章特别谈到了乐视是怎么虚假交易骗股民的:
重远投资观:财报系列#3 借助利润表提前识别暴雷企业
因此对于民企,我们的态度也是紧盯财务数据,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先跑为敬。我们不太相信民企的股票可以长持,本质原因也在于民企的实控人是私人老板。他完全可以设立一个小舅子开的公司,跟上市公司进行虚假交易,然后把公司利润和净资产转移走。所以对于民企,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说法,我认为是不成立的,他本质就是一个波动套利的工具。看民企的净资产,利润,并没有太大作用。
然后央企国企则不同,国企由于实控人和经营者是分离的。如果不增加回报,不分红,经营者也拿不到公司的净资产和利润。所以对于央企国企,我们常常会有效的利用各种指标和经营者行为去套利。
比如,工行建行等四大行,分红回报都在6%~7%(港股更是高达9%以上),这只是把净利润的30%当作分红的结果,如果提升回报,把净利润的60%拿出来分红,则A股分红回报可达13%,港股可达20%。这样把股票拿在手里,仅靠分红,A股7~8年可以靠分红收回全部成本,港股更是5年就可收回全部成本。投资价值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股息率来决定是否买入或卖出股票,比如我过去曾说,当分红回报低至5%以内时可逐步分批卖出四大行,高于6%~7%时可逐步买入四大行,就是又赚分红回报又赚价差的方法。如果分红回报高于7%,即使股价不涨又如何,毕竟每年是可以拿回7%的。房子租金才多少,不到2%。四大行的控股股东是财政部,也完全没有倒闭可能,安全性并不逊色于房产。
以投资回报来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现在既然国资委再次提到强化投资者回报,我们更加可以期待央企国企提高其分红比例,因此,这些股票将更具长期投资价值。
看过往,茅台,四大行等国企,都是分红远远超过融资的企业,即使是过去,给予投资者的,也远远超过了从投资者的索取;那么在国资委再次表明提升回报时,这些股票的投资价值将更加凸显。
说实话,表态有点晚。
国内的市场管理水平,与漂亮国相比很大一个差别就是预期管理。比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往往体现在引导预期,通过议息会议,经济数据的发布来引导市场行为,从而实现相对精准调控。
而国内往往体现在事后监管,表现就是猛踩刹车或者猛轰油门,而经济的传导有链条,体现出效果的滞后性。比如说降息,只有当CPI,PPI已经低了,或者出现了明显的数据下滑,才会出台降息降准措施,方向是对了,但也失去了先机。
就比如说这次表态,指数都已经跌破2800了,股市下行固然有经济基本面的作用,以及制度设计、监管不到位等等一系列原因,但如果在3500点甚至更高的时候就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岂不是效果更好,润物于无形?
解决当前问题固然重要,深层次的问题更需要有人重视。在来看本次表态提到的几个点:
一、重融资轻投资
国内资本市场设计的初衷,就不是为投资服务而是为融资服务的,这是根本性的问题,在90年代初期,企业扩大生产需要筹集资金,上市公司数量稀缺,看过电视剧《繁花》的对那段背景相比都有很深的印象。但是目前上市公司已经有5000多家,长期侧重强调融资段的功能,而忽视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是极其不均衡的。任何市场都是由多方构成的,应该是一个平衡的生态,否则总是亏没有赚,就不会有人来“玩”。


《繁花》剧照(来源网络)
也难怪会有表态:“资本市场震荡走弱、波动加大,不少投资者深感忧虑,提出意见建议,我们认真倾听,感同身受。我们深知,只有广大投资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才能有牢固的根基,从而真正实现稳市场、稳信心。”,希望能落到实处。


《繁花》剧照(来源网络)
二、投资者优先
投资者优先,最基本的就是要让投资者有获得感,落实分红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良,判断股市是不是“赌场”,根本的一点就是非零和游戏,上市公司能够切实创造价值,而不是击鼓传花。
三、发挥证券投资基金的作用
证券投资基金,起到海绵蓄水池的调节作用,市场下跌,基金买入,股市上涨,基金持有或者卖出,这两天出口转内销盛传的2万亿平准基金,就是一个例子。
四、加强上市公司监管,落实好金融机构长牙带刺。
这点毋庸讳言,不要再自罚三杯了,真正做到对于欺诈发行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坚决重拳打击,让其“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一体追责,让其痛到不敢再为。
以上。
这就是逼着上市央企给股民分红。
股市的本质就是一个融资平台。
比如老武的馒头店要扩大生产,但是手头本金不够,他就可以找中介说明融资需求。正常情况下,中介会去现场调查,如果老武信用良好,生意火爆,每天馒头供不应求,确实需要扩大规模,中介会编制一个上市方案,说明基本情况,然后把馒头店分成100股,确定每股单价后,拿出20股在市场发行,这个过程就是IPO,馒头店就是上市公司,中介就是证券公司。
对老武来说,虽然有了扩大生产的资金,但是不能独享馒头店了,今后卖馒头的利润得拿出20%给股东分红。不过总的来说因为多了几个蒸笼,产量和销量提高,整体利润增加,算下来还是划算。
这个过程中老武生意越做越大,股民投入资金获得股息,证券公司收了中介费,大家都受益。
当然了,融资只是起点,股票还有二级市场,股东着急用钱可以把股票卖掉。不过价格就不固定了,得由市场上的买方和卖方竞价产生,是个动态价格,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股价。
股价能不能无限动态呢?比如高的时候窜到1万,低的时候跌到1元。
也不行,得有个参考价格,也就是估值,交易价不能离估值太远。
至于这个参考价格,有很多种算法,主要也是股价影响因素太多,展开说能写一本书,咱们化繁为简,从资产的角度聊一聊。
资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增值,所以可以用收益率来估算资产。比如现在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是5%,馒头店的股票一年每股收益是5块钱,那每股价值可以简单等同于100元。也就是说如果1股的收益跟100元投入银行的收益差不多,从资产的角度来说,1股的价格就是100元。
经常有小伙伴担心股价会跌到无底洞,其实有这个参考价格在,大家就不用担心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股价会跌跌不休,一支每年给你分红5块的股票,你能让他价格跌到一块钱吗?那可是年化500%的收益了,这么好的资产怎么可能轮到你,早被人抄底了。
正常情况下,如果经济持续向好,老武的馒头店利润越来越高,给大家的分红也会越来越高,如果涨到每股6块,理论上股价就可以涨到120元,如果上市公司效益都提高,股市一片红火,股指也会跟着上涨。经济不好的时候,分红减少,股票价格降低,股指也掉头向下。
经常说的“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用银行利率代表资产收益也不完全准确,因为存款是稳定收益,股息可不一定,能给多少完全看上市公司心情,今年给8块,明年可能就是2块,估算价格得把不确定性也考虑进去。而且股票价格影响因素很多,和公司前景挂钩,和买卖双方的博弈有关,没有固定公式可以计算,咱们从资产的角度简单估算,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
事实上,股票价格主要在于预期,这个跟房市是一样的,房市烈火烹油的时候,大家拼命买房是为了挣那点房租吗?肯定不是啊,大家都指望房价能翻着番上涨,目标是吃差价。股票也是一样,行情好的时候,买家会一窝蜂冲进来,股价可能会来一波冲高,那时候也就没人在意能拿多少分红。
所以从宏观上来说,管理股市主要是管理预期,想提振股市就得给大家经济持续向好的感觉,这里面有很多技巧,比如美国就很鸡贼,他们的经济数据一般分初值和终值两种,月底先公布一个估算值,看看市场反应,如果哀鸿遍野,公布终值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回调一点,反正经济数据有很多口径,多点少点都能解释,你又没法核实?
再比如美国的股指,大家经常听到的道琼斯指数,其实并不是市场所有股票的加和,里面仅仅包含30个大工商企业的股价。这30家也不固定,经常会调整。这里面操作的空间就大了,相当于人家每次都把班里前30名的优等生拉出来公布成绩,这成绩能不好吗?所以美股尽管也有波动,但是股指一直是单边上行的趋势。这个其实也是一种预期管理。
从微观上来说,单支股票的股价并不是全部持有者一起决定,而是由参与交易的那部分股票决定,有点像你邻居卖房子的价格会影响整个小区的房价。
比如老武因为是创始人,他持有的那80%的股票一般是不卖的,市场上只有20%的股票在交易,这20%也不是一直在流动,有一部分可能在机构手里长期持有,剩下那些参与交易的股票才决定股价。这也是为啥老鼠仓都爱操纵小盘股,少量资金就可以操纵股价。
所以对于一直股票来说,长期持有的比例越高,股价就越稳定,大资金想干预股价就越容易。
哪些算长期持股呢?
像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养老金,机构,相对来说都是长期持股。散户就不一样了,人菜瘾大,想挣大钱又担心亏本,有个风吹草动就跑路,他们手里的股票流动性强。
比如美国股市,养老金、保险和机构持股占绝大多数,这些就是定海神针,散户持股比例大概只有7%,也就是说,经常交易的也就那7%的股票,理论上你只要拿出股市总市值的7%的资金就可以操纵股价,所以大家看每次美股大跌以后,美国政府下场救市,基本上都能迅速反弹,上涨还能覆盖之前下跌的幅度,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个正常的股市,应该是上市公司借助股市融资后不断壮大,然后通过分红的方式反过来带动股价上升,宏观上表现出来就是GDP高增长率,股指一路向上,股民也能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而股市要稳定一定得靠长期资金,短期炒作不是不能有,少量的投机有助身心健康,但一定不能让赚快钱成了市场主流。
咱们国家的股市啥情况呢?
首先上市公司动机不纯,前面说了,正常IPO是为了扩大生产,但咱们的上市公司不是,有的是把圈来的钱拿去还债,有的是为了大股东变卖原始股套现,还有的单纯就是为跟风,反正有机会就上,有钱不拿王八蛋。比如前两天的华虹半导体,IPO融资200亿,到手后不知道干啥好,据说存到银行吃利息去了,你说这不扯呢吗?存银行我们自己不会存吗?还用从你过道手,占用股市资源干这事,这操作也真是让人无语。
事实上咱们前面说了,股市的钱也不是白拿,你得实打实拿出股权分给股民,搞不好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而且上市就得按要求披露各种信息,擦边球的买卖就没法干了,证监会、股民天天盯着挑你毛病,你说难受不难受?
所以对于很多有进取心的公司来说,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上市融资,毕竟谁愿意把一个有大好前程的公司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典型的就是华为,坚决不上市,所以任老可以随心所欲把利润投入研发,如果是上市公司就得接受股民监管,股民是没什么长远眼光的,天天盯着你要利润和收益,很多未雨绸缪的事就没法干了。所以真正的企业家会把上市放在最后选择,或者像互联网巨头一样,提一堆类似同股不同权这样的条件,保证公司控制权留在自己手里。
像华虹这种操作,唯一的解释就是高管层想通过上市把手里的原始股份变现。这种操作,股市的资金注入并不能给公司带来成长,公司不能持续进步,股价也就是无源之水,能涨才怪。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咱们的进入机制有问题。
股市刚成立时候,主要目的是给国企融资,具体操作就是把上市指标分配给各地,地方政府都把上市当做一种福利,一般都把经营困难的企业推到股市圈钱续命。后来搞审核制,对上市公司审核非常严格,本意是保障股民利益,但是客观上造成的后果是上市公司都是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大企业,比如中石化、中石油这种大国企,他们很容易从就能从银行拿到低价资金,根本就不缺钱,融资本来就是锦上添花,对公司成长帮助不大。
而且大家知道,上市公司关心股价是因为缺钱的时候可以通过股权质押融资,所以会尽量给大家分红,把股价维持在高位。但是大国企不缺钱,没有这种问题,所以对股价并不关心,股价高低都不影响经营,又不存在股东减持套现的情况,所以人家压根就不分红,股价长期不涨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这也是为啥我国的股市跟经济背道而驰的原因,GDP都翻了好几番了,股市还在3000点晃悠,因为上市公司进场就已经是庞然大物,增长空间不大,挣了钱又不分红,股价长期不动,对股指的贡献接近于零。而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民营企业,比如那几个互联网巨头,早期因为体量小,又不盈利,进不了A股,只能跑美国去上市,反倒是给美股做了贡献。而这些一路狂飙的企业,本来应该是带动股指增长的带头大哥。
此外咱们国家股市退市制度不完善,跟貔貅似的,光吃不拉,上市公司进来就不走了,实在经营不下去就找个外援接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借壳上市。
这事倒也正常,毕竟各种走关系,改报表,打破了头才挤进来,壳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这种情况下,傻子才会退市。现在每年退市的企业大概1%左右,上市公司越来越多,韭菜就那么点,镰刀越来越多,那股价能起来才怪了。
这个还不是最关键的,咱们前面说了,很多公司上市是为了套现,原来应该是股价稳定器的大股东,经常通过减持释放股票,这又增加了卖盘。而且这些股票进入市场,基本就进了散户的口袋,马上从稳定状态变成布朗运动,迅速放大股价波动。咱们国家现在散户持股比例在25%左右,贡献了80%的交易量,股价波动大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多说一句,散户属于股市里的弱势群体,专业程度,信息来源比大股东和机构差远了,大势好的时候能跟着喝口汤,想做波段那就超出能力范围了,大概率让人割韭菜。
大家能看出来吗?上市公司没有发展空间,不分红也不关心股价,市场上股票只增不减,掌握在散户手里的活跃过票过多,几个因素一起促成了股市这么多年的一潭死水。
解决办法还得对症下药。具体来说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改善基本面,二是调整供求关系。
先说改善基本面。从根上说,股市得回归融资的本源,多给那些需要资金发展的中小企业机会。他们有成长空间,赶上有几个爆发的,就能带动一大片。
咱们今年年初推出注册制,本质上就是为了降低入市门槛,让那些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进来。
肯定会有人说,门槛降低,万一阿猫阿狗混进来骗钱,股民利益怎么保证呢?
这个就不能靠企业自觉了,得监管。
尤其是证券公司,他们是上市公司和交易所的桥梁,也就是负责操办IPO的中介,他们先得把好关。
上市公司是为了套现?还是真有新项目缺启动资金?行业有没有发展?公司有没有人才储备?这些都得踏踏实实的去调研。
蒙牛当年在香港上市,高盛是操盘的中介,当时派了很多分析师调研,奶源在哪儿?有多少头牛?供应链怎么设计的?加工水平能不能达到标准?这些问题坐在办公室里拍脑门肯定是不行的,得去实地调研。
咱们现在的证券公司没有这个觉悟,他们对客户负责,主要任务就是把上市公司按照IPO的标准打扮一番,至于公司有没有发展,他们根本不关心,反正IPO结束后公司再出事跟他们就没关系了。
像这次华虹IPO,招股书里资金去向写的有鼻子有眼,可是拿到钱转头就存银行,你说这不是骗人吗?搞不好项目根本就不存在。像这种作假证券公司脱不了干系,将来应该出台政策,上市公司如果出事,当年运作IPO的证券公司要一起调查,现在反腐不是没有追诉期吗?证券市场也得搞终身负责制。
然后就是大股东减持,既然上市目的不纯,那就断了你们这个念想,这次证监会出台了很多减持的限制政策,这个才是真正打到七寸了,如果把股东套现这条路堵上,那部分本身不缺钱,或者没什么发展潜力的公司,可能也就不来了,他们腾出位置,让给让真正有潜力,想发展,有发展的公司上市融资,公司的发展会带动股票实际价值上升,这才是股市发展的根本。
当然了,改变基本面是个长期工作,短期还得靠调整供求。办法也不复杂,需求侧增加入市资金,供应方减少参与交易的股票。简单说,就是增加买盘减少卖盘。
从资金面来说,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保险金都可以入市,这些都是超大体量资金,而且行动一致,属于股市的定海神针,那些想浑水摸鱼的基金,无论是体量和消息面都没什么优势,股市也就稳了。
当然了,养老金是个兜底资金,老百姓的养老钱都在里面,投资肯定会谨慎,进入股市的比例不会太高,主要还是年金和保险。这里面也不全是新增资金,如果个人保险金收益率高,可能有一部分股民会把炒股的钱投入个人保险金,这就相当于把一部分流动资金变成稳定资金,从资金构成来说,长期资金比例高,股市也就越稳定。
而且咱们还有终极大招没放出来,也就是设立平准基金,股市低迷的时候国家队下场救市。
肯定有人会说,证金和汇金不是国家队?
算国家队,不过这两个基金一是规模不大,二是资金来源基本都是贷款,有还利息的压力,这就导致他们下场会很谨慎,心态跟散户差不多,想赢怕输,而平准基金的主要作用就是逆周期操作,得顶着逃跑人群往里冲,畏手畏脚肯定是不行。
我说的基金可以用发行国债的方式直接从央行融资。对,通俗的说就是放水。这是美国的常规操作,危机时候经常往股市灌水,一般情况下股市稳定后,抄底的基金还能挣一些。当年香港金融保卫战,那么凶险的局面,港府下场后力挽狂澜,最后清盘还有盈利。
当然了,香港当年能击败索罗斯,主要也是中央表态支持,有天量的外储坐镇,索罗斯他们也不敢硬拼。所以平准基金的设立本身也是个预期管理,如果有国家队无限火力坐镇,估计也没什么人敢做空了。
卖盘方面要减少进入交易环节的股票。
比如完善退市制度,出口开大点,上市公司能进能出,连续亏损的企业该退市就退市,长期半死不活的也要区别对待,比如减少交易时间,垃圾股尽量少占用股市资源。
对于大股东来说,限制减持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增持或者回购股票。事实上,按照正常逻辑,股票跌破发行价的时候,也是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好时机,对企业来说,相当于先高卖再低买,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参与回购的这部分资金可以政策鼓励,比如在税前列支,减免所得税。一方面关掉减持的口子,一方面鼓励回购,减少市面上参与交易的股票数量。
其实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所有的政策都是围绕这两个方向,或者增加资金,或者减少交易股票数量,大道至简,想控制价格就是调整供求关系,放到哪儿都是个真理。
比如前两天的大招,降印花税,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什么的,是从资金面放大买盘。限制大股东减持是减少卖盘,本质上还是在调整供求。
至于为啥股市对大招视而不见,网上有很多说法,有说量化基金作妖的,也有说外资做空的,这事我没研究过,不好下定论,不过股市是个混沌系统,短期偏离调控预期不是没可能。而且调整供求只是治标,咱们股市在地板上趴了这么多年,指望拉一下站起来也不太现实,起的太快还容易得脑溢血,有点耐心吧。
而且大家还是要有信心,股市是必须要稳的。这个不仅仅是股民那三瓜两枣的事,国家的头部企业都在股市,如果股价下跌太狠,等同于整个国家的资产都在贬值,特别是现在我们搞搞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也在慢慢开放,主权资产贬值很容易让外资抄底,在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 如果因为股市不健康让外资抄底,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所以必须要保。
而且现在的情况跟之前不一样,头些年经济增长强劲的时候,国企不缺钱,全社会就业稳定,基本面非常好,国家也就没空理股市,反正股市低迷只是影响股民,股民嘛,大部分都是拿闲钱玩玩,亏就亏点了,不影响大局。
但是这两年明显不一样了,大企业债务高,小企业融资困难,化解债务危机和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都得靠股市,产业升级又需要独角兽企业爬科技树,急需一个发达资本市场支持。这也是为啥之前出台利好政策,一般都是股市哀鸿遍野的时候,国家出来打强行针,这次股市风平浪静就出刺激大招,上面肯定是下决心了。
当然了,主要还得靠监管层,一方面压实证券公司的责任,让他们管好第一道防火墙,把圈钱的公司挡在外面,改善股市基本面。另外一方面就是出台政策,调整供求关系,对上市公司也得戴上紧箍咒,比如分红得有些强制规定,固定一个利润的比例,说到底,分红才是股票的价值所在,如果一支股票分红能到年化7%的的收益率,我觉得有足够吸引力让大家长期持有。
这一发言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提振股市。
看样子是打算通过提高股票的分红,来让大家踊跃购买股票。
这个态度当然是好的,炒股票的股民,参与这个市场,目的就是赚钱。
没人是为了赔钱,劳心费力的去玩这一套。
然而,我并不认为这个表态,会对股市产生一个多么强烈的刺激。
因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就决定了,股市不可能会牛,不仅不会牛,而且还要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一轮的经济萧条,总的根源是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产生了泡沫。
为了刺破这个泡沫,采取了一些激进的手段,泡沫是刺破了,连锁反应不得了。
最显著的后果就是房价暴跌。
中国的房产,一线城市的不论,二线城市的哪一个不要一平一两万块?甚至两三万块。
100平米的刚需房就要200多万元。
大家有钱购买这个房产么?没钱购买,都是按揭房贷去购买。
那么收入能够负担得起房贷么?
很多人事实上是负担不起的。
以100平米房产为例,总房款200万,首付60万,贷款140万,三十年还清。


则每月需要偿还月供7400余元。
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994元,,一家三口一年就要花9万元,每个月开支也要在7000元。
好了,一个月基本开支和月供就要14400元了。
有多少家庭一个月能赚14400元呢?大家不要挑出来说,哎呀14400元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就能赚多少钱。
有人统计,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五年后平均月薪最高,达12807元。
然而,清华的学生有多少呢?
大家之所以超出自己能力购买房产,纯粹是因为16年到19年房地产市场的激进发展,让大家产生了房子一定会越发升值的预期。
“如果不尽快买房,房子就买不起了。”
现在房价下跌,这种预期破灭了。
有的甚至跌成了负资产。
事情就不同了。
消费的基础是储蓄,储蓄已经没有了,甚至已经负债了,怎么可能去消费?
不去消费经济怎么可能会好?
经济不好,投资回报就要下降,反应在股票上就是股市萎靡不振。
当然了,就股民方面来讲,让房地产泡沫这么一折腾,也就没钱去投资了。


别看九十年代,大家都穷的不得了。
但是实际上,当时大家手里面的余钱,可能比现在还多。
房子虽然小,但是是福利分房,人人有份,无需出资购买。
教育、养老、医疗,虽然比不上现在,但是全是作为职工福利,也不需要花钱。
所以消费热情高涨,舍得花钱买好衣服,好吃食,也舍得投资股票。
所以才有了92年股市的大爆发。


梦特娇,当时卖一千元一件。
不要说什么物价了,现在2024年了经济发展了这么长时间。
有多少人舍得花一千块钱买个T恤呢?
房地产泡沫破碎,全民负债,就是现在股市的最大的基本面。
关于中国股市的未来,我认为,可以参考两点,第一是日本的既往经历。
由于日本的萧条和房地产泡沫破碎也是直接相关,所以中日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日本自从九十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碎后,股市急跌,而后一直稳定在低位,略有起伏。
在2010年,更是因为次贷危机再创新低,最近才因为日元大幅贬值,国外投资涌入,超越经济泡沫最高点。
期间日本为了提振股市也有一些措施,但是显然,无用。
第二点是大的经济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以六十年为一轮周期,本轮经济周期的巅峰普遍认为是2003年。
而后在2008年进入衰退期。
根据简单的数学运算可知,经济萧条期的开始大约在2018年到2023年。
这个周期是世界性的,各国略有提前、推迟。
我国因为刺破泡沫,提前到了2022年,美国因为量化宽松,到现在还处在滞涨状态。
不过不出意外,也是迟迟早早的事情。
这样的经济周期,股市怎么可能气势如虹?
不要说日本,日元贬值成这个德行,而且根据他们日本人自己的统计去年倒闭了8000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他那个股市现在是畸形繁荣,没有支撑,出问题也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人不能和客观规律斗气,就是这个经济周期了。
那么中国股市还有没有前途呢?
我认为有,但是不是今天。
根据周金涛的理论


这轮萧条,大约会在2028年结束。
而后经济会在2035年的时候进入有一个繁荣期。
股市的基础是中国经济。
要对中国经济有信心,这个信心当然不是基于我们都是中国人,盼望中国好,
而是基于中国经济的现实,中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未来还要进一步信息化。
卡脖子的技术难关一个个被攻克,而中国早晚也会由于市场的需求,引领世界科技的进步。
而新技术在社会生产的应用,一定会引发一轮强劲的惠及全球人民的经济增长。
在这个增长中,由于泡沫破裂造成的全民的负债表会被修复。
对这个,我非常有信心。
所以大家现在还是要观望,要等待,等到2028年的某个时间点,再投资股市。
至于现在,还太早了。
换句话说2028年前,中国股市缺乏投资价值。
这也是我一贯的观点
央企自身一头包,天天忙着整理数据,哪儿有力量管这么多。为了带动资本市场,各部门也是够拼的,什么都能扯上一点关系。
看看这一组数据: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袁野在会上介绍,去年,中央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6%,股东回报保持在较好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8.4万元/人;营业现金比率10.1%,全年保持了逐月稳步上升态势;截至去年底,央企整体资产负债率64.8%,有效管控在65%左右,实现了总体稳定。


我去翻看了2022年的数据,2022年12月末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4.8%,也是一直控制在65%以下,净资产收益率看数据情况略低于2023年。
2022年央企利润同比增速为5.5%,2023年没有公布这个比率,但是2.6万亿对比2.55万亿,一下就能算出来,增速大概2%。
企业经营质量,最主要不就是看利润么,说其他的就属于顾左右而言他。这个利润增速,与其他数据指标对比起来,显得比较落后。就这样的利润数据,说资产负债率稳定着没有变化,我有点怀疑,资产负债率应该是提高了才对。反正数据经过层层上报,最终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方面来说央企还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2024年,央企发展要进一步提高质量,还得从增加利润回报出发,利润增加的多,投资者的回报才会丰厚。
不太可能实现。因为很多国企需要从经营好的国企抽资金弥补亏空。除非僵尸企业都能清理干净。这个是个死循环,解不开的。
我是不信。
央企定位一直不清不楚。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好。经济学们讨论过好多年,“产权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耳朵都起茧了。
我早就认为,央企就应该定位在社会责任,不要盈利目标,不要上市。
央企上市就是股民为其他人买单。
这就涉及股市的原罪了:最初搞股市就是为国企改革服务。但思路没捋清楚:股市应该为私有化改革的、国企退出领域的、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打开大门,但不应将不以盈利为目标或主要是非盈利目标的企业纳入其中。
美国资本市场这么发达,你看纽约地铁上市了没?没有。
不是说没有地铁公司上市,但要看你定位是什么。
央企么,一说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服务意识、减员降本增效,就说自己的社会责任,一提管理者待遇,就向私有企业看齐。
然后享受行政级别,高管在企业和公务员之间反复横跳。不信你去看看,多少老资历副部级快到点了空降央企拿高薪退休的?
这一套算是被你们玩熟了。
我最近反复说,项目方在做事,今天中石油、联通等中特估带着上证涨了3%了。大部分A股股民应该没啥获得感。我全仓光伏,虽然今天A股红了,但没跑赢大盘。不过我还是要盛赞A股,咱们炒A股不是为了赚钱。
A股在一级市场上承担着融资的功能、在二级市场上承担着社会稳定的功能。这就是A股的伟大之处。
在一级市场上A股承担着为上市公司融资的功能,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老板有动力去发展企业、做大做强,A股的存在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激励。
在二级市场上A股承担着社会稳定的功能,之前A股已经3000点将近17年了,现在又跌破2800点了,这使得大部分人只能放弃财富自由的幻想,转而去打工,通过诚实劳动维持生活,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不然的话,像我这样投资加密货币七年就A10了,每天在网上解读经济、金融、社会、文化乃至世间万物,厂子里多需要我这样的猛男干活啊,学界多需要每天卷paper的论文机器啊,如果大家都这样的话,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的稳定。
所以我对A股的赞美是真挚的,是发自内心的。A股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大部分A股股民对A股的谩骂是格局小了,仅以自己一家之安乐的视角去看万家之灯火。这就是A股,自己承担了所有,同时为了社会负重前行。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一季度订单远低于市场
美股纳指收跌逾 2% 创二月来新低,英伟达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 3 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
私有制是否保护了人格平等?
如何看待英伟达股票2024年4月20日跌停10个点
埃尔多安为什么被叫做经济学毁灭者?
网传南京有中介恶意做空楼盘房价,业主发起
2024 年 10 月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
如何评价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 s)下调万
死过人的房子可以买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6 12:50:20  更:2024-01-26 13:14:03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