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2023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260582 亿元,比上年增长 5.2%,如何解读这一数据?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2023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260582 亿元,比上年增长 5.2%,如何解读这一数据?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1月17日,国新办就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
比上年增长5.2%,这个数据好多机构之前已经预测到了。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但是吧,各个行业的悲欢并不相通。
譬如房地产就下降明显。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好事啊,房地产泡沫早该戳破了,只不过对于从业者来说,可能过渡有点艰难;其他的,利润例如新能源汽车,国家扶持补贴,发展的就很不错,给制造业加了一剂强心针。
房地产曾是中国GDP增长的重要引擎,据之前数据显示,在房地产迎来强监管之前的2021年,房地产贡献约20%的GDP、约40%的财政收入、约20%的社融存量,构成约60%的家庭资产等。现在终于迎来了价值回归,之前攀升的房价明显不合理。
之所以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我简单归纳几点:
1、总的经济增长了并不会惠及大多数的中下层,可能会财富富集化。
2、大多数经济和工资增长的产业并不是传统的大家向往的产业(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第二产业中的简单加工,复制粘贴性强的产业),而是第一产业的农业(起点低,增长慢)和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的,对口性强的产业(船舶的海外市场,芯片,航空航天,等等)(研究国家相关文件,特别是新兴产业受益匪浅)。
3、总体的就业岗位和工资水平在缩小,而增加仅仅只有部分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重工业和高知识水平的企事业单位更是人才与工作岗位新,对工作人员要求苛刻,整体供不应求。
总之,经济总体的增长,想要落实到个人,就必须抓住正确的方向。时局在变,人也要变,时势造英雄,英雄们也要跟上潮流。
我来把5.2%这个数字具象化下,先用收入法吧。
用收入法的时候,GDP =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政府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报酬,对消耗的补偿)+营业盈余(企业报酬),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如下图所示:


那么GDP增加5.2%,就意味着上述劳动者报酬 + 政府收入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一共增加了5.2%。如果分配合理的话,劳动者报酬也差不多会上涨5.2%(通胀调整后的)。你看政府收入就上涨的差不多:
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131亿元,同比增长7.9%。
从税收收入看,1—11月,全国税收收入168420亿元,同比增长10.2%。
(备注:考虑上政府性基金收入大降,政府整体收入比上面的数字还是要低一些)
当然,劳动者报酬这个数据有几个口径可以验证,比方说统计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员工资性收入等。最好看中位数,这样就知道自己有没有拖后腿。
GDP如果用支出法来具象化的化,就是居民消费支出 + 政府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净出口 合计增长了5.2%。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 + 政府消费支出)对GDP增速的贡献(注意:不是对GDP的贡献,是增速部分的贡献)已经是100%左右了:


换言之,(考虑到目前债务压力对投资的限制),未来GDP的增长主要仰仗消费。
前两天觉得名义应该会比实际高点或齐平,这才4.6%的名义增长,和M2增长的9.7%、社融增长的9.5%有点距离。
能感觉到政府部门尽力了,固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0.4%,还是得益于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政府部门在积极扩产,民间部门在减产增加储蓄,恐怕还是要面临三角债问题。
一产名义增速是1.59%,二产是-0.11%,三产是7.75%。房地产不愧是支柱产业,以现在租售比来看房价还是太高了,就看这轮房改能有多大效果。2024年没有服务业的恢复性增长,要是没有可替代房地产的增长点,名义能保住4%就不错了。
之前不公布青年失业率还被知乎嘲讽了半天,这次公布了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4.9%,看到这个数据还是蛮惊人的。
它这个数据不包括大学生兼职和毕业后找工作,实际没工作在家的应该会更多,反过来又说明考研热并没有消失。25-29岁青年失业率是6.1%,应届生找到工作后辞职概率较低,推测实际的高失业率应该是集中在低学历劳动力。民营经济是就业主力,民间投资下降必然带动岗位消失。
最后就是人口减少208万人,我觉得这是最重要也是当下最无所谓的事情。以现有城镇化率和失业率来看,劳动力还是处在一个过剩阶段。
认同经济越来越好的人,肯定是赚到钱了。
阴阳怪气的人,大概率是亏钱没赚到钱了。
只能说,人类的悲欢不相通。
其实,还是那句话,GDP越来越高,你感觉自己越来越穷,说明有人越来越富了。
BBA的销量都创新高了,别人在替你岁月静好过好日子。
5.2%是怎么算出来的?去年是120.5,今年126,名义增长4.6%。
CPI 0.2%。扣除通胀后4.4%。
了解到了,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是GDP平减指数,不是CPI。
把所有产品和劳务用去年的价格进行计算,得到的就是实际GDP。
意味着GDP平减指数是-0.6%。
“考虑到2023年四季度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CPI也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房地产低迷状况仍在延续,我们判断,2024年一季度将进入稳增长关键阶段,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前置发力。其中,降息降准落地的可能性较大,基建投资也将保持较高水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四季度增长5.2%。从12月当月数据来看,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12月消费同比上涨7.4%,较前值放缓2.7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上涨6.5%,连续两个月回升;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9%,增速比1~11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为年内首次回升。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可以说是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对于过去一年的经济表现,可以概括为回升向好、成色十足、表现亮丽、殊为不易。我国经济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王青认为,2023年GDP增速为5.2%,较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源于2023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本身具备内在修复动力,再加上政策面着力扩大内需,在稳增长方向持续用力;另一方面,上年增速基数(3.0%)偏低,也有一定影响。剔除低基数效应,全年GDP两年平均增速为4.1%,低于5.0%至6.0%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这也是2023年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央行连续实施降息降准的原因。
从具体进程上看,2023年经济走势“前高、中低、后稳”。其中,在经历一季度防控转段初期的全面复苏后,二季度房地产行业再现下行势头,并对整体消费、投资信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实际经济修复力度明显减弱。由此,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稳增长,下半年宏观政策全面发力,经济复苏动能有所转强,完成了年初制定的“5.0%左右”的GDP增长目标。不过,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楼市继续处于调整阶段,仍对经济运行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王青解释说,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一旦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3个月以上运行在收缩区间,宏观政策做出反应的可能性就会显著加大。另外,2023年12月CPI同比为-0.3%,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当月PPI同比为-2.7%,工业品价格继续处于较为明显的通缩状态。由此,当前通过下调政策利率、引导名义贷款利率下行,以此缓解实际利率上升的迫切性也较高。
对2024年经济走势的预判,康义则表示,首先是要看到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是更多的是有利条件、是优势。综合起来看,面临的机遇要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在不断积累增多。2024年的中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
展望2024年,王青认为,中国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0%左右,经济运行会进一步向常态化水平回归。他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动能将“前低后高”,其中一季度GDP增速将在4.4%左右,后续有望稳定运行在5.0%~6.0%区间。2024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居民商品消费还有较大修复空间,以及政策面会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
此外,2024年全球贸易环境将会回暖,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有望形成小幅正向拉动。2024年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仍是房地产行业何时企稳回暖。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责编:任浩鹏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基本符合国内外各个机构的预期,也基本符合数学上的基数影响,也基本符合经济三驾马车的表现:
1)基本符合国内外机构的预期
年初几个比较值得参考的数据:我国制定的增长预期是5.0%,IMF2023年1月对我国的经济预期是5.2%,当然中间有过几次调整,比如11月又把预期提高到5.4%,再比如世界银行的预期,今年也上调了几次,也基本都在5.0%以上,一度上调到5.6%。
2)基本符合数学上的基数影响
数学上又两个因素,一个是2022年的基数低,经济增长只有3%,叠加防疫政策的放开,很多经济活动回归正规,诸多利好加持下,有碰上3%的低基数,虽然我们很多人非常擅长清空和替换自己的记忆,2022年什么情况也不应该这么快就彻底忘掉吧。
第二个数学因素是通胀修正,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260582亿,202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210207亿,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名义增长率,补充:1210207是去年1月发布的数据,后来有修正,降低到120.46,名义GDP增速(1260582-1204700)/1204700=4.64%,按不变价格则可以到5.2%,这你拿猪肉怎么都解释不了,因为猪肉在cpi里面高权重,在GDP统计和价格修正里面贡献微乎其微。
3)基本符合三驾马车
先看出口,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亿元,虽然只比上年增长0.2%,其中出口237726亿元,增长0.6%,看起来不高,但毕竟是在全球需求收缩的情况下完成的,且过去几年都是高增长,还有价格修正,与很多机构年初预期的拖累GDP较多来看,还是很好了,不降就已经很不错了,至少2023年出口是稳住了,没有拖累经济增长太多。
第二个看消费,2023年释放了大量挤压的三产需求,所以大家能看到只有三产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平均值,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三产又是GDP的最大占比,增长5.8%,成为今年GDP增量超过5%的最大助力,毕竟一产和二产都没过5%,当然很大原因还是基数问题,过去三年三产压制压力还,基数小,更多是防疫政策放开以后得恢复。
第三看投资,我们经济体还是以投资驱动为主要调控方向的,当然就少不了货币政策的发力,广义货币(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而货币投放的参考锚就是名义GDP增速,如果算的没错的话,名义GDP只有4.64%,相比于高基数高增速的M2投放,后者肯定是高的,M2增量高达25.84万亿,而名义GDP增量约为5.588万亿,大概4.6块钱货币投放增量带动1块钱的GDP增量,从信贷投放角度也能理解,202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多3.41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2.22万亿元,同比多增1.18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9.6万亿元,同比多2.48万亿元。主要贡献都是政府杠杆,今年是一个政府加杠杆的继续加速过程,预计今年的宏观杠杆率保守也在290%。
总结起来,今年的增长基本符合各方的预期,有数学层面的低基数影响,也有通胀修正的影响,实体经济层面,出口企稳略有增加,并没有拖累经济增长太多,防疫政策转向下,三产恢复迅速,投资则比较依赖信贷的投放,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发力显著,当然不能只谈收益,而忽略成本,成本自然是宏观杠杆率的进一步提升,毕竟4.6块钱的增量货币投放带来1快钱的GDP增长,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已经很弱了。
居然有一堆人还在以为A股和GDP有关系…你们被割还是轻了……
很多人关注A股和GDP关系。
实际上这个GDP数据还是不错的,很多其他人都解读了,但目前影响股市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经济基本面了。
比如这个GDP数据不错,但今天大跌。
再比如,最近市场都在讨论CPI问题,实际上下半年肯定不是继续下滑。但没办法,投资人目前惊弓之鸟的状态下,还是每天在推演紧缩。
甚至昨天日经ETF也是这个问题,溢价20%还有资金在买,这和基本面已经没半毛钱关系了,纯粹是投资者情绪绷了。
这次数据之后,很多人又开始像以前一样讨论数据失真啊,不可持续。如果对A股历史稍微有记忆,就知道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熊市期间对数据的“认知脱敏”。
即,有啥数据,投资者全都往负面去解读,目前就是这么个情况了。
今天另外一个下跌的理由,还有人解读是昨天的会议,金融系统的这些人慌了。同理,这还是惊弓之鸟的表现,是情绪控制了行情的又一个证据。
经济数据2024逐渐是向好的,搞企业和失业的人在一线,他们感受还是明显的。
就看投资者什么时候从目前过度悲观的心态里缓过来,过度悲观之后的反弹一般也比较暴力。
最近3~4个月大家上网肯定会看到很多关于经济金融市场的观点,有个事情还应该注意。
从事投资炒房投机掮客的这批人,他们在这一波受到的冲击最明显,这批人在网上的声音很大。
一来是他们来一谋生的赚钱套路这两年失灵了,不能再“舒服”地躺着挣钱,所以骂骂咧咧。
二来是他们距离一线经济实体的距离比10年20年前远太多了,更加沦为金融空转的帮凶了——被抑制了他们当然觉得不爽。
他们当然反映了一部分经济情况,但绝对不是全部,这批人是有闲工夫网上唠嗑的,所以显得声量大。
真正搞企业经营的没那么多没事儿上网发贴子的人。
总之,A股这么多年下来,情绪仍然起到了极大作用,情绪造成的顶和底,一般都会给投资者造成极大风险或极大机会。
谢谢邀请。
昨天达沃斯论坛,premier已经提前公布答案了,所以没有太超预期的部分。
分析经济数据一般从两个角度,一个是生产法,一个是支出法。
1、生产法就是看我生产了多少东西、提供了多少服务。关注的是供给端。
从统计局的季度报告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二、三产的增加值。季度GDP公布次日还会公布细分行业的增加值(如果农业、制造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等)。
很明显,疫情期间二产增速比较高,而23年的核心拉动力是第三产业。


然后呢,统计局的月度报告里面会有【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可以作为二产和三产的高频替代指标。




2、支出法就是看我最终消费了多少东西和服务,也是大家最经常听说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关注的是需求端。
GDP = 最终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都只公布年度数据,频率较低,在实际运用当中,大家更加关注其月度的高频替代指标:
最终消费支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统计局还新设了一个指标“服务零售额”。
资本形成总额 →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其中又包含制造业、基建、房地产三个主要分类。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 海关总署公布的货物贸易差额以及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服务贸易差额。




不过统计局在季度报告中,会提及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贡献率*实际GDP增速)。


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到,疫情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出口,成为了2023年经济的拖累项。2023年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2.5%,主要原因还是22年的基数比较低,市场普遍对于23年的消费增长并不买单。
以上给大家比较简洁地梳理了阅读我国经济成绩单时的一些tips,看到有些答案其实混淆了支出法和生产法的概念。
比如说制造业增加值和制造业投资这就是两个概念,前者是说制造业这个行业提供了多少GDP(一般来说是生产法),后者是为了形成制造业的产能而进行了多少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等)。
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能会非常巨大。比如现在制造业的产能是很充足,加足马力生产,制造业增加值一定是不低的,但因为产能充足那企业进一步做资本开支的意愿就低了,制造业投资增速反而可能不高。
从2023年整体的数据来看,供给端数据明显强于需求端。
社零消费的两年复合增速仅有3.4%,疫情前的水平是8~9%。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3%,地产投资拖累还是相当严重。
这会导致两个结果——库存增加,价格回落。之前做过相关分析,此处不再展开。
经济数据上比较大的亮点就是服务零售额,2023年全年同比增长20%。
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原理相同,服务零售额是站在“卖家”视角,统计有货币交易的服务消费价值,如航空公司的机票销售额、电影院的票房收入等。根据统计局披露,目前服务零售额的统计涵盖了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
由于22年基数明显偏低,因此服务业零售额增速肯定是高的,统计局并没有公布23年之前的数据,我们暂时无法对前期的数据进行比对验证。
以上。
中国2019汽车销量2500w,2023销量3000w。
美国2019汽车销量1700w,2023销量1500w。
中国2023发电量同比增长5.2%,美国2023上半年发电量同比下降3.5%。
但在你乎,中国经济崩溃,增长必然是假的,美国失业率低,经济过热。
行吧,你们开心就好,爱怎么编就怎么编。
——————
多说一句,把股市当全世界的在我这里属于()(知乎不让说)
股市300%的阿根廷应该是天上神国了。
——————
再补充一个最基本的常识:2022外贸是中国有史以来的顶峰。
首先来说下,GDP增长5.2%大约是什么水平呢?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超过3%时,被认为是健康、稳定的经济增长。因此,超过5%的增长率表明该国家的经济相对较为强劲,正在以稳定的速度扩张。
那么这种强劲的经济增长一般体现在社会哪些方面呢?我来带大家复习一下,以前大家看这种枯燥的知识可能没耐心阅读,现在我想大家可以仔细阅读下,来明白这样的GDP增速是如何利好自己的。
高速的经济增长通常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市场活跃。企业扩大规模、投资增加和新兴产业的兴起都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并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也会提升,进而推动零售业、服务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这将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增长。
经济增长意味着企业利润增加和就业机会增多,进而导致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等税收的增加。这将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增强其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能力,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同时高速经济增长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保持竞争力。这可能推动科技研发和创新投资的增加,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培育新兴产业、改善生产效率,并提高国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高速经济增长为政府提供了更多资源和资金,使其能够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领域的投入。这将改善社会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那么GDP增速5.2%放在全球又是什么水平呢?(附图为2023年上半年GDP统计)至少是全球第二的水平,如果我们考虑到印度的数据可能有水分,那么我们甚至有可能是实际上的第一。
很多人吹捧23年经济繁荣增长的美国、日本,GDP也就增长2%左右,如果日本、美国那种社会经济面貌叫繁荣,那咱们5.2%叫什么呢?盛景?
因此我们的经济真的是全球独一档。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统计
我一直重复一句话,不信的话写论文发经济学Top5,一篇欧美教职,不比走线强多了
我就知道省里给市里下的是6%,市里给我们下的是8% 我们给镇里下的是增长10% ,有一个镇造了13% 还是中游 怎么我们全国才5% 有些地方不给力啊
去年是1204724,我们确实增长了六万亿左右的gdp。
稳中向好,跨步前进,好好好!
另外,汇率现在是7.16。
统计局的同志辛苦了!
去年低基数,名义增速4.6%,实际增速5.2%,通缩压力在增加。
明年经济个人不看好,没有大的技术集群突破,很难有大的增长,这个时代,能保本就是赚,不能贪。
个别行业还有风口,但要看明年技术突破的质量和数量。
大部分行业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广积粮,做好防御,工作不要随便辞。
人口减少是个大问题,减少的人口在统计上是数字,现实是一个个消费者。去年新冠防疫放开,民政数据还没公布。希望今年下降情况要好一点。人口总量减少,GPD的总量要维持住,只能依靠提升劳动生产率来抹平人口减少的损失。
基建投入拉动作用越来越有限。各级应该加大社会公共服务投入,教育,医疗,养老,减轻老百姓这方面负担,老百姓自然就敢消费,老百姓消费起来了,经济就自然活络起来了。这些领域都是老百姓切实需求的了,可以适度举债。
各级引入人均教育资源,人均医疗资源,人均养老资源,人均住房面积等考核指标,引导督促执行。
到这个阶段,再不真正的促进共同富裕,不加大社会公共服务投入,后续经济发展只会越来越艰难。
经济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不好,世界经济不好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经济周期问题。去年很多人以为新冠防疫放开经济就能好起来,是完全没有看到大势。
今年即便华为手机芯片,华为智能车在下半年火了一把,但对现在的中国经济体量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我们需要更多的科技突破,最好是产业集群整体突破。
科技突破结合加大社会公共服务投入,两者可以让我们再稳步发展十几年。安全度过地球老二阶段。这个阶段很危险啊!美国虽然现在昏招迭出,但是底子还在,川普又要归来,川普虽然看似不着调,但川普是真爱美国的,是真想扭转美国颓势的。
老二位置不好做啊!且行且珍惜啊!愿意听的就有希望超越,不愿意听,就很危险。有不少人反对共同富裕,反对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投入。未来就看具体朝哪个方向走了。
GDP这个数据已经不重要了。
方向才重要。
去年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是7.0467:1,126万亿rmb约合17.89万亿刀,比2022年略有萎缩。
基本符合预期。这个不高的增长,不是靠终端消费支撑起来的,而是靠基建投资拉动的。
这个数据结合之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看,就能大致把握我国当前情况。
大家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中央对当前困难的基本判断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这说明我国的终端消费难以拉动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局面的核心困难。
这篇文章借本话题,详细解读一下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困难的判断。
一、核心困难是有效需求不足
当前的核心困难是“有效需求不足”,即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
我们之前反复讲过,一个商品生产出来只可能有三个去向,国内消费者消费掉,国内企业买来用于生产,或者卖给国外的消费者/企业(政府采购可计入消费或投资)。消费对应GDP统计中的消费项,投资对应投资项,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对应净出口项,这三项合计就是GDP。一个商品,如果国内消费者不买、国内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也不买,那就卖不出去。当大规模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出现了经济危机。
有效需求不足会反复出现在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这是市场经济固有矛盾导致的,只要市场经济尚存,这组矛盾不可能完全解决。为什么呢?因为在市场经济下,劳动者的工资仅仅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费用,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相对狭小的消费能力和资本无限扩张的欲望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表现形式就是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
1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随后不久我国就发生了第一次全国范围的“有效需求不足”。国内贸易部1997年下半年对613种主要商品统计,供不应求的1.6%,基本平衡的66.6%,供大于求的31.8%。
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产能过剩
从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有效需求不足”会表现为“产能过剩”。我有十条产线,但是只有七条开工,生产能力明显大于现实的需求,这就是产能过剩。文件说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那么哪些行业产能过剩呢?我们可以从产能利用率来说明这个问题。国际通用标准是: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不过剩,75-80%是产能过剩,小于75%是严重过剩。
从下图可见,除石油、化纤两个行业外,其他行业疫情以来全部产能过剩,且小半行业多数季度产能严重过剩。


三、上述两个问题导致社会预期偏弱
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下滑,出现产能过剩,进而导致如下问题:(1)新增投资的资本收益率下滑,因此企业的投资增速下滑,导致投资出现缺口。(2)企业裁员降薪,职工收入进一步下滑,于是出现消费下滑。
企业不投资,消费者惜购,这两方面共同导致“社会预期偏弱”。
(一)投资方面预期偏弱
我国统计中,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合计占投资的比重超过7成。讲投资一般就是讲这三个方面。房地产和基建我们在后面讲,这里主要以制造业为例,说说投资增速下滑的趋势。
我国自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产能过剩等原因,使得新增投资的收益不断下滑,进而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呈现明显的趋势性下滑(深层次原因后续分析)。
2010-2011年间,投资增速在25%左右增至30%以上。
2011年全面退出刺激后,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至20%-25%的区间。
2013-2017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趋势性下滑,从接近20%的增速,下滑至不到10%。
2018-2019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始终徘徊在10%以下。
疫情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速曾略有反弹(外贸订单回流等因素所致),随后再次趋势性下滑,到2023年10月,累计同比仅6.2%。
制造业增资扩厂可以消耗上游的钢铁、水泥、设备、产线,现在企业投资的意愿越来越小,于是越来越多的重化工业产品卖不出去。产能过剩更严重了。


(二)消费方面
制约消费的首要因素是贫富分化。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贫富分化并未减缓,似乎还有加剧之嫌。按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同比增长5.4%;按胡润最新发布的报告,我国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收益为11.8%。此消彼长之下,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制约消费的第二个原因,是企业裁员降薪,导致消费者趋于保守,不愿意花钱。加上我国社保体系并不完善,消费者储蓄倾向加强。
制约消费的第三个原因,是房价高企导致居民负债增多进而挤压消费。
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贷款/GDP)可以反映老百姓的负债情况。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前,居民部门杠杆率为5.2%。从1998年开始,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攀升,2007年低达到第一个高点19.4%,十年间攀升14.2个百分点。金融危机以来,经历两大一小三次刺激,杠杆率从19.4%暴涨至2020年底的62.3%,十四年间攀升了42.9个百分点。曾经我们是无债一身轻,现在高企的房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2015年房地产去库存后,底层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严重削弱。人民大学宏观论坛称,“消费者在房地产去库存中债务率大幅度上升,消费基础受到严重削弱。目前居民财富基本上被房地产掏空,广大中产阶级和中下收入阶层被房地产套牢。2015年之前,房地产套牢的基本上是中上收入阶层,而新一轮的去库存,特别是货币化以及鼓励农名工购房,实际上将储蓄存款相对薄弱阶层的可利用资金基本上全部投入到房地产市场。消费的核心支撑力不是高收入阶层,而是中等及以下收入阶层。”


四、逆全球化导致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
中央明确提出,“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我们一定要清晰认识到,逆全球化是趋势性的,不要将其视为短期的偶发情况,而要看成是市场国家固有矛盾必然导致的。
我国市场经济的固有矛盾导致产能过剩(国内需求明显弱于资本的增长速度),当产能过剩达到一定程度时,新增资本在国内投资的收益就会低于在海外投资的收益,于是就会出现大规模资本输出。事实上我国在2012年已经实现了资本净输出,并在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净输出。
资本输出势必导致和其他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争夺全球市场,进而导致贸易战。贸易战反过来作用于我国出口市场,导致我国出口下滑,这又进一步反作用于整个国内市场,加深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因此,市场经济的固有矛盾,势必导致垄断资产阶级的全球竞争,进而以贸易摩擦的形式导致我国出口下滑,加深我国的危机。
不仅如此,近几年更可以明显看出,世界隐隐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老牌帝国,一部分是抱团取暖的大国。老牌帝国遏制后者,要和后者脱钩,认为后者不安全。老牌帝国要把在后者势力范围内建立的产业链和资金撤出去,放在自己信任的国家。这就是所谓的脱钩。
这种脱钩既体现在实体经济领域,又体现在金融领域。实体领域的典型就是芯片制裁,《金融时报》这两天还报道说,“中国企业一直在艰难应对美国对先进芯片及其制造设备实施的日益严格的出口管制。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一直在支持扩大美国及其盟友的芯片生产能力,并重塑半导体供应链。”金融领域最近也频频发生脱钩的事情,之前先锋领航、贝莱德退出中国,都是如此。当前,美国很多金融机构在自我审查,主动和我国脱钩。现在的市场到什么程度呢?当金融公司的销售人员“试图说服美国投资者投资将在中国撮合交易的基金时,他们有时不仅会遭到拒绝,甚至还会仅仅因为兜售这个想法而受到批评”。这种批评不仅仅是经济考量,还有一种美国人自身的爱国考量。“有些人说他们与社会脱节、对形势不敏感,甚至不爱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速不断下滑。
下图蓝色部分是增速大于20%的月份,绿色部分是增速10-20%的部分,灰色部分是增速小于10%的部分。


2002-2008年的增速基本都大于20%。
金融危机后开始逆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初期(2010-2011),增速也大于20%(基数较低也是其中原因之一),2011年后,全球阶级斗争加剧,阿拉伯之春,美国占领华尔街,欧洲欧债危机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等等。
2012年后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各国相继出台各种限制贸易的政策。2016年世贸报告,2015.10-2016.5,G20各国出台贸易保护措施的速度是金融危机以来最快的。2008年后,G20出台1583项新措施限制贸易,仅取消了387项。这一时期我国进出口总值按美元计价,增速基本都小于10%,其中2015-2016年还是负增长。
2018年贸易战以来,逆全球化加剧。贸易战初期,我国出口企业抢出口,增速不减反增。2019年后贸易战的影响凸显,增速迅速下滑。
我国疫情期间外贸大涨,这不是全球经济恢复,而是全球其他国家疫情管控太烂,大量订单回流我国。以11月数据为例,我国2020年外贸进出口合计4.17万亿美元,2021年暴涨至5.46万亿美元,涨幅30.93%。但是2022年涨幅就下滑至4.92%,2023年涨幅下滑至-5.60%。这说明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五、小结
1、市场经济的固有矛盾导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
2、“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是经济过程的一体两面,从消费角度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生产角度看就是产能过剩。
我国当前主要制造业,除石油、化纤两个行业外,其他行业疫情以来全部产能过剩,且小半行业多数季度产能严重过剩。
3、制造业产能过剩,导致新增投资收益下滑,进而导致制造业不愿意增资扩建,投资方面预期偏弱。整个经济下滑,贫富分化加重,劳动者工作不稳定性加强,兼之房价挤压,导致消费趋于保守,消费方面预期偏弱。这又导致经济陷入持续下滑的循环。
4、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又处于逆全球化的大环境中,这使得我国外贸环境进一步恶化,面临的挑战更大了。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会如何促经济、防风险呢?我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何呢?对我们普通人又会有哪些影响呢?我们下篇文章分析。
最后,我要强调一句,困难是暂时的,一定会过去,我们要有信心,要相信政府,加油!
本文节选自《经济会议系列解读》,全文将陆续发布在“佐伊的读书圈”。
-------------------------
我是佐伊,一个关注财经和时政的博主
欢迎加入“佐伊的读书圈”,和数百名各行各业的星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多看路,少踩坑。
欢迎扫码加入“佐伊的读书圈”。如果无法加载,请反复点击即可加载。


下面是近期星球讨论的部分话题,您也可以点击以下任意一个链接,下载星球搜索“佐伊的读书圈”即可加入
或者点击以下任何一个链接扫码加入(二维码不能长按,只能用另一个手机扫码)
1、我们是通缩还是通胀: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4444181444244
2、高盛《不可能的三位一体》: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511851128522
3、去美元化和国际货币变革: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288528842414
4、全球上半年经济回顾: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511155488542
5、居民钱都去哪里了: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8521254248
6、一线人员讲讲地方债的现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58145482421
7、7月会议解读,如何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2482228418
8、怎么看待当前的消费下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81255128211
9、全球产能过剩现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58451521258
10、《经济学人》分析如果信托全行业暴雷对经济有多大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144255448114
11、人民币发行的基础是美元还是土地: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42282811882
12、《金融时报》文章——高利率环境下如何投资:
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15812221882
我来告诉大家5.2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朋友们,我又来点评GDP数据了,我还在看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实时记录问答环节贴上来给大家看。这个回答今天上午会实时更新,我全程手动记录。大家可以点个收藏,下午再回来看。
或者大家也可以往后拉,拉到下面,直接看我对GDP的点评。


问题1、4季度经济亮点有哪些?
A:2023年4季度,中国的出口实现了不错的增长,我们的物价很平稳,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抗通胀的时候,我们跟他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问题2、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率?
A:最终消费支出,投资,进出口 在全年GDP中的构成分别是4.3%,1.5%、-0.6%。最终消费支出,投资,进出口最终贡献率分别是82.5%,28.9%,-11.4%。
(对比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83.2%,拉动GDP 增长4.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即投资)对GDP贡献率是 29.8%,拉动GDP 增长1.6个百分点,货物服务进出口总额,对GDP的贡献率-13%,下拉GDP 下滑0.7个百分点。)
问题3、政府如何采取措施应对物价低迷?
A:我们整体保持了温和上涨的态势,全年CPI上涨0.2%。最近3个月,我们的CPI连续下降。实际上我们要看到,CPI的下降是结构性的、阶段性的。
结构性因素就是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回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我们的核心CPI是稳定的。所以物价下跌不是全面的,而是局部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下跌,也不是因为供需关系的变动,是因为受到了非经济、非常规性因素的影响。
能源价格,受到俄乌战争影响,去年涨,今年跌。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国内的需求是肯定要扩大的,所以我们的商品需求回升,是有基础,有条件的。最近春节将近,食品需求增加,走亲访友,都会助推CPI季节性回升。
问题4、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A:我们有高水平的开发,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我们成功举办了进博会。我们创造了好的营商环境。我们的进博会成交金额,比上届增长了6.7%。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
我们的新能源车、电动载人车增长都非常快。
人民生活改善,民生改善,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公共社会服务不断提升。
进一步擦亮了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我们对安全的重视也在提高,安全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克服困难和挑战,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不断夯实。
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问题5、怎么实现中国经济发展中动能的转换?怎么防范产能过剩问题?
A:新动能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会坚持新旧动能的合理转换。
问题6,地产2024年能保持平稳吗?
A: 房地产投资、销售的降幅都在收窄。怎么看今后的趋势呢?我感觉长期健康发展还是有好的基础。我们城镇化的数量、质量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们和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还有不少的差距。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的农村居民进入城镇,会带来新的住房需求。
下面是我对经济数据的分析:
从4季度GDP增长的数字来看,其实比我估计的好一点,我的估计值应该比较保守,我估4季度就是5.0%增长,实际上是5.2%,略好于我们的预期。
但是这个数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符合预期或者低于预期的。


12月份的经济数据都出来了,4季度整个看下来,消费、投资、进出口这些数据都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是消费,12月份社零数据其实不错,因为我是看2021-2023年的两年复合增速的。


因为2022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所以我们需要把2021-2023年看做一个整体,算复合增速,这样才能避开基数的影响。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12月份的两年复合增速是较11月回升的。
更具体一点,是商品零售增速回升,餐饮复合增速反而回落。


从两年复合增速可以看到,中国的社零增速,未来大概就在3%附近了。
接着说投资,12月份的基建和地产投资数据,已经显示出: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增速已经触底了,未来也就是在这个2%-3%之间波动了。


房地产投资增速,估计明年还要继续下滑,但是下滑幅度,估计最差也就跟今年差不多。
投资这边,基本上可以看清楚了。
最后进出口,这算是4季度唯一的亮点了。




4季度我国出口回升明显,不知道2024年上半年这个景气度能不能维持住。
但是从利率周期看,国外这么高的基准利率,应该会伤害到经济,所以2024年上半年的出口应该还是会有一些波折。
但是2024年下半年之后,美国等国家到了补库存周期,加上美联储降息,到时候的出口应该又可以回升。
关于出口,还有美国补库存,可以参考我下面的回答和文章:
2024年的GDP增速,我看了下各机构的预测,大致预测数值在4.0%-5.0%之间。
我个人判断应该在4.5%左右。
2024年1季度的GDP增速应该在4.0%-4.5%之间。
当然这只是初步判断,后面我会随时修正。
挖掘被忽视的经济数据,解密被隐藏的金融真相。我是三人禾,持续更新经济,金融方面干货,求关注。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用,麻烦轻轻点赞,谢谢。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9 10:24:42  更:2024-01-19 10:29:23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