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花旗业绩低迷,宣布裁员 2 万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 10%,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正文阅读 |
|
[商业财经]花旗业绩低迷,宣布裁员 2 万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 10%,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花旗集团(C,股价:52.615美元,市值:1007亿美元):财报显示,花旗2023年第四财季由盈转亏,2023年最后3个月亏损18亿美元。据参考消息… |
据CNN报道,花旗集团首席财务官马克梅森在周五表示:花旗会在未来两年裁员至少2万人(好家伙,裁员裁到2026,这哪个打工人受得住啊。) 梅森表示,花旗还要分拆墨西哥消费部门 Banamex ,并要砍掉40000 人,最终仅留下180000名骨干员工。 自从铁娘子Jane Fraser在2021年接手花旗后,公司在对投资者来讲很重要的股票交易业务远远落后于其他投行,过去6个月中,花旗股价又下跌了1.7%,要知道去年,花旗股价就已经大跌了22.09%。 去年Q4财报公布后,花旗营收174亿美元,同比下降3%,净亏损18亿美元,算算就是,每股亏了1.16美元。2023年全年,花旗净利润为92亿美元,合每股4.04美元,同比下降38%。 |
![]() |
其实,花旗裁员去年就有,并且能看出会进一步“开源节流” 例如,2023年10月8日,花旗重组+裁员的大刀先砍向亚太区,将中国内地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控股。 这种降本增效的直接表现,表面上,公司是为了减少用工成本而裁员,实际上的根本就是今年的经济发展不容乐观,企业端的信心不足,不敢投资,不敢扩大产能,因此也没有动力去大量招人。 多说一句,自从Jane上位后,对内鼓吹大幅扩张IT infra,搞女性平等,搞ESG。结果搞到最后就是全员奖金大幅减少,很多真正干活的人都走了。大肆扩招中后台,招了一群乱七八糟背景的。结果Citi越搞越垮,股票越跌越猛。原本我以为Mike已经够差了,没想到这大妈更烂。 这两年国内外裁员都不少,很多人一腔热血来到公司,后来为了生存,变得厌倦;重塑时候变得无聊麻木,开始顺应游戏规则;最后,什么都没错,反而惨被公司向社会输送人才。但愿大家都能有主动选择的机会,一起度过这个寒冬。 |
花旗银行的股票在这则消息出来后,当天还涨了1.04%,所以资本市场对此举还是看好的。 为什么要裁员? CEO Fraser的在任目标中,有一项就是缩减花销(cut cost). 2023年一年花旗的花销是$547亿,她的目标是在2026年之前,把这个数字降到$510~530亿。裁员20万人可以一年节约20亿开销,正好能把花销控制在510~530之间 2. 裁什么部门的员? 花旗没有具体说,但是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几大业务板块来做一个预测: |
![]() |
简单地说一下,Institutional Clients Group (ICG)是服务大的机构客户的。 举个例子,比如可口可乐公司要存取款、给全球的员工和供应商打钱,就会去找ICG底下的“Services"部门。 如果要发债、融资并购,就会去找ICG底下的“Banking"部门。如果可口可乐公司账上有点现金,想要投资买卖点金融产品,就会去找ICG底下的“Markets"部门。 Personal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是服务个体的,也就是隔壁老王要存钱取钱、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贷,都归这个部门管。其中Global Wealth Management是服务高净值人群的,也就是亿万富翁老王。Personal Banking是服务普通人老王的。 剩下的Legacy Franchise和Corporate/Other不重要。legacy franchise主要是花旗在墨西哥的分部,未来是要被spin off的。Corporate/Other就是花旗自己的中后台,像是IT啊,人事部门啊,会计法务啊,之类。 哪个板块最不赚钱呢? wealth management在2023年就不赚钱,revenue比2022年还下降了4%。CEO在2023年年中说,觉得要在这个板块加大投资力度,因为看好亚洲和中东,觉得这两个地区正处在财富聚集的早起,未来有很大的潜力(也就是有钱人越来越多,所以资产会给花旗管理,或者会跟花旗抵押借钱)。这当然是被打脸了。。亚洲经济大家懂得,中东的话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油价却是在2023年从一开始的$80一桶降到现在的$72一桶: |
![]() |
要是财富管理的revenue没有显著提升,当然是要裁员一波财富管理的客户经理啦。。。。 2. fixed income trading固定收益交易部门 revenue -25% 这个就是交易部门啦,负责二级市场买卖债券的做市商。我自己本人就是做这个的。因为美联储加息降息,所以这个市场今年非常volatile. 一般别的银行这个部门都挺赚钱的。花旗自己的前三个季度也是赚了很多钱,可能只是第四季度交易收入不是很好(毕竟是个赚的多、输的也多的生意)。我个人认为不是什么大事儿。我自己也认识一些在这个部门工作的人,一般是裁了很多中层领导(既不给公司赚钱,又要领很多工资)。我觉得是对的,年轻人耐操好用交易收入也多,多留点机会给年轻人。 3. mortgage orgination 也就是开住房贷款的。这个主要看美联储能不能大幅降息了。花旗本季度的住房贷款量比上一季度下降了28%。没人贷款,当然是要继续裁员了。。。 |
![]() |
4. 还有一点比较让人担心的,就是花旗的这一季度的net credit loss,也就是借出去但是收不回来的钱,一共有16亿!他们的net credit loss rate拖欠率(5.44%)本季度比上一季度增加了91%!也就是说上一季度还不上钱率大概也就544bps / 1.91 = 2.84%. 这点跟裁员不产生直接关系,但确实让人有点担心美国消费者的信用问题感到担忧。 |
![]() |
|
![]() |
花旗预计,消费者拖欠率在2024年将超过疫情前水平 美国2023年夏季至今,retail sales一直居高,超出华尔街分析师们的预期。但是大银行对于消费者拖欠率的展望并不乐观。如果因为欠债,导致消费水平放缓,那么就会翻过来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率(餐馆啊、超市啊、服装店啊都卖不动货了)。所以我对2024美国消费品板块的股票并不看好。 大家可以重点追踪一下SPDR S&P Retail ETF (XRT),底下持有的都是些消费者零售行业的股票 |
![]() |
|
![]() |
都是些美妆、护肤、服饰、眼镜之类的零售商 Anyways!收集这么多data points和图表很辛苦!如果看完有帮助的话麻烦随手点赞<3 |
哪个国家的银行业业绩斐然? 大漂亮的银行业,估计比我们惨多了。 存款利率高成这样,可以想象的,贷款利率得高成啥。 于是,还有多少企业和个人来贷款? 然后呢?呆坏账肯定不少。 业绩不行就裁人,这是大漂亮企业一贯作风,但是,裁掉百分之十的员工,这个操作和耶伦大妈充满乐观的软着陆表态,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吧? 花旗摇晃,华尔街啥反应?这才是关键。 |
谢邀 去年关注过花旗的调整(reorganization),算是大企业瘦身、扁平化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花旗在去年9月和11月先后宣布过两份reorg方案,主要的思路是这样的: 1、缩减汇报层级,从原先的13层汇报线缩减为8层; 2、把大业务缩减为5个板块,5个板块直接向CEO汇报; 3、取消区域概念,各国子公司直接向板块负责人汇报,原先的中间层级(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都取消。 简单来说,不需要那么多中间商和二传手,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执行文员,全部向业务拓展倾斜。 根据花旗自己的说法,可以减少60个内部的“委员会”,50%的财务汇报文件,提效20%。 姑且不论是否有那么高的提升幅度,思路来说是非常正确的,尤其是对于裁员对象并非全部针对底层、而是针对中间的执行层文员。 我们很多国内公司现在许多的“优化”也是逐渐转向这个思路,以提效为第一优先级,缩减中间汇报层、扁平化业务管理,无疑也是追赶上潮流的。 |
其实这个消息倒不至于很刺激,但是对国内银行业的人来说得捏一把汗了。 从目前来看,全球银行业都不太景气,但我们针对全球很多方面的举措,我们会有如果…….则会借鉴学习,如果……则是置之不理的习惯。 所以从去年到现在的银行裁员潮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去年金融业震动最大的莫过于瑞银的裁员,达到1.3万人,这主要是由于其收购了陷入破产危机的瑞士信贷,预计2024年瑞银还会裁员更多。裁员第二多的是富国银行,该银行2023年在全球裁员1.2万人,并且已经表明,可能会进一步裁员。 英国的Metro Bank裁员幅度最大,已大幅裁员20%。而相比之下,大多数跨国银行的裁员幅度不到5%。 可能有人说,参考…….我们是嘲讽、批判的态度,或许在银行业我们会反其道而行之呢? 我就问个简单的问题,银行算体制内吗?显然是不算的,别看我平时说军公医教油电烟银,其实银排在末位且构成较为复杂,因为除了几个国有大行,多的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因此部分银可以勉强靠上央企或者地方国企的概念,但是距离真正的体制内仍有距离,距离机关还差至少两个中石化(针对普通员工而言)。 后面我们必然会面对一个问题,地方债务到底苦一苦谁,反正目前很多地方银行已经跑不掉了,如果不苦一苦银行,难道要苦一苦……?可能性很低,这就像当年河南烂尾楼银行代表都不敢明言的内容一般,银行被谁“指导”挪走了监管资金……… 所以大概率是苦一苦银行,都已经这么苦了,养这么多人肯定不合适吧,总不能说……养这么多人才是真不合适吧?正好银行业裁员是全球的趋势,所以….. 所以居安思危,起码从目前来看,是不能认定其为一份绝对稳定的工作,仍需努力。 |
众所周知2023年美国银行业巨震,在2023年春季美联储息率政策导致历史性的中小银行集中倒闭事件之后,各个大型银行从中收益如何,还需要从财报上判断。 2024年第二周,美国多家大型银行发布财报,但是分化相当明显: 摩根大通领跑: 作为全美第一大银行,摩根大通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受益匪浅,业绩一路领跑。2023财年,摩根大通创下该银行历史上最高营收及最高利润记录:营收增长23%,达到1581亿美元;利润增长32%,达到495.5亿美元。 摩根大通的业务最大增长点在于消费银行。其中,对于第一共和银行的收购,让该行在消费银行业务方面营收增长了15%。 花旗银行失意: 有得意者必有失意者。花旗银行成为大型银行中垫底的一位,全年利润下降38%,启动一轮多达2万人的裁员。 花旗在消费银行业务上亦录得增长(12%),但花旗在交易业务上大幅收缩是业绩最主要的暴雷点: 债券及其他固定收益部门营收下滑25%;受阿根廷比索贬值的影响,计提3亿美元储备金以应对风险敞口。 而花旗针对业绩不佳的主要应对策略为人员及业务调整: 退出联邦市政债券和不良债务交易业务;裁撤2万人(约占比员工总数的8%),支付大额遣散费(直接导致利润转为负值)。在同样的环境之下,经营策略是造成大型银行业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
2023年美国银行业危机,2023年美国倒闭了5家银行,花旗只是裁员而已,不算是太差了。Silicon Valley Bank, First Republic Bank, Signature Bank规模都挺大的,且 Silicon Valley Bank和Signature Bank前几年都是明星银行,通过创新业务得到了大量关注并保持了高速增长。以下是具体银行破产案例和规模。 |
![]() |
https://www.fdic.gov/bank/historical/bank/bfb2023.html 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加息控制通胀,导致了利率上升,美债价格下跌。导致了一些银行原来的资产大幅贬值,导致出现流动性问题,然后慌忙抛售国债,进一步使价格下跌。最后破产。当然,前几年低息的时候的盲目扩张也是主要问题。 |
业绩低迷是裁员的一方面原因,信息化、移动支付和AI技术的进步是裁员的另外一方面原因。 中国银行网点也在大面积的撤销或者“无人化”,这和网银App的普及有很大的关系,到网点办理业务的人少了,自然对应的员工也要裁掉。 |
![]() |
另外马云提到的利用大数据来评估客户信用和放贷风险也是银行利用技术进步减少人为预判的一种方式,这样相应信贷员工也要裁掉很多。 几方面因素综合下来,银行利用业绩不好的理由大幅裁员降低成本,自然可以增加增加收益,股价上涨也就理所当然! |
美国虽然暂停加息了,但是也没降息,就现在这利息水平,银行的业绩就不可能好,你需要有非常强劲的经济增长点,银行才有可能盈利。 |
老外不懂中文的美,花旗也来学习好多年了,才走,这边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没有带走一丁点儿,白来了。 不要那么直白、准确、没有歧义的发布“裁员2万人”的消息,如果这是在印度,这条不够印度风的新闻马上就要带来3条辟谣: 1)“2万”多半是个约数,极低概率刚好是20000,所以辟谣一马上来了:花旗裁员2万人消息严重不实,黑宫已约谈花旗; 2)“业绩低迷”:这也太不印度了吧?马上发布辟谣二:系实习生、临时工利用账号恶意发布中伤花旗的消息,已开除,我司严正声明,“业绩低迷”系误读,我司业绩表现良好,成L型增长,系今年负增长公司翘楚; 给花旗打个样儿,正确的中式表达: 花旗业务喜人,已负增长数季度,广大员工情绪比较稳定,财务现金流成L型增长趋势不减,我司将在2024年度积极踊跃探索员工退出机制,将躺平型人才大量输出到社会作出新的贡献,鼓励10年工龄以上员工自愿离岗创业。 对了,不用谢,花旗公关部。如果一定要感谢,请感谢高盛、教师退出机制、阿里、河北公交。 |
shitty bank。 如果你在美国居住生活过,大概率知道此银行在美国社会中的一致恶评。 如果你对此并不了解,那么可以打开Google Maps寻找美国境内的网点,找超过20个看看评分,再找同等数量的Chase、Fargo、BOA等再看有没有那么多<3.0的。 应该说,无知的中国网民是为数不多对这个银行还有正面评价的群体了。 |
不对呀!!耶伦不是刚刚说完经济已经软着陆了吗?而且非农的就业数据已经好上加好了!GDP好的都产生错觉了。怎么花旗能一下裁这么多人呢?? 我前面就多次说一个问题,在一个工业用电量持续下降,通胀率高企 利率创新高 股市创新高 国家债务屡创新高的国家里,竟然就业率也屡创新高,工资和通胀已经呈现螺旋式上升了。现代经济学已经无法解释了。 结论就是 数据不真实!!! |
一叶知秋,这只是美国银行业的一小片叶子而已,大的还在后面 |
一叶知秋,花旗不过是那一叶罢了。 花旗谷歌亚马逊。。一个都跑不掉, 字节腾讯阿里。。。一个都跑不掉, 现在老大和老二在比谁先崩。。。 经济问题,债务问题,军事问题,内部割裂问题,出生率问题,一个比一个严重。 比战略腚力。 都很难啊。 |
裁员裁了2万人啊? 百分之十都裁了,会给辞退金吗? |
![]() |
|
![]() |
|
![]() |
裁员很容易裁到大动脉。 扎一下,那就是血止不住的流。 前几天,腾讯的游戏,就出了这个问题。 后面引得玩家口诛笔伐。 现在行业不景气,大环境已经过去了。 疫情也是基本上过去了,但是现在还是不景气,已经没有别的可以当借口了。 真惨。 |
![]() |
|
对于这一裁员计划的实施,花旗银行也表明,裁员计划可能会带来高达18亿美元的直接成本。然而,裁员完成后,预计每年将节省25亿美元。这表明,尽管短期内会有一定的经济负担,但长远来看,尤其是2026年以后,裁员对于该银行来说是一个有益的举措。 |
![]() |
花旗银行宣布裁员计划的同时,第四季度的财报也被公布。由盈利转为亏损,其CEO坦言本季度业绩非常惨不忍睹,令人大失所望。也有网传,本次的裁员计划是建立在亏损的基础上,股东和董事会对于花旗银行集团施加了压力,才促使这一计划的公布落实。 其实早在2023年9月13日,花旗集团就宣布了裁员计划并重组高层管理架构。在这次的重组中,花旗银行决定剥离两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核心运营部门。其中之一专注于为机构客户提供服务,而另一个则负责管理消费者产品。 |
![]() |
可见裁员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对于花旗银行,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花旗银行,是花旗集团旗下的零售银行,起源于1812年6月16日的“纽约城市银行”,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在全球近一百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其总部设在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 在2012年9月19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上海宣布,其信用卡业务已正式开始运作,开始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
![]() |
这次裁员,在上海花旗银行工作的员工也受到了波及。谈及裁员事宜,花旗集团称,他们正在迅速过渡到新的运营模式,会致力于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并且为即将离职的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 网传花旗银行大裁员期间,上海地区员工直接拿N+6补偿金。N代表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数。如果一位员工在公司服务了4年,那么N+6就是10个月。这意味着在裁员后,被裁的员工将获得10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而且这笔补偿金是按照员工过去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的。 假如一个人的月薪为1万元,他在公司工作了4年后被裁员,那么他大约可以获得10万元的赔偿金。这样的补偿机制旨在保障员工的权益,减轻他们在被裁员后面临的经济压力。 对于N+6的经济补偿,有的网友认为这种补偿政策是极具良心和人性化的。在现代职场中,裁员往往给员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而这种补偿政策则充分考虑了员工的权益和生活需要。相关内行人士也表示,员工在正常交接,很少有闹事的。 |
![]() |
对于被裁员的员工后续就业的问题,也有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种补偿政策并不会导致员工失业,反而会吸引更多公司争抢这些员工。这是因为这些员工都是有实力的,他们具备了在职场中竞争的优势。这种补偿政策不仅保障了员工的经济利益,还让他们在寻找新工作时更加自信和有吸引力。对于那些有远见的企业来说,这些有实力的员工是他们争抢的目标。因此,这种补偿政策不仅有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也为企业吸引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
![]() |
对于此次花旗银行裁员2万名员工事件,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这个回答,这是花旗银行的创始人之一,萨缪尔·奥尼尔在1812年写给他的合伙人的话:“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我们必须保持信心,我们必须相信自己,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事业。” 现在如果回头看这句话,不知道是什么心境。 |
业绩低迷是借口,裁员才是本质的动作。 花旗的地位不用说了。在传统银行业务方面,花旗是数一数二的。但问题就在这里! 随着自动化数字化的不断推进,银行业已经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数字密集型,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重大的矛盾:大量的员工怎么安排? 花旗在高峰时拥有三十多万的员工,从2008开始,逐步地压缩员额,但这毕竟是一件不太好做的工作。2008是次贷危机;2012是欧洲债务危机,2021是疫情,但压缩的速度并不理想,跟数字化的进程完全不匹配。特别是,在墨西哥等劳动力特别丰富的国家,社会的数字化还不尽人意,因此还是采取的人海战术,所以花旗是有压力的。 幸亏美国人还比较习惯于用支票和信用卡,如果像我国这样大量地采取移动终端支付,估计花旗裁员30%都有可能。 但话说回来,这次的裁员并不意味着花旗在经营上出现了重大的问题。实际上花旗就是想利用非经常性亏损来有力地推进裁员。因此,在操作上,花旗一方面宣布裁员,一方面却在回购股票,而且市场反应来看,股价也是上升的,这跟其它大银行比起来,还略为好一点。 因此,总体上评价,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行为。 那么留下来的问题就是:在银行业转型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员怎么安置?可以借鉴一下包括花旗在内的国际同行的经验,因为我国的银行实际上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
很多朋友可能没怎么和花旗银行打过交道。 其实早在1902年,花旗银行就进入中国。 1902年,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成立。花旗银行进入上海时,银行门上插着许多美国国旗,旗上写着“Citibank”,上海人读“Citibank”觉得很别扭,而美国国旗就像蓝红之间的碎花布,因此上海人就改叫花旗银行,此称呼一直延用至今。 曾经花旗银行董事总理、亚太企业与投资银行业务主管简·梅茨格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花旗银行1902年就进入中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展业务,还希望在中国经营200年! 结果2023年11月7日,花旗中国在“花旗商业银行”发布声明称,花旗在全球范围对个人银行业务进行战略调整,包括将逐步关闭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业务。 看来是很难完成这个200年这个目标了。 |
![]() |
并且1949年前后,花旗银行在中国的分行相继停业,许多储户的巨额存款成为了历史的悬疑。 这段历史就太过于复杂了。 建国之后的花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是1983~1985年,相继在深圳、北京、上海开设了代表处。 从2002年年底开始,花旗展露了对中国庞大信用卡市场的野心,先是以总额6亿元获得浦发银行5%的股份,然后又在2006年11月中旬牵头购买了广发银行85%的股权。 双发”和花旗银行的合作属于各取所需。“双发”与花旗的合作只是当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金融变革的冰山一角,引入国外资本流入和较强的金融素质是中国实现金融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之一。 而无论是花旗也的确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03年1月,花旗银行投资近6亿元人民币购买浦发银行1.81亿股;2012年3月,花旗银行清空浦发银行股票,税后获利3.49亿美元(约42亿人民币)。2016年2月,花旗以197亿人民币抛售出广发银行股票,相比2006年的收购,获利超过140亿元。 |
![]() |
可是近年来,花旗在国内的发展就不太行了。 根据花旗中国财报显示,2019年-2021年,该公司在华营收持续下滑,分别为59.5亿元、55.8亿元和54.4亿元,净利润逐年下滑,分别为20.7亿元、17.3亿元和18.0亿元。 这个盈利水平也就和一些地方银行差不多。 2022年以来,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金融行业流动性收紧,股市下跌,导致了全球大型银行的多项金融业务下滑。 2023年更糟糕了。 财报显示,花旗第四财季由盈转亏,2023年最后3个月亏损18亿美元,受40亿美元综合费用和支出拖累,包括涉及重组的8亿美元,以及来自俄罗斯风险敞口和阿根廷比索贬值的巨额损失。 花旗营收同比下滑3%至174.4亿美元,逊于分析师预期的187.4亿美元。花旗银行首席执行官承认,该银行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看起来很糟糕”。 这是14年来表现最差的季度财务业绩。 1月12日花旗银行集团称,它预计将裁员至少2万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0%。 裁员可能造成高达18亿美元的成本,但到2026年裁员完成后,每年有望节省25亿美元。 日子不好过了,那就只能裁员。 希望大家能好好赚钱,以后的日子能好过些吧。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花旗银行的花旗最早来自花旗银行门口悬挂的美国国旗,被当时国人称之为花旗,银行就叫花旗银行了。在国外花旗银行一般翻译为合众国银行。顺道说,如果需要海外账户,个人小资产没有特殊需求的话,仅放外汇和炒外国股票,推荐国内股份制银行香港分行的业务即可,手续费,到账时间都有优势。国际银行真资本家,非财务自由勿碰, 被国内银行惯坏的用户会被降为打击(查个转账记录详单几百港币你敢信)。 |
有一传言: 美银或者花旗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大到要game over。 美元加息后投行经理都没什么业务了,养太多人不如裁了。有关系问问在国际投行干活的人就可以了解实情了。不说有的没的,美国银行业裁员都搞了一年多,同时还有互联网裁员。23年美国政府税收减少很多,美国税收主体是个人所得税,美元加息后中产失业过多影响了税收,这个逻辑链是通顺的。 |
16亿美元预算要花到2026,但其实每年预算是4亿,目前应该还有12亿没花。从裁员消息出来的去年年底到现在花旗的股价应该是上涨了26%?表现其实是不错的 至于是不是真裁员这么多,遣散费反正上限就是这么多(法律规定的上限应该是一年4亿?)。 花不完也不要紧,也不是一定花完? 但反正股价已经上去了,这才是最重要的。reorg终归是利好? 有烟无伤? |
也就是说花旗集团有20万员工?有这么多? |
关心关心国内吧,人家裁员至少钱给够,国内很多是直接让你滚蛋。 |
以下是美联储 2023 年 9 月 公布的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 10 家银行。花旗银行排名第四。 排名银行名总资产(美元)1大通银行3.38 万亿2美国银行2.45 万亿3富国银行1.7 万亿4花旗银行1.68 万亿5合众银行6,572 亿6国民银行5541.1 亿7高盛银行5,381.3 亿8信托银行5,350 亿9第一资本4,687.8 亿10道明银行3,662.5 亿 花旗银行2023 年第四季度净亏损 18 亿美元,这是 15 年来最差的季度,从长远来看,裁员将节省 25 亿美元。 影响花旗银行业绩有下面几个因素1.为了捞2023年倒闭的银行 2023年美国银行业遭遇了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倒闭潮,倒闭的银行总资产达5485亿美元。 对比之下,2008年倒闭的银行资产规模为3736亿美元。 这些银行发生危机后,四大银行进行了注资,花旗承担了 17 亿美元费用。 日期银行名排名破产情况2023年3月10日硅谷银行第16位破产2023年3月12日签名银行第29位破产2023年5月1日第一共和银行第14位收购2.阿根廷的 8.8 亿美元损失 在米莱(Javier Milei)当选总统后,阿根廷开始让货币贬值,并削减公共开支。花旗在公告中表示,该国的行动可能会妨碍其偿债能力。花旗银行表示,最近阿根廷比索的贬值也使该银行的服务、市场和银行部门损失了约8.8亿美元的收入。 3. 2023 年约 7000 人裁员相关的 8 亿美元重组成本 2023年以来花旗银行累计裁员约7000人(主要集中在投资银行和交易部门),2023年9月13日,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Jane Fraser表示,将对这家华尔街大型投行进行重组,以扭转多年以来的股价低迷状态。现在的计划是重组的继续推进。 4.老墨也要跟着遭殃 除了在公司业务部门裁员 2 万人外,花旗银行还表示,将通过 IPO 从墨西哥零售部门裁掉 4 万名员工,使公司总员工人数从 24 万人减至 18 万人左右。未来几年预计将支付高达 10 亿美元的遣散费以及与其计划重组相关的重组费用。 5.最严重的还是系统性违约 高盛报告中表示,美国企业即将”撞上一堵巨大的债务墙”。根据其估计,2024年将有7900亿美元的债务到期,202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07万亿美元。 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债务危机,这是因为在金融系统中,信贷往往会产生周期性。人们借钱来扩大支出,刺激经济增长,但最终必须偿还债务。当债务偿还时,人们缩减支出,导致经济下滑。在高利率环境下,偿债成本上升,资产价格下跌,违约率激增,债务危机就会爆发。 举个熟悉的例子来说,假设很多人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借贷购买房产。随着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跌,房主们发现偿还贷款变得更加困难。一些人开始违约,银行面临着不良贷款的增加。这会导致银行资产贬值,进而引发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最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
![]() |
|
中国六个汽车品牌进入俄罗斯汽车销量前十名。 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已经崛起。 中国这六个品牌,分别是:奇瑞、长城哈弗、吉利、长安、星途和欧萌达,其中星途和欧萌达也是奇瑞旗下的品牌。 中国汽车能在俄罗斯崛起,还得感谢美国,因为2022年美国引爆俄乌冲突,西方国家开始围堵和制裁俄罗斯,在西方,反对俄罗斯在欧美成了政治正确。 德国的大众、日本的丰田、韩国的现代等汽车品牌为了保住欧美市场,只能抛弃了俄罗斯的汽车市场,这给了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崛起的机会。 现在奇瑞一年卖188万辆汽车,其中一半来自国外的销量。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次中国就是渔翁。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毛坐忘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
为什么小米造车成功了,造CPU却失败了? |
我国的产业升级成功了吗?能像德国日本那样 |
为什么最近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基金产品都开始 |
中国猪肉还能回到十二十三元一斤水平吗? |
房价下跌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
为什么普通人一年存三五万都很难? |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
委员袁小彬建议拍卖特殊号码车牌,满足车主 |
国企一般不涨薪,那怎么抗通胀呢? |
美联储接下来选降息还是选内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