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北京上海「顶级学区房」价格大滑坡,有学区房成交价骤降 10 万元 / 平,为何会出现这种趋势?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北京上海「顶级学区房」价格大滑坡,有学区房成交价骤降 10 万元 / 平,为何会出现这种趋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一财经消息,“我买的学区房过去一年价格狂降,几乎一个月一个报价。”近期,某一线城市市民对记者反映称。 许多年来,在“鸡娃”家庭的追捧以及投资客的恶炒…
你讨论预期的时候人们喜欢拿现状对比,比如2016年达到近十几年的生育顶峰,小学入学刚好就是2022年2023年,所以在2022年之前去预期学区房未来走势,肯定是很难让人信服的,2022年2023年上学,2020~22年之间肯定是抢夺资源的关键年份,各地的学区房逆经济强势也是正常的,但之后呢?如果你只看现在,不看趋势和预期,属于吃饭都赶不上热的。
以上海为例,总和生育率和韩国相当,只有0.7,制造焦虑没什么意义,只有数据是相对可靠的,2016年17年二胎红利释放之后,结合涨价去库存,各地的生育率基本上是断崖式下跌,上海更是加速俯冲到0.7的水平,当然稀缺资源依旧稀缺,但供需关系必然影响价格,五个人抢一个,和两个人抢一个价格差别大着呢,学区房真正的挑战预计还在18年之后的出生小孩入学,每年平均100多万下降,官方的定位是房地产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学区房更是首当其冲。
除了房地产的供需关系,还有经济上的投资回报率,工业化以后,社会化大生产时,普遍出现生育投资收益下降,乃至于为负的情况,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和自己的爱好投资,但这种低收益还存在极致负收益的情况,那就是现在我国学区房的现状,随便一个城市动辄几百万上千万,把优质公共资源明码标价来售卖,从现值来算,一套房顶一个大学生几十年的劳动所得,再说投资再多和考上大学还有其它综合影响因素,只能说概率高一些,不要说未来工资会涨,现值就是衡量现阶段的价格对比,纯粹的负投资么,当然基础教育还是必要的,以及重要的价值观塑造。
最重要的也是经常提到,经济长期发展往往积累尾大不掉的阶层固化,在我国又有特色的二元结构,都不需要取点太远,就看身边体制内的子女工作就大概能得到这种无形的二元结构壁垒,一旦分蛋糕权利可以世袭罔替,叠加经济增速放缓,阶层流动通道只会越来越少,原来1米的墙,努努力可以跃迁,现在直接干到5米,鸡娃还真不如鸡自己,工业国最不缺的就是商品和服务,让他们去争吧,生活更多的是在过程,都不卷了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
前段时间,公司内网有个挺有意思的讨论,那就是你现在赚的钱,能不能抵得上当年父母对你的教育投资。
很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不能,并且愧对爹妈。
这些人里,不乏清北本科,也不乏名校博士,当年父母为了他们读书,各种学区,各种花钱,但当前还是做着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爹妈把当时买房的钱留给我,我现在都能躺平了。
根据我在内网摸鱼划水的经历,看这些大佬的发言,我发现其实学区房也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学区房持有者,其心态基本都是一半为了小孩上学,一半为了投资。什么叫投资?就是想着我花500w买个学区房,小孩上个好学校,等他毕业,我再转手卖个800w,一箭双雕,稳赚不亏。
而潜在的学区房购买者呢,一般确实是有小孩这一上学的刚需,再加上周围环境渲染的焦虑,笃定了自己必须得先买个好学区,小孩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去接盘。
等到潜在的学区房购买者摇身一变,成为实际的学区房持有者,他的心态又变成了“上学+投资”,从而成为这场游戏的助力者。
那为什么这场游戏玩不下去了呢?
学区房,不妨称之为:小孩上学具有区位优势的房子。
咱看看当下暴跌的生育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小孩都没了,还扯啥优势不优势的?
学区房,注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人越少,人均优势就越大。
讲真的,作为一个从山河四省卷出来的小镇做题家,对于这群20后,我都快羡慕哭了。
有几百万,不去整个贵族学校,不去整个海外陪读,非要买个老破小学区房,美其名曰为了教育,这是什么逻辑?
因为贵族学校也好,海外陪读也好,钱是真的真金白银花出去了啊!
而那学区房,哎嘿,卖了等于一分不花,还能挣点,孩子还得感恩我给他提供这么优质的教育。
快收起那虚伪吧,买学区房就是想炒房,学区房涨了是家长投资有眼光,跌了就是全为了孩子好。
就可怜那孩子了,被甩了“为了你上学亏了上百万”的帽子,以后指不定过的有多压抑呢。
好学校的好大概是两点,一是好的师资,一是好的生源。
现在异常严格的双减导致就算有好师资也没什么用武之地,而且越是好学校减的越狠,政策执行的越彻底,比如这次期末考试,西城几乎所有小学都不知道具体成绩,只有个雷达图。
老师被束缚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没有什么施展能力的余地。
再有就是生源,所谓的好学校承担了保障任务,同时必须要对周边覆盖招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几乎没有。
保障生和周边土著孩子,别的方面不评价,至少学习意愿普遍不高,再有就是纪律一般,一个班有一个日常犯浑的,一半的课时就废了。
现在的K12教育基本指不上课内,所以学区房的价值下跌是应该的,有那个钱找其他渠道提高学习比完全依赖学校靠谱的多。
中国的人均收入本来就非常低,全中国的人均收入不过才3000多块钱,房价再怎么跌,月薪3000多的也买不起呀。
经济形势又很差,大量的人失业,人民币也不值钱像一种纸,股市暴跌,房市不景气,老百姓能有几个钱呀?低收入的照样买不起房子呀,就接着奏乐接着舞吧。
买学区房的逻辑是升值后转手,而不是让孩子上学。学区房几百万上千万,哪怕清北毕业回本也是个疑问。有那个钱,送去出国留学不香吗?
本质上还是难转手了,加上润了抛售。
跌的还算慢的,算迟的。
其实生育率断崖式下跌之后就该出手了。
这个时间点是明确的。
而不是等到这两年,钱难挣,就业率肉眼可见得崩。
现在就是比谁割得多,跑的快。
不是学区房不行了,是经济不行了。
先纠正大家一个想法吧,可能在我们国人眼里,高考改变命运,已经是一个定律了,但其实你仔细看下世界,就会明白,其实高考改变命运,本身就是一件罕见的事。
对大多数人来讲,改变命运的,实际是经济周期。
只是大家根本意识不到这点。
1
很多人是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成功的。
人类是不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他因的,他们总会认为自己才是成功的核心,大抵如此。
你去问问那些长辈,他们为什么成功?
他们会告诉你,因为他们上了大学,然后那时候包分配,进单位,然后坚持干就成功了。
好,你看上去他们是因为教育成功了对吗?
不,实际他们的成功,来源于经济周期,是经济周期跑到了这里,他们才有机会成功,高考不过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罢了。
好,你不信?
那我开始给你讲。
首先是高考1.0版本。
那个时候刚恢复高考,国家走的实际还是工业化进程,所有专业都缺人,缺那种懂技术的人,这个时候去参加高考,你考什么都可以。
因为只要这个时候进去,你就大概率是这个专业最早吃螃蟹的人。
只要这个专业在,你就赢。
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去的太早了,你跟风就赢了,就像为什么开国皇帝没参与斗争的穷亲戚都能封个爵位什么的一样,你赢的原因是经济周期在这里。
发育周期靠前,啥都可以。
然后高考进入2.0时代。
高考1.0时代是全行业的工业化,经济周期就是你干就有,但后来专业就开始细分了。
后来你会发现,离钱越近的专业,或者离权越近的专业,似乎就越有后劲。
所以起来的是什么呢?
机械、土木、航天、电力、铁路。
当然,顶层设计还是不一样的,但你去看看对应的中高层领导,是不是这些领导脱颖而出的最多,是不是也是这些领导真正完成了命运的蜕变。
他们的成功,靠的也是经济周期。
不是他们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而是经济周期发展到这里,需要他们去脱颖而出。
于是高考依旧改变命运。
而且这种命运改变起来的,是有可能上达天听的。
因为他们的知识,就是那个年代最需要的东西,是工业化选择了他们。
2
然后到了高考3.0版本。
这个时代的特点,背后实际是计划经济。
你来想一个事,在高考3.0版本前,大学还是有用的,因为大家学到的知识是能够直接用的,你做土木,可以去施工,你做会计,可以去做账。
甚至就连工商管理这种专业,也可以开。
表面是缺人,实际是背后经济周期在这里。
这个时期,所有社会活动是可以被预见的,或者怎么说呢,整个经济发展还是可以看到的。
说白了,就是卖地。
地只要卖的好,管你学的什么,都可以去赚一笔钱。
只不过是离的近还是离的远的区别罢了。
所以你看这些年的逻辑是什么,专业不重要了,其实核心就是看看你的学历什么的。
因为所有经济核心,社会都框死了。
卖地就能成的事,没必要想的那么复杂。
看上去是市场经济,但在社会层面上,大家都清楚,我是要卖地来参与分配,靠卖地把这些制造业老板手里的盈余给拿走再分配的。
核心还是计划经济。
在整个计划的层面,你要做的实际是看哪些东西符合计划的需要。
学历为什么比专业重要?
如果有学历比专业重要了,那学区房就能卖动,而反之,如果专业比学历重要,那学区房就不值钱了。
你看上去是学区房,实际背后是什么?
实际是围绕这个学区房既得利益者。
大厂要靠学历撑门面,中产要学区房确保孩子的阶层不滑落,甚至老板们的资产,也要靠房价的稳定,政府的卖地收入,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这就是高考3.0版本的核心。
你要做的,不是迎合市场,而是去迎合计划的方向。
于是好考公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这个时候,你会说那计算机呢?
你得明白一个事,计算机行业的钱,本质是美国那边的钱,是美国投资人砸钱来换的,那不属于计划的范畴,所以你可以忽略。
3
然后现在是什么?
高考4.0版本。
计划那一套,还有,但力量没那么足了,社会倒还认你的文凭,但除开文凭,社会还想看到其他的东西,你得看能不能给到。
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高校教育按的是计划那一套走,他跟市场完全不搭。
他培养出来的人才,只适合去走计划那波的,跟市场那波不搭杠。
但现在的家长看不得这些。
大家知道为什么教培之前能那么火吗?
因为家长想在孩子身上复刻他们成功道路,他们依然笃信高考就能成功,当然,这也是过去一直以来计划的一部分。
就算你有关系,你也得有个学历才能进来,所以家长拼命卷学历。
就为了,能在计划的范畴里拿东西。
但是真正的版本是什么呢?
国外,投资移民,或者技术移民,你要不有真正的技术,要不就是有钱。
翻译下来,我需要的技术,是技术,我不需要的技术,就不是技术,或者你就有钱,有钱你就是厉害。
这就是高考4.0版本的事。
是,咱这,还有计划的部分,那你就奔着计划去。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但你要知道,随着卖地这个项目的流失,计划的力量会变得不那么好使,在这种情况,计划根本覆盖不了社会的就业,你得靠什么?
靠市场的力量。
让孩子自己去找成功的渠道,就像阿根廷一样,我考试不行,那就走足球,或者像美国,我学不好,就去搞唱跳rap篮球,真是有直播天赋了,那就去搞直播。
什么赚钱就去干什么。
这就是未来的核心。
4
你不能指望高考去改变命运。
纵观人类历史,高考改变命运这个事,本身就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才可以的,你不能下意识把这个东西当成必然。
科举,全国就那么几百个,跟普通人没啥关系,而且还是王朝初级有点用,后期你考个秀才啥子的,也几乎没啥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你必然会发展跟国外一样。
有什么天赋,就去发展什么。
是,你会告诉我,不可能的,咱这有特殊情况,那我建议你不妨看看疫情,到最后结果是什么?
人类的最大问题,就是容易把自己看成是独一无二的那个。
我们到后面的教育体系,就是韩国、日本那样,大家按着路径依赖全面卷计划,或者就另辟蹊径去卷市场。
还是那句话,你要真想卷老赛道,那就拼命卷,还是能卷出来的。
但要是孩子没那个天赋,那就看看干点别的什么吧,别去卷了。
而且卷这个事,真的看经济周期。
你之前去国外移民,除开是IT,吃上了美国的红利,否则你都是后悔的。
因为国外,真没有国内发展好。
但你现在再去,因为国内出生人口少了,可能就不一样了,
亦或者是什么呢?
你看看现在的经济周期,孩子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我是可以教你成为卷王,但总有孩子,会被拉下。
所有父母都不想让自己孩子送外卖,但总得有孩子去送外卖,这就是内卷的必然。
要不,你卷过别人,要不,你换赛道。
你只有这两个选择。
因为“子女阶级下降的威吓”,不如“自我阶级提升的诱惑”,那么有效。
在北上广「高点买房」、「精英教育」、「押房理财」俗称“中产返贫三件套”,学区房正好踩中了其中两个点,
正好前几天公司聚餐,有个同事的孩子今年要高考。大家调侃他这么晚了等下还要去K歌,能不能坚持,是不是老婆自己在家看着孩子补习呢。
他晒然一笑,说孩子考成啥样看她了,作为爹妈拼了一辈子,房子、户口都给他挣到了,算仁至义尽,连大本都考不上就自己开店去吧。
同桌的几位都是30岁以上的同事,借着话题“忆苦思甜”了一下。诉说自己当年高考有多拼,如何从穷困的小山村考上大学的,天南海北大家才能聚在一起。
而同桌几个有孩子的,则都表示不会让孩子那么拼,毕竟自己在职场都想躺平了,知道考上大学也不过是人生无数难关的刚开始,孩子无论做哪行能快乐过一生就行。
我忽然发现,其实大家在聊“是否能考上大学”时候,现在的父母和我那时候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心态了。
在十几二十年前,“高考”对很多小地方的学生来说,是唯一“改变终身命运”的出路。
需要全家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孩子能考上大学,否则就是回家当农民或者下厂当生产线工人。而考上大学的,则是几年后能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用电脑办公。
这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家庭命运。
体现在收入上,一种可能是一年挣一两万,另一种是一个月挣一两万。
而一旦考上大学,毕业后成了办公室打工的“城一代”,由于现在恶劣的职场环境,很多人会发现原来“城里打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不少人想回老家种地,回农村做自媒体。
这一方面是因为职场的劳资关系这十几年急剧下降,过去能在办公室早九晚五的舒适打工的日子,随着打量劳动力学历升级、涌入城市,正在待遇下降,变成了996的牛马人。
另一方面是“下地劳作”对很多都市打工人来说,是一种从没体验过,只在父辈诉说中的记忆。播主视频中的农村生活大多是被美化的,“另一种人生”就像是初恋,总能被幻想的更美好一些。
总之,只要身上没有房贷,大部分打工人甚至已经对“失业”都不那么恐惧,只要曾在都市生活了一阵,了解了城市里面的游戏规则,会发现挣钱的方式很多,学历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


曾经的高考班标语,如今的家长们相信么
因为在商业法则下,学历也只是一层可以交易,让人认可的标签。很多企业家大学都没上过,挣了钱摇身一变就成了海外名校的研究生,国内著名学院的荣誉博士、教授。
对于孩子,则这一代父母的内心更矛盾。他们大部分人自己就是当年走“高考改命”这条路,万军之中杀出来,走到了今天位置的,如果孩子还要重复自己的命运,当年努力的意义何在?
他们也知道,所谓的“阶级降级”没有那么吓人。从在大城市安家落户、结婚生娃开始,给孩子童年买的每一本绘本、每一次周末陪伴,都已经改变了孩子的思想和人生。
哪怕如今考不上大本,孩子也最多就是个“躺平啃老的城二代”,永远不会是当初自己走出小山村前的模样了。
人类思维方式的启迪,是通过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生活环境,而不是那张文凭完成的。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越来越不那么纠结,要求像逮了只SSR幼宠一样的升级加点完美主义。
说白了,底层家庭的孩子,才需要拼命考学,逆天改命。
家已经在城里的孩子,就像是过去小富人家的二代,良善、阳光、快乐即可。
太拼了,反而可能一生过的痛苦,因为他们更上面的阶级,立足点非常狭小,有进无退,一旦不能成人中龙凤,可能在斗争中连明哲保身都做不到。
在收入幸福度上,也呈现这样的曲线,10~20万的普通打工人,幸福度最高。收入更高职位更高的人,因为面对的争夺压力更大、担负的东西更多,幸福度反而下降明显。


所以,像是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落户的家庭,其实没有那么恐惧“孩子考不上重点大学”。
地区优势和从童年的教育积累在那里,考不上985/211,基本能上个普通大学,至少是二类本。实在不行花点钱让他去海外两三年混个学历也才最多花30万。
动辄一两千万的学区房,就为了三年的教育,大可不必。有这个钱,能请20个最好的老师到家里给他上课。
其实包括以前,学区房的最大诱惑还是“投资价值”。自己孩子上完几年学,把房子出手给下面接盘的其他家长,可能还能赚个几百万。
但现在,生娃的越来越少,房地产越来越差,眼看自己孩子上完三年学,可能连接盘的都没了,那谁还买学区房啊。
哪怕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一千万不如给他买两套普通的房子收租,不工作也能吃一辈子。比长期租金收益,学区房没啥优势,因为租客是没有学籍占位的。
所以,去掉了表明那些什么“为了孩子投资”的花里胡哨营销概念,你会发现,学区房的本质还是“投资型房产”,房地产不行的时候,一样卖不动。
北京为例,网上公布的数据12月二手房环比下跌1.2%。


也就是如果一套1000万的学区房,这一个月,就少了12万。至于这个公布的数字是不是保守,未来是否还会继续下跌,还要看你对房地产的信心有多少。
但显然,哪怕贷款买得起学区房的人,一个月未必能挣到12万。他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更未必能比普通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多挣12万。
想要用“孩子考不上重点大学”来给现在的中产形成威吓,让他们冒着眼前就投资损失的风险入场,继续买高价的学区房,显然不太够分量了。
毕竟,他孩子结不结婚他自己都未必能做主。说什么“子嗣永昌”的事,人家根本不信,更不会为了这个掏空当下的钱包。
假如说,多买一套房,可以多娶一个媳妇,说不定有不少中产还会动心一下;但是多买一套学区房,给孩子的未来加一个或许会有一点效果的助攻,这个性价比,太低了。


总之:
为了眼前可见的“自我阶级提升”,当年的无数农村学子可以为高考拼命;
但如今,为了一个眼前没影儿的“孩子阶级下降”,就让已经在北京上海有买房资格的中产掏光钱包,在房地产无法保值的风险下给子女买学区房,这个故事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
北京上海「顶级学区房」价格大滑坡,有学区房成交价骤降 10 万元 / 平方米,完全符合经济学理论,价值回归。
价值回归还有个兄弟,叫。
前期炒高了,远离了本来的价值,早晚会回来。现在有学区房成交价骤降 10 万元 / 平方米,还远远不够,目前仍然虚高。北上广其他地区的房价是不是高,要看地理位置,要看供求关系,要看房子的稀缺性,要看未来政策走向,要看行业形势,天哪,炒个房咋这么难呢?
是的,如果你看不透,你就会掉进去,你就会接最后一棒。不信你看,你要是买了这个房,该有多揪心呀:


三十年房地产红利成为历史,别人赚了钱不代表你一定能赚钱,成功的模式很难复制。前些年,之所以北上广深的房价高得离谱,就是一个字,炒。所以,高层出台房住不炒,要求稳定房价。现在老百姓看明白了,我买不起,我不买,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一样住得舒舒服服,我躺平,不去拼了,幸福来得太突然。
下面这张图片来自网上,不是最新的,但是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可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些人报有侥幸心理,希望未来还有一波行情,希望未来学区房再炒一下,他们认为现在是暂时的波动,是上升过程中的短歇,对这样的人,我们只能说,醒醒吧。如果买了个腰斩的房子,一辈子的积蓄付之东流,还谈啥幸福?


米斯特汤
1666 次咨询
5.0
银行优秀回答者
150783 次赞同
去咨询
以前就觉得很不正常,北京和上海那些所谓顶级学区房牛逼的简直离谱,20、30平方米的老破小房子居然被炒到每平方米二十几万元。
原因是“鸡娃”家庭的盲目追捧加上投资客恶炒,造成这类房源只涨不落的假象。
比如很多人卖掉三四线一二百平的房子,加上耗尽一生积蓄和贷下几百万款,去买几十平的小房子。动机上除了占坑学区房位外,就是很自信价格会继续上涨将来能赚一笔溢价。
但击鼓传花的游戏总有结束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发现屁股后苦等的接盘侠不见了?
去年开始,这种顶级学区房价格就开始大幅下跌。
比如上海一套对口杨浦区最好学校之一“二师附小”的66平电梯房,从500万降到330万;
浦东地区的学区房更是惨不忍睹,原价20多万每平,如今只要10万多!直接腰斩!
如果单价跌10万来算,50平就是亏了500万,换谁也会肉疼。
问题是被套进去的不光是所谓的有钱人,甚至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普通人,这意味着余生将背负几百万巨亏和精神上的打击。
顶级学区房为什么也会崩盘?
这类学区房价格狂跌,主要因素并不是义务教育已经均衡,家长没有了择校需求,而是两点原因:
1,现在整个房产行业不景气,所有价格都在下降,不可避免地影响二手房和一二线城市的房产价格。
过去高价学区房的本质是学区溢价叠加了房价上涨预期,现在随着各地出台教育政策对学区进行调控,和大力发展,顶级学区的附加值显著降低;再加上2023年房子本身价格也在一路下跌,学区房自然跌得比普通房子更厉害。
2,出生人口减少,极大降低了投资客对炒作学区房的预期。
人都没有了,要那么多房子干嘛?没人的房产就是无水之鱼。
现在小学入学高峰已过,准备为孩子买学区房的家长越来越少,不要说学区房没人买,就是租的人也在减少,多重因素叠加,天价的学区房下跌当然更明显。
那些本来希望孩子上学后转手再赚一笔的,没想到把这种根本没多少居住价值的所谓顶级学区房、最终砸到了自己手里。
房地产不行了,孩子少了是主要原因。
说句实在话,学区房这玩意为何我不觉得单纯是为了给孩子提高成绩的呢?因为每个区域的高中配比不一样。我就算无所谓我家孩子能上什么大学,我起码还是希望他能上个高中的。而每个区的高中数量不同,导致有些区域高中升学率只有50%,那么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有学区划分的。东城区高中升学率什么概念啊。我娃只要不是倒数10%就起码能读个高中。昌平区什么概念啊,40%可能性读不了高中。只要这个差别还在,那我还是希望能送孩子去东城区读书,哪怕不是去挤史家小学。
当然,话说回来,我没孩子。哎嘿!白玩。我并不想要孩子,因为我打工的日子赚一天钱算一天花,我不一定哪天就失业了。我看着版属出一个文件我们行业股票就暴跌,大厂就疯狂裁员。我真不敢保证我赚钱有明天。我真不敢想我哪天可能就没有收入了。我带着我老婆这辈子怎么都有口饭吃,我带着孩子怎么办?所以我知道孩子去哪上学好,但是我不生啊!
学区房优势会随着孩子减少而消失!
再过十年你会发现学生找不到,那时候贱卖都卖不掉,十年后的大学生是一零后!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学区房的孩子读的是普通班,考进去招进去的孩子才是重点班。
现在学区房值钱,不知道学历值不值钱?懂的都懂……


其实学区的作用是筛选家长和同学,老师们认为生源最重要。比如海淀黄庄,五道口,上地,金融街等附近,基本都是高知家庭,孩子的教育肯定不会差哪里去。
在这种地方上学,即使成绩差点,也不会成为小混混,或许还能被影响,得到进步,因为同学家教好。
所以这就跟母凭子贵和子凭母贵一个道理!


北京海淀区顶级学区蜂鸟家园2021年的房价峰值为22.4万元/平方米。到2023年底,房价单价暴跌至11.9万元/平方米,大约降了10万元/平方米。
纸上的财富,瞬间消失,让人措手不及。真是应了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但当风停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婴儿出生骤减,需求自然减少。如果后期这种情况不改变,估计市场很难有起色,更别说有大行情了。
社会也应该考虑民生、住房、教育和医疗。这些人没有后顾之忧,公众的钱包也鼓了起来。自然,这些才能不是问题呀……
作为父母比较能体会想买学区房的心情。
在一线城市,竞争早已不是成人之间的事,所谓赢在起跑线上,孩子教育也成了一种内卷。
和广州上海北京相比,深圳的学生内卷在我看来还算是最轻松的。
因为深圳可能买房子就可以解决孩子初中学位的问题,拼的是父母,而我所知道的广州,不仅拼房子,还要拼孩子成绩,拼抽签运气。
所以,深圳的学位房也是被追崇的高位点。
2020年左右,深圳宝安中学(大概全深圳排第五)的周边老破小房子特别多。
也有一些历史的公寓住宅,面积不到50个平方,价格甚至卖到了10万以上。
我也陪不少同事去看过一些老房子,没有电梯,甚至于停车位也只是露天,属于80年代的老小区,当时的价格也已经站在了650万以上,大致不到7万一平方。
甚至于2020年,我帮助同事,和中介、业主一起谈到了半夜,只希望它的价格还能再跌一点。
可是第二天,业主就涨价50万卖给了另外一个人。
现在聊起来,我同事特别感谢那个撬他墙角的人。
2020年,整个中国楼市在疫情解封后,陷入一个极为疯狂的境地。
现在,所谓的价格骤降,大概率都是针对那个时候的。
不是说学位房不值钱,从稀缺的角度,它的确是房子的增值项。
但如果它是一个破旧不堪,完全不具备居住条件的房子,其实商品的价值本就已经缺失。
没有了居住属性,只是完全的教育属性,这实打实的就是消费属性。
在现在消费降级的当下,大家收入都降低了。
原本想着辛苦几年,让孩子能够得到一个好的教育。
但现在收入实在是跟不上了,孩子稍微上一个次的学校,也不是不能接受。
上优质的好学校,并不是刚需。
甚至可以理解为奢侈品。
没有人接盘,没有居住属性的所谓老破小学位房自然也就没有了价值。
那些2020年高位接盘的人,3年过去了,房子的学位重新放了出来,总算不要还高额的贷款了。
总有一些人资不抵债,希望赶快卖掉,但天不如人愿,现在市场并不好。
只能亏血出清,总比还不起贷款,被法院拍卖好……
原本董纬觉得自己的操作很精明——过几年等女儿到了上学年纪,就可以稳妥进入顶级的公办小学,“以租养租”压力也并不大,等学区价值使用完毕,还可以将学区房转手,说不定能小赚一笔。
价值回归而已,那些老破小包括我自己手上的1套老破小和1套次新学区房,真的不值那么多钱。跌,应该跌。
突然想到这个短片,真的把这个问题说的明明白白

0
广州的同事,在越秀区买了一间学位房,这间学位房是老破小,是基本不能住的,就是为了一个学位。


每天下了班之后,同事的老公就去接娃。反正回到家都差不多晚上8:30,这个时候才一起吃饭。
第2天早上又一大早要起床,送去学校。那种折腾我听到都怕。我承认我折腾不起,但他们却快乐的折腾着。
至于他的女儿,偶尔也听见有怨言,但反馈出来的成绩还好。
也有同事没有买学区房,而是把学区房的价格核算了一遍,送进的比较高端的私立学校。他们认为,哪怕钱花的一样多,但自己省了事,毕竟一周才回来一次。但有人说这样子,亲子时间比较少。


问题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娃,接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生活方式。硬塞进去,压力山大,身心也不健康。
还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明白,读书固然重要,好学校固然重要,孩子的身心健康各方面发展也很重要。
很多家长心里都已经退缩了,只要孩子平安就好,至于学习,能够保证上了普高再说,也不一定求去到最好的学校了。
还有很多地方对这个学位有改革了,很多都摇号,而且很多指标到校。不一定非得买学区房才能进到那个学校了。
另外,很多“名校”,都在一些新区建立了新的分校,扩大了学位,让好学位分流,不用所有的人去挤到原来那个地方了。
当然,至于说出生率降低,学生减少,这个对学位房来说,目前影响还不大,以后应该有很大影响。


综上所述,老破小的学位房,不再延续之前的神话,价格下降是必然的。
学区房的价值确实包含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附加价值,但随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和政策调控,这种附加值正逐渐被重新评估。事实上,现在的市场价已经远远超过他自身的价值本身。
并且学区房这个概念,特别是在大城市,我个人觉得未来会越来越被淡化。当然了,国家的愿景上,是希望至少同在一个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那未来不论居住在哪个区域,孩子们都有机会享受到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这个愿景实现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容易,比如北京市西城、海淀在基础教育上遥遥领先;顺义在国际教育上遥遥领先;这里面有历史发展的选择,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但是比如在未来五到十年里面,会不会在海淀区的大部分区域,孩子们都有机会享受到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呢?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顶级学区房”的概念首先出现了崩塌。
具体到外部因素的话,我觉得还有以下三个方面:
现在人们的视野不断提高,其实用相对丰富的境外资源补充境内高等教育资源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特别是考虑到价格过高的学区房,或许选择走国际路线说不定还稍微省钱一点点;现在的初等教育的人才储备很大,而且很多年轻的老师水平很好,未必一定要在最好的学校才能碰到最好的老师;再叠加上刚刚说过的,很多大城市在实行的各种教育公平政策;未来各种初等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至少未必会进一步加大,在相对优质的片区应该会趋同一些;现在的生育率持续维持在低位,后续国内的教育资源是否还会这么卷也不太确定。有些学区房实在是太破了,居住条件过差……那就完全相当于花钱买一个学位……
所以,跌一跌也好……市场嘛,总要有涨有跌才是更成熟的市场,也更能体现出商品的真实价值……
而现在普通家庭“踮踮脚”也能购入一套顶级学区房了。
家长们花数百万元,就能让孩子读顶级名校。
单价仅为14.4万元/平方米。
这口气,普通家庭花数百万就跟花几百块一样轻松愉快。
要知道,中国人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人口还有6亿人(总理说的)!


学区房的存在意义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教育优势,哪怕只有一点点通勤优势。
最关键的是这笔钱花了还能卖,运气好还能赚,所以学区房的概念才能火。
问题是现在20后,总共才生那么点人,就我们目前的学校和招生规模。
他们20后读大学是个什么奇葩场面?我甚至可以提前喊出,不交白卷上本科!
学历贬值太快了,大多数人父母供养他们上大学的钱,远远超过他们工作挣的钱。
投入产出比极低!
举个例子,当年花几十万供养一个985大学生,和直接买一套房相比,谁更有性价比?
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工作以后都感叹,早知道,当初不上大学好了,拿钱买房,现在可以直接躺平了。
鼓声停了,有人喜提大红花。
学区房被认为是孩子的起跑线,在能力范围内,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也是家长对学区房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需求,推高了数倍的溢价。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其实是他们自己,也就是学生父母的财富基础。
好的学校对学生重要吗?
当然重要。
但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还好的学校也有成绩很差的学生。
而寒门出贵子,一些学校不怎么样的(不是说很差的那种),也出了一些高材生。
某种程度上,个人的努力比学校更重要。
但父母的财富真的很重要。
以王校长为例。
他的爸爸有很多的钱,如果他想创业,随便弄个1000万练练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赔完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可接受的试错成本还是非常高的。
万一某个项目成了,又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而普通人为了孩子有个好的教育,倾其所有买了学区房。
有幸考上了名校,出来还要为找工作愁闷。说不定哪天找工作时,面试自己的是自己的发小,因为成绩不好,拿父母准备买学区房的钱,不小心创业成功了。
当他也想创业时,他的父母可能会说:儿啊,没钱了,钱都买了学区房了。
准备卖学区房时,发现学区的溢价跌没了。
卖了房子,还是没有多余的钱创业。
至今仍然有人认为学区房是稀缺资源,哪怕学生数量骤减,好学区的房子仍然有人抢着要。价格就像一线城市的房价,会一直坚挺。
但是,现在答案很明显了。
学区房是收割中产财富最快的方法,一个破房子只要靠近好学区,价格可以不断上涨,尤其是在资产泡沫时期,它就是站在风口上的猪。过去为什么可以不断吹泡沫,因为国外财政环境异常宽松,现在欧美面临严重的通胀和经济滞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维持高利率,撒钱吹泡沫的时代结束了,我们又进入20-30年的通缩周期。
这些所谓20多年老旧的学区房简直是无法入眼的负资产,谁买谁破产。
说起来很有趣,其实学区房这玩意,它卖的不是“房子”,而是梦想。
现在都2024年了,大多数人应该都已经意识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有局限性的。
在古代以来刻在基因里的“学而优则仕”的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做官导向的加持下,书读的好或者在学校成绩好的“好学生”一直被认为是未来会更高成就的人群。
所以教育在此前一直是全民信仰,无论是底层还是中产,都在拼命鸡娃,能配套“好学校”的学区房也因此水涨船高。
一定程度上,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确实是“唯有读书高”,其他所有都是不务正业,只有孩子好好读书才能有光明的未来,学习越好,未来就越光明。
学区房,卖的就是“孩子能有光明的未来”这一所有家长都有的最朴素的梦想。
然而这个梦想,当且仅当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才勉强成立。
经济高速发展,电脑、手机、汽车等需求层出不穷,网购、游戏、短视频等精神需求也蒸蒸日上,还有兜底大学生就业的教培、房地产这两个超级“蓄水池”进行缓冲。
而社会需求饱和、生产能力过剩之后,就很尴尬了。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得生产同样的产品,需要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也正在替代越来越多的工业、画师、小助理乃至程序猿的基本工作。
如果社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需求,那么“大学生”能作为新需求的生产者或储备部门而被各公司开高价争抢。
而如果社会需求萎靡,那结果,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应该也不用在这里赘述。大学生毕业,此前预期的高回报没了,反推回去,捆绑中小学资源的学区房还会受到追捧吗?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不知道哪来的导向,说是大学生工作难找是因为学历不够高,是因为眼高手低。可为什么几年前就没有这个问题呢?
须知,周公子需要好好读书吗?不,他不需要,而且周不仅不需要,他甚至还可以影响乃至决定当年成绩比他好的多的同学的未来。


这是周公子自己说的,可不是我说的,如果有意见,请去找周公子理论去。
同理,北极鲶鱼、曲婉婷和故宫大G也都不需要。投个好胎才是最靠谱的。
明白没,“学历出身论”当且仅当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才勉强成立。各行各业缺人才,才使得读书好的“好学生”有个光明的未来。
而“父母出身论”,是古今中外亘古不变的谁也否定不了的绝对事实。
而经济高速发展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向来都是隔几百年才有那么2.30年。
所以,高速增长的时代一旦过去,学区房还能继续卖梦想吗?
如果没有家长为“梦想”买单,学区房又该何去何从?终究,任何房子还是会回归居住属性。
当然,如果人类实现了室温超导、超高水平可控核聚变、或者找到了第二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种级别的技术突破的话,那届时人人都可以有学区房,也就不需要揪心学不学区房的问题了。
推荐阅读:
克服恐惧与贪婪的利器:智能条件单
可转债打新:学会这个操作,一年白捡一万
注册制来了:注册制全面实行,是慢牛前奏还是散户噩梦?
黄金并不能“抗通胀”:黄金真能抗通胀吗?黄金饰品能保值吗?
茅台或将推动“涨价去库存CPI版”:茅台,不坑穷人~
世纪难题:为什么A股总是跟3000点过不去?
预祝各位事业一帆风顺,净值蒸蒸日上,
待年底,别墅靠海,春暖花开。
欢迎关注公号:诸葛伴,解锁更多有趣视角
双击屏幕,或许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呢。
讲真的,孩子少受罪,家长少花钱,我觉得挺好的。
普通房子卖不动后,国内商品房顶端的两大王者,悄然间都被拉下神坛。
深圳豪宅,一夜入冬!
据地产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深圳10月挂牌量跌幅TOP 30的楼盘,其中福田、南山两个豪宅云集的区域内,竟然有13个楼盘上榜,最离谱的浪琴半岛花园,单价从9月的近19万下降到了16万,降幅超15%。


这些总价3000万以上的豪宅,动辄100-300万的调价,在中介看来都已稀松平常,个别甚至降价600万都难以出手,去年还遭哄抢的豪宅,突然间连接盘者的队伍都找不到了。
上海顶级学区房,直接倒回6年前!
近日,据每日经济新闻调查报道,位于上海陆家嘴核心的世纪大道区域,以往充当各家中介门店顶流的学区房,早已跌的面目全非,表面上挂牌10万以上的房源,实际成交都在10万以下。


比如上海福外学区房,挂牌近1000万,这还是两年前的行价,当时单价平均超过15万,直追汤臣一品。但近期成交价仅有670万,折合单价也就9.6万,相当于两年血亏300万,价格已经跌回到了2017年。
豪宅砸在手里卖不出去,老破小的学区房无人问津,这不是上海和深圳才有的事,北京、广州、杭州、厦门等一二线明星城市,其实都在发生。


比如杭州,曾经被一再爆炒的各大顶流学区房,回到2017年的不在少数。
有钱人和炒房客哭了,更多普通人笑了。
游戏规则变了,没有人能置身事外。豪宅没了接盘侠,寒意终于也刮到了富豪身上。原本只是有钱人圈子之间互相倒手的游戏,随着越来越多富豪跌出圈外,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开始卡壳也就不意外了。
学区房则是被釜底抽薪,一个教师轮岗制,就让被炒到天上的学区房只剩下老破小。
截止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大连、西安、三亚等城市正式官宣,全城或几个区开启教师轮岗,彻底打破了学区房的金钟罩。




说白了,就是让名师在全市的学校轮流教学,而不是锁定在某一所学校内,相当于好的教育资源大家共享,也就没有了什么严格的学区概念,教育公平也不再是一句口号,家长们为了某一所名校将周边房子抢到天价的泡沫自然就爆了。
但学区房最大的威胁,还是新生儿彻底转向。大家都不生了,就算是尚未放开的所谓名校学区房,学位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开始下降。


2022年全国新生儿首次跌破1000万,仅有956万,较2016年的高点下滑46.4%。
今年更不理想,据专家推测,预计2023年的新生儿将不足800万。


完全可以看到,如今大批幼儿园开始关门的景象,将在5年后出现在小学身上。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幼儿园共28.92万所,较2021年减少了5600多所。
2022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比上年减少了5162所。两者均是历史首次负增长。


今天家长们还在高位接盘的学区房,等孩子小学或初中读完后,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成了最后的接盘侠,500万买来的房子,市价可能就值200万,学区光环彻底消失了。
事实早已证明,这绝非危言耸听!
一场经济危机,让多数人提早认清了真相。
豪宅卖不上价不是今年才有,学区房崩盘更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之所以一夜之间两大顶流商品房都绷不住了,多亏这场席卷所有人的危机当头浇下的凉水。直到大家兜里没钱了,富人也开始理性规划支出,当初脑袋一热就拍板的投资不干了,产出比严重失衡的鸡娃教育,也终于凉了下来。
那么多高学历父母,照样教不了自己学渣孩子。
而没有上过学的父母,不会给孩子报一堆培训班,也阻挡不了孩子考上985。
每年全国那么多高考状元,更没听说哪个是培训机构带出来的。
学区房能给孩子的下限,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完全可以给足。
一而再发生的“胡鑫宇事件”,也让更多家长陡然停下了疯狂鸡娃的动作,把孩子逼出抑郁和强烈的自我否定心态,甚至因此走上不归路,付出的一切又有何用?
平凡≠失败!当家长认可并接受这一点,孩子少受罪,自己少花钱,才能皆大欢喜。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为什么小米造车成功了,造CPU却失败了?
我国的产业升级成功了吗?能像德国日本那样
为什么最近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基金产品都开始
中国猪肉还能回到十二十三元一斤水平吗?
房价下跌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普通人一年存三五万都很难?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委员袁小彬建议拍卖特殊号码车牌,满足车主
国企一般不涨薪,那怎么抗通胀呢?
美联储接下来选降息还是选内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6 12:50:20  更:2024-01-26 12:58:48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