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为啥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的人均GDP没有停滞和失去?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为啥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的人均GDP没有停滞和失去?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为啥只有美国的人均GDP一直都在疯狂正增长?完全不像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他们那样不是失去了20年就是失去了30年,停滞倒退的非常厉害。为啥日本和德国其他…
除了老欧洲直接跳过了房地产,用大航海来实现了工业化。
所有的后发工业国,工业化起点都是房地产,无一例外,韩国(所谓的汉江奇迹)、日本(所谓的昭和时代)、美国(所谓的美国梦)都是。
因为后发工业国在造船领域失去竞争力之后,只有先依赖本国居民承载巨额债务来实现工业发展,否则国家扩不了债啥都发展不起来,而房子就是最合适不过的债务承接载体,这种由农业社会通过房地产转向工业社会的过程叫第一次经济转型。
房地产经济通常是一定会成功的,因为房子没法对外卖,只有本国居民来承接债务,别国想干扰也干扰不了,在此过程中GDP一定会飞速发展,同时必然会伴随白色家电产业的崛起,中国市场当年充斥着日韩进口家电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国产白色家电崛起也是这个原因,但居民通过房子承载的债务总额过高之后,政府就必须将房地产包袱甩掉,也即必须找到房地产经济的接盘侠,完成第二次经济转型,第二次经济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债务外转。
这个接盘侠要么是船、要么是车,否则工业产能过剩的危机会迅速席卷方方面面,债务外转就更别想了(注意:互联网和计算机等领域再怎么发达都解决不了工业产能去化的问题),第二次经济转型的核心只能是大宗工业品,汽车、轮船、飞机(注意:飞机产业一般是最后一项,因为飞机产业难以消耗大量工业产能,其债务需求量又是最大的,所以一般只能放到第二次经济转型的最后一步去建设)。
所以,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要经历一次房地产泡沫爆裂来完成破茧重生,经济发展方向重点转向汽车和造船领域,否则经济倒退是必然会发生的,这个经济转向过程极其痛苦。
美国、日本、韩国、包括现在的中国无一例外都是同样的过程,甚至我国隔壁的邻国越南,也在尝试甩掉房地产这个恐怖的包袱,进军汽车行业。
但汽车、造船行业同样也会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美国底特律现状就是美国汽车进入存量市场的一大缩影,所以政府在汽车产业过剩之后必然会全面走向第三产业,即完成第三次经济转型。
(注意:所谓的第三产业并不是单指服务员、外卖员、律师、医生等服务型行业,而是所有依赖于体力、脑力劳动本身直接实现债务转移的产业经济模式,包括软件、互联网、金融法律服务、医疗、教育、文旅、生活家政服务等等一切对自然资源依赖极小、债转比例却极大的产业模式。)
美国当年的互联网产业革命(互联网产业革命甚至搞出了金融危机,互联网产业革命也是美国第一次执行“美元潮汐”的直接原因)和医疗产业革命就是典型的第三次经济转型动作 ,美国大学生需要承担巨额的助学贷款也是这种经济模式下的必然结果。
而日本、韩国第三次经济转型失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先决条件(即:主权,因为没有主权,日本连飞机项目都不得不放弃),只能依赖于第二次经济转型的成果存活,在此种现实背景下,日韩跟随美国全力阻止中国完成第二次经济转型也是必然。
美国现在依赖于第三次经济转型的红利,通过向全世界范围输出债务以维持其地球统治者的地位,当美国发现有任何国家进行第二次经济转型时,必然会通过阻碍其输出产能的方式阻挠其债务输出。
因为美国去工业化完成以后,既不会有产能过剩危机,同时也失去了工业进步的基础,其依赖于工业经济模式的军事科技发展是不可能永远遥遥领先的。
而通过第三产业对外输出债务的方式只有两种:平台管理和知识付费(即所谓的铸币税和专利费),这两种债务输出模式极度依赖规则的保护,规则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暴力机关。
美国所采取的方式就是“美元潮汐”,“美元潮汐”背景下,工业国的产能输出必然会遭受严重影响,因为前面是原材和能源价格高昂,后面因为出口挤兑而无法实现债务输出,前后受阻会造成工业国相关产业链全面崩溃,而工业国基本都是通过全民承担巨额债务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即便面临相关产业链崩溃也无力再次通过全民承担债务的方式挽救相关产业链。
如此便使得工业国转型失败,坠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注意:“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第二次经济转型失败后,巨大的内债无法对外输出,反向堆砌在居民头上使国家彻底失去扩债能力而失去经济发展潜力。
所以,目前当然只有美国能一直保持GDP的增长,因为美国依然在通过“平台”在向全世界输出债务,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全部加起来也无法撼动美国建立起来的世界经济规则,当然得继续承接其债务。
只不过,美国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阻碍(俄乌和中东)没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中国近几年虽然比较痛苦,但也能明显看到转型成功的希望。
当然,这个希望也必然是充斥了危机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说的有点大了,但了解政治经济学,或许能帮助大家更好的选择未来。
ps:
1、关于扩债与债转的相关文章参见:“债转”;
2、关于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的解读:政治权利也叫制定规则的权利,政治经济也叫规则经济,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规律经济,政治经济的背后都是博弈,政经学专业课中就有《博弈论》,不过一般是选修课。
3、关于“美元潮汐”请知乎直接搜索,各种文章充分解释过了,我也写过相关文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美元潮汐“
4、关于债务流转的解释我还是写上吧,可能部分网友对经济学中的债务还是存在一些误解。
经济学中的债务体现的是无差别的劳动价值,只是采用货币代表去计价,货币代表(也就是法币,我们通常所说的“钱”)本身不是债务,且没有价值,仅起到信用媒介的作用,经济学中的债务一旦生成就必须通过劳动价值去归还,是没办法通过用“钱”去归还来消灭的。
例子:
所有人的劳动价值都是等值的,但因劳动成果的不同,所有人的劳动价格并不等值。
比如:张三的劳动价值是1元,但其劳动成果卖出了10元的劳动价格,如此张三每花掉这10元就欠下了9元的劳动价值,李四、王五等人的劳动价值也是1元,但其劳动成果却只卖出了0.5元的劳动价格,李四等人每花掉这0.5元就等于还掉了0.5的劳动价值,所以双方通过贸易流通将彼此的劳动成果予以交换就实现了债务的生成、转移与归还,张三欠下的劳动价值由李四等人还掉了。
这就是债务流转的基本逻辑,也是资本论中所说的“剩余价值剥削”,而政府扩债是因为政府掌握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铸币权,所以政府可以凭空扩债,通过自然资源的流转和信用扩张来让居民承接债务,从而有了巨额的资本从事产业扩张,至于政府具体是如何从事产业扩张的,可以参考文章“债转”。
5、相关体系书籍:


6、朋友们从其他途径看到本文的语音或视频版,都是一些做自媒体的朋友觉得有趣转载过去的,跟我没任何关系,我只是偶尔写一些文章博大家一乐。
GDP背后其实代表的是全世界资金的流动活跃程度。
换句话说:“除了中美还在疯狂搅动世界经济,其他国家都是一潭死水。”
这个问题里绝大多数答案是从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上分析,认为美国的科技产业是其高速发展的原因。我想提一下我认为更重要的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相比欧洲,美国是一个经济上更偏右的国家。经济学里效率和公平之辩虽然粗糙,但大体上的确能反映出发达国家面临的政策选择。美国税收系统对高收入人群更有利,对资本和跨国企业更有利,对市场天然垄断的企业容忍度更高。美国的福利系统更弱,工会保护工人能力更弱,国民生活兜底的保障更低。这些无论在中国还是外网都被人喷的经济政策,是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把蛋糕做大的。
第二个原因是在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和欧洲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宏观政策。欧洲选择了政府勒紧裤腰带,在货币政策宽松的同时严格控制各国赤字率,而美国在金融危机后没有表现出任何财政纪律,尤其是拜登政府在高通胀情况下的举债。我认为这个趋势在逆转后会让美欧增长率也有一个逆转(就像2000-2007年欧洲没有财政纪律导致了接下来十几年勒紧裤带)。




假如真的要提产业结构对增速的影响,我也认为科技产业不是最佳的解释,石油才是。美国主导的页岩油革命让美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从立法限制石油出口的石油进口国转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供应商。无论是从就业人数还是产值来看,这都是比科技产业更重要的增长点。另外,在产业结构上,美国可以被当成是澳大利亚+英国。依赖挖矿的澳大利亚是唯一比美国增长更快的发达国家,而依赖金融和软件科技的英国是欧洲病夫。


最后,我想提一下,美国和欧洲经济政策的不同,有更深的政治原因。美国的人口结果导致它必然会选择更弱的工会,更右的经济政策。欧洲在一体化过程的某个时期必然会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强施财政纪律。这些政治基础并非铁板一块,所以过去的表现未必可以长久持续。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同样作为发达国家,美国的GDP稳定增长,而欧洲日本这三十年来则增长缓慢,甚至还有倒退,这就导致美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7万美元了,而其它发达国家还停留在4万美元附近,这是现状和事实。
从经济学理论上来分析,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没法再突破了,也就是达到增长的极限了。所以经济增长将会放缓停滞。欧洲日本还是符合这个规律的。本质上来说,就是和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因为产业升级失败,陷入经济停滞和衰退的逻辑是一样的。
那么要摆脱这种增长瓶颈,就需要进行产业升级突破,不断地开拓经济增长新的赛道。而西方世界这30多年能够不断进行产业升级的也就是美国了,从个人电脑图形化,到互联网革命,再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最近的AI,所有的技术革命都是美国引领的。
但导致美国与欧洲日本拉开差距的本质原因却是从互联网革命以来,美国不再向以前一样通过产业链分配将这些产业红利分给自己的小弟,而是直接吃独食,看看谷歌推特油管脸书苹果微软英伟达这样的企业,等于拿全世界作为它们的市场。按照殖民时代的说法就是,欧洲日本是美国高科技公司的殖民地,给这些公司提供原材料(高端人才)和市场。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世界上的互联网巨头,除了美国的那些,就只有中国有对应的,欧洲日本一家都没有。
按照教科书理论分析完,我们还要用政治经济学的方式来分析一下。
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龙头老大,美元是美国统治世界的基石。美国只要印美元就能从世界换来各种商品,所以美国一定是以消费为主的经济体,而且必然要巨额逆差。
而为了维持这个巨额逆差,就必须要保证美元的高汇率。也就是美元的名义汇率要高于其实际汇率。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物价对比分析出来1美元约等于3元人民币,但是美元汇率现在是7元人民币。如果美元汇率跌到3元人民币,那么原来10美元价格从中国购买的商品就变成23美元,美国人就买不起了,美国人买不起了,就会导致美国的消费下降,美国的消费下降,生产商品的国家就不能获得足够美元,就会减少美元的使用。美元使用的减少会降低美元的信誉,进而导致美国无法通过印钱来换商品。
美国为了维持美元的高汇率,采用了美元潮汐的方法,在每一轮的美元潮汐中,导致欧元日元英镑的汇率不断走低。比如每次美联储加息周期,各国也必须跟着加息,但无法阻止热钱回流美国,从而推高美元汇率。而到了降息周期,各国又必须跟着降息,热钱流出美国,但是美元汇率的下降却不多,就像某国油价涨的时候一次涨几毛,跌的时候一次跌几分,经过几轮涨跌循环,再看美元对这些货币的汇率,已经涨了很多了。从而使得它们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与美国越差越大。
美国这个玩法,一旦美元与其它货币的汇率相差太大,会极度有利于欧洲日本等国家对美国的出口,进而导致美国本土的企业竞争力受损,出现产业空心化的情况,欧洲日本可以借出口的增加,获得经济增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美国靠签广场协议强制欧洲日本提高汇率来纠正美元汇率过高的情况。
但自从90年之后,美国开启新一轮的美元汇率升值周期,一方面美国依靠信息革命完成了产业升级,那么传统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就不再尖锐了,另一方面某国的崛起挤占了欧洲日本的生态位,所以欧洲日本就只能停滞衰退了。
2023年,美国的银行倒闭潮,宁是半点看不到是吧?
增发货币,增到把银行干倒闭了,还在那人均呢?
马上要赶飞机,正好看到前排几个吹美国的回答,我要是美国人看到都得觉得不好意思。
就简单说一下吧,下面这个图是某两个国家的发电量,哪个国家在【疯狂正增长】,哪个国家在【停滞】,一目了然吧?
在没有发生下一次能源革命(比如常温超导,可控核聚变)的情况下,发电量和实体经济活跃度正相关,这个没错吧?
你们觉得下图那个蓝色的国家,到底是美国呢?还是中国呢?


20年前就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了。
1994年,日本经济十分辉煌的时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东亚奇迹的神话》的文章,提出东亚经济是没有牢固基础的“纸老虎”。克鲁格曼明言,东亚奇迹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资源的投入,虽然经济取得了高度增长,但效率并没有提高,技术创新也只停留在应用层面,不具有可持续性。1996年,克鲁格曼在《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中坚持了原有观点,并提出“东亚奇迹”根本就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
同样一位美国的知名学者亨廷顿也对比过东亚、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增长,他认为,东亚乃至很多新兴经济体没有学会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精髓,他们太容易接受汉堡包,不容易接受大宪章,而后者才是近代以来西方引领全球的关键。
冷战结束后,表面看起来,亚洲新兴工业国不断崛起,美国的经济中心地位受到挑战,198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比重约为30%,而到2021年仅剩16.6%,从2010年起,美国就已经不再是全球第一工业大国。但很多关键性指标表明,最近四十多年来,美国的创新领导力没有衰落,反而有所加强。美国作为全球科技中心的地位没有衰退,反而在强化。
尤其是美国在基础科研的绝对领先地位、企业研发实力、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灵活、宽松、高效的科技管理监督模式(这一点尤其重要),使得美国始终能够以的创新引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经济增长是靠创新驱动而非过度投入资源。
反观东亚的中日韩,或者欧洲的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政府在基础科研和管理上拥有绝对话语权。政府是科研机构的主要出资者、举办者,也牢牢掌握对科技的管理和规划权,甚至很多国家公立机构的科研人员都被视为政府雇员。这种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更适应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重工业,可以充分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是在新技术革命中已经远远落伍。
因为在美国,通往奴役之路是中小学生必读书目。通往奴隶之路一出现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哈耶克的残影,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诺贝尔奖一样,是急促的鼓点;奥地利学派一样,是飞扬的流苏;自由市场一样,是蹦跳的脚步;撒切尔夫人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无形大手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在冷战期间,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变化哇——哈耶克!
这是因为美国的现状充分说明了唯GDP论的问题---我之前的回答也说过,美国gdp虽然一直在上升,但再多的科技也并没有改变美国普通人民生活水平的下滑甚至一不留神有一天就有可能被它的中美洲后花园哥斯达黎加超越。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赛博朋克。
因为只有美国始终保持了技术产业的开拓进步。
1980年代初
美国的龙头企业:IBM,AT&T,美国钢铁,GM,福特,波音,GE等
欧洲的龙头企业:奔驰,大众,西门子,飞利浦,巴斯夫,拜耳,ABB,菲亚特,空客等
1990年代
美国的IBM,GM,福特,AT&T,波音,GE等企业都还在,也很强,但是挺立潮头的企业已经是微软,英特尔,AMD,思科,雅虎等
欧洲的龙头企业:奔驰,大众,西门子,飞利浦,巴斯夫,拜耳,ABB,菲亚特,空客等,不过爱立信和诺基亚两个电信企业崛起
进入21世纪
美国的IBM,GM,福特,AT&T,波音,微软,英特尔,AMD,GE,思科,雅虎等企业都还在,大部分依旧很强, 但是挺立潮头的企业又加入了苹果,谷歌,META,英伟达,亚马逊,特斯拉,spacex......
欧洲的龙头企业呢:奔驰,大众,西门子,飞利浦,巴斯夫,拜耳,ABB,菲亚特,空客,爱立信,诺基亚等
情况还不够明显么?
其实进入19世纪晚期,美国经济大幅度超越欧洲日本是历史中的常态,20世纪初时美国人均产值就远超绝大部分欧洲国家,只有英国勉强和美国相当。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主要原因是二战后美国开放了自己的大市场,给这些盟国使用, 而部分主流工业产业欧洲和日本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阻挠美国企业,最终导致美欧日的人均产值趋近,但是这并非常态,一旦美国稍微注重一点自我保护,以及美国开拓的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到先得的排他效应难以被非关税壁垒等对冲,欧洲和日本的再次落后于美国就是必然的。
美国很有活力,这种活力很奇特。有可能是持续的移民造成的,但加拿大也没有这种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才有的活力和阶级变迁在美国那一直有。美国的几大市值老大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居然全都是new money。在这样一个几百年的国家里。。。。
可能这真是纯粹资本主义带来的活力?
另外和其他发达国家比美国的福利特别低,最低的人均寿命,67岁以上才能退休,昂贵的医保和大学教育。其它发达国家承担的社会负担全都压回美国国民那了。
这可能对个人是灾难,但是对国家好处无限,一切的一切都迫使美国人不能躺,国家的预算可以到处花,对富人的待遇优待和流动的阶层驱使人往上爬。
因为有汇率大法。
美元可以无限制的升值。
普通国家如果汇率存在高估,就会形成服贸逆差。
外汇储备就会减少,等到完全耗尽之时,汇率还是会被迫贬值。
印度服贸也有每年1000亿美元的逆差,但人家有每年1100亿美元的境外汇款,其实两者是打平的。
而美国服贸逆差就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海外汇款基本也是美国贡献的,也就是说因为美元的高估,美国每年流失的钱是一个天文数字。
那美国又有多少外汇储备?
以前看过一个统计,大概也就够补上美国半年的逆差吧。
那美国又是怎么让美元无限制升值的?
从明面上看是美元国际货币在起作用。
比如发展中国家需要让外汇储备保持在gdp的20%左右。
假如广大发展中国家的gdp一年增长了10%,那么它的外汇储备就应该同步增长10%,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同理也应该增长10%。
假如全球发展中国家一年增加4万亿美元的gdp,就等于需要增加8000亿的美元作为外汇储备。
美国靠着每年8000亿的新增美元需求就可以补上逆差这个无底洞。
这就是美元国际货币的底层逻辑。
但实质上这个国际货币理论存在很多漏洞。
1.世界经济不一定总能保持在8000亿美元的名义增长,但美国的逆差可是每年都有8000亿美元的规模。
2.美元不可能一直在他国外汇储备中保持绝对的份额,尤其是中国的发展,人民币也正在变成他国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挤占美元原本的份额。
以上两点发生哪个对美元体系都是灭顶之灾,更可怕的是它俩居然同时发生了。
所以可见的2016年之后美国一系列反常行为其实都是在消逆差。
明的是特朗普上台后的中美贸易战,美国给中国商品加征各种关税,当然日本、德国这俩盟友它也没有落下。
暗的则是在全球各地挑起战火,只要一个国家的战火被点燃,这个国家的避险资本就会逃往美国,帮助美国消逆差。
2022年的俄乌危机亦是如此,自从俄乌危机开打,欧元汇率大跌,欧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地位也就随之大跌,美元不仅挤占了欧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还趁机吸纳了大波欧洲资本。
这里很多人肯定就有问题了,美国知道自己汇率高估为什么不让美元贬值?
美元如果像日元似的,贬值个40%-50%,美国的服贸逆差不就基本缓解了吗?
如果还不够贬值个70%-80%,只要贬的够狠,逆差都能消失。
确实如此,但问题是那个时候的美国GDP又占世界的多少份额了?
要知道美元之所以是世界货币,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是世界经济总量最高的国家,美国的GDP比世界第二的中国还要高出40%以上。
如果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总量最高国家这个头衔,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也就成了个笑话。
所以美国GDP必须要拿下世界第一。
如果国内的经济不行,那就用汇率大法,强行让美国GDP升值到世界第一。
这就是美国一边在不择手段的消逆差、一边还要维持着美元高估的真实原因了。
美国忍受不了GDP被中国逐渐赶超的趋势。
2016年中美贸易战之后的美国GDP其实不取决于美国本身,而取决于中国。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2016年中国GDP是美国的60%,7年过去2023年中国GDP也只有美国的68%。
7年时间中国是美国GDP的比重只拉近了8个百分点。
有人高呼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了。
其实如果你对比一下2016-2023年的日本,就知道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在缩小。
比如2016年中国GDP是日本的225%,2023年预计是433%。
7年间中国增长了2个日本。
为什么近7年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只有中美之间经济相对差距没怎么变?——原因就是美元的升值,美国想要维持美元霸权以及世界霸主的地位,就需要让美国GDP保持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
所以中国GDP增长多少,美国GDP就需要增长多少,美国经济增长不够、美元升值来凑。
2年前是俄乌危机帮美国渡了个打劫。
现在眼看着美元又有了贬值的趋势了,美元如果一贬值,GDP恐又会被中国拉近。
所以新一轮的羊毛又要割起了。
中国割不动的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替代者,它必须足够的肥,就像整个欧洲那样的肥。
我看有日吹还在畅想着美元贬值之后,日元重新步入升值轨道。
恐怕不可能了。
美国需要有一个倒下去的国家帮其弥补因为美元高估造成的每年数千亿美元的逆差。
美元如果真的贬值了,中国GDP岂不是几年时间就会到达美国的80%、90%甚至100%了?
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
所以现阶段中美对抗的局面下,美国拉小弟下场给自己补血就会变成新常态。
日本这种产业凋零的国家是真的很适合下手,因为即使日本被吸干了,美国发动全球经济学家在舆论场上一造势,就会变成——日本经济因为汽车产业的失败而崩塌,中国为罪魁祸首,很合理,极其合理。
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美国不能击倒对手,还真有可能拿小弟祭旗,尤其是其中最衷心的那个。
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放水救市,除了倒霉的雷曼,大小摩、两房公司等一众次贷危机肇事者,不单没倒,反而愈发做大做强,资产规模目前创造历史新高,与之对比,德国顶级投行德意志银行,金融危机到现在股价都趴窝没起来,一蹶不振。
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等新赛道,只有中国是美国对手,欧洲日本没有一个企业能打。
总结下,因为美国有金融霸权,能收铸币税,能割全世界韭菜回血,而欧洲没有金融霸权,能保证自己不被美国割韭菜就不错了。
因为美国是3亿人口,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而欧洲比较强的英法德都是几千万人口级别的国家,天然就没有充足的市场规模、人才规模优势搞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等新赛道,只能眼巴巴望着中美在新赛道上分肉,自己只能守着日渐没落的传统制造业维持现状,现在欧洲汽车本土市场也要面临中国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汽车海啸了(德国媒体原话)。
俄乌战争又让欧洲失去了廉价能源,美国又背后捅刀子,用《应对通胀法案》和《芯片科学法案》吸走了一部分欧洲的制造业,欧洲的日子只能是江河日下,当然这个过程还是比较漫长的,毕竟有几百年的发展底蕴在。
总结下,美国人均GDP没有停滞和失去,一方面是美国可以吸血别的国家救自己,另一方面美国有欧洲没有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等新赛道还在继续发展。
什么时候美国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等新赛道在与中国竞争中战败,且美国失去金融霸权不能再吸血别人了,就是美国人均GDP开始掉落的时候。
所有的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都具有类似的特征,产业结构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但服务业成为经济主导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非原因。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达的结果而非原因
产业结构变动呈现的一般规律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工业份额在工业化阶段迅速上升,达到峰值后平缓下降;服务业的产出比重相对平缓但持续上升,最终稳定在较高水平,同时劳动人口由农业逐步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形成服务业就业占据主要份额的局面;经济形态也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再向服务经济转变。
从1950年代中后期,美国工业比重就开始下降,从196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初期,美国接连发生了多次经济危机,与以往不同,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被称为滞涨(Stagflation)。
直到1980年代初,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一波技术革命才使得美国经济走出萧条。这表明,技术的相对停滞,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或增速放缓,才是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而并非是产业结构。
长期来看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都是技术进步,当然,这里的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配资效率、管理水平和工艺改进等等。因此,如果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关键还是不断实现生产效率改进以及技术革新。
日本韩国等后发国家发展停滞的原因
前面的讨论主要是从封闭经济的角度出发的,没有考虑后发国家的赶超历程,如果我们看典型的后发国家赶超的经典案例,比如日本和韩国,赶超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机制,往往可以更多地利用国外技术、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
从产业结构变化来看,如果后发国家某个行业技术水平和要素投入量都大幅增加,同时又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那么该行业在国内经济中的比重也会上升。日本、韩国以及随后的中国等东亚经济体基本上都是依靠引进或模仿国外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实现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赶超经济缺乏维持总量经济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一旦制造业出口减速,行业间要素流动机制就会发生作用,资本和劳动可能大幅向服务行业转移,而且往往伴随着经济增长下滑。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日本、韩国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制造业比重快速、大幅上升,而后又迅速下降,并且经济增长减速甚至陷入停滞。
与此同时,如果技术赶超乏力而国内创新能力不强,那么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率也会大幅下降,从而加剧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美元周期性外溢的冲击
以上关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描述还无法回答为什么只有美国的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随着美元流动性的进一步扩张,一张以美联储为中心,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参与的排他性超级国际储备货币供求网络已形成。与美联储建立长期性多边货币互换协议的五家央行实质上已形成一个长期互换的“C6核心联盟”(美联储、欧洲、瑞士、英国、加拿大、日本),一起充当了美元的信用保证。
美联储的加息和降息主观上和客观上对世界上其他的国家都造成了冲击,表现为周期性的美元货币政策外溢的影响,不但直接影响了大宗产品的价格,还会造成资本要素的行业间转移以及在岸和离岸的流动,这意味着债务危机和汇率危机,也是美元对全世界的收割。
通过美元货币政策的周期性波动,另外一个结果就是,美国这种以消费驱动,高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恰好是其中的受益者。依附于美国股市的科技公司获得了充裕的现金流,得以持续的投资于科技创新,这才是美国长期保持增长的核心。而其他发达国家,二战之前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后发的发达国家比如日本韩国和德国,都受制于美元的外溢性影响。
GDP这玩意儿有个巨大的漏洞,我辛辛苦苦干一年挣了20万存起来,和我借款20万吃喝玩乐花了,创造的GDP竟然是一样的
因为美国的国内外市场都够庞大,对外有个体量不亚于自己的欧盟,国内又是全世界最庞大的市场。加上美国本身就是粮食 石油 已经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第一出口国。从80年代到今天的每次技术革新都出现在美国。这样的国家经济停滞才奇怪呢。
尤其是2022年起各种饭碗回流回欧美,拜登政府承担了部分企业福利后,美国的就业率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所以肉眼可见的gdp和人均gdp节节攀升。
所以我从来对那些阴谋论嗤之以鼻,事实上二战以来美国才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第一,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太香了。
强如美帝,二战后直到1970年前,一直都是规规矩矩搞制造业、提升产能和生产效率,老老实实进出口。
但1970年代,美国人居然发现美元不用挂靠黄金就可以保持世界货币的地位,信用货币可真香;
1980年代,美国人又发现巨额贸易逆差居然不会影响美元汇率(要靠政府出面协商才在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压低了美元汇率),印钞就能无限买买买更香;
2009年,美国人又又惊奇的发现量化宽松也不会影响汇率,房价股市一直涨那是香上加香;
2020年,美国人又又又发展直接给老百姓发现金也不会影响汇率,不劳而获那是香妈妈给香开门——香到家了……
我要是能没事儿就印美元各种买,买完石油买成品,买完成品买股票,买完股票买房子,没有钱了接着印,我的人均GDP会更坚挺,信不信?
毕竟,老子虽然印的美元多,但发的美债更多,左手做生意赔出去,右手发美债收回来,经常还能赶上经济形势波动、金主争抢避险资产,美债越发价格越高,这样的游戏我怎么好意思不玩呢?
第二,毕竟是全球创新中心、资源大户、移民首选,实体经济的坚挺也不是日欧能比的。
英国抓住工业革命的红利,独霸全球100年;德国在电气革命中抢得先机,可以发起两次世界大战;日本首创精益生产,巅峰时期可以买下美国……
而有个国家,50年代引领了DNA生物科技,70年代引领了军工航天技术,90年代引领了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10年代引领了移动互联网,20年代引领了人工智能大模型……
而这个国家还是世界上石油产量最高、粮食产量最高的国家……
下面这个回答链接是我前些年所写,该回答详细的分析列举了近些年美国的教育、科技、工业、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和优势。
美国的衰落已经无可挽回了吗?
回答太长没耐心看的话,总结一句话那便是:
现在的美国相比较80年代,优势是更大了,根本原因在于80年代美国的重工业遇到了苏联的强劲挑战,在各个领域都能对美国施压,美国的轻工业、制造业遇到了欧洲与巅峰日本的强劲挑战,在各个领域都能对美国施压,那时候是美国相对全球优势最小的时候。
现在因为苏联的消亡与欧洲、日本不比巅峰的发展速度,美国的优势比80年代大的多,中国虽然高速发展,但是中国还没有达到苏联、巅峰日欧对美国的压迫力,所以美国的经济表现就如同题中提及的人均GDP。
全球是个大市场,存量市场的竞争完全看优势的大小,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历史上美国人能被逼到什么份上,军事上美国人时刻担忧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遭遇毁灭,经济上美国人绝望的认为欧洲+日本将会取代美国,美国人只能在本土砸一砸日本车泄气,这些都是上世纪80年代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现在的美国不说高枕无忧,起码比上世纪80年代各方面遭遇激烈竞争好的多........说到底上世纪80年代虽然和现在的科技、经济水平有差距,但是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经济体主要是看同时代的优势,很多人觉得美国没有以前强盛是因为我国也在高速发展,如果你换位成一个"前苏联人"或者日欧人的视角,会感慨美国一骑绝尘的优势,在我国或其他国家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苏联、日欧的最强对美压迫力水平前,美国还能过一阵舒服日子。
德国准备官方推空气热泵,政令没推呢,德国生产空气热泵的企业被美国收购了。法国阿尔斯通高管被美国扣押,后来阿尔斯通被美国收购了。
因为GDP统计口径可以改啊!
律师费、二手车、二手房等等、这特么在咱这是资产转移,在彼岸是GDP。
疫情期间居家,自有住房者按周边租房价格算GDP。
黄赌毒算GDP。
老百姓买枪支弹药算GDP。
就问你服不服,赶得上吗?
在美国你点一份酸辣土豆丝12美元(差不多一斤),并且还要现场纳税。
在中国你点一份酸辣土豆丝12元人民币(差不多一斤)。但是这个土豆实在出厂的时候纳税,出厂价格差不多0.8元/斤吧。
简单得说,中国gdp是出厂计算。美国是终端流入消费者计算。
也就是说,同样一盘土豆丝,中国创造了0.8元人民币的gdp,美国创造了12美元的gdp。
再比如你去理发,在中国花了30人民币,但是这个30元除非你是用美团,抖音团购。用现金或者移动支付转账是无法统计成gdp的。但是在美国理发30美元,但是要额外交税。这个时候,同样的理发,中国的gdp是o,美国是30美元。
还有房租,你们租房子交过税吗?没有吧,但是,美国会交。全中国少说几千亿的房租市场gdp也被漏算了。
你如果真去了美国,你会发现,美国人按照gdp购买力人均收入绝对不可能是中国6倍,顶多也就是两倍左右。
1月17日更新,
已经收到很多私信辱骂了。我只是说事实,但是我发现很多从没没有去过美国的人在喷我,说什么美国人不吃土豆丝。拜托大哥,我只是用土豆丝举例子,你可以把土豆丝换成炸鸡,牛排,汉堡。但是改变不鸟美国gdp是按照终端算法的事实。
再说几个遗漏点。
美国是有房产税的,仅此一项,同样的国土面积,每年至少凭空比中国多出了几千亿美金的gdp。
在美国处处都有税收,它们有严密的税收制度,逃税非常难。而在国内,普通的小公司,门店,夫妻店,夜市摊,个人工作室,自由职业者几乎都不怎么纳税,找个会计把营业额做低一点就可以,(比如餐饮行业免税额度为15万。那么很多餐厅一个月营业额50万甚至更多,直接做成15万的帐就可以了。如果发票不够,直接给客户送小礼品免开发票,我相信经常去吃饭的朋友都遇到过)那么一个餐厅明明一个月创造了50万gdp,但是官方只统计了15万。
目前官方对这种现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真正的纳税大头是那些国有企业。
所以,如果按照中国的gdp计算,美国是被高估了很多。
也有可能国家需要闷头发展,韬光养晦的策略。
GDP绝对值这个东西,
大体上是用来前后对比而非左右对比来看才有意义的。
大白话就是美国GDP和中国GDP本来就是各看各的,横向对比的话,没啥意思。只能是纵向对比,自己和自己比,标准一致的情况下,观察一下变化,看看正不正常,要不要调整干预啥的。
如果一定要比,就是比增速,但是体量不同,叠加汇率变化,这种增速对比往往失真到无趣的紧。
就和江苏GDP远高于浙江GDP一样,江苏的经济就好于浙江么?从体感上数据上来说,浙江的富裕程度和消费水平应该要比江苏强。




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江苏的产业结构及形态比浙江的更容易出GDP,谁让浙江的民营经济个体户更多呢?
自然,浙江老板满世界溜?,全球赚钱回家花也是有的,但是不改结论。
那就是,GDP这个东西,大概参考一下就行了,这个东西不是一把尺子可以量天下,甚至它连尺子都不是,也许更象个记速噐而已。
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太空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90年代计算机这块突飞猛进,几乎是美国独自在前。此次工业革命,如果按国家而论,T0选手只有美国一个,而且计算机这块是断层的领先,有个话这么说的,全球软件如果都合法付费,美国人的财富还得上个台阶。
好在有盗版
2000年美国市值最高的企业好像是通用电气,沃尔玛,微软
现在是英伟达,微软,苹果,特斯拉谷歌亚马逊等等
首先,美国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环顾一下我们周围,所见所用绝大部分是美国发明的。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了战后的恢复和重建,有一批西方国家迈入发达行列。
特别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这些国家的技术水平与美国已经不构成代差;在经济规模上,与美国的差距也在逐步减少。
但到了八十年代,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IT产业,在美国兴起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
这场信息技术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当年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经历了约200年的时间,才彻底影响和改变了世界。
而信息革命在大约一代人的时间里就彻底改变了世界。
从个人计算机,到互联网,再扩展到移动通信,美国使终引领着IT技术发展的方向。
它所创造的经济增量也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无可比拟的。
我们看上世纪最后20年,美国股市的名星企业,还是以通用为代表的传统产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IT产业龙头公司在美国股市上你追我赶,纷纷占据了前十名的绝大部分位置。
新冠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在医药研发领域的强大实力。
世界大部分国家采用的是美国的新冠疫苗。
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将航天发射由送入近地轨道每公斤数万美元,减到了数百美元以下,甚至有可能降低到一百美元之内。
这场舱天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带来航天领域暴发性增长,并创造出无数新需求。
其次,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打压竞争者。
冷战其间,通过与苏联的全面对抗,让与其争夺霸权的苏联烟消云散。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如日中天。
家电、造船业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霸主,汽车、半导体等多个行业都有了与美国一较高下的实力。
美国通过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大幅升值;限制日本的芯片和汽车出口,等多项手段并用,打断了日本经济的脊梁。
欧盟的发展及欧元区的建立,让美国再次感受到其地位受到威胁。
美国通过轰炸南联盟,输出次贷危机,挑动英国脱欧,恶化俄欧关系等多种手段削弱欧元,加强对欧洲的控制,严重限制了欧洲的发展。
今天对中国的全面遏制同样是为了保持美国在世界的全方位主导地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3 00:10:27  更:2024-01-23 10:21:02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