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大部分人认为的北方内陆gdp注水,东南沿海gdp瞒报,是真的吗?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大部分人认为的北方内陆gdp注水,东南沿海gdp瞒报,是真的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理由是gdp高了好升官,gdp低了少交税。 问题是北方内陆不交税,东南沿海不升官嘛? 另外税收是由gdp多少定的吗? 求专业解答 |
我不明白,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山东低5000的情况下,湖北人均GDP是怎么超过山东的。 |
我一个哥们借给别人钱,收不回来,结果人家给他十六个塑料大棚,算是抵债。 这哥们觉得塑料大棚闲着也是闲着,找了几个人种了辣椒,成立一个农业发展公司做辣椒酱。 结果: 年底报产值,镇上死活要求报两千万! 说是:两千万才算什么企业。 他死活都没,想明白,这几个大棚怎么也种不出两千万东西。 |
这些年好一些,造假最夸张的是大约十年前。 上头有考核,地方就只能有对策,比如今年本县100亿,要增长10%,那么明年就是110亿了。 今年完成不了,只完成了105亿怎么办呢,那就造5亿进来就好了。 这个重担的大部分,落在工业口,毕竟这玩意产值高,而且上头没那么容易核定。 但是上市公司、央企之类的,有完善的财务统计,而且也没有配合基层机构造假的意愿。 所以,就只能发掘一些小型企业来办。曾经传说中年产过亿的大酱厂,生产的大酱出了市就没见过;年产2亿的汽水厂,实际已经三年没开工了,屡见不鲜。 最先崩盘的是东北。东北的经济骨干企业都是大型、超大型的工业企业,根本不参与造假,民营经济又不发达,可着为数不多的几只羊催肥,羊已经被催的堪比大象。正好借着一些人的下台,把这波水分挤出去了。这几年经济持续萎靡,地方造假的心也没那么狠,光看GDP,很多东北城市已经十年0增长了。但是东北经济的数据真实程度,堪称全国领先。 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虽然也普遍存在着造假情况,但是同样有着天量的小微企业,这种很难纳入统计口径的单位,此消彼长,数据的真实性还是能得到一定保障的。也就是传说中的经济瞒报。 最夸张的确实是北方内陆地区,既不能像东北一样躺平,还在追求经济数据,这几年形势又很差,实际上没什么增长,只能硬着头皮在已有的大窟窿面前,继续注水~ |
没错 这里点名批评山东! 一个穷X省份居然能冲到第三?胆子也太大了!山东人民都穷的叮当响! 山东的领导就是好面子!年年打肿脸,充胖子!年年财政上缴,时不时给别的地方送这送那,而且还不落好,还被某个地方喷土!真有那么多钱建设建设村里不好吗? 我觉得山东的真实GDP应该在下游,应该被帮扶。明明都这么穷了,真不明白山东有什么实力去帮扶别的地方。 |
北方瞒报也很多吧,我是唐山的,唐山是从头到尾整个链条地瞒报 |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做一个小测试,看看大家对于当今一些城市的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如何。 20秒反应时间,请对下列四座城市的人均GDP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江苏扬州、浙江宁波、四川成都、广东中山。 猜猜其中哪一座城市的人均GDP最高? 公布答案,是江苏扬州,人均GDP在去年达13.27万元。 那请问又是哪一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 公布答案,还是扬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年为38820元。 今天我巧用搜索,主要测度了GDP总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三大指标,绘制得出了部分城市的基本情形: |
|
声明:最准确的数据还是应当以2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当年度的GDP总量,以探究从产值转换为民富的效率与程度高低。但由于疫情影响与数据不全等缘故,最终还是选用了前一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
现在北方基本不水了,除了河南。 东南沿海一般指江浙粤闽四省,4个省,三种情况。 如果按统一标准核算,浙江和广东属于大幅被低估的,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惠州GDP完全被低估,广州、佛山等城市也存在低估,非珠城市没去研究过不发表意见;而浙江全省几乎所有城市被低估。虽然第四次经济普查浙两省都小幅上调,但是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很魔幻的事情出现了:浙江金华和广东中山这两个分别位于长珠三角都市圈内、人口净流入200万以上、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的城市人均GDP低于全国人均GDP,也低于很多来这两个城市打工的劳动者的中西部老家。 江苏全省的数据问题不大,主要是省内各城市对数据的分配有问题,硬要较真的话就是可以略微下调一点点,就一点点。苏州南京的数据可以上调,苏北有下调的空间,主要问题在扬州和南通两个城市。 福建的GDP整体是比较虚的,厦门可以上调,福州可以维持,其他城市都可以大幅下调。 GDP有三种计算方法,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简单的说即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但是省份、城市是不适用支出法计算的,不是独立经济体,没有独立海关,根本无法计算净出口。很多人会把三驾马车中的消费等同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些GDP虚的城市会把这个数据做得非常高,但其中只有限上部分有参考价值。 生产法统计的是各产业部门的增值部分。增值部分是要收增值税的,这就牵引出一个可以部分论证GDP虚实的标准:增值税/二三产增加值。增值税率全国统一,分行业不同而异,二产增值税率高,规模以上企业增值税率高,所以一般来说经济结构中二产占比越大,大企业占企业中比率越高,这个值会越高。当然各地产业结构不同,企业规模不同,无法严格在同一标准内比较,但是以全国增值税/全国二三产增加值为标准,背离太离谱的大概率存在问题。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按收入法定义GDP,其中最大的一块是劳动者报酬,这也是我认为金华和中山人均GDP太过魔幻的原因。按收入法,人均GDP=社会从业人口数量*平均工资/常住人口+生产税净额/常住人口+营业盈余/常住人口+折旧/常住人口。金华和中山不存在大量高等院校,人口流入以务工为主,这就导致两地常住人口中劳动参与率非常高,再加上两地明显高出全国平均的工资水平,高水平的劳动参与率*高水平的工资,单这一项就决定了两地人均GDP不可能低于全国人均。而且两地生产税、营业盈余(参考企业所得税)都是同量级GDP城市中顶级的水平。 无论是按生产法还是按收入法,根据既有数据,不大能支撑江苏人均GDP高于浙江,福建高于广东。现实是浙江不但低于江苏,还低于福建,广东更是被拉爆。但实际情况是有更多的人选择用脚投票,广东和浙江的吸引力要远大于江苏和福建。 附表:第一张是自己找的数据,各省统计局和税务局官网,除了东南沿海四省,还加了挤过水的天津山东,另外几个就是表现最差的。天津真是被挤过度了。 |
|
第二张是引用别人的 |
|
第三张表:附部分gdp全国前列的城市 |
|
|
2021.10.03 金华(2020年gdp4703.95亿)七人普后的结果,常住人口705.1万,人均gdp6.67万元低于全国平均7.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0580元,可支配收入占比人均GDP(虽然是没太大意义的数据),高达75%。全市除义乌外全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2020年义乌市人均可支配收入71210元,人均gdp79896元,占比人均GDP89.13%(这个数据参考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这还是不是最有趣的,有趣的东西要连在一起看。结合四经普和七人普我们发现,个别省市的就业人口数多于其15-65岁人口(我看还有谁能讲出很有意思的洗地的话去)。而有些大家知道的比较出名的城市人均反倒被一些奇奇怪怪的城市拉开很大距离。 (如果是四经普前北方省gdp的水分比南方多的话,现在可不一样了。北方现在有的已经是血案了,南方现在有的干的旱死,湿的涝死)。 转载的其它图,从度均角度考虑。 |
|
20年的数据大家可以自己找,算一下。(因为疫情因素,偏差比较大。 二产的度均波动比较大,从滨州0.9(电解铝高耗电低产值)到高新技术产业可以达到20以上,但总体10以上的话产业就都比较发达了。 三产的度均主要影响因素是物价和三产中金融业的占比,以上海为例在被极为低估的情况下保持稍高于全国(47、48,去年可能在49左右,而其三产组成中度均产值最高的度均是金融业达到了68)。 其波动范围最低的稍低于40,考虑实际的话最高的应该稍高于50。这一项在四经普后许多省已经有极大的修正了,四经普前这项鲁省就高的很离谱(济南64低于省平均,青岛70多稍高于省平均,下面个别地市能高达100+),调整后现在也是比较接近实际了。 继续更新 最近有时间算了一下表上缺的福建的,尽管向来知道福建数据不是很干净,但是口说无凭一时半会儿没有数据也不能先入为主,没办法只能自己去查。然后百度搜了一下,发现福建跟工业用电量有关的相关报道几乎没有,有也是前几年的。在犯蠢在前几年基础上估算浪费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想起新闻上经济年报没报道,官方统计局官网总有吧。结果一查每年的公报还是没怎么提到这些,提到的还是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然后在福建统计局检索平台里一搜 ,找到一条“工业用电量回升。2019年,全省工业用电量1503.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这不就有了嘛) 这样算下来二产度均13.69,考虑到产业结构(就算考虑到因为民营经济前店后宅的影响,使得一部分二产用电计入居民用电,也显得有点高的异常了)。然后继续手动搜索结果发现搜不到其它用电量的数据。啊这,没办法,然后继续算,19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2402.34亿度,考虑到一产用电大致占比在1-2%,而通常三产用电量相较于居民用电量稍高(可能10%以内),推算三产用电量大概在440-450亿度,度均大致在42.7-43.67(没算之前个人受先入为主影响怀疑可能会稍高,所以结果还是有所出乎意料的),,二产虚高,三产过低,两相结合下仍需继续下调。 结果就在分析的情况下直接出现了实证。以下皆是来自统计局的数据,疫情期间,漳州市前3季度gdp增长2.8%(没有公布实际值),固投-2.8%,规上工业累计增长1.6%,当月增长3个百分点。 等到1-11月的公报时,没有公布GDP这项(实际值未知,增速未知)。规上工业累计负增长7.3个百分点,当月增速负增长22.4个百分点。固投-12.5%。 全年gdp从19年的4741.83亿到20年4545.61亿,如果没发生变数的话20年就算没破5000亿也已经很接近这个数了。以及漳州市的统计局20年公报直到1周前才最终公布(意外之喜我还以为就当无事发生了),虽然gdp数据早在年初的时候就被兄弟统计局公布了。 因为疫情,来的巡视组回京隔离,好起来了,但有些市已经做出反应有所下调,继续柔性调整吧,还能坚持很久呢 2023.04.16 据说五普加入统计互联网销售,看力度,大的话有可能五普是做加法,经济发达的几个省是大头。 2023.04.22 传闻5月国统到闽,自行调整一部分。 就目前各类消息看,一季度不好看,估计是柔性调整。 2024.01.24 河南挨刀调减3000亿 加上产业问题和后续调整预计继续减速1-2年 中部这轮数省也进行调整,但没河南这么果敢 北方省份基本上没问题了 五普看南方省份调减 中部 |
北方现在说实话没有太水的,东北和京津冀都很干,最水的反而是南方除了两个三角州的次级经济发达地区,看人均gdp都快赶超两个三角州了,可是其他数据根本不匹配 |
难道没人知道河南、湖南、湖北、重庆、福建是注水五大金刚?五大金刚,四个南方。 |
因为KPI不是只看GDP涨幅的,GDP只有一部分。 高了没位置给你升职,或者我们说不唯GDP论英雄; 低了却要给人让位置,因为你玩忽职守…… 那把你摁在不及格的地方你也注水,不注水天天挨领导批。 把你摁在超标上缴的地方,你也瞒报,不瞒报钱都上缴自己干啥啥不行。 人嘛,官再大他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都一样。 至于抨击地方保护主义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你今天面对的各种问题, 有一半都是当年地方保护主义, 和为了搞地方保护主义的主义搞出来的事儿。 还是那句话,人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都一样。 基础逻辑上, 要求他们是特殊材料做的, 并且认为他们真的是特殊材料做的, 再赋予他们特殊的使命, 这一条就有毛病。 现在的年轻人, 连下铺的同学打个游戏都能上知乎骂两句, 还指着天下一家亲呢…… 就像上海。 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吧,被全国人民骂排外。 地方保护主义不抬头吧,被上海的穷人骂yyzgl,恨不得灭了祖宗十八代。 那就只好装装样子,一起仰卧起坐算了。 都说要为整体考虑,可为整体考虑的人啥好处没有…… 你让人咋整? 但凡开口要点好处,那就是只会算经济账,要挨批斗…… 真的是…… 就说搞个reits吧,有本事把京沪高铁拿出来搞啊…… 我保证,这东西我带头买爆,为整体做贡献。 结果呢? 拿点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垃圾的不能再垃圾的东西出来骗你的人进炉子烧…… 总是企图把人看成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真的是…… 不知道说啥好。 |
做过销售的,一般都会在目标完成之后,年底几个月藏业绩。 也就是东西销售了,但是不体现在今年的统计表上,而是统计在明年的数据上。 这样就能减少明年的销售压力。 |
那个啥,北方我不清楚,我说说南方。就我在的城市。 2000年之前,有某些年份经济增长可能达到20%。十分夸张。 但报都是8%,9%。 为啥? 因为没有税。 不是往上去的税没有,而是地方也没有。各种偷税漏税横行。 不是要出口,要跟国企做生意,或者要上市,可能压根没人想交税。 企业不主动交,管理部门也不管。 你懂我的意思吧? 那个年代官员除了升官,还可以发财。 后来经济增长不行了,但是报上去……依旧8,9的增长。 为啥? 因为税又收上来了呀。 决定经济增长的不是经济增长,而是税务部门的工作进度。 所以,我们持续快40年了,年年8-9%的增长。 哈哈哈哈 |
从明年开始各地不再统计这件事上来说,基本是真的。曾经有人分析过税收和地方GDP的关系,比较详尽也有参考价值,毕竟吹牛皮得上税。 含水量最少的地方应该是最发达和最不发达的地区… 前者有钱,后者不希望自己有钱… |
两湖,尤其是湖南的单位用电量创造gdp排名震惊了我,湖南居然仅次于京沪,差点跟上海打平手,而湖南可是一个有一半以上是山区的地方,湖南如果数据真实,那么湖南的工业技术含量应该比上海高出很多,超沪赶京。 |
|
|
东南沿海绝逼会瞒报 因为 对企业,瞒报了可以少交税 对地方政府,瞒报了也影响不了多少地方收益,大头都是上面拿掉了,如实报吧,累死累活吃力不讨好 很多未上市的企业,一年实际能做上千万的营业额,实际缴税通常只有几十万……… 所以还是看用电量最最准确。 |
这个很难说,看你标准了。 GDP本身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你也要深刻理解GDP的本质。 故意操纵是存在的,但是内容有限。 1:名义GDP 名义GDP是按照新古典经济学设计的,以均衡价格计算社会财富的方法。 只有在瓦尔拉斯均衡达到的时候,GDP的计量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反应收入的购买能力。 也就是默认了市场出清,价格可以迅速调整的前提下,GDP才是有用的。 考察一个交易过程: a.甲有商品100件,如果他全部卖出,那么供大于求,价格下降,自动达到均衡,价格就是5块钱。 b.如果他只有50件,那么供小于求,价格上涨,单价会是10块钱。 b的情况下明显社会财富比a少,因为其商品只有a的一半,然而这两者GDP是一样的,前者是500,后者也是500。 那这是不是说明了GDP没有意义呢?不,GDP依旧是有意义的,名义GDP本来反应的就不是社会财富本身的多少,而是各个地区的货币收入的相对比。 无论是卖出一百件商品还是五十件商品,总计GDP是500,四川人都只出得起200块,而广东人可以出得起300块,足以说明广东比四川有钱。 但是这种比较是建立在“广东和四川的东西可以互相流通”的基础上,如果不能互相流通,一件商品在广东和四川就会具有不同售价,名义GDP会失去了意义。 我们常说苏联的GDP很难计量,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当时苏联在国际贸易体系之外,所以计量苏联的名义GDP是没有意义的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如果广东和四川的商品流动不是完全自由的,那么会产生什么结果。 广东和四川具有同一种商品,但二地商品不能互相流通。 广东生产了100件,将这个商品全部卖出,由于供求关系,价格为5元,广东GDP为500。 四川只生产了80件,而且更狡猾的是,四川人没有全部卖出这80,而是只去卖了50件。 在市场上只有50件的情况下供不应求,每件十块,于是四川首先创造了500的GDP,随后四川又由于有30件存货,计价为300,此时,四川GDP为800只生产了80件的四川,GDP还比生产了100件的广东高。 可见,一旦两地商品互不往来,名义GDP的统计是无意义的。 在高票说的互相倒卖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互相倒卖的商品,往往是公开市场上卖不掉的存货,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流通力很差的,容易形成一个买方和卖方数量很少的市场。 在一个买方和卖方参与者都极少的市场,GDP的计量是很不准确的。 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一个老板觉得5块钱能回本,一个客人觉得10块钱买了值,所以一件商品的价格可以是5块到10块的任何价格,这看似给了无数冲业绩的官员倒卖拉高GDP的机会。 2:但是上面的这种方法只能拉高名义GDP,对GDP增速是无效的,官员虽然有能力拉高,但不代表拉高了有用。 我国统计局规定,在报告GDP总量的时候汇报名义GDP,在报告GDP增长率的时候用的是实际GDP。 我想很多朋友可能不太清楚,你们得知的GDP增长率不是用你们得知的GDP来算的。 具体原因我稍后会讲。 实际GDP是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GDP,以一个基准年的固定价格来计算的。 比如2000年的时候某件商品的价格是5块,那么在计算实际GDP的时候这个东西的价格就永远是5块,即使狡猾的四川人把这个东西抬到10来卖也没有用。 因此,在GDP增速的报道中,这个手段是无意义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东北GDP增速是负数,GDP却没有减少。 我们一般说官员的政绩,显然是指GDP的增速,并不会考虑名义GDP总量。 一个本来就有钱的地方,你去了它依旧有钱,怎么能说明你这个官当得好呢?怎么能说明政绩呢?衡量官员政绩的就是实际GDP增速,所以像高票所说的,用价格变化拉高名义GDP的手法,虽然成立,但官员是没什么动机的。 所以东北GDP的增长和水分,并不是这种倒卖的,姑且算合法的水分,而是赤裸大胆的造假,虚报投资,虚增产量的水分。 以下摘自观察者网的报告: “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大连市受工业负增长拖累,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经济增速排名垫底。“以一季度为例,工业经济增长-29.9%,其中价格因素和市场需求不足各占5%,剩下20%是‘挤水分’。”大连市经信委副主任于德虎向记者剖析当期经济下滑主因。” 东北多地统计数据造假:一些县经济规模赶超香港《观察者网》 可见价格因素对实际GDP影响根本就不大,东北造假就是直接产量和投资造假。 可见东北之前的GDP就是造假的,让我们把东北扔一边,回过头再来看GDP本身的问题。 既然实际GDP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那么能否取代名义GDP呢? 也不能,因为实际GDP只能反应各地区自己和自己纵向比较时候的增长率,一旦脱离了货币,不同地区的经济力量就无法比较。 比如老干妈是只有贵州生产的,一旦大家捧老干妈导致老干妈价格上升,贵州人所持有的财富比例必然就上升了,此时如果你不考虑价格变化,显然无法反映贵州人民持有财富比例的增加。 各地的产业是非常不同的,各个产业的商品要如何比较?生产手机和生产电脑谁更赚钱?这个只能用价格来比较。 所以名义GDP适合各地之间相互持有的货币财富的比较,但其中可能有倒卖冲高,通货膨胀的成分,而实际GDP不适合各地之间相互的横向比较,只适合于一个地区产业没有大变的情况下的自我纵向比较。 这就是我国规定,在报告GDP总量时报告名义GDP,在报告增长率的时候报告实际GDP增长率的原因。 3:回到主题上,那么沿海和内陆的GDP有没有低估和高估就需要分两个方面看了: 1: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据的货币购买能力,即名义GDP,这也是税收统计的结果。 2:实际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的增长,即实际GDP增速,这是政绩的依据。 可见,度量税收和政绩的根本就不是一个GDP,拉高和拉低的也不是一个东西。 所以我倾向于沿海地区的实际GDP是很准确的,但可能在交换过程错过和减少了税收,而内陆的名义GDP更准确,因为内陆的税收很准确。 |
不一定 |
|
宜昌、襄阳两城市gdp快比山东的潍坊高了一倍 结果各项数据都不如 |
这个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山东缩水后的地级市GDP较湖北福建等省份同体量城市的GDP(不包括副省级和部分省会)来看,除了GDP接近外,财政收入汽车保有量和社会消费额都要远大于它们。按照山东标准看,湖北和福建是一定注了不少水的,苏北也有水分。辽宁的经济质量也远高于一般南方同体量城市。实际上我认为全国数据普遍注水,稳妥起见让最稳的山东率先挤水,最后地域黑没有任何意思 |
|
|
|
|
看工业用电更能说明问题,武汉和长沙这两城市的工业用电耐人寻味。 重化工业发达的地方,工业用电一般高的吓人,比如唐山滨州这种。 还有就是世界工厂这种类型的苏州东莞。 号称工业立城的武汉工业用电比三产占比高的杭州低很多,甚至比去工业化的北京还低。 |
|
引用在贴吧的一张统计图,工业用电排名12的嘉兴,2020年GDP 5500多亿,税收排名全国二十二左右,与沈阳等相当,排在它后面的城市,基本上都是GDP过万亿的城市 |
这是某东南沿海省份网吹没文化的表现。GDP跟当地官员政绩挂钩,现在的官员不知道哪天就调任了,谁会瞒报给下一任做嫁衣?你会吗? |
税收是真金白银,各省个税收入是与各地人工资直接挂钩,哪个水看数据。 |
|
上下对比下,税收与GDP,差异比较大的有: 湖南,福建,河南,重庆,云南,广西。怎怎么多是南方省份? 北京上海是真强。 |
|
看看个税: |
|
更—— |
|
|
天津都这奶奶样子了,只求政府别再让天津上交那么多财政了。一个天津市和山东省一样多。武汉,成都已经超过天津了,你们自己省自己养好不好? |
现在北方和南方可以说都是两高两低:北方人均存款高、汽车普及率高,南方人均gdp高、人均负债高。 简单地说,南方以相当于北方85%左右的人均存款和汽车普及率、130%的政府负债和160%的居民负债创造了相当于北方120+%的人均GDP。 至于房子、存款和GDP哪个重要,恐怕不必细说。至于负债,尤其居民负债,数值是高好还是数值是低好应该也不必细说。 北方的人均GDP大约是南方的80%,北方的人均居民存款大约是南方的112%,北方的汽车普及率大约是南方的117%。为什么南方地区GDP那么高,人均存款和汽车普及率差那么多?至于人均负债,无论是政府负债还是居民负债,南方都比北方高,其中政府负债南方比北方高百分之三十,居民负债南方比北方高百分之六十。 一条冷知识:2020年,黑龙江省的人均GDP已经退居全国倒数第二,但其人均居民存款和汽车普及率都可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南方省份。 |
|
其实gdp注水是个普遍现象,任何地方都是存在的。至于几年前渲染北方gdp注水,就更像是为定向爆破做舆论准备。至于南方地区,不管注多少水都是无所谓的。其实所谓“GDP挤水”,就是针对北方的。如今北方绝大多数省份的GDP挤过水了(南方地区仅有极个别省份在极个别年份给GDP挤水,北方除了北京、河南等个别省份连续多年都被挤水,有时公共预算收入、社销额也会连带被挤水),然后就再也没多少人提“给GDP挤水”这一茬了。 最近10年来,北方大半省份的GDP都挤了水分,而南方省份的GDP基本上都是一路上扬(仅个别省份在个别年份增长率调负)。至于下调得狠的,比如东北地区,很多地方的GDP只相当于2010年的水平,甚至与2005年之前相仿(比如吉林省前郭县2019年下调后的GDP是141亿,而2010年未下调版是340亿;以前的数据没查到,估计2000年的未下调版GDP也不会少于140亿)。再如天津,本来稳居前五,现在已经退到了十名开外。客观地说,如果对北京也采取这样的挤水模式,用不了5年,至少有十几个南方城市在GDP上会稳超北京。如果那样,前十名将不会有一个北方城市。 当然了,南方省份是不可能挤水的,二三年前笔者就在百度贴吧探讨过这个问题。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依据之一就是南方省份的居民负债率偏高,对资金依赖很大。至于其居民负债率偏高,主要应该是那些省份房价偏高,房地产泡沫很大。从长远看,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是很不利的。所谓”击鼓传花的杠杆游戏“,指的就是发展炒房事业,不断进行经济投机。 |
|
|
|
再顺便提一句,百度贴吧的那个id已经被封禁了。 |
|
至于原因,应该就是洒家在城市GDP、北海居等贴吧发布这类信息。那么,洒家为什么要发这类信息呢?往小了说,是为了提醒吧友不要炒房了,记得当时还特意发帖强调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往大了说,希望家庭债务杠杆率过高这一现象能引起重视,不然未来还是挺麻烦的。 也许洒家的观点不符合百度贴吧的政治正确,也许洒家说的话不那么中听,于是就被禁言了。 小川结合以上11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体量、经济增速、房价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与未来预期综合考量,得出以下风险预警: 超高风险省份:福建 较高风险省份:广东、浙江、重庆、贵州、宁夏、江西、安徽、广西 高风险省份:上海、江苏 中国省份家庭债务杠杆率:最高者超过100%,最低者不足20%?baijiahao.baidu.com/s?id=1586547774682741035&wfr=spider&for=pc |
|
这还是2017年的情况,如今的形势更为严峻了。 |
|
北方人口5.7亿,江浙粤三省人口2.6亿。虽然江浙粤三省比北方的人口少很多,但是三省的法拍房数量已经远多于北方地区。 可见,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房地产泡沫是很大的,一旦房地产泡沫全面破裂对当地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给北方地区挤水,唱衰北方,可能就是为了通过舆论帮助南方地区,让大量投资倾向南方(同时也吸引北方的大量人口和投资流向南方)。但事实上,南方地区的胃口相当大,即使采取这样的政策也不会产生实质性后果,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
|
再看烂尾楼的情况,这24个被监控城市中有6个是北方的(按省份算),合计起来总建筑面积还不及长沙与苏州之和。由此来看,似乎南方的房地产泡沫更大一些。 |
|
再看看这张地图,也可以做旁证。个人以为居民负债率高应该与房地产市场(炒房的人多)活跃有很大关系。如此一来,房价必然跟着上涨,而居民为了使财产增值就大量买房,于是“炒房——房价涨——炒房——房价涨……”的循环就形成了。个人以为,唱衰北方也使得北方地区热钱流入较少,房价也不会很快升高。如此说来,唱衰北方的结果反而给北方居民减少了很多麻烦(减少了很多房地产泡沫)。 多年来(大约始于2014年左右),“North衰落”论很是流行,很多媒体和个人也很愿意探讨这一问题。甚至有的说:South即使去掉沿海地区,也是完爆North(包括北京在内的North)。当然,类似的说法还是很可疑的,因为其中一般只涉及GDP这一数据,并没有全方位比较,尤其没有提及双方的负债率(大家都知道,“债台高筑”更能说明问题)。 指标很多,但在省际只拿票子、车子这两个指标进行比较。 南北方对比有个非常令人困惑的现象:就人均GDP而言,十年间南方与北方经历了由1:1到1:0.9的变化;就人均居民存款而言,十年间南方与北方经历了由1:1到1:1.1的变化。 |
|
|
|
2010年北方15省( 2010年北方15省(区、市)总人口56080万,居民存款总额128011亿元,人均22826元。2010年南方16省(区、市)总人口77198万,居民存款总额172830亿元,人均22387元。 2010年北方人均居民存款22826元,南方人均居民存款22387元。 |
|
北方15省(市、区)存款总额402170万亿元,人口57229万,人均70274元;南方16省(市、区)存款总额524089亿元,人口83750万,人均62578元。 2020年北方人均居民存款70274元,南方人均居民存款62578元。 2020年北方若去掉北京(14省、区、市)存款总额357571亿元,人口55040万,人均64998元;南方16省(市、区)存款总额524089亿元,人口83750万,人均62578元。 比较一下,2010年北方算上北京人均居民存款也只比南方多439元,2020年北方即使去掉北京人均居民存款也比南方多2420元。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媒体把北京看成北方唯一的发达经济体。 |
|
有一种说法是:老龄化程度越高人均存款越高。事实并非如此,只能说二者有着微弱的关联性。重庆和四川的老龄化水平在国内分列第2、3,它们的人均存款是否也在国内排第2、3呢?非也,一个第15,一个第17,与老龄化水平的排位有很大差距。同时,南方人均存款最多的省份浙江也没达到“深度老龄化"的程度,全国人均存款最多的北京也不在“深度老龄化"的行列。 再来比较车子,依据是百人汽车保有量。 |
|
北方15省(市、区)合计拥有汽车11431万辆,人口57229万,人均0.1997辆;南方16省(市、区)合计拥有汽车14092万辆,人口83750万,人均0.1683辆。 北方每百人拥有汽车19.97辆,南方每百人拥有汽车16.83辆。 汽车普及率在东北垫底的黑龙江,放到南方省份可以排第6(仅少于浙江江苏广东上海福建),比11个南方省份多。 2020年北方若去掉北京(14省、区、市)合计拥有汽车10840万辆,人口55040万,人均0.1969辆;南方16省(市、区)合计拥有汽车14092万辆,人口83750万,人均0.1683辆。 比票子,北方去掉北京之后的14省(区、市)人均居民存款64998元,南方包括江浙沪粤的16省(区、市)人均居民存款62578元。 比车子,北方去掉北京之后的14省(区、市)人均汽车0.1969辆;南方包括江浙沪粤的南方16省(市、区)人均汽车0.1683辆。 再来看看居民负债率,反映的是居民的财务状况。 |
|
北方存款总额为349937.8亿元,北方人口为58422.7万人,人均为5.9898万元; 北方贷款总额为159305.61亿元,北方人口为58422.7万人,人均为2.7268万元。南方存款总额为460633.2亿元,南方人口为81741.1万人,人均为5.6353万元;南方贷款总额为353576亿元,南方人口为81741.1万人,人均为4.3256万元。北方省份家庭负债率为45.52%,南方省份家庭负债率为76.76%。比较起来,南方人均居民负债额要比北方高出58.63%。 用的是老数据(七普以前的数据),人口增减可以忽略,因为比的是存贷款,所以也很能说明问题。大体上,东北家庭负债率为35%左右,黄河流域省份为50%左右,南方地区为75%左右。再看官方负债率,反映政府负债的情况。 |
|
北方15省(市区)合计169458万亿,北方人口58105万,北方人均29164元。南方16省(市区)合计309510亿元,人口80729万,南方人均38339元。比较起来,南方人均政府负债额要比北方高出31.46%。 |
|
|
|
2020年北方GDP356581亿元,人口57229万,人均6.23万元。 2020年南方GDP655638亿元,人口83750万,人均7.83万元。 2020年北方存款总额402170亿元,人口57229万,人均70274元. 2020年南方存款总额524089亿元,人口83750万,人均62578元。 |
南方有一个县叫高安市,人口80w,2018年gdp 280亿,2019年经济普查实在憋不住了,440亿,增幅达到50%+,这还不是沿海只是中部地区的一个小县城。 这个县城的主要产业为地砖(全国最大陶瓷基地)、水泥(房地产热火朝天)、长途货运(全国最多的长途车赣C),新老城区加起来,规模能赶上小型地级市的主城区了。 我也不知道为啥瞒报,但是这个gdp被瞒报的原因可能是, 1、瓷砖生产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超量生产瞒报总量。高安的陶瓷基本是把佛山陶瓷全盘接过来了,盈利也就那样,但是切切实实解决了农村45岁以上妇女的就业,工资不高,但是能稳定就业,小县城的就只有这点追求了,这几年环评基本都过关了。另外一个,高安瓷砖很多都是做贴牌的,马可波罗、蒙娜丽莎都有,gdp算在哪里我不知道。 2、长途货运,产生的gdp可能不在辖区,但是早几年长途红火的时候,跑大车真的很赚钱,哪怕现在,只要你能吃苦,跑车也很赚钱。 这一番普查,直接让高安成了宜春仅次于丰城的存在,在江西的县级市中都能排到前几。 |
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华中偏北的小县城,以前县里虚报收入,超出真实情况的很多倍报,结果收入排名全省前十吧好像,因为收入排前的话会给其他贫困县发补助,导致自家年年亏,甚至gwy和老师都发不起工资了,后面县领导升职了调走了,留下一个烂摊子,新领导实在没办法了,下一年按真实情况再虚高一半还是多少报上去,结果收入一下子退到全省倒数,当时据说非常震动,zy都派人下来调查了。 |
民企少报赚钱,官员多报升官。两者的拉力赛。 |
大部分回答都在扯淡,十分不专业,对GDP核算一窍不通。有的人把GDP核算中的行业增加值跟企业交增值税的增值部分搞混。 我从专业角度回答: GDP是核算数字,不是统计数字。各国GDP怎么核算出来的,都是黑箱内部操作,除非统计局内部的相关司局,外人难窥其中奥秘,只能进行反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反推出来的关系会在一些重大年份失效。 1、关于GDP瞒报的问题: 我国的GDP是按照生产法核算的,规上企业才直接计入GDP。支出法是根据生产法拆的三大需求。收入法具体不太了解,我倾向于也是从生产法拆的各部门收入,因为个人收入统计是一笔糊涂账(如果有人了解过各单位(哪怕是一类事业单位)怎么核算社保、公积金基数的,一定对我这句话感同身受)。 规下企业一般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多的地方GDP一般会被低估。 因此,民营企业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福建等省份GDP应该被低估,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北方省份GDP相对高估。 但是,现在核算GDP的权限已经收归中央了,不存在地方瞒报的问题了。 2、关于GDP和税收的关系: 税收是GDP是相关关系,但非因果关系。 GDP是增加值概念,这个增加值和企业产品的增值部分不是一个概念。 从生产法的细分法,GDP为各行业的增加值,细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规上企业的增加值是计入生产税净额的,但规下的不计入。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各国GDP核算过程都是黑箱,是先有GDP分成四大部分还是四大部分合成的GDP就不得而知了。 私营企业避税偏好天然更强,一般会通过增加劳动者报酬、增加营业开支等手段避税,客观上会拉低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但可能间接拉动了其他企的收入,并发挥乘数效应,拉动更多GDP。我国仍然以中间税为主,规下企业一样要交增值税,因此对税收影响并不严重。 |
还真不是!南方水的更多。 上楼那个城市爱好者看了十年数据,也没有看出所以然。 最水的省份,湖南、福建、河南,公认的三位龙王。 其次是江苏、安徽、湖北。再来就是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已经挤过水了,算是比较干的地方。 前七的水省,除了河南,都在南方,福建、江苏又是东南又是沿海。GDP和税收有整关系,但不是绝对正关系。正关系就是税收高速增长,GDP一定高速增长。并非绝对正关系,是因为GDP高速增长,不一定税收高速增长。原因是服务业,尤其是规模以下服务业的增长,这时企业是免征税的,此处也是GDP注水最疯狂的地方。湖南人均社销水平能超过广东,这就是一个笑话。湖南GDP比江西多个5000亿是有的,像现在一样地财比不过江西,GDP却多1.6万亿,我都觉得羞愧。。。匿了 |
本科时候的一个老师在市人大有活,据他说瞒报和注水都有,上面知道下面造假,下面也知道上面有这个需求,大家心照不宣,别太离谱就过去了。 后来,认识某省统计局的一个人,饭桌上说闲话,讲每年的数据收上去会做一些比例调整,特别是省之间会扯平瞒报和注水,有时候还要打回去重做。真话上面要听,各地也都要过得去,至于改没改,大家都知道。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
为什么小米造车成功了,造CPU却失败了? |
我国的产业升级成功了吗?能像德国日本那样 |
为什么最近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基金产品都开始 |
中国猪肉还能回到十二十三元一斤水平吗? |
房价下跌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
为什么普通人一年存三五万都很难? |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
委员袁小彬建议拍卖特殊号码车牌,满足车主 |
国企一般不涨薪,那怎么抗通胀呢? |
美联储接下来选降息还是选内爆?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