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怎么看待中产破产三件套?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怎么看待中产破产三件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都说中产破产三件套是千万的房贷、老婆全职在家、小孩上国际学校。
中产破产三件套应该是:买房、教育、投资。
比如,中产家庭孩子的典型规划:买学区房 → 学钢琴、小提琴、芭蕾 → 读本科、硕士、博士 → 在其中某个阶段出国深造 → 进大公司做白领、以工薪收入为荣 → 买世界名牌武装自己 → 大爱无疆,不生孩子。
可惜的是,这一切的模仿行为,每一个都是坑。
中产就是接盘侠
中产阶级在努力模仿着上流社会的一切,从衣着饮食,到兴趣爱好,而上流社会则努力在摆脱模仿,你追一步,我就逃一步。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扑克牌中的大小王,穿着法国贵族的代表性船鞋,贵族穿船鞋的原因就是绝不会有农夫穿它。
现代工业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这就导致普通的消费品,甚至弹钢琴、骑马、登山等昂贵的嗜好,都不再有消费门槛,白领咬咬牙,一样也能省出钱来学,LV 包包,公司前台人手一个。
摆脱中产的追赶,潮流变更的速度在加快,从法国太阳王时期的一代人一变,到现在的一年半载一变。
当然,中产和富人还是存在差距的,无论是眼界、毅力、人脉,还是可以调用的资源、信息网络、智慧,富人都呈全面碾压的态势,所以并不是「追逐—逃避」游戏这么简单。
知其然
精英更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中产则只能模仿其皮相。
整体来看,在知识点、生命长度方面,精英要比中产强一些,主要在于精英「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中产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精英了解一件事,是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知道它的前置后置条件,知道它的应用场合。
譬如说法式大餐。
大家都知道,法式大餐享誉海外。
法国菜之所以获得「法式大餐」的美誉,是因为法国是西欧最早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
当时的伦敦还是雾都呢,英国工人还在煤矿中刨食呢,他们每周工作 7 天,只能吃炒豆子、拌鱼骨屑。
而此时的法国早已进化出了宫廷、贵族社会和无止境的假发舞会。
然而,到了 400 年后的今天,法国菜的地位早已不复从前。
吃过米其林的人都知道,味道委实不怎么样。
到了 21 世纪,你还以蔚蓝海岸、法餐、高脂肪高奶油为荣,是很低端的。
近年来,以澳大利亚、南非、美国为首的新世界葡萄酒攻城略地,法国、意大利的旧世界葡萄酒则被揍得一败涂地——大家都是蒸馏产品,有什么难学的?
澳大利亚阳光更充沛,地广人稀,种个葡萄,再酿酒,没什么难的。
再譬如说,法语。
你翻出 19 世纪的国际文献,几乎所有的外交协议都是用法语签的。
我上学时,历史老师讲到此节时,他的解释是:「法语是非常精确的语言,用于国际文书可以减少歧义。」胡说,你看看 21 世纪的联合国档案,几乎所有的重大外交合同都是用「粗鲁」的英语签的。
英语取代法语,其背后的实质是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外加法语国家相对实力的下降。
有位朋友的小孩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德、日、俄四大语种要选修一门。
传统意义上,欧美学生的第二外语都首选法语。但我建议别选法语了,您修德语吧。
未来 30 年,欧盟的主导者肯定是德国,德国处于上升轨;法国人天天折腾,不事生产,处于下降轨。
而中国精通德语的人又特别少,至少交流的频次和内容远远低于中法交流。
未来如果中德之间的贸易关系、技术进口加强了,你再考个德国的律师证,那在国内你就是绝对稀缺的资源。
我讲这么多例子,就是为了说明:
富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可以看到历史变化,抓住机会;而平庸的中产阶级,只会继续吃法餐。
出国留学
中国的大多数三线城市家庭,现在依然把出国深造当成一条光明的前途。
中产阶级家庭孩子的典型规划如下:买学区房 → 学钢琴、小提琴、芭蕾 → 读本科、硕士、博士 → 在其中某个阶段出国深造 → 进大公司做白领、以工薪收入为荣 → 买世界名牌武装自己 → 大爱无疆,不生孩子。
可惜的是,这一切的模仿行为,每一个都是坑。
一架钢琴,至少有几千个零件,在 19 世纪是一件超级昂贵的东西,同时也是富家小姐的象征。可是到了 21 世纪,钢琴已经是中产阶级都能负担的小资物件,钢琴弹得好有什么价值?你想在火锅店门口伴奏吗?
同样的道理,1977 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大学生由于稀少,毕业了直接就是国家预备干部。
在匮乏年代,大学生每月可以领到免费的米和油,且很容易被提拔。
1999 年大学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不值钱了,如今的硕士、博士更是多如牛毛,你一心一意想让孩子提高学历,其实是一个无底深坑。
就如同玩游戏一样,你在「新手村」的经验全都基于父母一辈。
一个人从懵懂到 20 岁,是没有时间刷「经验包」的,你的所有谋生技能、世界观、路径依赖……都习自你的父母。
而你父母在小地方的国企、事业单位端了一辈子铁饭碗,其实是坐井观天而不自知。
作为一名中产阶级,你确实可以窥见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却始终不明白上流社会是怎样运转的。
根据你父母的观察,当年的国企领导都是大学生;根据你父母的观察,贵族小姐都是弹钢琴的;根据你父母的观察,外国人都靠炒股票发财……
中产阶级只擅长模仿,却不了解事物的本质,他们的技能点数仅止于此。
接盘侠
好了,若文章只写到这里,那还仅仅是对中产阶级的吐槽,只是精英对底层的鄙视感。
而我接下来想说的是,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表面看是三件套导致中产破产
本质是中产是最爱面子和爱慕虚荣的群体
比如:带轻奢一类的产品,都被谁买单了?
什么是轻奢?有钱人懒得看,穷人觉得不划算,中产却觉得垫垫脚一买就和有钱人一样了。
——————————————
避免争议,如何定义中产至关重要
严格意义的分类:
阶级只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中产阶级的出现是细分的结果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
如此看,中产也是无产,这个玩意的出现本身就带点“虚荣”
那再从拥有的资产和生活品质接地气的划分一下:
领导层认为:吃饱穿暖,有房有车,有固定工作就可以称之为中产,房产车产也是产,不是无产就是有产
现实中认为:吃好的,玩好的,用好的,车不能一辆,房子不能一套,一线年收入过八十,二线年收入过五十,才能称之为中产
知乎上认为:资产怎么也得是A8赛道上吧,当然了A8不是车,是8位数。
评论很精彩,谢谢大家,让我又看到人是多么无知固执。评论里有太多误解,或者是抬杠,在重新描述一下背景,把以下“五年前我从国外回来……”一段重说一下:
【工作关系我经常出国,去过很多国家,但我一直在中国生活。5年前集中去了欧美几个国家,回来后,我有一个疑惑——身边人什么情况都很透明,就打工人或者体制内职员,为什么都住着几百万到几千万的房子,整个区域几乎看不到20万以下的车,满街都是bba,玛莎拉蒂保时捷大G大牛RR宾利都在地库停着,不管是周边的饭店,还是景区,还是各类游乐场,都是爆满,人们歌舞升平吃喝玩乐(一顿饭人均3位数以上不眨眼),身上都是奢侈品,各种出游头等舱高档邮轮,好像有花不完的钱。
为了说明反差,我发现欧美发达国家多数中产家庭也就是收支平衡,bba不多,玛莎拉蒂保时捷那些更少见。正常人家是很少频繁去外面吃饭的,因为确实贵。】
重点在于大多数人都是那样的,如果偶尔有几个马云,那很好理解,但全民如此,我是不相信的,因为我国的收入在那摆着,不可能比发达国家平均收入高。去年开始,这种情况已经收敛了,饭店不再爆满了,游乐园景区不再爆满了。
所有装逼的,说开bba不算富豪的,说大家都富裕了,干那些事儿很轻松的,就别再杠了,你们挣多少钱自己心里有数就行,有钱就自己享受吧,不用来说别人标准低。觉得自己45岁没有风险的,也祝你好运,过好自己就行,不用告诉别人你很安全。
——————————————————————————————————
5年前我从国外回来,有一个疑惑——为什么身边人都住着几百万以上的房子,满街BBA,饭店景区都是爆满,人们吃喝玩乐,好像有花不完的钱。
按理说国内平均收入应该是不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为什么看上去比他们更有钱呢?
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
2023年我终于明白了,因为全员吃到了房产价格上涨的红利,造成了财富效应。中产,就是一帮全然不顾自己45岁收入归零的可能,模仿富豪生活方式,认为过去的成功可以简单复制的,苦命人。
谢邀。
“房贷过千万”的是中产?
翻了一下21年统计年鉴的数据:


21年收入前20%的,月均可支配收入7152元。
千万别嫌少,垫底那20%的月均值还不到700元。
咱这的财富分配是“土字型”,只是那两横很低,而中间那一竖很高。


前20%的均值是7152元,那大概率7152元就是前10%。
咱再做个极端点的假设:这是户人均数据,那我就当这是个三口之家,小孩老婆都零收入。
那这户人里唯一挣钱的,月可支配收入是2.1万。这算前10%样本里的高收入了。
但这水平离千万房贷还需要很大勇气。
娱乐化很容易模糊焦点。
要么,咱认定前40%是中产。
那就得接受月均可支配收入3745元的是中产。
说实话,这个收入水平哪怕在三四线城市,中病(如非癌非重伤但必须治的慢性病)、三个月以上中期失业、生育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破产。
轮不到“千万房贷”、“全职太太”、“国际学校”出场。
如果认定只有以上元素才算“中产”,那这个问题则无甚讨论价值。
离多数人太远了。
不说“中产”,咱说“中坚力量”。
就业相对稳定、有一定学历或劳动技能、基尼系数相对好看点的。
例如22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有3.67亿人参保,这些人大多数算正规就业。
那他们的破产压力很简单,71.8%的居民杠杆率(2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主要杠杆肯定还是在房子上,21年底我国居民总资产里68%是实物,也就是房子。
超八成是贷款买房,所以这房子不仅是资产,也是债务。
当房价上涨且可以有效交易时,这是资产;当房价下降或有价无市时,这是债务。
眼下大量非核心区(甚至包括一线)的房产已经是纯债务。
这是第一座山。
第二座山,是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
短期看,有疫后复苏疲软导致的普遍信心不足,没V型起来。
于是企业转保守不愿招人不愿投资,打工人卷成麻花;
中期看,有AI技术冲击、新能源阶段性产能过剩、中低端产业转移。
产业间的新陈代谢加速,打工人的技能淘汰率走高,产业和岗位的不确定性增加;
长期看,人口和地产化债大周期叠加,会形成可能以十年为单位的保守周期。
这就导致打工人们一边要硬扛资产缩水,自己化债;另一边要保持高强度工作和学习,应对各种中观微观层面的就业转型。
被两边夹住,很崩溃的姿势。
第三座不是山也是山,就是“你为什么只是看着”。
还是那句话:不管百万亿地方债有多难,毕竟账面上政府杠杆率是50.4%,手上还有实打实的300多万亿资产。
居民71.8%,非金融企业159.4%,最低的就是您了。
想降低中坚力量的破产压力,最直接的还是以公共服务降低居民必要开支成本。
医疗复杂不好搞,那住房和青年失业补助金总是好搞的。低门槛廉租房到今天依然有点远,什么时候外卖小哥住进去了再言成功。
但由于土地财政惯性和对效果不确定的责任忌惮,再加上央地财税关系不清晰、碎片化的历史问题,向福利社会转型难度很大。
这等于中坚力量们要自己硬扛资产缩水和收入不稳定两座山。
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什么“千万房贷”,本地走个大企业,很多人就进入破产倒计时了。
当然,咱这破产不是讨饭(而且城管也不会让你讨)。
一般是滴滴外卖快递走起,实在不济就本地社区登记排队做个收银员。
咱这不养懒人,破产的形式还是以低水平就业为主。
总之要一直干下去。有中产收入水平的农村参保人员还得干到干不动为止。
从这个角度看,中坚力量们对破产的恐惧甚至不能完全算一件坏事。
毕竟能有效维持劳动参与率嘛。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朋友a,双职工家庭,一个是医生,家庭年收入60w左右,准备二胎了。深圳买了学位房高位站岗,房贷有压力但不影响小康生活,日常就是吃喝遛娃偶尔去周边城市玩玩。
朋友b,鹅厂老员工,年入50w左右,太太全职照顾一个小孩,东莞一套广州一套。
朋友c,双公务员家庭,年入50w,也准备二胎了,深圳非中心地段小两套,房贷两万以下无压力。
朋友d,私企双职工丁克,年入75w,存款400个,感谢深圳硬气的二手房东和高得离谱的新房一直没上车,有幸错开了这波房价下跌。
他们应该算深圳的伪中产人群,房产在没有升值的时候负债性质大于资产。很多人一看在深圳买了房就算中产了,其实手头现金扣除房贷可能还负债,都不算中产。哪怕是伪中产,他们也有稳定/高薪的工作负担房贷,何况是中产,房价下行有压力,但不至于出现家庭经济危机。
现实中实现深圳有一房无贷或者两房少房贷的人,他们的选择大多是尽量给孩子买好的学位房,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就算另一半是全职太太也要做好家庭理财规划,不会随心所欲地买奢侈品,中产不像生意人或者暴发户,钱也是来之不易的。很多人嘲讽中产模仿富人,其实中产是很踏实的一群人,他们竞争意识很强又充满了危机感,生怕阶层滑落或者自己返贫,所以在决策上是理性战胜虚荣的。
常见各种网友臆想中产各种狼狈,实质大部分的人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产。
怎么看待中产三件套?能在大城市成为中产的人,除了少部分时代发展的获利者,大部分都是原生家庭条件不错或者小镇做题家中的佼佼者,财力和实力总有一样,能过得差的了哪去?
真正让中产返贫的,只会是无底洞的疾病,错误的投资/创业/赌博之类的小概率事件,他们已经是最能抗风险的人群了。
嗯……这么说吧,我一个同事当特例。
全了,这个段子我说过。
三件套是父母,老婆,股市。
先说结果,好在人家运气?家底,买了教训以后缓过来了。
父母不要紧,父母迷恋麻将没关系,父母开始个人贷,然后发现时候已经赔进去二百多万了。
怎么解决的具体不清楚,反正不幸也是幸运说不清,赌博那位后来受不了打击,精神有点不老正常的,加上身体出问题,基本上出不来门,也就算是老实了。
这是我说的,运气好结果还兜得住。
不知道别人,我身边这种老人因为空虚寂寞冷,然后被外面各种保健品投资杀熟诈骗的,起码有一半,不夸张。我们家亲戚家老人没听说几个没上过当的,只有损失程度差别。
所以,父母上当作为第一条。
然后,老婆。
这个倒不主流。我同事老婆当典型吧。生娃时候两边老人身体都还可以,出力加上资助,还有保姆帮忙……然后,老婆说自己失眠心慌精神不稳定,自述产后抑郁症十多年,全国大医院查了十年啥毛病没有,反正就是不上班。然后天天健身房会所下午茶出国游,出国游实际上是水了一个不考试的研究生,两年又花了两百多万,回来一句英文不会那种。
然后,不出意外的,零花钱不够,偷偷各种网贷信用卡分期,又亏了一百多万,也不多。最后补上窟窿。
中间留学搞出轨就不提了。
股市,币市,期货。简单说同事亏了一圈。
幸亏他没有加杠杆。另外期货和黄金那两回我觉得他被杀熟了,没敢提。
话说回来,人家家里本来有基础,进房市也是二十多年前,所以最后伤筋没动骨,缓过来了。
我一直拿他当我(负面)榜样,跟人家比不了,随便一套跟头下来,我都受不了。
有句话可能跑题:老实人没有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来的福。
所以,上面说的什么投资保健品麻将股市个人贷……我一概不敢碰。
中产破产三件套应该是,
杠杆,盲目投资,花钱大手大脚。
中国的大部分中产其实是伪中产。看着有钱,其实还只是上班族。
随时会因为得罪老板,或者上级,而失业。
失业就破产 。
疫情期间已经见证了无数个了。小老板,公司中高层等等等等。
一个年薪100万的中产,和一个年房租收入是50万+家庭工资收入是20万的房东比较,都是年入70万,可支配的钱都一样,但是风险比例是完全不一样的。
房东家庭掌握的生产资料都能自动产出钱来。每年可以冒着风险不停的去博,去做生意。
而年薪百万的高级金领们,每天睁开眼,就是房贷车贷家用各种支出,必须永不停歇的去工作挣钱,才能不被消耗干净。
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年薪百万的人士,和年收入五十万租金的房东阶层联姻 。
组成一个家庭以后,这个家庭可以在自己所在的阶层,攻击力和防御力拉满 。
这个家庭就既有向上攀爬的能力,又拥有抵抗风险,不向下层阶级掉落的能力。
~~~~~~~~~~~~~~~~~~~~·
有想起大学生贷款炒鞋这事。
2019年前,买双三千的阿迪真的一点都不心疼一样的,现在都是买100块一双的运动鞋了。
2020年炒鞋破产的那帮人估计现在都还在躲债。。。
比日本差的太太太太远了。
同样是泡沫经济破裂之前,日本中产的有钱程度放在今天都难以想象。
中国中产的想象力也就到这了,住豪宅,上国际学校,全职妈妈。
可以看看许多日本人写的回忆录,日本中产当时可是人人家里有雪具,隔三差五去北海道滑雪,上下班打车,车费40块给司机一百不找零,全社会都在房价暴涨股票暴涨的梦幻年代。
中国中产还要稍微衡量一下性价比,虽然炒房和教育肯花钱,但其他很多方面还是节俭的。日本直接就是个大撒钱的状态,人们花钱之大方就像不是花自己的钱一样,而且不是富豪,只是中产就这样。
如果说国内17 18那个时候经济过热,人们炒房是疯了的话,日本中产在泡沫经济破裂前夕的生活状态已经堪称癫狂了。
当然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日本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
泡沫时代对普通人最大的刺激就是财富效应,尽管那都是虚幻的就像吸毒一样,
人们仍然乐此不惫。你想想你看着自己买的房子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都是两三年翻一倍的涨,甚至一年就翻了一倍,这时候就像自己的股票价格上涨一倍,大部分伪中产内心是极度膨胀的,加上媒体不断添油加醋,每个人眼里那种自信我是从未见过的坚定。疫情前不要说伪中产,就是县城普通收入的年轻人都敢随意花上万人民币去新马泰旅游一次,普通出租车司机内心极度乐观,房贷,车贷,装修贷一次性拉满,因为按照当时一个月上万的收入根本不愁还不了贷款。
但是泡沫终究要破的,而且破的时候没有人会在乎普通人多悲惨,成年人必须要为自己的选择和冲动付出一切。我再次提醒现在还想买房头铁的人,如果你不怕自己未来破产妻离子散,可以去试试买一套。
有网友调侃,“房贷过千万、配偶不上班、二娃上国际”,是新时期中产作死三件套。


图片来源:微博
之所以有这样的论断,是因为中产家庭一度追求高品质生活、教育优先策略,在经济大环境的压力下,不仅难以维继,有的还遭到了反噬。
房贷高达千万,按照还款期限20年计算,每月需还款5万。面对如此高额的还贷需求,家庭完全无法承担现金流断裂的后果。
配偶不上班,在家当全职妈妈,说明家庭经济来源都依靠丈夫,经济压力也全在丈夫一个人身上,家庭抗风险能力极低。万一遇上裁员,家庭收入直接切断,连个缓冲都没有。
家有二娃,都上国际校,一年光学费就在三四十万元。都说孩子是吞金兽,上国际校的孩子堪称碎钞机,而且孩子一旦开始上双语,想退出都难。
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如果一个家庭凑齐这三件,想想就觉得压力巨大,焦虑感扑面而来。
但是,也有网友认为,中产“作死”三件套,看似普遍,实则属于极其个别的现象。
单从房贷来看,能付得起三四千万首付的,一定是极少数有钱人,而这些人所积累的财富和资源,说明他们几乎不需要为千万贷款担忧。


图片来源:电影《华尔街之狼》
所以说,三件套的说法,娱乐性明显大于现实意义,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并不表示我们完全不用担心住房、工作和教育问题。
相反,中产“作死”三件套所暴露的,恰恰是万千普通家庭的困境。
房贷千万无人问,一朝失业天下知
中国人的房贷压力到底有多大?有一则调查数据,我国有56%的家庭背负房贷,30%-70%的居民收入被用于偿还房贷。
最近两三年,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下跌,银行利率下调,许多高负债家庭的还贷成本上升,继续还款意味着持续的经济损失,但如果放弃还贷,则可能会造成家庭破产。
不少人觉得,就算房地产热度不在,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还是要买学区房,所以学区房会一直吃香吧?
然而事实是,随着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的不断调整,学区房也难逃房价下跌的命运。


2021年,中国银行等四大行的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合计1102亿,在不良贷款总额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可见越来越多的家庭存在还款困难问题。
房价下跌还会造成房子出手困难,一方面,人们对房价的预期扭转,普遍都有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另一方面,如果房子的售价低于购买价格,卖方将面临严重的家庭经济损失。
如果再遇上企业裁员、工作不保,对家庭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以互联网大厂为例,2022年至今,阿里员工数量减少至23.5万人,净减员近10%。不少年近四十、年薪百万的中年人,被迫重新进入求职市场。
电视剧《小欢喜》就反应了这样的场景,方圆、董文洁夫妻失业,各种保险都要自己续交。方圆几经波折,决定靠跑网约车、兼职配音赚钱,家庭收入大幅缩水。
千万房贷不一定让中产作死,但百万房贷一定会让普通的工薪家庭疲惫不堪。
配偶辞职一时爽,全职带娃火葬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就业人数与男性就业人数的比例大概是0.9比1,几乎持平。因此,很多人认为全职妈妈并非主流现象,不构成普遍焦虑。
但是,这里所说的女性就业人数包含着代购、微商、兼职、手工业、做小买卖和各种自由职业的情况,与男性的就业质量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女性因家庭和生育所造成的辞职和失业问题仍十分严峻。根据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全职妈妈群体分析报告》,我国有46%的女性因为生育错过职业机会。
全职妈妈之所以会全职当妈,大多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被迫“择业”。
年轻妈妈们在职场中有更大的几率被企业拒招,或者因为生育被裁员、降薪,被公司边缘化。放在整个家庭中,妈妈的职场危机就会演变成整个家庭的危机。


图片来源: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在综艺节目《圆桌派》中,专门有一期谈论全职妈妈的困境,香港作家马家辉说,“全职富妈妈、全职中产妈妈、全职穷妈妈是不一样的。”
其中,全职穷妈妈最容易为生计担忧,全职中产妈妈虽然在短期内具有生活保障,但由于家庭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她们大多会在孩子长大后重返职场。
到了这个时候,却不是想找工作就可以找到的。
为了缓解家庭育儿压力,一些中产家庭的丈夫可能会鼓励妻子辞职,专心在家带娃,让妈妈不需要拼命平衡家庭和工作,同时也让孩子能够在妈妈的呵护中成长。
但是,这种压力很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显现出来,那就是家庭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
一入国际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一些中产父母早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为孩子规划了双语幼儿园、中小学国际校、高中或大学出国留学的一条龙方案。
与父母的需求相对应,国际学校的数量和入学人数也持续走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际学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截至2020年,我国国际学校数量为907所,每年的涨幅约为40-50所。
按照平均单校550人计算,国际学校在读学生人数约为50万人,每年增幅2-3万人,大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众所周知的是,孩子上国际校的支出远大于国内教育体系。
以北京民办国际学校为例,中小学一年的学费大约在16-20万元,再加上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大额支出,每个孩子一年花在教育上的经费少则三四十万,多则上百万。
如果本科阶段送孩子出国读书,四年学费、生活费加上交通费等等,省着点花也要两三百万。
所以说,孩子从小定下国际教育的目标,就会走上无止境的烧钱之路。
一旦家庭资金出现问题,孩子的国际化教育路走不通,想要转回国内体系,就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
习惯了国际校氛围的孩子,将难以适应国内体系的教育方式,也很难在应试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家庭生活并不总是轻松自在,每个家庭都各有各的不易。
住在200平的大平层、配偶在家全职带娃、两个孩子上国际校,就算是如此光鲜亮丽的家庭,一旦遇到经济危机,也不得不抹一把辛酸泪。
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只能在平均线上下的生活水准挣扎,为了房子、工作和孩子的教育拼尽全力。
所以说,哪里有什么“作死”,不过是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如果赶上了时代红利,就全力拼搏、冲刺前进;不幸遇到了经济下行,就隐藏锋芒、休养生息。
月薪三千的,靠着想象告诉月薪五千的,月薪一万的人是怎么样生活的。
这仨顶多算中产压力三件套,真说破产还得是生场大病,真就一个人生场大病就能让一个原本小康的家庭轻松破产
一帮穷鬼教被另一帮穷鬼忽悠的中产怎么摆脱被忽悠。
听到一个过气小仙女说东亚男人对女人年龄的恶意和歧视太明显了,要去欧美那边,他们那边对女人的年龄不在乎。
过气小仙女是88年的,今年已经是35岁了。
学历还不错,是211本科毕业,之前吃着时代红利,去了那种大型房企,年收入也没问题,但是她犯了一个大部分小仙女都会犯的错,就是在自己收入高的时候,没有给自己买房,或者置办资产之类的,她大部分钱都用于自己的潇洒了,同时她也不急着结婚,那会她收入高,又年轻,她一点都不急。
现在行业不行了,她就被裁掉了,裁掉了以后,出来找工作,那很明显很难找了,她过惯了那种大公司的高收入日子,让她去当房产中介,她又不去,觉得没面子,而太苦了。
她这个时候想要走婚嫁的路子,但是她又没房子,又没有存款,就一个211本科学历。。。
她也不好意思和父母那边说,因为她爸妈也只是小县城的土著,根本没能力帮她在一线城市买房,之前她父母一直催她找对象结婚,她就以新时代的女性自居,和父母各种闹,最严重的时候过年都不回家了,现在她不行了,她也不好意思寻找父母的帮助。
现在她想要出国,去欧美那边找个金龟婿,说那边的男人不介意女生的年龄
彭叔没在国外生活过,不知道老外那边的男精英,是不是真的不介意女生的年龄
彭叔是觉得凡事不太可能没有代价的,要是老外真的不介意女生年龄,那肯定在其他的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


有事问彭叔
410 次咨询
5.0
359574 次赞同
去咨询




聊聊房产,聊聊就业,聊聊情感,彭叔粉丝交流群第28期开放喽?mp.weixin.qq.com/s/Sw0IyM709_4d-TVWkhVCEg
其实仔细体会一下就明白,什么破产不破产,我们实际上都极其脆弱,破产只是很普通的一项。
想明白这点就会觉得有时候抱有执念挺可笑的。
执念于让自己的财富增值,执念于孩子要学习好,要上什么学校。
越年轻的人越容易把世界看成一个稳态,认为世界是和谐,规律,文明的。
只有越来越老的时候才明白自己是会死的,任何人都可能说没就没了。国民吃饱饭的时间不超过70年。历史以来大部分人是没有后代的。
可笑吗,我们想维持的健康,财富,家族传承,都是在一个巨大的,混沌的,无序的机器里乱炖出来的。
富贵好赌,输光了家财,结果解放了,拿了他财富的人被毙了。
有人是中医专家,专门教养生,50多就死了。有人50多得糖尿病,抽烟喝酒,活到90多。
有人写传世书,管理家族财富,要赚万亿财富,结果不到40就死了。


小孩上国际学校1年也就十万人民币学费。
老婆全职在家也算?难道老婆一年能赚50w以上?
这两个和第一个千万房贷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事情。
1、讲个猴子和鳄鱼的故事。
猴子的智商,相当于3到10岁小孩的智商。鳄鱼的智商,相当于3岁的小孩的智商。猴子喜欢逗鳄鱼玩。猴子逗鳄鱼玩时,这2个小时,鳄鱼都一动不动,只是眯着眼。
2个小时,猴子玩累了,鳄鱼抓到机会,一剑封喉。鳄鱼只要咬到猴子了,无论猴子怎么挣扎,它都不松口。猴子怎样才能避免鳄鱼伤害它啊?就是离鳄鱼远点儿。
猴子有这个觉悟吗?没有这个觉悟。生活中,很多人都误以为自己是鳄鱼。其实他们都是猴子。鳄鱼有战略耐性,猴子没有战略耐性。
未来的社会结构,是1%的理智人操控剩下的99%的巨婴。
这99%的人每日昏昏沉沉,从而深陷各种套路里,被不断的收割。
为什么越低级的骗局越有人信?因为这契合了大众的智商。
为什么越低级的内容越有市场,因为这符合了大众的品味。
这99%的人明知自己很空虚但又不知道能做啥,迷茫、不安、焦躁、抑郁。没有能力改变,没有勇气逃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活在绝望的平静里。
人性里最不可思议的一点是:人们普遍认为,要花5年时间做一件了不起的事,然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是非常漫长的。
但如果花40年时去浑浑噩噩的生活,每天在原地打转忙碌,在一群无趣的人里苟且,是无所谓的。
再举个例子,如果把“香蕉”和“金钱”放在猴子面前,猴子一定会选择香蕉。因为猴子不知道,金钱可以买很多香蕉。
我们会嘲笑猴子的无知,但其实我们也经常犯这种低级错误,比如说,把“金钱”和“认知”放在人们面前,人们往往会选择“金钱”。因为太多人不知道,“认知”不仅可以换来很多金钱,还能换来幸福,甚至健康。
人和猴子一样,总是被看得见的、眼前的小利益吸引,却不愿意去思考他们背后的东西,这是动物的基本属性。
而99%的人都保持着这种动物属性,并且乐不思蜀,永远无法成为那1%的人!
再比如,很多高人拥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却为什么不去这样干?原因只有一个:这样干就赚不到钱。
因为这99%的人只愿意为复杂的表象买单,他们往往更容易被复杂的描述和套路所打动,越是花哩胡俏的东西越能让他们着迷。尽管这会使他们更加懵逼,但是由于他们的愚蠢,这就是他们的宿命,这也是韭菜的典型特征。
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给残酷的真相穿上一层糖衣,让这99%的人吃下这片甜甜的药。
记住一句话:大众想要的不是真相或价值,它们只是渴望被理解,被认同需,要心理安慰。
千万不要用你认为的真相或价值强加于他们,你只需要理解它们目光的狭隘,看清真相之后就去制造故事和幻想让它们沉迷,你就能大获成功了。
这个社会就是会不断的去识别各种蠢人,将他们打入社会底层,使他们遭受奴役。同时,还会不断的去发现聪明人,把这些人送入上流社会,让他们掌控财富,然后去管理和引领社会。
其实人类文明的进化,只不过是那1%的聪明人对那99%的“愚蠢者”管理方式的不断升级。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2、蝎子从不觉得自己有毒;蚊子从不认为叮咬别人是错的;苍蝇从不会觉得大便又脏又臭,老鼠从不会认为自己吃的东西是偷来的;
人类说老鼠是坏东西,因为老鼠偷吃我们的粮食,但对老鼠来说,这叫觅食。
人类夸奖蜜蜂是勤劳,因为蜜蜂在给我们酿蜜,但对蜜蜂来说,这是基本需求。
所谓害虫和益虫,都是人类按照自己利益标准划分的。所谓的好坏,都是强者按照自己的立场去划定的。
毕竟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都是有罪的。
因此,世上没有纯粹的好人或者坏人;你伤害了他的利益就是他眼里的坏人,你符合了他的利益就是他眼里的好人。
你符合了大多数人的认知,你就是合理的;你超越了大多数人的认知,你就是荒谬的。
再举几个例子:人类是地球的统治者,所以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给万物分对错,制定秩序和规则,我们称之为“公俗良序”。
当新冠在全球蔓延,人类便称“新冠”为流行病毒。实际上对于地球来说,人类才是病毒。地球诞生45亿年了,人类产生才300万年,人类对于地球来说只是弹指一瞬间。而且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开始破坏地球的环境,不断的打破地球的生态平衡,这不就是地球的病毒吗?
刚刚结束的新冠疫情就像地球的免疫系统,现在地球实在受不了了,为了保护自己,它开始启动自己的免疫系统,跟人类的活动相抗衡。
因此,世界上的事物根本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强弱之分。是非对错永远都是强者说的算。所谓的好坏,都是强者按照自己立场去划定的。
所谓的规则,就是强者给弱者制定的条条框框,就是强者给弱者画一个圈,告诉它:你们不能跨出去。
因此,人生活在社会上,和动物生活在丛林里没有本质区别。你如果不去吃别人,别人就会吃掉你。
社会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狼,一种是羊。你要么是狼,能吃人;要么是羊,坐等被人吃。
因此,中国只有两种生存逻辑:
第一种是狼的生存逻辑,就是如何优雅的吃掉羊;
第二种是羊的生存逻辑,就是千方百计的变成狼!
3、这个世界最残忍的真相莫过于:99%的勤奋努力、但认知低下的人,养活了1%的聪明智慧、看穿真相的人。
这99%的人存在的最大目的,就是充当了社会运转的辅料,是为了帮助1%的人活得更好,实现各种自由。
当然,这1%的人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位置,不断的去设计各种规则去限制和操控那99%的人。
富人的财富都来自于穷人的劳动。穷人越努力,富人就越富有,这就是“勤劳致富”的真相。
因为,富人一直在这样教导穷人:努力可以改变人生。他们让穷人保持闭着眼睛往前冲的状态。
就像让驴推磨,就必须蒙住驴的眼睛,这样它们才能一直推下去。驴如果清醒了,这磨就推不下去了。
富人会让穷人一直穷下去,最好世世代代的穷下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富人要制造一种氛围:歌颂勤奋是一种美德,高呼努力改变命运。
要知道,努力是最廉价的东西,因为努力是没有门槛的,但大部分人的努力都是假象,都是一种重复的劳动,如果大家都能保持在愚昧的努力状态,富人就可以一直坐享其成。
努力也是一种自我麻痹,甚至是自我逃避,大部分底层人的努力只是帮自己产生了一种情绪安慰:我没有停止奋斗,我还是有希望改变现状的。
真正的努力是在战略选择上的用心,是在思维和认知上提升,而不是消耗在战术的迂回里。
偶尔有一些穷人,忽然发现了这个秘密,开始升维思考,去钻研富人的心理和制度设计。就像“游戏角色”开始研究“游戏程序”一样,一旦它发现终身升级打怪毫无意义,就开始思考谁这一切的设计者?如何才能颠覆当前的规则?
如果穷人真的学会思考了,富人会非常焦虑,因为他们的地位随时都会被取代。为此,富人制造了大量心灵鸡汤,以及各种情绪安慰的口号,还有像游戏、娱乐节目这样的奶头乐,让穷人沉沦。
这个方法非常奏效,绝大多数穷人都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他们从未没想过怎么利用规则?怎么冲破规则?
切记:穷人都在拼努力,靠勤奋。富人都在拼认知,讲思维!
4、出身贫穷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获得真正的成功的,我这个观点被无数人抨击过,因为穷人从小接触的文化是没有杀伤力的,都是怎么做顺民的文化,顺民是不会关心谁当老大的,反正我有饭吃就行了。
什么叫假知识?就是在学校学的都是假知识。
什么叫真知识?就是在社会上学的东西都是真知识。
假知识除了考试,屁用没有。真知识永远不会考,而且课本上也不会出现,但是你在社会上走的每一步都需要用到。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驯化,我以前说过,教育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个叫平民教育
第二个层次叫做什么赚钱,什么不赚钱,这个叫做精英教育。
第三个层次是什么能抢,什么不能抢,这个叫做贵族教育。
文化永远只有两种,就是精英文化和洗脑文化。
所谓的精英文化永远都不会在民间、上流社会与我们草根阶层阅读的书内的。
岛屿都是不一样的,精英文化永远是面向精英,真正的洗脑文化永远是在民间。
掌握了精英文化就会成为精英,掌握了草根文化就只能成为草根。只是,草根文化永远都是一小撮的精英杜撰出来的,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永远有一群比我们更聪明的人控制着我们,控制我们的工具不是刀枪剑棍,是文化,是制度,是习俗,是习惯。
有些人呢,看透了他们的局,然后跳出来了,就成了社会的精英,有些人入局太深,然后就活成了雷锋,一小撮精英呢,就会鼓励雷锋再接再厉,影响更多的人。
同样的,世界上有三套学问:
第一套学问,被帝王将相掌握;
第二套学问,被社会精英掌握;
第三套学问,被普通大众掌握;
第一套,教你如何做牧羊人;
第二套,教人如何做牧羊犬;
第三套,教你如何做小绵羊。
与此对应的“知识”也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是“天机”,天机不可泄露,不能流落到民间,比如帝王术。
第二等是“真传”,传内不传外,在少数人中流传,需要深度学习才能吸收。
第三等是“鸡汤”,大家信手拈来,比如快手短视频里的内容,让人激动。
也因此,世界上有三套逻辑:
第一套是隐性的,针对极少数谋局者,帮他们更好的管理好世界;
第二套是中性的,针对有匠心的人,让他们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第三套是显性的,针对普罗大众,教他们老老实实的做一棵韭菜。
5、钱和钱之前是相互吸引的,
不是相互排斥的。如果是相互排斥,那么就会趋向于在社会上均匀分布。
相互吸引的话,就会聚合成一个个“天体”。
小钱绕着大钱转,大钱绕着更大的钱转,星际尘埃直接被天体们吸收到自己体内。
穷人老是学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他们学驾驶,是为了当司机;
他们学餐饮,是为了当厨师。
学电焊是为了找份工作;穷人太现实了
他们往往根本不学习真正有用的东西。容易沉迷于静态浅薄的知识,并以此来替代对复杂现实的认识
普通人的孩子都是一路考试过来,从小老老实实的人,更是理解不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结果很显然,他们的出路跟他们的认知一样,非常有限
真正有用的东西来源于行动起来反复试错,迭代,实践而获得。有所成就的中高阶层人士无一不是具有强烈而直接的目标导向,准备是要准备但有个差不多就行了,剩下具体的答案在行动中逐步完善。他们在行动中解决一个个问题,随机应变远比事前谋划要多,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的复杂和随机被他们通过行动化解
其实富人是更容易得到帮助的。比如银行更喜欢高净值客户,有很多人愿意为富人做事情,
因为财富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至于穷人呢?
这个社会很险恶,穷人要守好自己的本,一点一点艰难地积累资本,不要成天想着发大财,一夜暴富。
社会上创业失败的人真的太多太多太多了,炒股亏到倾家荡产的也不少,为什么这方面的新闻不多呢?
为什么媒体要展现出一种“其实你也可以发财”的印象呢?
用自己的脑子好好想想,天上不会真的掉馅饼,但地上可能真的有坑。
这个时代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穷人都在享受生活,因为各种快乐来的太容易了,而富人却在思考人生,思考如何设计更好的制度去奴役他们。
动富人的利益,如同动他们的性命,动穷人的认知,如同刨他们的祖坟。穷人的愚昧恰是富人利益的来源,把这个真相公之于众的人,会同时受到穷人和富人的打击,因为你动了富人的利益,毁灭了穷人的幻想。
反而是那些炮制安慰剂和迷幻药的人,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捷径,想脚踏实地没错,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是你要明白想脚踏实地走向成功是非常难的。
有钱的人,为什么很少埋怨社会,大概是因为他们的第一桶金,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血腥的味道。
这个世界先富起来的人永远不会带动后富,也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财富的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先富的人会用自己的金钱构建起一道道阶级壁垒,阻挠后来者,蒙蔽后来者,保持甚至扩大他们的优势。
如何让人甘于劳动,告诉他们穷是因为不勤奋导致的。为什么生产力如此发达的今天,世界上依然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原因就是世界原本就是这样设计的。
假设一夜之间穷人都变富了,那么第二天富人就要自己洗衣服,自己下厨房做饭,还要自己去种田种菜养猪。
富人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财富的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否则肥沃的田园就会变得荒凉,工厂的流水线就会变成废墟。
那么富人依靠什么来驱使穷人劳动呢?如果依靠法律强制执行,某一部分人必须劳动,一部分人坐享其成,那必然会产生强烈的矛盾。但是如果换一种方法呢?让一部分人永远的贫穷,并且告诉他们穷是因为不努力,不勤奋所导致的,那么他们就会毫无怨言的拼命干活,妄图通过勤劳致富。
90%勤奋努力的人养活了10%不劳而获的人。而这90%的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另外10%的人活得更好。然后这10%的人绞尽脑汁,不断的去设计各种规则来限制、控制90%的人。
富人的财富都来自于穷人的劳动,穷人越努力,富人就越富有,这才是所谓的勤劳致富。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穷人,需要大量的穷人,所以有人想你穷下去,世世代代穷下去。
6、为什么当老板的人都匪里匪气的?
给你讲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有个领导第一次去工地,
见到工人就发烟,
结果是不管咋指挥,
就是没人听。
后来领导变了,
去工地见人就骂,
结果是工人大老远就跑过来给他送烟,
他发现问题会当场训斥纠正,
而且经常拿罚款、开除威胁他们。
他后来说他如果对工人彬彬有礼、和颜悦色、
温情脉脉,
他们就会觉得你没实力、好欺负,
结果就是阳奉阴违、得寸进尺、胡作非为。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近则不恭
跟层次太低的人打交道只能这样,不然他们就会觉得你脾气很好,转过头来欺负你
就写到这吧,好像也絮絮叨叨了很多,欢迎大家收看我辍学之后捡破烂的经历~
星火社会语录:讲讲我这个穷二代闯荡社会的一些经历,走出迷茫83 赞同 · 6 评论文章
我是@星火社会语录,社会底层,穷二代。见过社会百态,走过弯路,遇过良机,受过挫折,十年奋斗,小有成就,愿和大家一起交流
喜研究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送礼绝学和社会潜规则。累计为3000+人解答过人际、送礼、职场等难题。私人号:LS106266,添加即送《职场秘籍+送礼绝学》、《人性天书72卷》
有的文章太露骨发布不了,有缘刷到就点个赞吧。悟透社会江湖潜规则,提前300年改变命运~
说个不同的三件套,看大家是否有同感。
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公司不识我这根老柴,爷一气之下,裸辞;觉得老婆狗眼看人低,不识我鸿鹄之志,爷一气之下,净身出户;觉得世界待我太薄,所以得善待自己,爷一气之下,一顿狂消费;
回头一看,回不了岸了.....
怎么看待都没用,行动起来还债要紧。房子可以卖,妻子可以去打工,孩子转公立学校,只有一个目标,想办法还债。
感觉知乎上yy的中产,就是最接近他们理想模样的人群——
年薪百万,刚下飞机。
但是羡慕嫉妒恨啊,凭啥他过那么好?
于是yy人家背负巨额房贷、老婆一毛不挣、父母毫无积蓄只有拖累、爱装有钱买奢侈品、上国际学校……
你想啊,一个年薪能几十上百万的人,为什么会除了年薪之外集齐所有倒霉点呢?
这合理吗?
可能真有这样的人,但这种人不可能是多数。
体制内家庭在国内的中产阶层至少占半壁江山,但yy嘲讽的时候都很默契地不拿他们举例。
因为巨额房贷、老婆一毛不挣、父母毫无积蓄只有拖累、爱装有钱买奢侈品、上国际学校……这些点,明显很难打在体制内家庭身上。
昨天我老公跟我说,他的那位很有钱的舅妈(其实是他堂弟的舅妈)突然去世了。她丈夫前几年做心脏搭桥手术走了,儿子在法国,她独居别墅,上周亲戚在朋友圈还看到她去旅游,然后几天不见她发朋友圈就打电话找不到人。托了在本市工作的外甥去看,才发现人已经走了。外甥电话打了一圈,喊了亲戚们来帮忙操持后事,她儿子急急忙忙从法国赶回来也要一两天。
舅妈是真有钱,不说存款现金,单单居住的独栋别墅、公司股份、其他房产、商铺都价值不菲,绝对的中产阶层。她的儿子是按照精英模式培养的,出国读书,不过没回来工作,娶了法国媳妇,极少回国。
把儿女送出国的独生家庭的父母晚年是比较凄凉的,儿女不在,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人一走,后事办完,亲戚几乎不会有任何来往。这户人家就几乎消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了。
你说的这三个,我基本上都有80%。
负债730万
老婆全职
3个孩子。
大女儿因为没考好,差一点上国际学校!
为什么没上,因为厦门的私立学校太贵了,加上这几年收入降了很多。
自救办法:首先在卖房子,等二,在卖收益一般的办公楼
第三,我三个商铺每个月有4.5万的店铺租金,因为办公室没装修好,整好了也有12000左右。
但这样经济下行,人真的有点慌!
躺着看。
因为说这些话的人没脑子!!!
买房:
同样的收入,有的买200万的房,有的买500万的房,压力能一样吗?
教育:
有的人基本不补课也考上了985 211,
有的小初高花了十几万补课,本科都考不上,
有的留学花了几百万回来也就干着普普通通每月几千块工资的工作。
投资: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几百万,几千万,几亿,几十亿身价的富翁也有被割韭菜的,但是就因为这样把钱都存着,或者都买房?就算银行有倒闭的,买房也可能会烂尾。
又或者就该听网上不认识的人去投资???
人生就是这样,2019年谁能想到这么多烂尾楼,
2020年谁能想到2023年中国品牌汽车能占60%市场,出口汽车 世界第一。
时代的一颗灰尘,落到普通人家就是一座山。
评论区好多以高产的视角来嘲讽中产
扪心自问你是哪个吗
估计你连中产资格都到不了
社会主义特色产物。
正常国家这些行为不会导致破产。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一季度订单远低于市场
美股纳指收跌逾 2% 创二月来新低,英伟达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 3 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
私有制是否保护了人格平等?
如何看待英伟达股票2024年4月20日跌停10个点
埃尔多安为什么被叫做经济学毁灭者?
网传南京有中介恶意做空楼盘房价,业主发起
2024 年 10 月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
如何评价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 s)下调万
死过人的房子可以买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5 16:16:40  更:2024-01-15 16:29:54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