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31 省份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京沪破 8 万,8 省份超全国水平,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31 省份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京沪破 8 万,8 省份超全国水平,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31个省区市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上海、北京领先,且双双突破8万元;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8个… |
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减去各种各样的税 包括要扣除五险一金,相当于就是实打实到手的现金流 统计来源为工资,经营,财产,转移这四项 也就是打工,做生意,搞投资,赠予 从以上渠道获得现金流 假如你工资低无所谓,其他有投资赚钱 做生意赚钱,或者继承家业这些都算 大部分人其实就是打工一族,所以大部分人的可支配收入来源都是工资 如果你只有工资来源,就看每个月到手工资具体多少钱,这个钱大概可以理解为是你的可支配收入 家庭的要再按家庭数量再做一个平均 去年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 这个是全国的一个综合情况,就是说全国所有人去年获得的现金流平均一下,可支配收入在3万9左右,中位数3万3 相当于平均每个人获得了3万多的现金流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去年获得的现金流是高于,还是低于这个数据 官方还做了个收入五等份的分组 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 中间偏下收入组20442元 中间收入组32195元 中间偏上收入组50220元 高收入组95055元 大家还可以看看,自己在哪个分组,如果你去年获得的现金流在9万5以上,就是高收入分组 |
|
以上是全国平均的一个情况 下面我们来看看31个省的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
|
北京,上海领跑全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太多了,都到了8万大关!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还有多 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差的甘肃x3都到不了北京,上海的水平 可见不同省份的收入情况差距是很明显的 北上广,江苏,浙江,天津,福建,山东这些地方是明显经济比较好的省份 水平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其他就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了 而且很多省份就连3万都没有到 所以每次公布各种人均数据,很多网友觉得自己被平均,这个是真的 因为确实有这么大的差异,当然也有朋友觉得这些数据太少了,自己去年获得的现金流远远超过北京,上海的平均水平 这种朋友肯定也有不少,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还有很多兄弟姐妹,生活没有那么容易 真的是有很多平时没有能力发声的人,他们的收入情况非常非常低 困难群众的基数还是很大的 去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消费支出的增长大于收入增长,说明很多朋友生活压力是不小的 总体来看大家的收入基本上都是工资,经营性收入,投资收入,转移收入都少 这些都是少部分群体,有很多资产,非常非常富裕的肯定是极少数 大部分都是工薪阶层 |
|
要提升大家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一方面是要经济继续发展,产业升级,这样才有可能整体收入不断提升,有更多强大的行业崛起 当然另一方面要提升非工资性收入,比如说资本市场要搞好一点,让居民能通过投资多赚点钱,获取现金流,也可以提升大家的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高了,大家才有钱消费 因为这个就是现金流,大家的现金流多了,消费力才会提升 帮助居民创收,增加现金流,是对内需提振最好的事情 还可以减少税收,减少各种生活成本,也可以提升居民的现金流 都是提振内需的好方法 |
可见某些地区的发展是多么不平衡不充分,广东GDP全国第一,深圳珠海等地人均GDP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广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仅比福建高了一点点。 珠三角富得流油,可是粤西粤东,确算得上发展最落后的地方。粤东各个城市发展一般,汕头这种过了挺久才有一些起色,民间因为到处在外做生意倒是民间财富看起来还不错。粤西会更甚一点,不管是地方还是民间,都不咋地。 这种情况在第一经济大省出现,按理不应该,但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在这一点上,广东还是不如北上天津及江浙底子丰厚。 |
|
比较意外的是福建,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仅比广东低一点。在我印象中福建发达经济带是从厦门至泉州至福州。泉州的经济发达程度甚过于福州,厦门经济总量不大,但是厦门因为鼓浪屿和金门面对面,一早就是闻名全国的旅游城市,名气最大。而福建三明和宁德还有有那么多山区,可能是因为人少没有拖累人均可支配收入? |
|
泉州草庵 拿泉州来说,泉州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各种产业发达,有莆田运动鞋,有石狮服装,有石材石雕,有卫浴水暖,有茶叶陶瓷,有文旅产业,可以说都是些实体产业,硬实力和活力非常强。 |
|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与现代商业结合的非常完美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广大打工仔基层,被平均是避免不了的。头部富豪们的收入可以供上万人平均,所以这种平均可支配收入和公司人均工资收入数据一样,普通人看看就好,就是给公司报表好看,不是为了个体。 |
1、按wid(世界不平等数据库)统计,全球主要国家中,前1%人口所拥有的财富占比如下图: |
|
(1)俄罗斯断档式领先,高达47.64%。 (2)美国和中国紧随其后,分别是34.88%、32.63%。 (3)再之后是德国和法国这一对欧洲双雄,分别是28.63%、26.77%。 (4)被我们广为诟病的财阀国家韩国,前1%人群占有的财富比例“仅为”25.70%,比我国低了约7个百分点。 (5)日本和英国最低,都不到25%,其中日本24.80%,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仅为21.30%。 这说明我国富裕人民很富裕,直追美国。 2、从增速来看,我国一骑绝尘。1998-2021年,前1%人群占有财富比例变化如下表: |
|
(1)美国、德国、韩国大致涨了3个百分点左右。 (2)日本涨了约1个百分点。 (3)英国几乎没有变化,法国降低约1个百分点。 (4)俄罗斯和我国暴涨,其中,俄罗斯暴涨约12个百分点,我国暴涨约14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国一部人真的富起来了。 3、按最新的胡润财富报告: (1)我国拥有600万净资产(资产减去负债)的家庭508万户。这是高净值人群的门槛。按七普数据我国家庭户数约5.4亿户,因此合计占比约1%。拥有亿元人民币净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13.3万户。 (2)这群人中,有50%是实业资本家(企业主),30%是依附于实业资本家的顶级职业经理人(金领),有10%是包租公(不动产投资者),10%是投机客(职业股民)。 (3)在全球经济下滑,劳动者工资不涨甚至降低的情况下,这群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收益为11.8%。毫无疑问,此消彼长之下,贫富差距只会进一步拉大。 (4)他们对这个收益并不满意,他们希望年化收益能达到21.4%(他们希望未来3 年的平均年化收益可以达到21.4%)。我在想,不知各位工资涨幅能否达到11.8%,另外,如果各位对工资年涨幅的期望是21.4%,你们的老板会作何感想? (5)这群富裕的人,他们首先想的是把富裕传承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未来预计有18 万亿元的财富将在10 年内传承给下一代,49 万亿元的财富将在20 年内传承给下一代,92 万亿元的财富将在30 年内传承给下一代。” (6)他们不仅想传承物质财富,还希望传承“关系”。报告说,“无论是从上一辈继承,还是传递给下一代,高净值人群都认为最重要的是政商人脉关系。” 他们对关系非常重视,会主动建立圈层。“人脉关系是高净值人群最关注的社会财富。对于人脉关系的传承,高净值人群常常会介绍子女与商业伙伴的子女相识(54%), 以及 带子女参与伙伴间的私人聚会(53%)。相对而言,3000万以上家庭净资产的人群会更加关注这两项。” (7)传承物质财富和关系,旨在传承高品质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花销非常高,“胡润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净值家庭年花销(包含生活日常开销、娱乐支出、子女教育、贷款支出等)平均167 万元,平均每月近14 万元,其中半数以上人群的家庭年花销超过100 万元。” 4、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加油,只要我们好好工作,就一定有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欢迎关注公众号:佐伊说 欢迎加入“佐伊的读书圈”,和数百名各行各业的星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多看路,少踩坑。 --------------------------------- 我是佐伊,一个关注财经和时政的博主 欢迎扫码加入“佐伊的读书圈”。如果无法加载,请反复点击即可加载。 |
|
以下是七月以来我们讨论的一些问题,涉及汇率、房市、股市、经济基本面等多方面问题。从复盘看,我们对经济基本的判断是正确的。 您可以点击以下任意一个链接,下载星球搜索“佐伊的读书圈”即可加入 或者点击以下任何一个链接扫码加入(二维码不能长按,只能用另一个手机扫码) 1、我们是通缩还是通胀: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4444181444244 2、高盛《不可能的三位一体》: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511851128522 3、去美元化和国际货币变革: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288528842414 4、全球上半年经济回顾: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511155488542 5、居民钱都去哪里了: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8521254248 6、一线人员讲讲地方债的现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58145482421 7、7月会议解读,如何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2482228418 10、怎么看待当前的消费下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81255128211 11、全球产能过剩现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58451521258 12、《经济学人》分析如果信托全行业暴雷对经济有多大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144255448114 |
果然,世上还是苦人多,我们多数人都是被平均了。2023年,全国的均值是39218元,这个就相当于考研的国家线,而全国31个(不包括港澳台)考生,超过国家线水平的就8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而排在最后的甘肃,仅仅2.5万,还不到北上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地区发展之间不平衡确实是恰如其分。 有的打工人看了这个人均可支配收入挺开心的。觉得自己的工资挺高,感觉都超过北上广的人均可支配水平了,喜滋滋的。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因为我当时太年轻,不知道这个人均可支配的意义。人家北上广水平是8万以上,是指家庭每个成员,包括老人和婴儿,都算起来,人均可支配都是8万以上,全家5口人,那就是40万以上了。 而你,你就算纯收入到手10万,但是你算上农村的父母,算上自己的小孩,你们全家,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这下明白差距了是吧?比如我个人,肯定算是中上水平,但把农民爹妈算进来,那就变成最低那一档了。 最近这三年,国家增发了天量的货币,但是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反正没有流到老百姓的手里去,就连公务员,工资水平也降低了。今年村干部在村里催缴社保医保时,很多村民说的一句话就是,收入没有涨,社保医保都在涨。搞得村干部都无言以对。 |
结合各省市人口计算了一下,验证了一个结论:消费不足,提升空间非常有限。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2023年的各省市人口,来源不是很官方,但是大差不离[1]。 |
|
去掉港澳台这几个地区后,用各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各省市人口,再相加,最后得到的全国31省市总可支配收入是:55.4139万亿。 我国2023年的总GDP是:126.0852万亿,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可支配收入约占GDP的43.17% 也就是说,100块的GDP中,有大约43块是居民可支配收入。 接下来看消费端: 2023年的居民消费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先参考2022年的数据: 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为46.23万亿。 假设消费也按照5%增长,那么2023年的消费总额应该是 46.23 x 1.05 = 48.54 万亿 那么 2023年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为:38.5% (2022年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为38.37%) 也就是说,100块GDP中,有38.5块是拿去消费的。 那么居民兜里剩下的大约是4.5块。 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的全球平均水平是:54.91%[2]; 可以理解为100块GDP中,居民消费了55块。 美国的这个数据则是高达68块。 我们的情况是,兜里只有43块,花出去了38.5。 我们顶多也就是把43块全花了,但是这样将在整体上出现入不敷出,没有结余。 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43块的情况下,只有4.5元的提升空间。 这是整体的数据,如果细分到不同收入的人群来说,只有高收入群体才有结余,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群体其实是月月光,年年光的。 所以说,我国的GDP构成,是投资、生产和政府消费驱动的比例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消费市场做起来,首先要把可支配收入提高,因为这是居民消费的上限。 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这个群体每多一块钱可支配收入,都可以拿来迅速改善生活。 而高净值家庭的消费提升边际作用是很弱的,他们每年赚100万,花销可能是80万,如果赚1000万,消费花销可能只提高到200万。 大量的结余其实是来自高收入家庭,这些结余没有办法成为消费,而会进一步进入投资领域,比如房地产,推高房价,拉大贫富差距,这会进一步碾压生育率。 我国目前居民可支配收入GDP占比为43%,居民消费占比为38.5%,在全球来看是偏低的。 如果能够高度重视这个数据,并且将这个数据做为各省市的考核指标,那么我想未来共同富裕才可能真正落实。 不过,收入的提升,是需要产业利润做为保障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产业崛起,需要更多企业能够在海外攻城略地,主导产业链和定价权,把钱都赚回来。 光是一个华为,一个比亚迪,还是太少了,最好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企业,而且能够也愿意给员工开高薪,未来中国的经济驱动才会慢慢切换到消费层面上来。 ######## 1月22日补充更新 ######## 有人质疑人口数据不对,可能导致加乘结果有问题。 2022年年末的总人口是14.0967亿人,这个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报道[3]; 这次发布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是:39218元 两者相乘,得出总共的可支配收入是:55.2844万亿 之前我计算的可支配收入是:55.4139万亿,误差是千分之2.3。 因此,完全不影响本回答的最终结论。 最开始的各省人口数据的确不是官方数据,人口总是动态流动,而且可能统计口径有差异。 但最终汇聚起的总可支配收入数据的出入是非常小的。 ######## 1月22日补充更新结束 ######## 参考^2023年全国各省人口排名一览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JO219JK05562I83.html^中国居民消费地图 https://m.yicai.com/news/101746951.html^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01/t20240117_1946624.html |
最适合对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交叉验证的数据便是个人所得税数据了。 下面是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项组成: 项目数额增速比重总收入39218元6.3%100%-人均工资性收入22053元7.1%56.2%-人均经营净收入6542元6.0%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362元4.2%8.6%-人均转移净收入7261元5.4%18.5% 工资性收入的增速为7.1%。作为对比,个税的数据如下: |
|
今年2~11月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4.01%;-7.14%8.63%3.06%3.96%-0.81%3.84%-3.27%-1.36%0.38% 这种不一致性,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如果数据都准确的话): 个税抵扣项目和数额的增多;工资高的人收入降低,工资低的人收入增高。 而下面是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项组成: 项目数额增速比重总收入36883元5.0%100%-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4.9%55.8%-人均经营净收入6175元4.8%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元4.9%8.7%-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元5.5%18.7% 2023年同2022年相比,打工的人、做生意的人收入增速更高了,但是靠资本的人(财产收入)收入的增速降低了,所以同2022年比,收入主要靠资本的人获得感就不强~ 下面是北京的情况,情况就更明显了: 2023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75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6%。工资性收入增长8.1%,经营净收入增长13.6%,转移净收入增长2.9%,财产净收入下降1.1%。 财产收入居然是负增长,那些靠资本来获得收入的人,可不一肚子牢骚~ |
你爸和你妈平均一个睾丸 |
说实话,有清晰可查的各种口径数据的gdp各地都统计标准不一,出现了很多各项数据跟最终结果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也就是网友俗称的有干有水,更别说这个直接就是抽样调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了。 |
|
你自己看看全国就这个样本量,调查户怎么选怎么统计,最终得出的结果有多准? 当然了,我们也只能以此为参考,毕竟也没其他什么途径。京沪超8万确实牛逼,但感觉除了能说明我国差距越来越大之外也说明不了什么。 况且,这个可支配收入的可支配概念也挺好玩,你就说吧,你在京沪租房的价格算你可支配的钱财吗?你可以支配这个价格?或者买房的贷款、做生意的店面租金,这些都不是你能支配的,但都在“可支配收入”里,这么看,我倒也并不觉得各地生活质量差距大了。 以上。 |
其实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超其他省份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海和北京的农村人口比例远低于其他省份。 |
|
上海农村人口比例是10.7%、北京农村人口比例是12.5%,而国内农村和城市的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是两倍以上。 而农村的人均收入极低关键不在于农村的这些劳动人民不努力,从数据来看农民工月均收入4780元,年均收入57360元已经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里只有一个主要劳动力,一个人需要养活至少3-7个人的家庭。而除了这个主要男劳动力有收入,最多妻子做小工也有一点收入(需要同时妻子身体健康和父母身体都很健康,不光双方父母不需要人照顾还可以照顾留守的孩子),而但凡妻子、孩子、父母、岳父母这6个人中有一个身体不健康或者生病,妻子也就只能跟着留守,整个家庭的收入都只能靠这一个男劳动力了,这种情况又比比皆是,这就是我看到这些农民工兄弟的无奈和心酸,明明通过自己的超负荷超时间劳动收入是赶上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但是其脆弱的家庭收入结构导致以义家庭为中心的收入统计大幅低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
|
而城市居民大多数来说是双职工,尤其是北京、上海的城市居民其很大比例是其父母是有高额退休金的,这会极大的补偿了家庭收入。 这也就是我一直在呼吁的一定要提升农村老人退休待遇的原因,以目前这个趋势是国内的收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贫富差距完全是在扩大化。 |
标题改成「十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万」。大多数人的可支配收入低于平均数,这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把这个数字放进31个省区市的表单,可以排在第9,位于山东和内蒙古之间。也就是说,除了3个直辖市,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山东这5个省。 |
|
这是怎么一回事?还是那句话:张家有财一千万,邻居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这就是人均的意义——如果收入平均分配给所有人,算出每个人的收入是多少。显而易见的是,高收入者对平均数的贡献大,低收入者对平均数的贡献小。高收入的人,收入可以无限高。而低收入的人,收入却不能无限低。 |
|
在这张图里,平均值是3,中位数是2。超高净值家庭的存在,极大地扭曲了分布,从而使平均值向上倾斜。所以我们要引入中位数。中位数是指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它能够避免极端数据影响,比平均值更能反映中间位置的情况。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33036元。平均值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赚39218元(山东)。中位数告诉我们,一半人的收入低于33036元(河北)。「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囊括了「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比如农民自家种植的粮食蔬菜水果,尽管没有卖,自己吃了,这些实物也要算成农民的收入。给低保户过节发的米面油菜、单位为职工代缴的水电煤气费、单位提供的免费工作餐或免费班车等,这些都属于居民没交费或少交费而获得的实物性质的福利,这些实物收入也纳入居民收入统计范围。至于利息红利、离退休金、政策性补贴、扶贫补助等现金收入,都属于可支配收入。至于居民得到的遗产,婚丧嫁娶拿到的礼金,因受到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精神损失而得到的一次性赔偿,打牌赢来的钱,彩票中奖等,都具有偶发性、非持续性的特征,因而不能统计为居民的收入。居民家庭通过出售自家的金融或非金融资产,或者通过向他人借贷、增加负债得到的钱也都不能算作收入。 |
|
|
请听题: 2023年,氯甲烷月薪2万,二氯甲烷月薪5千, 2024年,氯甲烷月薪4万,二氯甲烷月薪1万, 问: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高情商:氯甲烷、二氯甲烷双双收入翻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普通群众。 低情商:氯甲烷、二氯甲烷收入差距绝对值有所扩大,社会主义要求减小贫富差距。 |
|
2023年各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
|
2013年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 上面是2023年与2013年各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比, 时间刚好10年,收入也刚好都翻了一番, (顺带说一嘴,其它省份排名基本稳定,吉林和黑龙江是断崖式下跌,也不知道这十年发生了啥) 但是很显然,虽然纵向上各省(跟自己比)收入都翻倍了,但是从收入的绝对值来看,2013年最低比最高差3万,到了2023年最低比最高就足足差了6万 。 这个情况不仅出现在省际,还出现在城乡, 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3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79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200元。 到了2023年,情况变成了这样: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 纵向上,2023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比2013年的时候收入翻倍了, 但是同样的,收入的绝对差值也从1.8万扩大到了3万, 这还仅仅是收入的差值,如果算财富的绝对差值,鉴于这十年飞速发展的房价,恐怕是会更加悬殊。 |
马云,雷军,刘强东和你平均几百亿美元, 李在2020年说中国有6亿人收入低于1000元每月。 财产净收入是3362元,其中大多数人是没有财产收入的, 比如期权收入,比如存款利息收入,比如房租等等。 其次大部分人收入是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因为有人年收入1个亿,就可以拉动上万人收入增加1万元。 |
综合《新京报》和极目新闻报道,贵州省纪委监委专题片《决不姑息——贵州正风肃纪反腐》第二集《坚持风腐同查》星期五(1月19日)晚播出,剖析了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毛有智案。 检察院指控,2001年至2022年,毛有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职权,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水利项目承揽、工程款拨付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单独及伙同他人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公诉机关提请以受贿罪追究毛有智的刑事责任。 毛有智在专题片中出镜忏悔了自己的行为,除了受贿外,他在担任一把手时,还在县里大搞形式主义。毛有智说,自己曾经建了个“顶层工作推动群”,把所有的县领导还有科级干部、乡镇的党委书记和党政领导干部全部拉到群里,大概有400多人,“每天我走到哪里工作,我就要求他们必须要把我工作的场景拍到群里面,而且要实时更新。” 专题片称,当地干部对毛有智行为敢怒不敢言。有干部反映,为了训练干部的服从性,毛有智还对全县干部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45岁以下的所有干部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还要穿迷彩服、跑操、喊口号,还对政法队伍进行所谓的政法大阅兵。 另外,毛有智还安排县文体广电局在其宿舍配备了一体化的KTV设备,还经常要求下属陪他喝酒、唱歌。之后因嫌弃音响效果差,又安排人重置了一套。 《新京报》评论指出,毛有智落马的最终下场表明,那些有点权力就想任性妄为的领导干部,迟早难逃党纪国法的制裁。作为地方官员,唯有严守权力边界,杜绝滥权妄为,真正以民众利益为重,在各种工作场景中跟形式主义作风彻底切割,才对得起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也才能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
只有8省超了平均,总数31,还有23个在平均线以下,人口数也是后面23个要多很多,印证整个国家层面上来说,被平均的人还是有点太多。毕竟之前在公布可支配收入的时候,平均数39218,中位数33036,差了15%以上了。城市农村就更不用谈了。 总之这个信息也就是之前可支配收入数据的一个补充,对各地情况做了具体的解释,补充对照印证一下这个事。之前已经有了小小的震撼了,现在再来增加一点震撼度。 比如已经呈现了不公平结果的全国中位数33036,全国有15个省级地区的平均数都到不了这个中位数,而且呈现了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即中西部普遍如此。 虽然我们一般不主张在那么大的数据里面看问题,看不出什么细的东西来,但末尾F4中还是有明显槽点。云南青海不止底子薄,连相较于自身的增长速率都很低,落于人后,尤其像云南自身排在倒数第三,但增长率也只排倒数第六,既没有现在,数据上也缺乏开辟未来的迹象,这也太惨了……哪能这样呢,云南经济增长和其地域条件还是存在显性优势的,怎么到可支配收入一块变这样了,云南也不以血汗产业为核心竞争力啊,好多地方特有的高价值产业在,讲道理分配成这样太辣眼了,就不多说什么了…… 然后,我也小抱怨一个。也不是说我不尊重或者不去理解人民的难处啊,只是现在来看,从科学角度出发去正确看待,实际上还不至于出现9亿人月收入低于2000的情况(另一个类似性质的数据我就不说了,我只持尊重态度),毕竟中位数年可支配收入都到33000的情况下相当于月入2750……就,我们可以说现状是穷苦的,可以说居民收入不够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可以调侃月入3000,也可以从债务角度去出发说收入低债务高,但是哭穷应该也要有道,应该是正确阐述到底有多穷,过度哭穷也无益不是吗。 最后个人觉得,消费既然已经是经济增长的重点了(2023年的GDP印证),目标是强化内循环的话,就应该是全国一起想办法把消费带动起来,像这里已知的,河北、四川、甘肃、吉林这些地区的GDP增速都是跑赢全国的,这其中四川(GDP增长6%)在收入增长上可能就需要再努力一下了。当然,总体来说GDP高增长的地方,收入增长还是比较快的,这对后面的消费持续增长来说是个好消息。 |
我的观点维持不变,我们正在创造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是西方经济学所欠缺或者说超出欧美发达国家认知的内容。 在欧美等西方诸国的经济学理论中,他们一般的逻辑基于资本主义,而我们从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达成了三大良好趋势并行,即GDP高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长、CPI保持稳定甚至微跌。 这是一种只有绝对繁荣的社会中才能呈现的风貌,GDP高速增长意味着综合国力与社会生产消费能力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意味着生产力转化为居民的财富速度加快,而CPI保持稳定说明整个社会的供需关系保持较为完美的平衡,因为但凡只要产能跟不上我们强大的消费力,那么就会出现物价上涨的情形。 因此我们正在创造超出西方认知的经济学奇迹,西方也曾经试图实现这种两增一稳(减),但是GDP与收入双增的局面下,西方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CPI稳定,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经济奇迹的参与者,值得自豪。 从数据上来看,我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但是物价稳定,意味着我们的实际购买力大幅提升,举个简单例子: 以前猪肉15元一斤,收入6000元,每月的收入可以购买400斤猪肉。 现在猪肉16元一斤,收入9000元,每月的收入可以购买560斤猪肉。 我突然想起一个人-李佳琦,我认为像李佳琦这样的公民根据国家发布的各项数据,对一些抱怨的网友提出"为什么只有你的收入没有增长"的劝学之论,似乎也没有特别过分,不是吗? 换句话说如果你讨厌李佳琦的言论,你根据我们的数据趋势,有人告诉你他过得很不容易,在你心中基于数据与科学的逻辑,你会得到什么结论?答案是显然的,从宏观数据上来,整体增长,他是微观个例。 |
这盛世,如统计局所愿。 |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我们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实也可以成为广大学子就业地区选择的参考依据。 比如看到天津人均超过了广东,虽然广东整体gdp 高,但是了解广东的大概知道,广东主要还是珠三角地区发达,粤西很多区域其实靠着广西,发展很一般,你看广西靠着这么老后也就明白了。 最近有个朋友刚去山西做某个国企总经理。 他特别惊讶的跟我说,山西算是第二大城市,他的基层员工居然工资不到3000元。 这对于长期在广东工作的他而言,是不可思议的。 包括我自己在内,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少于5000元以下的大学生拿这么低的工资了。 这一比较其实明白,我们长期生活在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这里的收入水平其实是远高于内地很多城市的。 看看山西的人均GDP大致每个月就是2577元,这是扣掉社保的,那基本上3000元左右是符合前面所说的实际情况的。 所以,这里最大的参考值就是学生们在就业的时候选择城市尽量要往这些省份走。 即使拿不到户口,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肯定是首选,应该你拿的工资基数都要比别人高很多。 实在不想离家太远,也可以选择更好的周边省市。 比如湖南和湖北。 作为湖南人,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湖北gdp是碾压湖南的。 湖南没有长江,也没有什么支柱型的第二产业,长期以来属于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 而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湖北,这也说明我们看到的长沙夜生活的确来源于大家的消费水平提高了。 同时,一些排名靠后的省份,职业选择离的越远越好。 20年了,我的家乡城市现在回去还是老样子,街道马路没有丝毫变化; 而深圳我居住的区域,十年修了2条地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工地泥头车现在还络绎不绝…… |
又被平均了! 2023年人均收入最低的是甘肃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011元,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甘肃的3.4倍,相当于1位上海常住居民一年赚到的收入比3位甘肃常住居民还要多。 最近几年一直在提收入分配改革,要提高工资性收入占比,同时控制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希望这项改革尽快落地 让绝大部分主要靠工资生活的人享受到更多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同时缩小城乡以及区域间的收入水平差距。 |
|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 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从城乡来看,分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以常住人口数后得到的平均数 |
|
工资性收入: 是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退休后不计入工资性收入,转为转移净收入。 经营净收入: 是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 是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转移净收入: 是指转移性收入扣除转移性支出后得到的净值。其中,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转移性支出指住户对国家、单位、其他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 举例: 如果住户是上班族或者打工者,可支配收入大部分可能来源于工资、奖金、津补贴; 如果是个体经营户,比如开个小卖铺,那么每天拿到手的营业额,扣除进货成本、房租水电等税费之后的净利润就成了可支配收入; 如果一个人没有工作,但是有一大笔银行存款或者有笔资金入股某公司,那么利息或红利就是可支配收入的来源; 如果是离退休人员,那么离退休金就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来源; 如果是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金是可支配收入的来源之一; 如果是享受各种扶贫补助的贫困户,各项到户扶贫补助补贴也构成了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 |
|
整体来看,上海和北京作为城市经济体,城镇化率高,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十分发达,总部经济突出,高薪岗位多,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居民的平均收入也高 例如,近年来,我国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京沪是这些高收入行业最集中的地区 |
算上老人和小孩,人均一个月3000多,其实不低了,日本这个数据按汇率折算过来跟京沪差不多,也就是两倍多,人均gdp也是两倍多。 有一些殖人会偷换概念,拿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对比国外的上班族,比如日本1.24亿人中有6000万上班族,这些人平均年收20万人民币出头,以此来论证中国不行,中国gdp存在水分。 还有总理说的六亿人月入一千,其实也是把老人小孩算上了,将近一半的人没有参与劳动,有的有退休金,有的农村的没多少退休金,有的是学生还没收入,一平均可不就是一千么?更何况这还是四年前的数据。就好比日本有5000多万人是不参与全职劳动,这些人有些拿的是厚生年金,有些拿的国民年金,国民年金一个月差不多三千块,不够花,还有小孩学生当然也是没收入,把这5000多万人做个平均,可能一个月连三千块都没有,也是中国的两倍多。但是日本的基础物价很高啊,中国人可以子女在发达城市打工,把钱寄给居住在物价低的农村的老人,日本大部分地区物价和收入水平并没有太高的倍差,再加上老人不愿给子女添麻烦,所以就出现了很多老人还在打零工的现象。 |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重要数据可以做一个汇总了: 1.2023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2%。 2.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 |
|
3.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其中,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2%,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4.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5.2023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 12月,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3%。不包含在校生的16至24岁、25至29岁、30至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9%、6.1%、3.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 6.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7.东西差距依然明显,8个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和山东。区域发展的四大板块分布来看,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八名的省份均来自东部沿海地区。 看完以上数据后,你只会有一种感觉,即所有预期包括出生人口都达到了最优目标。什么出生人口不足900万,经济增速不到5.0,人均消费特别是服务性消费几乎没有,不在校16到24岁毕业生就业率跌破25%这些谣言都被国家统计数据一一否决了。 唯一不好看的数据就是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周工作时间49小时。 我看了一眼OECD的数据,去年OECD公布的人均墨西哥认周肝数据只有42不到: |
|
稍安勿躁,它是人均,没有统计企业周工作时间。我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同口径数据,但是可以预估的时候,咱们在吃苦耐劳精神上,还是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的情况下,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能保持这样的稳定是极为罕见的,能达到如此经济增速的依照The world bank组织上半年的预估数据(很显然世界银行组织的统计速度要慢的多),2023年全年有且仅有南亚地区的印度,马尔代夫,及孟加拉可以超过这个水平。而2022年表现最突出的中东地区预估从6%的增速掉到1.9%。一切向好,还有外贸数据没来,但是我估计,依然是一切向好。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
为什么小米造车成功了,造CPU却失败了? |
我国的产业升级成功了吗?能像德国日本那样 |
为什么最近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基金产品都开始 |
中国猪肉还能回到十二十三元一斤水平吗? |
房价下跌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
为什么普通人一年存三五万都很难? |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
委员袁小彬建议拍卖特殊号码车牌,满足车主 |
国企一般不涨薪,那怎么抗通胀呢? |
美联储接下来选降息还是选内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